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小学语文

2024-12-10

新课标小学语文(精选8篇)

1.新课标小学语文 篇一

新课标小学语文《林中乐队》教案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音乐)同学们,老师播放的音乐好听吗?

2、大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开音乐会呢。你们想听吗?

3、好,这节课,老师就要带同学们漫步美丽的大森林,一起聆听小动物精彩的演奏。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林中乐队)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2、(1)你认识它们吗?(师出示动物名称的生字词)课文中提到的这些动物你熟悉吗?(出示图片)(2)老师这还有一组,你能读准它们吗?

3、同学们,请看这些红色字体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生:

1、它们都是象声词,2、这些字大部分都是口字旁。)(各种形式地读)

4、同学们能准确掌握生字词,这离不开你们课前的认真预习,你们发现了吗?这篇文章有一句话概括地讲了动物唱歌奏乐的情形。

三、熟读课文

1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小动物唱歌奏乐的情形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2同桌相互交流。

3谁能用课文内容来具体说说小动物是怎样唱歌奏乐的?

四、围绕中心句,品读课文

1齐读中心句(电脑出示)

什么叫“各有各的”?(板书:独特)

文章是怎样具体说明“各有各的”?也就是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小动物唱歌奏乐的情形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其间指导学生认真读书)2品读第二自然段(介绍森林中各种声音)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3一起欣赏森林乐曲,谈谈自己的感受。

4品读第三、四自然段:小动物的“乐器”和“演奏方法”。

(1)谁能用课文内容来具体说说小动物是怎样唱歌奏乐的?你可以说其中的一个方面(唱歌或者奏乐)。

(2)林中还有哪些动物的演奏?把它的精彩表现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今天的学习,让我们领略到了大森林中的音乐,现在就来谈谈你的感受。难怪作者感叹道:森林里的乐队就是这样组成的。

五、整体阅读,体会文本结构美

六、拓展升华,体会生活音乐美

1、学生假象森林中,生活中没有音乐会是怎样的?

2、同学们,你们想听听这么一支出色的乐队是怎么演奏的吗?你听——(师播放《动物狂欢节》片段)

3、同学们,音乐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只要我们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美好的乐音就在你我身边。做生活的有心人吧,象作

者一样去热爱森林,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你也一定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林中乐队》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老师播放的音乐好听吗? 生:好听。

师:大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开音乐会呢。你们想听吗?

师:好,这节课,老师就要带同学们漫步美丽的大森林,一起聆听小动物精彩的演奏。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林中乐队)师: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师:(1)你认识它们吗?(师出示动物名称的生字词)课文中提到的这些动物你熟悉吗?(出示图片)(2)老师这还有一组,你能读准它们吗?

师:同学们,请看这些红色字体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生:

1、它们都是象声词,2、这些字大部分都是口字旁。)(各种形式地读)

师:同学们能准确掌握生字词,这离不开你们课前的认真预习,你们发现了吗?这篇文章有一句话概括地讲了动物唱歌奏乐的情形。师: 很好。同学们,能读好这句话吗?(出示句子)师:什么叫“各有各的”?(板书:独特)

师:文章是怎样具体说明“各有各的”?也就是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小动物唱歌奏乐的情形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其间指导学生认真读书)

师:已经想好的同学可以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同桌相互交流)

师:谁能用课文内容来具体说说小动物是怎样唱歌奏乐的?你可以说其中的一个方面(唱歌或者奏乐)。

师提示:注意是——各有各的。

生1:我想说说小动物是怎样唱歌的。燕雀、莺和鸫鸟,用清脆、纯净的声音唱着;青蛙咕噜咕噜地吵一阵,又呱呱呱地叫一阵。(生朗读)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了动物们唱歌的情形。谁能说说它们是怎样奏乐的?

生:啄木鸟用嘴当鼓槌,用枯树枝当鼓,天牛用脖子当小提琴。我觉得它们都很聪明,很会选择乐器。

生:我觉得动物们各有各的唱法,蚱蜢用小爪子唱歌,火红色的水鸟用嘴唱歌,沙雉却用尾巴唱歌。

师:森林里有这么多小歌手,小乐手,你最喜欢谁的演奏呢?(生纷纷举手)这样,把它的精彩表现通过感情朗读体现出来吧。(生自由朗读)

师:谁想展示一下?(生自由回答。)

生1:有感情地朗读“燕雀、莺和歌声婉转的鸫鸟……”

师:你的声音真清脆。

生2:朗读“青蛙咕噜咕噜地吵一阵……”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它喜欢青蛙吗?

生:我觉得它不喜欢,因为他读得没感情。

师:应该怎样读呢?

生:我认为“咕噜咕噜”“呱呱呱”应该读得快一点,这样,才能突出青蛙的可爱。

师:你能读读吗?

生:行。(生有感情地朗读)

生:我喜欢沙雉。(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沙雉的句子)

师:你们觉得她读得怎样样?

(生自由说)师:这么多同学都欣赏沙雉的表演,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一下?

(生朗读)师: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师:说实话,老师也非常喜欢沙雉的表现,我也想读一读,请你们也来当回小评委,给老师也评一评,怎么样? 师:有没有谁超过老师的?(指名读,全班读)师: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唱各的……

师:同学们,作者可不是按照你们刚才朗读的顺序描写这“各有各的”。作者是怎么写的呢?为什么这样写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学习文章的结构,体会作者的言之有序)

师:今天的学习,让我们领略到了大森林中的音乐,现在就来谈谈你的感受。

难怪作者感叹道:森林里的乐队就是这样组成的。

学生假想森林中、生活中没有音乐,会是怎样的?

