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春天举行音乐会》教学反思

2024-09-01

三年级下册《春天举行音乐会》教学反思(精选10篇)

1.三年级下册《春天举行音乐会》教学反思 篇一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感受音乐》教学反思

《感受音乐》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中的一课。这节课是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本课主要是听音乐、感受音乐,通过联想寻找音乐中美术造型元素,利用美术与音乐的相通性进行美术创作。新课标要求本学段要初步培养学生初步认识形色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来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他们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这节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教学软件,白板的帮助,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本课的成功之外在于: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更加精彩

1.情境导入,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播放音乐,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怀着一种美好的心态,开始新课学习。音乐与美术的融合,进一步体现了艺术的美,学生在这种优美的情境中进行美术创作,既愉悦了身心,又培养了良好的艺术情趣。

2.利用声音软件,播放风吹柳叶、婴儿啼哭、小鸟鸣声、流水声、动物打架的声音。通过听取这些声音让学生来谈自己的感受,紧扣课堂教学的主题。多媒体所播放的声音逼真,通过抓住学生的心理。教师顺势启发学生,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并且用美术的形式把音乐表现出来,突出课堂教学的主题,使美术与音乐巧妙结合。

二、真正做到了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的融合

第一直观演示:在本节课中,利用多媒体软件,把各种声音能够呈现出来,播放各种大海的画面,这种直观演示的方法,使抽象变为具体,使枯燥变得生机。

第二情境创设:通过播放音乐把音乐与美术紧密结合起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感到艺术之美。

第三是辅助教学:信息技术最主要的作用就辅助教学,通过各种信息技手段来帮助学生帮助教师完成学习任务。

第四是拓展提升: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拓展了美术教学的空间,延伸了美术的外延,放大了美术学习的领域,使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帮助下学到更多的美术知识,欣赏更多的美术作品。

三、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两点:

1.部分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解不深,所以在创作上不能深刻地表达出主题。

2.教师的时间分配还不尽合理,应该把重点放到学生创作上。

2.春天举行音乐会教学反思 篇二

这是一节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歌曲教学,本课以“春天”为主题,通过学生“说春天,模仿春天的声音,唱春天,表现春天”等几个环节的落实,让学生通过说说、唱唱、演演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情绪,引领学生一步步走进春意盎然的音乐世界。

从一开始我就选用了学生所熟悉、喜爱的歌曲《小雨沙沙》作为律动音乐,激发学习兴趣。这一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接着听赏了欢快的《嘀哩嘀哩》,通过让学生听激发了学生找春天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这样的:春天的朋友们想和我们开个音乐会,他们组成了一支春之声乐团,今天他们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节目,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因为这首歌曲大家很熟悉,大部分同学也会唱,因此我要创设情境,吸引学生。)

由于每个班级学生的条件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反应也会不同,有时会超出教师的预想,这是教师预料不到的,因此,教师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时刻以“学生为主体”,能及时对教学环节进行调整。不足之处是孩子在演唱个别乐句时唱得不够准确,需要多加练习。另外在唱几个像声词的强弱的时候,唱得很模糊,因此我就让学生学会有节奏得读歌词,这样下来效果好多了。其实这点并不是很难,关键是学生不够认真,想着自己会唱了,连课本都不看,可见学生的态度是不够端正的。

3.三年级下册《春天举行音乐会》教学反思 篇三

《摇船调》是一首流行在台湾的汉族人民中的问答歌曲。歌曲采用了问答对歌的形式。采用4/4拍子、五声宫调式,旋律流畅、优美。全曲共有六个乐句,每句为两小节,歌曲一开始的四个问句采用了第一、第二两个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仅在末尾加以变化,十分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在相互对歌时活泼和欢乐的情景,体现了客家儿童爽朗、活泼的性格特征。

我在讲授这一课的过程中,在投入、讲授、评价等环节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通过欣赏“对歌”这种演唱形式,掌握基本的演唱,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现代信息技术进入音乐课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只有环境、软件环境、教师队伍和过程实施四个因素都具备下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教育技术的作用。在校本研修的反复磨课、研究过程中,对于多媒体应用于在音乐教学,我也有了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1.在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能提高效率,增加教学的容量信息技术的运用必须因地制宜,恰如其分。如果脱离音乐教学实际,过分强调音乐与画面的结合,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屏幕上,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情感体验之中,在这样的音乐课上,视觉俨然成了欣赏的主角,听觉反倒成了配角。

2.在课堂中,不能过分强调信息技术的使用,削弱了音乐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没有情感的硬件设备,它无论如何是替代不了音乐教师的讲解。音乐的真谛在于情感的交流,这是冷冰冰的机器设备无法代替的,它必须要靠教师声情并茂的教学来感染学生。

3.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电脑系统突然出现了某些问题,如:声音没了,电脑的速度太慢,或者操作上出现了失误,这就影响教学过程的正常进行,教师的心态会马上变得急躁起来,影响了接下来的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很强的随机应变能力。

4.三年级下册《春天举行音乐会》教学反思 篇四

案与反思

教学目标:能用比较和谐的声音与同学合唱《春天来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感受和表现“春天来了”的音乐情境,培养学生歌唱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音乐做律动进教室,体验快乐的心情。

2、师生音乐问好。

二、复习巩固、师弹琴,男女生分声部合唱歌曲《布谷》,并能边唱边做d

i

sl的手势。

2、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春天的歌曲。如:《嘀哩嘀哩》、《小燕子》等。

三、情景导入、小朋友,春天在那里?让“春姑娘”带领我们寻找春天吧。

2、老师扮春姑娘说:“春天悄悄的来了,她走进了我们的教室,同学们,你们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谁能来用自己的方式赞扬春天呢?学生朗诵春天的诗歌;歌唱春天的歌曲。听,春姑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四、学唱歌曲《春天来了》

、放范唱录音,学生听赏。

2、生随乐用“lu”轻声哼唱歌曲旋律,进一步用声音感受旋律的起伏顿挫。

3、师有感情地领学生朗读歌词。

4、师放伴奏音乐,学生随乐按节奏朗读歌词。

、师边弹琴,边范唱歌曲。

6、师分句弹旋律,生试填唱词。

7、师生随乐接龙演唱。

8、师纠正易错处。(注意附点要唱准确)

9、师放伴奏音乐,生有表情地轻声演唱歌曲。

0、男女生分组比赛演唱歌曲。

1、师放音乐,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表演《春天来了》。

五、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一次领略了春天的美景,也用我们自己的歌声表达了我们对春天的向往,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春天来了》这首歌的音乐,自由做动作出教室吧!

