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读书体会(共19篇)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读书体会 篇一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寒假,我拿起了学校发行的《爱与教育》,认真研读,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李老师用许多同学的原话真实的写出他是怎样的去爱学生,而学生又是怎样的爱他,很感动人。
李老师和他的学生之间的故事体现了他作为一名教师的奉献精神,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孩子的爱。
他对学生的爱是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很难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仅爱优秀生,更爱差生,做到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特别是我在书中读到他从来没有忘记过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送给他们一份生日礼物;经常在课间时间和学生一起活动;带领学生在课余时间或假期走进大自然;班级优秀学生、中学生、贫困生坚持多次家访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李先生在他的书中写道。“就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补充说:“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爱学生,我们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我们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情感。儿童处于基础教育阶段,正处于生命中最重要的集中学习阶段。
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都处于形成阶段,他们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和发展,充满活力和潜力。这一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超出了这一阶段,甚至会影响整个人生。
因此,学生需要老师的关爱。
教师要理解儿童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善于开发他们的生命潜能。如果一种教育不能触动人的灵魂,不能引起人的共鸣,不能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一种成功的教育。
教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谊、具有爱心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渴望并珍惜老师的关怀,师生之间真挚的感情,一定有教育的神奇效果。
爱学生让我们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
这本书给了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矛盾。
爱我们周围的人,毫无疑问,是播种爱的种子,让他们也知道如何去爱和关心他人,特别是当老师,我们面临越来越多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情的滋润,我们给他们的爱一定会影响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
曾几何时,看到书上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总相信你负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2“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几年的教学,让我渐渐明白,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怎样的印象。以前我的两个课代表喜欢冲着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大喊大叫,我发现之后并没有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他们,而是先让他们停止叫喊,然后走到这名看似有错的学生跟前轻轻地询问缘故。之后我的课代表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反而会把矛盾激化,她们不但向我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办法。一次日记中,他们曾这样写道:“长大之后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当我的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不是先去责骂他,而是先问明原因,然后虚心地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知道到他们能这样想,我很欣慰。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师的教育手记,让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们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3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镇西老师爱的回报,让我不止一次感动的流泪。李镇西拥有了一颗爱学生的心,这是他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牢固的防线。其实他也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诠释着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因为他明白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学生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感情,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爱学生就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必须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李老师认为自己目前远没有达到宗教的境界,但是把教育当做我热爱的事业,并尽量使自己逐步具备一种宗教情怀。因此,他自觉地记录、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于是便有了持续不断的班主任工作日记。这已经不是他的工作常规,而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了。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呢?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着一群天真无邪、稚淳可爱的孩子们,我们又倾注了多少爱在孩子身上呢?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让我们对孩子多一份爱吧。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4再次捧起《爱心与教育》一书,带给我的依旧是感动,是钦佩。还记得刚拿到书的时候,被书中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深深吸引。没有夸夸其谈,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言语之间,是一种幸福的味道,和谐的师生关系,快乐的校园生活。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
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对学生的爱,他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中学生轮流家访等等,让我由衷地佩服。
书中宁玮的经历让人有一丝遗憾,却又佩服她的善良与勇敢;万同的反反复复让人揪心,最后的结果又让人舒心;程桦、杨嵩、黄金涛、王铜勇于挑战自我,克服了自己的弱势,不仅学业有成,更是锻造出了卓越人格。这些都和李老师的培养是分不开的。李老师是那么富有爱心、童心、真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的人,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成功!
从李老师的手记里,我们还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要在学校里读书,通过读书获得一定的扎实的知识,更需要终生有读书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学习,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有能力吸取这些知识。这样的人才还要能够正确地处理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经历顺利和艰难、成功和挫折的考验。他们需要有知识,更需要有理想,有坚强的意志,有优良的品质。”
李老师的教育手段是特别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李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我们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它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用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对待孩子。让我们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仁爱之心,爱孩子们。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寒假,我捧起了《爱心与教育》一书,认真研读,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感动人。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
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爱心和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们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的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曾几何时,看到书上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总相信你负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6《爱心与教育》深入浅出、亲切感人的教育,“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这是李镇西老师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书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有的都是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那种潜移默化的爱,这种爱充盈着整本书,也冲击着我的个心灵世界。
李老师在书中提到:“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以爱,这种爱不是高高在上的平易近人,而是拿他们当朋友的朋友之爱。当看到李老师与“后进生”万同的故事时,我是如此感动。作为一个老师,能够对一个学生费如此大的心思,那么什么样的学生不会被感化呢?反思我的工作,我要学习李老师善于锻造“优秀学生”的卓越人格;实施民主科学与个性化教学,把更多的关注投向“后进生”。像李老师那样,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给“后进生”们以心灵的呵护,帮助他们树立起人的尊严,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我把李老师书上提到的马特洛索夫的一句格言铭记于心,“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既要让自己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是如此的伟大,对祖国、对社会、对学生是如此的重要。也要让学生有这种感觉,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伟大,找到生存的意义。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生命的舞台中演绎好自己的角色!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落发射出不同颜色的光芒!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在实践中学会发现、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关注每个学生:不偏爱分析能力强的优等生,不歧视具有实践创造能力的中等生和后进生。老师们,不同爱好的学生不可能都成为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但是,如果老师能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就能充分体现,成功智力的学生也会大大增加,“个性+特长”的学生也会不断涌现,社会所需要的成功智力的人才才会层出不穷。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但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爱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一名教师,要用爱心滋润童心,我们的爱则爱在平凡中,爱在点滴之处读了《爱心与教育》,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学生,需要的是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需要的是李镇西老师的那份坚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为学生打造一个精神家园式的班级,关注每一个学生,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光明、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去创造自己灿烂美好的明天!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相关文章:
1.《爱心与教育》的读书心得
2.《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范文
3.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4.《爱心与教育》的读书心得范文
5.《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6.《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7.有关《爱心与教育》的读书心得体会
8.关于《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9.有关《爱心与教育》的读书心得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读书体会 篇二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4·23”是世界读书日, 4月22日,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了《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2008》。相对于第四、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第六次调查结果让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感到, “该读书的人不读书、该读书的时间不读书、该读的书不读”现象如今仍然存在, 但已经有了缓和, 甚至出现转机。郝振省说, 一个很大的感受就是, 从2007年开始, 我们的纸质图书阅读率止跌回升, 去年回升了0.1个百分点, 今年上升了0.5个百分点。当然这也不是特别令人满意, 但是在数字出版迅猛发展的情况下, 传统阅读还能回升很不容易。现在世界各国的纸质图书阅读率都在下降。另外, 也感受到我们的阅读问题比任何时候都更得到政府的重视。这次调查有一组数据, 47.5%的人表示“工作太忙没时间读书”, 34.5%的人表示“没有读书的习惯或不喜欢读书”, 甚至还有2.9%的人认为“读书没用”。郝振省认为“不习惯”读书主要和应试教育模式有关。应试教育给青少年很沉重的负担, 使他们从小学开始, 除了教科书外, 还要用大量时间消化各种教辅材料, 家长在这方面也很舍得花钱。这样的后果就是败坏了学生的阅读胃口, 或者说使得学生在不需要应试时, 也对读书产生了一种本能的反抗。我感觉, 应试教育使得整个教育界没有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重要方向来加以考虑和保证。
3.教育管理者的读书、思考与写作 篇三
一、今天,你读书了吗?
