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信息业务描述

2024-07-16

工商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信息业务描述(精选15篇)

1.工商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信息业务描述 篇一

进出口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探讨(黑体小二号居中)陈文培 汤兵勇(长仿宋四号居中,每个作者中间空一格)

(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上海 XX51)(宋体6号学院空一格,地区空半格)

摘 要 外贸管理信息系统已在外贸业务和管理的诸多领域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外贸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最为核心的还是进出口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本文就外贸进出口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从应用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从技术面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摘要黑体小五号空2格,仿宋小五号)

空1行

关键字 外贸 进出口 管理信息系统(关键词黑体小五号空2格,仿宋小五号,各关键词中空1格)

design and discussion on the information system on import and export business management(黑体小四号)

chen wenpei tang bingyong(宋体五号)

(donghua university,shanghai XX51)(宋体六号斜体,各单词间空1个字符)

abstract foreign trad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foreign trade and mangement.the corn to build foreign trad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s to build import and expor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this report analyzes the building of import and expor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a pratical way and provides a solution in a technological way.(abstract为黑体小五号空4个字符,宋体小五号)

keywords foreign trade import

2.工商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信息业务描述 篇二

1 我国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

我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 但近年来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发展速度也很快。它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从70年代末期开始直至今日, 已经经历了将近30个年头, 也从刚开始的单机单用户, 多机多部门独立系统发展到局域网络化全院级应用阶段。而我们今天所说的医院信息系统则是经历了管理信息系统、临床医疗信息系统及区域医疗信息网络这三个阶段。

目前在中国, 我们有很多大中型的医院已经逐步的实现了部门的信息化管理, 一些条件稍好的医院正在向着全院信息化管理过度。只是有大部分的小型医院在这方面还有待发展, 所以, HIS系统在中国的普及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

现在的大多数医院已经基本上形成了适合本院模式的一套信息管理系统, 但一般都是采用传统的二层C/G模式开发的, 但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不断扩充, 致使传统的二层模式以越来越不能为现在的医疗管理体系所服务, 加之它的维护成本之高, 对数据的安全性不能保证, 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更新换代势在必行。所以, 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 为了更好的保护信息的安全性, 节省一切不必浪费的资源, 三层结构模式出现, 并迅速的发展开来。

2 HIS系统三层结构的优势

2.1 HIS系统的三层结构就是将数据处理的过程分为三个部分

表现层:顾名思义, 就是把用户的信息以最直观的形态展现在人们眼前, 为用户提供一种简便的信息查询结构。

中间业务层:在中间起着一个传递信息的作用, 主要的职责就是负责处理用户输入的信息, 并将这些信息或发给表现层供人们查找, 或发送给第三层数据访问层将其存储起来, 为以后调用数据而服务。

数据访问层:主要的工作就是对用户的数据实现保存和读取的工作。

2.2 三层结构的优势

大大降低了成本。三层结构中, 每一层都有自己的任务, 各司其职。他们将整个系统分为不同的逻辑块, 这就大大降低了因为开发完善系统所需要的成本。客户输入的信息都是被存储在第三层数据访问层上的, 当用户需要查看信息时, 只是由业务层传递信息到表现层叫人们直观的看得见, 但是数据访问层上的数据资料是并不需要改变的, 这就大大的提高的系统使用的重复性, 缩短了开发周期, 降低系统的维护费用。

最大空间值得到利用。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有它的存储空间, 并不是可以无休止的添加。这种模块化的系统很容易在纵向和水平两个方向来扩展。它可以在现有的系统基础上将系统升级到更加大、更加有力的平台, 并且可是增强系统在网络中的适应能力, 使得数据在系统中整齐并大量的存在着。不会因为由于数据过多调选数据时浪费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 从而也提高了医院信息化的速度和业务水平。

更多的节省了时间。在如今技术和市场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里, 庞大的信息载体以是我们引以为证的依据, HIS的三层处理数据的结构模式, 在现今的时代占有一席之地, 能够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以及服务质量, 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效力。

3 HIS体统在医院信息管理业务中的作用

完整的HIS系统实现了信息的全过程追踪和动态管理, 从而做到简化患者的诊疗过程, 优化就诊环境, 改变排队多、等候时间长、秩序混乱的局面。

比如, 现在大多数医院在患者就诊的时候都要经过挂号、等待医生诊治、划价、收费、取药等一系列的过程, 有的时候可能还要其他拍片等的一些治疗, 个个都需要排队等候, 在这个过程中等的时间至少要在1小时以上, 那么大医院的人流量更大, 那么等待的时间可能就更长。

但如果实施了HIS系统以后, 每个病人在进行就诊的过程中就能节省下大量的时间。假设以前治疗一个病人的时间现在可以治疗两个病人, 那么这一天治疗病人的数量会提高到从前的2倍, 经济效益也有一定的提高。这样的工作效率也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和时间, 也进一步的提高了医疗水平和治愈病人的数量。同时也可以减少医疗器械和药品在医院用的挤压, 加速医院资金的流转, 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开支, 经济效益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当然, 也有很多人会认为HIS系统就像别的机构的的统计部门一样, 只是个花钱的部门, 并不认为它到底能带来什么好处。但只是一部分人的偏见, 应当把HIS的投资当做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投资, 只要能清清楚楚的认识到它的好处, 就会明白这样的投资是必须的。因为HIS系统所带来的效益远远超过了医院本身, 它所存储的完整的病人病例能够成为全世界的重要资源, 全球的医学专家通过了解各个个体的病例能为他们的医学研究提供更大的实例验证, 这也是为全球60亿民众服务的。

4 HIS系统的良好运作

经过了上面的论述, 相信大家已经能够比较充分的了解了HIS系统在医院信息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为了能够使HIS系统在医院中良好的运作, 我们务必要为它建立一个科学的、完整的、标准化的数据库。在这里提到的三点当中, 标准化是一切的重中之重。到目前为止, 我们国家还没有使用统一的病例查询系统, 但在我们的实际应用当中, 这些都是无时无刻都需要的, 所以标准化和信息化两者是一个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所以说, 标准化的基础数据是HIS良好运行的保证。

医院中的各种事情, 比如药品的分类, 各种医疗项目的分类, 收费管理体系, 患者病例等都可以使用HIS系统进行归纳, 这些都是靠有着庞大的数据库才能使人们在极短的时间内搜索出需要内容的。

5 新形势下医院信息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当前, 信息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战略资源, 与医疗设备、医疗技术、医疗手段并称为推动医院发展的支柱。当然, 现在的医院也有很多, 之间都存在这竞争, 除了对于医院的医疗技术, 优质的医疗服务外, 对于医疗设备、医生资历、水平和医疗收费以外, 大量信息的掌握也成为医院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竞争要点。所以为了使现代的计算机, 网络通信技术快速发展, 成为奠定现代数字化医院的基础。我们也要采取一些对策来应对, 与时俱进, 不被社会所淘汰。

首先, 随时更新现有的观点, 时刻掌握新的理念, 做到与时俱进, 才能保证信息的新鲜性。其次, 对于医院信息的管理, 要有一个规范的制度来管理。再次, 努力培养人才, 提高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最后, 随时掌握新的信息科学技术, 应该积极了解各个领域掌握信息的技术, 使之与自身充分的的融合起来, 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停滞不前只能成为失败者。

6 结语

医院信息系统是个不断更新且内容大而杂的, 并且在当今的医院建设中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需要它真正完完全全的为人们所服务, 也一定要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和规范, 来约束其各个操作步骤, 不至于因为没有一个标准的规范, 而出现泄露患者隐私等一系列不良事件的发生。所以为了保证它的正常运作, 医院也应当建立一个强硬的维护队伍, 才能充分发挥系统的作用。HIS系统是医院信息建设的一大福音, 所以我们更要利用好这个资源, 在平时工作中不断地积累、总结, 使HIS系统能在医院信息管理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 HIS系统是医院信息管理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的产生为全球的医院管理以及医疗事业都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能够充分的利用好这一系统, 也能为全球的医疗事业做出大的贡献。

需要加一点, 就是现在各个医院的HIS系统都是为了应付临床需要而开发的, 整体上缺乏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 这为各个医院间的信息交流产生了巨大的障碍, 也为上级主管部门掌握所属医院的业务运行提出了新的挑战。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国内医疗水平步步攀升。但我国许多医院的信息处理仍以手工为主, 强度大效率低, 浪费医护人员大量的时间。完整的HIS系统实现了信息全过程的追踪与管理, 从各方面减少病人就医和优化医院流程的时间损失。本文主要通过研究HIS系统的结构管理, 说明它在医院信息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HIS系统,医院信息管理,三层结构,优势,挑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张博.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HIS) --门诊收费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学位论文, 2008, (10) .

[2]王自力, 薛艳秋, 鲁毅巍.业务流程再造在现代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 2008. (12)

[3]顾咏梅, 吴燕平.浅谈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HIS系统) 建设中体会[J].会议论文, 2008.

[4]宋承木.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学位论文, 2009, (06) .

[5]彭艳, 袁洪, 黄志军.强化病案管理在大型综合医院信息管理中的作用[J].图书馆, 2008, (01) .

