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展示课心得体会

2024-06-22

英语展示课心得体会(共19篇)

1.英语展示课心得体会 篇一

名师英语展示课学习心得体会

凌城中学 李艳群

2012年11月24日25日两天有幸参加了江苏省语数外名师课堂展示听课活动。12月24日上午,是无锡市积余学校教师,省市英语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周琳老师(执教内容:8AUnit4 Wild animals Comic strip, Welcome to the unit& Vocabulary)。下午冯莉老师,徐州市高级中学教务主任,徐州市外语学科带头人(执教内容:8Aunit2 School life)。12月25号上午,是南京市一中教师,省特级教师,省命题专家,生新长征突击手黄侃老师(执教内容:8Aunit2 School life)。下午给我们带来课堂盛宴的是扬州市树人中学学科主任,扬州市英语学科学科带头人郎旭辉老师(执教内容:7AUnit5 Main task)。在每个半天的一堂展示课后,主办方都安排了与会老师与执教老师和点评专家就课堂的精彩之处和教学中的交流。

短短两天,8堂展示课,带给我们老师的不仅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长远的思考,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受:

一、创设真实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如何在课堂上设置和引入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能引起学生浓厚兴趣的话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是值得我们一线英语教师探讨的话题。如本次来无锡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周琳老师执教8Aunit4 Wild animals教学内容是Comic strip,Welcome to the unit&Vocabulary)第4单元的第一课时,她利用自己制作DVD出示给学生看,这样一开始就能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把他们的注意力牢牢的吸引到课堂当中,并边说边教学本课的动词和词组,接着,又利用DVD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等。最终的目的是教会学生用英语表达单词,她的这堂课上课所提供的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求知欲望,这也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

二、灵活的教材处理能力

课堂内容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这是名师们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也是我最想学为己用的能力。教材是课堂上教学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教师组织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程序时可以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删减和调整,以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也可以以具体的教学进度为依据,整合课本的内容进行教学。甚至不用翻开书本,让人不得不佩服教师娴熟的教材活用能力和独特的整合能力。

三、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四位老师的课都充分表现了这点,无论从口语还是上课的技巧来讲。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其自身的素质尤为重要,首先准确、深刻、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生动、形象、精练的讲解、清晰、流畅、美观的书写是一个有力的诱导。今后努力的方向要朝着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的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短短两天,转眼过去,徐州之行,让我意犹未尽。名师的风采还在脑海回转,精彩的课堂带给学生的是享受。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让孩子喜欢上课?怎样培养孩子的能力?这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2.英语展示课心得体会 篇二

带着这样的思考, 我结合《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并查找了相关高效美术教学的书籍资料。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技能, 我认真解读教材与学生, 在能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 制定出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

在2012年5月, 我参加了“高效课堂青年教师大赛”活动, 进行了一堂展示课——小学美术一年级《好吃的水果》。

一、导入部分

师: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 你们想不想知道是谁?

教师出示小猴子。

师:这只小猴子叫甜甜。甜甜特别勤劳, 它种植了一处果园。今年果园大丰收。 (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简笔画水果造型)

生:……

师:“甜甜”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水果, (教师出示水果实物) 今天我们就来仔细感受一番这些“好吃的水果”。

【教学思路:神秘嘉宾的出现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 直观感知是获得对事物印象认知的有效途径。同时创设水果果园的情境, 通过直观的欣赏, 让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初步形成表象, 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二、教授部分

1. 初步感知

师:你喜欢哪种水果?为什么?

生:……

师:那你能用语文课学的知识, 如用“……像……”来描述一下你喜欢的水果吗?

师:我最喜欢苹果, 它圆圆的, 有红有绿, 特别是粉里透着红的, 像同学们红扑扑的小脸蛋。

生:我喜欢……

2. 深入观察

(1) 游戏:猜一猜。

师:课件出示谜语。

A.身穿黄衣裳, 弯弯像月亮, 撕开黄外衣, 肉白甜又蜜。

B.皮儿有红又有黄, 身子圆圆好模样, 连皮带肉一起吃, 味道甜甜有营养。

生:香蕉、苹果。

师:谜语里从哪些方面描述这种水果的?

生:形状、颜色、味道……

(2) 课件展示水果。

师:我们来欣赏图片, 谁能够说出这种水果的特征?

教师让学生自编水果谜语, 其他同学来猜测。

【教学思路:通过猜谜语游戏让学生开动脑筋根据描述进行猜测, 启发学生思考、联想生活中常见的水果, 使他们对平日里常吃的水果外形有了具体的认知, 了解到对事物的描述要紧抓特征。】

3. 真切感受

(1) 师示范品尝水果。

(2) 生表演:谁愿意上来表演一下你吃水果的样子?

师:谁来描述一下他吃水果的样子, 动作是什么样?他的表情告诉你什么?

(3) 学生集体品尝水果, 观察自己和别人的吃相?

