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工作总结

2024-08-15

可靠性工作总结(精选12篇)

1.可靠性工作总结 篇一

电力可靠性学习总结

2010年12月16日参加了xx新疆公司组织的电力可靠性学习班,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渐渐地了解到这次学习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电力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应地对电力生产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完善自我的知识面,加强学习,要一专多能、做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为公司未来的发展作更多的贡献。虽然学习只有短暂的2天,但我还是学到了很多知识,主要是对电力可靠性有了直观的认识,以及在电力行业中起到的作用。对xx电力可靠性的要求规范以及日常的工作中注意事项等进行了学习,特别是对风电场可靠性的建立及管理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各种数据的上报加深了认识,拓宽了自己工作的视野,弄清了理论上的一些概念,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能力。现将我这次学习总结如下:

首先学习了《中国xx集团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暂行办法》和《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通过学习使我明白了电力可靠性管理的基本任务及要求,其基本任务就是:评价和分析电力设备运行可靠性;研究和拟订本企业设备可靠性目标;建立健全可靠性管理体系和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努力提高电力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和可靠性管理水平。其要求就是填报电力可靠性数据应当做到准确、及时、完整:准确的含义是:按客观实际如实进行统计评价,做到事件定性、代码准确;及时的含义是:按规定程序、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可靠性数据;完整的含义是:按规定项目填报可靠性数据,做到事件和内容无遗漏。

其次学习了《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和《风力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试行)。重点学习了风电场可靠性统计和评价范围和

标准,具体如下:

1、风电场的可靠性统计和评价范围包含两部分,即风电机组和风电场。风电机组的可靠性统计评价范围以风电机组出口主开关为界,包括风轮、传动变速系统、发电机系统、液压系统、偏航系统、控制系统、通讯系统以及相应的辅助系统。风电场的可靠性统计评价范围包括风电场内的所有发电设备,除了风电机组外,还包括箱变、汇流线路、主变等,及其相应的附属、辅助设备,公用系统和设施。

2、学习了设备状态的划分,风电机组状态划分如下:

(S)

(A)

(DR)

场内原因受累停运备用

在使用(PRI)

(ACT(PR)场外原因受累停运备用(PRO)

计划停运不可用(U)(PO)非计划停运

(UO)

并对每个状态的的定义进行了认真的学习,比如以前比较模糊的运行状态,只知道机组有出力才叫运行。但通过学习了解了机组在运行状态时,可以是带出力运行,也可以是因风速过高或过低没有出力。并对状态转变时间界线进行了仔细的学习,对于各个状态的时间界定更加清晰。比如计划停运转为非计划停运是以计划检修工期终止日期为界,机组非计划停运转为计划停运只限于该机组临近原计划检修的时段。填报应按下述规定:自停运至原计划检修开工前或至调度批准转入计划检修前计作非计划停运;或临近原计划检修时近并经申请征得上级生产技术部门同意和调度批准转为计划检修的时段,从原计划开工时起为计划停运。

3、学习了数据报送的规定和报送的软件,对报送出去的数据必须做到准确、及时、完整。风电场可靠性基础数据报告,分为四种:即机组注册内容报表、机组主设备注册内容、机组月度发电量报表、机组月度事件数据报表。对于报送软件也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掌握了软件使用方法。

最后,感谢公司和部门领导给我这次学习交流的机会,我一定会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毫不保留的讲给大家,和其他员工一块儿分享交流学习,并且在工作中,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加强技术的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将工作做的更好,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2.可靠性工作总结 篇二

关键词:船舶,机械工作,可靠性,维修

0 引言

在当下的运输方式中,水上运输方式具有极大的优势,不仅运输风险小、成本低,而且还方便快捷等。不管选择什么方式运输,其前提都要保证运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船舶运输也不例外,可是一些船舶公司为了节约成本,没有对船舶机械设备进行检测和一些必要的养护,导致船舶的机械工作不可靠,严重点还甚至是带故障操作,给船舶的正常运行带来极大的隐患,还会出现安全事故。船舶一般在环境比较多变比较恶劣的地方工作,对其机械设备的要求就比较高,机械设备是船舶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的可靠性一直处在波动中,因此备受人们的关注,机械工作可靠性具体说来就是机械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达到其预定的目标,虽然机械工作的可靠性很难保证,但要想保证船舶可以稳定可靠的工作就必须提高其机械工作的可靠性,如何提高,这就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及机械设备的特点,结合经验技术,预防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提高故障处理维修能力,其次还要完善监测系统,防止失修事件的发生,同时也防止维修过剩的问题。

1 船舶机械失效的原因探讨

1.1 缺乏备用的油泵组

缺乏备用的油泵组是因为船舶相关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减少投资造成的,船舶在运行过程中,其一个油泵组的动力源只用一台电机来提供,因此,船舶运行时一旦出现紧急状况会使船舶的动力不足,甚至无法转舵,船舶运输也随之出现机械设备失效,运行也存在隐患,甚至可能会导致船舶运转失灵。

1.2 船舶螺旋桨故障

螺旋浆也有可能出现问题,其问题的出现可能是在设计制造的过程中,也有可能是使用的过程中,比如使用的材料不好、制造工艺不佳等,还有可能就是船舶螺旋桨撞击到岩石等硬物。船舶的螺旋桨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使船舶在航行的时候产生振动,船舶的航行速度也会随之受影响。

1.3 船舶舱底水系统故障

船舶中的底水系统发生故障也会引起船舶的机械失效,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船舱底部的水管出现问题,无法正常通水。

1.4 螺旋桨桨叶片变形

船舶在行进的过程中,螺旋桨的叶片会出现变形的情况,导致船舶无法正常航行,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叶片使用的时间长、材料选用不合适等,还有在行进过程中,叶片碰到一些悬浮物、触礁或者螺旋桨卷入一些钢铁等硬物也会使叶片变形,而且还要可能造成叶片断裂。叶片的变形会使船舶的船体产生振动,船体轴承也会加快磨损,甚至弯曲。因此在修理螺旋桨的时候经常是在修理叶片的问题,其修理方法有冷态和热态的矫正方法。

1.5 输油管破裂或渗漏引起的火灾

输油管破裂也是造成船舶机械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发生输油管破裂主要是因为输油管管道老化、腐蚀等,还有可能就是安装不良,这些因素会造成漏油事故,遇到高温部分还会引起火灾事故。

2 提高船舶机械工作可靠性的途径

2.1 没有备用油泵组的处理措施

没有备用油泵组应要求企业要尽快配置备用的油泵组,这样在一组油泵出现故障后便可以隔离出来,将工作系统转移到备用的油泵组,原油泵组要与备用的独立开来,并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再对原油泵组进行维修。

2.2 应具备系统流量、压力监控系统以及合理的工作压力调节措施

泵类设备出现故障后,由于系统运作的要求,要保证设备的维修前后其流量和压力的一致性,所以船舶的检验设备就需要流量和压力的监控系统。同时泵类设备在工作时还会出现压力波动状况,一旦压力波动大就会损坏泵类设备,因此,船舶应采取一些合理的办法去调控压力,保持压力稳定的状况下运行。

2.3 建立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设计维修制度

2.3.1 RCM理论的基本思想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便在国外开始试验与应用,它最早应用于航空事业,七十年代美国三军都开始采用RCM的维修模式,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是从80年代的时候开始在航空和军事中推行RCM的,近年来随着维修标准和大纲正在陆续的出台,这对我国的设备管理和维修管理具有深远的意义。RCM在最近几年发展迅速,其维修思想是以预防维修方式为基础,其核心就是可靠性理论,基于此,这就需要制定出适合以预防性为基础的设备维修方式规则,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维修的费用和维修时间,使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2.3.2 新型维修理论的操作流程

根据船舶机械设备的特殊情况、RCM的原理及其特点我们把RCM在船舶机械工作的可靠性的操作流程分成下面的四个流程:

(1)确定好重点维修的对象。在建立船舶的RCM制度时,应先考虑到船舶上机械设备的整体的安全状况、使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隐患的后果等,综合分析确定好重点维修的项目,并将其列入预防性维修的任务中,对于不太重要的维修任务可以在解决完重点任务后再依次解决。

(2)制定好重点维修的策略。当一些情况会影响到某些元件或设备的安全性时应及时采取预防维修,而对于一些设备使用后会出现故障后果时,若是预防维修的成本比其故障发生后的维修费用低,我们可以采用预防维修方式,若是成本较高,就等故障发生后在维修,对于有隐患的设备,我们要采取预防的维修方式防止发生多重故障。

