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技术

2024-08-19

经济技术(8篇)

1.经济技术 篇一

经济技术开发区年度经济工作总结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团结和带领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国发〔2012〕2号文和省委、省政府“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强化责任,狠抓执行,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实现经开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现将20**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400.24亿元,同比增长47.43%,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1.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39亿元。同比增长47.15%,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61亿元,同比增长12.02%,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0%;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预计完成5950万美元,同比增长32.6%,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2%;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完成28200万美元,同比增长22.24%,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1.87%;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预计完成192亿元,同比增长22.3%,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1%;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21亿元,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1.822亿元,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0%(因20**年6月财政体制改革,各级税收分成比例不同,导致收入减少。贵阳市财政局重新下达了20**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任务,我区新口径任务为118220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预计完成14.5亿元,为全年目标任务的85.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因区划调整,我区民生支出和部分人员支出减少,地方事务支出均到花溪区,结合自身财力状况与上级专款锐减,年初目标未作调整的情况下,我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无法完成年初目标)。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一是以小孟工业园区重点项目建设为着力点,加大征地拆迁工作力度,加强资金调度,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稳步增长。目前,园区共有项目86个,新开工项目已完成16个。其中,产业项目47个,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39个。在建项目60个,项目开工率为82.9%;新增投产项目7个。截止目前,园区共有奇瑞客车、中航贵阳电机、中煤盘江重工、险峰机床、中航工业红林产业园等28个项目相继建成投(试)产,投产率为78.6%。园区龙头项目—奇瑞客车于20**年4月28日顺利实现了第一辆客车下线。二是以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签约项目落地建设为契机,通过建立包保责任制、倒排工期制、约谈制并签订《目标责任书》等举措,全程跟踪项目进展情况,确保项目快速落地、顺利建设。20**年9月,在北京·贵阳区域合作活动中,经开区共签订23个项目,产业项目10个,人才项目13个。产业项目:完成项目签约8个,目前,已建成项目3个(精密机床配套加工产业园、oracle贵阳实训基地、贵州3d打印技术创新中心),其中,贵州3d打印技术创新中心已正常运营。正在动工项目4个,未动工项目3个,力争2014年3月动工。“招才引智”(人才类)项目,张大清博士正在与贵州航天凯峰科技责任有限公司开展汽车安全气囊的研发合作,并进一步拓展市场;蒋忠林博士已在经开区选定生产场地,正在进一步加快推进项目进程;相征博士已与贵州华阳电工有限公司开展“显示模块研制”研发合作;其余蔡茂林、陈庚辉等十个“千人计划”专家正在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对接中。三是经开区通过制定《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管理办法》、《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及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目标考核奖惩实施细则》,并定期召开调度会等一系列举措,强力推进16个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8亿元,为省下达全年目标的106%。目前除复烤厂异地技改搬迁预备项目外,所有项目均已按期或提前开工。其中,经开区开发大道拓宽工程已完工。

(二)着力抓好工业发展,工业主导地位日益凸显。一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迅速组织开展了经开区工业经济提速转型“十大攻坚行动”,并根据“一个项目(企业)、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要求,开展“百名干部帮企业攻坚行动”,由区领导亲自带队,组织百名以上机关干部到全区166个重点项目和9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蹲点”,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提高项目入园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项目投产率和项目达产率。二是按照“装备制造全省领军”和“千亿元产业园区”的目标,围绕“431”的产业发展规划,即:推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气工程机械制造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引领发展,推动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潜力产业集群跨越发展和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群高端发展,组织开展龙头企业和企业上规培育攻坚行动,围绕优势产业加强骨干企业培育,061、011、海信、詹阳、同济堂等企业提速增效、不断壮大。20**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达到106家;新增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2家,达到45家;新增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5家,达到10家,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突出。三是积极扶持引导骨干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贵州西南工具(集团)有限公司获得20**年度贵州省成果转化二等奖;贵州红林机械有限公司与英特利合作获得20**年度贵州省20**年度技术进步三等奖;组建贵州机电(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贵阳普天物流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贵州省工程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詹阳动力重工)等10家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年,经开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累计达到30家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申请430件,同比增幅24.28%;专利授权342件,同比增加11.76%。

(三)着力抓好城镇化发展,“产城”实现联动发展。一是按照贵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产城互动”的发展要求,以小孟工业园区作为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共同载体和平台,不断加强以道路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核心区域实现了“八通一平”。完成道路11.7公里,供电线路2.05公里,供水管网11.7公里,排水管网23.4公里,宽带网络、有限电视和通讯覆盖率100%,土地平整10.34公顷,建成标准厂房7万平方米。贵惠大道(经开区段)、开发大道三期、四期、金弋路一期、园区1号、3、4号、5号路、开发大道拓宽改造工程等重要道路建成通车;翁岩安置房、园区第一小学、第一幼儿园等配套项目已建成;园区孵化中心、王宽变电站和麻堤河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正加紧建设当中,城市面貌进一步改观。二是按照省、市两级政府对建设“100个城市综合体”的总体要求,采取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引进了包括全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商万科集团在内的多家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辖区内城市综合体,并细化落实“四定三集中”,按照定线路图、定工作量、定时间表、定责任人、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的要求,成立了组织机构,编制了布局规划及工作推进方案,确保项目有序实施。20**年,辖区内3个城市综合体共完成建筑面积33.3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8亿元,极大提升了城市品位。三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一创四办”的各项要求,以改善环境、树立形象、提升质量为目标,集中精力抓好城市改造、城市管理和城市景观提升等重点工作。开展中心城区企业“退二进三”工作,陈亮、翁岩、王宽等21个棚户区改造快速推进,启动改造74.2万平方米,完成20万平方米;加快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经开区段)项目的房屋及土地征收工作,确保该项目征收工作按进度要求有序推进并圆满完成。截止目前,已完成项目红线范围内的土地征收(含量地)共计561.9亩,占总量的75%;完成项目红线范围内的房屋征收(含签约)283户4.98万平方米,占总量的77%,签约率为90%。签约率在全市名列第一。同时,启动了城市形象百日攻坚行动,对全区各主干道(包括市二环八路经开区段)沿线实施景观改造和提升。目前,实施环城绿化建设425.8亩;房屋外立面整治完成180栋9.5万平方米;门头牌匾规范整治1300平方米;道牙亮化整治完成4.5万米;补划道路标线完成约1.1万平方米。

(四)着力抓好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一是采取拓宽融资渠道与创新金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推进金融多元化发展。经开区在20**年全省首家试点并成功发行9亿元企业债券的基础上,20**年再次发行规模为12亿元的二期企业债券。同时,积极开展国家银监局今年试点推行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即资产证券化项目,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将再次成为全省首家试点地区;主动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贵阳花溪支行合作开展“中小企业助保贷业务”,解决科技型企业初创期普遍存在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在银行没有信用记录,很难获得贷款,尤其首贷更难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创新金融产品和个性化服务,助推中小企业、科技企业发展;采取“科技银行”与“村镇银行”相结合的方式,筹建贵阳小河科技村镇银行,作为银行创新模式试点,将成为贵州省第一家科技村镇银行。二是强化招商引资考核机制,围绕小孟园区产业布局、产业集群发展和完整产业链的要求,以全省“万亿千次”活动为总抓手,利用“中国第十五届科协年会”、“贵州面向全国优强民营企业招商项目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省长三角地区招商考察活动”、“渝洽会”、“南博会”、“2013贵州•香港投资贸易活动周”等重要活动的契机,积极开展“补链招商、产业招商、项目招商、以商招商”,不断延长和完善产业链,成功引进贵阳led新能源产业基地、贵州电商谷、汽车电子商务平台技术建设及商务运营、“优随享-掌上购物”移动电子商务平台技术建设及商务运营等一批主导性和延展性非常好的产业项目。20**年,招商引资新签约、引进项目28个,合同签约投资总额167.8亿元。同时,经开区在招商引资项目履约率达到100%,开工率达到90.36%,资金到位率达到40.55%,投产率达到33.73%。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团结和带领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国发〔2012〕2号文和省委、省政府“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强化责任,狠抓执行,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实现经开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现将20**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400.24亿元,同比增长47.43%,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1.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39亿元。同比增长47.15%,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61亿元,同比增长12.02%,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0%;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预计完成5950万美元,同比增长32.6%,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2%;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完成28200万美元,同比增长22.24%,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1.87%;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预计完成192亿元,同比增长22.3%,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1%;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21亿元,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1.822亿元,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0%(因20**年6月财政体制改革,各级税收分成比例不同,导致收入减少。贵阳市财政局重新下达了20**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任务,我区新口径任务为118220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预计完成14.5亿元,为全年目标任务的85.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因区划调整,我区民生支出和部分人员支出减少,地方事务支出均到花溪区,结合自身财力状况与上级专款锐减,年初目标未作调整的情况下,我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无法完成年初目标)。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一是以小孟工业园区重点项目建设为着力点,加大征地拆迁工作力度,加强资金调度,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稳步增长。目前,园区共有项目86个,新开工项目已完成16个。其中,产业项目47个,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39个。在建项目60个,项目开工率为82.9%;新增投产项目7个。截止目前,园区共有奇瑞客车、中航贵阳电机、中煤盘江重工、险峰机床、中航工业红林产业园等28个项目相继建成投(试)产,投产率为78.6%。园区龙头项目—奇瑞客车于20**年4月28日顺利实现了第一辆客车下线。二是以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签约项目落地建设为契机,通过建立包保责任制、倒排工期制、约谈制并签订《目标责任书》等举措,全程跟踪项目进展情况,确保项目快速落地、顺利建设。20**年9月,在北京·贵阳区域合作活动中,经开区共签订23个项目,产业项目10个,人才项目13个。产业项目:完成项目签约8个,目前,已建成项目3个(精密机床配套加工产业园、oracle贵阳实训基地、贵州3d打印技术创新中心),其中,贵州3d打印技术创新中心已正常运营。正在动工项目4个,未动工项目3个,力争2014年3月动工。“招才引智”(人才类)项目,张大清博士正在与贵州航天凯峰科技责任有限公司开展汽车安全气囊的研发合作,并进一步拓展市场;蒋忠林博士已在经开区选定生产场地,正在进一步加快推进项目进程;相征博士已与贵州华阳电工有限公司开展“显示模块研制”研发合作;其余蔡茂林、陈庚辉等十个“千人计划”专家正在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对接中。三是经开区通过制定《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管理办法》、《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及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目标考核奖惩实施细则》,并定期召开调度会等一系列举措,强力推进16个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8亿元,为省下达全年目标的106%。目前除复烤厂异地技改搬迁预备项目外,所有项目均已按期或提前开工。其中,经开区开发大道拓宽工程已完工。

