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阅读教案

2024-07-16

中考说明文阅读教案(12篇)

1.中考说明文阅读教案 篇一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了解中考说明文的考点,提高说明文阅读和应试的能力 2准确把握说明对象和特征,正确判断说明方法及顺序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领会科技说明文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 复习过程

一 导入

二 考点聚焦 对文章解读能力的考查,是说明文阅读考查的主要内容2 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技法,是考查的重点之一 3 注重培养科学素养,是考查的一个亮点 4 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是考查的一个发展方向 三说明文的阅读要点

1准确把握说明对象和特征。2正确判断说明方法及顺序。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4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联想和创新的能力。四 说明文文体常识回顾

1、说明的内容

2、常见的说明顺序

3、常见的说明方法

4、说明语言的特点。

5、说明文结构

四 学法点击

1•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要巧用关键词并扣住句子内容:

•举例子:具体说明······(内容)•列数字:准确说明······ 作比较:突出事物······ 打比方:形象生动说明······· 分类别:条理清楚说明·······

画图表:直观形象说明·······节省了文字

学以致用

1指明方法,分析作用: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中国石拱桥》(2)全球定位系统在军事方面的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1991年海湾战争中参加沙漠风暴行动的盟军利用全球定位系统为准确打击目标提供了保障。《全球定位系统》 •3.按恒星的亮度排列,南门二名列第三,仅次于天狼星和老人星。《比邻星》

2品味语言

类型一:语句中带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题要领:首先明确该词修饰或限制的角度,然后结合语句从保留与去掉两方面进行分析。

提示:带点的词往往是表示程度、范围、时间、语气、频率等的副词。

练习:

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

2、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类型二:举例分析语言的准确性

答题要领:首先从语句中找表程度或范围或语气等起修饰或限制作用的词语,然后结合语句分析它的准确性。

五 学海拾贝

阅读短文(见材料《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

六 总结规律,点拨技巧

1、明确说明内容,要看文章的题目,抓各段的首括句和中心句加以归纳。

2、概括说明内容,要抓住说明对象和说明特征。

3找标志性词语,如“总之”“一句话”“因此”“因为”等揭示特征和本质。

七 反思收获

自作《初中毕业升学复习指导》 166页《绿色塑料》

八 布置作业

阅读短文(见材料)《西部文化和西部开发》

2.中考说明文阅读教案 篇二

一、说明文的答题技巧及语言特点

我们常说, 说明文的相关答题技巧和语言特点非常重要,尤其是语言特点,几乎在每年的中考中都会考查较准确的语言描述特点。

(一)第一种题型

通过分析做题进行考察说明文的较准确的语言。例如文章中,分析“目前的飞行数据记录器还不能完全保证记录所有的可用数据”的语言特点。

这种答题格式为了体现说明文的语言准确性通常选择下面这些词:“目前的”“完全”“所有的”等是从时间,范围来准确的说明了“黑匣子”的特点。

(二)第二种题型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替换成别的词语? 并且简单地说明原因。

这种答题格式一般是:1.不能;2.加点词语在原来的句子中是什么意思;3.要替换的词语是什么意思;4.如果替换了加点的词语,这句话的意思也会发生变化,造成事物脱离实际的情况。5.加点的词语能体现这句话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三)第三种题型

能否删除限制及修饰性的词语?

解答这种题目一般是:1.能或不能;2.找出修饰词语。例如:表示程度关系的有“非常”“几乎”等词语,表示数量关系的有“有余”“多”等词语,那么表示估计关系的有“左右”“大约”等词语;3.如果删去了这些词语,这句话的意思就发生了改变,脱离了实际;4.这也词语让说明文更能体现出内容的科学严谨。

(四)第四种题型

请说出不能删去某几个字或词的理由。

这些字或词往往都有固定的一些语法作用出现在句子中,例如在句子中充当宾语或者主语以及下面句子中某个现象的结果或原因,如果删去,既不符合句子的语法,让句子少了一些成分,导致语句意思不通顺;还会造成句子没有完整的内容,在逻辑上缺乏关联性。同学们要特别重视这种题型,最近几年中考语文中常常出现的题型。

二、说明方法及作用

下面介绍几种常考的说明方法及所起的作用

(一)列数字

通过数字的列举来说明,具有说服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相信无疑,保证内容准确无误的作用。例如文章中,“密封盒异常坚固,壁厚约为0.64厘米。”就是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数字准确地说明了密封盒异常坚固的特点,让读者对说明的事物相信无疑。

(二)打比方

运用暗喻、明喻等修辞方法进行详细生动的说明,以增加读者对文章的阅读兴趣。例如文章中“黑匣子更是成了唯一的关键‘证人’”。就是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飞行记录器的重要性,通俗易懂,以增加读者阅读兴趣。

(三)摹状貌

经过详细的描写突出事物的体貌特征及特点,不仅能对事物形象进行生动说明,还能让说明文的阅读价值更高。

(四)引用

把以前的资料原话或某些名人名言引用到现在的文章中,作用是强调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真实可考的。

(五)作比较

把两个事物进行对比,以此突出说明对象的影响、地位等特点

三、说明顺序及结构

在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中运用逻辑顺序比较多。一般来说, 出现在说明文中的各种顺序都有自己独特的标记性语言,同学们可以通过出现的这些词语去辨别是运用哪种说明顺序。

说明文具有“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递进式、并列式这几种并不复杂的结构,找出文章结构,能让我们更容易理解说明内容。

说明文的顺序和结构互相铺垫,关系紧密,我们可以同时对顺序和结构进行理解分析。

四、中考中常见的说明文考点

最近几年最常见的中考语文考点包括:考察语言准确性的特点;概括说明对象特征;分辨说明方法及所起的作用;根据文章内容进行选择以及最近几年常在最后出现的开放性题目等。关于“黑匣子在,希望就在”的说明文中,就比较全面的对我们提及的这些考点进行了概括,比如,分析语言特点,概括黑匣子特征,根据自己推断和文章内容选择关于黑匣子介绍不正确的选项等。

五、结语

3.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技巧 篇三

中考说明文的分值比例虽然没有记叙文、作文等高,再加上说明文不是每年都必考,导致有些老师和学生对说明文不太重视。其实说明文不仅是中考的重要内容,而且说明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做好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的复习工作至关重要,教师要在复习课本时,讲透说明文知识点,重视技巧点拨,提高学生应试技能,鼓励学生多做真题和注重说明文阅读题讲解质量等技巧方面下足功夫,从而扎实做好说明文中考复习工作。

一、回归课本,讲透说明文知识点

有人认为,面对中考我们应该抓紧时间搞好题海战术,没有必要再去复习课本,课本在有些老师和学生眼中早已成为课桌上的一种摆设,其实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课本上的说明文是学生获取说明文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这些说明文是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一定的课程理论选进中学教材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课本是教学之本、知识之基。中考命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回归课本就是寻源求根,尤其是在一些地市最近几年中考说明文阅读呈现回归教材的趋势。因此,教师要主动转变认识,加强指导学生重点复习课本的经典说明文,如《苏州园林》、《看云识天气》。在对重要课文的复习中,重点讲解说明文的主要知识点,点透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顺序、说明文的结构,做到重要内容不遗漏,难点知识要讲透,在复习中把学过的知识温习一遍,做到“温故而知新”。

