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教育汇报材料

2024-10-09

均衡教育汇报材料(精选9篇)

1.均衡教育汇报材料 篇一

深入实施均衡教育 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在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中,我校得到各级政府、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全体教职工发扬团结、务实、奉献、创新的精神,深入实施均衡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创办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有着107年的悠久历史。50个教学班,学生2508人,教职工136人,其中各级骨干教师40人,师资力量雄厚。校园用地面积1920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304平方米,绿化用地面积5765平方米,体育活动场地面积5300平方米,并建有图书室、标准化实验室、未来教室、科学探究实验室、多媒体教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阅览室、电子美术室等各种教学辅助功能室。

多年来,我校秉承‚给孩子美好的童年,给学生坚实的起步‛的办学理念,以‚尊重教育规律 精细常规管理 创新育人艺术‛为办学思路,办学水平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认可,学校先后获得‚湖北省平安校园‛‚湖北省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十堰市‘十一五’教育科研实验学校‛‚十堰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十堰市人民满意学校‛‚十堰市文明单位‛等光荣称号,成为我市小学教育的窗口学校、示范学校。

二、主要做法及体会

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学校发展规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精细化管理 内涵式发展‛的办学思路,努力实现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在推进均衡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校采取了以下扎实有效的举措。

(1)民主管理,推进学校科学发展

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我们始终把实行民主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职工大会先后审议制定了教师考勤制度、会议制度、两校区教师交流制度等,健全了行政工作职责 及考评细则、教职工工作综合评估细则、教育教学工作管理细则等相关管理制度,将学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全面纳入了学校发展的规划,通过落实计划和各部门工作目标,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今年七月五日我校举行了职工代表大会,与会代表共计60余人,大会讨论通过了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捆绑教师交流政策、学校发展规划等30个议案,真正做到了让教职工知校情、参校政、议校事、督校务,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工作的良性科学发展。

(2)内外兼修,优化校园育人环境

我校十分重视教师师德培训和业务培训。几年来,我们通过不断培训,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组织全体教师举行师德承诺签字仪式,通过意见箱、校园网长期征求家长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近年来,学校没有师德违规问题,杜绝了屡禁不止的‚三乱‛现象,社会满意度较高。我校还制定了严格规范的校本培训制度,培训率达到100%。除了将上级拨付的教师培训经费专款专用,全部用于教师培训外,我校还开源节流多方争取资金,使每位教师每年都有外出参训、学习的机会,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在注重教师素质提高的同时,我们也十分注重学生的德育工作。‚同升一面旗,共育爱国心‛是我校的特色德育活动。每周一升旗仪式以节日为主题,同时,邀请相关单位和家长共同参加,形成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合力。如‚我与祖国同成长‛‚习惯成就未来‛‚同在一片蓝天下‛等主题仪式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说:‚这样的升旗仪式我们很期待,每个星期都能学到新知识。‛家长们说:‚和孩子一起参加升旗仪式,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截至目前,这项活动已持续开展了近150多次,参与干部职工达到3500多人次。

(3)轻负高效,追求教育质量之本

多年来,实验小学把‚轻负担 高效率‛作为提高学校教育 质量之本,教学成绩逐年提高,素质教育成果丰硕,成功实现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我校以构建高效课堂为核心,开展教学比武活动,发现了一批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模式。目前,学校正大力推行‚导学案+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了‚自主学习,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学生的作业仅限于书本内容和省配发的免费练习册,除此之外,严禁年级或教师个人以任何形式引导学生购买教辅资料和私自印发补充作业,彻底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为了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学校从2012年秋季开始,实行电子集体备课制度,每周安排半天时间,组织同一学科,同一年级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形成统一意见后,由一名教师主备,打印出备课稿分发到每位任课教师手中,再由教师进行个性化辅备,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用来钻研教材教法,同时也有了充足的精力对学困生进行个体辅导。

(4)优化课程设臵,树立大课程观

近年来,我校不断调整课程结构,最大限度的上调非统考课程的比例,给孩子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我校现行课程设臵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体育、音乐、美术、劳动、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11门国家课程,国学、书法、环境教育、健康教育等5门地方课程,阅读、器乐、养成教育、乒乓球、传统体育活动课等5门校本课程。

整合体育课程资源。我校将体育课程丰富为课标体育课程、传统体育课程、大课间活动。每天在体育课程之外还开展上午4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下午30分钟的传统体育活动、每周一节的乒乓球课,确保学生在校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

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以‚争做文明小使者‛为学校大主题,以饮食与健康、安全伴我成长、‚母亲河 汉江水‛、武当文化探秘等为主要内容,分年级展开综合 3 实践活动教学,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做大做强校本特色课程。我校确立‚国学经典励志 汉字书写修身‛的课程理念,自编国学、阅读、书法教材。今年我校组织教师编写了一套1—6年级的《阅读指南》,开设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向学生推荐经典读物,教会学生读书方法,倡导学生‚好读书 读好书‛,用经典浸润学生的心灵。

(5)电脑分班,突现教育公平

按照国家教育均衡的要求,我校自2007年以来对一年级新生实行电脑公平分班。这一做法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认可和肯定,也受到了学生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严格按照教育局划定的招生范围招收新生。在报名注册以后,安排专人将学生基本信息输入电脑。第二步将所有新生分成男生组、女生组,再将男、女生组分别按照生日从小到大排序,确保各班男女比例基本平衡。第三步对男女生组分别按照‚1、2、3、4、5、6、7、8、9 ‛‚9、8、7、6、5、4、3、2、1‛的形式进行双螺旋编号,所有序号相同的学生自动组成一个班级,现场打印公示。第四步家长制签,各班班主任现场抽取签号,确定任教班级。

电脑分班只是我校‚平行分班‛的第一步,家长们关注的不仅是班级更关注的是任课教师。为此,学校在开学初安排教师岗位时就进行了充分的考虑。为了防止家长择师,各班教师的配备充分考虑到了强弱搭配,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利益。

让社会不同阶层的孩子享受公平的教学,使孩子从小就接触各种不同家庭状况和生活境遇的人,对社会有较为全面真实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合作交往意识,从而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实行‚平行分班‛后各班的生源相对均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心理负担和工作压力也减轻了,各班学生在素质考核中表现 均衡,差距微乎其微,实现了我校通过平行分班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实行七年来,这一做法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了家长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赞许。

(6)走教交流,实现城乡一体化

我校积极探索推行‚城乡互动 区片联动 校际合作‛的城乡教育一体化教科研模式,加强城乡学校之间的教研互动、信息交流。近三年来,不断加大对协作区学校的经费、物资和教学设备、图书的帮扶力度,累计向协作区帮扶资金、电脑、图书、桌椅、体育器材等达30多万元。

自2009年,我校先后派出3名音乐教师到牛河、土关垭实行走教,解决了两处学校常年没有音乐老师的现状,给偏僻的乡村带来了欢快的歌声。2012年和2013年先后派出数学教师白海燕、英语教师徐敏到丁家营、习家店参加为期两年的支教。两名教师带去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精湛的教学技艺,给当地学校的教师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我校还多次组建‚名师支教‛讲师团,广泛开展送课下乡活动,为农村教师送去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参与走教的一位英语教师这样说道:课堂上我和孩子们一起读单词、背句型,笑声朗朗;课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到山间采野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山路坎坷不平,但爱心却跋山涉水风尘仆仆而来。有了孩子们快乐的笑声,乡亲们关切的话语,再多的苦我们也觉得值得。

