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 为学生快乐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2024-10-26

家校合作 为学生快乐成长撑起一片蓝天(精选7篇)

1.家校合作 为学生快乐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篇一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罗田县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纪实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学校德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改革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是时代赋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我们深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几年来,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着力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第一,构建德育创新 增强工作实效

一是加强德育队伍。完善德育工作保障机制,着力建设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德育工作队伍。各学校配齐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和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少先队辅导员,配强班主任教师队伍,加大班主任培训力度。为了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县教育局首先从师德抓起,每年暑假,县教育局对全县所有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培训,各学校还聘请乡镇派出所所长担任法制副校长,聘请“五老”担任校外兼职辅导员,积极开展“警校共建”、安全法制讲座、革命传统教育等主题活动,形成德育队伍专业化、德育工作规范化的良好局面。

二是抓实德育工作。全县学校德育工作已形成纵向“校长——政教处——班主任——科任教师”、横向“政教处—

—团委——少先队——保卫处”的网络管理模式,实现德育工作齐抓共管、无缝对接的管理链条。全县学校按照《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德育管理。时间上,从早起到晚睡,从课内到课外;空间上,从教室到宿舍,从家中到学校;内容上,从理想信念到养成教育,从爱国主义到传统道德;形式上,从知识传授到德育渗透,从活动引领到操行评定,形成时时、处处、事事皆德育的理念,实现全员育人、科学育人的最高目标。三里畈高中的“回归教育“,河铺的“孝德”文化,匡河中学的“善”文化,在德育工作新模式的探索上都有了突出成效,给全县校长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学生家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三是丰富德育活动。利用每年重大节日契机,开展有意义的庆祝活动。配合特殊背景、特定时期大力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以活动吸引人,以活动锻炼人,以活动发展人,以活动成就人”。很多学校积极开展“生态农业之旅”、“成人宣誓”、“我的中国梦”征文比赛、“美在我身边”主题书法绘画比赛、“诵中华经典,做文明学生”诵读比赛、“学雷锋”社会主题实践活动等富有特色的德育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寓教于乐,效果很好。

第二,创建家校平台,拓宽沟通渠道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重视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开展德育工作。我们积极倡导全县教师尤其班主任教师学习心理学知识和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介入学生家庭、强调家庭氛围和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养成的重要性,真诚倾听、平等对话,通过各种仪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抗挫折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等,这些方式能够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效果明显。

一是打造家长学校平台。目前我县有省级示范家长学校6所、家庭教育工作市级示范乡镇4个、市级示范家长学校24所,所创办的各级家长学校处在全市前列。各学校的家长学校通过遴选不同工作岗位、关注教育、热爱学校、有责任心的家长组建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教育与管理,构建家校共建网络。学校敞开校门,开放课堂,邀请家长走进教室,观摩教学;走进宿舍,检查卫生;走进食堂,体验生活。学校举行重大活动,邀请家长代表共同参与,亲近孩子,亲近学校。

二是打造心理咨询平台。组建“阳光驿站”、“悄悄话信箱”、心理咨询室。2014年暑期,教育局出资20多万元,从省市聘请6位心理学专家对全县完小以上学校选派的100多名青年教师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针对学生心理问题及时沟通,正确疏导,引导学生消除烦恼,化解矛盾,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是打造网络家访平台。我们要求各学校在全员家访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三访”:访单亲家庭、访留守儿童、访问题学生。与家长和学生零距离接触,开放式沟通。除了上门家访、电话家访、短信家访、书信家访等传统方式外,我们积极打造网络家访平台,通过QQ、视频、微博等方式,建立QQ群,微信平台,及时的与家长真情沟通。不批评,不抱怨,不告状,增强家校友谊,增进学生理解,融洽师生感情。

第三,创新校园文化,打造精神家园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土壤。校园文化和社会道德一样,都是一种内在价值理念,都是一种内在约束。它以经典的诗词、博雅的艺术、精美的建筑、优雅的环境提升了师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及其文化素养和艺术品位,引导师生保持健康的心态,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因此,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着长期的不可估量的隐性作用。我们从三个方面挖掘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是思想引导。我县大力倡导学校文化建设,最大的收获是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打造有灵魂的教育,争做有境界的教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理念已成为引领全县教育科学发展的一面旗帜,“让教育回归本质、让校长回归本位、让校园回归本色”已成为全县共识。这种理念已成为一种思想,深深地渗透进学校文化中。教师的师德水平、育人

