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共同体的理解

2024-08-19

对教师共同体的理解(16篇)

1.对教师共同体的理解 篇一

我对教师职业的理解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作为一个育人的职业,它肩负着沉重的责任.任何人做任何事都须明白自己的责任,所以作为老师,应本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使课堂效率达到最高的态度,而不是把一堂课当做自己的任务来完成.有些老师,上课无精打采,迟到或早退,要不干脆就让同学们自习,负责一点儿的就布置点儿作业,像这种教学态度就是不过关的.每个人当初选择某件事做就要认真的把它做好,而不是认为自己的生活从此已经安定就去敷衍,其实这本质上还是属于个人追求问题.如果自己想做得更优秀就会不断追求,也会更认真负责.传道,我觉得是师者最最重要的东西.德智体美劳,德为先.传道就不是光靠书本上几个重点,考试的分数来决定的.首先老师应该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是初中时的一位退休老师,后来在学校里当了园艺工人.有一次我问他:”老师你为什么不教书了呢?”他笑着说:”人老了,一些知识记不住,怕教坏了学生.”老师诚实,务实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每个人都会有疏忽遗漏的地方,所以才有了老师课前精心的备课,每一个重点,每一个细节都要反反复复斟酌思考,不仅在课堂上要讲的详尽透彻,课后和同学们交流讨论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而某些老师有时候就会疏忽了自己应有的形象,之间就听说过某某思想品德老师由于嗜好赌博和家里闹翻了,然后时常不上课,上课时就冲学生发脾气等等.试问这位老师当您拿着您的教科书向学生们传授敬业,仁爱,勤俭等等优良品质的时候是否会触动心底,是否会深深的反省自己?一个人以后的道德品质与这个人所受到的教育程度是息息相关的,以后究竟是人才还是人渣或许就是在平常的点滴之间形成的.在家乡会看到有些人家门前的小树的树杆上都会捆一根杆,目的是为了使小树苗能以这根直杆为标准,将来长成有用之才.那么作为老师又何尝不是起到这根直杆的作用呢?如果直杆本身都是弯的,小树苗好怎么直的起来? 授业,是老师最本质的东西了.但是有些老师就授得好,有些就一般,这就与方法有关了.一方面老师作为主体,自己应该有个清晰的思路,然后再针对不同情况加以调整.比如现在越来越普及的多媒体教学,本着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走进了各个阶段的课堂.其实我们会发现多媒体并不都能提高效率的.首先在PPT的逻辑上,有些PPT做的繁冗复杂,而有些就简单明了,让人耳目一新.之前看过某些教学视频,有位老师整个课程只用了3张PPT,但是课程却是生动明了.这也的确需要一定的水平啊.有些是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是有很大学问的.比如在设计PPT的时候图片就不适合整个整个的全部放出来,而应该一张张的点出来再加以介绍;再比如每张PPT的播放间隔,讲解速度或许对于制作人已经很熟悉的内容会不由的加快速度,但是对余接受者来说就可能跟不上,然后就分散注意力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授业还与老师的个人风貌,个性有关.有的老师幽默,善于把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就更易吸收.我现在还对我们有机老师记忆犹新,在写同分异构体的时候,有些老师会说:减少一个碳原子,而我们老师用的是:砍掉一个碳原子,一个字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气氛起到了颠覆性的变化.再比如上数学课的时候面对繁冗复杂的系数老师说这就好比是卖衣服的时候打折,乘以的折扣.这样一来我们就比较容易接受.讲课也有讲课的技巧.我们之前有过一堂实验课,那么有的老师是先原理后仪器这个顺序,而有的老师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们先介绍仪器怎么使用,然后在使用的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现象再用相应的原理解释.或许这样会更激起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老师应该使用合适的方法去向学生讲授知识,语气,神态,语速,重音等等细节都在对整个课堂氛围骑着微妙的调节作用,这些是在上普通话培训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的,自己想想还真是这样.有的老师发音是真的好听,尽管你对着门可完全不感兴趣,但是你愿意听他说话,而有些专业课老师从头到尾不知所云,但迫于压力不得不一遍遍鼓起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残酷.所以这些老师们可以考虑一下.解惑,其实对老师的要求很高的,但是这个过程对学生实在太重要了.一个没有问题的人才是最有问题的,所以首先我们要大力鼓励与提倡学生的求知,不能因为由于某些时候自己知识上的欠缺而以各种方法打消学生的积极性,结果整个教学过程只是老师的独角戏.之前以为英语老师,本来大家都以为英语课作为一门语言课应当是很活跃的氛围,但是老是第一天上讲台就宣读着他的圣旨:以后你们不要说话,听我说.结果呢,老师说的越来越好,我们却连听力都没有提高.那么作为一个真真正正负责的老师,应当引领同学们主动拓宽思维,举一反三.有时候一个题目正面想可以理解,那么再拓宽一下,或许更能记得深刻.然后,在答疑过程中并不一定要采取填鸭式的灌输方法,我们可以互动,可以开玩笑.不过有时候教学也需要强制性的某些措施.对于现在的大学生上校选课,迟到旷课的清醒屡见不鲜.但我们一位老师做的就很好.首先他将全班分为12组,每组10人都有固定的位置,这样哪组缺课看上去一目了然,并且我们采取累分制,按每个人上课发言次数计平时分.这样整个课堂就很融洽,老师对每个人的回答都会仔细倾听,并一定会重复他的主要观点再加以表扬,这种积极肯定的方式也为课堂增色不少.言而总之,一切为了学生,态度决定成败.这就是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核心认识吧.

2.对教师共同体的理解 篇二

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给予教研活动新的发展空间。形成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的教师学习共同体, 利用学习共同体, 学习者们为了解决同一问题而持续建立和维持彼此对该问题的共同观念, 从而可以同步思维, 促进深入学习。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种非正式的、基于因特网进行通信的自组织的教师学习团体。

而构建虚拟教研平台很好地解决了教师学习共同体沟通环境的问题, “虚拟教研”模式及平台研究和实践于1999年在我国逐步展开研讨。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立了许多面向各个领域的虚拟教研中心, 如有针对学科的, 针对学校的, 还有区域性的教研平台。

本文认为虚拟教研平台是依托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 运用特定的的网络平台, 实现跨时空、地域协同展开教育科研活动的一种模式。其中的虚拟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指虚拟技术, 即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它是为教研服务的信息化工具。二是指虚拟的交流对象, 因为参与虚拟教研活动的人是以网络上虚拟的身份登录进行教研, 此时身份有可能难以确定。

根据这些理解, 虚拟教研包括两个层面。首先它是一种教研活动, 利用虚拟的环境开展真实的教研工作, “虚”是指技术和工作方式的。虚拟教研是校本教研的延伸, 离开了校本教研, 虚拟教研也就成了无源之水了。其次, 它是借助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构筑的网络平台来实现的一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虚拟教研活动则是运用这种信息化教研模式展开的教研活动。

虚拟教研的特点包括:

1.“虚”“实”结合, 有效推进校本教研工作。

网络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和互动性等特点, 使得人们更加广泛地参与进来, 有利于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全面普及, 形成学校人人参与教研的局面, 从而做到有效地推进校本教研工作。虚拟教研必须有实的一面, 即教研工作必须要有实在的内容。那些深入课堂等常规教研方式仍然不可缺失。“虚”是为“实”服务的, 能使“实”事半功倍。“虚”“实”结合是虚拟教研活动的完整含义。虚拟教研还可以使学校的各种教育信息充分共享, 促进学校各方的交流与互动, 让教学管理者、研究者、教师以及学生和家长都能参与和沟通, 形成教育合力。