师:同学们,你们想听听这么一支出色的乐队是怎么演奏的吗? 师:你听——(师播放《动物狂欢节》片段)

师:同学们,音乐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只要我们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美好的乐音就在你我身边。做生活的有心人吧,象作者一样去热爱森林,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你也一定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课后反思

本单元的课文,意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美好情感和感悟能力,使学生认识到音乐感染人,愉悦人,熏陶人,鼓舞人和陶冶性情的神奇功能,领悟到音乐所包容的文化内涵。《林中乐队》就形象的描绘了大自然里,各种生计勃勃的动物发出的奇妙声音,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森林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音乐又是孩子所喜欢的,课前让孩子聆听大自然中各种音乐,各种动物发出的奇妙声音,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从而体会作者酷爱森林,酷爱动物,酷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中,我认为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学困生的学习上还做得不够完善。如:当我让学生画出本文的中心句后问道“谁能具体说说动物们是怎样唱歌奏乐的?”一学生回答,“燕雀、莺和歌声婉转的鸫鸟……”,“很好,她用文中的语句具体说明动物们是怎样唱歌的?那么,它们又是怎样奏乐的呢?”一学生马上举起了手,“啄木鸟用……”,“谁还能说说”,我在第二个学生发言后,期待着更多的同学发表自己 的见解,这也是在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令人诧异的是,竟然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几秒钟的停留,我意识到学生可能是卡壳了,什么原因呢?我的问题不明确?当时,脑子里也没多想,马上叫了一个站起来就能发言的同学,“**,你能说说吗?”幸好他救了场,之后也有同学陆续举起了手。课后,我反思,为何会出现如此冷场的局面?原因:问题太大,一个学生的回答往往就会很全面,造成其他同学不知该说什么,生怕重复。其实,这个问题的抛出,主要是检验学生有没有认真读文章,再者会围绕中心句具体说明的方法。我在想,如果问题小些,如把它分解开,学生可以说“动物的唱法”,或者说“奏法”,或者说“乐器”,或者说“曲调”,也许这样,学生的参与面会更广一些,一些学困生也就不致于成为旁观者。

2.新课标小学语文 篇二

语文的作业练习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续, 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等, 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但是传统作业观是以作业本和试卷为主, 以练促教, 以教促练, 这类作业更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显然, 这种作业模式很容易将学生束缚在“练”这个机械操作层面上, 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师很难实现2011版新课标下的“三维”目标。那么怎么样的语文作业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呢?为此, 笔者特对我校五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 改变传统语文作业观意义重大:

第一, 避免作业内容重复机械, 富于鲜活性。许多作业依然停留在抄一抄、听一听的单纯以积累基础知识为目的的作业上, 过分强调熟能生巧的机械记忆。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练习的价值不高, 整日处于相同或相似的题海中, 学习热情逐渐钝化。

第二, 避免作业设计形式单一, 富于多样性。作业本身是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操作的, 它可以是一项活动, 也可以是一件作品。但是传统作业多为文字形式出现, 局限于书面答题, 形式单一, 学生们感觉索然无味, 学习兴趣逐渐弱化。

第三, 避免作业设计扁平性, 富于层次性。传统作业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差异, 基本上是一刀切, 出现吃不饱、吃不完的现象存在, 一部分学生无法在原有基点上获得提升, 一部分学生被动疲于应付作业, 学习自信心逐渐淡化。

基于此, 小学语文教师要以2011版新课标为依据, 以学生为本, 树立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

二.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学无定法, 教有定规。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语文作业要实现轻负高质, 就要优化作业设计,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形成综合能力,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 作业设计应该体现以下五个原则:

第一, 针对性。作业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是对单位时间内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并据此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因此, 设计作业要针对所学知识, 采用不同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以致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第二, 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在驱动作用, 能变低效为高效, 能化无效为有效。教育心理学表明, 单调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产生疲劳, 并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因此, 作业设计还应讲究趣味性, 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高质教学。

第三, 层次性。语文教学以生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也不能忽视个体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分层设计作业, 题目具有层级性和差异性, 尊重每一个学生, 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 信任每一个学生, 通过这样的层次训练引导他们吸取、探究知识, 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佳发展。

第四, 生活性。生活处处是语文。生活即教育。生活有多广, 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作业是我们语文课堂的延伸, 也是生活的外延, 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让作业成为沟通语文与生活的桥梁, 让作业更贴近我们的生活。

第五, 开放性。2011版新课标中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就是“三维目标”。而三维目标的实现, 应以知识与能力为基点, 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中, 促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而各种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又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语文作业设计要坚持以生为本, 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 为学生提供多元的、综合学习的机会, 让孩子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 主动学、积极练,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作业设计的基本策略

那么如何设计灵动的语文作业呢?笔者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内容为依托, 谈谈作业设计的基本策略。

第一, 寻找支点, 激发学习兴趣。针对作业内容存在重复机械的不足, 我们的作业设计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做到寓做作业于兴趣中。缘起学生的兴奋点是多方面的, 如课文中的感人情节、特殊的段落结构、典型的人物特点、与众不同的逗点等。笔者第五组《草船借箭》的作业设计:根据课文演课本剧, 进行表演。小组内自编、自导、自演, 最后评一评哪个小组演得好。比起传统作业中的抄抄写写, 这个作业的难度要大很多, 可是学生完成的情况却比想象中要好许多。学生为了把自己的作业完成得与众不同, 独具匠心, 都花了很多时间去研读课文。这个作业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运用语文。教师要多一点分析文本, 超越文本的能力, 善于抓住文本动情处, 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 点燃学生乐学之火苗。

第二, 重视选择, 体现以生为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结合教材进行相应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不仅能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 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新型的学习方式。布置学生围绕主题探究, 学生可以边读边作批注, 可以边读边参阅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 还可以边读边画, 甚至还可以边读边演, 边读边唱……如设计“作业超市”, 分门别类地摆放着“轻松过关”、“自我提高”和“你敢挑战吗?”三个货架,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汇报展示作业成果时, 喜欢说的就说, 喜欢读的就读, 喜欢画的就画, 喜欢写的就写, 喜欢演的就演……提倡学生选择个性的学习方式, 呈现个性的探究成果, 体现探究过程的综合化。

