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2024-11-27

浅谈教师职业素养论文(共12篇)

1.浅谈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篇一

目前,伴随着全国高校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高校青年教师的人数在逐年递增,特别是近年来,大量80后高学历的青年成为高校教师,给高校教师队伍又增加了新的特色。高校青年教师是一支非常具有潜力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后备力量。他们职业素养的高低,将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兴衰成败。因此,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已成高校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高校领导必须给予高度关注,要有计划、有目标地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健全一些有效制度,帮助青年教师提升职业素养。同时,高校青年教师要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综合素质,积极主动去适应社会及高校发展的需要。

高校教师职业素养体现在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学与科研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近年来从整体上看,能进入高校工作的青年教师素质较高,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精力充沛、外语能力强的特点,但是他们又具有当代青年所共有的特性,部分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滑坡、工作怕吃苦、承受挫折能力差、随意性强、情绪波动较大、责任意识不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差、智商高、情商低、教学经验不足、科研意识不强等问题,如何培养高校青年教师全面发展,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引导青年人迅速成长,我认为应强化以下方面的培养,才能适应当前高校教育发展的要求。

一、职业道德--------实现人生价值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事业,这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为国家各行各业输送优秀人才的重任,教师师德对大学生影响很大,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必须树立甘为“人梯”、乐为“红烛”的精神, 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这不仅是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期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客观要求。

当前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社会各行业间的利益差距在加大,导致高校部分教师出现了职业信念动摇,敬业精神淡化,集体利益淡漠,个人主义滋生,过度追求拜金、享乐等现象,这些已经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的形象,社会反响很大,也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制约了高校教育的发展。因此高校青年教师一定要加强自律意识,用职业道德标准严格约束自己,坚守高尚道德情操,有正确评判善、恶、美、丑的能力。

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岗位虽然平凡,却承担着培育大学生的重任,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职业责任重于泰山。高校教育工作是“树人”工程,要求高校青年教师必须应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品质,特别是现在各种利益调整、碰撞的改革形势下,更需要以无私奉献为基础的职业道德情操。自觉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不断学习、认识、实践、体验,把对职业道德的内容和意义的认识逐步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转变成个体的道德需要,进而外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和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高校青年教师在与大学生交往中,必须时刻注意自己教师的身份,认清自己的地位,严于律已,做大学生的榜样。青年教师留给学生的师表印象,对学生来说往往是更有力的教育力量,这种教育力量是任何教育手段都代替不了的,它往往能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高校青年教师一定要坚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神圣职责,将社会条件与自身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努力实现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以全身心投入伟大的教育事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努力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

二、苦练内功--------提升教学能力

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首要任务是过好“教学关”,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准确、流畅、简练、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认真备课,要求青年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学科的最新成果、攻关方向和研究动态有一个较为深刻透彻的把握,在撰写教案时要勤思考、多研究,最终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然后根据大纲要求针对专业特点进行。教案内容要结合授课班级专业特点体现专业特色,确保大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学以致用。把整本教材吃透,掌握各章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教案在内容上承前启后。注意教案内容的条理性,该说什么就说什么,轮到说什么就说什么,不提前,不错后,顺理成章,只有这样,上课才能层次分明、有理有据。第二、语言表达流畅,语言是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的基本形式,是传递知识和影响大学生的主要手段,青年教师应该尽可能采用简单易懂的方法进行讲解,以便有利于大学生的接受。在上课前,自己先给自己、家人、同学、朋友、同事讲,多重复演练几遍,上课就会有好的效果。第三、一名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学方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青年教师来说,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一项长期的积累,但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青年教师必须重视新教师的岗前培训,现在绝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都毕业于非师范类院校,专业知识深厚扎实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欠缺,通过高等教育心理

学、教育学、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接受有关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教学技能、以及大学生心理方面的较为基本的系统化的训练,可以迅速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第四、青年教师要虚心、主动全程跟踪有经验教师讲授的相应课程,通过一门课的跟踪学习,可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有经验教师对教材为何这样处理?换成自己该怎么处理?他们是怎样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的?在思考中领会其思想精髓,这样对青年教师在课程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方面的把握很有帮助,也能使青年教师更快的站稳讲台。第五、青年教师每完成一次授课任务后,要写出自己的教学心得体会,检查自己授课中的不足,长期积累定有很大的收益。第六、教学技术实现现代化,也就是以应用电子化教育、视听教育和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为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现代电子化教学手段推动了教育和教学的改革,可以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因此, 青年教师在熟练掌握各种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学会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网络环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微观问题宏观化,动态问题形象化,可以加深大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从专业课的教学经验来看,采取动画模拟将复杂的理论简单化,大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浓厚,青年教师只有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另外从学校方面,学校工会、教务部门要经常举办授课比赛、课件制作比赛、公开课教学等活动,青年教师应积极参加,在活动中不仅能听到教学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青年教师之间还可以相互督促、互相交流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进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有关部门要为青年教师配备副教授以上职称、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给予跟踪指导和帮助。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学现场观摩与教学经验交流,定期组织青年教师与指导老师交流思想,及时了解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帮助其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开阔视野--------增强科研意识

