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总复习

2024-09-02

经济法总复习(10篇)

1.经济法总复习 篇一

人教版《经济生活》总复习教学设计

《经济生活》总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

神奇的货币

第二

多变的价格

第三

多彩的消费

第四

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五

《企业与劳动者》

第六

投资的选择

第七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八

国家的收入与分配

第九

征税和税收

第十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一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十二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一

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商品:(1)什么是商品?P4(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含义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理论联系实际:①、日常生活中,商品的质量、品牌是就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言的。商品具备良好的使用价值,是顺利实现商品价值的前提,因此,企业应当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造自己的品牌。②、日常生活中,优质优价、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等说明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优质优价(优质产品的价格通常比较高)的商品,其价格高的根本原因不是商品质量(使用价值)好,而是其包含的价值量大,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比较多。

2、货币:

(1)货币的产生:P4-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P

(3)、货币的职能(含义)

个职能①②③④⑤P----7

货币的基本职能包括:①价值尺度的含义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原因:P6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②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的含义(有区别)P6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只能用现实的货币。⑶货币流通规律P7

用公式表示如下: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总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3、纸币:

(1)纸币的产生、含义:P8

(2)纸币和货币的关系:①纸币是货币的符号,纸币由货币发展而来;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②纸币没有价值,货币有价值。

(3)纸币的面值(面额)≠纸币的购买力(纸币代表的价值,或者实际能购买商品的能力)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时,纸币贬值,纸币的面值大于纸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时,纸币升值,纸币的面值小于纸币的购买力。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4)纸币发行的规律:P8第二自然段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含义:P8

(“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

4、电子货币的出现P9(电子货币包括:信用卡、自动柜员机、电子转账终端等银行交易工具和业务。)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人们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P9

2、信用工具

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有:P9①信用卡的含义及优点P9、10

②支票的含义及种类P11

3、外汇:

⑴外汇的含义P11

注意两点:①外币不一定都是外汇。只有可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②外汇不等于外币,外汇除包含外币,还包括:以外币支付的支票、汇票、股票、债券等。

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

①外汇汇率的变化: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跌落。

②汇率变化与本币币值、外币币值的联系一般来说,一国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如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表明同量外币所能兑换的本币减少,则通常意味着本币升值或外币贬值;反之同理。

⑶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①出口减少,进口增加;②外资投资成本增加;③由①②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④本国外汇储备贬值。

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②外资投资成本降低;③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④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⑷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及意义:P12

第二

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供求影响价格------直接因素P13--14

①商品的供求关系会影响商品价格的变化: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②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的含义:P14

2、价值决定价格------决定因素P1

⑴、商品价值(含义P)与价格(含义P6)的关系:P1第一自然段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基础,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成正比。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反之,则越低。①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②价值总量:是指某一部门或某一商品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价值量总和。

公式表示:价值总量=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⑵、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P1

②个别劳动时间含义:是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时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⑶、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或者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于个别商品生产者的意义)

①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同一商品的生产者,如果率先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其个别劳动生产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意味着其生产成本低于平均成本,在竞争中就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②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则意味着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则该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商品的价格降低。

⑷、劳动生产率的含义P16

①个别劳动生产率是:指某一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效率。

②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某一生产部门或行业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效率

③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社会财富(产品数量)的增加,同时意味着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格降低,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⑸、明确几对关系:

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正比

(因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②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反比

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耗费在单位商品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商品的价值量越小。反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反比

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耗费在单位商品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

④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无关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⑤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总量的关系:不变

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多,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所以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

⑥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总量的关系:正比

因为: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多,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所以价值总量增加,商品生产者获利就会增多。

⑹、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P16

①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注:价格不会无限涨落的根本原因是价值决定价格,直接原因是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供求会影响价格,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供求。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P17第一自然段

②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一样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较大。

③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动,还会引起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变化。一般来讲,当某商品价格上涨时,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会随之减少。

④替代品与互补商品的含义:P17---18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P18—19

①调节生产。(怎样调节)②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什么,怎样提高)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为什么)

第三

多彩的消费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P20)

(1)收入与消费的关系: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正比)。②……③……(P20倒3段-P21第一自然段)

(2)商品价格影响消费。(反比)(P21第2自然段)①……②价格对不同消费品的影响不同(P17第2自然段)

理论联系实际:

收入影响消费→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收入差距影响消费→缩小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价格影响消费→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就是稳定物价。

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国家特别关注农产品价格变化“谷贱伤农”

3、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P21第三自然段)

4、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之一——消费心理(P23)

二、消费类型有哪些

(1)按产品类型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P21

(2)按交易方式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P21-22

注:①贷款消费以信用为基础。社会信用制度的完善与否制约着贷款消费的发展。贷款消费还受到消费观念的制约,中国传统消费观念是攒钱消费,这也制约着贷款消费的发展。

②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进行贷款消费,并不是超前消费,而是一种适度消费。

(3)按消费目的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注:生存资料消费重在解决温饱,发展资料消费重在提高素质,享受资料消费重在身心愉悦。(由低级到高级)

三、消费结构、什么是消费结构?消费结构为什么会变化(变化的原因)?消费结构怎样变化(变化方向)?(P23第一自然段)

2、什么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和消费结构的关系?(P23)

恩格尔系数过大的对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影响?

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的什么?

四、消费心理、消费心理是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之一

2、人们的消费心理有哪些表现?(P23-24)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3、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怎样做理智的消费者?)(P2)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既要反对超前消费,又要反对抑制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三个避免”(P2)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为什么要倡导绿色消费?什么是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主旨、核心是什么?绿色消费有哪些要求?绿色消费体现了什么发展观的要求?(P2-26)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为什么要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为什么认为“艰苦奋斗精神已经过时了”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P26最后一段)

综合探究

正确对待金钱

如何看待人生与金钱的关系(应树立什么样的金钱观)?