第三, 链接生活, 彰显语文工具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 语文作业设计更要引导学生体会语文无处不在, 树立生活实践观念, 给学生多创造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 贴近周边生活, 多看、多想、多说, 可以让学生去了解中国的传统佳节, 查阅资料了解、搜集有关的诗词, 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帮助学生了解生活, 为学生积累生活中的语文知识提供方便, 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源泉, 让丰富多彩的作业成为学生展现生活, 表达情感的窗口。如课本第六组的综合性学习, 要求学习这组课文后, “利用信息, 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训练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 所以开展调查活动的时候应定位于解决学生在读写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其实教材提出的活动建议中, 暗含了怎样写研究报告的方法, 因此设计这个作业既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语文知识, 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针对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的现实, 结合本单元的学习, 有目的地精心设计这样的作业:周六观察并记录妈妈一天的言行, 周日观察并记录奶奶或外婆一天的言行, 周一全班进行汇总并分析其原因, 形成了一份研究报告, 并利用作业对学生进行了一些素质教育。

根据调查结果也显示, 学生知道信息无处不在, 只要稍加留意, 就能获得很多信息, 对学习、生活很有帮助, 所以作业设计要重视语文教育与现代社会以及儿童生活世界的诸多关联。语文教学只有基于课本, 超越课堂, 引导学生走向生活, 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能力的提高。通过语文作业的改革, 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个性, 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同情况下得到提高。

第四, 追求融合, 实现大语文观。2011版新课标中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 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真正体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业设计可以是观察、查阅、绘画、剪报、主题设计等不同的形式, 但绝不是单纯的抄抄写写, 也可以创设实践环境, 引导学生与自然为友、与生活为伴、与社会对话, 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积累语言, 感悟生活、培养能力, 融入社会。

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又有活力的, 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 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 不断更新发展。作为语文教师, 更需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作业设计也应该体现这点。如课本第一组《丝绸之路》的作业设计: (1) 查阅资料了解“丝绸之路”经过中国现在的哪些省份? (2) 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人物, 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丝绸之路”有关。请你阅读这些故事, 并且编写一份手抄报。手抄报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载体形式。这种作业可以较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所以, 作业设计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知识, 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 让学生利用好手头的资源, 拓宽作业设计的空间, 以此来实现轻负高质。

再如:课本第二组《童年的发现》的作业设计: (1) 收集同学间童年的发现, 看看有没有相同的发现, 说说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2) 回忆自己的一次发现, 说说当时说出发现后的情景, 把当时的表情画出来, 并为画配上文字。

收集同学间童年的发现, 有助于学生留意生活的点滴, 学会思考。画表情并配上文字的作业, 最大特点是让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去想象, 这是没有固定答案的, 可以使学生在运用发散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更高层次的锻炼, 使其的作业更具独创性。学生凭借着回忆和想象进行绘画, 学习兴趣更浓了, 同时学生的创意也得到了更好地发挥。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有思想、有创造能力的人。在即将实施2011版新课标的大背景下, 语文教师要以新标为依据, 精心设计语文作业, 要正确地理解作业的价值, 更新教育观念, 落实新理念, 敢于创新, 从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 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带来的愉悦。教师应该确立以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语文实践能力的语文作业观, 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到张扬, 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 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摘要:在2011版新课标的指引下,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可以避免作业内容重复机械、形式单一和扁平性, 富于鲜活性、多样性和层次性, 必须坚持针对性、趣味性、层次性、生活性和开放性的基本原则。其基本策略是寻找支点, 激发学习兴趣;重视选择, 体现以生为本;追求融合, 实现大语文观。

3.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篇三

以下,根据自己对新课标的教学实践探索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兴趣,以读为本

朱熹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见解,对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诵读于口,娴熟于心,一些精彩的句、段、篇,要能够准确地背诵以至默写。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学生以后写的能力。“悟”就是要求学生在朗读时品评体味,思辩吸收,只读不悟,仅是死读书;既读又悟,才是真学习。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课文文情并茂,并配有美丽的插图,可读性甚强,但有些学生朗读水平不高,往往读不出文章的味儿,因而也就没有多大的阅读兴趣,对蕴含在文章中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读带读,或播放录音、或自己范读、或让朗读水平高的学生朗读。这样可以把学生领入“圣境”得到美的享受。如果学生自然而然地喜爱上这篇课文,何愁文章读不好?我们还可以针对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根据课文实际,采用齐声诵读、分角色诵读、点名诵读、男女生对读、演读、接力诵读、打擂式诵读等,同时经常开展一些朗读比赛,营造一个“人人爱朗读,人人能朗读”的良好氛围。

特别是农村的孩子,由于条件限制,阅读量不是太大,除了优秀作文和优秀日记外,课外阅读几乎是个空白,这就影响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和视野。我在每周的阅读课上,向图书室借书让学生看,鼓励有书学生将自己的书带到学校和同学看,并建议其他学生多买书,多看书,想办法借书看。这样一来,学生看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每周一到阅读课,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书来看,就连课外时间,只要写完作业,就开始看书,养成了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师导读,互相交流

阅读后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读后交流。每周周末,我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一周的阅读情况进行总结、反馈,先让学生汇报阅读的书目,然后说说书的大概内容,左后说说自己的感受,最后我再加以总结、评价,并让学生把感受写在日记中,就是一篇很好的读后感。

然后,在上课之前,布置学生自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汇报预习情况,多说,提问,并讨论,这样不仅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拓展了思维,使学生能主动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接着,教师要参与到阅读中。在阅读教学中,我不是只要求学生阅读,我也要阅读,选一本书,和学生一起阅读,看完了,向学生介绍我的阅读书目和阅读感受,这样,无形之中,就耳濡目染地影响了学生的阅读习惯。

三、“以疑促读,“学贵有疑”“学而不思则罔”

泛泛而读犹如走马观花,感受必然飘浮而肤浅。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必要设疑质询和商榷探讨,设计出能体现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指导下,课文成了练习的素材。如果设计新颖巧妙、有趣,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寻根刨底的热情。