为了使大学生了解更多的新信息,青年教师就要“学无止境”,终身与书为伴,给大学生永不枯竭的新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因此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必须具备与专业有关的科研能力,没有科学实践能力,就失去了知识创新的源泉,跟不上知识更新的步伐,就不能站在一个新的制高点上从事教学活动,也就不能成为大学生心目中爱戴的好教师。教师的科研能力包括教学研究及学术研究两个层面。教学研究是指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研究,学术研究是指教师从事本专业专门学科领域的研究,教师的学术研究水平和教学研究水平都对教师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青年教师只有既重视教学研究又重视学术研究,教学才能更富成效,才能成为教学科研双优教师。青年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关注和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要牢固树立科研意识,把科研看作立身之本。平时要积极参加学校邀请的国内外学者及校内科研专家的学术报告会,主动了解科学研究的前沿和学科发展动态,激发自身的科研积极性。同时要了解教育发展动态,利用高校图书馆和网络资源,适时掌握教育规律和现代教育理论,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发现问题、思考、争取立项加以研究。新教师还要主动做好老教师的科研助手,全程参与到科研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搜集资料、进行分析数据,熟悉掌握实验全过程,为自己今后确立研究方向打好基础,做好准备。虚心向有经验、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学习、咨询课题的立项、申报、调研、资料的收集整理,科研论文的撰写等全过程,夯实基础,争取早日独立承担较大科研项目,成为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

四、自我和谐--------缔造阳光心态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1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良好,只有具备了上述四个方面的良好状态,才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这一论述表明21世纪人类的健康将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与道德良好等方面因素的整合与统一,这是对健康更为科学、系统、深刻的理解和阐述。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近年来的大量调查资料表明有相当多的青年教师有心理疾病,特别是部分80后青年教师自私心理严重,责任心不强、性格孤僻、古怪,合作精神差、承受挫折能力差,根本听不进批评……,很难想象一个心理有问题的教师怎么能教好学生?特别是新入高校的青年教师,他们都兼任着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如果青年教师心理出现问题不仅不能正确理解大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大学生之间的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大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劳优秀大学生,要求青年教师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因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实验证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会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的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高校青年教师应时刻调整心理,调试自我和谐,缔造阳光心态,维护和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保持用自身阳光心态去感染影响大学生。每天都能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上课,把不该带入课堂的在教室外就通通消化掉,把教室变成自己和大学生们享乐的地方,而不是受难的地方。同时工会组织还要多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深入基层组织了解实情,帮助青年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困惑,多送温暖和关怀,让青年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除了有自己小家庭的温暖还有来自于单位大家庭的温暖,有更多的人在期待着他们的进步,关心着他们的成长,从而激发他们成长成才的内心渴望和动力。在必要时,工会还可以指派专业心理学教师,有针对性的去和一些青年教师去交流沟通,用科学的方法帮助一些青年教师克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学校工会组织平时还要多组织一些群体性有意义的文体娱乐活动,鼓励和引导青年教师在交往中掌握一定的缓解压力、抵抗挫折的技巧和方法、不断增强耐压能力。学会忙里偷闲、学会调整心态,培养乐观、豁达、自信、坚强、幽默的个性,从而提高正确解决矛盾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大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去教育和影响大学生,使更多的大学生实现自我和谐,实现全面发展,创造更高人生价值,提升人的生存境界。使得大学生人人拥有阳光心态,牵手共同走向快乐人生。

五、提高情商--------增强团队协作

有人说过一句话:“智商诚可贵,情商价更高。”智商占成功的20%,情商占成功的80%。在我们周围智商高情商低,以自我为中心,与周围的人很难沟通,即使学识渊博,大家对他只能敬而远之,最后成为孤家寡人的人也大有人在,屡见不鲜。可见情商是成功和做好人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高校青年教师必须注重培养自己的情商,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把自己主动融人集体之中,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与同事和谐相处,既要有与时俱进、勇于开拓的闯劲,又要有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科学家的成功或是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师,无不是团队合作的楷模。因为无论科学研究或是学术研究只有在相互切磋中,才能产生思想的火花,求得共同进步。高校青年教师要学会对人宽容,换位思考,能够把别人当自己,把自己当别人,把别人当别人,把自己当自己。学会关心,充满爱心,负有同情心,诚信正直,善于合作,沟通协调,有奉献牺牲精神。高校青年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没有责任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校青年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大学生,尊重大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他们严慈相济,做大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大学生安全,关心大学生健康,维护大学生权益,定会赢得大学生的爱戴。努力做到同事和谐、师生和谐,给自己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在和谐人际环境中工作,人的精神愉悦,心情舒畅,青年教师的聪明才智就可得到最大的发挥。

总结,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青年教师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知行统一,不断的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得到完善与提高。另一方面是需要组织关怀、督导,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建立合理的奖励、惩罚、考核、竞争、分配制度。培养青年教师,只有两手抓,两手都抓好,青年教师定会在高等院校内迅速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为高校更好的实现五大职能做出突出贡献。

2.浅谈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篇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表明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中职教育肩负的使命,中职教育的重要性。要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就必须先提高中职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知识方面的传输,也有人格方面的影响。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圆满完成教育任务的必备条件。

1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1.1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含义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本中指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与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它是教师道德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它在调节教师全部道德品质中起重要作用。

1.2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必要性

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只有好的教员,才能教育出好的学生。”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学生,会在学生身上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1]。因此要提高中职学生的道德素养,就必须先提高中职教师的道德素养,试想满口脏话的教师怎么能让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向学生索取贿赂的教师怎么能教育学生两袖清风?自己的承诺都不履行,答应学生事情做不到的教师怎么能教学生讲诚信?贪慕虚荣,唯利是图的教师又怎么能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只有提高中职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2提高中职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途径

2.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当热爱自己的事业。教师应该要有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这种觉悟。只有把自己最深厚的感情注入教育事业,在教育过程中内心才能得到极大的满足。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每一分聪明才智。每位教师都必须对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持一种严肃认真态度,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在学生的发展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性。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真正从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去关心他们,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此外,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要提倡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对待每一个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出身,经济状况,个性心理,智力强弱等因素的差异而厚此薄彼,产生偏见,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照顾,促使其全面发展。只有教师尊重学生,学生才会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自己的存在对他人,对集体是有意义的,这样才会有自尊心,自强不息地在各方面获得进步。