(7)合并办校,助力均衡教育迈向新台阶

2011年秋,市教育局为纵深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效应,加强城区薄弱学校建设,将我校与新港小学合并,实行‚一校两区‛的管理模式,有效缓解了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阳光下。优质均衡的教育已经成为丹江口市乃至全省教育的新名片。一是创新管理体制,助推学校跨越式发展。合并后的实验小学实 行‚一校两区‛的办学模式。实行一个法定单位、一个法人代表、一套领导班子、统一组织领导、统一教育教学管理、统一师资调配。两校合并后,2011年秋实验小学沙陀营校区有9名教师到新港校区任教一年,新港校区有12名教师到沙陀营校区任教一年。2012年秋派出李琳、李晓霞两位教师到新港校区参加为期一年的支教。2013年秋又派出肖琴教师到新港进行一年的支教。

除了定期支教的以外,我校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去年我校与新港校区实行师徒结对捆绑交流形式,师徒结对的基本活动形式是互相听课评课,这也成为大多数徒弟向师傅学习最为直接的一种方式。每周一次的走教、听课、互评,提高了师徒双方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理论素质和教育教学研究水平。

一位捆绑教师在总结中这样写:师傅在给我评课时,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指导,更是在细节中与我反复研讨,每一次过渡,甚至每一句评价语言都悉心琢磨,使我明白课堂上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力争把多个教学目标进行有机整合,努力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有一次在对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上,我觉得从教师的角度这样处理比较得当,但又不知其效果会如何,而我的师傅在听课时是可以从听者的角度来体会学生的接受度。评课时,师傅的及时反馈让我以后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调整。

合并办校两年来,参与捆绑交流教师共计30人,一年来互听互评课时100余次。交流教师的做法使新港校区的教师能学习沙陀营校区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在实验小学这个大熔炉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而到新港校区任教的沙陀营校区的教师能真切感受到新港校区教师的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合并后的实验小学结合学校实际,科学配臵教育资源,加强薄弱学科建设,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同步提高,为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体制保障。

二是创新管理模式,助推学校科学发展。两校合并后,实验小学校长潘学武同志负责两个校区的全面工作,王雪晓同志具体 负责新港校区的日常工作。新学校在创新管理模式和改革教育方式上下了很多功夫,狠抓教师业务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对学校管理形式、用人制度、福利待遇等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从而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2011年开学初,为新港校区购臵了必需的办公用品和教学设备,为全体教师配臵工作服,并把新港校区的教学楼粉刷一新,新港校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2012年秋,又更换了教室门窗,装修了教室地面。2013年在新港校区一年级新生人数增加桌椅紧缺的情况下,提供课桌椅100余套。

两校合并两年多以来,通过不断提高师资水平、改善校园环境,新港校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许多家长将在外校就读的孩子转回到新港校区。新港校区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现在走进新港校区的校园,美丽的校园环境、崭新的桌椅、先进的电教设备、浓厚的文化氛围、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使人感到气象焕然一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施均衡教育对百年实小的发展是机遇更是挑战。教育均衡关乎社会公平,关乎百姓幸福指数,我们当以百倍的努力去回报社会,把推进均衡教育、实现教育公平的理想变为现实,让每一个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真正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丹江口市实验小学

2013年9月

2.均衡教育汇报材料 篇二

曾经, 为了怕孩子上学太累, 她无奈选择了离家近但名气不大的长春路小学。下定决心前, 她用了大半年时间, 每天守在学校门口观察打探。

两年过去, 孩子每天回到家, 都会兴高采烈地说这说那。刘君璐说:“孩子的作品在班级随处可见, 她能够面对几十名参观者从容自如地介绍班级文化, 我时常感觉自己也在和孩子一同幸福成长。”

“是小班化教育改变了学校的面貌, 提升了教育的质量, 也改变了师生的面貌。”在教育部11日召开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典型案例通气会上, 西岗区教育局局长李生滨这样对记者说。

据了解, 西岗区自2008年开始率先在学区内薄弱学校推行小班化教育, 这些学校由于长期生源外流, 具有实施小班教育的先天优势。

“过去, 薄弱学校总是抬不起头, 我们将教育投入优先拨给薄弱学校, 以项目为抓手, 优先支持薄弱学校, 在师资培训上也让薄弱学校优先, 校长、教师重新找到自信, 更加安心教学。”李生滨说。

西岗区71中学毗邻市内最大的小商品和水产批发市场, 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八成多, 如何让不同身世背景的学生尽快融入班级, 跟上学习进程, 是许多年轻教师面临的课题。

“小班化教育使我们更有可能关注每个孩子的变化与需求, 同时使每个孩子都可以最大限度地参与班级教学和管理。”作为班主任的青年教师艾茹说。

在艾茹所带的班上, 有个孩子性格内向, 喜欢电脑, 老师就鼓励他担任班级的电脑管理员, 使他有了和同学们交流的共同话题;有个孩子个性鲜明, 擅长摄影, 老师就鼓励她组织班级培训, 抓拍全班同学的快乐瞬间, 最终她的作品形成一面“笑脸墙”, 吸引广大师生来参观……

“有太多的不可能, 在孩子的身上变成可能。”71中学学生家长应志芳说。过去, 孩子不管作业多么少, 都不愿写, 现在, 学校针对学生学习掌握情况分层次布置作业, 一下刺激了孩子的竞争意识, 他天天预习, 每周还制订计划, 从不爱学习变成了会学习。

在小班化教育的过程中, 孩子们得到了更多关注和爱护、欣赏和期待, 这也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出新的挑战。

不进课堂就没有发言权, 校长听课量从每学期60节提高到120节;教师要转向研究型, 必须通过教育局确定标准的“单学科知识关”、“全学科知识关”和“教学技能关”……在一系列创新教育管理的要求和措施中, 西岗区将校际联盟管理转变为“片区+校群”管理, 每一所中学从教材编写、教学手段、学科知识等各方面联系带动若干所小学, 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连接整合, 实现了教育教学的高效实用。

如今, 西岗区31所中小学中, 推行小班化教育的学校比例已达90%, 中学每班30人, 小学每班20人。

“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已从单纯的分数转向综合素质的发展, 小班化教育日益受到认可和青睐, 曾经的薄弱学校迎来了学生回流的热潮。”李生滨说。

不仅如此, “小班化”也促进了“大均衡”。随着优质高中75%的招生指标平均分配到初中等政策的实施, 更多迷信名校的家长也放弃了择校, 老牌热点学校的大班额开始“消肿”。

“实践证明, 把住质量关, 抓好教师队伍, 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都能教得好。”在大连市享有盛誉的西岗区34中的副校长韩晓楠说:“越来越多的名教师、骨干愿意参与流动, 因为其他学校也可以让他们收获成就感。”

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篇三

创建精品学校

----霞浦八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百忙之中莅临我校检查工作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

让每位学生都享有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是学校的责任。为此我校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施素质教育,开足开齐课程;深化教育改革,走特色发展之路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照《福建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文件精神和县教育局《关于迎接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工作》文件要求,现将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霞浦八中的前身是“霞浦培德学校”、“霞浦城关中学”和“霞浦六中”。2009年6月,县委、县政府、县教育主管局主动作为,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跨越发展,解决城区初中招生压力,决定在霞浦六中旧址设置独立初级中学,霞浦县第八中学应运而生。学校地处原福宁府衙旁松城街道培德巷,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地灵人杰。校园环境优美整洁,布局合理有序,教学设施齐全。目前,学校的办学规模为30个教学班1399名学生,教职工112人,是霞浦县最大的一所初中学校,师资水平、教育质量名列前茅。