(3)结合船舶的机械设备的实际情况选择采用更科学更合理经济的维修方式。

(4)在制定预防维修大纲时,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确定预防维修的间隔期,定期的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并把时间上相近的维修工作结合在一起,以减少维修成本和维修时间,便于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2.4 控制船舶的噪声

一般船舶的都会有很大的噪声,其原因主要是排气门开关的问题,还有就是柴油机的振动,这振动会随着传动机构一直穿到整个船体上,导致船体产生严重的噪声。解决这些噪音主要是通过合理的使用增压系统和使用减震块,使噪音降低到合理的标准值,在一些重要的船舱中还使用隔音板或隔音罩来降低隔离噪音。

2.5 运用故障树排除故障

对于一些比较难于判断故障准确性的都会采用多传感技术为中心的故障树分析法,此方法可以大大的扩大检测范围,对整个船舶的机械系统的参数值进行监测,当船舶的某一设备发生故障或者出现异常情况时,故障树分析系统就会结合监测到的数据指标进行分析,然后将分析的结果反映到监测系统上,由维修人员进行维修,故障树分析法采用的传感器非常多,而且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所以此方法可以准确的找出故障点,相比之下传统单一的传感技术获取的信息少,反映的故障面不够广,比如单一的传感技术检测油箱使只监测油箱的压力温度的指标,而对于其他参数就忽落了,当其他参数不正常时就很难找到故障点,而且位置也不是特别精确。

2.6 加强对人员的管理

其实船舶的机械失效有一部分是由于人为的因素造成的,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就是对人员管理没有一定的标准,甚至是毫无准则。因此,必须要加强船舶内人员的管理,具体的管理办法有如下几点:

(1)在设备、零配件存放库里,进出要有严格的标准,一般情况下,非设备和零配件的管理人员不允许进入库房,就算要进出也要有相关管理人员的允许,而且进入后不得乱翻乱动,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更不得将库里的东西用于其他用途后再放进原位置,对于使用后的设备和零配件应存放在指定的位置上,当需要整理库房时,非相关人员的整理要有管理员陪同,而且管理员在换岗时要有交接的记录,严肃地对待自己的工作。

(2)对于设备和零配件的采购和出库,相关的管理员要与送领设备和零配件的人员协调好工作,采购的有问题就返回去,要出库的保证好零配件完好就记录好出库登记表,避免事后责任的推诿。

(3)对船舶的维修人员、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工作培训和学习,保证其自身知识量足够,同时对工作人员的待遇要提高,制定完善的奖罚制度,重奖重罚。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提高成本机械工作的可靠性涉及的方面特别多,需要全面综合的分析考虑问题,由于船舶机械的复杂性,影响其工作的可靠性的因素特别多,各设备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都不一样,而且还会有人为因素的存在,这就急需一个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制度,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最科学经济的维修方式,提高船舶机械工作的可靠性,保障船舶相关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为我国的船舶事业做出一些贡献。

参考文献

[1]许安宏.船舶检验中常见船舶机械故障及处理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13(10):204.

[2]张月雷.机械系统可监测性设计理论及在船舶机械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

[3]朱荣生.船舶主机可靠性综合分析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4.

[4]黄静.船舶主推进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及维修决策的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2.

3.如何确保产品可靠性 篇三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可靠性高的产品,不仅可为客户节省开支,巩固客户的信誉和品牌知名度,而且有助于提高客户的市场竞争力。产品是否可靠,已成为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国际国内为此都制订了相应的标准:根据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同使用环境(如:室外、随身携带、船上等等),并受到不同环境的应力(如:风吹雨湿、振动与跌落、盐雾蚀侵等等),进行模拟测试项目,确认产品的工作性能和适应力。

产品的可靠性测试,包括力学环境试验、环境气候试验和特殊环境试验,是确保产品可靠性的有效手段。其工作原理就是据产品运行时的可能遇到的气候状况、环境状况、负载水平等一系列条件,通过一系列测试项目,综合分析产品样品的性能,解决产品故障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消除、预防措施,从量化方面保证产品的质量,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产品可靠性测试可以委托专门服务机构进行。

4.可靠性工作总结 篇四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加强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确保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程和公司有关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电力可靠性(以下简称可靠性)是指电力系统及设备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不间断生产、输送、供应电力或实现功能要求的能力。可靠性指标是衡量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和发供电能力的基础性指标。

第三条 可靠性管理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对电力系统和设备在全寿命周期内的技术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可靠性管理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定量反映电力系统和设备的运行状况、健康水平,分析发现潜在的问题和安全风险,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实现既定的可靠性目标。可靠性管理工作应覆盖规划、设计、基建、生产、调度、营销、农电、物资、制造、发电等各管理环节(以下简称各环节)。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及公司系统各单位。

第二章 管理体系与职责

第五条 可靠性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坚持统一制度、统一标准,按照管理层次分为国家电网公司、网省电力公司、地市级电力企业、县供电企业和工区(部室)、班站(站所)五级管理。

第六条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由企业主管领导牵头,可靠性归口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包括规划、安监、生技、营销、农电、基建、信息、物资、调度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可靠性管理网络。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领导、协调本单位的可靠性管理工作。

第七条 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是公司可靠性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职责为:

(一)贯彻落实国家和电力行业有关可靠性管理的法规、规程、制度和标准。

(二)组织制定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相关规程、制度、标准和办法。

(三)组织制定国家电网公司及各网省公司、相关直属单位可靠性规划目标和计划指标建议,统一纳入公司规划和综合计划管理。

(四)组织建设公司统一的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负责公司系统内可靠性数据的收集、审核、分析和发布,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报送相关信息。

(五)组织开展可靠性指标诊断分析,查找各环节存在的问题,组织制定相关措施并监督落实,形成可靠性管理闭环工作机制。

(六)组织开展可靠性工作检查,监督、评价和考核各单位可靠性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七)组织召开国家电网公司可靠性管理工作会议,布置可靠性管理工作,总结交流可靠性管理工作经验和先进技术。

(八)组织开展可靠性理论及专题研究,不断完善可靠性评价体系。

第八条 各单位可靠性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相关规程、制度、标准和办法。

(二)负责本单位可靠性管理日常工作,负责建立和完善本单位可靠性管理工作网络体系,制定本单位可靠性管理实施细则,协调组织本单位各业务部门可靠性管理工作。

(三)根据上级单位确定的可靠性目标,组织制定本单位可靠性目标。

(四)组织应用公司统一的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负责本单位可靠性数据的收集、审核、分析、上报和发布工作,并在上级单位指导下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报送相关信息。

(五)组织开展本单位可靠性数据分析预测和评估,分析查找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提交相关专业及部门,督促落实相关改进措施,确保可靠性目标的完成。

(六)负责所属单位可靠性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的检查以及可靠性工作质量的考核评价,负责召开本单位可靠性专业会议,组织开展本单位可靠性管理的经验交流和专题研究。

(七)负责所属单位可靠性专业人员的审核、培训和考评。第九条 各相关业务管理部门主要职责:

(一)规划、生技、营销、农电、基建、信息、物资、调度等各业务管理部门应主动应用可靠性数据指标,指导本部门相关工作的开展。

(二)规划(设计)部门在开展电网规划、设计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可靠性指标,提高电网系统可靠性水平。电网规划和重大技术改造应有可靠性论证的相关内容。

(三)生技部门应将可靠性指标作为设备评价的重要依据,重大技术改造、检修项目应有可靠性论证和评估;要加强综合检修计划和停电计划管理,完善设备检修工时定额,加强设备状态评价和缺陷管理,强化停电作业中可靠性关键点控制;应大力开展状态检修和不停电作业,提高设备可靠性水平。

(四)营销部门应加强用户报装接电和设备管理,了解掌握高压用户停电检修计划并及时将用户报装接电、停电检修信息通报相关部门,同时结合本单位停电计划及运行方式安排,指导用户合理安排设备检修,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针对用户侧影响可靠性的问题,督导用户制定落实整改措施。

(五)农电管理部门应组织制定农网可靠性规划目标和计划指标建议,统一纳入公司规划和综合计划管理;通过公司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审核、分析农网供电可靠性数据,由可靠性归口管理部门统一发布;加强农网设备综合检修和停电计划管理,提高农网设备可靠性水平。

(六)基建部门应优化施工方案,加强工程施工安装质量管理,参与相关停运事件原因分析,提高新投设备(系统)可靠性水平。

(七)信息部门应加强对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为需要应用可靠性数据的业务系统提供应用集成支持。

