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经验总结(共18篇)
1.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篇一
寿 县 马 集 初 级 中 学
教 育 教 学 经 验 总 结
方江峰
2016年10月9日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马集中学
方江峰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的过程、思维的过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到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学生学习和创造的动力之源,是成功的催化剂。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下去。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创设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既是学习认知的过程,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经过努力成功地解决问题,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现数学奥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知识。
2、优化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等逐步形成,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一些独立思考的机会,发展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使他们的技能得以表现,兴趣得到升华。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我们要抓住机会多表扬、鼓励,特别是后进生我们要把他的积极的情绪转化到学习上,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实施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精神
教学应该是创造性的活动,要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发展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方法,为培养其终身学习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奠定基础。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式的教学策略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合作式的小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课堂逐渐地被还给学生。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性质》时,我将这个问题交给学生去研究,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互相补充,最后总结概括出结论。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任务,又有了完成任务的机会,自然会精诚团结,互相帮助,共度难关。课堂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我定,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你想的课堂定位使原本被动、沉闷的课堂大为改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维的深刻性、探究的精神均得到了培养,这节课采用的“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遵循了“创设问题→提出问题→合作交流,探索规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思路来组织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改变过去那种“接受式”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讲练结合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思考、学习,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负担,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要想在有限的45分钟内达到练习的目的,教师必须把握好上课的前20分钟,因为这一时段是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机。首先,上课时教师要精讲,在课堂上以训练为主。让学生多动脑,勤动笔。有句话说得好“数学,只有自己做对了,才叫做真正学会了”。要想使练习效果明显,课前必须精心筛选与本课新授内容紧密相关的练习。练习题要有一定的坡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同时练习要适量,确保学生能完成。对于新授课的课堂练习必须规范学生的表达,在第一次必须形成正确的表达,不能只对答案,不注重表达习惯,练习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作业,教师一定要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四、复习要有计划,有目的,要因材施教
无论是平时复习,还是中考前的复习,教师必须制定一个比较详细的复习计划。计划具体到每周、每一天复习的内容,每一课时解决的知识点,每一课时要解决的问题。有了计划,就要严格按计划行事。复习时要因材施教,可以将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编在同一组,留给他们一些基础的知识练习,比如计算题,书上的练习题,他们可以反复练习,达到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而其他同学,可以跟教师练习一些有难度的题,这样可以有助于优生思维的拓展。
总的来说,我认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是靠增加课时,要靠提高每堂课的效益,减少无效劳动造成的时间浪费。要想提高课堂效益,必须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教材内容。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篇二
一、在课堂例题教学时, 要突出重难点
例题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无论如何改革课堂教学, 都要重视课堂例题的教学.如何提高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效率, 是教师当前需要认真探讨和解决的问题.课本的例题和练习、习题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每一道例题都有它自己的解题思路、逻辑、方法, 都会体现相应的公式、概念、定理等知识, 有时是突出在某一思想方法上, 教学环节和教学目的的侧重点不一样.因此, 教师应该吃透教材、深入钻研教材, 领会教材例题的目的, 突出重难点, 做到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例如, 在讲多项式的概念时安排以下三个例题.
例1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多项式的项和次数, 特别是第③题中π的6次方的6是不是多项式的次数? 学生容易混乱;例2是一道训练学生逆向思维的题目; 例3是主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升、降幂排列.总的来说, 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要突出重难点, 才能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在课堂例题教学中, 要恰当选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并不是所有的例题都要讲解,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够, 过低或过高估计学生的知识水平, 都会忽略例题的典型性和示范性, 盲目选择一些怪题、难题、偏题, 结果收效甚微, 导致学生恐惧、厌恶数学, 适得其反.例题选择恰当与否, 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切不可盲目选择例题对学生进行“满堂灌”.例题的选择不能过多、过杂、过难, 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性和代表性, 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恰当地选择例题, 也不能一味追求解题的难度和技巧, 要选择典型的、体现现阶段教学目标、蕴含数学基本思想和解题方法的例题, 必要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换课本例题或补充课外例题.另外, 例题的精选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题海战术”, 使学生减负增效,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般来说, 填空题重概念辨析;选择题重方法;解答题重思维;证明题重演绎;综合题重逻辑.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而选择不同的题型, 使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加深理解并巩固知识.
三、在课堂例题教学中, 要注重方法和技巧
例题教学不能因为考试强调通性通法而淡化技巧的特点.例题教学如果教法单一, 照本宣科, 就会导致讲解刻板, 缺乏变通、创新.例题简单时, 教师认为没什么好讲的, 将解题过程直接板书, 让学生自己看解题过程, 或者逐字逐句念给学生听.教师讲解例题有时会一股脑地把自己的解题方法灌输给学生.学生缺乏思考, 只是单纯地接受, 逐渐养成“你讲我听”的接受式学习, 没有得到一定的思维训练, 遇到类似的问题有时勉强可以应付, 但条件稍微有所变化, 就难以独立解决问题.所以, 在例题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技巧和方法, 技巧和方法得当, 教学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课堂例题教学要注重题后反思, 积累经验, 总结 规律
3.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篇三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学习方法;新旧知识连接;循序渐进
初中数学较之小学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再加上受到家庭、社会环境、教师的教学和学生智力、非智力因素等许多的影响,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产生了消极心理,进而丧失了数学学习动力的结果,班级两极分化想象严重。那么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学好初中数学呢?
一、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和巩固良好学习习惯
1.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一定要做好课前预习或者自学,不打无准备之仗。即按照课本每各环节,例如“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课后思考题、练习题进行预习,尝试作答,反复思考,尽全力理解与掌握。预习教材之后,自己合上书本思考一下这一课讲了什么新问题?自己理解到什么程度?这些新知识与旧知识有什么联系?有什么问题需要上课特别注意听讲?这样来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如何。预习需要注意:第一,要读、思、记同步进行,做到口到、手到与心到。第二,预习要及时进行,持之以恒。第三,预习要讲究实效,不只是局限于形式或表面工作。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二、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年龄不大,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初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初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三、创新教育评价方法,巩固教育效果
课堂教育评价的意图是全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的学习热心,推进学生的全部发展。在自立探求为主的课堂上老师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展开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以鼓励评价为主.既评价学习进程又评价学习成果,有用推进学生探求学习。选用多种评价方法来表现学生团体才智,发扬学生协作学习、互助学习,培育学生交往能力和竞争意识。
新课程理念强调,在教育活动中,老师应是组织者、引导着、协作者,有用教育要以学生的前进和发展为主旨。在新课程理念下,施行有用教育要杰出老师的主导地位,紧紧围绕教育三维目标,激起学生参加课堂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干非常好地施行有效教育。
四、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結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是少不了的。
五、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
如前所述初中数学中易分化的地方多,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对易分化的地方我们采取多次反复,加强辅导,开辟专题讲座,指导阅读参考书等方法,将出现的错误提出来让学生议一议,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变式练习,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4.谈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篇四
为了适应2l世纪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念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教学中反思得到的一些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教师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更新旧观念,树立新意识,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1、教师应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是学生自己学习最重要的学习资源环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形式就为学生创造提供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2、教师应变知识的传播者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应该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在学生迷路时,引导他辨明方向.在遇到困难时,激劝他们勇于战胜困难。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距离无法缩短,师生之间无法进行感情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的课堂气氛无法形成.要改变这种形式,教师应该主动由“站在讲台上”变为“走到学生中去”,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中的问题,以交流、合作、商讨的口气与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这样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与老师讲,互相交流.教学中要“活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村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牛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主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象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南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去询问、调查、阅读,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另外,一方面.也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他们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实践的快乐,有自己学习的乐趣,而不是通过听老师空洞的、抽象的讲解而了解.3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南内到外的生成,而不是由外到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法.让他们亲身体验“学数学”的过程,比老师一味地讲解,学生只管记忆.效果好得多,这样教学,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评价每一个学生
