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孩子教育效果评定(8篇)
1.留守孩子教育效果评定 篇一
留守孩子教育的思考
——打工家庭子女的教育分析
2007年3月27日我校开展学生监护人问卷调查,情况令人深思。该校1045名学生,全体监护人中只有1/3是学生父母,其余都是学生祖父母或其他亲戚。这么多学生家长到哪里去了?外地打工!我认为:劳务输出是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不可避免地为打工子女的教育带来了诸多问题。
打工家庭子女主要存在三大难题:
一是家庭教育难。
根据调查,外出打工者多属青壮年劳动力,他们的子女基本上是未成年人。在我校,外出打工者中父母双双外出的占总数的57%左右;父或母一方外出的占总数的91%左右。父母外出后,子女的教育监管存在以下现象:一是单亲教育。留守在家的单身父或母承担着养老扶幼的重任,身挑农活和家务活两副重担,对孩子的教育缺少时间和精力;二是隔代教育。父母外出后孩子由祖辈照管,孩子与祖辈年龄悬殊在43-71岁之间,代沟很深,无法交流沟通;三是代管教育。有的父母外出后,孩子托付给亲戚朋友代管,有的代管者一家要管几家的孩子,只能管孩子吃住,根本无法顾及孩子的学习及情感需求;四是补偿教育。打工父母一年或几年才回家一次,有的父母只好通过金钱和物质来补偿孩子,导致了孩子乱花钱。
几乎空白的家庭教育导致打工子女生活散漫,纪律观念淡薄;学习、生活、卫生习惯差;情绪波动大,自我封闭,爱撒谎;花钱大手大脚;脾气暴躁,性格孤僻;时有旷课或夜不归宿等现象发生。
二是心理教育难。
一是祖父母过分溺爱。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对孙子孙女过分宠爱,百依百顺,无原则的满足子女生活、娱乐的一切要求和欲望,事事包办,处处袒护。推脱或免除孩子的应当完成的家庭内外的义务,对于孩子的言行没有严格的要求和必要的约束,对其不正确的思想观点和要求无原则迁就,宽容和袒护孩子的弱点和错误,甚至反对或拒绝别人对自己孩子正确的批评。二是让孩子放任自流。有的祖父母或监护人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采取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有的把孩子的一切责任推给学校,只要让孩子吃包穿暖就行了;有的则认为“树大自然直”,对孩子的言行从来不过问、观察,也没有一定的要求与约束。
这些都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积极的、自由发挥的个性,常表现为依赖、自私、兴趣狭窄、创造力差和社会适应性差等,因此在与老师和同学交往中难以沟通。
三是学校管理难。
打工子女父母外出,长辈或代管者无力监管或管理失控,导致教师与家长交流少,与学生沟通难。加之各种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学校对孩子管理困难。据调查,我校七年级(4)班63名打工子女中,品学兼优者占22%,成绩和表现一般者占38%,成绩和表现都差者占40%;而品学兼优者中94%都是父母在身边的学生,其余部分都是长辈或监护人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有的孩子性格内向,心灵空虚,缺少关心爱护,上网、玩游戏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导致这些孩子走上歧途。
针对上述农村学校的状况,社会各界应广泛关注,确保打工子女健康成长;一方面政府要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大“回引工程”力度。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或经商办企业,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村孩子能够在父母身边学习、生活,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核心作用,在用足用好学校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的同时,还要为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以及沟通与社会的联系,发挥积极的作用。为此,我认为对打工家庭孩子的教育应该注意和解决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第一、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提高家长对孩子教育认识。社会各界采取行之有效的形式宣传《宪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让全社会及广大家长明白“确保每个学龄儿童都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宪法》赋予孩子们的神圣权利和家长应尽的义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和投资观。
第二、帮助打工家庭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学校教育不能替代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有利因素,家庭能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家庭教育力量集中于一个孩子身上,教育与照管比较全面。所以,作为学校切不可越俎代庖。全社会应该为不完全家庭结构争取优良的家庭教育环境,政府是重要角色。政府应给予贫困家庭更多的扶持,引导农民发展地方优势产(企)业,或由政府牵头,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或人力优势开发扶贫项目,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政府要加大经费投入,建立一批全日制寄宿制学校。学校要加强对打工子女的学习和生活管理,选配责任心强,富有爱心的教师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孩子同吃同住同娱乐,扮演“父母”角色。
