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学习心得

2024-10-02

国史学习心得(精选10篇)

1.国史学习心得 篇一

学习党史国史心得体会

五千年,滚滚历史长河奔涌向前,送走了多少英雄人物;九十年,一副宏大画卷渐渐展开,正见证一个政党的伟大壮举。历史和现实不断的告诉我们,辉煌的过去由人民群众来书写,璀璨的未来也必然由人民群众来开创。

共产党人,正是由于作为先锋和代表站在了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才能够从腥风血雨中一路走来,历尽无数艰难坎坷,带领人民群众走过秋收、走上井冈,带领新中国走出浩劫、走向开放,开创了一个个人间奇迹,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纵观党史,中共从成立到发展壮大,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每一步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而中共的每一步都是心系人民、服务人民的坚实步伐。

1928年,中共革命走入低潮,大批中共党员被杀害。在此严峻形势下,毛泽东在湘赣边境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效的保存并发展了中共军事实力。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离不开当地人民群众这个坚实的堡垒,而正是共产党人深刻的理解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才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土地是农民的命根,根据地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给了当地人民群众以生存的希望,从《井冈山土地法》到《兴国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等于是承认农民的土地私有,这是真正意义的“打土豪、分田地”,农民得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参军参战、保家保田的积极就调动起来了,争取到了当时占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农民,就争取到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就能有取之不尽的兵源,就能赢得战争的胜利。毛泽东同志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可以说,土地革命是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基本保证,也是共产党人心系人民、服务人民的历史性举措。1978年,我国仍有2亿多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农村发展滞后,农业基础薄弱,“左”的错误的阴霾还未散去。面对这一情况,邓小平组织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要求全党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对于农民,必须在经济上充分关心他们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切实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力。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在中国是首当其冲的重大问题,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革让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经营自主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产量显著提高,经济发展逐步走向正轨。接着,在受到破坏最严重的科教领域,停顿了十年的高考得以恢复,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广大知识分子欢欣鼓舞,命运得以改变。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做法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决拥护和支持,改革开放的序幕由此拉开。可以说,改革开放是共产党人带领中国走向富强、巩固执政之基的根本方法,也是共产党人心系人民、服务人民的伟大举措。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因为经验不足,会面临多方面的困难。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走群众路线,才能够得到解决”。

1989年,国际局势动荡,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我国政治体制、社会稳定受到严重干扰,各种意识形态相互碰击,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企图借此破坏我国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虽然事件很快平息,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深刻认识到: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稳定是人民的迫切需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在深入推进,只有稳定才能保证经济的快速发展,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才能保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只有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八九事件之后,共产党对党的建设、党的任务和党的目标有了更加明确和清醒的认识,这是共产党执政之后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我们的党更加的沉着自信,更加的心系人民、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我认为,一名普通老师,要想更好的心系人民、为人民服务,更大的体现出一名党员应有的价值,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那就是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想干事就是要时刻想着为群众谋利益,而不能做“无为型”、“懒惰型”的机关干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要有“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责任感,把岗位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把事业作为自我追求的最高境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聚精会神干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敢干事就是要敢于破难,敢于直面困难、正视矛盾,年轻党员要主动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同人民群众一起研究办法解决问题,锻炼成长;会干事就是要善于谋事,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把情况摸全、摸准、摸透,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增强干事创业的实效;干成事就是要当“实干型”的党员,不当“纸上谈兵型”式的党员,只有干成事才能真正地为人民群众服好务,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九十年的艰苦奋斗恍惚就在昨日,今天的中国大地上早已洒满阳光。共产党人,只有牢记党史,牢记人民,时时刻刻不忘心系人民群众,才能续写老一辈革命家、老一辈创业者的辉煌,才能带领人民群众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国史十六讲》学习小结 篇二

最近看了《曾文正公全集》,煌煌十二册,特别是“书札”、“家书”、“家训”、“日记”、“读书笔记”等内容,由于其大多来源于“阅历而切于实际,故其亲切有味”,值得我们反复思考。