2. 协同环境让教研活动更民主, 教师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加强。

传统的交流方式, 受时间、空间限制, 难以让所有参与者充分表达意见。虚拟教研中, 教研员、教师、专家甚至是学生和家长都能加入教研活动。网络的隐蔽性还能让参与人员言论更率直。这更有利于引发参与人员对教研内容的思考, 真正起到教学研讨的作用。协同环境给教师提供了更易相互学习的条件, 教师吸取了他人的长处, 自身有了提高, 从而带来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

3. 教研内容可延续研究加强, 研讨的内容更加广泛。

开展的虚拟教研活动, 其活动的内容往往都能保存在虚拟教研平台中, 研究者可以在活动后自主安排时间对各研讨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而且还可以把进一步学习的心得继续与别人交流, 故研讨的影响时间比较长, 研讨的内容更广泛。

4. 运作方式灵活多样, 教研资源更加丰富。

聊天室、博客、视频会议等一系列技术都可以作为虚拟教研的承载形式, 文本、图片、声音、视频都能轻松地在教研活动中得以展现, 网络的共享机制, 使得教研工作在立足校本的基础上能够享用全球的智慧和资源, 从而使参与者够迅速站在集体智慧的巅峰。虚拟教研平台把教师们用电脑网络连接起来, 将教研活动的所有内容, 以数字化形式放在网上, 进行网上学习、交流和研讨等。

虚拟教研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 着眼于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虚拟教研能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 优化学校教研的手段, 推进课程实施和学科教学, 从而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潘华东, 桑新民.让教师共享集体智慧——关于虚拟教研中心的构想与实践[J].人民教育, 2001, (8) .

[2]黄文龙.重建教研平台势在必行[N].中国教育报, 2004-4-27.

3.对教师共同体的理解 篇三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 网络 学习共同体

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大学英语教师作为改革的实践者与英语教学的实施者,其专业素质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根据许多专家学者的调查①,大学英语教师的师资发展状况和专业素质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现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高校英语教育界的新课题。所幸,当前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学习共同体,这种新型的、有效的学习组织形式的兴起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一、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含义和特征

学习共同体是学习者在共同目标的引领下,在同伴支持和知识共享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分享、协商、反思等实践活动,以达到有意义学习为目的、以促进个体发展为旨归、以追求共同事业为目标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②。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通信的教师学习共同体逐渐兴起,并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具有以下特点。

(一)满足共同体成员跨时间与空间的交流与沟通的需要

由于地域与时间的限制,传统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往往由来自同一学校的教师组成,他们的共同学习和协作研究也只限于在教研之余共同约定的某一时间内进行。而网络技术的引入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壁垒。基于网络技术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为具有共同专业发展意愿的教师提供了一个跨时空与跨地域的交流平台。借助QQ、微信、微博等渠道,不同地域、具有共同发展愿景的教师可以自由结成学习共同体,并就自己专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其他成员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形成了更有效的互助和协作发展模式。

(二)实现资源的深度共享

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发展模式使得教师可以接触和共享更多公共资源与协作资源。一方面,借助网络平台,共同体成员可以搜集到大量的关于教师教学与研究的文本、视频等形式多样的公共资源,并将资源在网络学习平台上与其他成员进行分享;另一方面,共同体各个成员作为群体协作者,在与他人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和进行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上传个人撰写的问题解决方案、反思报告等协作资源。由此看来,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发展模式极大地促成了资源的深度共享,这是传统的只借助口头交流的学习共同体发展模式很难达到的。

二、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对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能够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以下作用。

(一)培养了大学英语教师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当前形势下,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EAP、翻转课堂等新型课程形式与教学模式的兴起,对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面对挑战,如果大学英语教师继续沿用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发展模式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只有形成团队,相互协作才是正途。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将有共同发展需要的教师凝聚到了一起,基于网络技术,为共同体成员提供了跨时空与跨地域的、实时与非实时的合作平台。借助该平台,教师们可以就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协作学习、共同研究,最终实现基于团队合作的共同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不断增强,这为大学英语教师在目前较为严峻的形势下,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提升了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

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层出不穷。在应用这些新鲜事物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高校英语教师遇到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阻碍了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倡导所有成员围绕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展开协作式的主题研究。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共同体成员会展开主题讨论与集体学习等活动,了解问题的根源,學习与解决问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知识。而问题的解决需要所有共同体成员的互助合作,每一位共同体成员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将前期讨论与学习中获取的教学新想法与新知识与自己的教学经验相结合,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将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进行检验,并将其经验、教训及时与其他成员分享。随着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教师对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各个难点都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更为有力的把握,其教学能力也就得到了持续的提升。

(三)培养了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

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科研对增强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近年来,众多专家和学者的调查显示,科研能力薄弱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网络环境下教师共同体的建立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共同体成员集体商讨选定专业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为研究方向,为了解决问题共同查找和学习相关文献,共同研讨形成研究方案,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实验中实施该方案,最终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发现科研方向、设计科研方案、开展科研实验等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注释:

①戴曼纯,张希春.高校英语教师素质抽样调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42-46.

②袁利平,戴妍.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09(6):87-89.

本文系河北省高等学校社科研究2014年度基金项目(编号:SZ14109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马瑞贤:(1982-),女,河北安新人,河北金融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4.教师对备课的理解心得体会 篇四

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首先,备课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备课是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一种预设,教师每年面对的学生不同,所以备课是一个永远值得我们教师研究的问题。

教师要重视修炼备课这一教学基本功,掌握备课的方法与技巧,努力提升备课的境界。

其次,备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备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正确把握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联,重视目标的整合。

2、备学生的心智水平①备学生的认知水平

②备学生的兴趣爱好

3、备教材的利用价值 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其次还要敢于超越教材,第三要在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4、备教学情景的创设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考虑学生实际、教学内容、班级特点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不要顾弄玄虚,牵强附会。

5、备教学过程的构建 教学过程的构建,要遵循教材的实际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教材的内容不同,呈现的形式不同,采取的教学程序也不同。

6、备学习方式的选择 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学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它常常需要调整和变化。

7、备教学语言的优化 要精心设计自己的语言,使之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和穿透力。备课时要细心琢磨。同时板书设计也要新颖、简洁,书写要工整、美观。

8、备作业设计 备作业同样也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作业要控制在适度范围内,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

总之,要上好一节课,备好课是首要前提。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只要掌握正确的备课方法,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刻苦钻研,不断实践,就一定能备好每一堂课。同时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完成所承担的教学任务。

5.浅谈我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与认识 篇五

发布者: 谢芳(发布时间: 2013-6-4 14:50:58)通过学习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质的理解和认识,我认为教师专业素养结构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专业知识。包括有:学科知识、将学科知识转化为适当的教学活动所需的学科教学法知识、课堂管理与组织的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习者的知识、教师个人的实践知识。⑵专业技能。包括有: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课堂管理、与学生交流并对学生提出建议、评价学生的学习与行为、接受外来的建议并发展专业技能。

⑶专业道德。包括有:对职业的认同感与责任感;信奉教师的道德准则、追求自我价值体现、深刻理解学生的发展和具有对学生的爱、致力与学生道德养成的示范与引导、对所有学生负责。

⑷自我反思与改进。包括有:关注自身的实践、设计与解决问题、寻求自我改进之道。

这四个方面,我认为“自我反思与改进”最为重要,因为他是教师能不能自我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速度快慢与专业发展水平高低的主要变量。有不足之

6.对教师共同体的理解 篇六

——海南省白沙县邦溪中学

(姓名:陈宝锋学员号:gy46000000009)

我是在2011年4月23日登录指定网站学习《教育规划纲要》等内容的。首先就学习《教育规划纲要》作一些理解性的慨述,然后谈谈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进入二十一纪世以来,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教育规划纲要。2008年8月2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规划纲要》制订的工作方案;2009年1月至2月和2010年2月至3月,两次广泛征求意见后,于2010年5月5日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6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纲要》。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三大战略”即: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五建设”的新思路,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对教育的发展目标,教育的结构,办学的体制,高校的招生和教育投入等五个方面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20字”工作方针,即: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温家宝总理说:“义务教育的本质是要为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条公平的起跑线”。教育应当是涉及到每一个人的事情,接受教育是每一个人获得发展最基本的前提。“20字”工作方针正是回应了这一点。

