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与养护管理(精选8篇)
1.浅谈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与养护管理 篇一
“新时期沿海人与率先发展”主题征文
浅谈沿海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
灌云县水利局
内容提要:全面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争当新时期沿海人,服务人民群众惠民工程,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重要保障。灌云水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多为70年代建设,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所建水厂大部分规模较小设计标准偏低,设施简陋,供水不足,缺乏科学管理,存在严重的饮水安全问题。我县在总结过去改水工作经验基础上,组织水利专家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实地勘查,认真调查研究,制定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实施,狠抓建设管理,充分发挥效益,切实地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给他们带来的温暖、关怀和健康。
今年,中央1号文件重点锁定“水利”,不断加大对水利事业投入,无论中央到地方,还是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以保障农民身心健康,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不断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结合灌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践,浅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
一、灌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现状及近期规划简述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东频黄海,南与灌南县隔新沂河相望,西与沭阳、东海两县为邻,北与新浦、海州、连云区接壤。全县东西长73千米,南北宽44千米,行政区域面积1834平方千米,县内共辖20个乡镇,318个行政村,总人口107.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5万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灌云县就实行了农村改水工程,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农村饮水工程有了较大的发展。据《灌云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反映,至2004年底,全县建设农村水厂117座(按水源分类;利用河流水源建地表水水厂25座;利用打深水井建地下水水厂92座。按规模分类:建乡镇中心水厂41座;建村联水厂76座),受益人口近60万人。但是由于灌云县的经济基础薄弱,所建水厂大部分设计标准偏低,规模较小,设施简陋,供水不足,加上缺乏科学管理等因素,效益下降。尤为严重的是,全县农村水厂有92座无净化处理设施,存在严重的饮水安全问题。由此可见,灌云县在建设和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加强科学管理等方面都面临着相当艰巨的任务。
按照《灌云县“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规划》目标,从2008年起,灌云县将在上级政府的支持,本县群众投劳集资的努力下,投入资金1.25亿元,新建、扩建水厂17座,铺设管网5400公里,用3~5年时间解决30万人农村饮
水安全问题。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
(一)坚持科学规划, 因地制宜实施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是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是广大干群的共同使命和发展追求,全县上下倍加珍惜当前面临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需要科学规划, 统筹安排。要依据本县饮水不安全人口的分布状况,统筹研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布局, 综合考虑水源、水质、水量和周围环境等因素, 加强对水源水质可靠性论证, 确保水源布局科学合理, 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要坚持因地制宜, 加强与区域供水、水源保护、乡(镇)村布局规划、新农村建设等专业规划的协调衔接。在实施次序上,优先安排水质问题严重地区工程建设,优先在区域供水延伸地区安排工程建设任务。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既科学、又合理、得民心、见实效。
(二)严格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实施规划,认真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的前期工作,根据国家有关管理规定,做好项目编制、申报和审批工作。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规范工程建设管理。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的工作机制,让农民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三)強化水源保护, 提高饮用水质量
保护好饮用水水源, 是保证供水水质的重要基础。水源是
关键,饮水工程建设前,水利部门首先要严格做好水源勘察和调查研究, 确保水源的水质和水量,避免盲目建设。要加强水源地的保护, 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饮用水工程管护范围。严禁在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地附近地区发展高污染工业,坚决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加大禽畜养殖环境管理力度,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内从事网箱、围网等形式的水产养殖活动, 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和人为破坏。生活污水排放处理设施要与供水系统同步建设, 防止生活污水随意排放造成新的水源污染,加强对供水工程水源、出厂水的水质检验和监测, 发现水源水质不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时, 必须采取应急处理和深度处理措施, 确保水质达到饮水安全标准。
(四)创新管理机制,实现长效管理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多、面广、管理要求高、任务重。要保证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关键是管理。在管理机制上,水利局作为农村供水工程的行业主管部门,要负责组织研究,制定供水工程管理的规章制度,对实施供水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強化管理责任。在运营机制上, 运用市场经济手段, 建立灵活有效的农村饮水工程运行模式,明析产权,建立水价机制。加强用水管理, 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确保供水工程良性运行,长期发挥效益。
(五)强化队伍培训, 提高服务技能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投产运行后,长期受益是目标,优质服务是基础。水利部门应进行全方位技术指导,定人定责,分片包干,对工程要及时做好监测维护,发现故障及时检修。强化队伍技能培训,持证上岗,确保工程运行过程中在技术上不出现任何问题,确保每一项工程惠及一方百姓。要加强水利法规的宣传解释,使责、权、利 三方自觉按法律法规行事,及时把国家的政策精神传送到用水户和工程管理者,使用户明白自己的权利、责任,切实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让广大农民群众得益受惠。
全力推进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让农村群众吃上放心水、安全水,是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实施,狠抓建设、管理,充分发挥效益,切实地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给他们带来的温暖、关怀和健康,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幸福港城新灌云,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加快新的跃升,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埋头苦干,在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参考资料:
《灌云县水利十一五规划》
《灌云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灌云县志》 《灌云县2010年鉴》 作者简介:成善权 单 通讯地址:灌云县水利局 邮 编: 222200
位:灌云县水利局办公室0518-88823538
电话
2.浅谈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与养护管理 篇二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农村公路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不仅代表了当地农村的形象,而且也反映了农村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发展,它在交通运输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公路建设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1 农村公路养护现状
目前,在农村公路“全覆盖”政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推动下,农村公路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里程增加,技术等级提高,路面状况改善,农村公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农村公路的使用极不规范,以及县际和农村公路的养护项目分散,涉及面广,基层和一线技术力量、管理力量都比较薄弱,在养护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较多,资金投入也受到限制;再加上养护管理部门的设置还不完善,乡镇又没有养护机构,致使乡镇道路养护管理脱节,以致大量道路毁坏,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服务质量,阻碍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快建立乡村道路养护管理机制,积极筹集乡村道路养护资金,加强对乡村道路养护管理的领导,对加快农村交通建设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当前农村公路养护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硬化路面断、裂现象严重;路况下降,部分路段存在难以通行甚至中断交通状况;安全标识标志、附属工程不完善等。农村公路养护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养护资金缺少稳定渠道等问题,使农村公路处于“无人管、没钱养”的境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八条规定“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管理体制,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和“民工建勤”的取消,乡村两级失去了养护乡村道路的财力和能力,形成了事实上的乡村道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缺失。公路管理部门目前只能基本满足主要干线公路,无力将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纳入统一管理。因此,以现有的工程技术人员、路政管理人员的配置和数量,很难对农村公路实行统一管理。基于农村公路养护现状,为加强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的效益,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迫在眉睫。
2 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措施
1)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必须建立相关的管理体制,完善相应的责任机制。公路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责任,拟定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评定标准和与之配套的奖惩机制,并逐级签订公路养护责任书,明确养护管理人员管养的路段、养护质量要求、责任、工资等。负责相应地段的交通协管员要定期对各线的养护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并按奖惩机制予以兑现,以促使管理措施到位。县级公路管理部门应做好行业管理工作,充当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监护人,着重做好养护质量的考核工作,做好养护资金专款专用的审核工作。2)组建农村公路专业养护队伍及高效率的机械养护设施。农村公路养护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的工作,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养护工队伍,落实日常养护人员,明确责任,确保有路必养。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建立适应市场规律的运行机制,允许和鼓励组建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养护工程专业队或公司,参与公路养护工程项目竞争。逐步转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护企业,推向市场。改变目前公路养护生产单位过于分散、效率低下的状况,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以提高养护质量和投资效益,也有利于公路管理机构从生产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对公路小修、绿化、水毁专项修复等适宜于市场竞争的养护工程,要逐步推向市场,以促进养护工程市场的发育,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3)完善排水设施及防护工程,加强路肩的养护。相当一部分农村公路沿线无排水设施,路肩被水冲毁,有的路段边沟及防护都不具备,这就造成了大气降水极易进入路面,甚至是路基工作区,降低道路的承载能力,使路面出现各种因强度降低而导致的病害。4)设置齐全的交通标志,加强管理。农村公路线形较差,路基防护设施及交通服务设施差,标志标线不齐备,给使用者带来不便,也影响了公路的正常使用状态及寿命。因此,应在陡坡急弯、与铁路交汇等危险路段设置警示等交通标志。同时,要杜绝“三无车辆”,加强宣传,培养全民保护道路的素质,提高交通安全意识。5)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的技术力量。农村公路管理部门可以在大中专院校招聘一部分本专业的毕业生,一方面可以提高人员素质,另一方面也为以后农村公路养护实现自动化打下坚实基础。6)拓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要对农村公路实行有效的养护管理,保障养护资金是关键。一方面,县(区、市)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指导和督察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并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另一方面,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融资方式。可采用县级财政安排一点、联村单位筹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各类企业帮一点、沿线群众挤一点的灵活多样的方式筹措资金。
3 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建议
道路的使用只有同科学的管理与及时、专业的养护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农村公路最突出的问题是建成后的养护管理问题。农村公路本来等级就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如果缺乏及时有效的养护,路况必然会下降,用不了几年,好路就变成了坏路,政府的投资和老百姓的辛勤劳动就会付诸东流。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坚持建、管、养并重的原则,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质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高效、科学的公路管理及养护体制,制定农村公路养护的配套政策和措施,统筹安排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纯.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的研究[J].公路,2007(6):22-25.
[2]周良吾.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建设信息,2009(8):17-19.
[3]刘耀辉.农村公路养护问题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2):34-36.