观念、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都在不断提升,校风纯正,教风端正,学风浓厚。

二是文化熏染。我县大部分学校汇编德育校本教材,如匡河弘扬善文化的《至善》,河浦结合乡土文化汇编《走进孝文化》教材,胜利 红色文化《红土地》教材,大崎依托地域文化编写《兰花君子》教材。全县创新德育模式,增强工作实效。形成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

三是环境育人。学校文化正在逐步散发育人魅力:胜利小学“历史的星空”、“红色的土地”、“心灵的摇篮”红色文化墙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三里畈高中唱响“回归”教育主旋律,对新课改的有益探索,为高中多样化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大崎蕙兰文化,以兰育人,学做君子,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思想得到熏陶。河铺的孝德文化,匡河的至善文化,都在显示勃勃生机。走进罗田校园,处处绿草如茵,鲜花似锦,窗明几净,书香浸润,为青少年打造了一座座鲜活的精神家园。

第四,加强机制建设,引领育人导向

一是建立考核机制。我们把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作为衡量思想道德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把德育纳入中小学教育评价机制之中,建立了一套务实管用的考评制度,考核学校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情况;考核学校环境建设、文明校园情况。制定《罗田县中

小学生素质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纳入监测范围。定期组织中小学生素质视频抽测,提高思想道德教育质量。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我们发挥表彰奖励的激励作用,大力选树典型,带动示范。每年定期开展“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各学校定期评比“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学生”;很多学校创新评选“十佳小孝星”、“艺术之星”、“礼仪之星”。以榜样示范,以典型引路,带动全体学生崇尚文明,追求进步。

三是建立关爱机制。我县大力实施学生关爱工程,促进教育公平。全面落实政府主导、教育主管的“两为主”政策,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2011年我县发放“两免一补”资金165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8197人;发放中职助学金190.08万元,资助学生3124人;减免中职学费96.9万元,免学费891人;争取社会捐赠86万元,资助学生8000余人;县特校129名学生全部纳入政府低保,县财政每年列支20万元为特校学生提供“爱心午餐”。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义务教育学校食堂“零利润”运行。建立关爱“五生”包保责任制,扎实开展“留守儿童户户行”爱心家访,让每个学生沐浴关爱的阳光。

千淘万沥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县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县理工中 6

专被评为“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县一中被评为“黄冈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县实验小学“红领巾艺术团”节目登上央视校园春晚舞台;严坳中学“跳绳72变”阳光体育活动被全国14家电视台报道;骆驼坳中学汪雨歌、县思源学校毛思敏、实验小学卢思敏、县特校陈静、宜林小学胡执纲等多名优秀少年分别被评为湖北省和黄冈市“美德少年”;其中汪雨歌还被评为“黄冈市十佳自强女孩”,目前已作为“湖北省乡村道德好青年”人选,在网上进行票选;双凤坳中学周晴被授予“黄冈十佳小孝星”荣誉称号;中小学生素质抽测合格率年均提高5个百分点。全县中小学生爱国爱党,感恩祖国,拥有朴素的爱国情怀;崇尚文明,明礼诚信,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拥有积极的自强精神;谦恭礼让,孝老爱亲,具备优良的传统美德。在人生道路上,他们已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当然,在看到主流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比如说:老人倒了没人敢扶,被车撞了没人敢救,为争座位老人和青年打得头破血流……这些现象都在挑战着我们的道德底线。因此,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更要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一是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良好氛围。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营造。要建立起学校、家长、社 7

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架起协调沟通的桥梁,消除教育盲区,构建爱心与和谐共荣的社会大家庭,共同促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关心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是要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坚强合力。现在的社会环境很复杂,诱惑比较多,尤其是对于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单亲儿童和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更为缺失。面对影视、网络的诱惑,不良风气的影响,亲情的荒芜,安全的隐患,需要全社会各部门携起手来,形成合力,共同编织一张纯洁、健康、安全网络,为青少年成长撑起一方蓝天。