后反思:

《春天来了》是二年级音乐下册第四的歌曲,这是一首充满喜悦和童趣的歌曲。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新标精神来指导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学,反复听辨、拍击、视唱、视奏,然后再让学生将整首歌曲的旋律完整地唱出,这样,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会歌曲。这首歌曲的教唱,我认为较为成功:

一、教唱前,我以复习关于春天的歌曲引入,如:《小燕子》、《嘀哩嘀哩》等,启发学生想象春天来了,大地复苏,一派生气蓬勃的景象,从而激发学生盼望春天的急切而喜悦的心情。

二、歌曲每句的开头都在强拍的后半拍起拍,我启发学生轻声哼“嗯”,一次能让学生唱准节奏中难点节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先学习歌词,再学习节奏,有效地让学生结合歌词进行训练。

需要改进之处:

一、在授过程中,应带领学生把歌词在《春天来了》的歌曲旋律中,有感情的朗诵一遍,这样,学生在学习歌曲时,就会把这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的表现出来。

二、提问的面还不够宽,应该尽量鼓励更多的孩子的思维行动起来,他们每一个都加入到愉快的音乐氛围,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三、在教学的调控上不够灵活,教育的机智还有待提高。

5.四年级下册语文触摸春天教学反思 篇五

1、课文语言优美,但由于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不是很到位,对于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学生体会起来有些困难。在教学过程中,一个问题的提出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就急于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代替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我应该多让学生结合生活和自身经历进行感悟,可能学生会说出更有生活情趣的语言,课堂生成会更有深度。如:“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处的“张望”可引导学生想象,安静的心里可能张望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张望到了蝴蝶飞翔的样子;张望到了春天美丽的景色;张望到了生活缤纷的色彩……从回答中让学生自然而然认识到,安静其实在用自己的心来触摸春天。

2、课堂上虽然采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品味语言触发感悟,朗读课文抒发情感的教学方法。本想使学生在对语言的品读感悟中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但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赶快进入下一环节,自行缩短学生读书思考时间,课堂上读书形式单一,没能调动起学生的读书热情。

3、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教学中依据文本、学情随机调整自己的预设,才有可能在教学互动中形成新的语言、思想。但在课堂上,惟恐学生的回答脱离自己设置的教学思路,总是有意无意地牵着学生走,没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4、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力。这节课上,由于问题的设定不是很科学,致使学生回答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举手的人寥寥无几,自己的授课情绪就受到影响,语言平淡,不生动,对学生缺乏必要的评价激励,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今后的课堂教学首先从自己的备课入手,精心设计教案,更要备学情,备课堂中可能出现的“节外生枝”。其次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这就要求平时多研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将理论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注重课堂细节的设计与处理,增强课堂教学机智;多听同组教师的课,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丰富阅历,保持一颗童心,使自己的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乐园。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2

《触摸春天》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隽美,所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通过教学,一是要引导学生体会盲童对生活的感受,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二是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积累。因此我设计了“谈话引入,感受春天——自读课文,感知文本——细细品读,感触内心——升华情感,感悟真谛”的四个环节。教学时,首先让学生用一个词概括对这篇文章的感受,然后不失时机地抓住“奇迹”这个词,深入展开,细读品悟课文之后,再回到整体,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把自己内心最深的感受表达出来,这充分体现了“整体把握既是阅读理解的起点,又是阅读理解的归宿”的思想。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初读时,通过板书“找、画、读、想”,让学生“找一找安静触摸春天时创造了哪些奇迹,画一画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含义深刻的句子,想一想表达了什么意思”,这样自然地教给了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教学中,还通过教师的评价来深化学法指导,如“你联系上下文理解很好!你能抓住重点词,了不起”等,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我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通过指导读、示范读、、感悟读、想像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在朗读中深化感受,并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边想象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对理解句子含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我还发挥学生爱读书的特点,向学生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既是延伸也是铺垫,将对后几课的学习和理解起到很大的帮助。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3

《触摸春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故事很简单,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盲童安静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慢慢伸出双手,悄然拢住一只逗留在花间的蝴蝶。小女孩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许久,小女孩子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盲童安静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教学难点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整个教学过程,我主要采取朗读感悟的方法,让学生走进安静的内心,感受她对生活的热爱;走进作者的内心,感悟他对人生的思考。在开课前,我布置学生进行了一次盲人的体验活动,让他们闭着眼睛拿书本,写字,走路,使他们感受到眼睛对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更深地体会到盲童安静能拢住一只蝴蝶多么不易。体会她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可叹之处。在整体朗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引导他们入情入境,谈出自己的感受;在体会到作者的惊叹之后,我要求学生想象安静拢住蝴蝶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在理解“从未体验过的地方”时,我让学生想象那个地方会有些什么,安静此时的心里会有怎么样的感受。这些想象既丰富了课文内容,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到安静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又能披文入情,展开心灵对话,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安静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我力争成为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合作者,在指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感悟时,通过启发、暗示、点评让学生进入到语言中,与作者、与文本对话。在找出使自己惊叹的句子以后,我引导学生品析语言,体会用词,在读思想议中体会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积累。例如,从“流畅”感受安静对花园的熟悉,联系上下文“她整天在花香中流连”理解,感受她对春天的热爱,从“竟然”体会作者的不敢相信等等。在指导读句时,我围绕“神奇的灵性”让学生联系课文谈出自己的理解,解决心中的疑问。这样,在文本中自由地进出,在阅读的基础上深入地思考,培养了语感,训练了思维。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4

此单元课文围绕“生命”展开的,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而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开篇之作,重在让学生理解感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有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的人生哲理。

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并自主发现、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针对我本堂课的教学在以下几点进行总结反思:

首先,针对本篇课文的特点,我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语句时,应多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应引导学生注意倾听,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也许是由于本堂课的教学任务重多,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这一点,而这恰恰是引导学生品析句子的最好方法。其次,在品析句子的过程忽视了朗读的指导,换言之,引导学生朗读的太少。这篇课文应在朗读中体会感情,在朗读中深化感受,应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反复品读语句体会感情。

最后还有一些小的问题与失误,比如让学生读得太少,齐读的地方过多;在理解和感受含义深刻句子的这一环节,教师的分析太多,留给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太少;读课文时出现口误,有几次把“悄然”()除此之外,在最后深化主题环节还出现了一个小的失误,最后一个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视频,由于电脑出现了故障没能放出来,这成为我本堂课最大的遗憾。不过,在正堂教学中我也精心设计了一些教学环节。比如,在分析盲童捉蝴蝶的句子中,我适当加入音乐,用朗读的形式让学生闭上眼睛做动作,身临其境来体会句子所蕴含的深刻情感,直观而映象深刻;在对句子进行深入分析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后两个句子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这样由教师引导过渡到由学生自悟,无形中就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总之,从最初的选课、备课、设计教案到一遍遍反复的摹课试讲,最终的课堂教学,真的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要上好一堂课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也让我领悟到了自己离一名优秀教师的距离还有多远。因此,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努力完善自己,精心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次教学反思。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5

