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精神与创新精神(共11篇)
1.匠心精神与创新精神 篇一
小而美的商业模式最为集中的体现当在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日本, 将一项制作技艺做到极致会被尊称为匠人, 而整个日本社会, 对匠人精神也极为推崇。生活中的匠人们, 有的受雇于知名企业, 有的独自经营着数代传承的老铺。虽然工作岗位各有不同, 但身为匠人者, 均兢兢业业, 埋头钻研, 既让传承的技艺大放异彩, 也为这些技艺注入新的活力。
现年89岁的小野二郎是众多日本匠人中的一员, 因为专注于寿司制作, 被日本社会尊称为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经营的寿司小店名为数寄屋桥, 是一间并不怎么华丽的小铺, 然而就是这座小铺, 却是美国总统奥巴马造访东京之时的必然要去的地方。置身小铺之中, 依稀可以看见一代匠人55年用心制作寿司的专注。
准备每日寿司材料的时候, 小野二郎会亲自去鱼市场挑选, 所有的细节都要亲自过问。为了保护创造寿司的双手, 不工作时永远带着手套, 连睡觉也不懈怠。他会根据性别调整寿司大小;会精心记住客人的座位顺序;记得客人的左撇子习惯;调整寿司摆放的位置。所有的学徒要先从学会拧烫的手工毛巾开始, 然后逐步着手处理和准备食材。10年过后, 学徒才会学着煎蛋。
这种过程与其说是技艺制作, 不如讲是苦修, 然而执着才能成就完美, 一丝不苟才能铸就辉煌。因此, 尽管寿司价格昂贵, 却依然有价无市。对于有幸吃到小野二郎亲手做的寿司的消费者而言, 等待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传承百年的日本匠人精神全在于是否用心, 心意到了, 自然会如庖丁解牛, 游刃有余。当前, 我国正值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特殊时期, 以匠心精神为指引, 打造小而美的商业模式, 将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到极致, 殊为可行之道。
何谓“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在我国古已有之。《诗经》论述的君子之道曾言:有匪君子,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即是修行君子如同玉器雕刻, 需要不断精益求精。唐代大诗人贾岛是有名苦吟派诗人, 本来情之所至的两句诗“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 却因为第二句是用“推”还是用“敲”, 斟酌了好半天, 冲撞了韩愈的行驾尚且不知。最后还市在大文豪韩愈的建议下, 定为“敲”字。
商业领域的匠人精神, 其实一种理念——生产者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与之相对应的解释则为:从容独立, 不断创新, 与时俱进, 摒弃浮躁, 执着如一。甚至“匠人精神”不仅是一种理念, 还是一种情怀、一种执着、一份坚守、一份责任。
“匠人精神”用之企业, 是to be NO.1, 是Just do it, 是只溶在口, 不溶在手, 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更是修合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匠人精神坚持技术上的精益进步, 技术一旦到极致, 会产生由内而外的作用, 体现到企业外部就会演化成德行操守, 成就一个又一个商业史上奇迹。
因此, 匠人精神所传承的不仅仅是技艺, 更是情怀和坚持。正是有了这种情怀和坚持, 使得日本商业能够屹立四百年而不倒, 近代的日本商业更是从二战后的废墟中起步, 用短短数十年创造了让全世界都为止惊叹的奇迹。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 坚持用心做一件事, 一丝不苟, 兢兢业业, 定然能收获辉煌, 基于此, 我们不仅要赞扬匠人精神, 时代更呼唤匠人精神——匠人精神不仅可以摒弃浮躁, 还能让文明继续前行, 在历史的长河中走的更远。
匠人精神, 成就小而美
曾经有德国的刀具老字号企业前来日本, 希望与东光舍合作, 但被东光舍拒绝了, 原因是制造方针不同——德国企业采用机械生产, 而东光舍坚持手工制作。
东光舍的匠人们始终认为:老手的手腕和感觉是机器替代不了的。简单地一句话, 道尽了日本东光舍的产品信念与不懈追求, 百年坚守, 匠心如一。从诞生伊始, 东光舍通过无止境的技术追求和高品质实现领先——即坚持手工制造工艺, 重视工匠技艺的代代传承并不断推陈出新, 用日本匠人的匠心、匠艺和匠才, 将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东光舍的成长过程, 就是匠人精神大放异彩的过程, 也是小而美商业模式的构建过程。
1917年, 著名实业家井上丰在东京创立东光舍, 成立伊始, 东光舍就有明确的产品定位, 即为全世界的美容师和美发师生产专用剪刀。真正让东光舍匠人们骄傲的还属1921年推出的鸡牌剪刀。这种剪刀可以有效降低美容师、美发师等使用者的手的负担, 使得从业者工作过程极为轻松。鸡牌剪刀能做到连续使用一个月依旧保持锋利, 使从业者完全不用担心因剪刀原因而影响工作质量。此外, 鸡牌剪刀有两个刀刃, 不同的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调整属于自己的各种规格。
真正让后世惊叹的, 还在于鸡牌剪刀通过工匠老手的不懈努力, 将剪刀的精度确定在1‰毫米。便是在工业文明已经到达前所未有的今天来看, 这种精确程度也是伟大的。通过绝不妥协的的产品制造来获得信用是东光舍的经营原则, 在东光的匠人看来, 制造产品不仅仅是一种职业, 更是一种追求, 一种关于精益求精理念的坚守。鸡牌剪刀在东光匠人们的打磨下, 发出了耀眼灿烂的光芒, 成为日本本土小而美模式的典范。
在商业领域, 从来不缺少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经典。夺工业时代之造化的鸡牌剪刀风行天下也是早晚的事情。一个偶然的机会, 一位日本美发师带着东光舍的剪刀入学伦敦维达沙宣发型设计学校, 学校的老师们一用鸡牌剪刀就喜欢上了它, 纷纷让日本美发师代购, 于是在沙宣学校流行开来。伴随世界各地来到伦敦沙宣学校学习的美发师, 鸡牌剪刀开始流传世界。1975年, 东光舍对品牌进行了再造, 使用更加国际化的“j OEWELL”作为品牌VI (即品牌视觉识别系统) , 考虑到世界各地老客户对鸡牌的认知和喜爱, 东光舍在产品上仍然保留了“鸡”的图形, 众多拥趸仍然用“鸡牌”称呼东光舍剪刀。1977年, 也就是东光舍创业60年之后, 作为为欧洲各国客户服务的第一窗口, 东光舍在伦敦开设了第一家代理店;1978年, 东光舍开设美国洛杉矶分公司。一家用匠人精神打造的小而美的企业, 宛如一朵美丽的蒲公英, 转眼经年就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
精神文化积淀到一定厚度, 不仅可以铸就商业辉煌, 还是人才培育的摇篮。2015年, 东光舍董事总经理井上研四司撰写的论文《美容美发及医疗用剪刀的剪夹动作关联研究》获得日本设计工学会的年度论文奖。在东光舍岩手工场, 36名员工中有三人获得了 (日本) 国家表彰的技术者并被授“现代名匠”紫带奖章, 有两人获得文科省的创意巧工功劳奖。历年来, 东光舍工匠获得的国家级奖项不胜枚举。
在做大做强成为主旋律的今天, 拥有傲人技艺的东光舍却一直保持着小规模的发展态势。从2016年公布的数据看, 东光舍的资产规模仅为1200万日元, 员工仅50多人, 俨然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基本数据模型。东光舍的企业定位始终在于掌握核心技艺, 虽然也将企业发展放在首位, 却不盲目求大。东光舍之所以成为小而美商业模式的典范, 是因为以其不足标准大公司一般的规模, 却在细分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东光舍的产品往往能成为市场流行风向标, 是名副其实的行业领导者。
在售后服务方面, 东光舍始终坚持全球无差别售后服务, 对买出每一件产品承担责任。大到整体设备维护, 小到零部件更换, 都事无巨细, 一视同仁。为了将售后服务做到极致, 东光舍还为所有产品颁发产品护照, 为客户购买的所有东光舍产品提供免费修理服务, 需修理的产品到达工场后, 会在工作时间4小时内完成修理并寄出。
此外, 作为东光舍售后服务体系的标志——签到诊所的设计及运作流程堪称别具匠心。在签到诊所内, 客户不仅可以把从东光舍买到的剪刀进行研磨、维修和调试, 别家公司生产的剪刀也可以在此进行修理。剪刀修理分为付费和免费两种, 以付费修理为例, 修理一把右手用全长6.1英寸 (15cm) 以上的剪刀, 收费仅3300日元, 难能可贵的是, 其他品牌的剪刀修理收费标准也与此相同。
改革开放以后, 华夏大地掀起了创业高潮, 并诞生了联想、华为、阿里巴巴等优秀企业, 把日本的创业企业与之相比, 会发展明显差异:中国企业创业成功, 或乘天时之利, 或就地利之便;日本企业创业成功, 大多源于创始人重视独特技艺, 抑或创业人本人就是技艺巧匠, 因此能称霸某一领域, 通过潜心专研、精耕细作, 带领企业走向成功。在追求高附加值产品体验的今天, 精益求精其实就是高附加值, 匠心独运就是产品体验。
2.匠心精神,成就小而美的百年老店 篇二
“老手的手腕和感觉是机器替代不了的。”这是日本东光舍的产品信念和不懈追求。
百年坚守,匠心如一。这家日本公司,东光舍通过无止境的技术追求和高品质实现领先——即坚持手工制造工艺,重视工匠技艺的代代传承并不断推陈出新,用日本匠人的匠心、匠艺和匠才,将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
相传,曾经有德国刃具制造中心索林根的刀具老字号企业前来日本,希望与东光舍合作,但被东光舍直接拒绝,原因是制造方针不同——德国企业采用机械生产,而日本东光舍则坚持手工制作。
对产品制造永不妥协
说起株式会社东光舍(以下简称“东光舍”),很多人不知道,但是说起鸡牌剪刀,却是世界各国专业美容师的手头利器和心头之爱。
1917年,井上丰作在日本东京创立东光舍,专门为美容师和美发师生产专用剪刀,鸡牌是东光舍剪刀于1921年推出的品牌。凭着对工匠手工加工技艺的执著,通过产品降低美容师的手的负担,东光舍确保持续一个月以上剪刀锋利。鸡牌剪刀有两个刀刃,使用者可以通过螺丝随心所欲地进行调整。
“通过绝不妥协的产品制造来获得信用!”这是东光舍矢志不渝的经营原则。
令人惊叹的是,凭借工匠老手的手腕和感觉,鸡牌剪刀实现1‰毫米的精度。东光舍坚守手工加工的制造特色,坚持机械绝对不能实现的手工绝活儿,使得鸡牌剪刀获得了美容师、美发师极大的信赖。久而久之,人们记住了“鸡牌”,反倒忘记了“东光舍”这个名字。
凭借小而美行销天下
几十年来,东光舍就是这样默默耕耘在日本本土市场。