(二)着力抓好工业发展,工业主导地位日益凸显。一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迅速组织开展了经开区工业经济提速转型“十大攻坚行动”,并根据“一个项目(企业)、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要求,开展“百名干部帮企业攻坚行动”,由区领导亲自带队,组织百名以上机关干部到全区166个重点项目和9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蹲点”,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提高项目入园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项目投产率和项目达产率。二是按照“装备制造全省领军”和“千亿元产业园区”的目标,围绕“431”的产业发展规划,即:推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气工程机械制造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引领发展,推动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潜力产业集群跨越发展和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群高端发展,组织开展龙头企业和企业上规培育攻坚行动,围绕优势产业加强骨干企业培育,061、011、海信、詹阳、同济堂等企业提速增效、不断壮大。20**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达到106家;新增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2家,达到45家;新增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5家,达到10家,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突出。三是积极扶持引导骨干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贵州西南工具(集团)有限公司获得20**年度贵州省成果转化二等奖;贵州红林机械有限公司与英特利合作获得20**年度贵州省20**年度技术进步三等奖;组建贵州机电(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贵阳普天物流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贵州省工程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詹阳动力重工)等10家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年,经开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累计达到30家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申请430件,同比增幅24.28%;专利授权342件,同比增加11.76%。

(三)着力抓好城镇化发展,“产城”实现联动发展。一是按照贵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产城互动”的发展要求,以小孟工业园区作为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共同载体和平台,不断加强以道路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核心区域实现了“八通一平”。完成道路11.7公里,供电线路2.05公里,供水管网11.7公里,排水管网23.4公里,宽带网络、有限电视和通讯覆盖率100%,土地平整10.34公顷,建成标准厂房7万平方米。贵惠大道(经开区段)、开发大道三期、四期、金弋路一期、园区1号、3、4号、5号路、开发大道拓宽改造工程等重要道路建成通车;翁岩安置房、园区第一小学、第一幼儿园等配套项目已建成;园区孵化中心、王宽变电站和麻堤河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正加紧建设当中,城市面貌进一步改观。二是按照省、市两级政府对建设“100个城市综合体”的总体要求,采取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引进了包括全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商万科集团在内的多家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辖区内城市综合体,并细化落实“四定三集中”,按照定线路图、定工作量、定时间表、定责任人、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的要求,成立了组织机构,编制了布局规划及工作推进方案,确保项目有序实施。20**年,辖区内3个城市综合体共完成建筑面积33.3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8亿元,极大提升了城市品位。三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一创四办”的各项要求,以改善环境、树立形象、提升质量为目标,集中精力抓好城市改造、城市管理和城市景观提升等重点工作。开展中心城区企业“退二进三”工作,陈亮、翁岩、王宽等21个棚户区改造快速推进,启动改造74.2万平方米,完成20万平方米;加快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经开区段)项目的房屋及土地征收工作,确保该项目征收工作按进度要求有序推进并圆满完成。截止目前,已完成项目红线范围内的土地征收(含量地)共计561.9亩,占总量的75%;完成项目红线范围内的房屋征收(含签约)283户4.98万平方米,占总量的77%,签约率为90%。签约率在全市名列第一。同时,启动了城市形象百日攻坚行动,对全区各主干道(包括市二环八路经开区段)沿线实施景观改造和提升。目前,实施环城绿化建设425.8亩;房屋外立面整治完成180栋9.5万平方米;门头牌匾规范整治1300平方米;道牙亮化整治完成4.5万米;补划道路标线完成约1.1万平方米。

(四)着力抓好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一是采取拓宽融资渠道与创新金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推进金融多元化发展。经开区在20**年全省首家试点并成功发行9亿元企业债券的基础上,20**年再次发行规模为12亿元的二期企业债券。同时,积极开展国家银监局今年试点推行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即资产证券化项目,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将再次成为全省首家试点地区;主动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贵阳花溪支行合作开展“中小企业助保贷业务”,解决科技型企业初创期普遍存在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在银行没有信用记录,很难获得贷款,尤其首贷更难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创新金融产品和个性化服务,助推中小企业、科技企业发展;采取“科技银行”与“村镇银行”相结合的方式,筹建贵阳小河科技村镇银行,作为银行创新模式试点,将成为贵州省第一家科技村镇银行。二是强化招商引资考核机制,围绕小孟园区产业布局、产业集群发展和完整产业链的要求,以全省“万亿千次”活动为总抓手,利用“中国第十五届科协年会”、“贵州面向全国优强民营企业招商项目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省长三角地区招商考察活动”、“渝洽会”、“南博会”、“2013贵州•香港投资贸易活动周”等重要活动的契机,积极开展“补链招商、产业招商、项目招商、以商招商”,不断延长和完善产业链,成功引进贵阳led新能源产业基地、贵州电商谷、汽车电子商务平台技术建设及商务运营、“优随享-掌上购物”移动电子商务平台技术建设及商务运营等一批主导性和延展性非常好的产业项目。20**年,招商引资新签约、引进项目28个,合同签约投资总额167.8亿元。同时,经开区在招商引资项目履约率达到100%,开工率达到90.36%,资金到位率达到40.55%,投产率达到33.73%。

(五)着力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行力。一是突出班子成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学习,及时以中心组学习、组织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党的十八大、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等进行深入学习。同时,按照建设“团结、务实、勤奋、廉洁”领导班子的要求,增强干部工作的统筹性和计划性,优化班子结构,把考“德”与考“能”相结合,坚持用工作成效评价班子,凭工作实绩选用干部。在人选的确定上,结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民主评议、德的专项考察、辛苦指数、群众工作等相关测评数据,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重德才、重实干、重业绩”的用人标准。二是根据市委的要求,结合经开区工作实际,积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干部“辛苦指数”、群众工作等考核测评工作,全区627名干部职工、部分“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参加测评,切实让选人用人工作置于阳光下,接受干部群众监督和评议。同时,按照“领导干部熟知、组工干部精通、干部群众了解”的要求,对“四项监督制度”及“12380”举报受理渠道进行学习、培训和宣传,制定《经济技术开发区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及“12380”举报受理渠道学习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将“四项监督制度”及“12380”举报受理渠道列为20**年度本部门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对“四项监督制度”及“12380”举报受理渠道相关内容进行测试,确保“四项监督制度”及“12380”举报受理渠道的知晓率和贯彻落实效果。

(六)着力抓好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一是区划调整后,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迅速成立了直属机关党委,不断加强机关党建工作,确保机关党建工作走前列、做表率。同时,成立各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目前,直属机关党委共有基层党组织36个,其中,二级党委1个(工商分局党委),党总支3个(党政办公室党总支、建设管理局党总支、国税分局党总支),党支部32个,党员503人。另外,组织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公推直选工作,在新成立的14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到期进行换届选举的2个垂管部门的党组织中开展了党组织书记“公推直选”,着力选好配强机关事业党组织书记和领导班子。16个基层党组织共选举产生党组织书记16名,党组织副书记3名,委员65名。二是为全面抓好园区党建工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党建工作的措施(试行)》,深入实施园区党建“十件实事”,全面推进园区党建工作,努力打造园区党建品牌。主要是通过成立园区党委,将园区内的所有企业纳入园区党委管理服务范围,按照“一方隶属,多重管理”的原则,由园区党委会同相关部门协同管理和服务。同时,针对企业实际,派驻10余名党建指导员,深入园区调查摸底,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灵活有效地设置党组织,消除党建“空白点”。另外,建立园区党委与驻区单位各部门、园区企业党组织联席会议机制,构筑了以园区党委为核心、辖区内企业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园区“大党委”,园区内061基地、红林厂等的央属、省属大企业将活动场所面向所有园区党员群众开放,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目前园区共有基层党组织242个,党员7611人。

(七)着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升和改善工作作风。一是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市委“实施细则”以及“十严禁”、“十不准”等若干规定,始终坚持把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促进各级党政班子及其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切实担负起反腐倡廉的政治责任。制定印发了《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实施办法》、《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暗访督查办法》和《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化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等,切实加强和改进不正之风。二是始终坚持把预防腐败工作融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之中,认真按照省委关于构筑“三道防线”的要求,以加强“察、帮、诫、劝”为措施,着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对我区重要领域和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创新监督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加大政府投资结算工作力度,20**年,完成结算项目256个,送审工程结算金额10502.6万元,审定工程结算金额8136.85万元,审核调减2365.85万元,核减率为22.53%;参与监督工程招投标约30个大项,涉及项目金额近两个亿。三是严格执行“三大纪律,九个严禁”和“十严禁”、“十不准”。组织开展了全区各部门的党员干部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做到“零持有、零报告”,营造风清气正环境;组织开展了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协调区划调整过程中公车的划分,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和要求,确保实现费用下降、总量减少、管理规范的目标;组织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无任何违纪违法行为,做到“零设立”、“零违规”;20**年以来,全区党员干部主动上交礼金23880元,全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20**年市委、市政府“十件实事”项目情况