3.工商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信息业务描述 篇三

关键词:APP界面;用户体验;交互机制

0 绪论

现美院师生的信息沟通方式和信息传达多用飞信或者qq群。其优势在于这两个软件都是大家熟知的软件,不需要任何导入的过程。 缺点在于:第一,消息发布后往往不能被第一时间传达,并且针对QQ群,有一部分屏蔽群的用户存在,就一定程度上阻断了消息的传达。第二,没有细分的受众往往会被纷繁地甚至无关的信息打扰。第三,需要反馈的内容往往不能有效地收到反馈和对结果做预判。

1 用户需求分析

第一,用户影响的因素,校园类信息管理APP主要对象是高校学生和教师。高校学生对科技产物比较敏感,乐于去挖掘新鲜资讯并分享;教师群体为社会提供教学资源分享并定向地给学生提供建议;校外关注学院的人想对学院资讯做进一步地了解。一款人性化的APP可以通过细分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第二,行为因素影响,行为指的就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知识在类似情况下触发的技能,是与手机屏幕接触后再对界面的反馈行为。针对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对于手机操作界面的认知度比较高,能快速地对于界面做出反应。APP界面需参考现有手机一般操作手势(如点击,滑动)和导航模型。第三,技术影响因素,指产品开发过程中为支持与用户的交互行为所提供的技术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APP产品开发已经有相当成熟的技术支持,产品在功能和形态上都能实现从技术限制向更为人性化的需求转换。手机屏幕小,故界面上每个键需要承担多重的功能,但任务序列不宜繁复。各界面之间的切换需要有转场动画去衔接为内容层级设计提供隐喻的功能,同时增加用户使用过程中的趣味性。

2 APP界面架构和创意分析

针对这一现状,需一款新的APP可以有效地传达信息,快捷地资源分享。这款APP将会有以下六点优势呈现:第一,“点对点”地有效通知,发信息的人可以对收消息的人进行筛选,保证信息的针对性传达。第二,“个性化”的时时分享,这款功能能满足美院师生对于看展览等图像文字影像信息记录的需求,编辑完成后还可以做一键分享。第三,信息的反馈和及时提醒,在我的信息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分主次的已关注信息和完成情况,在截止时间前还能收到及时地提醒。第四,单双向可供选择的信息传达机制,对于无需反馈的信息可以设置单向传达,对需要确切反馈和统计的信息设置双向传达,进一步提高信息传达率和工作效率。第五,快捷的信息统计,于已经统计完成信息反馈可以通过EXCEL一键导出。第六,一键式关注和收藏,针对有兴趣的内容进行收藏后,有相关关键词的内容就会收到。

2.1 APP框架界面搭建原型(如图1所示)

01登录界面。第一,针对校内用户,可以使用学校本来的学生卡关联的学号或者工号以及对应的密码。第二,针对校外想要了解美院信息的用户也可以进行注册和登录。在权限上两者有所不同,校外人员不能进行消息发送以及收不到美院师生的内部信息。

02主页面。针对主页面,最上层“+”号部分设置发布消息,信息统计和更多功能这样的隐藏菜单,页面从上至下,最上层是院长或者导师推荐的热门优质分享,接着的一栏是一些重要信息和展览,再往下是讲座展览及比赛的快捷报名通道。

03个人设置界面。在

此界面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所属的群体细分,针对所在的群体收到相关的信息。在我的收藏里可以快捷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我的消息和设置里则可以进入消息界面和个人信息资料设置界面。

04更多功能界面。现已设置有“发布信息”“我的日志”“发起投票”“信息统计”“我的收藏”“任务完成”界面,可以一键进入。随着APP地发展可以考虑增加类似“排行”(被点赞最多的内容)“发现”(近一段时间内好的展览)等功能。

05发布信息的界面。在发布的消息时对单向和双向做一个预判,进入不同的操作界面。

06信息编辑界面。可以清晰地对信息做编辑和归类以方便日后的查找,并筛选通知对象。

07信息反馈界面。针对需要双向反馈的信息,可以清晰地看到阅读情况和反馈建议等,大大提高办事效率,不必一遍又一遍反复发送,对于信息统计的结果也可以一键式导出EXCEL。

08我的信息管理界面。针对已经收到的信息做出管理,并按照急缓情况做降序排列,另增加人性化的截止日期提醒以防错过重要信息。

09日志编辑界面。通过设定好的文字,图像,影像框,可以便捷地做记录,并且通过一键分享到其他社交平台。

10文章浏览界面 在浏览过后感兴趣的文章可以进行一键收藏和点赞,不必返回上一层界面反复操作。

2.2 关于优化改进

第一,推广一款新的APP要改变用户贯有的使用习惯,需要一个导入的过程。第二,随着学生毕业他们的身份将从学生变成校友,针对他们身份改变权限也要做改变。第三,为保证APP的有效并长期运转需要考虑“我的日志”的储存位置不要占APP开发软件的终端资源。第四,随着时间推移,对于“已发送”消息的存储上限也需要做进一步优化。

3 结语

一款人性化的校园信息管理APP可以为师生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让用户体会到轻松愉悦的感受,同时可以增强校园文化的宣传力,提高社会影响力。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高效地完成各类信息处理和资源分享。人机交互的宗旨诉求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更为便捷通畅,这是任何产品设计都该坚持的初衷,也将是日后人机交互设计的趋势所向。

参考文献

[1]尼葛洛庞帝(美).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1997.

[2]Donald A.Norman(美).设计心理学[M].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4.

[3]邱林润.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一体化校园APP应用研究[J].电子世界,2014.

4.工商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信息业务描述 篇四

第一届专业作品设计大赛实施办法

为引导和激励学生实施求实、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一批在学术、创新思维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我院组织举办首届“专业作品设计大赛”。

大赛宗旨:“创意、创新、创业”。

参赛形式:参赛者以作品参加竞赛,2011结题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生科研课题项目”、2011年获省级以上奖励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项目”、2011开展了大作业教学的班级为竞赛主体,鼓励其他的学生科技发明制作等具有创意、创新项目积极参赛。参赛作品可以引用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但主要观点和成果不得涉嫌抄袭。

大赛时间: 4月10日截止报名,4月20日前完成初评,决赛预计在4月下旬举行。参赛者需填写大赛报名表一式二份及作品相关成果支撑材料一份于4月10日前交到净庐A栋425学生工作办公室。

大赛评奖:学院组织专家进行初赛评选,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进入决赛;决赛采用集中现场进行方式,入闱决赛的参赛者以项目为单位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阐述,每个作品阐述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院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评价打分,分出决赛获奖等级。

奖励办法:本次竞赛设置一、二、三等奖和竞赛成功奖,对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参赛作品颁发证书和奖金。一等奖每个作品奖励400元、二等奖奖励200元、三等奖奖励100元。对违反竞赛规则的参赛作品,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已经参赛者成绩无效,并给予纪律处分。

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5.财金信息管理系教师业务档案指南 篇五

一、要求

教师业务档案需采用电脑输入方式填写(证书等复印资料除

外),提交打印稿一份及相应的电子版命名“本人姓名+业务档案资料”,统一发.rar压缩格式)

二、时间

教务处要求每位老师在本学期放假前必须完成“教师业务档案”的建设,否则不能放假!春节慰问金和绩效金也暂不发放!

三、教师业务档案目录

1.教师基本信息登记表(佐证材料:毕业证、学位证、专业技

术职称证、职业资格或技能证、获奖证书等证书复印件以及

发表论文和教科研相关材料的复印件)(电子表见附件1,本表需打印稿2份,一份系存档,一份教务处存档)

2.学期课程表(系部统一打印)

3.学期教学任务书(系部统一打印)

4.教学评价结果(系部统一打印)

5.学期课程教学总结(电子表见附件2)

6.学期工作情况登记表(电子表见附件3)

7.学期获奖证书复印件

8.学期培训证书复印件

9.学期取得的技能等级证书复印件

10.学期开展的各类教研成果(论文复印件、教材及其他教研成果证明材料)

11.参与企业顶岗实习(实践)活动记录及相关材料

12.参加各类培训、会议的相关材料

13.学年度工作总结

6.工商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信息业务描述 篇六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保护出借人、借款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及相关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投融资需求,根据《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总体要求和监管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国境内从事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活动,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本办法所称网络借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个体包含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是指依法设立,专门从事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活动的金融信息中介公司。该类机构以互联网为主要渠道,为借款人与出借人(即贷款人)实现直接借贷提供信息搜集、信息公布、资信评估、信息交互、借贷撮合等服务。

本办法所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是指各省级人民政府承担地方金融监管职责的部门。第三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按照依法、诚信、自愿、公平的原则为借款人和出借人提供信息服务,维护出借人与借款人合法权益,不得提供增信服务,不得直接或间接归集资金,不得非法集资,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借款人与出借人遵循借贷自愿、诚实守信、责任自负、风险自担的原则承担借贷风险。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承担客观、真实、全面、及时进行信息披露的责任,不承担借贷违约风险。

第四条 按照《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监管原则,落实各方管理责任。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派出机构负责制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监督管理制度,并实施行为监管。各省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机构监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涉及的电信业务进行监管。公安部牵头负责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互联网服务进行安全监管,依法查处违反网络安全监管的违法违规活动,打击网络借贷涉及的金融犯罪及相关犯罪。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对金融信息服务、互联网信息内容等业务进行监管。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第二章 备案管理

第五条 拟开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在领取营业执照后,于10个工作日以内携带有关材料向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备案登记。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办理备案登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提交的备案登记材料齐备时予以受理,并在各省(区、市)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备案登记手续。备案登记不构成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经营能力、合规程度、资信状况的认可和评价。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有权根据本办法和相关监管规则对备案登记后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分类,并及时将备案登记信息及分类结果在官方网站上公示。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完成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备案登记后,应当按照通信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申请相应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未按规定申请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的,不得开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评估分类等具体细则另行制定。

第六条 开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的机构,应当在经营范围中实质明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以内向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报告并进行备案信息变更。

第八条 经备案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拟终止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的,应当在终止业务前提前至少10个工作日,书面告知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并办理备案注销。

经备案登记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依法解散或者依法宣告破产的,除依法进行清算外,由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注销其备案。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第三章 业务规则与风险管理

第九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依据法律法规及合同约定为出借人与借款人提供直接借贷信息的采集整理、甄别筛选、网上发布,以及资信评估、借贷撮合、融资咨询、在线争议解决等相关服务;

(二)对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格条件、信息的真实性、融资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必要审核;

(三)采取措施防范欺诈行为,发现欺诈行为或其他损害出借人利益的情形,及时公告并终止相关网络借贷活动;

(四)持续开展网络借贷知识普及和风险教育活动,加强信息披露工作,引导出借人以小额分散的方式参与网络借贷,确保出借人充分知悉借贷风险;

(五)按照法律法规和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要求报送相关信息,其中网络借贷有关债权债务信息要及时向有关数据统计部门报送并登记;

(六)妥善保管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料和交易信息,不得删除、篡改,不得非法买卖、泄露出借人与借款人的基本信息和交易信息;

(七)依法履行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报告、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等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义务;

(八)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防范查处金融违法犯罪相关工作;

(九)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网络与信息安全相关工作;

(十)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工商登记注册地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义务。第十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从事或者接受委托从事下列活动:

(一)为自身或变相为自身融资;

(二)直接或间接接受、归集出借人的资金;

(三)直接或变相向出借人提供担保或者承诺保本保息;

(四)自行或委托、授权第三方在互联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电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场所进行宣传或推介融资项目;

(五)发放贷款,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六)将融资项目的期限进行拆分;

(七)自行发售理财等金融产品募集资金,代销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基金、保险或信托产品等金融产品;

(八)开展类资产证券化业务或实现以打包资产、证券化资产、信托资产、基金份额等形式的债权转让行为;

(九)除法律法规和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允许外,与其他机构投资、代理销售、经纪等业务进行任何形式的混合、捆绑、代理;