《教育纲要》提到了人才的培养模式,明确指出人才的培养要以能力为重。也就是要侧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三个能力”和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等“四个学会”的培养。人才培养要注重学思结合,要注重知行的统一,还要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纲要里提的很具体,有了新的举措。从教师队伍的标准化建设,师德师风要求,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教师的管理制度等五个方面都有具体的规定。

纲要提到的面很广泛,很全面。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还有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等都做了规划,还提到了政府的体制改革问题。《纲要》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的战略总体目标是:“两个基本”,“一个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并实现“四教育”,“一体制”的社会愿景,即: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纲要》还确定了我国教育的“五大工程”即: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保障教育经费投入,3、加快教育的信息化进程,4、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局面,5、加强组织领导。

通过一个月的学习,其中我对《教育规划纲要》做了认真的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纲要》的理解还不够全面,需要反复的学习和深入的思考,进一步完善理解程度。今后要根据《纲要》要求做好学校的发展规划,努力做好教育的事情。学习《纲要》后,我的思考很多,我最想要说的就是教师。教育何去何从,就要看我们的教师何去何从。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就是教师,教师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教育成败的关健。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而教师的成长是与学生的发展连在一起的。

下面我想就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谈几点思考。

1、师德师风建设。《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胡锦涛总书记曾经对广大教师提出四点希望:一是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二是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三是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四是淡薄名利,志存高远。《纲要》提到的那一段话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点”希望都有着其丰富的内涵,作为校长应当积极引领本校的教师努力朝着《纲要》提出的和胡锦涛总书记的“四点”希望而努力实现。通过学习、交流、写体会、树典型等形式,培养教师成功的愿望。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估制度、开交流会、教师谈体会等方式来实现目标。

2、建立教师激励机制。教师的激励机制有两种,即荣誉与物资奖励。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需要校长的肯定,他们很希望得到校

长的表扬,因此,校长应善于发现教师的亮点,及时给予教师应得的荣誉,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幸福感。教师是什么?教师是人,教师不是神,教师不是机器,教师不是动物,教师也是常人,他们需要物资奖励,希望提高生活质量,享受物资生活带来的快乐。物资奖励是很重要的,比如:我们邦溪中学建立的多劳多得,干好多得的奖励制度得到老师们的拥护,很多能力强的老师愿意多上课,还经常到班里辅导学生,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很高,多数教师做出了成绩。邦溪中学在农垦时期,04年至08年中招考试总平均分,连续五年在农垦90多个办学单位中排名前五名;移交地方后,09年至2010年连续两年在白沙县内排名第二。

3、学校要培养骨干教师。学校应重视对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要用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都得到成长的理念来建设教师队伍。温家宝总理曾经提出教育家办学的理念,鲜明地揭示了骨干教师培养的重要性。学校要为骨干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帮助骨干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经费,为他们购买必需的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具,为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必要时,可以安排他们脱产学习。我们邦溪中学2010年安排了一名骨干教师到华南师范大学学习,选派了二名骨干教师到海南师范大学跟班培训,各学科教师都有安排到省、县级的骨干教师培训。使我校学科带头人突显了作用。

4、学校要建立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学校要建立建全教师全员培训制度,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培训学习的任务和目标。建立教师终身学习制度,使国培、省培、校际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利用互联网、网络教研

平台等资源,引领教师们在线学习,在线研讨和交流,鼓励教师写学习笔记和教学反思。例如,白沙县邦溪中学在07年就重视教师的成长,实践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农村教师成长机制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引领教师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研究,三年的实践使教师们得到了收获,教师队伍快速成长,09年11月通过了专家评审,被列入省级重点课题结题了。目前我校有专任教师56人,有51人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共发表文章600多篇,参加在线研讨331人次,参与教育部组织的春冬季远程研修7人次,县级骨干教师有7人,获国家级奖励有16人次,获省级奖励有22人次,获地区性奖励有58人次,48位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13人,大专学历32人,高级教师3人,中级职称教师14人,中共党员24人。教师队伍呈现出团结向上的喜人态势。

5、校长要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教师有着繁重的职业压力和难以逃避的职业倦怠。东北师大的刘晓明教授说: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是,一是过强的考试压力,二是过于紧张的人际关系,三是高工作负荷。他还提到了教师们的职业倦怠问题。他把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归纳成: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低成就感。情绪衰竭是指教师个人工作热情的耗尽,表现为厌倦、易怒,是一种情绪情感极度疲劳的状态;人格解体是指教师对学生表现出冷漠、消极的行为,对学生持否定态度,尽可能疏远学生;低成就感是指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降低了工作中的效能感,强化了对自己消极评价的倾向。

他测评我国中小学教师达到中等程度职业倦怠人数:情绪衰竭占60%,人格解体占17.%,低成就感占16.%;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

问题应引起我们校长的重视,这是直接关系到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如何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成长,值得校长们的深思。我认为,校长应关心爱护老师,学会换位思考,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意识,为教师们在精神上减压,对教师要宽容,以仁爱之心对待教师,让教师有倾诉情绪的权力,要与教师保持沟通和交流,使教师轻装上阵。只有让教师的心理健康成长了,教师队伍建设才能有成效,最终学生才能健康成长,教育事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7.对教师共同体的理解 篇七

一、对一堂课的话语分析

1.采用独白或陈述的形式。独白和陈述主要指教师自己一个人讲述新内容的含义。这种方式快速简单地让学生了解了单词的表层意思。

2.采用图片直观呈现与陈述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较直观地突破了难点, 加上口头陈述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了这些单词的意思。

3.采用图片或者事物或者动作直接演示, 让学生自己理解, 而教师不作任何口头解释。利用这种方式, 教师既节约了课堂时间, 又让学生加深了对这些词的理解。

4.采用提问的方式。通过质疑, 启发学生思考, 促使学生探求新知识、新课题;引导学生知识迁移, 接受新知识;帮助学生整理归纳, 使所学知识系统, 有条理;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等。

5.采用图式结构进行逐步递进, 环环相扣, 多角度阐释来呈现、传授新知识, 突破重点、难点。

6.举例的方式, 对任务进行解释, 让学生明确任务后, 然后让学生围绕主题自由讨论。

二、听课后的反思

1.教师需要正确估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原有知识。对于有些词汇, 教师不需要做解释, 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如:maybe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就学习了该词, 了解了其词义。

2.教师需要注意讲解的正确性。对有些词语采用了陈述的形式, 但教师陈述不到位, 如dark, 教师直接把它解释为black, pale直接解释为white, 本人认为有欠缺, 教师把它放在一定的语境中讲解, 如black, 可以说, usually people in Africa have dark skin.再如pale, 可以说, when someone is ill, he usually looks pale.这样的话, 学生理解单词的意思应该更全面、更准确。

3.教师尽量使用细化的讲解方式。语言简化, 讲解简洁明了, 但输入量不够, 学生不容易记住.信息细化增加了可理解性语言输入, 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怎样在运用语言中学习英语”。单词记得牢。本课所涉及的细化方式有很多, 如图片直观呈现与陈述相结合, 动作直接演示, 举例等方式。本课中的improve, 很多学生课后是不大记得起该单词及其词义的。

8.对教师共同体的理解 篇八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022-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不同于数学等其他自然科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语文具有浓郁的情感性。怎样挖掘出语文中潜藏着的情感因素,给学生以人文关怀,是语文课教学的重要要求。