3.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 篇三
关键词:农村公路;水泥路面;养护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伴随着交通事业发展,在我国农村道路和公路建设中,多以水泥路为主。因为水泥路具有承载重量大,稳定性非常高,耐久效果好以及维护费用低的优点。虽然水泥路面在使用过程中性能非常好,但是在長期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公路使用效果,同时限制了经济发展和人们的出行。因此,就要对受到损坏的路面及时进行管理与养护,这样做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公路的出行效果,避免出现更大的事故;另外,及时对公路进行养护管理也是为了延长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使其最大限度的服务于人类。
一、常见的水泥路面病害分析
路面病害发展的时期不一样,常见的病害及其成因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从病害不同时期进行分析。
首先,在农村水泥公路病害初发期,路面会有细微的裂缝或者发生边角破碎现象。这些现象的原因分别是施工时将材料混合时候搅拌的不均匀和施工时钢筋的操作不规范,钢筋放置不规范或者是钢筋的间距不一致导致的,水泥混凝土的内部受力不均,易发生破碎现象。
其次,农村水泥路面在病害发展期间,主要的病害则为接缝处的破损、断裂或者是班底脱空。接缝处的破损问题出在填缝料上。本身填缝料就很容易出现病害,个别情况下填缝料的选用或者使用不当会导致填缝料本身的寿命大大降低。路面如果排水不畅的话,水流顺着接缝处渗到公路内部,很可能会将基层冲刷脱空,形成内部的真空,如果此时有较重的机动车经过,就会造成路面破碎。至于路面断裂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既有可能是原材料的问题,也可能是施工工序不当的问题,还可能是汽车严重超载等外部原因。而板底脱空除了水流从接缝处渗入导致,还有种情况是因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造成的板角底部脱空。
最终,农村公路路面病害养护与管理不及时的话,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会造成严重的断裂破坏和底部脱空,这个时候的路面已经不能允许行人及机动车通行,将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修理,这样产生的费用也会相对比较高昂。
二、农村水泥公路路面的管理和养护措施
(一)农村水泥公路路面的日常养护措施
在农村,人们对公路路面的日常养护与管理意识薄弱,大多数人都认为路坏了就修,修不好了就重新铺一条。然而却不知道加强对农村水泥公路的日常养护工作可以极早发现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早期及时进行修缮,有效减少事故发生率,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因此,养护人员一定要做好农村水泥公路路面的日常养护方面的工作,在对路面进行管理的同时,还要经常保持路面的清洁,尤其是由于长期使用而出现的的接缝处,要非常重视日常养护中对接缝处理的问题,及时对接缝进行填补。若不对接缝处进行清理和填补,容易失散接缝处的填料,导致杂物进入,进而会导致路面板块出现伸缩现象,严重的会导致路面出现裂缝。避免因为天气的原因导致路面出现软化的情况,保证农村水泥公路的使用效果。
(二)农村水泥公路的预防养护措施
对于农村水泥公路的病害处理,要从根源上进行解决,加强各个阶段的管理。
首先是在设计上,应当充分对施工公路地区的地理环境进行考察,将土质、水流等各方面原因考虑进去。该地区常年的温度和湿度也是在设计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其次,设计应当充分考量到未来的发展,该公路在未来承重量需要不需要加强,公路附近将来是否有别的规划等等。设计时还应当向动力学发展,而不能向之前一样只考虑静力学,要充分考虑到不断增加的车流量对路面的冲击作用。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农村水泥公路的质量控制和对质量的监督管理。原材料选用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质量有保障的材料,在材料混合配比时一定严格按照工序和比例进行。
最后,要建立起系统的公路养护队伍,进行日常的养护的同时,还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农村水泥公路的重点养护措施
在具体发生路面病害时,应当根据路面不同的损坏程度采取不同的修理方法。
1、对于轻微的裂缝、沉陷和断裂时,一般用沥青材料进行填缝处理。沥青碎石材料具有养护成本低、效果好、操作难度较小等很多优点。但是采用此种方法修补的水泥公路,外表上不美观,而且沥青材料的硬度小于水泥混凝土,难以承受长期的压力,所以沥青材料处理只是临时性的道路养护,还需要采取后续补救措施来进行完善。
2、严重的裂缝、沉陷和断裂问题,适合采用重点养护措施。按照水泥公路的施工工序对出现问题的区域进行铺设。首先,清理干净碎石和碎土,处理好基层,直至路面基层足够稳定。如果基层不稳定,应将基层全部挖除,并用混凝土调平,再布设钢筋网进行补强。其次,渗入适量的早强剂,表面覆盖薄膜或稻草加以养护,四到五天内禁止人员车辆通行。农村公路水泥路面的重点养护方法有逐块换板法、整段加铺法。
农村公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损坏,因此,对公路路面进行管理和养护非常重要。我们必须要正视当前适用较为广泛的水泥路面的病害问题,分析其原因,及时养护。在养护工作中一定要采取日常养护、预防养护和重点养护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路面处于良好状态,保障行车安全、舒适、畅通,避免出现事故。
参考文献:
[1]农春棉,许世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4,(11):195-196.DOI:10.3969/j.issn.1006-8554.2014.11.130.