一个偶然的机会,鸡牌剪刀开始行销天下。有一年,一位日本美发师带着东光舍的剪刀入学伦敦维达沙宣发型设计学校,学校的老师们一用鸡牌剪刀就喜欢上了它,纷纷让日本美发师代购,于是在沙宣学校流行开来。伴随世界各地来到伦敦沙宣学校学习的美发师,鸡牌剪刀开始流传世界。
1975年,东光舍对品牌进行了再造,使用更加国际化的“jOEWELL”作为品牌VI(即品牌视觉识别系统),考虑到世界各地老客户对鸡牌的认知和喜爱,东光舍在产品上仍然保留了“鸡”的图形,众多拥趸仍然用“鸡牌”称呼东光舍剪刀。
1977年,也就是东光舍创业60年之后,作为为欧洲各国客户服务的第一窗口,东光舍在伦敦开设了第一家代理店;1978年,东光舍开设美国洛杉矶分公司。一家小而美的企业,就像是朵朵蒲公英,随风飘向世界各个角落。目前,东光舍在全球58个国家有正式代理店,成为日本小微企业国际化的代表性案例。
百年匠心如一
应该说,一代代日本匠人技艺传承,延续着东光舍的产品品质和事业根基。
2015年,东光舍董事总经理井上研四司撰写的论文《美容美发及医疗用剪刀的剪夹动作关联研究》获得日本设计工学会的年度论文奖。在东光舍岩手工场,36名员工中有三人获得了(日本)国家表彰的技术者并被授“现代名匠”紫带奖章,有两人获得文科省的创意巧工功劳奖。历年来,东光舍工匠获得的国家级奖项不胜枚举。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一家独具特色的日本企业,近百年来却一直保持着小微规模发展。从2015年4月的数据显示来看,目前东光舍的资本金为1200万日元(约60万元人民币),年销售额8亿日元(约4000万人民币),员工仅有50人。
相比不少中国企业一做就大、一大就乱、一乱就死的现实,东光舍追求独特的、绝无仅有的企业定位,始终将掌握核心技术放在第一位,并且将企业控制在适度的规模,不盲目做大,扎扎实实地发展。虽然在绝对规模上较小,但在这个细分领域、局部市场上拥有相当高的占有率和举足轻重的行业地位,是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
这种“以小为美”的审美意识和始终始一的匠心精神,渗透在日本许多中小微企业中,绵延不绝。
全球无差别的售后服务
“保证对您已经购买的东光舍产品承担责任!”东光舍的售后服务也堪称一绝。
东光舍为所有产品颁发“产品护照”,为客户购买的所有东光舍产品提供免费修理服务,需修理的产品到达工场后,会在工作时间4小时内完成修理并寄出。
不仅如此。东光舍还在全球开设了若干个签到诊所,为客户提供剪刀的研磨、修理和调整等服务,有免费修理和付费修理两种。不仅是东光舍产品,其他公司的剪刀也可以在东光舍剪刀诊所得到善待。修理一把右手用全长6.1英寸(15cm)以上的剪刀,收费仅3300日元(不含税,约合人民币165元),快递费由客户支付——与左手用剪刀收费一致,其他品牌的剪刀标准相同。
隐形冠军的生存样本
和中国的大多数创业者不同,日本中小企业的创始人大多数源于自己独特的技术或技能。他们能够坚守在某一领域潜心钻研、精耕细作,在核心技术的某个环节不断积累,实现技术和应用的突破,从而走向世界的前沿。这颠覆了“大企业高附加价值、小企业低附加价值”的传统规律。
日本日中振兴贸易机构研究员、旅日华人丁可博士在《日本强大的基础——匠人文化、职人气质》一文中写道:日本经济产业省每年都要评选“最有活力的中小制造业企业300强”。2007年的评选名单显示,300强中,单个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很高份额的有54家,在日本市场独占鳌头的高达109家。从这300强的行业分布看,零部件企业84家,机械制造企业77家,精密加工企业52家,仅这三个领域就占据了2/3强。这些企业都是默默无闻的,却在各自的行业里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很显然,日本的中小企业既不同于硅谷,也不同于瑞士或意大利。这些中小企业的主角,是一群拥有精湛加工技艺的隐形冠军。
毫无疑问,东光舍的匠心精神,为中国小微品牌的生存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样本。管理
(本文第一作者系松下电器(中国)前总裁,第二作者系零牌顾问机构首席顾问)
3.匠心精神的记叙文 篇三
首先,要有一技傍身。俗话说,家有良田万顷,不如一技傍身。实际上,这里的“技”不单是指一门技术、技能、手艺等,更主要的是指一项工作、一种谋生手段。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创造性的.工作还是服务性的工作,不论是专一性的工作还是综合性的工作,只要能做到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不可超越,做到自己岗位上的无可替代,就算是具备了一技之长,就能占有一席安身立命之地。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创新,使自己与时代俱进,与发展同步。
其次,要修一颗“匠心”。“匠人”需要以“技”养身,更需要以“心”养“技”。笔者认为,“匠人”最主要的特点是内心的宁静,这宁静来源于对工作的热爱和专注。嗜之越笃,技巧越工。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竭其心智、穷其工力,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不计得失、心甘情愿。不要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既然选择了就要热爱,既然无法改变就要努力适应。慢慢地,你会由适应到热爱,并凭借这种热爱来激发活力和创造力。
专注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境界。专注于工作,就能忽略外界的纷扰,把精力和智慧都用到要做的事情上;专注于工作,就能淡泊名利,不与他人争,只与自己比,一丝不苟地把工作做好;专注于工作,就能找到价值感和存在感,就能形成专心做事的宁静平和的心态。
4.铸魂筑梦匠心精神主题演讲稿 篇四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匠心筑梦,技能成就人生”。
在中国的最东边生长着一种竹子,名叫“毛竹”。那里的农民到处播种,每天精心培养等待着种子萌芽,即使农民几年来一直精心照顾,毛竹4年也只不过长3cm。别的地方的人看到这种情景,摇着头表示完全不能理解。会这样想:花这么长时间种它做什么,浪费时间和精力。
但是,竹子5年后以每天以足足30cm的速度生长着。这样只用6周就可以长到15米左右,瞬间就可以变成郁郁葱葱的竹林。虽然4年间只长了3cm,但从第5年开始了暴风式成长,6周时间好像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但之前的4年时间里,毛竹的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即使拼了命去努力也看不到成果。也许你会认为他们很不幸或认为他们是傻子,但他们并不是不在成长,而是在扎根,很深很结实的根。等到时机成熟,他们会登上别人遥不可及的巅峰。
在我们的校园内,就有这么一位像竹子一般扎根成长的同学,他是模具192班的冯竞乐。竞乐同学为了实现自己的播音主持梦想,从高一开始加入广播社和创新创业社团。
他刚进入社团表现非常羞涩和腼腆,不敢在公众面前说话,演讲也是断断续续,脸红耳赤。他发现自己的不足后,每天下午第七节活动课到社团,向师兄师姐们学习发音和演讲动作,在练习中不知不觉就到晚上七八点钟,才返匆匆赶回家。竞乐通过社团交流群,把每天练习的演讲稿,一遍一遍地录好语音,发到群里“打卡”,让老师和其他社团成员帮忙指正。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顺德区创新创业路演中,竞乐同学担任主讲。当他站在路演大舞台上,看着下面密密麻麻的观众和评委时,不禁有些紧张。但当他看到舞台下老师和一起前去参赛同学那充满鼓励的笑脸,那一抹紧张一下子就被驱散了,自信满满的开始路演起来。最后路演项目获得了顺德区二等奖,得到这份荣誉是对他努力付出的肯定和他继续前行的动力。
竞乐同学为了能够站在最高舞台展现自我价值,自费报名参加了《谭洲主持人》为期六个月的线上培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与成长,他回到学校后带领社团成员参加创新创业项目路演比赛,成绩优异,并一路过关斩将,参加广东省赛中获得一等奖,此后代表广东省中职组到重庆参加全国现场总决赛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
冯竞乐同学一步一步的努力奋斗,终于如愿站在全国现场总决赛这个大舞台,享受演讲的魅力,体会演讲的乐趣,懂得演讲的意义。
5.企业家精神与创新 篇五
【摘要】:本文叙述了企业家精神的含义与构成,讨论了创新风险并结合创新途径谈论了企
业家如何消除创新惰性。企业需要企业家精神,那是创新的源泉,是一个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是社会的财富,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不可分割。
【关键字】: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创新惰性;创新途径
一、企业家精神
1.企业家精神的含义
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企业家“entrepreneur”一词是从法语借来的,其原意是指“冒险事业的经营者或组织者”。“企业家”这一概念由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在1800年首次提出,即企业家使经济资源的效率由低转高。法国早期经济学家萨伊认为,企业家是冒险家,是把土地、劳动、资本这三个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进行活动的第四个生产要素,他承担着可能破产的风险。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企业家是以自己的创新力、洞察力和统帅力,发现和消除市场的不平衡性,创造交易机会和效用,给生产过程提出方向,使生产要素组织化的人。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不断在经济结构内部进行“革命突变”,对旧的生产方式进行“创造性破坏”,实现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人。美国经济学家德鲁克也认为,企业家是革新者,是勇于承担风险、有目的地寻找革新源泉、善于捕捉变化、并把变化作为可供开发利用机会的人。在现代企业中,企业家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所有者企业家,作为所有者他们仍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另一类是受雇于所有者的职业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则是企业家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或者说,“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组织建立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