二、技巧点拨,提高应试技能

考试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察,同是也是一种技巧的测量。虽然每年中考说明文的题目千变万化,但终有技巧可循,甚至某一技巧可以在多个试题中反复运用,因此,在复习中考说明文的时候,老师适当的技巧点拨非常重要,它可以使学生尽快掌握答题方法,提高答题技能,节约考试时间,从而提高总体成绩。对于概括说明文内容的试题,可以从题目或关键语句中捕捉筛选,或者摘录重要文段的重点语句,如全文的中心句,关键语段中承上启下的句子,尤其是要注意在文章开头和结尾的总结句。如果没有以上明显的重要句子或段落,就要学会在概括重要语段段意之后,加以总结。针对各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教师可以写出大概套路,让学生知道如何下笔答题。如列数字的作用:以具体的数字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人们对所说明的事物有具体的了解;举例子作用: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在考场上,要求学生注意阅读技巧,引导学生思考试题,然后带着问题回到文本,使阅读更有针对性。对于与题目有关的重点语句最好用笔做记号,方便答题时参考,这样的技巧可以节约考场时间,同时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中考说明文复习的时候要注意技巧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三、多做真题,实战出真知

在考试之前,图书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有关中考说明文的模拟试题,面对这些良莠不齐的教辅资料,学生家长、教师有时很难选择,甚至由于无法辨别就购买那些质量不高的试卷,这些试题不仅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金钱,最为关键的是这些试题和答案有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购买最近几年各个地市的中考阅读真题,或者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上搜索,只有真枪实战方能出真知、出成绩。一是中考真题充分体现命题思路和意图,学生通过分析题目的关键点,学会从命题者角度分析问题,培养“题感”。二是真题题目的设置是经过专家反复推敲斟酌,严谨科学,而模拟试题大多没有经过严格论证和推敲,质量不高,使用价值不高。三是真题答案标准规范、得分点详细,对于老师和学生有较强的参考性,而市场上的模拟题答案有时错误百出,得分点不详细,这样容易误导学生。因此,考前大量做历年真题是个明智的选择。

四、注重说明文阅读题讲解质量

试题讲解是说明文复习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试卷讲解的主要功能是矫正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得失,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为确保试卷讲解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说明文知识、提高能力,试卷讲解要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及时性原则。学生完成了阅读题的训练,实际上经历了从识记到理解到运用到鉴赏到评价到表达等涉及诸多方面能力的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学生在回答完一个问题后,答题的思维记忆并不会马上消失。但老师如果把这个阅卷的过程拖得很长的话,学生的思维印记就会淡化乃至消失殆尽,这时候,他眼中就只剩下一个何题错何题对的印象了。因此,教师要在做完阅读题后及时讲解,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二是针对性原则。试题讲解,不可面面俱到,要针对学生共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做到重点突出。三是发散性原则。试题的讲解,其实是教师帮助学生来整理、巩固知识的一个过程。因此,试题讲解课应力求有发散性,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四是激励性原则。教师要注意营造平等对话、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说明文的信心。

4.中考说明文阅读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复习说明文的基本知识。

2、掌握说明文阅读中的解题思路及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说明文阅读中的解题思路及技巧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明文按照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能不能举一些我们学过的课文的篇目呢?(《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奇妙的克隆》《大自然的语言》等等。)据我统计,初中三年共169篇课文,其中说明文不超过10篇,所占的比例很小,似乎不那么重要。但是在新课改以来,无锡地区每年中考都会考到说明文,看图。所以千万不能因为课本上学的篇目少而忽视说明文。今天我们这堂说明文阅读指导课就专门教大家在考场短暂的时间内,准确地解答说明文问题的思路和技巧。

二、指导说明文阅读的思路

1.初读文本

在考场上,我们拿到一篇说明文之后,第一部是先看后面的问题呢还是先读文章呢?毫无疑问,应该初读文本,即快速浏览文章本身,了解大意。因考场上时间宝贵,不可能像平时那样慢慢地读,快速浏览的目的是把握文本的主要意思。所以我们应带着任务读:定对象、明结构、理顺序。定对象,就是明确说明对象,说明的内容。一般可以通过看文章标题,找中心句等解决。明结构,譬如是总分式,还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理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原因--结果 现象--本质 主要--次要 特征--用途 概括--具体 整体--部分)

下面我们就通过练习来实践初读文本这一解题思路。

水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被称为六大营养素之首。人不可一日无水。一个人不吃饭,生命可维持一周以上,但如果滴水不进,两三天就难活命。普通的人,体内三分之二都是水,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体内含水量达40公斤;而刚出生的婴儿,整个身体的含水量占五分之四。而且人体的每个地方都离不开水,皮肤失水会引起干裂,内脏失水,会引起头昏乏力,体温升高,甚至危及生命。

水可以帮助人体进行新陈代谢。人体内的消化系统(包括排泄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以及皮肤、头发甚至指甲等,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水分,而这些失掉的水分必须及时给予补偿,主要通过瓜果、蔬菜、饮料等进行补充,因为瓜果蔬菜的含水量一般在98%以上。

另外,水还可以调节体温,无论是热天或冷天,人的体温都保持在37℃左右,这就是水的功劳。

水还可以保持肌肉的弹性、皮肤的柔软和光滑,甚至可以润滑关节,使你能立坐曲伸,舒展自如。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水,主要讲了水对人生命的作用,分别从水是重要营养素、水可以帮助人体进行新陈代谢、水还可以调节体温、水还可以保持肌肉的弹性、皮肤的柔软和光滑等四个方面加以说明,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不能颠倒,因为作者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过渡:通过初读文本,我们迅速把握了说明文的主要内容。说明文是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所以说明文的语言必须非常准确严密科学。初读文本之后,我们就应该来着重品味说明文的语言了。

2.品味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为什么会如此准确严密和科学呢?这主要体现在说明方法的正确使用和用词的准确上。因此,我们品味说明文的语言就应该从品说明方法和品修饰、限制语入手。

我们先来品味说明方法

复习一下,常见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 列数字 分类别

打比方 作比较 下定义

列图表 摹状貌 作诠释

不错,我们不但要非常熟悉这些说明方法,还要在具体的文章中把它们辨别出来。

1.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例如碳水化合物(包括糖、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肪等等。

2.一切生物,只要活着就要消耗能量。一个成年人,即使一点工作也不做,也要消耗1400大卡的能量。

3.每一个根毛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原料采集站,大力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原料,经过运输干线--茎,源源送入叶子里。

4.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5.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6.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7.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8.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9.在建筑技术上,有好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

10.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

1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

12.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看来大家都已经能轻松地辨别说明方法了,很好。每一种说明方法在说明文中都承担着它自己独特的作用,中考试题中,也往往会考到说明方法的作用,比如我们能力训练上面的说明文专题中,每一篇都有这样的题目,由此可见这也是说明文的一个重点。那么我们该如何品味说明方法的作用呢?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这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此题运用三种说明方法

①举例子: 用事实具体说明卢勾桥的坚固。

②作比较: 通过比较来突出卢勾桥的.坚固。

③摹状貌: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石拱桥的形式优美

总结答题规律: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语境

举例子:具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分类别:条理清晰

打比方:生动形象,增加趣味性

列数字:准确,令人信服

作比较:突出强调特点

作引用:增强说服力,引用诗词还可以增强文学色彩

下定义:科学准确的揭示本质特征

务必要结合语言环境具体来分析其作用

学生做能力训练七、八相关题目。

过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仅仅是说明方法的功劳。其实,这还要归功于修饰、限制词语的正确使用呢。譬如说,下面一段文字:有哪些修饰、限制词语用得特别好,值得我们来品味的呢?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作者先用“大约”、“可能”表示估计,再用“有记载的”限定范围,然后用“最”强调程度,极有分寸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点。

当然,在中考时,不会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问,一般都用以下的形式来命题:

……一词能否去掉?

……一词能否换成…… 譬如例题:

1、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至少一次能否去掉?)

2、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很可能”能否换成“将会”?)

