教育教学案例及其撰写

2024-06-12

教育教学案例及其撰写(8篇)

1.教育教学案例及其撰写 篇一

怎样撰写教学案例

1.教学案例的作用

(1)促进课改深入发展。新课程处处体现着新理念。能否把新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推动课改走向深入的关键。“转化”的方法有二:一是用新理念寻找我们不端正的教学行为,并探求解决的途径;二是借助新理念来评价和发展我们的教学行为,促使教学行为的创新。教学案例的撰写,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转化”的功效,是促使理论与实践相沟通、相融合的最优方式。其“转化”的过程表现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用新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选择茫然困惑的问题、蕴含有新理念闪光的事例撰写成教学案例,以个案分析法重新审视教师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将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课改的深入发展。

(2)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教师专业的成长,如过分偏重教育原理,难免空泛;如过分依赖经验,易致盲从。只有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路子,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既是教学者,又是研究者,才能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那么,具体操作的策略是什么呢?教学案例的研究与写作,恰好可以弥补上述“两者”的缺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形式。

正如有关课改专家所指出的“走向叙事研究——改变教师的写作方式”。“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征是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作者对教育的解释和理解。”可见,教学案例的撰写正是“叙事研究”的一种类型。它需要有目的地对教学过程进行理性的观察和分析,并将教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体现从具体到抽象、从分析现象到认识本质的研究思路。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可以生动形象地说明一个教学理念,解读一个问题解决的策略,有利于教师深刻、生动地掌握教学理论。因而,教师进行教学案例的研究与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学习、提高的过程。经常进行这种“叙事研究”,实现教学与研究、教学与学习的一体化,必将促进教师的科研能力、写作能力与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快速成长。

(3)促进科研成果交流共享。在教学中开展叙事研究,对教学中的亮点或困惑进行理性反思,使之成为教学案例。它以书面形式反映教师的教学经历,以叙事展示理念,不仅是教师成就与成长的记录,而且是教师叙事行动研究的产物——科研成果。由于它主题鲜明,内容具体,形式活泼,以事论理,焕发出耐人寻味的魅力,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许多学校组织教师对教学案例进行交流、讨论与共享,已成为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一种新形式。它围绕交流的载体——某一教学案例,相互切磋,合作互动,不仅有利于启迪教师以批判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日常的教学,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把教学案例中的闪光点;转化为自身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引发教学创新;而且有利于培育教师的团队精神,形成相互探讨、彼此学习的教研之风,使新见解不断涌现,新思路不断形成。总之,科研成果的交流与共享,定能促进广大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的发展。2.教学案例的特点

(1)客观性。教学案例是写实的,是教学实践中具体事例的真实再现,有相对完整的教学情节。对事情发生的背景、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要客观地描述,如实地介绍。不能对教学活动作笼统的、概括的叙述,更不能歪曲事实真相。评析要实事求是,就事论理,从事实中引出道理,不能脱离事实而空发议论。

(2)典型性。教学案例包含的一个或几个疑难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思考,是教师共同关注的热点、焦点,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体现教学现象与本质、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有揭示教学内在规律的典型性,能从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3)创新性。基础教育正处在转变教学思想,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方式,推进课程改革的新时代。教学案例应具有反映课改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理念、新方法、新变化、新成果,揭示教学改革的新特点、新走向,从而启示人们开拓新思路、新策略,推动课改健康、深入地发展。

(4)实用性。教学案例要叙述清楚而有情节,语言朴实而又生动,内容平实而又耐人寻味,可读性强。要具有现实意义、借鉴作用和探讨价值,能激起教师效仿,学习遇到类似事情如何应对的策略,能启发教师思考,从中吸取有益的教学思想和经验教训,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

3.教学案例的写作

(1)立主题。写作教学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反映一种理念,明白一个道理,理解一个概念,学到一些策略。因而,教学案例也要有主题。所谓主题,就是教学事例所表达的基本思想,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案例的成败与价值。一般而言,主题是教学事例本身所具有的丰富信息。主题的确立,是作者对教学事例中蕴含的新理念与新策略提炼的结果。由此可见,教学事例本身的价值,决定教学案例的生命,事例的选取极其重要。为此,我们要从众多的反思日记中,筛选采用那些大家关注的热点与焦点的问题,蕴含有新理念与新策略的、耐人寻味的事例,提炼出正确、集中、鲜明、深刻的主题。

(2)择类型。确立了主题后,就要进行定型的思考。定型,即在写作前,依据事例的数量与性质,确定选用哪种类型的教学案例。余文森教授说:“关于某一节课或某一教学片段的具体反思,使之成为一份具体的教学案例(可称之为„教学叙事‟)。”从目前刊物上发表的教学案例看,大致有四种类型:①单一片段型。一般是一个具体生动的教学片段与评析,反映一个新的教学理念。这类案例内容单一,短小深刻。②对比片段型。一般是同一个教学内容,两种不同教法的教学片段与评析组成,在比较中倡导新理念、新策略。这类案例对比鲜明,发人深省。③课时综合型。一般是由一节课中各具特点的几个教学亮点与评析组成,反映了一节课教学进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策略。这类案例内容丰富,综合性强。④专题解读型。一般是围绕一个专题,由三四个不同的教学策略的案例与评析组成,对某一新理念较为全面的解读。这类案例主题突出,策略多样。随着教学案例写作的兴起与发展,必将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案例类型。

3)定形式。教学案例的内容是多样的。形式为内容服务,其形式也应是多样的。然而,形式的多样化,也有其共同的表现形式,可以说“形式无定规,大体有常规”。教学案例的基本表现形式有以下四个要素:标题、背景、事例、反思与评析。从发表的教学案例看,普遍都有醒目的标题。正文,有的用黑体字标出背景、事例或片段、反思与评析三个部分;有的直接分段行文,只用黑体字标出反思与评析;有的用黑体字标出案例(或片段)、反思与评析,背景放在叙事前交待。

标题。标题是教学案例的眼睛,是对教学案例内容或主题的揭示。一个好的标题,常常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并对教学案例内容或主题有个基本的了解。标题有单一式和复合式两类。单一式标题。只有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表达一种理念,做出一个判断,体现一种策略、说明一个道理,概括一种情景,提出一个问题,点明一个内容。如《在读中感悟》、《“长方体的认识”教学案例》。复合式标题,除主标题外,还有副标题——对正标题的内容加以说明、补充或限制。如《尊重个性自主探究——<画杨桃>教学片段及评析》、《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案例》。

背景。教学案例总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学案例的主题,要简洁、准确地向读者介绍教材版本、学制、学科、册数及课题,交代、说明教学案例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发生的。

案例。这是教学案例的主体部分,主要是描述事例发生、发展的过程。核心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重点要把学生在教师引领下,怎样在对话互动中,发现、提出问题,思考、交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写具体,尤其是与主题有关的细节——学生的情绪反应与教师内心的感受,要进行实实在在的描述,成为教学实践的真实再现。要注意的是,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围绕主题,恰当取舍,不搞有闻必录。同时,要求叙事的语言力求朴实、简练,篇幅力求简短。

评析或反思。评析的主要任务,是对案例反映的主题内容进行理性的解读,评论其利弊得失,分析其价值意义,以揭示案例的内在规律,给人以启示。评析要实在,从事实本身出发,实事求是,说清道理,不脱离实际地空发议论。评析要中肯,透过现象看本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做到这两点要求,评析的操作要坚持以事论理,以理析事,事理交融,总结规律。其思路是: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审视师生互动,解决问题的发展脉络,捕捉师生具有创造性的典型行为,评析何处成功,哪儿闪亮,体现了怎样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目标观、资源观,为什么它是成功的、闪亮的,把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到“说清其理论依据”的层面上,进而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理念、新策略。评析一般在案例的叙事之后评析。也有的边叙事边评说,语言朴实,文字简练,用括号或其它字体显示。也有的既有边叙边评,又有总评。

(4)积素材。掌握了教学案例撰写的技巧,但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案例。正如叶澜所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巧妇也需要有“好米”,才能做出香喷喷的米饭。因此,我们不仅要懂得案例撰写的方法,更要注重创造、积累事例素材,善于找“米”下锅,才能写出优秀的教学案例。

从现实的情况看,在教学案例的撰写中,其所以选择典型的事例很难,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有些教帅运用新理念进行教学、也确实创造了许多的教学亮点,但没有养成写反思日记的习惯。没有及时记录下来,过后忘了;写作时想不起来;二是有些教师在公开课或有人听课时,注意应用新理念进行教学,可平时教学仍是“老一套”,无法创造出典型的教学事例,写作时没有素材,难以成文;三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对话互动,但考虑完成教案要紧,或者不善点拨,只要学生答对了,就满足了,马上予以肯定,继续照教案执教,学生发散思维得不到培养与发展,亮点无法在动态中生成。

那么,怎样积累教学案例的素材呢?

①营造生成环境。优秀的教学案例是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因此,我们要坚持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过程与行为,为学生创设自由对话的平台:学生讲错了,没关系,允许出错,欢迎重答重做;提出异议,倡导争辩,允许保留;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成功时,会得到热情的祝贺;标新立异时,会得到大家的喝彩。同时,要求教师扮演“主持人”、“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自主探究中,善于点拨引导,做学生思维的向导。当学生不知从何着手、久思不解、思维卡壳、浅思辄止时,要灵活地启发点拨,调整思维方向,或延缓评价,推动教学过程的深入发展。在这样的对话环境中,学生具有自由的、安全的心态,他们的对话热情就会不断高涨,个性思维就会不断活跃,教学亮点就会生成。

②常写反思日记。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常写反思日记,积累实验的第一手材料,便于保存、翻阅、研究。写作追求“短、平、快”。短:短小精悍;平:平中见奇;快:快捷及时。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养成反思习惯,以记促思,以思促教,每天实践一点,每天反思一点,每天进步一点,引导自己不断在反思中成长。日积月累,反思日记就能为撰写案例提供丰富的资源,同时把那些典型的、情节生动的、富有启发性的、含有一定新理念的教学反思,及时写成教学案例。

③善于搜寻事例。一是从反思日记中搜寻。平日养成反思习惯,有意地积累。翻翻反思日记,看看哪节课学生闪现出了智慧的火花、独特的见解,哪节课有什么亮点,特别是教得顺利、舒畅的地方值得回忆、思考。二是从同伴评课中搜寻。翻翻评课记录,看看他人对自己公开课的评价,深入领会主要的优点、亮点是什么,对具体细节尽力回想,想想有什么好的生动事例可写。三是从借鉴迁移中搜寻。大量阅读有关刊物上的案例或经验文章,多看多思,边读边想,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尽可能产生联想,即见到甲能想到乙。可以有意识地再实验、再创造,进行联想、迁移、重组、翻新等。

教学案例格式要求

教学案例统一用Word 2000中文版写作,用电子版参加评选。页面设置为:A4纸张,各边边距2.5厘米、页眉为论文名称(居中,小5号宋体)、页码在页脚中居右放置,全文1.3倍行距,其他具体要求见下。教学活动标题(居中,3号黑体,前后各空一行)

作者(单位和电子邮件或QQ号)

摘要è(小4号粗楷体)摘要正文用小4号楷体

标题:

课程:

学段:

以下栏目仅供参考(没有的栏目请删除),欢迎创新

目的:(要求:分条列出教师计划达到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学完后的预期学习目标)

活动概述:(要求:对本次教学和学习活动进行简短的概要描述)

教学和学习活动记录

(一)准备工作(要求:列出教师的备课和其他准备工作,准备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经验;教师布置给学生的准备工作,其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技巧)

(二)教学和学习活动过程记录(要求;按顺序、详尽地描述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步骤,详尽程度以读者能理清整个教学过程并能模仿为标准)

(三)进行本次教学的必要条件(要求:根据您本次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在有关选项前打“Ö”或填写有内容)

主要教学地点

q只在教室 q只在机房 q教室+机房 q其他地点,请列出:

2.本次教学对教师的基本技术要求

教师应能熟练使用:

3.本次教学对学生的基本技术要求

学生应能熟练使用:

4.硬件:(要求:选择或列出本次教学中教师或学生必备的硬件条件)

5.软件:(要求:列出本次教学中教师或学生使用的有关软件)

6.外接设备:(要求:选择或列出本次教学中教师或学生必备的外接设备)

评价:(要求: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你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哪些方面?采用哪些评价方法和评价尺度?请列出)

教学反思和回顾(建议从以下方面反思和回顾整个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本次教学采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信息技术在本次教学或学习的哪些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具有哪些优势?你在教学中是通过什么教学方式或教学策略发挥信息技术的这些潜在优势并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的?有什么好的经验?有什么值得注意的问题,你有哪些应对建议?)