我校秉承“厚德、博学、自强、至善”的校训,坚持“让我们的教育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求严、求实、求细、求行”为工作总要求,实行半封闭式的管理,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端正办学方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道德•自主”高效课堂模式;大力构建学校课程,积极推进新德育、新艺术、新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了《思齐》、《养正》、《展能》三个课程模块,初步形成了适应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注重学生人格、人文和创新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展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使学校培养的学生“会学习、会做人、会创新”。扎实、朴实、务实的管理,结出累累硕果,先后获得福建省标准化学校、福建省法律进校园先进学校、宁德市德育先进校、宁德市普通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示范学校、宁德市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先进学校、宁德市教师研训基地校等数十项荣誉,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塑造了霞浦八中良好品牌,奠定了在宁德市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新时期,学校以推进均衡发展为契机,加强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的“三爱”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机融合,积极创建“独具特色的精品初中和魅力学校”,努力让我们的学生不断积累修身养性的力量,长大后为国家的发展积累实力,进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情况:

(一)入学机会:

学校认真落实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就近入学的接纳工作,对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及时办理入学手续;严格执行县局招生政策,坚持县局统一摇码定校原则,做好新生招生工作,确保“招生范围内学生一个不少,招生范围外学生一个不多”。目前共有1399位学生,七年级学生入学率达100%,年辍学率为0%,残疾适龄少年全部在校接受义务教育。

(二)保障机制:

(1)学校占地面积6894平方米,生均 5.6平方米,建筑面积8924平方米,生均7.1平方米。教学楼、实验办公楼布局合理,学校共有30间标准教室,每间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单间面积56平方米,共计面积1680平方米,生均1.34平方米;办公用房11间,面积684平方米。

(2)学校共建设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劳技室、音乐室、舞蹈室、电子钢琴室、梯形教室、美术书法室、体育活动室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心理咨询室、图书馆等教学及辅助用房共73间,面积6684平方米。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全部按省标准配备器材,水电到桌,达到验收标准;图书馆中共有19000册,生均20.58册,实现了学生全天开架借阅,各学科教师用书,教学用具、器材满足教学需要。(3)学校体育活动场所有上下两个操场和1个场馆,运动面积2826平方米。上操场拥有60m直跑到和一个排球场、三个篮球场、一个足球场、一个240平方米的室内乒乓球室,配备完善的体育活动器材。

(4)学校有校园局域网、校园音乐广播系统,10兆光纤接入远程教育,班班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办公室配备电脑设备。学校网络教室配备学生机50台,教师机1台。班级全部装备多媒体设备和大屏幕投影和白板教具,并连接了因特网。

(5)县财政高度重视教育经费投入,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按标准拨付,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没有拖欠。学校按照“一费制”收费办法,认真贯彻“收支两条线”,无违规收费。建立特困生帮扶制度,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义务教育,促使学校教育工作正常运转。

(三)教师队伍:

目前我校现有112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105人,本科以上学历102人,占97.1%,高级教师28人,中级教师66人,学历、职称配置完全符合标准。专任教师中高级以上骨干教师25人,占教师总数的28.5%以上,其中省骨干教师3人,市骨干校长1名,市骨干教师13名,县骨干教师9人,班主任中级以上职称占90%。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率100%,其中取得计算机考试合格证的占90%。继续教育年检合格率为100%。

(四)质量与管理:

学校始终把抓教育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严格执行《霞浦八中教师教学工作评估规定》,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在备、教、改、辅、考等各个教学环节上,狠抓规范,落到实处,认真开展实验教学,两操活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全民健身等活动,五育并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95%,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2%以上,理化生实验室使用率达到100%,学生分组实验开课率达到98%;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率一直稳居全县各校之首;学生期中、期末考试各学科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均位居全县前茅,前三届毕业生中,一中上线总人数为339人,另有6位同学以优异的成绩录取福州一中等重点高中,中考、会考各项比率均位居全县前列,连续三年获得霞浦县教育教学质量初中“五项评比”A类校第三名。

三、主要措施与成效

(一)领导高度重视,确保职责到位。

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科研兴校、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学校的基础工程。在力求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我校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建设,成立了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霞浦八中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实施方案》,健全了校领导分工把关监督制度,形成了以教务处为龙头,办公室督促检查,各相关处室、部门通力协作的工作机制。全体师生统一认识,目标一致,上下齐心,掀起了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热潮。

(二)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

八中创办之初,我们对六中旧址进行高标准建设规划,遵循勤俭办学的方针,积极筹措教育经费,科学整合原有的教育资源结构布局,按高标准分阶段建设独具特色的精品校园。

2009年我校挂牌成立立即投入60多万元,在六中整体搬迁后,对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进行全面的清洗粉刷,对各班进行全面的文化建设,包括校训、标语、挂图、宣传栏、名人名言、文化走廊等建设齐全,进一步优化校园和班级环境,形成了现在的优雅校园。同时,精心设计,高标准、高规格建设图书

馆、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实验室、心理咨询室、团队室、医务室、电脑室等,严格按省I类标准配足配齐各种专用室辅助设施,添置图书2.5万册,电子图书1万册,为了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建优质教育服务人民群众,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把建设标准化学校和努力实施“校校通”工程作为重点来抓,率先在全县初中建成34间多媒体教室,包括实验室、多功能室均引进现代教育手段,实现班班多媒体教学。五年来,共投入300多万元,优化美化了校园,各项软硬件都是按照高规格高标准建设的,硬件设施齐全,教学设备先进,在全县起着促进作用,为建设精品初中打下坚实基础。

(三)优化队伍素质,强化教育管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教师强则学校强,我校特别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是切实开展师德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坚持教师工作例会和学习制度,把《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宣传教育落到实处,并根据我校实际制定了《霞浦八中师德修养二十条》、《霞浦八中教师忌言忌语》等规章制度,切实加强了全体教师法制教育,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依法执教的意识。全校教职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爱生如子、尊重家长、廉洁从教,表现出良好的整体素质,学校未发生过一起违反师德规范与行风建设的事件。

二是实施“名师工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队伍培养规划和三个阶梯(“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名优教师”)的成长目标,实施了“目标导向、课题带动、专家引领、校本培训”的教师专业发展措施,初步建立起适应现代学生发展的教育体系。成立 “学科工作室”,启动“积分制考核”和奖励研修机制,配备了“名师工作室”,经常开展赛课比武、送教下乡、培训交流等系列活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积极建设“道德·自主”高效课堂,开展以校为本的个别化教育行动研究,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浓厚的和谐的氛围,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在县第三届教师技能大赛中,我校13位教师参赛,12人获奖,其中一等奖3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6人,获奖率居全县之首,有5位老师还代表霞浦县参加市教师技能比赛,分获一、二、三等奖,受到市、县领导的高度表扬。

三是严格控制流失,保证学生受教育权落到实处。学校建立“流动学生花名册”,班主任是班级控辍的第一责任人。对本班没有按时到校的学生,一是摸清去向,二是逐一家访,耐心做好家长的工作,坚决不让一位学生辍学,家访有记录,有家长签名。我校七年级学生入学率达100%,年辍学率控制在2%

以内。

四是平行分班,不分快慢班,确保教育的公平性。传统经验表明,不分快慢班,可有效促进学生均衡发展,有利于学生正常心智的发育。五年来,我校在30个教学班的师资配备上,做到力求均衡,不偏不倚,不搞重点班,也不搞变相的重点班、特色班,确保每一个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公平性,保证每一个学生以新的公平的起点,进入初中的学习,此举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理解,为我校争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五是树立安全意识,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来抓。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采取有效措施,落实问责制度,排除各类安全隐患,确实保证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定期开展安全疏散演练、安全隐患排查、周边治安环境治理、法制讲座、安全教育等工作,各项安全教育活动做到有检查、有反馈、有记录、有通报。通过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我校师生法制意识和防范能力明显提高,防范体系更加完善,全校师生未发生过犯罪违法等现象。