(十)虚构、夸大融资项目的真实性、收益前景,隐瞒融资项目的瑕疵及风险,以歧义性语言或其他欺骗性手段等进行虚假片面宣传或促销等,捏造、散布虚假信息或不完整信息损害他人商业信誉,误导出借人或借款人;

(十一)向借款用途为投资股票、场外配资、期货合约、结构化产品及其他衍生品等高风险的融资提供信息中介服务;

(十二)从事股权众筹等业务;

(十三)法律法规、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禁止的其他活动。

第十一条 参与网络借贷的出借人与借款人应当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核实的实名注册用户。

第十二条 借款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用户信息及融资信息;

(二)提供在所有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未偿还借款信息;

(三)保证融资项目真实、合法,并按照约定用途使用借贷资金,不得用于出借等其他目的;

(四)按照约定向出借人如实报告影响或可能影响出借人权益的重大信息;

(五)确保自身具有与借款金额相匹配的还款能力并按照合同约定还款;

(六)借贷合同及有关协议约定的其他义务。第十三条 借款人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通过故意变换身份、虚构融资项目、夸大融资项目收益前景等形式的欺诈借款;

(二)同时通过多个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或者通过变换项目名称、对项目内容进行非实质性变更等方式,就同一融资项目进行重复融资;

(三)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以外的公开场所发布同一融资项目的信息;

(四)已发现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中含有本办法第十条所列内容,仍进行交易;

(五)法律法规和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禁止从事的其他活动。

第十四条 参与网络借贷的出借人,应当具备投资风险意识、风险识别能力、拥有非保本类金融产品投资的经历并熟悉互联网。

第十五条 参与网络借贷的出借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向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身份等信息;

(二)出借资金为来源合法的自有资金;

(三)了解融资项目信贷风险,确认具有相应的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

(四)自行承担借贷产生的本息损失;

(五)借贷合同及有关协议约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六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在互联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电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场所只能进行信用信息采集、核实、贷后跟踪、抵质押管理等风险管理及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明确的部分必要经营环节。

第十七条 网络借贷金额应当以小额为主。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控制同一借款人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及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防范信贷集中风险。

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同一自然人在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借款总余额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借款总余额不超过人民币500万元。

第十八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相关规定和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开展信息系统定级备案和等级测试,具有完善的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以及灾难恢复等网络安全设施和管理制度,建立信息科技管理、科技风险管理和科技审计有关制度,配置充足的资源,采取完善的管理控制措施和技术手段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健运行,保护出借人与借款人的信息安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记录并留存借贷双方上网日志信息,信息交互内容等数据,留存期限为自借贷合同到期起5年;每两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的安全评估,接受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安全检查和审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成立两年以内,应当建立或使用与其业务规模相匹配的应用级灾备系统设施。

第十九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为单一融资项目设置募集期,最长不超过20个工作日。

第二十条 借款人支付的本金和利息应当归出借人所有。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与出借人、借款人另行约定费用标准和支付方式。

第二十一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加强与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征信机构等的业务合作,依法提供、查询和使用有关金融信用信息。

第二十二条 各方参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需要对出借人与借款人的基本信息和交易信息等使用电子签名、电子认证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电子签名、电子认证的法律效力。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使用第三方数字认证系统,应当对第三方数字认证机构进行定期评估,保证有关认证安全可靠并具有独立性。

第二十三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技术,记录并妥善保存网络借贷业务活动数据和资料,做好数据备份。保存期限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及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的要求。借贷合同到期后应当至少保存5年。

第二十四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暂停、终止业务时应当至少提前10个工作日通过官方网站等有效渠道向出借人与借款人公告,并通过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等渠道通知出借人与借款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暂停或者终止,不影响已经签订的借贷合同当事人有关权利义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因解散或宣告破产而终止的,应当在解散或破产前,妥善处理已撮合存续的借贷业务,清算事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清算时,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金分别属于出借人与借款人,不属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财产,不列入清算财产。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 出借人与借款人保护

第二十五条 未经出借人授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代出借人行使决策。

第二十六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向出借人以醒目方式提示网络借贷风险和禁止性行为,并经出借人确认。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对出借人的年龄、财务状况、投资经验、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等进行尽职评估,不得向未进行风险评估的出借人提供交易服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出借人实行分级管理,设置可动态调整的出借限额和出借标的限制。第二十七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加强出借人与借款人信息管理,确保出借人与借款人信息采集、处理及使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及其资金存管机构、其他各类外包服务机构等应当为业务开展过程中收集的出借人与借款人信息保密,未经出借人与借款人同意,不得将出借人与借款人提供的信息用于所提供服务之外的目的。

在中国境内收集的出借人与借款人信息的储存、处理和分析应当在中国境内进行。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向境外提供境内出借人和借款人信息。

第二十八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实行自身资金与出借人和借款人资金的隔离管理,并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金存管机构。

第二十九条 出借人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之间、出借人与借款人之间、借款人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之间等纠纷,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一)自行和解;

(二)请求行业自律组织调解;

(三)向仲裁部门申请仲裁;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第五章 信息披露

第三十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在其官方网站上向出借人充分披露借款人基本信息、融资项目基本信息、风险评估及可能产生的风险结果、已撮合未到期融资项目资金运用情况等有关信息。

披露内容应符合法律法规关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有关规定。第三十一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及时在其官方网站显著位置披露本机构所撮合借贷项目等经营管理信息。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在其官方网站上建立业务活动经营管理信息披露专栏,定期以公告形式向公众披露报告、法律法规、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定期对本机构出借人与借款人资金存管、信息披露情况、信息科技基础设施安全、经营合规性等重点环节实施审计,并且应当聘请有资质的信息安全测评认证机构定期对信息安全实施测评认证,向出借人与借款人等披露审计和测评认证结果。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引入律师事务所、信息系统安全评价等第三方机构,对网络信息中介机构合规和信息系统稳健情况进行评估。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将定期信息披露公告文稿和相关备查文件报送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并置备于机构住所供社会公众查阅。

第三十二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忠实、勤勉地履行职责,保证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借款人应当配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及出借人对融资项目有关信息的调查核实,保证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网络借贷信息披露具体细则另行制定。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派出机构负责制定统一的规范发展政策措施和监督管理制度,负责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日常行为监管,指导和配合地方人民政府做好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机构监管和风险处置工作,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监管协调机制。

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辖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机构监管,包括对本辖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规范引导、备案管理和风险防范、处置工作。

第三十四条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从事网络借贷行业自律管理,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自律规则、经营细则和行业标准并组织实施,教育会员遵守法律法规和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

(二)依法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协调会员关系,组织相关培训,向会员提供行业信息、法律咨询等服务,调解纠纷;

(三)受理有关投诉和举报,开展自律检查;

(四)成立网络借贷专业委员会;

(五)法律法规和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三十五条 借款人、出借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资金存管机构、担保人等应当签订资金存管协议,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资金存管机构对出借人与借款人开立和使用资金账户进行管理和监督,并根据合同约定,对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金进行存管、划付、核算和监督。

资金存管机构承担实名开户和履行合同约定及借贷交易指令表面一致性的形式审核责任,但不承担融资项目及借贷交易信息真实性的实质审核责任。

资金存管机构应当按照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报送数据信息并依法接受相关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在下列重大事件发生后,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报告:

(一)因经营不善等原因出现重大经营风险;

(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或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发生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三)因商业欺诈行为被起诉,包括违规担保、夸大宣传、虚构隐瞒事实、发布虚假信息、签订虚假合同、错误处置资金等行为。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建立网络借贷行业重大事件的发现、报告和处置制度,制定处置预案,及时、有效地协调处置有关重大事件。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及时将本辖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重大风险及处置情况信息报送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和中国人民银行。

第三十七条 除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事项外,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发生下列情形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以内向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报告:

(一)因违规经营行为被查处或被起诉;

(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境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行为;

(三)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等要求的其他情形。第三十八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并在上一会计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向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报送审计报告。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存在未依照本办法规定报告重大风险和处置情况、未依照本办法规定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提供行业统计或行业报告等违反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情形的,应当对有关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违反法律法规和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有关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给予处罚;有关法律法规未作处罚规定的,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可以采取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将其违法违规和不履行公开承诺等情况记入诚信档案并公布等监管措施,以及给予警告、人民币3万元以下罚款和依法可以采取的其他处罚措施;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违反法律规定从事非法集资活动或欺诈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机制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出借人及借款人违反法律法规和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投资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设立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十三条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网络借贷专业委员会按照《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协会章程开展自律并接受相关监管部门指导。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实施前设立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除违法犯罪行为按照本办法第四十条处理外,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要求其整改,整改期不超过12个月。

第四十五条 省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7.工商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信息业务描述 篇七

在信息化系统建设和软件开发过程中,通常采用自底向上的开发方法,即先从底层功能做起,然后逐步完成整个系统。这种开发方式易于进行过程控制和管理,但是,也存在着软件功能缺乏灵活性、可扩展性不足等问题。为此,在设计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方案过程中,我们引入SOA“随需而变”的设计思想,加强了对人事管理业务的抽象,采用基于构件技术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出可以按照需求随机定制应用功能的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

注重复用性的构件技术

信息化系统是一个集信息管理和业务管理为一体的复杂系统,软件体系结构的规划包含业务抽象和软件设计两个方面。在进行业务分析时,经常可以发现不同的业务应用中存在很多相似的功能需求,通过合理的归纳和抽象,完全可以将这些重复出现的功能需求封装成可复用的功能模块(或构件),供不同的业务应用重复调用。这样做,一方面降低了软件重复开发的工作量,缩短开发周期,提高软件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软件框架与业务逻辑的分离,提高软件体系结构的合理性,便于对业务需求的分解和抽象,为实现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奠定基础。

基于构件技术的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思路

在确定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案时,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充分利用人事信息管理软件产品在信息数据管理方面的已有功能,按照国家标准科学规划数据库体系结构;通过对人事管理业务的深入抽象,结合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炼出具有共性的功能单元;采用构件化的原理将业务功能单元封装成可复用的系统通用构件,并保持构件的独立性和可配置性;采用逻辑分层的软件体系结构,预留软件接口,以松耦合的方式将功能构件组织成能够实现对象化业务需求的管理系统;在建设系统和实施业务功能的过程中,首先对实际业务需求进行分解,合理组织和有效配置已有的通用构件,基本实现80%以上应用需求。其次,通用构件不能实现的特殊应用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专用模块,通过标准化的软件接口注册到系统软件体系中。