三是要发挥教育部门主力军的强大作用。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力军,我们责无旁贷。我们将秉承三个“坚持”: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抓好三个“落实”:理念上,落实素质教育,处理好德育与考试、与知识、与活动的关系;管理上,落实以人为本,实现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机制上,落实科学规范,通过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引导全县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抓实、抓细、抓好。实现三个“满意”:方式方法上,让学生满意;教育效果上,让家长满意;长远目标上,让党和人民满意。

2.家校合作 为学生快乐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篇二

目前, 学生写错别字的概率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写作中, 错别字真是五花八门, 让人看了哭笑不得。有很多常用的汉字, 虽然容易写错, 但也是教师多次强调过的, 学生一听就懂, 但一写仍错, 而且一错再错, 真是让人束手无策。而在一次作文课上, 我的愁眉苦脸被学生发现, 他们的热心询问使得原本想批评他们的我改变了主意, 转而向学生寻求帮助, 结果收获了意外的惊喜。诚然, 课堂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 因此教师在课前需要对课进行精心准备, 即对课堂进行预设;但从教学的全局来看, 预设只能是一个教学的准备, 真正的有效教学往往是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 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 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如果说预设体现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对文本的尊重, 那么生成体现的则是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 给他们一个表达自我的机会, 生成的资源会更加精彩!

【案例描述】

文从字顺是作文的基本要求, 错字连篇是作文的大忌。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这些错别字基本上都是些常用字, 而且也是我再三强调过的易错字, 学生一听就懂, 但是一写就错, 这让我纠结不已。怎样才能让学生将这些常用字写正确呢?我真是一筹莫展。看来, 不狠狠批评他们是不行了。因此, 我事先将挨批的对象找好, 准备将这些“错别字大王”的作文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很聪明, 他们看到我站在讲台上紧皱眉头一言不发, 就知道我一定是遇到什么烦心事了。平时最讨我喜欢的小天问道:“老师, 您怎么了?怎么不说话呀?”“是呀, 老师, 您生气了?”我的“小跟班”小凡有点小紧张。见学生发问, 我也就不再故作深沉, “是的, 我生气了, 而且是很生气——”我故意将“很生气”三个字一字一顿说得很重很重, 学生听我这样说, 都正襟危坐, 不敢出声了。“别紧张, 孩子们, 我是生自己的气呢, 因为我绞尽脑汁也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你们少写错别字, 我真是笨死了。”我扬了扬手中的作文本开诚布公地说, “你们可别笑我笨啊!”学生听我这么一说, 都笑了, 课堂气氛变得轻松起来。“老师, 您别烦, 这不算什么难事, 我们一起来想办法。”最知我心的小晴说。其他同学也纷纷表示愿意和我一起想办法。“那真是太好了, 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嘛。这些字都是我平时再三强调过的易错字, 但是你们很执着, 总是跟着自己的心走, 总把它们写成你们认为该写成的模样, 既然大家都愿意帮老师想办法, 那我就把你们作文中出现频率高的错别字写在黑板上, 你们看看怎样才能将这些字的正确写法牢牢记住。”原本打算展示他们的“杰作”, 现在得临时改变了。“好, 没问题!”学生齐声回答。这些孩子可能是因为初次在课堂上帮老师忙的缘故, 一个个精神抖擞, 聚精会神。

我刚在黑板上写出第一个错别字“染”, 就听到小豪兴奋地说:“老师, 这个字我知道怎么记就绝对不会写错了!”“哦?那你说说看呢。”这个字经常被学生画蛇添足多加一点, 都不知强调过多少遍:写的时候千万不要多加一点, 可效果甚微, 学生照加不误。“染房不卖肉丸子呀!”小豪朗声说道。染房不卖肉丸子?染房不卖肉丸子!对呀, 多好的一个巧记汉字的办法呀, 我怎么没想到呢?此话一出, 我相信学生今后定不会再将“九”字写成“丸”字了。“大家说, 小豪说得好不好?”我激动地问学生。“好!”学生异口同声。“真是太感谢你了, 小豪, 你率先帮我们解决了一个难题, 我要给你记上一功!”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

