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放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_语文论文

2024-10-11

在开放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_语文论文(共14篇)(共14篇)

1.在开放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_语文论文 篇一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发的社会,人与人的交往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说话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活动,比如人们在家里,要与家人接触谈话;在课堂上,要回答老师的问题;在课间,要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彼此的所见所闻所想;在社会上,要与他人沟通思想等等。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开会发言,汇报工作,交流经验,也离不开说话。只有说得正确、清楚、明白,才能有效地互相交往,交流思想,相互协作,做好工作。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意义。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语言发展水平是衡量他们智力水平的重要标尺,人的智力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正是通过语言来表现出来的。俗话说的“聪明的人会说话”就是这个道理。擅长语言交际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小学生,被教师、同学、朋友、亲人赏识的机会相对会多一些,“小时侯很会讲的,人越大越不肯开口。”这是调查中家长最普遍的一种反映。据了解,很大一部分孩子在进入初中后,开始不愿或不善表达。以课堂发言为例:小学生最踊跃、初中生寥寥无几、高中生根本不回答,以至于很多高中教师在教学中根本不设课堂提问部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学生不愿说,老师就不问,老师越不问,学生表达能力就越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小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在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从语文课堂入手。学生口语能力不高,某种程度上是因为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口语训练不受重视的原因。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母语这一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听和说的本质是人们相互之间交流活动信息、情绪、情感等活动,所以从小学开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口语交际是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口语交际能力强弱也是衡量小学生综合素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不但要会听,会说,而且还得讲究文明礼貌。

所有的一切都说明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十分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且口语交际教学要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要着眼于整体,追求一种综合效应。语文教学中每一个口语训练都应当突出重点目标的同时兼顾其它素质的训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言风格等能力训练的同时,进行语言能力、人际礼貌、环境身份协调、跨文化冲突等交际规则的培养。要求学生在达到“准确、流利地用普通话表达”的基本要求后,再根据不同年龄提出不同阶段要求,如“把话说清楚;把话说生动;把话说得有文采”等,并对有语言表达方面特长的学生,提出“把话说得有感染力”等更高的培养标准。

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口语交际理性化。口语交际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交往理性,是个体生存的元能力和基本状态,是其社会化的载体和内容。简单地说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交际双方是面对面的传递信息,且“听”与“说”的角色在不断变换。“口语交际”不同于“说话”,它比“说话”的要求更明确,更具实践意义,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演讲”,“演讲”一般是信息的单向传递,参与的双方缺乏亲近感。

2、口语交际基础性。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突出基础教育的本质特点,把目标定位在基础性上,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素质为主。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总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高中教学大纲则要求:“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

3、口语交际主动化。学习口语交际,就要使学生在意识上想参与,敢参与,有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的精神;在品德上,积极、诚信、平等、合作、有奉献意识,相互尊重;在思维上,机敏灵活,即时变通,语言表达逻辑严密,以丰富的知识启迪一定情境中的智慧。

4、口语交际社会化、个性化。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的需求为价值取向。开发学生潜能,弘扬学生个性,让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和个人内在意识的强化,超越自我,走向社会,在开放的,多元化的世界里潇洒地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每一个学生都因为有口才、会交际而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三、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

1、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的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从社会学角度讲,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语文课上尤其如此。所以语文教师课堂上要有训练的意识,融口语交际训练于阅读课和作文课中。在一些好的语文课上,教师这方面的引导、矫正等往往不着痕迹,做到与课堂主要教学目标水乳交融。下面就此谈谈一些尝试。

(1)每节“三分钟的演讲”“两分钟的评说”:学生在课外三五成群,经常是侃侃而谈,但面对大家却胆量顿消,为此我们的做法是要求每个学生写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条子上,装在盒子里,课前抽条准备,上课后站在讲台上演讲,每次演讲结束后,由另一个同学讲评。同学评同学,无所顾忌,有感而发,肯定中有建议,不足中有补充,常常会赢得大家的掌声。

(2)“课前美文欣赏”:课前安排一个学生准备一篇优美的诗歌或散文,在台前朗读,要求其他学生仔细倾听,然后让一位学生复述美文中自己认为最好的语句。由此生发出一篇口头作文,这样既训练了口语,也提高了作文水平和美的鉴赏能力。

2、通过课外活动,开辟口语交际的新途径。

(1)开展校内的口语交际活动。语文课外活动与学校实际、语文教学、语文兴趣小组相结合,可采用多种形式,如讲故事、演讲比赛、看动作即兴表演等。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学生获得了口语交际的材料,同时拥有了口语交际的机会。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绝好的口语交际素材。笔者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工厂、街道、农村、部队进行实践活动,组织春游、军训、远足旅行,开展重阳节敬老活动,参观采访本镇有特色的文化家庭,让学生们接触社会,熟悉火热的生活,在实践中学会分析,增长才干。

四、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1、创设交际情境,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1)通过教师语言创设情境。

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在课堂合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势必作用于学生的心理。教师自身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学生中间,成为学生的伙伴,努力营构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轻装上阵,敢于表达并乐于表达。比如:笔者在上口语交际课《我爱画画》时,先让学生猜谜:“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说的什么?当学生猜出谜底(“画”)后,再告诉学生:“画画可以让我们看到美丽的校园,雄伟壮丽的三峡,漂亮的鲜花,可爱的小动物……可以看到一个多彩的世界。”顺势揭示课题---《我爱画画》。有趣的谜语,生动的语言吸引了学生,可以唤起他们浓厚的说话兴趣,让他们兴致勃勃地交流自己对画的喜爱之情。

(2)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材料感兴趣了,才会激起情感,情感又会触发语言动机,提高语言技巧,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往往会对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动物故事等表现出极大兴趣。

(3)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

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口语交际训练生动化。毕竟学生和老师一起的时间多在课堂上,受时间和空间条件制约,有时无法创设情境。但是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可以将教师无法描述,学生没看过的东西或景象,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更激发了学生兴趣,对口语交际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2、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互动。

有一些口语交际的话题,双向互动性是显性的,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如某小学教材里“小猴借铅笔”这个话题,有这样的文字提示:小猴子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的?熊猫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小猴子是怎么还铅笔的?熊猫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教学时,只要让学生弄清这个话题的提示要求,分别让学生扮演小猴子和熊猫,按照提示问题的顺序,连说话带动作表演起来,就可以进入互动状态。

有一些口语交际话题的互动性不够明显,双向互动往往会被忽略,教师在教学时要特别留意。如“学会劝阻”,题目要求对在公共场所的不适当甚至危险的行为加以劝阻。如果教学时只关注“劝阻一方”怎样说话,那么这个话题就失去了互动性,变成了“看图说话”。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劝阻一方”说话,还要让他“能言善劝”,也要引导“被劝阻一方”说话,让他“能言善辩”。这样在表演时,才不会变成“独角戏”。像“道歉”、“祝贺”、“待客”、“商量”、“请教”、“安慰”、“解释”等话题都属于这一类。

总而言之,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一个小学生修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方法、途径,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2.在开放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_语文论文 篇二

一、强化参与意识, 突出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 口语交际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想方设法地使学生积极参与, 主动交流。

长此以往, 在口语交际课堂上, 我们看到的是, 整节课上总是那些乐于表达且善于表达的学生在参与, 而老师也会尽可能多地给这些学生表现的机会, 那些不善于表达、不善于表现、缺乏自信的学生往往只能当听众, 这样, 爱发言的学生更爱发言, 缺乏自信的学生更不敢发言。

针对这种状况, 教师首先要改变方法,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 尽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交际需要, 走近学生, 多关心学生, 使学生对交际产生兴趣并获得自信, 从而乐于交流、展示。其次, 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或在同桌之间, 采用讨论、小记者采访、自我介绍等多种形式, 尽可能地把交际的任务交给每一位学生, 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 参与到交际活动中, 并从中获得乐趣。

二、设计有效活动, 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很活跃, 喜欢以眼、手、耳的活动为中心。所以,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优势, 精选活动内容、精心设计活动形式, 用趣味性强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比如在学习《找春天》一课时, 我先把学生带到外面, 让学生感受大自然并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景物, 然后把学生带进教室, 让他们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景物。整个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师应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 精心设计教学语言,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比如教学《赵州桥》这一课时, 我首先让学生欣赏现代化大桥的画面, 感受其雄伟。接着让学生自由读文, 设计赵州桥的名片并尝试把内容连起来说一段话。再引导质疑:当古今两种桥的图片展现在你眼前, 你有什么疑问呢?这样, 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 激起了学生的创造热情, 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创设情境, 让学生更乐于表达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是在具体的情境中经过实践培养出来的, 如果没有具体的情境, 学生就不可能承担起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 更不可能有师生间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课堂是老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也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场所。因此, 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 精心创设符合小学生生活实际的、轻松、愉悦的交际情境, 使学生倍感亲切, 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样, 他们的兴趣会因此而变得浓厚起来, 会更乐于表达。