20**年度市委、市政府“十件实事”涉及经开区的共有四件实事中的6个子项目,分别是:

第二件实事:实施新一轮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完成5000户改造任务;开工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20个150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公共租赁房20万平方米,竣工8万平方米。

涉及我区项目为:完成57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任务;开工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1个;竣工公共租赁住房8万平方米。

项目进展情况:

(一)57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

(二)开工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为上坝路中建四局一、二号地块(上尚城)棚户区项目,现已施工至a、b栋做室内抹灰装饰,外墙抹灰装饰,g栋砌砖到12层。

(三)竣工公共租赁住房8万平方米项目为翁岩安租房项目,1号、2号、3号地块公租房主体已全部封顶,竣工面积已超8万平方米,共计3035套。

第五件实事:开工建设贵阳客运西站;新增新能源公交车200辆,在中心城区新增停车位3000个,在观山湖区建成绿色出行公共交通(自行车)系统一期工程。新建立体人行过街设施10处,改建(提升)15处。

涉及我区项目为:新建立体人行过街设施1处。

项目进展情况:新建立体人行过街设施为花溪大道人行天桥,该项目主体建设已基本完成。

第七件实事:改造升级贵阳市“12319”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功能整合和全市覆盖,新增移动执勤警务车(室)200辆(个),安装视频监控探头7000个,实现主城区视频监控全覆盖,提高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涉及我区项目为:新增移动执勤警务车(室)30辆。

项目进展情况:20**年7月19日,市公安局已配发的4辆新增移动执勤警务车到经开区公安分局,用于4个巡逻中队的日常巡逻工作。经与市局特(巡)警支队联系,剩余26辆警务车的相关手续已办理完,待市局全部发放至经开区后,将立即进行安排部署。

第九件实事:继续实施“3个20万”扶持政策,发展微型企业5000户;城镇新增就业20万人。

涉及我区项目为:扶持培育发展微型企业390户。项目进展情况:已完成390户。

2.经济技术 篇二

1 生态、循环、低碳与绿色经济的异同及不足之处

1.1 生态、循环、低碳与绿色经济的异同

(1) 解决的主要问题, 焦点不同。生态经济主要解决由于大规模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要求在保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 积极按照生态发展规律去构建经济发展体系, 发展环保性产业, 减少环境污染, 加强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则是考虑按照生态学产业生态食物链的法则, 构建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的体系, 提高利用效率, 减少废弃物排放;低碳经济则是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优化能源利用结构,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绿色经济是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 保障人类社会发展的健康、公平、和谐, 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 实施绿色发展[1]。

(2) 价值取向不同。生态经济的价值取向是有效控制污染, 倡导发展环境友好产业, 实施清洁生产, 建立环境与生态重建保护体系;循环经济则倡导建立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体系, 让资源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循环利用, 实现废弃物的低排放、零排放;低碳经济则是要求优化能源利用结构, 多利用可再生能源, 促进能源的高效利用;绿色经济则是强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实施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消费, 让人类与自然实现共同发展。

(3) 理论基础的侧重点不同。生态经济侧重于将生态学与经济学经合起来, 以生态学的有关理论来指导构建经济发展体系, 以期实现经济发展体系与生态发展体系的共振;循环经济侧重于利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 运用生态物质循环的基础理论 (食物链理论) 来指导建立闭合循环的产业生态食物链, 构建资源在生产体系内部循环利用的闭合系统;低碳经济侧重于将能源经济学应用与产业发展的能源利用结构调整, 着重于优化能源利用结构;绿色经济侧重于将环境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经济发展, 使得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4) 本质内涵表述相同。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 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内涵表达, 都倡导发展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体系、提倡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与社会进步的统一。四者都是从结构和机制入手, 以新思维、新办法解决日渐明显的全球性资源环境劣化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新举措, 针对的问题均是相对于传统的落后经济发展模式。

(5) 最终的发展目标相同。即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从而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存。

1.2 生态、循环、低碳与绿色经济的不足之处

每种经济形态都是为解决针对性问题, 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产生的, 也就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的狭隘性、内涵目标的重复性以及实践发展的模糊性三个方面。

(1) 研究视角的狭隘性。纵观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 提出的背景不同, 理论基础不同, 解决问题不同, 但是本质内涵和发展目标确是相同的。这些经济形态都是随着发展问题的出现而出现的, 存在“时效性”。几种经济形态总体上是针对不同问题产生, 实质上则是解决人类发展与自然发展的统一性问题。不同的形态从不同角度去表述, 去提出解决这一主要问题的措施。所以, 研究视角是存在狭隘性的。

(2) 内涵与目标的重复性。一是都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人类依赖于生存的自然环境, 这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本条件;二是都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效益, 特别是稀缺性资源;三是都要求以生态学相关理论与方法构建经济发展体系, 使得经济发展的废弃物排放在生态环境的自我溶解能力范围, 以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四是都要求经济发展中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实现人类发展健康与生态发展健康的相统一。

(3) 实践发展的模糊性。由于内涵与目标的重复性表述导致实践中存在模糊性发展问题。严格说来, 几种经济形态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同渠道、不同程度。但是, 实践中管理者往往找不到具体的方向, 而没有真正实现某种经济形态的发展, 实质上, 无论发展哪一种经济, 都可以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的持续化发展这一共同目标。经济发展实践需要统一的发展理论, 这种理论能够有效反应不同经济形态的具体内涵、原则与目标, 又能实现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统一性。

2 超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

2.1 超循环理论

超循环 (Hyper cycle) 理论是曼弗雷德·艾根 (Manfred Eigen, 1927-) 结合分子生物学、信息论、进化论、非平衡热力学的成果而提出的, 与耗散结构理论、突变理论、协同论齐名的关于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理论。艾根侧重考察了生物化学中的各种循环现象, 他把循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反应循环。即在反应循环过程中, 存在反应物S, 通过催化物E的作用, 生成了产物P。在反应过程中, 催化物E先与反应物S形成中间产物ES, 然后进一步反应后转化为产物EP, 最后催化物分离出来, 剩下产物P;这样一个循环称为反应循环。第二层次:催化循环。作为比反应循环更高一级的循环, 化要求反应循环过程中至少存在一个环节是自催化反应, 即至少有一个中间产物是自催化剂, 而自催化系统或者说是简单的自我复制单元的循环, 就是一种催化循环。第三层次:超循环, 即由小循环构成的大循环。简单的说, 由反应循环耦合而成的催化循环就是超循环。在这个超循环组织中, 每个单元既能够自我复制, 也能够催化其他单元的自我复制[2]。

总之, 超循环理论认为, 反应循环是一个自我再生的过程, 催化剂经过一个循环过程又再生出来;催化循环是一个自我复制的过程, 产物自身作为催化剂又指导反应物再生出产物来;超循环不仅是自我再生、自我复制, 还能自我选择、自我优化, 从而向更高的复杂循环形态进化。超循环理论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适用, 也适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因此, 艾根将“超循环”作为其理论名称, 认为是“一个自然界里的自组织原理”[3]。

2.2 超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

超循环理论有三个层次:反应循环、催化循环和超循环, 每个层次都是严格有机的联系着, 是相对独立又有机统一的整体。由此, 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的基本要求, 提出超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超循环经济就是以超循环理论为依据, 以高效、互动、健康、和谐为价值取向, 合理调控人与自然的复合矛盾运动, 科学规划、组织和管理生产、流通、消费和排放的循环活动, 持续满足人与自然健康发展需要的经济发展模式。

2.3 超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

包括三个层次的循环:内循环、中循环、超循环。

(1) 经济内循环。即反应循环, 指经济生产体系中将资源、土地、设备、人力、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运作, 进而产生产品, 作为催化剂的要素如设备、土地、人力等投入又转化出来, 即催化剂本身不实际进入产品, 完成一个经济内循环。农户、企业的独立生产过程即是规范的经济内循环。这一相对独立的生产过程是超循环理论的反应循环理论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循环本质与超循环理论广泛的应用性及强大的生命力。在经济内循环中, 完成产品从生产、流通、消费到还原的整个过程, 每个过程都能够实现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高产出、高效率、高健康的目标, 也严格按照“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再创新”的“4R原则”组织生产 (图1) 。

(2) 经济中循环。即催化循环, 根据定义催化循环是若干反应循环构成的, 反应循环本身不仅能够实现自我催化的循环, 还能够实现催化其他循环体, 即反应循环本身又是催化剂。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 经济中循环可表述为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经济体, 在实现自我生产型循环的同时, 作为其他经济体的催化物, 引起其他经济体的自我循环性生产。表现为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园区) 的发展, 不同区域的经济体由于功能划分不同, 形成集聚效应, 资源共享、互为影响, 经济体之间形成上下游的产业生态食物链关系 (图2) 。

(3) 经济超循环。即超循环, 在超循环理论中指由反应循环耦合而成的催化循环。那么, 在超循环经济理论中, 指由经济内循环耦合而成的经济中循环, 即经济超循环。在现实中, 经济超循环主要体现为经济系统、社会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循环问题, 在经济超循环中, 则重点是三个系统之间建立起来的物质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循环问题。由于三大系统不断的矛盾循环运动, 使得三个系统有向着良性互动、共生繁荣发展的可能性与趋势性。从超循环经济的内涵来看, 可调控生产、流通、消费和还原几个阶段的具体行为, 在制度、技术与环境的合理安排下, 实现三大系统的良性互动和健康协调发展 (图3) 。