就这样, 我边写学生们边思考边讨论, 到后来我也加入他们的行列, 与他们一块思考, 一块讨论, 一块修改, 其乐无穷。真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集体的智慧是无限的, 十几分钟后, 黑板上的错别字就被我们的奇思妙想给消灭掉了。例如:“武”字, 学生总会多加一撇, 巧记办法是“习武之人不带刀”;“驮”字, 学生会将“大”字写成“犬”, 巧记办法为“马的力气大方能驮动东西”;“牺”字, 学生会将“西”写成“酉”, 巧记办法为“老牛直奔西方走”;“喉”字易将右边的“侯”写成“候”, 巧记办法是“喉咙里无鱼刺”;“琴”字学生总会将“今”写成“令”, 巧记办法为“弹琴不用别人下命令”;“纸”字总被学生多加一点, 巧记办法是“白纸一张无黑点”;“辜”字, “古”会被写成“吉”, 巧记办法是“古代人民很辛苦”;“滚”字巧记办法为“公公穿着防水衣”;“辩”“辫”字巧记办法分别是“有言能辩论”“有丝能扎辫”……

没想到, 一直困扰我的难题就这样被解决了, 我在高兴之余转念一想, 中国汉字浩如烟海, 黑板上的错别字毕竟是有限的, 学生在平时书写过程中可能还会有新的错别字产生, 如果能防患于未然, 就会从根本上降低错别字出现的频率。于是, 我将学生们分成六个小组, 每组推选出一个负责任的小组长, 让他们将今天编好的巧记汉字办法归纳整理好, 并且带领小组成员继续寻找易错字、难写字, 动脑筋想办法, 将所想办法及时记录下来, 编成一本“汉字巧记一点通”, 然后资源共享, 两周后我们来进行一次汉字听写大赛, 检测一下同学们的收获如何。学生一听要比赛, 纷纷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

看着学生们一张张激动不已的笑脸, 我的心里也开出一朵花来……

【案例反思】

1.教师在必要时可以向学生“示弱”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教师不是百科全书, 不可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不可能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面对学生, 我们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这样不仅不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 反而会让他们因你的诚实信任你、尊重你, 甚至会帮你出谋划策。教育心理学表明, 教师在教学中适度“示弱”能够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空间,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就像本课中, 我开诚布公地将自己的烦恼告诉学生, 让学生来帮我“救场”, 我敢于在学生面前“示弱”, 结果收获的是学生的热心帮助。如果我强不能以为能, 再将这些易错字要注意的地方重复一遍, 浪费的不仅是时间, 更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那就得不偿失了。古语有云: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适度示弱, 说不定会给课堂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呢。

2.教师要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

新课标指出,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创设者和引导者, 是问题的激发者, 是讨论的组织者和平等参与者。这就告诉我们, 在课堂上, 教师绝不能独霸课堂, “一言堂”已经不适合当今的教育形势了, 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宽容、接纳的课堂氛围, 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这种课堂中, 学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才敢于质疑, 敢于挑战权威, 教师才易于把握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生生、师生互动, 促成课堂教学资源不断生成, 使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不断得以实现。案例中, 我及时调整自己烦躁的情绪, 用幽默的语言缓和了课堂气氛, 将学生当作自己倾诉烦恼、寻求帮助的对象, 使学生获得了被我需求的“助人感”, 给了他们表达的机会。这样, 他们才敢畅所欲言, 积极寻找帮我解决难题的办法。我参与到他们讨论的行列中去, 更是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最后集思广益, 总结了我意料之外的多则巧记汉字的办法。这难道不是一种新颖又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吗?

3.即兴创造使教学成为艺术

我原先可没想到学生会帮我将困扰我的难题给解决掉, 更没想到我和学生一块讨论交流总结出那么多则巧记汉字的办法, 原本只是打算批评学生屡教不改, 因为学生的一句询问, 我就将自己的烦恼和盘托出, 谁知却有了意外的惊喜, 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阴”啊。看来, 有了教学中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 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 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生成远比预设精彩!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课堂不能再是教案剧的演绎舞台, 而应该是学生们展示真实自我的场地。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意外”回答, 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问题, 这样, 我们的课堂也会因这意外的生成而更精彩, 更有活力!