师:请大家在吃的时候对照镜子仔细观察, 看谁的神态最能证明水果好吃!

【教学思路:大家一起在课堂上品尝美味的水果是很少见的, 更何况有老师带头, 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仔细观察了对方吃水果的样子, 狼吞虎咽、大口大口……学生描述, 词语和绘画两种语言相互促进交流, 为完整构成一幅画面, 拓展学生表现能力增色不少。】

4. 欣赏

(1) 课件展示学生作品:《西瓜女孩》

师:从这幅作品中你能看到什么?她为什么会在西瓜里?

(2) 其他同学是怎样表现好吃的水果的?你能看出他们爱吃什么水果吗?

【教学思路:由于一年级孩子年龄较小, 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对孩子们自己创作有很大帮助, 孩子们会推陈出新, 创作出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同时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三、激情创作 (作画时配乐)

(1) 师:把你吃水果的样子表现出来, 让大家一起看看你吃水果的作品, 分享你吃水果的快乐!

(2) 学生绘画, 教师巡视指导。

四、评议升华

1. 评价他人

师:这么多作品中, 你喜欢哪幅画?

2. 评价不足的画

师:你认为哪些作品稍加改动就会变得更好看?

3. 自我评价

师:你觉得甜甜会不会喜欢你的画呢?为什么?

【教学思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反思与评价”, 采用比以往更为感性和直接的办法, 让学生自由欣赏和评论绘画作品, 对自己及自己认为喜欢和需要改动的作品给予评价, 在评价中反思自己和他人的创作, 获得新的感悟和提升。】

五、激情延伸

(1) 师:面对善良、勤劳的甜甜, 你最想对它说些什么?

(2) 师:甜甜也有一句话给大家。

课件出示:会观察、会想象, 再加上爱劳动, 就能创造美!

(3) 课后拓展。

师: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表现这个内容?

生:橡皮泥、剪贴画……

师:那大家可以下课后去尝试一下用其他材料和方法创作。

下课。

【教学思路:这一部分, 是本节课的升华, 要让学生认识到, 好的事物不要自己独自享受, 要与大家一同分享, 共同体会其中的快乐;同时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富含很多想象与创造, 拓展学生的思维。】

通过这堂展示课, 我认真自评、反思, 认为一节生动有趣又充实高效的课堂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创设情境, 激发情趣

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 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氛围。包豪斯体系认为:“如果期望学生表现情感的话, 必须先唤起学生的情感, 非得使这种情感能遍及并渗透到胳膊、手指和全身不可。”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创设情境, 将学生情感体验的感知、丰富、深化融于一体, 能更好地打开话题, 丰富学生的想象。

艺术来源于生活, 在教学中设计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猴子甜甜“带来的水果园”环节, 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引入学习内容, 能使他们感到亲近, 兴致极高!这样, 学生会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 而知识又用于生活;艺术美化生活, 艺术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2. 精心设计问题, 处理好预设与生成

预设要以教学目的为依据, 在课前对课堂教学流程进行预见性的设计。而生成是师生与生生在合作、对话、碰撞中当时现场产生的超出教师预想的新情况和新思路。美术教师设计问题时必须考虑本节课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 适当安排不同认知水平的问题并适合学生整体认知水平, 这对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有效性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提出的问题要明确, 因为教师表述问题的清晰度和明确性, 将影响学生答案的清晰性、明确性和一致性。在美术课堂上, 由于美术专业问题的学科性特征, 教师提出问题时要措辞精练、具体明了, 一次只提一个问题, 尽量避免复杂、模棱两可、含有歧义的问题。鉴于美术学科的问题具有不确定性, 教师需要把握问题答案的动态性、开放性, 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本课中的谜语环节, 让学生在谜语里找一找老师是“从哪些方面描述这种水果的?”这一问题 (学生总结出从物体的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进行介绍) , 使学生了解到在出谜语时一定要紧紧抓住事物的特征。然而有些孩子不能很好地进行介绍, 描述模糊不清, 很难猜测。这时, 教师可以让他直接先说出谜底, 或者将谜底悄悄告诉身旁的同学, 大家一起帮助这位学生完善谜面, 更好地勾勒这一事物。

3. 引导学生体现高效的主体实践

教师要把教学过程中发现、探究等活动凸现出来, 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要改变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让学生去发现、去观察, 自己去寻求答案, 不是告诉他们该如何, 而是让他们乐意主动去探究学习, 培养他们既要善于动脑, 又要善于动手。这样,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 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自主中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4. 教学评价由单一转向多元化

在传统的美术评价中, 美术教师具有绝对的评价权威, 是唯一的评价主体, 他们掌握着打分的“标准”, 所以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美术新课程标准》专门提出了评价建议:改变过去的评价由教师一人定论、学生处于被评为地位的评价形式, 构成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家长参与的整体多边评价, 引导大家通过合作式的互评发现亮点, 揭示问题与不足, 促使评价更为全面、科学、客观地发展。通过多元评价, 能让学生为自己的成绩而自豪, 同时能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激发他们内在的向着更高目标的动力。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 所以我采取了生生互评与自我评价两种方式相结合:通过生生互评让学生们获得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顺应了他们的心理需要;通过自我评价,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 分析判断, 再创造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和评价, 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 直到这一问题真正地解决。自我评价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学力的标志。

