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时节的含义是什么意思(精选11篇)
1.立冬时节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篇一
是属于冬季排行第一个的节气,此时秋天退出舞台,将迎来寒冷的天气,太阳到达黄经225°。总之它就是指冬季刚开始的含义,寓意秋天离我们远去,要把庄稼收藏起来。古代是这么描绘立冬景象的:“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展示了河面结冰,鸟类消失去过冬的模样。在以前天子还会率领群臣去郊外举办典礼,现在人们通常会在家里煮饺子吃,或者去餐厅喝一碗羊肉汤,也是很有过节氛围的。
是在几月几日
由于要参考旧历,所以每年日期都不一样,以今年为例是在公历的11月7日星期天,农历的十月初三,当天宜搬家、装修、开业、结婚、领证、开工、安床,忌入宅、动土、安门、赴任、祈福、求医、斋醮等等,大家可根据自己的计划安排好行程。届时也会不少习俗需要遵守,可请教当地有经验的前辈注意事项。
气候特点有哪些
我们一提起冬天就浮现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画面。其实立冬之时,天气还未如此极端。大家所处的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但气温逐渐下降。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十月“小阳春”天气。不过降水已经明显减少,北方农作物进入越冬期,给土壤防旱保暖成了关键的工作。
2.立冬时节当养肾 篇二
中医认为,使人生病的外界因素有“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与春季的风、夏季的暑和湿、秋季的燥不同,立冬后天气渐渐转寒。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由于人身阳气根源于肾,所以寒邪最易中伤肾阳。肾的阳气一伤,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随之而生。可见,数九寒冬若欲御寒,首当养肾。因此,冬令注意对肾的保养十分重要。那么,应如何保养肾呢?
一要注意饮食、辨证进补。冬天是进补的时机。肾虚有阴虚、阳虚之分,我们应请中医师辨证施治,如肾阴虚者,应注意选用百合、黑芝麻、海参、枸杞子、银耳等进行滋补,也可服六味地黄丸或知柏地黄口服液。
二是注意运动锻炼。生命在于运动,动为阳,静为阴,怕冷不运动不利于体内阳气的滋养。肢体的功能活动包括关节、筋骨等组织的运动,皆由肝肾所支配,故有“肾主骨,骨为肾之余”的说法,善于养生的人,在冬季更要坚持体育锻炼,以取得养肝补肾、舒筋活络、畅通气脉、增强自身抵抗力的功效。不过,冬季寒冷,应注意“藏”,不要运动过度,运动强度控制在微微发汗即可,不要让毛孔过度张开而大汗淋漓。我们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打球、做操、舞剑、练太极拳等,都是强度不太大、较适合冬季运动的项目。冬季开始运动锻炼的时间不应过早,应在太阳升起后进行。此外,还要注意保暖,以防着凉感冒。
三是注意疏通经络、适当按摩。按摩疗法是冬季养肾者应掌握的有效方法。按摩疗法分两种:一是搓擦腰眼。两手搓热后紧按腰部,用力搓30次。所谓“腰为肾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脉,增强。肾脏功能。二是揉按丹田。两手搓热,在腹部丹田按摩30~50次。常用这种方法,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强肾固本、延年益寿的作用。三是在晚上用热水烫脚时,多按摩脚心偏上处的涌泉穴,起到养生健体的作用。
四是注意早睡晚起、睡眠充足。中医认为,人体在一年四季中也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晨起床不宜過早;晚饭后运动时间不要过长,晚上10点钟就要上床睡觉,不宜过晚,注意精气血的闭藏。
3.惊蛰时节的含义是什么 篇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yú),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我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互相吻合。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按照一般气侯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惊蛰的准确时间
20xx年惊蛰时间 03月05日 23:28:06
20xx年惊蛰时间 03月06日 05:09:39
20xx年惊蛰时间 03月05日 10:56:44
20xx年惊蛰时间 03月05日 16:53:32
20xx年惊蛰时间 03月05日 22:43:34
20xx年惊蛰时间 03月06日 04:36:02
20xx年惊蛰时间 03月05日 10:22:31
20xx年惊蛰时间 03月05日 16:07:02
20xx年惊蛰时间 03月05日 21:58:43
20xx年惊蛰时间 03月06日 03:39:14
20xx年惊蛰时间 03月05日 09:24:27
20xx年惊蛰时间 03月05日 15:17:15
2030年惊蛰时间 03月05日 21:02:55
如何养生
惊蛰节气为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农历书中记载:“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但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
4.立冬是什么意思 篇四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是每年公历11月7日或8日,节令交立冬,“立”是开始,“冬”是节令,这天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正午用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一丈二寸三分,相当于今天的2.501米。夜晚观测北斗七星,斗柄正指亥的方位,也就是正北方,这个阶段一般在农历十月,也叫亥月。