六是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每班每学期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制作以“拥有健康心灵”为主题的黑板报和举行心理健康辅导班会活动;学校以年段为单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开展特色活动,提高教育实效

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通过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深入推进宁德市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工程,开展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示范的创建活动,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使我校德育工作更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加凸显德育工作特色。

一是密切家校联系,探索德育新路。我校坚持实行“家校联系本”制度,要求各班班主任为每位学生配备了统一制作的《家校联系本》,在家校联系本中把学生当天的表现情况记录其中,特别是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同时由值班班长收集的当天学业完成情况也登记在内,让家长在第一时间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表现情况,让家长更加贴近孩子。与此同时,也能收集到学生每天在家的课余学习和生活习惯养成情况。努力建立一个充满表扬和赏识的德育情境,变传统的“食指教育”为“拇指教育”,在平时工作中,做到赞赏每位学生独特的个性;赞赏每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同时,借助“家校通”网络信息平台,及时将学校教育教学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家长,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学校还定期召开以“新学校新德育新风貌”和“激发孩子持久的学习动力”为

主题的学生家长会,指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让家长们通过倾听、交流、沟通与培训,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培养出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思想,为孩子的成长改变自己,共同培养和教育好孩子。每个班级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学校在此基础上还成立了“家长学校”,邀请家长代表共商学校发展大计。

二是开发校本课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开齐开足省颁课程的前提下,我们以儒家“仁爱”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的,开设了《早新闻》、《思齐》、心育课等校本课程。每天早上15分钟的《早新闻》课,以视频为媒介,通过新闻窗口了解世界最新动向,增长学生的知识和见闻,让我们的学生做一个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与时代同进步的现代人;每周的《思齐》课、心育课主要传播爱国主义思想和儒家、法家、道家等国学经典文化,倾听精彩演讲,感悟独到见地,领略名家风范,传承优秀文化,汲取充足养分,养成良好习惯,不断提高综合素养,从而真正做到与先贤交友,“见贤思齐”。目前已编印完成一至四册《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名人·名篇·名著》校本教材,从而推进校本新课程开发向纵深方向发展,如今“国学”已逐步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2014年11月被宁德市教育工委做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先进经验在全市进行推广。

三是搭建德育进步台阶,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我们逐步摸索建立了一套德育教育的体系,搭建学生德智成长的三级阶梯,从“仪容仪表规范生”到“学习、生活二十条习惯双好生”再到“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注重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培养,为每个学生的良好品格形成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五年来,有将近一半的在校生获得了各种表彰,学校的校风、班风、学风建设成绩显著,被授予“宁德市德育工作先进校”称号。

四是优化育人环境,提升文化品位。创建花园式优雅校园,精心布置校园文化设施建设,着力营造绿化、美化、净化的校园。以建设班级文化、走廊文化为载体,充分利用学校LED、黑板报、校刊、宣传栏、图书馆等专用场所,科学布局,精心实施,创设优雅育人环境。学校节省有限的办公经费用于建设电子钢琴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成立校篮球队、师生合唱团、舞蹈队、航模队等,同时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每学年的上学期举办体育节和科技节,下学期举办读书节和艺术节,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以音乐、美术为主的艺术教育推陈出新,结出了硕果:在北京举行的“和谐中国”——第五届全国青少年艺术展评声乐比赛中,张杰同学获得初中组一等奖,陈禹洲同学获得2014年全国青少年器乐比赛金奖,学校合唱队在全县“相约中国梦”合唱比赛中折桂;每年一届的规范汉字(硬笔、软笔)书写比赛和绘画比赛,获奖率一

直稳居全县各校之首;学校经典诵读表演队日趋成熟,表演项目《弟子规》、《三字经》获得县经典诵读比赛一等奖;学生参加市、县汉字听写比赛也是载誉而归;校教工篮球队连续两届获得县教工篮球赛冠军;学生篮球队获得全县中学生篮球赛冠军和亚军;女篮代表我县参加第四届市运会获得铜牌;乒乓球队分获男、女团体冠、亚军,并夺得多个单项前三名;学校航模队在全省青少年航模比赛中多次捧杯;另外还有一批师生在象棋、田径、陀螺、足球、气排球等比赛中,也不断取得佳绩;使我校向建设“独具特色的精品初中”和“魅力学校”又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五)狠抓教育科研,提高教学成效

我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质量为灵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意识,通过搭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坚持启发式教学,落实“适应学生”教科研制度,实施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争创教育教学管理示范校,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是深化教育改革,走特色发展之路。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照 “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办学追求,以学校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实施课程育德、课程育智、课程健体,加大校本教材的开发力度,形成了以“思齐”、“养正”和“长能”三大模块为核心内容的校本培育体系。广泛开展学生文体活动,不断增强学校内部活力,形成了办学特色。学校开设了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航模、合唱、舞蹈、电子钢琴、阅读与写作、经典诵读、英语课本剧、电脑制作、书法、美术、篆刻、国画、数学探究、物理探究等课程,将七、八年级各10个行政班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整合为18个综合活动班;同时开展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还锻炼了孩子们多方面的才能,为他们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二是革新教学模式,走教改发展之路。首先,学校从制度建设入手,对高效课堂的《教学指南》和《校本作业》编制、学习小组建设、教学模式等校本专题内容进行培训。其次,邀请市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挂班督教,指导课改实验班级有效开展“学启讲练,同伴互助”课堂教学模式建设,同时着手实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翻转课堂,力求让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有效,学生考得满意。第三,开展以“以校为本的个别化教育行动研究”为课题的研究,探索“适应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并优化方案,形成成果。第四,对“学启讲练,同伴互助”课堂教学过程实施评估、总结,同时对学校教师的教学指南编写、校本作业编制及时跟踪、分析并提出指导建议,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三是加强常规管理,提升教学质量。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备课力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简约,简单实用;规范教案的编写、检查和管理,老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第二次备课,特别是情境的导入要精彩,课件的制作要实用,问题的答疑、小组讨论记录要详实,教学正思、反思要言之有物等,没有批注的集备案视无教案处理;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监控,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树立“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推进课堂改革,向高效课堂看齐;建立“诊断、分析、反馈、调整”的质量分析机制,发挥评价对教学活动的导向作用,加强质量监控,提高教学效能。

五年来,我校教师先后有100多人次被评为市、县、校各级各类先进,多篇论文分别发表于省市及CN教育刊物上,前三届学生参加中考会考,连续取得优异的成绩,首届毕业生参加中考,就有张涵同学勇夺全县中考状元,全县总分前十名八中占5人;前三届毕业生中,一中上线总人数为339人,另有梅文强、张涵、兰章晗等6位同学以优异的成绩录取福州一中、师大附中或中央民大附中等重点高中,中考、会考各项比率均位居全县前茅;各年级学生在城区六校联考中始终名列前茅。《福建教育》2011年B1、2期和2012年B2、7期,对我校的教育改革发展经验和办学成果进行了专题介绍。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1、要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依法确保适龄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严防适龄学生辍学。关注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上学问题,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一套督促、济困、监督、处罚等相关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努力做好教育。

2、要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生均面积不足,学校地处城区中心,校园面积小,在校学生相对较多,导致学生活动场所严重不足。要积极争取各级领导部门对学校硬件配套设施建设经费的再投入,尽快完成校园的塑胶跑道和体育馆建设,为学校深化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3、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引进高层次、高级别人才的优惠政策力度还不够。受全县中学教师结构不均衡影响,生物、地理、物理、体育专任教师偏少,学科结构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校的发展。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对照上级要求,直面我校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的问题,加快发展步伐。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学校办成“独具特色的精品初中和魅力学校”,为推进我县教育实现均衡发展、跨越发展而努力。

