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山导游词

2024-10-14

将军山导游词(共10篇)

1.将军山导游词 篇一

这个国庆节,妈妈和爸爸带我去将军山玩。

将军山可真美呀!四周绿树环绕,小鸟在树上唱歌,蝴蝶与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我们选择了一处风景最好的地方:身后是小河,周围还有着许多的大树,前面有一丛野花。我跟妈妈在准备食物。爸爸回来了,手里还拿了几样东西————划船票!“啊哈!可以划船了!”我开心的叫道。

午饭后,我们便开始了划船之旅。上了船,我就特别兴奋,说道:“今天划船,我要当船长!你们,要听从我的命令!”爸爸妈妈负责踩脚踏(这是脚踏船),我来掌握方向。妈妈说:“我要去看那里的荷叶!”;我点了点头:“出发。”可是,掌握方向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明明要向前走,而我却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咚!”的一声,我们的船撞到了另条船。爸爸生气了:“你太笨了!让我来!”爸爸很快开到了目的地。妈妈看完荷花后,又要看那座立在水面上的亭子。我听了,像爸爸请求道:“爸爸!让我也来试试吧!”在我的苦苦哀求下,他终于同意了!但不一会儿,我又被“炒鱿鱼”了。原来,我一不小心,把船的桨撞到了泥巴里。唉~~,好不容易得来的职位,又没了。爸爸为了锻炼我,把踩脚踏的任务交给了我。

我静静的坐在船上,望着那蔚蓝的天空,心里想道:“要是我能多一点有时间去与大自然接触那该有多好哇!”

闹钟响了,我们要上岸了。伴随着这五彩缤纷的晚霞,我们,回家了。

2.游将军山有感小学生日记 篇二

春天的将军山实在是太美了!高高的大山,清澈的河水,旁边还有大片的竹林,顿时就让人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我们先看了竹林,竹林是个很美丽的地方,上方鸟语啼鸣,下方青翠秀丽,那一个个调皮的小竹笋破土而出,像顽皮的孩子,高大秀丽的竹子像妈妈,笋宝宝依偎在笋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快乐茁壮的成长着!

接着我们去看了日月泉,可日月泉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美,泉面上竟然浮着好多的生活垃圾,旁边的美景配着这满泉面的垃圾,我都替日月泉伤心落泪,为什么平时人们不珍惜她呢?非要等到失去了才想方设法来保护她吗?我想请每个人手下留情,不久日月泉就会恢复她原来的美!

最后我们爬上了“岳王祠”,“岳王祠,我来了!”我大喊到,岳王祠里有一座巨大的岳飞像,我向正直无私的岳飞像拜了拜,祈求他保佑我们全家健康幸福!

3.~山导游词 篇三

__年_月,在世界遗产中心关于中国丹霞的评估报告中指出:“~山和丹霞山最清楚地演示了中国丹霞的典型特征。”

~山是最近开发的旅游景区,境内入与自然高度和谐,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辖八角寨,天一巷,辣椒峰,紫霞峒,扶夷江五大景区。~山境内地质结构奇特,山、水、林、洞要素齐全,是典型的丹霞峰林地貌,在国内风景区中独树一帜。景区内丹霞地貌类型多样,集高、陡、深、长、窄于一体,会雄、奇、险、幽、秀于一身,尤其是一线天、天生桥这些很难发育的地貌奇观,~山就多达10余处。据专家考证,~山是目前全国乃至世界稀有的大面积丹霞地貌景区。看来,~山被称为“中国丹霞之魂”并不为过,其中著名的景观有“~山六绝”,更是堪称世界奇观。

4.东方山导游词 篇四

【欢迎词------东方山概况------“东方山”名字由来------月涌禅关------弘化禅寺“三楚”------放生池“白莲频开”------天王殿“四大天王”------大雄宝殿------祖师塔殿------灵泉卓锡------欢送词】

··············································································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东方山风景区观光游览。我呢,就是大家此行的导游,我叫王露,大家可以叫我王导或小王。旁边这位呢就是我们的司机周师傅。周师傅开车十几年,车技娴熟,大家可以放心乘坐。接下来的时间将由我们两个为大家服务,陪大家度过一段美好愉快的时光。如果在旅途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会尽力为大家解决的。希望东方山之行大家能够玩的开心,游的舒心。

好了,我们现在就已经到达景区门口了,请大家跟随我一同进入景区参观。首先,我把东方山的一些概况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素有“三楚第一山”之美誉的东方山,位于黄山市下陆、铁山两个城区之间,方圆18平方公里,最高海拔有475米,主要由曼倩垴、揽胜垴、走马寨三大主峰组成,是一所集宗教文化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风景区。同时也是国家AAA级风景区。东方山风景秀丽,竹林树海,郁郁葱葱,登高远眺,山峦起伏,长江如带。山中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达2320种,森林覆盖面积达90%以上,是黄石腹地中最大的林区。在竹林树海中,有一颗1200多年历史的银杏树,傲然卓立,独领风骚。这其间的东方山水库波光潋滟,在群峰的拥抱中静

若处子。以弘化禅寺为中心的大小二十二座寺庙如星罗棋布般散落在峰峦之中,构成了东方山独有的佛教文化特色。

再说到,这个“东方山”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流传最广的就是以东方朔的姓氏来命名。相传早在公元100年,西汉武帝太宗大夫东方朔宦途失意,就隐居东方山,与樵夫为伍,采药炼丹,布施于民,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东方山。

我们现在站的位置呢就是东方山三大主峰的峡谷中间,两边是仿古一条街,主要经营旅游商品和香纸炮竹,共有26个商亭,有想烧香的朋友可以去买一些香烛。拾级而上,大家可以看到一个亭子,这就是我们东方山古八景之一的“月涌禅关”。相传,东方山的开山祖师智印禅师,当初驻锡东方山时,在这里参禅打坐。在亭子中间立有一块石头,每逢望月之时,竹木间泻下月光,映在石头上如波浪翻滚,光摇影动,美不胜收。因此就叫“月涌禅关”。人们也相信这块石头沾染了智印和尚的灵气,有什么腰酸背痛的,在石头上靠靠,就可以缓解疼痛。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靠一靠。

说话间呢,我们已经到了誉满江南、名震鄂省的弘化禅寺的山门前,请大家看山门顶上“三楚第一山”的匾额,这五个遒劲大字,出自于清康熙年间武英殿大学士余国栋的手笔。山门两旁有这样一副对联:三楚树雄风,威震九州禹城;五家传正令,源出东山法门。这是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吕明大师的禅书,上联中的“三楚”即是东楚、西楚、南楚。据《史记》中《货值列传》里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楚中分为三楚,其中江苏、江都、铜山以东为东楚,湖北江陵、河南淮

阳、安徽宿县为西楚,以湖南长沙、衡阳及江西九江、面吕为南楚,通称为三楚。这幅对联的意思是说,东方山弘化禅寺在三楚之地有很多信众,在这些信众中建立了很高的声誉,乃至在全国佛教界中都颇具盛名。

进入弘化禅寺的大门,我们就站在了放生池的月弓桥上,两边是钟鼓楼。按佛教规矩,晨敲钟,暮击鼓,成语“晨钟暮鼓”就源于佛教。眼前的放生池也是东方山古八景之一的一景“白莲频开”。当年智印祖师与西域高僧于月夜漫步桥上时,见到月光洒在地面上,如朵朵白莲,顿有所悟。即向高僧化来千瓣白莲籽,亲手种下。这种莲花只在夜深人静之时,随着寺内的木鱼声一张一合频频开放,故曰“白莲频开”。

穿过小桥呢,我们就进入到天王殿了。里面的四大金刚左为:持国天王魔礼寿,增长天王魔礼青,右为广目天王魔礼红,多闻天王魔礼海。民间将这四大天王喻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大家已经看了这四大天王,我祝福大家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继续往前走,就到了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供奉三尊大佛的殿堂。中间这位是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左边是阿弥陀佛,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接引念佛之人往生西方净土,所以也称接引佛,右边是东方琉璃世界的教主,也称大医王佛,它可以使众生离苦得乐,解脱众生的痛苦灾难。两边是五百罗汉,传说是释迦摩尼的五百弟子。游客朋友们可以在此数罗汉求签。

后殿就是弘化禅寺的祖师塔殿。这塔内放着智印祖师法身。据众

多的善男信女说,东方山的祖师签特别灵验,所以这里是许愿求签最好的殿堂,也是弘化禅寺香火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朋友们可以求签一试,祖师签可是很灵验的哦!