立冬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有“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等习俗活动。此时,在北方,正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却是小阳春的天气。
星移斗转,日寸光飞逝。日子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草长莺飞柳绿桃红的春天,走过了阳光灿烂鲜花遍野的夏天,也走过了清风送爽、硕果累累、枫叶欲燃的秋天,马上就要进入飞雪连天、寒风刺骨的冬天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冬,终也,万物收藏也。”一年四季,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冬藏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万物收敛,藏匿,由于天寒地冻,冬眠的昆虫和动物都藏入洞穴越冬了,人们一般也都不到田间劳动,要在家里“猫冬”;另一层含义是将秋天收割的庄稼“粮入仓、菜入窖”,做好保管工作,以备一冬天的食用。
立冬吃什么补益身体
从今天开始,人们就进入了的立冬节气,此后的天气逐渐寒冷,人们也纷纷开启进补模式,开始吃些有助于御寒暖身的食物,而营养专家建议,立冬后有四种食物可以吃起来了,对身体有补益的作用,小编为你介绍。
豆类食物要多吃
在中医看来,豆类是冬天补脾益胃的最佳食材,尤其适合脾胃虚弱的人。而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等营养成分。如果嫌单吃豆子不好消化的话不妨做成豆浆,不但可以滋养脾胃,更有利于脾胃的消化。而且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有美容养颜的作用。
立冬进补羊肉是首选
寒风起,羊肉肥,立冬进补,羊肉是首选,又到了该吃羊肉的季节了。羊肉性温热,怕上火的人不妨将羊肉和白萝卜一起搭配炖煮,两者相辅相成,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营养不丢失,而且还起到了益气补虚、下气化痰的作用。
冬季吃鲫鱼开胃又健脾
民谚有“冬鲫夏鲤”之说。鲫鱼可开胃健脾、利水消肿、滋养通乳、清热解毒,对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乏力有辅助作用。烹食鲫鱼方法有很多,其中以红烧鲫鱼与鲫鱼豆腐汤尤其鲜美。
这里有个小技巧,在煮鲫鱼汤的时候,最好不要放姜,可以少放一点点葱白去腥。而在人们喝汤的时候,可以再放一点醋,因为醋有收敛和助消化的作用,这样对于保养肠胃和缓解腹泻都有好处。
冬吃豆腐调和脾胃
5.立冬时节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篇五
惊蛰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它预示着春耕时节的来临,勤劳的农民伯伯又要出来耕种了。但是对于现代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惊蛰的意思,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惊蛰的含义有哪些吧。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时间在公历3月5-6日之间这是正确的。以前有人说“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这是不对的,农历与公历日期是较大的出入。
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节气别称
该节气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
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同时,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汉初以前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
汉景帝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进入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日本与中国一样,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此后,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启蛰”的名称在日本的使用始于贞享改历的时候。
气候特点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惊蛰升温春捂坚持“一不三要”
春捂要怎么捂
要坚持“一不三要”原则
“一不”就是所有的“捂”都以不会出汗为宜,
“三要”则是:首先,要注意“上薄下厚”的原则,减衣先减上衣,再减下装。
其次,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要继续捂,以免着凉。再次,日平均气温达到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用捂了。
惊蛰期间“春捂”尤为重要
惊蛰饮食少酸增甜
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春天属肝病高发季节,应注意养肝、保肝,防止春季传染病的流行。