2.2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首先,教师要掌握教育学科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只有熟悉和掌握教育学知识,才能正确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最佳教学方案的设计和研究,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应用实践能力,同时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不断更新学科专业知识,不断学习新的内容,接触新的领域,了解相应学科最新科研成果和知识。再次,教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如果教师的知识只局限于本专业的范围内,知识领域狭窄,很难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所以只有不断扩宽知识领域,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为“师”就要有知识,能教书,教好书。“表”就要做表率,要有道德素养,高尚的人格品质。良好的身教可以使学生对教育他们的教师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能促使学生因为对教师的喜爱,而对其教授的内容产生兴趣,进而自发地去学习,使得教师的教学得以顺利的进行[2]。若是没有良好的身教,其所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取得逆反的效果,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损害。可以说教师是除家长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教师除了言传,更要身教。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用自己的示范行为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

2.3继续教育,终身学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中职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教好学生。在职继续教育是提高中职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中职教师可以通过中职院校创造条件选派教师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选派教师到国家省市重点职教师资基地进修,选派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去实习,提高自身素养和综合能力。中职教师可以去高等院校继续深造,立足更高的知识平台,提升学历,获得硕士、博士文凭。此外,中职教师还可以去企业实践,提高应用操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向双师型,专家型教师目标奋进。

现代信息社会知识更新迅速,职业流动频繁,中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教师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在知识周期在迅速缩短,教师如果不及时更新观念,不了解社会最新动态,不及时学习最新知识,必然要“落伍”。只有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3]。此外,教师必须通过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育观和师生观,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传播先进文化,弘扬学术精神,造就创新人才。

2.4相互学习,团结协作

职业教育事业是学校集体的事业。就学校来说,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工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就现代的教育内容来说,中职教育的课程涵盖很广,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技能实践,都不是一位教师能单独承担和完成的,要求各科教师之间通力协作才能完成的。所以职业教育是教师们团结协作的教育。

首先,教师之间应该相互学习,互相尊重,取长补短,教学相长。每个教师都有优点,都有可学可取之处。尤其是同一学科的教师要多交流,多学习。再次,要尊重老教师,关心新教师。新教师应当主动积极向老教师学习他们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老教师要关心新教师的成长,热情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和改进教育方法。再次,学校领导要积极为教师的能力提升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以丰富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关注教师职业发展。总之,在学校集体中,教师们要团结协作,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共同进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3结语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中职学校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提高中职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对于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作为中职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团结协作,终身学习,顺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不断完善自身素质,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现代化合格的中职教师,才能应对时代发展的挑战,才能完成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摘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劳动的质量,要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就应该培养中职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中职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圆满完成教育任务的必备条件。

关键词:中职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袁秀萍.教师与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02期.

[2]汪鹤飞.当代教师专业道德素质结构和培养途径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6年15期.

3.浅谈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 篇三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素养

中国分类号:G451

古往今来,高校教师知识渊博,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培养了优秀人才,但是,随着新时期、新课改的到来,教师职业素养建设方面的不足也愈发的显现出来,以往单纯的知识教学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良好的职业素养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一、高校教师职业素养包含的内容

所谓的职业素养,是指该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职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信念、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行为习惯等。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仅要求教师具有职业道德素养,还要求其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素养和终身学习的素养。下文以这三个方面为切入点,讨论如何塑造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

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切入点

(一)强化师德教育,培养职业道德素养

当今社会,教育的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对教师为人和师德方面的要求更是有所更新和提高。职业道德素养是教师职业范围内具有教师职业特点的行为和规范,主要是以行为原则和规范的形成表现出来。教师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除了外部所提供的师德教育机会,也要从自身做起,强化内在的师德意识。

首先,要细致、全面熟悉现行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其次,要做到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热爱自己的职业,履行教师所被赋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中包含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现行研究的方向是卫生职业教育,以该方向为例,要对研究的专业知识有深入的掌握和了解,积极地进行研究与再创造,秉承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提供给学生详细、准确的知识。最后,要具有“爱人”的品质,关爱学生,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不仅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爱,对自己的每一个学生热爱。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对自己的要求,为人师表,给学生做出一个好的榜样。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该言传身教,用个人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用实际行动树立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

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发挥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作用,教师的工作不仅是个人劳动,还是集体劳动,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要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要发挥教师们彼此之间团结合作的优势,取长补短,协作互助。

(二)掌握多方面能力,提高专业技能素养

教师最为基本的素养条件是充足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仅仅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教师却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水平。因为良好的教学水平不仅需要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教师专业技能,包括较强的课堂呈现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教材整合能力以及教研能力等专业技能力。为适应当下的教育环境,高校教师还应该具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能力和“因材施教”的能力。在课堂上要注意运用一些有利因素,调动课堂的气氛,在一些小细节中让学生无形地接受知识,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笔者的研究方向是卫生职业教育,那么则可以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运用到课堂当中去,以PBL教学为例,在教学中利用PBL的特色,以实际生活中的相关案例问题为起点,将学生置于固定的情景之中,借助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研究、自主学习的方式,展开相关的教材内容的教学与讲授。整个过程中,教师是参与者,应及时给予学生以必要的帮助和启发。这样的教学特色运用到卫生职业教育的领域内,既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做活了,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认识,加强学生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这对于教师的专业技能也是一种挑战,如何运用的有效得当,是至关重要的。

(三)立足于时代背景,塑造终身学习素养

时代不断更替,在当今的知识型社会,知识资本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资本,知识和技能也成为当今社会人们谋事工作的重要基础。新的背景新的环境下,教师在职前所积攒下的知识理论储备已然难以立足,为达到新时代背景下新任务的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自身不仅仅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学习者,“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止,学习不止”,用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指导,将自己打造成学习型人才;同时,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与科研能力,离开科研的教学是缺乏生命力的教学,离开教学的科研是缺乏依托的科研。除了在知识积累方面努力做到终身学习,在人格的塑造方面教师也要终身磨砺自己的思想品质,积淀自己的人文底蕴,提升自己的内在素养;具有自主发展和自我反思的意识,并通过自我反思实现自我发展。从教育心理上来讲,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反思,能够不断发现自己的欠缺与不足,能够在实践中,将感觉与经验总结为理论。

