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专业全程培养方案(精选18篇)
1.财政学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篇一
财政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论文
一、国外财政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研究生教育是本科后以研究为主要特征的高层次的专业教育。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在特定研究生培养机制中提炼出来的成熟运行范式,它体现了研究生教育理念的具体化和研究生教育资源整合的独特化,是实现研究生教育目标的成熟而有效的途径,也是对研究生培养过程进行必要监控的重要依据。世界各国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都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可以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起到启发、借鉴及警示作用。因此,考察国外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状况并与我国进行一定的比较,从而得出可为我国所用的有益经验和思路是非常必要的。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原创性的人才。这一理念也融入到了财政学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美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是建立研究生管理委员会、研究生院、系研究生教学委员会、研究生教师委员会或称教学小组等层级机构,这些机构与导师一起,共同承担对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美国研究生的培养特色主要体现在两方面:①财政学的课程不太追求体系上的平衡只求引导学生在一个专业方向的前沿上有所突破。②美国高校在对财政学研究生教育中十分注重基础课程教育,基础教育授课占据50%,专业学科占20%-30%。日本研究生教育强调实用性,注重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其目标倾向于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日本财政学硕士课程学习2年,最短一年,课程结束后授予硕士学位。德国是典型的学徒式培养模式,受理性主义传统的影响,其培养目标也随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动:19世纪初期主要是培养从事纯粹学术研究的科学家,19世纪后期主要是培养高级的工程或技术研究者或专门人才,而今日,其培养目标包括两方面:理论研究人员和实践技术人员,兼顾学术教育与职业准备教育双重职能。财政学硕士学位的取得需要通过23个月的有实践定向任务的硕士论文。其培养特色在于,在研究生入学上,硕士阶段的学习相当于和本科一起进行的,毕业时只要通过硕士考试及硕士学位论文就获得了硕士学位。在培养方式上,没有专门的研究生课程,坚持采用教学和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培养人才。在形式上,不设专职管理机构,有关事宜均由系级兼职委员会按有关法律和规则办理。
二、国内财政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
自我国招收财政学研究生以来,其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在提出中国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后,对财政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使得其招生和培养规模在稳定增加,总体而言,可概括为以下四点变化
1.财政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学专业研究生一直强调“学术型”的培养目标,这一目标已逐渐与财政学研究生的实际就业方向和世界研究生的发展状况不符,经过总结反思,财政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已发生了重大转折,“应用型人才为主”将是我国未来财政学研究生的主要培养目标。
2.财政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创新。在研究生入学培养机制上,除了像网上报名、电子注册这样技术性的改革外,在考试弱化初试的权重,强化复试地位,全面改革收费制度,取消“公费”、“自费”区别上也有了创新;在研究生培养上,我国财政学研究生培养机制一般都是以修学分和写论文为主要内容。
3.财政学专业研究生学科属性的交叉。纵观财政学研究生培养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其他学科向财政学领域的渗透,其他学科的科学原理和方法用于研究和解释财政现象愈来愈普遍,这也为财政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而宽广的学科理论基础,使财政学演变成了一门融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及社会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
4.财政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多元化。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财政学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也在逐渐向多元化发展,纯粹的“学院式”的.导师教育逐渐减少,实行导师学生的“双向选择”甚至是“多导师”指导,强调社会实践。
三、基于系统论视角的财政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1.确立财政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三大目标—学习力、研究力、创新力的目标。学习力即以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培养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能力,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的财政学研究生。研究力即以培养理论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专业素养能力为目标,培养研究生系统掌握财政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同时运用财税知识研究财政经济现象的能力。创新力即以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目标,充分发挥他们在科研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为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发挥最大的聪明才智。
2.构建财政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四大系统—目标系统、管理系统、培养系统和支撑系统。目标系统是财政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系统中最核心的系统,应包括两个层面:①预期。对财政硕士而言,培养预期即“高层次、应用型的财政专门人才”;②标准。科学设计财政硕士在相关素质方面需达到的具体标准,是财政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首当其冲的要点。管理系统是指在财政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对所涉及的资源进行整合与调配的过程,即在一定的目标下对人财物及信息的调配,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管理主体—研究生院或相关学院;管理客体—包括人(主管人员、辅导人员、生源)、财(教育经费)、物(教学场地、教学用具)、信息(培养过程中动态情报,相关信息等)、论文工作管理、授位管理等;管理行为—财政学硕士学位创建计划(包括招生计划、培养计划、管理计划等)、财政学硕士学位创建组织(包括组织机构和组织行为)、财政学硕士学位建设领导(领导艺术和领导行为)、财政学硕士学位建设控制(包括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管理制度—政治层面制度、操作层面制度。财政学研究生的培养系统涉及师资、课程与教学三个部分。师资方面—财政学硕士培养要对教师的质量、数量、结构和发展都提出针对性的要求;课程方面—因课程体系是财政学硕士汲取知识和锻炼能力的载体,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财政学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其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财政学各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的要求,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面—教学是财政学硕士学位建设和发展过程的介质,灵活机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是高质量教学水平的保证,各授权单位要加强实践环节的力度,高校可以依托财政学教学资源与相关社会机构的天然学科联系,为财政学硕士搭建宽广的实训平台。支撑系统是总体系统健康良性运行的重要保证。财政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的支撑系统首先来自于以经费形式出现的经济资源,其次包括教学所需的场地、设备、图书等硬件资源,最后是政策支持、价值观念、社会文化等软件资源。
3.搭建财政学专业研究生有效学习的三大平台—课堂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科学研究平台。课堂教学平台是主体。建立课堂教学平台,要做到所教的课程都是通过精心比对后确定下来的,加强文理渗透,增设跨学科课程。对于一些现实性很强的教学内容,聘请实际部门工作人员主讲,并实现现场教学。实践教学平台是辅助。如可能,可与地方的财政局、税务局及企业签订校财、校税或校企合作协定,建立实践教学平台。科学研究平台是补充。改变目前高校、科研院所各自单独培养研究生的现状,将各自的资源优势进行有效组合,构建一种由大学、科研院所紧密结合的研究生培养平台。
4.实现财政学专业研究生五大能力的提升—理论思维能力、学习发展能力、专业技术能力、适应社会能力、拒腐防变能力。要提升理论思维能力,学会借助某一领域的范畴、概念进行跨领域的思考,这种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决定研究生毕业后能否胜任所面临的重任及胜任的程度。提升学习发展能力,提高善于学习,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学习中增强运用能力,促进发展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掌握财政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处理财政税收业务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有关财政、税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提升适应社会能力,使其不至于在社会中被“优胜劣汰”的竞争方式所淘汰。提升拒腐防变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研究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保持艰苦奋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
2.财政学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篇二
关键词:学科,专业,财政学,能力导向
一、基于能力导向的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湖南商学院 (以下简称“我校”) 于2003年开始招收财政学专业全日制本科学生, 遵循“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思想, 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鲜明地突出了人才培养的品质和能力导向, 综合考虑社会分工、学科知识和能力导向三位一体的组织形态要求。
二、我校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抓手:“质量+特色”
1. 确保培养质量:能力见长
(1) 明确界定财政学专业能力体系和培养目标。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地反映在财政人才培养的品质、特征、就业方向和人才规格等方面。财政学专业能力体系包括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 具体包括综合素养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专业素养能力。基本能力体现在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能力, 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实践能力等。财政学专业能力具体包括系统掌握财政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能力、运用财税知识解释财政经济现象的能力、综合应用经济和财税知识指导实践、服务社会的能力等。从专业能力上看, 既要有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又要有其他非财政学专业的无可比拟性;既要与国家机关公务员制度改革相衔接, 为从事财税公务员储备后备人才, 又要使财政专业人才具有广泛适用性, 能从事普适性的行政、经济、管理等工作。财政学专业能力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提出的学术性、职业性、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三张教育通行证”和“四项能力”的要求。
(2) 构建能力导向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财政专业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间的逻辑主次关系和时间序列关系, 制定从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各个学年度的能力培养任务和计划。以能力培养作为财政学专业建设的立足点, 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向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转变, 克服长期以来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通病。
2. 突出专业特色和课程特色
专业知识和能力传授通过一门门课程的设计和授课来完成, 在专业特色建设上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差异化竞争策略, 创建适合财政学专业特色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 加大财税会计类和统计管理类课程的权重, 专业研究方向侧重税务代理和税收实务人才培养。
三、基于能力导向的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从人才培养质量角度看, 毕业生的发展潜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建设的效果;其在工作岗位上的知识转化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由专业建设的效果决定;财政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通过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来促成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化。