4.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篇四

各位领导、专家:

首先,我代表姚伏小学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为了积极推动新《义务教育法》实施,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依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学校领导、教职工上下团结一心,在抓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全力配合学校,做好各项迎评工作。现在就各项任务完成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学校基本概况

1.姚伏小学是一所规模较大的乡镇小学,位于平罗县唐涞渠东侧,南接贺兰县。自2012年秋季搬到新校区(原姚伏中学),地理位置优越,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的教学楼、办公楼、多功能电教室、音、体、美各室、学生活动操场等映衬于校园绿色之中。

2.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本学期在校学生437人,学生适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均达100%。

教职工37人,其中特岗教师12人、自聘教师2人,在职教师21人,轮岗教师2人,支教教师2人。其中高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13人,二级教师7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县级骨干教师3人,校级领导1人,中层干部5人,中层还担任班主任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在教职员工中起示范作用,有较高的感召力,是一支充满活力而富有创新精神的干部队伍。

3、学校占地面积54858平方米,生均占地面枳约125.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961平方米,生均25.08平方米。绿化面积2527平方米,生均绿地面积6平方米。

4、学校体育场地面积8000平方米,生均18.30平方米,学校图书6735册,生均15本。学校计算机 156 台,学生3人为一台计算机。学校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相对独立,布局合理,为学校的蓬勃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5、学校设有总务处、教务处、少先队、工会等组织机构,下设

有安全、卫生、后勤及各室管理员,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向上,开拓创新。

6.学校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德育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深化教育改革,全力推进素质教育。以“一切为了孩子,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办学理念,努力实现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优质化,以“张扬学生个性,充分发挥潜能”为办学目标,为儿童终生幸福奠基;以“管理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为办学策略,着力打造“诗韵校园”这一学校特色,促进教师、学生、学校的三个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开展工作和成绩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对“均衡发展”工作的领导 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几年来,我校一直把“教育均衡”工作做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校长为组长,校委会成员为副组长,各教师为成员的“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具体,责任明确,任务落实,协同配合,组织的健全,保证我校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把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工作作为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重点,努力抓好这项工作

1、普法宣传进村,义务教育家喻户晓。学校通过开展家长会的形式进行宣传《义务教育法》等法规教育,让村民明白知道依法送子女上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作为家长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保证了本辖区内的适龄儿童都依法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保证在校学生部流失,巩固率100%。一是建立严格的学生学籍档案,做到每学期普查核对一次,确保开学初与学期结束人数相符;二是建立严格的学生入班接受制度,任何人,任何班不得以种种理由拒绝接受学生,保证学生转进转出制度,公开流程,依法办理手续。

3、建立“均衡发展”工作档案,要求资料齐全整理规范。

4、依法执教,依法治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出色完成上级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实现工作目标任务。

5、试行民主管理,坚持校务公开,让师生和家长依法享有参政议政权。

6、严格执行严禁乱收费政策。一是建立治理乱收费领导小组,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与义务;二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三是采取多种措施,严格执行“十不准”具体要求,彻底杜绝乱收费现象。

7、做好留守儿童的排查、登记、教育工作。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长期以来,我校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来抓,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形成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技术过硬的教师队伍。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是坚持组织全校教职工进行学习,不断提升教职工的思想素质,并提出了学习的具体内容和学习要求。每学期进行检查评定,与年终教育教学质量奖挂钩;二是大力开展“请进来”和“走出去”活动,组织本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研培训,利用寒暑假组织全体教师对所有任教学科进行学习培训,并且不定期与县城学校开展教学交流,不断提升了教师的业务素质。三是切实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班级创建活动和教书育人,服务承诺活动,对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进行帮查,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四是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主题教育和行风评议,提出“十不准”具体要求,开展自查自评,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超越,提高了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

(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近几年,我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不断增设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对教学楼暖气的维护、校园绿化、多媒体设备、办公桌椅、仪器、及音体美仪器设施添置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器材缺乏,计算机设备有些陈旧,操作起来不够灵活。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依法确保家长送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严防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关注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上学问题,因地制宜的建立和完善一套督促、济贫、监督、处罚等相关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努力做好学前教育。

2、学校要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动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一支热爱集体、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

3、不断增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总之,学校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力争办让上级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教育,最后,恳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平罗县姚伏小学

2014年3月7日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材料

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篇五

(基础教育科)

2011.1

1一、主要做法:

(一)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步伐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化建设,是我县近几年义务教育的主要任务。县教育局成立了以侯继山局长为组长,崔峰、杨玉侠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制定实施方案,统筹协调建设项目,指导各校落实建设项目,办公室主任由基础教育科科长王玮同志兼任。各乡镇中心校和县直各校也成立了领导组织,负责落实具体建设项目。

2、制定方案,落实措施

县教育局制定《临泉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化实施方案》(临教[2011]283号),并把实施任务逐年分解到各乡镇中心校和县直各校。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调整确认义务教育相关规划进度的通知》(皖教基函[2011]17号),对我县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规划进行调整,制定了《临泉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化建设年度规划表》(2010—2015年),通过努力,力争到2015年,全县永久保留的学校达标比例达93.2%。列入分年度实施规划的学校也制订了相应的措施,保证当年规划的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同时,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人口密度大、具有办学潜力的学校,通过布局调整扩大办学规模;地理条件差,人口较少的地方,通过配套工程建设、实施小班额或教学点教学、调整校舍使用功能等措施改善办学条件。

3、整合各种资金用途,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合理使用好转移支付以及国家和省下拨的校舍安全资金、中小学布局调整资金、薄弱学校改造资金、中西部校舍建设资金、寄宿制学校建设、周转房建设等项目推进资金、无固定对象的各种福彩、体彩、捐赠等各项资金,使其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二是公用经费剩余部分向实施标准化建设的学校倾斜,集中用于校园

配套设施和设备添置。目前,全县从公用经费剩余共拨付万元(计财科提供数字)用于实施标准化建设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三是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兴学育人、捐资助学的积极性,发挥乡镇、街道和村民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标准化建设中的作用。四是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资教育,促进民办学校健康持续发展,推进标准化建设。五是凡布点规划中不予保留的学校,一律不再上建设项目。六是要切实保证保留教学点的校舍安全。

4、加强督导检查。县教育局根据《安徽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化建设主要标准(试行)》出台《临泉县义务教

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加强对规划编制、经费投入、办学标准、项目审批、工程质量和安全、工程预决算和工期、建设档案及常规管理等方面的专项检查,保证方案的顺利实施,使我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评估验收实施方案》,将标准化学校建设与学校年度办学水平督导评估挂钩,确保完成年度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目前,我县申报的标准化学校已有所通过市级评估验收,其中中学所,小学所(数字由督导室提供)。

(二)严格控制择校,着力解决大班额

1、成立领导组织,出台方案

近年来,由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造成城区大多数学校班额超标,引发择校问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各成员单位为成员的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行为工作领导小组,从2009年开始连续以两办名义印发了《临泉县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招生入学公示制度、告知制度和监督制度,严格控制农村学生向城区无序流动,有效解决了择校问题和城区大班额现象。

2、合理划分学区,严格划片招生

结合我县实际,综合考虑城区行政区划和初中、小学所在位置及规模等因素,本着就近入学的原则,合理划分学区,学区内的学生一律就近免试入学。

3、严格控制班额

由于我县是人口大县,全县中小学生达25万之多,学校办学条件还很不足,尚不能完全达到《安徽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化建设主要标准(试行)》规定的“小学每班不超过46人,初中不超过50人”标准。经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全县一年级班额严格控制在50人左右,最多不超过60人;七年级班额严格控制在60人左右,最多不超过70人。