大家请随我这边来,大雄宝殿后檐墙边的这眼小井,也是八景之一:灵泉卓锡。相传,当年智印来到东方山开启道场后,山上僧众渐多,为供给大家饮水,祖师就将手中禅杖往地下一插,顿时泉涌,源源不竭。这口灵泉不仅从未干涸过,而且井水冬暖夏凉。否则,怎么叫灵泉呢?在大雄宝殿四周还有些附殿,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也可以上香拜佛,我们30分钟后集合。

5.北固山导游词 篇五

一进牌坊大门首先看到的就是凤凰池,在凤凰池右边,有两块大小不一的石头名为试剑石,高的有1.8米,矮的0.8米左右,每块石头中间都很整齐的裂为两半,好像被刀劈斧砍一样。相传这两块石头是被刘备和孙权劈开的,二人以石试剑,暗卜成败。试剑石的形成其实是经过长期的风化剥蚀天然形成的,并非刀剑所能劈开。虽然这只是传说,但是却反映了当时孙刘两家表面上是亲家,实则勾心斗角,各怀鬼胎。作为三国时期的名山,东吴两位大将——太史慈和鲁肃的墓就位于中峰的山脚下。沿着中峰上山,不久就能走到龙梗。三峰之间原都有龙梗相连,前峰中峰之间的梗现已被凿开筑成今天的东吴路。原来北固山突兀于大江至中,龙梗两侧便是滔滔江水,十分凶险,如今却已绿树环绕,芳草依依,可谓是沧海桑田最好的见证。相传梁武帝当年就是由这条梗上后峰的,因此称为龙梗。沿龙梗走不远,就能看见一座重檐攢尖的四方亭。这里原是甘露寺的山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毁坏,后改作清晖亭。亭子四面贯通,向南可去中峰,向北直达后峰,东侧是铁塔,西侧则是东吴古道。

在清晖亭东侧有一座四层的铁塔叫卫公塔,是镇江四塔之一,也是我国仅存的六座铁塔之一,江苏省境内唯一的铁塔。原为石塔,始建于唐,唐朝宰相李德裕曾三任润州刺史,为埋藏舍利子而造此塔,后被大火毁坏。北宋在原地重建为铁塔,因此此塔已有千年历史。铁塔建成时有九级,明万历年间被大风刮倒,僧人将其改建为七层,清光绪年间因遭雷击倾倒四层。鸦片战争期间,塔顶、法论均被侵略者损坏。新中国成立时,仅存宋代的二层铁塔和莲花座。后对铁塔进行了修整,将残存的明代铁塔四五层加上去,塔基浇钢筋混凝土,才使得千年铁塔重新耸立。塔身八面四门,每面都铸有佛像和飞天像,姿态各异。1960年整修铁塔时,在塔基下地宫出土2800多件文物,其中有金棺、银橔、舍利子等还有李德裕亲自书写的题记石刻。从出土的文物我们才知道了铁塔创建的年代和由谁所建。北固铁塔历史悠久,表现了我国古代冶铁工人精湛的锻造技术,乾隆皇帝曾有诗云:“长江好似砚池波,提起金焦当墨磨。铁塔一支堪作笔,青天够写几行多。”

离开清晖亭走上长廊,在长廊东边有一块汉白玉石碑名为阿倍仲麻吕诗碑,诗碑高3.2米,宽1.2米,雕刻细腻,光辉夺目。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年仅20岁时就作为留学生来到大唐,后来考中进士,与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人交情很深,唐玄宗也对他的才华非常赏识。公元753年晁衡陪同玄宗接见日本使团,见到扶桑的亲人后在中国生活了36年的晁衡涌起回乡的念头,于是请命与鉴真大师一同东渡并获恩准。回乡途中停泊北固山畔,望着皎洁的月光,思绪万千,提笔写下了这首《望月望乡》“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相又皎月圆”。由于途中遭遇风暴,晁衡未能顺利东渡日本,而从大陆又辗转回到长安,自此终身没能回乡,毕生都贡献给了中日交流。这首《望月望乡》已被收入《全唐诗》,并被列入日本小学课本,在日本家喻户晓。我们面前这块诗碑,是中日友人共建,日文由日本书道院院长田中冻云书写,中文有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沈鹏书写。碑额有中国著名书法家、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此诗碑是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对中日友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甘露寺山门东侧的长廊墙上,嵌刻着六个大字“天下第一江山”。南朝梁武帝萧衍登临北固山,面对雄伟壮观、险固峻峭的山景不禁赞叹道:“北固山真是天下第一江山”,并当即书写了“天下第一江山”六字,后来遗失。到了宋朝,书法家吴琚重新书写了这六个字,后也不知去向。明朝宋曹义临摹刻写,后又遭到破坏。清康熙年间,镇江府通判程康庄再次临摹吴琚的手迹,刻成石刻,题款“延陵吴琚书”。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这块石刻又遭到破坏,只保存下来前面三个半字,现在的后两个半字是用水泥按原拓本复制的,所以今天我们能见到这个石刻着实不易。

甘露寺位于北固山主峰北峰之上,传说创自吴初,是刘备招亲结婚的大殿,寺额“古甘露寺”由张飞亲笔所书。关于甘露寺的由来说法不一,一说建于吴王孙皓甘露改元时建造,一说建于南朝梁武帝登临之后。还有一说是唐朝李德裕所建,建寺时因久旱天降甘露,所以命名为甘露寺。不管那种说法为真,甘露寺都至少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甘露寺原建在山下,几经兴废于宋朝真宗皇帝时移建到山上。明清时期是甘露寺的全盛时期,有庙宇200多间,康熙、乾隆皇帝先后来甘露寺拜佛。甘露寺的寺庙和亭台楼阁,采用了“以寺镇山”的手法,故有凌空飞阁之势,形成了“寺冠山”的特色。现保存下来的甘露寺是清光绪年间修建的。

甘露寺后面的房子现为刘备招亲展览馆,东面是故事画展,以图文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刘备招亲的故事。中间为刘备与孙尚香的新房,房中有刘备和孙尚香的新婚蜡像。西面吴国太端坐正中,乔国老和刘备、赵云分立左右两侧,右边周瑜与鲁肃坐而谈论,左边孙尚香在帘后偷看刘备。蜡像神采奕奕,栩栩如生。当年孙权在赤壁之战后为了收回荆州,和周瑜定下了一条美人计,可是被诸葛亮识破,最终孙刘联姻弄假成真,这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来历。京剧《龙凤呈祥》就是根据这一史实改编的。

山后的祭江亭又名凌云亭、北固亭。始建于汉朝,原为木结构,歇山式。清道光年间将亭子改为方形石柱。相传当年孙尚香听说刘备病死白帝城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到江边的凌云亭遥祭刘备然后投江殉情,所以后人把这亭子称为祭江亭。古往今来,到北固山怀古壮志的人很多,不少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其中当以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最为出名。“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修。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祭江亭旁的北固楼最早建于东晋,用于军用,自梁武帝登临之后便成为游览胜地。楼顶悬额“北固楼”字迹取自毛泽东手书。一楼门楣横匾上书“东南胜概”,如此美誉,北固楼当之无愧。

甘露寺北多景楼又称“天下江山第一楼”,是一栋画梁飞檐的两层歇山式楼阁,楼名取自李德裕诗中“多景悬窗牗”的诗句。楼三面有廊,可以登楼凭栏远眺。宋朝大书法家米芾题写了“天下江山第一楼”的匾额于其上,使得多景楼名闻天下,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长江中下游三大名楼。多景楼还有很多别名如“相婿楼”“梳妆楼”等,这些名称都与刘备甘露寺招亲的故事有关,相传这里就是孙尚香梳妆洞房的地方。“百年戎马三分国,千古江山一倚楼”。登上多景楼凭栏远眺,江天一色,真有凌空飞翔之感。滔滔江水一泻千里,金焦二山浮于江中,大江对面的扬州文峰塔隐约可见,山脚下悬崖千刃,惊涛拍岸,诗情画意油然而生。