六、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整理有关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数据以及学生的过程性和最终作品)

关键字:谈物理教学案例

2.教育教学案例及其撰写 篇二

一、案例特点要明晰

教学案例作为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在内容和格式上与研究报告、论文、教案、教学日志等均有明显的区别。因此, 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必须首先要搞清其基本特点。

“教学案例, 即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教学事件。”[1]仔细分析其含义, 我们会发现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 真实性。事件是在课堂教学中真实发生的, 不是杜撰的。 (2) 问题性。作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问题在内, 且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或设想。 (3) 过程性。案例是对一个事件实际情境的动态性的描述, 有事件发生的具体过程。 (4) 典型性。事件中存在的问题要具有一定普遍性, “要能够通过对某一事件现象的分析、处理、诠释, 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这样才能对他人有较大的借鉴作用”[2]。

二、案例素材要适当

案例素材的选择对于教学案例的编写非常重要。教师每天遇到的事件往往很多, 但并不是任何教学事件都能作为教学案例的素材。教师在选择案例素材时, 必须要看事件是否适宜做教学案例的胚胎。如事件是否有问题性, 问题能否引发人们的思考, 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事件是否有典型性, 能否反映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 隐含普遍存在的某一方面的问题;事件是否有价值, 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否有利于他人的学习和借鉴;事件的过程是否跌宕起伏, 能否使读者的心灵受到震撼等等。总之, 选择案例素材要符合教学案例的特点, 切忌事件干瘪、平淡、虚假、无意义。

三、案例主题要鲜明

编写教学案例的目的, 是为了反映一种理念, 明白一个道理, 探讨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 教学案例要有鲜明的主题。主题是案例的灵魂, 是编写者对教学事例中蕴含的新理念与新策略提炼的结果。教师既可以从日常积累的教学素材中发现问题, 思索困惑, 从中选择主题;也可以先确定主题———最好是自己感悟颇深的, 然后根据主题搜集相关的案例素材。无论怎样确定案例主题, 都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案例主题应当是事件发生中最突出、最鲜明、带有倾向性的问题。 (2) 案例的主题要新颖, 有时代感, 使读者耳目一新, 能引起读者共鸣。 (3) 案例主题要体现一定的教育理念, 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给读者带来启示。 (4) 案例主题的切入点要小, 切入点越小案例分析就越透彻, 案例的价值就越高。

四、事件描述要完整

案例是一种教学事件, 所以对事件的描述对撰写案例来说非常关键。事件描述要围绕主题实事求是, 内容既要恰当取舍, 又要力求完整, 语言力求朴实简练, 篇幅力求简短。

关于背景的描述, 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条件 (如教师、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等) 以及事件发生的起因交代清楚, 不必过于详细, 其中以条件和起因为主。“但对背景材料的交代范围和详细程度应由案例作者来决定, 以说清环境和事件的来龙去脉为限度。”[3]

关于过程的叙述, 要有一个按时间顺序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 能够反映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叙述要经过加工编辑, 要有逻辑层次, 而避免把教学情境原原本本全记录下来, 没有概括和浓缩;要揭示出人物 (包括教师和学生) 的心理活动, 在说明教师心理活动的同时, 还要注意说清学生心里是怎么想的, 对教师、对教学效果等的看法如何。

关于结果的叙述, 要说清教学中产生的即时效果, 教学是成功还是失败, 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如何等等。结果的叙述要实事求是, 观点鲜明, 简明扼要, 使读者一目了然。清晰的结果描述有助于作者对案例的分析和读者对整个事件的了解。

五、案例评析要深入

案例事件的分析评论是案例的精华所在。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对案例事件进行分析评论就是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 围绕案例的主题评析成功或失误之处, 针对教师外显的教学行为说清其内含的理论依据, 进而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理念、新观点、新策略, 给人以启示。

针对案例撰写中容易出现评析与事件描述相脱节的的情况, 教师在撰写案例评论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评论要密切联系案例实际

撰写案例评论时, 要就事论理。对案例中描述的事实、提出的问题, 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进行科学分析, 剖析其中所隐含的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规律, 所运用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 解决具体问题的较好的措施。分析自始至终要紧扣案例, 不能脱离案例本身空讲教育理论。

2. 评论要客观中肯

对案例的评论要有求实精神, 不夸大, 不缩小。分析要实在, 有针对性, 要讲关于这个案例的具体的小道理, 而不是讲空洞的大道理。也不要罗列教育理论的条条, 而要将相关的教育理论自然地融合于分析之中。

3. 论述要重点突出

对于已写成的案例事件, 要反复阅读, 依据案例的基本目的和主要问题, 力求抓住要害, 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论述时要画龙点睛, 把问题点明, 把道理说清, 把主题揭示出来。

4. 分析要独到深入

每一个事件都有其背后发生的原因, 每一项行为都体现着行动者的观念。案例分析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根据行为揭规律。通过对事件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深入分析, 反思与讨论“事件给出的教训或启示是什么?问题解决中有哪些利弊得失?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3]从而进一步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和教育教学规律。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决定的, 所以, 对案例事件的分析评论要在缜密思考的基础上深入进行, 表述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六、案例形式要灵活

教学案例作为一种文体, 有它自己的写作结构, “教学案例的基本表现形式有以下四个要素:标题、背景、案例、评析或反思。”[4]规范的格式有助于教师了解基本的撰写要求, 掌握案例的撰写技巧, 撰写出较为科学的教学案例。但过分讲究格式, 有时也会束缚作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空间。教学案例本身就不像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那样严密, 所以教师在撰写教学案例时, 根据事件的具体内容, 形式可灵活一些, 语言可自由一些。总之, 只要是教师能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并利用教育教学理论寻找解决办法, 通过反思与讨论, 产生一些新的感悟和想法即可。至于形式, 在具备教学案例基本要素的前提下可灵活掌握, 自由发挥。

参考文献

[1]章亮.例谈教学案例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与管理, 2009 (9) .

[2]何如涛.教学案例撰写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教学与管理, 2006 (10) .

[3]茹红忠.教学案例的审视与反思.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0 (1) .

3.教育教学案例及其撰写 篇三

春天到了,孩子们身上的衣着变薄了,不再像刚开学时穿得那么厚重,很多小朋友的脚上都换掉了笨重的棉皮鞋,换上轻便的运动鞋,有的运动鞋是系鞋带的。这段时间的户外体锻活动让我明显地感受到中班下学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动作发展很快,同时暖和的天气也为孩子们的户外体锻提供了便利,所以每次運动都让孩子们很尽兴。

二、案例描述

今天早上的户外体锻,我班轮到跑跳区活动。这个活动区里包括很多活动内容:跨过障碍物赛跑,羊角球以及学做小袋鼠负重跳跃等,小朋友都很喜欢。特别是跨过障碍物赛跑,受到很多小朋友的热捧。起跑线后排起长长的队,聪聪也排在队伍里,他要和好朋友成成比赛。在和成成比赛的过程中,聪聪不小心被松开的鞋带绊了一跤,嘴角也磕破了,流了点血,眼泪立刻下来了。这时边上观战的李粟小朋友看着他大声说:“男孩子怎么摔跤就哭呀?难为情。羞羞羞。李粟边说边还做动作,这下,原本小声抽泣的聪聪索性放声大哭起来了。

三、情况分析

这是孩子与孩子在发生事情后语言交流的一幕,我看见后很有感触。我们老师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是遇到困难要勇敢,不要因为一点事情就哭鼻子。显然这种教育在李粟身上起到了作用,所以当她看到聪聪摔倒哭鼻子时就有了上述的表现;但是另一方面,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很脆弱,需要我们加以保护,显然刚才李粟的话就伤到聪聪的自尊,伤到了孩子脆弱的童心。原本聪聪是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自由结伴参与竞赛,信心满满地想争第一,心情非常愉悦,愿望十分美好,但因为摔了一跤毁于一旦,一方面是摔疼了,另一方面是愿望泡汤了,两方面的原因使他忍不住难受地小声抽泣,这时不但没听到小朋友的安慰,却还要被李粟说羞,自然就伤心地放声大哭了。

四、方法措施

这时,我走到聪聪身边,首先肯定他想得第一的想法很积极,告诉其他小朋友都要向聪聪学习,有一颗争第一的心,我想除了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荣誉感之外,我们还要有保护孩子荣誉感和自尊心的那份意识;

其次,聪聪摔倒流血本来已经很疼,争第一显然不能了,心里自然难受,这时我细声地安慰他,同时也告诉边上的小朋友除了遇到困难要勇敢外,当看到好朋友受伤时我们应该要学着安慰他鼓励他。因为中班年龄段的孩子社会认知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能关心他人的情感反应,同情,友好,助人的行为开始萌芽,所以适时的引导很重要。

4.幼儿教育案例撰写 篇四

浩然是小班下学期入园的新生,由于他性格内向,身体弱小,刚入园时每天都要哭,不太愿意主动地与人交往。学习活动中从来都不愿意举手发言,老师和他讲话,他也不愿意开口。也许是从未有过集体生活的体验吧,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他的爸爸、妈妈、爷爷、婆婆都与我联系过,表示了极大的担忧:孩子自理能力差,与外界接触少,比较娇气,性格内向。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后,我发现他却又是个聪明又懂事的孩子。原来他所缺少的是自信和大胆的品质,需要的是更多的关注和机会。

二、案例片段

游戏活动时,我带孩子们到户外玩走荡桥。在我和保育员的保护下,孩子们一个跟着一个,玩得可高兴了。轮到浩然的时候,他小心翼翼地踏上木板,手脚抖了起来,身体晃得很厉害,他连忙下来,小脸红彤彤的,有点紧张,有点无奈,不敢再上荡桥了。我朝他笑了笑、点点头,对他说:“浩然,别怕,老师会保护你的。”他摇摇头,不敢走。我让其他孩子鼓励他,为他喊加油,孩子们大声地喊:“浩然加油!浩然加油!”可他还是摇摇头,并且往后退了一步。于是我不强求他,让他站在一旁,看其他孩子走荡桥。当他看见其他小朋友在老师的帮助下,都很努力地走过去,没有人摔下来,他脸上的悲戚表情一下消失了很多,我知道孩子心头的疙瘩已慢慢解开了,开始向前迈步了,于是我又鼓励了他一番。他真的走上去了,两只小手紧紧抓住扶手,小脚小心翼翼地往前迈开,我一边扶着他,一边为他加油。从他严肃的表情上看,他十分紧张,额头上已微微的沁出汗珠。慢慢的,他终于走过荡桥。孩子们为他拍手欢呼,我摸摸他的头,表扬了他的勇敢,他回头看看荡桥,露出了害羞的笑容。接下来他又很快地排在队伍的后面准备接受第二次的挑战。