3.高中英语课型探究与成果展示课 篇三

关键词 : 自主学习 课型 成果展示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四星级高中,一直从事实验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其他班级较高,但在高考中能取得高分的学生不是很多。现在江苏英语高考对学生的词汇积累与阅读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且试题难度一直较大,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积累,拓展知识的获取渠道,尤其是学生自主学习与积累的意识如何提高,成了笔者思考的问题。期间笔者尝试了英语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学习模式,开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展示课,在一年的实践中有所得也有所思,具体的模式与流程如下:

一、 合理编排学习小组,自主编选学习材料

按照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将学生分成听说组、解题组,选择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做小组长。小组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分享资源,交流得失。小组成员的选择交由学生自主申报和组长推荐,确保成员结构的合理——能力强弱结对、性格互补、个性相合。

自主学习性材料可以是文字的,如英语美文、诗歌、演讲稿等,也可以是图像资料。这些图文并茂、紧扣当下生活的鲜活素材,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维持起到较大的作用,材料的编选交由学生自主确定,老师只负责审核与指导。

二、 成果展示内容的确定和展示方式

展示的成果必须是该小组成员精心挑选的内容,所有成员必须在展示课前对展示内容熟悉,流利朗读,甚至会背诵。负责本周成果展示的学生必须在周三前将成果展示的内容向老师简单汇报,以便确定展示的内容、重点及所需时间。负责成果展示的同学在讲台上所讲内容必须是英语并且必须脱稿,这样能保证讲授的流利度,达到真正训练口语的目的,而展示人则由小组推荐,尽量避免重复。

展示的方式可以是音频、视频、文档、PPT、习题讲解等,或是几种方式的结合。展示的过程并非简单局限于告诉其他组同学该小组在两周里面学了哪些东西,而是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对所展示内容的内容和难度进行分析与教学,这样才能确保展示的价值。在具体的实践中,有许多意外的惊喜。

比如,一位学生成功模仿了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他在课前自主研究了奥巴马的多次演讲,着重模仿奥巴马的口音和总统式的语音语调,一口气做完了近5分钟的演说,那一刻可以说技惊四座。

又如,解题组的成员对习题中容易做错的题进行细致分类,并从学生的角度指出错误点何在及做错的原因,他们的汇报针对性很强,而且对老师来说是一种收获,让笔者更容易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除定期的课堂汇报外,笔者还开展了手抄报展示系列活动。学生可根据小组特点,展示一周内所学精华,制成画纸大小的手抄报,内容不限。老师可以把很有全班学习价值的作品文印发给学生学习,也可将较好的贴在教室内,让大家观赏并相互学习。

三、成果展示课的成效

实施成果展示课教学已经有几个月。在这段时间里,觉得虽然一节课的时间都花在学生成果展示上,但还是很值得。我们不难看到学生在展示时体现出的魅力和潜力,不难想象他们在成果展示前自主性学习的努力,不难体会到学生每周对于成果展示课的热情和期待。自主性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事,是大家的事、全班的事。自主性学习不再是简单的口号,它可以被生动地展示,供大家齐分享。经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方式的改变,笔者发现学生不仅能够合作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而且会借助集体的力量解决书本里遇到的难题。由于进行成果展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就更有了目标和动力,每周一次的汇报和展示不断刷新着他们的学习资料,不断增加着他们的课外知识,让学生有更多的英语学习环境,这样老师就可以对课本内的知识点进行精讲,对课堂外的知识有所迁移。

不求数量只求质量,以此帮助学习建立扎实的基本功,做到“把质量留在课堂,把数量交给课外”,从根本上解决时间带来的缺憾。

当然,这种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在展示课上的表现让我们担心,他们因内向而带来的不合作情绪值得我们思考。又如展示课上,解题组同学对问题的阐述是否精准值得商榷。

笔者认为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教学的方式有很多种,没有哪种是绝对正确或无用的,笔者只希望这些方式能做到互补,从而可以全方位地帮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

4.英语展示课及讲座有感 篇四

——张柳珍工作室观摩闻达英语展示课及讲座有感

香洲区第十二小学 陈 冰

4月23日下午,张老师组织工作室的导师和学员们在新世纪学校观摩学习闻达英语培训学校上的一节30分钟的展示课。同为英语老师,且听且反思。感触很深,感想很多。

一、赐我长袖,我自善舞——于学生:授之以渔,融会贯通

自我介绍——有趣有效!

