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大学生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2024-09-20

论述大学生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性(精选14篇)

1.论述大学生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篇一

1010921216经济与政法学院10国贸2叶侨

论述我国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与加强国防建

设之间的关系

悠悠古国,巍巍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积淀了中华的底蕴。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春秋末期诸侯并起,逐鹿中原;元朝时期蒙古铁骑,威震欧亚;兵强马壮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政权的巩固和朝代的兴盛。而后宋王朝重文轻武、积贫积弱,明清后期政治腐朽、国防空虚,在内忧外患中纳贡称臣、割地赔款,偌大的中华帝国在“蛮夷”的坚船利炮已无招架之功、更休谈还手之力!百年的耻辱深深地烙在了中华的历史中,向每一个后人警示着:弱国无外交!俗话说,“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中华民族欲立足世界优秀民族之林,中国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就必须加快国防建设,增强国防力量。

所谓国防教育,是指国防领域里的教育现象,即按照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的目的和要求,对全体公民的品德、智力、体力等诸方面,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活动。其本质是在培养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四有新人”。国防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国防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法制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国防知识教育、军事体育教育等方面。

所谓国防建设指的是为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的建设,是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需要,建立和发展国防力量的措施和行为,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政治多极化使世界大国之间保持着既斗争又合作的微妙平衡。发展经济和科技实力成为世界各国国家政策的核心。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瓦解,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冥顽不灵,恐怖主义气焰嚣张,日本极右势力沉渣泛起,宗教矛盾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贩毒、走私等跨国犯罪屡禁不止„„我们必须对此保持高度的警惕。为了保障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振兴国防!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我国青年的优秀群体,更应该承担起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这一历史使命。国防教育在整个高等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不仅具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国防功能,而且,对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综合育人功能。国防教育对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有很强的综合促进作用,是磨炼身心的有效方法。开展国防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学生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拓展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促进“智育”的发展。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学校国防教育所积淀形成的道德行为、意志品德,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成为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新人,是一件利国利民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

孙子云:“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学习军

事理论,就大的方面来说,是让我们以一种居安思危的心态来认识国防,汲取各种军事理论的精华,放眼世界,立足当今。大学生学习军事发展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战争观和方法论。学习古代军事思想和外国军事思想,有助于学生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军队建设思想;学习解放军的光辉历史,有助于学生继承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培养他们爱党、爱军、爱国的情感;学习我国的国防史,可以让学生们记住历史上的教训,从而增强国防观念,培养抵御外侮,维护国家尊严和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

开展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

国防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基础,又是推动民族发展兴盛的精神动力。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忧患意识日渐淡薄,国防意识、国防观念也淡化了。尤其是在青年大学生中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他们对于我国的安全环境和安全形势,知之甚少。对于西方敌对势力一直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认识不清。对于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极端宗教主义的破坏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严肃认真地对待国防教育问题,切实把大学国防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

国防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国防教育能够使学生把民族的共同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能够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来侵略颠覆的威胁,能够为民族的共同利益不惜牺牲个人或局部利益。这样,就能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把大家紧紧地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具有坚不可摧的伟大力量。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大学生尤其如此,他们是民族的脊梁。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能极大地激发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在青年大学生的鼓舞和带动下能凝聚全中华民族的意志和力量,任何困难都能战胜和克服。如1999年5月,美国用导弹袭击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之后,首先是大学生发起了反美示威抗议游行,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国防教育有利于培养国防后备人才,促进国防现代化。每一个国家和民族从自身安全出发,都把自己的最新科技成果运用到国防上,现代战争和现代国防,更是集中了最尖端的科技成果,突出的体现了现代战争的高技术特点。而当前,由于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校园内的教学仍以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为主,从而使学生的书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反差拉大。国防教育自身的特征能够很好地弥补这种教育的不足。大学生学习现代军事科学知识,可以亲身体验到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应用于社会实践所产生的巨大推动力,也可以亲身感受到自己所学专业和知识在军事领域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们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而且,学生通过国防教育的实践,拉大生活中反差,减少学习与实践的反差,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与人协作能力,从而增强了勇于向困难挑战,不断进取的意识。

高校的国防教育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现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代青年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弱点,那就是自我意识强,缺乏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而国防教育在这方面具有独到的功效,无论是它的教育内容还是组织形式,教育环境还是方法措施,都将对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这种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对校风和学风以及班级建设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军事课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国防教育为高校教育注入了活力,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接受能力快,特别是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他们充满对大学的好奇和渴望,大学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和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的国防教育有着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在军事课程之内接受系统国防教育,充分发挥着国防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通过基本军事技能训练能磨练他们的意志品质,并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军事训练很好的培养了他们顽强拼搏和集体主义协作的精神,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为他们的大学生活乃至将来的工作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国防教育既是国家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工作,又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工作。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应该做到把分析国际形势和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同国防素质教育的丰富实践结合起来,以求充分认识到依法普及和加强国防素质教育,对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促进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而使贯彻执行国防素质教育成为全体高校大学生的共同责任,成为每一个高校大学生的自觉行动。也只有这样,国家建设才能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2.论述大学生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篇二

关键词:煤炭企业,政工工作,必要性

近年来, 我国大部分煤炭企业为了长远发展而积极进行改革, 对政工工作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提高。政工工作对煤炭企业而言, 其重要性及必要性显而易见。煤炭企业要想保证生产安全, 促进科学发展, 就不得不做好政工工作。因为政工工作是在做人的政治和思想工作, 能够应对煤炭企业员工多、思想独立、价值观念多元多变、利益和矛盾复杂的状况。政工工作对从事该项工作的政工人员要求相对较高, 必须是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有较高思想政治觉悟的人才。可见, 就煤炭行业这一高危行业而言, 政工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一、煤炭企业政工工作目的简析

一般而言, 大部分的煤炭工人文化水平及其思想政治觉悟偏低, 安全意识相对较弱。然而煤炭又是属于高危行业, 所以在煤炭开展能够提高煤炭工人思想政治素养、增强安全意识的政工工作极为重要。煤炭企业的政工工作能力是决定其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有效的政工工作能够调动调动该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归属感以及增强责任感、能够促使企业发展地更快、更好。

二、煤炭企业政工工作作用简述

政工工作是向心剂和指明灯, 是所有煤炭员工的精神堡垒,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政工工作能够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执行能力, 使其内部管理的时效性不断增强。政工工作的加强能够使煤炭企业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 强化党委思想, 保证各项政策得以贯彻和执行到底。

其次, 政工工作能够帮助煤炭企业员工更新理念, 掌握新知识, 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煤炭企业之所以开展政工工作, 是希望能够通过政工工作提高煤炭工人思想政治素养、增强其安全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效力。可见, 煤炭企业员工在之前是没有这样的觉悟的, 是政工工作给他们灌输了相关理念, 才得以使他们掌握了新知识、新理念, 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最后, 煤炭企业可以通过政工工作加快转型, 加速企业升级, 实现企业个发展阶段的平稳过渡。煤炭企业普遍遵循这样一个发展历程: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煤炭企业内所有员工的价值导向以及企业自身的定位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逐渐发生变化。在各个阶段的过渡期, 政工工作能够促使企业充分利用自主空间, 发挥自主选择能力, 做出正确选择, 以促进企业能够实现各个历程的平稳过渡, 加速企业转型。

三、加强煤炭企业政工工作的必要性论述

优秀的企业职工是企业得以科学发展的前提, 所以做好人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工工作在企业中担此重任, 为企业的人才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然而, 在现阶段的煤炭企业当中, 政工工作开展的情况并不乐观, 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所以, 煤炭开展政工工作势在必行, 其必要性具体表现如下。

(一) 煤炭企业对政工工作的认识不够要求其必须加强政工工作

尽管近年来, 不少煤炭企业都在积极进行改制, 其中有不少企业都已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但是政工工作并没有被全数囊括在其中, 企业对其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煤炭企业内部几乎没有明确规定企业相关党政领导必须重视政工工作, 进而影响了政工工作的开展进程, 甚至是使得企业政工工作无法持续开展。煤炭企业对政工工作的存在不以为然, 对大部分煤炭企业员工而言, 有或没有政工工作对其的影响甚微。还有部分人认为大部分政工人员都是无所事事, 无实际性工作可做, 并且, 大部分煤炭企业从不对从事政工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考核。