2.4 超循环经济运行的原则与特征

2.4.1 超循环经济发展遵循的“4R”原则

超循环经济具有“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基本原则, 除此之外, 还有“再创新”的特殊原则。第一原则:减量化 (Reduce) 。从传统的、自经济活动源头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理念, 扩展到降低人对物质产品的需求, 使之合理化;第二原则:再利用 (Reuse) 。从传统的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一物多用的理念, 扩展到基础设施与信息资源共享、建立以他处废弃物为原料的“再制造”产业、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替代短缺资源。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当代留给下一代不少于自己的可利用资源, 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三原则:再循环 (Recycle) 。从传统的生产中的废物被利用为生产原料的理念, 扩展到把传统工业经济提取原料———制造产品———排出废物的开放链孤立产业体系, 改造为提取原料———制造产品———排出废物———变为另一种产业的原料的循环产业体系;第四原则:再创新 (Reinnovation)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组织创新, 往往可以使资源实现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的要求。一是对投入物能耗、效率和环保性质的再思考再创新;二是对循环过程的效率作用进行再思考再创新;三是对循环结果 (产品) 品质、健康水平、产出水平的再思考再创新;四是对废弃物水平、品质的再思考再创新。总体上看, 经过多次内循环、中循环到大循环系统往复循环利用的废弃物, 理论上应该“刚好”处于生态系统融解能力范围。超循环经济完全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互动、繁荣发展。

2.4.2 超循环经济系统运行特征

(1) 超循环经济发展突显的“两低一高”特征。在运行中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两低一高”是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超循环经济也具有这一特点。实际运行中, 特别是处于经济内循环、经济中循环两个阶段, 两低一高特征表现尤为突出。低消耗、低排放、高产出效率 (是经济学概念上的核心内涵) 表现在经济内循环和经济中循环过程上, 要求投入物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尽量少使用化石能源, 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尽量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效益, 同时尽量多次循环使用资源, 建立“资源1-废弃物1-资源2-废弃物2-……资源n-废弃物n”的产业生态食物链, 多次使用、多次循环、多次创新, 最后排放到生态环境中的废弃物实现最小化、生态化、绿色化。

(2) 超循环经济发展的系统性特征。系统性特征是超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从超级循环经济的内容包含经济内循环、经济中循环、经济超循环三个层次, 并且小层次内容经过耦合催化而形成相对高级的层次内容。可以看出, 超循环经济体系是系统性、有机性、整体性极强的概念;内循环耦合而成中循环, 中循环耦合而成超循环;三个层次的循环又不断进步发展, 从低一层次向高一层次进步。超循环经济的几个层次不仅反应经济过程, 也反应社会过程和生态过程, 需要实现经济过程、社会过程与生态过程的循环健康发展的态势, 以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全面进步 (图4) 。

(3) 超循环经济发展路径的突变性特征。超循环经济体系具有极强的系统性、有机性和整体性, 是一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发展实体。在一定技术和制度环境下, 超级循环经济体是相对稳定的, 由低层次循环体构成高层次循环体, 稳定循环下去;但是, 当外界条件改变的时候, 必然会引起某一层次循环体发展路径的改变, 进而产生循环式改变, 形成超循环经济体的整体突变。这种改变可以是漫长的, 也可以的短期突变。关键在于引起变化的因素作用力的强弱。作用力较强, 则突变时间短, 反之, 突变时间长 (图5) 。

超循环经济路径的螺旋性特征。超循环经济三个层次的循环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 相互之间紧密联系着, 低层次的循环会影响中高级层次循环发展, 三个层次的循环具有相对独立性, 相互之间影响且联系, 并有物质流、信息流、资金流、能量流的流动, 但是各层次的循环不断转化:即内循环、中循环、超循环只能从一个级别上升到另一个级别, 但是循环类型不能相互转化。根据超循环理论, 超循环经济是呈螺旋形状发展升级的 (图6) 。每个超循环经济系统中, 包含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 三个系统复合而成超循环经济系统,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螺旋式共生、繁荣、发展。

3 超循环经济的实现途径:三个层面推进超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3.1 超循环经济的空间结构

超循环经济系统开始于企业内部的生态化、清洁化生产行为, 然后扩大开来发展到较高一层次的超循环经济园区以及超循环经济网络, 进而可建立最高层次的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一体化的复合循环系统。超循环经济系统是生态化的发展系统, 由企业、超循环园区、区域性超循环经济网络和广域超循环系统 (包括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 构成;循环空间由小到大、循环层次逐渐提升, 总体上是由企业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复合、循环、矛盾运动。

第一空间, 由企业组成的经济内循环系统。这一空间发展的实践路径是要求实施清洁化生产, 这是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基础性条件。清洁生产的实施程度应该达到“无公害产品”的初级清洁水平、“绿色产业”的中级清洁水平, 进而实现高级清洁化生产水平, 如“有机农业”。但是, 鉴于中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 在这一经济发展阶段, 清洁生产是在满足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实施的[4];第二空间, 由区域经济中循环园区构成。其发展实现路径是建设生态化超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可部分地要求园区进行技术改造、试点超循环经济产业园, 也可构建新的超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按照“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再创新”的原则, 在“W模式、G模式、H模式”[5]的指导下, 构建符合现代发展要求的产业园区;第三空间, 广域性超循环系统构成, 包括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复合循环系统。这一空间的发展要求三大系统构建复合式循环机制, 保证三个系统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循环往复, 最大限度的发挥系统和耦合功能、循环功能。实现超循环经济系统“两高一低”的运行标准, 满足人类社会与生态健康的互动发展需求。

3.2经济内循环模式及形成路径:企业的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实现生态化的必然选择, 也是从源头、过程来解决环境污染的一个根本性途径, 同时清洁生产是超循环经济实现的载体。农业领域的清洁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 还属于较新的课题。本质上讲, 农业领域的生产行为对农业环境存在污染, 其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对人身健康的影响都不亚于工业污染, 甚至在某些方面会超过工业[6]。清洁生产则是解决面源污染、环境破坏的有效途径, 是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根本保障, 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3.3 经济中循环模式及形成路径:超循环产业园区建设

作为超循环经济系统的第二层空间构成内容, 产业园区的循环发展路径是改造现行 (传统) 园区为超循环产业经济园区, 按照新标准建设超循环产业园区。产业园区是由企业加工商 (生产者:企业组织) 和服务业构成的一种企业化社区。在这个社区之中, 各成员通过共同管理环境有关事宜和经济事宜, 来取得更大更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获得整体大于个体的规模效益。对于超循环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 要遵循链结性、区域性、高效性和循环性原则, 包括主体选择、系统集成设计、配套服务三个方面。1明确园区的主体类型。要明确园区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还原者) , 及其在园区中的作用与位置;2选定关键种企业, 按照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信息流最大化原则, 确定中心地位的关键种企业, 位于产业生态链的核心, 发挥着稳定园区的重要作用;3构建产业生态食物链。按照产业生态学中的有关理论, 根据物质流、能量流、信息物、资金流的流动关系, 构建产业生态食物链, 使物质在系统中最大限度的循环流动与使用, 让废弃物最大限度的资源化、增值化、无害化。

3.4 经济超循环模式及形成路径:产业超循环园区网

作为超循环经济的第三空间结构, 产业超循环经济网层面的循环发展路径实质是建立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共生、共荣、和谐的关系。总体上看, 产业超循环经济网是以经济、社会和生态为背景, 按照产业生态学有关理论与方法, 合理界定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以资源 (原材料、副产品、信息、资金、人才等) 的消费纽带形成具有“资源———产品———消费———废弃物———资源———废弃物 (无害化) ”的发展共同体, 由一条条仿真的“生态食物链”组成, 实现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在三个系统间的循环流动, 实现三个系统的共生繁荣、互动发展。一般来说, 产业超循环经济网有两种形式来组建, 一是区域性产业超循环经济网, 二是广域性产业超循环经济网[6]。

(1) 区域性产业超循环园区网。这种组建模式不同于一般的产业超循环经济园区, 也不同于一般性副产品交换。而是将一个园区视为一个企业 (或者不动产) 来开发并加以运作, 与其他资源 (产品、废弃物) 互补性、替代性园区一起, 寻求更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个或几个园区可加入一个网, 一个网也可能包含传统园区、一般企业和新建的产业超循环经济园区, 网内成员相互合作, 可增强其绩效并表现创建共享的服务与设施 (图7) 。

由图7 所示, 独立的企业、现代园区和传统园区共同构成了区域性产业超循环经济网, 在这个网中, 一个企业的废弃物可能被另一个企业利用为生产资料, 而这个企业的废弃物又被其他企业利用, 就实现企业之间的副产品交换, 极大减少环境污染, 最后实现废弃物的最大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2) 广域性产业超循环园区网.广域性产业超循环经济网是指导按照产业生产区域、发展区域的实际情况, 根据产业发展的优势、特色, 和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关系建立起大组团、大特色、大分工的园区发展模式。各大组团的园区之间又存在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动的交换, 以取得更大范围、更多程度、更大可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这种模式一般要求产业特色互补、交通便利、按照生产、流通、消费、还原的功能进行组团式发展。各园区组团也是形成共荣、共生、互动和谐发展的格局。同时, 广域性水循环、大气循环都带有极大的外部性, 小区域的产业循环经济网络很难实现良好改变, 必然借助大范围、大区域、大合作的模式下, 有较强的融合协同能力, 才能在一定时间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摘要:系统研究了生态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几种经济类型的异同与缺陷, 认为几种经济形态存在视角狭隘、目标内涵的重复性表述、实践指导性不足、发展界限模糊等问题;结合超循环理论中的反应循环、催化循环和超循环概念, 提出了超循环经济的概念模型、内涵特征、系统结构、运行原则, 从经济内循环、经济中循环与经济超循环三个层面, 提出了“实施企业清洁生产、构建超循环经济园区和区域性超循环经济园区网”的三大实现途径。超循环经济概念的提出, 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模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超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

参考文献

[1]杨运星.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与低碳经济之辨析[J].前沿2011 (8) :94-97.