有位校长曾这样说:“校长要成为校园学习的发动机,校长要发动自己读书。”的确,读好书可以使人进步,让人充实。纵观古今,无数伟人之所以谱写了辉煌的人生,正是因为他们博览群书,储备了渊博的知识,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时至今日,阅读仍是人们获取知识、增广见闻、提高才干的必要途径。
对教师来说,读书首先是职业的需要。中外教育大家的事实早已告诉了我们读书的重要性。每一个教师都应该静下心来每年、每月读几本书。读教育理论专著,看中外文学名著,背唐诗宋词汉赋,广泛涉猎,博古通今,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把读书当成生命的需要,对生活、对事业、对人生充满爱的激情,会使你心里永远具有葱茏的诗心、燃烧的诗情和蓬勃蓊郁的诗意。
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更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这些知识主要从书本中得来。古人读书有“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之说,教师也要有见缝插针地读书的良好习惯。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出读书就是备课的观点。教师要把每日读书作为提高自己生命质量的重要途径,要逐渐达到一日不读书,就食不香、睡不着的境界。要想让教师爱上读书,校长首先应当是一个爱书人。我们提倡读书,关键是要真正重视起来,引导教师和学生行动起来,不断改善阅读环境,为能读书、读好书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在全校弘扬读书上进的风气。让所有教师和学生都能看到想看的书,让学校图书馆成为师生学习、休闲的好去处。当读书,特别是阅读中华经典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自发的学习乃至快乐有益的生命体验时,我们的精神家园将不断充盈。这就要营造一个真正的书香校园,要让读书成为校长与教师、学生生活的必需。
二、今天,你思考了吗?
人区别于其他动物最主要的标志就是人能思考。先哲告诉我们,要想有进步,有成就,必须思考。思考,是一种可贵的生活方式。在思考中生活,才是智慧的、充满进取乐趣的、具有哲学意味的生活。思考能力是一个人持续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之一。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告诫我们要“崇拜思考”。“我看见水壶开了,高兴得像孩子似的叫起来。马歇尔也看见水壶开了,却悄悄地坐下来,造了一部蒸汽机。”这就是思考不思考的区别,也可以说是一个平凡人与一个成功者的最大区别。
作为教师要在读书中思考,要在教学实践中思考,要在教育教学评价中思考。那么,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思考些什么呢?学校的事件是外显的,但事件的背后是思想,思想往往看不见,易被人忽视,而且最为重要。我们往往很忙,因此就很少有时间坐下来静静思考。所以校长要反思自己有没有用心思考,有没有只重视做,而忽视想。其实,校长思考的问题有很多,哪些才是最值得校长去思考呢?反思自己是不是一个学习者,反思自己是不是一个研究者,反思自己是不是一个服务者,反思自己是不是一个合作者……反思应当成为我们生活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每天都应当进行反思,或者用笔写下真实的想法,或者与教师、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对话,或者静坐在台灯下,品尝着思考的快乐。我坚信,成功的教育管理者一定是具有反思习惯的人,因为只有反思,才能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教育的真谛,才能形成自己的办学思路,才能把学习办好。做一个思考者,不要做一个受到卢瑟福斥责的“忙而不思的勤奋者”。
三、今天,你写作了吗?
写作是读书、思考和实践的结晶,也是提升自己思想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师每天都要写一点,记录自己一天的所做、所思、所感、所悟、所得。
有人说,我也想写作,可是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写。教师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教学实践,写作的题材也十分广泛,教学设计、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备课札记、教学改革等都是可写的范围。教学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始材料。身边事、身边生活、自身教学实际就是最好的内容。魏书生、李镇西、程红兵等各位大家哪一位不是写教学实际而著作等身。
经常坚持写作,可以保持思维流畅、推理精当,自然会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之准确决策产生作用。中层管理者要经常动用“嘴功”去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师生的主动性,这都要求中层领导必须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演讲水平。坚持写作,练成敏捷的思维、积累丰富的词汇、积淀深邃的思想、锻造严谨的逻辑。写作能促进管理者个人乃至整个学校教师的学习。许多校长往往“业务”太忙无暇学习,这对校长的自我发展及学校的发展都不利。百忙中的校长都能坚持写作,这会影响和带动其他教师,在学校真正形成好的学风和校风。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而“好校长”不仅仅是外在的“好”,还应是内在的“好”——涵养。一篇篇享受自己、陶冶他人的好文章,无疑就是这个“好”的最好注解!
学校的每位管理者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做好表率,认真落实好并创造性地做好各部门的工作;牢固树立“崇尚质量、追求卓越”的理念,并使之转化为自觉行为,学校的各项工作就一定会更加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宋瑞凯.语文教师的读书思考及写作[J].语文教学之友,2011(8).
4.《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篇四
李镇西老师教育智慧令我折服。读《爱心与教育》,常常被李老师的一些别出心裁的教育设计、教育艺术所折服。他对顽童的转化与优秀学生的培养与提高上他独到的一套。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教师也有有权发泄他的愤怒,任何一个有涵养的、受过教育的人也在所难免)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他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游玩、集体评议、每日九问、写“灵魂的搏斗”、学生作文表扬、推荐好书等,所有这些都是李老师教育智慧的表现。他的这些做法,时时处处体现了一个名师的高明,他总是以自己特别的方式来启迪学生的心灵,来走进学生的心灵。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爱的真挚令我折服。李老师说:“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我们对学生的爱,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更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学生汪斌的父亲执意留下一筐鸡蛋感谢李老师对儿子的关爱,李老师每天用小煤油炉煮上一个鸡蛋给汪斌送去。家境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宁玮善良节俭,李老师送钱给她补充营养。在高考以几分之差落榜后,宁玮情绪波动很大,李老师一直鼓励她,八年如一日的通信,电话联络,成为宁玮成功人生的最大动力。父亲病逝,家庭欠债的伍建有了辍学的念头,李老师支持同学们给他捐款捐物。假期,李老师带着学生步行三十多里山路,来到伍建劳作的田头。齐声大喊:“伍—建—你—好!”伍建泪水长流。李老师教育“后进生”万同转化的过程,更像一个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相比于李镇西老师,想想自己,真是惭愧。在对爱学生的理解和做法上,尤其是在转化“后进生”上,自己是多么的肤浅和渺小。读了这些书后,我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我努力这样做:首先,深呼吸,控制自己的情绪,告诉自己“生气有害健康,也解决不了问题!”其次,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和学生交流犯错的原因,换个角度把自己当做孩子;想想自己小时侯的犯错经历和当时的感受。最后,在学生确实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再趁热打铁真诚、耐心地和他制定改错目标。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得有细心与耐心的技巧:
“你今天的态度很真诚,我非常感动,如果你能让我看到实际行动,我一定要在全班表扬你!”
“以后,你觉得自己该怎样做,才不辜负老师对你的信任呢?”
“那我们一言为定!如果你有时忘记了,需不需要我提醒呢?”