2.企业家精神的构成(1)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
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在技术创新经济学的创始人熊彼特看来,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资本主义之所以充满活力,是因为有创新者存在,只有创新者才是真正的企业家,即创新者一企业家。企业家是从事“创造性破坏(creativedestruction)”的人。一个企业最大的隐患,就是创新精神消亡。一个企业,要么增值,要么就是在人力资源上报废,创新必须成为企业家的本能。但创新不是“天才的闪烁”,而是企业家艰苦工作的结果。创新是企业家活动的典型特征,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创新精神的实质是“做不同的事,而不是将自己做过的事做得更好一些”。所以,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更像一名充满激情的艺术家。例如,伟大的企业家、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和井深大,他们创造的最伟大的“产品”不是收录机,也不是栅条彩色显像管,而是索尼公司和它所代表的一切;沃尔特·迪斯尼最伟大的创造不是《木偶奇遇记》,也不是《白雪公主》,甚至不是迪斯尼乐园,而是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及其使观众快乐的超凡能力;萨姆·沃尔顿最伟大的创造不是“持之以恒的天天平价”,而是沃尔玛公司——一个能够以最出色的方式把零售要领变成行动的组织。
(2)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
理查德·坎迪隆(RichardCantillion)和弗兰克·奈特(FrankRnight)两位经济学家,将企业家精神与风险(risk)或不确定性(uncertainty)联系在一起。没有甘冒风险和承担风险的魄力,就不可能成为企业家。企业创新风险是二进制的,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只能对冲,不能交
易,企业家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在美国3M公司有一个很有价值的口号:“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和无数个青蛙接吻。”“接吻青蛙”常常意味着冒险与失败,但是“如果你不想犯错误,那么什么也别干”。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家在经济上的冒险行为,企业就是企业家工作的组织”。
(3)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
正如艾伯特·赫希曼所言:企业家在重大的决策中实行集体行为而非个人行为。尽管伟大的企业家表面上常常是一个人表演(One-ManShow),但真正的企业家其实是擅长合作的,而且这种合作精神需要扩展到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企业家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成为一个超人(superman),但是企业家应努力成为蜘蛛侠(spiderman),要有非常强的“结网”的能力和意识。西门子公司是一个例证,这家公司秉承员工是“企业内部的企业家”的理念,开发员工的潜质。在这个过程中,经理人充当教练角色,让员工进行合作,并为其合理的目标定位实施引导,同时给予足够的实施空间,并及时予以奖励。西门子公司因此获得令人羡慕的产品创新纪录和成长记录。
(4)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
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写到:“这种需要人们不停工作的事业,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获取的组成部分。事实上,这是唯一可能的动机。但与此同时,从个人观点来看,它表述了这类生活是如此的不合理:在生活中,一个人为了他的事业才生存,而不是为了他的生存才经营事业。”货币只是成功的表现之一,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才是企业家的“顶峰体验”和不竭动力。
(5)学习是企业家精神的关键。
苟子日:“学不可以已”。彼得·圣吉在其名著《第五项修炼》说道:“真正的学习,涉及人之所以为人此一意义的核心”。学习与智商相辅相成,以系统思考的角度来看,从企业家到整个企业,必须是持续学习、全员学习、团队学习和终身学习。日本企业的学习精神尤为可贵,他们向爱德华兹·戴明学习质量和品牌管理;向约琴夫·M·朱兰学习组织生产;向彼得·德鲁克学习市场营销及管理。同样,美国企业也在虚心学习,企业流程和扁平化组织,正是学习日本的团队精神结出的硕果。
(6)执著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色。
英特尔总裁葛洛夫有句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意味着在遵循摩尔定律的信息时代,只有坚持不懈,不断创新,以夸父追日般的执著,咬定青山不放松,才可能稳操胜券。在发生经济危机时,资本家可以用“脚”投票,变卖股票退出企业,劳动者亦可以退出企业,然而企业家却是唯一不能退出企业的人。正所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20世纪80年代诺基亚涉足移动通信,但是90年代初芬兰出现严重经济危机,诺基亚未能免遭重创,公司股票市值缩水了50%。在此生死存亡关头,公司非但没有退却,反而毅然决定变卖其他产业,集中公司全部的资源专攻移动通信。坚韧、执著的诺基亚成功了,如今诺基亚手机在世界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5%。·
(7)诚信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
诚信是企业家的立身之本,企业家在修炼领导艺术的所有原则中,诚信是绝对不能妥协的原则。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诚信经济。没有诚信的商业社会,将充满极大的道德风险,显著抬高交易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其实,凡勃伦在其名著《企业论》中早就指出:有远见的企业家非常重视包括诚信在内的商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利曼更是明确指出:“企业家只有一个责任,就是在符合游戏规则下,运用生产资源从事利润活动。亦即须从事公开和自由的竞争,不能有欺瞒和诈骗。”
二、创新风险
创新是现代企业的灵魂,但创新的风险也同样无处不在。据美国创新经济学会统计,90%的企业创新归于失败,失败率始终居高不下。一向以创新引领潮流而著称的英特尔公司开发Anypoint,最后却不得不以失败告终;此外,西门子停产Xelibri系列手机的信息是近年来创新失败的又一个典型案例,高达数亿美元的投入付诸东流。不可否认,创新风险始终与创新伴随。
创新风险主要包括:
1.技术风险狭义的技术风险仅仅指开发产品等方面。从广义来看,服务、管理创新中的技术风险也非常普遍,例如,服务系统的技术稳定性,管理中的信息系统能否正常支持运行,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等内部资源整合都需要很高的技术支持。创新中技术风险的来源主要是关键技术预料不足,相关实验基地和设备的缺乏以及技术与其他环节的不配套。
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是针对产品创新和一部分服务创新而言,比如,价格的定位不够准确;产品性能(品质)缺乏稳定性;消费者因为消费惯性拒绝接受新产品和新服务;营销组合可能出现的失误;竞争对手的迅速跟进造成自己为同业开拓市场,先驱成为先烈等。
此外,服务创新面临运营系统稳定性的困扰,考虑市场风险因素时尤其应防止技术至上主义。
3.生产风险对于产品创新来说,推出的新品种能否大批量、大规模生产复制,原材料来源是否有保障,生产上是否有周期因素影响,都是值得关注的地方。
4.财务和政策风险几乎大部分创新都会不同程度遇到中途资金不足的问题,甚至资金链断裂,而融资渠道不通畅导致创新流产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另外,比较容易忽视的当属政策风险,如果对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环保、能源、科技、税收、进出口政策不作深入了解,往往出现难以逾越的障碍。
5.管理风险企业组织内部的不协调,职能部门之间的不配合,领导层决策与意见的不统一和创新业务团队主要人员突然离开等引发的时间拖延、效率和质量低下都可以归结为创新管理风险。
总之,未来会发生的事情总是不确定的(uncertainty)。一家企业可以从事原来未曾料到的事件中获得意外利润(windfallprofit),也可能蒙受意外损失(windfallloss),因此,超额利润被看作是企业家进行冒险所承担的风险(risk)的一种报酬。
三、企业家的创新途径
讲到创新的途径,就要先了解企业家的创新惰性,从十四世纪开始,企业家就成为了具有冒险精神、能承担创业和市场特殊人群的代名词。1934年,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深刻剖析了企业家对经济增长的重大作用,并从创新角度赋予企业家这一群体全新的内涵。自此以后,企业家就和创新划上了等号。但是,集“经济人”和“社会人”于一体的企业家也并不能完全摆脱现实的束缚,也会在企业经营的某个阶段产生创新惰性。对于创新惰性的理解是多方面的:如依据思维定势进行创新决策、由个人惰性而引发的因循守旧、对环境变化的置若罔闻以及为捍卫垄断地位而产生的抑制创新活动的行为。对处于一定产业环境中的组织领导者,即企业家来说,一旦产生创新惰性就意味着不能引领企业对市场环境的创新需求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
