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夫作文300字(精选7篇)
1.中国功夫作文300字 篇一
做一件事,只要肯下功夫就会有很好的结果,我就有过这样的事例。
放假了,我要考初中,放假了也不能在复习了,老师也不能再给我讲知识了,我只能拿着书在家里面复习,我把语文书数学书都拿回家了,到家里写完作业,就看看数学题和基础知识,把语文书上要背的都背一遍,把语文书上的生字、四字词语和日积月累都抄一遍,然后把每一课的课文内容和表达的中心思想都抄了一遍记住了,数学题把老师在学校讲的题型都看了一遍,这些只是差不多都掌握了,就靠到考场的表现了。
来到考场,我静下心,发下卷我就认真答题,这个题我会、那个题我也会,我答得非常顺手,语文卷子上的基础题我都会,课内阅读我刚在家里面看过,就是五年级的课文,我既背过了而且题都会,我顺利的答完了两张卷子。
果然,我考了一个好成绩,考上了一个好班。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是只要再做事之前下了足够的功夫,那事就会有很好的结果。
2.中国功夫作文300字 篇二
中国功夫在泰拳入侵香港擂台后便逐渐式微。进入八十年代, 香港的中国功夫拳手倘若要在擂台上站得住脚, 必须或多或少的学习泰拳打法。八十年代初期, 更有些中国功夫拳馆摒弃自己的中国功夫, 改为全泰拳技术的训练。于是, 自八十年代开始, “中国功夫在擂台上不能打”的观念逐渐形成, 或无可奈何地接受。对于一群我武唯扬, 唯我独大, 固执于传统国术的中国功夫发烧友而言, 这种压抑已久的心态至今还未得到缓解。
散打是错误的设计
这种有点类似国耻的心理状态, 不独出现于香港武坛, 就连国内各门各派的武术掌门人也有之。九十年代出现的“散打”, 似乎就是相应“中国功夫在擂台上为甚么不能打”的观念诱发出来的安慰剂。可能国家武术领导人设计未够周全, 也过于迷恋主观愿望, 所以, 当他们以传统摔跤为特色的中国武术进军国际搏击擂台, 制造出“散打”赛例后, 本来要让全世界知道中国武术在擂台上是天下无敌, 结果适得其反, 散打的拳手离开了散打的赛例便不能打。
一个抱摔在不容许肘膝的散打赛例下可赢取三分, 但在全接触赛例中却无所施其技。几年前, 国家武术领导人为了面子, 企图粉饰散打设计的错误, 邀请非主流的泰拳选手与散打王比赛, 制造“散打王胜泰拳王”的形象, 可笑得令人悲痛!努力粉饰的结果不单带来深一层的国耻, 也唤醒了国民对“中国功夫在擂台上不能打”的再三反思。现在, 散打正在式微, 证明现实即是现实, 无法掩饰的。中国功夫在擂台上如何打的问题, 似乎仍在困扰当中。
李小龙将武术推上高峰
其实, 早在半世纪前, 李小龙已为大家说明了中国功夫是全世界“最高明”的武术。它之所以是“最高明”, 以李小龙的武学言之, 必须是“以无限为有限, 以无法为有法”的道贯穿。他所建构的“截拳道”, 只不过是一套以道家旨要为武学本体的技击术———以道为体, 以技为用。这也就是“截拳道”凌驾于其他武术的主要原因。截拳道是一种以最直接方法阻截及攻击的肢体运动。不可不提的是, 李小龙援武入道, 从而武道合一, 把传统武术推到最高境界, 完全引用了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而最高境界的武术, 当是无以名之、兼且涵盖一切有以名之的武术流派。我相信, 李小龙将与老子一样, 是在“强而名之”之下名之为“截拳道”的。
观其电影, 李小龙表达了“你最好的功夫是什么?我就用你最好的功夫来战胜你!”如果一位武术家没有“倒掉自己的那杯茶”, 是无法做到学习他人优点且更胜之的。传统中国功夫文化中存在“武无第二”、“唯我独大”的宗派情意结, 也就是传统中国功夫未臻至究极的原因, 这也是练武者不能提升武术境界而落于一世“武牛”的重要因素。
太祖拳剑的搏击术
香港拳手学习泰拳打法是好事, 因为只要“倒掉自己的那杯茶”, 把别人的优点收为己有, 便是提升境界的好方法。不过, 对于仍然高唱“武无第二”的固执派来说, 若要为中国功夫在擂台上为何不能打的观念添上自尊, 在学习别人的长处之前, 有必要检视一下传统中国功夫是否在擂台上仍有“能打”的伎俩。