1.不能去掉,“至少”从数量上限制,强调了经济损失之大,如果去掉就变成“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刚好是200亿元”,表达就不准确,不严密了。“至少”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2.不能换成“将会”。“很可能”表估计,它说明月球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不一定能够实现。而“将会”则表示肯定。“很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师生共同归纳解题规律:

1表态:不能删;

2定性:解释本词(表数量/程度/范围/次序/时间/空间等),带词解释句子;

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不准确);

4……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这样的题目在我们的能力训练上也不少。做能力训练七、八相关题目。

当然,在千变万化的中考中,说明文的考察题型不仅仅是以上这些,总之我们都必须在初读文本,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入思考, 综合运用解题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解决各类综合性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5.中考说明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篇五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14分)

大地震

全球每年大约发生地震500万次,其中多数地震我们不能感知,但超强度的大地震则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2005年10月8日,发生在南亚次大陆北部地区的大地震导致超过7万人丧生。

地震学家都想找到预测地震的方法,有人希望通过动物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通过岩石受压变形后的形状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用电脑技术分析地震的活动性,美国科学家曾建议建立一个由800个地球定位系统(GPS)站和200个应变计组成的监测网,以便更好地监测地壳的变化,但直到现在,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梦想。

1993年,美国科学家认为,他们终于逮到了一条有关地震的‚大鱼‛,于是警告帕克菲尔德地区的居民,几天之内当地发生地震的可能性高达37%。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人们虚惊一场。1995年,俄罗斯科学家弗拉迪米尔 波罗克在利用小地震预测大地震方面似乎取得了突破,因为他成功地预测了日本神户发生的大地震,还成功预测了2003年12月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可是,接下来他关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将发生地震的预测却没有成功。于是,人们对他的‚小地震是大地震预兆‛的理论提出了质疑。

我国科学家尹祥础用21年时间创建了中国独特的‚加卸载响应比‛地震预测理论。他认为,临近地震的时候,地震区域的地质结构非常脆弱,就像一头负载已经达到极限的骆驼一样,这时候哪怕在骆驼的身上再加一根稻草,就可能把骆驼压垮。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他于2004年3月曾预测‚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地区未来l到2年内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2005年10月发生在南亚次大陆的大地震印证了他的预言。即使如此,尹祥础还是认为地震预测是一项科学难题,一旦发布的地震预测结果不准确,就可能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恐慌。

从理论上说,地震预测应该是在地震发生之前,能够明确地指出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规模、震级等。照这一要求看,迄今为止地震预测技术仍未成熟。

地震学家认为,地震预测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很难验证研究者的思路、方法及观测结果。其二,地球具有‚不可入性‛,仅仅用来自地球表面的观测资料来推断地下的物理过程是十分团难的。其三,如果承认地震是地壳内的一种临界现象,那么它具有不稳定性,对初始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这就可能导致对地震发生时刻的预测的不确定。

看来,人类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虽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人类可以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1.文中介绍的预测地震的方法主要有哪些?请概括并列出。(4分)

2.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全球每年大约发生地震500万次‛一句中的‚大约‛为什么不能删去。(3分).. 4.地震预测非常困难,但那么多的地震学家仍然孜孜不倦地努力着。请谈谈你对此的感想。(4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3 分)

强热带风暴危害有多大

①热带气旋是一种低气压天气系统,通常形成于离赤道平均5纬度外的热带地区海面上,它是一个由云、风和雷暴组成的巨型的旋转系统。热带气旋可以被视为由地球的自转和引力支持的一个巨型的‚热力发电机‛,它的能量来自水蒸气冷却凝固时放出的潜热。

②国际气象界以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来确定其强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10.8——17.1米/秒)的被称为热带低压,中心附近风力8——9级(17.2——24.4米/秒)的被称为热带风暴,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0——11级(24.5——32.6米/秒)的被称为强热带风暴,而中心附近风力12级以上(大于等于32.7米/秒)的则被称为台风或飓风。

③要分析强热带风暴的形成原因,就要研究热带气旋形成的条件。首先是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这是热带气旋产生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这个洋面水温不低于26.5 摄氏度,且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之所以热带气旋主要在夏季后期发生,是因为海水温度在这个时候最高。通常9月是热带气旋最活跃的月份,5月则是最不活跃的月份。而缅甸此次在5月发生强热带风暴,有专家认为,不排除全球变暖因素的影响。此外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所以热带气旋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 个纬度以上。在强热带气旋形成之前,预先还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而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它促使热带气旋这部大机器运转。最后,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空气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加能量。

④强热带风暴的风力足以损坏甚至摧毁陆地上的建筑、桥梁、车辆等,特别是在建筑物没有被加固的地区,破坏更大。强热带风暴带来的大风及气压造成的水面上升可以淹没沿海地区,这种风暴潮往往是热带气旋各种破坏之中夺去生命最多的。

⑤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强热于风暴灾害的影响,人们积极展开防灾减灾工作。首先是监测预报。由于热带气旋登陆后造成的危害最大,所以预报其登陆,就十分关键。通过卫星云图和气象雷达获取的图像和数据,能够预侧热带气旋的路径。不过,由于气象学界对影响热带气旋发展的因素仍未全面了解,预测难以做到万无一失。据称,此次影响缅甸的强热带风暴的运行路径就发生了异常,结果给缅甸来了个措手不及。还有就是要做好防范措施。例如船只回港进风,对房屋进行加固,必要时疏散人群等等。此外也有国家曾经尝试主动干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政府曾尝试以碘化银使热带气旋螺旋云带的水分过度冷却的方式,人工减弱热带气旋。但是由于被人工减弱的风暴有太大的不确定性,有时会改变路径,并迅速恢复能量。,所以这项工作并没有普遍开展。更重要的是,作为大自然自我调节的一个工具,热带气旋能为干旱地区带来重要的降水。并且可维持全球热量和动能分布平衡,所以专家认为最大限度降低其破坏性的最好办法仍是顺其自然,做好防范。

(选自2008 年5 月9 日《 环球时报》有删改)

5.第①段中‚热力发动机‛是指(2分)6.第②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效果?(3分)

7.根据第③段内容,填出形成热带气旋的条件。(3 分)①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

② ③ ④

8.目前世界上主要从哪几个方面预防热带风暴?(3 分)

9.下列各句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 分)A.因为赤道上日照时间长,气温高,所以很容易产生热带风暴。

B.缅甸今年5 月份遭受了强热带风暴袭击,主要是由于全球变暖因素所致。C.强热带风暴可以带动水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造成极大危害。

D.科学发达了,人类一定会彻底消灭热带风暴,使人类不再受到它的危害。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3题。

奥运火炬闪现科技之光

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祥云‛在中华世纪坛正式公布。美丽的祥云、火热的漆红、古朴的纸卷轴……北京奥运会火炬有着完美的外表。在美丽的外表下,‚祥云‛跳动这一颗有力的心脏。

奥运会火炬在传递过程中,有可能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气候条件,大风、大雨都将对火炬的燃烧技术进行严峻的考验。为了给火炬提供可靠的燃烧系统,航天科工集团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为奥运圣火贡献了一颗可靠的‚芯‛。

这颗心脏的燃烧系统包含燃烧器,稳压装置,燃气罐三部分。燃烧器采用了创新的双火焰方案,即预燃室加主燃。预燃室与主燃室分开的做法在奥运火炬的设计上尚属首次,这样的设计将以预燃室的火焰保证火炬不受大风的影响,而主燃室衍生出的火焰将使整支火炬的火苗熊熊燃烧,保证了火炬的视觉效果。这样,即便遇到大风天气,埋在火炬顶端下方的预燃室仍不受影响,保证火炬继续燃烧。

与往届奥运火炬的混合燃料不同,北京奥运会火炬采用价格低廉的丙烷作为燃料。丙烷燃烧只形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没有其他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更重要的是,丙烷可以适应扛匕较宽的温度范围,即使在—40℃时仍能产生1个以上饱和蒸气压,形成燃烧。丙烷产生的火焰零风速下高度25至30厘米,呈亮黄色。这样,火炬手跑动时,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扛匕较醒目,便于识别和电视转播、新闻拍摄等。

北京奥运会火炬高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或—6℃到45℃的温度条件下保持燃烧,在燃烧的稳定性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方面均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在工艺方面采用高品质薄铝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十分轻盈。下半部喷涂高触感塑胶漆,握之如与人手相握,手感舒适不易滑落。