《触摸春天》是一篇短小精悍而蕴涵着深入道理的散文,作者用活泼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八岁的盲女安静居心灵触摸春天。语言简洁,意境隽美。这篇课文描写了一个盲女孩在花香的引导下抓住了一只蝴蝶,最后把它放走,仰开端来观望的情景。本文重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安静的举措,她从捉蝴蝶,到放蝴蝶,再到仰开端观望。一条是作者的感受,从惊叹,到感动,再到对人生发出感慨: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居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干发明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接洽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入的句子,体会盲童安静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教学难点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入道理。课堂中,随着孩子一起品味美文、体味哲理,是一件快乐的事。然而,一节课下来,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课文语言精美,但由于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盛,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不是很到位,对于一些症结语句的含义,学生体会起来有些困难。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起点过高,学生对问题的答复总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此时,我就急于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代替学生思考。如在理解重点句“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开端来望。”时,在学生还没有充分感知文体的情况下就直接切入,学生的情绪状况与理解句子深入含义所需要的情绪投入发生了一定的偏差,使学生的理解始终在表面刚刚触及而未能达到更深的层次。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接洽生活实际说说,但学生说的生活实际都是和美国作家海伦。凯勒有关的,我认为学生理解得有点狭隘,我应当给他们提醒一下生活中的很多平常人他们也发明出了缤纷世界,但我怕后边的时间不够,我就没作提醒,反思之后认为本文真正有效的教学应当由浅入深,再深入浅出。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先充分地感知文本,做好铺垫以后再过渡到情绪的升华。可从触摸春天下手,让学生找到安静触摸春天的句子,充分地读,品味语言,从而让学生在体会到安静是多么的热爱春天,热爱小生灵,从而升华到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这样既抓住了语文教学中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又能够体会语言文字所蕴寓的深入含义。

今后的课堂教学首先从自己的备课入手,精心设计教案,更要备学生,备学情,备课堂中可能涌现的“节外生枝”。其次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这就要求平时多研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将理论利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重视课堂细节的设计与处置,增强课堂教学机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丰盛经历,保持一颗童心,使自己的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乐园。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6

《触摸春天》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隽美,所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第一课时,我要求学生掌握生字新词,在此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对文章内容有大体了解,初步体会安静的内心世界。

第一、联系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赞美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把正常人和盲人相比较,初步感知“触摸春天”含义。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交流赞美春天的词句,引导学生读好课题,感受春天的美好,既是对旧知的温故又为下一步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做好了铺垫。

第二、关注生字新词,从语言文字中来,到语言文字中去。

识字学词是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本节课,我采用的让学生当小老师来提醒大家在音、形、义三方面有什么需要大家注意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了难字生词。但细说的时间太长,忽视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第三:从整体入手,抓住主要内容,捕捉人物形象特点。

四年级语文教学,学习生字新词是为了朗读课文,朗读课文又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语言文字。本节课作为第一课时,我们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我想,在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能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捕捉人物形象特点,这就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为第二课时的深入感悟,体味语言文字的味道做好了准备。

本节课不足:

1、设情境之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应该马上进入读文环节,不打断学生感情的同时,也是整个课堂连贯有序,一气呵成。

2、处理生字词时,说的太细,时间过长,忽视了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3、朗读训练得不够到位。

4、充分的参与度。学生个体参与交流的人数很有限,我在点名的时候,重复叫了个别学生,而没有调动全体。主要是自己驾驭课堂的专业程度不高,教学中,对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放心,没有养成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习惯。在教学中不断研磨进步。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7

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为生命的涌动。”《触摸春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故事很简单,讲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小女孩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又把它放飞的故事。作者以别于常人的细腻的眼光捕捉到了一个盲女的一个小小的动作,而更重要的是作者被这一小小动作所感动着。

[课堂回放]第二次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学伊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今天老师就同大家一道走进文字的心灵深处,跟随安静去触摸春天吧!下面请几位同学接力读全文,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水平?其他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想,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

上课伊始,我将“竞争激励的机制”引入到了课堂,“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水平?”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然后揭示新课。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课文中描绘的哪些画面出现在你的脑海里?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花香间流连———花丛中穿梭———准确地把手伸向一朵月季花———拢住了一只蝴蝶———放飞蝴蝶。接着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幅,认真地读一读描写这幅画面的文字,想一想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什么,你能把自己感受到的读出来吗?学生找读,感悟,旁注,老师巡视并个别指点;然后然大家在小组内交流后全班在进行交流。

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画面,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作细致的咀嚼、推敲,体会文本内涵。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想象的翅膀展开以后,又引导学生诵读、品读、想象读等等,带领学生以读悟情,以读生思,在读中品,品中读。

6.三年级下册《春天举行音乐会》教学反思 篇六

本文文笔细腻,语言丰富、优美,描写了盲童安静在花丛中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文章以一个邻家的盲女孩安静为形象,以代表春天的蝴蝶为意象,娓娓道出一个蕴涵很深的哲学话题:触摸生命的春天。这位“特殊的”小女孩就是课文的主人公——一个邻家的盲女孩:安静。说她特殊,是因为她是一位盲童;说她特殊,还因为她能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影踪。看到课题,孩子们一定会产生疑问:春天可感,可看,怎么能触摸呢?领着孩子们细细品读文本,以“奇迹”为切入点,品语言之魅力。

本堂课,我紧紧围绕“奇迹”展开教学,让学生找文中有关奇迹的相关句子,从而让孩子明白安静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1、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抓住“竟然”“拢住”,来感受安静这一举动的神奇。

2、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从“流畅”“磕磕绊绊”词语中感受一个盲童走得流畅的奇迹。

3、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抓住“极其准确”来体会安静的的表现是个奇迹。

7.三年级下册 音乐教学计划 篇七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共有十二课,分别是:祖国 妈妈、春来了、愉快的劳动、两只小山羊、小骑手、母子情、友爱之花、快乐的节日、小骆驼、梦之船、音乐家冼星海、喜洋洋。通过对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活动课、器乐课以及歌舞唱游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提高他们的素质。本册教材还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改革进取,加快教育现代化,使学生能在他们的薄弱环节上加强学习,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的艺术修养、音乐素质大大提高。