在多景楼下还有一块狠石,又名石羊,但没有角。“狠”是古代一钟野兽的名字,据说孙权曾骑在狠石上和诸葛亮一起商议破曹大计。在后峰西北的峭壁上有一条小道,地势险峻,这里就是遛马涧,相传刘备和孙权二人曾在此赛马。

6.红军山导游词 篇六

红军山

步出会址,路过扬柳街一侧的红军总政治部驻地,一座郁郁葱葱的山岗便是遵义红军烈士陵园,人们尊称为“红军山”。

拾级而上,只见满山青松翠柏,一座巨大的红砂石墓茔掩映在万绿丛中,里面安葬着红三军团参谋长邓平同志的骨灰。山上还有一座青石圆坟,坟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红军坟”三个大字。里面葬着一位当年为遵义人民治病而惨遭反动派杀害的红军卫生员。

去遵义(遵义旅游攻略 遵义旅游线路)除了看遵义会议会址,还可去看红军山。遵义的红军烈士陵园修建在市内小龙山上,与当年红军鏖战的红花岗、老鸦山遥遥相望,集中了建国后在遵义各处找到的红军遗骨,故又称红军山。陵园正面碑正面是邓小平同志手书的竖写“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碑后是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墓。为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时兴建的一座别具特色的纪念碑。

拾级而上,只见满山青松翠柏,一座巨大的红砂石墓茔掩映在万绿丛中,里面安葬着红三军团参谋长邓平同志的骨灰。山上还有一座青石圆坟,坟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红军坟”三个大字。里面葬着一位当年为遵义人民治病而惨遭反动派杀害的红军卫生员。

红军山2008-04-06 13:20 女士们、先生们、可爱的小朋友们:

大家好!

现在,我们跨过湘江河就到了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山。红军山的真名是“遵义红军烈士陵园”,那么为什么又叫红军山呢?一会儿到了之后,等我慢慢为大家道来。

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红军山的概况。

这是一座坐落在国家级森林公园——凤凰山森林公园中小龙山上的陵园,于1953年修建。当时把附近找到的77座红军烈士坟墓集中迁至山上,还从桑木垭远迁早已远近闻名的“红军坟”来此山,刚开始叫“小龙山红军烈士陵园”。它坐北面南,前临湘江河背靠大森林,四周苍松挺拔。后经1984年等几次的大扩建后,构成了今天布局严谨、气势雄伟的所在。

好,现在我们已到了陵园门口。首先迎接我们的是316级阶梯,顺梯仰看,一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巨大镰刀、锤子标志抢入眼中,使人顿生敬仰之情。

现在我们作一下分工:你们几位小朋友数数台阶,看我刚才说的316是不是准确。

其他团友观看台阶两侧栏杆上图文并茂的雕刻,那可都是红军长征时的珍贵资料哟,大家可尽情摘录或拍录下来。

好,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纪念碑前面的广场上了,大家看到碑身正面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是1984年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碑的高度是30米,上口2米见方,底面为6米见方。碑顶置一个高大5米的党徽,也就是刚才我们在山脚最先看到了标志,它用氮钛合金片包裹,在阳光的照射下很是夺目;碑的外围是由4个5米高的红军头像托着的大圆环,圆环直径20米,高2.7米离地2米,圆环外面东、西、南、北段各镶嵌着7颗闪光的星,象征着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也代表中国共产党28年的艰苦革命历程,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

四个巨大的红军头像是由紫色花岗岩石雕成,东南方是老红军形象,西南方是青年红军形象,东北方是赤卫队形象,西北方是女红军形象,组图含义是红军震撼四方。

好,现在我们进入圆环内。圆环内壁是四组汉白玉浮雕。这组是强度乌江;这组表现的是遵义人民欢迎红军;这组是娄山关大捷;这是四渡赤水。

由北边走出圆环,沿坡上行到 “邓萍烈士之墓”,这是红军在遵义战斗中牺牲的一位级别最高的军官:军团参谋长,牺牲时才27岁。墓碑和墓志铭都是由张爱萍将军亲笔手书。

当年,红军取得娄山关胜利后,先头部队一举拿下遵义新城,但老城有坚固的城墙,一时拿不下,为了赶在敌人增援部队到达之前拿下老城,取得遵义之战的全面胜利,邓萍身先士卒,率部到城外河滩前沿阵地观察地形,当时的十一团政委张爱萍也冒弹匍匐到邓萍身边,他们隐蔽在一个小土墩后面,交换对敌情的判断和商议下一步计划··· ··· 突然邓萍倒向了张爱萍的怀里,原来他被敌人击中,鲜血奔涌而牺牲了,那是1935年2月27日,邓萍刚27岁。

后来,张爱萍在鸭溪场沉痛地为邓萍写下了一首挽诗:

长夜沉沉何时旦? 黄埔习武求经典。

北伐讨贼冒弹雨,平江起义助烽焰。

“围剿”粉碎苦运筹,长征转战肩重担。

遵义城下洒热血,三军征途哭奇男。

在墓的东边,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雕塑表现的就是当时邓、张两位战友的生死决别时刻。

这座雕塑后面是红军英烈墙,收录了当年红军长征时在遵义战斗牺牲的两千多名烈士(这是有名册记录的;还有无数无名烈士只有立无名英烈墙纪念了)。

··· ··· 请大家随我来(从邓萍墓室后穿过来到西侧)。这就是有名的红军坟,“红军坟”三个字是毛泽东主席的手书集字。该坟代述的是当年广西籍红军战士卫生员龙思泉到桑木垭为穷人义务治病,后来在追赶部队的途中被敌人杀害。桑木垭百姓知道后非常气愤和悲痛,遂把龙思泉遗体移葬到桑木垭。红军走后,穷人生病无钱治,非常怀恋这位“红军先生”。传说有一病人到龙思泉坟前走不动了,倒下休息一阵后,居然感觉像好多了,从此一传十、十传百··· ···许多穷人生病后都前来烧香求“药”,逐渐就传成了“红军菩萨”··· ···

解放后,修建红军烈士陵园时,迁移龙思泉坟来小龙山,可是群众还是香火不断的祭奠这座红军坟。后来,政府在坟前下方台上塑了一尊红军女卫生员的艺术铜像,把男卫生员艺术为女卫生员形象,但前往祭拜“红军坟”者还是络绎不绝,连铜像也被祭拜,它的脚部还被虔诚的人们摸得锃亮锃亮的。

你们看,下边这座铜像就是,还有人在敬香呢。

喜欢川剧的朋友,可能知道一个叫《红军魂》的剧目,它就是我市川剧团根据红军坟的故事创编的。

一位普通人被顶礼膜拜70多年了,这在全世界可能是不多见的吧?

朋友们,再往西就是由李鹏同志题写匾名的青松堂了,里边存放了16位无名烈士的骨灰,还有邓萍、钟伟剑烈士的事迹资料。

好了,各位女士、先生,我们走这一圈,整座陵园是否就走完了呢?没有。

在广场西侧下的坡面还有两座特别的三面体纪念碑呢,大家请跟我来。

现在我们已瞻仰完陵园的所有碑、墓、雕刻塑像,我想大家可能已经明白此陵园为什么叫“红军山”了吧?