[2]沈小峰, 曾国屏.超循环理论的哲学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 1989 (4) :185-194.

[3]艾根·舒斯特著.曾国屏, 沈小峰, 译.超循环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

[4]方淑荣, 游珍, 蒋慧, 等.生态化: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 31 (1) :43-46.

[5]朱玉林, 何冰妮, 李佳.我国产业集群生态化的路径与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 2007 (4) :48-50.

3.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篇三

一、青岛开发区发展概况

(一)基础设施情况。全社会累计投资180亿元,建成了前湾港、黄岛油港、胶黄铁路、环胶州湾高速公路、轮渡码头、国际国内电话交换站等一批大型交通通讯能源设施,形成了道路交通、供水、排水、供电、通讯、供暖、供气、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八大体系。区内的前湾港是天然良港,水深域阔,不冻不淤,1987年开始投资建设,已建成一期工程的六个矿石、煤炭泊位和规模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20万吨级矿石码头,年吞吐能力为3820万吨;与英国铁行集团合资1.76亿美元兴建的前湾港二期码头,可以靠泊第5、第6代集装箱运输船,设计规模达150万标箱;目前英国铁行、马士基、中远和青岛港强强联合总投资8.87亿美元兴建的前湾港三期工程业已启动,建成后预计年吞吐能力超过650万标准箱;由美国CSX环球货柜集团总投资5亿美元建设的南港区集装箱码头项目已经签约,预计年吞吐能力达750万标箱.

(二)综合经济实力情况。截至2002年底,已有20多个省市、53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我区投资,累计批准三资项目1464个,总投资56.7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44.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2.4亿美元。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73个,投资过亿美元的项目6个,世界500强企业在我区兴办了28个项目。今年1-10月份全区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114个,过千万美元的大项目42个,投资过亿美元的项目3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0个;合同利用外资17.3亿美元,增长95%;实际利用外资5.15亿美元,增长36%;1-10月份完成外贸出口7.56亿美元,增长21.5%。招商引资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开发区综合经济实力的迅速壮大,1-10月份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72.3亿元,增长31.8%;完成区域性地方财政收入9.71亿元,增长25.8%。

(三)产业发展情况。初步形成了以海尔、海信、澳柯玛、三美、松下为骨干的家电电子工业,以高合、中达、SK化工为骨干的石化工业,以颐中汽车、中集集装箱、海西湾造修船为骨干的机械工业,以太阳玻璃、金晶玻璃为骨干的新型建材工业,以国风药业、国大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业等支柱产业,其产值、利润、创汇在全区总量中比重均达到80%以上,对全区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1-10月份,全区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46.4亿元,增长40.2%;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今年上半年,完成现价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37.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 68.4%;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薛家岛旅游度假区开发起步,珠山景区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今年上半年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约34万人次。

(四)城市建设情况。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确立了行政商务中心、国际商贸仓储加工工业、重化工业、临港工业、综合旅游、高效农业六大功能区的城市布局。拓宽改造了江山路、长江路、黄河路、昆仑山路等10条城市主干道,高标准地实施了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规划设计了行政中心广场、金沙滩广场等一批精品工程,提升了城区形象。强化经营城市的理念,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工建设了黄岛和行政中心集中供热、棘洪滩引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完善了城市功能。大力实施生态环保工程,顺利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稳步推进了国家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

4.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文件 篇四

北经办字[2005]第10号

关于举办“东方国际影视艺术教育中心 成立新闻发布会”安全、消防预案的报告

廊坊市公安局:

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探索影视艺术高职教育改革的新思路,不断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营造东方大学城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定于2005年6月20日下午在东方大讲堂举办“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东方国际影视艺术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新闻发布会暨“中心”揭牌仪式。现将新闻发布会的准备情况、会议议程和安全、消防预案报告如下:

一、会议时间:2005年6月20日15:00―17:00

二、活动地点:东方大学城东方大讲堂

三、举办单位: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四、活动负责人: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董事长 汤大立

五、学院安全负责人:学院副院长 胡国伟

六、参加人数:共计400人(嘉宾50人、新闻媒体200人、学院师生代表150人)

七、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嘉宾:

1、香港明星:刘德华、曾志伟、汤镇业、黄日华、苗侨伟、莫少聪、刘嘉玲(暂定)、吴岱融、林聪;

2、廊坊市、东方大学城领导;

3、北京人艺副院长(国家一级导演)任鸣;

4、中视影视制作公司副总裁高建民、中视国际影视公司负责人魏平、中视影视经纪工作室主任武丹丹;

5、孙悦、游勇、陈小艺、原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徐晓钟;

(邀请嘉宾具体名单另列)

八、安全防范方案内容:

1、组织机构:

A、安全防范领导小组总指挥——大学城公安分局副局长严东

副总指挥——学院副院长 胡国伟(6092160)

B、新闻发布会主持人 林聪(6092308)C、安全保卫组组长 董存清(6029155)D、接待签到组组长 张静(6092485)

2、证件制作:

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根据东方大学城公安分局的要求统一制作证件即:《记者证》(200个)、《工作证》(礼堂内工作证50个、礼堂外工作证300个),东方大学城公安分局于6月18日召开安全保卫工作协调会,明确安保站位,岗位职责,发放证件。

3、嘉宾、记者的接待安排:

A、香港明星于上午9:00时由港飞京,请求大学城公安分局派出警车协助到机场11:45接机(由董存清处长、梁钜强负责);

B、香港明星于13:00-14:40到预订餐厅(华堂大酒店)就餐休息,请大学城公安分局负责安全保卫工作;

C、新闻媒体记者从北京市区指定地点统一乘坐大巴于14:30前到达大学城大讲堂;

D、特邀嘉宾于14:30前凭请柬入场完毕;

4、会场准备:

A、6月20日7:30至12:00学院负责大讲堂的会场布置; B、大学城公安分局消防和安保人员于12:00前将活动场地各项安全防范设施准备、检验完毕(配电、消防系统)并完成安保布网检查工作; C、大学城公安分局及安保人员300人于12:30完成大讲堂外部警戒线设置工作,警戒范围从大讲堂的东、南广场到西、北通道以及通往体育活动中心的主干道。同时在大讲堂南侧广场准备消防车1辆、救护车2辆,由公安分局总指挥负责调遣;

D、由交警大队负责从廊坊高速路出口至东方大学城大讲堂道路交通的管制,保障参加会议车辆的安全停放,以及大讲堂通往大学城通往东门、南门道路的畅通。

E、大学城公安分局及安保人员对东方大讲堂东侧正门入口派10名保安负责维护观众入场秩序,南、北两侧门开启并由公安分局各派出10名保安人员驻守,与东测正门共同作为观众出口,大讲堂活动现场内由8名警官进行巡视,并监督、预防场内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

F、廊坊炮兵指挥学院100名部队战士于13:00到达大讲堂指定位置进行安保工作;

G、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师生代表150人于14:00入场完毕; H、东方大讲堂负责人保证发布会期间设备正常运行并随时检查。I、香港明星于14:50从宾馆直达大学城大讲堂; J、新闻发布会于15:00正式开始。

九、新闻发布会议程: 1、15:00-15:10介绍出席嘉宾、新闻媒体及“中心”的主要成员; 2、15:10-15:20中视影视制作公司领导讲话; 3、15:20-15:30学院董事长汤大立讲话; 4、15:30-15:40“中心”港方代表汤镇业讲话; 5、15:40-15:50香港影视协会主席曾志伟讲话; 6、15:50-16:00颁发聘书; 7、16:00-16:20刘德华讲话并为“中心”题词; 8、16:20-16:30“中心”揭牌仪式; 9、16:30-16:50刘德华即席答记者问; 10、16:50刘德华从大讲堂西侧门乘警车先行离场,前往公安分局换车; 11、17:00嘉宾、领导、记者离开大讲堂; 12、17:20学院150名师生离开大讲堂; 13、17:30—18:00大学城公安分局、消防大队、安保人员、部队战士、医护人员、工作人员撤离现场;

十、消防疏散预案内容:

1、任何现场工作人员或保安人员发现火灾情隐患后,在不惊动现场观众 4 的情况下需立即向新闻发布会安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报告情况,并一起前往事故现场查看情况。

2、如事故可及时进行抢修处理,在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活动正常进行。

3、如事故(火灾隐患)不在可控范围内,并以威胁到现场观众安全,做如下处理:

A、大学城公安分局发布会现场工作人员用缓和的语言要求所有观众分别由各安全出口撤离现场,并由保安人员维持现场撤离秩序。B、大学城公安分局消防人员到达现场,处理火灾险情。