对于金钱的认识,应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辩证地加以看待。(P29)

(1)金钱是什么?(2)对待金钱的态度?

(3)正确金钱观的作用?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认识金钱与人生的关系,反对“金钱万能论”,抵制拜金主义。

第四

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人们的消费,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P33)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P33)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P34)

第一,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真正完成。(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第二,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调节生产)

第三,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第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二、社会再生产(P34)

、含义:

2、再生产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及其关系。(P34)

三、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P34)

(1)根本原因: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主要矛盾决定。

(3)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4)意义:①只有…才…(基础)②只有…才…(差距)③只有…才…(国力)

2、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P34)

3、怎样发展生产力?(P34-3)

(1)坚持……不动摇,坚持……为中心;展,大力推动科技(2)必须通过改革,调整……,调整……。改革是社会主义的……改革的内容、作用(3)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4)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

四、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什么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P3)

注:基本经济制度≠根本经济制度。公有制是我国的根本经济制度。

2、公有制为主体(P36)

(1)地位:(P36)为什么要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含义(范围):(P36)

(3)内容)国有经济:(P36)①含义。注:它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

②地位:③

态度:发展、壮大

④作用:

2)集体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P37)①含义:

②地位:

③形式:④作用;⑤态度:支持、鼓励、帮助

3)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P37)①含义:②地位:③态度:

(4)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经济形式)——是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本质属性

公有制实现形式————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公有制)的前提下的企业的资组织形式————公有的资本如何组织、管理、经营,是方法、技术操作问题。

2)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P38):

①股份合作制——集体经济性质

②股份制

股份制的性质(P38)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的意义(优越性):(P38)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P38第二自然段))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有量的优势,更注重质的提高)。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控制……、控制……控制……。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

从区别来看:公有制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只是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所以公有制为主体不等于国有经济为主体。当前国有经济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整个公有资产仍占优势,所以不会改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从联系来看: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正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之一。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才能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6)对公有制的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

3、非公有制经济(P38)

(1)范围:(P38))个体经济①含义:②地位;③特点:④作用:

2)私营经济①含义:②地位;③特点④作用:

3)外资经济①含义:②地位;③作用:

(2)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非公有)的重要组成部分。

(3)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党的十六大提出对非公有制经济“非禁即入”、“同等待遇”,国家在宪法修正案中提出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都是为了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4、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宏观把握本框内容)

(1)是什么?(P3)

(2)为什么?(依据)(P40最后一段)①原因:②意义

(3)怎么样?

①两个必须毫不动摇

②……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市场竞争地位平等)

第五

《企业与劳动者》

一、公司制——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含义:(P41第一自然段)

法律特征:企业法人

2、类型(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

①有限责任公司

②股份有限公司③二者的联系、区别(P42-43)

3、组织机构(P43最后一段)

4、优点、作用(P44第二自然段)

二、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公司经营的含义:(P4第一自然段)

2、公司经营的目的(P4第一自然段)

3、公司营利的重要性(只有……才能……)(P4第一自然段)

4、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P4-46)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为什么?战略正确,就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战略错误,就会遭遇挫折,甚至破产。

怎么样?正确的经营战略出自高素质的决策群,他们善于开发有市场前景的产品。

(2)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为什么?这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科技竞争力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

怎么样?科技与管理不可分,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科学,而先进的科学手段可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是什么?企业信誉是指企业诚信经营,反对失信和欺诈;企业形象是指企业产品和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及得到的评价和认同。

为什么?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怎么样?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主要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创立名牌,是企业信誉和形象的表现,也是企业开展正当竞争的主要手段。

(4)除此以外,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进行兼并和强强联合、提高经营者素质、优化组织结构等也是影响公司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

4、兼并、联合、破产

(1)兼并

含义: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

作用: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2)联合

含义:主要是大企业的联合

作用:增强企业竞争力、获取更大经济效益

(3)破产

含义: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和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

作用: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其提高企业竞争力;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结论:它们都是市场经济中价值观规律作用之下企业竞争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作用在于:对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对于社会,优化资源配置;对于国家,减轻财政负担,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实力;对于劳动者,促使其提高素质,维护其长远利益。

三、劳动和就业、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为什么要扩大就业?(P47-48)

(1)根本原因: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劳动光荣。P47

(2)就业的重要意义(扩大就业的重要性):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对社会

②对自身

(3)我国就业的现状(扩大就业的必要性)劳动力总量大,劳动力素质不高,劳动力市场不完善。

2)、如何扩大就业?(P49)

(1)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2)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就业的作用。

(3)国家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

(4)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①②③④。(P49-0)

提示:可简略记为“经济发展,市场调节,政府促进,正确择业。”

四、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为什么?(意义)

(P0倒数两自然段)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第一,是……的前提;第二,是……的保证。

2、是什么?(权利的内容)(P4第一自然段)

3、怎样做?

(1)国家:(P0倒数第二自然段)党和政府在……的同时,加强……,改善……,完善……。

(2)企业:增强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遵守劳动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劳动者:(P1)①履行义务——基础

②依法签定劳动合同

③权益受损时依法维护——投诉、协商、调解、仲裁、起诉

④增强权利和法律意识

第六

投资的选择

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一)储蓄存款——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含义:P2我国的储蓄机构包括:①②③

2、利息的含义、计算公式:P3

3、利率的含义、表示方法:P3

注:(1)我国利率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拟定,经国务院批准后公布。

(2)贷款利率总是高于存款利率,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银行费用。

(3)利率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之一,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工具、①如何调节:调整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调节存款量、贷款量→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②一般来说,通货膨胀下,提高存、贷款利率,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通货紧缩则反之。