“以议查读”是“以议促读”的下一个环节,教师设下疑问,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但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同学对问题的解决程度又是不尽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以小组或全班的组织形式,各抒已见,互相研讨。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活跃自己的思维,而且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在议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对文中的词、句、段、篇进行议论评析,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四、授人以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不要一味的、盲目的让学生读书,而是边读边引导他们如何去读,应该读哪些书,书中哪些是精彩段落,哪些段落含义比较深刻,哪些段落时作者的感悟,需要注意哪些重点词句等。这样,学生的读书就不是为读而读,而是有目的的读。然后,为学生营造发自己言论的自由氛围,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让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各自的理解,甚至可以展开讨论,应该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想法,使他们的个性插在上理想的翅膀,飞向光辉的彼岸。当然,交流的方式也有很多,学生可以和同桌交流,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交流,可以和老师交流,还可以回家和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学生有了自己所喜欢的交流对象,在体验与交流中,在观点和知识的相互碰撞中,学生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出了与目标的差距,并且可以为反思自己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提供帮助,到最后就会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正会喜欢上喜欢阅读,热爱阅读,并且能够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4.新课标小学语文教研工作计划 篇四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课程标准。以课程改革实验为契机,保持教研工作思路的连续性,突出教研工作的先导性,强化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拓宽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领域,加快小学语文教师队伍成长速度和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

工作要点:

一、建设学习型教研组,促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引导全体语文老师读好理论书刊和文学经典。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体语文教师继续学习有关语文教学研究、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与经验等方面的理论专著与报刊杂志。并及时做好读书笔记。为丰富读书活动的形式,我们还将举行读书报告会,从而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目的。

2、加强校本培训。教研活动与校本培训结合起来做到专题化、系列化、经常

化。通过佳作欣赏、名课荟萃等一系列活动,让老师们汲取营养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用自己的智慧和激情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工作。

3、教研组将广泛收集课改信息,组织教师学习,每一个语文教师也

要发挥个

体优势、挖掘潜力,利用各种平台不断地展示自己、发展自己、提高自己。

二、以实施课程标准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1、常抓写字教学,不仅是低年级要重视,中、高年级更要重视。每天安排学

生不少于20分钟的写字时间,老师作认真指导,努力使学生的字写得规范、美观。

2、要重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加强对作文教学的研究。积极倡导使用现

代教育技术,利用本校优势,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3、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着力营造书香校园。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让学生有时间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班级建立好图书角,让书香浸润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本学期要组织一次中高年级段的读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重视教学研究,提高研究水平,深化课程改革。

1、继续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改革。课堂教学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教

学就是服务,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自己识字、自己阅读、自我体验和感悟,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提供充分的机会和时间;为学生的提升和发展构建一个恰当的平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充满魅力,不仅有情趣,更要有品味,不仅有得益,更要有文化的内涵,要有情感的熏陶,有美的欣赏,要让学生长期受益,终生难忘。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2、开展好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活动,个人备课要在钻研教材及新课程标准,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教材体系和学生在各阶段必须达到的双基要求,再与同段教师进行交流讨论,选择较好的教学方法。抓好三环节即课前准备、教学设计、课后反思。要聚焦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学方法研究,精心设计,认真实施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作业要落实“有讲必练、有练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的要求。在辅导方面,尽最大努力转化学有困难的学生。

3、努力提升公开课质量。全体语文老师共同参与课前的教学设计讨论会,做

到几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公开教学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公开教学与课题相结合;教于学相结合。听课采取大组形式,全体语文教师参与观摩,组内成员评课,指出建设性意见,提出导向性建议,必须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多次研讨。

4、开展中高年级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它以语文学科为依

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与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综合性的学习内容的优化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学生主动地进行综合性、探究性地学习,在生活中、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5、有计划地召开毕业班教师会议,研究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

促进教师改善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毕业班成绩。

6、全体语文教师应树立科研兴教思想、自觉参与教科研实践活动与校课题的研究活动。

7、继续组织全校语文教师教师参加市区级教育教学论文评审活动,力争有一批有较高理论水平,又能联系教学实际的高质量的论文参评,争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得好成绩。

工作安排:

九月

1、召开语文教研组会议,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组计划并讨论课题研究实施方

案。

2、检查备课笔记,提出明确要求。

3、毕业班教学工作研讨会

十月份

1、联合少先队大队部共同举办诗歌朗诵会。

2、准备“三省七地”研讨活动的交流课。

3、三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送课下乡。

十一月份

1、强化写字训练,举行校第三届写字比赛。

2、开展“我心目中的一本好书”读书征文活动。

3、准备鸠江区计辅课的选拔。

4、区低年级识字教学研讨课。

十二份

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展示。

2、教学设计典型案例评比。

3、全校语文教师“下水文”赛。

4、观摩名师录像课。

一月份

1、制订期末复习计划。

2、读书汇报活动。

5.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要求 篇五

《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教学非常重视。四个学段的阅读部分都率先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教学建议部分也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朗读被认为是贯串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还强调“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的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由此看出,《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朗读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训练活动,更是一种主体的生命活动。朗读与“理解、把握、体验、领悟”等密不可分,朗读不应外在于这些活动形式,而应包孕于这些活动形式。也就是说,朗读在性质上应从属于“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语文实践活动”。

那么,在新课标背景下现实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具有哪些特点?