饮食调养要根据节气变化和每个人的体质情况而定。主要以“春夏养阳”为原则,可适当多吃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荠菜等。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故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山药等甜食以养脾,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
此时节还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鸭血性平,营养丰富,养肝血、治贫血,是保肝的最佳食品之一;菠菜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的作用。鸭血菠菜汤可养护肝脏、疏理肝气。新鲜水果蔬菜中,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等,可以清热泻火;山药、莲子、银耳等,可以扶正祛邪、滋阴补肾、健脾和胃。
农忙季节
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
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蛰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 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
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重要意义
这个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
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
6.立冬时节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篇六
处暑节气时,刚出“三伏天”,从气象上,已经是彻底进入秋季气象了,“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的伏暑天结束,秋季气象到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什么时候处暑节气
每年8月22或23或24日,处暑为8月23日。
处暑节气的日期并不像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是统一的,而且在一个范围中,在每年的8月22或23或24日到来,每年处暑节气的日期以实际日期为准,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虽然,现在很少会有人用处暑节气指导生产和生活,但二十四节气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传承二十四节气也就是在传承我们的智慧和文明。
处暑的来历
处暑是指导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历法节气,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逐渐形成和确立。
最早记录有处暑节气的书籍是战国时期的吕不韦编纂的《吕氏春秋》一书,后面《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做了系统的归纳,将二十四节气汇集在一起,编纂成册,做详细的注释,并一直沿用至今。
处暑节气小知识
1、处暑节气养生以:滋阴润燥为主
处暑节气时,气象已经是秋季气候了,天气开始变得干燥起来,生活中要多食用一些具有滋阴润燥的食物,日常也要多喝水,为身体补充水分,秋季皮肤也容易缺水,要经常给皮肤擦上具有滋润和补水的护肤品,呵护肌肤。
2、适当增添衣物
7.立秋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篇七
楸叶,叶大而早凋,到秋天就已呈凋谢状,所以得名。楸叶捣烂后可敷治疮肿,用楸叶煮水可清洗脓血。
《遵生八笺》说立秋太阳未升时,采楸叶熬膏,擦抹疮疡之处,患处立可治愈,将其叫作楸叶青,熬法以叶多汤浓为佳。
贴秋膘
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吃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贴秋膘”在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
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炯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咬秋
山东,立秋的风俗是包饺子,老百姓都称之为咬秋。立秋当天,年纪稍大的人会在堂屋正中,供一只盛满五谷杂粮的碗,上面插上三住香,祈求“立秋”过后五谷丰登。
而大多数人家会在立秋时刻过后,剁肉馅包饺子,全家人围在一起“咬秋”。
吃龙眼
立秋时是台湾周围海域的立翅旗鱼、小串、乌贼、鳍、虾的产期,也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
8.惊蛰是什么意思含义 篇八
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又叫“启蛰”。到了惊蛰节气,天气转暖,天空开始响起春雷,而蛰伏了整个冬季的动物都开始苏醒过来,恢复正常活动。“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惊蛰节气的公历时间是固定的,在每年公历的3月5-6日交节。但农历时间不是固定的,因为农历是根据月亮绕地球的周期活动来算的,公历则是根据地球绕太阳的周期活动,所以每年农历日期和公历日期并不是对应一样的,因此每年惊蛰的农历日期都不固定,但一般都集中在农历的正月或二月。
惊蛰时天气虽转暖,但寒气尚余,所以饮食中宜多吃温性食物,壮阳御寒,如韭菜、洋葱、大蒜、魔芋、芫荽、生姜、大葱等。这些食物性味甘辛,既能祛风散寒,又能抑制春季病菌的生长。此外,惊蛰时,还应遵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多性温味甘可以健脾,比如糯米、黑米、高粱、燕麦、南瓜、扁豆、红枣、龙眼、核桃、栗子等。