今天的中国,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目标。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目标是: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但我国在科技发展上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有一句广告语说得好:核心技术是买不到的。作为一个中国人,都应有创新精神。
如何创新如何消除企业家的创新惰性呢?
(1)建立柔性企业创新动态系统
在企业家引领企业从事创新活动,并与竞争对手一争高下的过程中,沉没成本、替代效应和创新利益的外部溢出效应不可能完全被避免。同时,企业家和企业对创新投入成本和产出绩效的衡量、对创新高投入和高风险性的权衡所导致的对创新方式的选择也并非完全不理性。因此,从现实角度出发,就需要将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以及具备不同创新能力的企业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柔性企业创新动态系统。创新动态系统有别于战略联盟,它克服了传统创新战略联盟的缺点 :松散的、不灵活的。因为,一旦签订了战略联盟协议,在一定时期内就形成了彼此制约的伙伴关系。这种以协议形式约束战略伙伴权利与义务的方式,不仅会使企业家错失与最佳创新伙伴的合作时机,也会引发新的利益争端。而柔性的企业创新动态系统则遵从生态演化的原理,以空间行业、技术作为形成创新系统的标准自动对创新合作伙伴进行不断地识别和筛选。这个柔性企业创新动态系统最核心的功能是 :促进有能力进行创新思维和产生新技术创意的企业与有能力进行技术成果转化的企业之间的交易。
(2)建立完善的企业分权决策制度
当一个企业家建立起了自己的企业,他便成为了自己创立的王国的领导者。他的一言一行、创新思维、心智模式以及长期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积累的知识和技能无一不深刻影响到企业运营和发展的方方面面。有自信并能将自己的创新思维付诸实施的企业家拥有极强的企业家能力,但这将会导致企业家的个人绝对意志和非理性决策替代企业经营的科学决策程序,并会使企业管理官僚化、创新活动和创新思维僵化。
同时,在企业发展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需要企业家拥有不同的能力,因此,企业家个人能力的局限性将会限制企业的良性发展。在现实生活中,企业家一旦退位,就会导致 企业经营活动失常的事例大量存在。建立完善科学的企业分权决策制度有赖于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另外,企业创新文化的形成对权力制约机制有良好的补充作用。因为,正式职权的权力约束有时有限,而非正式的、具有危机意识的企业创新文化的影响力却非常巨大。它的作用表现为,补充了正式的控制制度、减少了监督成本和协调成本;影响了员工的个人偏好,减少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处理任务,并使他们更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3)加强企业家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企业家队伍是具有企业家才能的 人群在生产性领域的集合,企业家能力以及企业家人力资本是企业家先天 积累和后天不断学习积累的总和。而 且,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具 备丰富管理知识的企业家,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企业家培训体系提高企业家质量、满足企业家对知识更新和提高学习能力的要求。高校中现有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注重的是在既定管理 背景下的知识学习,较少注重对创新、风险等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为向社会 输送充足的企业家资源,必须改革现有培养体制,形成以创业、创新、增强风险意识为导向的培养目标。
总之,创新是企业家的灵魂。与一般的经营者相比,创新是企业家的主要特征。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体现为一个成熟的企业家能够发现一般人所无法发现的机会,能够运用一般人所不能运用的资源、能够的找到一般人所无法想像的办法。
企业家创新精神还体现在: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实行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正如德鲁克所说,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企业家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平常、稳定和持续的活动。正如管理已经成为当代所以机构的特定器官,成为我们这个组织社会的整合器官一样,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也应该成为我们社会、经济和组织维持生命活力的主要活动。
【参考文献】:
1.《企业管理》杂志 2011年第十期 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6.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书心得 篇六
1、原文:同“管理良好”的大型机构相比,小型机构更需要管理,而且管理对它们的影响也会更大。最重要的是,无论是对新建的企业家型机构,还是对业已存在的注重管理、不断发展的机构而言,管理都会做出同样大的贡献。
心得:无论对于什么样的机构和组织来说,管理都是其必不可少的工作,而且管理的好与坏将会对该组织造成生存与灭亡的影响。豫北公司作为一个大中型企业需要管理,而豫北公司下设的每一个子公司、每一个部门或分厂更需要管理,对于这些小的分厂和部门而言,良好的管理更能体现在部门的绩效表现上。
应用:设计二所实行主题早班会制度,每项重点工作设置负责人,每周早班会进行点检质询,周一点检降成本工作,周三点检质量技术攻关课题,周四点检新产品设计开发,周五点检重点课题,促进重点工作的完成效果和效率。设计二所推进绩效跟踪考核办法,每月初每个设计员均要进行上月度绩效总结和本月度绩效计划,每周实行自主点检,月度绩效总结分为四个方面(任务完成量/创新点/积极主动指数/工作效率)由所长进行打分,按照打分结果进行岗位贡献奖的分配。
2、原文:麦当劳汉堡包连锁店将管理应用到了昔日毫无规划的夫妻小店的经营模式中。首先,麦当劳设计了最终产品;随后,它重新设计了产品的整个制作工序;接着,它重新设计(或发明)了操作工具,使得每一块肉、每一片洋葱、每一个圆面包、每一根炸薯条大小都是一模一样的,结果产生了一个时间精准且完全自动化的制作流程。最后,麦当劳着手研究顾客所看重的“价值”,并将其定义为产品的品质和可预知性、快捷的服务、绝对的干净以及亲切。然后根据这些要求制定出相应的标准,按照标准进行员工培训,同时将员工的工资收入与这些标准挂钩。
心得:麦当劳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到如此地步,靠的就是“标准化”,标准化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过程。只有改善的活动才能叫管理,只要是改善的活动都可以叫管理,而那些没有改善的所谓日常“维持”工作不是管理而是经营、作业。
应用:“标准化”的理念可以用在设计开发管理中,以标准化的理念进行零部件设计规范的编制、进行标准化图纸模板的编制、进行通用零部件参数的统计,以减少专用件的开发和投入,降低成本和管理难度。
3、原文:对于管理,我们仍有许多东西要学习,尤其是对知识员工的管理最为迫切。心得:豫北工作规模不断扩大,人员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可否认的是真正给豫北带来变化的是一部分人员的业务知识和专业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简单的劳动力工作将逐步被机器代替,而无可替代的是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不同于一般员工,他们自尊心强,自我意识强,倾心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他们又固执、敏感、脆弱。
应用:以开发的态度鼓励知识型员工发挥作用,以教练的方法引导知识型员工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给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和机会,让他们看到可预期的发展前景,总之想尽一切办法保持和发扬知识型员工的热情,绝对不可以压制知识型员工,更不可以伤害他们。
4、原文:管理层不愿意接受意外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凡是能够持续相当长时间的事物,就一定是“正常的”而且是“永恒的”。因此,任何与我们所认定的所谓自然法则相抵触的事物,必须被视为不合理、不健康,而且显然是反常的现象。
心得:作为管理者,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要善于发现新生事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对待和引导新生事物的发展,“自以为是”的陋习要不得。要善于思考,有改善精神,对现有事物不断改善。
应用:上至豫北公司下至各部门,传承下来的文化是否仍然适用于公司和部门现有的发展状况、社会环境,是否适合于当前国家和社会的价值观,适时的对文化引导进行修正是必要的。豫北小范围文化中存在有“夜郎自大”“抵触外来人员和事物”等问题,例如生产现场自认为我们的加工方式和控制方法十分有效受控,别人的办法不如我们,我们做的非常好。习惯于招收白板应届毕业生,逐步培养人才,在对社会成熟人才的招聘、使用上缺乏动作,这就导致成长速度缓慢,技术文化单一,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弊病,在与高端客户对接时有语言、行为等习惯引起客户反感的问题。
5、原文:每一家公司以及每一家公共服务性机构都有月度或季度报告,但是报告的第一页所罗列的,通常是绩效表现低于预期的地方;所有的问题和业绩下滑的原因。在管理层和董事会的月度会议上,每个人都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产生问题的地方,没有人会注意到那些业绩比预期目标好的地方。
心得:把重点的关注项和力量放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也绝对不能忽视成功经验的总结积累和推广,或许某项成功的经验总结推广正好可以解决现有的某个长期问题,至少可以通过成功效益的扩大来弥补问题带来的损失。