一、深入发掘文本情感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文字朴实自然,写了较多地球资源丰富的内容,学生不容易被文字背后的情感所感染。我校王老师的教学设计就以宇航员的话“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为线索,使学生始终沉浸在对地球真挚的爱这种美好情感之中。第一部分,教师让学生反复朗读,自由读、齐读、男女分角色读,通过多种层次地读感受地球的可爱。交流地球给予人类的慷慨,接着话题一转,通过看录像、谈感受,以用一个词语表达和填空练习:“面对 的母亲,我们 ,我们 。”来尽情抒发学生的忧虑、愤怒之情。教师发掘文本潜藏着的情感因素,将文本语言还原成鲜活的画面,以巧妙的设计促进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情感交流,真正体会到了地球的可爱、无私和被破坏后的悲惨,引领学生读懂文本,引起心灵的触动,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

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也会传达着浓浓的情感。在王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她的语言不仅优美,而且表达着自己对地球深深的爱。上课伊始,她说:“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当学生交流了地球慷慨地给人类许多资源后,她是这样小结的:“地球妈妈在毫无保留地奉献,献出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哺育着她的儿女。然而今天,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对待我们的母亲的呢?”学生交流完自己最想对地球妈妈说的一句话后,她感慨地说:“你们深情的呼唤,深深感动着我,我仿佛看到了地球妈妈含泪的微笑,因为她为你们而骄傲!更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传达着语文的美丽,使学生的心与语文殿堂更贴近!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师的成功之处!教师深入地解读文本,先被文本语言打动,才能用真情感染学生。

二、真情创设民主课堂

王老师的课堂洋溢着浓浓的关爱学生的真情,她充分尊重学生,评价语言始终是激励性的,赞赏和肯定,让学生时刻体验着表达的快乐,与人分享的愉悦。“这个问题太有价值了”“你们的朗读让我陶醉”“你是个热爱生命的孩子”“爱妈妈的孩子真会心疼妈妈~多会表达呀”,这样由衷的赞叹和鼓励让学生的心与她贴得那么近!当老师朗读完,学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她是这样说的:“谢谢大家的鼓励!也该你们读了,让我为你们喝彩吧!”一个平易近人,欣赏自己的老师就不知不觉地成为了学生的知己,孩子们心悦诚服地跟随着她朗读、思考、讨论,真情流露的课堂学习成了师生共同拥有的生命的一部分。

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因为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爱学、乐学。在这节课中,我们同样感受到这种快乐,举几个小例子来说明。学生交流了许多预习中的疑问后,王老师诚恳地说:“我听出来了,大家特别想知道宇航员为什么感叹地球真可爱?那我们先来研究这个问题,也许其他的问题能迎刃而解,同意我的建议吗?”和学生商量的口吻,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理解。课堂上,王老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找到相同句子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要敢于说‘我有不同意见。”提议学生挑战自我,如:“这么美的句子,想不想背下来,试一试吧!”“地球可爱在哪?用你们喜爱的方式学习吧!”“把你们写的说给大家听吧,让大家听听你们心灵的呼唤!”这样宽松自然的教学课堂,怪不得下课铃后,学生竟然坐着不动,王老师说:“同学们舍不得走呀,我这儿有几个有关地球的网址,都告诉你们吧!”面对老师姐姐般的和蔼可亲和包容,学生们终于如愿以偿地离开了。羡慕他们,有这样幸福的课堂!而用心动情的沟通和交流,才能打造出如此有生命力的课堂。

三、真情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

下面是笔者在教学《风筝》一课时,引导学生体会放风筝的快乐时的一段课堂实录:

师:做风筝,多快乐啊,那放风筝呢?你又从哪里感受到了他们放风筝的那份快活了呢?

生1:“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从这句话我知道了他们快活地在放风筝,看着风筝越飞越高。

师:那么,如果你们在田野上,你们会怎么叫,叫什么呢?

生1:风筝飞上来了,风筝飞上来了。(声音轻,而且没有感情)

师:没叫出来,你是在说。

生2:风筝飞上来了,风筝飞上来了。(声音洪亮,但仍没有感情)

师:你们是这样叫的吗?风筝飞上来了,风筝飞上来了(模仿学生的样子)。你们谁能边做动作边说。

生3:风筝飞上来了,风筝飞上来了。(“飞”字读重音)

师:还有吗?还有怎么样?

生4:风筝飞上来了,风筝飞上来了。(语速较快)

师:对呀,你是个活泼的孩子,还有吗?

生5:再高一点再飞得高一点。(富有童趣)

生6:风筝飞上天了,风筝飞上天了!

生7:幸福鸟飞起来了!

师:对呀,别忘了我们叫它什么?

生:幸福鸟!

在教学中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片段,目的还是在于和文章中作者的感情达到共鸣。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文心雕龙》)体验作者的情感,品赏作者表情达意的语言,是提高学生言语水平的需要,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需要。

9.对教师共同体的理解 篇九

教师的责任就是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上学生最喜欢的课,那么,如何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呢?

首先,靠的就是他的人格魅力。教师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第斯多惠说过“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厦,教他建筑。”大到世界观、人生观,小到言谈举止,都渗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以自己的人格品质吸引学生,引导学生,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其次,是教师能够以宽广的胸怀博爱每一位学生。只要充满爱,学生们一定会喜欢。我觉得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老师的关心和喜爱,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満缺点的学生时,如果能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地慷慨地去赞赏他们,就会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鼓励他们奋发向上。我记得一位优秀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打着灯笼寻找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来观查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腔热忱地欢迎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

再次,渊博的专业知识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还应该是一位心理学专家,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从事了教师职业,也就注定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做教师要自尊更要自爱!同时也要有一颗博爱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孩子,让他们能更好的成长。

10.共同体,青年教师成长的助推器 篇十

题记: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

近几年我校新进了一批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成为我校教师队伍的一支新生力量,涉及学校的各个学科,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青年教师知识结构新,专业基础好,思想活跃,创新思维强,富有朝气,精力充沛。他们满怀教育理想和激情,希望通过学习、教学和反思丰富自身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但是,在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青年教师面临多重挑战和巨大困难——教育教学经验少,教学技能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偏低,无论是师德水平还是教学水平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制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主要有:

1、缺少引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行走在教育路上,只靠个人苦思冥想、闭门造车是不会进步的。如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展示、探究、合作,可能有一些方法,但不一定是以人为本,以生为主的真展示、真探究、真合作。这时,最希望的是得到名师的指导和引领,发现问题、纠正误区、弥补不足、发扬优点,使自己在教学上切实践行课改理念,获得个人专业素养的提高。

2、缺少氛围。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教育问题,由此产生的困惑、引发的思考就迫切需要与同行交流。教师的个人成长不仅需要个人努力向上,更需要一个志同道合的积极氛围,形成合作、交流,才能实现“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后,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对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缺少支持。上完一节公开课却听不到建设性的意见;没有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课堂教学理念只局限在校级范围交流,没有更广阔的舞台展示……。

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往往长势不旺,甚至枯萎衰败,而众多植物在一起生长时,却长得挺拔茂盛。这就是植物的共生效应。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学校积极探寻青年教师的成长途径,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决定构建“发展共同体”,促进青年教师整体发展。

二、建设学习型共同体,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一)专业学习:提升青年教师教学业务水平。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理念先进的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是共同体存在的根基和使命,是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关键所在,也是学校发展的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不断学习,尤其是专业学习,是促进青年教师进步和发展的根本途径。1.研读专业书籍,提高专业水平。共同体要求每位成员每学期研读1—2本教育专著,并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读书笔记。

2.苦练基本功,夯实基础,加厚功底。青年教师普遍疏于对教学基本功的高水准修炼,使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能力显现与“严、实”的课堂教学风格有相当距离。