三、反思

一位哲人说得好: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可见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人类发展的内向动力;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的动力。自信对孩子来讲,是其将来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之一。尊重、赞许与鼓励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前提。浩然是个内向而胆小的孩子,在集体面前表现不够大方,活动中显得不够积极也很不自信。每当这个时候,我似乎可以从他的眼中窥探出一种渴望之情,于是我就想办法靠近他,对他倍加关注。记得刚开学时,我曾几次建议他加入小伙伴的游戏,他都固执地摇摇头。而现在,在老师、小朋友的眼里,浩然变得可爱了,变得懂事了,也愿意在集体面前说话了。看着他的改变,我也发自内心的欣慰。是啊,象浩然这样内向胆小的孩子,更需要我们老师应该尽大可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采取少批评多鼓励的方法,经常以肯定的口吻表扬幼儿,使幼儿看到自己的长处,体验到快乐和满足,激起继续上进的愿望,增强其自信心。正是从老师的尊重和信任中,浩然感受到了愉快的体验,形成了对自身价值的认同,自信心得到了培养。作为老师,除了注意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外,更重要的是顺应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教育技巧,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坚定的信任与执著的耐心点燃孩子心头自信的火花。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自信心的形成有很重要的影响,老师无意中的一举一动会深深影响着他们,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更会每时每刻地感染着他们,浩然就是一个例子,哪怕是老师的一个眼光、一个微笑、一个动作足以能使他鼓足勇气向前走。我为自己在寻常日子里一步步接近他,一次次鼓励他,一遍遍支持他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在孩子成长历程中,教师要细微的观察、适时的点拨、热情的鼓励。浩然就是因为有了我的关爱和鼓励,才点燃了自信的火花,在他的心头才慢慢燃起了渴望成功的激情。

5.教师如何撰写教育案例与论文 篇五

六中初中政治组

黎传稳

全书分上下篇,实不相瞒,提笔时我才读完上篇,所以或许在未完整读完一本书之前就来谈读后感,似乎有点违背书写读后感的常规。但今早到学校教研室拿学报时看见刘老师在键盘上敲着什么,凑过去一看,只见他写着今早买菜后的感受。

我说:“您买个菜也要写啊?”

他说:“这个嘛,你可能不理解,你们教经济学的买菜时可能侧重关注菜价,然后据此给学生讲市场规律,我们教文学的比较在乎世事冷暖,教学生如何去体味生活。”

这本书就是刘老师推荐我看的,看着他键盘上跳动的手指,我也忍不住了,所以请读者原谅我的一时冲动,在只读完上篇的情况下就开始写读后感了。

上篇主要是阐述了撰写教育案例的相关问题,从哈佛大学的案例训练,到20世纪70年代案例教学法逐步运用到学校教育领域,再到我国教师培训系统形成教育案例开发的热潮,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鲜事物逐步走向人们的视野。

在教育案例的分类篇章中,编者列举了多篇教育案例供我们品读,徜徉在这些案例中,我获得很多有关教育的新知和美感。

一是真切。教育案例以课堂的具体事实为基础,探讨教学方面的疑难问题,其还原课堂、再现情景式的阐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一篇教育案例中的对话片段:

师:“我想问问李晓晓同学,母亲节那天,你为什么要送我这枝花呢?”

李:“陈老师,我很感谢您,我妈妈在外地打工,平时,就是您像我的妈妈一样教育关心我。前天是母亲节,所以我用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买了这枝花,想让您在母亲节这一天过得快快乐乐的。”(话音落,一阵强烈的掌声响起)

师(感动)……

也感动了像我一样的读者。

这就是教育案例的魅力,常常以生动的情景和感人的故事触及读者的心灵。它填补了宏大叙事的空洞,赶走了纯议论文的枯燥,它的真切让读者对它依依不舍,百读不厌。

二是细腻。教育案例中细腻的笔触彰显了案例作者的工匠精神,就好比,如果你在达芬奇的画作上看见了蒙娜丽莎的微笑,那么在教育案例中你可看见微笑中的睫毛,如果你在梵高的麦田里看清了风向,那么在教育案例中你能看清随风而动的麦芒。

譬如在一篇心理学案例中,作者详细记录了案主的背景资料,包括是否改嫁,是否吸毒,都有记载,对案主的辅导也详细记载了日期、参与人等,甚至“给案主泡一杯茶,坐着谈”这样的细节也没放过。

细腻的描述既让人有细腻的感觉,如朱自清在《春》里把雨写得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把作者带入了细濛濛的境界,又让人体会到作者的治学严谨,具有细心和耐心等良好品质,例如一篇英语教育案例中这样写到:

我在教学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我带了shorts, socks, a hat, a sweater, a bag, T-shirts, shoes这些用品,并给每样东西标明价格,自己当店主,学生当顾客,要求学生能运用How much…这个句型。

为了让学生懂得一个“How much”,这位老师居然带了so many things,所以说教育案例不仅让作者有机会品读教学案例本身,还能品读后面的教学主体。

三是独特。从教学研究的角度来说,教育案例备受亲睐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独特性,它与论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后记、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等都或多或少存在差异。它有自己的写作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案例题目、主题背景、情景描述、问题探究、评价反思。

撰写教育案例需要作者既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历,也需要一定的学术研究水平,它是衔接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高架桥,研读他人的教育案例抑或亲自撰写教育案例,既能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也能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教育案例开发的意义重大。教育案例体现了教研结合的思想,是教师职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它是教育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是教育理论的原点。一个好的教育案例不逊于一个科研课题,也可以从多个教育案例中寻找到教育理论遐想的支撑点和反驳性论据。

正是因为这种独特性,使得教育案例具有珍贵的学术价值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中学教育领域在教育案例开发方面并未达到较高水平,撰写教育案例和研究案例教学的学者为数不多,教育案例并未在中学的殿堂里充分发挥它的应用价值。

比如说,处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的中学老师把某种教育理念付诸行动之前,会在很多问题上纠结,这些问题包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了提高中高考分数?为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为了让课堂体现出这种理念从而迎合某种形式?或者为了撰写教育案例而采用这种理念?正是这样的思想冲突让很多教师难以抉择,也正是这些问题的困扰让老师们没有多少闲暇关注教育案例这个名词。

通过读本书有关教育案例的章节,我觉得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了拓展教育案例在中学界的发展空间,需要做的努力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中增强主体之间互动。老师讲台上一言堂式的说教已不符合时宜,应该把传递声音的话筒在师生之间移动,让学生多参与互动,多表达自己的意愿、观点和诉求,有时候即使是学生有不满,也要听听他们的声音缘由。互动是永葆课堂生动的重要教学举措,这样可以为教育案例的内容提供丰富的素材源。而且互动的模式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在训练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互动增强课堂活力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不管是对提高学生分数还是提高学生素质都是有利的。

二是研究中重视群体影响个体。群体与个体本是辩证的关系,但习惯于在分数上盯尖子的中学老师不乏其数,忽视了群体对个体的影响。譬如一个班级的老师把教学辅导时间和精力向前十名过度倾斜,对其他同学的状况报以懈怠或无望之态,那么这样势必会造成班集体呈散漫式或离心式走向,最终会影响前十名的健全发展。假设前十名同学多次考试成绩分数靠前,而且最终考上理想大学,老师在撰写工作总结和教育案例之时还为自己的这种做法沾沾自喜,不料几年后,前十名的人当中有的得了自闭症,有的高科技犯罪。殊不知,正是几年前过度关注前十名的老师害了他们,为什么?

前十名的成绩是通过老师的过度关注得到提高或保持的,而这种成绩的光环又掩盖了他们的品行、心理、意志等方面的弱点,让老师产生了前十名的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跟成绩一样好的错觉。而恰恰相反,自从老师过度关注他们那一刻开始,前十名同学就已染上散漫式或离心式班集体所产生的不良病毒。所以说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忽视了班集体建设对学生个人成长的作用,如果把这种做法用到教育案例的研究中会出现较大误差甚至是严重后果。

三是实践中加大参与力度。教师可参加的实践活动多种多样,这里侧重指参与教学实践和学生活动实践。教育案例的研究者或撰写者不能把做研究与实践教学隔离开来,这样撰写出的教育案例容易脱离教学实际,甚至让读者质疑其真实性,而且本书里有提到从我国目前教育界现状来看,让一线教师撰写教育案例是我国教育案例开发的必然选择,也是唯一选择。

6.如何撰写和学习体育教学案例 篇六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一线教师的积极探索下,案例研究正逐步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案例教学专家朱迪·舒尔曼认为:“教师所写的、其他教师可能会面临的教学案例是对实践反思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他们有助于教师从他人的教学中学会预测和解决问题。”“实践和研究表明,案例讨论有助于参与者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教师亲身经历的反射中利用具体的术语去阐释抽象的概念,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发现事件、构建问题,从多种角度去解释情境,为行动确定关键的决策和可能性,认识到潜在的风险和内在的效益,检查自己对典型的教学困境的观点、偏见和态度。”因此,开展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解力、判断力和洞察力,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策略,使课堂教学与研究并驾齐驱。

“教学案例”是教科研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那么何谓“教学案例”呢?目前学术界对“案例”有多种不同的概念和论述。其中较为典型有三种,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案例”应主题鲜明、突出,一个案例只有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郑金洲,2000);第二种观点认为“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的具体描述,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一个案例可能涉及到好几种思想或方法。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顾泠沅《教学任务与案例分析》);第三种观点认为“教学案例”是指以课堂教学实践中 的教学片段为主,从具体的一个教学策略的运用、一个游戏的新编、一种教学方式的尝试、一个教学方法的改变、一个教学机智的故事中渗透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展现教师的智慧和教学行为发生的变化,体现教师的创造力。(董玉泉,2004)。所以案例一般呈现两种样式:情境型,即注重运用叙述体故事,生动描述复杂的教学情境、教师的两难困惑和多种选择的利弊,从中分享教师实践的智慧。创新型,即注重描述典型而有创意的教学手段、方法或策略,以解决一些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和难题,展现案例的实践性。

因为体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尤其是体育运动本身具有很强的健身性、趣味性和模仿性,所以本人比较赞同上述第三种观点。但不管是哪种观点,体育教学案例都不能缺少以下三部分。第一,主题与背景。教学案例是课堂中真实的故事,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惑,是足以引发老师思考讨论的事件,是蕴含着教育理论的典型事例。所以教学的背景应予以交待,即学情分析、教学环境、教学设计等不可少,字数可因内容而定。教学案例通常篇幅较短,因而要求文字简练;情景介绍的主次要分明,在写作时要恰当取舍。第二,事件或操作过程。之所以称为“案例”,那么绝不可能仅仅是教学设计或教案,当案例反映的是一种教学机智时,案例的主体应该是围绕一个主题,详细描述事件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所以通常是教学中的一个片段,而且还是一个生动、曲折、有趣、引人入胜的故事。当案例反映的是一种教学方法时,案例的主体应详尽描述具体的操作过程,通常要融实践性、操作性、科学性于一体。第三,反思或评析。空有形式还不行,案例的价值往往在于能否通过案例来说明一个问题,能否引起读者的共鸣,能否带给读者以启发,能否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教学的效益。所以好的案例往往依托恰当的理论为支撑,有一定的反思或评议。案例评析要求见解独到、寓意深刻、画龙点睛,可以请他人写,也可以作者自己写;可以从一个当事者的角度分析,也可以从一个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