一、学生朗读表达具多元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学生个体的知识与生活经历不同,其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也各不同。因此,朗读指导中教师不应拿着自己的一套标准要求学生,而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的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如朗读一年级第二学期《坐井观天》一文第四小节,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有的学生认为这里是“没有见识”的青蛙对小鸟善意的规劝,要读出劝告的语气;有的则认为这里是“自以为是”的青蛙对小鸟恶意的嘲讽,要把讥笑的语气读出来。这些体验反映出学生对文本的不同理解,笔者认为都可以成立。

二、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无论是哪个学生朗读后,教师对其的指导都应是既肯定优点,又指出存在的不足,而且还要让他反复“再实践”。这样,长年累月下来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会有实实在在的帮助。

6.新课标小学语文 篇六

-------代情华 【复习要点】

1、知道什么是句子,从语气和作用上了解句子的类型。

2、进行句式变换练习。

3、认识并修改常见的病句。

4、扩句和缩句练习。

5、认识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6、排列句子。

7、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

【知识平台】

一、句子及其类型。

1、认识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组成形式是:谁 干什么(什么、哪里)、(是什么、怎么样)。例如:我认真地学习知识。

2、分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子类型。

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如:我游览了长城。

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如: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祈使句:向别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如:油库重地,请勿吸烟!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如: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

二、改变句式。

【备考点】

同一个意思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表达。表达样式不一样,语言效果也不一样。变换句式,就是把一个句子改变为另一个句子,意思不变。

常见的有:

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2、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3、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应考点】

(一)、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链接考题】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变为被字句、把字句)

(分析)变被字句时,主语与宾语调换位置后加“被”字,变“把”字句时,如果是“被”字句,将主语与宾语的位置调换加“把”字,如果是陈述句则将“把”字放在宾语前,谓语放在句子末尾。

(答案):

他把老人的手紧紧地握住了。(把字句)

老人的手被他紧紧地握住了。(被字句)

(二)、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反问句并不是向对方提出问题,需要对方回答,而是用反诘(追问)的语气强调某个问题,表达某种感情。它是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问号;

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链接考题】他是一个好人。

(分析)陈述句变反问句:

一、加上表示反问的词,“怎么”、“难道”、“什么”等,并在句末加上“吗”、“呢”等语气词,二、把句末“。”变为“?”。

三、判断是肯定句还是否定句。即有“不”去“不”,无“不”加“不” 陈述句改成感叹句:

一、加上语气词,二、把“。”改成“!”

(答案)他难道不是一个好人吗?他真是一个好人啊!

(三)、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双重否定句:一个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绝对的事实,语气更坚定有力。

【链接考题】我必须去图书馆看书。(变双重否定句)

(分析)双重否定句的语气比肯定句更重一些,但句意不变,方法是加两个否定词:“不„„不”或“非„„不可”等。

(答案)我不得不去图书馆看书。或 我非去图书馆看书不可!

(四)、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把直接叙述改变为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一是改变标点;二是改变人称代词;三是看句子的内容。有些句子中个别的和少量的文字须作改动,但不改变句子意思。

【链接考题】王亮说:“我要像李永那样关心集体。”

(分析)该题是将直接叙述改为转述,那么直接将第一人称“我”变成第三人称“他”。

(答案):王亮说,他要像李永那样关心集体。【专项突破】

(一)、将下面“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1、我们把一棵棵小树苗都支撑好。

2、一轮红日把雪后的大地照得分外耀眼。

3、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

(二)、将下面“被”字句改写成“把”字句。

1、落水的孩子被罗盛教托了上来。

2、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被车长全扔了出去。

3、汶川所有的房屋被大地震震塌了。

(三)、将下面句子改写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冰凉的雨水淋湿了衣裳。

2、他们看到暴风雨打得小树苗东倒西歪,心里十分着急。

3、雨过天晴,蚂蚁清除了洞口的泥土,又出来寻找食物了。

(四)、把下列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1、每一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不可能不去看一看金字塔的景象。

2、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不可。

3、秦王知道廉颇在边境上已经作好准备,不敢怎么样,不得不放赵王回去。

(五)、把下面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1、我只有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2、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周瑜自不量力,肯定要失败的。

3、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4、白而轻软的热气在水藻上飘荡着,你一定会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5、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四川人民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6、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黑熊躲进大树洞里。

(六)、将下面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1、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2、受汶川大地震的灾民,我们非管不可。

3、没有革命前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4、小玲取得了这样优异的成绩,正是好勤奋学习的结果。

(七)、把下面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不耕耘怎么会有收获?不学习怎么会有知识?

3、字典不正是你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4、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吗?

(八)、将下面句子改成转述句。例:许静对他说:“小弟弟,以后可不要在马路上玩。”

许静告诉小弟弟,以后可不要在马路上玩。

1、曹操的儿子曹冲说:“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2、乌龟对青蛙说:“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3、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

4、那挑山工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5、小蓝把苹果递给了我:“连长,您几天没喝水了。您吃吧,吃了好指挥我们打仗。”

6、孙膑对田忌说:“我不是挖基你,你再同齐威王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

三、修改病句。

【备考点】内容和结构上有毛病的句子叫病句。

常见的病句有:

①成份残缺;②搭配不当;③重复罗嗦;④语序颠倒;⑤前后矛盾;⑥用词不当;⑦指代不明;⑧分类不当;⑨不合事理;⑩结构混乱等。

【应考点】

1、先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当。

2、如果句子主干没有毛病,就检查辅助成份与主干搭配是否合适。

3、检查句子是否符合逻辑,语序是否合理,指代是否明确,有无逻辑错误等。

4、如果确有错误,就开始动笔修改。

【链接考题】

(1)学习《革命烈士诗两首》一课,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成份残缺,整个句子缺少了主动者,谁学习这一课?谁受到了教育?

(答案):学习《革命烈士诗两首》一课,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我游览了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和南京长江大桥等名胜古迹。(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搭配不当。根据常识知道,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

(答案):我游览了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和南京长江大桥等名胜。

(3)秋天的北京是一个迷人的季节。(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搭配不当,可用缩句的办法来判断句子主干,它成了北京是季节。

(答案):北京的秋天是一个迷人的季节。

(4)全班同学都到齐了,只有王娟同学没有到。(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前后前后矛盾,“全班同学”中包括王娟同学。既然都到了,怎么王娟同学没有到呢?

(答案):全班除了王娟同学没到之外,其余的都到齐了。

(5)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许多外国游客都不住地赞叹不已。(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重复罗嗦,“不住”就是不停的意思,而“赞叹不已”是不停地称赞。

(答案):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许多外国游客都赞叹不已。

(6)一进花园,我就闻到一阵阵清香和悦耳的鸟叫声。(分析)这个句子存在不合事理的现象,怎么能闻到声音呢?