评价也是教师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效手段.只有通过对学生的评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评价要全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激励是评价的最终目的,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始终要坚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要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
2、数学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要看到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所取得的进步,全面公正地评价一个学生。
3、要注意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形式的灵活性,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性差异;教师要尽量鼓励每一个学生,使其建立成功的信念,认真学习,健康成长。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前面有了爱的铺垫,我的课堂效果也取得了最佳的成效我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一直给学生讲向四十分钟要效率。我的教学特点,我的精华都分在课堂,所以,我在讲课,及学生的听课我是要求特高。
首先,我的备课。刚毕业时,我是每天备课到深夜,我会收集几种资料采摘精华部分,把我的理解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结合起来。选一些经典例题,能够有针对性的说明问题。总之,我这15年来,我看重的是课堂。功夫在平时,在于平时的点滴积累,特别是作为数学,更是如此,每讲一道题,我先让学生提出看法你该怎么办,我才给以总结,让多个学生发言,多种角度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利用不同知识解决问题,也培养了自信,我常给学生讲,自信可超越一切,我就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对一些事都敢于想,赶做,这也是一些成功人们必备的。
“听课”课堂上我采用的是放开式课堂,我讲的少,学生讨论的多。只要是听课的,怎样都行,所以,你会看到我的课堂有站着的,有坐在过道上的,有的坐在堂上,有的跑到了我的讲台跟前,这样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听课,听课效果肯定是最佳的。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同学们是边听课,边点头,也会会心的对老师一笑。学生的一眼一神传递着他们的接受信息情况,老师也随时掌握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我们就把握了最好的堂堂清。
5.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篇五
物理是学生普遍认为难学的一门中考学科。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从容应对中考,难度和强度是可想而知的。应对着这样紧张而繁重的教学工作,我们逐渐摸索和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在09届初三学生的物理学习中认真贯彻和执行了这套方法,取得了必须成绩。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利用课堂教学,练好学生基本功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从初三学生学习一年半物理的实际状况出发,着重把握好“预习指导→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小结→评阅作业→章节复习→考核"几个有机的环节,结合实验精讲概念、定理、定律,做到让学生在简单、愉快气氛当中当堂或在考核过程中掌握、消化所学知识,力争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巩固好每一堂课,使物理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在讲授新课当中,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精选精讲例题、习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本来很搞笑味的物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二、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践潜力
遵循物理教学规律和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启动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启发用心思维,提示物理现象的本质。组织好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潜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学生自主创新的潜力。此期除做完、做好教学所要求的实验外,还利用电化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及远程教学设备开展物理实验的教学。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大部分学生能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出实验目的、本质,初步具备了物理的思维品质和独立操作的潜力,实验操作考试各项指标完成率居全市之首。
三、研究学生,因材施教,整体性提高学生素质
注重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学生智力、素质的参差必然导致教学的不统一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兼顾全体学生,难易有度,激励先进学生,鼓励后进生。一期来,各班成立帮扶小组,在培养好尖子生的同时,还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帮忙、鼓励基础差的学生赶上先进生,让差生在老师的激励、关心下不断取得进步。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四人获得国家级一二等奖,多人获得省市级奖;中考合格率也有显著提高。
四、重视德育渗透,培养科学态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科学态度教育。着重介绍了我国科学家热爱祖国的事迹,介绍了我国历史上和现代科技成就,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其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作风。
五、大胆、稳妥探求教学改革
着眼于素质教育,为到达最终培养学生潜力的目的,针对传统封闭、固定化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寻求、思考新的更好的教学方法。
该期尝试了“教师设疑——学生阅读——归纳整理——探求发现——查找准备——讨论辩论——专题讲座——课外实践——心得体会”的教学程式,还结合愉快教学法、陶治情感法、强化训练法,和谐地展开双边活动,此法不仅仅能赐其以鱼,还赐其以网,授之以渔。教学实践证明,此教学模式较常规教学更易增强学生的自主自学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尝试了强化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每次开始上课时,不是礼节性的师生问好,而是由同学们高呼自己想出的口号。如“学物理,我能行”“简单学物理,快乐考高分”等以坚定学好物理的信心,坚持下来,取得了必须的效果。
坚持抓好了“错题分类再现,平时打好学习基础”。平时我们备课组内教师通力合作,将不同层次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分类整理,建立错题档案。对粗心错误、概念错误与难题错误区别对待,然后给学生进行第二次练习或测试。粗心错误常常包括审题错和笔误两种状况,属于比较简单的错题再现,比较适合于在中考前进行最后磨合,提醒学生在考场上要细心认真;而概念错误则是要在每一章节后记中整理,再透过填空、选取等题型再现;而难题出错往往是学生在分析题目时遇到困难无法完成而出错,所以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简单的把做错的题目给学生重做一次,而是根据错题的难度进行分析,将难度较大的错题拆解分成比较简单的若干道题,然后再让学生完成。因为难度降低,第二次练习时学生普遍能够做得较好,到达了巩固强化的效果。
6.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篇六
临泉县滑集镇何楼小学
陈红兵
2011年8月
教育教学经验材料
临泉县滑集镇何楼小学陈红兵
时光如梭,转眼间三年过去了,我从四年级就带的这个班级现在毕业了。回顾三年前接这个班级,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面对不同的群体,性格迥异的新学生,我改变原有的教学思路和教育手段,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回顾三年来的工作,我思绪万千、感慨多多,以下是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总结:
一、注意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引导学生饶有兴趣的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中来尤为重要。教学中我利用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利用钟面实物教具,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匆匆流逝。在一些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观察物体所需的小正方体模型,注重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观察物体的实践中来。为学生提供超市购物等场景,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等等。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更多的学生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活动中来,以逐步形成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出发点,以形成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为精髓。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课时,我就先写出一个数“321”直接 引入新课,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我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我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这个充满
数学味的新课引入直奔主题,使掌握新知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同时,使课堂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教学“最小公倍数”的课,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从前,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鱼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鱼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老鱼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的鱼夫:“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路远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会帮他们选一选吗?在整个一堂课中,我始终扣住这个情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把难点一一突破,整节课自然而有效。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二、注重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生活化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模式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是一门非常实用性的学科,它是由于人们生活上的需要才产生的。数学必须回到生活,为生活服务。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是一种实用型的数学,它的学习目的是为生活应用所服务的。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利息、购物等问题都发生在身边,我们买东西、做衣服、外出旅游,都离不开数学。“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实际教学中,我经常以“你家我家”中的事为例,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请学
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更深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另外要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利用身边的实物,如画圆时,有时我会拿一根身边无用的小绳,或者用钥匙链,或者是鞋带等来画,他们看到感到很惊讶,我会就势讲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只要你是有心人,用心观察,课堂气氛活跃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注重课前教材的认真研读,做到了解全面、分析透彻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总结。学期前我对整册书做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注意结合我所教的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制订了详细的教学工作计划。做到上好每一节课,搞清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注重和平行班的老师就教学难点问题做详细的分析,做到充分驾驭课堂。留意从教学辅导材料中取经,吸取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我所用,注意写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反思。力求一节课比另一节课精彩,力求将我所知所想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我的课堂中来,力求让我的学生能在寓教寓乐中轻松学数学,让孩子们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最佳受益者。