4.浅谈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与养护管理 篇四
筠连县委常委、副县长伍永富
“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已经成为农村道路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民生活中重要作用的集中体现和经验总结。因此,针对新农村建设新形势和农民的迫切需求,搞好农村道路设施公共品的供给与管理,对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县产农村公路建设的现状
筠连县属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是典型的山区县,山高路不平是基本现状,公路建设方面的现状是:省道1条,17公里;县道7条,190公里;乡道涉及13个镇乡,240公里;村道900公里(其中省上确认683公里);到2011年末,全县共投入约5亿元,建成县、乡、村公路1330公里,建成通乡和断头联网路15条,287.5公里(其中2006年前2条,65公里,十一五期间建成13条,通车里程222.5公里);建成通村水泥路298公里,正在建设60公里;建成桥梁7座,约170延米。目前建成的公路大部分等级偏低,质量不高,超重车碾压损毁严重,安全、畅通压力巨大,支持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进度、群众出行便捷等方面差距较大。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够,群众爱护意识差。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通乡通村路建设快速推进,但是相应的宣传力度没有跟上,道路沿线宣传标语不够多,引导群众方式不丰富,力度不够强,部分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差,不少沿线村民,从个人利益出发,在公路两侧非法建房、开厂、设店、乱倒垃圾,乱堆物料,使多处公路形成街道化路段,造成公路排水不畅,降低了公路的使用寿命。
(二)专项规划滞后,地区发展不平衡。目前,农村道路的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配套性不够,专项规划滞后,前期规划与整体建设统一性不够,对公路的设计走向、通达要求、技术等级未经过严格的科学认证就匆忙上马,容易造成公路质量不高和重复性建设,影响农村道路网络的系统布局,同时,由于各镇乡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不同,造成地区差异比较大,发展不平衡。
(三)养护资金不足,监管机制不健全。筠连县是一个农业县,工业基础薄弱,纯粹的依靠煤炭资源的开发,导致了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再加上地处偏僻,社会关注度低,导致公路建设发展速度与周边地区差距明显,同时,目前农村路政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即使已出台的法律、法规,在实际操作中会受到一些条款的限制,制约了路政执法工作。如在管理超限运输上,只能在省政府批准的超限运输检测站查处,在其它的地点查处则视为公路“三乱”,农村公路上超限运输等违法行为就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制止。
(四)权责界定不清,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农村公路没有专职养护人员进行管理,致使公路病害还十分严重,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使用寿命。如通乡公路的管理,在养护体制改革以前,由县交通局专职人员进行管养,道路的病害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公路基本上能够保持顺、畅、洁;养护体制改革以后,乡镇、村道路归乡村自行建养。由于个别地方依赖思想严重,责任心不强,致使地方道路疏于管理。无专职人员养护,造成了坑槽满道、车辙遍布的现象,使昔日十分平整的公路成了颠簸难行的伤心路,直接影响了地方经济建设。
三、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管理的思考
(一)加大宣传力度,把住关键环节。一是充分群众的积极性。广泛采取开辟电视专栏、开展“三下乡”(送图纸上门、送技术下乡、送政策到户)等行之有效的活动、手段,充分发动群众,真正让老百姓明白农村公路建设的重大意义,积极投身到公路建设中来,着力营造“人人争当修路人”的良好氛围。二是充分调动乡镇的积极性。建立基层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人员专门抓、健全制度督促抓的工作格局,确保农村公路建设组织有序、推进有力、实施有效。要建立健全竞争性立项机制,对落实积极性不高、实施进度缓慢、建设质量低劣的乡镇,要果断调整项目,集中支持干部群众急于修、愿意修、参与积极性高的路。
(二)强化投入保障,拓展融资渠道。一是管好政策资金。对上级安排的农村公路建设专项资金,必须做到专户储存,专项公开,专款专用,分级负责,分级监管,严禁截留、挤占、平调和挪用;要切实加强监督审计,对违规违纪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改善民生的关键处。二是吸纳社会资金。筠连山高沟深的地貌特征,路远坡陡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修路成本高,仅靠国家补助资金,难以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为此,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在政府给予经费补贴的情况下,积极引导农民出资出劳,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尤其是直接受益的各类经济组织、企事业单位捐赠资金,支持公路建设,解决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三)创新建管机制,确保建设目标。一是建设高质量。把质量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生命线,严格执行公开招投标制、业主负责制、工程质量监理制、安全质量责任追究制,严把工程造价关、施工技术关、工程监理关、开工审批和竣工验收关。二要管护高标准。“重建轻管”、“建而不管”是导致农村公路“通而不畅”的突出问题。按照一乡一站、一路一班的模式,狠抓道路日常养护,充分利用“一事一议”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切实加强村社道路日常养护,保证群众生产资料运得进去,农副产品拉得出来。
5.浅谈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与养护管理 篇五
朱涛 黄荆强(湖北省高关水库管理局)
摘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小而分散,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难度大,本文根据近年来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的经验,针对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设管理的几点措施。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建设管理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多面广,战线长,施工工人员以专业施工队和当地民工为主,工程施工及建设管理难度大。
(1)、施工条件差。交通不便,由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受水源地的限制主体工程一般都建在山区,这些地方地处偏僻,进出交道路况差,不利于大型车辆进出:施工条件差,几乎没有水电路,大部分靠人工施工,很难使用大规模的机械化施工,条件好点的能使用半机械化施工;受天气影响大,很多地方下雨后就无法运材料进去,需要用人力或者小型机械二次倒运量大,增加了工程的难度和成本。
(2)、设计深度不够,加上项目时间紧,一般都是往往用初设的审批资料直接用于施工。
(3)、工程单价普遍不高,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一般都是以国家投入为主,其余部分农民自筹,自筹部分采用群众投工投劳,造成单价偏低。