3.家校合作 为学生快乐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篇三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1(A)—0028—01

新世纪将是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依托的“知识化、学习化”时代。21世纪的人才如果没有强烈的合作意识和娴熟的合作技能,将难以立足于社会并有所建树。为此,新课程改革如春风化雨,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全新理念,给语文课堂注入了蓬勃生机和活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学习,既促进了师生间的教学相长,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合作观,培养与他人和谐共处、通力合作且有创造性的时代公民,已成为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鉴于此,笔者对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大胆革新,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责任和分工,小组成员在互动交流中学习、讨论,最终完成共同任务,落实学习目标。这种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为师生搭建起了一个平台,师生在互动交流中营造了和谐宽松的氛围,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闪现出了灵性和智慧。下面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究、摸索出的几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1. 自主式:在新学期刚刚开始,还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时,可采用自由组合的形式分组,一般以4~6人为宜,并由学生自主推选出组长,可定期轮换,便于检查,落实共同长久的学习目标。如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名言名篇的背诵,美文妙句的积累等,都可以通过这种分组方式来进行。

2. 就近式: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采取临时分组、就近组合的形式,一般是同桌之间或前后左右的四人之间进行互动交流。这种模式也是常规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互动合作,多用于指向明确、目标具体的问题讨论。例如一篇文章的行文思路、主题立意、表现手法等均可采用这种合作方式进行探讨。

3. 拼盘式: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之后,把一项难度较大的学习目标分割成几个部分,各小组的每个成员负责完成其中的一个部分。然后将其完成的目标集中起来,进行组与组间的交流;将存在的问题汇总之后由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最终,问题将会在教师的点拨、学生的交流、师生的互动中得以解决。在教授《滕王阁序》一文时,文中大量典故成了学生准确理解文意的障碍。我就采用了这种方式,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音序编写了“典故词典”,学生在交流评议中互相补充,既理解了典故,又弄清了文意,最后以小组形式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 才艺式:就是在熟悉学生、了解其特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说、唱、演等特长,选取一个“才艺展示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其余同学分成若干小组(4~6人为宜)参与讨论。在教学中,先出示合作学习的目标,然后分组讨论并推代表发言,再进行组组交流,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小说戏剧单元的教授。

5. 辩论式:新课改非常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允许个性差异的存在。有些文学作品的主题及其观点也具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针对这种情况,可采取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分组原则,将学生依据观点的不同分成几组,然后在课前指导学生广泛搜集材料,课上组织开展辩论,最后将自己赞同的观点依据搜集的材料撰写成小论文。采用这种方式既能激活思维,让学生热情高涨,也能让活动持久顺利地开展。学习了《失街亭》一文后,学生围绕“失街亭谁之过”展开了激烈争论,有人认为“过”在马谡,也有人认为“过”在诸葛亮,笔者就此依据不同观点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头搜集材料,经过课上辩论后各小组再将材料汇总,以小论文形式完成了共同的学习任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4.法律为我们撑起一片蓝天 篇四

武学六年级郭小雨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道:“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是的,某些同学却正因为盲目的攀比和跟风,因为他那窄小的心胸,不小心踏入了犯罪之门……

这件事发生在小学生身上:一个农村孩子,到城市学校来读书,正好学校流行一股MP3热。但是,从他家的经济情况来看,买一部MP3是十分困难的。由于时常受到一些富家子弟的嘲笑,他终于按纳不住自己的虚荣心,借机拿取了同学的MP3。但这被同学们看见了,被诬陷为盗窃,终于他们俩大打出手。他拿起一本书,就砸向同学的额头,同学的额头立马变成了血红色。父母得知后,连忙向同学道歉。第二天,同学仍然嘲笑他,骂他,愤怒又充满了他的全身,他顺手拾起一块红砖,扔向同学,顿时,一股血腥色弥漫在空气中,天空也染成了血红色。他犯罪了,同学也变成了植物人,一阵**,迎接他的却是铁窗生涯……

因为错误而遭羞辱,因为羞辱而去报复。一件小小的事情,却酿成了大祸。古人说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大家都犯过错误,难免被人论,难免被人瞧不起,但并不能只用武力。拳头解决,重要的是有知错就改的决心和毅力呀!