5.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篇五
书中写道:“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需置疑的。教育以幸福为目的既是一种实然事实的存在,也是一种应然价值的追求。幸福教育是为“人”的幸福的,幸福能力表现为发现、创造幸福和享用幸福的能力。也只有当这种能力变成了学生的内在素质,他的幸福才是自由的和终身的,教育也才是成功的”。我们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感知幸福的能力,让他们学会感受幸福、和享受幸福。
其实要让学生们感受幸福的体验其实很简单。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小小的红钩、一个肯定的微笑、一阵响亮的掌声,一朵鲜红的小花、一个可爱的笑脸,都足以让孩子们欢欣鼓舞,能让孩子的脸上泛起幸福的笑容,我们的孩子就是这样容易满足﹗孩子脸上洋溢的幸福的微笑,我们也就幸福地醉了,赏识我们的学生,用爱温暖他们的心灵,就能创造无数个奇迹。我们不如慷慨一些,多给孩子们一些自信、一些支持、一些鼓励。阳光会洒进学生的心里,孩子心理就有了幸福了。
6.《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读书体会 篇六
我的办公桌上放了一本肖川的《教育的情趣与艺术》,好厚的一本书,同事告诉我说,这是学校要求批注的一本这一学期的教育著作,我看了看封页,上面的一段文字,让我深深的对这本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良好的教育不仅是充满智慧魅力的,也是充满情趣和艺术的。惟有健康的趣味能够养育我们的灵性和激发我们内在的兴趣。艺术是教育的一种境界和存在形式,艺术不是教育之花,而是教育之本。我们只有将自己融会与教育文化和教育的情境之中才能欣赏这种艺术。良好的教育就是要让我们的心灵在一种有品位的精神氛围之中。细细品味了他的这本书,文章中无处不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肖川先生的随笔,让我感受到一个随字:随和,随意,随缘,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介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像朋友之间的促膝而谈。它表达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下面是我自己读完全书后的一点体会:
一、他告诉了我们教育的灵魂
书中提到,教育的灵魂该是道德教育,很多时候,我们趋向的是一种无视主体性的教育。这种无视主体性的道德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大多数表现为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缺乏自律能力,缺乏进取精神,表现出盲目从众和循规蹈矩,表现为逆来顺受。肖川先生的书读到这里,我有着被提醒被激醒的感觉,而如何将书中理念运用于我们英语教学中,我觉得应该从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每个孩子,从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开始,让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他告诉我们教育带给我们什么
读这段时,我心里有一阵揪心但又力不从心的感觉,有时,我们只看到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而不是让学生会灵活运用知识点。书里写到一个让人心疼却又觉得每天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制约教育改革的瓶颈在考试评价制度,应该来说,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可是,我们为了公平所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那就是牺牲了整整一代人的自由和谐的发展。我不由的想,我在之前的学生生涯中,没有美好的回忆,没有深刻的兴趣与爱好,再回想起那段日子,我有种莫名的恐惧。书中提到,学习成了苦不堪言的差事,大考小考的排队分等,使学校成为早就失败者的场所。目前,一直都说,兴趣是最重要的,而我们目前所要做的,就是在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不要扼杀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对美好知识的向往,要使我们的教学有吸引力,就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尊重每一位学生,给学生宽容、宽松、宽厚的生长环境。
三、他告诉我们教育的期待
书中提醒着我们,不能只习惯于树立榜样、宣传榜样、学习榜样,要学会观察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的善端,我们该对别人多一份对人的信任和由衷的尊重,对待学生,特别是那些暂时还处于落后的学生,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让他们多一份真诚的感动。肖川先生说:我相信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地方,就会有快乐!快乐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
7.《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读书体会 篇七
1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门诊就诊患者反应最好、效果最满意的护理工作内容之一。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患者流动性大,停留时间短,且由于这些患者职业、年龄、性别、患病种类各异,他们对健康教育的需要以及接受教育的能力差异较大,因此,做好这部分患者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护士明确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职责所在,使他们把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预防疾病,指导患者建立健康行为视为本职业务的一部分[2],就会积极主动做好健康教育,同时不断加强和培养护士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健康教育。
2 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内容
2.1接诊分诊教育
患者一进入门诊大厅,只要是非抢救患者,健康宣教便可进行。门诊是患者进入医院的第一站,患者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医院,从挂号、分诊处就仔细了解病情,认真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导诊护士主动热情迎接患者,介绍医院环境,指明就医方向,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在患者候诊期间,分诊护士要为患者提供工作人员服务质量信息,主动介绍坐诊医师、教授情况,使患者相信医生会全心全意治疗他的病。及时通告各诊室诊病进展情况,使患者心中有数,并通过电视、录像、宣传栏等,介绍就医须知、各科方位、宣传疾病保健及防治知识等,使他们在候诊期间一方面可接受卫生保健知识,另一方面可减少候诊过程中的焦虑、紧张、烦躁心理,保持心情愉快,主动配合医生诊治。
2.2 检查、治疗过程中的健康教育
患者诊病结束后,下一步进行的是各种检查、治疗。这时,护士便可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在进行各种诊治操作过程中,进行个别宣教。内容包括:疾病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并发症预防、自我护理常识、饮食调护、用药常识及注意事项等,对这些方面应系统教育,并帮助患者识别疾病的危险信号及自救常识。主动介绍环境,介绍安全制度、陪人制度,并告知留观患者及家属应怎样配合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护理。同时介绍各种常见疾病的有关防病、康复知识,包括疾病的病因、症状、有关化验检查、饮食指导、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药物的使用方法、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结合门诊患者特点制定出常见病、多发病等一些健康教育手册,内容涵盖了内科、外科、急诊科等相关内容,分发在各个诊疗场所,以供患者随时参阅。
2.3 随诊教育
这是门诊健康教育最主要的、最经常的宣传教育方法,它不受时间、地点、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利用候诊、就诊、取药、进行各种治疗等机会,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对象、不同疾病的患者宣传不同的内容。原则上掌握针对性、通俗性,如春季如何预防流感,夏季中暑的预防及紧急自救知识,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等。
2.4 离诊时教育
患者诊治结束准备离院前,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回家后的注意事项;介绍活动与休息的关系,有关锻炼方法;继续用药的用法、用量及预后保健;复诊时间及方法以及同医院联络的办法等。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对择医行为非常强烈的患者,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最好的专家、教授诊治,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保证其病情诊治的连续性,为此,提前为患者预约好下次复诊的医师,解除了患者的后顾之忧,患者满意离去。
3 健康教育的形式
3.1 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患者挂号时,给每位患者赠送一本《健康教育处方》,通过阅读患者可以了解常见病、多发病的自我调护知识等,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慢性患者,他们久病后积累了不少医学知识,对健康教育的期望值也较高。患者对处方不理解之处,由导医台的护师负责解释。
3.2 健康教育宣传栏
利用各候诊厅宣传栏,定期宣传不同季节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预防措施、治疗知识,一般在门诊大厅、走廊、楼前、路旁引入注目的地方,患者和行人随时都可看到,以强化人们的卫生保健意识,理解健康的意义。
3.3 个别指导
针对患者知识层次、掌握疾病知识及信息程度不同,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指导,耐心、准确回答并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对文盲、年老体弱、理解力差的患者,给予有效、正确地指导。个别指导是所有教育方法中最有针对性、最受患者欢迎的方法。
3.4 利用电子显示屏宣传
每天上班期间,利用患者及家属候诊的时间,滚动宣传讲解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转归、注意事项等内容。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引导全民正确健康价值观念,使群众具有自我保健意识。要认识到个人健康是对自己、社会和国家的责任,保护周围环境,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是爱国、守法的道德行为,它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表现,将其与法制教育、道德教育、职业安全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相结合,各行各业都有参与培养教育人们健康行为的责任,做到“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
4 拓宽知识面,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要求
在以往的门诊宣传工作中,发现有的患者求知心理很强,特别是知识层次较高的人员要求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知识,为此,要求护理人员提高学习业务的自觉性,扩大知识面,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仅要学会药物治疗,还要学会心理治疗,从而提高业务水平及业务素质,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5 体会
门诊健康教育是导医护士针对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而良好的沟通技巧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前提,良好的技术和全面的知识是维系沟通效果的纽带,娴熟的技能是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和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通过健康知识的宣传,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健康指导,不断提高门诊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在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通过满意度调查,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良好,问卷调查满意度达到90%以上。通过门诊教育的实施,使护士的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社会信誉。
WHO指出,在21世纪,个体家庭和社会自身在决定和满足其健康需求方面,将扮演重要的角色,自我护理正成为一个发展趋势,健康教育也必将被人们所认识,并成为患者及家属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护理中应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3],达到促进全民健康的目的。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观念的更新,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下,门诊护士在开展高水平健康教育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门诊是医院就诊患者的重要阵地,是医院工作的第一线,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门诊护士,患者,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孙玉新,张伟,周墨菊.论健康查体中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7,5(2).
[2]邓英,沈雯霞,罗旭.健康教育在特需门诊中的实施[J].护士进修杂志,2007:12.
8.信息技术教育与研究性学习体会 篇八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体会
一、信息技术教育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下,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一种不可替代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教育能为学习者提供全面的学习资源,也是促进学习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辅助工具,它还能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的学习充分体现了创新的教育理念,它是时代对教育需求的反映和体现。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从社会生活中自主选择研究性课题,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获取知识的学习性活动。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包括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以及团队合作等。
三、总结与体会
1.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从中认识发展是研究性學习开展的中心思想。但是,因为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就导致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很好地适应这些差异性,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基本要求就是,学生在重视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和促进能力的培养。而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还能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促
进思维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
3.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中,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方便、有效的资源,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搜集信息、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以及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上升到创造性和综合性的层面上。
信息技术将逐渐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使用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师应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有效性。实现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结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还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周高幸.信息技术教育的技术的活力源于课程整合:谈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一点体会[J].当代教育研究,2008(02).