三、教师职业素养养成的反思与总结

笔者毕业至今一直从事着临床医疗卫生的工作,于2013年8月开始涉及卫生职业教育,致力于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就卫生职业教育而言,其课程设置和内容主要体现在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基础理论适度够用的前提下,着重于实际运用。所以,熟悉人才需求市场,掌握并注重技术的应用成为卫生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重要条件。卫生职业教育教师都应是理论和技术的“应用型”教师。无论是教授技术基础理论课还是教授技术专业理论课,都应该着眼于“应用”;具有较强的将理论阐释直观性可理解性高的能力、较强的应用理论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较强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为达到这样的要求,卫生职业教育教师还需更多努力。真正的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结语:

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决定了教师的重要作用。提高教师的工作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是进行有内涵、有深度、有意义的教育活动的关键所在。加强教师的职业素养,培养职业道德素养、专业技能素养以及终身学习素养,立德树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才能更好地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多层次、高质量的要求,培养出更加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聂爱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高校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J].鸡西大学学报,2013(12).

[2]孙其喆,袁梅.对高校教师职业素养和师德建设的探析[J].青年文学家·德育研究,2013(18).

4.学习教师职业素养体会 篇四

张立萍

2009年4月5日,潍柴职业学院全体教师在多功能厅听了王成副院长的关于“教师职业素养”的讲座,并观看了李祖云副总经理关于“教师十二不敬业行为”的视频以后,感触颇深。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人,他们的职业是让人尊敬的。

但是总有一些不具备教师素质的人生存在教师队伍里,他们的一些行为玷污了教师的名誉。如李祖云副总经理所列的十二不敬业行为:

1.课上磨洋工,课后开小灶。

2.上班混日子,下班赚外快。

3.教前无计划,考试赶火车。

4.教案不更新,年年老一套。

5.课前不备课,板书乱涂鸦。

6.用学校资源,图一己之利。

7.不愿学习,不肯充电。

8.穿着随便,忽视仪容。

9.不想讲课,考试滥充。

10.批改作业,敷衍了事。

11.班级挑肥拣瘦,学生差别对待。

12.蔑视学生的建议,不愿与学生交流等等。

这十二种行为都是被人不耻的行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者为先。每一个教师都要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钻研业务,对自己学而不厌。而育人──教师者,万事之师表也,要好自为之。自律是第一位的,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想有效地从事教育活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

一、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身正品端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的思想、意识、品德、行为等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1、要有坚定的政治素质。

2、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也只有具有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才会敬业、乐业、勤业、精业,才会关爱学生,才会诲人不倦。

3、要有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任何行业都离不开敬业精神,教师职业的职业特点更是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4、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即:

对事业,忠诚热爱。对工作,精益求精。对学生,真心热爱。对同事,团结协作。

二、精湛的业务素质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精湛的业务素质,“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具有一桶水”。业务不精的教师只能是误人子弟。

1、精深的专业知识。“教书”是教师的天职,而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学能力的基础,是履行教师职责的基本条件。

2、渊博的综合知识。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教师必须首先具备全面素质,必须具有高层次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科学素质是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人文素养乃是指教师的精神世界及其兴趣、爱好、品格等。不能设想一个没有高尚精神生活,没有对“美”具有强烈追求的人,能在学术上做出重大贡献。

三、应具备教育理论素养。

四、具有教育能力素养。

能力素养是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教学任务,影响教学效果的基本素养。作为教师,除具备一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之外,还应具备教材的分析和创造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书育人”能力、洞察学生心理能力、社交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等。

五、健康的身心素质

教师从事的教书、育人和科研工作都是繁重的劳动,需要脑力和体力的双重支出,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教师正常工作的重要条件。

1、健康的身体素质。

2、良好的心理素质

六、必备的外在素质。

教师的外在素质主要指教师的风度仪表、外在的精神风貌。

5.第四章 教师职业素养 篇五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含义。

教师职业道德规是教师处理教育教学活动中各种关系、矛盾行为的准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注重礼仪,遵守公德;尊敬家长,团结协作;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结构、特点、功能、基本原则和评价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结构。

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特点。

使用的针对性,要求的双重性(教师和育人),内容的全面性,功能的多样性(示范性),行为的典型性,影响的广泛和深远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功能。

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基本原则的含义。

它是一定阶级和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准则。基本原则包括教书育人原则、乐政勤业原则、人格示范原则和依法从教原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评价方式。

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养的含义和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养的含义。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培养是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内化的活动,它是通过外部教育督促和个人努力,将外在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教师个人道德品质并付诸行动的活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养的内容。

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师职业道德内化。

四、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养的原因

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养的原因。

之所以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规范的培养,是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国家需要,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完善人格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目前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教师对自身职业的低认同与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高要求之间的矛盾,有些教师公平民主观念的缺乏与学生渴

望受尊重的矛盾,教师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与实际言行的失范矛盾。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职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不受重视,教师岗前职业道德培养没有形成成效的模式。

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养的任务和途径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养的任务。

提高职业道德认识,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磨练教师职业道德意志,确立教师职业道德信念,培养教师职业道德习惯。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养途径和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培养途径主要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这是培养教师社会主义师德品质重要环节,是纠正不良教风、校风有力手段,也是加强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有:职业针对性、自教互教性、同时多端性和渐进重复性。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方法包括:说理疏导法,榜样教育法,对比教育法,个别教育法和实践锻炼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主要分为职前和职后两个环节。