可见, 煤炭急需通过加强政工工作以加深煤炭员工对其的理解和认识, 促进煤炭所有员工能够通力合作, 更好地为企业效力。

(二) 煤炭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滞后要求其必须加强政工工作

煤炭企业政工工作的开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政工队伍, 所以, 加强煤炭政工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现阶段, 煤炭企业政工队伍中普遍存在政工队伍建设滞后这一状况, 具体表现在政工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缺乏高素质政工人才、政工队伍的结构配置不合理等方面。比起煤炭生产部门极为单一的技术类工作, 政工工作相对而言涉及面更广、工作头绪更多、业务量更大、能力要求更高。然而, 政工工作又不是煤炭企业最主要的工作内容, 薪酬及福利待遇等相对较差, 并且煤炭大多都在较为偏远、生活条件较差的山区, 所以, 很少有专业的政工人员愿意到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的偏远山区从事煤炭企业政工工作。因此, 目前大多数煤炭企业的政工人员的文化水平偏低、知识结构不完善、年龄相对较大、学习和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能力稍有不足, 无法跟上煤炭企业快速发展的步伐, 满足不了企业对政工工作科学化、信息化的要求。

尽管有部分煤炭企业设置了专门的政工工作部门, 也配置了专业的政工人员, 但是成效却不甚理想。主要是因为该企业的设置结构极不合理, 呈现“一刀切”状况, 并没有因地制宜, 按照实际情况设置相关的政工工作机构, 合理地配置政工人员。

(三) 煤炭企业的发展模式要求其必须加强政工工作

虽然现阶段不少煤炭企业已经进行了积极改制, 但是其对政工工作的重视程度并没有随之而加深。大部分煤炭企业都以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 盲目追求产量和销量, 忽视了企业内部人的发展, 习惯性认为企业以后的发展大局与政工工作的之间的关系并不大, 二者相互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政工人员长期忽视对企业内员工的思想引导, 使得政工工作形同虚设, 相关政工人员也得不到企业内其他人员的认可, 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煤炭工人的安全意识较弱, 在生产过程中, 如果没有人在初期对其刚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引导, 将这些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 就很容易为以后的工作埋下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 严重的甚至还有可能会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近年来, 制约煤炭企业发展的因素越来越多, 企业的生产和运行愈加困难、部分企业直接陷入经济困境、安全投入的幅度日益增大、效益增长的速度逐渐放缓、相关监管部门干涉更为频繁等都是制约煤炭企业发展的因素。煤炭企业之间的“兼并整合”是其发展的主要趋势, 如此一来, 煤炭企业将会朝着规模化发展。科技创新、安全发展、人才强企以及转型升级则会成为现代化煤炭企业发展的主调, 而加强企业政工工作是跟紧主调、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最主要保障, 所以煤炭企业应当着力加强政工工作。

四、结语

高危的煤炭行业必须深入细致的开展政工工作以保证企业能够安全生产和科学发展。煤炭企业对政工工作的认识不够、政工队伍建设滞后以及煤炭的发展模式决定了其必须开展政工工作。煤炭企业开展政工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提升矿工的整体素质。煤炭企业可以通过政工工作的开展提高决策能力、更新工人理念以及加快企业转型, 以此促进企业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晓辉.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煤炭企业政工工作的现状与创新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 2013, 10:51.

[2]王和云.浅析加强煤炭企业政工工作的必要性[J].东方企业文化, 2013, 10:26.

[3]庞云锋.探究国有煤炭企业政工工作的调整和加强[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4, 08:38-40.

3.加强学生家长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篇三

一、加强对家长法制教育的宣传

在对家长进行法制教育方面,我们很多年来形成的共识就是对家长进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学习和宣传,方法当然是灵活多样。但是,对家长进行学生事故方面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宣传甚少,或者是望而却步,怕惹火烧身,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矛盾纠纷主要就是学生事故的纠纷。在校学生发生事故时,很少有家长能够理智的面对,大多是失去正常的理智,于是出现了大打出手、大骂出口的骇人之举,出现大闹课堂、大耍淫威之行,如此种种,使当事人人人自危,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工作秩序,甚至给学校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家长的法制教育提到日程,积极主动地对家长开展法律知识教育与宣传。

二、提高家长依法监护子女的责任意识

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做法,给家长的法制教育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老师和家长一起探讨、学习学校事故的法律知识,让家长明确什么是学校事故,明确哪些事故是学校要承担责任的,哪些事故是要求监护人承担责任的,结合具体的案例去和家长交流这些知识。这样,在遇到责任事故时,家长自然就能清楚是谁的责任,家长自然就会理智一些,事故的处理就会顺利一些,学校的麻烦自然就会少了一些,家长和学校的关系自然就会和谐一些,即使是学校的责任事故,家长的理解也会多一些。

三、增加家长对法律知识学习的认识

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法制教育不失为一种增强家长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在事故的处理中对家长进行法制教育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就像流动的水一样,存在着不同的态势,有时会风平浪静,偶尔也会波浪滔天。学生打架斗殴是每一个学校都不能杜绝和回避的问题。打架斗殴自然就会产生人身伤害,在出现学生打架斗殴事件时,我们更不可能回避家长而解决问题,因为产生了伤害事故就涉及到赔偿,赔偿自然就是监护人的责任了。每每遇到这样的问题,受伤害的学生无论轻重,家长都会漫天索赔,学校不是法律机构,没有仲裁的权力,这就给学校解决此类事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校方必须站在双方家长的角度,妥善处理,协调解决,这就需要学校适时对双方家长进行相关法律知识教育,通过法律知识,协调解决纠纷。

四、适时对家长进行法制教育,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

4.论述大学生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篇四

(2013年4月——2017年6月)

1巡视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支撑

巡视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关于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部署巡视工作情况的报告〉时的讲话》(2013年4月25日)

巡视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平台,是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的重要方式,是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监督的重要抓手,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巡视工作条例修订稿时的讲话》(2015年6月26日)

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明代以后有八府巡按,走到哪里,捧着尚方宝剑,八面威风。我们的巡视不是八府巡按,但必须有权威性,成为国之利器、党之利器。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月12日)

巡视工作聚焦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以“四个意识”为政治标杆,以党章党规党纪为尺子,坚定“四个自信”,突出问题导向,查找政治偏差,发挥了政治“显微镜”和政治“探照灯”作用,工作成效明显。

——摘自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巡视中央和国家机关全覆盖情况的专题报告》新闻稿(2017年2月21日)

推动巡视向纵深发展,根本在于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

巡视工作就是要发现和反映问题。要着力发现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问题,着力发现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违纪违法问题,着力发现领导干部是否公开发表违背中央决定的言论、散布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违反政治纪律的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突击提拔干部等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关于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部署巡视工作情况的报告〉时的讲话》(2013年4月25日)

党中央高度重视巡视工作,对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作出重大部署,明确了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在党中央有力领导下,巡视工作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中心,着力发现腐败、纪律、作风和选人用人方面的突出问题,形成有力震慑,做到巡视全覆盖、全国一盘棋。

——摘自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巡视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情况的专题报告》新闻稿(2015年2月12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明确了巡视工作新定位,取得了新成效。要进一步与时俱进,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四个着力”,紧扣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开展监督,定位上要聚焦、内容上要深化、方式上要创新,不断增强巡视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

——《在听取2015年首轮专项巡视汇报时的讲话》(2015年6月4日)

推动巡视向纵深发展,根本在于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要重点检查被巡视党组织是否维护党章权威、贯彻从严治党方针、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是否存在党的领导弱化、主体责任缺失、从严治党不力等问题,督促其担负起管党治党责任。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月12日)

加强巡视工作,必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化政治巡视,聚焦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突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促进管党治党标本兼治。

——摘自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修改〈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决定》新闻稿(2017年5月26日)

创新组织制度和方式方法,增强巡视的机动性灵活性,落实全覆盖要求,形成更大震慑

巡视组组长作为“钦差大臣”,也不是“铁帽子”,建立组长库的办法很好,组长库人选有刚离开工作岗位的,也有现职的,一次一授权,谁参加巡视不固定,巡视什么地区和单位也不固定,这次到省(区、市)巡视,下次到企业金融单位巡视,这个办法还可以继续探索,也要完善回避制度。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关于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部署巡视工作情况的报告〉时的讲话》(2013年4月25日)