闻达年轻亲和的老师,自我介绍中文名字让我眼前一亮。寥寥简单几笔,一只小鱼,一个太阳。而当孩子们自然的说出英文fish or sun 抑或是中文“鱼或太阳”时,她却板书“Miss 鲁”。而这样的热场和自荐也巧妙的运用了即将开讲的主题——拼音英语,音形文字。

用母语教第二语言——实用实效!

自然拼读——将中文的声母韵母延伸到英文的元音和辅音。将音形文字迁移成学习单词的最高效方法。见词能读,听音能写。老师用一首字母发音歌曲结合动作让孩子们通过不同的形式反复模仿反复跟唱,不拘泥于全英的课堂,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去解释、去鼓励、去称赞。

课堂评价阶梯——淡化竞争,强化努力。

用小组阶梯的形式分为两个小组,有进步的依次上不同等级的台阶。上到顶级可以得到一本书,再回头攀登。强化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起为小组贡献力量。上台阶的形式让学生知道,学习新知识一定有困难,但是也会收获成长更多。

二、赐我长袖,我自善舞——于教师:选择自由,创意无限

培训学校于公立学校相比,有更多选择的自由。无论从教材、学生、教学方式方法、甚至是理念上都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而不用受体制内的种种干扰和限制。这就决定了他们可以更专注于英语教学,钻研教学教法,积极创设教师的培训和提升机会。

由此我联想作为公立学校的我应该如何做“带着镣铐跳舞”的快乐舞者呢?

一、珍惜工作室的大好平台,努力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积极参加工作室的学习培训活动。虚心向工作室的导师们和学员们主动请教和交流。

5.小学数学展示课听课心得体会 篇五

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五一路小学的李老师上三年级《搭配》,李老师在课件里呈现了许多画面,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特别之处,是李老师在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授课的六位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山重水复疑无路”,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总之,这些展示课的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不足,决心今后将更加努力,向他们学习,向他们靠近。

6.小学二年级一节英语展示课 篇六

职慧老师在多媒体教室展示了一节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英语课。台上孩子们学得兴高采烈,台下听课的老师不时地点头、会心微笑,整个学术报告厅弥漫着一种快乐和谐的气氛。

亮点一:教学设计流畅自如层层递进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非常流畅,层层递进,每一个步骤都紧紧围绕着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来进行。从看图说话到单词认读比赛,从听音连线到听音写词,从单词到句子再到整段的文字,学习要求悄然变化着,学生的能力也在一步步地得到提升。通过游戏竞争对不同房间名称进行复习,并引导他们去观察,归纳,和记忆单词,是对旧知识的延伸及顺利过度到对新知的学习。为巩固新知效果并为课本学习打好基础,老师此时给孩子们安排的“Whisper Game",并带领孩子们认读了与课文相关的六个句子。这样,有了单词,短语,句子这一系列的铺垫之后,回归到课文,孩子们学习起课文的知识就不觉的非常困难了。对课本的处理也是先由听,写,再到认读递进去开展的。

亮点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动感十足

既有像Sharp Eyes 和Whisper Game这类学生百玩不厌的经典游戏,又有节奏明快,动感十足的双语小学的新部操Cha Cha Slide。每个活动目的性都很强,选用的英语动画与课文内容息息相关。学生能说能唱又能动,效果很好。Sharp Eyes练的是学生认读单词的能力,Whisper Game重点在于操练重点句型,小组比赛更是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韵文和课中操,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新知,而且有效调节了课堂气氛。美妙的音乐贯穿了整个课堂,让孩子们带着愉悦的心情去学习英语!

亮点三:课堂教学密度高容量大效果好

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教材中出现的简单几个表示房间的单词,而且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扩充了大量的与家居生活息息相关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例如:garden, yard, gym,balcony, park a car, exercise, messy, colorful,等等。大量精美的图片给学生的口语训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让他们有话可说。形象生动的flash课件更是给学生增加了听原汁原味的英语的机会。整节课教学资源丰富,听说读写的比例非常恰当,真正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听、说、读、写的比例非常恰当,真正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亮点四:德育渗透润物无声自然巧妙

7.从观摩展示课中得到提升 篇七

一、课前准备

1. 确定教学内容

原计划活动时间是11月16日, 我接到上课的通知已是10月20日。时间紧, 任务重, 准备工作紧张而又忙碌地进行着。首先是确定教学内容, 结合自身特长和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 我选择了“羽毛球:正手发高远球技术”为主教学内容。

2. 课时计划的设计

教学内容确定后, 开始编写教案、选音乐、编操, 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反复推敲、仔细琢磨。

课的开始部分我针对初二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和上进心比较强的特点, 创设了一场简短的师生对抗赛进行情景导入, 初步提升学生的兴奋性。准备活动的热身操, 我编了几节简单易模仿同时把羽毛球的发球动作要领也融入的球拍操, 配上动感的音乐, 以达到激趣热身的效果。

