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典型人物通讯报道

2024-10-11

优秀典型人物通讯报道(14篇)

1.优秀典型人物通讯报道 篇一

典型人物报道的创新

2005-12-28 14:04:54 来源:/ 『字体: 大 中 小』

典型报道是党报新闻宣传的拳头产品,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人物让读者难以忘怀,成为人生学习的榜样。但时下,典型人物报道与受众的需求尚有距离,不少新闻单位费心费力写出的典型报道,却引不起读者的共鸣,甚至引起读者的逆反心理。是新闻媒体多了,受众眼光高了,挑剔了吗?不是,关键是我们的新闻报道有千人一面的倾向,“高大全”让读者敬而远之。

人物报道急需创新。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所写所读谈一点体会。

放下写典型的心理负担,抛开典型头上的光环,轻松上阵,“我要写人,写一个普通人,一个生活中有情有义的人”

创新认识之一,典型定位:典型是人,是普通人

大千世界,再伟大的人物再高尚的典型也来自群众,是人间普通一员,也有正常的情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以在写作中,一定要力戒“高大全”,有的记者在写作前甚至采访前就先给人物戴上一顶闪光的桂冠,这就难免把人物写成“是神不是人”的典型,不可亲不可信。

把典型当作普通人写,就有了亲和力,自然就有了感召力和影响力,典型也就有了生命力。《北京有个李素丽》中的售票员李素丽、《车到柳园》中的2256地震队测量分队长李忠红在记者笔下,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英雄气概,但却被读者深深地记在了脑海。

创新认识之二,变英雄唱独角戏为英雄与群众互动

典型必须具备现实性和社会性,因此典型就不是孤立的,认识创新,还要树立英雄为群众、群众为英雄的观点,克服所有的好都往典型一个人身上加的观点,让典型身边人和事露脸出场,与典型产生互动效应,因为植根于群众中的典型才更有生命力和活力。

《北京有个李素丽》一文的高人之处就在于记者写出了李素丽是大家的李素丽,她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的亲人。让我们看看下面的文字:

车厢里。人头攒动。

一位戴墨镜的乘客摸着朝售票台挤去。

她从挎包里掏出一个纸包,放在售票台上。

“同志,你„„”李素丽莫明其妙。

“姑娘,我就爱听你说话。这几天,我觉得你的嗓子有点哑,这点胖大海是我专门给你买的,泡着喝吧。”

车到站,乘客被扶着下车了。原来他是盲人。

盲人乘客心疼她,给她买药,还有大嫂给李素丽送荔枝保养身体,李素丽就是大家的。

现实中,刊发的典型常会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情况,这与典型的群众基础不牢或与记者认识不到位,采写角度有着很大关系。还有的人为了突出典型,总是拿周围的人作陪衬,甚至贬低别人,这样就把典型孤立起来了。

抠细节,写情感,让点滴小事折射出典型人物身上的时代光芒

写作创新:走进典型心里,写到读者心上

在矛盾冲突中写情感。写人物,除了写他做什么、怎么做的,更要写他为什么这么做,这就必然涉及到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也只有这样典型才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让读者与文中主人翁同悲同喜同乐。

怎样才能写好人物的内心情感呢?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写他的情感就会感人,有典型性。细节贵在细,贵在典型,贵在以静写动。作为读者,记住了一个细节,也说记住了典型这个人,在实践中自觉地学习他,新闻单位宣传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典型人物的语言贵在实,啥人说啥话。每一个典型都有不同的身份、职业、年龄,写他们,就要根据实际,取自生活。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刘衡写人物自成一家,在她的笔下,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这“个性”与文中的人物语言密切相关。“鸭”姑娘陈惠容:“我像鸭子一样,爱上了湖中水,石头打来也不飞!”;植物学家钟义:“森林里没有笔直的路,那就弯弯曲曲地走吧。不怕慢,只怕站,条条道路通罗马。”因公致残的知识分子张贻仙:“我好比是受了损的一块铁,与其放着锈,不如使用耗。”

2.优秀典型人物通讯报道 篇二

如何避免人物报道千人一面, 使他们更有亲和力、更吸引人、更感人?记者应把握几个方面, 从细节入手让他们的事迹被人们所了解并能在社会上引起反响, 引领时代精神。

一、以人性化角度去捕捉细节

细节, 是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形象、真实、可信地表现人物, 就是要让细节说话。

在拍摄大连市十大慈善家、省优秀慈善人物、中国入榜慈善家原立宪的时候, 记者从他日常生活入手, 用镜头真实地跟踪记录下他一天的日程, 与工人一起在工地上忙碌, 看图纸、指导施工、检查安全, 甚至与工人一起搬砖运沙石。

一个不讲究吃、不讲究穿、爱喝白开水、爱啃青萝卜、粗茶淡饭地打发着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的人, 却出资两千万元修建唐房革命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馆、社区广场、社区敬老院, 并无偿捐给政府。记者先后采访了原立宪和他的职工、妻子、孩子等数十人, 节目中, 记者用大量同期声采访真实地记录下他们的心声。

原立宪:“不是冲动, 那个是发自内心。当时就是一个念头, 就想把烈士陵园好好修一修, 作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教育后人。”

原立宪爱人:“他晚上十一点钟回来, 有时候有事就得一两点, 早晨五点多钟就得走, 有时候四点多钟就走了。”

为了筹集资金, 他花光了积蓄还卖掉了给两个儿女结婚准备的房子。

原立宪的儿子:“到处筹钱, 具体资金有多少, 我不知道。”

原立宪:“实实在在讲, 从内心的感觉, 自己这一生能有这么个机会, 为这些先烈做些事情, 能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人, 来为他们做点事情, 自己觉得自己这一生没白活。”

没有豪言壮语, 一句句朴实的话语, 道出了原立宪的心声。透过人性化视角, 让典型人物回归常理、常态、常情, 一个丰富、生动、立体、真实的人才能得以呈现, 这也是典型宣传成为精神导引的必要前提。

二、在特定场景中提炼细节

选取典型场景, 简单来说, 就是对所报道环境的取舍, 就是要舍弃对人物来说无关紧要的方面, 把人物置于典型的场景中,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人物在典型场景中典型化。