4、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

制定《临泉县学校结对帮扶实施办法》和《临泉县学校结对帮扶评估方案》,深入开展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活动,召开专项会议,布置落实结对帮扶工作。全面总结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把好的做法全县推广。,城区优质学校如临泉一中、临泉二中、临泉实验中学等与结对学校开展帮扶活动,制定帮扶计划,签订帮扶协议,落实帮扶经费,开展“手拉手”等活动。乡镇中心校从辖区内选1--2所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明确帮扶目标和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积极指导被帮扶学校的学科教学、校本培训、教学研究等工作,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学校的共同发展,促进薄弱学校教学理念的更新,管理经验和办学水平的提高。结对学校实行五个“统一”的管理模式,即统一师资力量调配、统一编班、统一日常教育教学管

理、统一班子管理、教师统一参加行政会。结对帮扶有效改善了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择校问题,有效缓解了城区大班额现象。

二、存在问题

1、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投入不足。部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硬件建设离《安徽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化建设主要标准(试行)》仍有很大差距。

2、部分学校对标准化学校建设的认识有待提高。只是为达标而达标,对创建和通过创建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办学效益,促进学校发展的认识不够。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按照省财政厅、教育厅《关于下达农村义务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央、省级专项资金的通知》(财教„2011‟1582号)要求,利用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专项资金,为农村薄弱学校购置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配置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以及进行县镇学校扩容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及附属设施建设等。

2、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确保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建立专项督导检查制度和通报制度。由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定期将各学校的工作推进情况、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及时反馈,以便及时了解各学校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工作;建立工作问责制度。把

6.均衡教育汇报材料 篇六

一、追求办学条件均衡化

校园用地面积57500平方米,生均26平方米。 校舍建筑面积23623平方米,生均10.8米。运动场面积13000平方米,生均6平方米。绿化面积4500平方米。学校无食堂,饮用水为纯净水,基本满足全校师生的生活所需。

学校建有多媒体教室41个、计算机网络教室2个、电子备课室1个、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各2个、卫生保健心理咨询室4个、合唱教室1个、图书室2个、阅览室2个,另外“智慧平鲁”已进入校园,学校已建成校园网,教师人人都配有笔记本电脑。教学仪器、设备达到国家I类配备标准,能满足实验要求,实验开课率达100%。

学校的图书报刊数量达到省级I类标准,图书共计78450册,学生生均图书30册,报刊、杂志30多种,专职管理,有相应规章、职责、制度,图书目录实行电子化管理。艺术和卫生的教学及活动所需的教材、设备和设施,均达国家规定标准。

体育教学及活动所需器材、设备和设施达省级II类标准,并能适时更新。 体育器材专人负责管理,每学期进行器材的检查和维修。学生使用计算机生机比是18∶1,有计算机网络教室2个,能够保障信息技术课课时。“智慧平鲁” 联网进校园,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 班班有白板。

二、追求师资和班级均衡

学校编制176人,现有教职工176人,其中专任教师169人,职工7人。现有教学班30个,学生1630人,生师比为10∶1。教师年龄结构基本合理,老、 中、青比例达1∶11∶4。职称结构科学,中级职称教师90人,专任教师全部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持证率达100%。 全体教职工本科以上学历87人,专任教师专科以上教师学历达100%,教师结构合理,满足开足开全课程需要。按照区委、区政府“振兴平鲁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精神,我校与山大附中合作全方位展开,分7批共56名教师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全程培训,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区、校级的教学培训。

学校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确保了服务区内中学适龄少年入学率100%。现有教学班30个, 班容量控制在55人以内,平均班容量49人,班级之间学生学业成绩基本均衡,实行均衡编班,均衡配置教师,保证教育均衡与公平。 学生巩固率达99%,学籍信息全部录入学校学籍管理数据库,并严格按照数据保密要求运行,且运行状态良好。

三、追求管理保障均衡化

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观,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构建了学校、 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形成分管校长负责、督教督学室督查、年级组落实的良性循环机制。在教学管理中,实行精细化管理,积极借鉴 “山大附中”办学经验和教学模式,推广“问题导学”“小卷子”和“导学案”教学,备、讲、批、辅、考等常规环节都有精细要求和规定,教育教学行为得以规范,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所有固定资产均按规格、名称、型号、数量、金额建立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并进行定期清查,增减、 报废、报损手续完备。

7.均衡教育汇报材料 篇七

——丹江口市实验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在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中,实验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学校发展规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精细化管理,内涵式发展‛的办学思路,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全体教职工发扬团结、务实、奉献、创新的精神,深入实施均衡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实现学校办学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一、学校基本情况

实验小学创办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有着107年的悠久历史。50个教学班,学生2508人,教职工136人,其中各级骨干教师40人,师资力量雄厚。校园用地面积1920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304平方米,绿化用地面积5765平方米,体育活动场地面积5300平方米,并建有图书室、标准化实验室、未来教室、科学探究实验室、多媒体教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阅览室、电子美术室等各种教学辅助功能室。

多年来,我校秉承 ‚给孩子美好的童年,给学生坚实的起步‛的办学理念,以‚精细化管理,内涵式发展‛为办学思路,办学水平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认可,学校先后获得‚湖北省平安校园‛、‚湖北省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十堰市‘十一五’教育科研实验学校‛、‚十堰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十堰市人民满意学校‛、‚十堰市文明单位‛等光荣称号,成为我市小学教育的窗口学校、示范学校。

二、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

1.办学规模和班额:办学规模2508人,50个班级,平均班 1

额为50.2人,这2项指标不达标;

2.校舍建筑面积及绿化用地:生均校园用地面积7.66㎡,不达标;生均校舍建筑面积5.7㎡,达标;校园绿化用地面积占比为30%,达标;

3.体育活动场所:建有环形跑道200米的塑胶运动场1个、篮球场和排球场9个,这3项指标达标;

4.条件装备和图书:建有科学实验室3间,体育、音乐、美术器材设备与教室6间,计算机教室3间,多媒体教室50间,生均图书30.4册,这5项指标达标;

5.教师配置:合格学历教师占比100%,师生比1:18.6,这2项指标达标。

15项办学基本条件有3项不达标,12项达标,达标率为80%。

三、主要做法 在推进均衡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校采取了以下扎实有效的举措:

(一)民主管理,推进学校科学发展

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我们始终把实行民主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职工大会先后审议制定了教师考勤制度、会议制度、两校区教师交流制度等,健全了行政工作职责及考评细则、教职工工作综合评估细则、教育教学工作管理细则等相关管理制度,将学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全面纳入了学校发展的规划,通过落实年度计划和各部门工作目标,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今年七月五日我校举行了职工代表大会,与会代表共计60余人,大会讨论通过了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捆绑教师交流政策、学校发展规划等30个议案,真正做到了让教职工知校情、参校政、议校事、督校务,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工作的良性科

学发展。

(二)内外兼修,优化校园育人环境

我校十分重视教师师德培训和业务培训。几年来,我们通过不断培训,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组织全体教师举行师德承诺签字仪式,通过意见箱、校园网广泛征求家长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近年来,学校没有师德违规问题,杜绝了屡禁不止的‚三乱‛现象,社会满意度较高。我校还制定了严格规范的校本培训制度,培训率达到100%。除了将上级拨付的教师培训经费专款专用,全部用于教师培训外,我校还开源节流多方争取资金,使每位教师每年都有外出参训、学习的机会,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在注重教师素质提高的同时,我们也十分注重学生的德育工作。‚同升一面旗,共育爱国心‛是我校的特色德育活动。每周一升旗仪式以节日为主题,同时,邀请相关单位和家长共同参加,形成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合力。如‚我与祖国同成长‛‚习惯成就未来‛‚同在一片蓝天下‛等主题仪式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截至目前,这项活动已持续开展了近150多次,参与干部职工达到3500多人次。