二、教学目标

(一)思想教育

贯彻党的两思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健全德育、美育网络,加强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现代化,改革进取,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努力把教书育人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优秀品质。并通过各种题材歌曲的学唱,中外名曲、名歌的欣赏,让学生感受美的艺术和高尚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环境意识、心理条件等,努力进取,为中国的明天奋发向上。

(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

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来演唱歌曲;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声方法;

3、初步欣赏一些小型的器乐曲,掌握音乐欣赏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4、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对音乐的了解与兴趣

5、通过“拍拍敲敲”、“听听想想”、“唱一唱”等练习,提高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

6、通过律动训练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

7、通过集体舞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点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思维。

四、教学难点

审美情操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五、学生情况分析

我从综合课入手,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美育,在课上进行多媒体教学,加强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在五种课型中,学生比较爱好歌舞唱游课,这种课型使学生在学习时积极性高,创新能力自然发挥出来。

本班学生音乐水平这学期明显好转,我在视唱练耳、音乐知识、舞蹈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但还有一部分同学音乐基础知识欠佳。总的来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训练,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六、主要措施

1、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曲;

2、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知识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3、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5、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了解一些音乐知识;

6、通过律动以及集体舞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

7、在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中渗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参与耳、眼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生活,开拓音乐视野。

9、以素质教育为本,不断提高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落实于教学,充分发挥音乐课益智、促体、辅德的功能

七、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1-2 祖国,妈妈

3-4 春来了

5-6 愉快的劳动两只小山羊 小骑手 母子情 友爱之花 快乐的节日

12-13 小骆驼 梦之船 音乐家冼星海 喜洋洋 选唱选听 复习考试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他们大都活泼可爱,并且喜爱音乐,特别是唱歌与表演,大部分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唱歌姿势,自然的发声方法,有百分之五十的学生能独立、自信、有表情的进行律动和即兴动作。学生在识谱与欣赏方面是弱项,但我相信,经过师生的共同的努力,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将会不断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突出了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除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整和外,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重视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本册教材各单元都有目的明确的主题,各主题之间具有有机的联系。各单元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为他们熟悉和理解。教材将评价机制渗透在各个单元之中,既注重终结性评价,又注重过程性评价。在评价的形式上,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增进学生对音乐课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更有兴趣学音乐。教材所选的歌曲,乐曲,大多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易于学习,乐于学习。

三、全册教学要求:

1、学唱歌曲。背唱4-6首。学习用正确的口型唱歌,注意咬字,吐字。

2、学习用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断音的唱法。学习用强弱,快慢的手段表现歌曲情感。

3、培养独立、自信的唱歌的能力。

4、欣赏优秀的歌曲,简介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欣赏优秀器乐曲,简介常见乐器和演奏形式。欣赏优秀民歌、民间歌舞。

5、初步了解速度、力度、节拍、音色、音区等在音乐中的表现的作用。

6、学习并感受音的高低、音阶排列的顺序。感受并认识2/

4、3/

4、4/4及其强弱规律。学习连线、换气、延长、反复、顿音、力度、速度等常用记号。进行节奏和旋律短句的练习。

7、随着音乐进行有表情的律动、模仿动作和即兴动作。学做音乐游戏,学习歌表演、集体舞等,注意音乐与动作的配合。

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质量措施:

1、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形成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共同感受、共同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2、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及时总结和认真反思,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与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行为得到不断的修正,形成“学习——实践——反思”良性循环的路子。

3、教学研究,特别是适合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以及教法与学法的研究。

8.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篇八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

每次上过类似今天这种情况的网络课,总是引发很多的思考和争议,许多人关心的总是他与语文课的关系,把脱离语文教学目标和听说读写能力作为强有力的驳斥论据,以前我也曾懵懂的认为我是不是脱离了目标,在走俏啊?在确定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之后,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体现课程与技术的整合,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体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体现多元智能学习,最终实现融合性学习,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信息素养的形成为最有力的说明!

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我认为教学策略的设计最为重要,同样,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设计中应加强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和探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一、问题策略的设计

这个主题活动,我始终贯穿着这样几个问题的设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思维的框架,那么将来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都能受到这种思维的启发,相信这就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继而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你知道什么?关于月球的知识你了解多少,是对以前知识的一个积累和概括。

2、你想知道什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

3、你怎样知道的?对于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的认识。

4、你学到了什么?总结学生经验。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层次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关键要设计好基本问题,基本问题的设计要体现高级思维的训练,比如教师在设计“科学进步=探索++”就是要培养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和具体事例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

二、活动策略的设计

有效的小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集体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通过两次小组活动的开展,一次问题接龙,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比赛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而且精彩有价值,使得每个学生的头脑细胞活跃,富有创新意识,“月球上有传染病毒吗?”“月球和地球哪个的年寿高?”“月球的尘土具有杀菌的作用吗?”另一个活动是小组讨论填写等式,然后到别的小组吸取经验,回来补充自己的观点,这个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表达、倾听、再思维的能力,可以说选择一种好的组织形式,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是相当的重要。

三、评价策略的设计

这堂课中我认为比较失败的就是没有很好的体现评价的过程,无论是对于学生精彩的展示还是小组活动,教师的引导,教师的语言显得有些干瘪,吝啬,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上好课重要标准,另外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过程和效果。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2

1、这是一篇开发学生智力的有趣故事。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或者从类似的民间故事入手,或者营造一个相同或者类似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充分调动的基础上,导入本课的学习。

2、课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但讲述的道理很有启发性。要放手让学生把课文读懂,可以先让学生参照课文前的提示语,明确学习的要求,独立阅读、思考,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要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尽可能多的骆驼,大徒弟想到的办法最简单,也是常人一般的画法,那就是把骆驼画小。当然,骆驼画得越小,画出的骆驼就有可能越多。二徒弟的方法与大徒弟相比,有一定的进步,他用骆驼的头来代表整个骆驼,这样,他画出的骆驼数就比大徒弟多了。不过,无论是大徒弟还是二徒弟,他们画出的骆驼数毕竟都是有限的,都没脱出俗套。与他们相比,小徒弟的办法之所以最好,是因为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究竟会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最好。教学中,老师也可以问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

3、课文最后学习伙伴说:“我也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的事。”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学习中拓展开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也可以从生活实际中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提出改进或解决的办法。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把自己随时想到的一些好点子记录下来。

4、老师可以在学生广泛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提示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可以回忆一下学过的课文,比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聪明的华佗、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也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讲画家作画的一些巧妙的构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3

《花瓣飘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文,情节直白,情真意切。课文通过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表明了她是一个敬重父母懂事的孩子。在教学中,我认为在感悟懂事和深化主题的环节,我处理的还算是成功的。