第三,学校采取学科渗透,融会贯通的方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孩子们树立信心。对打工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或身边已出现的事实上。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学科互相渗透的方式,抓住一切时机,把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作为一项首要任务。例如:上语文、数学、音乐等课,都能通过课文中的人物事件、学生的表现以及他们在课堂上取得的点滴进步来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并采用学科渗透的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课堂上都能获得不同的心理健康发展。
教师要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除学习之外的一切状况,灵活地对他们进行教育辅导,引导向健康积极的方面发展,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做个有心人,结合学生实际,抓住转瞬即逝的教育时机,及时搜索有针对性的事例,有教育意义的案例,作为培养打工家庭子女的活教材,而避免宽泛空洞的说教,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第四,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提高文明行为修养。部分打工家庭的孩子生活方式、交往礼仪有所偏离文明健康发展的轨道,表现出厌学散漫、言行粗鲁和我行我素。学校教育就要对学生的行为偏差及时地予以修正。修正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要求学生“要怎么做”、“不准怎么做”,而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家庭的教育状况,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首先,以正面引导为主。鼓励是最好的引导,对孩子学业上的进步要鼓励;思想上的进步要鼓励;美好的理想要鼓励;健康的爱好要鼓励。从而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很在乎自己的进步,进而激发出前进的力量。其次,适当进行行为控制。教师对这类学生出现的行为偏差,不能因为他们是“成绩差,表现不好等”而善意放任,“善意放任”不但不会使他们领“情”,反而会使他们觉得老师看不起我。“在家没有父母管,在校老师也不管”,这样会强化他们的自卑心理。所以,老师要“管”,要用心与心的交流去感化,使他们的感知由老师“很在乎我”上升到老师“很关心我”。再次,组织他们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的体验,使得他们明白应该怎么做。例如:通过参加“班干部竞聘上岗”、“学校护卫队”等实践体验活动,让他们获得真实的生活感受与成功喜悦,从而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提高文明行为修养。
面对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们,只要我们教师用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爱,让爱渗透到孩子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让他们在爱心中感受真情和温暖,肯定能成为品学兼优的孩子。只要我们能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提供具体的帮助和辅导,也一定能扶持他们比较顺利地度过学习和生活上的难关。事实证明:“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心人。”打工家庭的孩子不是驯不服的“野马”,也不是遛不顺的“犟牛”,只要我们大家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他们,象禾苗需要的雨露那样去滋润他们,他们一样健康地成长,也一定能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南玉子中学
杜金平
2007-03-23
2.留守孩子教育效果评定 篇二
一、心灵哺育,树立信心
由于留守孩子或是在单亲家庭生活,或是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大多数承担监护孙子(女)的祖辈文化水平低,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思想教育和人格培养,导致留守孩子心中充满悲伤和孤独,既得不到双亲的爱护,又难以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因此,他们自然会产生抑郁、自卑、冷漠、孤独的心理,渴望得到爱。班主任应了解留守孩子的特点,给学生以真诚的爱心,使他们得到温暖和寄托,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生活的信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者。”的确,爱是人的一种本能需要,同时,爱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对留守孩子来说,尤其需要爱的温暖和爱的激励。因此,班主任对留守孩子首先要倾注无限的爱心,用情感复苏他们的心灵。班主任应像慈母疼爱“多病”的儿女,像医生精心医护病人一样,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爱。当留守孩子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时,班主任在教育中要注入积极的情感因素,批评、期望、鼓励、慰勉都应用真挚的情感。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要尽可能地多剖析,少指责,多慰勉,少埋怨。在批评中寄予殷切的希望,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在慰勉中引导他们鼓起勇气,树立起信心;在剖析中让他们看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帮助他们矫正不良的性格和行为,使留守孩子从中感受到教师的爱和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唤起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信心和决心。