如果在数以千计的中国功夫流派里寻找类似泰拳的拳肘脚膝技法, 我们总是能找到的。笔者在八十年代末从学于泰拳及太祖拳法混融的擂台搏击术。太祖拳, 即宋太祖赵匡胤传下来的中国功夫。在香港, 这支流派的宗师是赵从武。我未有缘从学于赵先生, 但曾拜读过不少他在旧版《新武侠》里所撰写的文章。他真可谓是允文允武且极低调的武学宗师。
我的搏击技法是来自张万鸿和王尧庆两位师父 (即现时“鸿碧拳馆”及“保昌拳馆”的总教练) , 而张王二人是徐保昌的入室弟子。徐保昌从学于赵从武先生及方野先生。由于太祖拳在承传之间具有严格的规矩和承诺, 受者是不能公开泄露所传秘技的。我所学的泰式打法, 无疑渗入太祖拳的实战技术, 当中有许多细微及精彩动作, 比一般泰拳技法更细致, 更具杀伤力。我在1989年曾多次向两位师父追问, 结果不得要领。我知道这些细微动作, 是由太祖拳剑技法演绎而来的。
太祖拳剑的旋转动能
太祖拳中有一把刃长一米的双手剑, 叫“龙骠剑”。听说龙骠剑的拔剑势奇快无比, 剑鞘往后移动未完, 剑身已完成厮杀动作, 敌人已倒地。特别是剑的刺法是螺旋式向前旋转, 目的是挑开敌人的护甲鳞片, 从而刺入。意想不到的是, 这个螺旋式的向前旋转势, 不独是剑法的特点, 也是“高踢腿” (边腿) 的劲度来源。原来, 拳手如果要使出最大杀伤力的高踢腿, 用来平衡身躯的同侧手臂的往后摆动才是秘诀所在。
3.中国功夫贺新年 篇三
那么,武术都给了孩子们怎样的收获中呢?请武术宝宝的家长们和我们一起分享他们宝宝的武术故事吧。
故事1:正义的小女侠
我们小倩原来是个文弱的小女孩儿,不是很喜欢体育运动。练习武术后,胆量大了,也敢于在小伙伴面前主动展示自己了,我们真是既意外又惊喜。她学习武术的时候,非常害怕教练,一听说要站队,就总躲到队伍的最后,怯生生地看着教练,但对教练所教的冲拳踢腿又非常感兴趣,练习得很认真,每当教练表演鲤鱼打挺、旋风腿等难度动作时,她都会投来羡慕钦佩的眼神。在教练的鼓励下,慢慢的,小倩不再那么紧张了,动作越发有模有样了。
教练还夸小倩有正义感。有一次,课间有个小朋友偷偷地哭鼻子,原来,这个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不巧同时出差了,只剩下她和外婆,所以有点想妈妈,还有点害怕。还没等教练安慰,小倩就先开口了。她跟小大人儿似的对这个小朋友说:“你不要害怕,坏人来了你给我打电话吧,我们都是会武术的人,我帮你一起对付坏人。”还叮嘱人家要保护好外婆呢。自从学习了武术,这孩子还真有了点巾帼小女侠的风范。
推荐谚语:一拳一脚见功力,言谈举止知品行。
故事2:武术,使我自信
小承灏虽然出生在北京,但是由于我们工作忙,所以他在湖南外婆家长大,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才把他接回来。刚从老家过来,孩子普通话不是很好,语言不通成了和其他小伙伴交流的最大障碍,所以他总喜欢一个人玩,初学武术的时候他也不愿意和大家一起训练,总是一个人在旁边比比划划,不过那一招一式还是很有味道的。教练发现小承灏其实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为了鼓励他,把他领到了队伍的最前面,和教练站在一起,教其他小朋友,小承灏很珍惜这个机会,慢慢地进人了状态,融入了这个集体中。在教练的鼓励下,小承灏还真像个小教练,主动给大家表演了一段少林拳,回家也经常给我们展示个童子拜佛,或者双龙出海什么的,打得虎虎生威。武术学习培养了孩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想象力,同时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他开始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练习玩耍,一起分享快乐了。在以后学习哪吒拳的时候,小承灏还站出来给其他小朋友讲哪吒闹海的故事呢,虽然孩子的普通话还不是很标准,但是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勇敢地讲完了。在幼儿园的汇报表演中,儿子的哪吒拳得到了家长和小朋友们的热烈的掌声。现在小承灏不但是园里活动的积极分子,也结交了更多的朋友,我们家长很高兴,学武术,好!