1. 构建体现学科交叉与知识融合的课程体系
财政学本科课程体系设计遵循广博、厚实、专业、特色的思路, 构建以通识教育课程为先导, 以经济学科大类核心课程为基础、财税类专业必修课为主干, 财税类选修课、金融投资类、经济管理类课程为支撑、专业实习实训课程为应用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整体优化的前提下, 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合并、重组, 加强课程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 更新教学内容。逐步形成一批教学质量高, 有特色的优质课程。尤其注重将最新科技成果和学科发展前沿的内容贯穿到教学实践中,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
2. 以“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和专业能力
财政专业能力提升应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目标, 大力开展教学内容、教材优化、教学机制、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内容和师资队伍六个方面的研究和建设。从课程教学环节、实训实习环节、第二课堂素质拓展环节、暑期和专业社会实践等多角度、多维度考察专业问题, 思考专业本质。从财经问题和财经现象规律:“事务—常务—时务”这一路径, 理论联系实际, 探索“导学—自学—助学”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
(1) 明确财政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授课逻辑。以经济学学科为基础, 通过对财政学专业课程模块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等的介绍、剖析、演绎、归纳、推理, 逐步让学生掌握具有逻辑体系、反映财政学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并能指导实践的科学的学科体系和系统知识。
(2) 构建价值判断体系和实证分析框架。从财税现象到财税本质, 从具体财税活动、财税行为到抽象的财政分析, 再由财政本质到对财政现象的判断;从抽象的财政理论到具体财政活动、财政行为的指导, 构建一个价值判断体系和实证分析框架。通过规范判断和实证分析方法使学生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深入浅出地指导和评价现实问题。
(3) 以“价值规范—现实描述—理性选择”为教学路径, 突出财政专业特色。广泛吸纳公共财政、公共部门经济学和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 完善课堂教学内容。立足于公共产品理论、市场失灵和政府规制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税收理论与税收实务、税务管理和税务检查、国际税收和国际财税实务等, 推进地方财经院校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互动机制。
(4) 开展立体式教学模式。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实践环节各门专业课程以主题、案例、项目、情境、实务、仿真为主要形式确定核心内容的教学方式, 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标准。
3. 构建“实训教学平台+素质拓展平台”
(1) 依托我校经管实验中心和校外多个财政税收实习基地, 完善和健全实习实训平台, 强化业务操作能力培养, 达到“学”与“习”的统一。详细科学地制定实验实训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计划, 安排课时让学生走入财税课程实验室, 使学生对财税业务从理性认识转化到感性认识。
(2) 依托知识拓展平台强化学习能力培养, 可达到“教”与“学”的统一。以课程建设为契机, 利用学校的校园网络打造财政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建立了财政专业课程网站。通过网络教学平台, 学生之间可以展开互相讨论, 也可与老师进行交流咨询, 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查阅网络提供的财政方面的数据、资料、参考文献等电子资源, 能大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师资力量雄厚的财政学专业教师队伍, 形成一支了解国内外学科发展趋势、熟谙本学科分析工具、熟悉国情、省情及经济发展特点, 并具备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公共管理、会计学等多学科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优秀的教师团队, 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5. 打造柔性的教学管理体系
3.财政学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篇三
[关键词]财政学专业;才人培养;课程体系;教学方式
目前,财政专业已经成为许多高等院校的主干专业,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与变化,在财政学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同时,随着人才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将面临新机遇和新的挑战。本文通过阐述新形势下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分析新形势下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新的要求以及课程体系存在的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财政学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议。
一、当前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财政学专业人才面临的挑战
2001 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 115 万,2009 年大学生就业人数达 610 万,几年间翻了 5 倍之多。再来看全国大学生待业的人数:2001 年 34 万大学生待业, 2007 年 144 万,2010 年更多。从专业对口角度上分析,财政专业就业的优势,应面向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然而,近年来由于政府部门控编,毕业生进入财税部门相对减少,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需求人数相对于企业单位所占的比例非常小,这种就业前景直接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心态,也影响着财政学学科及专业的发展。毋庸讳言,就目前财政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以及今后的生源前景判断,财政学学科及专业面临的挑战不容乐观。
(二)新形势下财政学专业人才的机遇
从另一方面来看,财政学专业虽然是一个老专业,但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确立以及财政学专业学生就业格局的变化,社会对财政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会从计划经济的观念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的观念,那就是:财政学专业毕业生不仅能够胜任财政、税务等职能业务活动的需要,更能符合企业管理与理财的要求,而且还能够从事许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证券评估机构、资产评估所等中介机构的相关财政税务业务。目前财政学专业的社会需求变化有如下特点:政府职能部门对财政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形势稳中有升;高校和科研机构对财政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形势急速上升;中介机构对财政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形势逐年上升;企业对财政学专业毕业生的需要形势呈现出上升态势。这种人才需求的变化为财政学专业建设提供了坚实依据。
二、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根据财政学专业建设的背景,着重从办学方向的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规律、深化教学改革、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等方面,对财政学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将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财政、税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财税实务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能在地方社会中介机构、企事业单位、财政、税务及其他地方经济管理部门和地方大中专院校从事税务、财务、税收筹划及财税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重点突出了财政学专业税收方向人才的培养。这一目标内涵包括综合素质层面、知识结构层面和能力素养层面。
(二)财政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1.目前财政学专业课程设置难以完全体现课程体系的综合化、多样化的特点。为了满足我国财政学科发展与财政人才培养的需要,许多院校对财政学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整合,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增加了经济学基础课程,但仍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理论或分析方法知识的缺乏,大大降低了财政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思考专业学生的分析能力。二是随着数学方法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计量、数理与统计模型在经济分析中的广泛运用,数理分析工具已成为财政领域的一个重要工具。三是财政学的管理学基础、政治学基础、社会学基础和法学基础未能有效的通过相关的课程设置体现出来,导致财政专业学生的分析视角过于单一,对财政现象与问题的理解难以深入,就财政论财政的现象没有得到改观。尤其是社会学、法学知识的缺乏,使得学生无法准确理解中国财政制度、财经法规的要求的现象较为普遍。
2.课程结构布局不尽合理。一是财政学专业课程设置呈现“头重脚轻”现象,即学科基础课程偏少而专业课程偏多,直接反映出财政专业的口径较窄而专业性过强,导致财政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适应性偏低,学生就业面临较大的难度;二是专业课程内容存在重复现象,在专业课程内部结构方面,由于课程门数过多,过分强调单项课程结构完整,导致各门课程大而全、小而全,在不同课程名义下讲授相近的内容,内容交叉重复,知识容量狭小。极大地降低了教学效率。三是缺乏财政实验课程,财政学科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应用能力培養是财政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些院校没有建立相关的实验室,不能开设相关的实验课程,即使有些院校建有财税实验室,但实验课程的开设得不到重视。
3.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滞后。一方面,当前的教学创新集中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创新上,文字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被彻底打破,立体化的多媒体教材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和应用。但是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出现有的教师用最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立体化、全方位的“满堂灌”,从黑板作为载体的“填鸭式”教学转化为以计算机为载体的“填鸭式”教学,从而片面地认为使用了多媒体设备,就是进行了教学创新。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集中授课模式,体现出了其最大的缺点,即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造型人才的成长。另一方面,课程内容陈旧、落后,滞后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由于某种原因,有些学校此专业的教师由于过分强调学科的理论体系和学科的自然属性,所授课程内容几年如一日,基本上处于凝固状态。
nlc202309012137
三、完善财政学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方式的建议
(一)财政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
第一,加大学科基础课程的数量比例和课时比例,充分体现财政学的多学科相融合的发展趋势。增加经济学理论课程的门数和教学课时,如加大《计量经济学》的课时量,同时将反映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和法学基本理论的课程纳入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当中;在专业选修课程中扩大反映上述学科理论发展以及分析方法创新的课程,如《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政府经济学》等。
第二,适当压缩财政专业课程门数或教学课时,或者将某些課程从必修课降格至专业选修课,为学科基础课的教学留出一定的课时空间。如:《公债管理学》、《税收代理与实务》《比较财政学》等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开设。
第三,加强对财政学理论的前瞻性及对财政实践的认识。财政学专业发展的自我完善离不开财政学理论和财政实践发展的共同作用。一方面,要借鉴国内外财政学理论发展的优秀成果,不断完善财政学学科体系建设,完善专业理论框架;另一方面,要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及财政实践,不断完善我国财政理论、制度与政策。财政学作为政府经济学,其存在是以市场经济为前提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了财政学的发展变化,同时基于财政与经济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财政学的发展应借鉴制度经济学与公共选择理论,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框架及公共服务,不断进行理论与政策体系的完善。
第四,强化“史论结合”课程和实验课程建设和科研研究能力。一是“史论结合”课程在教学中应注意不能只讲历史,应该做到“史论结合”。如:采用专题性质的讲授,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加强财政史类课程建设是十分必要。二是实验是本科教学的基本平台之一,是财政学专业人才的基础性工程。因此,财政学科的课程建设必须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精神来考虑课程设置。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