4、储蓄存款分类:①、②P3、比较定、活期储蓄的投资特点和作用:P3

特点和优点

作用

活期储蓄

存取期限活、存取数量活、存取次数活、收益较低

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方便储户小额资金的存入和使用。

定期储蓄

储蓄形式多(4种)、存期固定、存期长则利率高、收益较高

积累性强,适合人民群众节余款和积少成多的大宗用款的存储需要。

定期储蓄可提前支取,必须一单(存单)一证(身份证),并且按照活期存款利率支付利息。

(二)我国的商业银行、含义:P4

2、主要业务:(1)、存款(2)、贷款(3)、结算P4----

注:银行利润的有:存贷款的利差和服务性收费。前者是银行利润的主要。

3、其它业务:提供债券买卖、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险箱P

二、股票、债券和保险

(一)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的含义(性质)及股东的权利:P6

注:只有股份有限公司才能发行股票。

2、股票价格及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

(1)股票价格:通常总是大于或小于它的票面金额。股票价格的高低,一般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预期股息和银行存款利息率。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成正比,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计算公式: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存款利息率

(2)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股票上市以后,受公司经营状况、供求状况、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股票价格因此常常波动而偏离发行价格。

3、股票投资收入的(两部分):P7第一自然段

4、股票投资特点:(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是一种所有权凭证;是一种不可退还的永久性证券;股票的交易价格和股票的票面金额是不同的;股票具有风险性

、作用:(意义)P7第二自然段

(二)债券——稳健的投资

、基本含义:P7

2、债券与股票的比较:

(1)不同点:性质不同;受益权不同;偿还方法不同。

(2)相同点:都是有价证券;(对发行者)都是集资手段;(对投资者)都能获得一定收益。

3、债券的种类:按其发行者不同,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其区别如下。

发行者

收益

风险

流通性

国家

金融债券

金融机构

较强

企业债券

企业

国债只是政府债券的一种,政府债券还包括建设债券等。

4、“基金”P8

特点:集合投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专家经营、专业管理。

(三)保险——为风险投资(商业保险——针对风险本身的投资方式)、基本含义及功能:P9

2、种类:人身保险、财产保险

注:分红保险既具备保障功能,还可分配保险公司经营盈余。分红保险属于人寿保险之一种。

3、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P60

第七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按劳分配、按劳分配的含义:p66—67

地位,范围,分配什么,分配尺度、分配结果

2、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因:p67

前提,物质基础,直接原因

3、按劳分配的意义:p674、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p67

二、其他分配方式:

(一)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范围:个体经济

2、如何分配:扣除成本和税收

3、意义: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发挥个体经济的作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

、含义:p68第三段

2、主要生产要素存在的形式: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3、意义:p68第四段

三、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生产力水平

2、我国的经济制度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四、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与公平的含义以及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2、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因(为什么?)p70最后一段

3、如何实现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怎么样?)p71

第八

国家的收入与分配

一、财政的收入与支出

(一)财政收入、财政的基本含义p72:含义,国家预算,国家决算

2、财政收入:税、利、债、费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因素、分配政策—重要因素

(二)财政支出

、含义

2、分类:p74—76

(三)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p77

二、财政的巨大作用

(一)集中力量办大事、支持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优化资源配置

2、调控经济,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过热)

3、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

(二)人民生活有保障

、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障

2、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物质生活的物质保障

第九

征税和税收

一、税收及其种类

(一)税收的基本含义:主体、目的、地位、本质、依据

(二)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p81

(三)增值税:

、含义:p82

2、纳税人:p82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出口货物不交税)

3、税率:基本税率为17%

4、计税方法: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缴税金

、优点:p82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不仅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6、意义:p82它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四)个人所得税

、含义:p83

2、纳税人:注意居住满一年还是不满一年以及是否是在我国境内取得的收入

3、应税项目:p83

4、特点:p83实行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越重,所得越低,税越轻“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是显著特点、税率:p84(注意:自XX年1月1日扣除1600元)

6、意义:p84个人所得税不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而且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二、依法纳税

(一)纳税人与负税人

、含义:

2、联系与区别:

纳税人

负税人

区别

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是实际或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联系

当纳税人所缴的税款是由自己负担时,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

2当纳税人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不是负税人

(三)我国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四)违反税法的行为及其处罚、偷税:偷税是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的行为。

2、欠税:欠税是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3、骗税:骗税是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4、抗税:抗税是指纳税人抗拒税法规定的违法行为

(五)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六)公民应具有纳税人意识

第十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配置资源

(一)市场调节、资源配置a:必要性b:手段:计划和市场

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市场调节资源的方式(市场机制):价格、供求、竞争

4、市场调节的优点:

①市场可以及时、灵活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

②市场在竞争中实现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③市场在竞争中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②市场调节不是完美无缺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二)市场秩序、市场合理配置资源需要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2、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作出的具体规定。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3、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以及如何加强诚实信用建设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2、基本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二)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原因: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单纯靠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经济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两极分化。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要求,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

③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基础上,加强宏观调控,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2、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三者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国家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第十一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总体小康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二十世纪末,我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二)经济建设目标:

①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GDP到2020年力争比XX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②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③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二、促进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1)是什么?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为什么?