北京奥运火炬,无论是设计还是选材,都闪现着科技之光。10.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4分)

11.火炬的火焰的设计有什么好处?(4分)

12.火炬‚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或—6℃到45℃的温度条件下保持燃烧。‛这句话采用什么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3分)

13.请给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作简要的点评。(3分)

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天气状况。..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请回答14——17题。

梦的科学与科学的梦

①人的一生,几乎有三分之一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而入睡做梦,是人人都有的经验。

②梦究竟是怎么回事?‚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一种通俗而较为科学的解释。无论怎么光怪陆离的梦境,都是大脑活动的反映,总是和人的经历、想象和心理特点有所联的。佛洛伊德认为,梦是心理活动的反映。巴甫洛夫认为,‚梦就是过去各种刺激的痕迹,它们现在以最料想不到的方式组合起来‛,强调是生理反应。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梦是人类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是大脑处理资讯的一种特殊形式。更确切地讲,是感觉敏锐、情感丰富而擅长形象思维的右脑,在摆脱了善于归讷、判断等逻辑思维的左脑作用时,独立处理资讯的结果。在白天清醒时,由于左、右大脑交互制约、补充作用,使我们的思维、工作和生命合‚情‛合‚理‛;而夜晚做梦时,左脑休息抑制,右脑就‚不受干扰而自由地‛处理资讯,往往就会有‚情‛无‚理‛,出现许多稀奇古怪,甚至离经叛道的梦境。

③这种非正常逻辑的资讯编辑处理,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或令人惊喜意外、或紧张恐惧、或兴奋行动、或悲戚哀伤的梦而已。而对于诗人、作家、另外一些艺术家或科学家,则可能会是飞来灵感和启示,因此流传着许多梦笔生花的美谈。如庄周化蝶、杜甫梦乡、李贺梦月;莫扎特作曲、梵高作画、斯蒂文森写《化身博士》、凡尔纳写《八十天环游地球》也都有梦中命笔的传说。

④艺术创作本以形象思维见长,右脑‚独创‛而命笔,应不算离奇,但以逻辑思维为主的科学家,也因梦而得‚科学启示‛,似乎有点奇怪。其实深思一下也可明白,科学的发展和突破,很多时候就是要对原有的‚科学‛要有新的认识,甚至要否定,不太循规蹈矩的右脑往往比左脑更敢于创新、突破。我们都知道有几个著名的‚科学的梦‛:凯库勒梦见碳原子跳着像首尾相咬的蛇一样的环舞,从而悟出了苯分子的环形结构,从而揭开了有机化学史上的光辉的一页;门捷列夫梦见元素像小孩纵横排列的队伍,导致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还有笛卡尔、爱因斯坦……都做过‚科学的梦‛。

⑤从梦的科学和科学的梦明白梦是怎么回事,也可领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的辨证关系。在清醒的白天不妨大胆突破陈规旧章,突破‚逻辑思维‛,也许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就会在‚白日梦‛中给我们灵感和启示。(有删改)

14.为什么说梦‚是大脑处理资讯的一种特殊形式‛?(4分)

15.第②段中加点的‚合‘情’合‘理’‛应如何理解?(3分)

16.本文以‚梦的科学与科学的梦‛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

17.文中列举了诗人艺术家‚梦笔生花‛的故事和科学家的‚科学的梦‛,二者有什么共同之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4分)

五、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题目。

我国为什么洪灾频繁

罗祖德

①洪涝灾害的发生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降水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集中程度,我们称其为上界面;二是地表对过多的水的蓄、泄、堵的容量和能力大小,我们称之为下垫面或地生态。一旦暴雨骤降落或梅雨连连,降到地表的水超过了蓄水的容量和排水的能力,河、湖有没有足够高和坚固的堤坝保岸拦水,于是河湖横溢,导致洪水泛滥。实际上,上界面(天)和下垫面(地)共同构成了洪涝灾害的成灾机制。即使暴雨倾盆,甚至是百年一遇,只要地面生态好,有足够的蓄、泄和防的能力,也往往可以化险为夷,有惊无险。相反,即使雨量不大,地生态不佳,蓄不下,泄不出,有无良好的堤坝防护,也会‚阴沟里翻船‛,酿成灾难。

②地生态的优劣取决于人,人在这天地之间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灾害专家把灾害定为天、地、人这三大系统不协调的产物,或者说‚天灾八九是人祸‛是颇有哲理的。

③那么,近年来我国洪涝为什么如此频繁呢?洪涝灾害频繁,既有‚天‛即大自然的原因,也有人的因素。要说天,地球大气圈进入活跃期,大气环流异常、太阳黑子爆发、热带风暴频发等,够可构成持续的梅雨或特大暴雨,这在目前人们还难以控制。要说人的因素,那是人不恰当地干预了自然,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我们至今还在吃40年前‚开荒开到山顶上,插秧插道湖中央‛造成的苦果。

④开荒开到山顶上,山成了濯濯童山。一有降雨,水土流失,一滴水也留不住,以太湖流域为例,其周边山地由于滥砍乱伐,不仅山地蓄水功能大减,还以每年2毫米的速度加剧了太湖和通向太湖的河川淤浅。与此同时,湖泊大量缩小或湮没,太湖流域累计围了530平方千米,其中太湖水面围掉了100平方千米,太湖面积日益减少,蓄水量大减,至少减少10亿立方米。山林、湖泊蓄不了过多的水,大江大河和密如蛛网的小河小溪还是能把盛不下的水泄出去排入大海的。问题是人们除了伐木开荒、围湖造田、连大江大河、小江小溪也不放过:在河流的河漫滩,乃至堂而皇之在河流拦河作坝,侵河成地。太湖原有泄水河道300条,现在只剩下219条,其中具有泄排水功能的仅54条。就连这些河道也大多泄水不畅。

⑤河流泄水不畅,稍有山洪爆发,水位即猛升,湖南的浏阳河,30年一遇的径流,涨起了50年一遇的水位;广西西江流域30年一遇的径流,酿成百年一遇的高水位。

⑥除了地生态的因素之外,我们还得重视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全球变化、温室效应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⑦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温上升,首先会造成台风明显北移。台风登陆我国沿海地区的频度、强度大为增加,而由其引起的风暴潮往往具有很大的破坏能力。或是摧毁江湖海堤岸,或是携带海水越堤而过。90年代以来,广东湛江、浙江温州就多次因台风、风暴潮酿成重灾。

⑧温室效应造成的气温上升,还会促使南北两极和高山冰川加速融化,引起全球海面上升,这就提高了河流的基准面,增加河流泄水入海的难度,加剧了内涝的产生。据专家预测,到2030年,全球气温上升之后,上海临近的东海海面将要上升51厘米,加上上海市地面还在持续沉降,那么上海的内涝也将是不可轻视的一个洪灾隐患。(选自《好望角》,有删改)

18.本文属于(类型)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2分)19.文章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2 分)

20.根据文章‚天灾八九是人祸‛的观点,说说哪些‚人祸‛导致近年来我国洪灾频繁?(3 分)

1.A.动物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B.通过岩石受压变形后的形状;C.用电脑技术分析地震的活动性;D.用地球定位系统(GPS)站和应变计组成的监测网;E.以“加卸载响应比”预测地震;F.利用小地震预测大地震。

2.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临近地震时,地震区域的地质结构脆弱的程度,给人以清晰准确的认识。

3.“约”字表推测,是“大约、大概”的意思;删去后全球每年地震就限定在“500万次”,太绝对了,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4..略(提示:可从科学精神、科学探索、征服自然灾害等角度谈,要言之有理)