在课的基本部分, 首先“戏球”让每个学生开动脑筋, 大胆地创新出各种掂击球的方法,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教学内容的攻克, 运用了讲解示范、设疑、激励性评价等手段引导学生交流、合作探究正确的发高远球的动作要领, 小组的成果展示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快速移动、竞争意识和良好的团队精神是羽毛球比赛所必需的素质, 据此在拓展部分结合时令 (农忙时节的抢收抢种) 创设了游戏“秋收忙”。在有了适度的疲劳后, 师生在舒缓优美的音乐中进行瑜伽放松, 身心得到恢复。

3. 试课

首先在学校内找个非任课班级进行试教, 请领导和组内同事们听, 然后进行评议、总结。试课—反思—改进—收获, 思路在脑海里越来越清晰。

上课的日子一天天逼近, 就在准备出发的那天, 天空骤降暴雪, 交通无法正常运行, 活动不得不往后推迟, 具体时间尚未通知。上课的热情随着等待的日子一天天降低。终于再次接到通知, 活动在12月15日—18日举行, 这次是风雨无阻。

4. 课前交流

按照组委会的安排, 我上课的时间是第一天上午第四节, 前一天有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交流。

和学生交流那天, 我早早来到操场。在学生们期盼的目光和欢迎的掌声中, 我作了简短的自我介绍。接着, 了解学情, 积极和学生沟通, 激发学生的运动参与和展示自我的欲望, 然后把教学流程简单地和学生作了交代。 (不是把要上课的内容全部告知, 留一点悬念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这节课既好奇又渴望, 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鲜度。) 最后, 鼓舞士气仍不可缺少:“同学们, 明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快乐的羽毛球世界, 希望我们能配合好, 把精彩的课堂呈现给来自全省的观摩教师, 把我们的风采展示出来!”

二、课中生成

12月份的宜城, 已是严冬的天气, 又刚刚下过一场雪, 寒风凛冽。这个天气在室外上羽毛球课, 对上课的师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铃声响了, 看着同学们穿着厚厚的棉衣整齐地站在操场上, 我大声问到:“同学们, 喜欢打羽毛球吗?”“喜欢!”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道。“寒冷的天气会降低我们对羽毛球运动的热情吗?”“不会!”高昂的斗志鼓舞着师生, 接着在“一二三, 我运动, 我健康, 我快乐!”的口号声中开始了本节课。

准备部分的“曲线跑, 热身操”比原计划延长了一分多钟, 大多数同学的脸上隐隐约约冒出了汗, 接下来在分组练习中, 不少同学慢慢去掉了围巾、手套, 有的还脱掉了棉袄。练习结束集中的哨声响了, 有个男生急着站队, 把外套丢在练习场地, 我飞快跑去把衣服取来给他披上, “命令”道:“快穿上, 别着凉了!”这一幕, 让场外的观摩教师纷纷举起了手中的相机。

三、课后反思与感悟

8.展示课,展示的是什么 篇八

“你别抢啊!”“老师,他抢我的礼物!”另外有几个孩子紧紧抓着圣诞老人的礼物袋在挣抢里面的礼物。

“同学们,同学们,圣诞老人给我们礼物,我们应该怎样说啊?别忘了礼貌,说‘谢谢’圣诞老人!”老师声嘶力竭地在下课的音乐声中和学生们的争吵声中想要重新整顿课堂纪律,让学生以“谢谢”,给这节课画上完美的句号。

“圣诞老人不是走了吗?”有个女孩大声说。

大家一看,是啊,那个扮演圣诞老人的女孩已经回自己的班去上课了。

这是在一所有名的实验小学上的一节班主任的展示班会课。学校安排了一个大教室,一位好老师,给各区、县赶来的班主任们展示了一节“漂亮”的班会课——“福娃迎春”。显然,王老师的课经过了精心设计,包括每个孩子的每句话都有事先设计好的台词。

课由一男一女两名小主持人贯穿始终。

主持人:“春到、福到,福娃到了,小朋友想不想与福娃交朋友啊?”

全体学生大声地说:“想!”

于是五位扮演福娃的学生出场,亲切地与小朋友打招呼并一一作了自我介绍:礼仪、勤学、爱心、环保、巧手福娃。

福娃:“大家愿意与我们交朋友吗?”

全体学生:“愿意!”

王老师播放“找朋友”的歌,小朋友立刻自动与福娃一起跳舞,并在音乐结束的时候已各自围绕一个福娃分成5个小组重组了座位。

主持人:“现在福娃和小朋友都成为了好朋友,他们要给大家表演节目呢,大家说好不好啊?”

全体学生:“好!”

环保福娃:“我给大家带来了环保拍手歌。”

环保组集体表演,其他学生拍手配合。接着是爱心福娃在视频的配合下带唱手语歌“感恩的心”;礼仪福娃表演情景剧带小朋友去福利院,给老奶奶让座、唱歌、跳舞送对联和“福”字等;勤学福娃介绍各地过年习俗:幻灯出示埃及、意大利、德国等各国国旗,让学生猜,然后介绍他们的过年习俗(当然学生一猜就中,习俗介绍如数家珍);巧手福娃展示中国结、剪纸窗花等作品并给乡下的爷爷、美国的妹妹打电话,吹笛子拜年。

主持人:“新年到了,新年到了!让我们把祝福也带给其他的人吧!”