就拿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 他们还没有适应新的环境, 难免忧心忡忡, 如何克服这种心理呢?我在开学的第一节课前精心布置教室, 用环境吸引学生。在第一节课上, 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的过程中, 用亲切的话语与学生打招呼,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告诉学生, 自己叫什么, 以后如何称呼自己, 以及自己的喜好, 强调最喜欢和学生一起玩, 一起学习, 愿意做学生的好朋友。接着询问学生是否愿意和自己做好朋友, 此时, 学生害羞、害怕的神情消失了, 眼睛亮亮的, 举起了娇嫩的小手, 争着抢着喊愿意。此时, 走进个别学生, 询问学生的情况, 其他学生便争得更厉害了。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 可让同桌之间互相做自我介绍, 这样, 原本陌生的面孔在交流中熟悉起来, 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这样的情境不仅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 更为日后与他人成功交流奠定了基础。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的情境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没有具体的情境, 学生就言之无物。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可以抓住文本的特点, 适时地穿插一些故事表演, 让学生在具体的故事表演情境中进行说话练习, 学生便会乐在其中, 主动地参与进去。画画也很受学生欢迎, 是学生表达自己情感、进行交流的一种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画画与口语交际结合起来, 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 画得认真, 说得也会很生动。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为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提供了一个大舞台, 学生的生活更是多姿多彩的, 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精彩画面, 创设学生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的交际情境, 学生就一定会愿意说、有话可说的。教学中, 只要老师善于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 那么学生就会想说、敢说, 并且在长期的练习中, 学生会变得乐于表达。

四、强化语言实践, 培养交际能力

长久以来, 语文课堂教学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的口语训练往往只能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很少有双向互动的口语实践。要改变这种现象, 教师就必须有意识地设计、组织师生互动的口语交际实践训练。

比如, 设计《当小记者》的口语交际训练, 教师要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扮演记者, 全体学生为采访对象;学生当记者, 采访其他同学, 在有意识的师生、生生交际实践中, 自然受到充分的听、说的训练, 并且主动、积极地参与口语交际训练, 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提出适当的训练要求, 通过鼓励、表扬, 使学生敢说、愿说、善说。

五、教师示范引领, 培养交际技巧

尽管在老师的帮助下, 学生做到了敢说、乐说, 但这还不行。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学生还必须掌握说话的技巧。要培养学生说话的技巧, 教师必须首先发挥示范作用, 小学生的语言表达正处于生长发育期, 总爱模仿大人说话, 而且模仿性很强, 教师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学生的说话做事。要让学生把话说好, 教师首先要把话说好, 做好示范, 所以, 教师在备课时也要备上课所说的话, 上课时要做到口齿清楚、用词准确、语言规范、表达有条理, 并善于用眼神、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说话的技巧。

口语交际教学不应只在语文教学中, 班主任和其他学科老师应将口语交际教学渗透于教学, 甚至学生的生活中, 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大胆进行口语交际, 并获得交往的能力。

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不但是小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就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方法、途径,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应只停留在课堂, 还应延伸到生活中, 积极鼓励每一位学生, 多给学生希望, 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使学生逐渐学会文明地与人交往和交流, 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就要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 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 加强语言实践的训练, 且教师要做到示范引领, 立足课堂, 面向生活, 采用多种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关键词:语文教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011.

3.在开放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_语文论文 篇三

关键词:口语交际;情境;生活;主体性

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鼓励引导学生在多向的互动中进行创新,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现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谈一下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创新欲望

创设有利于交际的情境与场景能让学生产生创新的兴趣和欲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一般通过以下形式和方法来创设交际情境。(1)故事引入,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讲述相关的故事。(2)电教手段激趣,在适当时机运用多媒体,使视频、图画、音乐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3)提前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课前去观察、调查走访,让学生在课内外及时发现问题,发现素材,激发学生创作和表达的欲望,做到有话可说。

二、走进生活实践,拓展创新空间

低年级的口语交际是大多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养成习惯而设计的。为了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待客行为,我通过以下活动来提升口语交际实效。课前,我先让几个善于表演、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表演几个生活中待人接物的小品。让学生看后讨论:这些学生的行为怎么样?怎样做才是讲文明,有礼貌?怎样的习惯才是好习惯?接下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或重新排演小品,从而使口语交际课进一步拓深层次。这样贴近生活的口语交际,既兼顾了个体差异,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和表演能力,提升了口语交际的效果。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创新思维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養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如,演课本剧《三个儿子》,通过学生品悟语言,启发学生充分想象,改编对话,夸张表演,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本剧的表演,而且对课文寓意有了更深的体会,在格外活跃的氛围中发展了学生创造的思维,使口语交际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只要注重学生实践、突出学生自主,就能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不断探索、创新并形成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林宏章.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2(10).

4.在开放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_语文论文 篇四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不仅包括书面表达能力,还包括口语交际能力。把口语交际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体现了语文教改的全新理念,而且符合语文课程的言语性和工具性特征。

口语交际,主要培养学生口语表达、日常交际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社会中,通讯设备现代化,口语交际频率高,了解别人,介绍自己,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习即席发言、演讲、交谈、采访、讨论、表演、辩论等几种口语样式,掌握必要的口语交际技巧,完全是站在尊重学生的立场上,从“大语文”的角度、素质教育的高度设置的。如何加强口语交际的教学是广大语文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口语交际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笔者就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听知能力的训练

有关言语交际功能的资料表明,人们在日常的言语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也就是说人们有近一半的时间在“听”,可见“听”在日常交际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听”与“说”是口语交际中的两种基本的交际行为,“听”与“说”是口语交际中的两种基本的交际行为,在口语交际中,听对方说话与同对方说话同等重要,听话技能的训练是口语交际的基础,听知能力的训练应立足于对对方话语的反应训练。

反应是指交际中的接受者在听话过程中对说话者所说的话的反馈。它对于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反应有言语性反应和非言语性反应。言语性反应就是用一些倾听用语将对方的表达步步引向深入。倾听用语主要有:“嗯” “对”“是”“是啊”“喔”等。训练方法:让学生分组一对一进行谈话,一方尽量只充当听者的角色,并运用言语性反应引导对方的话题。最后作总结,接受者运用了哪些言语性反应,其效果如何。非言语性反应就是借助一定的体态语对对方的话语作出反应,传递“我正在倾听”的信息。这种体态语往往有点头、目光注视、眼神、面部表情以及诸如前倾姿势之类的身姿体态等。训练方法:让学生分组交流,各交际主体适当使用非言语性反应以促进交流的进行。然后自我总结使用的非言语性反应种类及其效果。

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最主要的方面,也是口语教学中的难点。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课前——配合写作进行训练,“写”和“说”结合。

口语交际训练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和逻辑的严谨,这能为书面语能力的提高起推动作用。只有口语与书面语能力的综合发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设置了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板块,配合写作内容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写”和“说”结合。

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我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配合写作教材分块训练。写出活的人物——配合课堂大作文和课外小作文,我请轮到训练的同学介绍本班同学或老师,至少用到两种描写方法,突出人物个性,其余同学猜出被介绍者。不少同学都能抓住被介绍者的特点,描述得生动逼真,活灵活现。写出事件的波澜——我鼓励同学们根据现实生活编故事或已有故事新编,要求故事要编得合情合理,有深意,情节有起伏,再选出好的故事书写成文。其中《李白求官》《阿Q最新传》既有波澜又颇有新意。写出景物的特征——我安排同学们或介绍母校(故乡)的美景,欢迎他人来玩;或介绍自己熟悉的花鸟虫鱼、亭台楼阁;或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旅行。条理清楚、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我给同学们提供图片或工艺品等实物,请同学们条理清楚地介绍;或由同学做向导,给客人介绍到校或到家的路线。二是结合话题作文进行训练。话题作文是目前考场作文的主要类型,它限制少,思维活,给学生创造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我先在学生中征集同学们喜欢的话题,然后精选编序,组成共120个话题供学生选择。这些话题有:青春、早恋、老师、生命、死亡、音乐、电视、名人、克隆、青年不该郁闷、有一天我捡垃圾、假如明天我就死去……轮到演讲的同学在上课前五分钟内抽取话题,课前三分钟演讲。虽然准备的时间只有几分钟,但是,大多数同学都能口齿清楚,语句流畅地围绕话题,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就“生命”“死亡”等严肃的话题,有同学旁征博引,采用比喻修辞,讲出一段思想深刻的优美文字,写下来完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让同学们羡慕不已。

课内——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乐说。

口语交际的情境氛围往往能引发交际主体的交际欲望、交际动机,当外界的特性与交际

主体内在的因素相融时就可以引发交际主体的某种心境情绪。比如嘈杂的环境使人烦躁;宁静的环境使人平和;独在异地明月易引思乡之情;对酒当歌易发人生感慨等。所以口语教学中,应积极营造各种有利的情境,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乐于开口,使其口语表达得到最大可能的发挥。