5..由云、风和雷暴组成的旋转系统

6.分类别、列数字、清晰具体地说明了热带气旋的种类

7.②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

③弱的热带涡旋的存在④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风向风速差别小

8.监侧预报

做好防范

主动干预

9..C

10.北京奥运火炬,无论是选材还是设计,都闪现着科技的光芒。

11.保证火炬的燃烧不受外界的影响;确保火炬的视觉效果。

12..列数字。通过列举具体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祥云”火炬的稳定性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13.“可能”表揣测语气,说明火炬传递过程中面临的天气状况是不确定的,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4.因为做梦时右脑可不受左脑干扰而独立自由地处理资讯。

15..指白天清醒时由于左、右大脑的交互制约与补充作用,人们的思维、工作和生命合乎常态。

16..既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又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启发人们领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

17.共同之处:都是右脑在摆脱了左脑作用后,获得灵感和启示,有所突破和创新的结果。启示:在学习、生活中要敢于打破常规,突破限制,勇于创新。

18.事理;逻辑顺序。

19.①举例子,文中举了太湖流域的例子。②列数字,“太湖原有泄水河道300条,现在只剩下219条,其中具有泄排水功能的仅54条”。

6.中考指导:说明文阅读解题技巧 篇六

一、信息链接

1 中考信息:

说明文阅读的考查点有:

1、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的特征。

2、对说明方法的认识及作用的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理解。

4、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5、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相关内容的概括。

6、拓展延伸,主要体现在科技说明文中说明对象的运用和前景。

考点及在中考中所占比例:

说明文一般出现在A卷,分值在12分左右。

题型:

命题常以主观题形式出现。

2 基础信息:

1、关于说明文

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外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说明文的特点就是科学性知识性。

2、说明文的分类:

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类。事物说明文是解说实体事物的形态、结构、性质、功能等特征的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是阐释抽象的事理、本质、关系、规律等的说明文。中考以事物说明文为主。

二、解题程序

说明文的阅读步骤:

1、整体阅读

说明文具有科学性和知识性,也就是说,三大文体中,说明文的客观性很强。因此,阅读说明文首先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文章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把握住文章所要说明事物的特征。

2、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层次

理清文章思路就是理解文章各个部分分别是从什么角度阐释说明对象、讲解相关知识的。

3、理解词句的含义及作用

§1・1 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应考策略:

1、如何分清说明的对象

(1)区分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中事物本身就是说明对象,对象往往可以从题目中找出来。事理说明文中,它的对象不能仅看题目上,只有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基础上,思考分析,才能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事理说明文的对象往往就是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2)其次,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及关键词。值得注意的是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局部段落有局部段落的说明对象,千万不要把局部说明对象当作整篇文章的文章说明对象。

2、如何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

(1)能区分说明文的类型,准确把握说明对象。

(2)从文章说明事物的内容扩手,从中理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3)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及关键性词语。作者为了要在文章中清楚、准确的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把有关事物特征的句子放在文中显著的位置。

(4)文中没有明显交代事物特征的,需要逐层、逐段加以归纳概括,提炼事物的特征。

7.中考说明文阅读教案 篇七

2007年安徽省中考说明文阅读题有如下特点:

首先,试题题型呈现多样化、探究性和开放性。既强调了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运用及语文基本能力的考查,又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而且试题侧重以阅读理解为主,符合一定的阅读心理规律,全面考察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次,试题向考生明确了考查的角度,提示答题的思路,限定答题的方向,答案显得相对集中,便于客观批改评价,体现了选拔的公平性。

第三,试题着重检测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筛选信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基本文体知识的掌握情况。

原题回放

从织布机到计算机

你知道织布机和计算机有什么相同之处吗?它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超乎你的想象。摆在写字台上的台式机,塞在口袋里的掌上电脑,挂在腰上的移动电话,乃至你家中的很多家用电器,都是1804年诞生的一台织布机的后代。

19世纪早期,法国里昂的丝织工人们织出了图案绚丽的丝绸锦缎,然而他们使用的工具却是质量低劣、效率低下的老式手工提花机。这种机器需要有人站在上面,费力地一根一根地将丝线提起、放下,才能织出精细复杂的丝绸,就好像演员在操纵牵线木偶。

这种烦琐的劳动随着1804年雅卡尔提花机的发明发生了改变。这种革命性的织布机利用预先打孔的卡片来控制织物的编织式样,速度比老式手工提花机快了25倍,就好比从自行车到汽车的飞跃。雅卡尔的打孔卡片不只为丝织业带来革命,也为人类从此打开了一扇信息控制的大门。

1836年,雅卡尔去世。两年之后,计算机科学先驱、著名的英国科学家查尔斯·巴比奇制造了一台木齿铁轮计算机,用来计算很多数学难题,并利用雅卡尔打孔卡片的原理为这台计算机编程。当时巴比奇的女友称这台木齿铁轮计算机就如同提花织布一样,在编织代数模型。虽然他没有使用语言编程(一个世纪以后才正式出现),但是巴比奇毕竟提出了为计算机编程的思想,这一理念启发了20世纪的计算机科学家。后来,人们将巴比奇称为计算机的鼻祖。

19世纪未,美国统计学家赫尔曼·霍尔瑞斯借鉴雅卡尔的打孔卡片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机器,供户口调查员处理数据。在19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里,美国的人口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人口普查变得越来越难以操作,要想对一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至少要花上十年的时间。这部被霍尔瑞斯称为“制表机”的机器大大提高了人口数据处理的速度。制表机的原理与雅卡尔提花机很接近,它在卡片上打出一系列的小孔,代表每一个家庭的每一位公民,不同的孔包含不同的信息。只要运用得当,制表机每小时可以处理几万张卡片。

20世纪40年代,IBM公司开始制造计算机,计算机的时代到来了。不过那时候的计算机没有放弃类似于雅卡尔提花机上的那种打孔卡片,还在利用它编程。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打孔卡片最终被电子媒介——磁带和光盘所取代。

看到这里,也许我们可以说,计算机不过是台极其高级的织布机而已。这是多么令人惊奇的事情,我们现在视为尖端科技的计算机,竟与织布机血脉相连。当你使用计算机的时候,本质上你也是在以光速做着编织工作。

1.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填空。(3分)

本文以________为顺序,介绍了雅卡尔发明的用________控制织物的提花机,巴比奇制造的木齿铁轮计算机,霍尔瑞斯发明的被称为________的机器,IBM公司制造的计算机。

2.人们为什么把巴比奇称为计算机的鼻祖?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计算机是“1804年诞生的一台织布机的后代”?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方法,请举出两例,并加以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雅卡尔提花机的发明,到现代计算机的诞生,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请分条列出两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答探因

1、错例:填写“排比”“比喻”“前后”等。造成这一错误的原因是不清楚说明顺序有哪些,反映出基础知识的薄弱。

2、错例:巴比奇提出了为计算机编程的思想,启发了20世纪的计算机科学家。回答不够全面,这是对本文主要信息的筛选能力不够而造成的。

3、错例:19世纪早期的法国里昂是世界闻名的丝织之都。难度较大,答非所问,没有读懂题干,仓猝答题。

4、错例①:“19世纪未,美国统计学家赫尔曼·霍尔瑞斯借鉴雅卡尔的打孔卡片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机器,供户口调查员处理数据。”或“20世纪40年代,IBM公司开始制造计算机”。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错例②:意在说明我们现在视为尖端科技的计算机,竟与织布机血脉相连。

5、错例①:老式手工提花机质量差、效率低下。

错例②:丝织业带来革命,为人类从此打开了一扇信息控制的大门。

错例③:科技尖端的计算机可以做令人惊奇的事情。

解题钥匙

1、此题考查考生对本文主要信息的筛选能力。只要根据试题内容,锁定文中相应的答题区域,即可迅速选出所需答案。(参考答案:第一空填“时间顺序”或“事物发展顺序”;第二空填“预先打孔的卡片”或“打孔卡片”;第三空填“制表机”。)