(八)物资部门应充分运用可靠性数据分析结果,优选可靠性高、质量优良的设备,提高电网装备水平。

(九)调度部门应加强综合停电计划管理,优化电网运行方式,配合可靠性归口管理部门做好可靠性指标预测和可靠性数据检查工作。

第十条 地市级电力企业及所属各基层单位(工区、车间、班站等)应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制度与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录入可靠性数据信息,开展相关数据审核,执行可靠性指标计划,及时分析可靠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落实改进措施。

第三章 工作制度

第十一条 专责人制度。各网省公司、相关直属单位及地(市)电力企业归口管理部门应设置可靠性管理专责岗位,具体负责本单位可靠性日常管理工作。各相关基层单位应设置可靠性专责,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各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应明确可靠性管理工作负责人和联系人。

第十二条 审核制度。各单位应建立可靠性数据审核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可靠性数据审核,所有可靠性数据须经相关专业专责人及主管领导审核,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第十三条 分析会商制度。各单位应定期开展可靠性指标数据分析,查找各环节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与相关专业进行会商、协调,研究制定改进措施,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

第十四条 发布制度。总部及各单位应在对可靠性数据进行审核、分析的基础上,在公司内部定期发布可靠性指标数据,促进可靠性管理及其它相关专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十五条 培训制度。各单位应定期组织开展可靠性管理培训,各级可靠性管理专责人和基层可靠性专责必须通过上级单位组织的可靠性考核。

第四章 工作内容及要求

第十六条 目标管理。在公司总体发展目标指导下,结合电网及各类设备运行实际情况,确定中长期可靠性指标规划目标和、月度目标,并依此逐级分解和落实。可靠性目标实行刚性管理,未经上级单位批准,可靠性指标目标值不得随意调整。

第十七条 数据管理。各单位应按照及时、准确、完整的要求开展本单位可靠性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管理工作。

(一)各单位应根据可靠性评价规程规定,做好可靠性基础数据的更新维护工作,及时对可靠性运行数据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和统计。

(二)建立和完善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按照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定对可靠性信息使用人员进行权限和密码管理,及时对可靠性数据进行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各级单位和人员不得擅自对外泄露可靠性数据信息。

(三)严禁任何单位、个人以任何形式对可靠性数据进行不正当干预。各单位需要更正可靠性数据时,应以书面形式说明原因,并报上级单位审核同意。

(四)定期开展可靠性数据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对可靠性数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各单位及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应积极整改,并及时将整改结果反馈至归口管理部门。第十八条 过程控制与监督。各单位应建立有效的可靠性指标过程管控和监督机制,对过程中可能影响可靠性指标的各环节进行监督,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确保可靠性目标的实现。

(一)建立可靠性指标预控工作机制,凡可能对可靠性指标产生影响的工作均应进行预先分析和控制。

(二)建立现场工作跟踪分析工作机制,及时总结现场工作情况,调整可靠性指标预控措施,提升可靠性指标预测、预控准确性。

第十九条 指标分析与应用。各单位应深入开展可靠性数据诊断分析与应用,提出工作改进意见和措施,并督促相关单位、部门进行工作改进。

(一)定期开展、月度可靠性数据诊断分析,总结评价可靠性指标变化情况,及时掌握电网和设施运行状况,找出影响指标的主要因素,制定改进措施并督促执行。

(二)各单位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应充分应用可靠性数据分析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反馈至归口管理部门。

第五章 培训

第二十条 各单位应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可靠性各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

(一)加强可靠性数据录入人员业务培训,确保正确填写可靠性记录。做好可靠性专业新任职人员的岗前培训,经上级考试合格方可上岗。

(二)加强可靠性专业交流和培训,通过竞赛调考等活动提高可靠性人员业务水平。

(三)加强可靠性专业理论研究,探索提高可靠性的技术和管理手段。

第六章 奖惩

第二十一条 建立可靠性日常管理评估机制,对可靠性数据报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进行统计和考核,对可靠性专业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等工作质量进行评估。

第二十二条 国家电网公司对可靠性管理工作中的先进单位及个人给予表扬和表彰,对可靠性统计、分析、报送工作不力、数据准确性和真实性存在严重问题的单位提出批评。对不按照本办法开展可靠性管理工作,给本单位造成名誉和经济损失的责任人员,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负责解释并监督执行。第二十四条 各单位应结合本管理办法和本单位实际,制订实施细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附录A 《国家电网公司可靠性管理工作流程》 附录B

《国家电网公司可靠性数据管理规定》 10 附录A <国家电网公司可靠性管理工作流程><网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地市级电力企业><县供电企业和工区(部室)><班站(站所)><过程描述>开始<目标管理>确定中长期可靠性指标规划目标和、月度目标结合电网及各类设备运行实际情况,确定中长期可靠性指标规划目标和、月度目标确定中长期可靠性指标规划目标和、月度目标1.内容见“办法”附录B1.数据收集、整理、填报Y数据检查、统计2.每月按规定时间通过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确认上报数据3.流程详细内容见“地市级电力企业”对应的“数据汇总审核统计流程”4.流程详细内容见“地市级电力企业”对应的“可靠性控制监督流程”数据汇总审核统计流程5.定期开展、月度可靠性评价指标进行诊断分析,总结评价可靠性指标变化情况,及时掌握电网和设施运行状况,找出影响指标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改进措施,并督促执行6.由业务管理部门负责改进措施的落实并反馈7.流程详细内容见“地市级电力企业”对应的“数据分析应用流程”数据汇总、审核N3.数据汇总、审核、统计流程(同右)报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可靠性管理中心N3.数据汇总、审核、统计流程(同右)Y数据统计N<数据管理>2.数据上报建立现场工作跟踪分析工作机制可靠性控制监督流程<控制监督>4.可靠性控制监督流程(同右)指标预测预控指标预测预控停电计划管理建立指标预控工作机制,预先分析和控制对可靠性指标产生影响的工作5.数据诊断分析7.数据分析,处理流程(同右)7.数据分析,处理流程(同右)生成分析诊断报告通过可靠性网络会商,提出改进措施6.措施落实并反馈数据信息发布<分析应用>汇总分析诊断报告数据分析应用流程结束 附录B 国家电网公司可靠性数据管理规定

一、可靠性数据统计内容:

(一)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变电系统及设施可靠性数据。35kV电压等级输变电系统及设施可靠性数据,应视条件逐步纳入统计。

(二)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数据。

(三)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数据。

(四)国家电网公司所属100MW及以上容量火电机组(含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40MW及以上容量水电机组(含抽水蓄能机组)及其主要辅助设备的可靠性数据。

(五)重大非计划停运、停电事件的详细分析报告。其中,重大非计划停运、停电事件指:机组非计划停运时间超过300小时、主要输变电设施非计划停运时间超过1000小时、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全站非计划停电、大面积用户停电等事件。

二、可靠性数据收集、审核和报送。

(一)输变电系统及设施可靠性数据、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数据由运行维护管理单位负责收集、审核和报送。

(二)用户供电可靠性数据,按营业范围由所在营业区的供电企业负责收集、审核和报送。

(三)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发电机组及其主要辅助设备的可靠性数据,由相应网省公司、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国网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收集、审核和报送。

三、可靠性数据录入要求

(一)台账信息录入

1、新投输变电设施台账、供电线路和用户信息应在设备投运后7日内通过可靠性系统完成录入。信息录入应严格按照设备铭牌和产品说明书等相关资料进行,因资料移交不全等原因造成部分信息录入不全的,必须在30日内补充完善。

2、设备信息变更、退出、退出设备异地投运、报废退役等工作,必须按照设备管理部门出具的资料进行填报,并在相关工作完成后7日内在可靠性信息系统中维护完成。

(二)停运事件信息录入

1、可靠性数据录入人员应在设备恢复送电的3日内在可靠性系统中完成停运事件的录入。

2、停运事件的状态分类、起止时间、停电设备、技术原因、责任原因以及备注说明信息必须准确填写,涉及相关专业应沟通确认。

3、所有非计划停运事件均应在备注中填写事件详细原因,其中应包括基础数据中不包含的制造厂家、施工安装单位、设计单位等基础信息。

4、如停运事件因责任原因在当月无法给出准确定性而填写为“待查”的,必须在下月数据报送前完成修改,逾期仍无准确定性的必须书面上报公司总部备案。

5、各级专责必须加强本单位数据审核,每月数据录入和审核完成后,应通过可靠性管理系统中的“上报确认”功能向上级单位进行上报确认。各网省公司对已上报总部的错误数据进行修改,必须进行书面说明并报总部备案。

四、资料报送要求

(一)各单位于每月3日12:00前(遇节假日报送时间不变)分别将本单位本月度预测指标、上月度可靠性数据通过公司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确认上报至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

(二)各单位于每月10日12:00前将本单位月度指标诊断分析报告按要求报送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