要创新巡视形式。开展专项巡视试点的建议,是可行的,要通过组织制度创新,增强巡视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落实全覆盖要求,形成更大震慑力。要以问题为导向,派出“侦察兵”,哪里反映声音大、问题多,就派到哪里去侦察,就像公安系统的110、路面巡警制度,要在创新机制上下功夫。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二一三年下半年中央巡视组巡视情况汇报时的讲话》(2014年1月23日)

现在对全国面上的常规巡视已完成一遍,下一阶段的重点要转向专项巡视,更加机动灵活,根据动静随时就去,让人摸不着规律。把握专项特点,抓住专项重点。可以针对某个省区市、部门或单位的突出问题,也可以针对某个干部的突出问题下去巡视。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关于二○一四年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情况汇报时的讲话》(2014年10月16日)

要加强“回头看”。巡视过的三十一个省区市,不是一巡视了就完事,要出其不意,杀个“回马枪”,让心存侥幸的感到震慑常在。通过“回头看”,一方面切实督促落实整改责任;另一方面对新的问题线索深入了解,可以形成更大威慑力。要带着问题去,盯着线索查,使有问题的人无处藏身。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关于二○一四年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情况汇报时的讲话》(2014年10月16日)

要继续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报告反馈、整改落实、队伍建设等工作机制。要创新组织制度,内部挖潜、盘活存量,充实队伍、优化结构。要创新方式方法,使专项巡视更专、更活、更准。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月12日)

巡视工作是治标之举,也是治本之策,必须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

要加强对巡视整改情况的督查,把责任压给党组(党委)书记,条条要整改、件件有着落。要保持政治定力,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发挥标本兼治战略作用。

——摘自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巡视中央和国家机关全覆盖情况的专题报告》新闻稿(2017年2月21日)

《条例》修改总结吸纳巡视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巡视工作、市县巡察工作、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等作出明确规定,为依纪依规开展巡视、推动巡视工作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摘自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修改〈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决定》新闻稿(2017年5月26日)

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赋予巡视制度新的活力。实践证明,巡视工作是治标之举,也是治本之策,必须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发挥标本兼治作用。

——摘自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修改〈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决定》新闻稿(2017年5月26日)

巡视利剑经过五年磨砺,威力更加彰显,成为党内监督制度化的重要成果,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大意义。要全面总结十八届中央巡视工作,进一步创新组织制度和方式方法,推动巡视工作向纵深发展。

5.论述大学生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篇五

一、判断题

1.党在做群众工作时,民主和依法执政非常重要。正确

2.党的社会政策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正确

3.新型的沟通机制应该是互为主体、上下互动的方式。正确

4.胡锦涛同志在《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指出:“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我们作出的决策、采取的举措、推行的工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和规律,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利益。”错误

5.党的作风、形象不会影响其公信力,因此无需高度重视。错误

6.中国共产党在未掌握资源与权力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凝聚、动员广大群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党的优良作风。正确

7.毛泽东同志在《调查研究》中强调要反对“本本主义”。正确

8.江泽民同志在《二十年来我们党的主要历史经验》中指出:“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发展我们的各项事业。”正确

9.沟通机制可以有多种表现,但最重要的就是社会对话协商机制。正确

10.中国共产党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是相统一的。正确

11.提升领导者的内在素养,应遵循“权力属于人民”这一理念。正确

12.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正确

13.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七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正确

14.法理型认同,是指通过法定程序的制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群众不得不支持的一种认同。正确

15.胡锦涛同志指出:紧紧依靠和切实关心广大劳动群众,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最重要最根本的体现。正确

16.江泽民同志在《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中指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正确

17.江泽民同志在《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中指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正确

18.即使社会保障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也不会失去群众基础。错误

19.胡锦涛同志在《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不断实现民利,保证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部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断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正确

二、单选题

1.()同志在《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中提出:“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A.毛泽东

2.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

D.80周年

3.毛泽东同志在()中提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B.《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

4.()6月21日,江泽民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中提出:“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人民群众参加的、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事业,只有相信和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获得成功。”A.1996年

5.()同志曾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C.毛泽东

6.毛泽东同志在()一文中提出:“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B.《抗战十五个月的总结》

7.邓小平同志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提出:“我们党同广大群众的联系,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是()的斗争历史形成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够改变的。”C.六十年

8.胡锦涛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B.以人为本

9.从()的社会工作来讲,社会救济和社会服务与党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紧密联系在一起。

D.狭义

10.胡锦涛同志在()中提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D.《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

11.1943年1月26日,邓小平同志在()中提出:“一个最基本的环节,就是看能否把大多数人民群众发动起来实行对敌斗争,大多数群众发动起来了,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A.《敌占区的组织工作与政策运用》

12.“我们党有许多优势,根本的一条是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在人民群众中生长、成熟和发展起来,始终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所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现在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是这样。”此语由江泽民同志在()一文中提出。B.《高中级干部要意识到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

13.()同志在《共产党要接受监督》中提出我们的党是能够领导的,是不会被打倒的,因为我们同群众在一起,不是用宗派主义的态度对待群众、对待党外人士,不是用官僚主义的态度对待群众,不是用主观主义的态度处理问题。如果我们党过去能领导好,今后还是能领导好。共产党有没有资格领导,这决定于我们党自己。B.邓小平

14.毛泽东同志在()中提出:“共产党员决不可脱离群众的多数,置多数人的情况于不顾,而率领少数先进队伍单独冒进;必须注意组织先进分子和广大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这就是照顾多数的观点”。A.《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15.邓小平同志在()一文中提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B.《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

16.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

D.人心向背

17.邓小平同志在()中提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组织工作中的根本问题,是党章中的根本问题,是需要在党内反复进行教育的。”C.《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18.“我们党现在已经是一个拥有三千九百万党员、领导着全国政权的大党。但在全国人民中,共产党员始终只占少数。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此语是由邓小平同志在()提出。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19.毛泽东同志在()中提出:“有无群众观点是我们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就好办。”

D.《切实执行十大政策》

20.邓小平同志在()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向来认为,归根结底地说来,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工人阶级必须依靠本阶级的群众力量和全体劳动人民的群众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解放自己,同时解放全体劳动人民。人民群众的觉悟性、积极性、创造性愈是发展,工人阶级的事业就愈是发展。”A.《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21.毛泽东同志在()一文中提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A.《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22.传统的沟通方式渠道(),是自上而下的单向度进行。A.单一

23.()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很多旧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A.邓小平

24.毛泽东同志在()中提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B.《〈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

25.()曾说过:“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C.克劳塞维茨

26.江泽民同志在()中提出:“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B.《二十年来我们党的主要历史经验》

27.邓小平同志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提出:“我们党同广大群众的联系,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是()的斗争历史形成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够改变的。”C.六十年

28.“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顺利推进;党的领导地位,只有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才能巩固和加强。”是由江泽民同志在()一文中提出的。A.《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9.(),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重工作方法》中,首次提出将群众工作和党的中心任务密切联系在一起。A.1934年

30.毛泽东同志在()中提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A.《关于重庆谈判》

31.“共产党员在民众运动中,应该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是诲人不倦的教师,而不是官僚主义的政客。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此语出自毛泽东同志的()。

A.《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32.毛泽东同志在()中提出:“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然后再告诉群众(宣传),并号召群众实行起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 D.《组织起来》

33.毛泽东同志在()一文中提出:“只有坚决地广泛地发动全体的民众,方能在战争的一切需要上给以无穷无尽的供给。”C.《论持久战》

三、多选题

1.政党的兴衰取决于人心向背,由民众选择党,而不是由党来选择民众,这是最基本的规律,因此需要转变执政理念,其中包括()。

A.“大群工”观B.服务观C.民主、依法执政观D.民众权利本位观

2.胡锦涛同志提出:“保障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权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神圣职责,也是发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A.经济B.政治C.文化D.社会