①科学发展观是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树立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和GDP的增加,会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

③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3)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应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第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的发展。国家的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我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第二,具体经济发展措施:

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路子。

②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④统筹区域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第十二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一、面对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含义:p106最后一段

2、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原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使生产要求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资本为了追逐利润在全球到处奔走。以信息化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推动着经济全球化发展。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4、经济全球化的实现形式:跨国公司实现的,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怎样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消极影响:

①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②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发展中国家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二、经济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一)对外开放的新阶、世界贸易组织作用:世贸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国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冲突的场所

2、世界贸易组织原则: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3、世界贸易组织目标:各成员国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削减关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其他障碍和歧视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促进各成员的经济发展

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

①有利的一面: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入世贸组织,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②不利的一面: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也是严峻的考验。我国面临的经济风险会显著增加。

(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2、新形势下怎样坚持“引进来”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继续扩大外资利用规模,提高外资利用水平,以更好地发挥外资的作用。在利用外资的同时,要结合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

3、什么是“走出去”“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4、走出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

2.经济法总复习 篇二

复习课较常规课,应是少“点”上的知识,多“线”上和“面”上的知识,这“线”和“面”需要教师课前要做好备课准备,把该“线”、“面”上的部分或全部知识加以串联、提炼、比较和分类,使学生零乱的知识能“站起来”、“排好队”,理顺它们的关系。如气体的制取,要从制取气体的名称、药品、装置、条件、操作、收集、检验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联合比较,但学生大多只是在表面上有所接受,远远不能在实践和答题中应对自如,还需补充一定数量的例题、习题加以巩固。例题、习题的选择与布置也是需要精心加以准备的。它既要切合中考实际,又要在难易程度上恰如其分。理论与实例结合的教法比脱节明显有效。

二、把教师讲与学生读相结合

复习课应是由师生互动来完成的。这种互动要比上新课时还要多。教师讲是为了引出内容的主线和设计教学思路,教师可时常断开这条线,把连接的任务交给学生。教师要把学生的思路打开,一方面要让其感到自己在知识连接上的已掌握点和欠缺点,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读”教师可及时了解他们在哪方面存在问题,如何采取对策。教师提出问题要选题得当,或生动活泼,或易引起共鸣,对有的问题还应作出适当的牵引,应让学生有话已到嘴边或“读”起来欲罢难休的感觉,有的问题可设计成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等方式来完成。这种讲、读结合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把资料选择与课本的利用相结合

总复习要以省教科所下发的“中考说明”为主要依据,结合知识点合理精选一些资料,同时一定要让课本在复习中起重要作用,切不可舍本求末。现在常常会遇到一些浅显的问题或基本的概念在课本中应是信手拈来,但学生却常常不知道课本里有,或知道有也一时半会儿翻不出来,对教材内容很生疏。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时经常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翻阅本段知识在教材中的体现,让学生感受常读书、常翻书的乐趣,养成复习不离教材、用教材指导复习的习惯。

四、不打无准备之仗

要提高化学总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教师要在掌握学生基础和实际的前提下,依据教材和大纲认真备课、编制习题,而不能心中无数,无的放矢,随便拿一份现成的练习题让学生一堂课做到底。

五、不要面面俱到

化学总复习也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知识和非重点的内容上不必多花时间,而应把精力集中在重点内容巩固深化,难点知识的突破,以及解题能力的训练上。

六、复习时习题和试卷的讲评应注意避免以下几点问题

(一)缺乏重点,缺乏针对性。

在复习期间,习题讲评占了课堂教学相当大的份额。在习题讲评课中,一些教师整堂课下来只是根据学生的作业顺序一题接一题地加以分析讲解,从表面上看,学生似乎弄懂了每一道题,但最终不知掌握了什么,题目稍有变动就不知如何分析。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整堂课缺乏重点和针对性。习题讲评时重点问题要舍得花时间,非重点问题敢于舍,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疑难问题。对于重要而学生得分率低的题目,教师要精心设计讲评思路,并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通过开拓外延、分析归纳等,将零碎的知识得以升华,积少成多,结串成网,达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标。通过练习的分析、讲解,最终要引导学生归纳知识要点、解此类题的一般思路。

(二)缺乏解题、审题指导,忽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复习应强抓解题规范训练,突出提高解题规范训练与准确率,突出完整的解题训练,包括审题关—步骤关—反思关。

根据平时的考试来看,许多学生在审题时往往存在下列几种情况:1.粗心大意,未注意到题目中的一些关键词等。2.不能全面捕捉题给信息,特别是隐性信息的挖掘。3.基础不过关或理解能力有限,不能理解题目中的一些句子含义。为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坚持审题三读,具体包括:泛读,明确有几个条件,以及求解问题;细读,把握关键字、词,数量关系等;精读,深入思考,注意挖掘隐含信息等。

书面表达要字迹工整、格式规范、详略得当、准确无误,力求会做的题不会出错。

解题后的反思应包括:反思知识点,通过做题,巩固所学知识并形成知识网;反思解题方法,力求发现更简捷、更合理的解题途径。

教师通过上述三关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引导学生“向细心要分、向整洁规范要分”,以减少解题的失误率,逐步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老大难问题。

(三)课堂枯燥乏味,忽视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化学复习课感兴趣,才能提高复习效率。而复习课上得不好,则容易导致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减弱学习兴趣。复习课不能由教师包讲,以讲代练,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决高难题的“绝活绝技”,教师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习题讲评课应与新课一样始终贯彻五个原则:1.“启发”,而不是“硬灌”;2.“精讲”,而不是“满灌”;3“活学”,而不是“绑死”;4.“引导”,而不是“代替”;5.“思考”,而不是“专讲”。教师要改“牵着走”为“放开走”,改“一人写”为“大家写”,改“一言堂”为“群言谈”,真正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参与审题、解题活动,启迪思维、点拨要害。

3.谈谈英语总复习 篇三

关键词:初中英语 素质教育 复习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实际上,"听、说、读、写"的要求已经提出多年了,这种要求无疑是个全面的要求。这应该是个比较全面的科学。专家们研究表明"听、说、读、写"的关系是密切相连、互相渗透的关系。一般说,口头表达能力强的人,书面表达能力也强;听和读是说的基础,读和写能力的提高又必须建立在听和读能力提高的基础上。综上所述,我们不难断定:培养和提高学习英语能力时,离不开其依赖的基础素质。在英语教学中,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语音、语法、词汇的教学及听、说、读、写的训练是英语交际能力的前提。这种教学思想与中考总复习并不矛盾。相反地,初三英语总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素质,其教学素质一定好的 。多年来,初中英语教学使我领悟到:要想达到总复习不忘素质教育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 坚持听说能力的训练