于是老师播放“铃儿响叮当”的音乐,每个小朋友都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贺卡,写下自己的新年祝福,在六年级两位大姐姐的帮助下把贺卡贴上新年树。

这时,圣诞老人出现(由高年级一名学生扮演)。

圣诞老人:“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要给大家送礼物了!等钟敲完十二下再睁开!”

全班学生闭眼,钟敲了12下,圣诞老人给每个组分一个袜子袋,里面装了各种不同的礼物。到这里,各个环节紧紧相扣,起承转合顺理成章,整个教学环节非常顺利,老师几乎没有说一句话,只是站在讲台上,根据情节需要播放课件,过程全都由两个主持人组织进行,离下课还有2分钟,这时老师的脸上已经露出了满意的微笑。突然,意外的一幕发生了,由于教师没有想到因为礼物不同,又让小朋友自选,会出现学生抢礼物、调换礼物、交换不遂等矛盾,又因为礼物是学生课前没有看到过的,感到十分新奇,就顾自己开始玩礼物、吃礼物,再也不听老师指挥了,纪律出现混乱状态。但老师设计的要谢谢圣诞老人这一环还没有做好,下课铃声已经响了,王老师扯着嗓子喊了好几声,学生才陆陆续续敷衍着说:“谢谢!”但这时,那位扮演圣诞老人的学生已经着急地回自己的班级准备下节课去了。老师无奈,赶紧让学生跑出去找回了圣诞老人。

圣诞老人:“由于圣诞老人看大家这么开心,忍不住又回来了!”

全体学生大喊:“谢谢圣诞老人!”

很明显,这是一堂表演型的课。这样的课是经过“导演”和“演员”反复排演,千锤百炼,“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整堂课,学生们配合的极好,那么长的歌词都能记住,那么复杂的手语都能做出,那么难的题目都能对答如流,给人一种非常完美的印象。

我由此陷入了深思,展示课,究竟应该展示什么?

熟悉中小学教学的人都清楚,许多教师在上展示课时,往往会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精雕细琢,除了要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外,还要处理好教学的各个环节,既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要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要有画龙点睛的结尾,少了哪一个环节都不行。许多教师已经习惯了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教案上课,这些教案都是精心设计的,而且要花费老师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几乎可以说是全体动员。上课老师就拿着“集体智慧的结晶”按部就班,严格按照设计好的程序进行。一堂被领导赞赏、非常精彩的“好课”,往往是表面热闹纷呈、学生积极参与,而实际上还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不管学生们怎样“自主”,幕后老板还是老师。

究其根源,我想原因有三:

一、教师课堂目标定位的错误

教师对于展示课,首先想到的是来听课的领导和同行,要怎样符合他们的口味,迎合他们的评价。所以他预设的课堂目标是怎样成功地“展示”一堂课,为此,他过于强调课堂教学过程的预先设定性、计划性和规定性,而忽视课堂教学过程的多变性、差异性、具体性等动态生成特征,导致课堂教学实质上的模式单一和僵化。的确,教师需要预设教学目标,但在预设目标的时候,不能确定了程序,然后机械地去实行,应该结合这堂课的具体内容,以过程、方法为主线,以探索性的、体验性的、过程性的目标作为主线,然后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在其中,学生是活的,如果为了展示而表演,可以预见的是,教学的价值被大大削弱了,教育的功能被极端异化了,这样的教育还有怎样的价值呢?为了展示而作秀,让学生成为了非常优秀的“演员”,这又是谁的悲哀和不幸?

二、教师对新课标理解的偏差

教师理解课标规定“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就把它理解为上课尤其是班会课,就必须要有各种内容,要热闹纷呈,学生看上去都在唱啊、跳啊、说啊、演啊,那才是成功的。但他忽视了课标的另外一个方面要“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要“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学生在老师的安排下进行各种表演,既不利于其身心发展,更别说能主动探究并提出建议了。

另外,教师在整堂课什么话都不说,都由两个主持人进行,就认为是“课堂要以学生为主”的体现,虽然这堂课上老师没有发表任何言论,但在为这堂课的彩排中,教师早已把任何一个具体任务都落实到个人了,主持人说完一句台词后,立刻学生A吹笛子了,接着学生B弹琴了,此时学生已经如流水线上的木偶被安排好了出场次序,当然课上老师不需要再交代什么了。