共同体每年均举行“成长杯”青年教师说课比赛,通过竞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大批青年老师脱颖而出。从教师的基本功开始专业提升的起航。普通话的朗读培训从心灵的诵读到教师的即兴演讲;粉笔字、硬笔字从书法老师的专题培训到每天的作业练习。从教师的课堂教学开始专业成长的漫步。从教案的规范撰写到怎样科学地备课;从课堂教学的小主题教学研讨到如何指定教学目标和更高效专业地听课评课;从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研讨到课堂教学中课间互动交流,从课堂教学“反馈语言有效性”研讨到青年教师 10 分钟的片断教学赛课;从青年教师组内赛课到全校全学科性的青年教师比武;从教师小故事大智慧的教育叙事比赛;从“最有感触的一次收获”主题交流到论文撰写培训……创新务实的教研团队培训,让青年教师的心和学校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专业素养全面提升,专业成长快速有效。

3.开展走进名师系列活动。协会邀请校内外教学名师走进课堂传经送宝。对新分配来的青年教师,学校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指导,并组织其参加教学研讨活动。青年教师在开课前必须坚持一段时间的听课。开课前要组织试讲,试讲合格才能授课。对参加工作满一年的新教师,要进行汇报课考核,主要看新教师通过一年的努力,能否履行教师职责,教学是否符合基本规范,是否达到专业教学一般的要求;对参加工作满二年的新教师,要进行合格课考核,主要看新教师在汇报课的基础上,课堂教学是否有进步,是否规范,驾驭教材的能力、课堂教学的设计、安排、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的基本功、动手实践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课堂教学的效率等方面是否达到要求。

(二)学会管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管理水平和德育能力。1.实施导师制。在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两个层面实施“师徒结对”,指派名优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发挥名优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和班级管理水平

新学年伊始,学校就为初为人师的青年教师聘请教学‘师傅”和管理“师傅”。这些“师傅”同时成为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的顾问,通过师徒结对,讲座示范,以他们深厚的涵养,丰富的学识,精湛的教艺传授、感染年轻人。为了发挥名优教师、骨干教师的资源优势,学校率先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本校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打造一批优良的指导教师,定期组织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一起学习理论、解读教材、磨课上课、开发课程,打造了一支高层次、多位一体的学科专业团队。围绕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必须掌握的十一种教学技能进行了系统的培训,使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有了快速的发展和提升。2.组织青年教师主题班会展示活动。青年教师在班主任师傅的指导下参与班级的日常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定期进行主题班会展示,邀请全校班主任观摩指导,共同学习、交流,并逐步提高。

3.加强与外校的沟通和交流,学习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促进自我发展。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共同体每年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至少一次。

(三)争创一流:注重对外交流学习,拓展成长平台。1.制定《青年教师考核方案》,实现青年教师考核与校级骨干教师考核的对接。要求青年教师制定成长计划,明确前进的方向,加快成长步伐。每位青年教师都有一份个人成长档案,内容包含自我诊断、自我定位、雁过留痕、自我反思四大板块,细致周到的规划将引领青年教师有目标、有方向地努力,激励他们在行动中不断审视自我、提升自我。

2.举办长青年教师弘毅论坛。为更好地服务于教育,迎接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举办青年教师论坛。论坛邀请著名课改专家学者和青年教师共同研讨教育教学问题,为青年教师指路导航,为教育献计添彩。

三、关注共同体生命形态,激活青年教师的生活热情 青年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面临着许多困惑和压力。为增强青年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体关注每一位成员的生命形态,通过活动的形式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青年教师的生命质量,营造和谐愉悦的发展共同体。

1.户外拓展增强团队精神。先后组织青年教师赴日照大学城,感受大学文化;赴风景名胜地区,感受自然魅力,愉悦身心,提高审美情趣。

2.开展文体竞赛丰富生活。定期组织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等比赛,缓解青年教师工作压力,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练就健康的体魄。每年都会组织元旦晚会、青春歌会、教师节游艺会等青年联谊活动,关注未婚青年的婚姻问题。

共同体打开了教师自主成长的另一扇窗,让教师们在工作与家庭中幸福行走,在育己育人中快乐成长。”

四、发展共同体助推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11.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篇十一

一、课题引领

为了建设好教师共同体,我校申请了课题“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研究”,以此为抓手,让教师共同体建设有中心。我们充分发挥这个中心枢纽的作用,更加平稳地推动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使更多的教师在共同体学习过程中专业得到发展。

1.以点带面,辐射群体

“点”指的是课题组成员。课题是否能顺利研究实施,课题组成员至关重要,正因如此,对于课题组成员的要求也比较高,必须是骨干教师,要有代表性,有影响力,还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并且敢于担当重任。还要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重点培养,中心组成员培养好后,要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达到以点带面,辐射群体的效果。

2.众星捧月,主子相依

所谓“主”是指主课题,“子”是指子课题。鼓励更多的教师申报子课题,加入到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研究中来,以子课题突出主课题的中心位置,同时,也发挥了子课题的影响力。这样,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逐步提高专业水平。

二、活动升温

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如交流会、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案例分析、问题会诊、专题研讨、教研沙龙等,可以营造朝气蓬勃的氛围,让广大教师、学生参与进来,在活动中磨练、成长,激发人学习的激情,可以说是老师们学习的“精力汤”。但活动并不是随便搞一搞,而是有总体的计划,各个科室要根据学校的总计划来逐步分解、安排、组织,每次的具体活动要有相应的活动计划、记录、反思等。教师在活动中与人合作交流,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逐步提高。

三、四维一体

我校结合教师实际情况,以及课程改革的理念精髓,经过半年来摸索与实验,我校拟定了“四维一体”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以这一模式的学习、实验、研讨、反思、修改等活动的层层深入,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所谓“四维一体”,即生活、生成、生长、生命的递进融合。包括“生活·情境中导学”: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关注情感,激发兴趣,提升能力。“生成·交往中对话”:教师在学生交往的对话过程中及时捕捉学生思维、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成长点、发展点,并敏锐、智慧、科学地引导、点拨、提升、修正、评价,帮助学生实现成长。“生长·检测中达标”:通过课堂检测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效果,能及时促进学生在各方面得到成长。“生命·人本中发展”:是以学生的生命为教育的基点,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还给学生学习的自由、丰富的精神生活和自主探究的权利,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和个性张扬,生命活力得以焕发,生命价值得以提升的过程。

四、网络交流

课堂上,学生需要合作交流、资源共享,教师也是如此,也需要相互学习,仅靠平时的教研活动,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交流面更广阔,交流速度更快捷,学校建了自己的校园网,还组织教师注册书写“教育博客”等,实现教师知识信息的共享,为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捷径。

无论是校园网还是“教育博客”,都可以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重要作用,让教师在无穷无尽的虚拟空间里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在质疑中发现,在发现中收获;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学术氛围,拓宽视野,针对自己的不足、疑难困惑或者是有兴趣的方面进行了解、充实甚至研究;通过不断的交流与实践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所完善,有所创新,向研究性教师的方向快速迈进。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本校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只是一个架构,要想真正成为一个能够推动教师及学校发展的批判性平台,形成学校文化,那还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把握其理论内涵,进一步地深刻领悟它生成的思想内核,才能在实践中走稳走实。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教师相互之间要学会开放、包容,还要鼓励教师大胆冒险、实验,只有这样,教师才有风格,学校才有特色。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张湾中心小学)

12.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篇十二

一、课题引领

为了建设好教师共同体,我校申请了课题“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研究”,以此为抓手,让教师共同体建设有中心。我们充分发挥这个中心枢纽的作用,更加平稳地推动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使更多的教师在共同体学习过程中专业得到发展。

1.以点带面,辐射群体

“点”指的是课题组成员。课题是否能顺利研究实施,课题组成员至关重要,正因如此,对于课题组成员的要求也比较高,必须是骨干教师,要有代表性,有影响力,还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 并且敢于担当重任。还要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重点培养,中心组成员培养好后,要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达到以点带面,辐射群体的效果。