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课堂上,可利用有利条件让学生在现时氛围中进行口语训练。如:致生日祝词;组织主持会议;相声小品表演;表演情景剧等。为了加强时代性,可以设置诸如模仿“实话实说”“今日说法”“焦点访谈”“新闻调查”“艺术人生”等节目,在模拟训练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我曾经在我校教学公开日的一堂公开课上,邀请了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做嘉宾,请同学们做记者,让同学们根据提前写好的采访提纲现场采访。为了制造气氛,使采访显得更真实,我让同学们用上了话筒、照相机、录音机等器材。然后由其余同学和嘉宾评出最佳记者和最佳嘉宾,在热烈的掌声中颁发奖品,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将本节采访课推向了高潮。最后我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学生在采访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明白:在采访中,怎样说才是得体的,才能收到理想效果,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即兴讨论是一种科学务实的思维方法。它能克服单方面、浅层次的思维活动,发展多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立体思维,要求能对答如流、随机应变、识别大局、兼顾某一话题的主旨。我在阅读教学中,经常抓住教材内容,提出问题,创设有利情境,让学生即兴分组讨论。如:教《我与地坛》,在同学们理解了史铁生意志力的顽强和史铁生母亲对儿子的浓浓母爱后,我及时提出了“生命的重量——关于苦难”、“母爱深深——感悟母爱”两个话题,由同学们自由讨论。同学们的讨论很热烈,发言也非常踊跃,对两个话题的认识也很深刻,有些女同学在谈到母亲对自己的深爱时,甚至流下了感动的热泪。教《鸿门宴》时,我让同学们就“我眼中的项羽”展开讨论,同学们对项羽有褒有贬,又各有道理。有些同学还联系李清照、杜牧对项羽的评价,赞美项羽是一个真英雄,一个失败的英雄。教《我若为王》时,我让同学们讨论:“对现在皇宫剧泛滥,你如何评价?”学了《米洛斯的维纳斯》,我让同学们就“残缺与完美”即兴演讲。配合阅读教学,创设情景,让学生即兴讨论,以读促说,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是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好方法。

课外——召开主题班会,开展各种竞赛活动。

课外,有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广阔空间。由学生集体参加的主题班会和班级活动是训练

学生口语交际的极好机会。在班会和班级活动中,少不了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的交流、沟通。适当的竞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班会和班级活动中,可以利用年轻人争胜心强这一特点组织各种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求胜欲以达到训练的目的。我采取小组竞赛、男女生擂台赛、我的最佳亮相、演讲、辩论、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并利用评委亮分制、教师参与评分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口语表达的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动”起来。即:让学生在活动中有话可说,有话可讲,始终处于积极的参与状态,由“要我讲”变为“我要讲”,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不断充实、发展和提高。

三、加强体态语训练

体态语是口语交际活动中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是通过身姿、手势、表情、目光等配合有声语言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又称态势语。体态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补充强化口语信息;二是调控交际活动。教师要打破课堂的教学束缚,拓展训练的时空领域;让学生在大量的交际实践中自主地学习运用体态语。另外,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语言技能的学习基本上是一个习惯形成的机械过程。为避免训练的枯燥乏味,我们必须注重训练形式的多样化;训练情境的生活化;训练手段的现代化。注意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我曾开展以下活动:观摩经典音像资料;用体态语解释常见成语;哑剧小品表演;饰演课堂短剧等。通过这些活动拓展了训练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环境与机会,让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了运用体态语进行沟通。

四、注重交际礼仪

交际礼仪一般是指在一定交际场合的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交际礼仪广泛地存在于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军事和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反映出人们的交际礼仪。交际礼仪同时也是社会道德的一种载体,有着信息传递、感情交流、行为调节等功能。口语教学要向学生讲明交际礼仪的原则,这些原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指导准则,它反映了交际的基本要求,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交际礼仪的原则主要有如下几点:尊重原则、遵守原则、适度原则、自律原则。在口语教学中自觉贯彻这些原则,教育学生懂得如何尊老爱幼;如何尊敬师长;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待人接物;如何结交朋友;如何与同学相处等。例如,见到长辈或师长应主动问好,不能直呼其名;待人接物要热情诚恳;与人相处要和睦友好等等。

实践证明,开展口语交际训练,不但能使学生掌握日常交际技巧,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教师深入地了解每位学生,对教

5.在开放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_语文论文 篇五

课 题 研 究 方 案

一、课题的提出

现代教育的主题被认为是“学会生存、学会交际、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其中“学会说话” 是学会交际一个重要方面。但是,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偏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忽略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致使一些学生怯于当众表达自己的思想,评判他人的言论。根据全国第八次的课程改革,将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改变,而是认识上的升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接受和模仿能力也特别强,在低年级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我们曾做过一次调查,我们发现:许多家长对口语交际教学地位的认识存在片面性,认为口语交际数学应附属于识字、阅读、写作教学,因此他们并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我们还发现,对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有部分教师有着模糊的认识,他们中有人认为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是由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规定,有人认为教学内容就是教材、就是课本。我们认为教学大纲规定的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教材是教学内容外在的物质载体,教学内容则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凭借,是隐含在教材之中的口语交际知识以及对口语交际知识的活用。指导学生根据每一个具体的语境,正确理解言语的意图,准确、流利、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图,逐步形成自己的言语风格,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对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正确理解对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使教师抛弃对教材的依赖,努力从学生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选择口语交际的典型例子,创设真实的交际环境,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们认为应当根据儿童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特点、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以及言语知识技能训练的特点来构建言语交际的训练序列。因此,新教材把口语交际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语表达能力与学好语文,学好其他学科乃至于干好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我校地处偏僻的乡村,方言对学习普通话有着重大影响。以往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和方法也制约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给学生将来的发展带来影响,我们在充分利用苏教版教材这一课程资源进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感到许多困惑,那么口语交际教学究竟应该如何开展,特别是我们地处经济不发达,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该如何开展,迄今为止我们还未能找到这方面的调研报告。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它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认识和研究它都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研究课题,希望在推行新课程、新教材时,为口语教学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和道路。

二、课题的界定及支撑理论

(一)课题的界说: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口语则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或者思维的实践活动。”口语交际”指的就是人们运用语言相互交流思想感情、交流信息的听说读写活动。说和写是表达,听和读是理解,表达和理解互为依存,是一个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两个方面。”言语交际”是表达训练的出发点和归宿,并贯穿于训练的全过程。

语文教学中,语文的特殊矛盾性是思想内容交际的实际需要与运用并通过外部语言以实现交际的矛盾。那么,我们教语文、学语文,语文教学的特殊的本质也就可以明确了,这就是口语的交际性。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最本质的属性。语文教学要从言语交际的需要出发,为言语交际的需要服务,这正是语文的特殊矛盾决定的,也是语文教学学科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由多种因素构成,其中主要因素是:良好的语言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组合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口语交际训练的目标。

(二)支撑理论:

1、新课程标准: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 备能力。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达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信息的吸收者,而是主动地重新建构信息。

3、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指出:每个人都具有发展自己的潜力的能力和动力,并强调学习者要为他们自己的学习负责。

三、研究现状

现状一:口语交际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缺乏真实性和实用性。

思考;口语产生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偏离学生的实际,忽视交际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学生的交际的情景性、功利性根本无法捉摸,更谈不上学生获得真实的生活经验,即使学生在交流也是缺失了真诚的听说训练而已,口语交际是形式上的运行,在形式的背后却隐藏着苍白无力的交际动机。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是实现口语交际的前提和保证。现状二:口语交际处于单向活动,缺乏交互性。

思考:尽管口语交际体现了它的内涵,但教学中依然贴着听说训练的标签,教学过程中穿新鞋走老路以个体单向交流为主,即使出现了一些看似双向的交流,也是显得呆板、被动。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才使教学富有交互性。

现状三:口语交际局限于优等生,缺乏参与的全体性。

思考:缺乏全体参与,口语交际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追求,口语交际的内涵与目标仅仅体现在少部分学生的身上。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动性原则

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主动参与的能力。

2、合作学习原则

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要从学生的认识出发,巧妙地运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促使学生不断提高。

3、差异性原则

承认学生发展存在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和谐发展。让每个学生——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内容:

1、创设良好的口语交际环境,要求学生学讲普通话,逐渐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不但在课堂上、在学校里讲普通话,还能在校外用普通话交流。

2、探究制约学生口语交际的不利因素,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与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3、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大胆发表意见。

预期目标: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我们试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想说、敢说的天性,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认知水平的活动,创设真实的交际环境,增加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逐步达到会说、善说,实现口语交际能力的最优发展,使他们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能言善辩的人才。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和方法 条件:

1、基本条件具备。我们砖墙小学虽是一所农村小学,但拥有现代化的办学条件、先进的教学设备,拥有一支敬业爱岗、笃学博才、善教进取的较为精良的教师队伍,为我们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和人文因素。

2、领导重视。校领导充分认识到科研强校、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给予了课题组极大的支持并作顾问。

方法:

个案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七、课题研究的对象 课题组成员所任教班级学生。

八、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05年3月——2005年9月:进行前期论证和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学习,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拟订方案。

2、实验阶段:2005年9月——2007年8月:依据课题的总体构思和实验教师各自承担的任务,具体进行实验的实质性操作与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调整研究策略等。

3、总结、验收,结题阶段:2007年9月——2008年7月:汇总实验材料,形成课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九、课题成果形成