推荐谚语:信心是进入武术之门的敲门砖。毅力是跨入功夫殿堂的源动力。
幼儿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区别:
学前武术教育,改变了传统术武术练习中的严肃、古板、枯燥、大岁荷量等方式方法,多采用游戏、录像、图片、音乐等科学童趣的教学模式,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训练课中掌握武术的技能技巧,同时培养孩子们豁达、开朗、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素质。
故事3:中国武术“哈啦少”
我一直希望艾米可以多接受和掌握一些中国文化,比如京剧、武术这些中国很精髓的东西,刚好幼儿园有武术课,我就鼓励孩子好好学。可是起初孩子对武术并不感兴趣,后来接触到象形拳,有什么老虎出洞、白鹤亮翅、怀中抱月、白蛇吐芯……艾米回来告诉我们她有点喜欢武术了,她的理由是“真热闹”。虽然对孩子给武术下的定义让我们有点哭笑不得,不过喜欢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幼儿武术课不像传统武术练习那么古板、枯燥,大部分课时是配有相关音乐的,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跟教练一起学习。亮掌、劈拳、弓步、马步,再来一个震脚砸拳,感觉特别威风,让我们这些家长看了都觉得很振奋。渐渐的,艾米喜欢上了中国功夫。别看她平时有点顽皮,但是只要她认准的事儿还真有点不怕吃苦的精神呢,小小女子志气高,艾米说她要好好学武术,参加全市的幼儿武术比赛。其实我们希望孩子在学习武术的时候,可以感受到中国国粹的魅力,同时可以强身健体,孩子能把参加比赛作为学习的动力与目标,我们很惊喜也很欣慰。套用一句时髦的话:中国武术“哈啦少”!
推荐谚语:技精在于“勤”字,得道在于“悟”字。
故事4:合作,是硬道理
卓思成是个听话、文静的男孩子,我希望他更勇敢些、更善于主动与人沟通和合作。听说小孩儿学武术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培养豁达、开朗、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素质。所以我让他参加了武术学习。
他刚学武术不久,幼儿园邀请了上级领导和全体家长来参加活动,其中武术表演是重头戏,教练说卓思成这小伙子聪明、接受能力快,在排练过程中把他安排在重要位置。这小家伙的优点是动作快速有力,辗转腾挪大方灵巧,可他学会了就不愿意再和同伴们反复练习了,总想一个人跑出队伍。教练问他怎么总跑出去,他说因为他都会了,所以不想和其他小朋友再反复练习了。于是教练让他先对着镜子自己练一遍。后来听教练跟我说,儿子练得还真棒,连侧摔朝天蹬这样的高难度动作部很漂亮地完成了。之后教练又让大家一起表演给卓思成看,尤其是侧摔朝天蹬这样的难度动作,人数多练起来气势磅礴,由小孩子表演出来更让人震撼。教练问儿子大家练得好不好,儿子很真诚地说好,就是不整齐。教练告诉儿子武术表演是大家的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反复练习动作才会整齐,大家为了这个表演练得都很辛苦,你练得这么棒应该带着大家一起练啊。听了教练的话,儿子跟小大人儿似的跟教练承诺:“教练你放心吧,本人习武多年,一定带领大家表演好!”呵呵,人小口气可不小,不过他们表演的那天的确很成功,全场掌声如雷。学武术至今,孩子真的变得更具男子汉气概了,而且也学会了和别人合作。
4.中国功夫作文300字 篇四
竞选开始了,第一次,我竞选的职位是数学大组组长,我很害怕,就让同桌陪我一起上去。谁知我们一上去,就惹来很多同学哄堂大笑,认为我俩不自量力。刚开始我害羞的很,后来老师说:“能不能选上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上去。”我就不害羞了,发表感言后,同学们就开始投票了。结果呢?唉!真遗憾没有被选上。
第二个职位:音乐课代表,我不太感兴趣,于是不想参加,可同桌却拉我参加,结果还是一样:没选上。
美术课代表,我也去竞选了,依然没被选上。
接下来是体育课代表,参加竞选的`有许多人,我想肯定没希望,果然没选上。
5.《功夫熊猫》观后感300字 篇五