应用:公司的各种会议,例如4P会、质询会、中干会等几乎100%的精力都在说问题,建议可以分出一小部分时间,进行卓越绩效达成的成功经验分享,让大家都能从中举一反三,总结和吸收经验,把成功的效益扩大化。
7.《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篇七
彼得。德鲁克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的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以他建立在广泛实践基础上的30余部著作,奠定了其现代管理学开拓者的地位,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我怀着崇敬的心态瞻仰大师的遗作真的受益匪浅。其1985年出版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被誉为《管理的实践》推出后德鲁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书强调了目前的经济已由“管理的经济”转变为“创新的经济”。
通篇阅读《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真的是囫囵吞枣,我也只能管中窥豹的阐述自己读书时的感想与思考。
首先,什么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这是读这本书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德鲁克说,”创新要学会适应变化,从变化中寻找机会”。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对。我们必须不惧怕任何变化,不对外部和内部的变化产生反感,企业家总是会把变化当做正常的,健康的事物,张开双臂去迎接他,并从中寻找创新的机会。这就和这本书的二,三,四章节联系起来。有目的的创新和创新机遇其中两个来源——意外事件和不协调事件——讲的不就是这个吗?仅仅懂得创新的原理和规则是不够的,必须养成这样的心态。工作和生活中经常出现不协调,不一致的现象,成功或失败,灾难或惊喜,处在一个大的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更是这样,我们是应该抱怨,力图保留原来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还是把它当做契机,观察它,理解它,利用它?更显然是我们应该选择后者,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养成适应变化,从变化中寻找机会的心态是至关重要。
德鲁克说“新事业的创新型管理需要具备四个要件——以市场为重心;要有前瞻性的财务计划;建立一个最高管理团队;创业家必须设定自己的角色”。我认为 这四个要件是一个创业家必须重视的准则。某个新型企业的成功必然符合其中一条或多条,某个企业的破产也必定败在其中的一项或几项。例如麦当劳,它其实并没有任何新东西,但是它通过思考顾客的价值,使产品标准化规格化,开创了一个新市场和新的顾客阶层,它的成功符合其中前两点。再例如中国众多的民营企业,家族性企业,他们在壮大的过程中遇到了管理上的瓶颈,他们失败在后两点,没有建立最该管理团队,创业家没有设定好自己的角色,导致职能分工不明显,决策失误。这是创始企业的创业家们应该引以为戒的。
在美国,企业家被定义为创办自己全新小型企业的人。但是并不是全部的“新”,“小型”企业的创始人都是企业家。事实上,在所有的新创企业中,企业家企业只占了少数。这就牵扯出德鲁克的定义:标准,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创新是企业家的本质。还需满足四大条件;大幅度提高资源产出;创造出新颖与众不同的东西;开创了新市场与新客户群;将改变视为常态”。显然,麦当劳和路边大排档相比,更能表现出 企业家精神。我更了解到,企业家精神不仅仅局限在经济性机构中,也并非所有的非商业性机构都具有企业家精神。如中国的同济医院就是非商业性机构企业家精神的代表。
“无论对于人或是机构而言,企业家精神都是一种独特的特征,但它并不是人格特征”。很多同学都误以为企业家精神就是某个企业家在管理中所展现的人格魅力。其实不是这样,决策的实质是不确定性,任何身在高位的人员如政府官员,都不可避免的要制定决策,有勇气面对决策,并通过学习都能在挑战中成为一名出色的企业家,并表现出企业家精神。所以说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行动,而非
人格特征。
8.《创新与创业精神读后感》读后感 篇八
创新很重要的一种特质,它能够帮助具备这种特质的人更有效率的工作,用相同的生产资料获得更多的生产所得。其实不仅是对于个人,对于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国家都是这样的。在胡鞍钢著的《中国崛起之路》讲到:国家生命周期的核心问题就在于能否创新、能否持续创新;国家衰败的根源在于不能创新、压抑创新;不断创新是一个国家迅速崛起、迅速强大的根本动因……所以我选择了德鲁克的《创新与创业精神》一书阅读,查阅创新在管理中的作用。
在《创新与创业精神》一书中,作者主要写了以下三个问题:创新实践、创业精神的实践、创业型策略。
在书中“创新实践”这一篇中,德鲁克先生主要讲述了创新的七个来源:出乎意料的情况、不一致、程序需要、产业和市场结构、人口统计数据、认知的变换、新知识等;然后又讲述了一些创新的原则:创新的要求、创新的禁忌、创新的三个条件、保守的创新者等。在这一篇中,主要讲的是创新的知识讲述,在全书的布局来讲相当于是一些理论知识。在这一篇中,帮助企业家们有目的地搜寻穿新的来源和变化,并且发现由于变化而出现的成功创新机会的征兆,了解和运用成功创新的原理。
在接下来的两篇中,作者主要讲述了创新的实践。包括:创新精神的实践、创业型的策 略。
前者是讲在管理中,各种类型的创业型企业如何把创业精神应用到日常的生产实践中,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状况。虽然对于每一企业型的组织而言,他们的基本规律是一样的,但是目前企业、公共服务机构核心企业面临的是不同的挑战和不同的问题,而且他们必须警惕不同的衰退倾向。企业家就其肩负的作用和应尽的奉献而言,还需作出正确的决策。创业精神需要企业管理,即企业内部的管理实践和政策。同样,它也需要企业之外,来自市场的管理实践和政策,也就是创业型的策略。以硅谷为例。硅谷经过50 多年的发展,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电子技术工业和高技术产业中心、技术创新的前沿,“硅谷模式”成为世界各个国家效仿的对象。大学是硅谷的知识中心、学术智库和创新源头。硅谷所在地拥有世界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圣克拉拉大学和圣何塞大学在内的8所大学、9 所专科学院和33 所技工学校。假如没有这些高校的参与,恐怕硅谷现在不能够达到目前的这种繁荣境地,而这些就是所说的一些外界的条件:人民的受教育的水平,这些外界条件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创业精神的发展。这些也就是作者在第三篇中所讲述的内容。
最后,在前面所讲述的理论的基础上,对于创业型社会的发展需求,作者进行了理性的分析,表明创新与创业精神不仅和经济体系相关联,而且和社会相关联。对于创业型社会发展所需的社会条件、生产水平条件、政府的相关方面的扶持政策和人民受教育水平等进行了总述,在这些论述中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出:在作者眼中,创业型社会会像现在的福利型国家一样,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
9.匠心精神与创新精神 篇九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不同的学习个体,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互动是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让互动走进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与创新精神。
一、创设互动情境,让学生想互动
“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学生互动的起点,教者应想方设法,调动一切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迫切参与其中,都跃跃欲试,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情境。我觉得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教者方面。
要营造出一种民主的气氛,与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是学生学习的小伙伴。A、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充满热情地学习,不知不觉地学习知识,学会做人。当然,这个“自由”是界定在“学生守则”范围之内的。B、允许学生犯错。为什么我们的课堂成了尖子生的乐园,中等生的陪同,下等生的牢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老师对“犯错”的学生,轻者大声呵斥,重至出语伤人,乃至野蛮体罚,这些学生害怕出错,害怕发言,当然更害怕参与,老师要给那些“犯错”的学生一点时间,一点空间。c、平等地对待学生。这点非常重要,学生们都是一个个小精灵,敏感得很,如果你尊重了每一个孩子,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爱的沐浴。这样,每个学生都会觉得自己在老师心中特有份量,从而喜欢你的课,乐于参与其中。
2、学生方面。
每一个孩子都是大大的“人”,都有上进心,都不甘落后。因此,在课堂上,给学生搭建一座展示的平台,交流所得,对其而言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对创设互动情境非常重要,关于自主学习,学生应有新课前会圈划生字词,读通课文,提出问题,查阅资料等。
3、环境方面。
7岁的骆宾王外出游玩,看见碧池中的白鹅情不自禁地吟起《咏鹅》这首留传千古的绝妙佳作。看来,环境对人的心理会造成多么大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别具匠心地设计、布置一些环境给学生一种熏陶,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迫不及待地参与互动。
二、互动方式多向,让学主会互动
1、师生互动。
案例一:
这是一堂二年级上期的语文课一—《复习四》口语交际《说说有什么不同》,在指导学生观察天上有什么时,有学生说:“天上有圆圆的太阳。”师说:“不错,尤其是:‘圆圆’这个词,教师特别喜欢。”另一生迅速站起来说:“天上有一轮红红的太阳。”师说:“太好了,不仅说了‘一轮’,还说了太阳的颜色‘红红的’,还有谁能超过他吗?”思考了一会,一生说:“天上有一轮又圆又红的太阳。”师说:“真会观察,更会表达!”一生不甘示弱站起来说:“蓝蓝的天上有一轮红彤彤的太阳。”师说:“你说得太好了,老师要向你学习。”„„孩子们继续发言,一个比一个踊跃,一个比一个说得精彩。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充满激情,充满关爱,充满期待地对待学生,与学生一起创造浓郁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局面,教师组织好学习形式,安排好学习的进度,及时发现学生的创见,有效地得当地激励,学生的兴趣很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师生互动让教学充满了活力与生机。
2、生生互动
案例二:
这是一堂二年级上期的语文课——《识字学词学句
(一)5反义词》的学习,在学生会读生字字音,会写字形后,教者安排学生做“猜猜看”游戏表演反义词,选择自己喜欢的表演方式,可用道具,可用动作,可用小品等,让同学们猜猜你表演的是什么?先与同桌商量商量,再小组讨论怎样表演。学生们非常激动,迫不及待选择反义词,选择表演方式练起来,大约10分钟过后,表演开始了(及时给表演者和猜对者颁奖)。①一生飞快地跑上讲台,不说一句话,又慢吞吞地回到座位上。(快——慢)②一生拿了一幅画先正着给同学看,再反着给同学们看。(正——反)③一生上台先往黑板上拍三下,再往黑板下的墙壁拍三下。(黑——白)④一生各拿一支长铅笔,一支短铅笔。(长一一短)„„最后只剩下“简单——复杂”“困难——容易”这两组了,师出示两道数学题:5+1=()、39+23+89=(),让学生做一做,做完后,猜猜看:老师表演的反义词又是什么?一生说:第一题很简单,第二题很复杂(简单——复杂)。一生说:第一题做着很容易,第二题做着很困难(容易——困难)。
课堂上的“生生互动”有效地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强烈欲望,活跃课堂气氛,使知识学得活,学得牢,学生充分地交流、充分地互动,产生思维的撞击和交流,不断地开拓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和见解。
3、群体间互动
案例三:
这是二年级上期语文复习五《说绕口令》,课堂上同学们先在4人小组内背绕口令比赛,选出两人代表该组参加全班的绕口令大赛,看哪组背得多,背得好,听得认真,对别组同学有礼貌,为了自己的小组,这个群体荣誉,学生们积极参与,渴望胜利。
群体间互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参与精神和意识,让学生学会了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团结合作等。
10.匠心精神与创新精神 篇十
能力培养教育实验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在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各国教改都不约而同的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关键凸显出来.世纪之交,第三次全教会吹响了向素质教育进军的号角.国家站在整个民族在21世纪的国际地位的高度, 加大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力度。新的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把综合实践活动设为必修课,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更好的适应时代的要求,已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省教育学院初教部在全省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我市根据这一课题设立了子课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这一实验.回应和反应了时代对教育的需求。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指导理论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毛泽东教育思想、邓小平教育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创新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批示,此外还有以下理论:
1、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是一种以人类自身的身心素质为对象,按照社会和人发展的实际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培养的现代教育模式。它与传统教育的主要区别是教育层面宽,从封闭性向开放式教育发展,并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在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着重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在这里,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能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创新教育有如下层面,即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技能的培养、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于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的特征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创新思维是创新力的核心。创新技能包括创新主体的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创新情感指有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强烈的创新激情。创新人格主要表现为创新个性,如勇敢、独立性、恒心、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
3、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1987年第十二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的。这个概念应用在教育领域是指人们通过一定时期的教育既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满足个人发展,又能保证身心有序、协调、均衡地发展,以保持全面的长久的发展能力,保证其在适应当时社会的同时也为适应未来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更主要的是要在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原则下,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题的实施原则:
1、普遍性原则 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具有普遍性。对这一原则,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从社会学层面来看,普通性原则既是社会公正、教育公平的体现,又是面向全体学生这一要求所决定的:从心理学层面来看,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创新潜能不是少数人或者少数尖子学生才具有的,每位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教育的任务就是开发蕴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潜在创新能力。从这两个层面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2、层次性原则 即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对象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如中学生和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想象力、独立活动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时,要考虑到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确定培养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
3、差异性原则 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考虑个体发展的客观规律。由于个体之间在兴趣、爱好、观念、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所以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尽可能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来引导和促进不同个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4、基础性原则 基础性原则,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提倡创新并不是否认知识的传承。创新是建立在知识传承的基础之上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以深厚广博的知识为基础的。没有知识,人们的正确观点就难以形成,分析问题无依据,更难有所创新。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基础性。学生只有基础课程学得好,建构起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才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探求未知的世界。