(三)各单位于每年11月30日前将本单位可靠性指标预测报告报送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

(四)各单位每年应对全年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下一工作计划做出总结与安排,并形成专业总结报告,于次年1月15日前将工作总结报送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

(五)各单位于每年2月15日前将上指标诊断分析报告报送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

五、编码管理

(一)跨地区管理线路代码维护: 国家电网公司管辖范围内的跨省、跨区域电网的线路由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给出编码;省内的跨越地区(市)的线路由省电力公司按照线路编码原则自行给定编码。线路投运前一个月由负责维护的单位提出线路代码申请,各网省公司可靠性专责统一在可靠性系统进行维护。

(二)制造厂家代码维护:

5.可靠性工作总结 篇五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热电企业供热安全

可靠性评价工作规定(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供热企业安全管理,提高供热的可靠性,提高供热管理和服务水平,防范供热安全事故和有影响的供热安全事件发生,保证供热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开展供热安全可靠性评价(简称“供热安评”,下同)是火力发电企业安全性综合评价的重要补充,供热企业在开展安全性综合评价的同时,应开展“供热安评”。

第三条 在开展“供热安评”的同时,各级企业应积极落实国家、地方供热有关政策和要求,注重供热安全生产特点及其变化,分析查找和消除供热薄弱环节,不断提高供热安全保障水平。

第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具有公共供热业务的热、电企业和负有管理责任的区域公司。

第二章 标准

第五条 “供热安评”标准由集团公司组织编制,各供热企业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结合查评范围对各评价要素剪裁使用。

承担厂区外管网管理的企业,有关厂区外管网的劳动安-3-

全和作业环境评价,执行火力发电企业安全性综合评价的相关内容。

第六条 供热企业可结合实际,细化有关查评条款及要求,但不得低于本规定。在使用中应积极提出完善改进意见,不断推动本标准完善。

第三章 自查评

第七条 区域公司每年应编制所属供热企业自查评计划,督促供热企业实施供热安评工作。

第八条 供热企业应每年组织开展自查评工作,形成自查评报告,报区域公司审核备案。

第九条 自查评报告的主要内容有:

1、供热工作现状(包括管网结构、管辖范围、当前实际供热容量、中、长期规划供热容量等情况);

2、各部分现状查评结果;

3、存在的问题及整改计划等。

第四章 专家查评

第十条集团公司和各区域公司可根据工作需要,组织专家对有关供热企业开展专家查评工作。

第十一条 根据供热企业工作范围,专家组一般为5-7人,查评时间为3-7天,结束后应提出专家查评报告,并现场反馈查评结果和整改建议。

第十二条 企业“供热安评”自查评工作一般在供热期

开始后进行,专家查评一般在供热期结束前完成。

第五章 查评整改及复评

第十三条 供热企业在查评工作后一周内,书面制定整改工作计划,实施整改工作。

第十四条 整改工作项目应确定合理的工作期限,在整改未完成前,制定妥善的控制和应急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和扩大。

第十五条 对自查评发现且完成整改的工作项目,不在专家查评中评价。

第十六条 较大的整改项目,应纳入查评后的第一次机组检修、技改等工作项目,积极落实资金,及时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在本年度供热查评中,应对上一年度专家查评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复评。

第六章 工作职责

第十八条 区域公司承担本区域供热企业供热评价的组织、协调和督促工作,落实集团公司要求,推进查评和整改工作。

第十九条 供热企业按照上级公司要求,开展自查评和迎接专家查评工作。并积极实施整改,不断提高供热安全保障水平。

第二十条 供热安评专家组应恪守专家公约,严肃负责公正地开展查评工作。

第七章 检查和考核

第二十一条 集团公司组织对各单位“供热安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并将评价整改等情况作为每年春、秋季等安全大检查的重点内容。

第二十二条 对认真开展查评、整改绩效突出的单位给予表扬;对不认真开展评价工作或整改项目落实不力的单位给予批评;对因整改不力导致供热事故或者影响供热安全事件的责任人,根据有关规定处理。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未尽事宜,按照集团公司《火力发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规定》及安全性评价整改指导意见执行。

6.可靠性维修理论 篇六

在故障模式、影响与危害程度分析方面,主要从宏观上分析设备运行故障发生、发展规律。在早期的预防维修体制时代,认为最具代表性的是浴盆状的故障率曲线,这条曲线是根据设备的磨损规律得出的。它的表现形态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故障期、偶发故障期和磨损故障期。

在早期故障期,设备的故障是由于设计、制造、贮存、运输等造成缺陷,以及安装、调试、起动不当等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失效。当这些不良因素造成的失效得到彻底处置后,运转也就逐渐正常,而失效率就趋于稳定,进入偶然故障期。对于早期故障期,只能在发现故障后立即采取排除措施,不适合采取定时更换的维修对策。因为在早期故障率高的情况下,如果企图以新品更换使用品,就等于用故障率高的机件更换故障率低的机件。不仅不能降低总的故障率,反而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在偶发故障期,大量的研究表明总的故障率可以用偶发故障率来代替,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故障率是一个常数,故障时间服从一个指数分布,

实际应用中,人们往往关注在某段执行任务时间的可靠度,称为任务可靠度。发电设备运行状态是一个典型的序贯性无后效性的过程,也就是说任务可靠度任务可靠度与任务开始前设备己工作的时间无关,只与任务时间和偶然故障率有关。用同一型号的工作时间短的设备替换工作时间长的设备,并不能增加任务可靠性。由此可见,偶然故障不能定时更换的办法来预防。更换零件,故障率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而进行维修可能会附加早期故障。

7.可靠性工作总结 篇七

对于电力监控系统来说,微机工作的可靠性特别重要。当微机受到干扰或微机的硬件、软件出现故障时,监控系统就会采集到错误、失真的数据或进入死循环状态,不能可靠工作而造成严重后果。为此,提高微机工作的可靠性显得特别重要。 笔者从提高微机抗干扰能力、微机的自检和自恢复3方面着手,结合工作实际就提高微机工作可靠性提出如下具体策略:

1提高抗干扰能力

微机在电力监控系统运行中经常受到各方面干扰,影响正常工作。系统的干扰源主要有如下几种:

1.1来自交流电源的干扰

微机一般由交流电源供电,电源系统会产生严重的干扰。 为抑制来自交流电源的干扰,应采用专线对微机供电,不与站内其他负荷共用一回电源线,在电源侧加装电源滤波器,采用具有抗干扰能力的开关或电源,电源变压器采用双层屏蔽,即除了原、副边加以屏蔽之外,绕组与铁芯也加上屏蔽,这种屏蔽可以切断分布电容和电磁感应产生干扰的途径。

1.2来自信号通道的干扰

模拟量和开关量的输入通道及其连线也是干扰的重要来源,模拟量一般通过变送器(或交流变换器)与TV和TA相连, 通过转换后送至A/D接口,虽然原、副边通过电磁耦合实现了隔离,但干扰信号仍可通过分布电容耦合进入微机。因此,在变送器输入端的相间与相对地之间,应接入抗干扰电容。

1.3空间电磁波干扰

对于空间电磁波干扰的抑制,主要采用屏蔽措施。静电屏蔽层可以用导体做屏蔽层,而为了抑制电磁干扰,则要用铁材料做外壳或屏蔽网。

1.4来自高次谐波的干扰

系统在运行中可能产生高次谐波,这些高次谐波会对微机的采样信号产生干扰,必须采用滤波器抑制不需要的谐波分量,保证信号不失真。此外,干扰还可能来自直流电源的接地线,因此各部分的接地必须直接与接地点相连,而不能共用一根地线。

2微机的自检

为了提高微机工作的可靠性,必须经常对微机进行自检, 以便及时发现和排除微机硬件和软件的故障,保证微机连续正常工作。微机的自检包括CPU、EPROM、RAM和A/D自检等部分。

2.1CPU自检

CPU自检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如果CPU有故障,自检也不可能顺利进行,如果CPU能工作,则表明其基本上是完好的。 尽管如此,对CPU还是可以进行一些自检工作,主要是检查CPU的操作功能、算术逻辑运算功能以及内部各个寄存器是否完好。因此,自检程序的设计要使CPU做一些典型操作,如传递、跳转、算术逻辑运算等,这些操作应该使用CPU的全部寄存器,如果结果正确,表明CPU是完好的。如果微机有2个CPU,则可采用让其互测某根地址在执行一般程序时有效次数的办法来达到互检的目的。