四、注重反馈,加强课后的练习与巩固
所学知识要想牢固掌握,光靠一节课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后的联系与巩固才能检验出来。我在练习巩固时注重个别辅导,寻找特定群体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开展练习。布置的作业不求多、杂,而力求精、细,要求学生能按质按量的完成,对于没有很好掌握的同学及时辅导,找出不足与疏漏,及时补救。注意布置分层作业,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难易不同的作业。注重调动多方资源,开展轰轰烈烈的家长助学生、好学生帮助差学生的活动,使得课后的练习与巩固得以有效的实施。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课后我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六、注重个别辅导,及时转化潜能生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的正面教育,对于潜能生做到多关心、不歧视、不放弃。让他们感觉到来自老师以及班级体的关爱。认真研究造成其学习的困难的根本原因,坚持对症下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开展学生间、小组间的互助互学活动,逐步让一部分潜能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力的增强逐渐进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让家长成为学生时时刻刻不变迁的小老师,竭力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争取更大进步。
7.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篇七
针对初中生群体来说, 他们是开发数学式的思维逻辑思想方法最好的时期, 这一时期能培养他们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一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 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们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关教学方法并加以引导, 以提升数学课堂效果。数学基本活动就是把教育方式与生活化相联系, 结合数学知识和生活体验, 加强学生们在活动过程中的感悟。教师把各种形式的活动组织进课堂当中, 能帮助学生在感情考虑问题的基础上向理性过渡, 促进学生成才。
一、基本活动经验积累方式
情境教学可应用在任何教学学科上, 设立实际情境教学是搭建数学思维模式的桥梁。教师通过不同情景再现的方式组织数学活动, 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实际中出现的问题。情景再现具有现实逼真感, 在特定的情境下学生通过角色扮演, 完成各项自身任务,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实践感。数学现象在人们眼里一直属于抽象性物质, 而在实践中恰恰可以证明数学的真实存在性。数学活动可以说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存在的, 它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通过活动达到体验数学本质的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认识的理解, 利用教学活动亲身实践和学习。对于开展的活动, 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建议的机会, 增强学生对兴趣感的培养, 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充足。
建立一个完备的课堂观念尤为重要, 首先要求教师仔细认真应对备课内容, 把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带到课堂学习上, 让学生切身感觉到经历和体验对理论知识的帮助巨大。教师可以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建立评价体系,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制定学分制度, 用来激励理论成绩差的学生进行实践课的学习。这样, 能让学生在收获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同时, 使这一教学理念深入化。
二、教师理解数学经验的重要性
对于初中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积累, 教师首先要积极配合和肯定这一学习方式的适用性, 与自身教学习惯相结合。大部分教师往往重于强调有理由有依据的数学思考思维, 方可对数学问题进行论证和求值, 从而否定学生的自觉性判断行为和猜想性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 因此教师在引导中一定要注意这一教学漏点, 在实践课上弥补感性的不足。在数学提出问题开始到算出结果的全过程, 学生对结果猜测的对错并不是重要内容, 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数学逻辑概念下的思维逻辑过程,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师立志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就要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让学生经历思考的过程, 从开始的猜测到理论的推理, 再到结果的得出, 从而培养他们一定的思维模式。思维模式最好的养成办法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不断地在学习中更正和领会, 通过对活动经验的不断积累, 创新能力必定会有所提高。
三、如何提升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1) 经历观察、体验, 积累基本的数学操作经验。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动手操作能把抽象的知识变成看得见、讲得清的现象, 教师只有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使操作、思维、语言有机结合, 获得的体验才会深刻、牢固, 从而积累有效的操作经验。
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探究时, 引导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具有这些性质吗?由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除此之外, 平行四边形还有什么特征呢?它的边、角、对角线之间有什么关系?
我们通过引导学生操作实验:每位学生在本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 连接对角线AC、BD交于O点, 绕O点旋转1800, 再操作思考, 将旋转后的平行四边形平移, 是否与原平行四边形重合?由此, 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这一探究活动以问题为载体, 启发引导学生探索, 让学生充分地经历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活动, 通过不同的猜想途径, 学生们加强了对平行四边形特征的感性认识, 感受动手操作、度量、猜想的乐趣, 培养猜想的意识。
通过师生互动、相互交流, 学生明确了应通过证明来验证, 而目前证明线段、角、相等的常用方法是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将四边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来解决, 能让学生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2) 经历探究、思考, 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数学解题中的模式识别来源于一个基本活动经验, 拿到一道题目, 我们总是首先辨别它是否属于已经掌握的类型, 如果属于, 那就提取解决该类型的方法来解答。在复杂的代数几何问题中, 我们常常要善于从复杂的算式和图形中, 抽象出代数模型、经典图形, 实现有效的转化, 从而使得问题得以解决。
在活动积累数学经验中, 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同时, 在操控活动中进行对数学工具的比较、测量等实际操作, 能不断积累感性解决问题的推理经验。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展之前不直接对公式和定理进行教授, 比如要计算某个建筑物的周长, 可以提供给学生相应的测量工具, 叫学生开发脑筋, 寻找解决方案, 在不断摸索中引导定理和公式的学习, 这样学生会记忆更深刻、更牢固。
8.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篇八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经验;学生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呈现数学知识以及技能时,要重视学生已经具备的经验。教师在数学的授课过程中,要以学生已经具备的数学经验为基础,使教学的成果更加有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以及学习经验这三大方面进行研究。
一、唤醒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非常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譬如,在数学教学中对于“折扣”这一数学知识的教学,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清仓大甩卖,全场七折起”“洗衣液原价29.8元,现价19.8元,数量有限,速来抢购”“春节大优惠,全场部分商品满三百赠三十”为教学场景展示,这样的场景设置与学生的生活贴近,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时候,学生的生活经验得到了激活,以往的生活画面浮现眼前。这时,教师再抛出相应的问题,给出课堂导入语,能更加容易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在这个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激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教师抛出问题时,学生将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这就使数学教学更加有趣,且更加轻松。
二、以教材为基点,充分调动学生知识经验
数学的逻辑性很强,而且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经验,用以往的知识经验解决新的数学问题,这样做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经验充分进行利用,让学生了解到知识经验的应用价值。譬如,教师在传授“月份”这一数学知识的时候,让学生对以往的知识经验进行充分的运用,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对例题进行解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运用相关的知识经验,譬如最大公约数的运用以及最小公倍数的运用。教师通过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调动,为学生创建一个自主探究的情景。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对以往的知识经验加深了理解,也丰富了知识经验,最终将知识经验转变为学习新知识的着眼点,将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的数学能力。学生的知识经验得到了成分的调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轻松,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利用恰当的时机,激活学习经验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点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在某些问题的解决上,一些学生甚至已经有了自己的学习经验。正因如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选取恰当的时机对学生的学习经验进行激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办法并不是唯一的,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自主构建,自动获取学习经验,这种教学手法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数学解决方法的迁移,对知识的拓展,这也提升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如何通过课堂练习的设计让学生积累经验
(一)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获取经验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尝试,学生通过对自己尝试的结果进行思考,并逐渐对问题进行分析,形成分析能力,从整个过程中获取更加有益的数学经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与思考时间,给予学生更多探索的机会,并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探究与思考。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获得自己所理解的经验。
(二)通过实践,加深认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经验,要经过实践才可以加深认识。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设置,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将其解决。在教学过程中要教师根据课本知识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以往的经验反复利用,使经验得到不断丰富,加强学生对于经验深层次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一味地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沿用,要进行一些适当的改变。教师要适当地抛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根据个人经验找到解决方法,让每一位学生切身体会到结合经验解决问题的乐趣,这样会让学生觉得学习更加轻松。课堂上为学生留一些时间,让学生对自己已经获得的经验进行整理,吸收新经验并与自身已有的经验相结合,建立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使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加明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遵循新课标理论的引导,以学生的经验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点,充分运用经验,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更加轻松,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另外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吴荣安.基于学生经验的数学课堂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J].江苏教育,2012(25):36-38.
[2]刘海林.构建基于学生经验生长的数学课堂[J].江苏教育,2012(31):40-42.
[3]宗芝岑.基于学生经验积累的数学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3(27):41.