曾国藩生活的时代,是在清朝后期,整个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均岌岌可危,具体表现在“豪强兼并、官吏贪黩、民生益困、百业凋敝”。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并在短时间内攻占了大量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然而,清朝的正规军——绿营基本丧失了战斗力,而军队费用惊人,尤其骇人听闻,平定白莲教的时候,一位地方官侵吞白银50万两,而这些钱财大都“耗于延请将帅之宴饮”。

曾国藩当时还是兵部侍郎,由于丧母回家守制,因此声望并不高。在太平军进攻长沙的时候,他被清政府启用任帮办团练大臣,后来又训练湘勇,使他有机会将自己政治理想和思想信念得以贯彻和实施。当时洪秀全以“天主教”为摹本,以“拜上帝会”为组织,以“天父、天兄”为号召,聚集了大批的穷苦百姓。以洪秀全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既然要坚持以“基督教”为信仰,就必然要废除以孔孟为代表的儒教,而这恰恰是曾国藩所难以容忍最重要的原因。

曾国藩在《讨贼檄文》中写到:“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谓惟天可称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也。尽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贾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荆。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他在给朋友的信中也写到,“贼有誓不相弃之死党,吾亦有誓不相弃之死党,庶可血战一二次,渐新民之耳目,而夺逆贼之魂魄。”由此可以看出,曾国藩和洪秀全之间不仅是维护清政府统治和推翻清政府统治之间的较量,而且是“孔孟之道”和“天主教”之间精神战争。这也是他被当时众多士大夫所接受,并成为他们的精神领袖的原因之一。

尽管曾国藩推崇儒学和宋明理学,但他并没有以研究儒学而闻名,而是将修身之道融于日常行为。我们知道,立德、立功、立言是人生三大愿望,而立德是其中最重要和最难以达到的,曾国藩之所以一再被世人多铭记,绝不仅仅是因为其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最 早开展洋务运动和官场得意连升十级,而是由于其将他所推崇的儒学和宋明理学的思想具体运用和实践于其生活和工作过程之中,并活学活用,最终得到了当时统治者和士大夫的肯定和认可。

3.国史学习心得 篇三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当然中国历史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繁荣史,另一部分是屈辱史。

我国的繁荣史篇可不少。例如;我们伟大的祖国有超过五千年的文明史,外国朋友称中国为‘丝国’,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北京人已经知道用火烧烤食物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住上了干栏式房屋;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瓷器大国’,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据说,那个时候,中国人已经造出了车和船。长城,已经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唐朝对外开放交往,对内开明········

英国大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智慧。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吧!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历史,这样我们可以学到许多知识,学会怎样做人,还能学会怎样思考、分析、处理问题,进而变得更加聪明。

在世界的几大文明古国中,我们祖国的历史唯一没有中断过。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令人神往的文明古迹:在各级图书管理,几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典籍和资料。乍看起来,历史距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其实,历史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4.读“党史国史”有感 篇四

八十年前,在苦难的中国,一个伟大的政党诞生了,她就是中国共产党。

我们的党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50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领导核心。她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把党比做母亲,她用乳汁哺育我们长,她把幸福留给我们,把苦难留给自己。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为了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那么多党的优秀儿女,它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宝贵而年轻的生命:方志敏在狱中写出了《可爱的中国》后从容的走上刑场;年仅15岁的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下,面不改色心不跳; 董存瑞手拖炸药包在敌人的碉堡下拉响了导火线;丘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在烈火之中纹丝不动;黄继光面对敌人喷火的机枪口,英勇的扑了上去„„还有许多许多的英雄,它们并不乞求名垂青史,却只希望祖国能够和平安康。这种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正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的浓缩么?共和国的旗帜,正因为有了它们的热血和忠诚而更加鲜艳,它们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他们以无上的心得谱写出一首感人至深的党的赞歌。

在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社会主义实现了改革开放成功了,香港、澳门回归了。正因为有党的领导,我们中华民族已经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成为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是党,带领我们走向新世纪的道路;是党,用生命换来了现在和平安康的社会;是,„„

党啊,您是一盏明灯,永远照亮我们前进的路;党啊,您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哺育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们;党啊,您伟大的功绩将雕刻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它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5.党史国史读后感 篇五