(4)、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一般施工都是以当地的农民工为主,当地的农民工达不到新形势下的施工技术水平的要求,造成质量管理上的难度。
(5)、监理,建设管理单位监管力量薄弱。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点多,面广,规模小,监理单位,建设管理单位以有限的人员管理诸多作业面,造成管理上的漏洞,因此不能对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管理所要采取的措施。
针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推向新的高潮:
(1)、建立体系,夯实管理基础。
全面建立项目法人制、监理单位控制、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保证与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制定质量管理文件,促进工程质量的程序化、规范化管理。建设管理单位与监理、施工等参建单位均签订了质量管理责任书,层层落实了质量管理责任,夯实质量管理基础。
(2)、重源头,加强事前控制。
严格招标投标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严格按规定实现公开招标,公开,公平,择优,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素质高,有水厂经验的施工单位承担工程建设任务,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提供保证。严格施工图审查制度,减少缺项漏项和错误,优化设计成果,从源头上保证工程质量。严格施工方案审批和技术交底制度、对重大技术方案请专家进行咨询会审,确保施工方案科学、严谨。严格设计交底制度,工程施工前进行设计交底,特别是加强设计变更和关键工序、关键部位、重要隐蔽工程的设计交底,为保证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3)、抓原材料、加强原材料、中间产品及设备质量的控制
原材料、中间产品及设备是保证工程质量最直接的组成部分,原材料及中间产品不合格就无法使工程施工达到合格,对一些主要产品,应由建设管理办公室在事前到市场咨询后,根据各个产品的性价比选后,再由建设管理办公室指定一些可供选择的品牌或生产厂家。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使用最多的管道、水泵,电机虽然都是经过招投标评定的有资质合格产品,但不同的厂和不同的品牌,质量就有很大的差别,这就需要建设管理单位严格审查这些设备的性能和质量后才能进场。因此,施工中建设管理单位必须特别注意控制原材料、中间产品及设备的质量控制,要求原材料及设备必须达到国家标准,并有相应的质量保证书或合格证书,中间产品应进行抽样试验,或经设计、建设管理单位认可后方能使用。
(4)严检查,以过程精品创造精品工程。
大力推行规范化、标准化施工,树立优质工程典型。牢固树立“严打重防”的理念,保持高压态势,对各种质量事故实行“零容忍”。严格执行质量检验制度,检验从基础控制着手,包括各个施工部位基础开挖的深度和宽度;砼工程模板制安、架立、钢筋绑扎、砼浇筑;金结工程管道和设备制作和安装等,每一到工序完成后先由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经监理单位复核,建设管理单位同意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个施工。加大对工程质量检查力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建设管理单位利用内部稽查、巡查、联合检查等方式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抽查形成全覆盖质量管理。
(5)、强抓技术服务
由于工程施工大部分是当地民工,争对具体情况,工程动工前,对各施工单位的现场施工人员进行短期技术培训,进行现场示范,统一质量标准,组织施工班组工人到其他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工地进行现场参观学习,迅速让施工人员成长起来。及时研究解决施工中遇到工程技术难题,破解质量控制难题。普及系列施工技术知识,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搭建好技术交流平台,总结推广施工一线职工创造的新成果、好经验、取成补短,共同提高,确保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6)、强监督,着力提高政府质量监督效能。
质量监督做到敢作为,对工程参建单位、工程建设各环节严格依据规定开展质量监督工作,对质量问题整改不到位的及时严肃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积极借鉴有效的工作经验,创新质量监督工作方式,聘请进第三方检测公司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工程进行抽样检测,加大工程质量建设的保障力度。
4.结论:
6.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 篇六
2.农村公共物品是指以保证农村人民的健康和安全为前提,为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提供的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它具有一般公共物品的基本特点,即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涉及农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
3.村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由广大村民依法建立自治组织,进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主地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4.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地区的县及县域以下的乡镇、村落范围内,以满足其成员的不同需求为目的,由基层群众自主成立或参加的从事经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环保、慈善等活动,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公益性、服务性及区域性的组织。
5.农村社区管理,在农村地域范围内,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由社区成员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业,改善农村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和福利等状况,不断提高农村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6.政权下乡,通过建立合理化的官僚体系,先将散落于乡村社会的政治权力收归国家,统一主权,再将统一的权力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特别是乡村基层,从而达到国家对于乡村社会的监控和治理。国家不再通过乡村权威来治理乡村社会,而是将绅士置于地方官员的统治之下,把乡镇一级地方性权力纳入国家的权力体系之中,使乡村领袖为国家服务,以巩固国家统治。
7农村社会文化,是由农村社区居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的文化的成果总和,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生活方式等
8.农村社区保障,指农村社区承担或实施的社会保障工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农村社区作为基本落脚点,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权利和需求为根本任务。
1.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基本模式