基于构件技术的软件体系结构的特点

与传统的管理软件开发方式相比较,基于构件技术的人事管理信息化软件体系结构具备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基于构件技术的软件开发是以软件体系结构为框架,利用可复用的构件定制业务功能模块,并按照预设的软件接口进行模块组装。如此构建系统,能够快速适应用户的需求,降低系统建设成本,缩短项目周期。二是由于软件体系结构的开放性和功能构件可随需定制,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应用功能不再是一次性开发、一成不变的,有助于及时调整人事管理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实施策略,避免大而全的盲目建设。三是软件体系结构规定了构件之间的软件接口,可以按照一定的业务需求组装构件,并定义构件之间的驱动关系和互操作关系,便于调整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功能,灵活适应实际业务的变化。四是基于构件的定制和组装,在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实施过程中可以快速定制出系统原型,便于开发人员和用户的沟通交流,可以进行多轮次的业务试用和功能调优,全面提高软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五是构件技术将有助于建立软件体系结构的相关标准,并通过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扩展,使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得以延伸,最终实现面向服务的应用体系架构。

基于构件技术的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

基于构件技术的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设计目标是为了快速响应各种人事管理业务需求,满足人事管理工作对信息数据管理和流程化业务协作的渴求,进而推动人事管理流程优化和业务再造,实现高效的精细化管理。

以业务应用为核心的系统应用架构

通过对人事管理业务的深入抽象,基于构件技术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思路,我们在实践中逐步总结出一套适合现阶段人事管理特点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系统的应用架构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系统应用架构上我们坚持了逻辑分层的设计原则,系统划分为数据层、平台支撑层、业务应用层和界面展现层。通过技术平台与业务逻辑的分离、应用程序与信息数据的分离,实现了在一个通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上,随需定制和部署个性化、对象化的管理业务。在系统建设和实施过程中,不再以软件开发为主要工作内容,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按照需求合理配置业务功能上,实现以业务应用为核心的系统建设,使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得到了可靠保证。

1)数据层

在数据层,采用了人事信息资源数据库和人事业务过程数据库分离的设计。人事信息资源库用于存储状况和结果信息,包括人员、组织、岗位等信息主集及子集数据,通过严格的权限控制进行信息维护和共享访问。人事业务过程库则体现人事业务开展过程中相关人事信息数据的动态变化过程,反映数据变化的依据和变化前后的状态。在实际业务中,通过数据访问接口,可以实现资源库和过程库的互访问和互操作,即人事业务开始时,将该项业务需要的基本信息由资源库引人过程库,在业务结束时,再将新产生的信息回写资源库,从而实现过程和结果数据的同步。

2)平台支撑层

平台支撑层是系统整体的应用架构,承载系统的集成环境及运行环境。平台支撑层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需求的抽象及归纳、标准与规范的定义与描述、业务模型的延伸与扩展。一方面,平台层在全局应用中负责应用管理及构件的封装规则,承担业务应用与数据存储的桥梁;另一方面,它负责对外的统一接口及服务,包括集成规范、接口规范及消息服务监听。该层包含数据组织、权限管理、用户管理、模块管理、安全管理及资源管理等基础性的平台管理功能模块。

3)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层是以平台支撑层为依托,利用支撑层提供的通用功能构件,通过配置信息内容、功能、应用资源等业务属性,定制出对象化、个性化的功能模块,再通过功能模块的组合和封装实现80%以上的应用功能。不能通过已有功能构件定制的特殊业务需求,可以单独进行软件开发,并按照标准封装成特定的功能模块,加载到业务应用层中。

4)界面展现层

系统的界面展现层主要进行人机交互,提供统一的交互界面,用户依据权限使用相应的功能模块。根据人事管理工作的特点,我们在界面展现层采用了C/S及B/S相合的应用模式,充分发挥客户端程序(C/S)稳定性高、界面可操作性好、执行效率高的特点,用于实现系统管理、信息维护及统计、分析、批量数据操作等业务功能。同时,利用浏览器应用模式不需要部署客户端程序且应用灵活的特点,完成信息查询、业务流程协作、业务进程监控、结构化信息与非结构化信息链接访问等应用功能。

通过平台支撑层提供的数据及接口服务标准,界面展现层还可以方便地实现与其它系统的相互集成,包括单点登陆、业务界面集成等,使人事管理业务更加便捷化和服务化。

主要技术及业务模型设计

多信息集关联及互访问的数据组织和管理方式

人事信息数据库是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汇集着人员和人事管理业务信息,为人事管理工作提供数据存储和保障。目前,新华社的人事信息数据仍是以结构化数据库为主,采用多数据表、多信息集的管理方式。信息集是内容相近的信息项的集合,如人员基本信息集、专业技术职务信息集等。信息项是数据库的最基础信息单元,承载着具体的信息内容,如姓名、性别、部门、出生日期等。这种数据组织模式可以将机构及人员的信息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组织和管理,并有利于进行信息内容的维护和访问权限控制。

信息集之间建立数据关联,并在特定业务事件驱动下实现数据的互访问和互操作。通过定义数据关联及互访问操作,一方面可以实现数据的同步,避免多点、分散维护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多种类型业务数据的交互,规避信息孤岛现象。

以业务应用为核心的系统应用架构的具体实现

以往的人事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多数是以信息内容管理为主,系统的主要作用是管理和维护人事信息,信息管理与业务管理彼此孤立,使得人事干部在完成日常人事工作后,再将相关信息数据手工录入到系统中。这样做,一方面增加了人事干部的工作量,另一方面难以及时、准确地维护信息。

通过建立业务过程库,并定义与信息资源库之间的关联和互访问操作,可以将传统的静态维护人事信息转变为动态管理。具体的做法是:通过配置和封装功能构件,定制出对象化、流程化的业务功能模块,在模拟人事管理业务过程的同时,内置信息数据互访问、互操作的应用功能。例如新进人员备案、工作证申领等人事业务流程,在开始办理业务时,系统自动从人事信息资源库中提取需要的人事信息。在业务办理完成后,通过应用功能模块中预设的“数据回填”规则,将新产生的结果信息自动保存到人事信息资源库中,实现人事业务过程办理和人事信息维护的有效衔接。

引入RBAC概念,建立适合人事管理应用的权限体系

在人事管理信息化领域,信息数据安全及访问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访问控制方法,如自主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均无法满足人事管理应用的要求。因此,我们引入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技术(RBAC),按照安全、可靠、合理、方便的原则,设计了符合人事管理应用特点的权限管理体系:

一套完善的人事信息数据库管理体系,包括信息数据内容、数据范围、应用功能三个维度,应充分地将这三个维度的访问权限进行组合及控制,确保信息安全。

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将应用功能模块组合封装为独立子系统,并实现各个子系统的分类管理、分级授权。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实现用户与角色、功能与角色之间多对多的映射关系。

通过用户组与岗位、部门(或特定约束条件)关联,再通过角色实现用户组与信息数据及功能的关联,实现权限自适应。当人员岗位或部门发生变化时,他所对应的权限信息也将随之自动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权限自动分配,使权限管理由被动维护转变为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有利于减轻管理工作量,减少人为差错。

依据业务需求的构件配置和封装

在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开发过程中,我们始终强调构件化设计及开发思想。通过对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分析,抽象出构件的组成规则及约束条件,将构件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基础构件:主要承担系统平台的管理功能,包括数据库管理、权限管理、安全审计等功能模块。当需要扩展逻辑子系统时,可通过基础构件的封装管理二级应用系统。

领域通用构件:包括查询类(高级查询、简单查询、自定义查询、组合查询)、报表类(统计表、花名册、登记表、打印输出)、数据维护类(新增、删除、修改、排序)等信息管理及业务管理共用的功能。

特性构件:主要包括信息管理类和业务管理类构件。

依据特定的业务规则对上述构件进行组合和封装,就能够定制出对象化的子系统及应用功能模块:面向信息管理应用,可以按照一定的数据范围、数据内容及操作功能封装出信息管理功能模块,如人员信息维护、单位信息维护;面向业务过程应用,可定制包括多个工作环节的流程化应用功能模块,例如新进人员备案、申领工作证等。

采用多种集成手段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随着“协同应用”在信息化领域的拓展,需要通过服务集成的形式,才能更好地实现非结构化信息管理、业务通信、数据共享和功能服务化的应用目标。新华社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正是依托全社办公信息化平台,通过数据集成、功能集成、界面集成、应用集成、服务集成五个层次的集成,充分复用了信息化整体平台的软硬件资源,实现了结构化与非结构化信息的综合管理,集成了手机短信、电子邮件、事务提醒、即时通信等多种交互方式,并综合全文检索、服务调用、单点登陆等技术手段,初步形成与整体信息化平台相互融合的集成应用。

业务功能随需定制的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与前景

新华社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初步形成了以平台架构和构件技术为支撑、以“随需而变”的业务应用为核心的系统建设与应用模式。在统一的业务平台上,可以按照业务需求,随需定制对象化、智能化、可扩展的业务功能模块,从而灵活适应日常人事管理工作对人事信息数据管理、人事业务协作的功能需求。通过人事信息资源库和人事业务过程库的分离,一方面完善了人事业务数据库体系,另一方面依据业务规则能够在系统中进行人员信息和业务管理信息的互关联、互访问、互操作,形成信息与业务有效衔接、良性互动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系统还采用跨库视图、WEB服务、异步导入导出等多种数据接口,为网群内的其它系统提供资源共享及服务通道,为今后的多系统集成及数据交换打下了良好基础。

目前,在系统平台上已经定制出人事管理、人员流动、培训管理、外籍专家、电话号码、设备管理、协会管理等丰富的应用功能,使新华社的人事管理工作开始步人信息化、网络化、流程化的新阶段。

已投入使用的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初步具备信息内容管理、业务流程协作、系统集成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功能,形成了开放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抽象出在一定范围内通用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体系结构模型GMISA(Gener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Software Architecture)。该模型以机构、人员、角色管理为核心,能够扩展应用到人事管理、设备管理、文件资料管理、时间管理等诸多管理领域,构建出服务化的信息、业务和知识管理平台。

8.工商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信息业务描述 篇八

摘要:本文从基础理论、机构职能、归档工作、保管工作、销毁要求、监督管理与服务利用七个方面,对涉及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管理的三份部门规章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深刻理解、科学解读和全面贯彻新文件精神,为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更加规范的指导。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档案法规比较研究

Abstract: This paper conduc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ree department regulations related to archive management of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mapping from seven perspectives, namely basic theories, institutional functions, filing, storage, de? struction requirements, supervision, service and uti? lization. This research contributes to an in- depth, scientific and all- around understanding and imple? menta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new document, and can provide more standard guidance for archive management of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map? ping.