八年级二班

王玉稳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可以说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华民族以历史悠久著称于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更是一座蕴涵丰富的宝库。

最近一段时间,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学习了,回观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一句毛主席的词在脑海中浮现“看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不容易的,走过的路程更是艰辛的,在共产党成立之初,中华大地千疮百孔,满目苍痍,饿殍满地,内有军阀连连混战,外有帝国主义炮火轰打,但是,为了解民众于倒悬的党的创始人们,伟大的革命先烈们,顶住了重重压力,于1921年创立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强,已经走过了90多年辉煌的历程。

当前,全党全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力前进的关键阶段。共产党员必须认真回顾我们多年来的风雨历程,认清时代形势,提高自身修养和党性认识,做一个时代的先锋。

6.学党史、国史活动方案 篇六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题,紧密结合当前青少年的思想实际,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广大青少年学会、学懂党史、国史,打牢思想根基,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及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信仰,进一步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二、实施范围

海口实验中学全校师生

三、组织实施

(一)海口实验中学成立党史、国史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梁琳

成员:林凯、李婷、高翔、陈小燕、语文科组、历史科组、全体班主任

(二)开展党史、国史进课堂活动。

学校决定以课堂为主渠道,把“两史”学习教育列入教育教学计划,融入语文、社会等学科课程,不断加强学科育人工作的教学与研究,切实开好学校课程。利用班会、队会等集会、仪式活动开展专题教育,每学年不少于4次。

(三)开展党史、国史校园宣讲活动。

学校要利用“清明”“五一”“七一”“十一”“中国烈士纪念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重要节日、纪念日,邀请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等“五老”志愿者进校园,举办先模事迹报告会、座谈会,让青少年面对面地聆听他们的感人故事。充分利用现有的学校的国旗下讲话、手抄报、班会课等宣传渠道,宣传“两史”知识,积极营造党史、国史教育的浓厚氛围。

(四)组织开展专题读书、竞赛活动。

结合“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书活动,开展党史、国史专题读书活动,组织开展读后感交流、征文等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学党史、知国史、颂党恩、跟党走。积极组织青少年朗诵革命诗词、传唱红色经典歌曲,编演文艺节目,开展党史、国史演讲、歌唱比赛。积极组织开展“两史”知识竞赛活动,检验学生对“两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

(五)开展党史、国史教育主题实践活动。

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观看党史、国史影视片等集中教育活动。

四、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我们要高度重视中小学党史、国史学习教育活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其作为一项长期性的重要工作,抓实抓好。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两史”教育的实施方案,注意材料收集,做好工作总结,及时表彰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学生、优秀班集体和优秀教师。学校要积极参与,做好协调,推动“两史”教育活动健康发展。

(二)开拓创新,长期坚持。

学校要创新活动的方式方法,本着适应广大中小学生的特点、善教乐学的原则,采取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形式,增强党史、国史学习教育活动的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吸引学生踊跃参与,并长期坚持下去,努力在学生中形成学“两史”的浓厚氛围。

(三)深入调研,务求实效。

学校要把青少年党史、国史学习教育与当前的各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加大工作的推进力度。活动中,要注意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总结典型经验,进行宣传推广,带动面上工作开展。