在第一课时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抓住“懂事”这个词,让学生再自读课文,找出认为小女孩懂事的地方。新课标倡导课堂应该还原给学生,不应该是传统的教师的告知代替学生的思想。此时,我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并配上音乐,为孩子营造一种安静祥和的气氛,果然,有的孩子认为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是非常关心妈妈的;也有的学生认为她没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可以看出小女孩懂得珍惜花草,非常善良,还有的学生认为小女孩的爸爸交待她要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感觉小女孩非常懂事;可见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真切地感受到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

为了让学生将小女孩美好的品质牢牢记在脑海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作者被小姑娘的懂事深深感动了,于是第二天早晨——引读最后一段。我想在这两盆花中会藏有一张贺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张写一写。花瓣有时代表一份心、一片情,如果你手中有这样一片花瓣,你打算送给谁?你会对他(她)说些什么?通过这一情境,让学生也学一学小姑娘对周围关心过自己的人表一表心意,让我们的爱心也像这花瓣一样向周围的人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4

《小虾》一文的教学,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读写结合的方式

课文是北师大版三年级第四单元“可爱的小生灵”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小虾非常有趣,是文章的重点段,也是教师执教的重点,它是通过写小虾吃食很小心来说明的。文中具体写了小虾吃食是怎样小心的:“先……然后……接着再……直到、才”等词语,把小虾吃食的有顺序的动作写得生动、具体,突出了小虾吃食很小心。为使学生体会这段话是如何写具体的,我先用不同形式的读理顺文章,再找出表示顺序的词,并告诉学生:“有顺序地说话能使人看得清楚听得明白。”最后让学生用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说一段话,学生在充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后说:“放学后……”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引导学生以读段训练为重点,着重注意一段话里面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这样既承接了三年级的字词句的训练,又为以后的习作打下了基础。这一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了能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天地,从而也为夯实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小组学习的方式

本课第三、四两个自然段结构相似,第一句都是总写小虾特点,后几句都是围绕这一特点具体写的。教学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第三自然段,在体会了小虾有趣的特点之后,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小虾脾气不好的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独立品悟的基础上彼此交流。这样不仅深入理解了小虾的脾气,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还有几点体会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习借鉴:

一、抓住重点

本单元的主题是“可爱的小生灵”,教学重点之一是“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我还应该多注重从学生情感上培养他们对小动物的喜爱。作者怎样知道小动物的可爱?是长期仔细观察的结果。正因如此,作者才把小虾的样子、吃食、脾气写得活灵活现。我们在学习中不仅要学习作者写文章的方法,更要知道作者是怎样写出来这篇文章的。如果课堂上激发了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那么在写作时他们自然会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

二、学会备课

平时我们的备课通常是面对一篇文章先读一遍,再看看教参和参考资料,然后就开始备课,最后在教学时把教参要求的内容讲出来。通过这课的教学,我知道了备课时不要着急看教参,要以读者的角度去反复读文,想想文中哪些地方打动了你,教学时要把这种感受也让学生体会出来。另外每一课的教学都要对照课标要求,想一想这课教学要落实哪一点,用什么方式方法去落实。备课点子应打在研读教材上。教师在读文章时要能把握作者的思路,把握编者的思路,领会其意图后,再从内容上设计教案,从表达方法上设计教案,从而达到真正备课的目的。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5

《燕子》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3.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词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教学难点是: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想象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春天的特点。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或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以及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加深了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比如,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青山绿水、燕子、蝴蝶等,让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特征和美丽。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6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本文的重点与难点是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达到审美的.目的。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然后结合课文中的插图,边读句子,边找出相对应的图,加深对句子的理解,感受荷花的姿态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多元解读,让他们说说还可以换成哪些字?学生思维很活跃,有:长、钻、冲、露、伸等,再让学生把这些字放进句子读一读,谈谈体会。有的说说“长”太平常了,让人感觉不到荷花竞相开放、亭亭玉立的姿态。有的说“冲”字少合适,感觉花儿开得太快了。也有的说“钻”字一般用在比较结实、坚硬的地方,因此用“冒”字让人感觉白荷花生机勃勃、喜气洋洋、亭亭玉立的样子。通过交流再让学生读文,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展开想像,对文中的省略号进行补充,让自己与花共舞,与虫共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生活情趣。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7

1、教学方法可能太老式,提问不恰当。

陈旧的一问一答太多,应采用问题式探究。

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作为发现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学生有尝试的欲望,探索的愿望,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发展这种探索心理。问题式探究是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引导、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去解决。我们所说的问题式探究不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问一答的问答式教学。应该是教师创设一种和谐、民主、宽容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反复的阅读,尝试,比较,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地探究解答疑问,在疑问解决的同时发现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的一种反复的思维训练的过程。问题解决不是最终目的,整个探究过程才是核心。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沉浸在问题情境中,探究性学习得到了落实,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会提出一个个具有学生味和个性特点的问题,闪烁出具有学生味和个性化体验的精彩回答,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2、阅读指导注重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课文。只有这样,学生才是一个真正的阅读主体,他在阅读中才能真正体验到自己的精神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他才可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如“看看该怎么读,争取把它读好。”另外,朗读也是一种极具个性的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不同的人对一篇文章的体会即便一样,朗读的方式也肯定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朗读指导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他读得最好”,这样的评价激励了一个,扼杀了一片。“你今天发挥了最佳水平。”“你很有自信心!”“我很佩服你的胆量。”“勇敢些,只要把自己的最佳水平发挥出来就行!”“为点评小专家送上掌声。”老师不断地鼓励,引逗,使底下的同学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竟相朗读和评议朗读,获得了阵阵掌声。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受到有效激励后的学习与工作的效能是激励前的三到四倍。在阅读中,当人的身心处于激活状态时,大脑会把意识的、潜意识的一切与文字内容相关的储备充分提取起来,勾连贯通,进行意想融会,意会整合。在这种状态下最容易产生顿悟和灵感,言语的、思想的创造性浪花常常会不断飞溅。课堂教学更需要我们走进儿童的心灵,走进儿童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也许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一个更新、更美的境界。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8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2、本课生字不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可在检查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

3、教学这篇略读课文,可以通过学生自主阅读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就自己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

对于主要内容的把握,学生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但要注意体会人们在处理这棵橡树与路时的心情和开始时不同的态度。