在采访全国植树造林先进个人太平办事处南荒社区党委书记李贤明绿化造林、恢复生态建设过程中, 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 记者进行了一年多的跟踪拍摄。初春时节, 李贤明带领社区党员群众挑灯夜战铺设草坪。荒山上漆黑一片, 他们将汽车前灯打开照明;大家用肩扛、用手抬将草皮一块块地运上山。饿了、渴了, 找个背风处吃一个面包喝一口水。为了解决绿化用水问题, 李贤明带领村委会一班人站在南荒平塘塘底冰冷刺骨的烂泥里指挥机械挖泥清淤, 下到10多米深的井底和工人们一起用撬杠搬运五六百斤重的大石头。从外地运来的树, 因为磕碰, 伤了树皮, 栽好树后, 李贤明找来布条和塑料将树木受伤的地方仔细捆绑包扎好, 让它们慢慢恢复。个别树枝因为营养和水分供应不足变得枯黄, 李贤明用医用输液瓶装满水吊在树上, 让水慢慢地滴在枯枝上给它以滋养, 让它一点点返绿。

李贤明沾满污泥的迷彩服, 伤痕累累的双手, 黑红的脸膛与满山满眼诱人的绿和当地百姓喜笑颜开的表情在镜头下一一呈现, 真实的场景, 特定的细节, 将李贤明倾心植绿、恢复生态, 为民造福的实干精神全方位呈现, 给人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感, 从而使典型人物的报道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三、用创新的手法表现典型细节

多年来, 许多典型人物报道播出后, 往往给人以“高、大、全”式的印象, 听上去这个人物所做的成绩很多, 很了不起, 但是由于缺乏细节的描述, 让人感觉报道很平淡, 没能很好地展现主人公的个人魅力, 也难以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与当今信息资讯“短平快”形成一定的反差, 从而导致典型报道的影响力下降。

在典型人物的采访、创作过程中, 记者力争在“短实新活”上下功夫, 让观众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

辽宁省优秀教师先进典型刘清华是一位农村特殊教育学校的青年教师。她用执着教会听障儿童读书写字, 感受社会;她用母爱让众多残障孩子感受到人间真情。记者在短短三分钟的片子里将刘清华从教十几年最突出的特点和事迹浓缩展现。900多字的新闻稿中, 既有对其突出贡献的概括, 也有生动感人的细节;既有其家人、同事对她朴素人生的背景描述, 也有她为残障儿童无悔付出的特写展现。

3.优秀典型人物通讯报道 篇三

【关键词】典型人物 典型报道 《感动中国》

典型报道,也称经验消息,是指针对社会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普遍意义的事件或人物所做的新闻报道。我国典型人物报道起源于于20世纪40年代,至今已经走过70多个年头。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和媒介工具的演变,典型人物报道也呈现出不同的方式。新闻工作者一直在努力寻找,并利用新的媒介环境,力求将典型人物报道推向新的发展高度。

一、我国早期的典型人物报道特点

典型人物报道在我国新闻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我国不同的社会时期都曾产生一批典型先进人物,如:王进喜、张海迪等等。人们对这些先进人物的了解往往是通过媒体报道获知的。但是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据调查显示,人们对“先进典型宣传报道”的关注率普遍较低,并且信任度也低。分析其原因发现,长期以来,一些媒体工作者在典型人物报道中存在的主观倾向, 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由主观意识产生的报道使得典型人物不再“典型”,有了刻意拔高、虚假的成分,有些甚至被扭曲了形象,也使公众对于典型人物的报道内容产生怀疑心理并逐渐产生审美疲劳。总结起来,笔者归纳为以下两点:

1、刻意拔高, 典型人物缺乏真实可信度

典型人物报道的生命在于人物的真实性。由于以前特殊的历史环境,许多典型报道并不是以真实客观为基础,而是以宣传为本,任意想象,借题发挥。有的媒体在典型人物宣传中, 为达到某种轰动效应,对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 刻意渲染,反而使典型人物失去了真实性和感染力,达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典型人物报道的目的在于挖掘这个普通人身上不普通的事迹,用他不平凡的精神来感动大众,让这种不平凡的精神鼓舞大众,而有的新闻工作者,弃新闻真实性而不顾,这样伤害的不仅仅是受报道的典型人物,也是对新闻事业公信力的一种伤害。

2、人物被“神化”,缺少亲和力

在以往的典型人物报道中,形成了一个模式化写作套路。例如,要报道一个领导的先进事迹,最常见的报道内容往往是这位领导几天不回家,坚持工作,废寝忘食,有病不医。这类报道一般在一些突发性事件报道中很常见。曾经有这样一个报道,一位村长在地震后坚持在现场抢救被废墟掩埋的群众,并坚持了整整三天,而他的亲人却在地震中丧生。这位村长的事迹是让人感动的,但是有位记者为了增加报道的力度,增强“新闻性”,肆意编造说,该村长为了抢救同村的村民,来不及回家看看,他的父母、孩子均在地震中丧生。结果报道出来后不久就遭到了投诉,原来该村长根本就没有孩子。大众想看到的是普通人的身上究竟有哪些闪烁的光芒值得去学习,去尊敬。而不是过分地渲染、“神化”典型人物,这样会让人敬而远之,难以给人亲切感。①

二、《感动中国》在典型报道上的创新

如何才能克服在典型人物宣传中的“高、大、全”问题,脱离典型人物报道的模式化、公式化,增强典型人物的信任度,增强公众的关注度?经过对2003-2011年《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评选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一时期典型人物报道与以往的典型人物报道相比较,呈现出一些明显变化,笔者认为这个节目有以下几个创新点值得借鉴与学习。

1、典型平民化

《感动中国》栏目自播出后,人们发现,典型人物的形象选取由以往的“高大全”开始趋向“草根化”、“平民化”。大众的质疑和淡漠,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典型报道所面临的尴尬困境,《感动中国》采取“亲民”的策略,正是对以往典型报道误区的规避。

以前的典型人物报道经验告诉我们,“高大全”“完美神化”并不能打动大众,只有那些平凡的人经历过的不平凡的事,平凡的人有着不平凡的精神和意志,才能引起大众产生心灵共鸣。以“感动”为节目核心,《感动中国》节目的风格定位及其制作环节都体现出了情感的力量,从候选人的网上故事发布,到现场的挥泪颁奖,给观众留下了许多心灵的冲击。分析2003年到2011年度《感动中国》的获选人名单,我们很容易发现,《感动中国》的获奖者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一类是党政企业、学者专家、文体明星等;一类是普通民众,草根阶层。据调查显示,九年来《感动中国》评出的人物,其中有半数都是普通老百姓,2010年的数百名正式候选人有70%的普通百姓。这些普通而平凡的人们,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更能得到大众的认可。