1、结题报告

2、研究论文、案例集

3、其他

十、课题组成员分工 顾问:水爱民 孙双保 组长:王建凤 副组长:袁电

成员:王根娣 周 萍 夏玉珍 胡鑫 李萍

6.在开放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_语文论文 篇六

开 题 报 告

陈述人:何建刚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代表课题研究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对本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予以审议、指正。报告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该课题研究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切呼唤。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说”需要敏捷的思维、良好的心理和得体的态度。《语文课程标准》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同时也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各年段中口语交际都有不同层次的标准。

2.该课题研究是我校教学教研的迫切需要。从对本校师生的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学生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就要数“说”的能力。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至少有三分之一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存在语句含糊、词汇贫乏、词不达意的现象,话语缺乏连贯性和条理性。在传统语文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不注重口语交际的训练,重书面写作轻口语表达的倾向较严重,部分教师不知如何去上口语交际课,在口语交际的设计上较为随意,导致学生对口语交际失去兴趣。

3.该课题研究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人际交往更加频繁,口语交际是人们最基本、最经常的交流活动。“出口成章”“能言善辩”是现代人的工作需要、生活需要,更是生存的需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也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须从孩子抓起。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使其成为真正的社会人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必须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峻性和迫切性,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基于上述几方面认识,我们提出该课题,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校情的口语交际训练新路子,为类似学校提供一些操作性较强的训练策略与方法,为口语交际教学再积点滴经验。

二、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如何解决目前我校部分教师重书面写作轻口语表达的倾向。

2.如何激发小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习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课题组成员立足本班实际,紧密结合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习惯,创设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情境,拓宽口语交际渠道,探索出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策略。3.如何提高我校口语交际课的实效性。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提高我校语文教师的口语交际教学实效行。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述评及预计的研究突破

(一)本课题国内研究现状

口语交际的研究在我国语文学科里比较早,其最初称之为说话。在2007年11月《小学语文教师》杂志郑华福的《克服口语交际表达障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文章中提出:“目前,许多学生的口语表达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平时说起话来,大都能说会道,但在正式场合发言却语无伦次,很难做到连贯、完整、持久。究其原因,除部分学生由于词汇贫乏、词不达意外,相当多的学生是由于缺乏自信、紧张胆怯,造成思想混乱,难以准确的表情达意。因此,要顺利的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必须想方设法克服他们口语交际表达中的心理障碍。”

综上可见,在我国基础教育战线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内,口语交际仍然是一个难题,普遍存在被忽视,或难以在有限时间内达到课标要求等问题。对于一线教师来讲,口语交际课依然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本课题预计的研究突破

1.关注小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发展过程,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改变目前小学生口语表达实践机会不均等、训练渠道狭窄、训练形式单一的现状。引导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创设情境,拓宽口语交际训练渠道,使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自觉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口语交际。

四、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一)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通过创设口语交际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都有说话的内容,都有说的兴趣,主动积极地参与口语交际;培养学生敢说的胆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让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提高口语交际的信心,感受口语交际的快乐,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最终目的。同时努力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可借鉴的方法。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1.学生如果在小学阶段形成了口语交际的能力,那么就为未来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科学的有效的策略将会真正树立口语交际教学其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显现其课程价值,会因此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2.本课题将在实践中总结出规律性的教学理念,其成果一方面将对我校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对我校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方法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本研究将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直接作用,为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五、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遵循的原则

(一)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依据,教学建议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参考。

2.儿童心理学和语言学。儿童身心有自身的特点,其心理活动形式主要是注意、感知、理解、记忆和思维,语言是在认知发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言语交际的基本理论。口语交际是一个在具体的语境条件下,表达者通过一定的传递途径发出信息,并由授受者接受信息,以此达到一定交际目的、完成一定交际任务的过程。参与交际的人必须轮流充当表达者和授受者,否则无法展开交际。为了保证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实现交际的动机和目的,交际者必须共同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二)遵循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师在实验中用科学理论作指导,在实践中丰富发展理论。

2.系统性原则。根据儿童身心特点,训练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分层训练与整合训练相结合。要根据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形成的特点,设计口语交际训练序列,遵循规律,科学训练。

3.主体性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因,建立新型的学生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口语交际训练的目标通过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得到实现。

4.开放性原则。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广泛涉及多方面知识,丰富学生的头脑。并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5.发展性原则。确立以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观,不要停留在随知识传授自然而然地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传统认识水平,而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语文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自身潜能充分发挥。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外部条件

1.学校领导非常注重对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努力为教师搭建教学研究的平台。

2.聘请惠农区教研室主任吴树强、自治区特级教师姚雪晴老师对该课题进行理论指导。他们理论水平高,教研经验丰富,专业理论强且课题研究水平高,直接领导课题负责人的工作,便于指导。

3.学校相关教学资源丰富,学校为教师订阅大量图书,如:《宁夏教育》《宁夏教育科研》《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教师也认真阅读学习,写读书笔记,所以课题组具备本课题研究的条件,课题组成员有充分的研究条件。

(二)内部条件

该课题负责人何建刚在学校任教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且教学经验丰富,有较强的驾驭教材能力。并有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熟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与学生沟通能力强。课题组成员工龄都在十年以上,全部大学学历。都是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的实践工作者,具有语文教育的专业素质。其中肖红霞、李翠玲、刘芳、杨君霞都是小教高级职称,其他人为小教一级职称。肖红霞、李翠玲为市级骨干教师,杨君霞、张红霞为惠农区级骨干教师。杨葆琴是主管教学副校长。她们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有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一、课题概念的界定

1.口语交际:是一个在具体的语境条件下,表达者通过一定的传递途径发出信息,并由授受者接受信息,以此达到一定交际目的、完成一定交际任务的过程。

2.有关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就是为了纠正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重书面,轻口头”的应试教育之偏颇,探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途径,为学生走上社会之后的学习、工作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二、课题的理论假设和研究目标

(一)理论假设

我们的设想是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情境,激发每一个学生说话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培养学生敢说的胆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让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提高口语交际的信心,从而达到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最终目的。同时使我校一线教师有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可借鉴的方法。

(二)研究目标

通过在学校范围内激发课堂和课外口语交际的兴趣研究,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品质。具体目标:

(1)力求改变教师口语交际教学理念,提高口语交际的教学水平。

(2)探索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方法及策略;培养学生具备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使学生愿意同别人进行交际;学会认真倾听、勇于表达与交流的品质;使学生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如何激发小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研究,解决“想说和放胆说”的问题。创设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情境,拓宽口语交际渠道,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小学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训练内容汇总。主要有交往类、辩论类、介绍类和表演类,凭借教材,抓口语交际教材这一训练“基点”,根据各种不同类型的口语交际特点和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能认真倾听别人说话。培养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方法和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提高口语交际的信心。

4.口语交际有效教学的策略,包括课内外训练的内容、步骤和组织训练的方式方法等,解决“有话说、说具体”的问题。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应对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等交际素养。这是研究的重点。

5.精彩的口语表达与文明交际的整合训练策略。解决“互动、构成交际状态”的问题。这是研究的难点。

四、研究对象

2013年10月-2014年6月课题组成员及其任教班级学生

五、课题研究过程设计

研究周期: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 具体安排:

(一)课题准备(2013.10-2013.11)

1.课题负责人选定课题,填报申报表,申报立项。2.组建课题组,部署实施计划,建立学习、检查、指导制度。

3.对学校口语交际教学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进行调查,并认真分析原因;通过问卷、座谈,了解学校教师对本课题的研究态度,并作正面引导。

4.课题组成员广泛学习,组织培训,学习有关口语交际理论文章,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在了解有关课题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针对本校实际情况,设计研究方案,写好开题报告。5.组织召开开题座谈会。在做好开题准备之后,组织召开开题座谈会。聘请教研室教研员参加、指导、课题组在此基础上对开题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培养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3.12-2014.5)

课题实施阶段近两个学年,四个学期,各阶段不能完全分开,但各有侧重,循序渐进。

第一阶段(2013、11—2014、1)1.如何激发小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研究,解决“想说和放胆说”的问题。例如创设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情境,我们准备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看情境表演、陈设相关的实物、绘制有关情景的图画、制作必要的道具、播放录音等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接近生活的情境,指导学生带着情感走进“交际情景”。拓宽口语交际渠道,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广纳博采,积淀口语交际的素材。

通过观察研究,我们发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低下、词不达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一定的语言储备,词汇匮乏,“无话可说”。我认为,只有多读多积累,学生的口语交际才有文化的基础。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交际的语言就会内容丰富,才能给人启迪。

3.初步探究口语交际有效教学的策略,包括课内外训练的内容、步骤和组织训练的方式方法等,解决“有话说、说具体”的问题。

第二阶段(2014、1——2014、3)

1.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平时教学中运用的口语交际教学策略,鼓励课题研究人员运用。2.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能认真倾听别人说话。培养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提高口语交际的信心。