如上所谈,为了提高素质,初三英语总复习阶段听说能力势在必行,不能忽视,笔者往往采取以下做法:

1、坚持值日生报告制。充分利用5分钟,为学生提供听说机会,在这段时间,教师也经常口述或朗读一些短篇故事、对话,提供听说机会,同时补充一些有关英语口语中表达习惯的差异知识。如英语中用 "Hi" 、"Hi" 、"Dood morning!"等称呼;而汉语则用 "Have you eaten yet?" 或 "Where are you going ?"。其实在英语中,这两句分别是表示你邀请别人与你一道同餐和你对别人不礼貌,你干涉了别人的私事。

2、复习每篇课文前,通过听新教材课文录音,模仿了地道的英美人语音、语调,恢复了听力练习,也使学生再现课文的内容。

3、适当补充难易适当的听力练习,再强化听说能力。

(二)"听写"要贯于英语教学始终

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使初三毕业班的不少老师忽视了听写,甚至取消听写。笔者认为这种情况有悖"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利于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上高中后反馈信息证明了听写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坚持始终。我教过的大部分上高中学生说:"初中听写的效果对他们上高中听语音课感到容易" 。有的来信写道:"Ditac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English class. It is helpful for us to study English further."。几年来,我在毕业班坚持三听写:①听写单词、短语、写出划线音标。②听写课文有关段落。③听写结构简单、没有生词的材料。(如:便条、书信、通知等)从中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

"读"有两种概念。一是出声"朗读"(即:念"),二是不出声"阅读"。在毕业班复习中,自然以后者为主。心理学家及语言学家们认为,阅读技能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是顺利完成阅读能力方法。它有三个基本的要素速度、理解、和词汇量。通过阅读同学们可以培养自己语感,而语感又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从中考角度看,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占重要地位,所以阅读训练在英语学习中是显得尤为重要的一环。

①强化阅读训练。英语阅读与其他学科不同,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学好,也不是几个就能突击的。它需要平时点点滴滴、日日夜夜积累的。要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首先教师必须要求每个学生每日做一篇阅读理解题,每日在打印答题卡上写一个句子,让学生交上来批改;然后下堂课时在班上让学生讲这一篇短文的大意;尔后,就对学生错得最多的问题进行分析。由此而来,学生们的自觉性就慢慢提高了。为了让学?quot;热"起来,进一步提高阅讀水平,老师必须精心设置一些恰当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每日读两篇短文。一篇即要看又要做后面的题目,谓之精读;一篇只看不做,培养语感,谓之泛读。持久下去,学生们一拿到阅读题就进入阅读的状态。这样强化训练:一来,适应中考;二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②教会学生带着问题理解。理解对阅读能力有决定性的意义,教师应设计一些合理的阅读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前、中、后都要向自己提出些问题;并鼓励学生都用自我提高的阅读 方法。

③训练学生阅读速度。我们在复习中一段时间进行单项训练,在限时的阅读(每分钟60左右)同时,注意帮助学生纠正"回视"的坏习惯,培养"跳跃式"阅读法,逐步扩大"识别间距"和逐步克服"心译"的依赖。这样做,使学生在做完形、阅读理解、是非几类题时就不会感到棘手了。

④词汇的掌握对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有很大的影响。掌握词汇越多,阅读速度才能越快,理解程度才能越深。

通过这些方法的实施,诚然有量变到质变,大多数的学生提高阅读的技巧,也就是他们的素质 - 潜能增加了。

(三)素质教育在活动中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系下良好基础。所以,我们不论在课内、外都要善于组织引导去培养、去发现那些优秀语言学习者,使他们具有强烈的语言交际欲望,给他们创造语言表达和各种机会。要培养毕业班的学生有这样的素质,就必须利用课外活动,开展书法、词汇、讲故事、演讲等竞赛,组织"国庆"、"元旦"、"五一"英语朗读会、英语晚会,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参加校外"英语角"活动,只要有机会就鼓励他们与"老外"交谈。对那些表现好的,效果显著者,发点小奖品,以资鼓励。

总而言之,课堂改革就是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素质教育决不是一句空话,而必须加紧实施,否则很快就不适应当前改革的步伐。不仅低年级是这样,毕业班尤为如此。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虹桥中学)

4.经济法总复习 篇四

1.马克思说:“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证明了的。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怎样理解马克思的这一论述?

2.李克强在题为“深刻理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主题主线,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文章中强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所谋求的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要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按经济、社会、自然等的客观规律办事,把发展的途径和方式与发展的成效和结果有机统一起来,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请运用经济学常识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价值规律的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价值规律的理解,对价值规律的认识。应该从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2)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3)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第二,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实现优胜劣汰。在经济活动中,我们必须遵循和运用价值规律,促进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材料一 马克思说:“也许会有人认为,既然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那么一个人越懒或越笨,他生产的商品就越有价值,因为完成这个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多。然而,这样推论将是一个可悲的错误。”

材料二 “生产一个商品所必需的劳动量,随着所用劳动的生产率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劳动的生产率越高,在一定的劳动时间内所完成的产品也越多;劳动的生产率越低,在同一时间内所完成的产品也越少。”

(1)根据材料一,回答马克思为什么说“这样推论将是一个可悲的错误”?(2)根据材料二,说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是什么关系?