⑴ “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原来,“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学生阅读时要注意读好“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⑵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为什么工程师和工人们都沉默不语呢?工程师“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表明他在此时也注意到了那棵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感的橡树,内心深处同样也受到了震撼,因此没有命令工人将其砍倒,但该怎样做呢?他也还不是很清楚,于是工程师沉默不语;工人们不想砍掉这棵橡树,但又必须得到工程师的同意,他们沉默不语是在等待工程师考虑清楚以后作出安排。学生们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⑶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一个“长久地”说明了工程师在内心深处经历了比较复杂的心理斗争,他“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那么,工程师是为什么叹气呢?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一方面橡树应该得到保护,另一方面“(要修筑公路的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使公路绕过橡树,但这样一来,公路就不会像箭一样笔直了,因此,这声叹息含蓄地传达出工程师为了保护橡树,在没有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而不得不作出的无奈的选择。“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表明工人们在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之前,看到工程师在叹气,内心非常担心、沉重。这两句话语速也要舒缓、语调同样要略显低沉。

⑷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工程师的话是陈述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因此,他的语气应该比较平静。工人们的话则是出于对橡树的爱护,因此他们的话应该含有一定的激动的情绪,读出来应该略显激动。

⑸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工程师的行动给了工人们一个最好的答复,也使整个事件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解决;“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表明了工程师在解决问题之后的一种轻松心态。因此,这段话读起来要轻快,但一连串的动作名词“拿出、走到、打进”,语速稍缓、语气略重。

⑹ “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讲,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设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⑺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不约而同地赞叹”,表明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为 (正应了上文工程师的那句话“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因此,他们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高尚的心”则是对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非常准确的、也是最好的评价。学生阅读时要注意这两处的词语。在准确把握主要内容和领会人物心情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交流一下对这件事的看法”进行讨论交流。

4、引导学生积累词句。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

【参考资料】

〖橡树〗

落叶乔木。果实叫橡子,富含淀粉。树皮和壳斗可提单宁酸。有些种类的叶子可饲养柞蚕。

〖灌木〗

无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植株一般较矮小,近地面处枝干丛生。例如紫荆、木槿、迎春、海桐等。

〖工程师〗

技术干部的职务名称之一。能够独立完成某一专门技术任务的设计、施工工作的专门人员。

〖排水管〗

排除雨水和各种废水的管道。

〖沥青〗

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黑色或棕黑色,呈胶状,有天然产的,也有分馏石油或煤焦油得到的。用来铺路面,也用作防水材料、防腐材料等。通称柏油。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9

刚上完20课《恐龙》,对这种近乎神话里才有的动物,学生太有兴趣了。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环节,一是画画,就是选一种你最喜欢、最熟悉的恐龙,画出它的形态,在环境中体现它的生活习性。二是根据自己的画,写出该恐龙的生活习性,并在学习小组中展示自己的画,同时向全组同学口述该恐龙的生活习性,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意想不到的是,刺激了一些绘画功底差的学生努力去学绘画。《恐龙》教学反思二

这个学期,我把功夫下在课前。就是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自学生字,读通课文,每个学生在预习时就能把课文流利地读下来,基本弄清课文大意。在教学《恐龙》时,我也这样要求。养成习惯了,只要一提到预习,学生都会这样做。很好的。一上课,我就叫学生齐读课文,再完成一张表,即写出恐龙的名称、形态、特点。由于学生对课文已经很熟悉,完成这个作业得心应手。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填的内容,叙述自己的观点。多让几个学生说,互相补充,互相完善,老师不费吹灰之力,一堂精彩的课就结束了。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0

《刘胡兰》这篇课文记叙了刘胡兰为了同党的安危,在敌人面前英勇不屈、钢铁般的坚强,最后终归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她牺牲时年仅十五岁,花一样的年华,却在残暴的敌人面前勇敢坚定、视死如归。回想起自己上小学时,老师讲这篇课文时,那时候对敌人的残暴我们心里就非常的气愤,对刘胡兰的勇敢坚强非常的佩服,对她的牺牲感...

《刘胡兰》这篇课文记叙了刘胡兰为了同党的安危,在敌人面前英勇不屈、钢铁般的坚强,最后终归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她牺牲时年仅十五岁,花一样的年华,却在残暴的敌人面前勇敢坚定、视死如归。回想起自己上小学时,老师讲这篇课文时,那时候对敌人的残暴我们心里就非常的气愤,对刘胡兰的勇敢坚强非常的佩服,对她的牺牲感到非常的同情、惋惜。学习的过程中,有股默名的情感,仿佛那情感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轮到我教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了,我也真的很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同我一样能感受到这些。

上课开始,我想想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敌人的凶残、刘胡兰的英勇。课前也让学生预习了一下,没想到学生对课文缺少了解,在读与敌人的对话时脸上充满了笑容,觉得很好笑。根本无法体会到当时的情境。虽然当时有股无名之火涌上心头,但仔细想想想想也不能怪学生,他们这些年龄的孩子喜欢的是动漫、科幻、武侠,试问了一下学生哪些人看过《地雷战》、《地道战》等这些革命战争年代的电影呀,寥寥无几,难怪孩子们对这段历史的漠不关心,又怎么会对过去的历史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呢?

我想作为老师有责任让学生知道这段历史,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这些历史知识,介绍有关的书籍让学生阅览,播放有关的电影、录像让学生欣赏,同时,还可以利用朗读课外资料、比赛等形式向学生介绍革命烈士们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相互进行交流。我想这种渗透应该是持之以恒的,不是因为教了这篇课文而形式一下就心满意足。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1

这是一个开发学生智力的有趣的故事。我首先创设一个类似情景:如何用最少的钱装满整间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本课的学习。

课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但讲述的道理很有启发性。我就放手让学生把课文读懂,让学生先参照课文提示,明确学习要求,独立阅读、思考,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全班学生交流、讨论。

在学生广泛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提示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开阔学生的思维。如:画出《山深藏古刹》《十里传蛙鸣》。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2

《荷花》这篇课文以“我”的感受力为线索,写出了荷花的美。怎样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来欣赏这种美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指导学生理清了课文记叙的顺序,接着,指导学生理解“看荷花”这节课文是怎样写出荷花的美的。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把在“看荷花”这节课文中感受到的荷花的姿势美、颜色美、动态美,充实到“赞荷花”这节课文中去,再要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这样,学生在读到“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的时候,那赞美之情就溢于言表,把这一池花读“活”了。最后,我启发学生想象,化为课文中的“我”,化为池中的一朵荷花,身历其境,一阵风吹来怎么样,风停了又怎么样,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怎么快乐,小鱼告诉我昨夜做的是什么好梦。

下课了,学生意犹未尽,还沉浸在课文中,我也真切地认识到丰富的想象必须以鲜明的表象为前提,必须以深切的感受为基础,有感情地朗读是把学生导入情境,引起感情共鸣,过渡到想象的重要手段。今后此类课文我还遵循这一模式。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3

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指导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机智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地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能够机智的处理问题,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机智是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由于自己的教学不够机敏,致使课堂上的许多亮点没有爆发出来。我认为在课堂上需提高引导的机智和评价的?