海口实验中学团队

7.国史大纲读后感 篇七

《国史大纲》是一部简要的中国通史,用大学教科书的体例写成。内容包括自上古三代以迄20世纪中叶之中国历史的演变发展,尤其是经济与社会、政治制度、学术思想的状况及其相互影响。全书力求通贯,便于读者明嘹治乱盛衰的原因和国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本书成于艰苦的抗战年代,作者的忧患之情跃然纸上,对学生积极抗战,增强民族凝聚力起了积极作用。著者钱穆(1895.7.30-1990.8.30)是著名的国学大师,江苏无锡人,原名恩,字宾四,民元改名穆。先生家世贫苦,幼时丧父,中学毕业即无力求学,以自学名家。原任中小学教师,1930年后执教于高等学府,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武汉大学、华西大学、江南大学等校教授,创办香港新亚书院。其代表著作有:《刘向歆父子年谱》、《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政学私言》、《朱子新学案》、《中国学术通义》、《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等。著者毕生著书70余种,约1400万字。著者在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国史大纲》的《引论》甚为重要,表达了著者的文化观、历史观与方法论。他指出,研究历史,撰写中国通史的目的在于:(1)能将我国民族以往文化演进的真相明白示人,为一般有志认识中国已往政治社会文化思想种种演变的人们提供所必要的知识。(2)应能在旧史统贯中映照出现今中国种种复杂难解的问题,为一般有志革新现实的人所必备参考。前者在于积极的求出国家民族永久生命的源泉,为全部历史所由推动之精神所寄;后者在于消极地指出民族最近病痛的征候,为改进当前方案所本。这是钱穆撰写此书的主旨。著者以独特的眼光注意把握时代的变迁,如战国学术思想的变动,秦汉政治制度的变动,三国魏晋社会经济的变动等。近代史学诸流派在政治制度、学术思想和社会经济三方面研究的结论大体上是:在政治上,秦以来的历史是专制黑暗的历史;在文化上,秦汉以后两千年,文化思想停滞不前,没有进步,或把当前的病态归罪于孔子、老子;在社会经济上,中国秦汉以后的社会经济是落后的。钱穆的通史研究在立论的标准上反对以一知半解的西方史知识为依据,主张深入理解本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个性与特性。他又以整体与动态的方法,把国史看作是一不断变动的历程。他认为,几千年来的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学术思想是发展变化着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就政治制度而言,综观国史,政治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由封建(分封)统一到郡县的统一(这在秦汉完成),由宗室外戚等人组成的政府演变为士人政府这自西汉中叶以后到东汉完成),由士族门第再度变为科举竞选(这在隋唐两代完成),考试和选举成为维持中国历代政府纲纪的两大骨干。钱穆十分注意中国行政官吏选拔制度、士在文治政府中的地位、政治权力与四民社会的关系。就学术思想而言,秦以后学术,不仅从宗教势力下脱离,也从政治势力下独立,渊源于晚周先秦,递衍至秦汉隋唐,一脉相承,历久不衰。北宋学术的兴起,实际上是先秦以后第二次平民社会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新气象。就经济而言,秦汉以后的进步表现在经济地域的逐渐扩大,而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播、政治建设逐渐平等相伴而行,尽管在历史上快慢不同,但大趋势是在和平中向前发展。钱穆也分析了阻碍中国历史发展的“病态”。如中唐以后的社会是一个平铺散漫的社会,政治仍为一

种和平大一统的政治,王室高高在上,社会与政府之间的相隔太远,容易招致王室与政府的骄纵与专擅。又如社会无豪强巨富,虽日趋于平等,然而贫无赈,弱无保,其事不能全部依赖于政府,而民间又苦于不能自振。再如政府与民间沟通在于科举,科举为官后出现腐败等。这都是中唐以后的病态。宋儒讲学主要是针对这种种病态而发。然而宋以后不能自救,中国政治进一步遭到损害。明代废除宰相,尊君权,以及清朝统治,皆背离了传统士人政治、文治政府的精神。这些都是中国历史中的病态。挽救这些病态则需要一种“更生”。这种更生是国家民族内部自身一种新生命力的发舒与成长。钱穆认为,我民族数百世血液浇灌、精肉培壅的民族文化精神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充满了生机,不仅能挽救自身病态,而且能回应西方文化挑战,争取光辉的前途。另外,钱穆先生还针对中国的民主进行了评判。有人说中国的封建社会基本上没有民主,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生活在专制之中,但是先生不是这样人为的,因为在封建社会中,民主也是存在的,只是不如现在这样透明和开放而已。毕竟,在同时代的各国之中,中国的封建社会还是很民主的。在中世纪的各个西方国家中,很大的一部分国家是家族世袭制,相对来说,那更加没有民主了。只是在近代,西方的国家踩在其他国家的肩膀上,才积累了财富,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才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家政策。中国在封建社会之中,科举制度是民主的很大的代名词。科举制度是所有人都可以平等的参加的,我们姑且不论这种科举制度的好坏,但是这种制度确实给了寒门子弟登入仕途的道路,影响深远。