我正在我的姥姥家和我的小弟一起看电视。忽然外面走进了一个人,我仔细一看原来是我的老舅来接我们两个了。因为我的老舅答应我们两个去看《功夫熊猫3》我想想都有些小激动。二话不说我们穿上衣服立即出发。进到了电影厅里一片繁华的景象。
剧情主要:功夫熊猫阿宝在师傅的教导下成为了神龙大侠,可是师傅要闭关修炼,阿宝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伙伴们的师傅。可是阿宝确实没有能力,他晚上对着乌龟大师的`雕像诉说着自己的苦衷,被师傅听到了,师父对他说:“不要做别人,要做你自己。”同时灵界的大将军天煞已经收到了所有大师的气,他还要把熊猫阿宝的气收走。他便返回凡间,这时的熊猫阿宝已经找到爸爸回到了熊猫村。得知消息后阿宝想起了师傅的那句话:“不要做别人,要做你自己。”训练熊猫伙伴们各自的优点。天煞真正来临时把那些大师的气打的一塌糊涂。可是在关键时刻阿宝的绝技不管用了,只好牺牲自己和天煞一去了灵界,在大家的信念下打败了天煞。
6.功夫熊猫2观后感300字 篇六
大体内容:一只叫阿宝的熊猫,跟着他的师傅学了一身盖世无双的功夫,还交了一些武功盖世的伙伴有:“蛇、老虎、螳螂和鹤”,沈王爷是一只孔雀,他让所有的狼群去找铁来制造一个让功夫灭亡的武器,占卜师预测了沈王爷未来,占卜师说:“你将会被太极八卦阵打败。”
沈王爷说:“没有人能够阻止我。”因为沈王爷制造了一个合金大炮,沈王爷要把功夫灭绝,幸亏阿宝觉醒用太极八卦阵打败了沈王爷。
7.《叶问》:中国功夫的“微笑” 篇七
功夫电影的二次定位
功夫电影是中国电影文化的特有类型,反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理念,表现了中国人自己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创造了中国电影人独特的电影表意方式。而功夫电影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还是以真功夫作为主要技击方式,而不是花拳绣腿的舞台招式,也非依赖电脑特技制作而成。
但是近年,功夫电影似乎陷入低谷,李连杰的《霍元甲》、成龙的《新警察故事》战况都不尽如人意。有人说,这是由于现在的动作明星处于断层阶段,但更重要的是国产功夫电影陷入了目标恍惚的境地。自《卧虎藏龙》在2000年登上奥斯卡领奖台,国内电影人仿佛一下子领会了中国电影在好莱坞“一步登天”的玄机,原本擅长艺术片和商业片的许多导演也走上了功夫武打大片的拍摄之路。《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夜宴》和《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影片相继上映,巨额投资、巨星云集、制作精良、画而亮丽和造势宣传成为这类电影共有的特质,单一空洞的内容、雷同的表现手法、轮番上阵的几位大牌明星、高科技多于拳脚等共性造成国内外观众对功夫电影的审美疲劳,也逐渐使观众对功夫影片失去信心。
电影《叶问》的出现无疑重振了功夫影片的士气,使观众在继徐克的《新龙门客栈》和李安的《卧虎藏龙》之后看到了功夫电影的生机,这主要是由于《叶问》对功夫电影进行了一次深刻的二次定位。二次定位是营销学中一种常见的市场定位方式,是对销路少、市场反应差的产品进行重新定位,旨在摆脱困境,重新获得增长与活力。国产功夫电影长期一味追求好莱坞风格,却没有领悟到好莱坞电影制胜的真正原因。美国南加州大学传媒学院的乔纳森·塔普林教授认为,能够真正感动人的故事才是吸引观众的所在。而中国功夫电影必须将真正的中国功夫实质地体现在电影里面,而不是仅仅只有电脑合成的花拳绣腿或者吊着钢丝绳飞来飞去。《叶问》正是意识到了这两点,才获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全面丰收。
首先,《叶问》定位为一部人物传记片,没有说教,没有走题,一切紧紧围绕着叶问的传奇故事展开,用巧妙的剧情把叶问的人生片段勾连起来,简单却高明。其次,《叶问》定位为一部功夫片,影片设计了叶问与泰山武馆廖师傅、金山找、10个日本士兵、日本军官三蒲共四段武打场面,导演叶伟信让甄子丹该出手时就出手,开打之前和打完之后绝不说教,节奏流畅,将咏春拳的威力和可观性发挥到极致。《叶问》在剧情与武打设计两个方面的精心打造不仅为该部电影本身带来了利润与口碑,更使得原本低迷的中国功夫电影在这个多产的贺岁档看到希望。《叶问》出品方在接受新闻联播节目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电影是第一周票房比第二周高50%,而《叶问》则相反,第二周比第一周票房高50%。《娱乐营销革命》一书中也曾经提到,一部内容过于糟糕的电影,即便使尽浑身解数去创造高票房,结果仍是失败的。说到底,观众对电影的可持续热情还是取决于电影的内容和电影所宣扬的核心精神。如此,《叶问》的票房“逆跌幅”也就不难理解了。