有句名言:“人生的道路还很漫长,但关键的只有几步,只要走

好了,就能一生平安,在怀抱中茁壮成长;如果走错了,就会永远碌碌无为。”我再一次捧起《青少年法律知识本》,久久难以放下。心如巨浪沸涌般,有担忧,有惋惜,也有宽容……是呀!谁不想坐在高墙之中,谁也不想套上冰冷的手铐,谁都不想走向铁窗生涯……“盗窃”、“抢劫”、“打斗”、“上网吧”……地狱之门的罪恶之手伸向了我们青少年。看着一张张枯瘦的脸庞,躯体虽然尚在,可是那魂早已油干灯灭。从“品学兼优”的好孩子,然后到“偷鸡摸狗”的差等生,再到“盗窃犯罪”的小偷,都用美丽的色彩伪装了自己,色彩艳丽的蘑菇往往都是有毒的,无形的陷阱披着艳丽的色彩来诱惑我们,使青少年们一次又一次滑入犯罪深渊……当你被“罪恶”这张大网绑住手脚时,请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而不是让他给控制,所奴役。切勿让社会束搏心灵,不要让无形的陷阱埋葬自己的花样年华!

是的,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在这个法制社会中,我们每一个青少年都要学会做自己的主人。把握自己,就是把握自己的人生航向;把握自己,就是给自己的未来一片蔚蓝晴天。

5.为智障残疾人撑起一片蓝天 篇五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幸福,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然而一个智力残疾人往往就能拖垮一个家,残疾家庭多数就是贫困家庭。现实中,智障者常被看作“废人”,一直处于家庭自身高度封闭的状态中,就业机会比其他残疾人更少,几乎成了被人们遗忘的角落,而这些智障人的家长和家庭更是历经艰辛,饱受精神折磨之苦。统计表明,80℅的智障人士(即轻度与部分中度智障者)只要经过适当的训练和教育,不仅可以自我照顾、外出工作,还可以帮助别人。他(她)们期待政府能从就业、康复、养老等方面给其更多的帮助。而爱心人士的帮助只能暂缓困难,不是长久之计,只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保障这些困难群体的权益。那么如何做好这部分残疾人的工作,使他们不因家庭困难等原因依然享受到应有的康复服务,以及给他们营造一个温馨的生活环境,是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建议:

1、建立精神残疾人工疗机构和智障残疾人的庇护工厂,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工作、生活环境,使他们能有所为,老有所养。

2、建立智障人士“阳光之家”(托残机构),有助于智障人士走出家庭,融入社会,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实现人生价值,反哺社会,成为有益社会的人。

6.家校合作 为学生快乐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篇六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7年了,年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来,我和广大教师一样,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全身心的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在教育工作中得到锻炼,在教学工作中得到提高。十七年来我用语言播种希望,用汗水浇灌桃李,用爱心扶持幼苗,用心血滋润蓓蕾,在感受平凡与伟大的同时,更得到了丰厚的收获和无限的快乐。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认为,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把全部的心血和才智奉献给孩子们。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的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学生所做的点点滴滴中。

09年我班转来一名新生,因父母双亡,与姥爷同住。当第一天看到他时,那无助的表情,渴望爱的眼神,让我内心充满了怜悯与酸楚。事情远比我想象当中的严重得多,上课第一周,他就和同学打了一架,原来是有人取笑他,说他缺爹少娘,这个沉默不语的孩子忍无可忍,便大打出手。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告诉我:创设和谐、愉快的氛围与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同样重要。只有为他创设一个融洽的环境,更好地让他和同学沟通交流,才是改变他自卑、偏激的良药。为了让他尽快地融入班集体,我召开了“用爱心与他人交往”的主题班会,鼓励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任命他为班体委,充分发挥他的体育特长;建立“一帮一”互助小组,随时解决他学习上的困难。为了鼓励他自立自强,我多次与他促膝谈心。天热时,我提醒他勤洗勤换;天冷时,我又提醒他加衣防寒;上课时,我鼓励他大胆发言。在我和同学们为他庆祝生日那天,我看到了他脸上久违的笑脸。学习、生活上的细微关怀,终于换来了可喜的变化,渐渐的,他学习的信心增强了,与同学的关系融洽了。