其次,班主任应特别细心、留心留守孩子。因为留守孩子最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怕与别人交往,尤其怕与他人谈论父母和家庭情况。所以,班主任在对留守孩子进行教育时,要注意“口下留情”,不能用过激的语言刺激他们、伤害他们,如“你表现差,学习差,就是因为你无人管教……”
最后,教育工作本身是一项艰苦、复杂的系统工程。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可塑性大,对留守孩子的教育需要班主任做到耐心、细致,抓反复、反复抓,持之以恒,切不可半途而废。不能因为学生反复犯错误或是教育的难度大、成效小而放弃对学生的帮助和教育。
二、情感引导,扬生活风帆
留守孩子因父母的外出或离异,引起了一系列心理的变化,美好的希望破灭了,又因为减少或失去了来自父母的督促、帮助、辅导,对学习常常放任自流,对自己没有要求和标准,作业马虎。因此,班主任要帮助留守孩子对自己的处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他们明白父母外出或离异是生活的需要。况且,父母外出或离异已经客观存在,如果长期不能自拔而苦恼、自卑,就只能加重自身负担。要让学生明白:父母的外出或离异并没有改变子女与父母的血缘、亲情关系,只是原有的家庭生活秩序被打乱了;家庭生活只是人生的一个方面,父母外出或离异带来的不幸是暂时的、相对的,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帮助学生从父母外出或离异的阴影中尽快解脱出来,鼓励他们扬起生活的风帆,适应新的家庭生活,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奋进。
例如:我校原三(一)班学生张印川,从小失去父亲,母亲又外出打工,跟随奶奶长大。由于缺乏管教,课堂上无精打采,放学后经常进游戏厅,还常欺负同学,老师一谈到他就摇头,认为“没救了”,因此,三年级了还没能加入少先队组织。我接任该班班主任后,下决心“帮帮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身上也有闪光点:他热爱劳动,常帮助同学做班级清洁工作,体育好,他上课一旦发言,声音就非常宏亮……经过分析,我认为他本质不坏,之所以贪玩、捣蛋,是因为他心中一直渴望被人关爱、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于是,在一次队日活动课上,我肯定了他的优点,之后又找他谈心,帮助他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促使他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并逐步加以改正。渐渐地,他变了,同学们也不再讨厌他了。在六一儿童节时,同学们一致同意他加入少先队组织。
三、行为矫正,感化心灵
父母外出或离异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特别容易使留守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在学校主要表现为:大手大脚乱花钱的多;学习习惯差的多;违反纪律的多。由于特殊心理的影响和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容易撒谎、打架、偷窃等,课余时间沉溺于游戏室、网吧等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场所。这类学生如果不加以及时、正确的引导,就容易受社会不良少年的影响,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对这类学生的教育,班主任要做到以理晓之、以情动之、以情育之,这比任何说教都重要。浇树浇根,育人育心。人都是有感情的,动之以情,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动了学生的心灵,工作就好做多了。
小学生行为克制力差,究其原因,除了心理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外,还由于他们是非观念不强,对自己的行为“错在哪里”缺乏认识。对这类留守孩子进行教育时,切忌一味训斥,要以理服人。班主任要摸清学生的特点,随时注意观察他们的点滴变化,对他们出现的问题加以及时的引导和教育,善于发
新形势下的中学图书馆服务摭议
杨燕辉
(晋江市毓英中学,福建晋江
摘要:中学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背景下其经历着一场从传统到现代的革命,图书馆工作者要善于应对这种新变化,抓住机遇开展创新服务,作者就此形势在中学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特点基础上谈谈体会。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图书馆服务创新
世纪之交的新课程改革掀起了一场教育革命,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是当今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最大的目标。在这场革命中,图书管理工作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中学图书馆是个文化教育的大后方,为学生输送很多的文化信息营养,让学生遨游在文化的海洋中,得到文化精髓的滋养,在学生的素质形成、全面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中学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特点
1. 稳定性
中学的课程具有比较强的稳定性,课程设置大多根据教育大纲设置,变化不大,因此各类教学参考书具有比较强的稳定性。图书馆掌握这些特点,就可以预测读者需求,合理地安排教学图书采购及借阅工作,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需要,向学生提供比较稳定的服务。
2. 规律性