因为这里红军味特浓,红军的英勇、善良气息犹存,红军精神已深深烙在了淳朴的遵义百姓心中,人们用“红军山”来亲切称呼烈士的安息之地,由衷地表达对红军的崇敬之情。

遵义红军山

遵义红军山又叫遵义红军烈士陵园,不过遵义人都叫红军山。步出会址,路过扬柳街一侧的红军总政治部驻地,一座郁郁葱葱的山岗便是遵义红军烈士陵园,人们尊称为“红军山”。贵州遵义红军山纪念碑位于遵义市小龙山上,陵园正面碑正面是邓小平同志手书的竖写“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碑后是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墓。为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时兴建的一座别具特色的纪念碑。

拾级而上,只见满山青松翠柏,一座巨大的红砂石墓茔掩映在万绿丛中,里面安葬着红三军团参谋长邓平同志的骨灰。山上还有一座青石圆坟,坟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红军坟”三个大字。里面葬着一位当年为遵义人民治病而惨遭反动派杀害的红军卫生员。遵义红军山的故事

红军山之于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就犹如镶嵌在这个城市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庇护着这方水土这方人;又如这个城市的灵魂,彰显着老区鱼水情深的情怀。

“今晚我们必须拿下遵义城,并以遵义为据点,一举击溃明天赶到遵义进行支援的国民党中央军。这场仗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邓萍站在洗马滩河坎上,指着不远处的遵义城,向战士们传达了彭德怀军团长下达的重要指示。听到命令,战士们士气高昂,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等着邓萍下达进攻的命令。突然,一颗流弹从他颅内穿过。“参谋长!”邓萍身边的战士急忙扶住他,其他的战士也几乎咬碎钢牙,恨不得将打冷枪的敌人揪出来千刀万剐。在邓萍倒下的一瞬间,从投身革命开始的记忆片段如幻灯片一般,在他的脑海中不断回放„„此时,他才27岁。

邓萍牺牲后,几名战士当即将他抬到新街罗庄院内(原恶霸地主罗微五的住宅),随后又从颜姓居民家中抬来黑漆棺木一口,将其尸体入棺,并于次日葬于松子坎背后的罗家坟山。1957年秋,朱振民、章思进等人经过深入调查、了解,终于找到了邓萍原墓,并报请贵州省军区政委石新安(原系邓萍部下的参谋)前来现场辨认无疑之后,于1958年将其遗骨迁葬到同年报请兴建的小龙山“红军烈士陵园”内。

凤凰山麓湘江河畔

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位于凤凰山麓、湘江河畔,占地103亩,陵园与“遵义会议会址”和“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等纪念体系隔江相对,彼此辉映。这里是遵义广大人民群众缅怀革命先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和各种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

1949年11月21日遵义解放后,人民政府清理了1935年初在遵义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遗骸,先后找到了19名轶名烈士。1957年,时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致函贵州省委,提请务必找到他的亲密战友邓萍的遗骸。经省、地、市党政军的共同努力,1958年终于在松子坎找到邓萍原墓,并迁至遵义市小龙山上。

同年,遵义市政府立即报请上级批示兴建“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经上级部门研究后,同意拨款30万元,在遵义市修建烈士陵园和纪念碑。1958年9月,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正式动工兴建并于次年初竣工。陵园划定范围为103亩,始建盘山车道和289级石阶,由湘江河边的公路直通陵园的纪念活动平场。

陵园正中,用红砂石为邓萍建造了一座墓室,并在清明节专门举行了隆重的迁葬仪式,将盛有邓萍遗骨的棺木安埋在小龙山石砌墓室内,同时亦将找到的其他红军烈士遗骨迁葬此地。自此,市民们便亲切地称之为“红军山”。

迎风奏乐永放光芒

走进陵园,沿着数百级石阶而上,一座气势雄伟,造型别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映入眼帘,震撼人心。纪念碑高30米,下宽6米。碑的顶端,是5米高的镰刀锤子标志,该标志由钛合金浇铸的风铃片组成,每块风铃片表面都覆有9999纯金箔,抬头望去,标志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每逢风起,标志就会发出叮叮当当的风铃声,好似烈士英魂在耳旁细语。碑的正面,是1984年11月2日,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纪念碑修建于1985年1月15日,恰逢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当时省、地、市党政军领导云集小龙山,隆重举行建碑仪式,党中央也委托伍修权、童小鹏专程由京来遵剪彩,参加了落成典礼。

纪念碑的底座外围是一个直径20米,高2.7米,离地面2米的大圆环。大圆环由4个5米高的红军头像支撑,用花岗岩石雕凿而成,分别对应红军指挥员、卫生员、战士和赤卫队员的形象,寓意着红军威震四方。圆环的内壁是4组汉白玉石浮雕,内容分别是“强渡乌江”、“遵义人民迎红军”、“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

据陵园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介绍,整座纪念碑均由著名雕塑家叶毓山教授设计而成,在很多细节的设计上都有独到之处。正如底座圆环外壁上以石雕头像为界镶嵌着的繁星,每面7颗,共计28颗。它们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由1921年建党至1949年建国的28年峥嵘岁月——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人终于取得了全国政权,解放了全中国,这一胜利是千千万万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他们必将永垂不朽,他们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40余名烈士的安息之所

穿过纪念碑往上,便是现在的邓萍墓。邓萍是四川富顺人,他少年投身于革命。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党派到黄埔军官学校的早期毕业生,有较深的政治、军事素养及其他渊博的学识。

邓萍墓坐北朝南,由正墓室、侧墓室和卧碑等组合而成。正墓室高5米,宽7.35米,进深4.35米;侧墓室低、高各3.3米,宽6.35米,较正墓室向前突出2.15米,整个墓室呈“凸”字形,共长20.05米。墓室顶端竖红色五角星。墓室正面镶嵌钢筋混凝结构墓碑。碑长4.1米,宽0.78米,正中模塑“邓平同志之墓”六个金色大字,系当时贵州省省长周林手书。左右两侧墓壁上,分别模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大字,颜色均为白色黑底。

卧碑斜置于墓室正前方8米之台阶中央,长4.5米,宽3.1米,在白色水磨石面上,用红、黄、绿三色水泥堆塑,由53朵大小不等的向日葵组合而成,并装饰素带两根,形如一个巨型花圈,整个卧碑做工精雕细琢,造型端庄,深切表达了遵义人民对革命烈士的缅怀和悼念之情。

从邓萍墓往左而行,便是青松堂,里面存放着1935年在遵义战役中牺牲的16位轶名红军烈士的骨灰以及23名已故老红军的骨灰。“青松堂”三字,是原国务院总理李鹏于1991年2月为陵园题写的。

自陵园建立至1986年,省、地、市为陵园建设投资,共计300万元。1983年10月国务院批准为全国32个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之一。1988年国家民政部拨款25万元,省民政厅拨款5万元,建筑了烈士骨灰堂和陈列室。

青松堂旁是红军坟和红军卫生员的铜像。

红军坟的故事

1935年,红军长征到遵义时,驻城郊桑木垭的前哨连有一位不满二十岁的卫生员。他既有一套成熟医术,又有赤胆忠心的医德。恰逢当地流行伤寒病,群众因病死亡人数不断攀升。有鉴于此,卫生员在战友们忙于打土豪、给劳苦群众分粮分物时,不分昼夜、风雨无阻地走村串巷,给老百姓看病、送药、打针。由于医德好、医术高,经卫生员诊治的病人无不手到病除。这一消息很快风传开去,周围数十里的农民纷纷前往求医、讨药,一时间把他忙得不亦乐乎。

某日傍晚,一名约12岁的小孩哭着跑来哀求,请他到远离驻地十多里的地方为其病重的父母看病。看着满脸泪水的小孩,卫生员感到心里有根弦被深深地触动了。他不顾数天来的疲劳,冒着小雨、踏着泥泞到达患者家中,连夜给王大爷、王大娘服药、打针,直到天明时患者脱险后才返回驻地。

回到驻地后,卫生员却发现营地内已是人去楼空。原来就在他为患者治病的夜里,连队接到命令连夜赶路去别处执行任务了。由于卫生员迟迟未归,连长便写了一张字条托房东转交给他,字条上写道:“小洪,部队要执行紧急任务,不能等你,你回来后,立即向桐梓方向赶来。”见到连长的指示,卫生员立即向连队出发的方向急追而去,没想到临走时却被前来感恩的群众簇拥着,这送鸡蛋,那送米粑,十分难舍。

就在这时,敌人闻讯而至,不幸落入敌人手中的卫生员被枪杀于桑木垭场口。老百姓为了报答他生前为民除病的恩情,将其尸体就地安埋在路旁。因不知其籍贯和名字,群众只得称之为“红军坟”。

后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原校长钟有煌同志证实,卫生员名叫龙思泉,是红军三军团五师十三团二营的优秀卫生员。