2、回答此题,只要在原文中找到与题干相关的答题区域,即第五段,抓住本段第一句话就可轻松答题。(参考答案:①巴比奇制造了一台木齿铁轮计算机;②巴比奇毕竟提出了为计算机编程的思想,这一理念启发了20世纪的计算机科学家。)

3、这是考查整体阅读的能力,要求答出计算机为什么是“1804年诞生的一台织布机的后代”的原因,需要考生对前后内容进行整合,现成的答案是没有的。第四段说巴比奇制造了一台木齿铁轮计算机“利用雅卡尔打孔卡片的原理”,第六段说到IBM公司开始制造计算机“没有放弃类似于雅卡尔提花机上的那种打孔卡片”,这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参考答案:因为从最早的木齿铁轮计算机到现代的IBM公司最早开始制造的计算机,都运用了雅卡尔提花机以打孔卡片控制信息的原理。)

4、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是否能理解把握。这要求考生首先要在文中选出两句运用了作比较的句子,然后写出其作用。然而考生只举例不说明或举了例子而说明不准确的情况较多。(参考答案:①把雅卡尔提花机与手工提花机作比较,说明了前者编织速度快;②把制表机处理数据的速度与人工处理数据的速度作比较,说明前者处理数据的速度快;③把制表机和雅卡尔提花机作比较,说明两者的编程原理相通。)

5、这是一道较开放的好题。失分情况主要表现在没有吃透文本。答题时应注意要紧扣科学发明的承前启后、意义影响等方面来答,不要信口开河,脱离题干信息。(参考答案:①科学技术是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的。②革命性的发明创造会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③科学发明往往是与社会生活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④读书学习也需要借鉴吸收前人的知识和经验。)

8.中考语文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篇八

一、要读出所说明的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1.事物的特征:是指事物说明文中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2.事理:是指事理说明文中所要阐明的事理的.本质。

二、要读出如何进行说明的?

(一)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结构

总——分——总

总——分

2.递进式结构

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等等

3.并列式结构

从不同的方面来介绍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二)说明的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

概括到具体、整体到局部、现象到本质、

原因到结果、主要到次要、特点到用途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三)说明的方法(8种):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下定义: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2)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3)列数字: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4)打比方: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5)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6)分类别: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7)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四)说明文语言

1.准确性(科学性)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准确把握词语的内涵,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文章中的语言难点。

3.生动(趣味性)运用了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或引用了故事、传说、谜语、诗句等的作用。

说明文阅读的主要试题类型:

9.中考说明文阅读教案 篇九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地说明事物、解说事理的一种文体。学习说明文,要运用说明文的文体知识阅读说明文。我们以前学过多篇说明文,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死海不死》等。今天我们做说明文阅读分析训练,先让我们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说明文文体知识。

说明文文体知识

把握说明对象。

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明对象。说明事物的是事物说明文;解说事理的是事理说明文。例如:《苏州园林》是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

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例如:《苏州园林》

“……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是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理清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掌握说明方法。

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引资料、列图表等。

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

阅读说明文,回答问题

选文(一)

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1)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2)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3)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1、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下列那一项,选择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内( )

A、松鼠不敢下水B、松鼠的叫声C、松鼠D、松鼠的动作

2、这段文字划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1)、( ) (2)、( ) (3)、( )

3、这段文字说明时抓住了它的什么特点?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中( )

A、松鼠不敢下水B、松鼠十分警觉C、松鼠乖巧D、松鼠叫声响亮

4、这段文字分几层?用//在文中分开,并简要概括每层内容。

共分四层:

(1)

(2)

(3)

(4)

5、这段文字中加的词语“总是”、“有时”用得很准确简要回答在句中的作用。

答:

选文(二)

(1)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传媒正在热情地向人们描述着一个[ ]的未来。

(2)当人们走进这个并不遥远的未来的世界时,一切绚丽多彩、似乎[ ]的事情将随着你的10个指尖轻轻地运动而发生。那时企业家可以坐在办公室中随时掌握有关的商业行情,迅速与远在天边的贸易伙伴进行“面对面”的商谈,并可立即签订合同;科学家可以详细了解到世界各国的同行几个小时前甚至几分钟前刚刚取得的研究成果,许多人可以不离开自己的家门却同时“亲临”一个试验室进行复杂的科研;人们可以在家中办公,工人可以在家中操作机器,而不必每天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浪费宝贵的时间;如你想购买一种新的产品,可以坐在家中从屏幕上看到这种产品的形状,并让它自动演示其功能和使用方法,如果你满意,便指示商店将它送到你的家中;那时人们将更加重视教育,但是你不用为进不了某个学院而苦恼,因为你可以在自己的屏幕上看到最优秀的教师为你讲课;如果有谁患了病,而治疗这种病的`专家在很远的另外一个国家,没关系,可以请他出现在屏幕上,他也会在自己的办公桌前看到患者的一切,这样,他便可同患者所在医院的医生进行会诊[甲]

(3)[乙]那时,你可以在屏幕上阅读到以前无缘见到的珍贵文件、书籍、录音和影像资料,那些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馆中的艺术珍品将会随你意愿出现在你的眼前;如果你喜欢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可以在屏幕上阅读他的小说和剧本,也可将北京人艺著名艺术家们演出的老舍作品的话剧录像带调出来在屏幕的一角同时观看;你可以随时从电视台选择你想看到的影片,如同你拥有一座世界电影资料馆;你不必再为订阅什么样的报刊而操心,因为每天早晨只要你选择一下要了解的新闻类别,全世界各通讯社发出的新闻就会出现在屏幕上;你可参与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可以选择电子游戏并进行修改让自己进入其中成为一个角色……

[丙]

(4)[丁]似乎只要我们动动脑筋想想生活还应有什么样的变化,在这个未来的世界中都可以得到解决。而这一切的发生,你所要做的只是用10个指尖轻轻地敲击你的计算机终端的键盘。[戊]

(5)这就是人们描绘的信息高速公路建成后的人类生活景象。[己]

1、第(1)(2)段的两个[ ]内,依次应填入哪一组词语才恰当? ( )

A.神异难以想象B.奇异异想天开

C.奇妙不可思议D.神奇难以理解

2、下边两个语句是从原文中摘出来的,文中已标出[甲][乙][丙][丁][戊][己]六个位置,把它们各自的恰当位置找出来。

①这些仍然不是全部。②远远不止这些。

答:①的位置应是处。②的位置应在处。

3、第(2)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描述人类的未来的?

答:。

4、第(3)段主要说明什么问题,试简要回答。

答:。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地说明事物、解说事理的一种文体。学习说明文,要运用说明文的文体知识阅读说明文。我们以前学过多篇说明文,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死海不死》等。今天我们做说明文阅读分析训练,先让我们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说明文文体知识。

说明文文体知识

把握说明对象。

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明对象。说明事物的是事物说明文;解说事理的是事理说明文。例如:《苏州园林》是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

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例如:《苏州园林》

“……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是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理清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掌握说明方法。

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引资料、列图表等。

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

阅读说明文,回答问题

选文(一)

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1)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2)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3)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1、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下列那一项,选择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内( )

A、松鼠不敢下水B、松鼠的叫声C、松鼠D、松鼠的动作

2、这段文字划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1)、( ) (2)、( ) (3)、( )

3、这段文字说明时抓住了它的什么特点?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中( )

A、松鼠不敢下水B、松鼠十分警觉C、松鼠乖巧D、松鼠叫声响亮

4、这段文字分几层?用//在文中分开,并简要概括每层内容。

共分四层:

(1)

(2)

(3)

10.试析中考“说明书类”试题 篇十

摘要:通常情况下,说明书除标有产品名称外,还标明产品的规格、型号、结构、性能、使用、保养、维修方式等。因此,《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阅读说明书,使用说明书的习惯。有关说明书的考题也成了近几年各地中考的热点。