(作者单位 辽宁省本溪市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9.读书体会润泽教育 篇九
看了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我真的被日本教师们的敬业精神所感动,被佐藤学先生的研究态度所震撼。被他们在面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时,认真、朴实、讲究实效的教研活动和教学实践所吸引。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佐藤学先生的好多精辟之言让人耳目一新,发人深省!
“可以说没有哪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他的这一阐述,让我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最根本的是改变课堂教学,实实在在解决课堂里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到每个教室里去。
“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能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的能力。这看起来好像离得远些,其实却是一条捷径。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变得丰富起来,而不是相反。”佐藤学教授在这本书中非常强调“倾听”的重要性。实际上,仔细地倾听每个孩子的发言,积极地应对才是我们应该做的。精彩的发言要鼓励,胆怯的发言要启发,错误的发言要引导,更重要的是要听到孩子的话外之音,并抓住有价值的发言与他们形成对话,引导其他学生进行深入探讨,让每个孩子都安心发言,无拘无束地交流。因此,倾听比发言更重要,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
今天,我们就先来谈谈《静悄悄的革命》中的第一章——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
佐藤学先生在此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教室应该是怎么样的?这是个每位教师在走进教室前就应省察的问题。有一种教室是由缺少人情味的硬邦邦、干巴巴的关系而构成的,但学生的心灵并不需要这样的教室,那么什么的教室是他们所期许的呢?
佐藤学在书中对教室的阐述让人心生向往:“润泽的教室能使每个人的呼吸和节律是那么地柔和,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在教室里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真诚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们的心态是开放无拘的,教室是轻松愉悦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教育也许会变得简单起来。”
可是在我们的教学生涯里,可曾看过这样的教室?这样的教室如能构建,对于教师来说,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东西,而更需要教师具有综合的高超的人文素养。构建这样的教室,还需要洞明的一个问题是,学生为什么会厌学?厌学的学生是无法参与这种教室里的。其实厌学只能作为结果而不是原因来考虑的——学生长期生活在硬邦邦、干巴巴的教室里,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而我们大部分的学校,在长期的升学压力之下,功利色彩弥漫了几乎所有的教室。家长的愿景、社会衡量成功的标准,个人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统统诉求于直截了当的、粗放型的教室,而不是“润泽的教室”。
“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无论访问哪个教室,大同小异的教学却极易让人产生误会,以为发生的问题都是一样的。……每个教室都形成了彼此各异的富有特色的面貌,并按各自的状态构筑着各自独特的世界。”
读到这段文字,我不禁想起在一篇课文《做一片美的叶子》中的一句话: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的,学校各有特色,教师各有千秋,每一个孩子更是各有各的性格喜好。由这样一些各具特色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班集体,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那么怎样将他们融合起来,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呢?这就需要教师的“有限度的容忍”。我们要允许学生能力有强弱,允许学生思维有快慢,允许学生表达有完缺,允许每个学生以独有的“这一个”真实地存在于教室。只有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个人的呼吸和节律才会柔和,教师才会和学生一起“共度愉快的时光”。这就是“润泽的教室”。
“在„润泽的教室‟里,教师和学生都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够得到大家自觉地尊重,得到承认。„润泽的教室‟里每个人的呼吸和其节律都是那么的柔和。”这样的教室该是多么和谐,多么吸引人!
10.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篇十
一、教育力量从实践中来:
相信学生,用信任的力量激励学生。
以前,教育的方法只是教师一味地多讲、多说,事必躬亲,但往往事倍功半。此刻,我试着把手中的“权力”下放,多数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各方面工作都不亚于以前。学生自己制定出了“班级公约”,规定了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效果十分好。原先的班会都是我一个人唱“独角戏”,而此刻,让学生来做真正的主人,学生发现的问题反而更全面、更具体。这样,使我抽出了一部分时间或研究教学、或专门去找那些存在问题的学生去做思想工作。
关爱后进生,用真诚的情感打动学生。
每一个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既有用心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教师的职责就是对学生存其优点,去其缺点,发扬其用心的一面,克服其消极的一面,促进学生思想的转化。
学习李镇西教师后,李老师的几句话对我启发很大: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就是因为它差,不能渴望一下子就把他们转化好,所以,对待差生,要允许其反复,要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并多去寻求群众的帮忙。如我班的崔杰同学,个性比较强,好耍横,好骂人,学生经常告他的状,以前,这种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批评,但根本不管用。此刻,对待他,我首先去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经常去表扬他,让他明白,老师并没有放下他,而是在时刻关注着他。其次,根据他的特点,降低要求,先要求他每周有两天或三天遵守纪律,使他认识到遵守纪律并不难,最终到达转变的目的。
二、教育力量从爱中来
老师坚持了十几年给学生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因为他坚信,优秀文学作品对人的灵魂有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我觉得利用每一天中午午休时间给学生读好作品,这个方式十分好,我们能够借鉴。平时,我们中午会给学生布置超多的作业,学生就想机器人一样,反复的做题目,其实效果往往不好。课上的40你没有少挨我的批评,但我真的不认为你是一位“坏”同学。而且,你被我批评的缺点,大多是你的优点的“变形”:你很热情,活泼,一“变形”就成了课堂上爱说小话;你待人真诚,喜好交朋友,可难免分散了不少学习上的精力(比如有时串班,比如晚上学习时有电话干扰等等);你热爱班群众,可为了维护“班级荣誉”竟不惜“欺骗”杨校长,结果严重败坏班级声誉……你没有“变形”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心地善良,思想纯洁,乐于帮忙学生,更乐意为集团出力;你办的《雨林日报》,不但版面美观,而且可读性很强。如果你在纪律上继续进步,在学习上更加努力,前途无可限量啊!