中学的教学是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工作计划开展的,什么时候开展什么教学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图书馆可以根据此规律,及时与教师联系,做好采购准备,在教师需要的时候在固定时间段集中采购相关图书,并可适当采用外借阅读的方式,满足读者集中的信息需求。
3. 目的性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思想活跃、求学欲望强烈的阶段,也是掘他们的细微进步和积极因素,对他们多一些帮助、微笑和勉励。班主任只有重视和积极发现留守孩子的优良品质和行为习惯,并努力加以扶植、鼓励,才能使学生在紧张、和谐、欢愉的气氛中茁壮成长。
四、协调教育,营造和谐教育环境
外出人员和留守孩子的日益增多,带来的是一系列严重而复杂的社会问题。为此,班主任可通过学校,让学校与社会、民政部门取得联系,争取留守孩子有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以及不受歧视的人格保障和尊严,得到全社会对留守孩子的关心和帮助。目前,我们涪陵区开展的“留守孩子节日礼物”、“贫困孩子爱心午餐”、“鸡蛋牛奶供给计划”民生工程就充分体现了社会和政府对留守孩子的帮助和关爱。学校可以开办校园网站,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开展“结对子”帮扶,安排学生“结对子”,在学习、生活上给予留守孩子必要的帮助;还可以建立留守孩子档案,定期对留守孩子的心理、情感、学习、日常行为作出评价,并通报家长,加强正面引导。班主任还要认真做好学生的家访工作,在班上建立教师—家长的电话通讯网,争取家长配合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保证学生有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
例如,我班一个名叫姜周的同学,父母都在外打工,他和
其人生即将起步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同时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和影响,对社会、科学等文化知识充满好奇,同时又急需提升自身知识素养和能力,其借阅特点既有盲目性又有较明显的目的性和系统性。中学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紧跟学生的心理变化,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书籍及系统性和规律性的服务。
二、提升中学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水平的策略
1. 观念创新是提高中学图书馆服务效率的前提
中学图书馆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就必须破除因循守旧的陋习,树立推陈出新的风尚。观念创新是图书馆提高服务效益的突破口和前提,也是触发创新灵感,启迪创新智慧的导火索。所谓观念创新,就是对传统思维方式、思想方法的一个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过程。没有创新的理念,便没有创新的办法;没有创新的方法,就不能解决图书馆在为读者服务中遇到的新问题,提高服务效率。中学图书馆服务观念的创新,就是要从“以书为本”转移到“以人为本”的轨道上来,一切为了读者,以不断满足师生不同层次的需求为宗旨,按照“用户驱动”服务模式,做好中学图书馆服务工作。从“以馆藏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的模式发展,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即实行人性化服务。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就是要求图书馆人员采取人性化的服务方式,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师生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文的关怀,使读者来到图书馆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为读者营造人文氛围。因此,图书馆的服务创新,首先是服务观念的创新。图书馆人只有牢固树立“读者第一”、“利用第一”的理念,以现代人应有的时间观念、效益观念、全局观念和信息观念,减少各种关卡,实行便利读者的藏、借、阅、咨询服务一体化简约管理模式,以读者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有一天上午他没来上课,也没有请假,下午来了,我就问他,他什么也没有说。我就主观地认为:他故意不来学校上课,罚他与值日生一起打扫卫生。结果他极不情愿地参加了劳动,但是,第二天他又不来上学了。我感到问题严重了,于是,一放学,我就匆匆地去他家家访。一到他家,他的爷爷就说开了,他说:“姜周这个孩子,性格有点内向,不爱说话,那天上午他没有去上学,是因为他感冒了,是我叫他不要去的。”再细问姜周同学,他说:“老师不问清情况就罚我打扫卫生,我觉得很冤枉。”了解情况后,我觉得我是做错了。于是我向姜周的爷爷道歉,也向姜周同学道歉,同时,与他爷爷拉起了家常,他第二天终于又上学了。由此可见,只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对促进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就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要做好留守孩子的教育工作不容易,班主任一定要倾注无限的爱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才能促进留守孩子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3.留守孩子教育效果评定 篇三
自卑且具有一定攻击性和自虐性。“学困生”班级标签就像魔障一样难以逾越,若班主任不能正视现实、敢于担当,这样的班级也就成了学校麻烦制造基地,学生成长的伤心地。本文结合该班出现的相关案例谈谈对留守孩子出身高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实施生命教育,对留守孩子家庭教育缺失的弥补