3.小学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训练内容汇总。主要有交往类、辩论类、介绍类和表演类,凭借教材,训练口语交际的能力,抓口语交际教材这一训练“基点”。各年级语文教材中编排的口语交际训练内容,话题鲜活,形式多样,一事一训,一练一得,预留空间大,便于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然后根据各种不同类型的口语交际特点和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例如,低年级的《介绍自己的小制作》、《看谁想得妙》;中年级的《有趣的发现》、《小小辩论会》;高年级的《童话故事》、《我喜爱的影视片》等。

4.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各学段口语交际的不同具体要求以及各年级段学生语言表达的不同特点,课题组按高段、中段、低段不同分工进行同步研究,寻求提高口语交际的方法和途径。

5.实验教师写好教学随笔、经验文章和教学案例等,反思研究过程,及时总结成功之处,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方向。

第三阶段(2014、3——2014、4)

1.按课题实施方案,充实研究内容,加大研究力度,运用、发展已有成果,不断总结、完善。

2.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感受口语交际的快乐,培养学生应对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等交际素养,从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3.探讨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策略,在喜闻乐见的训练活动中渗透表达与交际的整合训练,解决“互动、构成交际状态”的问题。(1)注重交际过程、活动方式的设计。(2)训练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应对能力,才能在生活中更好的与人交往。(3)经常开展互动性、交际性强的活动。(4)结合阅读教学进行互动、交际训练。4.在探索口语交际教学有效策略的同时,总结哪些方法比较科学、有效,形成经验论文和总结,在课题组内交流。

5.教师交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好学生资源,以生助说,充分发挥部分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使学生学会说话、学会交际。

第四阶段(2014、4——2014、5)

1、开展研讨或观摩会等,交流平时教学中运用的口语交际教学策略,鼓励课题研究人员运用,并全面进行研究,完成必要的研究内容,做好中期成果报告。

2、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对比调查,了解研究效果

3、总结研究得失,及时调整研究方法

(四)结题验收(2014.6)

1.全面总结,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对结果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并揭示教育规律。

2.自审完善工作,接受市的终结性评估。汇编研究资料,编写《培养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论文、案例集。

3.实验班开展口语交际能力展示活动、实验教师进行口语交际课展示,总结研究成果

4.在成果展示的基础上,进行课题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课题工作报告,并向课题管理单位申请结题。

参与人员:相关领导、评估专家、研究人员 注:本安排随研究进程可作恰当调整。

六、研究方法设计

1.文献检索法:搜集检索国内相关研究理论成果,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材料和研究基础,并借鉴理论基础去指导实践。这一研究方法在课题准备阶段使用。

2.问题探究法:观察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表现出的问题,针对问题,追溯原因,分析原因,并谋求理论依据,在理论指导下,对症进行策略尝试。这一方法在课题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使用。

3.行动研究法:坚持实践出真知的原理,按照课题设计和实施方案,在现实的工作岗位上,在学生学习的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谋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研究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这一研究方法将贯彻课题研究始终。

4.调查研究法:追踪调查学生在口语交际参与实践前后的发展状况,为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这一研究方法将贯彻课题研究始终。

5.个案分析法:将学生的问题收集整理,积累,抓住典型问题进行个案分析,并跟踪进行个案策略尝试,在尝试过程中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提炼,找出规律,探索实践的有效性策略。这一研究方法将贯彻课题研究始终。

6.经验总结法:总结实验经验,探索、提炼实验成果,升华研究成果,实现理论创新,推广研究成果。这一方法在课题实施和总结阶段使用。

七、完成本课题的主要措施

(一)课题组织与管理

1、争取学校的支持,从教科研的角度制定相应的考核奖励措施,推动研究工作的开展。

2、课题组成员每月召开一次会议,交流体会,使优秀的研究方法、成果得到肯定和推广,并改进研究中的不足。

3、每学期开学时,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学期结束时,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都要撰写研究论文、案例、反思,在课题组内交流,并鼓励教师投稿。

(二)主要措施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做到既分工又合作。

2、实验教师如期完成课题组分配的研究任务,收集研究素材,总结经验,上交研究成果。每位实验教师随时拿起笔来,重点写好自己的“做法”,如教学随笔、经验文章、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力争人人每学期上好2节研究课。

3、课题组及时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分类归档,建好档案。

八、预期研究成果

1.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综合素质将有明显提高。2.将促进我校语文教学质量提高。3.将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九、主要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2.郑华福.《克服口语表达障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小学语文教师》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年11月

3.胡宁.《口语交际课之我见》《小学语文研究》2005年第3期

4.刘仁增.《口语交际:发展语言是硬道理》《小学语文教学》 山西教育报刊社 2009年总2月

5.《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8年5月

7.在开放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_语文论文 篇七

一、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 我可以结合教科书中的课文内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 通过这样的情境画面来吸引学生, 展现一些无法描述或学生没有看过的事物或景象, 让他们逐步产生感性认识, 给他们“说话”创设丰富情境, 调动他们“说”的兴趣。比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展示一些典型的图片、视频, 让学生观看一些录像资料, 等等, 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 激活他们的思维, 丰富他们“说”的内容, 提升他们“说”的兴趣。同时, 让他们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有序观察培养他们口语的有序性。这样, 就能使初中语文口语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阅读内容, 激发学生“我要说”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各个单元编排的教学重点都不同, 教师在组织和实施教学时可以结合单元的课文内容开展口语交际训练活动, 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江山多娇”中《美丽的西双版纳》是一篇写景的课文, 这篇文章中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让学生充分享受了自然的美。我在教学时就把口语训练糅合于其中。首先, 让学生加强对课文的朗读。我把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通过视频放映给学生, 引导学生找文章中对应的描写景物的优美句段, 让他们带着感情朗读, 加深他们对文章的印象;其次, 让学生仔细看图、说话。我让学生把视频中展示的美丽风光作为“说话”的内容, 让学生分成小组, 在小组中说说视频画面的美丽, 以此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同时又促进他们表达能力的提升;再次, 口语交际———假如我是导游。我让他们介绍生活环境周边的各种景点, 以此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让他们把自己平时跟随父母外出旅游的所见所闻或者他们知晓的各种风景名胜的景色介绍给其他同学。当然这个“第三步”可以安排在下一堂课, 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去收集、查阅资料, 并归纳整理, 再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这样, 既能使他们增长课外知识, 又促进他们口语表述能力的提高, 激发他们“我要说”的强烈欲望。

三、指导学生, 让他们善说

作为教师, 应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根据他们各自的情况进行个别的指导, 努力使他们每个人都能做到“言之有物、有理、有序、有情”。欲使学生能说、善说, 我们一定要对他们进行有计划、有意识的精心的训练, 并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 教师应引导学生“会听”, 要说好必须先学会听。比如我们在上课时, 教学语言要说得有板有眼、不急不缓, 声音高低快慢结合, 注意自己的语速、语气和轻重音, 加强学生听和记的能力训练。事实上, 一个人会倾听, 才会说。只有听懂了, 一个人的思路才清晰, 思维才敏捷, 他才能合理恰当地运用语言进行准确的表达;其次,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 逐渐提高训练的要求, 进行系列化训练的口语能力, 比如从扩词造句、扩句起步, 逐步提升, 从简单的句子开始, 逐步过渡到说复杂的、修饰性强的句子;从一句话到一段话, 再到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从口述或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到根据教师的设问或学生的提问进行辩论、交流或探讨;从教科书走向课外的阅读、欣赏。这样不断地增加新的内容, 增大容量, 可让学生从不说到善说。当然, 对于学生口语交际中出现的错误, 教师应及时指正, 再让学生重新组织、叙说。

四、利用激励性措施来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欲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的孩子, 他们正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刻, 他们非常希望得到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赞誉、认可。事实上, 给初中学生一定的激励、鼓舞, 有利于其健康发展。就此,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 在口语交际训练时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我们经常碰到这种现象:一些学生“胸有成竹”却不知如何表达。导致他们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学生的心理障碍, 学生的自信心不足, 总是认为自己说不好、说得差, 不会得到其他同学和老师的认可。他们说的时候顾虑重重、心思浓重, 不能很好地、顺畅地表达。为此, 我们应设法表扬学生, 激励他们, 对他们进行心理调节, 缓和他们在口语交际时的紧张心情, 帮助他们打消顾虑、克服畏惧感。所以, 我们在训练学生口语交际时不能对他们进行批评, 而是要认可他们的思维发展, 并对其进行引导, 让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 一直到完成学习任务为止;对那些不爱说话、性格内向的学生, 我们应尽力为他们创造机会, 鼓励他们表达, 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这样学生的表达欲望才会在教师的关照和爱护下不断地被激发。

8.在开放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_语文论文 篇八

[关键词]创设情境 小组讨论 多样的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总结出几个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教学,鼓励学生发言

课堂教学历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只能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是教师的舞台,而学生的自主性不能突现出来,这就是“填鸭式教学”。在这种课堂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渐渐丧失发言的兴趣及主动性,最终失去口语训练的机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创设自由、民主的语言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心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学习的兴趣,使其有积极的语言表现,口语交际能力才能行之有效地得到训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视问题的设置