9.处暑的含义是什么意思与美食 篇九
处暑的到来意味着夏天就要过去了,秋天即将要到来了,天气也逐渐的冷下去。那么处暑吃点什么呢?处暑时节气候逐渐干燥,因此,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尽量少摄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强肝脏功能。同时像西瓜这类寒凉的瓜果,则要尽量少吃或不吃了。可以多吃一些秋季应急的水果,如苹果、梨、葡萄、哈密瓜、桃子之类的水果。处暑节气还适宜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当的煮些绿豆汤、绿豆冬瓜汤、绿豆百合粥、绿豆薏米粥等,也是不错的选择。处暑应该保持饮食清淡,合理营养。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的食物,包括辣椒、生姜、花椒、葱、桂皮及酒等。从中医上讲,这些食品容易加重秋燥对人身体的危害。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和豆制品等。
北方处暑吃什么
1、鸭子
南京人传统的饮食习俗是在“处暑”时节吃鸭子。鸭子,特别是南京江宁湖熟地区的麻鸭最为抢手,据悉,那里的鸭子味甘性凉,肥瘦适宜。如果没有空,老南京人都会去熟食店买半只鸭子回家;有空的人都会在家炖上“萝卜老鸭煲”或做“红烧鸭块”送给邻居,这就是俗语中说的,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2、凉茶
处暑煎药茶的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
在处暑前后如果感到口干舌燥,以性干寒的麦冬或石斛泡茶,有助消暑热,还能养阴;以雪梨加入蜂蜜、川贝泡水饮用,更是有化痰止咳、生津养肺的作用,也适合气虚的人士。不过,处暑时节应少喝凉茶,因为此时的暑热并不严重,而凉茶过度苦寒,易伤脾胃,同时也对肺和肾无益。
3、酸梅汤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温州市区街头专门有卖酸梅汤的茶摊,故有“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的谚语。制作酸梅汤很简单,在夜间用开水冲泡晒干的梅子,再加冰糖。煮好放凉后,装进木制有盖的冰桶中,使其温度降低。喝起来酸中带甜,甜中微咸,口感甚佳。
乌梅中的有机酸含量非常丰富,能有效地抑制乳酸,降低疲劳感,除掉使血管老化的有害物质。所以处暑节气喝酸梅汤可以消暑提神、生津止渴,让肌肉和血管组织恢复活力。此外,吃多了肉时,喝酸梅汤还能帮助体内酸碱值达到平衡。
处暑节气养生三步曲
早睡早起 多吃果蔬
“处暑,‘秋老虎’猖狂,天气炎热。”老中医林禾禧告诉记者,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处暑也是“热燥”的开始,比夏天的干燥还要明显,因此市民常会感到既热又干燥,容易出现皮肤干燥,喉咙干燥,干咳无痰,发热等症状。对于“热燥天”养生,他建议市民多吃新鲜果蔬,尤其是梨子和莲藕,还可将丝瓜皮、荷叶等用于熬汤。
处暑过后,气候逐渐变得干燥,而燥气伤肺,如果经常食用辛辣油炸类食品,则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泉州市营养协会理事杨丽红说,对付“秋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可在白开水中加盐或蜂蜜,尽量少吃油炸、烧烤以及热性食物,可多吃水果、百合和一些滋阴养肺、润燥生津的粥汤。
处暑时节,人们的起居作息也要作相应调整,尽量早睡早起,以养精蓄锐。睡觉时还要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以防脾胃受凉。白天只要室内温度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室内可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文竹等绿色植物。
10.谷雨时节中三候是什么意思 篇十
谷雨时节中三候是什么意思
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茁壮成长。谷雨时节的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这时,南方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华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
华南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低海拔河谷地带业以进入夏季。华南春季气温较高的气候特点,有利于在大春作物栽培措施上抓早。适宜红苕栽插的温度为18℃至22℃,这时已能满足。华南老旱区的经验证明,红苕在谷雨后早栽,能够在伏旱前使藤叶封厢,增强抗旱能力,获得高产稳产。
“谷雨前,好种棉”,又云:“谷雨不种花,心头像蟹爬”。自古以来,棉农把谷雨节作为棉花播种指标,编成谚语,世代相传。
谷雨节的天气谚语大部分围绕有雨无雨这个中心,如“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等等。还有谷雨节气如气温偏高,阴雨频繁,会使三麦病虫害发生和流行。广大农村要根据天气变化,搞好三麦病虫害防治。
谷雨养生