2.众星捧月,主子相依

所谓“主”是指主课题,“子”是指子课题。鼓励更多的教师申报子课题,加入到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研究中来,以子课题突出主课题的中心位置,同时,也发挥了子课题的影响力。这样,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 逐步提高专业水平。

二、活动升温

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如交流会、 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案例分析、问题会诊、专题研讨、教研沙龙等,可以营造朝气蓬勃的氛围,让广大教师、学生参与进来,在活动中磨练、成长,激发人学习的激情,可以说是老师们学习的“精力汤”。但活动并不是随便搞一搞,而是有总体的计划,各个科室要根据学校的总计划来逐步分解、安排、组织,每次的具体活动要有相应的活动计划、记录、反思等。教师在活动中与人合作交流,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逐步提高。

三、四维一体

我校结合教师实际情况,以及课程改革的理念精髓,经过半年来摸索与实验,我校拟定了“四维一体”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以这一模式的学习、实验、研讨、反思、修改等活动的层层深入,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所谓“四维一体”,即生活、生成、生长、生命的递进融合。包括“生活·情境中导学”: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关注情感, 激发兴趣,提升能力。“生成·交往中对话”:教师在学生交往的对话过程中及时捕捉学生思维、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成长点、发展点,并敏锐、智慧、科学地引导、点拨、提升、修正、评价,帮助学生实现成长。“生长·检测中达标”:通过课堂检测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效果,能及时促进学生在各方面得到成长。“生命·人本中发展”:是以学生的生命为教育的基点,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还给学生学习的自由、丰富的精神生活和自主探究的权利,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和个性张扬, 生命活力得以焕发,生命价值得以提升的过程。

四、网络交流

课堂上,学生需要合作交流、资源共享,教师也是如此,也需要相互学习, 仅靠平时的教研活动,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交流面更广阔,交流速度更快捷, 学校建了自己的校园网,还组织教师注册书写“教育博客”等,实现教师知识信息的共享,为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捷径。

无论是校园网还是“教育博客”,都可以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重要作用,让教师在无穷无尽的虚拟空间里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在质疑中发现,在发现中收获;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学术氛围,拓宽视野,针对自己的不足、疑难困惑或者是有兴趣的方面进行了解、充实甚至研究;通过不断的交流与实践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所完善,有所创新,向研究性教师的方向快速迈进。

13.对教师共同体的理解 篇十三

育命运共同体

从06年就开始的师大顶岗实习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在十多年的发展后,顶岗实习已经成为河北师大在河北省甚至在全国的一个招牌。近两年更是发展迅速,成为了建立教育协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下学期作为大三学生的我也要参加顶岗实习了,所以我采访了许多以前顶岗回来的学长学姐,问问他们的高手,学习一下带班的经验。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还想回去看看那些孩子们”“我还想给他们上一节课”,她们都在顶岗实习中获得了很大的收获,有的优秀实习生甚至直接签约了学校,他们都说能够才加顶岗实习是她们的荣幸。能够教这些爱学习的孩子们知识是他们的骄傲。

或许有不明事理的人会问:你们还是大学生呢,还没有教师资格证,你们有能力较好初高中的学生吗?可别耽误了人家的前途。对于这一类问题我想说:虽然我们是学生,但我们会拿出对教学最高的热情来教孩子们,哪怕只上一节课45分钟。正因为我们是学生才会秉着更加认真的对孩子们负责的态度上好每一节课。我认识的一位学姐,在顶岗的过程中发现当地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很差,就开设了一个“互帮互助”小组,每天从网络上找资料,让学生们分析理解,一个月后的月考她所教的班级语文成绩竟是年级第二,要知道这个班级的成绩之前一直不是很好。所以正式正是因为我们是学生,才会和当地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相处,能最深入的挖掘他们的不足之处,然后用科学的方法去改正。

在河北师大大三上学期会有专门的老师教我们怎么上课,师大还特别的成立了“特聘名师”这些好事都是各市县的具有特、高职称的,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学经验丰富的前线教师。由这些优秀的老师对我们进行岗前培训,从日常工作到专业性知识都经历了系统的拍寻,所以我们这些待顶岗的学生也拥有一定的教师技能,而且在大三上学期我们都考取了教师资格证,所以对有没有能力的这一问题,师大解决的非常好。

14.小学教师共同体活动方案 篇十四

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贯彻落实“xx市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中关于《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的文件要求,推动共同体建设工作的开展,促进共同体各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扩大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发展。特制定xx实验小学、xx实验小学、xx小学共同体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xx市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落实依托基地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构建“基地出成果 校际共分享”的工作格局,促进共同体学校间的均衡发展与特色发展。

二、总体目标

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依托基地校共同体,通过组织协作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和科学研究等学习、交流、研讨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组织机构

组长:孙xx

副组长:张xx 李xx

成员:刘xx 王xx 李xx

四、活动内容

(一)加强教师思想道德理论的学习,增强专业化发展的意识。以师德工作为重点,加大师德学习的力度,通过事迹介绍、演播等形式在共同体各校间开展向优秀教师学习的活动,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认真开展“课堂教学效率年”活动,校际间组织听评课,汇报与交流,积极展开课堂效率研究,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通过精心策划“绿荫文化讲坛活动”,使共同体学校教师在艺术和文化的高雅氛围中倾听、交流、研讨,产生浓厚的文化向往,共同提高文化素质,体现校际合作交流的全员性。

(四)共同体各学校承担了《教师博客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必定会有新的研究成果呈现,当然,也会有新的困惑,共同体学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络校际间的学习与交流,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共同发展。

(五)调整共同体建设组织机构后,更加注重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做到规范化、科学化,保证活动的有效落实,同时协调和管理校际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加深了教师之间的友谊,提高教师的参与的积极性,形成了联动的氛围,为今后全方位、深层次的互助、学习打下基础。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3月20日之前)。制定共同体活动方案及具体实施措施,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扎实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项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二)全面实施阶段(4月1日至12月10日)。根据本方案提出的要求,按照《共同体实施方案的要求》,全面组织开展“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的各项工作,落实责任,落到实处,并逐步健全各项制度,探索建立师培工作长效机制。

(三)总结提高阶段(12月10日之后)。对共同体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总结,对好的经验、做法要树立典型积极推广应用,更好地巩固活动成果。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要进一步提高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认识,增强主动意识、学习意识、责任意识,在思想上更加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在行动上更加自觉地抓好专业素质的培训,在工作上更加扎实地落实活动的要求。

15.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篇十五

一、教师成长共同体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 教师成长共同体建立的必要性

著名的管理学研究者德鲁克曾经说过:一个组织是一支美妙的乐曲, 不过它不是单个个人音符的罗列, 而是由人们之间的和声所谱成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可以让教师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

目前, 在一些学校, 教师之间在教学上比较保守。专业发展共同体可以支持和帮助教师改进和完善自身的教学实践, 帮助他们化解由于学校改革和变化而出现的危机感和不确定感, 以使教师能应对变化环境和新的挑战, 从而为学校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组织与精神资源。

(二) 教师成长共同体建立的可能性

共同体的建立必须是建立在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基础上, 必须要有共同的愿景和理想。同时, 共同体的建立需要有领头人, 此人可以来自组织内部, 也可以从外面邀请。用中国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宪魁教授的话说, 就是一要有热心人带头, 二要有追随者。而学校学科组内建立共同体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共同的专业, 共同的需求, 共同的时间, 共同的资源。

二、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实践

2009年9月12日至14日, 随着海峡两岸第三次教育论坛的召开, 学校校长参加了活动, 对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很感兴趣, 这是我们共同体成立的外界条件。而内部条件是笔者对自身教学生涯应该如何度过的强烈期望, 因为笔者不想平庸下去。于是, 我们就积极思考准备成立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交流, 当把想法告诉教研组内四位老师时, 立即得到了他们的积极响应。于是, 我们就制订了学习计划:利用每周四放晚学之后的两个小时, 在校内观看全国教学大赛的录像, 观看教育类电影、论文选读、读书交流活动等, 并在之后不久建立了共同体的博客。