自2006年1月1日起,中国农村正式迈入了“后农业税时代”,国家对农村的治理方式由“资源汲取”转化为“资源输入”,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在这一时期主要呈现“输入式供给”或“项目制供给”。
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两大制度设计: 1.国家财政转移支付(专项)
2.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 具体来说,是指每年以行政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发动广大村民通过民主程序讨论,筹集部分资金和劳务来解决1项广大村民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公益事业项目。2.农村民主决策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村民做主原则,权利平等原则,依法办事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3.应该从哪这方面推动村民自治健康发展 1.完善村级民主选举制度
2.完善村民议事和公共决策制度 3.加强村务和财务的管理与公开制度 4.制定完善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 5.加强村委会的组织建设
4.农村社区社会组织有哪些类别
1.以法律地位划分
依据是否进行合法注册拥有法人地位的标准,可以分为合法拥有法人资格的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不合法的农村基层社会组织。2.以组织职责与功能划分(1)社区社会组织
(2)农村专业经济技术协会
5.新时代如何提高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绩效 1)农民内生的需求偏好表达机制 2)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 3)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资金筹集机制 4)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过程监督机制 5)基层政权组织建设与重塑 6)发挥各类农村社会组织的力量 6.农村社会组织具有哪些重要功能
1)动员社会资源 2)提供社会服务 3)建构社会资本 4)推进社会治理 5)倡导公共政策
7.在城乡流动空前增大的背景下,我们认为以户籍为标准确定村民资格更为妥当,村民有三个基本属性:
1、职业属性
村民主要是专职从事农业生产劳动,部分人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为主,兼营第二、第三产业,还有一部分人脱离农业生产,专职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劳动。
2、行政属性
村民在人事关系上隶属于某个行政村,享有一定的权利,履行一定的义务。
3、户籍属性
村民无论居住在城市还是农村,其户口都属于农业户口。8.农村村委会选举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1.普遍选举原则2.平等选举原则 3.直接选举原则4.差额选举原则 5.秘密选举原则
1.论述四个民主之间相互关系
1.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前提 2.民主决策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3.民主管理是村民自治的中心环节
4.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能否顺利实施的保障
2.从帝制时代至今,农村社会管理经历了哪些基本模式
(一)县是传统帝制社会的基层政权,县以下是广袤的农村,国家缺乏足够的财力和能力进一步控制农村,只好与士绅分而治之,各自墨守自己的边界,家族、宗族、村落长老在乡村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费孝通:“双轨政治”)传统社会的乡村治理:县政绅治
(二)近代社会的乡村治理:政权下乡与经纪体制
乡村社会的和谐、安宁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而被打破,皇权以下的乡绅自治与宗法组织,并不具备充分调动乡村人财物以实现工业化和抵抗西方冲击的条件。为了应对不断深化的帝国危机和现代化浪潮的冲击,国家加紧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和资源的掠夺,开始将权力延伸、下沉到乡村。
(三)改革开放前的乡村治理:政社合一
党和国家出于整合农村资源用于现代国家建设的考虑,通过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三大政治
(四)改革开放后的乡村治理:乡政村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兴起
2.人民公社体制废除(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
3.村民委员会步骤达到对乡村社会的空前介入,建立了国家主导下的“政社合一”的乡村治理模式。
3.论述农村与城市社区的差别(第一章)1)2)3)4)5)生活主体不同,市民农民 影响社区的地理因素不同 公共设施不同 公共服务内涵不同 互助方式不同
4.如何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之间的关系
(一)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加强教育,提高认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1、要对村民自治取消论者加强村民自治必然性的教育,提高对村民自治的正确认识。
2、加强教育、宣传,提高人们对正确处理村民自治权和党的领导权之间关系重要性的认识。(二)加强组织建设,组织建设是保证
1、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转变思想作风,为实现基层党的领导权打下基础。
2、建立村民维权组织机制(三)加快农村体制改革步伐
1、理顺两委关系,减少内耗。村民委员会要自觉接受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基层党组织也不可越权。
2、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来规范村民自治、完善村民自治。(四)落实法律政策,健全制度规范
1、保障现有法律政策的实现。
2、完善实现基层党的领导权及支持、保障权的法律、法规,设定防范越权的制度。
1.土地问题 农地产权制度
大陆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实行的是集体所有制,这种集体所有制并非单一主体的产权制度,而是一种二元主体结构的产权制度。
二元主体产权结构:在农地产权内部构造中同时存在“国家-集体”与“集体-农民”两种不同类型的产权主体结构。
缓和农村人地矛盾的方略 1.开发后备土地资源
2.加快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 3.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 4.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农地产权二元主体结构的法律固化
1.法律确定了国家在土地产权制度中法律角色的二重性。2.法律确定了国家土地利益具有优先性。
3.法律对土地产权主体与边界的规定以城乡二元社会体制为依托。4.所有与土地产权相关的法律以宪法为依据因循沿袭。
法律缺陷:
1.不明确性2.不周延性3.不稳定性 消极影响:
1.对农地管理影响
2.对现代化农业发展影响 3.对农村社会稳定影响 4.对地方财政结构影响
2.如何加快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
(一)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多渠道转移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三)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巩固城乡居民医保全国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