2.2EPROM自检

EPROM通常用来存放用户程序,自检的目的是检查程序是否完好,当然也包括检查EPROM本身是否完好。为了检查程序是否完好,可以把EPROM中的程序当作普通的数据,对它进行某种算术或逻辑运算,每次自检时再运算一次,并加以比较,若其值不变,则表明EPROM正常,否则作出错处理。

2.3RAM自检

在微机内存RAM中的某些区域可能存放着一些重要的数据,这些数据如果被冲掉,可能产生严重后果,故必须对它进行严密监视。对RAM的自检主要是检查其能否进行正常的读、 写操作。具体自检过程是对某个单元分别写入2组数据,然后分别读出进行比较,如果写入和读出数据相等,则此单元是完好的,否则,作出错处理,并显示出错单元地址等信息。然后对另一单元进行检查,直至全部单元检查完毕。

2.4A/D自检

对A/D的检查可以留出一个通道,接一个检验电压,并经常检查该通道的采样值是否正确,当然,这只能判断A/D转换器的状况,对多路开关本身无法作出判断。为了进一步检查采样通道的状况,可以对数据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例如,三相电流之和应等于零序电流,若检验结果不符,则表明采样通道有问题。

3微机的自恢复

微机在运行中有时会突然停下来,屏幕上一片紊乱或漆黑一团,完全丧失工作能力。为了寻找有效的对策,首先应分析失控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干扰使程序计数器(PC)的值发生变化,错误地将某一操作数当作操作码来处理,而去执行一连串毫无意义的指令。

(2)PC指向不存放程序的EPROM和RAM区域,把一些随机数当作指令来执行。

(3)程序在某处进入死循环或等待(HALT)状态,称之为死锁。

(4)内存RAM中某些重要的数据被冲掉或改写。

(5)干扰可能将某些接口芯片中的初始化信息冲洗掉。

针对上述原因,可以采取以下自恢复方法:

(1)引导法。所谓引导法就是设法把指针PC从不应该进入的区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具体做法是将不存放程序和数据的EPROM和RAM区域全部写上FFH。因为FFH是一条RST38H指令的机器码,这条指令执行结果是0038H→ PC,所以只要在0038H单元开始处存放一条转移指令,就可以把PC引向正常的轨道,执行原来的程序,必要时还可以对自恢复的次数进行统计,若连续多次发生自恢复,则可以给出一些程序出错的报警和显示。

(2)时钟监视法。上面谈到的引导法只在PC进入不可执行区时才有效,当程序在可执行区发生死锁时,可通过系统时钟对程序的运行加以监视。一旦发现死锁现象,立即将PC引导到程序重新启动的入口处。一般微机控制系统都有定时时钟,例如系统中的采样同期、定时刷新显示中的定时时钟等。 利用系统时钟对控制程序作有规律的测试,可以及时发现死锁现象。

(3)强迫复位法。上述时钟监视法正常工作的前提是CTC不发生故障,如果CTC由于某种干扰而停止正常工作,时钟监视程序就得不到响应,且系统的运行也会由于主时钟的消失而陷于瘫痪。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必须立即强迫系统自恢复。图1给出了一种自恢复的方案。图中,CTC回零脉冲ZC/ TO通过74LS04两级反相器连到 可再触发 单稳态触 发器74LS122上,然后再通过一级反相器U2和电容C2连到CPU的复位端RESET上。系统正常工作时,ZC/TO每20ms发出一个脉冲,使74LS122的Q端始终为低电平,则U2的输出一直保持低电平,CPU正常工作。而当ZC/TO脉冲消失时,74LS122的Q端出现高电平,经反相器U2后变为低电平,通过C2使RESET端下跳,则CPU被迫回到复位状态,PC=00H,从而实现系统自恢复。

4结语

通过采取上面几种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力监控系统中微机工作的可靠性。但应当注意,微机工作可靠性的根源在于硬件本身工作的可靠性及软件设计的合理性。因此,在实践中,电力监控系统的微机应选取可靠性高的名优品牌,以从根本上保证微机的性能。

摘要:主要介绍了一些提高电力监控系统微机工作可靠性的方法,包括提高微机抗干扰能力和对微机进行自检及自恢复等策略。

关键词:电力监控系统,微机,可靠性

参考文献

[1]丁毓山,南俊星.微机保护与综合自动化系统[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8.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探析 篇八

关键词:公允价值;可靠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0-0075-02

2006年2月15日,中国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而新会计准则的最大亮点就是公允价值的引入,这个重大变化引起了会计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质疑和担心的声音主要来自于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一些人士认为公允价值以当前市场价值为基础,需要相关人员的估计,从而会影响其可靠性。本文拟对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进行初步分析。

1公允价值的定义

20世纪80年代,由于利率、汇率的开放,金融业的竞争加剧,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衍生金融工具,这些金融工具的特点是在签订合同之后、履约之前,其市场价值常常会有很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巨额的损失或收益。但在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下,这些损益只有等到合约履行或取消时,才能一次性报告。这使得大量的金融机构在破产之前,其财务报表仍显示良好、健康的财务状况,误导了投资者对这些金融机构的判断,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同时,会计的目标也逐渐由受托责任观转向了决策有用观。信息的使用者不仅仅关注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业绩,而且关注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也就是希望财务信息面向未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允价值作为一种可以有效提高信息相关性的计量属性出现,并且迅速得到广泛的应用。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则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计量日当天,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价格,或者转移负债支付的价格。

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于公允价值是这样定义的: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通过公允价值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为基础,以基于确定的假想交易为对象,主要是面向未来,在它的金额、时间安排等方面力求反映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而可以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相关信息。

2可靠性的含义

对于可靠性的含义,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不同的组织也给出了不同的表述:

FASB在其《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中认为,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合理地、不受错误或偏向的影响,能够真实地反映它意欲反映的内容,具体包括真实性、可验证性和中立性。

IASC则认为,可靠性是指当没有重大错误或偏向,并能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情况而能供使用者作依据时,信息就具有了可靠性,它包括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谨慎性、完整性等反映真实性的一些方面。

对于可靠性的理解,我们不能片面地强调公允价值不具有可验证性,或者不具有精确性及真实性等等,我们应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来看,因为财务会计的根本目的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所以只要财务报告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在总体上不存在重大的错误和偏向,不会导致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那么,信息就具有可靠性。

3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分析

对于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会计学术界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很多人认为公允价值是以当前市场价格为基础,可能需要估计,这其中存在着很大的主观随意性,而且估计也不可能精确,因此,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就很难获得保证。同时人们还担心上市公司滥用公允价值导致利润操纵,从而影响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FASB在其2006年9月25日发布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中按照估计所需信息的可获得性及可靠性程度规定了公允价值有3个层级:第一个层级的公允价值是有活跃市场标的资产的市场价格;第二个层级的公允价值是经过适当调整后的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第三个层级的公允价值是利用价值评估模型评估的价值。从该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越是靠近前面层级的公允价值信息,其可靠性程度越高。

而中国也在《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指南》中对非货币性交易中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做出了如下规定: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如果该资产及其相关类似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依据其未来可以产生的现金流量及适当的贴现率计算的现值来评估确定。

从公允价值的取得程序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资产存在活跃市场或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时,公允价值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由于市价的可核实性及反映真实性都可以得到保证,因而此时的公允价值是可靠的。但是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很多资产并不存在活跃的市场,此时我们只能采用现值技术来对公允价值计量,随着金融学、财务学、计量经济学等学科的发展,很多资产的公允价值估价模型已经建立起来,而且这些模型的可靠性也逐渐得到证实。不能再因为公允价值是估计的结果而反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因为会计所处的社会环境极为复杂且变化不定,在很多情况下都需要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进行估计,估计是会计中固有的、必然存在的,如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固定资产的残值率、坏账损失率、法律诉讼导致的预计负债的金额等等。关键问题不在于公允价值需要估计,而是估计的结果是否能够保证足够可靠。IASC在《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提到:成本或价值在很多情况下都需要估计,合理的估计是报表编制工作的一部分,这并不会贬低其可靠性。

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而说公允价值不可靠,公允价值只是我们进行会计计量的一种工具。其本身并不存在利润操纵问题,关键还是很多上市公司蓄意造假、很多会计人员丧失职业道德,而且中国的证券市场监督失灵。即使我们不引入公允价值,利润操纵问题依然存在,只是手段不同而已。这次新的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弃而又用”并不是说我们已经解决了利润操纵的问题,而是中国目前已具备了适宜使用公允价值的市场环境,财政部在制定新准则时,对于公允价值也强调适度、谨慎地引入,只有在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获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同时,公允价值可以揭示资产的经济实质——未来经济利益,其可以更好地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引入公允价值是一种必然。