概括的说,案例不在长短,不在标新立异,重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看是否能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只要是真实的、客观的、典型的、有创意的、有实践操作价值的、有必要形式 的(主题和背景、事件或操作过程、反思或评析)、符合当前教改实践需要的都是好的案例。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或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上精彩的点评。

由此可见,教学案例的到来并非空穴来风,也非老办法的改头换面。那么它与其它科研形式有何根本区别呢?首先,它与“叙事研究”十分相像,但不等同于“叙事研究”。“叙事研究”是指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学中发生的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都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都必须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都必须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主题”。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叙事研究”的叙事者一般是教师本人而不是“外来者”,教师所叙述的教学事件除了“偶发事件”之外,更多地属于教师本人有意识地“改变”,是对改变之后所发生的事件的叙述。而“教学案例”的叙事者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他人,教学事件可以是教师自己的教学感悟,也可以是对他人事件的见解和感想,同时还必须有教学反思。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叙事是教学案例撰写的基础,为撰写案例提供素材。

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现代化工业的巨大变改给社会带来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同时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现代文明病、职业病应运而生。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在“学校里为祖国锻炼”,“毕业前为分数摧残身体”,“工作后拿健康挣钱换事业”,“退休后再用钱买健康”。一生中的体育锻炼断断续续,“体育人口”出出进进,人们对终身体育缺乏理性认识和良好的体验,随着社会的进步,终身体育标志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种现象的产生本身就证明了终身体育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同时也说明社会的发展需要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终身体育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体育,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没有教师组织、指导的情况下,人们根据各方面的条件自主进行的,所以终身体育必须在体育内容、体育方法与组织方面具有自发自主的特点,能否达到终身体育的理想境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体育能否培养每一位受教育者具有终身保持和增进健康、从事体育锻炼的愿望和能力。因此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我们必须改革传统体育教育的模式和方法,以适应终身体育需要,使学校体育思想上从一般强调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阶段效益跃升到为追求以阶段效率为基础的长远效益,这就很自然地要把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习惯和能力放到首要位置。

体育兴趣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件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是学生学习和进行终身体育的动力。体育兴趣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的,是在生活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一个人对体育有某种需要时,就会对体育活动产生需求感和期待感。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随之对体育产生兴趣。体育兴趣会使更多的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让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不仅增强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和益处,养成终身参加的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我们必须把握正确的教育理念,从激发学生兴趣着手,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的意识、习惯、能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使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获得对体育的理性认知和良好的体验,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案例的设计思想:

本案例的设计思想:从“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出发,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学生体育活动能力和学习能力为主,重视学生学法指导和自主能力的培养,围绕篮球原地跳单手肩上投篮这个主教材,积极采用丰富有趣的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及方法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体育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案例方法:

1、掌握知识技能的成功感

如同文化课学习一样,学生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术、技能,增强了体质,就会产生一种成功感,但学生存在着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情感意识的差异。要使学生完成同一个教学目标,势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为此,从面对全体学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出发,在课的开始时,教师提出总体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后,学生在自我评价的

基础上,制订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通过自选,自组练习小组,自我进行练习,来完成自订的学习目标,以满足学生个人的心理需求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让每个层次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2、对创新动作的满足感

体育运动千变万化,各有各的特点和乐趣,当人们尝试创编了一个新的动作,品尝了一种新动作的体验时,就会感到一种好奇心,创新能力的满足感,才会进一步体验运动的乐趣,本案例在准备活动中,在教师引导、启发下,使学生在练习中积极主动地模仿、尝试一些未学过但见过看过的动作,在素质练习时,通过学生自组、自编、自练的素质练习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的意识、能力,当自己创编的动作,得到同学们的肯定和教师的赞赏时,创新的成功感得到满足,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能力得到加强。

3、人际交流的自由感

在文化课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是受限的,而在体育教学时,有广阔的时空,这种交流就显得方便自由得多了。为此本案例中,采用分组练习、集体练习和个人练习之者相结合的练习形式,学生在组内相对稳定,又相互流动,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有意识地加强和运用这种交流,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到这方面的乐趣,气氛融洽,互帮互助,相互协作的学习氛围,这既有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的社会性培养。

4、获得肯定的欣慰感

教师科学运用“无错原则”激励学生,在案例中创设平等和谐和相对宽松的环境,教师本着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支持、赏识学生。承认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不成熟个体,在体育学习中出现这样那样的不是和问题是正常的,不急于评价学生,而是重在帮助学生弄清存在问题原因,如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相互模仿、学习、自我纠正,并观看能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能将技术细节和技术关键反复再现的图解和录像等,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学生在边练边

学中,教师及时在学生取得进步时,加以鼓励和肯定,来充分调动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获得进步的欣慰感。

5、课堂教学的快乐感

本案例的教学组织,一是强调信息差原则,信息差是人们掌握信息的差距,学生是抱着学习新的知识技能的目的来上体育课的。师生之间信息差越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大。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差原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充分体会独立完成动作的满足感。另一是寓教于乐的原则,体育教学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劳动过程,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艰苦的反复的练习过程中,享受到体育的乐趣,非常重要的是加强口头的形成性评价,激励性的语言相结合,千方百计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并在多项教学内容的实施中和教学环节的转变中给学生一些新异的刺激,使其能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已尽,趣犹存”。

教师积极采用丰富有趣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给学生以自由想象与练习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并利用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帮助,给学生自由练习,自我表现和尝试成功乐趣的机会,使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想了练、练了想,反复琢磨、练习,尝试体会,逐步由不会到会,由不熟到熟练,逐步形成掌握正确的学法,提高自主实践能力,培养锻炼意识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案例留下的课题:

本案中,教师的教育思想还过于保守,未能完成摆脱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管得过多”,“放得不开”;在组织形式上,未从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自我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的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手段,学生学法指导效果不明显,使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组织形式,有其“形”而无其“神”。

今后应从这几方面加强实践研究:一是教师应多启发学习思维,不要一开始就告诉答案,要让学生在多种选择中,在“有价值的弯路中”去寻找,去领悟,从而帮助他们真正形成锻炼身体和娱乐的能力。二是应突破教学条件上限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特别是设计录像资料时,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学生更能接受和更贴合学生学习技术的实际的像带。使教学更贴紧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锻炼的实际。三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需要掌握精湛的教学艺术和规律性,要日积月累的培养和训练,更要在教法安排上注意阶段,学生逐步掌握各种学法,并达到掌握学法的自由境界,才能使学法真正落到实处。

新课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根据七学生的生理特点,选择耐久跑为教材内容。通过耐久跑,发展学生有氧耐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和坚持到底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但在以往的耐久跑教学中,由于教法手段单

一、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本案例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将定向运动引入课堂,进行耐久跑教学。采用比赛手段、游戏形式和自主、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案例描述:在一节耐久跑的课中,我将定向运动引入到教学中,将学生男、女混合编为人数相等、男女生比例相同的四组(10人一组),然后选出组长。我给每组组长分发五张任务卡,布置好各组的任务后,组长根据任务再将队员分为5人一小组,组长安排好队员的任务后,学生们正在组长的带领下斗志昂扬地准备比赛。比赛开始了,在一个40米×30米的场地的四周分布了10个标志点,听到信号后,各组第一小组先出发,按照各自任务卡上的任务依次跑向5个标志点,到达各个点后并打卡(用彩色笔在任务卡上相应的标志点上画一斜杆)。“加油、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学生们个个争先,我也加入到学生的呐喊声中,为各组队员加油助威,还不断地提醒学生:“注意看清标志点在哪个位置,别跑错了”。各组未跑的五人也开始讨论等一下应该怎样跑才好。有几个组已经有两、三位同学完成任务回到起终点了,并把任务卡交给第二小组的同学,他们在边上还介绍经验和技巧。各组第一小组全部回来后,各组第二小组立即出发,“加油、加油”,刚完成任务的第一小组的同学好像忘记疲劳了,也加入到这呐喊声中。第一轮比赛结束,有的为取得胜利手舞足蹈,有的为失败而沮丧不已,学生个个都满头大汗。我抓住这一时机,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跑得快并花的时间又最少,完成任务的效率又最高。学生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讨论。有的认为没先找好标志点,而多跑距离了;有的认为前面速度太快,后程就没力气跑了;有的认为 „„。学生讨论的气氛很热烈,教学效果非常好。讨论完后,学生们都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一位同学说:“跑的时候先不要太快,不然的话,最后就没力气了,最好是匀速跑,这样用时应该最短”。我对这位同学微笑的点点头说:“对的,就像我们以前所学的耐久跑一样,要匀速跑,还要注意耐久跑的方法和技巧,这在我们以前的耐久跑的练习中学过的,但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控制好速度”,我说完后,另一位

同学便说:“还应该跑前先看清标志点在哪个位置,事先在脑子里要有一个路线,这样就不会多跑没必要的路了”。这个时候,很多同学又开始讨论,有的说:“要团结合作”,有的说:“打卡速度要快”。接着,我说:“同学们说的都很对,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去思考,这个练习实际是耐久跑,在跑的过程中,又要不断地去思考,去判断方向和方位,要自己先完成任务才能完成全组的任务,所以又要你们团结合作,而且打卡的时候又要你速度快”。然后,我对学生们提了几个建议,让学生再去思考一下准备第二轮比赛。第二轮比赛开始了,比赛气氛比第一轮更加激烈,各组也重新布置了同学们跑的顺序,学生们都有自己跑的方法和技巧,各组的实力相当,不像第一轮实力相差那么大,学生们个个都在体验跑的乐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第二轮比赛结束,“同学们,老师最后还想让大家思考两个问题,到底要怎样跑好耐久跑?如果在现实中遇到相似的任务如何去完成?”比赛结束后,我又给学生出了两个问题。这时候,学生开始讨论起来。最后,我微笑着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耐久跑,运用新兴的运动项目----定向运动形式进行练习,通过练习,同学们也掌握了耐久跑的方法和技巧,同学们的热情也非常高,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提出好的意见的同学,让我们掌握了耐久跑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学习上敢于创新、敢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此时,同学们都露出了洋洋自得的神情,最后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本次课。

反思与分析:新课标强调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本案例将定向运动引入到课堂,进行耐久跑的教学,改变跑的形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体育课程资源,将枯燥、无趣的耐久跑教材变得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本案例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通过充分利用场地、器材的变化,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比赛手段和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以情入境、以境乐练,真正体验了运动的乐趣,又激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提高了耐久跑教学的效果。本教学案例教法新颖,简便实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了良好的意志品质,发展了学生的耐力素质。

通过这个小小的案例,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我们教师要改变以往只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思想。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愉快、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究与分析,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但也要重视学生的需要和情感的体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培养自主、合作学习意识,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案例教学背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为目的,此游戏形式简单易操作,趣味性强,竞争激烈,发展学生的反应能力,提高学生速度及灵活性,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勇敢、顽强等心理品质,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此游戏较适合二年级的学生 案例操作过程:

游戏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快速的反应能力,提高速度和灵活性 游戏准备:划一条线做起跑线,在线的正前方,每隔6~8米划一个圆圈,每组2~3个,划若干组

游戏方法:把学生分成4~5人一组,趁纵队站在起跑线后,每组第一人的前脚踏在起跑线上并拿三个小球做好比赛准备。鸣哨后每组第一人向前跑并把三个小球依次摆进小圆圈内,跑回起跑线。有第二个人接力跑,把3个球拿回交第三个人去放,直到全组完成。先完成的组 为获胜。

游戏规则:球必须放在小圈内,如果滚出应重新放好。中途掉球,捡起来继续比赛。教学建议: 1)