由于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我们在养生中应遵遁自然节气的变化,针对其气候特点进行调养。谷雨节气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同时由于天气转温,人们的室外活动增加,北方地区的桃花、杏花等开放;杨絮、柳絮四处飞扬,过敏体质的朋友应注意防止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在饮食上应减少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由于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我们在养生中应遵遁自然节气的变化,针对其气候特点进行调养。谷雨节气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同时由于天气转温,人们的室外活动增加,北方地区的桃花、杏花等开放;杨絮、柳絮四处飞扬,过敏体质的朋友应注意防止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在饮食上应减少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春季,肝木旺盛,脾衰弱,谷雨前后15天及清明的最后3天中,脾处于旺盛时期。脾的旺盛会使胃强健起来,从而使消化功能处于旺盛的状态,消化功能旺盛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因此这时正是补身的大好时机。
此时适宜的膳食有:参蒸鳝段、菊花鳝鱼等,具有祛风湿、舒筋骨、温补气血的功效;草菇豆腐羹、生地鸭蛋汤具有滋阴养胃、降压隆脂、抗菌消炎、清热解毒、养血润燥的功效。但是补要适当,不宜过,此时进补不能像冬天那样,应适当食用一些补血益气功效的食物。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体质,还可为安度盛夏打下基础。
谷雨前后还适宜食用一些能够缓解精神压力和调节情绪的食物。多吃一些含B族维生素较多的食物对改善抑郁症有明显的效果。小麦胚粉、标准面粉、荞麦粉、莜麦面、小米、大麦、黄豆及其他豆类、黑芝麻、瘦肉等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另外多食用碱性食物有助于缓解人体的急躁情绪,例如贝、虾、蟹、鱼、海带等产品有助于改善情绪。
谷雨是什么时候
古代所谓“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现代农业气候意义。但雨水过量或严重干旱,则往往造成危害,影响后期产量。谷雨在黄河中下游,不仅指明了它的农业意义,也说明了“春雨贵如油”。“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谷雨时节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
11.立春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篇十一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立春的起源:立春不仅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天文学划分的立春。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天意味着温暖的天气和鸟语花香。春天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民播种。古书《群芳谱》对立春的解释是:“当你站起来的时候,你建造了它。春天开始建造。”初春期间,气温、日照和降雨量开始上升和增加。但这一切只是全国大部分地区春天来临的前奏。
其次来说一下立春的习俗:县里派报春送春牛帖子和立春帖子: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赶春牛:打牛前一天先把土牛放在东郊称为立牛旁边放携带农具鞭牛的假人为耕夫然后农民向其拜击鼓打牛之后人们把土牛的土块带回家牲圈象征收成好促进牛的繁殖。游春:县里活动之后,民间也不甘示弱,他们纷纷装扮起来,开始游行。贴春字画:家家在门上张贴迎春的字画字和春字有关画有腊梅迎春之类。
最后来了解一下立春的意义:标志着冬天的结束,春天的到来。立春时间是在每年的二月四号,每当立春到来,也就可以开始春耕,种植农作物,而且天气也开始回暖,万物复苏。
立春是农历哪一天?
立春这个节气一般时间是在2月4日的,但是,可能有的年份是不同的,我们主要还是看当年的节气时间。
2022年立春时间:2月4日 04:50:36 农历2022年正月(大)初四。
2023年立春时间:2023年2月4日 10:42:21,农历2023年正月(小)十四。
2024年立春时间:2月4日 16:26:53 农历 2023年十二月(大)廿五
立春节气饮食原则
1、饮食清淡:消春火。春季人易上火,出现舌苔发黄、口苦咽干等,因此饮食宜清淡,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有明显上火症状的人可以吃一些清火的食物如绿豆汤、金银花茶、菊花茶、莲子心泡水等。
2、黄绿蔬菜:防春困。“春困”使人身体疲乏,精神不振,应多吃红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如胡萝卜、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对恢复精力,消除春困很有好处。
3、细选食物:少疾病。春季气温逐渐升高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也开始繁殖,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所以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塔菜、芥蓝、西兰花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菠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可抵抗各种致病因素侵袭。
饮食忌辣
少吃麻辣火锅、羊肉、烧烤、油炸:立春后要少吃过于辛辣的食物以及油炸、烧烤的食物。与冬季不同的是,立春后麻辣火锅要少吃,羊肉、狗肉也要少吃,因为这些食物都可能损耗阳气,导致上火。
【立冬时节的含义是什么意思】推荐阅读:
立冬节气什么含义意思07-12
温馨的立冬时节问候祝福语01-15
二十四节气之立冬时节的气候特征07-01
立冬三候是意思是什么10-26
处暑时节是什么意思11-09
小雪时节的饮食是什么08-26
小满时节的由来是什么09-04
春分时节的由来是什么09-18
立冬北方有什么习俗 北方立冬吃什么10-11
什么时候立冬节气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