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红军烈士陵园建立以后,一方面红军的好处深深铭记在群众心中,另一方面有成千上万的人民扶老携幼,自发前往瞻仰,每年陵园接待游客均在25万人次以上。甚至来自省城和首都大专院校工作、实习或参观的学生,也都到这里举行纪念活动,邀请当地健在的老红军讲述当年长征的故事。这些盛况。使整个陵园自然形成了教育青少年和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红军优良传统,继往开来,振兴中华的大课堂。

7.绵山导游词 篇七

相传春秋之时,晋国贵族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重耳逃亡十余年,曾在饥饿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吃。晋文公还国为君后,携母亲到绵山隐居,晋文公派人寻找,为逼迫介于推出山,采取放火烧山的办法,却把介子推和他母亲烧死了。文公得知,悲愤交加,命将绵山改为介山,把阳县改为介休县。又将“环绵山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以示怀念。并于清明节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许烧火,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饭,谓之“寒食节”。

绵山早在春秋时候便有了道家的活动。因介子推而被封为介山;介子推作为道家思想的先驱之一,身体力行着道家清净无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朴素思想。在西汉刘向所著的《列仙传》中,介子推已被尊奉为道家神灵。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石桐水,即绵水,出介休县之绵山,流经石桐寺西。石桐寺即介子推之祠。后人们到绵山寻幽探古,访贤求道,凭吊先哲,更使绵山道家的活动日益兴盛。,绵山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清明寒食文化之乡”。

绵山导游词范文_介绍绵山作文

8.于山导游词 篇八

于山(Yu Shan) 赣江和抚河的分水岭。位于江西省中南部,绵延于南城、宜黄、南丰、广昌、宁都、于都、兴国和赣县等地。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250 公里。山势东北高,西南低,同名山峰在于都县北。最高峰军

峰山,位于宜黄与南丰边境,海拔1761 米。于山主要由红砂岩、砂页岩和砂砾岩构成。在岩性软弱、岩层倾角较小地区,经流水侵蚀发育而成浑圆丘陵, 相对高度200~300 米,地形破碎,山间多红色盆地,较大者为广昌、宁都、兴国等。在岩性较硬的砂岩、砂砾岩分布地区,有奇峰林立的丹霞地貌,如宁都和兴国的假峰林。于山有大量岩浆岩侵入体,矿产丰富,主要有钨、锡、铀、铋、铜、金和稀土等,其中钨、铀最驰名。非金属矿产中主要有滑石。

于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富,植被茂盛,主要为常绿阔叶林、以壳斗科常绿树占优势。天然森林多被破坏,以人工林为主,优势树种为杉、马尾松和毛竹,是江西主要用材林基地之一。油茶、茶叶、柑橘等经济林的栽种面积和产量,占省境较大比重。名胜古迹有宁都的翠微峰、狮子峰、金精洞,兴国的冰心洞等假峰林。

9.白石山导游词 篇九

我是XXX旅行社导游,我的名字叫:XXX,非常荣幸今天由我带领大家领略大自然的“杰作”----神奇而美丽的白石山!

首先我代表涞源人民对您们的到来表示真诚热烈的欢迎。涞源是一个神奇美丽又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方,是一个旅游避暑消夏胜地。涞源有着悠久的燕赵历史。而有着“北方第一奇山”和“北方的黄山”之美誉的白石山就挺拔的伫立在涞源。

北方难道真的有这种奇山吗?那么我现在就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白石山的概况。白石山最大的特点是拥有全国唯一的大理岩峰林地貌。大家有没有去过张家界和云南的石林?张家界是石英砂岩,主要是水流的冲蚀作用,云南的石林是靠水的溶蚀作用,而白石山的峰林是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了两组垂直节理(也就是裂缝)。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白石山的夏季有三分之二的天气出现云雾,当云雾萦绕在峰谷之间,山峰时隐时现;时而云雾如海、波涛汹涌,如梦如幻;时而如轻纱幔帐,随风飘舞,仙幻飘渺,使人浮想联翩,恍若置身仙境之中;一急一缓中,体现沧海桑田;一动一静中,品味人生百态。当云雾袅袅升起,出现云海飞瀑,云海佛光的奇观,更增加了白石山的神奇与魅力。白石山是春看花草,夏观云烟,秋赏红叶,冬览冰瀑的好地方。

10.白石山导游词 篇十

大家好!首先热烈欢迎您到涞源来参观游览。今天我们游览的是白石山景区,现在从县城出发,大约15分钟后到达白石山脚下,然后盘山而上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到达1858米的韭菜园停车场,开始步行游览,需用半天时间。

涞源隶属河北省保定市。从地理位置上讲,涞源北面是河北省张家口市,西面是山西省大同市,因此,涞源处在两省两市交接的地方;从地学角度讲,涞源位于燕山西南端,恒山东南端,太行山最北端,是三山交汇的地方。拒马河就发源于涞源县城,流经紫荆关、野三坡等汇入大清河,归海河,东注入渤海,而太行山和燕山以拒马河为界,那么白石山呢,就处在八百里太行的最北端,位于涞源县城南15公里处,是太行山前深断裂西缘的一部分,也是紫荆关抬升的一部分。我国从东到西是由低到高的地势,白石山处在华北平原到山西高原、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白石山是清西陵万年吉地龙脉的龙首,清西陵背靠永宁山,而永宁山一直从紫荆关到达白石山最高峰。

白石山山体高大,在54平方公里的花岗岩基座上顶起一块20平方公里的白云质大理岩。白石山最大的特点是拥有全国唯一的大理岩峰林地貌。

白石山由于特殊的地质结构和优美的自然风景,1990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1995年通过国家风景名胜区评审,2001年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目前全国总共有85家国家地质公园。第一批为2000年通过的11家,第二批为2001年通过的33家,第三批为2004年通过的41家。第二批通过的还有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河北阜平天生桥国家地质公园等;第三批通过的有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障石岩国家地质公园等)。2002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全国科协公布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总共有200家,第一批为九十年代通过的100家,第二批100家,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则是其中之一)。白石山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桂冠,是因为它山体高大,地质结构独特,植被繁茂,人文景观荟萃,集雄、险、奇、幻于一身。

请大家注意,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白石山景区,刚刚买票的地方叫风凉沟,从海拔800多米的县城出发到海拔1200米的风凉沟,已经爬升了400多米,现在我们沿着盘山公路在悬崖峭壁上蜿蜒而上,半小时后将到达野花坡停车场。这条盘山公路建于1968年4月,全长14公里,要拐97个弯,有兴趣的游客可以数一数。

白石山总面积54平方公里,整个景区由三顶六台九谷八十一峰组成。古人对涞源白石山有这样的描述:“白石山,山多白石,连峰纵拔,秀列若屏,时有晴云游曳其上”。白石山又有“太行第一屏”之称,它犹如一个巨大的屏风拔地而起,矗立在涞源盆地东南部,北部相对高差1000多米,而南部相对高差则1600多米,这样在北部看白石山不是太强烈,在南部看到的白石山则高耸入云,极其壮观。

我们现在到达的这个地方叫老牛槽,海拔1400米,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往那边看,会看到一股清流,如同一个大的瀑布。它是一个常年均量的泉,出水量是每秒3升,也就是一秒钟流出3公斤水,常年不断。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在这个地方能有这么大的泉呢?其实在白石山的十瀑峡还有龙虎泉,森林公园有党参泉,离这不到500米的白沙寺泉,这几个泉的流量大致相等,且几乎都在海拔1400米左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泉呢?大家听我解释,白石山可以说是一座山上之山,就是说在巨大的花岗岩基座上托举着一块巨大的白云质大理岩,地学上称之为顶盘悬挂体。详细的说就是白石山从海拔1400米以上几乎都是相对破碎的变质岩,而1400米以下则是结构致密的花岗岩。降水从变质岩下渗到花岗岩层,不能再往下渗,这样在花岗岩层上便形成含水层,含水层的水顺洼处流出山体,也就形成了几处泉眼,我们刚才看到的泉也就是这样形成的