3.群众工作的宗旨是()。

A.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B.为人民服务C.立党为公D.执政为民

4.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方式,提高领导者“领导”素质,需要()。

A.领导党内的方式与领导群众的方式不同B.以说服为主

C.与群众结交朋友D.领导者切勿轻视自己的作用和影响

5.党的队伍的新特点包括()。

A.党员社会身份复杂化B.干部队伍的社会评价变化

C.基层组织发展不平衡D.基层组织发展较平衡

6.中国社会的管理体制是()。

A.执政党领导B.政府负责C.社会协同D.群众参与

7.党的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同时也要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方式,其中公正调节利益关系包括()。A.各方利益需要有制度化的表达渠道B.遵循帕累托最优原理

C.各方利益无需有制度化的表达渠道D.遵循“分蛋糕”规则

8.在《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提出:“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刻认识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带着深厚感情做群众工作,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B.做深C.做细D.做实

9.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一文中,胡锦涛同志提出:“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我们党的()。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

B.根基在人民C.血脉在人民D.力量在人民

10.从广义来看,社会工作包含()。A.社会政策D.社会福利

11.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联系包括()。

A.宗旨部分重合B.工作内容重合度高C.工作方法互补

12.群众工作的传统优势包括()。

A.社会发展规律、方向 B.优良作风 C.群众路线 D.正确处理利益关系

13.党群关系需要靠各方面的工作来维系,其维度包括()。

A.政策对群众需求的满足度B.基本制度对群众权利的保障度

C.作风、形象在群众中的认可度D.基本价值与社会主流价值的重合度

14.胡锦涛同志在《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由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决定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关键在我们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

A.积极性B.主动性C.创造性

15.从狭义来看,社会工作指()。B.社会救济C.社会服务

16.胡锦涛同志提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A.乐民之乐者B.民亦乐其乐C.忧民之忧者D.民亦忧其忧

17.江泽民同志在《以人民群众为本》中提出:“各级干部一定要牢记(),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力量和优势所在,也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取胜之道。”

6.浅谈论述学习护理教育学的必要性 篇六

芦银霞

【关键词】护理教育

【摘要】由于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角色已发生了根本改变,健康教育者已成为护理人员的主要角色目标之一;同时,作为培养层次较高的本科护理人才将来还要承担护理专业课教学和实习带教的任务,均要求护理学本科毕业生不仅应具备临床护理的基本知识与能力,还应具备从事健康教育和护理学教学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开设护理教育学课程,努力提高其教学效果,是培养护理学生从事健康教育和护理学教学的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

学习护理教育学为护理学生今后从事护理学教学、健康教育乃至临床护理工作都具有重要作用

是正确实施健康教育的需要 WHO关于健康的定义,使人们从新的角度审视健康和疾病的关系。近20年大量研究证明,对健康的影响因素当中有50%以上是由人们采取的不当的生活方式所引起的,特别是同烟草、酒精和滥用药物有关的疾病的增多,艾滋病的蔓延,吸毒、性传播性疾病以及心理压力造成的疾病的增加,都使人们降低了对药物和手术来控制现代疾病的依赖,健康教育才是帮助人们改变行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最佳和最经济的手段。促进、维护和保持健康是人类社会每个成员的愿望,是医疗卫生服务的最终目标。而这一愿望和目标的突现最终将依赖于每个公民对健康及自我保健认识的提高,依赖于有效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已成为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随着传统护理模式向现代护理模式转变,健康教育者已成为护理人员的主要角色目标之

一。有效的健康教育,除了要求护理专业学生掌握广博的护理学与健康知识外,更关键的是看是否掌握了科学的健康教育方法。学习护理教育学,可以帮助护理专业学生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对不同年龄、社会背景、文化层次、身心状态的人群或者患者实施针对性强、耗时少、效果佳的健康教育,满足人们在健康或疾病状态下对健康知识的认知需求,进而调动他们促进、维护自我或他人健康的积极性,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是护理学生将来从事护理教学的需要 我国护理专业的教师主要毕业于医学院校,不象其他类型的院校,几乎所设专业的所有课程均可以从师范院校聘到相应课程的师资;同时,我国大多数医院均承担着护理专业学生实习任务和护士的进修带教任务,部分大型综合性医院还直接承担着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护理理论课教学或者临床护理类研究生的培养任务,教学工作已成为大多数医院与医护、科研并存的三大主要工作任务之一。我国护理院校或医院的教师基本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教学方法培训;纵然大多数护理院校在新职工入院时都

开展了教育学知识的岗前培训,那也只是为拿教师资格证书而进行的短期的、蜻蜓点水的、过套的、履行程序的“扫盲”培训。护理专业的教师主要靠继承、模仿本学科前辈或高年资教师,以类似跟师学徒的方式,边干边学。一个学科或一个教研室的教学方法在由该学科或教研室创始人建立后,就以这种方式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这恰是我国护理学教育教学方法单

一、缺乏创造性的根本原因之一。教学质量的提高的根本问题不外乎两个:一个是“教什么”;一个是“怎么教”,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直接体现教与学的关系及教学活动方式,反映教育者的思想和艺术。因此,要有效地提高护理学专业教学质量,就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方法知识。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护理教育学,有利于系统掌握教育学的原理与方法,尤其是了解国内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护理学教学法,结合未来护理学教学工作的实践,有意识地去探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是完善护理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需要 一方面,护理专业学生除了学好护理学专业知识之外,还应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类知识,如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以此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养成多学科的思维方式,为将来从事医疗、科研等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护理教育学介绍的许多原理、方法,不仅是为搞好教学服务的,它也可以为护理专业学生开展自学和培养能力素质提供科学的指导。如护理教育学研究的有关“知识的认知规律”以及“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护理教育学中介绍的有关“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以及“课堂情景问题的应激处理”等都可以帮助护理专业学生训练良好的演说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等。

参考文献孔祥清,轩辕,秋艳.为医学生开设医学教育学课程的思考.西北医学教育,2005,1:26-27李小妹.护理教育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 施良方,崔允淳.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8.(编辑海 天)

7.论述大学生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篇七

四、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 高校应转换教育理念, 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礼仪教育, 形成礼仪教育的长效机制

高校应转换教育理念, 不应一味注重专业知识的灌输, 要不断完善高校德育体系, 从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入手, 高度重视大学生礼仪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 使其不仅专业知识过硬而且内在修养外在礼仪兼顾。大学生的礼仪教育绝不是开几门礼仪课程就能解决的问题, 学校应该形成礼仪教育的长效机制, 只有常抓不懈, 礼仪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 使之形成一种习惯而不是被动的去执行。

(二) 高校不仅应该普及礼仪课程, 更应该设立专门的礼仪培训中心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开设的课程中, 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 但基本不涉及交往礼仪问题, 不进行相应的礼仪教育, 因此礼仪教育普遍空缺。古代思想家荀子说:“人无礼而不生, 事无礼而不成, 国无礼而不宁。”礼仪课应成为我们所有学生的必修课。高校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 适当设置不同种类的礼仪课程, 如《礼仪修养》《社交礼仪》《公关礼仪》《商务礼仪》《体形训练》等。通过一系列礼仪课程的学习, 大学生的礼仪知识将非常丰富, 如果能引导将其实践相结合, 将来对其步入社会就业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学校应该成立大学生礼仪培训中心, 对学校的礼仪活动给以指导, 定期进行不同种类的礼仪培训, 同时, 成立学校礼仪纠察队, 在学校内发现大学生不文明行为时给以积极的引的校园礼仪活动,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礼仪活动, 展示礼仪的魅力。例如:开展辩论、演讲、小品表演等活动, 发动全校师生寻找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 然后进行讨论,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另外, 我们还可以通过广播、宣传栏等工具, 介绍名人处世修身的轶事, 推动学校的文明建设, 让学校成为大学生的礼仪之家。同时我们应该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接受教育,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礼仪修养, 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礼仪教育修养代表着一个人的品质和文明修养的程度。当代大学生应该深刻理解和掌握礼仪的内涵并且遵守基本的礼仪规范, 不断提高自我的修养, 塑造自身良好的个人形象, 成为一个受人敬重和欢迎的人,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自己的要求。现今社会, 优秀人才, 不仅要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 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灵萍等.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缺憾及对策[J].高教论坛, 2007 (1) .