(答案):一进花园,我就闻到一阵阵清香,还听到悦耳的鸟叫声。【专项突破】

1.在学校举行乒乓球决赛中,五(1)班和五(3)班的运动员争夺冠亚军。

2.我正做完功课,小菁来叫我去玩了。

3.万菲有一交货经常跟张敏在一起看图书。

4.春天,公园里生长着茂密的树木和鲜艳的花朵。

5.因为王强的爸爸是中学教师,所以他的妈妈是小学教师。

6.李斌书包里的文具用品齐全:有铅笔、直尺、课本、练习薄、橡皮、垫板等。

7.同学们把教室每天打扫得干干净净。

8.晚天空月圆如镜,繁星满天,多美的夜景啊!

9.我们的教育质量一年比一年进步。

10.同学们都积极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

11.广场上挤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人群。

12.星期六下午,去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

13.王老师异口同声地称赞马颖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同学。

14.同学们是第一次划船,不管他们使出了全身力气,但小船还是在水里打转。

15.我们要和干旱、洪水、地震等自然现象作斗争。

16.经过治疗,小英的病已经恢复了健康。

17.正待收割的稻子,颗粒饱满,绿油油的一片,真可爱!

18.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奶奶从大路上走过来了。

19.雨过天晴,天空和大地像滤过似的,格外清新。

20.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微风中迎风招展。

21.今天很冷,气候达到-6%26#8451。

22.不知谁放了一枪,把树上的鸟儿吓得几乎全都飞走了。

23.我们愉快而有意义的度过了天。

24.李亮明确了学习目的和态度,因此成绩提高得很快。

25.爷爷津津有味地讲述旧社会的苦难生活。

26.妹妹的脸上呈现出幸福的笑容。

27.中国是世界四大发明古国。

28.不到三天以后,杨洪的病痊愈了。

29.运动场上,出现了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30.每个教室里琅琅的传出读书声。

31.会场四周飘动着五颜六色的红旗。

32.战士们击落了敌人的两架飞机和四辆坦克。

33.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劳动,我们结束了大扫除的任务。

34.我们班的语文成绩单是全校最好的班级。

35.老师非常耐心、十分仔细、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解答难题。

36.爸爸刻苦学外语,已经掌握了三国日文。

37.战士们冒着倾盆大雨和泥泞的道路前进。

38.他说起话来模模糊糊的,写的字也是含含糊糊的。

39.解放军战士消灭了一批顽强的敌人。

40.爸爸十分爱好文学、小说、戏剧和诗歌。

41.我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42.张力克服了自己的错误。

43.除夕之夜,月光泻在地上,大地像镀上了一层银。

44.这篇文章的词汇和句子都很丰富。

45.丢失了骆驼的商人。

46.体育老师跑步的姿势很正当。

47.我们要不断改革学习方法,增加学习效率。

48.中山公园增添了四个日本赠送的大型玩具。

49.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仍旧一步滑地背着我向前进。

50.虽然明天下雨,运动会就改到下星期举行。

51.王平今年又荣获“三好学生”。

52.张华光荣地评为“文明学生”的光荣称号。

53.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有了改进。

54.公园里,到处可以看到盛开的鲜花和悦耳的鸟叫。

55.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

56.看了这部电视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7.边防战士踏着冰雪和严寒,守卫着祖国的边疆。

58.夏天的小兴安岭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59.因为这个老大难问题,他不知化了多少心血。

60.王老师在课堂上举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和许多生动的例子。

61.《春日》的作者是朱熹写的。

62.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

63.我们要执行学校提出的“争创文明班”的号召。

64.通过《忆铁人》这篇文章,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65.十亿中国人民自古以来都是勤劳的。

四、扩句和缩句。

【备考点】扩句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个具体、形象的生动的句子。缩句就是把复杂的长句子缩减,去掉附加的成份,留下主要部分。

【应考点】扩句就是先找出句子的成份,然后在这些成份的前面或后面增加合适的表示修饰、限制的成份。

缩句可按三步进行:

1、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

2、找出每部分的主干部分。

3、最后去掉修饰、限制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

【链接考题】

1、妈妈买来了桔子。(扩句)(分析)这句话的意思表达不具体。如果加上

修饰限制的成份就会完整地表达清楚了。

方法:先找出句子成份,主语是“妈妈”,谓语是“买”,宾语是“桔子”,再提出问题,谁的妈妈?在哪儿买桔子?买来什么样的桔子?然后填上适当的词语,这就是扩句的过程。(参考答案):小林的妈妈从水果店买来了一袋黄澄澄的桔子。

2、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缩句)(分析)

根据缩句的步骤,自己可以先把句子分成“谁”、“干什么”,然后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去掉修饰成份,再把主干词语连起来。

(参考答案):我思念启蒙老师们。

【专项突破】

(一)、填上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完整。

例:他是一名少先队员。

他是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1、周总理听汇报。周总理()听()汇报。

2、天空中挂着团圆月。()的天空中挂着()圆月。

3、燕子掠过湖面。()燕子()地掠过()的湖面。

4、战士们守卫边疆。()战士们()守卫()边疆。

(二)、判断下列缩句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缩写为“这不是奇观。”()

2、“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缩句为“主力奔赴最前线。”()

3、“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像一排卫兵似的的,在宽阔而又笔直的公路两旁排列。”可缩写为“白杨树在公路排列。”()

4、“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来此观光。”可缩写为“游客观光。”()

(三)、扩写句子。

1、微风吹拂着柳丝。

2、老人激动。

3、雨花石像翡翠。

4、游客登上了长城。

5、屋里走出老人。

6、时间溜走了。

7、小女孩卖火柴。

8、小鸟唱歌。

(四)、缩句。

1.小槐树听得入神了。

2.壁虎身上披着一层细小的鳞片。

3.松鼠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

4.深蓝色的天空里悬挂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5.20条大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船队。