多好的评语啊,如果我是这位学生,看了评语,我就明白,平时我哪方面做错了,错在哪,老师这么关心我,我必须要改了我的缺点,成为更好的学生。
1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读书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 医学教育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04-02
网络教育资源平台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特征之一,是加强教学条件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是考察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指标,不仅关系到校园信息化建设和数字校园的建设,对改善教学条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1]。医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医学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医学生要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网络教学平台在医学教育中应用不仅丰富了医学院校网络教学资源,对于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均起到重要作用。
一、医学教育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的意义
1.网络教学平台能够有效提升医学教育技术手段
网络教学平台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网络教学资源共享为基础,以辅助课外教学为目标,以课程专题为主线,强调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三维培养,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医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步骤地将各专业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课件、辅导材料等内容网络化,利用网络发布并批改学生作业,与学生开展网络互动答疑等活动。医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上网学习、主动探索、参与交流、完成任务、实现目标,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的实践活动,不再把课堂教学当成实现教学目的的唯一途径,开辟了另外一条学生容易接受,学习时间自主灵活的以网络教学为主的新途径,利于医学人才的培养。教师通过建设课程网页、布置网络作业、开展网络答疑等工作合理引导学生网络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网络上学习知识而不沉溺于网络。结合网络教学平台的持续推广使用,在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环境学习、探索知识的同时,教师更加容易掌握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从而做出形成性评价,反馈于教学之中,提高教学效果。
2.应用网络教学平台能够促进医学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医学教学手段和方法把学生看作被动的接收者,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在课堂上听课,学生不是和教师一起平等的共同探究。在这种落后观念的支配下,许多教师认为包括技能技巧在内的所有知识都可以通过系统地讲授而获得,教师只要把这些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就能相应地掌握和运用它们。然而,医学教育中的很多知识实际应用性极强,通过灌输所得的知识,其价值是有限的。课堂之外的业余时间,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很少,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无法得到很好的合理的指导。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更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从被动者转换为主动者。
二、医学院校应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的进展
1.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进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学习者的參与程度需求的增长,对网络环境下远程学习的理解不断深入,网络教学平台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可划分为三代:第一代为点播式教学平台。在网络教育发展初期,点播式教学平台主要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快速传递,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点播音频、视频课件,查阅电子教案等教学内容,完成在线作业等。其主要特点是以课件为中心,教育资源的网上电子展示,强调的是管理。第二代为交互式教学平台。广泛运用即时通信技术开展在线和离线的教学支持服务,教学平台集成视频会议系统、聊天工具、BSS讨论系统、内部电子邮件系统给学生提供学习导航、在线离线课程、答疑辅导、讨论、在线自测等服务,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了教学平台的交互功能,强调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第三代为社会化教学平台。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以及学习社会化的提出,学习者利用社会化教学平台,通过智能化搜索引擎、RSS聚合、Blog(利用评论、留言、引用通告功能)、Wiki以及其它社会性软件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学习网络,包括资源网络和伙伴网络,并处于不断的增进和优化状态。其主要特点是社会化,集体智慧的分享与创造,强调学习社会化。
2.辽宁地区高等医学院校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进展
辽宁地区高等医学院校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已经进入第三代,具有明显的社会化特征。“十二五”以来,辽宁省不断加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资源开放课程建设,学生可以通过“酷学辽宁”平台修读省内其它大学的课程,并可以获得跨校修读学分。辽宁各医学院校均在积极建设本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以沈阳医学院为例,学校于2012年出台《关于开展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各学科都在积极探索网络教学平台在学科教学、师生互动交流、平时作业考核等方面的应用。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的目的是以网络课程建设为核心,依托精品课程和双语课程等优质课程,建设一个教育资源丰富、师生互动充分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而提高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沈阳医学院建设的网络教学平台交互式特征明显,属于第二代网络教学平台。随着辽宁省跨校修读学分工作的开展,2016年,沈阳医学院选用了中国医科大学系统解剖学、病理学两门课程,选用了大连理工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两门课程。用课教师与建课教师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利用“酷学辽宁”平台为学生搭建学习网络,网络教学平台不仅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交互式学习环境,同时体现集体智慧的分享与创造,具有社会化特征,说明辽宁省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已经进入第三代。
三、医学院校应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的体会
1.教学资源丰富
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丰富了网络教学资源,满足学生、教师对网络教学资源的需要。辽宁省已经建设300余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各高校可以跨校应用“酷学辽宁”平台,将其它院校教学资源引入本校并应用于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向本学科优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学习省内知名院校教师开设的课程。各高校也都在建设本校的网络教学资源,以沈阳医学院为例,学校于2012年引进了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网络教学平台,先后建设了40门校级精品课程,引进了12门超星公司的慕课,应用于教学工作中。无论是本校建设的资源还是引用校外的资源都极大丰富了网络教学资源。
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学生可以进行移动式学习(M-learning)。因网络教学平台具有4A(Anybody、Anything、Anywhere、Anytime)特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主学习[2]。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发生改变,从没有老师教就不会学习到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自学。以沈阳医学院为例,每学期约有2000人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
3.利用开展形成性评价
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于辅助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学生在上网学习的过程中会留下学习的痕迹,包括登录的频次,学习的内容,讨论发言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等。教师通过网络信息统计功能能够清晰直观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利于对学生开展形成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问题并加以纠正。网络教学平台大多包含在线测试等考核方式,也利于无纸化考核的实施。
4.降低教学成本
医学教育中要求学生实践动手较强,教学成本较高,尤其在实验教学中,标本的使用和各种实验的学习要求更高的教学成本。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把教学标本或实验过程制作成图片、视频等教学课件,供学生反复下载、观看、学习,能够有效的降低教学成本。
四、医学院校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努力的方向
1.提高教师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的积极性
教师应用网络教学平台会改变教师以往的教学习惯,教师往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去建设和管理网络教学平台。学校应该给予教师相关政策,对于教师积极应用网络教学平台提高教育教學效果的,要给予时间、设备、经费、工作量等保障,使更多的教师愿意投入精力建设网络教学平台。
2.要加强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还要看学生能够适应网络教学模式,能否加强自我管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2016年9月,对沈阳医学院2015级护理学7-8班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学生不能很好的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学生更喜欢教师在课堂讲课,而不喜欢自己面对屏幕学习相同的教学内容。学校应采取多种措施,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进一步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和管理
目前省内各医学院校建设和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部分教学资源不适应学生自主学习需要,需要进一步调整和改进。例如,某高校制作的视频资源时长在40余分钟,学生很难保证自己像在课堂一样高效率的学习40余分钟的教学内容。网络教学视频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将每个视频时长缩短,达到某一知识点的教学效果即可。网络教学视频应与教师课堂授课不同,采用更加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愿意参加网络教学。高校应充分利用期中教学检查等管理手段,关注本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和进展,引导广大教师更好的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吕晓猛,蒋玉峰,王琼,等.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原则与分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1):29-31.
1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读书体会 篇十二
1 学习掌握中药师职责
重点培训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所在科室的工作制度和科室的基本工作要求和工作任务。通过岗前培训,让院校中药学专业毕业生,能尽快进入工作角色,自觉服从上级药师指导。在上级药师指导下,能完成调剂、制剂、药物保管等工作。参与拟订药品采购计划,以及药品管理工作。完成处方审核、划价,分类登记统计。深入科室了解临床用药需要,调整药品采购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保证调剂无误。凭医生处方发放药品,发放药品时要细心的向患者说明药品的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严格把关,防止发生差错事故。发放药品时,要仔细核对患者和处方,发现错误之处,要及时将处方退回并问明情况。正确保管各类药品,避免因保存不当或超过有效期限。在工作过程中也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
2 学习掌握药事管理法规、政策
让中药学专业院校毕业生,认真学习《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处方管理办法》等规章规范,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考试考核。通过药事管理法律、法规、政策的培训,让中药学院校毕业生尽快掌握药事管理方法,如:中药饮片进货验收、保管养护和出库复核制度;中药饮片调配操作 (包括饮片接方、配方、核对、发药等) 管理制度;中药饮片质量检查制度;中药饮片炮制加工管理制度;中药饮片质量事故报告制度等[1,2]。
3 学习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程序和方法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训:
用药基本知识:如常见病、常见药物、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使用依从性、药物保管和有效期等基本知识。
药师查房:随同临床医师查房,审核医嘱或处方,参加危重、疑难病例的救治和讨论,监测和发现药品不良反应。
床边宣教:对患者使用的药物详细讲解药物作用、服用方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态度热情,讲解细心。
建立用药档案:每月选择有病种和用药代表性的部分住院病人期间的用药治疗过程和建议药物治疗计划及出院小结。在出院小结中,临床药师对用药的合理性,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经济学进行分析。药事档案可用于药事绩效分析,也可成为临床药师和临床医师推进合理用药的教材。
药案讨论:组织药师、临床医师参加,重点对抗生素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病历点评:抽取病历,对医嘱或处方进行透明点评。将考核结果纳入医疗质量目标考核内容。
血药浓度监测:尽可能的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一定得科学研究,如对个别患者的血药浓度进行检测,评价药物质量。
4 熟悉掌握药学职业道德规范
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除了要掌握与工作相关的专业技术外,还应该认真学习《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的意见》、《医德规范》、《药学人员职业道德》等药学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维护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增进医患沟通,和谐医患关系,提高病员满意度。
综上所述,经过系统的岗前教育培训,中药药学专业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前,通过系统培训药师的职责、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药学职业道德规范,学习了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程序和方法,能够显著提高中药药学人员的工作能力。而且系统的岗前教育培训,可以很好的帮助中药药学专业毕业生尽快地从学生角色到专业药学工作人员角色的转换,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探析中药药学人员岗前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及主要方法和内容, 总结其中的教学经验。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在院校完成了关于中药的各种基本课程, 掌握了中医药基本理论、临床用药的基本知识, 具备中药质量鉴定分析、中药药理学与毒理学、中药炮制加工、制剂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了解中药学科的学术发展动态,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但是为了较好地胜任医院中药学工作, 仍有必要进行岗前培训, 学习了解有关知识。通过系统的岗前教育培训, 能够显著提高中药药学人员的工作能力, 帮助中药药学专业毕业生从学生角色到专业药学工作人员角色的转换, 现将具体情况叙述如下, 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中药药学人员,岗前教育培训,方法与体会
参考文献
[1]张静茹, 土丽霞, 南继红.构建药剂科结构化培训体系[J].中国药房, 2009, 20 (19) :1484.