对于学生的教育,我始终坚信:爱是阳光,可以融化坚冰;爱是春雨,可以滋润他们干涸的心田;爱是春风,能让每颗心都生机盎然。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使学生沐浴在明媚的阳光里。而当教师全心全意付出的同时,也必将得到真诚的回报。去年教师节那天,一位家长打来电话,说在电台为您点了一首歌,祝您节日快乐,并感谢一年来您对孩子的关心与帮助„„接完电话,我思绪万千,一幕幕往事又浮现在眼前。那是去年刚开学不久,我班来了一名小男孩,因父母离异,寄住在亲戚家,转学至此。只见他白净的脸上嵌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机灵的很,学习肯定错不了,我在心中暗喜。可一上起课来我就发现,他连一分钟也坐不住,摸这摸那,下座位找东西,还趴在了地上。无论我是用眼神示意,还是直接用语

言纠正,都无济于事。而且接二连三的事还在发生,今天他丢一支笔,明天他又丢一元钱,类似的事屡屡发生。学习上也是一塌糊涂,作业完不成,说谎成性。我请来了他的监护人——表姨,听了我的“告状”,她也是唉声叹气,不住的摇头,并向我诉说了他家的情况,还说再分有一点儿办法,也不会把孩子放到我这里,就请您多费心吧。从那以后,我对这个孩子多了一份关心,也多了一份爱护,付出我全部的母爱去温暖他,融化他,让他再次享受到了失去的爱。生活上关心倍至,经常与他谈心,了解他的需要,及时为他买来心爱的文具;学习上耐心辅导,有了点滴进步就加以表扬。俗话说,有爱的孩子是温顺的,渐渐的,上课时能静心听讲了,看到喜欢的东西也能控制住自己了,学习成绩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当他拿着考了九十八分的试卷跑回家的时候,他的表姨热泪盈眶,连声说”好”。这个孩子的家长知道后,专程从东北赶来,非要请我吃顿饭,被我婉言谢绝了。虽然这个孩子已经转走,但每逢节假日就会给我打来祝福的电话,我心足矣。

十七年来我就是这样用自己的真心、爱心去呵护所教的每一名学生,不放过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潜移默化地感染、影响着每一名学生。忘不了无数个日月披星戴月,也忘不了无数个春秋呕心沥血,付出的过程是艰辛的,但付出后的收获却是甜美的。我所教的班班风正、学风浓、学生集体荣誉感强,历年来各项量化评比、检测成绩均居年级前茅,多次被评为区、镇级文明班集体,我所讲的班会课《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和语文课《触摸春天》均被收录在镇教案集锦中。语文作业获镇级二等奖,我被评为镇级优秀德育教师、优秀教师、先进个人。

7.用爱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篇七

一、播下爱的种子,鼓起自信的风帆

在我初次带班时,班级里就有不少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已经失去父母双亲的疼爱,在班级这个大集体,更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给予更多的关爱与温暖。作为班主任,仅仅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去关怀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调动起全班学生的热情,在班级中形成一种“爱”的氛围才行。

班级有一个叫小超的学生经常逃课,有一次放学后他又丢下书包,独自一人奔向海边。得知消息后,我急忙和几名班委一起去追。待我们发现他的那一刻,一向坚强的孩子却一下子扑到我的怀里失声痛哭。我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地陪着他在海边站着,然后又陪他回家去看望他那身患肺癌已奄奄一息的妈妈,触目所及的情景令我顿时瞠目结舌:家中只有年已七旬的外公、外婆和病得连水都不能下咽的妈妈,我不禁潸然泪下。没想到,第三天就传来了他妈妈病逝的噩耗,这对一个早已失去父亲的11岁孩子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他将如何面对未来艰辛的生活呢?当天中午,我组织召开了名为“心的呼唤”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我介绍了小超家里的情况,激动之处,自己早已哽咽不堪,有的学生泣不成声。同学纷纷表示要帮助小超同学,并制定了“爱心行动方案”。接下来的日子里,同学们纷纷给他捐款捐物,有的把自己的衣服拿来,有的给他买来了崭新的学习用品,也有的和他结成了对子……全班每位同学都献出了自己的一片爱心,让他感受到了集体的爱。