讲解

2)

做一次后进行简单的评议 3)

一鼓励为主

浅议如何撰写和学习体育教学案例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一线教师的积极探索下,案例研究正逐步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案例教学专家朱迪·舒尔曼认为:“教师所写的、其他教师可能会面临的教学案例是对实践反思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他们有助于教师从他人的教学中学会预测和解决问题。”“实践和研究表明,案例讨论有助于参与者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教师亲身经历的反射中利用具体的术语去阐释抽象的概念,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发现事件、构建问题,从多种角度去解释情境,为行动确定关键的决策和可能性,认识到潜在的风险和内在的效益,检查自己对典型的教学困境的观点、偏见和态度。”因此,开展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解力、判断力和洞察力,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策略,使课堂教学与研究并驾齐驱。

“教学案例”是教科研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那么何谓“教学案例”呢?目前学术界对“案例”有多种不同的概念和论述。其中较为典型有三种,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案例”应主题鲜明、突出,一个案例只有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郑金洲,2000);第二种观点认为“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的具体描述,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一个案例可能涉及到好几种思想或方法。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顾泠沅《教学任务与案例分析》);第三种观点认为“教学案例”是指以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片段为主,从具体的一个教学策略的运用、一个游戏的新编、一种教学方式的尝试、一个教学方法的改变、一个教学机智的故事中渗透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展现教师的智慧和教学行为发生的变化,体现教师的创造力。(董玉泉,2004)。所以案例一般呈现两种样式:情境型,即注重运用叙述体故事,生动描述复杂的教学情境、教师的两难困惑和多种选择的利弊,从中分享教师实践的智慧。创新型,即注重描述典型而有创意的教学手段、方法或策略,以解决一些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和难题,展现案例的实践性。

因为体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尤其是体育运动本身具有很强的健身性、趣味性和模仿性,所以本人比较赞同上述第三种观点。但不管是哪种观点,体育教学案例都不能缺少以下三部分。第一,主题与背景。教学案例是课堂中真实的故事,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惑,是足以引发老师思考讨论的事件,是蕴含着教育理论的典型事例。所以教学的背景应予以交待,即学情分析、教学环境、教学设计等不可少,字数可因内容而定。教学案例通常篇幅较短,因而要求文字简练;情景介绍的主次要分明,在写作时要恰当取舍。第二,事件或操作过程。之所以称为“案例”,那么绝不可能仅仅是教学设计或教案,当案例反映的是一种教学机

智时,案例的主体应该是围绕一个主题,详细描述事件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所以通常是教学中的一个片段,而且还是一个生动、曲折、有趣、引人入胜的故事。当案例反映的是一种教学方法时,案例的主体应详尽描述具体的操作过程,通常要融实践性、操作性、科学性于一体。第三,反思或评析。空有形式还不行,案例的价值往往在于能否通过案例来说明一个问题,能否引起读者的共鸣,能否带给读者以启发,能否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教学的效益。所以好的案例往往依托恰当的理论为支撑,有一定的反思或评议。案例评析要求见解独到、寓意深刻、画龙点睛,可以请他人写,也可以作者自己写;可以从一个当事者的角度分析,也可以从一个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

概括的说,案例不在长短,不在标新立异,重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看是否能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只要是真实的、客观的、典型的、有创意的、有实践操作价值的、有必要形式的(主题和背景、事件或操作过程、反思或评析)、符合当前教改实践需要的都是好的案例。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或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上精彩的点评。

由此可见,教学案例的到来并非空穴来风,也非老办法的改头换面。那么它与其它科研形式有何根本区别呢?首先,它与“叙事研究”十分相像,但不等同于“叙事研究”。“叙事研究”是指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学中发生的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都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都必须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都必须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主题”。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叙事研究”的叙事者一般是教师本人而不是“外来者”,教师所叙述的教学事件除了“偶发事件”之外,更多地属于教师本人有意识地“改变”,是对改变之后所发生的事件的叙述。而“教学案例”的叙事者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他

人,教学事件可以是教师自己的教学感悟,也可以是对他人事件的见解和感想,同时还必须有教学反思。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叙事是教学案例撰写的基础,为撰写案例提供素材。

其次,案例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另外,教学案例与教案和教学设计相比,教学案例是课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感悟,写的是结果,而教案是教师在课前完成的实施教学过程的“蓝本”,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方案、评价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与教学实录相比,教学实录是对教学过程的完整描述,而教学案例是对教学情境作有选择的描述、记录和点评。

基于以上认识,本人认为教师要写好教学案例,首先必须深刻领会案例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其次要牢牢把握案例的三个主要特性。

第一、真实性。案例的内容是对现实的感悟和再认识,而非是虚构的,事件或方法必须来源于真实的教学世界。主体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案例的叙述应有感而发,而非无病呻吟。在许多情况下,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科学的判断和有目的的选择,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可以给人以更多的启迪。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例证。所以,真实的教学情境是案例永久的源泉。

第二、典型性。案例必须是包括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应多角度地呈现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案例的质量是由作者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因为,选择复杂情境,揭示人物心理,把握各种结构要素,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

第三、深刻性。好的案例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讨论、分析和反思。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等,但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备课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可见,好的教学案例不仅要把握形式的问题,同时也要注意内在价值和一定的逻辑关系,正确把握好质量的问题,让人一目了然又深受启发。而在本次体育教学案例评比中,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如有的上交案例不符合案例评比要求,甚至于把教案当作案例,把教学实录当作案例,有的还只是一些经验总结或论述。这些都说s我们的教师对案例的概念和写作方法还存在着模糊认识。其次,很多案例没有抓住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价值,只是泛泛地描述一下教学过程或写些教学设计,再做个简单的总结而已。还有的案例主题不错,内容也还可以,但没有反思、或反思不够深刻、到位。另外,还有些案例有明显的抄袭现象,这是我们所不提倡的。以上所述基本阐明了教学案例的由来、意义和写作的格式、要求,但案例的内在价值不仅仅是能看、能写就行了,关键还在于教师能否把案例的精髓移植、借鉴、服务于自己的教学过程。故,本人以为学习和使用教学案例与掌握案例的写作方法同等重要。那么,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应如何学习和使用教学案例呢?首先,要通过学习优秀案例来提高自己的洞察

力。好的案例所反映的教学问题基本上是各位教师曾经或经常出现的、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从某个角度讲,只有当你以一个案例教师的角色去思考案例所反映的问题时,试着去揭示教学案例中隐含的教育原理、解决的技巧策略时,你在课程改革中就有了更大的发言权。其次,要学会有选择的鉴别和借鉴。一个精彩的案例不亚于一项教学理论研究。我们在阅读案例的同时要经常的、自觉的反思自己和分析他人的教学实践,从中学会一种案例分析的方法,一种看待教学活动的视角,一种促进自己不断成长提高教学效果的技能,教师要学会尝试、模仿和创新。再次,要学会将各种精彩案例分门别类予以记录、备案,如可将收集到的案例分为理念类、学法类、教法类、评价类、器材类等等,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尝试、创新与思考中建立属于自己的案例库,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执行新课程的能力,才能进一步掌握科学的方法,使课堂教学富有朝气,使理论研究事半功倍。

体育障碍跑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指导思想:以 “健康第一”为宗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自主创新学习,关注差异,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障碍跑的钻、跨、绕的基本知识。技能:基本学会钻、跨、绕及躲闪技能。

情感:体现学生认真听讲、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以及守纪的品质和互帮、互学、互练、互评价的能力。

运动:练习密度在35%—45%,平均心律20—140次/分。

教学内容:手铃操——钻圈——跨越障碍——绕过障碍——钻、跨、绕组合障碍练习——障碍跑比赛——打气排球游戏——小鸭子舞。

设计思路:主教材障碍跑是一项技术简单,实用性强并具有实用价值的综合技能

运动,在一定距离内自然快跑,途中用合理的钻、跨、绕等方法越过障碍,以提高和综合运用体育课所学过有关运动技术的能力,改善动作的协调性,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副教材选用打气排球游戏,可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锻炼,上肢与下肢,局部与全身,速度与力量等协调发展,还培养学生守纪的品质及讲求友爱的精神。案例叙述: 课前插曲

(文体委员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题)

师:今天我们让课的内容有两个,一是学习障碍跑,二是游戏,打气排球。同学们对学好障碍跑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准备铺垫阶段

师;在学习之前,我们先做做准备活动,“手铃操”。(事先辅垫,音乐过门学生跳步散开,老师领学生做。)兴趣激发阶段

师:准备活动之后,我们开始学习障碍跑。这个圈就是老师设置的第一道障碍。大家想一想,在跑的过程中你打算怎样通过这个圈。请4个组每人试做一次。下面请小组长组织好组员讨论一下哪种钻圈方法好,请每组派出一名代表示范本组讨论的结果。

师:其余的同学注意观察他们的动作,每组前四位同学请蹲下。师: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好。(学生指出方法好的同学。)

师:老师跟你们的看法一样。请这两位同学再示范一次。(学生示范,老师提出其余学生注意观察。)

师:真能干,老师奖励你们每人一朵红花,大家掌声表示祝贺。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两位同学的方法,进行练习1次。(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检查。)

师:刚才同学们练习得都很好!这张垫子是老师设置的第二道障碍。请每组前面两位同学帮老师把垫子给换上。(学生帮助换上,老师说:谢谢!)

师:怎样通过这个障碍物,要求同学们能从垫子上跨过去。跨的动作有点难度,让老师示范一下跨的动作。大家看清楚了吗?

师:在行进过程必须是单脚跨,单脚着地,继续跑进。(老师再示范一次,左起右落。)下面请大家练一练。(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检查)

师:同学们在练习中,表现得真勇敢。

师:这标志杆是老师今天设置的最后一道障碍,请每组前面两位同学帮老师把标志杆换上。

(学生帮换上,老师说:谢谢!)

师:请每组前四位同学蹲下,老师示范两种绕的动作,同学们注意观察。师:同学们认为哪种方法好。(生指出)

师:对,这样的动作比较灵活,姿势美。

师:进行绕杆练习时,要求大家从标志杆的右边往左绕。绕时,上身稍向内倾斜一些,还要注意不能碰倒标志杆。(老师边说边进行示范。)师:请大家开始练习。(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检查。)

师:看到大家的练习,我感到同学们的动作非常灵活。

运动参与体验阶段

师:下面老师把三种障碍物出现在同学们前进道路上,每组请前面三位同学帮老师摆上。

(学生帮摆上,老师说:谢谢!)师:哪位同学敢来试一试?