(五)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精神卫生、职业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治。
7.浅谈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 篇七
公路养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公路处于良好使用状态, 防止质量下降, 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
2 农村公路养护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应该根据农村公路的自身特点进行, 因为, 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与一般公路的养护工作有着比较大的差异。如果不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养护, 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概括地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作量大面广; (2) 区域间差异大; (3) 简易与精细管理养护并重; (4) 管理养护工作的经常性和及时性。
目前农村公路的养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责任主体模糊, 分级管理难落实;养护资金投入不足, 正常养护无法维持;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 养护质量无法保证;专业养护机械不足, 养护技术含量低。
3 农村公路工程的养护管理措施
3.1 理顺管理体制, 提高管理效能
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 (包括养护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层结构和人员配置) 和一系列管理规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制度体系。传统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已不符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也无法适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 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因此, 应根据目前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实际情况, 本着“建设是发展生产力, 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生产力”的原则, 建立合理的养护管理制度, 实行集中养护与分散养护, 正常养护与季节性养护, 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的办法, 做到建养并重, 实现我国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3.2 规范农村公路建设管理, 提高工程质量
为了更好的提高农村公路的养护质量, 就需要规范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因此, 首先必须做好养护前的施工工作, 如果施工过程中的市场准入、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等环节没有做好, 其公路的养护就很难达到预计的标准。其次是要不断优化设计, 设计时要结合实际情况, 结合农村公路使用的特点和农村发展速度及车辆类型因地制宜, 如果设计不合理, 其公路的养护也很难顺利进行, 公路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障。最后就是建立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 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 并建立“交通行业指导, 社会质量监理, 村民代表监督, 施工单位自检”的质量保障体系。
3.3 提高养护与管理水平, 以及员工自身业务素质
随着我国农村公路里程的不断递增, 原有的公路养护方法和管理水平已远远落后, 再用过去的水平管理现在的公路显然是不相适应。先进、实用的养护技术, 保证了公路的正常使用, 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电子信息技术, 将公路的各种优势凸显出来, 最大限度地发挥公路的长处, 开发、推广、利用好具有现代意识的各种技术和平台, 使这些技术真正发挥作用。
3.4 养护专业化
专业化养护模式可实现利用市场机制来保证政府公路管理机构获得较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有效保证养护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使养护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最终实现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3.5 分级管理养护
分级管理模式由县、乡、村三级管理机构负责农村的养护管理, 落实了责任, 实现了村道村管, 乡道乡管, 有利于落实养护责任和计划, 督促县乡两级政府及村委会发动群众建设、养护、管理农村, 保证公路通行能力。
4 预防性养护的提倡和实施
预防性养护是一种新的养护策略和养护理念, 也是一种技术体系, 农村公路不做预防养护, 使性能衰减加速, 使用寿命缩短。从养护理念的角度看是指在适当时机开展预防性养护, 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保持较高的服务水平。从技术体系看是指在道路全寿命周期内, 应用一系列的最佳成本效益的养护技术, 包括科学决策技术、工程应用技术等。从养护策略方面看是指公路路面在某一阶段, 其病害发展速度较慢, 路况尚好, 此时进行预防性养护能在显著修复路面功能性损坏的同时, 有效延缓路面的结构性损坏, 起到最佳的预防性养护效果。在重庆农村公路的养护中, 预防性养护对重庆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和正常运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5 结语
对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者来说, 面临的养护任务越来越重, 压力越来越大。通过本文中的一些管理方法, 能有效的保证农村公路管理模式的健全和推进农村公路事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作为公路建设中重要的一环, 起到关键作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 对农村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文章针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针对性的提出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8.浅谈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 篇八
关键词:农村公路 养护 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2(b)-0098-01