(东行至8公里处),请大家向北看风凉沟村北部的山,可以看到左侧是凹凸的花岗岩,而右侧则可以看到白色的岩石呈弧形向上弯曲。那里的岩石在燕山期花岗岩运动期已经被掀翻了、顶弯了。这种现象在地学上被称为褶皱。

(东行至9公里处),请大家注意司机师傅可以停一下车。我们眼前这个平台有20多亩,据说,燕昭王曾在这里求过仙,因此,此台被称为“燕王求仙台”是白石山的六台之一。大家往远处看,我们前面是一个幽深的大峡谷,这个峡谷被称为三谷,我们路上经过的白石口,是长城的重要隘口,被称为云谷重关,在云谷的中间,有一道著名的山岭叫鼻子岭,因为从北部的长城上眺望此岭,会看到象人鼻子一样的山峰,惟妙惟肖。沿云谷向东北方向眺望,远处那个村是黄土岭村。震惊中外的黄土岭战役就发生在那里。那次战役发生在1939年11月3日至8日,战斗是从白石口沿云谷展开的,11月3日、4日在雁宿崖村歼灭了十村大佐率领的近500日军,11月7日在黄土岭一线歼灭了由阿布规秀率领的1000多名日军,创下了我八路军一次战役歼灭日军1500名的纪录,击毙了名将之花“阿布规秀”中将,这是在远东战场打死的日军最高将领(详细故事见后面导游词)。好了,请大家上车,我们马上就要到达韭菜园,是因为满山遍野生长着粗壮的野韭菜。野韭菜在林间树下成片生长,一茬接一茬,生生不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天然大菜园。韭菜味道当然很纯正,大家到那里可以品尝到山韭菜馅饺子,吃上一口鲜味十足。

我们现在到达的地方就是海拔1858米的韭菜园停车场,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随我一同下车。请大家注意,在这里你有没有闻到一股强烈的辣味呢?这就对了,这股味道就是从山坡上翠绿的山韭菜身上释放出来的,这里的韭菜园大概有二千多亩,所以“韭菜园停车场”也就由此而得名。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这里有这么多的山韭菜呢?关于这个问题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王母娘娘姐儿三,老三为人刁钻,她怕别的神仙在这里修建庙宇、寺院,就撒了韭菜籽,呛得诸位神仙不敢近前。其实呢?这儿韭菜生长茁壮、味辣好吃,尤其在农家,生腌在菜缸里,终年不变质不变色,味浓可口好吃,这里加工成的韭菜花别具风味,说到这里,大家自然就明白山韭菜的来历了。

好了,大家跟我一起参观一下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对白石山有一个全面而概括的了解。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是进行科普教育的好地方,它涉及地学、水资源、动物学、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及保护、人文历史等诸多学科,可以说它是一座天然的大课堂。我们眼前的这个展室,展出了白石山地区的主要岩石和矿石标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白石山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

白石山地区位于华北地带中部涞源--阜平复背斜北端,向东横越太行山深断裂带,与燕山台褶带西南端衔接。在10--14亿年前,白石山地区是一个潮坪环境,即海滨环境,潮涨潮落数亿年,沉积了厚达2000米的白云岩,它的下部地层是高于庄组白云岩,上部则是雾迷山组和铁岭组白云岩。2亿年--6.5万年前,白石山地区遭受了最强烈的“燕山运动”的洗礼,炽热的岩浆在白云岩盖层下剧烈运动,向上顶举,使白石山地区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物理变化,简单地讲,就是岩浆巨大内应力将顶部的白云岩盖层顶起并顶裂、顶斜,之后由于重力崩塌和水流的搬运作用,形成了沟谷和山峰;二是化学作用,白云岩在高达上千度高温岩浆的烘烤下,发生了变质,转化成了大理岩。白石山地区绝大部分是白云质大理岩。同时,在热液的作用下,接触变质带生成了许多矿藏,白石山地区是典型的热液交代型矽卡岩成矿模型。在白石山周边已探明有铁、铜、铅、锌、钼、金、银、石棉、云母、海泡石、石榴石、石英、水晶等多种矿藏,其中以铁矿储量为最大。这些矿大家都可以看实物标本。

白石山地区出露的岩石分布情况大致为4类,一是分布于西南边缘基底部的形成于28--25亿年的古老的阜平群片麻岩;二是分布于白石山基底部的燕山期花岗岩;三是分布于顶部的高于庄组白云质大理岩和雾迷山组及铁岭组白云质大理岩。雾迷山组沉积构造十分发达,有潮汐层理,藻纹层理及各种形状的叠层石,以及泥裂、“鸡笼网格”构造等暴露标志。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叠层石,这种石头是在潮汐的环境或极浅水的环境下由单细胞的藻类与沉积作用共同形成的一种明暗纹带相间的沉积构造,在极浅水或退潮时,藻类在沉积物表面“爆发式”生长,争夺阳光,往往形成向上的球面,并形成暗色藻纹层;当涨潮时,藻类生长受遏制,沉积碳酸盐岩条带,形成明亮纹层。因此,形成了波状、半球状和柱状叠层石,尤其是半球状叠层石象刚出锅的大馒头,也象恐龙蛋,人们谓之称“馒头石”。

白石山是典型的双层结构,底部是燕山期花岗岩形成稳固的基座,上部是由白云质大理岩发育而成的构造峰林,也称为顶盘悬挂体。

(出博物馆),朋友们,我们马上要进入白石山景区的精华地带,请跟我来,前面是迎客峰,我们将穿越65米的“别有洞天”隧道,正式踏上白石山的神奇之旅。因为坡陡路窄,请大家踩稳踏实,不要拥挤,注意安全。这条台阶路从东山到西山共有一万米9999级台阶,穿越了白石山的“三顶六台九谷八十一峰”。大家注意,白石山拥有众多的地质遗迹,我们第一步看到的是发生在10亿年前海底的一次古地震遗迹,10亿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次大地震,大地从这里被撕裂了一道宽约200米的口子,众多的岩石崩塌下去,堆积起来,经过漫长的过程,又二次胶结,形成了巨角砾岩,这些巨角砾岩很象“片石混凝土”,这里是古地震遗迹的东断层。前方的迎客峰及海豚出水都是由巨角砾岩发育成的。

(穿过隧道,眼前兀立着海豚出水的巨大石柱)前方的这个巨大石柱高达30米,被称为海豚出水。因为白石山的云海常常出现在这块石柱的下面,从北部回望这块石头,象一只巨大的海豚从水中穿出一样。(在海豚出水下稍为休息),朋友们,白石山“北山南象平朴中见诡异,雄奇中见秀丽”,“集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张家界之秀”于一身,实为北方山岳景观中的精品。

白石山的景观可概括为“雄奇险幻”4个字,所谓雄是指它高大的山体、雄壮的山峰,铮铮铁骨般矗立于山巅、峡谷,群峰拔地而起,峰高谷深,高耸擎天,气势宏伟,雄风荡荡,撼人心魄,处处给人以强大的力量之感;险则是指,白石山千峰万仞,如刀削斧劈,险壑纵布,如万丈深渊,单壁高差巨大,难以逾越,是山岳景观中奇与险的代表,白石山南麓拥有高差达600米的世界第一绝壁晴云顶、豹子窝至今人迹罕至;而奇则是指白石山奇峰林立,怪石峥嵘,千姿百态,奇花异木,奇禽异兽,野趣十足,置身其中趣味无穷;幻是说白石山由于光与影的变幻,云与雾的交织,冷与热的交流,幻化出许多种神秘莫测的独特天象景观。老百姓说,白石山一天有72变,特别是夏秋季节,成天云蒸雾绕,山峰隐于云雾中,如仙山浮岛,太阳直射云雾使佛光频频出现。白石山是北方出现佛光次数最多的山。