(学生出来尝试,老师提示回来时必须是直线返回。)师:你真勇敢。(老师边说边把小红花贴上)师:我们为他的勇气鼓掌。(学生掌声鼓励。)师:大家是不是也想试一试? 生:是。

师:待会在练习时,1、注意安全;

2、选择最佳方法通过障碍物,大家开始吧。(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检查。)师:刚才同学们练习得很认真。应用拓展阶段

师: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赛一赛,看看哪组能以最快迅速、安全通过障碍物,听老师说一说比赛的规则:(1)听到哨声比赛开始;(2)如果碰倒障碍物,必须放好后再继续前进;(3)下一个同学必须在线后与返回的同学相互击掌才能起跑;(4)以先完成的小组为获胜队;(5)三种障碍物都能顺利通过的同学可以在回来后,把手铃放进红桶内。(学生进行第一轮比赛,老师巡视。)

师:X组获冠军,X组获亚军。我们掌声为他们表示祝贺。(老师为获胜队贴上奖杯。)

师:现在进行第二轮比赛,希望各组发挥胜不骄,败不妥的精神。各组准备。(学生进行第二轮比赛,老师巡视。)

师:X组获冠军,X组获亚军,XX组虽落后,但是他们以顽强的意力坚持到最后,我们为他们这种精神而鼓掌。刚才,我们学习了障碍跑的钻、跨、绕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勇敢,基本掌握钻、跨、绕的方法。那么,在今后的实际生活当中会遇到各种障碍物,希望同学们能用不同的方法通过障碍物。

师:紧张的学习和激烈比赛之后,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内容: 游戏打气排球。请同学们听老师说游戏的规则:

1、两人一组用一个球;

2、在规定的场地内进行,不得跑出场外。老师给大

家分一分。①、②组在1号场地;③、④组在2号场地。

3、不许用脚踢,只许用手垫起或拍打。(老师让学生共同示范)请各组长把球领回,以最快速度有次序把球传下去,看哪组动作快。(组长领回发放,老师组织游戏。)

师:同学们都玩得很开心,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伴着“小鸭子”音乐,跳“小鸭子”舞,看准模仿得最像“小鸭子”。(老师带领做学生模仿。)师: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哪些内容? 生:障碍跑,钻、跨、绕、打气排球„„

师:同学们都说得不错。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障碍跑,老师相信同学们在今后前进的道路上一定能够战胜种种障碍。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的配合,同学们,再见!生:各位老师再见!

(生与师共同向各种老师道再见!)教学反思:

我所上这节课的课型是目标教学课,因而全课紧紧围绕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运动目标四个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一)通过语言引导、分组练习、让学生总结、归纳钻、跨、绕的方法和方式,使抽象的概念例于理解,从而达到第

一教学目标。

(二)让学生在分组、整体、个人练习实践中,体会掌握钻、跨、绕的变化及要求。为今后实践中充分利用所学打好基础,从而实现第二个目标。

(三)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了情感交流,以语言鼓励、口头表扬、实物奖励等多种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敢顽强、积极进取的集体主义精神,并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从而达到第三个目标。

(四)在入心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入身的锻炼,发展学生钻、跨、绕及创造能力,从而达到量的目标。

这节课的主要优点,场地布置合理,利用充分。教具新颖简单,安全实用。教师示范正确,语言亲切,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强,组织学生讨论,观察提问,多向交流,探索通过障碍的方法,开发学生思维,培养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创造精神。让学生布置场地,发挥动手能力。与学生共同活动,情感交流频繁,关系融洽,给学生以表扬、戴红花、掌声鼓励,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给学生自由练习时间解决各自薄弱环节,区别对待,尊重学生个性,自主发展。在接力跑中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拼搏精神和集体主义协作精神。在手铃操和小鸭子舞中,让学生在欢快优美的音乐声中培养了美感和节奏感,愉悦了身心,教学体现了层次性、递进性、逻辑性、重复性,使学生身心得到了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案例反思

一、背景

在一堂高二男生跳横箱教学课上,我组的学生第一次跳横箱。我先利用图片进行动作要领的讲解,并做模仿练习。不过箱练习时,他们都做得很好,但是,学生一到跳箱就不行了,都是跑到箱前停下,不敢跳跃。在体育课中,我们经常碰到这种现象,如不敢跨栏,不敢做有点难度的单杠、双杠动作,不敢跳高等等。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恐惧而造成的,二是对动作要领没掌握、对自己没信心。如在跳横过程中,必须要掌握好踏板动作。跳板动作完成得好,跳箱动作也成功一半了。如何消除恐惧的心理呢?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跳箱动

作。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

二、教学片断

我让学生仔细看清图片的每一动作,并做不过跳箱练习,另外,跳横箱的关键是踏板,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踏板技术。

技术已掌握,可还是不敢跳,这就要克服恐惧心理了。恐惧心理的产生是随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积累、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而增强的。年龄越小,恐惧感越弱。因为他不知道什么叫危险,如“初生牛犊不怕虎”就是这个道理。而跳箱练习确有危险,不小心碰到箱上就会摔跤,所以不敢跳,而采用逃避的方法也是难免的。如何才能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呢?我采用了两大方法。一是安全措施,学生团结一致,二是比较增强自信心。

(一)安全措施。学生之所以不敢跳是因为怕有危险,怕受伤,所以做好安全措施是关键。首先在地上垫一层厚垫子并把范围扩大。其次,周围站几个较有安全感的男生进行保护帮助。

(二)做比较,增强自信心。即时做了安全措施,也还是不敢跳,是因为没人带头,没人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的勇气。我就自己带头示范,因为我个子较小,又是女老师,要完成男生的动作确实有点困难。但是,我要能完成这无疑是增强他们自信心的最好方法。“女生能跳的做为男生为什么不能跳呢?”我就这么告诉他们。于是,我就做了示范动作,效果不错。高个子的男生也跟着带头了跳了。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第三„„

三、反思

通过跳箱的教与学,我进行了反思:

1.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疑问探索“跳箱”。它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

2.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学生通过反复技术练习,毅力增强了,勇气增强了,克服恐惧心理、信心增强了,通过互相交流、帮助,促进同学的合作,增进了友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融洽师生关系,通过讲解、示范,保护帮助,提高师生亲和力、信任感,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

3.由于上课时间有限,器材有限,没能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少数学习困难的学生没能根据自己的条件自主选择练习。

体育教学中要分清错误动作的主次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动作,这些错误动作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形成错误动作的动力定型。到那时再纠正就会非常困难,甚至比学习新技术还要难,而且这些错误动作还会成为伤害事故的诱因,因此,把握好纠正错误动作时机与方法非常重要。观察分析和纠正错误动作方法很多,但是最简便、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学生的练习中,教师运用直接观察和经验分析动作的方法。一个学生在练习某个动作时往往会同时出现几种错误,教师不可能要求学生将所有的错误动作都同时纠正。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观察分析错误动作,迅速判断出当时的主要错误,选用针对性强的练习方法,纠正主要错误动作。通过练习,当主要错误得到纠正后,次要的错误动作又突出来,此时也应及时加以解决。例如:学生在学习投掷时,常常会同时出现左侧支撑差,下肢用力顺序不正确、出手点低、出手速度慢,等等错误动作,教师在观察分析动作时,必须找出主要错误。在一般情况下,投掷练习应先纠正下肢用力顺序,多安排下肢用力的练习,待下肢用力顺序基本解决后,左侧支撑问题就成了主要错误。当左侧支撑错误动作解决后,其它的错误动作又会突出来,通过这样的不断纠正主要错误动作,使学生逐渐地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

体育教师教书育人的思想

一、爱——热爱本职,热爱学生

热爱本职才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而教师的威信来自工作责任心,学生对那些忠于职守、勤奋耕耘的教师是永远也不会忘怀的。爱生才能融情,融情才能

动心。教师的“传道”“解惑”都要经过学生感情的过滤、溶解。学生在感情上和教师息脉相通,就会自觉接受“传道”,乐者藐藐。“爱”还体现在尊重学生平等对待上。青年学生自尊自强自立表现突出,希望坦率的双向交流,特别是体育“差生”,一定要帮助他们找出体质弱、身体素质差、掌握技术难的根源,指出努力方向,提出具体措施,满腔热情地给予辅导,切忌流露消极甚至有损人格的言行。

二、严——即教师严以律己,严格要求学生

体育教师律己从严。从社会环境中,对党对国家对政策都有一个基本态度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列为育人首位。拓宽加深体育理论,熟练掌握学科技术,科学组织体育教学,认真做好学校体育各项工作。业务水平高,教学训练效果好的教师必然得到学生的崇敬和信任。

三、实——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实际出发的工作方法

学校体育的各项工作都在全体学生参与下进行,一步一个脚印掺不得半点虚假,成绩只能伴随努力、进取、拼搏而来,只有从实际出发,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达到教育目的。教育以鼓励为主,肯定成绩不护短,表扬为主,指出优点不放纵,个别教育为辅;循循善诱不苛求。

四、导——即引导、疏导

青年学生时期是人生突变口,容易产生形形色色的心理障碍,教师应在体育教学,课余训练和群体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言行,对那些情绪过份偏激、行为过分认真或不能自律者,及时疏导,在体育运动中解脱单

一、沉寂、暴张的生活,逐步提高自我调节与自我控制的能力,树立真善美的观念——动作美、健康美、行为美,体验集体力量和人际关系的应有态度。

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准备活动的内容包括组织教学所必须的课堂常规、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和专门性的准备活动。根据各项内容的主要任务,有选择地将体育游戏穿插在各项活动中,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生活活泼,避免枯燥无味。

一、体育游戏运用于准备部分的课堂常规组织

组织教学所必须的课堂常规,主要是迅速地把学生组织起来,明确任务要求,集中注意力,进入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我们可以选用一些报数游戏、反向动作游戏、集中注意力游戏,以提高学生的兴奋性,进入准备状态。

二、体育游戏运用于一般性准备活动

一般性准备活动是全面活动机体,克服机体惰性,逐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人进入工作状态。传统的准备活动中,通常采取慢跑定位操,这些内容重复使用,会使学生缺乏新异刺激,积极性下降。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一般性活动的要求,选择一些体育游戏代替传统的慢跑。跑动中的“听数抱团”、“蛇形跑”、“螺旋形跑”、“钻山洞”、“拉网捕鱼”、“传球触人”、“老鹰抓小鸡”等,可使学生跑出欢乐,跑出乐趣。

三、体育游戏运用于专项准备活动

专门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与完成基本部分内容有关的肌肉群、关节、韧带和器官,以及各系统机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选择创编一些动作性质和结构与基本部分的内容大体相似的体育游戏作为辅助性和诱导性练习。

例如短跑技术教学的专门性准备活动,可以选用以训练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为主的游戏内容,“喊号追人”、“长江黄河”。体操跳山羊的专门性准备活动可以安排“跳山羊”游戏。长跑弯道跑技术教学中,可安排“圆圈接力”。这些体育游戏应用于专门性准备活动,具有较强的实效性,不仅能较好地发挥准备活动的作用,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应紧紧围绕其目的,有选择地穿插运用。使学生的兴趣、注意力、身体机能活动的能力有一个逐步适应提高的过程。教师要注意控制运动负荷和学生心理变化,避免开始就做一些运动量过大、对抗性激烈的游戏。

学生的健康是我最大的快乐

活动是人的本能,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一出生,便在不停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会翻身、学会爬行,进而学会走路;同时,在活动中享受着自由、快乐,经历着艰辛、挫折。孩子们在活动中认识世界,感悟人生,增长才干,长大成人。生命负荷着成功,也负荷着失败,而生命的基础是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已成为体育教师的共识。

从20世纪后期,我国中小体育教学形成“增强体质”的指导思想,到21世纪初,体育教学走近“关注学生健康”,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现在的教师注重于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标。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更着重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才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教育。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改革和探讨,采用自主学练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创造自由展示课堂的时空,变课堂为学堂与讲堂相结合,变只传授知识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创新能力相结合,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从而增进学生健康,使学生茁壮成长。回头展望所经过的历程,带着几分酸楚和喜悦,酸楚的是自己所教学生中仍有一些“残疾”的学生依然存在,喜悦的是自己的摸索和探讨终究有点收获,让一些不爱运动的学生也积极地参与到运动中去,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学习和探讨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尽量能充分运动起来,真正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学生的健康将是我最大的收获和喜悦。

为什么很多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

为什么很多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因为我们的体育教学太格式化,太僵化了。”