第二节 教师专业标准与素养结构

一、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

理念之一:“学生为本”

按照《教师专业标准》中的“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能总结、反思,改变教法,由习惯于批量生产形成的固定课堂模式,转型为以满足个性需求的分类意识,尊重学生人格,启迪心智,改教为育,变单纯教授知识为既传授知识也传播探究、创造的方法。

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对每一个学生深入了解,包括:知识基础、生活习惯、个性脾气、兴趣爱好、结交人群、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个人优势等等,有针对性,有层次性,要有育人理念与本领。理念之二:“师德为先”

《教师专业标准》中的“师德为先”,首先对老师在理念上要求:有理想,有职业道德,有准确的价值观,爱自己的事业;其次在行为上能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有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只有这样,才会尊重学生、对学生有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才能做好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与学生共享生命历程。理念之三:“能力为重”

这里的能力指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教师专业标准》明确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

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不但要教书育人,并且还要用自身形象影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自身拥有育人能力,才能培育好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使学生成人,必须把学到的知识能运用于实际。

《教师专业标准》对具体教学工作的能力要求,特别强调要“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找到新意、找到乐趣、找到灵感,才能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才能为学生“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找到不足、找到短板、找到漏洞,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让他们成材。

《教师专业标准》要求对学生的成长规律进行研究,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了解他们的个性形成过程,提供合适的教育,促进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教师要做好真正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让学生今后能够走上成功之路。

当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三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就能使学生真正成人、成材、成功。理念之四:“终身学习”

《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终身学习”理念要求有三点:一是学习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经验和做法;二是学习新鲜知识及注重文化含量;三是秉持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成为终身学习典范。作为教师,要终身学习的观点,向大自然学习、向社会学习,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学习《教师专业标准》,可以体会到《教师专业标准》是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从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保障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具有科学有效的指导作用,对教师的观念、知识、行为等提出明确要求,教师按照这些要求,不仅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也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教师专业标准》突出了师德为先,要求教师要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做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师专业标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要求教师遵循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每个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强调实践能力,要求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标准》体现时代特点,要求教师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把《教师专业标准》转化为教师的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就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中小学专业标准的差别有哪些?

对照《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它们的四个基本理念是大致相同的: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在这四个基本理念中,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教师都要把学生为本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而开展,我们的教学不能以老师的利益为目标,心中时刻装着学生,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没有把学生放在首位,就谈不上师德、能力等。在师德为先中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关爱中小学生,尊重中小学生的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然后做好自身,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多思考、多反思、多探究,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时在四个基本理念中也存在一定的区别:这种区别就在于“以学生为本”中,《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增加了对中学生进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我个人认为增加这一句是有原因的,因为处在成长期的中学生,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制力确实在迅速发展,他们希望成年人把他们当作社会的一员,得到成年人的尊重和重视。他们也愿意承担比较艰巨的任务,并渴望社会对他们的“工作”给予认同。但在实际生活中,由干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还未完全脱离稚气,因而他们的某些日趋成熟的个性特点,往往会被我们教师或家长所忽视,总觉得他们还是孩子。因此中学教师就要处理好这一矛盾让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好地发展,向真正的独立性社会成员过渡。反之,如果这种矛盾不能恰当地解决,学生的成人感就会受到挫折和压抑,就会影响学生个性的正常发展。所以作为一名中学教师除了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还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发展,树立其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基本内容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

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教育教学态度和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教师专业标准的十四个领域: 第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3.认同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第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1.关爱学生,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 学生生命安全。

2.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4.信任学生,积极作业内容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第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2.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第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1.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2.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3.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4.勤于学习,不断进取。5.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二)专业知识

学生发展的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

第五,教育知识;

1.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3.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4.了解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5.了解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6.了解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第六,学科知识;

1.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2.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3.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4.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第七,学科教学知识; 1.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

2.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

3.了解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

4.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第八,通识性知识;

1.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3.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4.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三)专业能力

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

第九,教学设计;

1.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2.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3.引导和帮助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第十,教学实施;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

3.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4.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5.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教学中。第十一,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2.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3.根据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4.针对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5.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6.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活动。7.妥善应对突发事件。第十二,教育教学评价;

1、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3.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第十三,沟通与合作;

1.了解学生,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2.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3.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发展。4.协助学校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第十四,反思与发展:

1.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2.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3.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教师素养内容和特点

教师素养的内容。

教师素养指教师的修养,包括教师思想素养、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身心素养。

首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具体有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

其次是教师的智能结构,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及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教育机智。

再次是良好的心理素养,主要包括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特征和清晰的自我表现意识。教师素养的特点。

整体性、稳定性、普遍性、社会性和自觉性。

四、教师的能力素养

教师能力素养的基本结构。

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基础能力素养、职业能力素养和育人能力素养。教师的基础能力素养基本结构。

教师基础能力素养包括迅速而准确、细致而深入、全面而客观的智能素养—观察能力,具有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条理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丰富、合理、新颖的想象能力,准确、迅速、持久、系统的记忆能力,言语能力素养和教师体语能力。教师的职业能力素养基本结构。

教师的职业能力素养包括教学能力素养、课堂管理能力素养和课堂施教能力素养。教师育人能力素养基本结构。

教师育人能力素养包括心理沟通能力素养、行为辅导能力素养、班级管理能力素养和教育科学能力素养。

五、教师的身心素养

教师的心理素养结构。

6.浅谈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篇六

2018云南玉溪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职业素养

一、知识解析

关于教师职业素养这一知识点,在考试过程中出现越来越频繁,也是我们教育学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所以今天我们共同来看看教师职业素颜包含哪些内容。

首先,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教师道德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它在调节教师全部道德品质中起重要作用。