Keywords: Archives of the geographic informa? tion mapping; Archive regulation; Comparative re? search

2015年3月5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家档案局联合发布施行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以下非原文引用时,简称测绘档案工作)的最新规范性文件《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同时,《测绘科学技术档案管理规定》(以下简称 1988年旧《规定》)和《测绘科技档案建档工作管理规定》(以下简称1993年旧《规定》)被废止。新《规定》共有七章三十五条,1988年旧《规定》共有六章三十五条,1993年旧《规定》是专门针对建档工作而出台的文件,共有十八条。通过深入比较分析三份新旧文件的异同,有助于深刻理解、科学解读和全面贯彻新文件精神。

一、基础理论比较

(一)制定依据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

新《规定》第一条指出:“为加强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确保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真实、完整、安全和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以下简称《测绘法》)等法律,制定本规定。”1988年旧《规定》第一条指出:“为了加强测绘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测绘科学技术档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国务院批准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结合测绘行业情况,制定本规定。”

新《规定》删除1988年旧《规定》中所依据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改用依据《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可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测绘法》比国务院批准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依据我国法律体系中上位法高于下位法,后者不得与前者相抵触的原则,此举既能为新《规定》的制定提供更加规范的指导,又能进一步贯彻《测绘法》的精神,进而推动社会发展。

(二)概念表述更加具体化、专业化

新《规定》第二条强调“本规定所称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是指在从事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数据、图件、电子文件、声像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相较1988年旧《规定》,新《规定》把“测绘科学技术档案”改为“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扩大了主体范围,使表述更加完整规范。同时,载体和形式方面增加了“电子文件”这一重要形态。电子文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是否应当进入《档案法》是档案界一直研究的问题,新《规定》把“电子文件”纳入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更为我国《档案法》的第二轮修订提供了借鉴。

新《规定》第三条指出:“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主要包括:(一)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获取档案;(二)基础测绘项目档案;(三)地理国情监测(普查)档案;(四)应急测绘保障服务档案;(五)测绘成果与地理信息应用档案;(六)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档案;(七)工程测量档案;(八)海洋测绘与江河湖水下测量档案;(九)界线测绘与不动产测绘档案;(十)公开地图制作档案。”相较1988年旧《规定》,新《规定》把航空、航天、海洋等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所形成的档案纳入管辖,范围上的扩大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档案保管机构把所需的档案全部归档,确保档案的完整。

(三)管理原则更加全面系统

除上述第一条外,新《规定》第四条提出:“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工作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分级管理、确保安全、促进利用的原则。”第七条进一步强调“涉及国家秘密的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的管理,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规定。”1988年旧《规定》第五条指出:“各单位应按照集中统一管理科技档案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保证测绘科技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地利用。”其中,新《规定》第一条的“真实”是对档案内容质量的要求,“完整”是对档案形式要素的要求,“安全”是对档案保管方面提出的要求,“有效利用”则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新《规定》用“真实”取代“准确”原则,更能体现新文件的规范性与严肃性,有利于加大对档案的保护力度。同时,由于“完整”包含“系统”且意涵更广泛,因此新《规定》删除了“系统”这一要求。此外,新《规定》第四条进一步阐述了我国测绘档案工作原则,第七条明确强调对涉密档案进行保护,是对“安全”要求的进一步贯彻。

(四)建设要求具有前瞻性

2014年,国家档案局强调我国2015年全国档案工作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出要“继续加快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继续实施‘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战略、继续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以及努力以档案信息化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的战略部署。新《规定》较好地回应了国家关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储数字化、利用网络化等要求。其第六条提出:“各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信息化和数字档案馆建设。”而1988年旧《规定》则并未涉及“信息化”这一概念。

二、机构职能比较

(一)管辖机构分工更加明确

1988年旧《规定》机构与职能的主体是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国家(大地测量档案分馆)、省级测绘档案资料馆。而新《规定》增加了专门的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保管机构、市和县级地方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档案资料室的职责。并规定机构与职能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专门的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保管机构以及档案资料室。

(二)增加验收职能

验收对档案质量起到把关作用,是档案管理的关键环节,对档案整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与1988年旧《规定》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职能相比,新《规定》对国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专门的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保管机构都明确提出了“验收”工作。新《规定》第八条指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管理职责之一包括:组织国家重大测绘地理信息项目业务档案验收工作。”第九条提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管理职责之一包括:组织本行政区域内重大测绘地理信息项目业务档案验收工作。”第十七条进一步强调“国家或地方重大测绘地理信息项目业务档案验收应当由相应的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并出具验收意见。其他测绘地理信息项目业务档案的验收,由相应的档案保管机构负责,并出具验收意见。”验收职能的增加,可以减少或预防不符合标准的文件资料混入档案,同时,通过对不合格的文件信息进行登记、整理与分析,形成科学评价、及时反馈、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三)明确职能层次

1.新《规定》明确了全国、省级、市级和县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有利于各级行政主管部门明晰自身的职责范围,防止职能部门之间职能交叉或相互推诿。其第五条指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负责全国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国家和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的监督和指导。”

2.新《规定》取消关于国家以及省级档案资料馆馆藏范围的规定,设立了专门档案保管机构,尤其是关于其职责的具体描述,涉及范围更加宽广,贯穿了档案发展的全过程,凸显了国家的重视程度。其第十条强调“省级以上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及有条件的市、县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专门的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保管机构(以下简称档案保管机构)。”测绘档案资料馆主要是对形成的测绘档案资料进行收集与保管,1988年旧《规定》对各级档案资料馆的馆藏范围进行了明确说明,但是专门的档案保管机构不仅具有这些基础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拓展功能,如负责验收与鉴定工作,开展业务档案信息化,收集国内外有利用价值的测绘地理信息资料、文献等以及开展馆际交流活动。

三、归档工作比较

(一)归档范围的灵活性、适应性更强

新《规定》第十五条指出:“建档单位应当按照《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保管期限表》,将归档材料收集齐全、整理立卷,确保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不得篡改、伪造、损毁、丢失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第三十四条进一步强调“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应当根据测绘地理信息业务的发展变化,可以及时调整《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保管期限表》。”1988年旧《规定》和1993年旧《规定》各自有相关规定。尽管如此,笔者认为,1993年旧《规定》简单地将归档范围分为七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有由本单位自行确定归档范围的补充条款,但是并没有具体说明,操作层面也存在多重难题,必然导致测绘档案收集工作受到阻碍。相较而言,新《规定》归档范围依据附件(《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保管期限表》)的规定收集整理的,该期限表将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分为15大类,并对每一具体事项需要收集哪些档案及保管期限都进行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虽然1988年旧《规定》也提出归档范围按“附表”来执行,但是并没有考虑范围新增这一特殊情形。而新《规定》第三十四条明确指出,当范围出现变化时,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予以补充,可见新《规定》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更强。

(二)对归档移交时间的统一及归档移交周期的缩短

1993年旧《规定》的文件材料归档时间主要有4种:次年上半年归档、两个月内归档、随时归档以及及时归档;向测绘档案资料馆移交档案的时间也不尽相同,主要分为5种:两个月内移交、次年上半年移交、基建档案向城建档案馆移交档案的同时移交、6年内移交、教学档案是由各校档案部门永久保管。1993年旧《规定》归档的时间标准有项目完成并通过鉴定验收后、随时形成及积累、书刊出版后等;向测绘档案资料馆移交档案的时间标准有生产任务全面完成后、基建项目完成后等。

与1993年旧《规定》相比,新《规定》归档移交的时间与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新《规定》归档移交时间是以验收为标准且时间都确定在2个月内。新《规定》第十八条指出:“测绘地理信息项目组织部门在完成项目验收后,应当将项目验收意见抄送档案保管机构。建档单位应当在测绘地理信息项目验收完成之日起2个月内,向项目组织部门所属的档案保管机构移交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办理归档手续。”可见,新《规定》既统一了归档移交时间,又缩短了归档移交周期。其中,统一归档移交时间有利于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规范性。缩短归档移交周期则有利于提高档案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节约归档成本。

四、保管工作比较

(一)保管的基本要求

1988年旧《规定》对保管的基本要求并没有做出系统阐述,新《规定》则有四个方面的表述,这些表述有利于加强对文件的系统管理,有利于防止重大自然灾害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对档案造成毁灭性损失。

1.第十九条提出“分类”“整理”“编排目录”的基本步骤,以及“分类科学”“整理规范”“排架有序”和“目录完整”的基本要求;第二十一条提出应当配备“监控”等现代化保护设施设备,以及多处强调对档案保管状况进行定期检查。

2.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对档案安全构成极大威胁,近年来因自然灾害而导致档案损毁的现象屡见不鲜。[2]2011年,国家档案局与中央档案馆联合发布《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制定修订《档案异地备份管理办法》,各级各类档案馆对重要档案实行异地备份。2014年12月,国家档案局提出:“县以上档案馆要对档案实行异地备份,对重要电子档案实行异地异质备份。”[3]新《规定》充分贯彻国家档案局与中央档案馆的文件精神,例如第二十二条提出:“档案保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安全保管制度,定期对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保管状况进行检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档案安全。重要的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实行异地备份保管。”

(二)保管期限不同

保管期限反映着文件的重要程度,新《规定》固化了保管期限,减少了决策者的自主性。第二十条提出:“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具有重要查考利用保存价值的,应当永久保存;具有一般查考利用保存价值的,应当定期保存,期限为10年或30年,具体划分办法按照《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保管期限表》要求执行。”而1988年旧《规定》对长期与短期的保管期限并没有具体表述,使决策者具有自由裁量权。自由裁量权容易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与我国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相悖,容易导致偏私现象的产生。[4]笔者认为,在保管期限问题上,应当尽量避免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以保证我国档案秩序的公平、公正,减少由档案工作者主观判断失误而造成的损失。