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但是知识传授的途径,更是有效引导学生思考、形成自己见解的桥梁。因此,好的问题设置,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想说话”的愿望自然而来。如在讲授课文《白鹅》时,作者笔下的白鹅性格傲慢,假如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把白鹅写得如此高傲?”,那么问题就显得过于宽广,学生则无从作答;但如果能结合文中对白鹅的尊称“鹅老爷”,介绍旧社会中地位高的人才有幸被称“老爷”,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从而思考白鹅与“老爷”的相似之处,学生可从文中找出相关描述,得出结论:正是由于作者对白鹅的喜爱,把它当作朋友,赋予白鹅以人的性格,笔下的“高傲”其实饱含怜爱之情。这节课上学生们都对高傲的白鹅发生了兴趣,纷纷在文中找相关语句,并模拟白鹅的吃相及叫声,课堂气氛活跃。受此活跃气氛的影响,想发表看法的愿望自然强烈了。

2、复述故事

复述故事不但是对所学课文的理解,更加入了学生自主的再创造。第一次要求学生复述的课文是《空城计》,结果却不尽人意,学生几乎把这篇半白话课文翻译了一遍。在提示下,先把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再把这四部分串连起来,这就成为故事内容的梗概了。学生学习了这种方法,纷纷在书上试着把故事情节串连,渐渐地能够把故事内容以课文为标准概括。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内容,越简洁越好。在受到肯定的前提下,不少学生做出尝试,有些学生甚至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创意无限。

3、续编故事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设置了童话单元,其中的课文《巨人和孩子》、《蟋蟀在时报广场》提供了续编故事的机会。如王尔德的童话《巨人和孩子》,在入选课本时把原著故事结局省去了,原因之一在于作者王尔德在故事中透露的宗教主义精神,较难为学生所理解;但在文中设置的“小男孩”角色应该在结局有所体现。在讲授此文时,灌输续编故事的注意事项,如要符合文中人物性格,前后文应有所呼应,有所创新等等,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如果要为课文续写一个结局,那么故事将怎样发展?续编故事在复述故事的基础上,在对课文有了理解后融入自己的构想,驰骋想象的空间,而要把构想整理成流畅的语句表达出来,则是对学生口语能力的挑战。

4、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多媒体教学平台的运用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与传统的口语相授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更直观、方法更多样、信息含量更丰富,电教煤体具有声、光、像等多种功能,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重视小组讨论的作用,化被动为主动

新课标要求重视学生的自主能力,把教师的主导作用过渡为引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由单调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接受知识。小组讨论作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增加学生的交往,能够深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言语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由于学生的性格不同,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也不一致,因此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不一,如积极发言的学生往往思维跳跃迅速,胆大较大,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而胆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不敢在众多学生面前发言。小组讨论为此类学生创设了平等的氛围,减少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小组间各抒己见提供了宽阔的思考空间,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小组间学生的自由讨论,无形中把个人竞争变为小组间的合作竞争,使课堂气氛活跃,由一开始的小组代表发言逐渐变为小组成员抢着发言。在每节课的讲授中,我都尽量加入讨论的内容,让学生可以开口说话,摆脱枯燥被动的听课过程。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情境激趣

“分析学生的学习活动,我们可以发现,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结构为核心的,经历获取知识(信息内化)→储存加工信息(认知结构)→运用知识(经验或观念外化)这三个基本阶段的过程。”②也就是说,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实践。口语交际则属于运用知识的环节,而如何把课堂上训练所得运用于实践,则需要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得而体现。七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有矛盾冲突集中的古代人物传记,也有音乐美、画面美、建筑美为一体的诗歌,都可以围绕课文设计多种活动激活学生兴趣。

课本剧有利于展示学生个人才华,提高说知能力。

如童话故事,可编排课本剧,让学生自行设计角色对白及动作,在再现课文内容同时体味角色性格特点,也让口语能力得到提高,如在讲授童话《骆驼寻宝记》时,课文出现众多动物,种类繁多,只凭课文的介绍学生难以一一把握,但通过排演课本剧,学生选择相应的动物进行设计对白,在此过程中就加入了对角色的理解,表演中根据不同动物的性格特征有所则重,如害怕困难的黑熊,学生设计的台词是“哎呀,肚子饿了,还是回家去好了!”把黑熊一遇困难就找借口的性格表现得活灵活现;又如扮演金丝猴的学生,设计的台词是“我漂亮的衣服弄脏了,真讨厌,还是回去好了!”突出了金丝猴爱美的性格。

朗读比赛通过良性竞争激发学生说话的愿望。

如诗歌着重于朗读,设计一个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挑选诗歌进行朗读,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把握及对节奏的掌握,结合第四单元的写作仿写诗歌,要求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再评比谁朗读得更好。无论哪种形式的活动,教学重点不仅仅让学生理解课文,通过表演朗读再现课文内容,进行再创造,完成“运用知识”这个阶段的认识过程。

辩论赛不但有利于学生展开思考,更有利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辩论赛通过互动式的对话,展示双方观点,找出对方话语中的漏洞进行辩驳,这一过程本身就包含着思考、把话语付诸言语。作为口语交际训练较高级的形式,以七年级学生的学习程度而言较为困难,最初的尝试可放宽标准。如就“学习语文有用与否”展开了辩论,分为正方与反方两组,但在辩论过程学生表现得较为随意,虽然气氛热烈,但不符合辩论赛的标准。一节课下来,辩论结果不明,但在此过程中,双方组员都能各抒己见,联系自身实际畅所欲言,也是提高口语能力的表现。

总之,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当前进行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不断的尝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9.在开放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_语文论文 篇九

1、文本补空,让交际随时生成:

为了让学生想象的翅膀能更自由地飞翔,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补充课文的.结尾、想象课文的空白之处。这种以想象和联想为内容的口语交际形式较具思维力度和趣味性,也是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有效途径。

新教材图文并茂,课文生动有趣,是根据有关作家的作品改编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编排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学生喜欢读,熟读之后多数学生能理解或背诵,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在教学中,我利用教材留给教师的空间钻研课文,精心设计问题。《自己去吧》一文,有这么两句话: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过了几天,小鹰学会了飞翔。小鸭和小鹰是怎么学会的?学会后心情会怎样?妈妈会怎么夸?小鸭和小鹰又会怎么回答?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的问题,既要结合课文内容,又要联系生活中所见过的、经历过的情景进行再造想象和表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生:小河里的水凉凉的,小鸭好害怕呀!

生:一个浪头打来,小鸭吓得闭上了眼睛。

生:一开始,小鸭不会游泳,还呛到了几口水。

师:突然,前面有一个漩涡。

生:小鸭差点儿被卷进去,拼命挣扎才逃了出来。

小鸭:妈妈,妈妈,我学会游泳啦!

鸭妈妈:孩子,你真是棒极了!自己学会了游泳。

小鸭:妈妈,一开始我很害怕,还呛到了几口水。但是我没有停下来,继续练,就学会了。

鸭妈妈:妈妈知道你肯定行,知道你一定会成功的。

小鸭:妈妈,你怎么知道呢?你不怕我淹死吗?

鸭妈妈:不试怎么知道不行呢?我们鸭子没有学不会游泳的。

10.在开放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_语文论文 篇十

土门镇茅坪中学范先娥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普通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将新课程的理念切实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全新转变,就一定要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如何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去,系统有序地培养学生能说,会说,善说的能力呢?笔者有如下认识:

一、建立语言环境,克服畏惧

针对中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要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首先就要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敢说。语言环境指特定的说话环境,如即席答问、小组争议等。所谓“建立语场”是指充分制造上述形式的说话场地和环境。然而要达到以上的效果,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能说,并在课堂上给他们说话的机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留出相应的时间,让学生自已去思考,去解疑,让学生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要适时地把“舞台”让出来给学生,从“大胆”“大声”“大方”这一“敢说”的基本程序出发,创造练胆、练声、练大方的语场,使学生经受锻炼。

说话首先要有胆气。壮胆不能光靠表扬和鼓励,还应有具体的方法。比如进行阅读教学可让学生先说对文章的理解;散文、诗歌教学可让学生先谈对意境的理解和体会;笔头作文可先让学生口述然后再写……例如初一新学期开学初,还没有确定语文科代表的人选,我就举行了一个小范围的班级演讲比赛,以“假如我是语文科代表”为题,让学生全部参加,竞争上岗。起初,学生都很紧张,不敢尝试。后来在我的鼓励之下,学生们跃跃欲试,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在后来的日记中许多学生写到此次演讲让他们勇敢地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以后他们会更加踊跃地加入到课堂的教学中来。由此可见,学生的胆量是完全可以练出来的,根源在于教师是否给他们创造出练胆量的环境。

除了要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思维背景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及语言来保护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顾虑增多、怕出丑的心理日趋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调动自身的一切因素去引导学生的表现欲,好胜心,克服害羞心理,将胆壮起来。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创设几个“斗胆性”的语场,设置创造性思维议题,有意引导争论。因此,“讨论法”是一种值得一试的方法。讨论法主要是让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教师积极引导。每节课都针对学习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这会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会非常活跃。在这种气氛下,越来越多的同学就会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如在品读《孔乙己》的时候,课文结尾有这样一句话:“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有一位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质疑:“大约”表估计,“的确”是肯定的意思,这句话不是有矛盾吗?这个学生的疑问,很有价值。听后我首先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大胆质疑,然后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学生们在讨论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目前,我们的教师只要能在课堂教学中选准话题,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融入到讨论中来。有了可供锻炼的语场,学生也就在训练中渐渐活跃起来,课堂气氛也就会随之活跃起来。