如果我能及时让其他学生对这位学生的说法进行评价,说说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学生就会各抒己见,说明自己的看法。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思维产生碰撞。同时也进一步地深化文章的主题: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提高引导的机智

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它可以让学生杂乱的思维变的有序、深刻;同时也能使知识的掌握更具条理性。而我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恰恰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如当学生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不是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叙述,而是在复述课文时。我这样处理会更好:再找一个学生用概括的语言说说主要内容,然后引导,我们在说文章主要内容时,如果能用简短、概括的语言叙述就会更好,而你好像是在复述课文内容。这样一引导学生就知道如何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对其他同学也起到指导的作用。

再如,在教学理解老师的一段话时,如果这样处理学生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些。让学生把老师说的这段话都来读一读,再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学生的思路就会更清楚,理解起来会更顺畅。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当发现学生读的并不理想时,教师加以示范朗读,效果就会不一样。

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提高:

1、深入钻研、挖掘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

2、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

3、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我将在这门艺术的殿堂中不断提高。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4

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课文的思路很清晰:先是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然后细致描述了两个场景: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检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教材分析

本课打算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一至九自然段,第二课时学习十至十自然段。本次开课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我就说说对这一课时的想法。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1、会认俱、拄等五个生字,理解“检阅、鸦雀无声”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3、感受儿童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关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以直接的方式导入新课。由于对“检阅”一词较难理解,所以我把这个问题放在学生的预习当中。这个学期我让学生借助词语手册进行预习,所以学生能说出检阅的大致意思。那么对检阅这个词语的意思我是这样想的,我不要求学生完全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但想应该让学生明白检阅是一件严肃的事,隆重的事。对下文儿童队员为什么感到为难作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祭出自然段,同时大声地读一读词语。这篇课文的生字很少,而且三年级的生字大多数也是要求写的,所以对生字的教学放入词语,用红色标出。然后用各种形式计新词,如指名读、开小火车、齐读。指名读时基本上叫比较优秀的学生,让学生正确感知新词的读法。

读完新词,我提示学生这篇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让学生再读一读课文,学生能正确找出两部分,并让学生说说两部分分别讲了什么,让学生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对这篇课文的框架也有一定的了解。

第三步是学习一至九段

了解了第一部分主要讲的是儿童队员们商量博莱克是否参加检阅的事,我首先让学生理解怎么样的事是需要商量、讨论的?让学生知道商量的事都是比较重要或难办的事,为学生接下去体会儿童队员的心情作好准备。学习第一部分我又把它分成两部分,体会两部分的不同感受,形成一个对比。接着出示三至六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儿童愉员的为难和矛盾。这一部分的学习是随机的,因为是随机的,所以让我感觉到很难。这四段翻来复去,其实就是一句话:让博莱克去,担心队伍不整齐,不去,担心博莱克伤心。第一次试教时,我设计了很多小问题,我觉得这些小问题还是能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学生感悟得也比较好,但是老师的话显得太多。所以这次去了很多小问题,可是发现学生很难体会姪儿童队员们的复杂心情。

对七、八、九这三个自然段的讲解,我想要比三至六段要简单些,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儿童队员们的另一种心情,这种心情是高兴的,兴奋的、激动的,与前面的为难、矛盾形成对比。但是由于对三至六段感悟的肤浅,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感悟也不深入。所以最后对“这些小伙子真棒!”中这个棒字的理解也不够到位。我上完课也在想把“这个小伙子真棒!”这句话放在这儿是否合适,因为这些小伙子真棒,包含了两点,一是整个队伍走得很整齐,二是对残疾人的关爱。

第一部分中儿童队员的心理活动非常丰富,虽然三至六每一段都是很简短的,但是内涵却是很丰富的。学生不能深刻感受儿童队员的内心感受,是因为学生还没有走进儿童队员的内心世界,而学生没有走进儿童队员的内心世界的最关键原因是我的引导还不够。所以我需要学习得还有很多。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5

从文中的拟人句中感受到了山村早晨的美丽:正是因为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让没有生命的事物赋予《山村的早晨》是s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更是一首语言优美、意趣盎然的诗歌。诗歌语言简洁精炼,意境清新明丽,描绘了山村早晨的美丽和宁静,展现了山村里人们生活的祥和、愉快,表达了对山村的热爱和向往。

新课程目标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读”贯穿了全课时的始终。培养文本意识应抓住阅读,强调以读为本。众所周知,“感悟”是从“感”开始的,无感之“悟”乃“空悟”,“假悟”,犹如空中楼阁。

因此,我首先让学生细心研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去感受山村早晨的美丽——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山村早晨的美丽,边读边画,边读边想,并写下理由。学生很快了生命,让不是人的动物赋予了人的动作、思想,顿时这些事物便充满了灵性,让这山村的早晨充满了生机勃勃,作者的喜爱之情也就跃然于纸上了。再通过学生个别读、男女生赛读、教师引读、想象画面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老师也及时给予真切的鼓励,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好,很明显,学生已经走进了文本,进入了诗歌的意境中,与作者产生了心灵的碰撞,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笔下的山村的早晨是如此的美丽而又宁静,她就是一幅水墨丹青哪!

语文教学以大阅读为核心

“以读引读”、“以读引说”、“以读引研”、“以读引写”是语文教学的一条主线。而我的这节语文课上,仅仅呈现了“以读引读”这一个环节。早晨的美文精彩片段,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或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进行了课前阅读,还做了记录、交流,所以课堂上能够有所呈现。这期间,不仅有学生的阅读交流、情感交流,更有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因而,参与阅读分享的学生还比较多,基本上达到了“以读引读”的目的,但是离“推进大阅读”的目标甚远。

阅读教学以课文为基点,引发学生更广泛地展开阅读,从大量的相关主题内容的研读中,感悟语言、感悟文学并学习以语言为载体的多种文化。在课堂的交流碰撞中,他们不断感受汉语言的魅力,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如果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一写,让他们在阅读中形成思想,在写作中表达思想,在讨论中交流思想,那就更完美了。另外,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读书、交流,以达到共同提高之目的,凸显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9.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篇九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思维基础。本节课属于面积概念教学。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从生活入手,让学生通过比一比,摸一摸等活动,感知物体的面有大有小。