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它的珍贵不言而喻。老舍曾说过,“父母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家庭是人成长的起点,家长会通过各种方式教会子女甄别安全与危险的方法,教育子女尊重生命、关爱生命。[2]但是,寄养的生活、隔代的教育缺乏深刻而系统的生命教育。
曾某,单亲家庭,父早逝、母外出打工,3岁始一直和爷爷生活在一起。2011年以均衡生身份进入宁都中学学习。初始,表现尚好。第10周起,似乎变了个人。上课做小动作、睡觉、作业不完成等现象层出不穷。究其因,“不想读、想退学”。他体恤年迈爷爷的艰难而想退学的想法与爷爷希望他读书出人头地的愿望相矛盾。为此,他只有借助“外力”把他送回家。鉴于近年来我校曾多次出现学生翻墙外出上网而导致的重大安全事故,学校三令五申严禁学生晚上外出上网。曾某2次翻墙外出上网,给学校逮了个正着,结局也如他所愿。曾某利用制度达到自己目的无可厚非。问题是他对近2米高围墙的“藐视”恰恰体现了他对安全意识的极度缺乏。血淋淋的教训,他置若罔闻,说明了他未受到系统而深刻的家庭生命教育。没有受过生命教育,他就不懂得敬畏生命,也不理解只有健全、健康、安全地生活才能获得生命的尊严,从而实现生命的价值。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所以,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3]留守孩子出身的高中生家庭生命教育的缺失,对其成长将产生极其不利影响。亡羊补牢,补比不补好。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向成年的过渡阶段,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班主任既是留守学生的学习导师也是留守学生的生活导师。对留守学生的生命教育应该是班主任的担当。
二、整合各方力量,防治自虐行为
润物无声,激发对自身生命的敬畏。自虐行为是青少年对自身生命漠视的通常的外在表征。自残甚至自杀是漠视生命的最严重表征,往往是自虐行为未得到及时防治而继续恶化的结果。防治自虐行为需要依靠社会、家庭和学校各方面的力量。有效预防是治标,进行生命教育,激发起对自身生命的敬畏才是治本之策。
李某(女),离异家庭,从小寄养于亲戚家。敏感、好强、孤傲、脆弱是其性格特征。2012年6月的一课堂,老师正在板书,李某突然吼了一声。唐某(女)马上回骂一句。一男生班干为制止事态大声呵斥了一句。三句话虽简短但火药味十足。同学面面相觑,老师也一头雾水。老师刚提醒同学间应友好,不应把情绪带入课堂,更不应扰乱课堂纪律。李某突然嚎啕大哭冲出教室,摇晃着走向寝室。李某只字不说原因,仅是嚎啕大哭,两只眼睛也哭肿了,尔后手猛敲铁床架并头撞橱柜,说什么“还是死了好”。在房管员的协同下,费了好大功夫才使其慢慢平息下来。委托房管员看好她的同时,自己向教学区走去,调查清楚事情原委。一小时后,突然接到房管员急促电话。方知,李某从楼梯上滚了下来,可能骨头出了问题,一直在哭。见其痛苦状又未能确定是否骨折的情况下,毅然打120求救。妥善安排住院及陪护人员后,及时与其家长取得联系,通报情况并详细询问其以往有否类似情形发生。然后迅速确定处理思路:不深究谁是谁非,借助此事给李某挫折教育并修复其和唐某等人裂痕;尔后夸大李某伤着但一点也不责怪同学的泰然,感化并诱使部分有前嫌同学去看望、陪护李某;最后在李某出院后进行一次班级生命教育主题班会。李某因生气过度脚下无力导致踩空跌倒,幸运的是没有骨折。几天的医院生活接受了一次生动的挫折教育课。唐某、李某等一大批人通过此事前嫌尽释,多了份感恩之心。肉体自虐是看得见的,较易防范。精神自虐行为令人焦头烂额。
张某,离异家庭女孩,内向且逆反心理强。一日,突然递来请假条说要去校外舅舅家住且征得其母亲同意。我以请假须走一定程序为由,争取了7天核实时间。致电其母亲时,其母亲说知晓此事。但问及是否和亲戚住时,她母亲含糊其辞,似有难言之隐。她母亲迫于某原因在不情愿而又不得不迁就她女儿。我就把社会的复杂和女孩子的安全问题不能当儿戏的大道理跟她说了一遍。不是去舅舅家而是去上月刚认识并认的干爹家住。她母亲说他家有一女儿在读大学和她女儿很玩得来。不解的是现在大学开学了,她不可能在家。张某母亲也感觉不是很踏实,但迫于化解女儿对自己积怨的渴望还是违心同意。这简直是精神上的自虐行为。通过谈心得知,张某并没有考虑过安全问题,之所以结识陌生人并相处下去不排除是对母亲多年来冷落自己的报复。
三、强化和谐教育,杜绝轻视他人生命的行为发生
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校长徐向东指出:当前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倾向,就是过度竞争和过度物质化,这导致了部分青少年情感的荒漠化。所谓情感荒漠化,是指一个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知识或技术等某一个狭窄的领域,而忽略了丰富的情感世界,主要表现为情感冷漠、对人缺乏同情关怀之心、为实现个人目标很少考虑后果。[4]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谐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对学生进行和谐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5]学生能够不老是以自我为中心,而能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尊重他人生命、关爱他人生命。
总之,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非常关键。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健康成长,而健康的价值在于提升人的生命意义与境界,关怀生命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生命给人的机会只有一次。以“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为宗旨的生命教育需要靠家庭、社会和学校各方面力量长期进行。但作为留守孩子出身的高中生,在家庭、社会方面的生命教育较为薄弱。高中生又是身体成长、人格定型的关键期,学校,尤其是高中班主任适时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非常有必要。
注释:
[1]宁都县人民政府政务网“投资环境”统计数据.