《国史大纲》至少在五个方面作出了开创性建树:其一,标志着钱穆史学体系的形成,使他从20世纪上半期居于主流的以胡适、顾颉刚、傅斯年为代表的“新考据学派”中突围出来,实现了他从疑古到信古、从考据到义理、从历史研究到文化研究、从考史到著史的历史性转变。其二,钱穆第一次明确地把文化、民族与历史三者联系起来考察,认为历史就是民族文化精神的展开和演进,研究历史的目的不但要厘清历史事实,更重要的要弄清事实后面所蕴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进而形成自己既有别于新考据学派,又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新型历史观,成为二十世纪文化民族主义史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三,钱穆从强调文化是民族国家认同的基础出发,对新考据学派所持的史学观进行了批评,集中彰显了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这对抗战期间以史为鉴,从民族的记忆中找回自尊和自信,激发国人的民族意识,唤醒沉睡的国魂,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四,作为一部章节体兼顾纲目体的通史著作,突破了传统史学著作只重政治制度的纲目体例,全方位展示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等社会生活的全貌,鲜活了历史事实,还原了历史真相,这种全新的著史方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治史人。其五,以史学为路标拓展新儒家思想,既突出儒学精髓,又接扬春秋传统,与以哲学思想为路径的梁漱溟、熊十力等现代新儒家交相辉映,建立了一柱擎天的新儒家史学。

8.“学党史、国史”主题教育方案 篇八

活动方案

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丰功伟绩,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宣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辉煌成就,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根据省、市、区工委统一部署,我校决定开展“学党史、国史”主题教育。为全面做好此项工作,特制定此主题教育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学党史、国史”主题教育,认真学习总书记系旬讲话精神,紧密结合当前实际,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宣传建党、建国以来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宣传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巨大变化,宣传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和伟大祖国的光辉历程,在青少年中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

二、目标任务

通过此次活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正确认识党的光荣历史、伟大成就、宝贵经验、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了解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了解各级党组织对青少年的亲切关怀,对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殷切希望;了解国家光辉的革命历程和灿烂的历史文化,使青少年真正感受到党的伟大、祖国的可爱,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三、领导小组 组 长:张全新 副组长:陈义林

成 员:何德胜 李德华 王志刚 陈 静 夏发华 王仁宽

四、活动内容

1.丰富教育内容,为青少年学生“学党史、国史”提供有效途径。(1)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将“学党史、国史”教育活动融入课堂教学,融入学校课外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教育、养成教育、素质教育密切结合,在学校营造学“党史、国史”的浓厚氛围。要注重实效,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认知规律,分年龄、分层次开展教育活动,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2)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广大“五老”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亲历者,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人。他们德高望重,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丰富的人生经验,优良的传统作风,是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财富。大力发扬“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创新务实、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组织“五老”进学校,向青少年讲述亲身经历,讲述党和国家领导人民不畏艰难险阻、自强不息的奋斗史和创业史,让青少年真正感受到党的伟大、国家的富强。

2.创新活动载体,为青少年“颂党恩、国恩”搭建活动平台。

(1)发挥团队优势。开展“党、国家的历史我知道”、“红色故事我来讲”等活动,以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团员青年颂党恩、国恩,增强他们对党、国家的认识和向往;开展“我和党员交朋友”、“团员寻访”活动,组织青少年访问身边的优秀党员,感受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和国家的发展历程。

在“七一”建党节开展“老师带我们学党史、国史”活动,掀起学党史、国史的热潮。

(2)做好结合文章。把学“党史、国史”的教育活动与我校举行的“朝读经典诵读”活动结合起来,在学生中开展专项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积极开展“听一个故事、读一本书、看一场电影、唱一首红歌做一件好事、写一篇体会文章”等“七个一”主题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了解党的历史,感受党的恩情。