解析:此题为材料分析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问题能力的能力。第(1)问考查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第(2)问考查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答案:(1)决定商品价值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一个人越懒或越笨,为完成这个商品所需要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他生产的商品相对成本就高,或者卖不出去,他的劳动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从而将导致他亏本甚至破产的命运。

(2)材料二说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为,劳动生产率越高,在同一劳动时间内所完成的产品也越多,由于劳动总量不变,包含在单位商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少;相反,劳动生产率越低,在同一劳动时间内所完成的产品也越少,在劳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也就越大。

4.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很多企业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摩拳擦掌,却面临资金、技术等困难。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而且少数发达国家还垄断着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不愿意转让。为推动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国家强化政策支持,包括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研发投入抵扣所得税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国际合作等,从而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低碳商品上市初期,价格往往会高于同类非低碳商品,但最终其价格会下降。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有关知识,阐释低碳商品价格下降的必然性。

5.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在前几年美国经济繁荣阶段,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甚至一些不具备偿还能力的人也获得大量贷款。2006年,美联储大量的加息,加重了贷款者的负担,2007年以来,美国住房大幅降温,房价下降,贷款者无法到期偿还,一些放贷机构受到冲击。2008年以来,众多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美国和欧洲的一些投资基金受到重创。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给世界各国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5.历史总复习必修一复习提纲 篇五

1、1840年6月,英军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2、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条约内容有: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3、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

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旅游、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暗通航等。不久,英法火烧圆明园。

1860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条约规定: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

○1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

○2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3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一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核心思想),无人不饱暖(目的)”的理想社会。

2、《天朝田亩制度》的意义:

积极意义: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思想结晶。

消极意义: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3、《资政新篇》: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的。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由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最终,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受内地税。

2、《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3、《辛丑条约》:19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功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4、《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5、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不敢依靠人民群众;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势强盛,对华战争蓄谋已久。

第13课 辛亥革命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

19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它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

1910月10日,武昌起义。

2、中华民国成立:

19,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度,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3、辛亥革命意义:伟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清王朝,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客观打击帝国主义势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五四运动(19)是一次不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封建的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

6.九年级政治总复习总第9课时教案 篇六

课题:九年级全册第四单元 满怀希望 迎接明天

第十课 选择希望人生 教学目标:

1.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就业选择的心理准备。主动锻炼个人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2.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立志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爱岗敬业,奉献社会。教学重点:正确对待学习压力。

教学难点: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第十课 选择希望人生

一、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1.理想的作用

①理想总是指向未来,表现为奋斗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的作用。②理想激励着我们不断超越自己,让我们充满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2.如何才能使理想变为现实?

①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这个规划要尽可能长远、具体。

②具体理想是发展变化的,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理想进行适当调整,以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推动理想的实现。③通向理想的道路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④我们需要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还需要不屈不挠、坚持不懈……

二、理智面对学习压力

1.理智地从容应对来自学习的压力(1)感到学习压力是正常的。(2)学习压力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消极影响:过度的学习压力则会使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3)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

学习没有压力,可能会使我们觉得学习非常轻松,也有可能使我们失去动力,止步不前。因此,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自觉适度加压,增强学习动力。

(4)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我们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我们了解学习压力,不是要消除学习生活中的压力,而是要学会正确对待压力,学会将压力化为动力。2.如何从容地面对考试?

①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②要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③要增强自身实力。

三、未来道路我选择

1.生活充满选择,我们要慎重进行选择,进行合理选择。2.如何学会最佳的选择?

A、要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和策略。B、要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多方面收集信息,学会辨别、筛选信息;C、还要考虑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实现的可能性;等等。

3.我们要有勇气自己作出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担负起责任。

四、拥抱美好未来 1.迎接社会新挑战

(1)2l世纪的特征:人类进入2l世纪,知识门类激增,大量的边缘学科涌现,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信息化特征明显。

(2)21世纪对我们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终身学习的能力等。

☆创新精神:①什么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②中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 a.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b.拓宽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c.敢于质疑,善于质疑;d.敢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e.提高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f.培养动手能力,勤于实践;g.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③创新精神的意义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团队精神的重要性:社会发展需要个人的智慧,同时更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具备了团队精神,我们才能更好地施展个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形成文明和谐、团结高效的集体,推动社会进步。2.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7.中考英语总复习“五要” 篇七

一、复习计划要周密

对于总复习, 我们分为四个阶段:1.基础知识复习, 抓重点词语的用法及句型;2.专题复习, 着重语法、句法、各类题型训练;3.二模后查漏补缺, 重点解决学生疑难问题;4.回归课本, 熟悉课文, 复习资料, 看错题集。

每周复习什么, 具体每节课复习什么, 早读布置读什么, 培尖辅差的时间怎样安排, 我都有周密详细的计划。这样才能让学生胸有成竹, 复习起来有条不紊。

二、课堂效率要提高

复习阶段, 学生每天的课程都安排得满满的, 他们的自习课也非常有限。所以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 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为了达到最佳复习效果, 我们尝试了几种不同的复习课型, 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 最有效的一种课型是讲练结合。比如, 在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复习中, 每节课通常复习一到两个单元, 其授课步骤是:①听写20个左右的重点单词、词组;②讲解一些重点词的用法;③点出文中一些常考的句型、语法;④十分钟练习;⑤讲评。复习课, 我们要注重精讲多练, 讲的时间尽量控制在20分钟之内, 甚至更少。因为若教师满堂灌, 会导致学生出现“听起来都会了, 答起来都错了”的情况。

三、听说训练要早抓

中考英语听力占30分, 要拿下这30分, 需要长期训练和积累。听和说是紧密联系的, 我们认为听和说要一起抓, 要早抓, 要从初一开始抓起。一方面, 每节课都设计有听的练习。如:听对话或短文回答问题, 听对话跟读。另一方面, 抓好早读, 强调学生要熟读课文, 背诵重要对话、段落。此外, 初一第一节课就宣布期末要进行口语测试, 主要是督促学生从一开始学习英语就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讲英语的良好习惯。进入初三后, 每周要有不少于30分钟的听力训练。进入总复习阶段, 每周要有不少于1小时的听力训练。只有保证学生听的时间, 才能提高、保持学生对英语反应的灵敏度。