整合营销传播
正确制定宣传策略并采取适当的宣传方式是市场营销活动成功的必要保证,电影产品也是如此。传统的电影宣传方式有报刊广告、橱窗画廊、路牌海报、宣传画、电影评论、电影刊物以及举行首映式等。然而时下国产电影的商业宣传已经逐渐被演变为纯粹的炒作和作秀,要么以同类型影片资金投入最大为噱头,要么以著名制片人、著名导演和大牌明星堆砌成的豪华阵容为法宝,还有的说是闭门拍摄却不断有“独家报道”曝光拍摄花絮,有些甚至于用演员自爆绯闻来吸引眼球。而《叶问》则跳出大肆炒作的惯例,没有采取铺天盖地、面面俱到的宣传攻势,而是紧紧围绕影片本身的卖点,并结合互联网的多角度传播,使用网络宣传方式。
影片最大的卖点当属主人公叶问的身份,叶问是咏春拳的创始人,也是功夫巨星李小龙的启蒙师傅,仅这一点就足以吸引全世界喜爱李小龙功夫的观众。上映前期恰逢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在国内各大电台热映,许多观众都愿意走进电影院一睹一代宗师叶问的风采。加上该片由叶问之子叶准授予拍摄版权并担任顾问,情节可信度高,与王家卫的争排风波也无意间为影片做了广告。影片的第二大卖点当属主演甄子丹,他一贯被冠以只演打戏不懂文戏的头衔,尽管曾经在《画皮》中见到了甄子丹少有的诙谐,但也未能弥补观众心中对于英雄只有侠胆没有柔情的缺憾,而在《叶问》这部戏中,甄子丹对于感情戏的演绎不论是对于该片还是对于演员本身,都是一个不小的突破。
影片上映时期,除了在中央六套电影频道和湖南电视台做过宣传节目,《叶问》几乎没有在其他电视媒体上做宣传,也没有借助报纸媒体,而是将营销重点放在年轻人市场,在网络影响上做足了功夫。此外,《叶问》还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叶问》校园行”活动,不仅让《叶问》名声大噪,而具备健身、减肥、实战和防身功效的“咏春拳”也开始风靡校园。这次校园行活动得到包括北大和清华在内的14家高校学生会代表的热情接待,《叶问》每至一处,甄子丹便会拿出打木桩的本领秀出真功夫,甚至应北大学生要求启动了“甄子丹校园授咏春”计划,便有了甄子丹带领百名北大博士生习练咏春拳的壮观场面。从“校园咏春热”到“全民学咏春”。事实证明,《叶问》以点带面的宣传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强劲有力的网络营销和校园行活动使得许多校内网BBS人声鼎沸,热议《叶问》,具备减肥、健体、防身功能且灵活易学的女款“咏春拳”人气爆涨,成为女生阵营的时尚话题,掀起校园贺岁“《叶问》热”,甚至有高校学生联合会主动与片方接洽,要求在学校点映并希望片方提供充足的票源。
见缝插针
电影票房的涨落受时间因素的影响较大,档期就成为该行业的重要特点之一,选择优质档期上映是电影营销的一种手段。中国内地的电影档期中,暑期档和贺岁档应该是实力最强的两大档期,紧随其后的是五一档和十一档,以及周末档等。暑期档也是国外大片集体扎堆的时间段,造成国内暑期
档在时间上与国外的重叠,因此,国内电影在暑期档的主流趋势和影响程度都无法撼动国外大片的主体地位;而到年底的贺岁档则不同,虽然有时也与国外圣诞档期;中突,然而这个档期国外大片的上映数量和影响力远不如暑期的那么抢眼,而每年的大片引进数额也是影响这一档期国外电影的一大因素,电影市场的保护性也为更多的国内影片提供了大秀身手的舞台。如果同期有很多大片上映,票房前景如何关键不是看谁的片子好,而是看谁宣传的力度大、什么时间上映。
《叶问》跻身火药味十足的贺岁档实际上也是一种冒险的举措,因为近年在这个档期上映的功夫电影似乎都票房平平。《叶问》原定于12月19日上映,但因《梅兰芳》提前至12月 5日上映,片方将影片提前至12月16日上映,并表示年轻人对《叶问》上映格外期待,提前档期可以不耽误学生们的期末复习,而且这一天又是星期二,希望有更多的观众借“半价日”观影优惠,第一时间走入影院观看《叶问》。不想没过几日,《非诚勿扰》提前至12月18日上映,《叶问》再次调整档期,提前至12日公映。这种见缝插针适时改变档期的做法无疑为《叶问》获得不俗票房奠定了基础。