(二)财政学教学方式的改进
1.根据财政学专业特点,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将教学、科研、社会调查实践与专业实习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加强方法论的学习与运用、强化专业业务流程的训练及加强对财政实际工作的认识等,而完善的产学研结合机制是完善专业教学过程的有力支撑。一是从内部产学研机制角度结合高校办学模式的改革,促进专业教学(包括实验)、科研及社会服务的一体化;二是从外部合作角度,基于市场需求及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推动,构建产学研合作的外部机制。最后通过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产学研的双向互动,更好地实现创业型经济发展条件下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服务功能。
2.强化实践教学。针对目前实际,加强实验课,开设技能课,增加多种实习形式,提出社会实践要求等。要求教学过程必须面向岗位职业的需要,针对岗位职业的实际,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做边学,手、眼、脑并用,使教学面向生产实践。先在学校学习、将要毕业时再去实习的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程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了,新的科技革命要求学校、企业、社会联成一体,学生随时有动手的机会。学校应加强课内外、校内外各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建设,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校内专业训练与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专业实践环境,以获取专业实践知识和接受专业技能训练。通过和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以及政府部门(财政、税务、劳动与社会保障、海关、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合作,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每年都安排学生去那里工作一段时间,参与管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解决组织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在实践中培养管理能力、交流能力、首创精神和合作技巧。
作者简介:魏莹(1980—),女,满族,北京市人,助理研究员,管理学硕士,单位:天津财经大学,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社会保障。
4.财政学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篇四
随着学校第一批本科学生步入大三的新学年,由于意愿考研的学生对考研相关知识的需求,协会特举办考研全程策划和考研院校选择指导讲座,加强学生对备考和专业院校选择知识的了解,提高备考效率,合理选择院校。讲座于9月18日晚七点开始,9点结束。讲座由XX负责承办,面向学校经济管理学院、外语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教育学院全体本科学生。并由校团委成员参与维持会场秩序。讲座由于跃老师主讲,生动精彩的介绍了考研相关院校及专业情况。
本次活动在幽默诙谐的氛围中,弥补了学生对院校及专业选择方面的知识的欠缺。
本次活动致力于为学生介绍考研院校及相关专业情况,以及如何在大三的学年里合理安排复习备考时间。
由于学生对考研院校及相关专业了解的欠缺,及安排备考复习知识的缺乏,特举办这次活动。活动于九月十八号晚七点开始,九点十五分结束。十七号申请教室,准备策划等相关流程。活动由协会会长XX,副会长XX负责运作,XXX负责提高老师及赞助。
活动面向大三全体本科学生,于XXX举办。由XX邀请XXX老师主讲。
通过这次活动,更加丰富了学生对考研相关知识的了解。使学生能够合理的安排考研复习的备考计划及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理想院校及专业,从而为考研树立明确的目标。于跃老师诙谐幽默,又全面系统的介绍了全国各考研高校的基本情况,详细的分析了冷热门专业及各专业学生将来专业的考研情况。与会学生认真听取了讲座,会后又根据自己情况向XXX老师咨询了各种考研问题,讲座完美结束。本次活动也有欠缺之处,在于通知的流畅程度,由于个别学院通知下达不及时或不到位,很多考研同学错过了听讲座的机会,出现很多学生在会后又向协会成员咨询的情况。这也有协会负责人员工作不利的原因,协会以后会注意改进,提高。
校考研协会
5.教学质量全程监控方案 篇五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构建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前提。结合我校的师资状况、学生来源等特点,特制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形成“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事事都是教育过程”,切实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一、建立学校教育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为了确定教师的教育工作认真负责和学生学习质量稳步提高,建立全员参与的质量监控体系,成立校教育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曾文杰
副组长:王新人、黄桂兰、杨思广
下设办公室:曾任
成员:邓旭辉、曾生明、李昆前、张友群、胡莹、曾艳葵、邓从猛、薛清兰
二、教育质量监控的对象
监控的对象包括对教师的监控和对学生的监控,教师的监控主要是端正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作风,确保教师的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的监控主要是端正学生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态度,确保学生学习质量稳步提高,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三、教育质量监管内容
1、教师教育质量的监控
通过日常观察了解教育教学情况,通过对家长、教师、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口头问卷,通过教师的教案、学生的作业、学生的试卷等资料进行分析,监控教师的教育质量。根据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和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研究制定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发挥教学评价在改进教学中的导向作用,探索研究民主参与、价值多元、异步提升的教学工作和学业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对教育质量管理过程的监控
⑴、对教师备课的监控。教师备好课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按教务处的备课要求备好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写学期计划,心中有数,目中有人,手中有法。具体做到:A、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三维目标;B、教学内容安排注意主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教学过程思路清楚,注意课堂容量、密度和深广度;C、注意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D、选择和设计好学生练习;E、写好每节课的教案;F、课后反思即教学后记每月不少于2篇,保证质量。
⑵、对上课进行监控
上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决定性环节,是决定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其主要形式是由质量监控小组随堂听课和计划中的“示范课”、“汇报课”,与老师探讨教学,以此来实现监控教学现状,及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意见,努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随堂听课制度,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事先不通知直接进课堂,查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监控小组成员每月至少听本教研组成员两节课,不一定要听完一节课,可只听5—10分钟,主要检查教师的上课状况,即上课是否有准备、组织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管理好了本堂课的纪律、课堂气氛等,听课后一般采取或跟踪指导、或当面批评指出、或积极扶持、或悉心帮助方法等,这样“传、帮、带”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⑶、对布置的作业和考试进行监控
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是教育质量监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关于学生作业:教师规范学生作业题的质量和数量,教师事先要做一做以了解题目的可做性;每位教师对待学生作业要批改及时规范,并做好学生共性错题、学生作业情况登记;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利用学习小组监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含抄袭的);对学生作业是否进行了共性错题讲评,对学困生是否进行了辅导或面批面改。学校不定期抽查教师批改作业情况和学生的登记情况进行督查。
关于考试:学校实行月考制度,严格考试制度,制卷老师要认真、及时制好试卷,每次考试后认真批改,任课教师要对该学科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并写出质量较高的试卷分析;班主任要对本班成绩进行质量分析,找出学科差距和下一次考试目标,并写出质量分析报告上交教务处。
⑷、对合作学习小组辅导监控
学习小组是我校为促进学生合作、提高学习效率,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而进行的一项措施。教师主要对学习小组成员从思想、纪律、生活、心理、学法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每月对所负责小组成员不少于两次谈话,做到有爱心、细心、耐心,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扶植起步点,把握反复点,促进飞
跃点,以真诚的心来感动学生,巧妙的方法教育学生,以无声的行动带动学生,使师生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
⑸、对教师教育科研的监控
教育科研是现代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必须参加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每位教师都要加强教学理论和实践理论的学习研究,每学期每个教师要撰写一篇以上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或案例分析,学校推荐向上一级进行评比。
⑹、对教师教学反思的监控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每期每位老师至少撰写二篇教学反思,其撰写内容可分为:课堂教学自我评价、问题反思、教学重建。并在双周周末上交教研组长登记检查,由教研组长汇总教务处存档,学校定期评比并推荐。
⑺、对班主任工作进行监控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比拟和无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不仅是优良班风建设的排头兵,而且是优良学风建设的权威人物。因此,班主任必须要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热心;要有教书育人,以教管导的诚心;要有善于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耐心;要有善于解决矛盾,克服困难的恒心;从而在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发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用。具体做到:A按学校要求做好班级的日常工作;B加强学风建设,及时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业成绩;C关心学生的生活,爱护学生,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D及时处理班上偶发事件,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热情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凡重大违纪事件要及时向政教处提供调查情况,并提出参考性的处理意见,对犯错误的学生做到不嫌弃、不姑息、不护短;E注重家校交流;F认真做好学生的期末评价工作。
⑻、对教学效果的监控
质量是学校生存的生命线。市、县组织的“四统”考试和学校组织的考试其考试目标均按学校教代会讨论的目标进行量化。
对的监控。
2、学生质量监控
通过日常学生行为的观察,及时了解学生的动向,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教育措施,通过个案分析,对学生作全面的质量分析,并跟踪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变化,建立动态有效的质量分析。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全面发展。
四、监控的方式
监控的方式分为个别(含家长)反映、座谈会、问卷调查、记录调研、学生访谈、定期与不定期检查。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质量的管理,而建立有效全面的质量监管体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将整合资源,教改功坚,内涵发展,创新机制,发展特色,使学校更上一个台阶。
附表:
民族中学常规检查表
民族中学随堂听课记录表
民族中学走听课记录表
民族中学教师上课情况表
民族中学学生作业情况登记表
民族中学考试质量记录表
民族中学学习小组工作记录表
民族中学教师教研情况记录表
民族中学教师反思评价表
民族中学班主任工作记录表
民族中学每周情况调查表
民族中学学习小组辅导教师评价表
蓝山县民族中学
6.对财政学专业的认知 篇六
有关财政学的研究从古到今都没有间断过,直到今天,很多专家学者依然在研究财政学方面的理论和政策。财政学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科,它主要研究政府部门在资金筹集和使用方面的理论、制度和管理方法,同时也研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税收问题。财政学在学科体系中起着衔接一般经济理论课和财政专业课的中介作用:一方面将一般经济理论引向深化,另一方面对财政业务进行理论性分析。
学习财政学我们应获得怎么的知识和能力呢? 首先,要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其次,要掌握财政专业技术基础理论 和处理财政税收业务的基本能力;再次,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书刊,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且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机从事财税业务方面的工作;最后,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熟悉当代国家有关财政税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财政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实际工作及研究能力。