2、典型人物报道逐渐转向公众和集体模式

当今典型人物的塑造淡化了政策宣传的痕迹,逐步过渡到以受众心理认同的。人物的选取和呈现方式更为真实,模式更为接近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触及的“现实形象”原貌。②《感动中国》中的每个人物的推选,都是通过对观众、读者和网友的投票进行统计,在全国范围征集候选人。显然这种典型人物产生的过程,都是大众参与的,而不是由媒体刻意挑选的。这些典型人物注入了大众集体认同的元素。

从这些获得年度感动中国的当选人中,我们可以看到,既有看不到世界,偏要给盲人开创一个新的天地,为一群不相识的孩子,付出心血,为孩子带来光明的萨布利亚·坦贝肯,也有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保护滇池,不惜牺牲全家的利益,更不惜付出骨碎身残的代价的农民张正祥。既有花了15年,终于研制出高性能复合材料制成的大型民用飞机刹车片,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4个拥有航空制动材料生产技术的国家的黄伯云,也有马班邮路,在一个普通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铁汉王顺友。这些人物有的曾经被媒体报道宣传过,有的从未走进过大众的视野,可是他们能用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让观众感觉到典型人物就在自己身边。

三、典型报道的未来发展

从以上对《感动中国》节目的分析来看,洪战辉、张荣锁、刘姝威、陈小川等人,他们以普通人身份频繁在媒体曝光、引起受众广泛的关注与热论。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典型报道的传播模式,体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普通人的出现,标志着典型人物报道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新的发展时期,笔者认为,典型报道将呈现出以下特点:

1、报道的主角以草根阶层为主

在新时期,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将成为典型报道的主角。他们是茫茫人海中普普通通的一员,有的可能是大学生,如李灵;有的是普通的小市民,某个背着妹妹上学的邻家大哥,如徐占辉;有的可能是祖祖辈辈生活在深山之中的淳朴农民兄弟,如唐山13义士。他们和每个普通人一样,过着忙碌、拼搏的日子。他们即使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可能也不会注意到他们,然而他们身上所散发的光芒,那种不平凡的精神让所有的人为之震撼。他们没有华丽的容颜、没有居傲的身世,而正是这样的人,他们带来的感动更让人铭心刻骨。

2、网民推选典型成主流

现在越来越多的被受众所熟悉的典型人物最早是出现在网络上的,是由网民发现并推选出来的,如2006年感动中国候选人——文花枝。2005年8月28日的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中,为了让游客先得到救治而延误了宝贵救治时间的文花枝,这个才23岁正值青春年华的姑娘失去了自己的一条左腿。这条新闻在网上发布后立即引起全国公众及海外华人强烈反响,众多网友留下了热情洋溢的话语,当天网络评论就达到近千条。此后,新华网、中青网、中华网等60 多家网站纷纷转载。一个平凡的女导游就这样走进了万千人的视野。网络传播具有互动性、自主性、广泛性,网民通过网络,可以自主选择心目中的典型,可以在网络这个自由的平台上发出大众的声音。因此发源于网络中的典型人物可能更代表民意。通过网络良好的互动,一种自然形成的主流舆论影响力产生了。

参考文献

①孙艳,《典型人物报道“三要三忌”》[J].《青年记者》,2006(20)

②葛倩,《探析典型人物报道的创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版)》,2007

③韦建松,《浅谈先进典型宣传报道如何走出遭遇冷落的困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版)》,2007年10月

④昌慧东,《挖掘平民典型的时代价值》[J].《传媒观察》,2007(4)

(作者: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09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4.新闻人物通讯稿优秀 篇四

(一)张绪华搁下手头正在起草的材料,回顾公司十年庆典活动过程。“党群部参与公司庆典‘五个一’工程中的四项,时间最紧,任务最重,质量要求也最高。对庆典晚会的节目,公司领导有明确的要求,必须原创。当然,这得全面反映公司十年来所取得的主要成就。”素材哪里来?节目怎样编?效果如何保证?一连串的思考接踵而来。

其实,张绪华心里头早就有了打算。他与党群部的同事们一起,对公司十年来的宣传工作进行了一一梳理,一连串的素材活脱脱的闪现出来。这不正是我们苦心寻找的吗?部门例会上,张绪华向大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创作协调组也于当日组成并投入紧张的筹备工作。挖掘素材的,组织创作的,选拨演职员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为了保证效果,张绪华与创作组成员交心谈心,办公室,餐厅,舞蹈训练场成了他们私下交流与构思的场所。为了让情景剧《牵挂》突显矿山特征,弘扬时代主旋律。张绪华与创作人员在构思上,发生了严重分歧,创作人员坚持以现场氛围烘托剧情,而他坚持细节凸显精神这一点必须着重表现出来。他说:“没有细节的表现,人物的刻画那就是失败了。”多次的交流和磨合,最终为广大员工献上了一出精彩的情景剧,不少员工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公司宣传片的制作是张绪华操心最多的一个项目,仅电视剧脚本的创作一项就五易其稿。在同行看来,电视脚本已经相当成熟了,他却总是说,再放放,沉淀一下再看。不熟悉的人可能认为他是在延误时间,可熟悉他的人却明白,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在追求完美。他说:“很多时候,我们一下子看不出问题的端倪,需要头脑冷静下来,多个角度分析,再消化,再融合,就会找到疏漏的地方。”第二天,张绪华再次翻阅剧本,对公司控股通用公司85%的股权这一说法,提出了质疑。大家分头查资料,咨询专家。不出所料,张绪华查出通用公司控股权数有了新变动,没有及时更正过来。就这样,电视片脚本的创作过程历经两个多月才得以胜利完成。