[2]胡永红.浅析当前大学生礼仪缺失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J].教育广角, 2009 (8) .

[3]何莉.浅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7 (1) .

[4]杨得利, 高世杰.论大学生礼仪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7 (9) .

[2]赵振有.论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J].教育探索, 2011 (1) .

仪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实施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教育重要性及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

礼仪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教育良知的综合体现。从表象上看, 礼仪涉及的无非是一些表情达意、举手投足之类的小事小节, 然而小节之处显精神, 举止言谈见文化。礼仪,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 不仅事及个人, 有时甚至还关乎全局。对于我们在校的大学生来讲, 学习一些礼仪方面的知识不仅可以使我们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 收获和谐的人际关系, 更可以使我们改掉陋习为我们今后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 重视大学生礼仪教育问题, 探索提高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对策, 显得十分重要。

一、礼仪的含义

(一) 礼仪的概念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表示尊重与友好的行为规范和处世原则。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受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既为人们所认同, 又为人们所遵守, 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行为准则或规范。

(二) 礼仪的含义

首先, 礼仪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规范;其次, 礼仪准则或规范是一定社会的人们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最后, 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 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识水平、尊重程度, 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

综上, 现代意义上的礼仪是指在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过程中, 在长期共同的生活和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被人们普遍认可, 并且以习惯、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体现了国家、民族和地区的精神风貌和道德风尚。

二、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一) 学礼、懂礼、守礼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是建设和

他人、善待他人等礼仪的要求上来, 所以, 学习礼仪加强礼仪教育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 是一种处世原则, 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能够使其掌握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指导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严格按照礼仪的规范行事, 使其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 成为有素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礼仪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 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 有利于良好社会风尚形成, 更有利于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三)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大学期间, 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让大学生学习社交礼

参考文献

[1]李灵萍等.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缺憾及对策[J].高教论坛, 2007 (1) .

[2]胡永红.浅析当前大学生礼仪缺失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J].教育广角, 2009 (8) .

[3]何莉.浅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7 (1) .

[4]杨得利, 高世杰.论大学生礼仪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7 (9) .

8.论述大学生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篇八

关键词:公共关系就业素质作用

从学生角色向职业人角色转变是一个艰苦的行为过程,两个角色之间的差异在于社会角色不同、人际关系不同、生活管理方式不同、对社会认识的内容、途径不同。[1]要顺利地完成角色转变,需要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要进行角色转变的准备,而有效的准备其实就是切实提升自己的就业素养。

就业素养与就业技能的内涵是不一样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技能”为“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解释“素养”为“平日的修养”,解释“修养”为“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可见就业技能指的是大学生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而就业素养则指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在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诸如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组织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专业基础知识、社会适应能力、团体合作精神、工作态度、责任心、持续的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刻苦踏实精神、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践经历等方面的要求中,正确的工作态度、责任心等尤其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重视。由此可见,学生在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后,对待工作的态度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道德修养等将成为用人单位重点考虑的方面,因为这些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是有层次性并逐步提升的,创新精神、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在字面表述上是抽象的,但从共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来看,却不能空谈。

我国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近几年来是逐步完善的, 但是高校课程知识的应用性、技能培养的针对性、创业能力的开发性和培育性仍然相对缺乏, 致使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岗位需求。大学毕业生在做职业规划及选择的时候,需要思考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性格、爱好问题、发展前景问题、能力、门槛问题、市场需求问题、时间、薪资满意度问题、家庭支持度问题、信心、吃苦问题、风险预估问题等等。其中,就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公共关系教育。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在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运用传播等手段,与公众结成利益一致的社会关系。现代公共关系是社会交往、商品经济、民主政治以及现代管理高度发展的产物,是每一个现代组织不可缺少的经营管理的功能和手段,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外,应该在公共关系素养方面加强学习,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就业素养。要让当代大学生应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应该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公共关系教育。

1大学生就业准备的误区

大学生就业准备是对将来的晋升和发展有较明确的规划,包括较好的职业设计、大学期间为工作培养必要的能力、从学生到职业工作者的角色适应程度等方面。纵观最近几年的大学生就业情况,大学生在就业准备中主要存在几个误区:

11不了解行业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虽然可以转专业,但学生入学前选择专业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而且还有许多是通过调剂进入到某些专业,而且很多高校有比例限制和对学生成绩的要求,导致学生不能完全按照个人兴趣选择专业。入学后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自主调整专业,这也造成了有些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不了解相关行业情况,致使学业不精,给就业造成困难。

12不注重形象

学生没有掌握如何把自己从形象上和别人区分出来,如合适的着装,有力的握手,眼神交流,平静,友好,又有激情的语调会让你感觉和别人不同。其实社交能力也是公司要求的一部分,从长远来看,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沟通能力。

13不善于分拣信息

学生在面试过程中常常有不聪明之举,如面试前不了解面试单位的信息,开场白假大空或使用气势夺人但与求职无关的信息和语调,忽略了张驰要有度、要注意时间的原则,这只会表现出自己逻辑思考和表达能力差,与用人单位沟通有距离的问题。

2加强公共关系教育帮助大学生拥有更出色的就业能力

21加强公共关系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形象

个人形象的好坏將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命运和前途。大学生在求职中,应注意仪容仪表、礼节礼貌,要准备好应聘资料,恰到好处地介绍自己,这些都离不开公共关系学理论的指导。

22加强公共关系教育,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适应社会的新思想和新见解,这些都需要通过行为特别是语言行为将其表达出来。对公共关系的学习和实践,可以训练学生言能尽意,驾驭谈话方向。

23加强公共关系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观念

社会急需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各种学习、实践活动学会与人相处,增进团结友谊,发展协作能力,体验共同进步。公共关系提倡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协调,全面发动全员的公关努力,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关氛围与公关文化。这能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团结互助、合作共事的实际价值,从而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团结合作。

24加强公共关系教育,培养学生服务公众的意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社会组织,都必须具有服务公众的思想意识。公共关系特别强调组织与公众的互惠互利,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通过公共关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服务公众的意识,克服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

25加强公共关系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

社会组织在其运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客观环境的突然变化,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同样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加强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随时应付各种变化的心理准备和实际应变能力;可以增强学生处理问题的自信心;还可以达到沟通、协调的作用,帮助人们获得一种心理自控能力和心理释放能力,从而实现社会环境的优化,推动整个社会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3建议

31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予以培养和指导

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年起就要对其进行职业教育,开始帮助他们对就业市场的状况进行接触和了解;第二年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质、专长和兴趣,参加相关活动,进而选择专业;第三年帮助学生了解雇主资料、市场需求,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会,使他们对选择职业有直接感受;第四年开始对毕业生进行如何写简历、参加面试等的专题训练,帮助毕业生了解需求信息,接触就业市场。通过一系列的职业教育活动,增强毕业生自身选择职业的能力和技巧。

现在,大多数高校都设有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要求给大学生提供职业信息、建议与指导,它既是学生们就业信息的主要“数据库”,又肩负着为学生排忧解难、对症下药的心理辅导任务。其资料储藏非常丰富,不仅有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也包括各种奖学金、教育基金资助下的深造途径。就业指导部门常年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络,应该根据媒体的一则报道或广告登门拜访企业、建立联系。

32对于毕业生的辅导除了择业外,还应该包括个性分析、职业生涯设计等更重要的方面

帮助学生分析具体情况、计划求职方向,教他们如何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写专门的求职信以及面试中的注意事项等。可以将职业指导融入大学课程设计之中,并广泛使用信息与通信技术。力求确保毕业生拥有应对工作环境快速变化的能力,致力于将雇主所需要的创造能力及沟通能力等与他人共事方面的技能融入。

参考文献:

9.论述大学生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篇九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观的科学概括,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战略性、科学性、全局性、系统性和普遍指导性,是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论述,必须着力从三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要用“八荣八耻”重要论述统领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进一步深化和创新。“八荣八耻”重要论述的每个方面都与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实际内容有着密切联系,特别是“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与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加直接、更加现实。在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必须将“八荣八耻”重要论述与当前进行的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使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取得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良好效果。