9.初中数学继续教育学习总结 篇九
我是一位普通的初中数学教师,暑期参加了网上继续教育培训,观看了专家们的讲座,并可以于专家们进行交流,倾听他们对数学教学的理解,感悟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使受益匪浅。
一、理论学习,知识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专家讲座,思想理念提升!我这次参加的是河北省2011年继续教育暑期培训中的初中数学培训。本次培训,听了北京市丰台区实验学校 吴文丽 专家«初中生数学学习的诊断与教学调控»;北京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王玉起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的研究»;北京十二中初中二部杨竞«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研究»的视频讲座。从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方向、教科研、课堂教学专题、教材解读、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多方面进行,各位专家从自己切身的经验体会出发,畅谈了他们对初中数学教育的独特见解。让我更清晰地意识到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该如何看待自己的角色,该如何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该如何去驾驭自己的课堂教学。通过对«初中生数学学习的诊断与教学调控»的学习,我学会了如何去正确诊断学生的数学学习,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今后的数学课堂学习中进行有效地调控;通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的研究»的学习,我学到了如何去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如何提问会更加科学,如何提问会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对«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研究»的学习,我学到了如何抱我习题课中习题的科学选择,如何去上好一节习题课以及习题课应该让学生学到什么。
(二)班级论坛,思想交流,方法交流的园地。
在培训期间,参加培训的学员都有自己的班级。在班级中,学员们畅所欲言,许多提出的观点和问题,都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学员们相互交流各自的意见和建议,提出好的方法,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学习日志,学习的心得的总结。
这次培训要求每个学员提交学习日志,写学习日志,心得体会,提出困惑。也为我们学习和交流提供了一平台。发表学习日志,学员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体会和心得,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继续教育划定为自身的终身教育,提升自己的理念高度,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同行交流,取长补短!
本次培训,参与者是全省的数学教师,其中还有相当数目的骨干教师,每位培训教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也存在着许多的差异,为我们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很好的一个交流平台。因此,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成为每位培训人员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在培训过程中,了解到各区县的新课程开展情况,各区县之间数学教学存在的差异,遇到的困惑,以及他们是如何把握与处理。在培训中,我们不断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间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提交案例,作业,汇集才思。
培训期间,按时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将自己在继续教育中学到的只是方法应用到理论的数学教学当中,设计教学案例,让专家记忆评价,检测自己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效果。提交专家设计的作业,将自己的看法于专家进行交流,拓展自己的教学思路,掌握更多更好的数学教学方法。
10.初中数学教学经验 篇十
在教学实践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采用抓两头、促中间,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1、备课。精心钻研教材,细心备课;做到:重点难点突出,易混易错知识点清晰,并掌握好、中、差学生的认知能力,分层次设计练习题,分层次落实训练内容,使全体学生都能轻松学习,学有所获。
2、授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在课堂内,我常常是以上节课学生作业为依据,逐个找出每一个学生的最低起点,以此结合这节课内容安排教学。讲课中努力做到深入浅出,让差生跟上。有时根据问题的深浅,选择适当的学生提问、板演等。特别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极基础、极简单的问题,让差生优先回答,使差生有机会表现自己,有机会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和信心。在课堂上合理分配讲课和练习、思考时间,避免讲得过多,包办过多,学生练习时间少,思考机会少。
3、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一是从多个方面给学生创设学习时间空间,采用课堂多提问,一帮一合作学习,作业分层照顾,指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等措施;二是利用课后时间与其谈心,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同时经常在学生的作业上、试卷上写上一些鼓励的语言,及时与家长交流学生学习的情况,做到学校、家庭齐关心。
4、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年平均每周听课二到三节,对自己的教学促进很大。
5、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一年来,通过开公开课,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也使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公开课受到各位老师及领导的好评。
11.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理解;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8-0039-03
【作者简介】张文明,江苏省常熟市外国语初级中学(江苏常熟,215500)教师,常熟市教科研能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由此可见,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实现数学学习过程性目标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在数学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价值。张奠宙教授等人认为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也就是说,在经历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了解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运用,积累解题经验,逐步提升元认知水平,从而学会“数学地思维”。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积累哪些经验呢?笔者试作如下探讨。
一、积累数学操作的经验
此处的数学操作主要指具体行为的操作,而不是指思维的操作。日常教学中常说的“让学生亲身经历操作的过程”就是期望学生获得这种操作的经验。学生通过操作体验可以获取进行抽象的直接素材,从而获得直接经验。这种操作主要是为了获得第一手的直接感受、体验和经验,为探究和解决问题提供重要的基础与手段。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通过量一量、画一画、拼一拼等操作性活动来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与自身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以操作为突破口进行解疑释惑,为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直至升华到对数学知识的程序性与创造性理解的层次。
例1:长为20,宽为a的长方形纸片(10
审读本题后,学生会发现不方便正向推演,但第三次操作后得到的图形是正方形,则我们可“倒推”,从而知道第二次操作后的图形,进一步可以知道第一次操作后的图形,再推理出原来的长方形纸片的宽。于是,结合小纸片在草稿上画出图2来,进而解出题目。
数学操作活动是集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于一体的数学学习手段,是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可从中提炼解决问题的操作要义和思想方法,在此过程中可使知识从内隐到外显,从操作活动中积累经验,获得从具体到抽象的深入认识,从而构建较为缜密的知识体系。
二、积累数学交流的经验
数学交流主要指通过对话分享思想和认识。数学交流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通过广泛的交流活动,使学生与外界信息接触,在碰撞、排斥、融化、吸收、沟通中不断地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它不仅有利于信息(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等信息)的传输,还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升华,增进学生的理解,同时还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可以帮助学生在对话中复习数学概念、解析数学问题,去除对数学问题的盲点、疑点等,逐渐接近数学本原,理解数学本质。
例2:如图3所示,在矩形纸片ABCD中,已知AD=8,折叠纸片使AB边与对角线AC重合,点B落在点F处,折痕为AE,且EF=3,求AB的长。
教师在讲解此题时,可先提出如下问题:读题释义,你们能否说一下读完本题后的想法?接着根据学生的回答,不时地提出“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逐渐说出如下观点:
①“折叠纸片使AB边与对角线AC重合”中的“折叠”就是上一章我们学过的轴对称变换,折痕所在直线即为对称轴。
②轴对称性质之一是图形具有全等性:成轴对称的两部分是全等形,对应边、角相等。
③刚才的折叠可用符号表示为:△ABE≌△AFE,AB=AF,BE=FE,∠BAE=∠FAE。(符号化思想)
④建议立刻在图上标出BE=EF=3,易算CE=5,CF=4,但是AB无法直接计算出来。(显性化策略)
⑤可以用方程,不妨设AB=x,则AF=AB=CD=x。(方程思想)
⑥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因为在Rt△ABC中,AB2+BC2=AC2,所以x2+82=(x+4)2,解方程得x=6。
可以看到,在师生的讨论、对话中运用了符号化思想、显性化策略、方程思想等,同时也积累了学生数学交流的经验。
马丁·布格说:“在教学中,不是一种远距离的‘我—他关系,而是一种近距离的‘我—你关系,正是这种‘我—你的关系和敞开胸怀,才可以称之为对话。”在这种对话交流中学生大胆发言,合理猜想,自主推理,从而学会思考与质疑,从中健全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这层意义上说,数学交流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三、积累数学反思的经验
反思,即为反过来思考,回头反省。数学反思往往是学生经历一个学习历程后对解决方法、过程、策略等方面进行梳理与归纳,回顾问题解决的正误、得失等思维过程。史宁中教授认为: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就是使学生会想问题,会做事情。皮亚杰提出“反省抽象”,即自己做了实践性活动后脱身出来,作为一个旁观者来看待自己刚才做了些什么事情,把自己所做的过程置于被自己思考的对象地位上加以考虑,并从中归纳出结论。
例3: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52,过顶点D作DE⊥AB,DF⊥BC,E、F分别为垂足,若DE=5,DF=8,求BE+BF的长。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第一反应,会画出如图4所示的图形,进而利用S□ABCD=AB·DE=BC·DF,这一等式,列方程解出答案为26+13。
教师此时需要提醒学生再思考下问题的已知条件与所画的几何图形是否恰好对应。学生在思索一番后,能够恍然大悟,画出图5,用同样的方法解出答案为6+3。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审题、几何作图、表达形式、求解等方面的反思有助于寻求正确答案、规范解题的书写以及探寻思维的过程。弗赖登塔尔说过:“只要儿童没能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反思,他就达不到高一级的层次。”只有经历了反思,才能让知识背后的方法、策略、思想等一一凸显出来。因此,引领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反思是提升经验的必要途径。在数学学习中,教师需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两方面的反思:一是方法性反思,经历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后,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方法的优劣,哪种方法是通解通法,哪种是巧解妙法,在学生的反思中进一步感知问题的解决价值;二是过程性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问题的解决过程,关注问题解决中条件和结论的联系过程,明晰学习与研究的方法与策略,获得策略性经验。
四、积累数学迁移的经验
数学迁移通常被理解为,把此问题的思想方法应用于彼问题之中(包括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拓展等环节)。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学生拥有较强的数学迁移能力。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一般要经历“建立数学问题的心理表征→类比联想,建立数学问题空间→具体匹配,转换数学问题空间→概括解题经验,改组原有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结合问题进行合理表征,并能够联系自己的认知结构,将已有的思维方法映射于待解决的问题中,数学迁移能力渐次得到提升。