目前普通中学体育教学,“体育首先要让人感到身心愉快,但简单地把体育变成‘达标课’,丧失其应有的休闲、娱乐成分,就容易导致学生害怕体育课。” 中学、小学的内容差不多,一直是体育教学中没有突破的问题、中学没有形成符合自身规律和特色的理论和体系。传统的中学教育体系将体育课作为必修课程,成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评优、毕业等,其教学就是围绕达标、考试而进行。体育课是按“大纲”、“计划”授课的,因而具有严格的计划性和约束性,教师只能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学生一般都在16--19岁之间,兴趣爱好趋于稳定、集中,已不满足被动的形式,更热衷开放、活泼、主动参与的锻炼,而现在体育课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锻炼的热情和兴趣,难以体现学生的个性。据我了解到的一些同学不愿意上体育课,“可这几天班里很多男生都篮球、足球锻炼了,不过都是课余自己找的项目”。

据了解,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固然有中学教育忽视体育的原因,也和体育教师的素质有关。多年来,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基本上都是采用专业对口的“定向化模式”,在进入体育教育专业学习时,就明确地确定了毕业后从事中学、小学体育教师工作。因此,学生的培养就框定在非常专门化的范围内,课程表现出专、窄、深的特点。张威说,很多人说体育老师上学时是学习,工作后就是玩儿,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不注重业务提高。

事实上,体育课程改革从“体育达标”到“体育健康” 简化体育考试,注重学生形体健康。让学生懂得锻炼身体重要性,开发体育多媒体课件,引进现代教育观念。“学生从运动中找到乐趣,就会喜欢体育、喜欢体育课,这也是体育教学的目标。”

新课程应更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

新课程的实施给了体育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提出的三点教学目标: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

础;对学生进行体育价值观和思想道德教育。这既是新课程的出发点又是新课程的归宿。它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保护学生健康与安全,教育学生热爱生命、关心健康,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应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更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认可学生、宽容学生,从而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良好师生关系是成功教学的保证,而成功教学又是达到新课程目标的保证。

一、关爱学生。

在新课程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保护学生的健康和安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我认为教师应该有一切为了学生的奉献精神,关心爱护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体育基础、身体状况,特别要关注学习、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温暖。

二、尊重学生。

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注重学生的情感表现,积极促进学校的体育课程由权威、守成型向民主、创新型转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尊重而不能伤学生的自尊。尊重同时需要在新课程教学中倡导一种民主的课堂氛围,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不偏爱、不歧视、不袒护、不冷落,真心诚意地倾听学生的呼声,接受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

三、认可学生。

传统的观念认为:体育教育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耐力差的要多练耐力,速度差的要多练速度,甚至听到有的教师批评学生说:“你长跑都通不过,还踢什么足球?”强迫学生去学去练他们不喜欢的内容,主观的把他们塑造成“全能型”的人,如此的强迫重复教学只会给学生带来失败和失望,丧失学习的兴趣,这与

新课程的教学要求、目标也是背道而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的认可学生的短处发现他们的长处。

四、宽容学生。

新课程指出要因材施教,要遵循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体育认知规律,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约束和调控能力都不强,难免要犯错误,教师应当了解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尽可能有原则的宽容学生。

总之,教育以人为本,新课程体现的是以人为本更为人性化的教育,体现的是“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现的是一切为了学生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化的教育模式,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坚实基础。

体育教学案例一则

任 务:抓尾巴

目 标:培养学生的善于思考、善于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快速躲闪、移动能力。

场地器材:一个篮球场、每人一条小布条(做尾巴)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请将手中的布条夹在后腰上,记住,可要露出半截。

生:带着好奇、困惑的表情进行放布条,个别同学支支吾吾说——做尾巴

师:同学们!知道用布条来干什么?

生:做尾巴!抓尾巴

生:还小吗?还要玩抓尾巴,两三个同学在低声说道。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玩抓尾巴。大家从小到大,难得有这样一条好尾巴,在这阳光明媚的天气里,与同学一起玩耍,这是非常的难得的,可能是大部分同学最后一次做这个游戏。哪我们要不要来抓一下!(声音提高)

生:要——!

师:好!在抓尾巴之前,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同学们在相互抓尾巴时,想办法,在抓住对方尾巴时,不让对方抓住自己的尾巴?”接下来,两人一组、自由搭档,开始活动。

说明:互抓尾巴时,在抓到对方尾巴后,立即将尾巴还给对方,继续游戏。

师:(片刻之后)“嘟”一声,停——!请大家围过来。

师:刚才每位同学都亲身体验抓尾巴游戏,哪就请同学们说说看,应如何抓住对方尾巴的同时,不让对方抓住自己的尾巴。

生:做假动作

生:尾巴不要对着对方

生:要面对面

生:突然转弯,绕到对方身后去

生:把尾巴藏起来

生:动作要出其不意 ┅┅

师:进行引导,归纳。

生:分组再进行抓尾巴

教学后记:

1、在传统的“抓尾巴”游戏中,教师般都是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练习抓尾巴。”同学们分散就开始了,游戏之后,作一个简单的小结就完事。而本次任务教学中,而是先给学生下一个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游戏,在游戏中思索,改变以往为游戏而游戏的作法。

2、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抓尾巴,产生了斗智斗勇的场面,而不会产生传统中漫无边际的局面。课堂教学由呆板转向活跃;学生由被动转向主动;由依

赖变为独立,体现了新课标两主体的理念。

教学建议:

1、本任务事先教师没讲具体的要求,只提出相关的问题。因此,活动中,学生为了尽快抓住对方的“尾巴”,容易出现互抓、互扯现象,对此,教师应在集中时加以引导和说理。

2、在抓尾巴时,原来是两人一组相互抓,可以改为三人一组、四人一组或五人一组,(如三人一组;甲抓乙,乙抓丙,丙抓甲。)这样出现多人鼎立,人人相套的局面,让场面更加激烈、有趣,学生也乐此不疲。

3、学生分组时,最好采用自由式友伴型分组。这样,学生与自己喜欢的“搭档合作,有利于活动的进行。

7.《信息技术及其发展》教学案例 篇七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含 义、信息技术的作用及现代信息技术, 能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几次重要阶段及其基本特征;能够结合具体实例描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还停留在计算机课堂的基础之上, 不能够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对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也是陌生的;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更是一无所知。本节课内容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史。②理解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认识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教材阅读、小游戏互动、问题回答等形式, 知道信息技术的概念, 理解信息技术的本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通过阅读教材, 归纳提炼主题内容填写表格等活动, 加深对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认识信息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难点:信息技术的社会功能。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个幽默短信:俺村穷, 穿衣基本靠纺, 吃饭基本靠党, 致富基本靠抢, 结婚基本靠想;听说你们村更穷, 通讯基本靠吼, 交通基本靠走, 治安基本靠狗, 取暖基本靠抖。通过这则短信,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如果在喧闹的城市, 通讯靠吼能让对方听到吗?如果在喧闹的大城市, 仅仅靠走去办事, 是否能达到目的?大城市的治安还要哪些配套措施?

设计意图:短信笑话的引入, 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并通过问题引出人自身信息功能的不足, 从而得出信息技术的作用就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2.理解、记忆信息技术定义

实例引入: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此定义可以用学生关注的运动会实况录制为例, 录制运动会的过程是信息获取;把录制的视频导入计算机并通过视频软件进行编辑的过程是信息的整理、加工;把视频存储在计算机上或刻录光盘是信息的存储;把视频文件发给使用者或上传至网站的过程是信息的传递;学生、家长、教师等看视频的过程是信息的利用。这个过程中使用到的技术和方法就是信息技术。

提问学生:人体信息功能有哪些?相应的信息技术是什么?填充图1。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会的录制和编辑”为例, 剖析信息技术定义, 以便学生理解。通过填图, 让学生理解人体器官、信息功能和相关信息技术的关系。

学生看“现代信息技术”内容, 通过下页图2加强理解记忆。

设计意图:通过信息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对比, 现代信息技术的图形化显示, 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虚设情境, 引入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在讲解信息技术五次革命的时候, 教师首先假设一个情境, 如你要给远在外地的亲人介绍自己现在的学习、生活情况, 而你们又没时间见面。在不同时期最方便的方法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此例子, 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为接下来的学习做了铺垫。

4.学习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1)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语言的产生

提出问题:在没有语言的情况下, 人类是怎么传递信息的?让学生上讲台演示手势传递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 让学生认识到没有语言的时代, 有些信息是很难准确表达的。由于这种需求, 语言相应产生。学生总结语言产生带来的变化及作用。

(2)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文字的发明

互动游戏:教师说出10个词语后, 立即让学生复述这10个词, 学生抢答, 能复述6个或7个的给予加分 (截图如图3) 。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在教室讲课, 正常情况下, 隔壁的班级能听到吗?更远的地方能听到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叙述老师刚说过的词语, 回答提出的问题, 引出语言是受时空限制的, 由于这种限制, 文字相应产生。学生总结此次革命带来的变化。

(3)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用不同的方式写信息技术定义, 由两个学生演示, 一个用钢笔在纸上写, 另一个在黑板上用粉笔写, 看谁写得最快。

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让学生看出在黑板上写比在纸上写慢, 明确由于写字工具的不便,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相应产生。

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 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当时写文字的载体是什么;教师还可以适时插入一段有关活字印刷的发明过程, 最后由学生总结此次革命带来的变化。

(4)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问题引入:①古代打仗, 为什么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②《亮剑》里的李云龙攻打平安城, 大获全胜, 为什么不请示完上级再攻打?如果等请示完再打, 结果会怎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回答, 得出由于信息的传递速度慢, 有了提高信息的传递速度的需求, 在这种需求下,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相应产生。学生总结此次革命带来的变化。

(5)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没有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神舟七号是否能发射?为什么?

设计意图:问题的提出, 学生讨论, 并引出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发生。学生总结此次革命带来的变化。

5.根据表格内容归纳总结, 知识升华

学生总结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特点并填写表1。

6.总结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如表2)

设计意图: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内容不多, 大部分内容能够自己看懂, 所以让学生来总结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对疑难的知识点, 如数字化、多网合一、构件化等, 教师适时以实例给予讲解, 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7.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 教学网站评价加分

由于这节课在班级进行, 我拷了一个随机显示学生名字的程序, 学生名单已经提前录入此文件中。点击“转动幸运”, 学生的名字就会陆续在上面闪烁, 然后点击“抽取幸运”, 抽到谁就由谁回答问题, 回答正确给予加分奖励。课堂上不同的问题, 有抢答和必答加分项目, 根据不同的情况加分不同。然后把分数加到“教学评价网站”, 以个人和小组形式体现。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以学生学习为主, 教师起到引导学习、提出问题、解决疑难等作用。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本节内容, 回答并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互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充分联系实际, 深刻理解和消化本节所学内容, 学习效果很好。

1.创设贯穿学习内容的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以一个和“信息技术发展”有关的幽默短信导入,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又渗透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作用。在讲信息技术五次革命时, 虚拟了一个情境, 这个虚设贯穿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学生在这种情境中, 不知不觉了解到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中心内容。

2.实例引入和问题的提出, 激发学生思考

本节课内容在涉及难懂定义的时候, 以学生熟悉的实例透彻地阐述了信息技术的定义。在讲第四次和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时候, 分别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导入。实例和问题的使用, 使学生对定义和每次信息技术革命理解得更透, 领会得更深。

3.互动小游戏, 引发师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

在讲解前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时, 采取和本次信息技术革命有关的小游戏, 通过学生演示、师生互动, 让学生在轻松和愉悦的氛围中学会了知识。

4.随机点名程序和教学评价网站, 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讲课过程中, 需要学生回答的时候, 偶尔用几次“随机点名程序”, 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 看到名字闪烁, 随时可能被幸运抽到, 学生既紧张又好奇, 大大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再加上教学评价网站的积累得分, 实现了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点评