(三)轻负高效,追求教育质量之本

多年来,实验小学把‚轻负担、高效率‛作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之本,教学成绩逐年提高,素质教育成果丰硕,成功实现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我校以构建高效课堂为核心,开展教学比武活动,发现了一批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模式。目前,学校正大力推行‚导学案+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了‚自主学习,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去年春季,学校硬性决定学生的作业仅限于书本内容和省配发的免费练习册,除此之外,严禁年级或教师个人以任何形式引导学生购买教辅资料和私自印发补充作业,彻底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四)优化课程设置,树立大课程观

近年来,我校按照上级规定,开齐开全国家课程,并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开设国学、书法、环境教育、健康教育等地方课程,以及阅读、器乐、养成教育、乒乓球、传统体育活动课等校本课程。

整合体育课程资源。我校将体育课程丰富为课标体育课程、传统体育课程、大课间活动。每天在体育课程之外还开展上午4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下午30分钟的传统体育活动、每周一节的乒乓球课,确保学生在校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

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以‚争做文明小使者‛为学校大主题,以‚饮食与健康‛、‚安全伴我成长‛、‚母亲河,汉江水‛、‚武当文化探秘‛等为主要内容,分年级展开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做大做强校本特色课程。我校确立‚国学经典励志,汉字书写修身‛的课程理念,自编国学、阅读、书法教材。今年我校组织教师编写了一套1—6年级的《阅读指南》,开设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向学生推荐经典读物,教会学生读书方法,倡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用经典浸润学生的心灵。

(五)电脑分班,突现教育公平

我校自2007年以来,根据性别、年龄等特征,对一年级新生实行电脑平行分班,并均衡配备任课教师。实行‚电脑平行分班‛后,各班的生源相对均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

心理负担和工作压力也减轻了,各班学生在素质考核中表现均衡,实现了我校通过平行分班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实行七年来,这一做法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了上级部门、社会各界及家长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赞许。

(六)走教交流,实现城乡一体化

我校积极探索推行‚城乡互动、区片联动、校际合作‛的城乡教育一体化教科研模式,加强城乡学校之间的教研互动、信息交流。近三年来,不断加大对协作区学校的经费、物资和教学设备、图书的帮扶力度,累计向协作区帮扶资金、电脑、图书、桌椅、体育器材等达30多万元。

自2009年,我校先后派出多名音乐、美术、英语等紧缺学科教师到偏远乡镇支教,多次组建‚名师支教‛讲师团,广泛开展送课下乡活动,为农村教师送去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七)合并办校,助力均衡教育迈向新台阶

2011年秋,市教育局为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效应,加强城区薄弱学校建设,将我校与新港小学合并,实行‚一校两区‛的管理模式,有效缓解了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

合并后的实验小学实行‚一校两区‛的办学模式。实行一个法定单位、一个法人代表、一套领导班子、统一组织领导、统一教育教学管理、统一师资调配。合并办校两年来,校区间参与捆绑交流教师共计30人,互听互评100余课时,科学配置了教育资源,加强了薄弱学科建设,狠抓了教师业务培训,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同步提高,为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体制保障。

两校合并两年多以来,通过不断提高师资水平、改善校园环境,新港校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许多家长将在外校就读的孩子

转回到新港校区。新港校区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现在走进新港校区的校园,美丽的校园环境、崭新的桌椅、先进的电教设备、浓厚的文化氛围、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使人感到气象焕然一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施均衡教育对百年实小的发展是机遇更是挑战。教育均衡关乎社会公平,关乎百姓幸福指数,我们当以百倍的努力去回报社会,把推进均衡教育、实现教育公平的理想变为现实,让每一个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真正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丹江口市实验小学

8.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篇八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一、学校概况

1,**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位于青高村,始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单设为初中,秋年改为小学,至今已走过60余年的风雨历程。

2,学校占地面积达11800平方米,教学及辅助用房2180平方米,办公用房81平方米,生活用房34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630平方米,学区内适龄人口入学率为100%。辍学0人,辍学率为 0% 。

3,校现有教职工15人,专任教师14人,科任教师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教师 4人中专学历8人,学历达标率100%

4,学校办学理念。学校以“让学生快乐地成长,让老师幸福地工作,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努力实现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优质化,以“张扬学生个性,充分发挥潜能”为办学目标,为儿童终生幸福奠基以“管理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为办学策略,促进教师、学生、学校的三个可持续发展,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德育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深化教育改革,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在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中,我校得到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帮助,全体教职工发扬团结、务实、奉献、创新的精神,在上级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学校发展规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育人,整体优化,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二、主要措施和成绩

(一)采取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1,坚持实施免试就近入学制度。 我校根据中心学校划分的招生区域,保证本服务区内的义务教育阶段每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免试的入学。学校开展招生工作时,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公布招生入学信息,通过多种途径为家长、学生和社会提供咨询指导和服务,确保入学率100%。

2,关注困难群体学生入学问题。认真做好“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发放工作,关心留守儿童,健全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没有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1)“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发放工作。此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学校严格执行上级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认真落实“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工作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健全,始终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用好、用活上拨的资金,坚持校务公开。不断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让贫困学生“进得来、读得起、留得住”,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2)关注困难群体,建立教师“一帮一”和学生“二帮一”机制。为“留守孩子”构筑温暖“大家庭”。加强与村委的联系,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孩子”的爷爷奶奶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以班队、少先队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关爱、责任、诚实”,加强道德品质教育,尤其要让“留守孩子”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积极开展“四个一“活动:一是要求留守学生每个月给家长写一封信,汇报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情况,让外出父母放心。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旨在引导广大留守学生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促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二是建立一张留守学生与父母的联系卡。其内容包括“留守学生”、家长、“留守学生”代理监护人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基本情况。三是规定每学期学校至少与外出打工的家长电话或书信联系1次。四是每学期组织留守学生参加一次公益活动,让留守学生感到社会在关爱他们。真正做到既关心爱护,又严格要求,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空间。

3,加强学生学籍的管理。建立、健全学籍管理档案。各种学籍管理表册、资料按年归档登记,以便随时查阅。教务处有专人负责学籍管理工作,按要求建立和健全学生的档案并妥善保管,不得擅自填写、更改和公开学籍信息,学籍管理信息按所授权限进行管理。严格执行新生入学、学生转学、借读、休学、复学和毕业、修业等规定,不得为转学、借读、休学、复学的学生更改或重新制作学生档案等材料。

4,实行“三包”“三查”,校长包入学率,班主任包巩固率,教师包合格率,期初查入学率,期终查巩固率,期末查合格率。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扎实有效。真正落实了校长“包入学,班主任包巩固,教师包合格的责任制,辍学率为0%。

5,政府、学校认真做好《义务教育法》的宣传,使学生家长清楚保证适龄儿童入学是家长的一项义务,同时也是学生的一项权利。从而使学生家长主动送子女入学。

(二)广开渠道,改善办学条件。

为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广开渠道多方筹资,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最大支持。我校的校容校貌、校园环境、办学条件、办学环境不断改善。

(三)强化培训。

提高师资水平,结合省、市“名师工程”相关文件,详细制订我校教师培训中长期规划。我们在教学上广泛展开校本研究,研究的课题全部是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动员广大教师全员参与,培养教师能够在实际工作发现问题并能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解决的能力,培养教师的研究精神。强力落实师德教育、新课程培训及以新知识、新技术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积极开展校本培训。

(四)加强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在教学中,我们以“四步三反思”教学模式的.推广为载体,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向改革要质量,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辩证地处理素质教育与教学质量的关系、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与教学质量的关系,走出了一条教育质量兴盛不衰之路。