(3)突出本校特色。立足我校实际,把主题教育与爱国歌咏比赛结合起来,开展“唱红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青少年诵读描写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光荣传统的优秀书籍,唱响《跟着共产党走》等红色歌曲。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建设美丽家乡。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青少年学生坚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1)引导青少年了解当前的形势政策。在学生中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活动,组织教师讲解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讲解国家的大政方针,讲解青年关心、关注的社会话题,进一步激发青年学生成才报国的热情。组织团员学生学习党的历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十二五规划,了解祖国发展的大好前景。(2)引导青少年树立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以“缅怀先辈业绩,坚定理想信念,做好领头羊”为主题,开展重温入团宣誓活动,激发爱国热情。增强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带领青少年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通过开展青少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文明习惯,倡导文明风尚。组织青少年积极参与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促进社会文明和谐,为我乡建设奉献力量。

五、时间安排

本次主题教育从5月开始到12月底结束,大体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5月—6月,准备动员阶段,学校召开动员会,进行动员部署; 第二阶段,6月—10月,组织实施阶段,各年级、班级通过各种载体开展主题实践体验活动,学校组织 “学党史、国史”主题征文比赛与“永远跟党走”红色经典合唱比赛;

第三阶段,11月-12月,总结表彰阶段,学校认真总结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和做法,表彰一批在“学党史、国史”主题教育中涌现的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

六、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我们要高度重视中小学党史、国史学习教育活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其作为一项长期性的重要工作,抓实抓好。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两史”教育的实施方案,注意材料收集,做好工作总结,及时表彰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学生、优秀班集体和优秀教师。学校关工委要积极参与,做好协调,推动“两史”教育活动健康发展。

(二)开拓创新,长期坚持。学校要创新活动的方式方法,本着适应广大中学生的特点、善教乐学的原则,采取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形式,增强党史、国史学习教育活动的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吸引学生踊跃参与,并长期坚持下去,努力在广大学生中形成学“两史”的浓厚氛围。

(三)深入调研,务求实效。学校要把青少年党史、国史学习教育与当前的各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加大工作的推进力度。活动中,要注意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总结典型经验,进行宣传推广,带动面上工作开展。

9.读《宫崎市定中国史》有感 篇九

(一)任侁

“每月一书”活动的第一轮即将进入收关,终于要轮到我面对……

任到中年,生活节奏的加快,已许久没有静下心来的感觉,突然要我去挑一本书来读,都觉得好陌生。面对形形色色有毒的、无毒的鸡汤文,我窃喜这个社会比我还浮躁。也是偶然,在豆瓣的书单里瞥见了宫崎市定的《中国史》,一本传统意义上跟我们对立面的日本人写的关于我们自己的历史书。自小我就被告知读史可以明智,史可以看到别人的正确与错误,从而使自己面对同样或类似的事件时,做出最好的最有利的判断,从而起到使人明智。教训也好,经验也好,都值得我们借鉴的。纵观国内的通史著作,基本都是以我们自己的历史观为基础,大同小异。抱着“知己知彼”的情结,我翻开了此书……

宫崎市定的《中国史》,这是一部史学著作,有评论说,他“以世界史眼光和社会经济史为特色,拥有平易的文风和明快的思维,能把精致的实证研究与大气恢弘的通史叙述紧密结合。”应该说,这是一段较为精当的评论。他在《中国史》的总论中说,“在历史叙述中,确实有不管谁来写都一样的部分,例如年表等,不管谁来做,都大同小异。主要部分是不会改变的,然而历史不是年表……就算某国于那一年灭亡这种事不管在谁看来都是不可动摇的事实,但对其所蕴含的意义的评价可能是一人一个样。”由此,也就明白胡适所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了。

对于历史本身我没资格评论,但是作者推重的客观立场值得尊敬。当下,对人也好,对事也罢,我们何尝不是主观第一。其实生活工作中很多时候都需要我们以客观的态度站在对方的立场换位思考。何谓“换位思考”?儒家思想有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说自己做到通达事理前,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即“推己及人”.“换位思考”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同是一朵花摆在面前,会有“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感怀,也会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深刻。换位思考、世事无绝对。每一件事情都是有双面性的。当我们面对他人的时候,不妨也换位思考一番,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某些问题,设身处地的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处理问题,有可能某些我们眼看无法调和的问题,在我们“山重水复疑无路”时,会因为我们的换位思考而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以上是我难得“静下”后的一些胡诌,还望各位同事一起探讨指正。