5活动性原则 即要注重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动手操作、实验探索、调查研究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在活动中,要关注学生活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活动、探索的结果,要在学生活动和探索的过程中激发、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6激励性原则 即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运用激励性评价策略。孩子的创新往往源于兴趣、爱好,源于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
因此,教育者要支持孩子的求新、求异、质疑和问难,鼓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进行新的探索,而不是置之不理或横加干涉。因此,要恰当合理支运用激励性评价策略,避免使自己的教育成为“扼杀创造的力量”,而成为“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
四、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采用实验法,以形成性研究为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通过调查分析、实验对比、探究课型等开展研究。
2、研究在教学常态下进行,在一个年级进行实验。以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比班能力的横向比较作为对照结果。评价方法以课堂教学、学生的作品、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
五、实验步骤
本题2005年5月开题,2008年4月结题,主要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5年5月—2006年8月,准备阶段。主要学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初稿)》,课题立项,确定本课题实验校。开展实验教师培训和研讨活动,各实验校根据本课题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申报自己的子课题,指定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06年8月—2007年8月,组织实验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验,修改、充实、完善课题实验所用教师用书,组织开展课题交流活动。
第三阶段:2007年8月—2007年12月,组织专题研讨,开展教研活动,组织课题实验汇报课。
第四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4月总结实验成果,聘请专家论证,馔写课题结题报告。
六、课题组主要成员
组长:汪纯
组员:吴红梅
韩春生
陈玉梅
韩德足
吴丽芳
陈光明
七、实验的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成效
在课题研究实验中,我校大胆实践创新,废寝忘食地付出艰辛的劳动,忘我无私的奉献,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同时也获得丰硕的成果。
1、多位老师在各级论文、案例评选中获奖;多次在课改教学活动中推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研讨课、示范课,深受与会者的肯定。研究实验活动已经产生很大影响,对本市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产生一定的辐射作用。
2、课题研究实验给校园带来了令人惊喜的变化,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学生乐于动手、实践、创新,乐于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能自主形成研究的课题,并针对课题研究分成合作小组,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整理材料,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汇报,宣传。三年来共开发22个小课题,共完成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205份,“采访卡”356份,“调查表”272份,“评价表”近160份,“问题卡”105份,撰写“体验日记”100篇,“活动感言”204篇,“自创作品” 92份,“手抄报”120张。
3、在课题研究实验中,全体成员的思想素养,业务素质,开拓创新精神,对课题研究的态度,更新观念意识,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整理收集了“实践·收获·启迪”、“创新·成长·领悟”、“课题实验组教师论文案例集”、“课题各阶段计划和小结集”、“师生活动剪影”等资料汇编。
4、在课题研究实验中,专家指导组、课题组成员、互相配合,通力合作,深入第一线,共同研究,取得了很多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经验将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焕发出精彩的光芒。
(二)课题研究实验的启迪
1、在课时设置上
在进行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得到学校教导处的大力支持,在课时的设置上给予了灵活变动和调整。第一年,我们尝试在每个实验班设置两节连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实验了一学期后,我们发现:活动内容如果是动手操作性较强的课,学生一般能在两节课中保持高亢的热情。而如果是产生主题的背景课、设计活动方案课或汇报课,一般都很难保证学生的活动热情能持续到第二堂课的结束。而且我们还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因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有意注意不够集中,如果两节课连续上,极容易呈现出疲惫的状态。为此,在第二学期,我们就尝试调整为弹性课时制,即任课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和其他学科的时间进行调整,而这样做的局限是:任课教师必须兼任本班其他学科的教学,才能保证课时的安排得到落实到位。一个学期下来,觉得这样的课时设置还是不够合理。于是,在第二年里,我们又进行了新的尝试:每周三节课,一节单独,两节集中。据大部分教师的反映,这样设置合理、有效。一节单独课便于落实上个星期布置的任务,或者进行主题的生成,或者对这个星期的活动作个安排,而两节集中课又刚好可以开展活动,或者进行汇报。这是较多老师满意的一种设置方式。因此,为保证课时落实到位,同时又考虑到该课程主题的灵活性、生成性等特点,现在,我们课时的设置是每周三节,一节单独,两节集中。
2、在师资配备上
权衡学校任课老师的功课安排及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本身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我们因校制宜,因课用人,在师资配备方面对任课教师进行了合理的开发。第一年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老师既有本班的班主任,也有科任老师,还有跨越年段的其他老师,其中我们发现:跨越年段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由于老师有时不易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等问题,在对学生做活动的具体指导有时不容易到位。第二年,基于综合实践活动有时需要家长的配合,班、科任老师担任方便与家长联系,而且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较长,可以及时和学生交流信息的考虑,我们保留了原来本班的班主任、科任老师继续担任综合实践活动。同时,也安排了同
年段的老师跨班担任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后,我们发现:综合实践活动由本班的班、科任老师担任,在功课紧张时不容易保证课程的课时数,经常会挪作他用,不能保证课程的正常实施;而采用同年段老师跨班担任的效果最为理想,既保证了课时数,也较为熟悉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水平,利于操作。同时,在第二年下学期,我们还发现了因为信息技术是属于一种专业性比较强的科目,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老师担任,只有实用性,而没有系统性。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不扎实,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应用。所以,在第三年的实验中,我校从三年级开始,每周增设一节信息技术课,由专职的信息技术老师来担任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操作的指导。这样,每周就有三节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一节信息技术课程。这样的设置,一方面保证活动有效地指导,一方面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施效果显著。
3、在课程资源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其丰富性、多样性远远超过单一的学科课程资源。我们根据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把可以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实施服务的一切因素发掘出来,利用起来,使这门课程的设计更为科学,实施更为有效。