例4:如图6,在△ABC中,AB=6,AC=3,∠BAC=120°,∠BAC的平分线交BC边于点D,求AD的长。
某学生的思路和解法如下。我记得以前做过这样一个题目:如图7,在△ABC中,AB=6,AC=10,求BC边上中线AD的取值范围。该题有两种解法:①延长AD到E,使DE=AD,易证△ECD≌△ABD,从而可得DE=AD,EC=AB=6,由于4
如图8,过点C作CE∥AB,交AD的延长线于E。
因为∠BAC=120°,AD是∠BAC的平分线,所以∠BAE=∠CAE=60°。因为CE∥AB,所以∠E=∠BAE=60°,且△ABD∽△ECD。所以△ACE是等边三角形,且 = ,所以AE=EC=AC=3。又因为AB=6,所以AD=2。
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可比较相似问题间的结构、模式、表征、衍生等方面的区别和联系,促使学生提升数学迁移意识和数学迁移能力。为此,教师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需重视基本知识的渗透,否则数学迁移就变成无源之水;其次,可对诸问题进行重组和二次开发,形成问题链,以提高学生对问题迁移的意识;最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数学思想方法显性化,将一些基本模型凸显出来,以方便学生在解决类似问题时进行“模式识别”,顺利进行迁移。
综上所述,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活动经验要靠点滴渗透,逐步积累,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持续不断地构建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获得感知、体悟,直至建构出缜密的知识网,从而实现基本活动经验的积淀。
【参考文献】
[1]张奠宙,竺仕芬,林永伟.“基本数学经验”的界定与分类[J].数学通报,2008(05):4-7.
[2]郭玉峰,史宁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研究:内涵与维度划分[J].教育学报,2012(05):23-28.
12.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篇十二
1.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
生活化教学模式作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能够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并有效引导学生学会理论结合实际。 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作用。 新课标初中数学教材的编写, 主要是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依据, 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把数学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 根据生活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主要体现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会遇到很多需要解决的难题, 此过程必然用到数学, 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到生活中数学的作用。 生活化教学模式作为数学教学广泛使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进,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借用生活经验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挖掘他们的潜能, 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学生生活经验在初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 数学源于生活经验, 平常生活中充满数学, 现实世界就是数学的丰富源泉。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 在教学设计中,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 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一系列内容, 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使学生明确数学的作用。 其中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例题设计生活化。 让学生感知数学的作用, 数学就在每个人的身边, 数学通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发挥自己的魅力和作用。因此, 例题设计需要从生活中进行提炼, 通过运用数学知识, 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从而让数学为实际生活服务, 培养学生用带着问题的眼光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运用数学知识, 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悟获得知识, 通过直接经验, 从认知、理性范畴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相关领域, 使学生拥有更高层次的聪明才智。
2.2课堂问题生活化。 在 《数学课程标准 》中给广大数学教师提出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等一系列建议。 其中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宽容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有助于显著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从而显著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提高自己的体验感悟, 从而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数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创设一些问题情境, 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 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 在进行数学问题的设置过程中, 可以和生活实际密切相连, 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能够显著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 例如在问题情境创设中, 则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汶川地震”时各学校师生均积极向灾区捐款捐物, 新星中学捐书籍3280本, 学习用品5500件, 如果采用两种不同货车运送捐赠物, 其中甲车每次运280本书, 学习用品500件, 乙车每次运200本书、学习用品650件, 那么应该如何合理安排甲乙运输车运输捐赠物呢? 这样不但可以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连, 而且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增强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 并且最大化地寻找问题的不同答案, 实现一题多解, 并且更好地锻炼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2.3数学素材生活化。 通过选用生活化的数学素材, 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完美。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特别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 在学生的生活经历方面缺乏关注, 偏向于从抽象到抽象, 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性。 因此,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选取素材: (1) 就地取材。 数学素材就在每个人的身边。 只要注意观察, 就可以发现身边的数学素材。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角》这一课程中, 可以通过在教室里, 寻找到各种角, 比如黑板、桌子、铅笔盒、黑板擦等都可以找到我们生活中的角。 (2) 化静为动。 数学不仅是静止的, 也是可以运动的, 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将静止的图形通过动画等方式呈现给学生, 比如旋转、平移、对称、折叠涉及的一些变换方式, 会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简洁, 学生易于接受, 学习也会更轻松,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3) 数学故事。数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 也应牢记历史及对数学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 比如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教师讲述到完全平方公式, 其系数关系属于杨辉三角的一种最简形式, 其中包括一些公式在数形结合中的证明, 这些知识都是古代数学家聪明才智的结晶。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在网上找一些与课堂知识相关的故事或趣闻, 开阔学生的视野, 同时让学生回味数学的魅力, 提高课堂趣味性。
2.4作业设计生活化。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从网上找一些模板, 设计一些图画等新鲜素材, 使知识具有新鲜感, 并且找寻一些数学历史或经典例题供学生探索研究。 同时, 教师应亲自做一下所设计的作业, 精选习题, 先易后难,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情况, 可对作业进行人性化的分类处理, 如对好生可全部完成, 而对成绩不甚理想的学生要求适当完成即可, 这样所有学生都能完成作业, 从而每个学生都收获成功的喜悦。 比如在《数轴》这一节课中, 可以这样布置:1和0都迷路, 那么你能帮助他们在数轴上找到他们的“家”吗?不用说大多数学生均能帮他们找到家, 很快就在数轴上找到他们的位置。 此过程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良好的思维品质更能在数学解题中灵活变通, 从而满足当前数学题目的变化多样的要求。 教师在进行生活化解题之后, 要对自身经验不断进行总结和积累, 并且在数学题目解题中要学会触类旁通, 不断采用生活化思维模式进行解题。 教师也要注意将数学问题的生活化处理经验不断传授给学生, 引导学生学会在数学解题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 从而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 逐渐将教师传授的经验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经验, 为学好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生活经验与初中数学知识相结合,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中领悟生活, 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新课改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为依据, 因为数学教学与生活经验的联系十分密切, 数学中的许多知识都来源于实际生活, 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教学与现实生活经验的联系, 让数学贴近生活, 让学生在生活经验中体会数学的魅力。本文主要围绕数学与生活经验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了生活经验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3.初中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篇十三
峡江二中陈成业
大家好,我是陈成业,来自峡江二中,今天面对这么多优秀的老师,确实不敢谈什么教学经验,只能谈一谈我个人在这几年教学当中的一些做法,请大家批评指正.这届学生我也没想到学校领导会要我来带二中的实验班,刚开始的时候,说实在的我很兴fen,实验班,那可都是这届学生中的尖子生,那教起来肯定是非常的轻松,学生素质好,学习习惯好,那成绩不总在全年级是最好,我总不会把他们还会教差吧!当初一第一次月考全年级成绩一出来,我心就冷下来了,年级前50名我班上竞然占不到一半,数学成绩与普通班的平均分比起来好不了多少。还有几个竞然与全年级第200名的同学都相差几十分。数学成绩与普通班比起来也就高了十几分,数学尖子生的成绩和普通班尖子生的成绩根本不相上下,甚至还有好几个同学数学竞然没有及格。怎么办,本来学校领导就是要通过数学把整个班带起来,作为数学老师,数学成绩不行,作为班主任,班级成绩也这样不够理想,我需要想点办法。
我想,先从课堂教学出发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中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想先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活跃课堂qifen,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中有一个流花河的水位问题,峡江二中就位于赣江边上,所以我和学生讲起赣江的涨水问题,把流花河的水位问题换成了赣江的水位问题,这样,本来没什么兴趣的同学这时来兴趣了。这样我也就成功地引导学生解决了这个数学问题。
我想,还应当让学生多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自信心。在课堂,我会借助课本上的题型拓展开去,让学生不仅体会到课本上题目能成功解决,课外的更难点的题目也能搞定,这样使得这些学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这时我总会抓住机会多表扬、鼓励,把他们的积极的情绪转化到学习上,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来了,所以在初一第一次期末考试,我班上数学的成绩比普通班的数学高出近二十分。但我知道这远远不够!我需用其他方法让学生成绩快速提高上来,所以我把班级中尖子生和差点的学生分开来,尖子生我找时间为他们培优,差点的学生帮他们集中训练基础,120分钟时间的题我用90分钟,然后120分钟时间的题用70分钟解决。到后来,我们班上的数学,不管难度大还是难度小的试卷,总能与普通班的平均分拉开20-30分的差距。这样高速度的训练学生数学还不够,要使得学生全部优xiu起来,还要各科成绩优
起来,所以我们班的主要几科老师每到周末就会走到一起来,交流,计划,下星期怎么做!