学什么, 怎么学?是我们遇到的首要问题, 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照抄, 只有一边活动一边摸索, 但也总结出了一些方式。

(一) 向优秀者学习———观课、评课

全国教学大赛基本上每年都会举行, 但参加比赛的教师毕竟是有限的, 而购买教学大赛的录像资料可以为更多教师在今后学习中提供支持。我们把从2006年以来全国大赛的录像资料进行了整理, 并提前了我们教学进度一周的时间进行集中观看。放学晚饭后, 我们就在实验室观看录像, 看完一节课录像大家写评课, 半小时后再接着观看第二节课的录像, 最后大家进行口头议课。近四年来, 我们集体观看了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大赛录像36次72节课。晚上回家后, 笔者就负责把当天所看的两节课录像和大家的评课录入电脑, 上传到博客。

(二) 向大师学习———聆听专家报告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得到专业引领, 引领者可以是组内的优秀教师, 也可以是专家。鉴于经费和时间的原因, 专家有的时候也很难请。于是, 我们把请专家作报告和观看专家的报告录像结合了起来。共同体建立起来后, 我们聆听了26场专家报告 (含录像) 。其中, 有2008年杨振宁在东南大学录制的谈论人生的报告录像, 2005年赵凯华教授在南京师范大学作的《熵也是一种价值观》的报告录像, 从南京市电教馆拷贝的余秋雨教授《中外文化视野下的教育发展》报告录像, 从南京雨花台中学拷贝的华师大崔允漷教授给市区教研员作的关于“课堂观察”报告录像, 有在参加全国年会时录制的吴加澍、黄恕伯等作的报告录像, 也有南京市特级教师给高中教师作的报告录像, 等等。

(三) 创建提升平台———积极开展活动

1.参加全国会议

向专家学习, 积极参加全国、省级的教研活动, 是了解研究动态、收集资料必不可少的途径。自2006年以来, 共同体成员共被外派学习20次, 总计55人次, 另有教师自费外出学习17人次。7年来, 我们东到大连、沈阳、哈尔滨, 北到天津、北京、呼和浩特, 南到南昌、广州, 西到延安、重庆等地观摩全国教学大赛, 参加年会, 参与研讨。通过参加会议不仅可以收集资料, 增长见识, 还可以和很多专家零距离接触, 结识一些一线的优秀教师;通过讨论不仅可以触发我们的灵感, 互相交换不同版本的教材, 也为今后的教学研究提供了资料准备。

在有两人以上外出观摩听课之后的晚上, 我们都会在宾馆就白天听到的每一节课进行交流, 发现每节课的优点, 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参加年会期间, 我们也时常利用晚上和一些教授、特级教师或者其他工作室成员进行交流。如2010年8月4日晚上, 在南师大仙林校区参加完第三届物理科学方法研讨会之后, 我们共同体4位成员、无锡张世成工作室的5位成员和苏州特级教师申洁老师, 冒着40℃的高温在两个楼的过道里交流了近3个小时;2011年在苏州年会期间, 我们共同体成员6人、申洁老师和张世成工作室的6位老师一起在宾馆进行交流, 聆听申洁老师的指导。

2.积极争取开设公开课与讲座

几年来, 我们向省、市、区教研部门积极争取, 共开设了全国、省、市、区公开课13次27节。2009年, 北京考试在线频道和考试在线网站来校拍摄录像课7节;2011年12月, 江苏省首届初中物理教学改革论坛暨刘炳昇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我们的梅老师成功开设《磁场》课1节;2012年开设援疆课4节、报告会5场, 省级名师送教课1节, 省农陪送教课1节;2012年3月30日, 与晓庄学院共同承办的南京市初中物理优秀青年教师培训班联合开展了一整天的教研活动。

我们在学校内或者校际间还经常开展同课异构的活动。通过开设公开课, 给教师们提供展示的平台, 在研究课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3.读书活动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认为, 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笔者以为, 一个没有阅读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在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 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这些财富保存的载体主要就是教育的经典著作。阅读经典, 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 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 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教师读书不仅是在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 教育智慧的源头, 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和交流。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 我们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有心的教师会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 认真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教师更加善于思考, 更加远离浮躁, 更加有教育的智慧, 从而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多年来, 我们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西方的智慧》《美的历程》《教师人文读本》等一批优秀书籍。每年整理一本优秀初中物理论文选读本, 供教师学习交流。2013年, 我们以阅读物理教育专家、特级教师的文章和专著为线索, 每月举行一次读书汇报会, 并用一年时间来研究28位中学物理教育界知名的专家、特级教师的教育思想。

(四) 以课题为依托进行研究

教师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师素质的提升要有抓手, 而课题就是一个很好的抓手。近几年来, 我们的共同体成员申报了一批南京市个人课题, 还申报了中国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2008-2010年重点课题一项, 现已结题。“基于成长共同体的初中物理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究”获得省“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立项。我们还积极参与全国、省市级课题研究多项并已经结题。其中, 在2008年12月主编完成的《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挂图 (八、九年级) 》已出版。还参与了北京师范大学主编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策略与案例》和《物理教学设计方法策略与案例》。

(五) 专业写作, 提升自己

我们的教育生活是由无数的碎片组成的, 这些碎片往往会形成未经省察的经验, 使教育教学在比较低的层面上不断重复。而通过专业写作, 就能够有效地对经验进行反思, 从碎片中提取有意义的东西并加以理解, 形成经验并融入我们的教育生活, 使之成为我们专业反应的一部分, 使我们的教育实践更加富有洞察力。这样, 这些碎片就可以经过拼合, 成为美丽的图景。

多年来, 我们要求共同体成员每天坚持写教学反思, 每学期写一篇论文或教学案例或教育叙事。每学期结束前, 把自己的论文发给共同体的召集人, 然后匿名发给专家, 专家阅读后开展一次点评活动。我们还要求共同体成员每次外出学习后, 都要写学习感想或者学习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多年来, 共同体成员在《物理教师》《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0多篇。我们还积极与杂志社联系, 为共同体成员写作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六) 观看电影与拓展训练

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要求教师以师德为先, 对学生充满了爱。为了进一步提高成员的专业思想, 坚定职业信念, 我们每学期组织一次观看教育类电影活动。观看过的电影有《死亡诗社》《烛光里的微笑》《热血教师》《音乐之声》《黑板》《我的教师生涯》等。观看电影之后, 要求请大家写出感想, 上传到博客上。

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慢活动, 通过拓展训练可以培养成员的团队合作精神, 提升教师的境界。共同体建立以来, 我们到拓展训练基地开展了一次活动, 到梅花山拓展训练一次, 到长城拓展训练一次, 漫步玄武湖一次。这一切都让我们在共同体中成长。

近几年来, 在省内外一些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之下, 共同体成员已经由原来的本校6人, 发展到了南京市内外的40多人, 开展活动150多次, 积累文字资料60多万字。如今的共同体在省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博客点击量已达90000多次。

16.对教师共同体的理解 篇十六

在领衔名同工作室的几年里,我一直在思考名师工作室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它应该立足何处?为给自己和团队成员带来哪些不一样的成长经历和收获?