(来到聚仙台)我们眼前这个平台是聚仙台,大家可以稍事休息,听我讲一讲。我们刚刚走过的峡谷叫栖霞谷,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呢?是因为:清晨,太阳穿过薄雾,透过六坪塔和灵狐峰照射下来,谷中霞光万道,蔚为壮观,相传白石山有许多仙人,经常跑到这个台上来聚会、休闲,现在我们大家来到这里,不妨也沾点仙气。请往下看,前面那座直上直下、壁立万仞的山峰就是灵狐峰,神奇的是在山的半山腰有一座石头小屋,传说有只灵狐得道成仙后变幻成白石仙女就住在那座石屋中,早晨常常坐在旁边的石头上梳洗打扮。回头朝西边望,这座山崖叫豁然崖,穿过豁然崖的石缝,眼前豁然开朗,峰林奇观会尽收眼底。在豁然崖上端座着一位妙龄少女,正好扭头梳理着自己如瀑布般的秀发,在向远方的客人们微笑致意,这个峰因而被称神女峰,在她的身后,有一只调皮的猴子,立于悬崖边上,正跷着二郎腿在那里抓耳挠腮,闹着玩呢。其实白石山上的许多山峰从不同角度都如人、如兽、大家都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去发挥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编撰出许多动人的故事。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两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白石山南麓的云盘洞。云盘洞位于南面那座孤峰的半山腰的峭壁之上,海拔1100米处,洞并不深,仅有十几米,是一个天然的溶洞,依洞建有一处庙宇,崖壁上生长着许多千年古柏,洞的右侧有一根高达4米的石笋,洞前的院落里横躺着一棵烧焦的菩提树,尤其一提的是石壁上有几个洞穴用石头垒着,据传是在那里修佛、修道的人圆寂后被藏于洞中。第一故事是边老道成仙。清末有一个老道姓边,长期在云盘洞修行,道行极深,能够掐草为药,四方百姓常找他看病。一日做一奇梦,梦见洞口白云滚滚,看上去金光闪闪,远处玉皇大帝端座于云朵之上,向他频频招手。一觉醒来已是日上三竿,老道忙起身到洞外观察,发觉洞前云海茫茫,波涛翻卷,远处小山如蓬莱仙岛,天上太阳金光灿烂,宛若梦中一般景象,很是惊异。马上唤来徒弟,将梦学与他听,并说,看来玉皇大帝真是接我来了,话音刚落,便纵身跳入云中。这一跳老道灵魂升入了天国,可肉体却摔下悬崖。小徒弟发现师傅已经升天,便翻山到县城向县官报告。县太爷听后很是惊讶和婉惜,骑着驴子绕道银坊来到了云盘洞下,当时正值暑期,而且已是第五天,可令人称奇的是边老道真身一点也没有腐臭,县志载称“蚊蚋不及”,就是说蚊蝇没有下蛆,县官深受感动,便捐出自己的奉禄为这一方善人在洞旁空地中修墓安之。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义和团和红灯照的,上世纪初,京津地区为抗击洋人,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涞源地区也受到影响,城北金家井村有个木匠叫郭逢春,他拉起了一面“广昌团练”的大旗招兵买马,闹起了义和团和红灯照。很快便形成了势力,横刀立马、杀富济贫。1902年清政府联合洋人,对义和团进行围剿,将京津地区的义和团红灯照很快消灭殆尽。涞源的郭适春迫于形势的压力,不得不退出县城,跑到了白石山南麓的吉河村躲藏。当时他们20多个人在村里教功布道,教当地的年轻人练刀枪不入之功。半年后,有一个小伙子声称得到了真传,练成了刀枪不入之功,于是择吉日、打开场地,给村里人演武。他拿着砍刀朝自己肚子上连砍数刀,只留下一道道白印,于是壮着胆子喊到,拿枪来,照着我肚子打。同堂练武的一个小伙拿出鸟统朝着他肚子扣动扳机,结果这个小伙子应声倒在血泊中断了气。老百姓一看出了人命,便跟义和团的人打起来,什么刀枪不入,原来是邪教。无奈之下,郭适春带着人马躲进了云盘洞落草为寇。1903年春天,清政府怎么也不能容忍这伙官府的反叛力量存在下去,于是勾结德法联军,对白石山云盘洞进行围剿。联军靠当地放羊的老头引路,在火炮掩护下,分两路向云盘洞包抄,从山顶点着浇着煤油的柴禾烧。郭适春等人虽然武艺高强,终因寡不敌众,20多个人除郭适春外,其余全部被杀,其中女的被割下****。郭逢春被联军用钢丝穿上锁子骨,被带到保定府大西门斩首示众。广昌团练的大旗被德国人获得带回了德国。1952年民主德国总理科罗提渥访华时,将这面旗帜送还给了周恩来总理。现在这面沾着英雄们鲜血的大旗被保存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中。

好了,现在我们出发,前方出豁然崖就会看到峰林景观了。

现在,我接着给大家介绍白石山的景观特色。白石山总体上是山岳型景观,它的资源规模大、品位高、类型全,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

第一,峰林独特。白石山的大理岩峰林地貌在全国是唯一的。大家都知道,在我国以峰林地貌而闻名的景区有张家界的砂岩峰林,有云南的石灰岩石林,有黄山的花岗岩峰林,有广东的丹霞峰林,也有西北黄河边上的土林等,而大理岩的构造峰林,白石山在全国独树一帜。

第二,植被茂密。白石山森林覆盖率为82%,植被覆盖率在90%以上,全景区有高等植物739种,野生动物很多,是河北省生物多样性三大分布中心区之一(其它两个是雾灵山和小五台山),白石山是春有花、夏有果、秋有叶、冬有雪。

第三,天象莫测。白石山主脊线长达7000米,平均高度在海拔1900左右,而且呈北北东向走势,与季风形成垂直状态。再加上白石山南麓相对高差达1500米。因此,特殊的地形造就了白石山独特的气候。从东南方向吹来的暖湿气流,被高大的白石山拦截在峰林巨壑间,经常形成云雾、佛光。在云盘谷的山脊线上冷暖空气突然交锋,云雾飞速升上天空,这一景观被称为风云际会。在升烟井,云雾从底部被吹上来,沿崖壁直冲霄汉,象古代的滚滚狼烟,实为奇观。由于冷暖气流的作用,白石山上经常出现锋面雨、地形雨,也经常出现蓝天白云映苍山的景观,白石山晴不如雨,雨不如雾,雾不如云。所以“白石晴云”是涞源的古十二美景之一。

第四,人文荟萃。南麓的云盘洞已经讲过,北麓的长城值得介绍。白石山长城保存相当完好,属内长城,与八达岭长城相连接,修建于明朝万历元年至万历三年。涞源的长城总长116公里,是河北省拥有长城最长的县。登上白石顶,远眺长城岭,长城象一条巨龙蜿蜒于其上,实为胜境。白石山也是自然与人文的分界线,春秋时度岭分燕赵,辽宋时一山分两国。来源:

现在我们来到了云都峰下,这里有一个岔道,拾级而上就能登上海拔2096米的白石顶,沿台阶而下,过云都峰栈道,我们就会深入到峰林巨壑之中。

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冲击白石顶。白石顶海拔高度为2096米,是白石山最高峰。站在白石顶,可西望五台,东瞰狼牙,南览群峰,北腑田畴。古人说,白石山山多白石,秀列若屏。白石山主山脊走向为北北东向,在主山脊两侧,尤其是南侧,象梳子齿一样分布着一列一列的次山脊,每一列次山脊都是由一排排山峰怪石组成。站在白石顶向西望去,太行第一屏扑面而来,悬崖绝壁,雄风荡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憾。这时,我们会被大自然的伟力所折服,深深感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现在我来给大家解密白石山构造峰林的形成原因。地质专家评审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时,评价这里的大理岩构造峰林“是一种新的独特的峰林类型”,它是在特殊的构造环境下以构造应力作用造成的构造峰林。它高大挺拔,以气势磅礴、阳刚威武的雄姿区别于其它类型的峰林。

首先,在形成的原因上有所区别,张家界的砂岩峰林主要是水流的冲蚀作用,云南的石林是靠水的溶蚀作用,黄山的峰林主要靠风化作用,而白石山的峰林是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了两组垂直节理(也就是裂隙),主要靠重力坍塌而形成的。它的形成具备了五个条件:

1、白石山地区的岩石有一定的硬度和抗风能力。

2、经过亿万年的沉积,使白石山地区的岩层厚度达2000米以上,而且物性均匀。

3、白石山的岩层产状平缓具备垂直叠置的稳定性(就象一叠大饼,水平地摞在一起)。

4、发育了两组以上与岩石层理相垂直的宏大节理,对岩层进行了深度切割。

5、侵入于高于庄组和雾迷山组的大型燕山期花岗岩,形成了坚固的底盘。在以上5个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坍塌部分形成了沟、残存的部分形成了峰。专家说,白石山的峰林正处于“青壮年期”,因其年轻而奔放,因其奔放而巍峨,因其巍峨而壮美。

我们现在来到了双雄石,眼前这两根高大的石柱,很像两名并肩作战、威风凛凛的骑士。因其酷似人形,所以附近村的老百姓都称其为“双石人”。最令人称奇的是那块悬石,亿万年来它一直悬在那里,好象一咳嗽就会把它震下来。可这块小小的石头却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体验了世间冷暖的变化,见证了“绝世双雄”旷世友谊,更演示了发展与变化是永恒的主题。请大家和这两个巨人合影留念。

大家往右边看,那个景观叫“恋人观景”。在树丛后面隐约有一对男女正在依依不舍地深情送别,女的梳着短发,男的戴着军帽,那个情景最象是战争年代妇女送郎参军,很令人感动。

朋友们,沿木台阶往下走,再下300米就到景心台了,从景心台向西看,就是豹子窝峰林。有人问豹子窝里有没有豹子,可以肯定地说,有。白石山由于山高林密,有许多野生动物,如山羊、狍子、獾成群出没,最近几年,许多人见过豹子的身影。

前方就是列屏谷,列列山峰如画屏般矗立其中。

现在我们到达的地方叫兽王台,人们看见豹子经常在此地休息。虎为兽中之王,白石山没有老虎,山中没有虎,豹子称霸王,因而人们把这个平台称为兽王台。看前面这座山,左边高的是重阳峰,头戴道帽,一脸慈祥;右边瘦的是玉女峰,象少女亭亭玉立于画屏之前,莺声燕语、姿色相风。最右边这组峰,迎风而立,从东边看象布达拉宫,从西边看宛若黄山的始信峰。为了使大家经松一下,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列屏谷的沟口,有一块2亩地大的石板被一小块石头支着,人们认为这块小石头是一名大力士,因此称它为“大黑汉”。在大黑汉的旁边有两块石头,四棱四角,分立于山谷两侧,人们称之为石门,石门下是几丈深的悬崖,石门一侧是一条羊肠小道,十分险要。过去附近村民上山采药路过此地,每年都有摔死的,人们惧怕这个地方,起名为“肉锅”。有一年,村里有个叫铁蛋的小伙子上山打柴,不小心从石门旁掉了下去,后来被救起,只受点轻伤。从那起事故之后,这个地方一直没有再死过人,人们戏虐地说,是铁蛋把肉锅给砸漏了。

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叫列屏谷,古人说:白石山秀列若屏。的确,我们眼前这横向成岭、纵向成排的山峰象一列一列的巨大的画屏。我们脚下这个平台,叫兽王台,右手也就是著名的豹子窝峰林,据当地老乡说,这里山高林密,峡谷幽深,经常有野兽出没,其中华北豹最多。最近两年,在山上修路的民工和卖山货的老乡曾几次看到过豹子的身影。从豹子窝向西去还有两道峡谷,沿峡谷向西翻过金鸡岭就是大桦树背,在那里生长着万亩原始次生林,可以说人迹罕至,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在茂密的丛林中,有成群的野山羊、獾子、狍子、野兔、山鸡等。

好了,请大家往东边看,前方这列山崖很象黄山的始信峰,左边这个靴形孤石,象一艘荡漾在碧波上的白帆。这是留影的好位置,请大家拍照。到这里我们的游程已经过半,前方将攀登飞云口。经过半天多的游览,我们的体力都已消耗得差不多了,因此,前方这段路也是今天爬白石山最累的一段路,请朋友们注意保存体力并注意安全。飞云口已经到了,这个垭口的海拔高度为1900米,由于列屏谷两侧崖壁陡立,既深又长,因此,这里也是一个风口,平地无风的天气,站在这口也会感到凉风阵阵,更不用说狂风大作的天气,会把人吹倒。因为风大、风急,所以,这里在云雾天气,经常是乱云飞渡,云聚云散。冷馊馊的风裹挟着雾滴雨丝,吹打在人脸上,奇凉无比,那种滋味会令你终身难忘。

到了飞云口,我们就踏上了返程的路线。这里是个四岔路口,往东走,目前还是羊肠小道,就会返回双雄石、云都峰、豁然崖,然后回到韭菜园;往西边沿上坡台阶路走,经翠屏谷到达索道上站;往西沿下坡的台阶路,经指北梁到达1820峰南侧的索道中站2,无论到上站还是中站大家都可以坐索道下到西山积木场索道下站。如果不愿坐索道,那么沿台阶路也可以下到积木场,不过距离较远。从飞云口到积木场共有3767个台阶,共3000多米,得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如坐索道40分钟即可到达积木场。白石山索道总长1891.5米,是华北地区比较长的索道,他采用的设备是四川江油重型机械厂生产的,为单循环、固定抱锁器、双人吊箱式,全线共挂有108个吊箱,每箱乘座2人。目前票价为上70元,下65元。

以飞云口为界限,将白石山划分为东山和西山,到东山主要是看峰林,到西山主要看森林和长城。前面我已经讲过,白石山是河北省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区之一。这里既保存有大面积的原始次生林,也有以油松、落叶松为主的人工林。白石山地区过去是省级林场,过去主要以育林、营林为主,植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生产木材,自1996年开始全面封山禁牧、禁猎。因此,在人力能及的范围内我们已经看不到很大的树木,最高树龄在40年左右,而在大桦树背因运输困难,有大面积的原始次生林,里面有大树生长。值得一提的是,白石山有许多珍稀物种,在长城脚下有六株黄柏松,这种树树皮象海绵一样非常有弹性,一般生长在西伯利亚高纬度地区,在我们这个纬度十分少见,估计是侯鸟将其种子带到了这里。在白石山上生长有大面积的红桦林,红桦树枝干挺拔,树皮深红,看上去十分儒雅高贵,人们把他比做林中仙子,也有人把他比喻成刚出浴的美人。景区的山谷中,常看到核桃楸,核桃楸在华北地区分布较广,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第四季冰川留下的植物。

一会儿我们乘坐索道的时候,不仅能观赏到白石山层层叠叠、郁郁葱葱的森林,而且还能够看到一段曲曲折折、高低错落起伏的长城,那就是白石山长城。白石山长城始建于明代万历元年,竣工于万历三年,全长19986米,其中有关城一座,敌楼61座,战台12座,烽火台5座,马面5座。保存完好的敌楼有24座,较好的30座,残毁7座。因此许多长城专家评价说:涞源境内的长城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一段,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长城,这种历史的凝重美和文物的残旧美,给我们以深深的启迪,令人遐思,顿发思古之幽情。

白石山长城是石头砌成的,“石头长城”正是她特殊的价值所在。这石头长城用毛石直接垒在花岗岩山脊上,依山势用石料将两面墙体砌好,中间用毛石和白灰土夯实,再用平面石头铺平上面。在山洼的地方,长城建的又高又厚,险峻处山崖可当作城墙。城墙上有小水沟,通向石槽,下雨天,可以通过石槽将水排到墙外,以免冲刷墙基,体现了当时依山就势,就地取材,实事求是的建筑思想。

白石山这段长城是从北京怀柔经八达岭、紫荆关过白石口,插箭岭到山西雁门关一直到朔州西北的偏关和那里的长城相接,属真保镇管辖。是明朝的“内长城”。(大明朝几任皇帝都认识到八达岭到白石山、雁门关一线,虽山势险峻,但这些地方是薄弱环节,就决定修一道长城复线。这条复线,在明朝叫“次边”,后来长城学上叫“内长城”。)

白石山长城是白石山景区一道绚丽的风景线,具备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每当雨过天晴,夕阳斜照,长城上空彩虹高悬,长城像一条巨龙盘绕在白石山上,其景十分壮观。

上一篇:qq个性说说励志下一篇:励志语录:人生十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