6.队员们听了李叔叔讲的故事激动得泣不成声。

7.右边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

8.白而轻软的热气在深深的长长的水藻上飘荡着。

9.1939年,国民党顽固派在陕甘宁边区周围修筑了五道封锁线。

10.一个个白衣天使在抗击非曲的战争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1.我俩在一处鱼多水稳的地方围着一个小水池。

12.高大挺拔、叶子油绿闪亮的白杨树,像一排士兵似的排列在宽阔而又笔的公路两旁。

13.小金花的妈妈为了救老王与敌人同归于尽。

14.陈毅同志在杀气腾腾的敌人面前面不改色。

15.一片片晚霞倒映在清澈如镜的小河里。

16.这是一部叫人看过之后就不会忘却的影片。

17.我们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惜宝贵的时间。

18.他们把敌人引上了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

19.那雨小下得几乎听不见沙沙的声音。

20.教室四周贴满了同学们画的漫画。

21.计谋高明的诸葛亮用巧妙的方法借到了十万多枝箭。

22.雨大得像是从天上带来了一阵阵潮湿的冷气。

23.风景秀丽的北戴河是著名的游览避暑的胜地。

24.我们决不同意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狂轰烂炸。

25.湛蓝的天空中翱翔着几只雄鹰。26.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27.广播员富有鼓动性的、热情的话音响彻整个会场。

28.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29.焦裕禄叔叔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30.我们追寻诗仙李白在这里游览山水痛饮狂歌的行踪。

五、修辞手法。

【备考点】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

【应考点】

小学常用修辞手法举例:

1、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的,人们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给抽象的、深奥的、人

们生疏的事物打比方。一个比喻句中有本体和喻体以及比喻词。

2、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

感情。例:田野里,小虫在演奏;果园里,麻雀在歌唱。

3、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

例:黄河掀起万丈狂澜(夸大);在巴掌大的操场上,这么多的人怎么活动。

(夸小)

4、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例:上课时,难道能随

便离开教室吗?

5、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例:狼的本性会突然改变吗?不会,绝不会!

6、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

短语、句子排列起来。例:时间是生命,时间是速度,时间是力量。

7、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似成对的句子 节奏匀称,易读易记。例: 窗含

西岭千秋雪,门泊东昊万里船。

8、对比 两种事物相对立 作者态度鲜明,给读者深刻印象。例: 为人民利

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就比鸿毛还轻。

【链接考题】

1、共产党像太阳。(什么修辞手法)(分析)“共产党”是本体,“太阳”

是喻体,“像”是比喻词。这是典型的比喻句,把“共产党”比作“太阳”。(答案)比喻。

2、千万颗雨点落在水面上,好像一群小女孩在跳芭蕾舞。(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这句话是把“雨点”比喻成“小女孩”,而且还在“跳芭蕾舞”,所以运用了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答案)比喻、拟人。

3、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什么修辞手法)(分析)用疑问句 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马跑得越快离楚国越远。(答案)反问。

4、是谁准确、及时地按住了大海的脉搏,使它紧随祖国前进的步伐一齐跳?

是他们,战斗在海洋台站的海洋工作者。(什么修辞手法)(分析)这句是明知故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紧接着作了回答,故是设问。另外,大海是没有脉搏的,这儿把大海当作人写,故又运用了拟人。(答案)设问、拟人。

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什么修辞手法)(分析)这个句子

中故意把“五岭”说成是“细浪”、“乌蒙”当作“泥丸”,把事物往小处说,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答案)夸张

6、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

爱护、互相帮助。(分析)这个句子中连用了三个结构相同、意思密切联系的词组,并且有一个共同的提示语“互相”,所以是排比句。(答案)排比 【专项突破】

(一)、将句子补充完整。

1、春雨像()一样细。(比喻句)

2、月亮()躲进云朵里。(拟人)

3、蓝天、白云构成()(比喻句)

4、高梁()脸、稻子()腰。(拟人句)

(二)、判断,是夸张句的在括号里划“√”。

1、桂了花开,十里飘香。()

2、春雨贵如油。()

3、公共汽车里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4、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5、冬风生气地吹掉了老鸦的住宅。()

(三)、判断下列句子是否用了修辞手法,如果运用了,在括号里注明类型。

1、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2、人群在欢跃,小草也从地下伸出头来向人们微笑。()

3、旷野里一片黑暗,天地交融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

4、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

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6、他是在介绍白杨吗?不是的,他是在表白自己。()

7、清清的溪水,照着蓝天的影子、照着彩霞的影子、照着山上松树林的影子、照着行人来往的影子。()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六、排列句子。

【备考点】

会把错误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整理错乱的句子的关键在于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确定应按什么结构排列。

【应考点】

1、把要排列的几句话默读一两遍,看看主要意思是什么。

2、思考整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写作顺序:时间先后、事情发展、空间转换、总分总等)

3、找出首句。再读剩下的句子,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链接考题】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

()

1、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

2、她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

3、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学习雷锋争做好事。

()

4、下课了,小丽在操场上玩。

()

5、她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了刚才看到的那一团废。()

6、想着她就若无其事地走了。

()

7、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团白纸。

(分析)解答此题应先仔细读句子,了解其大意,思考间关系和写作顺序。

经过阅读分析,我们知道这段话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定的。一般说来,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定的文章,应先交代时间、地点,那么我们就确定其中的第4句为第一句。接着“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色的东西”,这会是什么呢?——“原来是一团废纸”,后来事情就顺理成章地发展了。排完以后,再按正确的顺序读一读,如果不正确,再修改。(答案)4、2、7、1、6、3、5。【专项突破】

(一)、把下列几个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

1、多少静静的深夜啊,老师还在灯下备课、批改作业。

()

2、如果将来我能取得一些成绩,那我要说,是老师用身躯为我架起了通往成功之路的桥梁。

()

3、他们普通而平凡,但他们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

()

4、那作业本上条条批语、个个红勾,不全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吗?