其次,知识素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因此,具有比较渊博合理的知识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其中教育科学知识就是我们讲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再次,能力素养。一定的能力素养是进行和完成某种工作所需具备的,教师的能力素养是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学反思能力。

最后,心理素养。教师劳动是一种充满高度创造性的繁重的脑力劳动,又是一种兼有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所以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做保证。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质是教师职业素养建立的基础,其在教师的职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高昂振奋的精神和轻松愉快的心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教育质量。

二、考情分析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这部分知识比较重要,关于职业素养的客观题:会考察单选,例子类的;多选,概念识记类;关于职业素养的主观题:会考察案例问我们材料中的老师具备或者违背那个职业素养。

三、题目练习

1.【单选】张老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中留意小明同学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进行教学,体现了()。

A.道德素养 B.政治理论修养 C.学科专业知识 D.教育科学知识

【中公解析】D。题干考察的是知识素养中的教育科学知识,因为老师考虑身心发展规律属于具备教育学相关理论。所以D。

2.【多选】教师职业素养中以下属于能力素养的是()。

A.语言表达能力 B.教育教学能力 C.学科专业知识 D.组织管理能力

【中公解析】ABD。题干考察的是职业素养中能力素养与知识素养的区别,C属于知识素养。ABD属于能力素养。

7.锤炼教师基本功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篇七

一、语文教师要有很好的表达能力

常言道, 教师是凭一张嘴吃饭的。看来“会说、能说”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 尤其是语文教师更应该在这一方面有上乘表现。教师主要是通过口头表达给学生传授知识、解疑答惑的。如不善于表达, 讲不出来, 岂不是茶壶煮饺子, 肚里有却倒不出来, 要教好学生恐怕很难。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 在使用普通话时要做到用词准确, 条理清晰, 快慢适中, 才能让学生们听得清楚, 听得明白;教育学生时才能够入情入理, 以德育人, 以情感人, 以理服人, 春风化雨, 把话说到学生的心里。这的确需要高超的谈话技巧。一位优秀教师上讲台后用不了多少话就能吸引住学生, 这就叫基本功, 这就是艺术。教师要讲课, 没有精彩的语言就没有精彩的课堂。教师的语言要能“粘”住学生, 即确切、明白、简洁、通俗、优美、形象。在新的教学方式之下、教师的口语表达依然重要, 但教师口语表达的效用已远远超越了以课堂教授为中心的朗读、讲述、发布指令等。新课程提出的主动建构的学习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自己善于表达, 还要善于鼓励、引导学生自己表达, 要求教师主宰的课堂给学生说话或表达的余地。所以教师口语表达基本功需要重新定位和审视。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 在听口头表达能力强的教师讲课时, 真乃是一种艺术享受, 他讲课很有吸引力, 好像一股牢牢的磁力在吸引着我们, 让你深深陶醉于他语言的魅力之中, 学生自然也总盼望着上这门功课。这是与教师运用语言灵活自如、有深厚的说话功底是分不开的。反之如果教师语言单调。索然无味, 听了令人昏昏欲睡, 即使讲的内容很重要, 也达不到预期效果。这一现象在初中教学中表现尤为显著。所以语文教师首先是一位运用语言的匠师, 也应该是校园中最能说、最会说的一群教师。

二、语文教师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既是指传统意义的三笔字和简笔画, 还包括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教师写好字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必备条件, 工整、美观、主次分明、条理清楚的板书, 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赏心悦目, 对提高教学效果很有补益。而书写的潦草马虎、歪歪斜斜、杂乱无章的板书只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因而, 语文教师都应当重视板书, 把粉笔字写得工整美观, 给学生做个好榜样。

再说到写文章, 无论任教哪一门学科的教师, 都要研究教育教学理论, 探讨教学方法, 制定每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总结每学年的教学经验,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等等。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写文章, 语文教师还要求会写高水平的下水文, 给学生做好示范, 这些都要求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定的写作根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广, 多媒体教学也开始走进校园, 所以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动手能力之外, 教师还必须与时俱进, 能熟练掌握并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比如制作课件、制作教具、演示文稿、flash动画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习内容的直观性、提升教学效果, 而且还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课堂质量。教师还要善于从网络不断地获取教学材料和信息, 开发和利用网上的各种课程资源, 开阔学生的视野, 拓展课程的内容。教师和学生还可以通过网上教学平台随时进行教学沟通, 建立博客, 和学生网上聊天, 建立新的学习和交流环境。

三、语文教师要会问更要会听

提问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可能会有老师觉得这不是什么问题, 但我认为会问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师的讲、读、写、问, 是与学生的思考、学习、回答相关联的。教师精心组织的课堂提问, 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问题浅显明了实现化难为易, 有的问题含蓄有趣却能发人深思。

总之, 教师要设计好问题, 在上课前做到心中有数, 课堂上信手拈来。切忌不重视提问, 上课时为问而问, 没有明确的目的, 一篇课文问什么, 如何问, 什么时间问, 先问什么, 后问什么, 都应依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如我讲到朱自清《春》一课时, 为了突出春光无限, 表现喜悦这一主题,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本文共描绘了几幅春景图?2.为每一个春景图拟一个小标题。3.为什么拟这一小标题?4.为什么作者写春景的文字可以用画来描摹?5.本文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样, 在教学生通读全文之后, 由这五道精心设计的问题, 让学生按顺序一一回答, 这样有关《春》这一课的知识要点、重要段意、文章主旨等任务都能随着层层递进的回答来完成。所以, 教师要会问, 并且要问到点子上。

8.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初探 篇八

一、体育教师的职业现状分析

职业素养是从事某种职业的劳动者对该职业的基本素质与能力,是对该职业的理解、适应及驾驭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劳动者的职业素养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劳动者所处的工作环境、劳动者个体的受教育程度、劳动者对该行业的认知程度以及劳动者在该行业的从业经历等。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养要根据影响其形成的多方面因素,有针对性地逐步完成。