那么,财政学与我们的生活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其实,国家财政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我们每个公民都在时时刻刻参与着国家财政方面上有关的活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的总是各种各样的财政现象,财政学自然要着眼于财政现象,从财政现象入手,通过现象看本质,揭示支配这些现象的规律。生活处处都和财政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到人们用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取得的货币收入到市场上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或劳务,大到政府利用税收收入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教育、国防等。
财政就是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财政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那就是收入和支配。国家的一个公民都或多或少地参与进了财政的收入和支配这两方面。例如,税收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我们每一个人只要在市场上进行消费就参与进了税收中的增值税这一环节中,所以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消费活动就已经在为国家的财政收入做出贡献;另一方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享受的公众基础设施服务就是利用国家财政的支配所建设起来的。
7.财政学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篇七
1. 财政学专业培养目标突出了应用型重点
我们围绕学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同类院校的经验和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 突出“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 将财政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财政、税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具有财税实务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能在地方社会中介机构、企事业单位、财政、税务及其他地方经济管理部门和地方大中专院校从事税务、财务、税收筹划及财税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重点突出了财政学专业税收方向人才的培养。这一目标内涵包括综合素质层面、知识结构层面和能力素养层面。目前我们在能力素养层面要求非常具体, 落实到专业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各个方面。并已经据此修订了2008版培养方案。
2. 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至关重要的途径。因为实践教学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软能力和硬能力。软能力即专业以外的能力, 一般包括当众言说能力和公共事务参与能力;硬能力即专业能力。我们大学生包括研究生的软能力即专业以外的能力不高, 导致了硬能力很强的许多人没有在职场上获胜。比如一般好的企业用人要求具备五项基本能力, 包括积极学习、有效的口头沟通、理解他人、学习方法和积极聆听。但很多大学毕业生达不到工作要求的能力水平。软能力不强, 已成为大学生今日就业的软肋。
同时, 从社会背景分析, 市场经济发展对公共部门优化资源配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财政学逐渐向公共经济学方向转变, 财政管理的重点逐渐由“如何分配经费”向“如何使用经费”转变。因此, 财政学专业学生除了应该具备专业的“核算”能力之外, 当众言说能力和公共事务参与能力更加重要。这两个方面的软能力对于财政学专业的同学来讲尤其重要。财政学本质上就是公共经济学, 学生除了专业自身能力以外, 必须通过大量社会性实践和相关阅读才能提升自己的当众言说能力和公共事务参与能力。比如这次全球金融危机, 各国化解危机的措施五花八门, 但基本上以财政政策为主。通过相关阅读, 同学可以了解到这些政策, 但要想看到更深层面的东西, 就必须去实践调查, 积极参与某些公共事务。如如何看待美国接管“两房” (房贷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 和接收AIG?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和俄罗斯前总统普京均认为“金融社会主义”开始在全球流行。我们如何看待这些问题?这是典型的大政府行为, 与罗斯福“新政”有着本质区别。前者是对市场失灵的强力修复, 而后者则是政府直接接管, 让政府的有形之手直接插入经济体中, 从而催生出一个更强势的政府。从此, 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将会出现更多变数。而危机带给中国以至全球的损失将很难估量。我们财政专业研究的关键就在于大政府或小政府的宏观调控哪个更加有效, 而不论什么类型的政府都离不开整个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软、硬这两种能力都可以通过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来实现。
3. 财政专业目前的实践教学特色
除了系统的课程设计之外, 我们要突出地方商科院校财政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优势, 必须在实践教学上与众不同。只有实践教学才能够将学生整体的应用能力落到实处。为此, 我们加大了实践性教学内容, 专业能力结构设计与培养分布不断清晰, 基本上涵盖了软、硬能力两个方面。具体包括:
(1) 加大实践课程力度, 以强化应用型人才比较突出的动手能力。财政专业的应用性体现在掌握系统财税理论和完整的税收计算、纳税、电子报税、税收稽核、税收筹划和代理等财税综合运用能力方面。结合我们商科院校的优势, 操作能力的培养主要强调商品流通企业和地方企事业单位, 没有涉及工业企业实习部分, 这也是和会计专业实习内容的主要区别之一。另外一个主要区别是我们强调税收实习。具体包括:一是从总量上增加了实践教学学分, 总学分达到33学分, 包括课程内实践教学 (9学分) 、独立实践教学 (20学分) 和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 (4学分) , 实践课程比例占总课程 (164) 比例达到20%以上;二是调整了个别实践课程学分, 如增加了独立实践教学部分“财税综合模拟实习一”课程的学分, 由1.5学分增加到2学分。因为在2003级和2004级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 发现以往的27学时很难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但本门实践课程对于财政专业学生到地方中介结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税务会计类工作非常重要, 同时也可以贯彻学院“加强实践教学”的基本思想。
(2) 强调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梯度分布。财政学专业已建立完整的实习体系, 在大学4年中根据本专业特点和要求进行科学安排和合理分配, 具体包括:一是大一进行认识实习, 第二学期结束后学生在暑假进行社会经济运行从生产、分配、交换到消费的基本流程认知实习, 认识经济社会中的若干热点问题, 例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经费的资金来源等。要求学生返校后提交一篇调查报告。二是大二进行社会调查。第四学期结束后学生在暑假进行社会调查, 调查认识财政收支的基本流程和基本体制, 认识不同税种的基本知识和缴纳情况;了解财政、税收领域的发展特点、热点、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返校后提交一篇调查报告。三是大三开展专业实习。第六学期结束后学生在暑假到各地政府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各类企业开展专业调查, 对所学专业课程进行基本应用, 重点调研地方整体税收规模、结构分布、国税和地税缴纳流程, 财政预算编制、调整, 财政体制改革、财税政策变化、地方财政面临的主要问题等专业内容, 检验所学理论与实践的符合度, 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就业意向。返校后提交一篇调查报告。四是大四进行独立专业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在第七学期进行独立财税模拟实习, 主要掌握完整的电子报税流程;在第八学期学生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毕业实习, 对大学四年所学全部专业知识进行全面检验和综合训练, 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实习结束后按学院有关规定撰写实习报告。
(3) 拓展模拟实习教学内容。财政学专业的模拟实习内容主要体现在独立的“财税综合模拟实习”课程上。经过三年的努力, 我们学校财政学专业2006年10月引进安装了广州福思特财税模拟实习软件, 一次可以接收50~60名学生进行仿真的财税模拟实习, 至今已经成功进行了4届实习, 激发了学生兴趣, 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这是湖南地方同类院校中首次引进并进行的仿真模拟实习。
二、完善财政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路径
1. 明确界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要很好地完善我们的实践教学计划, 关键在于如何落实, 如何发动全体教师制定详细可行的实施细则。从目前的实践教学体系来看, 笔者很认同姜曙光教授的“分层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即由学科基础操作实验、专业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验、跨学科创新实验四个层次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学校各专业包括财政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也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模式设计的, 以上介绍的财政学专业实践教学也基本上体现了这个思路。我们的思路既然是清晰的, 就得让大家都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内涵。
笔者认为, 实践教学的内涵应该包括两个层次, 即广义的实践教学和狭义的实践教学。狭义的实践教学应该就是专业实践教学, 具体应该涵盖专业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验这两大类;广义的实践教学应该是除了专业实践教学之外, 还包括学科基础操作实验、跨学科创新实验以及社会实践。前者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硬能力, 即专业实践能力;后者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软能力, 即协调沟通能力。在通才教育非常重要的背景下, 现在大学生应该全面提高综合能力, 包括硬能力和软能力, 而我们地方院校至少要做到两者并重。软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大一、大二的暑假实践和社会调查完成, 这样在大四进入社会进行专业综合实习时会比较容易找到实习岗位和迅速适应实习环境;硬能力主要通过大三、大四的专业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验来培养。内涵界定清楚了, 大家认识统一了, 实施起来才能够真正做到全民动员落实到位, 才能够成效显著。
2. 落实财政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路径
笔者的基本设想是建立一种长效实践教学体系, 这样可以保证我们学校实践教学得到持续发展。这种长效实践教学体系至少应该包括两个部分, 即上面提到的软、硬能力培养的两个路径。在硬能力培养这一块, 基本上是遵循学科—专业—课程的设计思路。由于湖南商学院从2000年评估至今, 一直强调教学型院校的重要性, 因此硬能力培养的途径是比较完整的, 从目前来看甚至超过了很多名校。以后要做的是不断根据市场的变化对专业需求进行调整。笔者认为我们要加强的是软能力培养途径的构建与规范。
从内容来看, 这一块应该主要包括暑假社会实践和各类专业入学教育、创新实践、就业指导与培训等。具体可以通过课堂内讲座与课堂外社会实践来完成。
从具体要求来看, 可以在目前暑假调查报告、创新课程等既定学分的基础上, 设立更多的考核指标, 适当加大分数比例, 具体落实软能力的考查。
从实现机制来看, 课堂内已经有具体的教师负责, 关键是课堂外实践缺乏一个系统的管理制度。笔者个人认为, 首先应该每个专业设立专门的实践教学岗位, 清晰界定实践教学职责。例如, 大一、大二专门负责社会调查安排与管理的老师, 大三、大四专门负责联系实习单位的老师和监管实习效果的老师, 应该设立专门的岗位, 专人负责。其次, 学校要建议实践教学的监管部门, 对所有的实践教学进行系统监管, 包括课堂内实践和社会实践, 尤其是毕业生跟踪回访制度要不断完善。最后, 学校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支持体系。具体包括校内支持和校外支持两套制度。从校内支持制度来看, 应该包括院、校两个层面, 各院应该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支持措施, 学校教务处应当尽快出台实践教学项目或课程开发管理办法, 从制度上进行规范化支持。从校外支持来看, 应当积极争取企业、省市两级政府的资金或政策支持。前者是一个短期快速的决策, 后者是一个长期的争取与完善的过程。
3. 努力实现商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
我们一直在积极研究和探索本院财政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我们侧重为地方微观主体培养专业的财税人才。传统的财政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大多定位于既具有较高的经济理论水平, 又能够独立从事财政、税收等工作的研究型、管理型的专门人才。近几年, 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 财政、税务等政府机构对财税人员的需求相对下降, 而随着新一轮税制改革的深入, 税收征管越来越严格, 缺乏有效税务管理的企业正面临巨大的税务风险, 各类企业迫切需要懂税务政策, 会税务筹划, 能实际操作的税务管理人才, 以协助企业顺应国家税收政策, 降低税收负担, 控制税务风险。为了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 我们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上主要体现税收方向。好的学校就像好的品牌, 靠核心技术生存与发展。地方商科院校的核心技术就是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使得我们的学生具备了一流院校没有的灵活动手能力, 同时也具备了普通技术类院校没有的系统理论分析能力, 逐步形成地方商科院校独特的品牌, 为学院获得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鲁鸣.软能力——在竞争中胜出[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9.