宣传片的拍摄是“五个一工程”中最困难的一项工作。公司整体面貌遭到技改扩建工程的影响,杂乱无章的施工点,损毁的车间场景,制作电视片的工作人员目睹一线现状,眉头不禁皱了起来,他们慌了神,不知如何下手。此时,张绪华及时与制作方进行了沟通,拟定了采取先井下,后室内,再到公司全景的拍摄方案,得到摄制组领导的采纳。在张绪华的直接参与下,摄制方在公司庆典仪式的前五天,送来了样片。剧组编导箫欣华表示,高效率是建立在有计划的拍摄之上的。

5.优秀典型人物通讯报道 篇五

亲子教育领域里的一枝奇葩

—记湖南国际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学习型湖南教育大会秘书长王耀

曾被边缘化的学前教育,如今成了一个热门词组,无论是新闻媒体、百姓谈资还是两会讨论,它都屡屡被提及。无疑,2010年对于学前教育是重要的一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把学前教育列入今后10年教育事业8大发展任务之一,提出10年内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这样的形势,让从事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关注学前教育,以及大量幼儿家长感到兴奋。

正值“湖南省第五届幼儿园园长学术年会”召开之际,作为主办单位的湖南国际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学习型湖南教育大会秘书长王耀显得十分高兴,湖南省第五届幼儿园园长学术年会的召开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两会之后、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开局之年,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将对我国幼教事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此次会议意义十分重大。

刚迈入不惑之年的他,个子不高,清瘦的脸庞,闪烁着睿智的目光。从事学前教育、社会科学和亲子教育研究10余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创办国内首个省级幼儿园园长学术年会,架构学术研究、实

践和运用相结合平台

“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这句话正是他为人类、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宣言。王耀始终以陶行知这一宣言的精神激励自己,认为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自2006年担任湖南国际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以来,2007年成功地举办湖南省第一届幼儿园园长学术年会,至今,园长学术年会已成功举办四届,参会幼教工作者累计2000多人,年会真正起到了联系和团结全省幼儿园园长与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开展“学术研讨、经验交流、能力提升、合作共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促进湖南省幼教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得到了省级各部门领导的肯定。

如何创建“低成本高质量幼儿教育” ?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不一定与高投入成正比,幼儿教育质量的高低,并不单纯取决于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决定幼儿园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因此,幼儿园首先要做的是提高教师素质,同时建立节约教育机制,真正把节约、低成本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位幼教职工中。在过去的四届年会里,湖南国际教育科学研究院邀请了上百位国内外知名学前教育专家及国内著名幼儿园园长现场传经送宝,或到部分幼儿园指导,为提高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拓展教师的学习知识面,树立教师“以德立园”的理念,进一步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使教师能够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从实际出发,因地制

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第五届年会以“角色、责任、创新、发展”为纲领,结合高端对话、专题讲座和培训、丰富多彩的活动,秉承“为湖南幼教精英成长呼风唤雨”的理念,团结凝聚亚洲地区知名的专家队伍,创办国内高规格的园长年会,忠诚为具有创新发展理念的学习型幼教团队而终身服务。同时,在湖南国际教科院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斥资350万元,在全国首创了《我为幼儿家园共育做实事》大型公益行动,开展了“50000册教育读物送家长”、“100场专家讲座进校园”的教育工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中宣部原副部长龚心瀚在新闻发布会上对举办“学习型湖南第五届幼儿园园长学术年会”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指出,办幼儿教育要遵循教育理念,不能只注重形式,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孩子的心身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幼儿园工作是培养人才最为关键的启蒙环节,承担着对孩子和父母的责任、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强化研教资源整合 转化科研成果

我国是人口大国,0岁~6岁的婴幼儿多达1.3亿,是世界同龄儿童数量的五分之一。在很多人看来,与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相比,0岁~6岁的教育,更专业地说是学前教育,似乎并不是很重要。对此,科学研究表明,6岁前是人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口语发展、数概念掌握的关键期,是行为、性格的奠基期,是人一生中最富有可塑性的时期。

重视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和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组织、启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问题与现实需要的调研,科学的学前教育能使儿童更适应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也是幼儿教育质量和水平得到提升关键因素。

自2006年以来,王耀与湖南国际教科院专家江文臣老师用了整整四年的时间,利用园长学术年会平台,完成了1153所幼儿园一线的调研和总结,为我国幼教领域量身打造出以训练幼教工作者树立团队远大目标、改变对幼教职业的认识和工作的态度;具备有超强的合作意识、超强的学习能力、超强的教学能力、超强的自律心态;学会承担责任、独辟蹊径、逆境中生存、学会感恩和忠诚、学会做人准则;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树立师德风范、树立人格魅力的《幼教师资团队心智励炼与实战研习营》课程并得到转化。

2010年10月,王耀《社会教育科学体系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获得中国教育学会授予二等奖,以湖南国际教科院教务处长黄琪女士为课题负责人完成了幼儿园教师与家长交流的艺术、怎样开展(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主题教学活动、幼儿园教育环境设计、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礼仪与服务、学习型、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幼儿园全方位营销等课题的研究与运用。

几年来,在王耀院长的主持下,湖南教科院专家们完成了《早期教育中的领导力》、《幼儿园自制教具指导》、《幼儿园危机管理

实务》、《幼儿快乐与发展课程》、《游戏精神与幼儿教》、《优质提问教学法》等多部早期教育专著问世,这些教程以独特、新颖、丰富、实用的特点获得了广大幼教工作者及幼儿家长的一致好评。

倾力打造亲子教育工程 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四个学会”来组织的,即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与人相处。目前在我国比较流行的家庭教育定义是三道教育,即为生之道,为人之道,为学之道。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的亲和教育是中国教育一贯的优良传统,继承与发扬这一传统,对充分发挥现代家庭在教育子女成长成才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家庭与学校、社会或其他青少年教育的场所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一种天然的以“爱”为主要内容的亲情,这是家庭亲和教育的天然基础。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是伟大的人类之爱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爱是任何人不能剥夺和代替的,这是施行家庭教育的最好心理条件。教育理论与实践均证明了家庭亲情在教育中的巨大力量。

湖南国际教育科学研究院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平台,联

合海外爱国华侨、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各省级学会、各主流媒体、各教育单位共同举办“学习型湖南亲子教育暨幼教精英大会”。开展各种形式的亲子教育活动,组织了学习型湖南“学习型先进家庭”、“诚信示范家庭”、“和谐亲子家庭”、“家园共育楷模家庭”、“仁孝模范家庭”、“亲子教育形象大使” 等活动,新晃县教育局县联合湖南国际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全县范围内创建“家庭教育示范县”,表彰一批重视家庭教育和支持学校教育的优秀家长,让亲子教育工程在全县千家万户开花结果。