二是要以“八荣八耻”重要论述为指导,扎实有效地抓好今年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各项工作。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今年重点要抓好勤政廉政正面典型教育和示范教育,大张旗鼓地组织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教育,使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组织正面典型先进事迹报告会,树立一批勤政廉政的先进楷模。要抓好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通过开展“以案说法”、“以案说纪”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同时,要大力开展党纪法规的学习教育,深入推进“家庭助廉"活动,通过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取得的实效,弘扬正气,鞭挞腐败,促进新形势下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观的形成,有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三是要充分发挥“大宣教”格局,从源头上促进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要充分发挥宣传、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工会、青年团、妇联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全党、全社会抓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观教育的整体合力,建立健全党政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相互配合、协调运行的有效机制。要在体制机制制度上下功夫,深入贯彻落实“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十六字方针,注重从源头上加强预防和治理,从思想上根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温床。同时,纪检监察机关自身也必须在系统内认真开展“八荣八耻”重要论述的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果,严格执纪执法,树立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形象,努力做“党的卫士、反腐尖兵、为民楷模、清廉典范”。

10.论述大学生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篇十

(一)关键词:士兵提干考试 大学生毕业士兵 张为臻 提干考试 军事知识 中国强军梦

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关于治军的重要论述20条治军方略。

1、要坚持从政治上考察和使用干部,使枪杆子始终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 2012年11月16日下午,习近平出席了在京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习近平强调,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首位,使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官兵思想中深深扎根,确保全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要加强军队党的建设,确保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牢牢掌握部队。

2、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强大的信息化战略导弹部队

2012年12月5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二炮兵第八次党代表大会代表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加强部队全面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信息化战略导弹部队。

3、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012年12月8日和10日,习近平在广州战区考察。他在会见驻穗部队师以上领导干部时指出,一是要牢记,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的话、跟党走。二是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我军始终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三是要牢记,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必须保持严明的作风和铁的纪律,确保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

4、要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关心关爱基层官兵,注意把人力物力财力向边防、向基层、向一线倾斜

2013年2月2日和4日,习近平分别来到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兰州军区机关视察。他指出,要着力加强作风纪律建设,抓好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落实。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部队蔚然成风。要严肃各项纪律,确保政令军令畅通。

5、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2013 年3月11日,习近平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全军要准确把握这一强军目标,用以统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努力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要铸牢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不动摇,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

6、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

2014年4月9日,习主席来到海军驻三亚部队,先后视察了井冈山舰和某新型潜艇。视察期间,习近平听取了海军部队工作汇报,对近年来海军建设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官兵牢记强军目标,努力把个人理想抱负融入强军梦,强化使命担当,矢志扎根军营、建功军营。

7、发挥政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而奋斗 2014年10月30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1日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是,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全军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贯彻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紧紧围绕我军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政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

8、深入贯彻落实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加快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2014年11月5日,习近平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视察。习主席在视察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全面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努力把国防科大办成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高地、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持。张为臻博客

9、要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部队最缺什么就专攻精练什么

2013年11月28日,习近平在视察济南军区部队时强调:“军事训练是提高实战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抓手,要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部队最缺什么就专攻精练什么,突出使命课题训练,加大对抗性训练力度,走开基地训练的路子,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摔打锻炼部队。”

10、必须抓住战略契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

11.论述大学生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篇十一

【关键词】高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重要性

一、当前大学生道德修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道德素质和修养水平有所下降

从根本上,道德和法律是有实质的区别,法律有明显地强制、约束个人行为的作用,触犯法律会受到严厉的、实质性的制裁;而道德的强制性、约束性远不如法律,不讲道德的行为仅受口头、舆论的谴责。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科技各方面的高速发展,一些不良风气也暂且呼啸得势。作为当代祖国花朵、栋梁之才——­­大学生,他们的思想也逐渐出现偏差,其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也成为了众所关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出现严重缺陷——要么过于严厉,要么过于溺爱,同时又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大学生们出现了生理和心理成熟程度不匹配的状况,大部分呈现出“生理早熟,心理晚熟”的态势,思想依赖性过于严重,在道德层面上则体现出淡薄、脆弱的一面。他们要么心口不一,要么漠不关心,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日益明显。就社会和个人长远发展目标要求而言,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水平,《大学生行为规范》等相关规定也相继出台,对可为与不可为行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规定的出台正是为大学生们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社会的日益重视,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起足够的信心去改变,使道德标准逐渐深入到每个大学生心中。

(二)情感教育未得到充分的开展

社会出现过度物质化倾向,在物质化过快发展的同时,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未能跟上步伐,导致好大一部分学生出现情感荒漠化,学生只注重知识或技术的学习——为的是考取好的学校或找到好的工作,而忽视了丰富情感世界的展示和交流,出现了感情冷漠、缺乏同情心、为了达到自己目的不考虑他人和集体的利益、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不考虑后果等等。这是现如今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情感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三)德育教育中教育方法欠妥当

教育是一门艺术,对学生“传道授业”的方式方法正确与否对教育水平的高低和教育效率很重要。就目前来看,学校德育缺乏实效性,把德育教育过于简单化。

(1)内容上把德育教育等同于政治教育。一般地,政治教育倾向政治化、抽象化,政治教育往往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大部分学生未能将这些抽象的理论应用到实践生活中,而在实践生活中,很多学生往往把最基本的道德素质——诚信丢掉了,如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有钱不交学费、偷盗行为、贷款到期不还、伪造证书、旷课等等。

(2)观念上重智育轻德育。仍有大部分学校以学习成绩论优劣。只重视学生智力发展,而忽略德美劳教育的平衡。

(3)德育教育方式上重灌输忽启发。教育方式过于形式化,仅仅把道德作为观念性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自我学习和教育能力的培养。使道德观念知识过于表面化。

(4)评价方式上重结果轻过程。若在过程体验中缺乏必要的鼓励和引导,会呈现出理想和现象的偏差,很大一部分学生容易出现心理失衡而改变原来的道德立场。

二、加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自十六大后,中央及省厅均定期出台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件,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纳入到培养人才的核心内容中,可见,加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发展迅猛,是思想道德教育不可忽视的领域

自1999年实行大学扩招政策以来,各大高校的生源数量逐渐提高,发展前景广阔,虽然各大高校管理制度各方面较为健全,但因受外部环境影响,一些不良风气在大学校园里不断滋生,学生思想、心理各方面均受到一定冲击。同样,学生的道德品行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的风气,这是社会发展和培养人才过程中不能忽视的。

(二)高校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进入大学,教育模式和培养目标均发生了变化,和中学时代不同,不再是成绩说明一切的学习阶段。作为大学生,除了要求学业优异外,强调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每个人需培养与社会接轨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其中加强思想道德素质能帮助学生全面成才。思想道德素质是培养“先做人后做事”中最重要的部分,其素质高低决定人生高度。另外,高校学生多处于青年时期,而青年时期是道德、价值观念急剧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宝贵的几年,在高校学生成长过程中不断加强莘莘学子的素质教育。

(三)高等学校的建设发展需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每所高校都是以培养人才作为主要的和基本的任务。能否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和生存技能,又有健全人格的学生理应成为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标准。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领导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把学校工作比作打仗,德育就是占领制高点;如果把教学科研比作骨和筋,德育就是气和神。德育是学校躯体的脊梁,是学校生命力的微量元素。”从中可以看出德育工作对于加强高校自身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推动作用,各大高校需充分认识德育的重要性。

三、高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

(一)加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队伍建设

高校须配备一批思想道德好、业务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的专职老师和长期从事德育的党团政工干部,形成强有力的精干且稳定的队伍,明确各自职责,每位老师担相应德育课并结合本校实际从事本校学生思想、心理研究,通过培养德育人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强责任感,通过各种手段支持监督其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简言之,注重学生管理人员的培养,实行定期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注重思政教程和教师,引导各老师与时俱进,结合实际,在任教时,注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

(二)依靠党团组织,强化自我教育

大学一定程度上是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模式,其中党团组织在学生自我成长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党支部、共青团和学生会是在校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得力助手,通过其开展大量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当中去,它们是进行道德教育不可忽视的中间力量。建设党团组织,发展党团组织,依靠党团组织是德育工作实施的重要思路,这也是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需注重党团组织的建设和完善,充分利用学生干部及组织的活动来培养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判断力和独立人格。