8.财政学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篇八
关键词:工程项目全程;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实训;模式分析
0 引言
就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而言,也是多数高职院校的主要专业,其对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在于对建筑装饰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在强化理论教学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实践教学过程,从而帮助学生不断形成创新意识与思想。而笔者将通过本文,就工程项目全程的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模式方面,将提出相应的分析与研究。
1 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教学存在的不足
1.1 教学未能与时俱进
就目前而言,信息化已经渐渐取代了传统教学手段,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依然一成不变,即以手动教学为主,而教学的方式依然沿用板书以及口头讲解为主,由于教师能力以及教学设施等因素限制,多媒体未能成为主流的教学方式。此外,很多学生在学习认图及画图的学习过程中依然采用手工方式,而且在一些重点内容的教学中,依然是教师讲述、教学,学生被动接受、记录,进而导致教学质量难以达到要求。
1.2 理论实践的不对等
对于建筑工程专业而言,本身应当属于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虽然不可忽视理论教学的指导作用,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技术教学时往往还是沿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即单纯传授学生相应的技术理论知识,但是对技术教学的时间以及流程都较少。而且实践教学往往是让学生自行操作,却缺少相关技术人员的现场示范以及动手纠正,进而导致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1.3 缺乏专业教师人才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高职教师主要是具有一套完整的理论理念,但是往往缺乏实践技术能力,特别是兼含技术思想以及操作能力的教师往往十分缺乏,而且针对一些实践课程、实验操作以及实习流程,这些教师的指导效果往往不强,这也导致实践课程教学陷入瓶颈阶段,教学质量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1.4 定岗实习缺乏意义
虽然顶岗实习成为目前很多实践性专业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其主要就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以达到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进行实习,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缺乏操作与创造能力,定岗实习无法让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与价值,因而很多企业往往对定岗实习的合作存在抵触,进而导致实习流程存在障碍,还有一些企业的重视度不高,导致学生进入到企业仅仅是任职一些“闲职”,定岗实习的实际意义也由此缺失。
2 基于工程项目全程的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教学改革
2.1 校企合作模式改革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则可以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以达到改革的效果,即如高职院校可以与相关建筑装饰企业合作,并且特邀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来校参加课程设计,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同企业合作针对建筑模型定制、室内设计、建筑装饰绘图、公共装饰要点等课程进行指导与改革,而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则需要遵照企业的工作过程展开,而教学的要点则是模拟现实的建筑装饰工程。
2.2 联合构建实训基地
在保证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可以联合企业进行实训基地的构建,而前者则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优先人才,而后者则可以吸纳这些优先人才为企业发展牟利。而且校企双方可以互相弥补彼此的不足,高职院校具有场地优势以及资源优势,而企业则具有资金优势以及师资优势,将两者的优势进行结合,就可以构建起一个科学化的、现代化的实训基地。而且基地的实训环境是模拟现实环境的,而专业技术教师则由企业提供,由高职院校审核,而且教学流程将会与理论教学进行对接,以保证学生既可以在现实的企业环境中训练,又不会直接接触到企业的机密信息。
2.3 现实项目落实实践
因为高职院校本身具有设施与人才优势,利用与一些企业的合作关系,则可以获得工程设计与施工项目策划的机会,同时可以向企业展示相应的师资以及技术实力,同时可以也能将一些现实的项目导入到正常教学过程,即如室内空间装修设计项目、公共建筑装饰项目等等。
同时还可以落实模拟项目与现实项目同步开展的实践教学工作。例如收集企业的一些现实项目,放在实践模拟训练中,由学生进行操作,而教师则进行指导与纠错。
2.4 构建创新进取氛围
对于高职建筑装饰而言,高职建筑装饰技术的教学目标即是让学生获得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力,此外,无论是在理论教学中还是在实践训练中,教学工作还需要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例如一些企业喜爱创新,则可以提升企业的独特性与品质,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要求学生无论在策划、设计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进行科学施工,避免出现材料及空间滥用的现象,而且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创意设计,同时还可以彼此开展探讨。
2.5 强化教师综合素质
对于目前高职建筑装饰专业技术教学而言,不仅仅需要教师具备充足的理论理念,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技术能力,而且高职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则需要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即如可以增加教师队伍的培训,特邀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等来校进行教学指导,同时可以组织教师群体聆听讲座,进行现场演示及操作,以便纠错。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定期派遣教师进入企业实习,进而通过实践学习,增强动手能力,进而获得教学启发。
2.6 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围绕教学项目,制定“实训项目标准”“实习手册”“实训考核标准与评价”“顶岗实习运行管理标准”,规范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的管理。开发综合、专项、单项三级指标的考核评采用价体系,注重过程考核,采用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学生间他评、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等方式。建立一个灵活、实用、多层次的考核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专业水平。
3 结语
对于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的技术教学,主要是需要突出实训教学的流程,同时改变传统教学流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此外,对于目前高职院校而言,专业教师素质良莠不齐也是普遍现象,而院校则需要对教师群体进行综合培训,不仅仅需要他们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时俱进,同时还需要强化专业技术的认知,保证教学工作与社会需求一致,不会出现脱节。当然,还需要调整传统固定的教学模式,避免出现“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教学状况。
9.财政学专业就业前景 篇九
就业方向
财政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财政局和税务局的税收规划、审计、资产管理工作
就业岗位
财务经理、会计、财务总监、财务主管、会计主管、财务会计、主管会计、出纳、主办会计、财务部经理、总账会计、财务等。
城市就业指数
财政学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薪酬最高的地区是晋中。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北京[984个]、上海[844个]、广州[532个]、深圳[350个]、武汉[303个]、成都[248个]、杭州[212个]、重庆[170个]、朝阳[165个]、南京[163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晋中[2999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财政学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经济学类中的经济学类,其中经济学类共19个专业,财政学专业在经济学类专业中排名第8,在整个经济学大类中排名第9位。
在经济学类专业中,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有:保险,金融学,经济学,投资学,税务,信用管理,金融工程,财政学,贸易经济等。
[财政学专业就业前景]
10.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篇十
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提高医疗质量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医疗安全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的基本责任。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持续发展,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
一、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住院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绩效考核相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和“平安医院”等活动,以《医疗护理质量及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医德医风绩效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各种医疗技术把关制度,如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的人员组成分为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总院领导和各院领导组成,院长任主任,其他人员为成员。院长是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的 下设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医务部、护理部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主任:;副主任:。
2、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
(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持续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校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
(6)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修定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交院长办公会审议。
(7)总院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星期三、四、五(若为节假日顺推)下午分别对三家医院进行医疗质量督导检查。
(8)每月
(4)不定期检查和收集门诊、住院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医疗质量(含终末环节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
(5)每月、季度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工资挂钩。
(6)定期编辑医疗质量简报和不良医疗文件公示栏。
(三)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及职责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的(5)疑难病例或未确诊病例应动员其入院。患者拒绝住院需组织科内讨论或院内会诊,并履行签字手续。
(6)指导和监督下级医师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2、门诊医师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和急危重或疑难病例会诊制度。(2)询问病史详细、体格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7)处方书写合格。
(8)
(8)审批未愈患者出院,并指导病人出院后的继续治疗。
(9)审签主治医师审查的转科、出院病历。
4、病房主治医师
(1)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2)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48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查房内容要求有:①诊断及诊断依据;②必要的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诊治中的注意事项。
(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随时检查、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
(4)及时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把好出院病历质量关,并在病历首页签名。
(5)入院3天未能确诊或有跨专业病种的病例时应及时举行科内或科间会诊。
(6)待诊病人在入院1周内仍诊断不明时,向主任请示病例讨论或院内会诊。
(7)按科室规定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8)手术治疗前亲自检查病人,做好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管理标准拟订严密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术后即刻完成术后记录,24小时完成手术记录。
(9)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术后工作。
(10)负责治愈患者出院的审批手续,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5、病房住院医师
(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普通病人24小时、危重病人6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当班完成,急诊手术病人术前完成)。
(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
(5)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胸透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
(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
(7)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会诊、术前讨论、术前小结、转出和转入、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小结和死亡讨论等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
(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
(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注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6、功能检查科(心电图、B超)、放射科初中级职称医师
(1)认真查看辅助检查申请单,掌握检查项目。(2)准确掌握诊断检查规范,基本技能操作达标。
(3)认真核对检查结果、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结论与结果相符。检查结果与临床不符合或可疑时,主动与临床科室联系,必要时重新检查;发现检查结果极为异常时,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
7、检验科初中级职称技师
(1)收到标本时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标本不符合要求的应重新采集,对不能立即检验的标本,要妥善保管。
(2)认真查看辅助检查申请单,掌握检查项目。(3)准确掌握诊断检查规范,基本技能操作达标。
(4)认真核对检查结果、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结论与结果相符。检查结果与临床不符合或可疑时,主动与临床科室联系,必要时重新检查;发现检查结果极为异常时,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
8、药剂科初中级职称药师
(1)加强药品管理,认真检查药品质量(有无发霉、变质、过期,液体是否含有杂质)。
(2)严格执行毒、麻、精神类药品三级管理规定和“五专”管理要求。
(3)认真审核处方,严格执行查对制度。(4)严格执行处方复核双人签名。