农村公路作为农村地区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保障。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农村公路得到了飞速发展,硬面化里程增加,技术等级提高,路面状况改善,使农村公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农村公路使用的不规范,以及村级公路养护项目的分散,基层管理力量的薄弱,在养护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较多,资金投入也受到限制,以至大量道路毁坏,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服务质量,阻碍了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快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积极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加强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领导,对加快农村交通建设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现有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特点
1.1 农村公路分类
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目前,县道、乡道全部纳入专业化统一管理,而村道基本未列入专业化统一管养。与干线公路相比,农村公路普遍存在建设等级较低,具有线形较差,且农用车及机具多等特点。农村公路在使用中存在着行车严重不规范的现象,在路肩上行车、停车的几率相当高;普遍缺乏有组织的管养,或者基本无人管理,处于无序使用状态。另外,农村公路相关的配套设施也不完善,甚至有的路段沿线无排水设施,有的路段不具备边沟,这就造成了雨水极易进入路面,降低道路的承载能力,使路面出现各种因强度降低而导致的病害;且大部分乡村道路的桥梁又是由民间桥梁改建利用,病危桥梁较多,道路安全设施、标志标线也不够齐全。
1.2 现行养护管理机制
由于村道公路至今未有明确定义管理主体,致使养护管理严重“缺位”。虽然乡道养护责任归属乡镇,村道养护责任名义上也落实到乡镇,由于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主要靠国家及省补助,而国家及省切块补助建设资金还有很大资金缺口,县乡财政配套建设资金都很困难,大多数县乡政府需通过转移支付才可勉强维持运转,对投资养护已无能为力,因此基本不管。特别是县、乡、村三级养管体系未真正建立,缺乏农村公路养管长效机制。绝大多数乡镇没有固定的管养机构和专业的养护人员,无论是技术还是设备都无法承担现行的农村公路管养任务,养护质量难以保证。
1.3 养护资金来源不足
养护资金筹措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正常养护无法维持。农村公路养护中的突出问题,主要反映在养护资金不足方面。使得乡村道路处于“失养”状态,养护资金无着落,农村公路处于“四无”状况,即无养护机构、无固定养护人员、无养护经费、无养护机具,造成农村公路路况急剧下降的局面。村道公路由于一直未纳入交通公路部门的管养范围,因此没有正常固定的养护经费来源,而多数村在修建村道公路时已负债累累,根本无法筹出资金来养护,导致村道失养情况普遍严重。加之农村费税改革后,财政支付转移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太少,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正常养护无法维持。
2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完善
2.1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
当前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滞后于汽车运输业的发展是事实。各种汽车及大吨位运输车辆行驶在农村公路上,与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远不相协调。这也是造成农村公路使用寿命缩短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此情况,我们在加强农村公路管制的同时,应该适当提高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及强度标准。主要是要提高基层标准,增加一层水泥稳定碎石,路面结构采取强基薄面结构。并合理设置防护工程,确保路基、桥梁稳定。
2.2 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要解决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问题,必须改革现行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
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责任主体。乡级人民政府和村级组织,应当切实认真履行上级政府制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以及养护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具体职责,明确相应的职能部门或专职机构,并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专职人员。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作为政府执行部门,应将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纳入行业管理范畴,加强指导、考核、监督。切实履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监督、指导、管理职责。明确农村公路的技术标准、养护技术规范、管理办法等。与此同时,对公路大中修、绿化、水毁专项修复等适宜于市场竞争的养护工程,要逐步推向市场,实行公开招投标,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以确保农村公路的可持续性发展。
2.3 建立稳定、长效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渠道
资金问题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設和提高养护水平的根本。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资金拟采取建设资金全部由国家和省投入,养护资金由省从汽车养路费及通行费中调出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发挥农村公路在县域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三农”。由于农村公路量大面广,养护经费全部由国家承担目前尚不可能,各级人民政府和村级组织都应建立健全养护资金的保障体系。不断拓宽多种资金筹措渠道,县财政列出专项资金承担一部分,乡镇也自筹一部分,并积极鼓励社会、个人捐资等。
目前,农村公路最突出的问题是建成后的养护管理问题。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建立高效、科学的农村公路管理及养护体制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柯亮.探讨县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措施.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第14期.
【浅谈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与养护管理】推荐阅读:
浅谈沿海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11-28
农村公路管理半年总结07-25
浅析农村公路施工管理10-31
乡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情况汇报10-29
农村公路管理办法4号11-21
九峰乡农村公路管理办法10-14
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调研报告08-11
海口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管理办法06-17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09-03
农村公路养护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