1,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以制度规范教育教学。“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充分说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一个学校一切活动的准绳那就是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它对学校的所有成员均起约束的作用。我们特别注重制度建设,广泛征求采集一线教师意见,分别制订了《常规教学管理制度》、《目标考评及奖惩办法》等,在制度执行和操作上采用阳光作业,上至校长下至一般同志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真正体现了奖勤罚懒,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制度制订意图。

2,规范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育人。坚持“软硬件”俱严的基本原则,促进学校管理趋于规范。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发扬“求实、严谨、进取、创新”的工作作风,使学校工作日新月异,蓬勃发展。

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按照上级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达到教学基本要求。认真贯彻执行省市素质教育会议精神,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照小学课程方案开齐课程门类,开足课时,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按照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指导意见与实施纲要开设地方课程,课时有保证,列入学校课程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着为学生、为家长、为教育、为自己负责的态度,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方案及全市统一作息时间。

4,学校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建设。积极打造书法为品、书法为情、书法为美、书法为味的校园文化特色,创建校园文化的浓厚氛围。为充分展现校园文化氛围,发挥校园隐性育人功能。在思想理念、布局格调、育人功能上做到了和谐统一。 (1)学校充分利用好校园广播发挥其宣传作用。学校广播室每天广播时间10分钟,栏目有今日好人好事、美文欣赏,学生自已写的文章和摘抄的优美文章、校园动态,学习安排或通知之类等,大大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2)为学生搭建个性发展平台。扎实开展活动是**小学的一大特色,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欢乐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基础,以丰富多彩的师生实践活动为载体,立足于课堂,延伸至课余校外。在教育教学中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成为同学们学习、成长、发展特长的乐园。如“感恩教育”、“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养成良好行为规范”、“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等专题活动,既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书画活动比赛”、“球类比赛”、“广播操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舞台,展现学生的个性特长。(3)重视人文建设,提高校园文化品位。进入校园,有创意的大型标语,激励着师生拼搏进取“学校是我家,美化靠大家”、“轻声慢步过走廊”、“上下楼梯靠右走”,等标语给学生以无声的教育。可以说,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了育人的载体。

5,严格执行上级的各项政策法规,办学收费行为规范……(1)从严治校,依法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不分重点班、快慢班,不办提高班、补习班、特长班、竞赛班。(2)要严格执行中小学课程方案,开足开齐课程。要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不擅自增加教学难度,不占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和集体补课,不要求和统一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辅导班、文化课补习班和学科竞赛。要严格控制考试次数,禁止对学生考试成绩排名公布。(3)依法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切实加强教师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强化师德教育和考核,引导广大教师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坚决杜绝少数教师从事的有偿家教和收费补课的错误做法。

(五)重视和强化安全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2,层层落实安全责任。明确安全工作的责任和工作的具体要求。学校坚持安全工作责任到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把教师奖惩同安全工作进行了有机结合。班主任同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给学生下发了《学生安全公约》。学校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了学校、班级、学生、家长职责明确齐抓共管。

3,强化安全教育。牢记 “生命不保,谈何教育”的训导,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安全教育做到了时时讲,天天讲,常抓不懈。利用教师例会、升国旗、学校集会等时间及时将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全工作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师生心中,学校按规定开设了健康安全教育课。充分利用专题讲座、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专栏、图片等媒体资源给师生重温了防震、防火、防汛、防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和逃生技能。

4,坚持家长联系制度,向家长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组织全校性家长会,向全体家长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确保学生安全。由于我校安全责任落得实在,安全制度比较健全,安全教育频繁开展,预防措施比较妥当,全体师生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没出现过任何重大不安全事故。

三、存大问题和相应措施

与先进学校相比,我们**小学还有一定差距,缺乏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条件、硬件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依法确保家长送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严防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关注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上学问题,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一套督促、济困、监督、处罚等相关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努力做好小学阶段教育工作。我们**小学将以这次“均衡发展”验收评估为契机,虚心汲取各位领导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加强领导,调整工作思路,在以后的工作中,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力争办让上级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教育。为学校的腾飞和发展,为我镇的基础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9.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篇九

关键词:教育公平,均衡发展,育人

一、教育公平理论的内涵

什么是教育公平。历史上教育公平一直被人们提倡, 在中国教育公平这一观念可以追溯至孔子, 当时他便提出“有教无类”这一观点即不应因为受教育者的个人差异、家庭环境、智商高低等等原因使某个人、某类人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到十八世纪末一些欧洲国家也把教育公平立法, 确定了教育公平的法律地位。我国在2010年的7月也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 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推进教育公平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教育政策。通过分析我国各个时期的教育政策不难发现教育公平就是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的一种趋于合理、公平的配置规则。这种合理、公平要配适的是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及稳定, 要与经济文化的发展相适应, 要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的发展需求。即教育公平所涵盖的三个层次:确保所有人都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为受教育者提供相对平等的机会和条件;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 也就是教育结果的公平。

二、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教育公平观点提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它的基本要求, 统筹兼顾科学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而教育公平的实质就是让每公民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一直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教育发展的核心, 把发展人的教育贯穿于教育的目标、过程和结果的始终, 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的发展教育事业, 不仅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方面的需求, 更能够使教育事业得到更深更广的发展, 真正实现教育为民。而教育公平的推进也需要把统筹兼顾作为指导思想, 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 对缩小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我国的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但是由于种种限制, 相当一部分地区都存在教育不均衡的现象。因此要促进教育的公平、均衡发展就必须遵循规律, 坚持用科学的统筹方法作为理论指导, 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科学的、有序的解决教育公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最终全面协调地实现全地区、全社会的教育均衡发展。

科学有序的推进教育公平, 是与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与现实紧密结合的。“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这样的发展目标并不是凭空想象的乌托邦, 它是建立在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等等物质条件不断稳步发展的现实基础上的。一方面, 它是建立在我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居民生生活水平日益改善,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的基础之上, 这些都为教育公平的推进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 提出教育公平这一战略目标, 主要源于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条件供给的差异性。因此, 推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是促进经济、文化、科技、社会发展革新的重要基础, 教育质量的提升、人民素质的提高, 对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提升我国在国际间的综合竞争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把教育放在五个与人民群众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民生问题之首。推进教育公平, 直接关乎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将教育公平统筹协调发展, 才能使得各地区的、城乡间的受教育者都能接受到适时的、适需的教育产品及相关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是从根本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三是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教育公平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 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平, 大力推进教育公平, 为人民群众提供相对平等的公共服务, 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使之成为公平正义坚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现阶段推进教育公平的几点建议

首先, 把大力推进教育公平确立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点。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体现, 而只有教育公平了, 才能为人才成长提供公平环境, 才能使社会公平成为可能。当前, 我们要着力推进教育公平并使之成为一项国家基本的教育政策。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飞速发展, 我们更要坚持共享的发展理念, 更加合理的配置教育资源, 把均衡发展的重点放在边远地区、留守儿童聚居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 把我们关注的焦点落在弱势群体身上。

其次, 让政府成为推进教育公平的“责任人”。使人民群众能够接受到更多、更好、更优质的教育产品、教育机会, 是政府部门不容推辞的责任。在不断推进教育公平过程中经济和社会领域的主要政策措施都由政府决策, 离开政府教育公平无从谈起。因此, 要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应做到以下几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加大财政投入, 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有利的物质保障;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使相关的教育立法、执法日臻完善, 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构建教育公平发展评估体系, 把教育中存在的城乡间的差异、区域间的差异、不同校际间存在的差异量化起来, 使教育的均衡发展有科学的数字保障。

上一篇:我收获了知识作文500字下一篇:重庆培训机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