新课标所指的“丰富、多样、生动”,都是围绕促进学生由内而发的“主动探究”而服务的,脱离了学生的主动性,再多的花样,都是表面的风光。

三、教师的学生观还没有真正转变

传统学生观把学生当作物或成人的附庸,在教师的“灌输”下被“塑造”,在教师的要求下被教育,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不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能不相信学生能主动发展,课上一味地按照既定教案来框架学生的行为。教师心里没有学生,不能真正“倾听”学生,没有与学生展开真正的“对话”,这样学生的参与也只能是限于表面上的热闹。

更有甚者,为了展示课的顺利进行,特意借来别班的学生,剥夺了他们正常上课的权力,这显然失去了教育应有的价值和意义,甚至对于正常的教育来说是有害的,打破了既定的教学计划,扰乱了系统教育的教学秩序。教育是需要用心经营的事业,如此表面灵光的作秀,难免要助长教育领域的形式主义及弄虚作假的歪风邪气,而学校一再强调并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中,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导学生要诚实守信,自身却如此这般作为,这无疑是绝妙的讽刺。

不可否认,在某种程度上,展示课是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一种展示,也是学校形象、品牌、办学思想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展示。但出现这样一种“展示课”,决非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光辉形象,更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一堂预设得太过精致的课,一堂准备得太过充分的课,当它展示出来的时候给听课者除了作秀的感觉,其他还有什么呢?正如有评论指出的,展示课的作秀之风是一种畸形的教育现象,无论对学生本身的学习状态,还是对学校的整个教学秩序,都有害无益。

展示课,究竟应该展示什么……

9.英语展示课心得体会 篇九

或许,在许多外行人的眼中,幼儿园只是一个小儿科,每天有的也只是那些琐琐碎碎的事情,叽叽喳喳的声音。而这次在湖北省省直机关第一幼儿园上课的老师正是在这片小小的田地中开拓出了属于自己的百花园,成为了幼教园中的一群优秀的育苗者。

今天,我和王舒瑾、李晶两位老师一同来到湖北省省直机关第一幼儿园来学习,观摩了三节优质课,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现在我来谈谈我学习过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第一节课是孔烨老师上的中班语言《熊叔叔的生日派对》,这节课是孔老师根据绘本内容进行了精心的改编而成的,孔老师在整节课上教态自然亲切,还请出了布偶人熊叔叔,大大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给熊叔叔和小伙伴送礼物的过程中轻松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活动目标。

第二节课是朱晓圆老师上的小班语言《皮皮藏在哪了》,她的教态非常自然,语言精炼,具有启发性,声音优美动听,亲和力较强,这节课也是根据绘本内容改编的,但是与孔老师的不同之处在于朱老师是以游戏的形式主导的这节课,加入了民间游戏“捉迷藏”让孩子们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找知识,正所谓“老坛装新酒,传承中创新”。从开始的入场就与众不同,每个环节都会给孩子与在场教师留下一个悬念,一步一步把我们融入其中,在活动过程中,她注重每个小细节,每句话都是那么经典,特别是最后给孩子带来的惊喜,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不仅感染了孩子们,也把我们带入到了爱的海洋中,令全场教师及评委为之震撼,并送出阵阵掌声。朱老师的大胆、自信,充分展示出了她较高的文化素养及专业素质。整个活动设计严谨,独特,环环相扣,面向全体幼儿,她以独特授课的个人魅力赢得了在场参评教师的深度赞扬。

第三节课是由陈慧老师上的中班语言《嘘》,在语言教学中首先让幼儿参与集体游戏,将整个故事情节在适当的背景下表演一遍,使幼儿了解图片内容,然后再出示图片,让幼儿排列图片顺序,自由讲述图片内容,老师只是稍加引导,最后教师再有表情的讲述故事一遍,从而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她的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了我们以前教师讲幼儿听的规律,彻底的实现了当今的素质教育,充分的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这次现场观摩的教学活动,不仅向我们展示了执教老师的教育智慧与教学水平,更是她们成熟的教育理念和正确育儿观的体现,让我切实感感受到了差距所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没有任何捷径可言,需要经过不断的学习、提高和历练。就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刻苦钻研,汲取经验,提高自身素质,让我们从事幼教工作永远都充实而快乐!

10.英语展示课心得体会 篇十

20xx年5月10日是,很高兴我园迎来了本次国培计划送教下乡的优质课展示活动,在比赛中获得好名次的代表老师带着他们的游戏活动来到我园送教下乡。本次优质课展示代表老师们表现得更加完美了,看着我园的孩子们在这些优秀教师的带领之下玩得这么投入,这么有水平,更添加了我对我园幼儿们的信心以及今后组织好民间游戏活动的信心。

各位送教下乡的老师不论是教案、教学过程环节上都有所改进,比之前参赛时上得更好,更完美了,向他们不断学习的精神学习。同样的道理,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学会反思,总结不足,并升成更加完善的.俗人的教案,不然是不能有所进步,教师的专业水平就会止步,甚至倒退。