[2]张文质.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
[3]刘先茜.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N].云南师范大学,2007.
[4]现代教育报.教师应挑起学生生命教育的重担[R].2007.01.22
[5]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留守孩子》观后感 篇四
4月20日我校组织同学们观看了儿童剧——《留守小孩》。我从演员的表演中看到了友情,亲情,师生情还有目前的留守儿童问题。
“大雪纷纷飞满天,花开花落又一年,东边日出西边落,爸爸为啥还不还?盼走春天盼夏天,盼回爸爸过好年„„”这是剧中的主题曲,这首歌深切的唱出了那些孩子们的心声。
故事主要讲述了在一个冬天,快过年了,村里的孩子们都盼望着外出到城里打工的父母回家,留守小孩石头等来了爸爸今年又不能回来的消息。石头觉得只要继续淘气,就可以让爸爸回家处罚他,为了见到爸爸他变本加厉。孩子们都因此讨厌他,但之后他们发现他们的想法其实错误的。最后,在孩子们和艾老师的帮助下,石头终于见到了爸爸。
友情:没有人能说清楚,友情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那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你只有付出关爱,付出真诚才能得到的东西;它既是一种感情,也是一种收获。在剧中,石头是个不受欢迎的孩子,一开始,孩子们都排斥他,后来孩子们知道原来石头的父亲欠了债,就是因为石头没能见到父亲,他的怒气才撒到别人身上。当他们知道石头爸爸受了伤不能回家过年后,为了不让他难过,他们他们伸出了他们的双手,虽然最后石头还是发现了,但他们与石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亲情:其中有一位名为帅哥的孩子,他们家挺有钱的,他的爸爸常常还托人寄给他一些村子里没有的东西,可是物质的充足并不能带给他精神上的满足。他真正希望的是在爸爸回来时将家门口的鞭炮放响,他希望的是与父母团聚。我觉得我们的生活实在是太幸福了,不管经济条件如何,重要的是我们能和我们的父母在一起生活,不会觉得孤单。在家里,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照顾得无微不至,我们从未想过要珍惜,所以一定要珍惜父母给我们的一切。
师生情:艾老师是从上海来村子里支教的教师。她善解人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过年前夕,在留守之家里照顾孩子们,与他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在面对石头这样难管的孩子,她付出了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去感化石头。甚至,为了怕石头难过,在大年三十弃了回家与父母过年的机会,留下来陪石头过年。
最后,就是目前的留守儿童问题。在我们身边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是美好的。不知你是否曾经注意过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与他们的爷爷奶奶相伴相守,他们就是——留守儿童。他们在父母缺失的家庭中,有缺失爱的环境中,相信他们的内心深处是孤独的,他们的感情需要寄托,他们的心灵需要慰藉,他们用武力渲泄,也是可理解的,他们不想上学,也是可理解的。也许,放荡、堕落、暴力……是他们最后的浪漫。留守儿童需要的是尊重,只要我们对他们有一点最起码的尊重,他们也会觉得快乐。金钱对于他们并不重要,尊重与爱才是他们所缺的。
5.三年级留守孩子谈心计划 2 篇五
2013——2014 下学期
本班这学期有留守儿童2名,分别是柳伟豪,柳琳静。柳伟豪父母亲离异,他由父亲抚养。父亲再娶之后,他就委托给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都不识字。伟豪性格挺活泼,学习兴趣浓厚,成绩优异,最大的弱点就是:爱哭鼻子,自理能力差。柳琳静父母亲的感情欠稳定,经常发生矛盾,造成琳静也比较强势,得理不饶人,喜欢计较。她爷爷 奶奶文化程度较高,不会经常帮她辅导作业。为了让这两个孩子也跟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针对这两个同学的具体情况,这学期我打算这样子开展谈心活动:
第一步: 健全”留守”档案、便于信息捕捉。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兴趣、学习、思想、心理、品格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档案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相关信息、监护人的信息等。
第二步:与其家长和委托监护人经常性的联系,可以是电话家访,登门造访等方式。密切关留守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情况,如有发现问题,应及时予以引导和解决。
6.留守孩子听故事现代诗歌 篇六
农家老院子
孤单的孩子
陪萤火虫提灯
门外嬉戏
听蛐蛐扯着嗓子唱老歌
乱草丛中发现新王国
没有爸、妈在身边
孩子心里好想念
月亮跳上东山冈,
孩子跑到葡萄架旁
石凳、石桌、搪瓷缸
奶奶摇着破蒲扇
细语呢喃老传说
孩子痴痴地望着天
啊!