王耀院长说:组织举办各种活动是促进幼儿园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对优秀幼师的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爱岗敬业精神,爱心感人事迹,杰出表现和重大贡献进行表彰;是倡导创建幼儿园学习型集体,巩固幼师知识能力结构,应对未来幼教发展趋势;是为各幼儿园加强家园思想沟通、对全省优秀家长的先进家教思想、感人事迹和仁孝与诚信典范家庭进行表彰;是倡导亲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营造和谐亲子家庭,优化社会教育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创办“玺典人才培养基金工程” 实施人才培养摇篮计划 湖南国际教育科学研究院与湖南玺典教育集团联合举办“玺典女性职业论坛”,创办“玺典人才培养基金工程”,通过“玺典女性职业论坛”平台,知名专家教授为在校大学女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和人才需求,深度分析了当今职场人才的竞争及人才需供

尴尬的局面,帮助女学生分析未来职业的自我定位,有效辟免学生即将迈入社会所面临的盲区,自我塑造社会多元化人才。通过名人成功启示,启迪学生如何树立个人品质、如何端正学习态度,如何以超强势力取得迈入社会成功的第一步,及时纠正了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错误观念,激发了学生们的成就信心。同时玺典教育集团推出玺典200早教工程,享有玺典教育集团提供2000元人才培养基金的扶持,2000个享有6项职业保障的职业岗位,为在校女生们提供了难得可贵的择业机遇。“玺典女性职业论坛”创办以来,在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学院、衡阳财经工业学院、湖南民政学院、湖南环保职业学院等高校举办,深受在校师生的欢迎,通过论坛平台,让更多学生能理性的认识自己和正确评价自己能力,这无论对学生现在的学业和将来的发展都有很大程度的启发和帮助。

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研究 促进建设学习型社会发展

21世纪给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深入研究在我国构建终身教育(学习)体系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理论、发展战略、实践经验和制度建设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课题研究是王耀院长从去年开始主持的研究课题。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教育观念、教育结构体系、教育功能、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方法等一系列深刻的变革,而且涉及经济发展的模式、人力资源开发和劳动社会保障等领域的重大社会变革,包含着极其丰富的观念更新和组织的、制度的调整、重组和变革。

本课题研究从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入手,在广泛调查分析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在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的社会背景研究;建设中国特色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的理论与指导思想研究;终身学习体系与学校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研究;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重大结构性变化与培训和继续教育的供求研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研究;我国建设学习型城市、社区和学习型组织的政策与案例研究;建设终身学习体系与学习型社会的体制保障与制度创新研究;关于终身学习制度与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等八个方面进行专题研究。

把握新机遇 迎接新挑战 辉煌十二五

2010年学前教育迎来了春天和转机,国家在行动,2010年启动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学前教育在办园体制、投入体制、管理体制、用人机制和工作机制等方面的重点难点正在破解。地方政府在呼应,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在扩大,“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正在解决。学前教育新政反映了怎样的指导思想?关注的重点在哪里?对学前教育格局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作为把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为主要工作方向的湖南省国际教育科学研究院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王耀说:在过去的时间里,教科院的各项工作已完成了预期的目标,教科院的品牌和影响力得到了提升,在十二五期间,教科院的科研工作要准确定位。目前国家对学前教育的定位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教科院将加强整合专家资源,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继续推进《杰出青少年周末训练营》课程在在湖南、江西、河南等地试点基础上面向全国范围中小学校和社区推广,该训练营是根据当代新型人才培养与品质教育标准而设置,课程内容丰富,训练技巧独特,为成功的家庭教育提供科学的教育理念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加强“幼儿家长示范学校”对外合作渠道。“幼儿家长示范学校”是湖南教科院基于幼儿时期孩子个性和心智发展的关键期,抓住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这一创新教育理念而形成的一种集幼教讲学、家长培训、专家指导和现场解答于一体的全新家庭教育模式;

继续办好幼儿园园长年会、国际幼教资源互动大会、中学校长特区论坛、教育局长海峡两岸论坛、投资创业商机大会、魅力职业女性论坛、新农村素质教育研讨会、新农村经济合作洽谈会等项目,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是一个巨大市场,随着国家新政的出

台,会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市场,将对不规范的市场状况进行新一轮的洗牌,这意味着我国的学前教育将会朝着高质量、高标准、规范化的方向迈进,将会以全新的模式展现在十二五之中。

6.应急演练通讯报道 篇六

为检验和提高卫生应急能力和水平,锻炼队伍,完善机制,我市疾控中心于2018年6月22日在天目湖镇平桥**举行洪涝灾害卫生应急演练。市卫计局副局长**、常州市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等相关领导和专家观摩指导。

上午9时,演练正式开始。根据方案,演练分为事件报告、预案启动、快速反应、现场调查、后期评估等环节,各应急队伍重点展示了环境消毒、饮水消毒、病媒生物监测、传染病防控及灾后健康教育等步骤,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经专家评定,演练反应迅速、组织有序、操作规范、程序合理,达到预期目的,取得圆满成功。

7.浅论新常态下企业典型人物报道 篇七

关键词:企业典型人物,平民化视角,矛盾点

作为媒体职业素养的试金石, 如今的企业典型人物新闻报道越来越呈现出全新视角和不一样的写作与思考维度。在今天的中国, 身居风口浪尖的央企更需要用自己的笔去发现、挖掘更多的典型人物, 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为典型人物鼓与呼的责任。

一、沉下身子, 到生产一线挖掘典型

人物典型来源于群众, 来源于生活。只有深入到群众的火热生活中去, 体察群众的情感, 倾听群众的呼声, 才能发现时代需要、群众欢迎的典型。因而, 记者不能两眼只盯着上级要典型, 更应当深入实际, 调查采访, 主动到生活中去发现典型。