二、教师示范,声情并茂。

比如“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就是个既经济又有效的好办法。在每节语文课开始时,让学生发表三分钟的演讲,每天一个同学,全班学生按学号逐一上台,轮完以后再从第一个登台的同学开始。演讲的内容可以由易到难,具体的要求可以根据最新的《普通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方面提出的,逐步提升标准,融入情感、知识、技巧方面的要求,“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在讨论和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用应对和辩驳。”每一次演讲都要求学生在登台前做充分的准备,这样到登台时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心理压力了。学生在三分钟演讲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说话的胆量,而且还锻炼了积极的思维情势,而教师也能针对学生在演讲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适时点拨。有时,教师也可以就学生演讲的内容做一次即兴演讲,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供学习的鲜活的范例。经过这样适时地点拨和示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水平就会有较为明显地提高。一方面,教师要树立好自己的良好形象,力争做到讲话大方、得体,吐字清晰,同时富于感情,为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典范。另一方

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帮助学生掌握一般性的发声技巧,纠正本地方音对读音的误导,使普通话得到更好地推广和普及。同时,还可以通过听录音、观看录像等方式掌握副语言和体态语言的恰当应用。

三、训练思维,提升能力

学生只有说话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的说法:“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辅相成。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训练要贯穿在语言训练中,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和思维的训练是分不开的。思维训练和说话能力的形成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致要经历以下三个逐步提高的阶段:复述——口头作文——语体训练。

第一阶段:复述。这是初级阶段。利用对所学知识的复述,一方面可以达到锻炼学生组织语言、口头说话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故乡》时,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深深打动了学生们的心。而细节描写恰是学生在平时作文时被忽略或难以做到传神的一种描写手法。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用课本中的语言或是自己的语言把文中感动自己的细节描绘出来,听的同学也可针对他所讲的不足之处予以评点和修改。这样,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起到了很好的训练效果。

第二阶段:口头作文。口头作文的进行带有很强的随机性,凡是在有感可发,有话可说的情况下都可适时地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例如在奥运会结束之后,许多竞赛场景都让人回味至深,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们的学生。因此在课堂上,结合阅读《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我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趁热打铁,学生有情可发,有感可谈,积极思维,组织语言,踊跃发言。这在复述的基础上,训练的程度又加深了一步。

第三阶段:语体训练。这又将说话的能力提到了另一高度。所谓“语体”,即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反复使用不同的语言材料而形成的各具不同言语特点的有机统一体。口头语体由于外部语境(对象、目的、情境等)的差异,就会有不同的用词、择句、设格的方式,从而形成不同的言语风格。这种风格又大致可归结为三种:通俗语体、正规语体、典雅语体。作为学生就要明

确在什么样的场合,什么样的情形之下,对什么样人,应该使用怎么样的语体,不然,很容易闹笑话。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饱读诗书,但他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在鲁镇的一个小酒店里对目不识丁的乡下人说话满口的之乎者也,自然会遭到别人的嘲笑。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说话的内容,对学生展开语体训练,让他们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对口语交际的要求。

在课堂上我经常会结合具体的学习生活实际,设置一定的场景,对学生进行语体训练。看似简单,可学生们在转述的时候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比如不注意说话的对象了,人称不会转换了,语气不合说话人的身份等等。针对学生们存在的的问题,我一一予以指出,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经常转换角色加以训练,目前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在课下通过“课本剧表演”加以训练效果也很不错。“课本剧表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的内容,揣摩人物的身份、性格,使自己的表演能够恰如其分的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在课本编的改编过程中,在不同文本的演绎过程中,学生渐渐就会感悟到书面语与口语的不同,不同身份的人与不同性格的人语言的不同,进而逐渐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当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课文角色的演绎时,谁还会担心他们不会开口说话?因此在教授小说和戏剧单元时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课本剧表演比赛,尤其是在小小说单元的教学时,我不仅鼓励学生学习写作小小说,还让他们把自己的小小说改编成剧本在艺术节上表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参预热情。在表演中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流畅地表达又使表演更有声有色,何乐而不为呢?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在这项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11.在开放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_语文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 培养 口语交际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要求,也是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的迫切需求。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加快,信息化程度得到不断提高,而口语交际也是现代人获取与交换信息的必要技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融入新课标理念,注重在语文教学全过程中进行合理引导,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引导学生做好语言积累工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喜欢表达观点,遇到感兴趣的事情能够侃侃而谈,但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很少有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虽然部分学生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但是还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这与他们的语言积累不足有关系。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鼓励并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进而为学生提升交际能力奠定基础。

1.1利用早读积累词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早读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1]。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帮助他们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进而培养自己的语感。早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巩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阵地。而在早读课上教师通过必要的指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感受文章魅力的同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面,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语言体系。

1.2通过演讲激发表达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抽出一部分时间,设置演讲环节,让学生上台自由发言。演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作为口语训练的一种常用方式[2]。教师可以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自由组织语言并整理成文,然后上台发言。通过这样的课堂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上台发言的勇气,也可以让他们在面对公众时做到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同时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整理与获取能力,并且在获取素材过程中他们也可以积累更多的词汇,进而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

2.强化学生的口语基础训练工作

2.1开展分层口语训练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训练活动的开展应该做到有层次,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与个性特点开展口语技能单项训练。开展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教师应该注重训练的过程而并非結果。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做到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并且合理安排讨论时间。口语技能训练的开展应该有明确的目标,保障学生掌握基本的规律。例如,教师在设计“春游应该去什么地方”这一口语交际主题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获取的信息,说出春游的具体地点,春游的组织方式,游玩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等。在指导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过程中,也需要指导学生注意逻辑性,可使用一些必要的关联词与过渡词语[3]。

2.2创设良好的交际情境

小学语文教学的每个章节都设置了与口语交际相关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严格依据教材设定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更多练习语文口语的机会,进而保障口语训练的有效性。同时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开展应该设置必要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迅速参与到讨论中,进而真正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收集一些童话故事、寓言等富有童趣的文章,由于其中有很多拟人化的对话,教师可以借助文本创设相应的情境,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对话。通过这种模拟训练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语言的感悟,并且将常用语言进行内化,以提高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

2.3让学生学会倾听

在开展口语交际训练活动过程中,不仅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强化口语训练,也需要教会他们学会倾听。在与其他学生交流或其他学生演讲过程中,要求他们认真倾听,分析自己与他人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不足。倾听过程中做到不打断发言者的思路,面对其他同学存在的问题不嘲笑与讽刺,应该相互尊重。例如,当遇到某个平时不善于言辞的学生将要上台演讲时,由于该学生缺乏自信,教师应该采用必要的方式给予鼓励,并要求其他学生为这名学生鼓掌。若这名学生在演讲过程中出现停顿,教师也需要指导学生学会尊重,不随意讽刺其他人的不足。在演讲后及时进行总结,并采取必要的语言给予鼓励。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可以鼓励一些平时不敢发言的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在与他人交流与公众演讲中掌握交际技能。

2.4构建良好的教学评价机制

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需要强化口语交际训练工作,也需要构建良好的教学评价机制[4]。在对口语交际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时,应该综合考虑情感表达以及参与积极性等因素。由于口语交际一般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且互动性与即时性强,可以采用课堂评价的方式来对每位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具体评价过程中注重语言的艺术性,多使用描述性的语言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表述,以体现不同学生的差异。同时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与自评,让他们相互指出不足,并做到取长补短。

3.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做好语言积累工作,并创设良好的口语交际情境,进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广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05).

[2]王梅.小学阶段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培养[J].文教资料,2015(01).

[3]赵财经.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1(04).

[4]杜洁琼.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2(03).