四、编写资料要有针对性

1.基础复习阶段, 我们英语教师分工合作, 各编写了一些与所复习单元相配套的资料。每份为16开纸大的练习, 让学生普遍能在课堂上十分钟左右完成。

2.专题复习阶段, 根据需要, 我们补充了动词、介词等专题资料, 帮助学生归纳出一些语法内容, 有利于学生集中复习某一专题, 并进行比较。

3.一模后, 我们还剪辑了一些外地资料 (主要是选择、阅读理解、作文等题型) , 供学生做或看。

4.二模后, 针对学生薄弱环节, 我们编了一些针对性强的练习供学生训练用。如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易混词辨析、时态 (尤其是现在完成时) 、不规则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等级 (不规则) 、易记乱记错的单词等等。

五、培尖辅差要到位

1.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印发不同的辅导资料, 学生完成后, 定期用自修时间分批授课辅导。

2.对尖子生, 我们要求他们做到以下几点:①每周登记一次本周内的听写成绩, 统计平均分并排名;②每周登记一次本周内的配套复习练习成绩, 统计平均分并排名;③每周写一篇英语作文, 题目由老师定, 并面批面改;④每周自己进行听力训练不少于20分钟;⑤每周多看两篇课外阅读文章;⑥每天抽五分钟看课文。

3.每次测试后都有针对性地找部分学生面谈, 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一些建议。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学生谈心, 深入了解学生, 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 才能使学生因为喜欢英语老师, 从而喜欢上英语课, 下苦功学习英语。

8.浅析中考数学总复习 篇八

[关键词]论文;数学;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2-0079-02

如何适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怎样控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是总复习中应注意且较难把握的问题。本人认为,数学总复习既要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沿纵向加深对概念、公式、方法等的理解,也要横向加强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深化课本知识的再认识,最大限度地挖掘课本所蕴含的智能价值,从而通过复习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解题能力的目的。本人通过连续十几年的毕业班数学教学实践,对中考数学总复习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紧扣《大纲》,抓好双基

教学大纲是中考范围的指导南针,它给了“双基”要求的尺度,总复习应充分利用它。教学大纲对教材内容提出了四个层次要求:①要求“了解”的只需让学生对知识涵义有感性认识;②要求“理解”的要达到理性认识,做到“要知其所以然”;③要求“掌握”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形成技能,并加以巩固加深,对其所涉及到的各种类型的习题能准确地解答;④要求“灵活运用”的要能综合运用知识,并达到灵活的程度,从而形成解题技能与技巧。因此,在总复习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各知识掌握程度的尺度。

教材是大纲的具体体现,在总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紧扣大纲要求,抓好“双基”。教材中有“小结与复习”。它是对每章节的知识要点概括,并指出了难点、重点和要求,中考复习中要充分利用,引导学生掌握本章的知识系统和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对复习材料中已删去的旧教材内容应引导学生及时地淘汰。如:点的轨迹、射影定理、反证法、无理方程等内容,这样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加强对“双基”的掌握。

二、注重公式、概念的逆用和变式的深化认识

数学概念、公式以及很多知识都具有双向性,复习中要加强正反对比,除了要求学生能正面使用公式和数学知识外,还应培养学生注意公式、知识点的变式和逆用,从而加深对它们的理解,也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1.注意正、反两个概念复习

为了强化逆向思维,在复习概念时,应有意识地编排顺、逆双向配对练习,以便准确地掌握数学概念。

如以下顺问题与逆问题:①5的绝对对值是( );( )绝对值是5;②3的平方是( );9是( )的平方;③计算(xy);把x2xY+Y分解因式;④若+=90€埃颉∮搿。?);若、互为余角,则+=( )。

2.注意公式变式和逆向思维

利用公式变式可以巧妙且简捷地解决一些看似较难的数学问题。

如两数和或差公式变形:(a+b)=(ab)+4ab,a+b=(a€眀)+2ab。

例:已知y/x+x/y=3/2,求(y/x)2+(x/y)2的值。

解:(y/x)+(x/y)=(y/x+x/y)22 =(3/2)22=1/4

又如:“整式乘除”中有些题目若不用公式的逆用,势必感到束手无策,而逆用数学公式、法则,往往可以做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例①3·(1/3)②(2+3)·(23)

考虑积的乘方公式(ab)=ab的逆用ab=(ab)

解①3·(1/3)=3·3·(1/3)=3[3·(1/3)]=3

②(2+)·(2)=(2+)·(2)·(2)=[(2+3)(23)]·(23)=(23)

三、注重选题,加强知识沟通

复习是将已学过的知识条理化、规律化,使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达到一定高度。因而复习效率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复习选例恰切,故复习中选择例题显得很重要,教师要加以重视。

1.有利抓好双基,加强综合沟通

初中数学知识面广,数学基本概念、法则、定理、性质和公式分布分散,要加强知识点的联系,就应该选择覆盖知识点广的例题,使每道例题尽可能包含若干个知识点,而不是仅局限于某一知识点。如在复习“函数及图象”时,本人在理解函数有关解题基本方法后编出如下例题:

例:已知函数,y=kx4x+k(2x+1)9,求

①当k取何值时,此函数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

②当k取何值时,方程kx4x+k(2x+1)9=0没有实数根;

③当k取何值时,此函数图象在x轴的下方。

解:此函数可整理为:y=kx+(2k4)x+k9

=(2k4)4k(k9)=20k+16

①当>0时,函数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

解20k+16>0,得k>4/5

但k≠0

所以当k>4/5,且k≠0时,函数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

②<0,20k+16<0,所以k<4/5时,方程

kx4x+k(2x+1)9=0没有实数根。

③k<0

时,函数图象在x轴的下方

所以,当k<4/5时,函数图象在x轴的下方。

通过这一例题,就把函数知识与方程、不等式与根的判别式等知识点综合沟通。

2.选例题要有利纵横比较

复习中只有通过前后知识之间的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才能使学生加强各部分知识理解,才能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融汇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设m、n是两圆的半径,且m≠n,两圆心距为3,若方程x2mx+n+3m3n=0有相等的实根,①求证两圆相切;②求m与n的函数关系式,③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②中的函数图象。(解略)。通过此例题的教学与练习,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比较,提高了学生综合解题的能力。