①主题确定由完全由学生生成到学校有规划的“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这就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生成性。在第一学期的实验中,由于对课题生成性的片面理解,认为施于学生的任何活动主题都是生成的,导致活动进程缓慢。同时发现如果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独立自主地选择并确定研究主题,有的活动主题泛、大,有的没有研究的价值,影响学生研究的深度和教师指导的有效性;但如果是教师为学生预先选择并设定研究主题,则会遏制学生创业精神和自主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学生对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因此,在第二学期里我们根据不同年段的年龄特点和探索能力,产生了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子课题。实验了一学期下来,发现这样虽然有利于学校的整体规划,但违背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生成性。生成性,意味着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活动方式、活动过程,都要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生的现实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的主题,从而自主确定和选择的。因此,在这些预成的主题下,我们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我生成和建构。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
因此,我们发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当然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学生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出新的目标、新的问题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要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肯定其存在价值,认识到这些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的产生的必然性,从而将活动引向新的领域。
②活动模式由表演式的汇报课到主题策划课到方法系统指导的常态课。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崭新的课程,“上什么,怎么上?”对于大多数老师需要的不仅仅是理念,而是具体的操作。因此我们在2003年的4月召开了第一次的案例研讨活动,初步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确定主题→制定方案→采用各种手段收集资料→整理→进行交流汇报。教学实践的结果显示,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提主题,设计活动方案,收集处理信息,教师往往要用很大的力度去逐个指导,而且活动周期长。
因此我们思索,是不是在开展活动前,应该先要让学生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要做什么,如何做。例如,要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会设计活动方案;学会进行调查、进行访谈、进行实验;学会处理收集回来的资料、撰写活动总结或报告。实验中,我们首先把第一次案例研讨活动中学生的所有活动过程的录像和学生汇报时的资料呈现给孩子们,让学生们看看录象中的学生是怎么样生成课题,怎样探讨活动方案,怎样利用课余时间到菜市场、水果摊、新华书店、超市等地进行调查的实况录像,以及他们采用了哪些形式进行汇报等一些形象生动的资料代替了教师枯燥无味的解说,让学生先模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但是不是所有的综合实践活动都必须经历四、五个活动阶段?是不是所有的汇报都要逐个地介绍?我们又进行了新的摸索。我们把原来的活动课程的内容和综合实践的调查,采访相结合,在低年级推出了短周期的活动。如《品说桔红糕》和《玩具总动员》这两个活动都只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要研究的内容,并进行社会简单的调查。第二个阶段把调查的内容进行简短的汇报,并当场在课堂上进行设计和制作。而在《漫话安平桥》的汇报课上,我们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模式,让学生们离开座位,自由选择想要了解的内容到其他小组去参阅收集到的资料,然后讨论交流自已的感想、困惑及收获,这样就把自主性学习延伸到课堂。
同时,我们还发现在许多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们容易偏重活动形式,忽略具体活动方法的指导;偏重学生活动方案,忽略教师指导方案等,学生的深度
体验不够,个别存在着“形式化”的倾向。因此,我们认为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应增强活动方法指导的有效性。于是我们结合某个活动主题的某个情景侧重对学生渗透
一、两种活动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不断地以内容为载体,进行系统、有趣、实效地活动方法指导,从而强化、促进学生科研能力的成长。如:在《多彩的服装家园》主题生成课中,教师重点对学生进行制定和设计活动方案、搜集与处理资料的指导。在《走进南音》活动策划课里,教师既放手让学生探究,自己找路走,又恰当指导,让学生生动形象地学会了问卷调查、上网查资料、采访、宣传等探究方法。在《网络“利”与“弊”知多少》的主题活动中,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进行调查,怎样做好活动的总结及写好活动的结题报告。
如今,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经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常态课,课堂上老师们能轻松驾驭,活动中学生们能自主、顺利、有序、深入地开展。
4、在课题组制度建设上
综合实践不是校本课程,但是依托校本开发的管理和机制。教研不是口号,其真正有效的开展,需要有一定的体制和机制的保障。
①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的研讨。规定每双周二下午2-3节全部课题组教师集中多媒体教室进行专题教研。教研的内容主要有:围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主题教研、观看课堂教学录像和专家讲评,教师的专题讲座,集中的课堂观摩与交流等。
②采用在职培训。对综合实践课题组的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组织对大学课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原理》进行的学习,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为指导学生奠定基础。
③量化评估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期初每位实验老师必须制定本学期的实施计划、活动台历、活动设计,每学期最少要提供一堂校级公开观摩课,要有教案,课堂实录、反思。期末对整学期进行回顾和总结,提交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有价值性的资料,课题组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期成果考核表》来评价和考核教师的工作,肯定有突出成效的教师,推选在课题组中作讲座。
11.积极、快乐的人生,与创新精神 篇十一
我们来世一遭的本质目的,是为了获得生命最快乐的体验,追求快乐、拒绝痛苦,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但是,真正的快乐并非只是自己单纯的物质享受,也并非没有痛苦就会真正快乐。人们在精神上的高远追求、情感上的凝练旷达、遭遇痛苦后的成功超脱,才是创造最大快乐体验的途径。当一个人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行动,融汇于为他人、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的时候,他就有可能体会到那种升华后的崇高的快乐体验。在这个融汇过程中,他会经受磨难、委屈、挑战,但他也会在交流和碰撞中不断强大自身的能力、丰富自己的情感、升华自己的境界,犹如攀登高峰,历尽艰辛,最终在高山之巅从容笑看攀登之轨迹、欣赏日出日落云海翻腾之壮观美景,
快乐,需要自我体验,需要有物质占有和文化素养的基础,但是,更需要在被别人需求、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去为发现自己的卓然能力和博大胸怀而欣喜。
这就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就是有力量的人生信念。但是,要追求这样的人生,需要我们的内心修养、我们的知识储备、我们的做事能力、我们的行为方式不断“创新”,以顺应我们人生目标对自己成长的要求,以保障我们的行为能够实现我们的成长目标。屈原有句著名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何尝不是一种可贵的创新精神呢?创新就是这么一种敢于探索、不断探索、成功探索的反复实践。
【匠心精神与创新精神】推荐阅读: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07-11
坚守匠心主题演讲11-21
创新精神征文06-16
财政创新精神12-13
师道匠心读后感07-14
培养巧手匠心从折纸开始09-14
创新精神作文400字06-20
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11-03
学生创新精神实践方案11-04
创新的企业家精神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