关键词:中考;说明书;效率;试题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

48(2009)3(S)-0044-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高科技产品开始进入家庭,如电脑、手机、微波炉、太阳能热水器等。这些产品进入市场时,均附有说明书。有关说明书的考题已成了近几年各地中考的热点,笔者总结了手边与说明书有关的一些中考题,其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 电热水器

(2007沈阳中考)小芳和妈妈一起去商场购买电热水器,售货员向她们推荐一种“速热变容式”热水器。这种电热水器有两种加热模式:当少量用水时,使用“半胆加热”模式,只用上面的加热棒加热上半胆水;而当需要的热水量较大时,热水器便启动“整胆加热”模式,使用上、下两根加热棒同时加热。下表为该热水器的铭牌,请根据有关数据作答。

商品名称额定压强加热功率配送质量容量最高加热温度效率

××热水器0.8MPa半胆1 000W整胆2 000W30kg半胆40L整胆80L80℃80%

(1)请你判断使用“整胆加热”模式时两根电加热棒的电路连接方式。

(2)使用电热水器“整胆加热”模式时,若使水温从20℃升高到60℃,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电热水器需要加热多长时间?(c水=4.2×103J/(kg•℃),ρ水=1.0×103kg/m3)

解析 上表铭牌中列出了有关电热水器的数据,解说明书类试题关键是找准解题需要的数据。教师应教会学生读懂这些数据,解题才不会出错。

电热水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水的内能,电热水器的效率(η)是水吸收的热量(Q吸)与电热水器消耗的电能(W)之比。所以电热水器加热的时间(t)是消耗的电能(W)与整胆加热功率(P)的比值。

⑴整胆有两根电加热棒,当电源电压不变,两根电加热棒并联后总电阻是半胆的1/2倍,因此总功率是半胆的2倍,所以是并联。

⑵水的质量

m=ρ水V

= 1.0×103kg/m3×80×10-3m3

=80kg。

水吸收的热量

Q=cmΔt 

= 4.2×103J/(kg•℃) ×80kg×(60-20)℃

=1.344×107J。

由于电热水器的效率

η=Q吸/ W×100%,

所以W = Q吸/η=1.344×107J/80%

=1.68×107J。

电热水器加热的时间

t=W/P=1.68×107J/2 000W

=8 400s。

2 电热水壶

(2007辽宁中考)高效、方便、清洁的电热水壶目前已成为家庭常用的用电器之一。下面是一种电热水壶的铭牌。如果用这种电热水壶将1L水从15℃烧开,(c水=4.2×103(J/kg•℃),气压为标准大气压,1L=1dm3) 求: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若电热水壶的效率是85%,则需要加热多长时间?

解析 电热水壶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水的内能。电热水壶效率(η)是水吸收的热量(Q吸)与电热水壶消耗的电能(W)之比。所以,电热水壶加热的时间(t)是消耗的电能(W)与额定功率(P)的比值。

⑴水的质量

m=ρ水V

=1.0×103kg/m3×1.0×10-3m3

=1kg。

水吸收的热量

Q=cmΔt

=4.2×103J/(kg•℃)×1kg×(100-15)℃

=3.57×105J。

⑵电热水壶的效率

η=Q吸/ W×100%,

W=Q吸/η=3.57×105J/85%

=4.2×105J,

电热水壶加热的时间

t=W/P=4.2×105J /1 000W=420s。

3 电动自行车

(2007广西河池中考)电动自行车是一种绿色环保型助力车,如图2所示。由于它不产生废气和噪声污染,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使用前需先对车上的蓄电池充电;骑行时,蓄电池给车上的电动机供电,电动机为车提供动力。某电动自行车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

最大时速20km/h一次充电连续行驶里程50km

一次充电耗电量0.6kW•h电机额定电压36V

整车质量40kg充电电压220V

电机额定输出功率180W出厂编号20070523866

请你根据表中所列的数据求解以下问题:

(1)当电动自行车在以最大时速行驶时,电机的工作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求此时电机的工作电流。

(2)若在10min内,电动自行车连续行驶3km,求电动自行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电动自行车匀速行驶时所受的平均阻力是整车重量的0.07倍,当电动自行车以最大时速匀速行驶30min,求这段时间内电动自行车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4)若摩托车百公里耗油2.5L,每升油4.85元;照明用电每度0.50元,试通过计算说明使用电动自行车与摩托车哪个更经济?

解析 此题是力学与电学综合类试题,有一定难度。电动车工作时,将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电机的工作电流由I额=P额/U额得到,电动车的速度由公式v=s/t求出,做功运用公式W=fs。

⑴电机的工作电流

I额=P额/U额=180W/36V=5A。

⑵电动车在10min内的平均速度

v1=s1/t1=3 000m/600s=5m/s。

⑶电动车所受阻力

f=0.07G=0.07×400N=28N,

30min内电动自行车通过的路程

s2=v2t2=20km/h×0.5h=10km,

电动车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

W=fs2=28N×10 000m=2.8×105J。

⑷若摩托车百公里耗油2.5L,每升油4.85元,因此费用为

2.5L×4.85元/L=12.125元。

电动车百公里耗电

0.6kW•h×2=1.2kW•h,

费用为

1.2kW•h×0.5元/kW•h=0.6元。

因为0.6元<12.125元,因此使用电动自行车更经济。

4 微波炉

(2007福建莆田中考)图3是LG微波炉的部分技术参数。问:

(1)该微波炉在使用微波档工作时的额定电流是多少安?

(2)做某道菜时使用微波档正常工作需要12min,做这道菜需消耗多少千瓦时的电能?

解析 微波炉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额定电流(I额)为额定功率(P额)与额定电压(U额)的比值,注意是微波炉的额定功率,不是输出功率。消耗的电能由W=P额t得到。

⑴额定电流:

I额=P额/U额=1 100W/220V=5A。

⑵消耗的电能

W=P额t=1.1kW×(12/60)h

=0.22 kW•h。

5超高压水切割

(2007成都中考)超高压水切割又称“水刀”, 它是将普通水经过多级增压后,通过一个极细的喷嘴喷出一道高速“水箭”,对切割表面产生108~109Pa的压强。工业上常用来切割大理石、钢板等坚硬物体。下表是某高压水切割机技术参数:

型号压强p/MPa喷嘴横截面积s/m2排量V/L•min-1油泵电机功率P/kW换向方式电源U/V

22303005×10-82.722.5电子380

提示:①表中“排量2.7L/min”表示每分钟从喷嘴中喷出水2.7L。

②1MPa=106Pa, 1L=1×10-3m3。

请回答:

(1)“水刀”有纯水切割和加磨料切割(磨料为密度大于水的石英砂、金刚砂)两种。高速水流能切割坚硬物体是因为高速水流具有较大的______(填一种能量名称),加入磨料后切割能力大大提高了,这是因为______。

(2)若不考虑水从喷嘴喷出后横截面积的变化,高压水流对切割面的压力为多大? 

(3)高压水切割机的切割效率是多少?