事实上, 有很多典型都是记者在深入生活时无意中发现的。7月15日,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做出《关于向田明、薛梅同志学习的决定》, 号召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田明, 现为中国石化江苏油田井下作业处高级技师、油田首席技师、中国石化技能大师。参加工作30年来, 他坚持立足岗位、刻苦钻研、大胆创新, 先后在国家核心期刊独立发表论文28篇, 完成革新成果92项, 获奖44项。薛梅, 现为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营二采油管理区营8更9井站采油工。驻岗20年来, 薛梅与作为家属的丈夫一起精心管护小站的7口油水井和一座计量站, 不惧孤独寂寞, 不畏条件艰苦, 不计个人得失, 累计巡井、巡线42000多次, 行程30多万公里, 安全贡献原油12万吨。2015年, 在国务院国资委开展的寻找“最美央企人”评选活动中, 薛梅成为中国石化唯一入选的候选人。

田明和薛梅都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优秀职工代表。他们的事迹, 体现了一线员工的优秀品质, 展示了新时期石油石化人“严细实”的作风和拼搏奉献的精神, 彰显了当代企业劳动者的风采, 是广大干部员工学习的楷模。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决定, 在全系统广泛开展向田明、薛梅两位同志学习的活动。这两位来自基层一线的典型人物, 都是由基层作者在长期的采访中挖掘出来的, 非常具有典型性。

二、以平民化的视角, 真实再现典型背后的故事

选择典型时, 必须克服采访中的片面性。典型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的, 采访时就应把他放在这个环境里去观察。既要采访典型本人及其领导, 又要采访典型周围的人;既要了解活动的主体, 又不能忽视活动的环境。

今年, 安庆石化宣传部历时四个月, 制作《劳模风采》电视栏目, 分别对2014年度10个劳模进行典型宣传。10个劳模宣传前, 都做了精心策划和前期采访。几乎对每个劳模的前期采访和策划都在一周左右, 常常是聊了一下午, 一个镜头没有拍摄, 不仅仅是与劳模本人聊, 还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劳模的父母、妻子、孩子身上, 从而挖掘劳模不为人知的一面。

在采访和制作劳模高存刚时, 连有着几十年电视工作经历的记者潘群都捏了一把汗, 见过不配合拍摄的职工, 但没见过如此不配合拍摄工作的劳模。摄像机一来, 高存刚就躲, 表现得很不耐烦, 跟我们眼里的劳模形象落差很大。

怎么办?姜还是老的辣, 潘群语出惊人, “这个劳模有特点, 做得好, 说不定是最出彩的一期呢!”我们立即转换思路, 将镜头对准他的领导、同事, 因为前期有准备, 得知他妻子也在一线上班, 就赶到他妻子的工作岗位, 渐渐地, 一个工作认真、较真, 有点孤僻, 对妻子孩子却是分外体贴的劳模形象, 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了, 而这一期的劳模风采标题就定为《不愿面对镜头的劳模》, 这样一个“高存刚”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无疑更加深刻。

三、采访中的“矛盾”是记者深入挖掘的杠杆

任何人都具有“矛盾”的因素, 有正确也会有错误, 有优点也有会缺点, 有成绩也会有不足。记者在采访的时候, 必须努力挖掘典型人物的“矛盾”, 绝不可只片面地追求某一个侧面。有的记者对其要表扬的对象, 只愿收集肯定的意见和事实。其实采访中遇到“矛盾”, 不仅是正常的, 而且是记者深入挖掘的杠杆, 有时, 一个矛盾点的展现恰恰能让这个人物更加生动, 起到画龙点睛之用。

电视劳模宣传过程中, 我们较多地运用了多侧面报道, 通过深层次、多角度挖掘, 让人物更加真实。例如, 劳模赵云怒是一位机关劳模, 我们采访他非常难, 不是在出差, 就是在加班, 我们只好趁着他晚上加班的功夫去采访他, 外面夜色甚浓, 而灯下的赵云怒正埋头工作。在这种情形下, 我们问了一句:“你是如何看待加班的?”赵云怒回答:“老实说, 我真不愿加班, 但为了工作, 又不得不加班。”这样的回答看似与劳模无怨无悔的时代楷模形象有点出入, 但细细品来, 却是最真实的, 真实的东西才最感染人, 我们要展现在观众面前的, 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而不是一个假大空的“圣人”。事实上, 这种宣传方式是成功的, 也更容易让读者接受。

而另一位劳模王立新也同样具有“矛盾性”。在很多人眼里, 企业普通的一线工人与高大上的生活扯不上边, 可这位劳模可不一般。他是普通的技校毕业生, 却常常站在中石化高级技师培训班的讲台上授课, 他通过自学给色谱仪器编程, 他的技术论文在国家级核心杂志上发表, 他还是个古典音乐发烧友……这期节目一开始就是以美妙的音乐作引子, 展现在观众面前的, 是王立新夫妇正在听古典音乐的场景。

从受众心理学角度说, 人们总是对那些与自己的地位相仿、经历相似或者职业相同、地理位置接近的同类更加关注, 新闻价值中的接近性、趣味性等要素即因这种心理因素而生。只有取得受众关注, 新闻信息才是有效信息, 才能取得效果。因此, 从普通人中发现典型, 然后通过不一样的矛盾视角展现人物内心真实的心理, 显然是一种正确的、明智的传播策略。

8.演讲比赛通讯报道 篇八

加入时间:2012-7-23 8:56:18admin点击:1612 相关信息

为了进一步推动全院“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主题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7月11日下午,我院在学术报告厅举办了一场以“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来自全院各科室的32名选手参加了比赛,300余名医护人员观看了演讲。

此次演讲,参赛选手都做了精心的准备,他们利用业余时间选题材、撰写演讲稿,用心制作背景音乐与幻灯情景设计,为全院职工奉献了一篇篇精彩的演讲。比赛中,选手们紧扣“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这一主题,结合工作和学习体会,畅谈自己对本职工作的热爱,饱含深情地讲述了发生在身边一件件真实感人、平凡伟大的生动事例,展现了全院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诠释了卫生职业的神圣和伟大。整场比赛生动感人、主题突出,选手们发自肺腑的演讲,震撼着每一位观众的心,现场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经过激烈的角逐,心内三科李卉、陈凤演讲的《忠诚大义,医者仁心》,凭借声情并茂的演绎感动全场,荣获比赛一等奖。心内二科崔振川、郝晓辉,重症医学科李华荣获二等奖;康复科朱蕾,心外科张娜,儿科杨洋荣获三等奖;另有24名选手获优秀奖。党委副书记王敬波同志分别为获奖选手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品。