4在中国运用公允价值需要的条件

目前,很多国际组织都在积极地推广公允价值的运用,由于公允价值能更好地反映财务报告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信息,更有利于评估企业过去的业绩和未来的前景,比历史成本信息更相关,因而要更多地应用公允价值。但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还是要慎重地引入公允价值。因为中国

现在还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市场不活跃,尚未建立起公平价格的形成机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会计人员素质偏低,长期以来,中国会计界一直要求会计人员完全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这导致了目前中国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精神和技能的严重欠缺。所以,中国运用公允价值的许多条件还有待建立和逐步完善,在这里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加快市场经济发展。完善市场体系

公允价值是理智的双方在一个开放的、不受干扰的市场中,在平等、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情况下,自愿进行交换的价值。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前提是建立一个统一且充分竞争的交易市场,只有在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下,价格才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在充分考虑了收益和风险之后所达成的共识。此时,价格才能成为真实的、准确的市场信号。

4.2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的法律法规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为交易双方进行公平交易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而目前,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选择进行造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造假成本过低。如果在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规范的同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造假成本,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范利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操控公司盈余行为的发生,保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正确运用。同时还要强化国家监督机构的职能。财政部、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监管部门之间要建立互动机制,发挥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能,加大监管力度,督促企业做好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工作。

4.3加快中国市场经济体系信息化的建设

逐步建立一个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全国市场价格信息数据网络,大力推进信息资源的公开化,形成良好的市场价格信息体系是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必要条件。在理想状态下,市场上的每笔交易都将被系统记录并统计在该系统的数据库中,然后通过一定的渠道发布出来,而且这个系统的数据会随交易的发生而变化,企业可以随时从公允价值发布系统中获得相应资产的公允价值,审计人员也可参照系统发布的数据来判断企业有关交易的公允性。

4.4大力发展独立诚信的中介机构

当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格无法获得时,企业除了可以自行估计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外,还可以借助独立的中介机构对资产和负债进行评估。因此,以评估价值代表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主要取决于评估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和诚信。目前,中国的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和诚信都不理想。要改变这种情况,一方面需要中国管理中介机构的行业协会加强对其监管。制定更加严厉的措施对违规中介机构进行处罚;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培育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中介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

4.5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中国要全面地推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提升公允价值计量的准确性,归根到底还要取决于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已成为影响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的重要因素。公允价值的确定有赖于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或最近市场上的交易价格抑或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这些都需要主观判断。既然有主观判断,就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受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的主观意志的影响。因此,要全面推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就必须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让会计从业人员及相关的管理者能坚守职业操守,如实反映经济事项,从主观上消除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同时还应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使会计从业人员不仅坚守职业道德,还应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恰当而准确地应用公允价值。

9.艺安全可靠性论证报告 篇九

一、工艺装置、设备、设施可靠性

公司已经掌握了甲醛项目的生产工艺技术,从国内同行业的生产状况看,大多采用与公司基本相同的工艺技术,属于国内通用工艺,未见出现大的安全事故的报道,从工艺技术上看,能满足项目的安全需要,生产过程中仅仅是氧化的过程,整个生产过程是在最高温度660℃,最大蒸汽压力0.4MPa,根据企业提供资料,该项目工艺技术先进,因此从技术工艺的角度看是可靠的。

该项目反应设备甲醇蒸发器、氧化釜、吸收塔等反应和换热设备均采用不锈钢设备,计量罐采用钢制罐,换热器均采用304板式换热器,甲醛泵、真空循环泵采用冲压型不锈钢泵,其它设备采用碳钢材质,甲醇物料管道材质采用碳钢材质,甲醛管道采用不锈钢材质,蒸汽管道采用碳钢材质,其它介质管道采用碳钢材质,甲醛储罐采用304材质,甲醇储罐采用碳钢材质,满足设备运行及储存需要,其装置、设备、材质是安全可靠的。

该项目控制系统采用DCS集散控制系统和部分设备就地监控相结合的控制方案,操作室配置一套DCS集散控制系统,工艺采纳数和过程控制均在操作室集中显示、控制、管理,实时打印各种控制参数、报表,并设置联锁保护系统,能够在事故状态下,实现保证生产和安全的措施,对装置的可靠运行提供良好的保障;对可能释放可燃气体的地点设置可燃气体报警器探头,对可能释放有毒气体的地点设置有毒气体报警器探头;对工艺流程进行实时操作控制,实时数据动态显示,可随时设定参数、监视参数、控制参数、报警参数,在控制室、装置区及储罐区设手动报警按钮、火灾探测器,火灾报警信号送至控制室,控制系统采用UPS作为备用电源供电,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从项目仪器、仪表、控制系统、安全联锁系统的选型、电气设备等选择来看,符合工艺要求,满足生产中的控制和显示的需要,是安全可靠的。

综合上述:该项目主要的技术、工艺和装置、设备、设施的安全性是可靠的,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二、主要装置、设备、设施与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可靠性

根据该项目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甲醛、甲醇性质的主要危险性表现为火灾爆炸、容器爆炸。从其选用的装置、设备、设施的材质、规格以及选用的控制系统、仪表、安全联锁系统、报警设施等来看与其危险化学品的性质是相吻合的,是相匹配的;从项目装置、设备选型、设备材质、安全设施的选择来看是与其生产工艺和储存、装卸过程相匹配的,综合上述:该项目装置、设备、设施与危险化学品储存是匹配的,采取的安全设施和安全措施基本能保证储存过程的安全性。

三、配套和辅助工程可靠性

10.可靠性管理专员岗位职责 篇十

2.按照电力可靠性管理有关规程及规章制度,统计可靠性数据,计算、分析本企业各类可靠性指标,并按时向有关单位报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

3.参与公司设备检修计划的安排工作,提出可靠性指标目标规划,并将可靠性指标的变化作为评价检修质量及技术改造的重要依据;

重要技术改造项目的立项,设备的更改和选型,电网规划和改造等,应提供可靠性理论依据。

4.运用可靠性分析、评价理论,定期对公司设备的可靠性水平进行评价,并根据可靠性评价结论,提出提高公司电力可靠性指标的建议。

5.定期开展可靠性分析,全面分析设备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维护、检修管理等因素对设备可靠性的影响,制定可靠性管理的目标和措施,并加以实施。

6.组织开展可靠性管理与技术培训;准确判断电力设施和所辖电网的可靠性状态,正确填写可靠性记录;熟练运用可靠性信息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7.负责及时跟踪分析重大的非计划停运、停电事件,在事件定性后将详细的分析材料逐级报送。

11.继电保护可靠性研究综述 篇十一

摘要:研究继电保护可靠性对于研究新的保护原理与配置方案、为保护系统设计及运行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内外继电保护可靠性指标和评估模型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比较不同的继电保护可靠性评价指标及评估方法,总结了仍然存在的不足。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简要分析了全数字化继电保护系统、广域保护等新技术、新原理给继电保护可靠性研究带来的新问题。

关键词:继电保护;可靠性;广域保护;

引言

随着我国电力需求的与日俱增,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化与发展以及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系统日渐接近极限运行,其运行与控制更为复杂,发生扰动以及故障的可能性更大,这些都对电力系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国的继电保护以及安全稳定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继电保护可靠性评估体系

无论是研究继电保护的长期平均可靠性水平,还是从运行角度预测短期内的实时风险,都需要对其可能出现的各种状态从可能性(概率)和后果(严重程度)两方面进行量化评估。迄今对继电保护可靠性评估体系的研究主要以继电保护系统或继电保护装置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其正确动作、误动与拒动、经济效益等,运用状态空间法、概率法或其他方法建立可靠性模型,并依据模型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评估。其中,继电保护系统根据不同的可靠性评估模型,包含继电保护装置、通讯通道,相关的一次设备如电流、电压互感器、断路器、自动重合闸装置,甚至一次系统的运行状况。

1、继电保护可靠性指标

作为可靠性评估体系中的基本因素,保护可靠性指标是研究重点之一,文献普遍依据保护系统工作的特点,以拒动和误动为主线,从设备可靠性、功能可靠性和系统完好度等方面进行指标确定。在研究继电保护可靠性的起步阶段,我国普遍使用“正确动作率”即一定期限内被统计继电保护装置的正确动作次数与总动作次数之比来描述继电保护的可靠性,这为提高我国继电保护水平起过很大的指导作用,但其没有考虑诸如区外故障正确不动作的次数等因素,因此不能全面地反映保护的可靠性,比如当被保护对象的故障频率很低,或者在