读《宫崎市定中国史》有感

(二)中国没那么伟大

书名:《宫崎市定中国史》

作者:宫崎市定

译者:焦堃、瞿拓如

简介:中国中心主义是当代历史教育的核心,比如中国为首的“四大文明古国”,好像没有咱们就没有这个世界;比如咱们的“四大发明”,似乎成为一切近代历史大事件的物质基础。不过,我们是否有勇气去设想一个不太一样的历史:中国并没有那么伟大,只是世界众多民族中的普通成员;神州没有那么隔离,始于商周时代我们同世界的联系从未断绝。翻阅《宫崎市定中国史》,从一个外人的角度看中国史,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历史,无疑是审视自身的新鲜角度。惟可惜书中删节不少。

中国没那么伟大

不论是周武王灭殷建周,还是幽王灭于西方,以及其子平王东迁洛邑,都不过是传说。但我相信这些传说有一个核心的史实,那就是一场历时多年的民族移动,即周民族在今天陕西一带受到异民族的压迫,被排挤到东方,又征服了原住的殷系统的都市国家。

——古代史·三代·周的东进

“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对于咱们中国人绝不会陌生,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四位人类历史的先行者,在其他落后民族鸿蒙未开之时便已动笔书写伟大辉煌的历史,而中国更是其中佼佼者,因为咱们中华民族是这“四大”中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这足以令人欢心鼓舞、自信自豪以致自傲。不知几多炎黄子为此热泪盈眶,也不知道有几多少年初次翻开历史课本就立下报国壮志,却更不知有多少中国人怀疑过这个概念的真假。稍有世界史知识的人不免会疑窦丛生:古希腊之流是否可称文明古国,玛雅之类是否历史久远,这个文明古国的概念又由谁提出?

发动战争,消费则会旺盛,因藏匿而退出流通的货币和物资进入社会,经济会呈现出活跃的盛况,而这又能刺激生产,使雇佣盛行,从而救济失业者。在后世的经济官僚中,似乎也有人抱着同样的想法而煽动战争。

——古代史·前汉·对匈奴的战争

“初为据乱次小康,四土先达爰滥觞:支那印度邈以隔,埃及安息邻相望”,“四大文明”最早的提出就在这里,梁启超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当中“支那”就是中国,其言下之意,中国为首的四个文明是人类先达。这种说法的依据梁启超并未列举,但综合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以文字鼓舞民族自信的目的远大于历史真实。

比较当时的文化水平,无论如何都是西高东低。多数情况下,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进行贸易时,都是发达国家出现黑字而落后国家出现赤字。在汉代,中国拥有的丰富黄金年复一年流向西亚,长年累月之后就招致了中国的货币量减少的严重后果。

——古代史·前汉·西方贸易

“四大”的概念之所以拥趸无数,首因其在鼓舞民族自信心上不可忽视的作用,毕竟我们的近代如此多难,然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的历史本来就是一部传奇史、伟人史,而非正统意义上的严肃历史。百姓愿意相信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巫师,却不见他善理内不善对外的政治家本质;民众只看到“贞观开元”的表面繁华,却不见“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底层疾苦,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哪一个的武功不是用千万生命换来;群众只知道共产主义有布尔什维克,却早已忘记了孟什维克。

对隋炀帝来说,最为致命的是征讨朝鲜的屡次失败。而这与其说是出于隋炀帝虚荣心的黩武,不如说是抑制不了军队妄动的隋政权的本质缺陷导致的。无论何时何处,国家的军人都以战争为职业,没有战争他们就不能出人头地,因而总是期望发生事端。

——中世史·南北朝·炀帝的命运

中国的历史是关于偶像的历史,一将功成万骨枯,中国的历史是关于传奇的历史,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更广大与苦难的百姓在“功成之将”的笑谈中灰飞烟灭,这灰飞烟灭无疑是可悲的,硬要为这可悲寻求原因的话,其主要责任不在昏君、佞臣、贼子、乱党,却在中国本身。九州大地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以致区域发展水平差距巨大,人口众多以致人心涣散,这样的现实使得历代统治者面对的首要问题都不会是经济、外交之类,维系庞大帝国的凝聚力才是当务之急。意图团结数量如此众多的文盲与流民,较之教育与文化,树立半人半神的偶像、讲述骇人听闻的传奇无疑是更便捷、有效的方式。