二、爱心滋润,润物无声

1.启用“心理咨询箱”洞悉孩子的心灵。

有的家长、老师认为孩子是没有心理问题的,其实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也许是中国人所特有的这种内敛的、含蓄的性格使得我们很难在教育中通过直接谈话的方式了解到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可是孩子们是有自己的想法和发泄途径的,有些话也许在老师、同学面前难以启齿,可在信纸上便可以尽情挥洒了。因此,我们班设立了“心理咨询箱”。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也不太相信它。为此,我专门做了题为“一个真实的故事”的讲座,和孩子们倾心长谈。孩子们这才有胆量写信。有一个同学在信中这样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一直憋在心里,我在您的眼中究竟是个怎样的学生呢?您能给我一个评价吗?”这个问题看似平常,但是,如果让孩子亲口说出来也不容易,写信这种方式就把这样的问题变成了他和老师之间特有的“小秘密”。

2.家访可以获得鲜为人知的细节。

一位教育家说:“在儿童的心灵深处潜藏着一些大人难以理解的密码。大人应当探索他们的心灵,以自己的成熟和经验精心设计对他们的教育。”孩子们的一些令人头痛的毛病,一些难以理喻的行为,甚至一些古怪的习惯,并不是故意所为。因此,我们教师应以真诚的情感对待他们,创设平等、宽松、自由的相处氛围。

例如,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一名叫小欣的女孩子,三岁父母离异,爸爸在深圳经商,妈妈改嫁至今仍杳无音信,孩子跟随年迈的奶奶一起维持生活。原本活泼开朗的她变成了一个逆反心理很强的孩子,处处与老师作对。家访以后,我尽量抓住机会接近她,从行动上、从生活中入手,与她建立和谐、亲切、友好、尊重的关系,她也对我产生了信任和依恋,能自然地向老师表达心里的想法。

三、活动搭台,才华尽展

教育面对的是一群蓬勃鲜活的个体,每名学生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是一个让老师、同学都刮目相看的好学生。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为其创建多样化、多元化的活动,为每名学生搭建起施展才华的舞台。

1.“值日班长轮换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

值日班长要在值班那天的晨会上对这一天的工作学习提出要求,对学生的表现做好记录,晚上放学前要对自己和同学的表现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要求。这样做让每个学生都尝到了管人和被人管的滋味,引起他们的换位思考。而教师只要认真倾听他们的总结,就会看到学生在自然状况下的表现。

2.实行“2+2班干部管理模式”。

班委制通常存在分工不明确的缺陷,如果说各司其职的话,那么像早自习这样的时段该学习委员还是纪律委员负责呢?上述说的值日班长轮换制也有“班委压力重”这一弱点,于是我采用了“2+2”班干部管理模式,竞选班委后,我召集了十名干部开会,我说:“你们都是班中的佼佼者,深得同学们的信任和拥护,在我看来,班干部无大小之分,只有分工不同,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和实力选择要担任的职务。”很快八位同学认领了自己的职务。然后两两自由组合,每天两个人来配合值日班长管理班级的常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3.“我最喜欢诗词”活动。

利用晨会开展“我最喜欢的诗词”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积累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信息搜集意识,顺应时代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四、笑容绽放,如沐春风

小学生都有向师性,教师的一举一动甚至情绪变化都会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教师在面对学生时,绽放出一脸的笑容,用慈爱的目光关注学生,学生就会感觉如沐春风。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应是交流、沟通。皮格马利翁效应实验证明:教师热切的期待可以产生一种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力量,使学生如老师希望那样有所进步。我们作为教师,为何不能多给学生一个笑容,一点信任呢?也许就是因为这不经意的一笑,就改变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学习并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心灵的互动。

五、真心付出,初见成效

上一篇:初中政治教案《维护消费者权益》下一篇:英语的18个有效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