四、注重挖掘,强化功能

1.深化课本例题、习题的功能

中考注重“双基”的应用,而课本的习题、例题是这些知识点应用的最好体现。所以在复习中,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课本例题、习题的引申扩充,挖掘问题的内涵与外延,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以挖掘和深化:

①寻找其它解法;②改变题目形式(如把选择题改为填空题或解答题);③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④对结论进一步引申;⑤增减条件探索结论;⑥类比编题等。

教师引导学生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灵活变换,逐类旁通,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开放性思维,提高学生解题技能与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强化综合训练,提高应考能力

综合训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可行性,既要注意整体知识面,又要兼顾每题的知识面。本人长期担任毕业班的教学,对每年的中考试题都进行了分析,大型的综合题一般涉及到好几个知识点。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解决如下几类综合题:①代数题运用几何知识;②几何题运用代数知识;③代数、几何知识交叉运用;④方程与函数综合;⑤方程与三角综合;⑥代数、几何、三角综合;⑦结论不确定题。综合题考查知识点多,解法灵活,解程较长,难度大,又没有固定解题模式可循。因此,在总复习中应力求多分析、多引导、精讲解、适度练习,注重解题技能的培养,以提高学生应考能力。

总之,在中考数学总复习中,教师要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紧扣大纲,抓好双基,注重选择例题,挖掘深化课本功能,引导学生纵向加深对概念、公式、方法等理解,横向加强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地复习,会有效地提高中考总复习的教学效果。

以上所述,有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和同仁们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2]《数学教学大纲》

9.中考语文总复习 篇九

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古典诗歌五十余首,在中考复习阶段,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是诗歌复习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对全部五十余首诗词进行了分类整理。

一:赠别

古人在送别亲人朋友时的抒怀之作,多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或对对方的劝勉之意。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别》《淮上与友人别》

二:思人

古人抒发对亲人朋友思念之情的诗作。有——

《夜雨寄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无题》《浣溪纱(晏殊)》

三:山水田园

多描绘农村秀丽风光或山水美景和农村恬淡生活,寄托诗人对贴近自然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有——

《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游山西村》《西江月》《清平乐·村居》《饮酒》《江南春》《滁州西涧》

四 :边塞生活

多描写将士戍边、战斗生活的艰苦和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有——

《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采薇》《凉州词》

五: 爱国

《春望》《过零丁洋》《江城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六: 怀乡羁旅

抒写飘零异地的游子思乡之情。有——

《次北固山下》《黄鹤楼》《渡蓟门送别》《天净沙·秋思》《采薇》

七:怀古咏史

通过凭吊古迹,追忆历史来阐发个人议论。有——

《赤壁》《山坡羊·潼关怀古》《咏煤炭》

八: 壮志抒怀

表达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或不畏艰辛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壮志。有——

《登飞来峰》《望岳》《观沧海》《江城子》《浣溪沙(苏轼)》《行路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己亥杂诗》《山居秋暝》

九: 民情疾苦

表达诗人对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观刈麦》(讽喻)

十:爱情

《迢迢牵牛星》《关雎》《蒹葭》

十一: 其它

内容涉及游赏、酬赠、讽喻、干谒(乞仕)亡国衰思等。有——

《如梦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泊秦淮》《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相见欢》《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十五从军行》》《朝天子·咏喇叭》《长歌行》《长相思》《约客》《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0.纲要总复习 篇十

一、考试时间与地点:

第20周具体时间待定

二、考试范围:

所有讲过的知识点都是考试范围。

三、考试题型:

共三大题型:

试题一般包括不定项选择题(10%)、简答题(30%)、辨析题(30%)、论述题(30%)

试卷出题分A、B、C卷,由学院抽取一份进行考试。

四、考试方式:

闭卷

五、成绩评定:

总成绩==卷面成绩(70%)+平时成绩(30%)

六、各章考试重点:(依据课程大纲)

第一章

1、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

2、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方式;

3、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第二章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及其失败原因;

2、洋务运动的性质;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原因及其教训。

第三章

1、中国进行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

2、三民主义学说

3、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失败原因;

4、辛亥革命引起的近代中国历史性巨大变化。

第四章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五章

1、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2、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必要性、可能性;

3、遵义会议是中共和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长征精神的内涵

第六章

1、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2、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3、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5、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七章

1、国民党政权陷入包围之中的原因;

2、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3、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八章

1、新中国成立以后为进行现代化建设而进行的制度选择;

2、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要性(含义)

(考试重点和范围详见课程大纲)

以上要点的说明:

以上要点一般都要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分析,来理解。

附:各题型答题说明:

选择题(单选或不定项)

简答题:只要求答要点,不需要展开进行分析。

辨析题:先判定对错(一般有三种情况:正确;错误;有一定道理(不完全正确)

再进行分析,说明是非对错的理由

事例、材料分析题:一般要求是:

 先阅读相关材料,确定材料内容涉及到相关章节;

 再联系相关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分析

 搞清楚所要回答的问题,回答问题时

要有针对性,题目怎么问,就怎么答,切忌答非所问!

要联系所提供的材料或事例进行分析

要根据教材所包含的知识点进行回答。

论述题:不仅要答要点,还要针对要点适当展开,进行分析、论述,有时还要求联系实际进行分析。

教材的要点固然是最主要,但能有自己的一些合情合理的独到见解是最好的。

上一篇:名人传读书心得600字左右下一篇:《忠诚胜于潜力》读后感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