朱元璋的出生地在濠州,在淮水正南。淮水是历史上的南北分界线,以此为界,自然环境、农作物、经济状况和人情风俗,皆迥然两样。而此分界线上成长的人,因兼具两者性质,在当时那样的乱世中有很大优势。

——近世史·元·叛乱纷起

观赏过舞台表演的朋友一定会注意到灯光效应,镁光灯集中照射在主角身上时,其身旁的配角、舞台的背景都会被淡化乃至忽略,这是人眼的生理结构决定的,无法避免。同理,以偶像为导向的历史,使得这个无比广阔的帝国凝聚的同时却因为大人物的光芒太过耀眼遮蔽了小人物,伟人太过伟大让看客忘记了背景。人们沉浸在中国如此伟大的意淫中,不见百姓、不见历史、不见逻辑、不见天下。

政府实行食盐专卖,以昂贵的价格卖给人民,不止在经济上让消费者受苦,而且必然要带来更大的副作用,这便是秘密结社的产生。所有的统制必然伴随着黑市,而统制的价格越高,黑市买卖的利益就越大。

——中世史·唐·黄巢之乱

在这样的意淫下下,似乎没有了四大文明古国人类就永远只能求毛饮血,没有了四大发明世界的近代史就不会发生,然稍有思辨能力者不免发问:火药如此威力,为何自唐宋至明清还要引进波斯火器、红夷大炮;司南明辨八方,扬帆远航、探索世界的却是欧洲人;活字印刷神奇高效,第一套汉字金属活字竟由传教士带来;造纸,怕只有造纸是世界领先吧。

宦官几乎都出身下层社会,因而长于世故,高级官僚则生于读书阶层家庭,长于饱食暖衣的环境,一门心思以科举为唯一目标,最终通过在无益的学问竞争中获胜取得官位,两者自不可同日而语

——近世史·明·英宗的失败

妄议家国绝非自虐取乐,质疑四大发明亦非崇洋媚外,只是想摆出历史的另一个角度:或许我们没有我们自以为的那么伟大,我们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只是世上的过客之一,我们并非独居东亚与世隔绝,我们和世界的联系远比历史课本上记述的多得多。

翻阅《宫崎市定中国史》,从一个外人的角度看中国历史,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历史,或许话语不够顺耳,观点不敢苟同,但无疑是审视自身的新鲜角度。惟可惜书中删节不少。

对张学良的态度失望后,日本转而拥立杨宇霆,企图树立亲日的地方政权,但张学良先发制人杀了杨宇霆。于是日本使出最后狠手,动武驱逐张学良的军队,占领了全东北(1931年)。

10.国史作文600字 篇十

《中国史》,它是我了解历史的伟大导师,也是它牵引着我,使我认识了足智多谋的张良,反复无常的韩信,善始善终的萧何和腹有良谋的陈平等英雄豪杰。

知道了中国第一个王朝是夏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若干万年的原始社会基本结束,它的诞生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夏王朝总共传了十四代、十七个王,延续了约五百年。

同时,由《中国史》我还了解到,元朝是疆城最大的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真没想到,元朝竟也是如此有名!原先我只知道元是一个朝代,却不知它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现在我更对元朝有了一种新的敬意!

从前,我只知成吉思汗应该很有名,后来看了《中国史》对他的详细介绍,我又对他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和崇拜之心。同时我也从成吉思汗这里认识了深得他倚重的谋士耶律楚材,建立元朝的忽必烈、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和建立伊利汗国的旭烈兀等人,使我对我国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好书培养好的心灵,好书培养好的人才。其实每一本书就像每一个人一样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缺点。我们要像取每个人的优点一样去汲取每一本书中的精髓,让这些书之精髓给予我们渊博的知识,使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中国史》正如伴随我们的益友,博大、精彩而有趣,这样的益友,正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用心感受其中的精髓。

上一篇:开工仪式的演讲稿下一篇:幼儿指南社会领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