12.在开放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_语文论文 篇十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呢?通过摸索、学习,笔者找到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看图说话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特别是低年级教材,每篇阅读课文都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很好地呈现了课文内容。教学中,教师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能训练学生的表达和倾听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一册中的课文《人有两个宝》时,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小朋友们用手在做什么?”教学《秋姑娘的信》时,让学生看图说说“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他们分别在做什么?”等。图画对于学生来说更直观形象,而将图画转换成语言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二、一问一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中可以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来训练学生听与说的能力。可以是师生之间一问一答,也可以是学生之间一问一答。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二册中的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第一自然段时,可以问学生“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的故事?”在导入环节出示水井图,引导不认识水井的学生怎样去问、去请教别人,知道的学生又如何回答。有学生这样问:“我想知道这是什么?”也有学生这样问:“请问这是什么?”显然,后一个学生较前一个学生更有礼貌。其他学生回答:“这是水井。”在这样的“一问一答”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训练,学会了“问”的学问。

三、复述课文

在苏教版教材中有部分课文要求学生学完后能复述课文,但有一部分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并不能将课文内容复述下来,有些甚至连主要内容也不能说出来,这就是口语交际能力缺失的表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材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复述方法,引导学生将学过的课文复述下来,这是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学生在复述课文的过程中,要组织运用语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如在教学《九色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概述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甚至让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讲这个故事,这个要求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提纲或者一些关键语句,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都有开口说的机会,这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想象说话

丰富和具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是因为学生们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换句话说,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就能让我们的语言更丰富更具有感染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为学生创设想象说话的机会,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在教学《陈毅探母》时,可抓住关键词“细心地询问”“谈家常”,让学生展开想象——“陈毅元帅怎样细心地询问病情?”“陈毅元帅和母亲谈什么家常呢?”在学生想象说话时,教师充当母亲角色,与学生展开对话,学生对这样的教学环节感兴趣,在想象说话时,以学生的身份演绎课文中陈毅元帅的角色,这种新鲜的“角色”让学生更有表现欲,从而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续编课文

看电影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电影的结尾都会留下一个悬念,给观众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语文教材上很多课文也是这样,结尾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教师在教学这类课文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续编课文,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在上《乌鸦和狐狸》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续编故事:狐狸将肉叼走后,乌鸦会怎么做呢?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这篇课文时,结尾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续编故事:有一天,兔妈妈又出门采蘑菇,这次小黑兔会怎么做呢?还有薛法根老师在教学《猴子种果树》时,结尾让学生续编故事:正当猴子伤心时,一只(),对猴子说:“猴哥猴哥,有句农业谚语叫‘樱桃好吃树难栽’”猴子一听心想:()。

六、置换角色

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时,是以双重身份参与的,一是“学生”的角色;二是他的交际角色,即在特定的交际情境中所扮演的角色。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置换学生的角色,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扮演角色的内容。如在教学《秦兵马俑》《黄山奇松》等描写名胜古迹和著名风景区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导游”的角色,学点“导”的学问;学完《狐狸和乌鸦》一文,可以举办模拟法庭,以原告乌鸦起诉狐狸,让一学生扮演“小法官”,将其他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当原告乌鸦和被告狐狸的律师,围绕“骗肉”展开一场辩护,让学生体会“辩”的乐趣。

七、评析人物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故事,如:寓言故事、童话故事、人物故事,在这些故事中的人物都有其自身的形象与特点。在学完这类课文后,让学生评析这些人物,也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如在学习《争论的故事》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评析故事中的兄弟俩和评理的老人。在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让学生评析林冲和洪教头的人物形象,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3.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篇十三

论文摘要:口语交际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具备直接、简便、迅速的特点,使用最多最广,是最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口语能力的培养对于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点。作为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口语能力培养的难度更大,更富有艰巨性,而对于农村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似乎更是难上加难。

关键词: 口语交际课标交往

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不再单提听话、说话,而是综合起来提“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是使用最多最广,是最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口语能力的培养对于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点。作为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口语能力培养的难度更大,更富有艰巨性,而对于农村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似乎更是难上加难。现将学习的一些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几点体会。

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法国的散文大师米谢尔•蒙田也曾说过“磨练自己的头脑,和他人相互切磋交流,是十分有益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际交往是社会的主要活动,而语言正是人与人之间思想沟通,情感交流的基本手段。实践证明,口语交际能力差会导致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都不高。相反,口语交际能力

强,其智力水平相应高些,适应新环境的速度也快些,对新时代新生活也就更充满信心。因此,口语交际能力对个人“综合素质”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各界教育工作者的肯定与重视。

口语交际的特点

口语交际是一种听者与说者间双向互动的结果,参与者可以在“听话”与“说话”之间穿插进行,随时转换角色,进而实现语言与情感的相互沟通与交流。“口语交际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口语交际实践训练,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技能,养成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等。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新的口语交际区别于“听说训练”的根本不同在于它的交际性,实践性。

交际性即指“口语交际”的双方互动过程,指人们通过口语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是工具,交际是目的,语言最主要的功能是人际交往。交际能力不只是一般的听说能力交际能力除了听话、说话这个基本能力外,还有与别人交流能力,待人处事能力。

口语交际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实践性,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一系列口语交际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对口语交际的掌握能力,实践性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多方面加以训练,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际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

口语交际的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乐于交际、善于交流,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

1、关注日常生活,创设交际情境。

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天地,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就会感到亲切。如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我面带笑容,先用“嗨,孩子们,早上好!”的问候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然后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我叫×××,是你们的老师,我最喜欢的还是和小朋友在一起。谁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呢?”孩子们扬起小手,抢着要发言。我就抓住时机,用与一学生对话的形式教给他们交际的技巧。我大大方方地走到一学生面前,握住他的手说:“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你家有几口人?”“住在哪里?”“你最喜欢什么活动?”等问题,让学生和老师一问一答,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介绍着自己。这样的情境,不仅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更为他们日后与人成功交流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2、设计主题活动,创设交际情境。

我经常设计一些主题鲜明、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互相间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在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可以带孩子们走出教室去看春天。阳光下、花丛中,孩子们尽情地想象着,欢笑着,美好的语言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自然风光的熏陶与感染,启发了学生的心智,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言语变得绚丽多彩。

3、巧妙布置作业,创设交际情境。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一方面,提醒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口语交际训练,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及时纠正孩子口语的毛病。另一方面,布置一些口语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了《小熊住山洞》后,请孩子们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母亲节到了,做张爱心卡,并说几句祝福的话给妈妈听。

4、实物创设情境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如“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这节口语交际课上,让学生把家中能带来的小动物带到课堂上,通过亲密的接触与观察,学生能积极比较全面地、生动地、准确地介绍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5、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现在电脑走进了课堂,动听的音乐,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的兴趣空前浓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进行说的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如“向游人介绍家乡的风景或名胜”这一口语课时,让学生边观看家乡风景的课件,边配上自己的解说词,这样“小游客”随着“导游”一起游览家乡的风景。

总之,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最佳时机。因此,我们要尽力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内容上要创设情境,拓展社会生活的交际学习空间,加强与课外生活的联系沟通,变单调为对话形式为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自主地、不断地与人交往的实践中去逐渐形成并提高自身口语交际能力。

14.怎样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篇十四

和舍中心学校符慧玲

口语交际是 “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思想交际的一种言语活动。是学生语言积累、听说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综合体现。”这种活动是双向互动式的动态语言交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一种交际现象。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应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从简到繁的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小学语文课堂应按照这一原则组织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语言,丰富语言,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下面浅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保持其学习兴趣。例如:教口语交际《打电话》一课时,教师在学生初步了解打电话的知识后,就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表演,发展语言。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跟谁玩电话游戏呢?不是爸爸,也不是妈妈,更不是给叔叔阿姨,而是给你的好朋友小松打电话。为什么要打电话呢?因为是小松的生日,你要通过电话来传达你对好朋友小松生日的祝愿。请小朋友们记住,通话时要热情大方,用礼貌语言,并且语言要简洁明了。讲话时要面带笑容,声音不要过高。不要忘了,开头问好,结束说再见。

小朋友,打电话时注意的问题,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师:好,下面我们来玩打电话的游戏。

师:小朋友请观看王仁龙和符波的表演。

(王仁龙表演小松,符波表演小松的朋友。)

符波:“喂,小松,你好!我是符波,今天是你的生日,我向你表示祝贺,祝你生日快乐、学习进步!”

王仁龙:“谢谢你!”

符波:“再见!”

王仁龙:“再见!”

这时,教室里晌起了热烈的掌声。顿时,教室里热闹非凡。要求参加的小朋友一对接一对,小朋友们真正陶醉了。

二、拓展渠道,多角度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言的实践需要大量的课外实践,通过反复的训练方能得到巩固、提高。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好动,好玩这一特点,经常性开展诸如讲故事、辩问题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多角度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结合课文学“懂礼貌”儿歌,教师在教室墙壁上贴上挂图,内容有早晚小同学给客人打招呼,在校园里遇见到老师时打招呼,同学之间相遇时打招呼,在家里客人来访时打招呼,还有一位小朋友不小心踩到别人的脚时道歉等等。在看图说话活动中,老师首先带学生观察和了解各图意,与学生一起讨论回答:早上见到客人说“早上好”,晚上见到客人说“晚

上好”或“晚安”,见到老师说“老师好”,在家里见到客人来访时说“请进”、“请坐”、“请用茶”,对别人有过失时说“对不起”等。在讨论中,既由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说话,又让学生举手主动争取说话,还有小组说话评比,用丰富多彩的方式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说礼貌话。在同学们较了解和认识礼貌用语基础上,老师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学生中轮流扮演老师、家长、客人,让其他学生展开与扮演说礼貌话的游戏表演。演说好的学生,老师给他们赠送“礼貌好孩子”奖章。

通过这次活动,诱发学生良好的说话情绪,激发学生“我能说”、“我也会说”、“我上台说”的欲望,从而培养起学生主动说话,说好话的习惯和能力。

口语交际的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对学生的这种训练既要降低要求,创设情景,让学生敢说、想说、会说、乐说,又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只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上一篇:分手的散文下一篇:通 知电梯停运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