一、基于共同愿景的骨干教师共同体

工作室的定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共同体,它是积聚了诸多骨干教师的核心团队。共同愿景和信念是它的主要特征。全体成员首先要认同工作室的核心价值观,有共同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我领衔的文化语文工作室本着“同一个梦想,同一个追求”的信念,通过双向选择,聚集了志同道合,怀有相同教育理想和梦想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进入工作室之前,经历了报名、考核、甄选与确定的环节。文化语文工作室对拟招聘的工作室成员的要求和期望最显著的标志是:热爱生活,热爱儿童,热爱文学,热爱艺术;葆有自然天性、不失赤子之心;诚恳、率真、感觉敏锐、志向高洁、内心丰富;乐于把自己的人格、心志自然地融会到自己的语文教育中去;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善于合作,勤奋刻苦,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了“文化,语文的一面旗帜”的工作室共同的语文教育话语。大家认同用文化的课堂擦亮学生的眼睛,培养学生文化的心灵,积淀学生文化意识,激发学生文化的敏感,把最优秀的民族文化熔铸在孩子的血脉里。

全体成员经过讨论,确定了以“追求审美气质的语文人生”的工作室口号。为什么大家共同确立了“审美气质的语文人生”?因为母语文化本身就具有艺术之美,语文本身也与各类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教师就应当有高雅的审美情趣,有文学鉴赏力和艺术修养。让课堂充满魔力般的诱惑,必能提高效能,提升品位。如果把艺术与审美作为教师日常生活方式,则更能引领语文教学踏入美不胜收的艺术化境界!

二、基于文化塑造的学术型共同体

工作室立足于培养研究型、学术型的教师研究团队。如何培养?我们在追求审美气质的语文人生背景下,共同构筑读书生活、研究生活、实践生活,在多样的文化研修活动中培养学术共同体,希望成为专业知识全面的能工巧匠,教育理论素养厚实的行家里手,形成团队成员大气、厚重、灵动、唯美的教学风格。

我一直倡导小学老师有大学视野。让读书和写作成为日常生活方式。语文教师要有足够的阅读量。工作室成员每学期阅读不少于5本,阅读的视野涉及哲学、美学、文学、艺术、历史、心理学等诸多领域,开放视野,获得心灵的顿悟。如《语文教学解释学》《文学性演讲录》等,除了共读共赏,每一个成员应有自己的阅读选择,如偏爱美学的马军老师爱读《谈美书简》,他说:“我被朱光潜先生的文笔、思想所深深吸引。美学涉及文艺理论、心理学甚至哲学,诗词、雕塑、建筑、音乐、美术,包罗万象。怎样欣赏美?如何提高审美的品味?朱光潜先生深入浅出,把深奥的美学思想用通俗、流畅的文笔表达出来。读朱光潜先生的文字,我唯有感叹和震撼。”对古代文化特别喜爱的陈凤老师读《孙子兵法》,她在博客中写道: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留下了无数华章美文,《孙子兵法》就是其中的奇葩。“孙武兵经,辞如珠玉”(《文心雕龙》),我细细品读这洋洋十三篇,深深地为其内容之精深、思想之卓越、文采之典雅而折服,更发现了隐藏在兵法圣典中的教育思想……每一个成员借助网络平台记录着自己的教学梦想,也记录着艰辛的阅读历程。

教师的生活还应该与自然结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组织成员到名人故居去感受文化名人的风采,到大学校园聆听大学教授的教育。比如在上海徜徉于宋庆龄、陶行知、贺绿汀、蔡元培、鲁迅、张爱玲等文化名人的故居,让思想穿越时光的隧道与名人对话,在苏州大学文学院,体验大学生活,聆听大学教授讲文学,讲文化。“跟着课本游北京”,在长城、故宫、北京现代文学馆,领域中华文化的大气与博厚……

学术文化共同体的建设需要一定的制度做保障,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集体学习和个

体学习相结合。每学期一次文化欣赏活动,结合研读文本或影像资料,扩大成员学术视野。每学期一次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邀请南通市名师导师团的专家进行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方面的引领……

三、基于实践锤炼的研究型共同体

工作室成立后还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工作室通过研究要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如何寻找到工作室成长的方式,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培养一群有思想的骨干教师。我们让“文化语文”的研究立足国家课程,与现行语文教材相结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口号,比如“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研究”,“主题性阅读课程的建设”,“不同文体的教学方法研究”等,对新课标的学习和比较,对国外的课程标准与我国课程标准的学习比较等,提升研究能力。

1.立足于课堂研究的土壤。立足课堂研究是工作室的生命所在。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把主题研究落到实处。比如文体教学之古诗词教学研讨活动、主题性阅读教学研讨活动。主要探求古诗词教学、主题阅读教学“教什么,怎么教和如何评价”的有效路径。新课程“语文课堂学习方式变革”研讨活动,探究“活动,给语文课堂带来了什么”的问题,“辩课进校园”活动,领衔人和工作室成员上同题异构,探究神话教学的真谛。每一次研究,大家从解读教材到备课,碰撞思想,达成共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超越。

2.践行于共同体的团队实践。名师工作室成员需要一个能充分发挥创造潜能的平台。我们争取更多的机会让大家得到锻炼,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工作室成员如果深入课程的研发,必将对其课程素养产生更大的影响。几年来,我们编写了“儿童晨诵课程”《文学阅读手册》等,依托南通市名师导师团的学术引领,借助海门市教育局搭建的研究平台,吸收大学以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的专业辅导,借鉴其他地域工作室的运作经验,通过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使“文化语文”的研究成果在全国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为海门市、南通市的小学语文老师提供研究成果,发挥工作室的辐射功能,使工作室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发展中心。

四、工作室行动,诠释着教育哲学

工作室的运作,在乎的是行动,诠释的是活的教育哲学。行动需要目标引领,引爆成员的创新潜能;通过读书理论学习,丰厚成员的文化底蕴;通过课堂实践研究,生长成员的教育智慧;通过网络互动交流,培养成员的合作和分享意识;通过聆听窗外声音,打开成员的学术视野;通过课程案例研发,提升成员的课程建设能力;通过文学艺术欣赏活动,培养审美的眼光和心灵。一切的行动都在诠释一个名师成长所必须经过的路径。工作室,为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鲜活的范例,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崭新的平台,为儿童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丰满的语文基础。

工作室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注和支持。海门市教育局曾出台《海门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试行)》,这是对每一个工作室作出的郑重承诺和规则要求。在确保相关政策到位,经费到位的前提下,成员所在学校创造条件,为成员提供相应的办公和学习环境,配比必备的打印机、电脑等用品,支持成员的学习研讨活动。南通市教育局名师导师团为“文化语文”工作室提供必要的学术指导,为工作室的成果在南通地区的推广和辐射创造条件。

每年度,教育局会对每一个工作室进行考核,分成优秀合格不合格几类。领衔人由教育局考核,工作室成员主要由领衔人考核,主要从思想品德、理论提高、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技能水平等方面考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以及对研究项目的态度、活动的参与程度等。考核不合格者则调整出工作室,同时按有关程序吸收符合条件的、有发展潜能的新成员进入工作室。成员中途退出工作室必须事先提出并经领衔人报教育局批准。成员考核也采用达标制,有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第,对获得优秀级的成员进行奖励。工作周期末,在由“名师工作室”办公室组织的考评中获得优秀等级的,教育局将优先推荐领衔人晋升高一级职称和专业荣誉称号,优先推荐为省、市教育系统高层次培养对象;优先推荐名师工作室成员晋升高一层次的骨干教师。教育管理部门对工作室的关注,极大地促进了工作室的健康成长,考核与奖励并重,规则和创新并存。工作室无论是在档案管理、还是图书管理、电教器材管理、经费管理都做到合理规划。

几年来,我们工作室成员定期在一起活动,弥补了以往学校独立成团的狭隘局面,通过学习、研究等常规性工作方式,扎扎实实做研究,认认真真做学问,在潜心研磨中,生长教育的智慧,获得教育的文气,提升教育的力量,享受教育创造的激情,促进了工作室成员的全面发展,沟通了感情,获得了兄弟姐妹般的情义,诠释着审美气质的语文人生。也为工作室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样本。

上一篇:3分钟搞笑演讲稿范文下一篇:2020大学生关于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十期观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