4、如发生其它各类突发险情,由大学城公安分局及保安人员在大讲堂现场带领观众从各安全出口撤离。

以上报告妥否,请批示。

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二OO五年六月十四日

5.大屯公司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经验 篇五

大屯公司工会

近年来,大屯公司工会认真贯彻落实全总和集团公司工会关于大力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部署和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平凡劳动为基础、以岗位创新为灵魂、以技术比武为舞台、以先进文化为引领、以提升素质为核心,大力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引导广大职工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组织职工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劳动竞赛和技术比武活动,破解安全生产中的难题,积极转化职工“六小”技术创新成果,调动了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创新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和技术能手,为公司顺利完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提供了有力保障。2011年,大屯公司工会荣获上海市“十一五”劳动竞赛先进集体称号,被全国能源化学工会授予先进工会荣誉称号;大屯公司被国资委授予职工技术比武先进单位,被上海市总工会授予“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进一步增强职工创新创效活力 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群众性的创新实践活动,是促进职工全面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为此,我们在谋划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职工群众为主体,以促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为内容,以丰富创新手段为载体,着力提升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的效果,初步形成了具有大屯公司特色的“1361”职工经济技术创

新工作思路。

围绕“1个重心”:即紧紧围绕公司“内涵式增长和外延式扩张”的发展战略这个重心,集聚职工创新创造活力,提升创新创效质量和水平。

提高“3个认识”:即把开展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提高到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把组织职工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活动,作为破解安全生产中难题、促进企业管理的广度上来认识;把积极转化职工“六小”技术创新成果,作为降本增效,促进企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顺利完成的深度上来认识。

瞄准“6个重点”:即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着力在岗位破解难题上下功夫,在职工参与管理上下功夫,在挖潜增效上下功夫,在提高技能素质上下功夫,在创新班组管理上下功夫,在发挥群众安全作用上下功夫,有效调动广大职工参与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创造“1批成果”:即通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形成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

二、构建体系,形成模式,确保活动规范化、科学化运作 为保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持续推进、深入开展,大屯公司通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对管理体系不断整合、创新和优化升级,建立新平台,构建新制度,搭建新载体,注重发挥基层创新活力,逐步形成了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体系。

搭建平台。搭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平台。建立了以吴友良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代表的20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吸引、带领广大职工围绕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紧贴安全生产实际,广泛深入地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劳动竞赛,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创新

要效益,向双增双节双降要效益,带动了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规范劳模创新工作室运作,建立工作制度、学习研发、点题攻关制度,形成了作业标准、发布展示、考核表彰等一系列管理办法,每年制订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和技术人才培养计划。使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集聚职工智慧、吸引职工攻坚克难的阵地。

营造氛围。公司每年坚持召开先模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表彰大会。既是对上一年工作的总结、找准问题、积累经验,又对下一年工作进行部署安排、谋划思路、循序改进。选树和表彰劳动模范、先进集体、先进班组、创新能手、优秀经营管理者、优秀工作者,激励职工参与群众性创新活动的热情。通过橱窗、报纸、电视,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营造创新、创优光荣的氛围,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推进公司创新发展上来。

完善制度。一是组织机制。为促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健康发展,公司及各单位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各单位把群众性经济技术工程作为党政的重要内容来抓,与党政工作同时安排、同时布置、同时检查、同时考核,全公司建立了各类自主创新小组1212个。二是学习机制。公司每年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习班,大力推广“创造学”、“实践学”,开发职工的智力和潜能。把“技术尖子”请进课堂,提升理论知识,为他们能够在更高层次进行技术创新提供支持。三是激励机制。每年公司职工开展“六小”技术创新和提出合理化建议40000余条,创造价值上亿元。公司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职工提合理化建议和岗位技术创新的热情。公司每年对群众技术创新成果进行嘉奖,开展技术

革新能手、技术标兵、首席技师选树等,领导认可、职工羡慕,使高技能职工有成就感,从而激发更多职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四是技能竞赛机制。公司每年坚持举办职工技能大赛,每三年举行一届职工技能奥林克运动会,为广大职工施展才华、交流技艺搭建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他们比智慧、比心理、比理论、比技术,交流经验、切磋技艺、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在比赛中得到锻炼,在交流中得到提高,在竞争中展示自我。通过大比武、大练兵,培养出一大批技术能手和技术标兵,成为企业安全管理、生产经营的中坚。五是劳动竞赛机制。公司制定了《中煤大屯公司劳动竞赛管理办法》,深入开展了“围绕中心比效益、立足岗位比技能、促进发展比质量、推动学习比创新、节能减排比效果、履行责任比贡献”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单位结合实际,每项劳动竞赛都制定详细的竞赛方案,加强劳动竞赛的宣传发动、督促指导、检查考核、表彰奖励的过程管理。实现了结合实际、注重实效、立足班组、夯实基础,遵规守纪、安全生产,争创一流、激发活力,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推动了公司各项经济指标的顺利完成。六是成果发布机制。为鼓励职工技术创新,普遍建立技术成果发布机制,适时召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发布会,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表彰激励,激发职工岗位创新的热情。七是检查考核机制。公司全力支持工会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对各基层单位群众经济技术创新开展情况纳入党政工工作考核,建立检查考核机制,为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八是成果转化机制。为了推动职工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公司各单位定期举办先进操作法推广活动、职工技术能手技能表演赛、名师示范、技术尖子为职工上大课,把自己的技

术和体会教授给职工。公司重视突出成果的应用推广,加强群众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公司工会从每年近千项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中精选100项,编辑成《职工百项技术创新成果》专辑。印发到班组,一方面供学习借鉴、推广应用;另一方面启发职工只要用心,就可以岗位创新,只要留心,就能够技术创新,形成职工技术创新成果推广转化机制。

创新载体。公司鼓励各单位自主创新,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形成了创新成果立项、实施、发布、转化、推广机制。姚桥矿合理化建议活动实行季评比、季表彰制度,解决了合理化建议奖励不及时兑现问题;龙东矿综采队长张昭战同志,充分发挥省劳模示范作用,带领创新工作室先后完成了工作面单体防倒装置的设计与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单体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自降歪倒、巷道突然来压推倒单体等难题;徐庄矿;孔庄矿,有效破解了安全生产中难题。铁路处建立了创新管理分解图、拓特厂技术能手示范指导、发电厂规范“双增双节”管理、物业分公司经验技术交流、选煤厂职工技术档案等,有效地推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

通过构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体系,极大激发了职工参与创造的热情。2011年,广大职工主动在岗位上创新,在工作中出成果,一大批职工自主创新成果脱颖而出,“蓝领经济”显示了巨大效益。全公司取得“六小”技术创新成果1686项,为企业增加收入1890万元,开展各类劳动竞赛968项,创造效益近亿元;提合理化建议21000条,实施4200条,创效益1200万元;开展节支降耗、回收复用、修旧利废、双增双节1100项,创效益3600万元,极大地促进了公司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超额完成。

三、把握原则,探索实践,开创创新创效新局面

在推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群众创新活动一定要注重遵循“8个原则”,才能使这项活动收到实效、持续改进,形成强大的辐射效应和带动效果。

1.注重坚持依靠职工群众的原则。创新是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职工是创新的主体,立足岗位是创新的前提,“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依靠职工群众。必须广泛发动、最大限度地吸引广大职工投身其中,广泛开展各种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技术创造和推广新技术、研制开发新产品等“六小”技术创新活动,紧紧依靠和充分发挥劳模、各类专家和技术能手的作用,把知识和技术的力量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形成创新活力。

2.注重坚持开拓创新的原则。创新推动创效,创效源于创新。群众经济技术创新目的是向科技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向服务要效益,实现效益最大化,没有了创新企业就失去了活力和驱动力。因此,在开展活动中,要着力于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上的创新,将创新水平和成果作为衡量活动成效的重要尺度。建立技术资源共享机制,以劳模工作室作为职工“六小”活动的场所,建立“六小”活动实验基地,只有结成团队,创新才更具活力。

3.注重坚持多方协调的原则。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涉及到多个单位、部门和方方面面。只有建立党政工各级组织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主抓的工作机制,密切协调,各方支持,才能形成合力,工会组织要为群众经济技术创新积极做好协调服务。

4.注重坚持激励的原则。激励是群众创新活动取得实效的动力。要使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稳步深入发展下去,必须建立

起一系列激励职工参与的机制,如评选先进典型,设立奖励基金等,要做到有成果就奖励,对参与者按贡献大小给予鼓励。对于真正在生产工作中解决实际技术难题,提高生产效率等“六小”技术成果,协助支持申报专利,以此来激励广大职工参与热情,推动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

5.注重坚持与安全生产相结合的原则。安全是企业生产发展的永恒主题。群众技术创新活动只有始终紧贴安全生产,开展安全创新竞赛,破解安全生产中难题,才能使群众性创新活动紧贴主题、彰显活力。如姚桥煤矿坚持科技创新、促高产高效竞赛,龙东煤矿在劳模技术创新工作室中开展“三创三比一提升”竞赛,徐庄矿开展优化系统改造竞赛,推动了煤矿安全发展。公司运用安全文化培养人、塑造人、规范人的行为,通过创新班组管理、群众安全自保互保、职工金点子征集、技术创新发布会、创新成果展示、编印创新成果册等形式,传播安全文化,培养职工安全理念,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和自主保安能力。

6.注重与经营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经营管理是群众性创新活动的主战场。发动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全年围绕安全管理、生产经营、技术创新、改革发展等,征集合理化建议。各基层工会结合本单位实际,在源头上把住浪费关,从技术管理上挖潜力,在设计上找效益,取得显著成效。

7.注重与班组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班组管理是群众性创新活动的载体。根据公司开展创建安保型企业三年行动要求,大屯公司从强化“三基”建设、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入手,积极创新学习文化型、技能创新型、安全本质型、民主和谐型、精细效益型等“五型”班组建设,强化了班组基础管理、现场管理、安全管理,健全