(三)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加强道德素质教育

高校注重学生的专业技术培训和专业实践教育,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在动手能力得到实质提高的同时,需同时加强道德素质教育。在社会上已出现大学生的一些负面报道,如偷盗行为、贷款到期不还、伪造证书等等。对于道德教育是一种挑战。面对一些高智商、低情商的行为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在授人以技术的同时,也要进行相应的道德实践,铸就德才兼备的真正人才,把道德实践教育推向新的发展层面。

(四)利用網络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当今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网络技术亦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手段和模式,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空间,通过网络进行在线学习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所以高校需重视这样的教育方式,逐步建立健全网络体系,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试行网络化运行,使思想道德教育全新化、个性化、生活化,利用网络激发学生思想道德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五)建立和健全思想道德评估体系

建立和完善道德评估体系,是具体推广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步骤。道德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具体实施首先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这样,道德评估的理论体系与实际操作方面才能互相沟通、互相促进,使评估体系得到完善,使德育工作实际运作更加有效;其次,高校通过建立自己的道德评估体系时,应结合自身特点,灵活创新,不应受限于传统思路。

(六)高校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来说,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绝不可放松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是身体成熟,心智不成熟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对社会要求高,个人成才欲望强烈,但其心理发展处于尚未成熟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心理比较脆弱,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心理失衡常常发生,是心理障碍高发群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做好高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心理素质健康,意味着看问题能较全面、客观、理性,这对于加强道德建设是非常有利的。

以上是加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及途径的简单论述,此项工作不能一蹴而成,也不能任之不理,从上到下,从下发政策到落实政策,每步均需受到大家的共同重视。对于教育部门、学校和老师,这项工作任重道远,我们需客观认识到当前大学生道德修养中存在的问题,需抱着积极的心态去做好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号,2004年8月26日)

12.论述大学生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篇十二

毋庸置疑, 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不少大学生毕业即面临着失业, 他们或者徘徊在考公务员的独木桥上, 或者考研、考博, 逃避现实。殊不知, 博士也有隐居山林者, 也有卖肉者。这里, 我不想对这些个别事件妄加评论, 只想谈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谈谈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的意义。

近年, 不少高等院校重专业, 轻思想政治教育, 门门优秀的好学生在自己生活了20年的城市要父亲领着去找应聘单位不说, 在与父亲走散后竟然不知道回家的路, 电话联系到该生的父亲, 该生的父亲只是拜托交警照顾好儿子, 千万别让他走丢了。不是我们的大学生智商不高, 而是他们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思想意识。不难看出, 大学生缺的不是专业知识的灌输, 而是思想政治教育。曾经有学生问我:“老师, 我们专业毕业后适合找什么工作?”我的回答是:“不是我们专业毕业后适合找什么工作?而是社会需要我们干什么工作?我们不过是以某个专业为基点, 寻找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我们应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专业教育当中。教师的职责不单单是教书, 更重要的是育人。如何育人?育人的任务, 不单单是教给他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给他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教给他适应社会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也是高校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只有渗透到高校的每个领域, 每个环节, 才能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改变大学生就业意识,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综合素质, 不单指能力和知识, 还包括思想品质、心理素质等。目前, 有很大一部分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不是因为知识能力不够, 而是因为心理素质不高, 如某招聘单位招聘考试, 问题很简单, 几乎所有的应聘者都能对答如流, 然而他们给应聘者的答复是:“回去等通知”。随后, 招聘单位又给每个应聘者发了一封制式函件, 大致内容是:“你的应聘表现很出色, 遗憾的是本公司目前没有适合你的岗位。”结果28位求职者, 其中有26位都把这函件束之高阁, 另谋职位, 只有两位很认真地回复了函件, 表示如有机会成为贵公司的员工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干好工作, 也只有这两位被最终录取。这两位与其说是赢在知识能力上, 不如说是赢在思想品质、心理素质上。综观大学生就业情况, 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败在对对方需求认识不足上。如有的招聘单位并不注重学生的专业, 而是注重员工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如一招聘单位复试题目是让应聘者把一堆资料用夹子夹起来, 而这夹子须用双手才能使用, 也就是说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须其他应聘者的协助。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 应注重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职业道德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为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提供能力保证。

三、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为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提供现实保证

实践证明, 大学生并不缺乏背和记的能力, 缺乏的是实践能力。他们常常是学和用脱节, 不知道如何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他们对古今中外的课本知识记得很牢靠, 却没有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如大学生都学过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 却不会一分为二地对待问题, 不懂得吃一堑长一智, 就业遇到难题, 不去想办法解决, 而是一味地逃避、埋怨。我就遇到过这样的学生, 因就业遇到困难就考研, 考研不成就在家等下一年考试, 却不去思考一下如何打开就业尴尬局面, 不去思考是否换个角度就能解决就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结合大学生就业实践, 必须考虑到大学生一进入岗位就能顶岗做事。而实际工作不是考试, 单有理论知识不够, 学生必须懂得知识转化的重要性, 学会学以致用。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 观念更新。既然就业也不再是铁饭碗, 那就换个角度, 换种思维方式, 就业不成就创业, 此行业不成就到彼行业试一试, 社会上不乏转行成功人士。马云, 一外语系毕业生, 成为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刘一秒, 一美术专业毕业生, 成为演讲高手……。可见, 行业顶级人物, 不见得是专业高手, 高校的大文大理, 不应停留在提法上, 而应渗透到学生的观念中。所有文科大学生都应胜任文员工作, 所有理科大学生都应胜任相关工作。知识是相通的, 高校各学科应互相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单单是品德教育, 更是技能教育、方法教育、思路教育。高校必须运用多种方法, 让学生一毕业就进入状态, 适应工作需要。高校教育, 除了要强化学生的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之外, 思想政治教育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切改变始于观念的改变。学生实践意识的培养, 应渗透到课堂, 渗透到学生的生活活动之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必须帮助大学生完成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化, 完成从学校向社会过度的转化。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不仅有助于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对于他们就业意识的改变, 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甚至可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聘难的两难问题。

参考文献

[1].曾湘泉, 《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王玉辉、王恒根, 《谈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13.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篇十三

迭部县委党校 罗玉英

爱国主义主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深刻领会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和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爱国主义的内容和特征,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爱国主义的内容和基本特征 爱国,顾名思义,它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国家”这一概念的出现而派生的一种概念,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范畴。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中华子孙的美德,爱国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生动的诠释。中华民族精神则是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的精神动力,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伟大的中华之魂。而爱国主义则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社会意识所进行的系统的理论概括和主张,是指人们对自己的祖国、家园的一种忠诚的热爱,是一种社会和道义的规范。正如列宁所指出:它是人的“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

爱国主义的内容非常丰富且深广。它不仅包括自己祖先和自己至今赖以生存、劳作的这块地域上的自然风貌和自然资源,而

且包括千百年来形成并巩固起来的本民族的文化和心理素质。所以,它是人们对一定地域上的自然资源和社会心理存在在人们内心世界所构成的一种具有深厚感情色彩的意识——对家园的爱和作为家园的祖国的爱。从而爱国主义包括了对本民族的爱和对民族的政治共同体祖国的爱。这是爱国主义的深化和发展,也是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含义。这种爱国的眷恋之情在社会和道义方面的强烈表现就是一种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它教育与鼓舞人们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热爱本民族的灿烂文化,热爱自己的人民和民族传统,维护祖国独立和民族尊严。人民对自己祖国的感情时刻蕴含在心底,如同与父母家人的感情一样,永远割不断。这种真挚的感情使多少海外游子常常心怀一腔乡愁,盼望落叶归根;这种感情又使多少身在祖国的人们,深感热土难离。一代伟人邓小平对祖国怀有一腔朴素而深厚的感情,他一生“三落三起”,在蒙受冤屈时,从不怨天尤人、心灰意冷,而是沉着坚韧,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和热爱。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此乃炎黄子孙之铁骨柔肠!