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提高学习效率 很多家长、孩子认为,成绩优秀,或是智商高,或是因为极其努力,或是因为老师好。但是,在众多的教育专家看来,更重要的其实是习惯,孩子的成绩的变,其时就是习惯养成、发展的过程。可以说,学生的成绩优秀,大部分取决于家庭教育,家庭环境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习惯养成。在我们峡江二中,大多数学生的父母是由货车司机、开小店、做小工和在家种田的组成的,这还没什么,班上还有六分之一的学生是守儿童。这些守儿童要么爷爷奶奶带,要么外公外婆,还有的是姑姑带,等等。可想而知这样的家庭环境,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学习习惯。所以,学生一进入峡江二中,我们不是忙着给学生上课,而是忙着给学生讲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比如说进入教室后自觉的学习,课代表和各小组长组织学生听英语听力,学国学,比如说上课都要学会做笔记,于做笔记,要他们养成能运用零碎时间,比如说要有每天在晨跑中、吃饭时、课间、课前、休息前等零碎时间里记忆短语,背诵公式,破解疑难,调整情绪的习惯。这各种各样的好习惯我们要花一年的时间想很多种办法来让学生养成,正是这些习惯的养成,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绩自然就上来了,在初一的时候总有四五个连全年级前200名都进不了,到初二就只有一二个了。当综合素质竞赛入取名单一公布后,教室安静的我以为没人,可走进教室,却全都在认真的做题。结果就是连综合素质竞赛资格都没有的郭琪中考考了第三名,我以为高中一定考不到的胡佩宇超出入取分数线50多分。所以,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努力一下,结果全班都考上了峡江中学。
14.初中历史教学经验总结 篇十四
“自主、导学、训练”课堂教学模式
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经过多次课堂观摩、教学研讨、反思总结,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进入角色自学,教师适时采用问题导引策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学习重点,并进行所学知识巩固迁移的课堂模式。为了便于操作,本模式分解为“3阶12步”。
一、“自主”阶段,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尝试了解教材内容的教学阶段。这个阶段分四步进行。
1、激发兴趣
上课开始时,教师根据教材和学习内容的特点,设置情境,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如学习《繁盛一时的隋朝》时,可以讲述“隋炀帝上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的学习。
2、目标明确
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把课堂教学的“训练重点”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给学生明确揭示,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和掌握技能指明方向。
3、提示学法
既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整体常规的学习方法(如自学一册书、一个单元的方法、课堂学习法、课外学习法等),进行宏观规范,又要根据教材特点有计划的有步骤的教给学生多种具体的方法技巧,实行微观优化。比如:课堂学习中的归纳总结法、材料解析法等。
4、异步自学
依据学习目标,学生根据学习能力专心自学,圈点勾画自己认为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并写出自己的疑问;与此同时,教师巡视课堂,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做特殊辅导,了解学情,收集学生疑难,作为确定或修正后面“导学”阶段的重点难点的参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二、“导学”阶段,即教师想方设法,学生得以知识的教学阶段。
5、提出疑问
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钻研和把握,结合“自主”阶段了解到的学情,有针对性的抛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或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用问题导引策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教学重点。如在学习“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时,可以用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你有什么看法?
6、讨论交流
让学生前后四人组成小组,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发言交流,争论反驳,形成信息的多向传递。充分发挥思维的“共振效应”,让学生扬长避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学生合作讨论的问题必须是共性的、个人解决有难度的、相对比较深入的问题。如学习“资治通鉴”的知识时,让学生合作讨论“在大家的心目中,北宋是一个孱弱的王朝,为什么会出现《资治通鉴》这部通史巨著呢?并且,教师要提供相应的历史资料。
7、启发点拨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请部分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讨论结果,老师趁机启发点拨,补充订正,把讨论所得引导到一定深度,并根据需要不时穿插读议讲练,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8、小结归纳
在师生共同讨论、基本解决重点难点的基础上,老师还应小结归纳,使所学知识明晰化、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新知与旧知联系起来,形成新概念,完善认知结构,总结学习方法。如学习《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课时,知识点可以概括为:三个年代:1206年、1271年、1276年;三个历史人物: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三件大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三、“训练”阶段,即学生巩固和迁移所学知识的教学阶段。
9、咨询解惑
通过“自主”、“导学”,完成了教学的基本目标,解决了学生带共性的问题。但学生还难免存在着个别特殊的问题,所以安排一点时间接受咨询,解答疑惑,实现因材施教。
10、巩固迁移
教师设计听说读写多种方式的训练,使学生巩固和迁移所学知识,让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技能。
11、反馈补救
根据巩固迁移训练的效果,及时评价反馈信息,采取补救性教学,确保大多数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12、拓展延伸
让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参读与课文相关的文字材料或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外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衔接,拓展学习时空。
15.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篇十五
一、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
初中学生的情感比较敏感, 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感动, 因此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 就要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情感。迎合学生的兴趣就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很好的一种方式。但是初中生的兴趣又变化得比较快,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不断改变情境的创设方式, 使得学生一直保持着新鲜感, 比如通过播放英语电影, 或者设置一些有趣的英语类游戏、话剧等, 让学生参与, 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都比较集中, 从而就能更好地、更轻松的掌握相关知识。
比如牛津版初中英语8A Unit 4 Wild Animals, 文中主要讲述了当前世界上许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现状, 主题就是提倡大家要保护动物。初中学生对动物普遍都很喜爱, 因此在听讲这课的时候很容易被里面频临灭绝的动物所吸引, 对它们产生怜悯的情感。对此, 教师就可以在课程讲解之前播放一段有关动物灭绝的纪录片, 让学生感觉到动物是如何在人类大肆工业化的进程中灭绝的。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之后, 教师就可对文章的主体内容进行讲解, 学生也会较为认真地听讲, 在课程结束的时候, 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周围宣传动物灭绝的后果, 让学生身边的人都参与到保护动物的行动中来。这样, 学生的责任心就会被激发出来, 会认真做好老师布置的任务, 学生在对别人讲解的时候, 也是相当于对课本内容进行了一遍回忆。
二、改善关系, 调节情感
改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教育探讨的重要话题, 传统的师生关系往往是被动的, 教师教得困难, 学生也提不起兴趣来。但是我们必须知道, 学生的情感是很丰富的, 对教师产生的胆怯恐惧的感情并不是学生想要的, 因此教师要主动缓解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和老师之间其实也可以成为朋友, 使得教师和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之中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 就需要老师起到主导作用, 要用有爱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对于学生的变化要擅于观察, 使得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和爱, 情感本来就是相互的, 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以后, 就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愿意在教师的带领下认真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变得积极主动, 充满求知欲, 在课堂上老师提问的时候也会愿意积极踊跃地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比如在讲解牛津英语7A Unit 4 Food这单元的时候, 教师为了让学生参与这个话题的讨论, 就可以用英语和学生适当地寒暄, 这种在学习之外的体贴和关心很容易感动学生, 拉近师生距离。此外, 教师还可以组织各种课外、校外活动, 如英语角、周末野餐等。在活动中, 师生尽量使用英语交流。这类方式能让英语自然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 使他们更轻松地掌握实用英语技能。更重要的是, 这能激发学生热爱学习英语的情绪。