1.体育教师队伍整体职业现状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育实施的承担者,是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行者。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教育的优劣。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中学体育课程依然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不论是在学校领导者层面还是教师同行层面以及学生层面,都对体育教育没有给予应有的地位,因此,体育教师在受尊重程度、工资待遇、职称评定以及再培训机会等方面都不能与其他学科特别是英语、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师相提并论,这些都严重影响着体育教师的教学热情,其直接后果就是体育教师对日常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和归属感不足,进而使体育教师逐渐丧失对体育教学的热情和信心,最终导致一部分教师的转岗或转行。

2.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必须重视的问题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校教育阶段主要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因此,在大部分人的观念里,教师的日常工作主要是针对于思想层面的。然而,体育教师却与这样的观念稍有不同,因为传统意义上,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主要以动作和肢体教学为主,思想意识层面的教育为辅。因此,不管是在体育教师自身的层面还是在同行以及管理层的意识里,体育教师只要完成了日常的体育课程教学就够了,不需要对教学以外的环节进行关注。然而,学校体育工作、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主要依靠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和日常体育活动的组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对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因此,中学体育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必须重视以下几个相关因素。

(1)教学态度与热情

学生学习需要端正的态度,教师教学更需要正确的态度。课堂教学是一个双向的交流过程,特别是体育课的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与学生学习后的反馈。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部分体育教师会因为工作条件的简陋、教学器材的缺乏或是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轻视而对体育教学采取消极授课的态度,让本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体育课教学变得索然无味;更有甚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仅用几分钟的时间将本节课程的内容以“走马灯”的形式讲述,剩下几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活动,久而久之,给学生造成“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课”的恶劣影响。因此,要提高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必须加强对教师教学态度和热情的关注,通过各种途径技法教师对体育教学的热情,通过各种手段监管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

(2)持续的学习意识

我国的基础教育仍然处于应试教育的阶段,使得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得不到重视,造成体育课教学仍然沿袭十年前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严重滞后了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课教学必须加强体育课教师的学习意识,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才能适应学生在其他课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新的学习习惯。

二、加强中学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路径探讨

教师的整体素养提高了,教学质量才能跟着提高,学生才能通过对体育课程的学习达到既强身健体,又学习基本体育技能的目的,因而,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刻不容缓。

1.以教师的专业素养为保障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值人生观与价值观以及个人兴趣爱好初步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体育课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树立坚持终生运动的健康理念。大部分体育课教师的动手能力都很强,但是理论讲解的能力却有待于加强,更谈不上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思想领域内对体育课程的认识,这些都需要中学体育教师加强专业理论素养的提升。体育教师加强个人专业理论素养,必须加强对体育课程相关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对理论的学习可以通过教师个人自主学习为主,学校定期组织公派学习为辅的形式实现。

2.以教师的技术素养为根本

体育教师的专业技术素养一直以来都是各种职业素养中发展最好的一种素养,大多数中学体育教师都是科班出身,都会有一至两项突出的专业技能,这也是中学体育课程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示范时,如果动作稍微迟缓或不流畅,就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有碍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因此,即便是专业技术特别优秀的体育教师也不应该放松对于体育专业技术素养的巩固与提升。

三、结语

9.美术教师的职业素养之我见 篇九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深入开展,时代对美术教育和美术教师提出了很多的要求。一个合格的美术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有多方面的文化修养,这就要求美术教师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教学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一个合格的新时期的美术教师。

一、美术课堂中的情感教学

怎样改革美术课中的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前提,更是关键。在课堂中要坚持“以美育心,以心赏美”,特别注意在教学中的情感投入与心灵的交流、沟通,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用朋友之心去关心、鼓励、去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老师要做到:

(一)、角色互换,体验乐趣

10.高职教师职业素养实践研究论文 篇十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是当前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对于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提高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是今后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

1.教师提高思想认识,在创新教育中发扬爱岗敬业精神

从高职院校的性质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在思想情感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他们认为自己比普通高校的学生水平低,常常带有一种自卑的心理倾向。因此,高职教师要想带领学生消除心理阴影,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必须要比普通高校的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拥有更多的爱心和奉献精神。除了要教给学生专业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高职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做到无私奉献、爱岗乐教,用自己高尚的人格修养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探究高职教育的规律,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改革目标,坚持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进行有效改革。逐步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学生在高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和水平。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做到每一次课堂都要有进步,每一次教学都要有提高,使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身心愉悦,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双丰收。

2.教师以行动为导向,提升职业教育意识

以行动为导向原则既可以运用在高职教学活动中,又可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意识。如果只靠宣传和学习来促进教师自主实践,效果并不会很理想,因此,学习管理部门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明确教学研究的课题,让高职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分析和思考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并不断反思当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反思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提升自身的素质。学校要引导教师用高职教育理论解决所研究的问题,进而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使教师在教学中从高职教育理论出发,把高职教育理论内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进而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教师通过行动导向,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在螺旋式前进的过程中,高职教育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主动地用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课堂教学。

3.建立教师进企业锻炼制度,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11.论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篇十一

关键词:教师 素养 职责

教师的素养问题,是教育学领域中永恒的话题。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水平的提高。因此,提高教师的素养是做好提高培养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教育素养

教育素养主要是指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情意、教育教学技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教育观念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方向的作用,没有教育理念指导的行为是盲目的,因此教育者一定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情意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职业的态度和情感,健全的教育情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也是教师一种情感境界。教师的教育情意主要表现为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对教育对象的热爱以及自身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体现,是教师具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意识、教学能力、教学艺术等方面的综合,是教师理论智慧、实践智慧和情感智慧的有机结合。