13.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篇十三
但是,我对书中的这段话兴趣较大,它谈到:“我们所以迷惘,是由于我们不会思考了;我们所以不会思考,是由于我们储存的‘知识’不足以解决或更好的解决问题了。最有效的办法,是重拾书本,更新自己,与时俱进。”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但能帮助教师读出教育的知识,读出教育的思想,而且更有利于指导者更新思维,向外了解世界,向内了解自己。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老化加速,社会变化急剧,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拥有足够的知识,而需要终身学习。
古今中外,关于“阅读”留下了不少佳句。中国谚语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谚语说明,只有在书籍之中才能获得尊贵。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一条重要的建议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总之,读书,有千万个理由。但是,在当下的教育中,教师们疲于应付琐碎的教育教学事务,有心读书的教师在逐步减少,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成了摆设;即使是读书,也仅仅是教学用书、考试辅导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试问,教师如果不读书,还能去“教书“吗?因此,每一位教师要想真正成为有思想的教师,那就去读书。如果作为一名领导者或中层干部或是带教的指导教师,要想对其他老师或徒弟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必须是高屋建瓴,用阅读的方式来拓展思路,更应该把读书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树立榜样的作用。
★ 小学生关于《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 读书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 小学生读书心得体会
★ 教育著作读书心得体会
★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 教育教学读书心得体会
★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体会
★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14.《守望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篇十四
《守望教育》是一本抒发教育理想的真情之作,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一个“爱教育者”的真挚情怀。书中说“正是凭着我们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渴望和对人的完善的关照,我们才会对现实的教育、现实中的人的命运心怀依恋,对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保持一颗平常之心,对细微的教育事件持一种深切的人文幽思,对我们的点滴思考坚持一种温暖的人间情怀,同时也对现实中的各种教育问题给以理性的批判与必要的反思,”作者对教育热情、思考深深打动了我。
刘铁芳的《守望教育》一书,还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阐述了我们今天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如何让每个教育者都能在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中不断地追问,在不断质疑、追问的过程中,催生教育实践智慧,改善、提升每个教育人的教育生活质量。
在《研究性教学: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一文中,刘教授指出:好的教学实际上只是为了把学生引入“问题”之中,引入他们属己的“问题意识”之中,并且不断扩展他们的问题意识。这样,好的教学就不再是以其过程中的知识、技能的授——受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好的教学不再是一次性地解决问题,而只是通过暂时的解决问题来激励、焕发学生更多的问题,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自觉地走上自己的问题思想之路。这也让我们对于现阶段正在研究的“问题意识”的课题有了更深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的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毕竟“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研究性教学也并不是为了把每个人都培养成学术研究的专家,而意在让每个学生都能自我“想问题”,能独立思考、判断、评价、选择、创造,视野开阔,并最终落实到对社会、自然世界以及自我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的关注之中。
15.《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读书体会 篇十五
一、抓住“美”,体会“情”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1.中职语文学科的本质要求
语文教学过程是认知活动的过程也是情意活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情感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中职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 还要形成未来职业发展所需的审美和情感素养。中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语言课程自身具备美的素质,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并在美的情境中提高审美能力和情感素养尤为重要。同时中职语文学科包含丰富的情感因素, 成功的情感教育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能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培养高尚的情操。中职语文学科有机地把美与情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在把握美的过程中体会情感。
2.职校生的学生现状及社会需求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感较为丰富。他们急需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文化素养。但因为种种原因,部分学生的审美观相对肤浅和低俗,很难在语文课中通过主动学习发现美,获得情感的体验。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在把握文本的美的基础上体会情感至关重要。同时,现今社会对职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不仅需要有专业知识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更需要有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综合应用型人才。通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和情感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如何抓住“美”,体会“情”
中职语文学科的美与情紧密融合, 学生在赏析美的过程中,丰富情感体验。同时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提高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首先在教学设计中,教师研究教材文本,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美,帮助学生发现美。在活动设计中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增加情感体验;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赋予文章及人物情感,唤醒学生的情感。同时利用多种教学手法,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体验,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丰富情感。
1.走 进文本 ,贴近学生 ,把握美 。
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首先教师要真正走近文本发现其本身存在的美,再将这些美加以提炼最终把它融入到教学中。例如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笔者反复研究文本的基础上, 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为一次“寻美”之旅。走近文本不难发现,作者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出发,寻找属于自己的美妙的自由世界。作者在寻找的过程中为我们展示了美轮美奂的场景。在教学中,带领学生寻找“美的同时完成荷塘月色的赏析。整个寻美之旅首先在动静结合的美态中赏析了荷塘之美, 又在水乳交融的画面中赏析了缥缈虚无之美,之后在斑驳的树影中赏析了光与影之美,最后在一片蛙声蝉声中结束了寻美之旅,回到现实生活。学生在现实与虚无中理解了美的意义,提高了审美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发现文章的美, 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在赏析的同时体验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其次,教师在走近文本把握美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阅读经验。语文教学过程需要把教师认知和学生认知相融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够在教学设计中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够带领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和社会之美。通过有趣的体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例如在课文《米洛的维纳斯》教学准备中,针对赏析残缺的艺术美这一难点,首先了解学生对人物美的认知,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赏析残缺美在教学设计中从“你认为什么是美”出发,引导学生从各种美发现残缺美。从赏析不同类型的残缺美到赏析维纳斯残缺的艺术美。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学生在思考中完成对维纳斯艺术的赏析,提高审美能力。
2.创 设情境 ,激发情感 ,感受美 。
著名的美 学家朱光 潜认为 :“美感教育 是一种情 感教育。”中职语文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在精神上有所追求,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塑造心灵,培养高尚的情趣。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空洞和乏味都是因为没有真正激发学生的情感。
要想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 首先要在教学中创设美的情境,营造情感气氛。一是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营造情感气氛。例如在《善良》一文中就选择通过精心设计导语营造了情感的气氛。导语:懂得关怀的人是能够找到朋友的,懂得珍惜的人是能够得到幸福的, 那么懂得并坚守的善良的人是能够得到心灵的慰藉的。学生在听完之后马上提出疑问:“懂得并坚守善良的人怎样找到心灵的慰藉呢? ”这样就自然引入新课并激发了学生的情感。通过导入环节营造气氛激发情感,能够很快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这一环节中,还可以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方式营造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二是可以通过美读的方式营造气氛。信息化时代,朗读已不仅仅停留在教师的泛读、学生的朗读层面。例如在现代诗歌《致橡树》中,老师可以选择语言、节奏、配乐等方面更有感染力的朗读片段,让学生在听读中能够不自觉地走近文本和作者。学生根据对文本的理解, 选择喜欢的语段和符合情感的配乐录制成朗读视频。在听读和朗读中,学生能够分析文章的感情基调,在朗读实践中激发情感。
其次要在教学中赋予人物情感,贴近学生,激发情感。例如在小说《士兵突击》节选中,揣摩人物形象性格是教学重点,在教学中设计了思考题:“是什么让他们在竞争中获胜? ”教学中以思考题作为激发学生情感的出发点, 顺利完成文中三个重要人物的分析;通过角色扮演方式,让学生深入文本,从而体会人物的情感与精神。在教学设计中通过讲解自身的经历,诱发学生联系自身学习许三多身上“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学生学完这节课后表示能够很好地从许三多的身上找到可以学习的精神品质,真正体会到许三多精神的感染力。
最后利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越来越广泛, 同时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也让语文课堂更富有活力。综合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例如在《哦 ,香雪》教学中 ,火车的一身长鸣迅速让大家走入到美丽的小山村———台儿沟。通过观看视频短片《品读香雪》走近香雪这一人物, 分析人物形象。同时通过网络交流平台观看电影《哦 ,香雪》,学生可以在互动交流平台上表达观点。学生在音乐、视频、图片、文字的渲染和激发下,顺利进入文章的情境,从而激发情感。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跳出文本,体会现实生活中的美。学生在充分的多媒体环境下鉴赏这篇小说,能够很快走入情境,感受香雪带来的力量。
三、关于教学实践中审美与情感渗透的一些思考
在中职语文实际教学中要想成功地抓住美, 顺利地激发学生情感,教师就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全方面准备。首先在教学准备环节,教师要能准确深入地把握文章的内容,找到文章可以挖掘的审美元素。这不仅需要教师提高教学能力,而且要提高审美能力。其次在教学环节,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美的氛围, 引导学生在赏析美的同时进行情感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时刻对学生的审美方向和情感程度予以把握,提高课堂驾驭能力。最后在课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针对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加以拓展和延伸, 在拓展延伸增强对学生情感的影响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后作业布置上有充分的考虑,帮助学生通过课后的拓展阅读、微课赏析、线下讨论等方式延伸情感。
摘要: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把审美教育和情感渗透有机结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挖掘美的内容,创设美的情境,在美育中陶冶情感。本文通过分析中职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和情感渗透的现状,为解决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通过举例分析在教学中如何抓住“美”,体会“情”。最后阐述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审美及情感教育的一些思考。
16.《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读书体会 篇十六
【关键词】高职; 人文教育; 实践教学
【Abstract】Our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pecifically design and import humanistic education,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each link, let the students revising its own professional values, Outlook and morality, to ubiquitous humanistic education allows students to complete from the outside and inside the “Ideas for improving”. In order to achieve a highe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special humanistic education explores a new road.