爱国题材扩充顾客群
目前国内电影市场上不乏爱国主义题材影片,但大多是传统的抗日战争题材,单调的色彩和乏味的故事情节已经不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叶问》的背景也是日本侵华时期,影片并没有拍成说教式的“爱国教育片”,而是通过主人公的言行来体现的。当叶问一人打败10个日本人,三蒲问他的名字,他只回答“我只不过是个中国人”,一副傲骨让人敬仰观众无不为之叫好。如今,观看优秀影视作品已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叶问》这部重身教轻言传的爱国主义电影无疑会成为中小学校的观影首选,其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另外,《叶问》还是一部适合全家人一起观看的功夫电影,宗师风范的武打风格和家庭戏的效果很适合全家人一起观赏。许多观众认为这部片子是那种值得多看几遍的片子,既没有矫揉造作的噱头,也没有浮躁无奈的玩笑,有的是写实的描述、精湛的技艺和让人精神振奋的民族气节,看过之后能让人热血沸腾、感同身受。此外,《叶问》在宣传期间就经常提及叶问是一个“怕老婆”人,这也吸引了一些对功夫片并不感兴趣的女性陪着喜爱功夫片的丈夫一起前来观看。而电影中几段家庭戏也强化了这种印象,叶问发现儿子画的是他比武的场景时那温情脉脉的微笑着实能够让影院里的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另一段金山找到叶问家比武的戏份也在诙谐中流露出家庭和睦,在得到妻子“别打坏家里东西”的默许后,叶问接招,但只守不攻,难免打碎家当,这时候儿子跑出来了:“妈妈说你再不出手,家里东西就全破了。”逗乐了全场观众。自《叶问》上映以来,影院里掌声时常经久不息,这已经是很久都不曾出现的情景了。
非银幕营销
实际上,电影前期的宣传只为一个目的,以高评价换得吸引力,以入座率赢得高票房,而后期产品的延续开发往往能够带来与电影上映相当甚至更多的利润。电影经常是许多其他产品的发端,例如音像、图书、玩具、游戏等等。如《娱乐营销革命》一书中所说的:“尽管电影本身在娱乐业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但它仍是整个娱乐世界的核心。”有资料表明,美国电影业总收入中只有约20%是从影院的票房收入中获得的,而有约80%则是由非银幕营销所得,由此可见非银幕营销的重要性。也正因此,一个真正成功的电影营销并不是看它最终的票房成绩,而是它的非票房收入。例如《星球大战》、《蝙蝠侠》、《超人》以及近两年的《哈利波特》,这些系列影片在票房之后所开拓的音像、图书、玩具等品牌授权几十年来所创造的市场价值之巨大,都让人难以估算。美国迪斯尼的各种主题公园以及日本动画的后期玩具和漫画书等也都成为其收入的重要部分。《叶问》也是如此,影片上映以后,片方便趁热打铁,筹备《叶问2》的拍摄并热议其男女主角以及李小龙的饰演演员,赚足对《叶问1》感到意犹未尽的观众的眼球,也是对续集的一种前期宣传:二是掀起全民学咏春热,相关书籍和碟片也已经出版,这些都可以为电影再添收入。凭借电影的魅力引导广大民众投入与电影相关产品的消费中去定是营销策略的上乘之策,而通过后期产品的输出也在无形之中把观众带进电影营造的文化氛围和意识形态中去。
后记
【中国功夫作文300字】推荐阅读:
功夫不负有心人300字作文10-05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中国功夫12-07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中国功夫06-08
幼儿园中班音乐公开课《中国功夫拳》教案11-29
四年级音乐下册 中国功夫(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01-16
功夫感的作文600字11-12
青春励志作文600字:功夫不负有心人12-06
功夫老妈的作文09-02
观“功夫熊猫”有感作文01-11
关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作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