一段统计时间内并未发生区内故障时,按传统的计算正确动作率的方法得出的结果必然很低,而实际上保护装置可能经过了若干次区外故障而未误动,这一事实不能被该统计方法所反映。此外,统计对象的数量对统计数据的影响在该指标中无法体现,难以有效反映保护系统的可靠性水平。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用“平均无误动作时间”和“无误动工作概率”来评价保护可靠性。文献基于继电保护的工作特点,将其可靠性分为保护系统可靠性和保护动作可靠性两个方面,保护系统可靠性主要用来衡量保护系统自身可靠性水平,主要指标为保护拒动失效率、保护误动失效率;保护动作可靠性则综合了保护和一次设备的情况,主要指标为保护拒动频率、保护误动频率等。从继电保护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一些新的统计评价方法与指标,同时指出被保护设备的事故频率之间可能存在的较大差别。

国外最初在一些输电系统可靠性研究模型中已初步考虑了保护系统的影响,可是大部分是借修正被保护元件的故障率来反映保护系统故障的影响,因而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保护系统可靠性及其对输电系统的影响。60 年代以来多个国家的大停电事故为电力系统可靠性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可靠性评估的理论方法和工程应用技术开始成熟,鉴于继电保护及安全控制装置对系统可靠性的重要影响及装置本身可靠性问题的复杂性,保护系统可靠性逐渐被作为子系统单独进行分析,如文献[10-12]均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最佳检修周期问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继电保护装置故障率与预防测试实验周期的关系,用概率方法确定优化预防测试实验周期。研究保护故障和保护配置对系统可靠性影响并分析系统的薄弱环节。文献普遍采用的指标还是失效率、可用度、保护系统故障造成的期望收益损失等。这些研究成果为继电保护可靠性评估的研究探索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但由于主要是沿用一次设备可靠性的分析思想,加之继电保护拒动和误动机理的复杂性,其保护可靠性评估指标的定义并不统一和明确。

上述工作对更为深入地研究继电保护可靠性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评价指标缺乏统一的选取标准,在一定程度上给保护可靠性建模和评估工作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电网中的继电保护以一个完整的系统存在,分析继电保护拒动和误动事件及其后果应该考虑大多数装置在动作上有配合关系,一个保护装置的拒动或误动,往往会引起其他保护装置的动作,而可靠性指标例如拒动率、误动率、正确动作率、不正确动作率、故障频率、可用度、平均失效时间、平均失效前时间等反映的是继电保护装置长期平均可靠水平,难以有效地反映电网因为继电保护运行中可靠性变化所面临的实际风险。继电保护可靠性研究的新进展在传统保护可靠性模型需要继续完善的同时,全数字化保护、广域保护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已然在电力系统中展开,可靠性研究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仍然不容忽视。传统保护可靠性模型是否能够直接在全数字化保护系统、广域保护等新技术、新理论模式下直接应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2、全数字化保护系统可靠性

IEC61850 标准的颁布、高速以太网交换技术的发展及非常规互感器技术的实用化使保护系统乃至电力系统逐步向全数字化方向发展。在全数字化保护系统中,非常规互感器的数字信号输出通过合并单元以多播方式发布到过程总线,保护等智能电子装置从过程总线获取采样和控制信息。全数字化保护系统在具有一系列突出优点的同时,其可靠性问题受到普遍关注。与常规保护系统相比,全数字化保护系统在系统结构、构成元件及工作模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建立全数字化保护系统的可靠性模型,对于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统保护系统中,更注重对保护系统总体可靠性的研究。而对于全数字化保护系统,由于其包含更多的电子装置,总体可靠性指标已不足以全面刻画系统的可靠性,分别从系统与元件两个层面,对全数字化保护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在系统层面,利用可靠性框图、邻接矩阵和最小路集技术建立了全数字化保护系统的可靠性模型,分析了不同冗余技术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在元件层面,将元件重要度分析引入到保護系统中,利用概率重要度和关键重要度建立了全数字化保护系统的元件重要度评价指标,并给出了这两个重要度的选择原则。但总体上,该方面的研究文献还较少见到。

3、广域保护可靠性

广域保护一经提出便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广域或区域保护理论。目前广域保护算法的研究主要分为3类:基于电网中多个保护元件的判断结果、依靠专家系统集中决策的广域后备保护算法;基于广域电流差动的广域继电保护算法;基于纵联比较原理的广域继电保护算法。广域继电保护系统的基本结构也可分为3 类:区域调度中心集中式广域继电保护系统;变电站集中式广域继电保护系统;分散式广域继电保护系统。由于目前广域保护及装置尚处于探索、研发阶段,故鲜见讨论其可靠性的文献。广域保护的可靠性研究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新问题:

(1)广域保护本身较之传统保护,在保护原理、实现方式、作用域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变化,影响其可靠性的因

素和环节增加,而这些因素可能彼此并不独立,这一特征可能使得不少无此前提的模型或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受到制约。因此,确定广域保护系统及其装置的可靠性指标、数学模型都还有待研究。

(2)作为广域保护的重要支撑技术的广域测量系统(WAMS)的可靠性、其时滞等因素对保护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值得思考。

(3)当保护装置或保护系统及相关的通讯设备采用备用冗余设计时,该系统成为一个单元件或多元件备用系统,多元件备用系统的可靠性研究[42]也值得关注。

二、结论

在复杂大电网环境下,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研究已日益显得重要。本文在对国内外继电保护可靠性指标和评估模型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

总结了现有保護可靠性评价指标及评估模型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指标的确立和选取依据、可靠性评估所需要的基础数据的统计、评估方法、保护系统动态可靠性研究等都还有待完善。特别在广域保护、全数字化保护等新原理、新技术模式下,由于继电保护装置及相关一次设备构成复杂化,保护可靠性研究需要涉及的因素多、评估难度大,如何有效分析保护系统的可靠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郭永基. 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尹项根,陈德树. 主设备保护运行情况评价方法的讨论[J]. 电力自动化设备,1996,60(4):17-19.

[3] 洪梅,丁明,戴仁赦. 保护系统的概率模型及其对组合系统可靠性的影响[J]. 电网技术,1997,21(8):44-48.

12.可靠性工作总结 篇十二

1 确保监督抽查计划的严肃性

在实际监督抽查工作中, 一些受检企业则以种种理由拖延或是搪塞、 回避甚至是拒绝接受监督抽查。 质监机构往往受时间所限, 只能调整取样计划, 或是放弃抽样, 导致抽检计划不能被严格执行。这就要求质监机构在抽检工作前, 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不给受检单位以任何拒绝接受抽检的借口, 确保监督抽查计划的严肃性。

一是应熟练掌握各受检企业的状况。 根据日常检验掌握的油品质量状况, 主动向质量主管部门提交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建议。 质量主管部门在编制监督抽查计划前, 应积极向受检单位充分了解当前产品质量状况、下年度装置检修计划, 按照季节和受检单位实际情况, 合理安排抽样批次及品号, 避开检修或停产期。

二是抽样手续要齐全。抽样人员应不少于2 人, 抽样时向受检单位出示相关文件, 应随身携带委托单位开具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通知书》、承检机构开具的介绍信、抽样人员个人身份证明等资料。

三是严格遵守被抽检单位各项规章制度。 在进入炼厂、油库和加油站等重点生产区域, 严格按要求着装, 按规定的路线行走, 按规范的取样动作取样, 抽样的数量不应超过正常的检验需求。

四是礼貌待人, 不卑不亢。抽样人员到达受检单位后, 向受检单位说明工作目的和性质, 介绍抽检的任务来源、计划安排以及所抽产品的种类、牌号、数量和检验标准等。被抽查企业无正当理由, 对抽样工作不配合或者拒绝接受监督抽查的, 抽样人员应耐心做说服工作, 宣传有关的法律法规, 阐明拒检的后果。 仍不接受抽样的, 抽样人员应认真取证, 如实作好情况记录。

五是未经委托单位同意, 不得随意调整抽检计划。 抽样人员如遇到受检企业停产、检修、装置不稳定等特殊情况需要变更计划的, 应由受检单位出具有效证明文件, 并向质量主管部门报告和证实, 经同意后进行调整。

2 确保监督抽查的针对性

目前, 很多质量管理部门在编制油品质量监督抽查计划时, 未突出监督抽查重点, 监督抽查工作针对性不强;监督抽查模式单一重复、流于形式, 监督抽查方案编制的科学性、实操性不强[1], 主要表现在:

一是制定抽查计划时未能突出重点。 所有的受检企业不分良莠, 一律按相同的频率、批次和数量进行抽查, 组织抽查的成本比较高。应灵活调整抽查频率, 根据近年来抽查结果和产品质量变化趋势, 按照质量信誉度和质量风险的企业实施分类监管, 实行抽查频率的差异化。