()

5、他既不像著名科学家那样驰名中外,也不像电影名星那样引人注目。

()

6、老师啊,您为我们无私地奉献了一切。

()

7、老师把一批批学生送到各个工作岗位,而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却像火炬一样燃烧自己。

()

8、我赞美桥,更赞美我们敬爱的老师,老师像桥一样朴实。

()

9、老师像桥一样辛勤。

()

10、老师像桥一样无私。

(二)、把下面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并注明依据。

()

1、周瑜的兵船跟在后面。

()

2、黄盖向曹操假投降。

()

3、选有东风的一天作为进攻时间,并在船上装上引火用的东西。

()

4、周瑜带兵从后面追杀。

()

5、黄盖接近曹操兵船时下令点火,让火船冲进曹营。排列依据:

七、标点符号。

【备考点】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应考点】根据标点符号的作用与性质,能正确地使用它。

【链接考题】体会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表示语音的停顿;表示话没说完。例:呷一口茶,他们娓娓地说起了小镇的历史、变迁„„();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张指导员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分析)第一句省略号前是“说起了小镇的历史、变迁”,表示不止说了这些,文中省略了。第二句是周恩来话没有说完;第三句指导员临牺牲前已无力说话了,语音是断断续续的。

【专项突破】

1、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

据说 苏东坡有一次作诗时 有意将 申 字写成 甲 字 诗作完后 他周围的朋友个个赞不绝口 独有一个人看了捧腹大笑嘿你竟敢笑话东坡大人 其中一个捧场的对笑者喝道 不 苏东坡意味深长地说道 我想他笑的绝不是我2、比较每组句子,在标点运用完全正确的一组后打“√”。

(1)我的爸爸常常这样说:“小孩子做什么事都不能三心二意。” 周总理接着说:“好了,别生气了,再给你拿一份”!()(2)我的爸爸常常这样说:“小孩子做什么事都不能三心二意。” 周总理接着说:“好了,别生气了,再给你拿一份!”()

7.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篇七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标正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行为、教学生活, 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不断地走进新课程、亲近新课程, 在探究中求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

一、面向全体小学生, 促进全面和谐发展

小学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另外, 新课程标准要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应引起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 特别是全体语文教师的重视。“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是人文方面的内容。这些目标, 应在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在听、说、读、写的语文教学中, 潜移默化、逐渐养成, 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 倡导要有大视野, 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所谓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是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 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 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 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 不仅语文教科书增加选读、选学、选做的内容, 教科书给地方学校留有补充乡土教材的空间, 而且鼓励教师开发、利用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课程实施上, 既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使其富有活力, 又要使教学走进自然, 走向社会, 探索形式多样化。与自然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形式, 可以说建构课内外联系, 校内外沟通, 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因此, 应专门为学生推荐、选择、提供一些适当的学习材料。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激励学生与教师的创新精神, 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奠定基础。

三、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课程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学习方式, 由过去的传授式学习变为自主、探究式学习, 应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习方式的改革是重要手段, 或者叫必经之路。因此, 确定教学内容, 选择教学方法, 设计评价方式, 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学生是语文学习实践的主体,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语文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运用语文的能力为中心。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可让学生去阅览室或图书馆自修;允许学生自主选修课程, 除必修课外的活动课、选修课, 应让学生自主选修, 即使是必修课, 其部分内容也应允许学生自主选学;提倡自主思维、独立思考, 具有个性特色的思维特别重要, 因为这样的思维往往具有创造性成分:提倡一文多问, 提倡求异思维, 培养批判精神和质疑品质, 培养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重视小学语文实践教学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以往我们有一种失之偏颇的认识:认为小学语文能力的形成, 要靠系统的讲授语文知识, 要靠在严整体系指导下的一步一步的语文训练。我们忽略了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这一基本事实, 忽略了母语教育的诸多特点。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有本质的不同。母语教育有基础、有语境、有资源。这些是母语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 学习母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 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 感情习得, 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 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 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二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 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 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

8.新课标小学语文 篇八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应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掌握语文工具的知识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并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都一一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当新世纪拉开帷幕的时候,作为老师,我们不能不深思,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对此,我们都有诸多感慨。这里,我就平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1)巧妙地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所谓故事嘛,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的寓言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道来,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真相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2)畅谈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孩子气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与此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3)学会写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我们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盘古开天地》后,教师可介绍《女娲补天》;结合《草船借箭》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和《中化上下五千年》(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所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鲸》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摘抄,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精读是阅读过程的核心部分,很多实质问题的解决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都依赖于这一环节的顺利实施。精读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化,以高频率的师生互动实现对课文的分析,通常是通过教师带领学生逐句、逐段阅读与分析展开的。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可以在精读环节实现以下几个目标:给学生解释新词“风和日丽、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的意思并进行造句练习;引导同学进行文章中心思想的归纳和段落的划分;分析课文几个场景中周恩来内心思想的转变,通观全文地让学生体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的远大,达到对学生的激励;……精读部分操作相对较为灵活,只要围绕教学任务而开展,教师可以在形式上进行多种创新,师生问答、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等方式均可使用。

(3)速读法。有了良好的导读过程,学生就能够很顺利地进入到速读状态。速读,简而言之就是快速阅读,是从课文中迅速提取所需信息的一种方法,是帮助小学生提高注意力的很好训练方法。默读是速读的最好方法,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语言系统发展不完善,比如不出声便很难进行流畅的阅读,因此这个环节教师尽量不要让学生进行默读,可以用小声读的方式代替默读。速读质量主要依赖于教师在导读阶段给学生呈现的问题,另外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速读阶段做到眼手共用,阅读过程中碰到不认识的字就用笔画出来,等速读完后进行统一解答。速读在课堂组织上可以通过小组形式开展,比如将班级学生分为六组,各小组学生可以就教师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朋辈互学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总之,速读的核心在于一个“快”字,通过快速的阅读帮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

(4)摘录批注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储存在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存,思與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激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上一篇:《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下一篇:商务英语介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