我先从和班上小朋友比手掌的大小,比较数学书和自备本封面的大小入手,让他们初步感知了物体的面是有大有小的,也让他们体会到可以通过重合法和观察法直观的比较出谁的面大,谁的面小。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我再过渡到对平面图形的面的大小比较上,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原来平面图形的面同样是有大有小,从而自己总结出关于面积的定义,这种通过活动来认识概念的方法,就把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加深对面的积的理解。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面积的含义。

在比较之初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法直接看出谁的面积大,当我出示两个看起来面积差不多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比较的方法。有的同学用直尺量,利用了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去比较;有的同学通过重叠的方法去发现;预设时还想让学生通过画小方格或者印小方格的方法去得出结论。全班同学在交流时,同学们是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学生对于面积的比较形成了自己的方法。最后在练习中,同时通过择优,也看到小方格在面积比较中的作用(即数格子的方法),为下几节课利用小方格来认识面积,认识面积单位作好了铺垫,比生硬的灌输更让学生容易接受。学生对面积的本质特征又有了更好的巩固。这样既把感受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较好,学习氛围比较融洽。

10.三年级下册《春天举行音乐会》教学反思 篇十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和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在歌曲学习的过程中,认识sol、mi两个音的音高。

教学重点:学习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跳音记号的准确性。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口风琴,打击乐器,课本。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听《杜鹃圆舞曲》,律动表演。

师:愉快的音乐课就要开始了,让我们先来听段音乐,你可以岁音乐自由的律动。一起跳个舞吧

师:在刚才的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这段乐曲在二年级的时候曾经介绍过给同学们,它的名字叫《杜鹃圆舞曲》,今天,这只可爱的小杜鹃又飞到我们的教室里来了,还给我们带来动听的歌曲呢!

(设计意图:回顾复习,并且从音乐中感受杜鹃叫声。)

二、寓教于乐

大家把课本打开到第十页,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认识这只小杜鹃。这次他是从那个国家飞来的!奥地利飞来的:板书:顽皮的杜鹃。

(设计意图:了解音乐的特点。)

1、为什么说他顽皮呢?让我们来仔细感受,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播放视频)(她先不理我,后来又主动的接近我)

(设计意图:仔细关注歌词。为后面的演唱打好基础。)

2、师:除了这些,我们还了解到杜鹃喜欢栖居在开阔的林地,特别是近水的地方,它的叫声是,(咕咕)常在清晨不停地鸣叫,鸣声好似“咕咕-咕咕”,“古咕咕”,所以也叫做布谷鸟,声音响亮,可传到数里之外。特别的动听。

3、师:听一听,跟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摇动你的身体,听到杜鹃鸟的歌唱声就来拍手伴奏,好不好?(师范唱)

4、师:现在让我们也变成一只只可爱的杜鹃鸟,飞到美丽的大森林,躲在树丛的后面,听到歌唱声,就把我们的小脑袋探出来演唱,好吗?我们可以把双手当作树丛。(师范唱)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顽皮的感觉做出来,并且创设快乐的氛围。)

5、师:杜鹃鸟在每个乐句的最后叫了几声?两声。它的歌唱声有高低变化吗?(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音的高低。)

6、你能用动作表示这种高低变化吗?(边唱边表现)(播放范唱)

7、师:小杜鹃的叫声是由哪两个高低不同的音组成的呢?小杜鹃给我们刁来了,(课件)老师出示手号,sol、mi。来,跟着老师来唱一遍。(弹琴)一组一遍。可变化,solmi,,,misol.这两个音符存到你的小音库里了吗?

(设计意图:学习新音符,小组进行演唱,同时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8、小杜鹃的歌唱声加了什么符号?黑三角。老师的小音库里已经存符号,这个符号就叫跳音记号!你猜想,应该怎么表现他呢?谁来试试。那就要求我们在演唱时做到轻巧,跳跃的。就象一个轻巧小乒乓球,落到地上很快弹跳起来。在唱跳音的时候咱们腰部要需要弹跳,有点力量,大家一起试一试。(跟琴)提示学生声音轻巧,短促。一组一遍。

9、师:现在就让我们走在草地上,去寻找这只可爱的杜鹃鸟吧,一起把歌曲试着来唱一唱。齐唱,男女生唱。

10、师:这只调皮的小杜鹃一会在树丛,一会飞到小河边,他在和我们干什么?他在用歌唱声和我们捉迷藏呢!所以我们来想想看,他的歌唱声会有什么变化吗?老师这有3种力度记号。pmff根据各区的意境,给小杜鹃的歌声交上不同的力度记号!怎么样?小组讨论一下

11、根据力度变化来演唱。(放伴奏音乐)

三、创造表现

1、师:听了你们动听的歌声,老师又一个很好的创意。我们能不能把杜鹃的叫声变得更丰富一些呢?

2、我来确定一个节奏型,(xxxxx)你们就把小音库的两个音拿出来添进去,组成新的杜鹃鸟叫声,怎么样?开始创作。

四、完美结课

这只顽皮的杜鹃带给我们这么多的快乐!我们的好好的感谢他,就让我们用最动听的歌声表达吧。(播放伴奏)

师:顽皮的小杜鹃们,我们下节课再见吧!

教学反思:

《顽皮的杜鹃》是第五册第2课的一首表演歌曲,深受同学们的喜爱。这节课,我主要以聆听、演唱为主,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它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只有学会聆听,才能从音乐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和审美的教育。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歌曲的典型节奏入手,针对孩子们好奇、喜欢模仿的心理特点,利用学拍节奏、模唱旋律的练习,培养学生仔细聆听的听赏习惯。这些节奏和旋律同时也是歌曲中的旋律,对帮助学生唱准歌曲的旋律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下面的演唱歌曲起到了一个铺垫的作用。

要想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就要让学生积极思考,说出不同的方法。发展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教师在设计中就要为学生创造思考探究,运用以学知识学习新知的可能性。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有意识的在最后一个环节加入分组自由创编表演的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在学生基本学会唱本课歌曲后,让一组学生扮演顽皮的杜鹃学杜鹃的叫声“咕咕”,再让剩下的一些学生唱歌曲。让全班同学轮着表演歌曲,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喜爱。

这堂课总的来说基本上是完成教学目标,但是由于自我感觉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教学重难点不够突出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设计方面有两个不足之处:一方面教学重点过于笼统,不够明确,这就直接影响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歌曲的把握。另一方面,教学难点设计过于宽泛,比如“运用连,断对比的方法演唱歌曲”,这个教学难点就没有完成。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效、可行的教学重难点。

二、以学生为主体这环节没有真正贯彻落实

上一篇:培训机构加盟策划方案下一篇: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华师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