三、合理评价, 蕴含情感
将情感教育融入到评价过程也是很重要的,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 对于一些进步的学生要不吝啬自己的表扬, 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也要进行积极的鼓励, 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 使得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能够一直持续下去。因此, 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 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不只是通过学习、考试等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评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热情、积极性甚至是善良的品质都应该被老师考虑在内, 以此建立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使传统英语学习中的外部动力变为内部动力。
比如在讲解牛津版初中英语8B Unit 2 Travelling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安排一次春游, 让学生在春游的过程中用简单的英语来进行交流。在春游的过程中, 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状况, 或者有的学生会发生体力不支的现象, 教师就要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学生行为的变化, 对于那些乐于助人的同学要进行表扬。在期末考试的时候, 要对这些拥有优秀品质的学生进行额外的加分, 让学生感觉到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 培养健全的人格才是最重要的, 而只知道学习的学生并不是最优秀的学生。通过这样人性化的评价机制, 让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 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更加尊重老师, 也会主动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 而且有利于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
16.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篇十六
关键词 初中数学;多媒体;课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5-0136-02
在数学新课程标准里对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提出明确要求和解读: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对数学教学的整体过程产生深远影响,不仅影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更对教学方法等产生影响。为合理扩大这种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推动力和影响力,数学教师要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恰当合理地选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要避免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误区,要注重推动信息技术整合的深度和广度,争取实现数学学科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另外,还要考虑多媒体信息技术互动性,向学生提供满足个性化学习的资源,让多媒体信息技术成为辅助学生自学、复习的强有力的辅学工具,高效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多媒体计算机课件的应用,而这也是作为新时代数学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
笔者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深深感受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带给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便利,也在努力提升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在此结合自身数學多媒体课件开发应用及辅助数学课堂实践教学经验,笔者谈谈初中数学多媒体计算机课件开发应用的几点收获。
1 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要体现非线性和多样性
真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线性的教学或直线式的知识传授很少,其相关的数学知识点都是交叉的,以多维度和非线性地产生联系。因此,在初中数学多媒体计算机课件开发应用时也要体现非线性和多样性,为学生提供联想思维数学知识素材,组织各种多媒体丰富的数学资源,以网状结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高层次数学思维和构建数学完整体系。
如整式的加减法一课,在设计数学课件时就要思考学习者对同一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不同角度进行多次交叉学习,才能达到对数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和灵活运用。对列式表示的数量关系、整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法以及后期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等,设计多媒体数学课件时都要考虑周全,设置教学情境,引出单项式、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等概念和法则,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应用,提升数学知识内化效率,增强数学教学效果。
2 数学多媒体课件开发要体现信息综合功能
多媒体数学课件是一个综合技术,要想体现多媒体课件的完整性、综合性,就必须有效地把多媒体课件素材巧妙地整合为一体,就需要数学教师提升现代教育技术的综合素养,掌握更多的多媒体计算机课件制作技巧。
首先,对于多媒体数学课件制作工具的选择,相对比Flash、几何画板等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而言,PowerPoint软件功能强大,尤其在2007版本以后更增强了不少提高PPT课件制作效率的功能,对于数学教师来说,简单易学易用,短时间内就可制作出交互性强、界面精美的多媒体交互数学课件,深受广大数学教师喜爱。因此,站在数学学科本位的角度来狭隘地看,PPT课件是首选。但几何画板和Flash课件制作软件仍占有一定的数学辅助教学的重要地位,这是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其次,不论哪种课件制作软件,只是一个整合工具,对于相应的信息资源素材仍需要专业的软件来编辑加工完成。如声音、视频、图片、动画等就要通过第三方相关的课件辅助软件来完成,这些软件有很多非专业的傻瓜式软件,如美图秀秀就可以快速完成抠图、图片滤镜等效果,这需要数学教师平时多积累多学习多提高。
最后,所有数学课件素材准备完毕,就需要教师按学生认知规律、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等把所有课件素材进行高效整合,对学生进行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因此,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语言”、言简意赅的高度“解说”、悦耳动听的音视频“冲击”、及时有效的反思反馈,既节省了教师传统的板书与手绘教学图的时间,节省了学生思考时间,扩大了教学信息容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思考维度,极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数学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3 利用网络数学课件资源,提升课件开发应用效率
如今网络上的多媒体数学课件以海量计,这就为初中数学教师提高课件开发应用效率提供了基础性参考课件资源,也为数学课件开发提供了素材保障。但这里强调一点是不提倡个别教师直接下载就辅助教学,这有点儿马虎应用之嫌。每名数学教师都是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即使一节课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数学教师也体现出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思想,因此,这种“拿来主义”不可取。如果通过百度查询技巧,高效地找到多媒体数学课件资源,并合理下载、修改、整合个性化教学理念,这样快捷地完成一个精美的数学辅助教学课件,符合教师个性化教学需要,大大提升课件开发应用效率。
另外,同校数学教师之间更是一个课件共享共同体,通过学校的局域网络平台,可以共享存储的数学课件,全校数学教师的课件素材资源都分享共用,可随时随用随查询调用。实践证明,只有创建一个满足数学学科教学需求的、素材资源丰富的学科课件素材资源库,才便于数学教师快速、高效地制作课件,良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4 多媒体数学课件要体现互动性和师生友好交互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尊重学生自主性,尽可能调到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规律和原理,内化为数学思想和数学能力。那对于多媒体数学课件来说,数学教师在开发应用时也要体现课件内容的互动性和师生友好交互性,正在这种良好的师生互动交流和人机对话沟通,才成为教师教的重要工具、传授知识的理想媒体,更成为学生学的辅助工具、认知策略的良好载体。这种交互性体现在人机对话,实现双向教学:多媒体计算机通过设计交互环节获得教与学的信息反馈,通过这些反馈信息,教师可动态及时地掌握所有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进一步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手段,始终向着高质量的教学目标努力。同时,通过这种双向教学也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掌握学习节奏和主动权,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因此,一个设计互动性优良和交互性适当的多媒体数学教学系统能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合理处理各种教学反馈信息,推动教与学高效地良好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要始终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质量提升为中心立场,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整合素养,掌握多媒体计算机数学课件开发应用技巧,讲究多媒体课件设计的策略,遵循数学课件设计与应用原则,充分发挥其在数学课堂辅助教学的最大优势,完善各种信息技术与数学融合细节,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林素芬.数学课件设计中降低认知负荷的有效策略:以初中数学PPT课件设计为例[J].考试周刊,2010(32).