解析 水刀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水流具有较高的速度,加料后增加水流的质量,从而提高水刀的切割能力。水流对切割面的压力由F=pS得到。水刀的效率是水刀的动能与消耗的电能之比,也就是水刀工作的有用功率(P有用)与电机功率(P总)之比。

⑴水流具有较高的速度,因此水刀具有较大的动能。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当速度一定时,水刀加磨料后,也就增加了水流的质量,从而增加了水流的动能。

⑵喷出水流的横截面积

S=5×10-8m2,p=300MPa=3×108Pa,

因此F=pS

=3×108Pa×5×10-8m2

=15N。

⑶水的排量(Q)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喷嘴横截面积水的体积,

排量Q=V/t=Sl/t=Sv,(S:喷嘴的横截面积,v:水流的速度)

v=Q/S

=2.7×10-3m3/(5×10-8m2×60s)

=900m/s。

水刀的有用功率:

P有用=Fv=15N×900m/s=13.5kW,

切割效率是:

η=P有用/P总×100%

=13.5kW/22.5kW×100%

=60%。

除上述常见的几类外,近几年各地中考还出现了电冰箱、空调等电器的“说明书类”试题。试题的问题设置、考查内容差别不大,不同的是题型、分值及试题的难易程度。

11.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新 篇十一

许锋

虽然是冬日,但广州不太冷,尤其是拖着行李箱,挤了一阵子地铁,在人丛中穿梭、摩擦,浑身竟有些燥热。今年车站将进站口“前置”,几十个口子“一”字排开,电子屏幕清晰地告示着车次,坐哪趟车,就从哪个口进。大学生志愿者精神饱满,耐心地为返乡心切的人们提供问答服务。如此疏导,秩序井然。

我们往西去。很幸运,“抢”到了卧铺票、尸家三口,一上,一中,一下。先安置妻女,有一个行李箱很重很大,我往下铺的座位底下塞,塞不进去。我吃力举起箱子往行李架放,行李箱摇搖欲坠,我也摇摇欲坠。一个壮小伙儿眼尖手快,迅速托住,我顺势借力,箱子妥妥地归位。我说了声谢谢,壮小伙儿说不用。我一扭头,人不见了。

一对愁容满面的小夫妻边走边打电话,说的是乡音,我听了个大概:他们仨,上来俩,还有一个,是他姐,还在赶地铁。这时离开车不到二十分钟估计赶不上了。我也替他着急。春运一票难求,亲人赶不上这趟车,就要改签,但改签恐怕连硬座都没有。退票也不行,退了更难买上,真是急煞人也!果然,直到列车徐徐启动,落下的人还没上来。幸好事情还是解决了,怎么解决的?退票,直奔机场。机票有,虽然贵点,但没有什么能阻挡游子回家过年的脚步。

小夫妻在惠州的一个镇上开餐馆,以川菜为主。我以为男青年会炒的菜不是很多,不料,看到他手机里的菜谱,密密麻麻,好几张。我们吃过的川菜,他都会做,我们没吃过的,他也会做,还有很多菜名,我没听过。一个二十来岁的人,会做这么多菜,不简单。

男青年的餐馆规模中等,食客都是附近工厂的工人。做餐饮,熬人。有时候,客人一聊就聊到晚上十一点,只能等。我问他,你不是有营业时间么?他笑了笑,哪有赶客人的道理?要是赶客,人家下回就不来了。累是累点,但收入还不错。

镇上房价不高,我以为他们的理想是就地安居乐业,可他们却不想买房。他们的想法是趁着年轻,多干几年,等攒够些钱后,回老家开餐馆。伴随车轮与钢轨的撞击声,我们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但有一句话,他说了好几遍,“千好万好,还是家乡好”

车快到长沙站时,已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年轻的女列车员提前收拾妤三大包垃圾,列车停稳,她提着两大包垃圾下车,放在站台的垃圾堆放点,当她返身准备提另一包垃圾时,我顺手提起垃圾袋递给了她。靠近车门的瞬间,寒风拂面,凉气袭人。女列车员的发丝在风中飘舞。

女列车员是个勤快的人。上班时间,一遍又一遍拖地,清理卫生间,千着脏、累、苦的工作。面对我这个素不相识的乘客的意外称赞,她莞尔一笑,这不都是应该做的嘛!

晚上八点,是列车员换岗的时间。老车长召集列车员开短会,叮嘱大家,晩上值班格外重要,要确保旅客人身和财物安全;遇到突发情况,要及时报告。老车长最后问大家,听明白没有?列车员齐齐回答,听明白了!

随后,一个个矫健或倩丽的身影隐没于两侧车厢,开始守护一个个返乡人的梦。

一站又一站,人潮退去又通上,冬日的温暖,一路蔓延。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主要叙述春运期间一列西去火车上的见闻。

B.车站进站之所以秩序井然,是因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咨询服务。

C.文中多处使用口语化的语言,通俗易懂,如“他们仨,上来俩……”。

D.本文与杨绛的《老王》都选取了生活中的凡人“善”事来表达主旨。

11.“青年”身上表现出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12.“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5分)

(1)很幸运,“抢”到了卧铺票。(赏析加点词语)(3分

(2)女列车员的发丝在风中飘舞。(赏析句子)(2分)

14.请从两个层面各举文中一个事例,简要分析文末“冬日的温暖”的深层含意。(6分)

参考答案:

10.(3分)B

11(4分)①吃苦耐劳;②好学能干;③服务态度好;④关心亲人,重视亲情;⑤爱乡恋乡。

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12.(4分)①“我”起线索作用串联起一件件事;②以第一人称叙事,能真实地展现社会风貌。

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13.(5分)(1)“抢”字形象地写出票源紧、下手快的特点,表达出“我”内心的急切。

(2)用细节描写写出了女列车员在寒风中工作的辛苦,暗含“我”对普通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说明:赏析符合语境、言之有理即可

14.(6分)

①要点: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体现人性的“温暖”。

事例:壮小伙帮“我”托行李;小夫妻为姐姐赶不上火车而着急;“我”为别人赶不上火车而着急;“我”帮女列车员提垃圾;“我”称赞女列车员

②要点:贴心周到的管理和服务,体现社会的“温暖”。

事例:进站口“前置”;电子屏幕清晰地告示车次;志愿者耐心提供问答服务;小夫妻耐心为顾客服务;女列车员不辞辛苦打扫卫生;老车长叮嘱列车员认真值夜班列车员尽心尽责守护乘客。

12.中考说明文阅读教案 篇十二

吴方华

1、说明文文体知识

①说明文的分类:从说明对象的角度分为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分为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②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包括: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③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的例子,通俗易懂、有说服力地说明了。

②分类别:分门别类、条理清晰地说明了。③作比较:把和比较,突出说明了。④作诠释:详细具体地揭示了。

⑤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⑥摹状貌:对进行描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⑦下定义:准确、科学、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征。

⑧列数字:准确、科学、有说服力地说明了。⑨列图表:直观、一目了然地说明了。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引用的例子,通俗易懂、有说服力地说明了。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引用的数据,准确、科学、有说服力地说明了。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引用,有说服力地说明了。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引用,增强了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2、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①判断是什么说明文

如是说明具体事物的,就是事物说明文(如《绿色蝈蝈》);如是说明抽象事理的,就是事理说明文(如《看云识天气》)。②判断说明顺序并分析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段)使用了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例题:《看云识天气》的第三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使用了空间顺序,对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的形态、位置、预示的天气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判断说明方法并分析作用

必须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④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两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言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明平实(生动形象)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简明平实(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2、考查字词的作用

考查字词的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答题指导: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还要加上“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太绝对了”之类的表述。第三种题型要结合具体的句

子分析使用(保留)和删去有什么不同,还要加上“删去后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太绝对了”之类的表述。A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有什么作用或表达效果?

答:“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注:“往往”是一个频率副词,频率副词还有“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分析它们都是一样的。

B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

答:“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不排除特殊情况。使用“总是”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太绝对了。C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去?

答:不能删去,“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删去的话就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与客观事实不符合。

⑤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一般是生动说明文,文中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内容)。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更深刻。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有感情/深刻。例题:《看云识天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参考答案3种:

1、该文主要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引用等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准确科学、有说服力地说明了怎样根据云来识天气。

2、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生动形象、有气势地说明了怎样根据云来识天气。

3、该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说明外,还有描写,如文章

第一段说明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还有议论,如文章最后一段说明看云识天气意义和局限性,使说明更生动形象,更深刻。⑥说明语段的作用

A、总领全(下)文,引出下文;B、总结上(全)文;C、承上启下(过渡)。作为说明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回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两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引出说明对象。(或引出事理)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引出说明对象。(或引出事理)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引出说明对象。(或引出事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

上一篇:生查子元夕下一篇:适合过新年合唱的励志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