9.煤矿-通讯报道-009 篇九

安全管理是煤矿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把人作为安全管理的核心,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提高,安全管理才能取得实效,人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怎样才能抓好人的管理,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显得尤为重要。一是抓思想。采取多种形式向职工宣传安全法规政策,讲解安全知识,剖析事故案例,灌输安全理念,使职工始终牢记安全,时时处处蹦紧安全这根弦。

二是抓规范。要从职工日常行为和规范上岗抓起,大力推行“手指口述”工作法,使职工从参加班前开始直到下井上岗,都能保持规范上岗,按标准作业。

三是抓“三保”。在职工中扎实开展自保、互保和联保活动,狠反“三违”,狠抓“三违”,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关爱。

四是抓转变。管理人员要转变工作作风,坚持下井跟班、带班制度,切忌走马观花,指手划脚,要走一路,查一路,管一路,做到早发现、早汇报、早处理。特别在井下遇到困难以及双休节假日期间,管理人员更要坚持下井,强化现场管理,做到与职工同上同下。

五是抓关爱。对井下职工要从各个方面给予关心和爱护,积极为他们解决工作、生活当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把人本管理的思想和行动真正体现在安全管理之中。

10.优秀典型人物通讯报道 篇十

遵循新闻规律, 杜绝策划新闻

“新闻报道最好的策划就是没有策划。”笔者在和一位老记者交谈中, 他一语道破天机。新闻的发生是客观的, 组织报道应该按照事态的进展进行。如果刻意地去策划报道, 将新闻报道固定在一个既有的模式下, 这样有悖于新闻报道应遵循的客观规律。尤其在典型人物报道中, 决不能为了达到某种宣传效果, 人为地“摆拍”去拔高报道对象。美军深陷伊拉克战争泥淖, 为鼓舞士气策划的“拯救女兵林奇”不仅是一个典型的人物报道, 也是一个典型的策划新闻。在这个新闻报道中, 记者、编辑人为地添加了许多虚构的成分, 所塑造的“英雄林奇”和真实的林奇出入很大。为了达到一定的宣传效果而去策划含有虚假成分的新闻, 这种“策划新闻”令人不齿, 只要是有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都会毫不犹豫地拒绝。

《郑州晚报》是最早也是最全面对洪战辉事迹进行系列报道的媒体之一。该报社在运作这个新闻报道时并没有一个预设的报道策划, 完全是按照事态的进展、受众的反响去组织报道。在一系列报道中不仅有洪战辉感人的事迹, 还有公众的反映、社会各界的讨论, 全方面、多角度地去报道、去还原一个真实的榜样。在过去的典型人物报道中, 为了宣传而去塑造不切实际的“完美榜样”形象, 这不仅不能取信于受众, 对所报道的典型人物也是一种亵渎和曲解。可见, 必须改变旧有的那种报道手法才能使报道可信、榜样可学。因此, 我们在典型人物报道中一定要做到遵循新闻规律、还原事实真相, 而不能刻意去策划典型、策划新闻。更重要的是新闻报道要有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党的事业的高品位出发点。

注重受众反馈, 切忌新闻炒作

在推出典型人物后, 媒体往往关注最多的就是社会各界如何掀起学习典型的高潮, 很少去关注受众其他方面的反响, 也没有相关的后续报道。来自受众方面的反馈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解答, 使受众对所报道的典型人物产生怀疑, 甚至抵触, 最终导致达不到预期的宣传效果。《郑州晚报》在报道洪战辉事迹时对这方面的处理就做得比较成功, 既有前期的系列报道也有后期的反馈报道, 针对受众的疑问一一解答, 真正地做到关注典型、关注受众。

在洪战辉成名的三年之后, 开始淡出公众视野之时, 《郑州晚报》及时地采写了《洪战辉名人光环下的普通人生》这篇后续报道。在报道中给受众讲述了洪战辉成名后的普通人生, 他并不是靠“名人光环”去赢得他人的尊重, 而是一直在自我奋斗, 靠自身的努力赢得尊重。这样的后续报道不仅消除了公众的疑惑, 同样再一次树立了洪战辉自立自强的形象, 展示了“恒星”的风采。

在典型人物报道中, 我们要做好后续报道, 但是做好绝不是极度地追逐典型、炒作典型。这样既不利于宣传典型, 也容易滋生不良的社会风气, 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些媒体在报道典型时往往不惜人力、物力、版面, 长篇累牍地去报道一些鸡毛蒜皮、无关痛痒的小事, 为满足受众的好奇心, 极度地追逐受众, 与报道主旨无关甚至相悖。这种追逐受众的行为, 仅仅是在追求短期利益。从长远讲, 这会对媒体的信誉度和美誉度造成不良影响, 也不利于媒体的成长。

媒体协同作战, 新旧媒体联动

当今, 各类传统媒体及网络新媒体对受众市场的竞争已到了“白热化”阶段, 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 单一媒体对受众的影响较之以前相对弱化。过去, 报纸一直是典型人物报道的阵地, 但是在现代社会仅靠一家或是一类媒体的单打独斗, 要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已很难实现。在典型人物报道中, 媒体间要全方位、立体化地协同作战, 这样才能够拓展报道的广泛性, 增加典型的影响力, 优化传播效果。同时, 我们还要积极地与网络新媒体联动。网络的出现整合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 它发布信息及时、信息反馈多渠道、受众参与度高, 集合了传统媒体的诸多优点, 但网络也存在着信源的不可靠性、权威性方面不及传统媒体等劣势。因此, 新旧媒体的联动必能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 增强传播效果。

近些年, 洪战辉、任长霞等一些典型人物的推出与网络媒体不无关系。《郑州晚报》在推出洪战辉这个典型人物时, 就借助了网络媒体力量, 其采写的《穷大学生携妹求学12年》、《携妹求学, 感动你我》等一系列相关报道都在第一时间被新浪网发布, 这让洪战辉走出河南、走进全国公众的视野。网络媒体是新闻报道的新阵地, 我们一定要运用好这种新的传播手段, 抢占新的宣传阵地。