了班组管理制度,严格班组管理考核,夯实了企业基础。为全面提升公司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外延式扩张、内涵式增长,实现经济转型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四矿坚持把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纳入“安康杯”竞赛活动之中,引导教育职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规范职工安全行为,促进了现场精细化管理上水平。2010年以来,大屯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一直走在中煤集团公司的前列,公司四对矿井有3对获得国家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称号。

8.注重与提升职工素质相结合的原则。提升职工素质是保障群众性创新活动蓬勃开展的根本和基础。近年来,大屯公司以“技奥会”为契机,坚持每年举办了10工种技术比武,为技能竞赛、广泛开展群众性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名师带徒等活动,培养发掘技术尖子和能手,在广大职工中掀起“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调动职工立足本职岗位、苦练技术本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的新形式和新手段,引导和激励职工钻研新业务、掌握新技能、创造新业绩。拓特厂电修车间修理工“蓝领”黄彩琴,只有高中文化,十几年通过岗位自学、钻研技术、练兵比武,成长为技术“大拿”,为企业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题,被评为厂劳动模范、中煤集团先进个人、沛县人大代表。

6.合肥经济技术学院是几本 篇六

国科学技术大学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建校后,中科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等一批著名科学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1978年以后,学校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新举措;也是唯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

学校有23个学院(含6个科教融合共建学院)、33个系以及国际金融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等;有12个国家级科研机构、4个国家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和62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

7.经济技术 篇七

进入21世纪以来, 大力实施循环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指导各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主导思想。相对于工业来说, 旅游业有其自身的特点:没有工业上的严重污染源;没有工业生产流程;废弃物也不含剧毒等污染严重的物质, 相对来说便于处理和回收利用。但是旅游业同样可以而且应该大力开展循环经济, 因为循环经济的实质就是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达到最大程度上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 旅游业循环经济正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概况

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楚雄市内, 交通便利, 各种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全区拥有各种档次的宾馆酒店20余家, 其中星级宾馆7家, 旅社40余家, 床位2500余张。开发区内没有自然风景区, 目前旅游资源相对来说还比较匮乏, 已建成的主要景点有彝人古镇和太阳历文化园两处, 都属人文景观。

如何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开发区必须面对的一个紧要问题。开发区“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抓住楚雄建设‘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和‘滇西、滇西北黄金旅游线上精品旅游’的机遇, 立足彝州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 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建设与旅游产业建设的结合。大力挖掘和弘扬以‘彝’为主的民族文化。以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和彝人古镇为龙头, 打造旅游文化精品;认真研究、论证、开发一批文化旅游项目, 不断推出新的文化旅游精品, 促进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成为开发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开展旅游循环经济, 大力开发生态旅游已成为促进开发区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1彝人古镇

彝人古镇全名楚雄彝人旅游文化古镇, 地处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永安路西段, 开发区管委会对面。总用地面积243亩, 净用地面积216亩, 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由楚雄伟光企业汇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 总投资约3.5亿元人民币。2004年10月动工, 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8.1万m2, 二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彝人古镇是人为修建的一处景观, 采取开放式的管理形式, 没有门票收入。它是集文化、旅游、商贸、住宅为一体, 设计上参差错落, 以彝族特点为主的一个展示彝族及本地其他民族文化的综合性社区。

古镇已建成的景点主要有:①水源广场:展示了彝族水的文化;②梅葛广场:通过浮雕、汉砖、雕塑的表达形式再现了《梅葛》这部创世史诗的精要以及太阳历文化;③火塘会广场:主要展示了彝族的火文化;④古戏台:主要用来展示彝族小型原生态的歌舞文化;⑤德运广场:通过“德运石”、“德运碑”记述了高氏相族的伟烈丰功, 突出了以德治国的理念, 也号召世人不忘祖训, 以德为人, 同时为开发古镇找到了历史依据;⑥望江楼:是宋代德江城及今之古镇的标志性建筑, 是古镇的文化集萃楼;⑦咪依鲁广场:通过雕塑讲述了咪依鲁动人的传说, 展现了彝族人民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精神;⑧桃花溪:通过溪上各种石桥栏杆的雕刻展示了彝族各个阶段的发展史。

古镇建好后尽管得到了省、州各级政府及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但由于目前古镇的规模有限, 许多彝族的人文文化还无法向游客展示完全。例如:没有展示彝族土司文化的土司府;没有展示彝族大型歌舞文化的表演场所;没有用于彝族人民对先民的祭拜场所;没有用于展示彝族人民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特别是在南诏十三个王朝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就的场所;用于展示彝族的婚宴文化、大型节目文化、竞技文化、手工艺文化、餐饮文化的设施过小不完善;用于游客的休闲、度假、娱乐、住宿的设施太少;用于满足购买商品房居住者的配套要素过少;总之已建好的彝人古镇的各种配套要素还无法满足居住者和旅游者的需要。

1.2太阳历文化园

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地处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太阳历大道, 于1995年开始建设, 1999年完成的一期工程总投资4200万元人民币, 占地500余亩。现有正式员工52人。

目前已经建成的景点有:①大门迎宾广场;②葫芦海:是一个以葫芦为造型开挖的人工湖, 创意为彝族崇拜葫芦的洪水神话;③葫芦长廊;④彝索桥;⑤刀杆竞技场;⑥十月太阳历雕塑广场:是仿彝族古观象台风格建造的宏伟建筑。广场顶端的10根图腾柱, 其科学原理是彝族先民利用“立竿测日影”观测太阳运动季节;⑦火把广场:占地6000多平方米, 每年的彝族火把节就在这里举行。二期工程准备建设的景点有:彝族民居文化村、彝族民俗展演区、彝族宗教祭祀区以及购物、餐饮和娱乐等设施。但由于种种原因, 二期工程已停滞多年, 现开发区管委会正积极招商, 准备继续开发这个项目。

2005年太阳历文化园接待游客7.27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2.62%。其中:接待海外游客6930人次, 下降3.35%;接待国内游客6.58 万人次, 增长3.29%。全年实现旅游收入125万元, 比上年增长23.76%, 其中景区门票为10元/人, 全年门票收人72.40万元, 比上年增长28.82%。

2.循环经济评价分析

2.1彝人古镇

2.1.1已开展循环经济情况

古镇的二期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建设过程中使用了国家规定的环保建材, 并且尽量做到就地取材。为了不影响周围的居民休息, 施工作业基本都在白天进行, 对施工过程中的噪音和粉尘也有严格的控制。古镇中的绿化和装饰都以环保和贴近传统为指导思想。由于所在地以前不是绿地, 古镇的修建不但没有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而且还美化了环境。古镇中饭店的食材比如说羊肉不但来自本地, 而且是完全用草料喂养的黑山羊, 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健康食品, 营养价值非常高。饭店中所用的青菜也大都是本地产的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野菜。餐具也尽量做到不用一次性的物品, 而代之以传统土制或陶制餐具。这样既保护了环境, 也体现了民族特色, 节约了成本。

2.1.2存在的问题

目前古镇的二期建设还没有竣工, 相应的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 古镇中的水资源还没有做到循环使用, 造成了一定的浪费。饭店的各类有机废弃物并没有直接作为动物的饲料或植物的肥料,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链循环。而且古镇中的宾馆也不全符合循环经济和环保的要求。另外某些个别的旅游纪念品在设计、生产、包装、使用等环节上缺乏环保意识以及旅游生活垃圾的不恰当处理, 也极大地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污染。

2.2太阳历文化园

2.2.1已开展循环经济情况

文化园的建设所用的建材都是环保材料, 修建时也尽量做到了不破坏周围的植被和自然生态环境, 园区内的生活垃圾和废水也得到了集中收集和处理。园区内有以民族服饰为主的旅游品制作加工项目, 这些项目都是手工制作, 大都选用植物作染料, 不用有毒的化学物质。服饰用没有经过化学加工的布料, 衣服图案取材于大自然, 衣料容易生物降解。

2.2.2存在的问题

现在园区内的配套设施还不完善, 生活用水和景区用水还没有做到循环使用;一年一度的火把节还是用的传统木质火把, 对空气有一定污染, 而且也造成了木材的浪费。由于园区的二期工程还处于停滞状态, 还没有一个整体的循环经济规划, 与开发区内其他景区和单位的互补和交流也还不够, 还未形成系统的循环经济。

2.3其他

开发区内的各种旅游配套设施, 比如宾馆、饭店、商店、交通等行业对循环经济的认识还不是太深, 所开展的循环经济工作也不是很多, 在节约能源上做了一定的工作, 但是在清洁生产和废物再利用等问题上可以说只有个别的、单独的体现循环经济思想的点, 而没有系统的、从小到大层次分明的循环经济。这是以后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3.循环经济设计方案

3.1景点小循环

3.1.1彝人古镇

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 古镇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生态型的居民楼和旅馆、生态饭店、生态商店, 各种资源和能源做到综合利用, 循环使用。古镇自身形成一个生态循环式的系统, 并且与周围的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古镇内的商业住宅和旅馆的建筑可部分地利用再生材料, 生活用品尽量不含有化学物质, 比如在种植中未使用化肥和化学杀虫剂的棉花或亚麻制成的不含酸的信纸、床单、毛巾等, 用过滤系统清除自来水中的氯化物和有毒的微生物等。客房内装配由当地植物提炼成的香味发生器, 根据需要, 向房间内释放果香或花香, 并可提供各种时令鲜花。旅馆达标废水可用来绿化环境, 粪便可制作沼气供照明, 沼气渣用作植物肥料等。

饭店中的食材可尽量就地取材, 选用无害的绿色食品, 不用一次性的塑料制品。这样既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 又体现了当地特有的饮食文化, 与当代人注重环保和健康, 回归大自然的思想不谋而合。饭店产生的废弃物又可以作为动物的饲料或植物的肥料, 朝着生态饭店的方向发展。