整体而言, 本案例教学目标明确、设计思路清晰、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比较恰当, 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有助于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本案例的设计依托教材, 但不拘泥于教材。教师在深入分析教材内容、遵循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教学内容, 围绕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精心设计和选择了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应用实例、互动游戏、体验活动等, 引导学生在讨论、分析、体验、总结、提炼的过程中, 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分析信息技术的作用、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体会信息技术带来的影响。

案例中的教学活动, 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设计者的用心和精心。更难能可贵的是设计者对活动的处理没有流于形式, 注重了活动的实效性, 及时通过画图、填表等方式组织学生归纳知识点, 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活动多容易冲淡重点, 使和每次信息技术革命理解得更透, 领会得更深。教学主线不清晰, 设计者意识到了这一点, 在讲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时, 创设了一个虚拟情境, 用以贯穿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各个阶段。

当然, 案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如个别描述语言还需斟酌和进一步精炼;关于所设情境如何贯穿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描述得不够清晰明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描述不够具体, 无法全面了解教与学的实际过程。

8.教育教学案例及其撰写 篇八

摘 要:案例教学法(CTM)是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之一。构建案例教学和传统讲授式结合的教学形式,并在全科医学专业医学基础教育中进行了实践。对学员的调查结果显示,CTM可显著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员的学习。对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对象、范围、实施条件及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比较和结合等问题进行了总结,为案例教学法在医学基础教育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实践经验。

关键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全科医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案例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员主动思考、讨论和质疑;通过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案例,给学员生动的情景,通过讨论和思考,积极参与教学中,改变了教师“独角戏”角色,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并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之一。

全科医学专业为我校2013年成立的新专业,学员主要来自于一线部队,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其培养目标是能胜任集医疗、预防、护理、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卫生服务保障工作的复合型、实用型全科医学专门人才。该专业对学员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更高。在基础医学课程设置上,一方面专业军事课程安排比较密集,理论课时相对压缩,不能完全满足案例教学法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学员正在进行医学基础理论课学习,学员尚不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问题结合起来,学员医学专业知识框架处于初步建立中。因此,虽然案例教学的特点适用于全科医学的培养目标,但在现有课程体系下,并不适合在该学制专业实施完整的案例教学;现有的以理论教育为主的基础医学教学模式也不能很好的实现该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因此,需要进行广泛深入的教学研究,积极探索适应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教学理论和模式。

本研究以基础医学和临床教学联系紧密的桥梁课程——《医学微生物学》为试点,从中选取适合案例法教学的部分内容,通过学校附属医院和网络采集真实案例,由资深教员根据全科医学课程标准,合理编排,构建案例教学和传统讲授式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并在全科医学专业教学中进行实践,探索符合培养要求、适用于全科医学专业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组织与实施

(一)选取案例教学课程内容

根据全科医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课程设置和课程设计方案,在病原体选择上遵循以下原则:发病率较高、危害较大或最常见的病原体;为该属或种代表性的菌株或毒种;授课内容适当,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由教研室主要授课教员共同讨论决定,选取最常见的化脓性感染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危害最大的细菌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平时和战时常见的外伤性感染病原体——破伤风梭菌,常见、多发、症状典型的手足口病病原体——肠道病毒EV71作为案例教学内容。

(二)确定典型案例

通过搜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百度搜索引擎和附属医院病案室,寻找合适的临床病例;通过教学组讨论,确定典型病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教学选择1例某幼儿园集体食物中毒病例;结核分枝杆菌选择1例肺结核多次住院病例;破伤风梭菌选择1例战伤后破伤风病例;肠道病毒EV71选择1例某幼儿园手足口疫情病例。查阅相应的文献或背景知识,对病例中涉及的专业知识加以解释和说明,存档案例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链接等,组成素材库。

(三)案例教学教案的编写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案例为例,首先介绍食物中毒的基本情况,引导学员思考细菌感染途径为消化道感染;随后介绍临床检测病原体的方法,包括样品采集、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细菌抗原的鉴定、毒力试验和耐药性检测等,根据检查结果,逐一介绍金黄时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对临床症状的描述,引出致病物质,除肠毒素外,还包括侵袭性酶和其他肠毒素,并与所致疾病及其症状一一对应;从葡萄球菌属的自然分布,总结出葡萄球菌的免疫性特点;根据上述理论内容,引导学员通过感染途径、致病特点和免疫性的特点,总结出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治方法,包括预防方法和治疗方法。

在教案设计中,从培养目标出发,严格按照课程教学标准,教案不仅包括基础医学理论的介绍,还强调与临床知识的联系。教师教案不仅需要呈现案例相关背景,还要呈现有关知识点及课程标准要求的重点内容,特别需要着重设计学员互动、思考的环节,以引发学员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教案完成后,由课题组讨论通过,在教研室进行两次以上预讲,并进一步修改完善。

(四)案例教学法的实践

分别在2012级和2013级全科医学专业学员《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案例1学时,结核分枝杆菌2学时,破伤风梭菌1学时,肠道病毒1学时,均为理论授课。课后在学员中分发了课堂调查问卷,就授课方式、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比例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

(五)案例教学法的评价

根据主讲教员课后反映,学员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互动良好,讨论积极。对学员调查结果显示,85%的学员认可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81.3%的学员认为案例教学可显著提高学习兴趣;65%的学员希望提高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理论授课中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56%学员反对完全的案例教学法,认为课堂教学应以传统讲授式教学为主,而将案例教学法作为辅助教学手段。

对两届学员《医学微生物学》理论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选择相同课时的讲授法教学内容作为对照,分别统计两种教学法涉及的理论考试主观题和客观题得分情况。如表1所示,从得分情况看,案例教学对学员应用能力的促进作用明显,与讲授式教学法相比,主观题得分率较高(P<0.05);而对于知识点比较散,尤其是记忆性的客观题,两种教学方式学员得分情况区别不大。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体会及思考

(一)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对象

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主要分为为五年制临床及口腔、八年制临床及口腔专业和五年制全科医学专业,前两类生源来自于全国统一高考,其培养目标是为军队各级医疗机构培养高水平卫生人才,注重理论知识教学,介绍医学前沿进展,培养基本医学科研素养,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信息量大,拓展深,因而在教学中占据主导;而全科医学专业来源于部队基层选拔,存在理论水平和学习能力参差的特点,传统讲授式理论教学由于层次深、比较枯燥,与实际应用联系不紧密等特点,导致学员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从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法引入到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中,实践证明,其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与临床实践技能的培训中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案例教学法可高度凝练医学理论,从实际问题出发使医学基本理论具体具体化、形象化,更能满足全科医学的培养需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军队特点,对军队多发病和常见病进行重点学习,有助于加强医疗基本技术的学习,强调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式

教学内容与案例的相互结合,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便于学员的理解和记忆,是案例教学法的最大优点。但是,我国教育体系从小学到大学,目前仍以讲授法教学为主,学生主观能动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由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完全的案例教学法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调查结果看,超过一半的学员反对全部案例教学法,也证明了这一点。虽然全科医学专业的教学目标着重于实践技能,但是基本的理论在医学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员要注意恰到好处地把案例的讲解和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要把过多的课堂时间放在案例上,而忽略了相关理论知识;在上课过程中,仍旧要反复强调课程教学的知识点和重点,也可与其他促进学员主动学习的方法结合。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员认同案例教学与讲授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而反对全部的案例教学法。因此,实施案例教学法时,应当充分进行学情分析,将案例教学法融入理论教学中,建立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基础理论贯穿于具体实践中,使学员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范围

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阶段,采用案例教学法要根据课程特点、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选择适合的课程和内容,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全科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中,第一年多为医学和理科交叉的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高等物理》《无机化学》等,而进入第二学期后才逐步开展医学相关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这些课程与医学的联系不紧密,因此不适用于案例教学法;二年级开始进行医学基础课如《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等,通过系统的学习,学员在意识形态领域初步构建了医学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寄生虫学》《临床微生物学》等将基础知识和临床疾病联系起来,是基础和临床医学重要的桥梁课程。《医学微生物学》不仅研究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病原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还包括病原体引起的临床疾病及其检查方法,是基础医学教育中比较适用于案例教学的课程。《医学微生物学》主要包括细菌学总论和个论、病毒学总论和个论及其他致病微生物。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通过对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肝炎病毒、免疫缺陷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的致病物质和机制的学习,引导学员联系相应的临床症状,推导出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并从生物的角度,提出控制病原微生物学的方法。对实施效果的反馈研究也表明,学员主动思考意愿强烈,学员课堂反映比较好,师生互动频繁。

(四)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基础

案例的选择和编写是充分发挥该教学法优势的基础。课堂教学案例的主要类型包括: 陈述型、问题解决型和虚拟假设型课堂教学案例。根据《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特点,选择陈述型课堂教学案例,即将病原微生物的“三性两法”内容隐含在具体案例或情境之中。根据典型案例临床表现、诊疗过程和病史等,对病例进行必要的整理和加工,与微生物学教学内容 “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方法”相结合。其教学模式为“事件描述——理论分析——理由陈述——得出结论”。在案例的选择上,首先注重典型性,充分体现授课内容涉及的理论知识,并注意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其次案例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广泛性,选择生活中耳目能详的疾病,还注意带有一些趣味性,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员认可案例教学法。

在教师队伍方面,由于案例教学法实施的目的,就是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课程之间的联系,构建整体的医学框架。因此,案例教学均由具有临床专业背景的老师进行授课。在师生互动中,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应变能力是决定授课质量的关键。因此教授在授课前应当进行充分的准备,熟悉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掌握一些案例教学的基本技巧,并进行必要的多媒体应用、演讲技巧和心理学的培训。案例形成后,在教研室进行充分的讨论和模拟授课,对授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并不断完善案例,使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从而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案例教学法与PBL教学法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是医学教育改革中的两种新型教学方法。两者在教学过程和实施方面有共同之处,二者均需要问题或案例的选择,由学员进行讨论式学习。两者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PBL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的解决进行讨论式学习,而“问题”是教师为了教学的目的“设计”或“撰写”出来的,老师仅作为引导着。案例教学采取真实案例,让学员在真实、完整和代表性的场景中进行模拟和思考,教师可帮助学员建立正确的知识体系,学员更能逐步建立基于专业知识的思考模式。从实施的条件看,PBL需要专门的场地进行小班讨论式教学,其教学效果受到学员自身理论水平的影响较大,多用于小班、长学制专业教学;而案例教学法可以单独或联合讲授法教学,教师作用更大,同一案例可根据授课对象理论水平和培养目标而灵活掌握。因此,可面向更多的学员实施。全科医学专业人数较多,其培养方案中基础知识所占比重较低,更注重实用性和整体性,相对于PBL教学,案例教学更适用于全科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结语

案例教学法实质上为一种研究性、自主性和探索性学习,学员可通过模拟的实践获得直接的经验,获得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全科医学专业学员构成相对复杂,理论水平不一,对学员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高于其他专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减少理论为主、讲授为主的被动式学习。实践证明,经过精心设计和准备的案例教学法,与讲授法相结合,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并有利于全科医学学员建立整体医学理论体系,并获得解决实际医疗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其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适合该专业教学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春景.案例教学分层次目标浅议——以气象领导干部培训案例教学为例[J].继续教育,2015(10).

[2]李凡,徐志凯.医学微生物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韩庆奇,张宝,刘文宝.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教育应用中的基本模式及特征[J].西北医学教育,2013(2).

上一篇:新农合转诊流程下一篇:医学免疫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