五、档案销毁比较

新旧《规定》关于档案销毁的过程存在许多不同,其中,新《规定》第二十三条指出:“档案保管机构应当对保管期满的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提出鉴定意见,并报同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对不再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应当登记、造册,经批准后按规定销毁。禁止擅自销毁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1988年旧《规定》第二十八条提出:“销毁已满保存期限的测绘科技档案,须经单位领导批准并造具清册,注明档案名称、编号、数量,来源、编制或出版单位、时间、销毁原因等,清册封面应有鉴定从监销人、批准人、经办人、销毁日期,还应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具体而言,第一,对期满文件提出鉴定意见是旧《规定》所没有提及的。鉴定意见是依据客观材料与设备而形成的,要求档案保管机构对期满文件的社会价值要有初步了解,再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意见与建议,有助于提高档案工作者的工作效率。第二,相较旧《规定》提出的经单位领导人批准,同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更具严肃性与权威性,有利于促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发展。第三,新《规定》进一步强调禁止擅自销毁档案,有助于推动我国档案销毁的制度化发展。

六、监督管理比较

新《规定》第三十条、三十一条、三十二条分别就监督管理做出了具体规定,第三十条强调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具备的领导、机构、人员、制度、经费和设施设备等基本要素,第三十一条则进一步明确了监督检查的职责与义务,第三十二条主要针对违反国家档案管理规定的处罚,新旧《规定》就该处罚有两处不同。一是新《规定》处罚的是失真、损毁、丢失档案的现象,相较1988年旧《规定》,增加了对“档案失真”现象的处罚。真实性是档案最根本的属性,档案失真容易造成利用者的重大损失。新《规定》以条文的形式加强对档案失真现象的处罚,有利于从根本上确保档案的真实性。二是新《规定》的处罚对象是相关人员,相较旧《规定》处罚个人和负有直接责任的主要领导,更加具有震慑力。但新《规定》对奖励制度并没有适当引用与阐述,笔者认为,适当引入奖励机制有助于激发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管理的质量。

七、服务利用比较

2014,国家档案局提出:“要着眼新的档案利用者和新的档案开发利用方式,开辟新的档案利用领域。”[5]相较1988年旧《规定》而言,新《规定》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档案利用方式。其第二十八条提出:“各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和档案保管机构应当采取档案编研、在线服务、交换共享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档案利用价值,扩大利用领域。”其中在线服务与交换共享方式的运用,有助于利用者多途径、多渠道地获取信息资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注释及参考文献:

[1] [3] [5]杨东权.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档案,2015(1):16-24.

[2]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制度确保档案安全[N].中国档案报,2011-03-24(003).

9.工商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信息业务描述 篇九

答:《办法》落实了《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规定网络借贷(以下简称“网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即大众所熟知的P2P个体网贷,属于民间借贷范畴,受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规范。网贷业务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渠道,为借款人和出借人实现直接借贷提供信息搜集、信息公布、资信评估、信息交互、借贷撮合等服务。网贷信息中介机构(以下简称“网贷机构”)是指依法设立,专门经营网贷业务的金融信息服务中介机构,其本质是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因此不得吸收公众存款、归集资金设立资金池、不得自身为出借人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等。

目前,许多网贷机构背离了信息中介的定性,承诺担保增信、错配资金池等,已由信息中介异化为信用中介,为此,《办法》将重点对此类行为进行规范,以净化市场环境,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使网贷机构回归到信息中介的本质。

二、网贷的特点及发展网贷的意义有哪些?

答:网贷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受时空限制,使资金提供方与资金需求方在平台上直接对接,进行投融资活动,拓宽了金融服务的目标群体和范围,有助于为社会大多数阶层和群体提供可得、便利的普惠金融服务,进一步实现了小额投融资活动低成本、高效率、大众化,对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网贷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完善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效率,弥补小微企业融资缺口,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以及满足民间投资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当前我国网贷行业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0.工商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信息业务描述 篇十

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刻制公章应严格按照以下流程办理公章刻制手续,刻制公章:

一、参照附件(1)中相关规定根据自身情况带齐相关材料到所属辖区便民服务中心公安特种行业印章办理窗口交由公安人员审核相关资料,审核通过之后填写《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印章刊刻申请表》。

二、根据《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印章刊刻申请表》中的公章刻制需要,将公章刻制费用存入到“印章刊刻专管账户”并领取银行存款回执单。

三、将银行存款回执单交回公安特种行业印章办理窗口由公安人员审核并加盖“XX公安分局已审核办理”,并由公安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在《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中录入相关印章信息。

四、印章刻制单位在“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承接子系统”中,接收到公安机关录入的相关印章刻制信息后,根据相关信息制作相对应的公章,并将印章章样上传到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中。

五、印章刻制单位将制作好的印章根据相关信息,联系印章刊刻单位并将制作好的印章送到刊刻单位手中。

附件(1)

需要准备的材料

一、第一次(即新办企业事业单位、个体、个人独资)刻制公章、合同章、发票专用章、财务专用章、法人名章须备材料:

1、营业执照正本原件及复印件;

2、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3、法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申请书一式两份,须法人或负责人亲笔签名,并附所刻印章图形式;

5、委托书(法人或负责人签名);

6、被委托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7、第一次刻章需带相关材料原件、复印件;

备注:

1)新办个体户,自成立至今:a、超过一个月的,需单位负责人写情况说明书(即为何拖延至今情况说明书)并按手指模;b、成立在2006年12月8日以前,包括2006年12月8日的,需先到代码局打印一份办理过代码证的证明,再写情况说明书(即为何拖延至今情况说明书)并按手指模。

2)新办个人独资、有限公司,自成立至今,超过一个月的,必须负责人亲自到公安局审批,不能代理

3)执照属于停车场的,需提供停车场许可证原件、复印件; 4)执照属于医疗机构的,需提供卫生局加盖的意见书及盖章; 5)有限公司属于分公司,还需要提供总公司相关成立分公司的说明文件(需总公司负责人签字并按手指模,加盖公章方为有效)、执照复印件和总公司法人身份证复印件,申请书一式二份加盖总公司公章,委托书加盖总公司公章并由总公司法人亲笔签名。

二、刻发票专用章须备材料:

1、营业执照正/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2、法人代表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申请书一式两份,须法人或负责人亲笔签名,加盖公章,并附所刻印章图形式;

4、委托书(法人或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公章);

5、被委托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6、国税税务登记证(国税)原件及复印件;

三、刻合同专用章须备材料:

1、营业执照正/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2、法人代表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申请书一式两份,须法人或负责人亲笔签名,加盖公章,并附所刻印章图形式;

4、委托书(法人或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公章);

5、被委托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6、提供开户银行、银行帐号、企业电话、企业地址;

四、刻报关专用章须备材料:

1、营业执照正/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2、法人代表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申请书一式两份,须法人或负责人亲笔签名,加盖公章,并附所刻印章图形式;

4、委托书(法人或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公章);

5、被委托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6、经营者对外贸易备案登记表或自理报关表;

五、刻人力资源部或人事部专用章须备材料:

1、营业执照正/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2、法人代表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申请书一式两份,须法人或负责人亲笔签名,加盖公章,并附所刻印章图形式;

4、委托书(法人或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公章);

5、被委托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6、人事立户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

六、企业名称变更刻章须备材料:

1、营业执照正/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2、法人代表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申请书一式两份,须法人或负责人亲笔签名,加盖公章,并附所刻印章图形式;

4、委托书(法人或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公章);

5、被委托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6、变更通知书(变更法人或单位名称或地址的,需到工商局打印变更通知书)原件及复印件

7、旧章(企业名下所登记刻制的全部印章)(注:若是只更换材料,执照上其他内容不变,则只需要上交需更换的旧章,不需要变更书。)

七、遗失云南省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公章审批入网卡须备材料:

1、登报申明作废;

2、申请书盖公司公章;

3、执照正/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4、法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法人本人亲自到场办理,原则上不得委托他人办理(如因其他原因法人无法亲自到场办理的需要法人亲自手写委托书并亲笔签名加按手印)。

6、派出所报案证明(要写明遗失的云南省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公章审批入网卡对应印章的名称);

八、遗失公章须备材料:

1、营业执照正/副原件及复印件;

3、法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申请书一式两份,须法人或负责人亲笔签名加按手印。

4、法人本人亲自到场办理不得委托他人办理。

5、云南省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公章审批入网卡(如有遗失请登报声明作废);

6、派出所报案证明(要写明遗失的印章名称及数量);

11.工商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信息业务描述 篇十一

摘要:以南宁市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系统为例,阐述了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特点及应用,介绍了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以及业务流程管理、基础资源管理、质量管理、数据采集、查询统计等重要功能。

关键词:环境监测 业务管理系统 系统设计 南宁市

1 概述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环境保护工作受关注程度的日益增加,在环境监测中如何快捷、高效、高水平完成工作,更好、更科学地服务于环境管理部门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而传统的环境监测业务管理方式在业务流程和监测数据的管理等方面逐渐显现出不足。

南宁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根据自身特点建设了南宁市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系统,对环境监测整个业务流程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系统提供全面的环境监测信息管理、数据自动处理、报告报表自动生成、转换与上报、结果自动计算与评价、数据快速查询和统计分析、业务动态管理、动态质量控制、数据自动发布等功能。

2 系统设计

2.1 关键技术

系统基于B/S结构的多层分布技术,具有安全性、稳定性、易维护、快速响应和扩展灵活等特点;使用以对象为基础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以及统一建模语言(UML建模技术)进行开发;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一存储管理,实现数据管理的高性能、高可用性、高安全性;采用SilverLight Web呈现技术,提供友好的中文图形界面,直观、易懂、操作简单。

2.2 安全性设计

系统的安全体系设计从物理安全、网络系统安全、数据系统安全等方面出发,综合运用各种安全技术,建立统一的安全支撑环境,保护全系统的安全。

2.2.1 物理安全

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媒体安全。数据中心平台的运行环境,机房安全符合国家规定的等级,设置防火、防盗、防高温、防震系统;按照数据的重要程度,对数据进行分类备份;对核心网络,采用屏蔽布线、干扰器等措施,防止电磁辐射泄漏。

2.2.2 网络系统安全

业务专网与公共服务网物理隔离,对网络单元和边界,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安全审计、病毒防治等基础安全技术保障网络的安全。

2.2.3 数据系统安全

采用应用系统加密程序、VPN、链路加密机等技术保证敏感数据的传输安全。采用容错技术、多级备份机制等措施保证数据存储安全。

3 业务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应用

系统主要分为环境监测数据中心和监测业务管理两大块内容,包括业务流程管理、实验室信息管理、质量控制、基础资源管理、监测数据存储和管理、管理信息存储与调用、系统权限管理等7个方面的功能。

3.1 业务流程管理

系统通过软件设置环境监测的各环节与实际工作流程一致,实现整个环境监测业务流程在信息系统内方便、快捷的流转,并伴有通知下发、任务提醒、自动计算、报告辅助生成等功能,相比传统管理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管理成本。南宁市环境监测业务流程详见图1。