【Key words】Quality Humanities edu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8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021-02
实践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高职院校在努力打造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基地的形势下,更应完善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针对学生的专业实际和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在专业课中开展相应的人文教育,将素质教育揉和到专业实践教学各环节中,以形成一种无处不在、润物细无声的人文渗透效果。
现以我们在《计算机组装与组网》实训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实践经验与大家分享。
1 坚持实验场所的“5S”管理
5S指的是“整理、整顿、清洁、清扫与素养”。许多企业推行“5S管理”的目的是想从上述五个方面进行整顿,训练员工,强化文明生产的观念,使得企业中每个场所的环境,每位员工的行为都能符合以上精神的要求。我们为了仿真企业实训场所的强烈职业氛围,在实验室里认真贯彻实施“5S”管理。让学生认识到一跨进实训室起自己身份就开始转变,由一名学生转变为一位在岗的员工,在此所做的一切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流程与实训规范来进行。我们还通过悬挂介绍展板、大型仪器操作规程、《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安全条例》及“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等标语,来宣扬企业精神与价值观。以科技、人文交融的环境,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2 调整实训计划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使用融入人文特色的项目式教学法,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社会活动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处理相关信息;强调以人为本,通过自评与互评方式,让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我及他人;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下,让学生通过自身经历去认识在合作过程中的得与失、集体与个人间的关系。其中增设的社会调查则进一步强化学生与外界的联系与沟通,对真、善、美的理解与感受。通过学生与他人之间的讨论与交流所引发出的观念上碰撞,来促使学生完成自我肯定;以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这种螺旋式上升方式让学生在不断自我反省与总结下逐步强化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调整计划后的结果如表1:
表1
社会调查内容包括:正版软件和盗版软件的销售情况;计算机最新配置报价;是否发现商家在销售过程中有不正当的行为;中小企业的运行模式。
总结与探讨内容包括: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及收获;职业人必备的道德素质;企业的社会责任;我的创业准备等。
我们研究的方向就是将人文教育溶入到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打破常规灌输式的人文教育只注重人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人文精神在专业课程中的内化,缺少学科之间的交叉与协调,摆脱脱离实际的说教的方式。我们将人文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中,特别是最能体现职业工作特点的专业实践教学之中。让专业教师将本专业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带来的环境、伦理、道德、法律等人文社会方面的问题溶入到教学中去。通过实验、实训教学所拥有的体验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在模拟的职业情境中,让学生在教师针对性地引导下,不断自我解决从学生到劳动者角色转变所引发的冲突,逐步修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是非观、道德观以及人际间的不信任关系,最大程度上克服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带来的摩擦,进而为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提供理性启迪,以此实现学生自身人文素质的提升。
3 重构实训评价标准
传统的实训评价内容单一,评价方式落后。往往按照一定的百分比,将操作技能、基础知识和学习态度等几方面综合,再加上正态分布原则,由教师给出终结性的学生成绩评价。这种教师为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观、个人素养、合作意识等很难进行全面科学合理地评价。我们重构了实训评价标准, 通过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人性化的改变。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更利于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发展。将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实训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自控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表达交流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见表2
表2 实训成绩考核比例分配表
☆ 详情见评分细则
4 在实训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我们把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技能分解、培训方法、考评模式等几个方面与我们实际实训内容相结合,进行了重新建构。寻找到一个全新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平台。实践环节采用项目教学法中的任务驱动方式進行,将计算机专业为期一周的实训内容分解为8大模块(查阅相关资料、社会调查、计算机组装技术、软硬件维护方法、对等网和C/S网的组建、组网配置过程中的基本操作、总结研讨等),重新设计实训任务,针对性地导入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如:废旧电子产品该如何正确处理?使用正版软件有何益处? 如果你购买电脑时受到商家的欺骗(超频设置),该采取哪些合法的手段来正确维权?网络犯罪的途径主要有那些?如果你是网络管理员,有哪些好的防范策略可共大家借鉴?优秀的个人主页特点有哪些?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做文明网民?网络时代新闻真实性的探讨等,通过完成各个揉入素质教育的实训任务,逐步地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诚信意识、法制意识、时间意识、团队意识、在虚拟世界里的自我保护意识及对媒体信息理性地辨别能力。以这种模块化渐进式地行为规范的引导,逐步修正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非观、道德观以及人际间的不信任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做职业人,进而为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提供理性启迪,从而实现学生自身人文素质的提升,完成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
五、课后继续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思想。积极地鼓励专业老师不能简单地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应自觉地把专业课、实训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阵地,进行自然而不是强加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努力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跨学科地进行交流,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人文素质。我们不仅要努力将本专业领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带来的环境、道德、法律等人文社会方面的问题融入到教学中去,更应在课后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课外辅导、下厂实习),以自己人格魅力将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和,引领学生投身于有意义的活动中,并把人生的信念注入到学生灵魂中,以此来实现教师自身的价值——“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
参考文献
[1] 王义遒.再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3)
17.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 篇十七
这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只是为了成才,更重要是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一些家长经常说:“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有些人确实在长大成人之后变“直”了,改掉了幼时的某些恶习,但是这要经过多少痛苦的磨练,碰了多少次钉子之后的结果,决不是“自然”的。现在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有种流行的偏向是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教育的长处是学科各有分工,而我们教育的任务正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各有分工,任务是很明确的。但是人的全面成长,特别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这只能渗透而且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每一位教师、家长都能掌握的教育艺术。从多角度总结丰富的经验,使我们得到更深刻的规律性认识。
18.家庭教育读书体会 篇十八
当读到书中某些环节时,我既有共鸣也有忏悔,希望遵循着书中的理念,陪伴孩子做好他成长中的每一件事情,努力把自己磨砺为一名优秀的母亲。
书中提到的自然惩罚和人为惩罚的取舍,我想每一个有孩子的家庭都会有这样的情形,当你辛辛苦苦地把家里收拾地非常整洁,却被孩子五分钟搞得一团糟。而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先训斥孩子,然后一边抱怨一边重新收拾,这其实就是一种不可取的人为惩罚,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自己去承担错误的后果,如果不承担,我们就叫他得不到玩具或者不能去儿童乐园玩,只有这样,才会让孩子长记性。当然,这样做,需要的不仅仅是父母的坚持,更重要的是一种超越坚持的耐心。而每次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自己总是做的耐心不足。我们有时候总是想送给孩子一份最好的礼物,却不知道父母的耐心其实就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只有父母有了耐心与耐性,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具有耐心,而孩子只有具有了耐心,才会变的勤劳与坚韧,在他成长的道路上,他们才不会因为急躁和冲动而一败涂地,也不会因为挫折和苦难而止步不前,所以,再次呼吁我们的家长对待孩子一定保持一份耐心。
19.《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读书体会 篇十九
一、课程性质
《课程标准》 (2011版) 将课程性质定义为:“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练习手段, 以学习体育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 以增进学生健康,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还提出了体育课程的四个特性“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3]
二、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基本理念的主要变化有, “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高度重视“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 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强调目标、内容和方法都要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要求体育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要求, 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自己的教学。“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 保证每一个学生受益”, 鼓励地方和学校在课程标准总体精神的指导下, 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具体设置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标准》 (2011版) 对课程设计思路做了以下修改和完善:1.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2.为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鼓励这部分学生进一步拓展和提高;3.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察的学习目标;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5.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和发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这些变化, 更加突出体育课程要挖潜多种功能和价值, 充分发挥健身育人的本质特征, 因地制宜, 形成教学特色, 强调评价内容要多元、评价方法要多样, 评价要多主体。[3]