9、护士(护师、主管护师)
(1)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熟练掌握抢救物品及仪器使用。(2)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的护理原则,确保护理安全。(3)确保急救车和救护车抢救物品和器械齐全,性能良好。(4)正确执行各类医嘱、皮试结果有记录,医嘱签名及时,时间正确。
(5)标本采集正确规范,符合检查项目要求。
(6)加强巡视输液病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报告医师。(7)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签名及时、时间准确。
三、考核内容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院外部分医疗活动等多个组成部分。其考核内容按过程分为:
(一)门诊医疗
1、挂号、分诊
咨询处、挂号室:按照专业病种及病情轻重缓急指导患者挂号 分诊护士:
①对一般病人应测量血压,发热患者应测量体温。
②加强巡视,视病情轻重,决定病人是否需要提前就诊。
③根据病人主诉指导分诊,发现传染病患者要及时隔离,并指导就诊。
④复查再分诊,保证患者专科专治。
2、首诊医师:
(l)首诊医师负责制:①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拟定初步诊断,做出恰当处理,同时按病历要求书写门诊、急诊病历。②建议专科门诊就诊。③收住院。
(2)
(2)未确诊者,做进一步检查,必要时组织科内讨论、科间会诊。
3、入院后1周未确诊者,必须进行科内病例讨论或院内会诊,确诊者按诊疗计划实施,2周内仍未能确诊者须进行院外或远程会诊。诊者按诊疗计划实施,2周内仍未能确诊者须进行院外或远程会诊。(特殊专业按诊疗常规执行)。
4、治疗措施
(1)药物治疗①药物选择:a制定专科用药规范并严格执行;b.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②用药后注意观察疗效;③根据病情、疗效及时更改、调整用药方案。④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作用,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注意药物对其它脏器及其它疾病的影响。
(2)手术治疗①术前按诊疗常规做好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审批;②按手术常规操作;③按诊疗常规做好术后处理。
(3)特殊诊疗按各专业诊疗常规执行。
5、转归:
(1)治愈——出院,专科门诊随访。
(2)好转——专科门诊随访。
(3)未愈——患者要求出院或转院需履行签字手续。
(4)死亡——24小时内完成死亡记录,l周内完成死亡病例讨论并及时上交病案。
(三)出院
1、治愈者由主治医师审批,向上级医师汇报后即可出院。
2、好转者由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向患者交待专科门诊继续治疗或返院治疗的注意事项,并批准方可出院。
3、未愈者由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向病人做继续治疗指导并批准方可出院。
4、管床医师必须在患者的门诊病历上书写“出院小结”。
注:
1、根据病情,不受时间限制及时组织各种形式的会诊,如院外会诊、远程会诊等。
2、重危病人应床边交接班,每天有交接班记录。
3、报告方式:对病危病人须将病危通知单送交医务部;对特殊、紧急抢救病人须电话报告医务部;对死亡及入院一周未确诊病例应书面上报医务部。
(四)功能检查科(B超、心电、放射、检查及护理按照绩效考核办法内容进行考核。
四、考核方法和奖惩制度
1、门诊医疗质量由各门诊部负责考核、统计;基础质量由医务部、护理部等职能科室负责考评。住院医疗环节质量和终未质量主要由医务部、护理部、病案室负责考评,其中医务部、护理部牵头对正在诊疗过程中的“活病历”随机抽查,按考核表内容逐点考核,一般每个月对每个医疗组考核1-2次。
2、分析各项诊疗活动对整体医疗质量的影响程度,对各质控点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按合格(√)、轻度缺陷(1)、中度缺陷(2)、重度缺陷(×)分为四个级别进行定性标化,并在质控考核表扣除相应分值。
具体评分要求如下:
①病房医疗质量监控量化考核的满分为80分,如检查的各项所得总分大于64分为合格。
②各质控点(考核中每单项)检查实得分数占应得分数的百分数≥80%者为合格,70%~79%为轻度缺陷,60%~69%为中度缺陷,< 60%为重度缺陷。
举例说明:如共检查三份病历的“入院三天内每日记录病程”一项,应得分合计6分,而实得分为4分,则该质控点得分4/6=67%,定为中度缺陷。
3、质控办每季度对各质控点缺陷发生情况统计分析一次,并排出名次,张榜公布。科室考核分值与科室绩效工资挂钩。
11.财政学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篇十一
为了推进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善我国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多年深耕RFID通讯协议安全技术、芯片研发及技术应用推广,由中国物联网行业领导型企业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物流管理中的贵重品及危险品等重点管理对象推出了物流全程感知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通过对物联网技术应用深入研究,借助航天信息丰富集成物联网应用技术经验,构建了一整套从物品分拣、装车、配送、落地到户等各环节无缝管理,服务于全程物流配送的全程感知系统。
一直以来,由于我国的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物流信息系统不完善,时常因为管理不当、人员疏忽等问题,造成物品丢失、损坏等现象,对企业产生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及影响。以烟草流通领域卷烟配送为例,针对卷烟物流业务需要,航天信息研究开发出了“烟草流通领域卷烟配送全程感知系统”,该系统结合中国烟草发展特点,将烟草物联网的融合作为中国烟草面向未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从卷烟分拣、转运箱装车、运输在途、卸货点检测、落地配送、空箱回收、空箱卸载等各个环节的无人化感知监测监管。实现RFID检测、3G通讯、GPS定位与车辆运送路径导航、卷烟配送与运输过程全程视频监测、语音通话,以及其他相关传感器(车辆门锁开闭监测)的接入。并结合演示系统的实际,通过对车辆装载货物定点到位无线射频监测、视频传输与存储,对视频信号的随时监视与集中传输记录,实现运行车辆定位。
通过对烟草流通领域卷烟配送全程感知系统的介绍,可以看到该系统对烟草物流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实时的监控,形成了完整统一、先进实用、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中国烟草物联网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实施,不仅为中国烟草面向未来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支撑,其创新型物联网感知应用,对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员工工作效率、客户的服务范围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2.财政学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篇十二
1 全程就业指导概念
就业指导发源于20世纪初工业化迅速发展的美国,其课程目的包括四个阶段:认识自我,分析专业,学习技能,从业。首先帮助择业者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其次分析了解各种不同专业,找寻到适合自己的方向,然后踏踏实实学习对应技能,最终从业。甚至工作后期的技术提升教育、转换工种的教育,都部分属于就业指导培训范畴,可见美国的全程就业指导体系非常丰富与实用[4]。
2 国内现状
我国也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让就业指导走进高校,并把就业指导课列入高校学生必修课之一[5],但高职高专中医专业就业率低的矛盾依然突出。与国外模式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国外是先了解专业再学习,而国内是先学习专业再了解,不少学生尚未认识清楚自身,何谈做职业规划。在前期我校(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调查研究也表明,即使是对口性较强的中医药专业,仍旧有50%不清楚专业目的,30%未曾考虑自己职业规划,45%对自己所学专业感到迷茫。因此,我校对于构建全程高职高专中医专业就业指导培养体系做以下探讨。
3 构建高职高专中医专业全程就业指导体系实施方案
3.1 学生自我认识阶段
该阶段是使学生较为全面的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独立于父母的大学生涯,使他们进入一个需要自己独当一面的生活模式。告别幼稚,成为成人的阶段,会有多种自我意识的矛盾与冲突,紧张、焦虑、不安、烦躁,都将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我们的方案设计如下:
1)每班配置一名辅导员了解并处理他们日常学习管理中的疑惑与困难;同时每个班配置一名专任老师对口指导,以解决学生对专业及从业问题上的疑惑与困难,这种“辅导员加专任老师的双辅导制”必能在全程指导学生认知过程。
2)每周1次心理专题讲座,由本校或者外聘心理健康中心知名教授进行授课,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每月安排一次团体课外活动,包括足球赛、羽毛球赛,或者临床课程的知识竞赛;每学期进行一次户外拓展活动,邀请户外拓展训练师进行培训,最大程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个人责任感,以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3.2 专业技能学习阶段
掌握并运用对应专业技能是学生学习时期必备能力之一。但现存教育模式,大多数学生还未能完全了解所报专业,便进入学校。同时由于校内专业人数、师资设置限制,入校后再校内换专业,或者跨校选专业并不容易。因此,如何更大程度的让学生了解、认同所学专业才是更持久的内在学习驱动力。
我们的方案设计包括:
1)精选教师,精选教材,精心设计课程。
2)实施多元化考核模式。
3)鼓励参加多种技能竞赛、各种学习社团。
4)鼓励参加多种课外培训、专业研讨会/讲座,争取专业领域内的行家指点迷津。
3.3 全程就业指导课程开设阶段
全程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也是本次探索的重要方面,我们以医学类就业压力爆发的焦点中医专业作为试点,针对中医专业学生构建中医全程就业指导课程,进行教学设计。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药保健养生行业调研、查阅资料、咨询专家后自编就业指导教材,从新生入学开始就业指导课程应二个学年四个学期全覆盖(学生在校的三年时间里因最后一年为顶岗实习时间,实际在校时间为两年)依照不同学期的专业课结构设置、学生心理发育阶段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课件、考核办法。
教学内容包括:中医人文素质培育,中医就业职业规划,中医就业环境、政策、法规解读,中医就业心理与自我定位,中医求职准备与技巧及选择,中医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业培养。第一学期教学内容是中医人文素质培育,中医就业职业规划;第二学期教学内容是中医就业环境、政策、法规解读;第三学期教学内容主要是中医求职准备与技巧及选择;第四学期教学内容是中医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业培养以及模拟招聘[6]。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基于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团队教学法联合应用),教学方式应多样化(如授课、讲座、辩论、实践、模拟场景的综合实施)[7]。采用复合立体式教学形式,包括学校课程老师授课、引入用人单位人事主管讲座及教学、到用人单位开展就业实践活动,拓展就业实训基地[8]。
并对中医全程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施效果从学生、用人单位、就业率、就业质量、就业满意度等多维度进行评价。
3.4 推荐与就业阶段
并不需要等到就业阶段才进行推荐,这样的推荐往往也是急功近利,收效甚微。以往的经验提示我们,优秀的毕业生并不需要积极推荐;同时,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更符合其单位岗位需求的人才。我们调研发现,之前优秀的人才去了推荐的单位,双方却都收获不了预期的效果,一年内转岗率高达20%。因此,如何让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尽早建立联系,彼此了解,找到供需价值,才是对接关键。为此我们设置如下:
1)在全校就业指导处的统一管理下,学院系部成立专职就业指导委员会,并作为一把手工程抓,全面负责毕业生就业指导,以及用人单位信息收集工作,拓展就业渠道,广泛搜集就业信息,畅通就业信息发布通道,充分利用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富媒体等新手段如建立就业指导微平台、公众号等[9]。
2)深化校企、校院合作在人才培养、人才输出上的内涵建设,拓展就业前实践能力培训场所,引进合作单位到高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模式的探讨,吸纳优秀从业人员到校共建就业指导新模式,高校人才输出应符合目前企业、医院的岗位需求。
3)邀请本校毕业的优秀员工回校进行座谈,利用伸手可见的实例及现身说法提供信服力,引领在校生就业及行业理念,并吸取总结优秀毕业生的经验,作为改进培养方向及模式的参考依据。
3.5 反馈与总结阶段
每一名毕业生都是学校多年精心培育的成果,最终的能否胜任新的工作岗位,一直也是学校关心的核心问题,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建设规划的方向。因此,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是相当重要的一环。我们设置如下:
1)对每年应届生就业信息进行统计,并进行与历年同专业及同年不同专业就业数据的纵横比分析。得出分析报告用于修正就业指导内容和方向。
2)进行毕业生、用人单位、家长三个维度不同层面的满意度调研问卷,如学生对用人单位满意度调研、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的满意度调研、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调研、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指导的满意度调研、家长对学校就业指导的满意度调研、家长对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调研。从不同层面反馈就业指导体系的成效及不足。
3)建立长效的就业信息追踪机制,可采用构建微平台、数据库等新媒体技术对毕业1年后的学生工作岗位变动信息、对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反馈信息进行统计并分析,判断转岗率是否在合理范围,判断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根据市场反馈,适时改变培养指导模式,让全程就业指导处在动态修正完善的体系下[10]。
4 结语
近年来由于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医疗行业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医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11]。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因培养时限短、学历层次偏低、城市及周边医疗行业几近饱和、学生综合素质偏差等原因,就业形势更趋严峻[12],专科中医专业更因市场经济导向、社会认可不高等中医专业的特殊性成为就业压力爆发的集合点。构建高职高专中医专业全程就业指导培养体系即是从这一角度思考的命题,拟通过构建体现中医专业特色、针对性强的全程就业指导课程,打造融合企业、医院联合指导就业的新模式,建立就业信息长效跟踪机制下的中医全程就业指导培养体系,力求突破就业压力瓶颈,提升中医专业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也可为其他高职高专院校中医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就业探索提供新的思路。然这一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行业标准问题、政策引领问题、效果评价问题等尚需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断修正及探索。
参考文献
[1]何瑜.医学高等专科教育与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异同及发展定位[J].教师,2013(26):34-35.
[2]赵俊,蔚振江,李晓红,等.浅谈高职医学类院校以就业导向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4(19):106-107.
[3]杨敬雄,刘福军.国外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4(18):21-23.
[4]王枫.医学院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创新[J].学园,2014(19):56-57.
[5]李艳清.医学类高职高专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形式探索[J].学周刊,2014(1):14.
[6]王凤枝,李伯和.医学院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下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4):160-161.
[7]李昱.TBL、CBL与PBL融合教学法在病理实验课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2):327-328.
[8]彭发军.关于医学专科学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3(12):163.
[9]白冰,唐珺,孔晓妮.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实务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13,12(2):118-119.
[10]谭利斌,左志富,何仲奎.中医类院校就业体系现状及对策探讨—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例[J].现代医院,2012,12(7):119-120.
[11]邵敏敏.当代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与再认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74-75.