图1 环境监测业务管理流程图

3.2 数据采集

长期以来,监测站拥有不同年代、不同方式获取的大量监测数据,多以纸质档案或者相互独立的电子文档的形式进行存储,且数据的形式多样,标准不一,缺乏科学统一的管理手段,使得信息的利用率和安全性较低。

系统通过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平台将监测站各类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整合关联,减少信息的空间占用,对数据进行高效管理与利用。

对于在线监测数据和污染源监测数据,由于数据的采集部门、方式和格式相对固定,直接由系统自动进行数据的检查和审核,将符合标准的数据与空间位置关联后自动转入系统数据库;对于环境监测业务数据,系统提供数据输入、编辑和更新等功能,实现在业务执行过程中实时自动建库;对于历史数据,通过开发数据导入、提取工具、手工等方式录入计算机;对于与空间位置相关的历史数据(如:污染源单位),则需要通过手工操作运用空间数据管理工具进行空间数据建库。

3.3 基础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主要管理系统内的静态数据,覆盖实验室的所有资源。资源录入之后,可以进行修改。并且其他子系统可以调用资源管理的数据。

资源管理包括人员管理、仪器设备管理、样品管理、试剂和标准品管理、分析方法管理、采样方法管理、监测对象管理、监测项目管理和方法标准库管理等。

3.4 质量管理

系统严格按南宁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质量手册、质量管理细则、程序文件要求执行质量控制,根据质量控制部门工作要求进行设置,质量管理包括质量监督管理、质量溯源管理、评审管理以及不合格项管理。

3.5 查询统计

系统提供了多种统计的方式和表现形式,可以对样品、仪器、监测报告、方法标准、分析任务等进行多条件的组合统计,并输出各类统计报表和状态图。

系统能对数据进行各种统计分析,打印各种固定格式的表格和文件,并生成符合用户使用要求的各类污染源月报、季报、年报等,统计的结果可以成常用的Word、Excel、 PDF等格式的文档导出。

4 结语

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实现了监测业务流程各个环节科学统一的计算机无纸化管理,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数据安全,并具备一定的检查功能,降低了差错率,其先进性和优越性正逐步得到体现,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系统会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玉峰.SQL Server2000数据库开发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朱翔,朱云燕.环境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81-190.

12.工商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信息业务描述 篇十二

我们学校的教材管理, 由教师上报教材, 相关人员进行教材的信息管理、教材收费、发放工作, 这些数据信息的统计, 大多是采用EXCEL表格的信息, 极易出错, 且在数据查询、统计方面更是需要手动管理, 很不智能, 因此更迫切需要开发一套这样的系统, 以满足教材管理的自动化、规范化。

1 系统功能设计

针对信息与控制学院的教材管理的要求, 制定教材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教师和教材管理员2类用户。

其中, 教师权限较小, 主要包括3个功能:

(1) 下载聘课任务书, 以方便在报教材时查看课程的基本信息。

(2) 上报教材:可以根据任务书中的课程信息, 上报所聘课程需要的教材情况, 若未经教材管理员审核, 则可对教材信息进行修改、删除和查询操作, 若审核通过, 则不可以做任何修改;

(3) 信息维护:可维护个人信息、修改密码等。

管理员功能包括:

(1) 系统管理:包括修改密码、备份和还原数据库

(2) 信息管理:专业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班级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其中各个信息管理中均可以实现对信息的增加、修改、删除及查询工作。

(3) 教材管理:

1) 教材审核:管理员根据教师上报的教材, 审核每本教材, 或审核不通过, 则教师需要重新上报。

2) 教材订购:根据审核结果, 获取所要订购教材情况, 交图书馆进行订购。本部分内容要求能够按照学期、班级等进行查询, 能够将结果导出到EXCEL表格中。

3) 班级交费:根据教材的单价、数量自动核算每个班级需要交费的费用, 能够记录交费经手人、时间等, 可以导出EXCEL表格。

4) 教材发放:能够记录发放的时间, 数量, 经手人。

5) 退书:若有问题, 可进行退书操作。

6) 退款:根据退书情况、教材的折扣情况, 可计算机出退费的费用, 包括哪个学期, 哪个班级, 什么教材, 退费多少, 合计退费多少, 经手人等, 最终应该能够针对每个学期查询到每个班级的退费情况, 可以导出到EXCEL中。

7) 综合查询:能够根据学期查询某个班的订书情况, 某个专业的订书情况、教材发送情况、缴费清单、退费清单、退书清单等。

2 系统数据库设计

教材管理系统采用SQL Server2008进行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SQL Server2008是可信任的、高效的、智能的数据库平台, 它可以使公司以很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来运行应用程序, 可以降低开发和管理数据基础设施的时间和成本。根据教材管理信息的功能设计与要求, 创建教材管理数据库, 共包括用户表、上传表、预定表、专业信息表、班级信息表、教材信息表、入库表、出库表、库存表、退书表、退款表等11个表。

在数据库操作中, 触发器主要用于如下几个方面:安全性保护、产生对数据值修改的审讯、提供更灵活的完整性校验规则、提供表数据的同步复制及事件日志记录。在教材管理系统中, 多处用到了解决器, 如下给出了一个在入库的同时更新库存表的数据的解决器, 名称为tr_after_update_put_storage, 具体代码如下:

3 系统实现

教材管理系统采用BS结构, 使用ASP.NET, 采用三层架构进行设计与实现的。信息与控制学院教材管理系统的教材审核界面如图1所示。

4 总结

利用教材管理系统, 将教材管理的工作流程化、信息化、自动化, 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而且使用BS结构将相关数据放于互联网, 只要有网络的地方不可以随时随地的处理相关工作, 能够实现教材信息的集中管理、分散操作、信息共享, 使传统的教材管理向着数字化、无纸化、智能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为进一步实现完善的学校信息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使用本系统, 可以实现教材订购, 教材收费, 教材领取等功能, 提高工作效率, 避免出错。

参考文献

[1]朱红梅.基于ASP.NET的污水收集监测高度系统.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2年第25卷第1期

13.工商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信息业务描述 篇十三

为了维护学院党委印章的严肃性,规范印章使用,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学院党委印章是指中国共产党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委员会以及党委书记、副书记姓名方形印章。

第二条:凡是以学院党委制作的文件等公文,用学院党委公章;需要用书记、副书记签章的公函,在书记、副书记授权情况下使用。

第三条:介绍信、证明信等需要学院党委签章的经审核后方可使用学院党委公章。介绍信、证明信上须注明该文件的拟稿人姓名、所在单位和联系方式等。

第四条:本院教职工、学生办事需学院党委签章的,一律需经学院党委副书记批准后使用。

第五条:凡是需用学院党委公章的部门和个人,心须严格履行登记手续,先登记后用印。

第六条:学院党委公章,不允许盖在无正文的空白纸上。特殊情况需盖章的,必须经学院党务干事请示分管领导同意,并严格履行登记手续,事情处理完后,如有剩余的已盖章无正文空白纸必须退回党委办公室。

第七条:不执行此办法使用学院党委公章造成的一切后果,由印章使用人负责,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八条:严禁使用学院党委公章为学生开具请假条等无关党务工作的材料。

第九条:本规定自即日起试行。

中国共产党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委员会

14.工商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信息业务描述 篇十四

信息管理技术学院院长任期内工作总结

自2011年1月任现职以来,本人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将任职以来的工作述职如下:

一、德

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高职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够团结同志、尊重他人;能够顾全大局,积极配合,不推诿,不计个人得失;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认真负责,为人师表。

二、能

能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能够有效地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能够结合本部门工作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研究;能够依靠学院党政班。

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学生教育管理、就业与校企合作、实验室建设、安全、档案和资产管理等工作中都取得了较好的工作业绩。

2、务实进取,积极推进专业和课程建设工作。构建“学院-专业大类-教研室(专业)”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教研室等教学一线机构在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形成责任明晰、任务到人的工作机制。

先后调度完成了江苏省示范专业、教育部重点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群(信息技术应用)的申报和建设工作;组织完成“会计与审计”、“工程造价”专业申报工作;组织完成了2011、2012、2013级14个专业培养方案和300余门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完成了近40门学校教学资源库课程的建设工作。目前,学院已有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示范建设专业1个、省重点专业群1个,教育部重点建设专业1个,专业建设工作思路清晰、专业建设成效突出。

3、多措并举,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先后组织完成了计算机软件等8个教学、科研团队的建设工作;聘请武汉大学何炎祥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张鹏洲教授担任学院客座教授,组织开展校外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16次;选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和各类专业培训、研讨和学术交流工作60余人次,选派赴美国访问学者1人,培养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1人,培养教授1人、副教授7人,学院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

4、整合资源,努力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以工程研发中心、专业工作室、教科研团队为平台,积极为广大教师的教科研工作搭建平台,学院教科研工作成效显著。

自2011年以来,信管学院科研工作呈现出项目多、覆盖面广的特点。共完成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6项,**市科技情报课题立项8项;院级教科研课题32项;获得软件作品著作权16项;完成企业横向课题38;组织教师主编、参编教材40余部,发表论文181篇,各类论文获奖33项。

5、规范管理,积极构建和谐院系。

15.工商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信息业务描述 篇十五

基于230MHz Wi MAX的无线宽带通信系统是专门为电力系统在230MHz频带资源上构建的专用数据通信网络。在这个专用网络中, 结合用电信息采集业务需要完成多中数据的传输和监控。如何有效分配各种数据传输宽度, 更加有效的利用好无线宽带通信网络也是发挥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

2、用电信息采集业务现状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要由智能电能表、采集器、集中器 (采集终端) 、通信信道、主站、应用管理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

近年来, 各地供电公司根据各自的应用需求, 也陆续开展了智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试点建设, 在负荷预测分析、电费结算、需求侧管理、线损统计分析、反窃电分析及供电质量管理等业务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 调研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仅仅作为试点建设的智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规模小、分散孤立, 总体采集覆盖率低, 只占到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电力用户总数的不到5%, 无法满足公司系统各层面、各专业准确掌控电力用户信息的需求。

究其原因, 已经试点建设的智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之所以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除了受系统规划、标准建立、运行管理及资金投入等各方面因素制约以外, 更重要的因素是电表数据采集系统的通信方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