商店中销售的纪念品应尽量选用天然无害的原料, 产品以手工制品为主, 让游客亲自参与制作, 这样既能体现民族风情, 又不会带来生产上的污染。

各种人造景观 (比如喷泉) 所用的水可以用其他单位经处理过的废水, 再流向外部做大循环。路灯的照明和景观的用电可以采取各种节能措施, 根据游客的多少和不同的时段采取不同的供电方案。

总之, 古镇其实就是一个集生活、休闲、旅游、商贸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区, 在古镇内部就可以形成一个小的循环。

3.1.2太阳历文化园

太阳历文化园的二期建设 (主要是各种生活娱乐配套设施) 还没有最终定型, 在以后的设计规划中就可以融入循环经济的思想, 从景点的选址、设计、修建到后期的管理都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

园区内的生活用水可经处理后作景观用水, 火把节所用的火把也可以用其他的环保材料予以代替, 或者用现代化的光电手段来代替传统的火把。另外要加强环保和循环经济知识的宣传, 强化游客的循环经济意识, 让每个游客都做到自觉保护环境, “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除了照片什么也别带走。”

文化园内具体的循环经济模式可从二期工程的规划、工程建设的清洁生产、项目管理、能源 (主要是水和电) 的合理使用、废弃物的处理和再利用、加强游客的环保意识等方面进行考虑。

3.2园区中循环

园区内的两个主要景点彝人古镇和太阳历文化园都是以彝族文化为基础所开发的人工景观, 已建成的项目有个别的重复性, 但是也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要做到园区内的中循环, 就必须把景点与景点之间、景点和配套设施之间、景点与其他企业之间等综合起来考虑, 达到优势互补, 资源综合利用, 废弃物再利用, 形成生态循环式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

3.3城市大循环

楚雄市旅游资源丰富, 紫溪山风景区的护法明公德运碑是云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台山、西山、西灵宫、兴隆寺等名山古寺使游人流连忘返;还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库藏文物。

要做到整个楚雄市旅游业的大循环, 就必须把楚雄市的旅游资源、相关配套产业以及其他产业的企业、单位综合起来考虑, 从整体出发, 统一规划。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环境得到最有效的保护。使楚雄市的旅游经济符合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 真正做到景点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城市大循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循环经济模式。

4.结论

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业的建设现在还不够完善, 这是差距, 但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同时也是有利条件。只要有了循环经济的基本思想, 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将来的建设就会朝着科学、有序、生态与经济效益并重的方向发展。楚雄是彝族文化的代表地, 旅游业有着巨大的潜力, 开展旅游业循环经济是大有可为的。

摘要:旅游业循环经济不同于工业循环经济, 但本质都是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各行业全面开展循环经济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旅游业循环经济。区内以人文景观为主, 建设不够完善, 但发展以彝族文化为代表的循环经济大有可为。

关键词:旅游业,循环经济,彝族文化,生态旅游

参考文献

[1]吴易明.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师, 2002.10.

[2]赵恩超, 包景岭, 王小春.生态小城镇建设的循环经济思考.城镇建设, 2004.1.

[3]张坤.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5.

[4]冯之浚.循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深刻革命.北京循环经济, 2005:13-14.

8.信息技术是工业技术的反向技术 篇八

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相反

蒸汽机技术以来的工业革命,主要的方向是机械化;信息技术为主的信息革命,主要方向是相反的生命化。信息技术越来越呈现出与工业技术不同的发展范式。信息技术与物质技术、能量技术区别最大之处,越来越呈现在生命化的方向上:

第一,生命体系不同的物理特征对技术范式产生显著影响。基于信息分享的技术,成为信息技术不同于物质技术、能量技术的独特方向。作为生命系统核心的负熵,与作为载体的物质、能量有不同规律。分享是生命不同于机器、负熵不同于物质和能量的显著特征。无论是物质,还是能源,都不可共同分享,面包吃一口就少一口,价值越来越少;而信息却具有共同消费性,而且信息越分享价值可能越高。

技术的这种特征一旦渗透和转化为经济和社会影响,将对以往文明的基本制度,如产权制度,产业组织方式等,产生摧毁性的作用。

第二,生命体系不同的增值特征对技术范式产生显著影响。

生命与机器一个重要不同,是自下而上涌现的模式。自下而上计算正在不断取得突破。例如,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2011年2月9日报道,首个可编程纳米处理器面世。研究人员认为:“这项工作代表着自下而上方式制造的电路在复杂性和功能上的一种飞跃。因此也证明了这种自下而上范式可以催生纳米处理器和未来其他各种综合系统。”

技术的这种特征一旦渗透和转化为经济和社会影响,将改变市场和组织的游戏规则。

例如,凯文·凯利把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归结为失控。他认为失控将成为未来文明的常态,害怕失控的人顶多可以期待“在持久的摇摇欲坠中保持平衡”。

凯文·凯利认为:“生命是无法控制的;活系统是不可预测的”。机械系统本质上是简单系统(“小系统”);生命系统本质上是复杂系统。维护复杂系统的秩序,与维护简单系统的秩序,规律是不同的。他引艾克利的话说:“‘正确’是水中月,是小系统的特性。在巨大的变化面前,‘正确’将被‘生存能力’所取代。”意思是,以往的文明,面对的是一个机械系统的世界,可以自上而下定义“正确”来控制;全新的文明,面对是一个巨大变化的复杂系统,要象生命体那样,自下而上涌现出适者生存的秩序。

伴随自下而上涌现模式出现的,是生命与机器根本不同的“交相胜”的机制。生命的特点在于整体性不能还原为各个组成部分,而从分布式地存在着的低价值的局部节点的交互联接中,会涌现出大于它们分别累加所得总和的价值。这种价值不光具有量的优势,即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还具有质的优势,就是呈现生物多样性(解决方案多样性)的进化优势。这是物质技术和能量技术不具有的特点。

第三,生命体系不同的生产特征对技术范式产生显著影响。生命与信息网络技术一样,具有分布式特征。

技术的这种特征一旦渗透和转化为经济和社会影响,将会带来多元化、组织扁平化、复杂系统控制和自组织、自协调等方向的巨大影响。

第四,生命体系不同的传播特征对技术范式产生显著影响。

原有文明建立在信息不对称之上,关系是不对等的。不对等关系,从技术上说,相当于主从结构。在黑格尔那里,称为主奴关系。按黑格尔的物性逻辑,系统一旦复杂化,主奴关系一定应该向着金字塔化的方向发展。但黑格尔算漏的是王阳明的逻辑,如果心性渗透进来,生命体系一旦成为宇宙模式,完全可以在象经络一样的网络结构中,低成本实现节点间的通信和协调。黑格尔和王阳明都没有想到信息技术和生命技术,都具有这样的作用。

第五,生命体系不同的物耗、能耗与社会消耗特征对技术范式产生显著影响。

信息生产的成本消耗模式,与物理世界和货币世界完全不同。由于信息与意义在实体型文明和价值型文明中虽有应用但比重明显偏低,结果是文明大部分耗费在实体和价值的运转上。在新文明中,由于信息的作用在生命型的体系中得到充分发挥,大量无意义地在时空迂回中空转的实体活动,大量无意义地在社会迂回中空转的社会活动,都将被废止。新文明可以根据环境的承受能力,提供更多而不是更少的实体和价值活动,所不同在于同等活动的实体耗费和社会耗费将大大减少。以信息为表、意义为里的生命体系,将使世界运转得更为润滑。

第六,生命体系的感性特征改变技术的“本性”。

凯文·凯利讨论过生命一旦与机器融合,会给技术本性带来何种影响。事实上,这种事情至少已经发生过一次,这就是宇宙通过信息,利用DNA作载体,以地球作为客体,合成心物一元的人类。从这个角度说,信息革命不过是在还原人类的起源,让人真正回到心物一元的人本身。因此,轻易断言机器是否会拥有智慧,是十分冒险的。至少从目前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技术“本性”的改变,不是没有可能。诸如情感、心理、审美这些感性的判断力,出现在机器身上,与人合为一体,是有可能的。

信息技术将与生命技术融合

目前IT发展还相当于整个进程的原始社会的较低阶段。向前看,IT未来发展到“原始社会”较高阶段,还有量子计算机、纳米器件等硬件发展空间,可以逐一记录人的一生(如MyLifeBits);在软件方面,遗传算法进一步发展,使信息技术与生命技术开始融合。

IT度过原始社会阶段后,向“中世纪”的发展将更加惊人,软件从湿件进展到“软件生命”进化快车道,依次进入软件机体(人体神经网络)、软件脑、人体神经网络、软件中枢神经系统总线设计、软件骨干网设计,第四、五代软件语言将实现基于软件工具酶(STE)的基因编程,形成人工物思维体系;硬件方面,分子机器、生物芯片,一直到生物计算机、人工生命将渐次得到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计算一旦达到纳米级,硅计算将受制于先天不足,与人体兼容、液体形态的DNA计算将成为冯·诺依曼计算架构的终结者。数字计算将被类比计算取代。植入芯片将OUT,直接以人体的酶为硬件、DNA为软件,在人体体液中进行的计算将成为现实。早在1994年阿德勒曼用他发明的最初级的DNA电脑计算,一个星期时间就完成了电脑几年的工作量,成功破解了经典数学难题“汉弥尔顿路径问题”。十几个小时的DNA计算就相当于人类社会所有电脑问世以来的运算总量。而软件将依次开发端脑(皮层)、间脑(上丘脑、下丘脑),小脑,直至脊髓、内脏神经纤维网络回路系统的替代设计。

上一篇:机电一体化专业怎么样下一篇: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