弯月像水晶吊床
挂在夜幕上悠悠荡荡
星星出来和月亮聚会
那团聚的牛郎织女一家人
星辉斑斓里,热热闹闹说着话
微风送来王母感动的`泪花
北斗盛琼浆
南斗装蟠桃
铁石心肠已融化
孩子心里好感动
笑弯眉毛露豁牙
眼里泛起小泪花
嘘——
院中的大狗快别叫
滑向天际的流星
是喜鹊庆功的烟火
告诉爸爸妈妈早回家
啊!
七夕的夜晚真美呀
牛郎的孩子见到了妈
一家团聚多好啊
眼含泪花孩子问奶奶
外出打工的爸爸和妈妈
过年能不能回到咱的家
奶奶听了不作声
哼哼呦呦站起来
夜已凉了
孙儿扶奶奶进屋吧
7.留守孩子教育效果评定 篇七
——给留守的孩子一片光明
青州市团结小学 李素珍
外国一位哲学家曾有一个木桶理论,用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个木桶,当你倒进水后,水会从最短的木板处流出来。中国也有一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孩子。当班主任,感到头疼的事就是对这些孩子的教育和管理,而做好这部分学生的转化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班主任要管理好几十个人,不使一个人掉队,不但要具备科学的管理、精心的组织的能力,而且要有一颗关心和体贴他们的爱心。
一、学生基本资料
高某,男,11岁,四(1)班学生。
二、学生的问题行为:
1、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也从不回答。
2、课堂上做作业很拖拉,常常是最后一个完成作业。家庭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且作业质量差,字迹潦草。今天的作业好不容易完成了,明天又拖拖拉拉了。
3、成绩差,各门功课单元测试不及格。
4、为掩饰其所犯的错误,经常编造大量谎言来欺骗老师和家长。
5、讨厌学习,一遇到难题就哭,曾有自杀念头。
三、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
1、个人原因分析: 性格放纵,不受约束,性情变化无常为其行为不良的主因。
2、家庭原因分析:
(1)高某幼年长期在祖父母的过分宠爱中度过,在犯错误时祖父母时常充当避风港,致使其缺少直面错误的教育机会。更何况祖孙两辈之间年龄相差悬殊,无论是认知代沟还是心理代沟都是比较明显的,而且年老体弱、文化水平很低的他们,无法担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他们无论是对事物的认识与教育方法,还是对孩子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人格的培养都有局限性,往往只能照顾孩子的起居生活,使该生普遍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围,长期处于无人管束状态。久而久之,他就在生活、学习中养成了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最终在爷爷奶的溺爱下养成了“小皇帝”的坏脾气。其实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特别是年幼的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高某父母本身学历有限限,教育方法艺术性欠缺,都用一些强制性方法,不顾孩子的心理感受.其实双亲对他的学习并不在乎。只知道说:“叫老师严格,努力点!”而他们自己并不管理。再者最关键的是高某父母都在外务工,平时工作繁忙,疏于照顾,平时只有他生病了,才回来探望他。对其心理相对忽视,父子、母子情感交流很少很少。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只要孩子有学校管着,自己就可以放心外出打工了。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家长的主要工作。此外,这一阶段的孩子对事物的好坏、对错、是非等判断力较弱,要使孩子成为一个公正、善良、诚实的人,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则最需要家长在生活中时刻观察、引导、教育孩子。如果孩子在读小学时家长不在孩子身边,孩子往往会因缺乏父母的关怀、爱护而变得抑郁、孤独,因无人管束、引导而变得无心向学。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对父母而言,抚养孩子是自己应尽的职责,教育孩子、管理孩子也是为人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专家认为,在人的一生所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成分占75%以上。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时候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3、学校原因分析:
高某在家时,所有人都哄着他,宠爱他,但到了学校,没有人会把他当一回事了,所以在无人管束的情况下,他心理就承受不了这么多的打击。因而致使他本身意志力薄落,处理困难的经历和能力缺乏,从而使他在相当程度上丧失了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表现出纪律自由散漫,学习主动性差,作业经常不及时上交的现象。
四、教育的策略
(一)家庭教育方面
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具有更广阔的教育范围及丰富的教育内容,离开了家庭教育是不完整、不成功的教育。因此搞好高某的教育只能争取其父母的配合与支持,希望家长能与孩子交流尽可能多一点。通过与其父母电话联系、家访联系、家校联系簿联系等途径,了解该生的家庭情况及其在家的表现。同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各方面的表现。建议其父母能利用每天晚上时间看看孩子的作业本,问问孩子在校表现,多主动接近孩子,与孩子聊聊天,另外在教育方式上,建议其父母多鼓励少批评,少打骂,为高某营造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
(二)学校教育方面:
学生一周白天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教育对高某的转变也是非常重要的。
1、用爱心温暖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生命之中有不断涌动的情感,成长中的孩子追求理解,希望与老师交流,渴望和真情互动,从而获得成长的资源和养分。(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我平时会多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跟他谈谈心,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在谈话中了解到,其实他也想完成作业,只是因为上课管不住自己,没有认真听课,有时就不知道怎么做,做什么。平时做作业的动作又比较慢,完成作业的时间就花得比较多了。
(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所以在平时,我会多关心他的学习及生活,并对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我还安排一个较外向且乐于助人的同学与他同座,这样当他一有困难时,这位同桌也能非常热情地帮助他,让他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留守的这些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但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或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青少年有点儿孩子气是正常的,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因此,他做错事时,我并没有马上批评他,而是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让他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
2、寻找闪光点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这是激励孩子成长的第一步,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从小事着手,为学生营造成功的氛围。于是,我召开一次“寻找每个人的闪光点”的主题中队会,在本次队会上,大家争先恐后指出了高某的许多优点,如爱劳动,不与人吵架,从而使高某重新认识了自己。当高某重新认识了自己后,就给他提供表现的机会,以便得到集体的承认。为帮助他找回自信,在集体活动时,我总设计一些较易,能使他独立完成的活动让他参与,在回答问题时,总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回答,让他有成就感,引导他充满自信。
3、用信心期待
由于习惯的转变,教育要取得成效在短时间内是很困难的。通过同学的帮助高某的成绩好了许多,但在这次的单元考试时,成绩又不理想了,于是帮助他的人泄气了,认为他无药可救,于是高某又开始疏远了同学。为此我及时引导班级同学,告诉学生,只有自己有信心,被帮助的人才会有信心。
4、进行个别辅导
(1)要求他不论是否完成作业,都要认真听讲。上课时,不能经常做小动作,对课上的一些问题,也能举手回答。
(2)给两个星期作为适应期。在这两个星期里,别人一次做完的作业,允许他分两次做,但一定要做完,要有一定的质量。(3)给两个星期作为过渡期。要求他跟别人一样,每次作业都要一次完成。考虑到他基础较差,允许他当天要交的作业最迟不能超过放学前交。(4)巩固期。要求他不仅每次作业能一次完成,还要和同学们一样,按时交作业,并且准确率要有提高。
五、辅导效果
上述案例中的孩子,经过我的努力,以及他父母的帮助,在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8.留守孩子给爸妈的一封信 篇八
你们好,已经十个月没见了,怪想你们的。本来是想气气你们,谁叫你对我不如对弟弟好呢?虽然我从小在你们身边,弟弟却远在老家——在南方。
在这里,我很孤独,没有人陪我说说心里话,除了姐姐,但姐姐没时间,一天最多只能见两次面。我很伤心,很后悔,后悔当初选择了这条路。在这里,我没有父母的爱,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只有以泪水来相伴,每当遇至伤心事,便会想起你们,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在那边每次遇到伤心事,你们总会教育我,讲笑话给我听,逗我开心“雨后总会是天晴”这句话成了我的至理名言。但是,在这边,我没有晴天,只有在学校,我会有笑脸,笑得那么真挚开心。一到家,一句话也不想说,舅舅舅妈问我什么,我也尽量用简短的语句,什么“嗯,噢,好,啊。”不会超过5个字,因为沉默是金。
现在,我才真正地体会到你们的用心良苦。我希望你快回家。虽然他们对我很好,但我总不太习惯。我不能在他们面前说说笑笑。我尽量在他们面前装“淑女”可是,我并不是,我生性活泼调皮,但是要我装淑女,你们应该想像得出那是多么痛苦了。
以前,不合我意我便会说三道四,你叫我学干家务活,我可以明目张胆地说不想做。可是在这里,我不会我也不敢,现在,我学会了洗衣,扫地,拖地这些家务。我多么想展现给你们看啊!让你们夸我,说我长大了,不再是小姑娘了,对吗?
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生意兴隆,每天开开心心!
xxx
【留守孩子教育效果评定】推荐阅读:
中学关爱留守儿童效果11-02
对留守学生的教育09-09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09-14
留守儿童心理教育初探10-25
留守儿童与教育均等化06-30
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及对策06-21
加强留守儿童教育扶贫教育工作总结08-30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08-22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情况自查报告09-28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