目前, 国内现有的电力用户抄表系统在从电表或采集终端到抄表集中器的本地通信方式上, 大都采取的是485布线、窄带低频电力线载波或无线的通信方式。这些抄表系统或者是施工量太大, 不方便大范围实施 (如485布线) ;或者是受电力线负载特性的影响较大, 而造成通信信道的不稳定不可靠 (如窄带低频电力线载波) 。而它们的共同弱点都是带宽过窄、速率过低、实时性差、不能实现双向快速通信等, 因此已建系统的实用化程度低, 无法满足供电公司建设用电信息一体化采集平台的需求, 更不能满足用电预付费、断复电和防窃电等更高层面上的管理需求。因此, 大多数供电公司没有把握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现在仍以现场人工抄表为主。

因此, 供电公司要打造适合于各层面、各专业共享的用电信息一体化采集平台, 能够满足线损的统计与计算、供电用户用电负荷曲线分析和异常用电情况查询, 实现对电力用户的远程通断电控制和预付费管理等更高的管理需求, 就必须升级智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通信方式, 以确保系统的数据通信是实时的、快速的、可靠的、稳定的。而如同其它工商业用户信息与控制网络一样, 网络宽带化将是是智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发展的必然方向。

3、用电信息采集的无线宽带通信的应用及表现

基于230MHz频段Wi MAX宽带无线专网是针对中国智能电网的需求, 定向研发的无线通信平台。该平台使用了领先的Wi MAX核心技术, 及基于IT平台的软件无线电技术, 针对不同的智能电网应用需求定制, 并引入先进的频谱优化、功耗优化等技术。

3.1 Wi MAX宽带无线专网网络拓扑

基于230Mhz频段Wi MAX的新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网络拓扑图见图2所示。

用电信息采集主站与采集设备利用Wi MAX无线网络的通信过程为:

a) 采集终端通过以太网、RS485接口或RS232接口与无线接入设备建立连接, 构建虚拟子网。

b) 无线接入设备利用Wi MAX无线技术与Wi MAX无线基站建立通信信道, 基站无线信号覆盖范围最远距离35km。

c) Wi MAX无线基站通过光纤或微波接入采集虚拟网, 实现采集终端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端到端通信, 并维持通道稳定, 支持各类采集远程召测命令下发。

3.2 Wi MAX宽带无线专网的应用表现

采集网络宽带化将是智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发展的必然方向, 传统的以太网建设需要敷设大量的光纤和双绞线, 安装大量的网络交换设备。尽管光纤和双绞线可靠性高, 但施工量太大, 而且安装技术要求高, 造成初装成本高, 目前尚不适宜于电力用户计量终端网络的建设。基于230MHz Wi MAX的无线宽带通信系统是专门为电力系统在230MHz频带资源上构建的专用数据通信网络。频带资源应为专用的, 而不像Wi Fi, GSM, CDMA公网等被公众广泛使用。其物理层的调制解调方式应基于Wi MAX无线技术加以特殊优化的。使得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无线终端、设备都不能直接接入。做到在强有力的技术保护之下, 整个无线通信信道是电力企业专用。

因为它能构造一个专用通道的数据通信网络, 所以按照《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对比起其它3G公网、电信宽带等租用网络, 该网络系统能为电网企业带来最为安全可靠的通信保障。

4、用电信息采集业务的通信宽度管理

基于230MHz Wi MAX的无线宽带通信系统是专门为电力系统在230MHz频带资源上构建的专用数据通信网络。通过与电力系统的采集虚拟网, 支持用电信息采集主站对接入无线基站的采集终端进行数据召测、参数设置、链路检测等操作。如图3所示。

Wi MAX是当今最流行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之一而闻名, 230MHz Wi MAX的无线宽带通信系统提供高速的宽带无线数据传输。一个关键的挑战是共享用户节点和服务之间的无线链路的原始数据的传输容量的优化分配和利用。确保Wi MAX的有效传输的关键部分是在基站的接纳控制和带宽分配管理。

230MHz Wi MAX的无线宽带通信系统, 提供数据采集集中器、现场监控视频、设备状态监控信息与后台管理及数据处理平台之间的数据处理通道。

兼顾多个数据业务需求:集中器数据传输、现场监控视频传输、设备状态监控信息传输等, 如何高效利用230MHz Wi MAX的无线宽带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宽度, 合理规划完成共用传输通路。是230MHz Wi MAX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

4.1 原理

为了能支持现场监控视频传输业务, 结合使用集中器数据传输和状态监控等各种查询方式, 以支持不同的Qo S{ (Quality of Service, 服务质量) 指一个网络能够利用各种基础技术, 为指定的网络通信提供更好的服务能力, 是网络的一种安全机制, 是用来解决网络延迟和阻塞等问题的一种技术。}, IEEE 802.16-2004定义了4种调度业务类型, 并对每种业务类型的带宽请求方式进行了规定:

(1) 主动授权业务

主动授权业务 (UGS) 用于传输固定速率实时数据业务。

(2) 实时查询业务

实时查询业务 (rt PS) 用于支持可变速率实时业务。

(3) 非实时查询业务

非实时查询业务 (nrt PS) 支持非周期变长分组的非实时数据流。

(4) 尽力而为业务

尽力而为业务 (BE) 支持非实时无任何速率和时延抖动要求的分组数据业务。

与这4种调度服务相关的Qo S参数包括:最大连续速率 (MSR) 、最小保证速率 (MRR) 、最大时延、最大时延抖动以及业务优先级等。

Wi MAX系统的Qo S机制包含两部分的内容, 一部分是关于业务流的管理, 它提供了一种实现上、下行Qo S管理的机制, 它是MAC层的核心功能, 包括Qo S参数集、业务流定义、分类符和动态业务管理等, 在IEEE 802.16中进行了详细规定;另一部分是相应的Qo S保证机制, 包括调度算法、缓冲池管理和流量控制等。

按照相应的Qo S要求, 按业务需求进行调度分配, 保障整个系统可靠稳定的工作。

4.2 方法

230MHz Wi MAX的无线宽带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应用, 包括集中器数据传输、现场监控视频传输、设备状态监控信息传输等, 有的有实时性要求, 有的有互操作性要求。不同的业务采用不同的请求轮询机制, 对它们进行区分服务对于保证不同业务的Qo S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不同业务流相对应的业务分类、排队和调度机制, 根据对实时性和传输业务速率的要求不同把所有业务分成三种业务类型进行排队, 然后不同的对列采用不用的调度算法, 从而满足不同业务的Qo S要求。

不同业务的Qo S保证可以分为两大类:带宽管理机制和业务流处理机制。带宽管理机制具体包括:接入控制和资源预留。业务流处理机制具体包括:业务流分类、分组调度、缓冲池管理、业务流监控和信道接入等。

由于Wi MAX系统同时支持多种业务, 在图4中把对时延和传输速率要求不同的业务整个分为3种排队和调度类型, 所以在图4中会有2层调度。第1层调度针对同种排队类型的业务, 第2层调度针对不同种排队类型业务。

图4中的缓冲池管理主要是为了防止缓存器中的数据溢出, 包括随机早期侦测 (RED) 和加权随机早期侦测 (WRED) [3]算法。而流量控制主要在于保证业务的传输速率特性, 目前有两种常用算法:漏桶法和令牌桶法。对于属于IP包类的上层业务流可以选用令牌桶法, 而对于ATM信元类的上层业务流选则采用漏桶法。调度算法在流处理机制中处于核心地位, 它是Qo S能否得到保证的关键。

无线通信中有许多有线网络中不存在的特殊性质:高错误率和突发特性、无线链路的位置相关性和时变性、带宽资源短缺、用户具有移动性 (如果结合IEEE 802.16e) 、终端功率受限等。

230MHz Wi MAX的无线宽带通信系统为保障Qo S要求, 采用基于信道状态的分组调度算法。

图5显示了基于信道状态的分组调度算法 (CS-DPS) 的原理, 每一个移动台的分组数据信息都保存在一个独立的队列中, 假如有3个移动台, 则存储每个移动台的信息队列分别编号为M1、M2和M3。在每一个队列里, 分组数据按照先入先出 (FIFO) 顺序处理。当一条无线链路传输发生错误时, 调度算法推迟这条链路上的分组数据传送。链路状态监视器 (LSM) 监视所有移动台的链路状态信息。当LSM监测到某无线链路处于异常状态时, 则标记该队列, 标记过的队列不再被服务。在暂停一段时间后取消对队列所做的标记, 该标记队列重新可以进行资源调度。

CSDPS算法考虑了与位置相关和时间相关的无线信道状态, 改进了传统调度算法性能。然而, 它有一些缺点, 即它没有采用任何机制来保证每个移动用户分配的带宽大小。对处于异常状态的用户来说, 其享有的服务调度机会比它应享有的公平服务调度机会小很多;此外, 该算法对移动用户接收到的服务数量没有限制, 并且对分组时延没有提供任何限制。

4.3 Wi MAX注册及通信宽度请求方法

当终端设备没有任何上行信道时 (如刚开机、重启、从省电模式唤醒或基站没有分配任何专用信道给该终端设备) , 需要使用竞争接入方式与基站取得联系。终端设备竞争接入成功后, 进入入网过程, 注册到网络, 使用网络服务。入网过程包括初始测距、基本能力协商、密钥交换和注册四个过程, 入网注册成功后, 则网络服务器需对注册成功的终端设备进行带宽分配, 如图6所示。

4.4 目标

230MHz Wi MAX的无线宽带通信系统中, 把数据传输任务按Qo S保证的调度算法, 按数据传输的类型划分见下表:

5、结论

有效利用Wi MAX系统Qo S的调度保证机制, 合理分配用电信息采集业务的数据分类, 达到通信宽度的有效管理, 使Wi MAX系统能够稳定可靠的工作, 为用电信息数据采集提供有效的无线通信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中年, 电力通信[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9.5。

[2]邓建斌, 叶洪江.低压集中抄表技术现状及发展[J], 电力技术, 2010 (9) 。

[3]姜海,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远程通讯方案[J], 电力系统通信, 2010 (10) 。

[4]杨新海, 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J], 智能仪器仪表, 2008 (10) 。

[5]IEEE 802.16-2004 (Revision of IEEE 802.16-2001) 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Part 16:Air Interface for Fixed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s[S].

[6]Govindan Nair, Joey Chou.IEEE 802.16 Medium Access Control and Service Provisioning[J].Intel Technology Journal, 2004, 8 (3) :213—228.

[7]Mario Pidutti.802.16 Tackles Broadband Wireless Qo S[DB/OL].http://www.commsdesign.com/show Article.jhtml?article ID=54201623.

上一篇:医院会务管理制度下一篇:270-《外语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