13.本科财政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十三
[摘 要]
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会计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以某高校为例,该校近三年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呈现下降趋势,经分析后得知其存在学生缺乏专业学习兴趣、学习心态浮躁、论文写作实训不足等问题。应从合理引导学生专业学习兴趣,重视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鼓励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调研工作,加强论文写作技能培训等方面着手,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论文的质量。
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本科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会计专业本科教育同样也需要通过毕业论文设计这一实践环节,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的方法;提高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本文以某高校为例,从近三年毕业论文成绩评定结果以及专业指导教师的普遍工作感受来看,论文质量呈现下降趋势。一方面,我们在不断完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而另一方面,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状况堪忧。我们希望能通过对毕业论文设计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而反思,并为提高现代会计本科生的综合素质提出有益的建议。
一、毕业论文设计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毕业论文设计现状
该校的本科毕业论文历经审题、下达任务书、开题答辩、撰写初稿、中期检查、定稿答辩几个阶段。最终要求学生提交不少于1字并通过答辩的论文。一篇毕业论文要经过指导老师、评阅人、答辩组等签字审核。目前该校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程序和环节是比较系统、完善和规范的;程序控制及监督也是到位的。此外,师资队伍也较稳定,职称和学历结构良好;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稳步增长。在毕业论文指导环节,教师的论文指导能力毋庸置疑。
从表1来看,近三年毕业论文质量优良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中等和及格的比率上升较大。教师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普遍感受到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难度加大,学生难以提交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这其中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探讨。
(二)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专业学习兴趣
我们曾以该校届和届会计学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在他们的大学二、三年级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只有23.88%的学生对会计专业非常感兴趣,而70.90%的学生对专业兴趣一般,另外有5.22%的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学生对撰写毕业论文的意义和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写作仅仅是大学学习的最后阶段,是毕业前的最后冲刺,只是为了完成必要的任务,可以应付了事;谈不上对所学专业的热爱,更不用说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实践环节了。
看到这样的调查结果,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反思:学校和教师是否考虑到学生学习的感受,并引导和提高其专业学习兴趣。会计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动力,这无疑会影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学生学习心态浮躁,论文拼凑、抄袭现象严重
现代社会网络发达,在给我们的学习和收集资料带来很大好处和方便的同时,也给投机取巧的人提供了机会。在各种繁杂资讯充斥网络社会的背景下,学生论文写作心态浮躁者居多,真正沉下心来写作的少。不能踏踏实实地做学问,不愿意下工夫研读文献,而是急功近利将收集的资料剪切、复制、粘贴,东拼西凑成一篇文章交差,希望及格就行。不认真按导师的批阅意见修改,匆忙应付了事。学生面对就业压力,疲于参加各种应聘招考,没有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3.资料查阅、调研能力不够
要写出一篇质量较好的毕业论文,需要查阅研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并且进行实地调研,取得相关的第一手资料,还需对自己的数据资料等做出整理和分析。就目前来看,学生在文案调研中几乎不懂如何便捷地查阅文献,如何利用学校的资源数据库进行有效检索。此外,他们也不太了解如何去拟定调研问题和明确实地调研的方法。如果作者对一个拟待研究的论题无从获知他人研究现状时,必然无法对此形成理性和感性认识,那么要写出一篇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当然无从下笔。
4.文字运用能力差,逻辑混乱,缺少论文写作前期训练
完成一篇毕业论文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能综合应用所学各门课程知识,而且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按理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写作能力较强,但是在提交的文章中仍出现大量明显错误。比如语句不通顺,层次不分明,基本的格式不正确等问题,更不用说论文逻辑关系清楚,有独立见解且具有说服力了。即便没有自己独特的观点,至少能对其他研究学者的观点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表明自己对已有观点的看法及理由,但就这一点学生也较难做到。
课程论文可以说是毕业论文的日常训练形式之一。文献检索、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写作能力等都可以从撰写课程论文的过程中获得锻炼。但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73%的学生认为课程论文非常有必要;35.07%的学生认为论文写作可以促使自己深入了解本门课程,有一些作用;51.49%的学生认为其对自己有些帮助,但作用不大;18.66%的学生认为其流于形式,没有必要。调查结果表明,70.15%的学生没有从课程论文写作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发现,教师对课程论文指导不到位,过程控制松散。由此看来,课程论文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前期训练环节,其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
二、解决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有关问题的对策
(一)合理引导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据我们调查,94.03%的学生关心所学内容是否涉及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管理问题。学生在走上新的岗位前,也需要通过毕业设计来储备知识和提高能力。因此学校在毕业论文指导动员大会上,应着重宣传毕业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独立解决某一专业问题的能力;它是对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的直接检验,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了许多课程,但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不高,知识要转化为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指导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多选择应用管理类的论文题目,尽量将所研究的论题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技能能服务于社会。如果学生的论文选题可以与其实习的工作内容相联系,学生能言之有物,则对研究更有兴趣,更愿意深入思考,写出的论文也具有实际价值,更能提高论文质量。因此,学校和教师都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实习阶段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二)重视道德诚信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我们的大学教育一方面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和素养培养,另一方面也需重视对大学生道德诚信的教育。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它要求人们为人诚恳、待人诚实、做事实在、追求信誉等。诚信既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社会维持和促进整个公民道德建设取得实际效果和实质进展的关键。
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到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我们应从三个方面加强高校的道德诚信教育:1.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施动者,教育工作不仅仅是职业、谋生手段,它还是一份培养国家、民族人才的社会责任。教师在工作中应以自身诚信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贯穿在平时教学的点滴中。2.高校需要合理协调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学科研并重。教育是百年大计,教书育人为教育之根本,短期内教学工作不能像科研工作一样其成就可以明显表现为论文、课题等成果,但是教育关系到国家民族的人才培养、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这些不是论文、课题成果可以衡量的。3.学校应教育学生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这样才能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承担起社会、民族责任。
(三)鼓励学生了解、参与社会调研工作
一方面,高校可针对会计专业特点和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查资料、调查研究、应用文写作等与毕业论文工作相关的课程。例如可以开设图书情报学、社会调查方法等课程,使学生可以更好了解如何查阅、消化、利用文献资料,让学生知道如何合理、合法地收集和应用行业数据;使学生掌握访谈、问卷设计、数据收集与处理方面的技巧。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鼓励教师以自己的科研课题为轴心,在大学的后两年,吸引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进来,并当作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来加以规范管理,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创新水平。例如有的高校由专业教师牵头,组织对教师课题感兴趣的学生,成立课题小组,利用寒暑假“三下乡”活动,使学生在进行文化、科技、卫生传播的同时,又可以接触社会、开展课题调研,为大学生科创活动打好基础,也为其完成毕业论文做好铺垫。这一形式有可借鉴之处。
(四)加强论文写作技能培训
14.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系统解决方案 篇十四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以及法律制度逐步完善,社会对司法审讯文明执法,公正执法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罪犯行为和犯罪案件更加多样化、复杂化,高智商犯罪越演越烈,给新时期的检察院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利用科技的手段,实现案件的快速侦破,更好更快更准的打击犯罪是我们检察院等机关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多次强调,要紧紧围绕业务需求,加强基础网络、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和数据库等电子检务工程项目建设,最大限度发挥信息资源的集聚、规模效应,为提升法律监督能力提供科技支撑。
司法审讯实行讯(询)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是检察院适应新的形势,为提高犯罪侦查工作水平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司法审讯在“科技强检”背景下,促进自身更好的履行法律职责,规范讯(询)问过程、提高讯(询)问办案效率,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深入推进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重大举措。
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系统 结合司法审讯数字化建设、侦查指挥审讯监控建设的业务需求,采用先进的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流媒体与集中存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通信与控制技术、数据库技术而开发的一套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同步录音录像监控平台。该系统使用多级级联、数字高清、唇音同步、实时刻录等现代技术,能够提供同步录音录像、实时监控、电子笔录、远程指挥、卷宗管理、多重加密、数据报表等贴合实际需求的功能。
该系统功能齐全、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可靠、人性化操作,能非常有效地为公、检、法等部门办案提供帮助。有效打击犯罪,杜绝犯罪嫌疑人无端指控办案人员刑讯逼供等现象,体现公、检、法等机关文明办案的形象。
系统解决方案
系统大致由审讯室、控制室和案件指挥中心组成。审讯主机单独放在控制室,有专门技术人员进行操作控制。图像、声音、温湿度信息分别由安装在讯(询)问室中的摄像头、拾音器和温湿度传感器采集并传送给同步录音录像主机,主机对接入图像实现多画面合成、叠加温湿度时间信息并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办案人员只需要通过办案电脑登陆客户端即可完成电子笔录、案卷管理、重点打标等功能操作。
系统还可以通过人员定位系统实现了对被审讯人的全程跟踪定位,并联动附近相关的摄像头进行同步录像。录像视频跟随案件信息一起打包,形成一案一打包。
15.关于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 篇十五
迪尔作为行业领导者, 本身产品线丰富, 但仍不可能做到绝对齐全, 他们会选择一些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为其代工某类产品, 以完善自己的产品线, 但始终是坚持自己品牌的绝对主导性。这样一来, 其全程机械化的基础就建立起来。而迪尔如今在玉米全程机械化的尝试, 一是基于我国玉米全程机械化水平较低, 潜力巨大;另一方面是其玉米收获机的成功推出, 有了优势产品, 可以在其他过程推广他的产品。
意大利有很多中小企业, 他们拥有各自领域的技术优势及品牌形象, 但产品都较为单一。他们常常联合, 内部协调, 依靠两家或几家的产品联合打市场。伊诺罗斯进入中国, 最早只有自己品牌的机器, 但是很难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 他们现在提出的全程机械化, 正是基于与其他优势意大利品牌的共同合作。
其实, 全程机械化的提出, 往往都是其中一个阶段的产品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企业积累了优势, 才逐步向全程机械化方向扩展。当然, 这里所说的全程机械化, 首先要建立在产品的质量过关, 技术领先的前提下, 并不是一味地去扩充自己的产品线, 做到大或全, 而不是做到精而细。像国内很多企业, 产品线平行而非纵向发展, 单纯扩大自己的产品种类, 而没有长期的战略眼光, 或者是只想忽悠用户, 让自己看起来大而全, 这样的情况, 相悖于以上介绍的两种模式, 不仅达不到全程机械化的基本要求, 而且还带来了恶性竞争, 造成同质化现象严重。
有了全程机械化, 才能谈解决方案。解决方案的概念打破了传统的以销售产品为主的理念, 因为其卖的不只是产品, 更是一系列全方位的服务。
既然是服务, 首先就要明确用户的主体地位, 这与《农业机械》杂志一直倡导的观念相同。我们都知道, 我国农机行业的高端客户将越来越多, 更多的农机将集中到优秀的经营者手中。客户的变化, 催生企业及经销商的与时俱进。解决方案便应运而生。
企业和经销商所要做的, 就是听取客户需求, 一旦获得了这个需求, 他们为客户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农业生产较为复杂, 包含了地块、农时、农艺等各种要素, 而合理地搭配全程机械化的农机产品, 兼顾效率和经济性等, 将是解决方案的首要任务。合理搭配之后, 更为优惠的价格, 更为专业的培训及贴心的服务等将全面跟上。在同一品牌的大环境下, 客户所获得的优惠条件将显而易见, 而其所要面对的服务人员, 也都是有针对性的、专业的, 更有利于沟通, 更为快捷。事实上, 整个解决方案还有很多要素可以充斥其中。关键在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认知。
16.财政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篇十六
排 名 | 高校名称 | 开此专业学校数 |
1 | 中国人民大学 | 91 |
2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91 |
3 | 西南财经大学 | 91 |
4 | 中央财经大学 | 91 |
5 | 北京大学 | 91 |
6 | 浙江财经大学 | 91 |
7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91 |
8 | 上海财经大学 | 91 |
9 | 辽宁大学 | 91 |
10 | 厦门大学 | 91 |
11 | 南开大学 | 91 |
12 | 江西财经大学 | 91 |