二是接受重复抽查的现象普遍存在。据调查, 有的企业每年经历集团、 专业和地区分公司的监督抽查, 还要接受国家、省级、市级、县级等政府部门的抽查, 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各级质量主管部门在制定和上报监督抽查计划时, 应尽量避免重复抽查。同时还应加强上下级质监部门的资源共享, 建立监督抽查数据库, 下级部门在制定监督抽查计划时, 可以到数据库中查询, 以杜绝重复抽检问题[2]。

三是监督抽查工作没有均衡性。目前, 无论是质量管理机构在编制抽检计划时, 还是承检机构在选择抽样地点时, 经常会选择交通便利的省会、中心城市和风景名胜地区, 而对于地域偏远的地区, 则好几年也抽查不了一次。 这就造成有些单位每年重复接受抽查, 负担较重;而对于比较偏远地区的企业, 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监督, 可能存在生产或销售不合格油品的风险。

3 提高监督抽查的机动性

大多数企业油品质量监督抽查都是抽查地点固定, 抽查时间具规律性, 每年监督抽查计划不会有太大变化。 这样受检企业就掌握了可能接受监督抽查的大概地点和时间, 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等待抽检人员的到来, 最终会影响监督抽查的有效性。 因此, 必须合理调整抽样方式, 打破原有抽查的固定模式, 加强抽样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抽样应多采用突击性方式, 在抽查前不预先通知企业, 避免其临时组织应对质检检查情况的出现, 使检验更加真实、可靠、科学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状况和产品情况。 可结合定期和不定期方式抽查, 必要时可以杀个“回马枪”, 在抽检结束后, 立即再组织开展一次抽检, 给受检企业以措手不及, 还可以到终端销售市场上监督抽查该企业生产的销售油品。

4 确保取样的真实性

影响抽样真实性有受检企业方面的原因, 也有抽样人员方面的原因。

一是受检企业会做好“小锅饭”应付监督抽查。常见的有以下2 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受检企业有能力生产合格油品, 但从经济性方面考虑, 不愿意提高生产成本, 私下生产不合格或者质量卡边的油品。在可能抽查的这段时间内, 在生产工艺上严格要求, 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 确保生产的都是经得住检验的油品;但监督抽查人员一走, 马上降低生产要求, 继续生产质量不达标的油品。 另一种是企业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装置陈旧、管理意识差、地域偏远, 本身就无法大批量生产合格油品, 在可能进行监督抽查的这段时间内, 集中精力生产一小批量的合格油品, 专门等待监督抽查。 这种企业规模较小, 基本上没有其他库存, 监督抽查的结果往往都是合格的, 而在接受抽检后, 继续生产不合格油品。 但相比之下, 在成品油销售市场上油品抽样则很少有类似的干扰, 其检验结果的情况较为客观、真实[3]。

二是受检企业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抽样工作中, 影响抽样的真实性。 很多情况下, 受检单位在客观上已经参与到产品抽样过程中还有些抽样人员, 收受了受检单位好处, 抽样的真实性受到影响。具体表现在:抽检人员到达后, 受检单位会热情款待, 为其预订星级宾馆, 安排宴请和旅游项目, 在结束时还赠送特产和纪念品。 抽样人员的抽样工作受对方支配, 听从受检单位安排, 由受检单位指定地点抽样, 更有甚者有些抽检人员本人根本无需到现场抽样, 由受检单位代替取样。

质监机构一方面应提高抽样工作的机动性, 加大随机不定期抽查; 另一方面应定期开展服务满意度回访, 对抽样时蓄意刁难、吃拿卡要以及接受被抽检单位的宴请、旅游、礼品行为, 经调查属实的, 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 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抽样资格。

5 确保取样的代表性

产品抽样的数量、 地点和抽样有无代表性直接关系着产品监督检查工作的质量。 通过多年来的油品质量监督抽查实践发现, 有些情况下对某生产企业进行的油品抽样, 其检验合格率往往是百分之百;而对市场上的油品抽样, 则经常会发现不合格油品。究其原因主要是抽样方式简单、不规范、缺乏依据的随意抽样等, 使取样不具有代表性。

对于炼化企业取样应不局限于储罐的油品, 抽样地点应优先选择正在输转作业的铁路装车栈桥、公路发油台、水运码头或输油管线上取样, 应尽可能在铁路槽车、油船、公路罐车上随机抽取。 对于长输管道抽样, 不应局限于首末站油库, 也可以在沿线分输口抽取, 应尽可能抽取管线在线样。对于销售公司抽样, 应尽量避开省会及中心城市, 选择比较偏远地段的油库及加油站抽取。 加油站采样既可直接从加油机油枪上取样, 也可在加油站卧式罐内取样。

6 确保监督抽查的独立性

油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受监督抽查体制或其他因素影响, 往往不能保证抽样和检验工作的独立性, 而抽样人员的行为也会影响到抽样工作的独立性。

一是很多质监机构挂靠在企业, 很难做到独立开展工作。目前, 绝大多数企业挂靠在地区公司甚至在地区公司二级单位以下, 不能完全独立的开展监督抽查工作。 为确保抽检工作的独立性, 油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必须与企业脱钩, 要从企业剥离出去, 成为独立的第三方组织, 不应于企业有任何隶属关系[4]。

二是很多质监机构是盈利性组织, 抽检工作无法做到客观公正。目前, 很多油品质量技术检验机构是盈利机构, 为了生存和盈利, 需要承揽抽监业务。长期以来, 受趋利因素影响, 监督抽查工作很难做到客观公正。 因此承担油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的质监机构必须是非盈利组织, 其日常产生的抽样、检验等各种费用不应向受检单位收取, 而应由企业质量主管部门直接拨付。

三是抽检人员在抽检期间的工作和生活上依赖受检单位, 影响抽检结果的独立性。由于汽柴油全项检验涉及30 多个项目, 对检验人员的技术和能力要求也比较高, 因此成品油一般不能就近开展检验, 需要将油品托运回去检验。 因此就要求抽样准备要充分, 抽取过程中使用的所有物品及材料都应随身携带, 自行解决样品运输问题, 合理安排行程, 自行前往, 不依赖受检单位接送站、预订酒店和安排食宿, 在抽样期间工作和生活上不依赖于受检单位。

7 确保监督抽查的公正性

检验结果、检验报告有时会成为与企业沟通、合作的桥梁, 极个别检验人员甚至会营私舞弊, 伪造数据, 不公正的情况可能会存在。

一是采样计划要严格保密, 不应预先通知企业。抽查工作应采取突击抽查方式, 事先不告知被抽检单位, 采样地点由采样人员现场随机确定。抽样和封样的全过程必须在受检单位的监督下进行, 被抽检单位应在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抽样单》 上签字和盖章, 确保抽检油品真实、可靠。

二是做到抽检分离, 样品流转过程中要严格保密。 样品的流转做到“抽检两条线”, 抽样、检测和报告的编制应实现彻底分离。 这样就避免了被抽查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关系而产生不公正的现象, 从而使抽检工作做到独立、公平和公正[5]。

三是抽样人员要定期轮岗。 目前部分质监机构由于人员编制有限, 每次都派固定的人前去抽样, 一来二去, 抽检人员和受检单位人员比较熟悉了, 在样品分析和汇总过程中, 可能会向被抽检单位透露样品信息, 影响抽检工作的独立性。因此定期对抽样人员轮换, 能够最大限度地遏制不公正现象的发生。

8 结束语

油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是质量管理部门赋予检测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 其可靠性受委托单位、承检机构和受检单位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监督抽查制度的弊端和缺陷, 油品生产、运输和储存的特殊性, 都是制约监督抽查工作有效性的因素。 这就要求必须强化内部管理, 规范自身的行为, 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应成品油质量监督管理新模式, 建立起规范的油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进一步提高监督抽查工作的可靠性, 确保油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质量, 才能为质量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

摘要:结合多年成品油质量监督管理实践, 从监督抽查计划制定的严肃性、针对性, 抽样过程的机动性、代表性、真实性以及监督抽查全过程的公正性等方面, 阐述了影响成品油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可靠性的因素, 并结合基层工作实际, 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提高了监督抽查工作的可靠性, 确保了油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质量, 为质量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数据。

关键词:成品油质量,监督抽查,抽查计划

参考文献

[1]尤海云.如何提升监督抽查工作有效性措施的探讨[J].商品与质量, 2012 (7) :203.

[2]李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有效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13.

[3]段芬, 沈华清.提升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有效性[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11 (8) :48-49.

[4]王树红.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08 (10) :30-32.

上一篇:兴平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下一篇:国外大学创业教育及其启示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