当今, 信息爆炸、大众价值取向多元化。典型人物报道要想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让受众去主动接受已是非常困难, 但是政治需要典型引路、文化需要典型传承、生活需要典型鼓励、时代的价值取向需要典型引导, 而媒体又要靠典型去担当道义、弘扬正气, 所有的这些都为新时期典型人物报道提供了客观支撑。只有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的创新才是新时期典型人物报道的出路。这将使典型人物报道枯木逢春, 不仅能激发人们学习典型、追逐典型的热情, 并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8级硕士生)

11.作业展览通讯报道 篇十一

为培养学生认真、工整的书写习惯,进一步促使学生提高书写能力,同时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相互促进、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登封市大冶镇沁水小学于11月20日下午开展了学生优秀作业评比展示活动。

本次作业展览面向全体学生,涉及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任课教师从平时常规的作业中精心筛选参展作品。各班学生在语、数、英等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各年级学生的作业,最后集体评议,评出优秀作业。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被那一本本书写工整漂亮、正确率极高的作业所征服,赞叹声此起彼伏:“作业写的太棒了!”“书写真规范啊!”“我要是能写的这样好就好了”。各科老师借此机会开展了规范学生作业习惯的教育。活动结束后,该校对刘晓锐等48名作业优秀的学生进行了表彰奖励。

通过此次优秀作业展评活动,各任课教师、各年级学生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起到了互相学习,促进提高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作业批改的规范化和批改方式的多样化,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实施素质教育又一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12.煤矿通讯报道三 篇十二

长期以来,安全工作一直以党的工作思路精神为指导,坚持安全生产方针,始终把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牢固树立“生命无价,安全至上”理念,紧盯“零死亡”奋斗目标,破解矿压防范难题,强力推进风险预控管理、安全教育培训两大体系建设,遵循质量标准、精准操作、责任追究三项原则,狠抓瓦斯管理、水害治理、机运整治、小窑防治四个重点,发挥安全管理“六大责任体系”效能,落实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和煤矿安全治本攻坚七大举措“双七条规定”,为实现公司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和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加强领导,靠实责任,提升安全生产执行力;突出重点,强化管理,提升安全管理核心能力;攻坚克难,狠抓落实,提升事故预防预控能力;多管齐下,治本攻坚,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科技兴安,技术攻关,提升技术装备支撑能力;预防为主,有备无患,提升应急救援处置能力;理念引领,文化驱动,提升群防群治能力;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提升矿区平安和谐发展能力。

加强安全生产制度建设。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严格落实公司行之有效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及时补充、修订安全管理制度,推进安全生产制度化建设,提高执行力。

落实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落实矿长安全生产责任,贯彻执行《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严格执行矿领导带班下井和参加班前会等制度,实行“区队自管、专业自查、班组自控、岗位自律”的自主管理模式。

加大安全生产考核和责任追究力度。修订完善安全结构工资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制度,落实安全管理“双十条红线”规定,建立安全绩效考核激励制度,坚持“四个一律”原则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加大打击“三违”力度,严格落实“四不放过”原则,严肃追查各类事故。

安检室

13.通讯报道范文 篇十三

汤老师的“植树问题”这一课,众所周之难度极大,首先选取这一课就需要足够的勇气,但是我们的汤老师不愧是老教师,上得是如此的淡定、自如。从课开始的简单直接的导入到学生自主模拟种树,无不显示课堂的生动形象。从学生的反馈语言:“第一棵树对应一个间隔,第二颗数对应第二个间隔…...也就是一共有这样的3份还多一棵树。”我们知道老师平时非常注重学生的课堂语言的精炼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其次,汤老师的课中除了渗透一一对应思想还非常注重我们新课标中提出的“建模”,课中汤老师解决完楼梯问题和车站问题后并不是匆匆结束而是通过与植树问题的对比来建立植树问题的模型,指出这些都属于植树问题。最后当我们以为结束时,汤老师又出示了在圆形溜冰场上插旗的拓展练习,简单的对一端种与环形植树做好沟通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高老师的课堂相信许多老师,尤其是新老师可以说是仰慕已久,今天我们终于一睹高老师的课堂风采。高老师的课堂,正如高老师的做事风格一样可以用“高效”来形容。整堂课从点、线、面、体自然引入,引发学生对平面图形知识的回顾,通过老师与同学的沟通交流中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知识网络。然后,高老师不仅仅引导学生回忆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回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转化的”学习方法。最后通过星级挑战来做有梯度的练习,学生兴趣也很高。听完高老师的这堂课,我们的第一感觉是这么大的容量却能如此轻松的上完;第二感觉,就是高老师的课堂语言魅力,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却很能调动课堂的氛围和学生的积极性。第三,这堂复习课中,怎样理、怎样沟通、怎样练都是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的。

在课后的评课活动中老师们对我们的课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相信大家都有所收获。总之,感谢我们的汤老师和高老师为年轻老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和经验。

社团节,我们社团的同学们拿着七巧板准备着为同学们们展示七巧板的魅力!

14.安全培训通讯报道 篇十四

安全生产教育先行,为抓好复产前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强化全体职工安全意识,提高工作业务素质,提升各单位管理水平,安全科下发了《关于节后复产前生产各单位开展业务培训的通知》并组织开展了全矿范围内的节后复产前业务培训工作。

本次培训工作以各科室为单位进行培训,培训内容要结合本单位业务需求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煤矿安全规程、各项管理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主,提高职工素质和单位管理水平为基本要求,认真开展培训工作。要求科内除小班人员以外全体人员参加培训,严抓培训期间考勤登记情况,由安全科、调度室负责每天对各单位安全培训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1、人员签到考勤情况,查看是否存在未参加培训或参加培训期间迟到早退人员。

2、培训笔记,查看培训职工是否认真进行培训学习,笔记字迹是否工整,字数是否满足通知要求。

3、单位组织情况,查看各个单位是否按要求进行组织,是否存在不按规定进行培训或消极对待本次培训的情况。检查情况作为安全、生产及一体化考核依据。

安全教育培训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先行者,他不仅提醒着我们每一位职工要懂安全,要安全。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担当,通过安全培训层层分担职责,层层传递压力,层层担当责任,使安全生产成为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安全科 车普超 2016年2月22日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转眼间春节长假已经结束,我们又投入到紧张忙碌的工作中来,为及时消除“懒、涣、散”等节后综合症,收拢思想,确保全身心投入到安全生产工作中去,安全科组织开展了科内“收心”会

上一篇:《电能表与电功》教案下一篇:政务督查工作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