[2]白建伟.浅谈初中数学课件辅助教学[J].山西电教,2008(3).
[3]刘惠民.浅议PPT课件与数学课堂教学[J].文理导航,2012(3).
[4]林秦辉.用“几何画板”制作初中数学课件浅析[J].新课程学习,2012(4).
17.数学经验总结 篇十七
下面主要想说说其他专业申基础数学的问题,其他专业申基础数学,主要针对确实是想在数学上做出好的工作的人来说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首先你本科学的数学课程成绩一定要好,最好都上90/100. 尽量多选点数学系的课程作为你的任意选修课. 这样可能有10几门. 有几门稍微低点也没关系. 按我导师的话说是:“这样不会显得假,有点层次”比如本人就有一门课就只有3.3. 造成我数学的GPA变成3.95.
2.最好考一个数学sub 不要看sub考了很多门.实际上就两门 数学分析 高等代数.(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准备2个月. 95%以上并不是难事
3.关键的是兴趣. 兴趣并不是说你跟教授说:“我对***问题很有兴趣” 而是说你对***问题确实很了解,读过很多相关文章,知道问题难在哪,知道目前的进展以及who做到什么程度, 并有自己的不合理的也好合理的更好的初步想法. 陶瓷的时候教授会看出来.
4.既然你要转,那基本的课程都要自学过,最好用一些好的教材比如GTM LMSST LNM. 这样你和教授套的时候,他马上就能从你的文字中看出来你读过谁的书.因为本人是申代数(包括很多方向,环论,群论,群表示,Lie群,表示论,代数数论,代数几何)的,所以说说代数应该看的书.
5.最基本的高等代数,抽象代数就不说了. 但是一定要很熟. 最好自己能写一写这些东西的讲义. 写好了,整成PDF,发给你要套的教授.或许有惊喜.交换代数,模论,环论都要读一些. 群的表示很重要,不管是代数的哪一个分支,都会用到很多.然后是不管哪个数学分支都必学的Lie群表示论.然后读范畴论,读同调代数.这些读完算入门了. 这样你对你申请的方向会有一个整体的感觉,在这样的情形下,写套词的时候就会有的放矢. 怎么体现你学过这些东西呢,第一是写讲义,我估计你这些东西写下来,一来你的功力会大增加, 因为你细节的证明都作了(比如LNM这种类型的书,一般证明都不全,很多easy to see obviously). 二来,起码有700-800page的东西会使你很有特色,教授会认为你很努力并且很有兴趣 很有灵感.
下面说说科研背景,本科发出数学论文简直是不可能,即使发出来也不一定是好文,因为本科能学的东西实在太少,即使你搞定30本GTM,也只能算是入门,因为绝大多数 GTM只是基础教材.科研背景不一定是文章体现.还可以是参加的讨论班, Workshop. 跟研究生上课,比如你上了很多研究生课,并通过考试,即使分数不高,即使学校不能开具官方成绩,你考一个,有一个成绩总比没有好.因为是你导师开的成绩单,导师有信誉在里面的. 你上讨论班,自己也讲过课,这些都可以在ps和推荐信里体现出来. 另外Workshop一年全国有很多,都可以参加,还有Summer School 比如 科学院晨兴的, 浙大数学中心的, 北大的, 比如你申代数,那每年华东师的的各种讨论班多的很,都可以去注册听听报告.而且会议也很多,可以增加背景,最重要是和大牛交流,有时候大牛说一句话比你看一本书都要有作用,而且说不定大牛觉得你行 就要你了.
当然也可以发点应用数学,计算数学的论文这些比较好出论文. 比如在某某具体(物理 化学 计算机 生物)问题中的高效算法啊,这种东西可以做很多篇的.比如计算一些物理现象的好算法啊. 发到非数学杂志上也是有用的,至少可以说明你暴算的能力,分析基础比较好. 发个3,4篇够了
18.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篇十八
-----我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枣庄镇中心小学
王广鹏 2011-8-17 转变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我叫王广鹏,男,现年33岁,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1997年9月从阜阳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枣庄镇中心小学任教,担任过少先大队辅导员,现为该校的德育副校长,十四年来,我以满腔的热情默默奉献家乡教育事业,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不仅培育出了满园桃李,更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信任,收获了不少的荣誉。
2003年8月被授予“阜阳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的光荣称号。2004年在颍东区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中被评为“师德标兵”。2006年,阜阳市教育科研研究课题《农村小学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途径和方法》课题组成员,2007年12月结题。2008年9月被评为阜阳市第四届“教坛新星”。2009年接受阜阳市教育电视台《教育人生》栏目组采访,收到了较好的反响。2010年参加了安徽省农村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并被评为优秀学员。2010多次承担区教研室组织的授课任务等等。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领导、同事的热情帮助有很大的关系,但我感受最深的是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作为一线教师更如何克服以前的“教师一身汗,学生没事干”的尴尬局面,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呢?经过多年的摸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转变:
一、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通常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要方式,在客观上形成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局面,课堂中几乎看不到猜想、实验、观察、推断等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应从学生好表现,求参与的心理需要出发,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教学“有余数除法”时,上课开始,教师投影出示为了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学校把红、黄、蓝、白、橙、灰六种太阳帽按顺序发给全校学生。接着告诉学生只要你报出第几个学生,老师就马上告诉你,他的帽子是什么颜色。学生将信将疑,但跃跃欲试。学生所报的数,教师次次猜中,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这时告诉大家,学习了“有余数除法”,你们就会知道其中的奥秘了。这样学生整堂课都怀着极大的兴趣投入了学习。
2、把时空留给学生,使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它要求教师树立强烈的学生意识,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设计活动方案,安排学习程序,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思考、讨论、验证等多种活动,获取知识,同时,形成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刻苦钻研的精神。
3、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善于学习。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如在学习《鸡兔同笼》一课时,通过鸡变兔和兔变鸡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假设全是鸡或兔时的解决办法,再与列表法、画图法进行比较,从而优化了算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变教师讲述为学生操作
目前数学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讲风太盛,教师唯恐讲不够;二是华而不实,没有突出以操作为主题的思维活动。其实,操作是思维的起点,认知的来源,也是认识事物的开端。课堂中鼓励人人动手,人人操作,通过自己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的活动去发现规律,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学以致用,有很大善处。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获得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其次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展开讨论,他们在实践中轻松的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学生通过直观操作,不仅提高实践能力,而且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变个人学习为合作交流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1、营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
“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或是“知识的移植”,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而非合作化的环境。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不同学科的学习规律也有所不同,并非在任何教学条件下,合作学习都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却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共性”。
2、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3、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中的问题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如教学“梯形面积”时,可组织学生量一量、画一画、拼一拼,然后就利用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提出:“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再设计以下问题:(1)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下底有什么关系?(2)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3)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4)梯形的面积应怎样算?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导出后,为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又问:计算梯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这样有效地指明了学生参与的方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来促使学生去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促进组内交流,顺利地实现了自我构建和知识创造。
通过这些经验的积累和运用,我在课堂教学方面如鱼得水,取得了不小的收获:
2007年9月执教的《线的认识》获区级一等奖.。2006年《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 观察与反思》获市数学论文二等奖。2006年6月体育教学设计《小青蛙找家》获区三等奖。2007年《线的认识教学实践与反思》在《颍东教研通讯》第6期发表。2008年《一课三练,越练越精彩》获区论文一等奖。2010年《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设计获市级二等奖。2009年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受到了听课者的好评,2010--2011年暑假,被阜阳师范学校继续教育中心聘为授课教师。
【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经验总结】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学习经验总结07-30
初中数学学科经验交流06-26
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反思09-25
初中数学备课组经验交流06-19
初中数学年度总结09-10
初中期中数学总结11-07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生命化教育11-24
初中数学个人教学总结07-24
初中数学概率专题总结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