四、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由过去的五个学习领域, 改变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 即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合二为一。新加入了“学会学习和锻炼, 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和“提高自觉维护健康意识”的目标, 这是为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能力以及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4]
五、“三基”内涵
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是新“三基”, 超越了课改前体育课程所强调的“三基” (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 新“三基”中的基本技能包含基本技术, 用基本技能这一概念是强调要提高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体能的练习, 每节体育课都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 并尽量结合运动技术的教学让学生进行相关的体能练习。[4]
六、学习目标、课程目标和水平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描述和体现, 也是水平学习目标确立的依据, 在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课程标准》 (2011版) 的“标准”和“目标”, 都是针对学生而言的, 即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最终达成的学习结果, 因此, 无论水平教学计划、学年和学期计划、还是单元和课时计划, 都应该使用学习目标这一概念。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 可以参考选择《课程标准》 (2011版) 的“举例”, 学校和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对每大类运动中的项目进行选择, 不是所有的“举例”“必学”。体育课主要是通过身体练习, 包括运动技能的学习和体能的练习去实现四个方面的学习目标。
七、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表述, 是对某一运动项目提出明确的内容框架和学习要求, 至于某一运动项目中要教哪些具体的技术和战术, 完全由学校根据学生的运动基础、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整体教学内容安排等来自行确定, 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是“捆绑”在一起进行描述, 即内容紧随目标, 这样既体现了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 又增强了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程内容高度重视规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其规定性主要体现在指导思想、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学习方面、学习内容框架、教学方式、学习评价等, 1~9年级的学生都要努力达成规定的标准。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上述思想、理念等统一指导下, 学校和一线体育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学习评价等方面灵活运用和组织实施, 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既达到国家层面提出的统一要求或标准, 又能满足各地各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并形成教学特色。[5]
《课程标准》 (2011版) 增加了对课程内容的举例, 目标、内容与评价组成的课程内容体系, 可以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使体育教师了解为什么教这些内容, 从而积极参与学校体育教学计划的全过程。《课程标准》 (2011版) 在课程基本目标理念部分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 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 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 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为重点, 并与学生已有的体育经验和生活经验相联系, 激发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研员和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内容选择和实施上, 应利用有限的体育教学时间, 引领学生进行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的学习。体育教师要树立新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观, 不断更新和提高对体育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提高选择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八、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水平如何, 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质量, 课程设计的思路与课堂实施的行动方向刚好相反, 其设计由大到小, 先从总体框架开始, 再到细节的设计。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内容和适合的难度, 同时考虑学生的水平、教师专业、学校场地、器材、学校的传统项目和特色。如, 广东省教育厅规定, 水平一每周4学时, 实行2+1+1, 即2节课上选择标准框架规定的内容, 1节形体课由舞蹈老师上, 1节学校特色体育课。水平一的全年教学时间只有144课时, 确定哪些教学内容?每个内容多少个课时?用几个单元完成?单元如何评价?是需要通盘考虑来设计的。
九、课堂实施
课堂实施是此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教师能否按新的课程标准有效地使用教材, 能否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现有的环境条件实现课程目标, 是课程改革成败的标志。在体育课上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不仅需要体育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2011版) 和教材, 开放有关的课程资源, 而且需要教师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来形成新的课程理念, 掌握新课堂教学管理的模式、方法、组织和策略。在课程实施中, 教研员与一线教师要充分交流, 教研员应该设计出适合本地框架的方案, 供一线体育教师参考, 使他们的体育课既能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框架规范地教学, 又能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保证体育课的密度和质量, 为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 积极发挥体育课主阵地的作用。在各地教研部门的指导下, 在新课程的框架下, 由学校和体育教师根据场地和师资条件选择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单元时数, 每个学校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时, 可以参考《课程标准》 (2011版) 附录“制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的建议” (56页) , 在水平框架内完成内容的选择和教学。[6]
十、广东省的行动及其方向
《课程标准》 (2011版) 发布后, 广东省迅速启动了各级体育教研员对“标准的理解、设计、指导和实施能力”等培训活动, 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接下来, 还应该利用暑期迅速展开校长、体育骨干教师、体育教研组长等不同层面的相关培训活动, 并且各级地方政府也要快速启动各级培训所需要的专项配套资金落实工作, 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体育教研员作为基层的培训组织者, 一是引导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等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2011版) , 并尝试设计特色鲜明、适应性强的课程方案, 对国家的体育课程进行校本化的适应性改造, 在框架内分类选择适用的内容, 确定让大部分学生能学会的单元时数, 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具体化, 并开展集中教研、专题研讨等活动, 促使骨干教师在自身专业能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 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二是组织一线体育教师的培训活动, 使每一个体育教师都参与校内的课程设计, 制定学年和学期教学计划, 制定学期教学进度, 根据学期教学进度制定单元计划, 根据单元计划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制定课时计划 (教案) , 使体育教学在有计划的基础上按照教学进度进行;三是发挥体育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教研员可以用“好课导向、典型引路”的工作策略引导教师提高体育常态课教学质量。这些培训都是为新学年新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
目前, 部分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还不能满足新课标实施的要求, 区域和学校之间体育教学质量还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笔者希望通过有针对性的新课标培训活动, 引领一线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把新课标的新要求落实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如, 前不久的教研活动中的一节小学跨越式跳高课, 课后, 笔者立即指导上课教师进行了重新设计, 变“原来将56个学生分成4组, 每组14个人”为“现在将学生分成14组, 每组4个人”, 因而基本部分主教材跨越式跳高的练习就由“原来每组1个人练习时, 13个人在等待, 最后每人只跳了4次”为“现在每组1个人练习时, 3个人在观摩学习, 练习次数因此会增加很多”, 接下来的游戏环节由“原来将56个学生分成4组, 每人做了1次后就结束了, 每个学生一节体育课基本部分25分钟的练习活动只有5次”为“现在的基本部分最后10分钟, 安排分组轮换的体能素质‘课课练’:每人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30×2组、举哑铃30×2组、俯卧伸腿30×2组, 从而使基本部分的练习次数、质量和锻炼效应明显提升。”自始至终, 笔者没有批评体育教师, 而是通过设计的改变, 使上课教师和观课教师清楚, 在教学实施的组织环节, 尽可能多分组来提高学生的练习密度和基本技术的掌握, 利用“课课练”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 扎扎实实地提高体育课的教学实效性, 把新课标的“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 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落实在每一节体育课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通知.教育部文件.2011.12.30.
[2]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3 (.6) .
[3]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说明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2.3.
[4]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说明分析 (二) [J].中国学校体育.2012.5.
[5]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说明分析 (三) [J].中国学校体育.2012.6.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读书体会】推荐阅读:
廉政教育读书心得体会09-26
爱心与教育的读书笔记08-19
幼儿教育书籍读书心得体会08-12
教育可以更美好读书心得体会08-30
爱的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11-06
学校教育扶贫心得体会07-04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体会07-01
学校教育法律法规心得体会12-17
特殊教育学校挂职锻炼心得体会07-05
学校养成教育现状与对策论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