爱国主义不仅是个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同时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变化,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始终是爱国主义的历史表现主体,在漫长的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共同爱国情感和爱国意志。在励精图治、推进社会变革的同时,创造

了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这些构成了古代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表现了中华民族不息的生命力和创造历史的杰出智慧及才能。

近代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船坚炮利”下的瓜分和腐败政府的统治下,使旧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陷入了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此时,“救亡图存”便成了广大人民和有识之士及一切爱国者的共同目标,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爱国主义的最核心内容。这一内容和精神激起了一场猛烈的救亡运动,开始了各阶层人士英勇的惊天动地、抛头洒血的反侵略斗争。同时一些仁人志士也开始了艰难的探索救国道路,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但是,无论是中国古代还是近代,大都停留在朴素的爱国主义水准上,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与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相脱节,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五四”运动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的革命便成了该阶段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它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构成了该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形式,旨在将黑暗中的中国引向光明。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取得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也才有了今天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而且,中国现代革命史进一步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从此,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劳动热情,使传统的爱国

主义被赋予了科学的内涵。“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身在故土还是异国他乡,每当听到这雄壮激昂、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刻,深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升,不知有多少人为此而流下激动的热泪。就像看到神州飞船飞向太空,看到香港、澳门回到祖**亲的怀抱,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奥运冠军领奖台时一样,心朝澎湃,热血沸腾,泪水再也无法忍住。这仅仅是平凡的泪花吗?不!她是一种化身,一种超越时间、空间的精神力量的化身,她有一个崇高而伟大、流芳百世传颂万年的名字——中华民族精神。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历史新时期。现阶段爱国主义,就表现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维护社会主义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开拓进取,建功立业。

首先,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维护社会主义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爱国主的重要内容。我国历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和相互交往,形成了具有强大内聚力的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各民族人民同舟共济、同心同德,共同为维护和促进祖国的统一、安定和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项为亿万人民造福的事业,也是一项需要亿万人民为之团结奋斗、为之献身的事业。如果没有全国各民族人民的

极大的劳动热情和献身精神,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不可能取得胜利。实践证明,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事业必定胜利的基本保证。爱国是中国人发自心底的激情,又是心中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植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那种不甘耻辱、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 2008年以来的大事、喜事、难事、灾难……是的,无论何时何地在中华儿女心中价值的天平上,祖国永远是最重的砝码。如今,在中华民族精神的滋养下,爱国的激情、爱国的信念发芽、长大,并结出累累硕果。事实说明,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历史、一部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永远伴随着我们远行。

其次,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改革,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开拓进取,建功立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我们国家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我们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但我们的经济实力以及在世界上发挥的作用,都与此很不相称。在当今遍及全球空前激烈的竞争中,仅仅为祖国的暂时落后而忧虑、哀叹、发牢骚是无济于事的,应该是立志、自强、奋斗。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有不甘人后、自强不息的精神。今天更应发扬光大这种精神,刻苦自励、发奋图强,不畏艰险,勇于献身,勇敢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前无古人的事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我们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指南。但是,我们在实践中遇到的许多新问题,(中纪委下发的七个为什么)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在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效仿,只能依靠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冲破各种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束缚,敢于战胜面临的各种困难,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和总结,奋力探索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经验和新方法。不断开辟前进的道路。

社会主义时期爱国主义和保守、倒退的国粹主义、狭隘、自私的民族主义是根本不同的,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爱国主义。

首先,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祖国是个与社会制度、国家政权紧密相联的历史范畴。在社会主义时期,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制度,爱中国共产党是统一的。在这里,国家利益、祖国利益和人民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既然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能使自己的祖国兴旺发达,那么,热爱祖国与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和拥护社会主义就应该统一起来,成为当代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

其次,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是统一的。我们提倡热爱自己的祖国,但我们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要反对大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要尊重其他国家的人民,尊重他们的劳动和生活。在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的原则,既要求人们自觉地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利益与尊严,也要求人们不能以任何借口损害和侵犯其它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与尊严;既要求本国人民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也要求他们为整个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当然,我们首先要把本国的事情办好,一方面要求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发挥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改变祖国的贫穷落后面貌;另一方面要求不懈地工作,努力争取台 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我们只有把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得更美好,才能对全人类做出更大贡献,尽到自己的国际主义责任。

再次,爱国主义具有先进性与层次多样性相统一的特点。爱国主义的先进性与层次多样性的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现状,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真实写照。由于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客观上决定了社会不同集团和层次的价值取向差异及利益要求的多样性。他们在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关系上,在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上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的取舍标准和要求,有时甚至是矛盾和冲突的。但是,这种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先进性与现实中多层次性的差异还不是不可超越的,需要在爱国主义旗帜下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不断提高。所以,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特征,不仅要求我们把握爱党、爱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统一,更要把握人们思想境界多样性与爱国主义的先进性的统一。从而有针对性、有的放矢的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统一在建设 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疑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爱国主义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动员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爱国主义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它能最大限度地感梁和召唤起民族的共同意志,形成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宏伟的事业,它要求彻底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把中国建设成具有高度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强国,这就需要最广泛的人民群众的积极参加,需要组织浩浩荡荡的建设队伍以极大的爱国主义热情投身于其中。正是基于这点,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一再重申“ 爱国不分先后”、“爱国一家”的政治主张,形成了今天包括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其性质就是爱国主义,根本任务就是在社会主义、爱国主义这面旗帜下,最大、最广泛的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推进祖国统一、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奋进。

其次,爱国主义是振兴民族精神的内在动力,是各族人民共

同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是聚感情、责任和内心信念为一体的精神支柱,具有集感情的感染力与内心信念的意志力于一身的特点。当人们为爱国主义精神所鼓舞,爱国主义热情被点燃时,这种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就会升华为对祖国的深切责任感(建国60周年大庆)。为此,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内在动力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复兴和腾飞,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再次,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物质文明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当今人类社会制度文明的最高形态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它是人类改造社会的结果,表现为新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与此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在发展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同时,表现为人们思想、道德水准的提高。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内容要求也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人们爱祖国、爱人民、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表现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景和追求。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一项最基本的国民教育,用社会主义制度和精神的文明,激励并鼓舞人民的决心和斗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投入到改革开 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所以,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不仅是社会主义制度与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爱国主义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而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取决于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整体国民素质的高低、全

民族的精神和凝聚力的状况。所以,新时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仅要在全民族提倡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而且要将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到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的高度来教育人民。当前,一个以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为核心内容的新的爱国主义热潮,正在十三亿中国人民当中兴起。这是历史的潮流,这是祖国的需要,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发展。

一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绚丽诗史,在这个历史长河中,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出现。在我们宏伟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英雄人物、英雄事迹也是层出不穷的(感动中国10大英雄人物),在他们的身上真正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美德和社会公德,也张扬着浩然的民族正气和民族精神,这些是我们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和民族精神教育的生动教材。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历史上的正气人物、正气故事来教育青少年学生。特别是要善于运用我们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代培养起来的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的精神等,来教育青少年学生。这些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培养出来的符合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自有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长期不懈的教育,只有不断弘扬和培育符合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并用它来哺育下一代,我们的民族振兴才会有希

望。

中华民族精神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所折射出的底蕴和更深一层的内涵则是纯真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甘忍受耻辱,前赴后继,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在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汉唐气象,时代华章。与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的雄健步伐相伴,一种昂扬向上、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正在神州大地激越弘扬。

14.论述大学生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篇十四

[导读] 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是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张 军(通化市二道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吉林 通化 134003)

【摘要】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是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是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

充分认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全国“五五”普法规划,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在第六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常委罗干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随后省、市也相继召开了会议,对“五五”普法作出了统一部署。各街道、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开展“五五”普法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各项社会事务,使全社会都树立起法律至上的观念,形成依法办事的强烈社会氛围。今天的青少

年学生就是明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他们增强法制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合格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是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近年来,受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青少年治安案件频繁发生,违法犯罪案件逐年增加,这不仅扰乱了社会秩序,更为严重的是给他们自身、他人及其家庭带来了不幸和灾难,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他们提高抵御违法犯罪的免疫力,遏制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促进社会秩序稳定。

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仍存在不少有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一些不健康书刊、非法出版物和不良网站,宣扬色情、暴力、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同时由于家庭监护、学校教育、社会管理等方面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使不法分子有空可钻、有机可乘。而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差,自控能力弱,容易误入歧途。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他们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学会排除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上一篇:观舞记导学案 张小英下一篇:北京市劳动合同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