二、师德素养

师德是每一位合格人民教师必备的道德素养,师德在教师整体素质中占有统领地位,它既是教师自我素质提高的导引和动力因素,又是教师自我素质提高的重要目标和检验标准,教师的师德素养对学生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首先,教师要热爱、忠于教育事业,这是最重要的职业道德。只有热爱教育工作,才能积极地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才能不断地完善自我,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其次,教师要热爱学生。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只有全身心地去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公正合理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教师要博学。现代社会是多元化、信息化的社会,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知识,做到一专多能,这样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学生对知识全方位的追求。最后,要精于教育手段。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才能胜任教育工作,高超独特的讲课艺术,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因人而宜的教育手段,都是师德的具体表现。

三、科研素养

教师科研素养是指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从事教育科研必备的素质和修养。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可见,教师职业本身的内涵、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都赋予了教师“研究者”的角色,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素养。

四、教育技术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不仅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综合的教育技术素养更是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必要保障。在教育过程中通过不断有效地利用技术,学生就有机会掌握重要的技术能力,而帮助学生做到这点的关键人物是教室中的教师。教师要负责在教室创设环境,将信息与计算机技术能力与教学、课程及学校管理的各种理念相结合,做到了这一点,才能真正运用信息与计算机技术能力来改进教学效果、加强合作。

五、勇于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要能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总结经验、更新观念,不断研究探索,丰富自己的知识,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创新型教师。这需要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启发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要面向全体学生,力主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坚信人的创新能力及其发展只有类型和层次上的差异,必须坚持个性化的教育;坚信在人的创新素质的发展中,教育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全面发展自己的创新素质。使自己真正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引路人。

广大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道德素质和学术水平,培养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格魅力,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气质风度来影响和感染学生,有高尚的情趣、出众的才艺、文明的举止、敏捷的思维和火热的激情,才能承担起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的光荣任务。

参考文献:

[1]曾俏.浅谈教师个性与师德素养的有机融合[J].当代教育论坛,2009,(12).

[2]冯青来.试析师范教育中教育技术素养的价值取向[J].当代教师教育,2009,(2).

12.浅析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建设 篇十二

陶行知说:“要学生做的事, 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 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 教职员躬亲共守。”在汶川大地震中, 涌现了很多感人的事迹, 其中北川中学的一名老师在最危险的时候让学生先离开, 但是自己最后却被埋在了教学楼里。是本能让他这样做了, 我不知道他的教学成绩有多好, 但是仅凭这件事就可以看出, 他一定是个合格的教师, 他用自己的行动给学生上了一堂最好的教学课。所谓身正为师, 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率先垂范。“身教胜于言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被广大教育家奉为金玉良言, 不无道理。学生, 尤其是中小学生, 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 心理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开始在周围人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如果在这关键时期, 受到不良氛围的熏陶, 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歧。以此下去, 他们的思想和言行的健康发展将受到严重阻碍。因此, 教师在思想上应该积极向上、诚实守信、表里如一;在生活习惯上, 应该讲究卫生、穿着大方、仪表端庄, 也只有用这些合乎规范的言行、仪表、健康的习惯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才能使学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形成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在治学上, 应该一丝不苟、孜孜不倦、勇于探索;在工作上, 应该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精益求精。为此, 教师应该不断地钻研业务,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为人师表就是要得体大方、整洁卫生、朴素典雅。要给人以美感, 既不奇特古怪、艳丽花俏, 又优美不俗。如果一个教师弃其基本育人宗旨于不顾或衣冠不整、稀里糊涂, 一味追求时髦, 缺乏基本的职业涵养, 不仅有损于教师的形象, 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教书育人的作用与效应, 而且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驰心旁骛。

二、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神圣的职责, 是教师完美人格的表现。陶行知是热爱学生的典范, 教师要有“爱满天下”的胸怀, 热爱每一个学生, 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作为教师更应该牢固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建立新时期新型的师生关系。

热爱学生的修养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爱学生, 不只关心学生的成绩, 更要去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身心健康和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只有爱每一片绿叶, 把爱的阳光洒向全体学生, 才能产生爱的魅力。教育家刘佛年先生说:“学生能不能教育好, 他们在学业上能不能发展, 品德上能不能进步, 很大程度上与师生关系有关。”为了实现教师对学生的真正的爱, 教师要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 表现为有理想、有道德, 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能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好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 否则, 无论如何不能算为好教师。实践证明, 学生只有“亲其师”, 才能信其言。因此, 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是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更是教师崇高人格的集中体现。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的思想品德和作风直接影响着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率先垂范, 像陶行知所要求的那样, “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 充分发挥教师的道德榜样作用, 才能发挥教育的威力和作用, 才能真正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使教师职业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三、建立师德建设的内化自律机制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首先要树立法律的意识, 使新型的法律理念融入思想意识之中。另外教师职业道德师德内容、师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 必须随时代的变化而吐故纳新。其中重点提到了“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依法执教的问题”, 这是时代对师德实践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已不仅仅是道德的要求, 而是法律的要求。惩罚学生最要不得, 而且也是违法行为。

回归生活, 行动中践行。生活是一个大课堂, 蕴涵着丰富的资源, 古人曾说:“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即是读生活这部好书。生活对人而言是最根本的、最首位的。同时人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自身的发展。生活世界是第一位的, 知识世界是从生活世界分化出来的, 是为生活服务的。因此, 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也必然要回归生活。不断反思, 拓展中升华。人的发展最根本的方法有两个, 一个是善于探索, 一个是善于反思, 可以说, 一个人是在反思中成长的。因此,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必须注重反思与自我评价能力。任何人都有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只有善于反思, 正确地评价自己, 在反思与评价之中感悟自己的言行, 才能发现这些不足, 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

上一篇:和老师聊聊天作文600字下一篇: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