13 | 山东大学 | 91 |
14 | 东北财经大学 | 91 |
15 | 武汉大学 | 91 |
16 | 山东财经大学 | 91 |
17 | 复旦大学 | 91 |
18 | 浙江大学 | 91 |
19 | 西安交通大学 | 91 |
20 | 暨南大学 | 91 |
主干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国家税收、统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学、政府预算。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经济学基础知识、专门的财税专业知识、较好的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财政、税务、公共管理、公共投资、国有资产管理、企业管理、非营利组织等相关领域或者工作岗位上从事研究、应用、管理、咨询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或者创新型人才。
实践教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培养要求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财政税收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财税及相关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
知识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财政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 具有处理财政税收业务的基本能力;
3. 熟悉国家有关财政、税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 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17.财政学专业的论文题目 篇十七
2、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中的政府角色定位
3、中央财政环境保护预算支出政策优化研究
4、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集聚效应
5、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6、现阶段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
7、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8、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研究
9、我国农村商业性金融发展研究
10、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财税政策研究
11、环境政策研究
12、关于促进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及相关税政管理体制研究
13、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
14、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研究
15、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政府角色转变研究
16、农民专业合作社效率研究
17、南欧主权债务危机研究
18、我国国防财政政策研究
19、支持物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18.财政学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篇十八
一、当前财政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缺乏主动性
目前, 在财经类学院几乎所有专业均开设含有财政学内容的课程, 但是这门课并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从专业实用的角度分析, 非财税专业学生普遍认为财政学不是自己的专业, 学习财政学对将来的就业也没有太大的帮助, 只是因为该课程属于专业指定的选修课, 为修满学分而已。在学习过程中, 部分学生课前没有任何准备, 甚至个别学生空手进课堂, 课堂上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也不积极思考, 更谈不上自觉学习。他们关心的主要是怎样考试, 能否通过等, 缺乏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而且财政学学完之后与其他学科很少有交叉, 学生又不可能主动运用财政知识去认识和分析社会经济问题, 所以学生学到的财政知识很快就会被遗忘。
2. 教材不适应非财政专业学生的特点和要求
目前所使用的财政学教材不适应非财税专业学生的特点和要求, 一是财政内容偏多, 税收内容偏少, 尤其对税收的计算及缴纳等实务内容介绍得更少, 非财税专业又没有开设税收类的其他相关课程, 因此, 学生学完财政学后, 仍对税收知识知之甚少, 而学生毕业后走向基层, 对税收知识需求较多, 造成供需矛盾。二是重理论内容, 轻实践。比如, 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最适课税和税制优化理论等内容所占比重较大;税收实务需要突出介绍而教材内容极为简略;政府采购、财政政策等内容所占比重较小, 而财政政策恰恰是理论与实践的接合点, 结果导致学生所学知识只停留在书本上。三是由于教材内容不合理, 需要根据专业进行补充调整, 然而, 财政学课时仅为54学时, 这就出现了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再加上客观因素使课时减少, 如法定假日、劳动周、运动会等, 授课时间越发紧张, 教师不得不一再加快授课速度, 或者将有些内容留给学生自学, 甚至不能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最终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财政学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 教学范围限制在课堂上, 教师讲, 学生记笔记, 考试考笔记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极不理想,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言堂”, 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 课程内容也会枯燥无味, 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尽管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没有改变, 只是将粉笔板书的知识灌输变为点击播放, 甚至可能因为减少了板书的过程, 课件播放速度又太快, 学生来不及记忆和消化教学内容, 教学效果可能会变得更差。
二、财政学教学改革设想
课堂是教学活动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场所, 是一个以教师的“教”与学生“学”为系统构成的整体。大学课堂绝不是专业知识的简单灌输, 应当结合课程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 理顺课程思路, 介绍课程框架
当学生开始学习一门新课时, 教师首先应把本课程提纲挈领地介绍给学生, 让学生知道应该学什么、怎样学。教授财政学,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财政, 然后了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财政的基本职能, 财政的职能在社会经济中如何发挥作用, 财政收入多少、支出多少, 通过什么渠道收, 怎样安排财政资金, 国家预算怎样做, 如何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和财力, 最后根据国家经济形势制定不同的财政政策。这样学生就明确了学习财政学的基本思路, 了解了该课程的架构,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启发和询问相结合, 引导学生思维
财政学的一些原理对非财税专业的学生来说显得枯燥而抽象, 学生难以自发地产生学习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怎样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认为, 教师首先应通过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然后运用“启发式”教学, 提出一些社会生活中和财政有关的问题,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财政的概念为例, 教师可以以询问的方式开始, 引导学生从周围的事务谈财政现象。
如, 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国防安全是谁提供的, 公务员的工资是由谁支付的, 城市与农村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是谁支付的, 那么这些资金又是通过什么渠道筹集的……学生逐渐感受到抽象的财政理论一下就变得具体了。随后可以启发学生提供这些物品的目的是满足谁的需要, 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出财政的定义。
这样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比直接从理论认识开始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 而且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3. 注重学科联系,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财政学作为一门跨经济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的学科、兼容多学科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 在学习财政学过程中, 需要具备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管理学等理论基础。当然它还和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实用经济学科密切相关, 这也决定了财政学教学方法应该呈现多样性。财政学又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课程, 在教学中, 为帮助学生对财政理论的理解, 教师需要收集大量典型的实践素材。比如, 收集与财政学有关的有趣的新闻, 并将其穿插在课堂中, 带动学生分析时政或对政策进行预测,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自发地去学习、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才能增强学习的动力, 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 在讲授“国债限度”时, 以希腊、爱尔兰等欧盟国家的债务危机为例, 分析其债务风险及其原因, 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让学生积极参与, 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对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进行分析, 分析如何把握政策和运用政策来调控经济。这是衔接理论和实践的很好的桥梁, 而且能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开展案例教学, 培养实践能力
财政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 应加强案例教学。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利用典型事例进行教学, 使学生通过特殊的典型实例分析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中的概念和原理, 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通过营造宽松的自主学习与实践的环境, 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克服了传统教学的缺陷, 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 分析现实中的财政现象和财政问题, 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例如, 在讲授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时, 可以通过实际数据展示。首先进行横向比较, 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同一时期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有何不同, 然后比较发达国家在不同时期财政收入相对规模的变化趋势, 从而得知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主要因素, 但不是唯一的, 还要考察我国在不同时期的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情况, 结合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程, 发现分配政策也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之一。
这样可实现抽象理论的具体化和直观化, 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并加深印象, 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消极接受知识的状况, 提高学习效率, 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改进教学方法, 调整教学方案,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使之能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 分析现实中的财政现象和问题, 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5. 结合不同专业, 抓好教学侧重点
财经类学院几乎所有专业均开设财政学课程, 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有其基本的理论体系和内容, 但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讲授的内容应适当调整。教师要“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 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来安排教学内容。对于经济类专业学生要侧重于财政基本理论和运行机制的讲解, 而对于没有税收类后续课程的其他专业, 如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学生, 应增加税收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解, 尤其是税收实务部分, 侧重于讲授财政政策、分配制度等内容, 要求学生了解财政制度, 熟悉与财政相关的业务操作, 而政府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可以略讲, 以适应非财税专业财经类学生毕业后面向基层对税收知识的需求。
6. 加强校际间的交流, 提高教学质量
在不同的财经类院校, 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 各有自己的优势同时也会存在许多不足。所以, 应注重加强院校间的交流, 这样不仅能拓宽教师的视野, 也能吸收其他院校的优秀教学经验。对于开设财政学的非财经院校, 如果每年召开一次财政学教学研讨会, 通过研讨会提供的平台, 或者通过课题合作等形式, 就各高校财政学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探讨, 相互学习、交流经验, 对于推动我国非财经院校财政学教学水平能发挥积极作用。在教学内容上, 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 结合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 及时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教改成果引入教学实践, 以充分体现教学内容体系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总之, 面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要求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 以创新的举措吸引和引导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为培养合格人才打下基础。
摘要:财政学是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而, 改进财政学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 本文在分析目前财政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财政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财政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陈爱东.关于民族院校财政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22) .
[2]孙伟, 张国富.财政学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2) .
[3]杨华.财政学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10) .
[4]张金燕.提升《公共财政学》核心课程教学质量初探[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0 (1) .
[5]李珂.本科大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路径分析[J].教师, 2010 (7) .
【财政学专业全程培养方案】推荐阅读:
财政学专业认知07-11
财政学专业论文08-28
财政专户管理解决方案08-25
[财经类试卷]经济师初级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财政支出的内容)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11-20
财政局推普周工作方案06-19
2022年度中央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施方案07-03
财政干部教育培训网解决方案08-01
财政学11-12
论文财政学01-16
财政学期末习题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