11.让初中语文展示课“活”起来 篇十一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

0070-01

推行多年的“展示课”在逐步尝试和推行的过程中开始出现一些问题,如80%~90%以上的学生成为无所事事的课堂“看客”和“听众”;本该灵活、机动的课堂因被程序化、程式化的东西所掩盖而毫无生趣;看似有生命力的、活动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在教师和学生的按部就班中呈现出令人窒息的静止状态。我认为,有必要对初中语文课堂展示课的“活”及时做一个“会诊”了。

一、把握课改之脉

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而核心价值在于“归还课堂、引导自主、讲求合作、学会学习”。简单地说,就是“放生(解放)学生,归还话语,尝试活动,回归主权”。但是,如果把课堂的“活”单纯地理解为“归还”两个字——即“归还课堂、归还话语”,而忽略其关键“引导自主、讲求合作、学会学习”的话,那是唯心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很可能导致实验失败。我们应该明白“归还”更多意义上是强调实施教学双方角色和地位变化的形式,而真正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还在于“引导自主、讲求合作、学会学习”。

二、突出“预习”之重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主体主要是预习、展示、反馈三个模块,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其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预习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由辅助性环节演变为整个教学模式之本的独立的教学环节。要想语文课堂具有活力,展示是其核心,而展示必须是学生咀嚼过的、成熟的或者是有疑问的东西,是需要对该知识有整体感知才可能顺利进行的。所以,预习应该成为展示的原发地。所谓“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大概可以概括预习与展示的关系。

三、把握“展示”之法

1.活。活,即环节灵活。我们可以把展示课大致设定为预习交流、确立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六个环节,但这个基本的建构和框架并非一成不变,只要有“六环节”的基本意识,可灵活变通、别具一格地使用各环节,使展示课“活”起来。

2.动。笔者听过很多这样的展示课,在老师激情高昂的引入后,学生分小组在固定的程序下,依次上台 “宣读小组的总结”。可是座位下面的学生,书放在一边、目光呆滞、满脸疑团,既不认可也不否定。这样的展示算展示吗?这样的课堂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在我的意识中,在课改的核心理念中,展示应该是动态的、有活力的、有生命的,是互动的。所以在展示课中,教师要对展示和听课学生提出相应的、互动的要求:展示的学生要改单一的朗读为多形式的表演,比如讲故事、演小品、说相声、念对白等,以兴趣抓住听众、观众,以丰富的表演传递知识;而听课的学生要学会倾听,学会做笔记,学会收集有价值的知识点,学会发现和记录别人展示的不足、漏洞,以完善自己的知识和观点,甚至于在展示中可以与展示的同学形成互动。这样的展示才是有价值的,这样的课堂才是动态的、永恒的、有韵味的。

3.争。展示课的平台不是一家之言、一言之堂,“争”才是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良药。所以展示应该表现为:(1)争先恐后抢占“舞台”。既然学生要展示,既然要求学生展示,那就完全可以取消人为的障碍,打开展示的通道。(2)争先恐后表达观点。在展示课上,学生除了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加以吸收以外,更主要的还在于自己的主动性,应该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既可以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更主要的是让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一种可贵的学习过程。(3)辩论释明疑点。不为活跃课堂,单为真知灼见,我们提倡辩论,何况展示课本来就是展示自己观点的战场。

4.评。“评”是学生参与课堂的有效见证,也是指挥棒。一堂成功的展示课绝对少不了评价。展示关键要看学生,看学生是否大面积地动起来,看学生的动是否在主动的状态下进行,看学生的活动是否生成了新的发展。

5.点。我们的展示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随心所欲,任何小组在全面完成预习提纲之后,在对知识有过整体感知后,就应该围绕某个“点”进行充分展示,至少在展示过程中不至于偏离“主航道”过远。在这些“点”的展示中,融入以上的“活”“争”“动”“评”,展示课堂也就深入了、实在了、有效了。当然,这个点可以是“读点”“疑点”“重难点”,可以是“写作特点”,还可以是“方法点”“表演点”“创造点”“感悟点”“评价点”,重心不同而已。

展示课其实就是一个体系,有其精髓,它需要我们去尝试、去丰富,不要按着形式去走。也许以上五个要素还不足以完全激活展示课,但至少可以使当前的展示课变得更充实些。

12.数列复习课里展示“找”的原理 篇十二

例1已知是等差数列, Sn=m, Sm=n, (n≠m) , 求。

分析:设Sn=An2+Bn,

则Sn=An2+Bn=m (1)

如何联系 (1) , (2) 和 (3) 式?

首先, 先想到 (1) + (2) , 但n2+m2与 (n+m) 2相差甚远, 若配凑会多出交叉项mn;于是尝试 (1) - (2) :

( (4) 式两边同除以, 将上式代入 (3) 式, 得

点评:通过此例的分析发现以“求大同, 存小异”的原则找寻未知量Sn+m与已知量Sn, Sm之间的关系具体办法是通过加减运算局部再“同构”, 因此, 联想某些题还可以通过乘除运算加以“同构”。

例2已知, 求证:是等差数列。

分析:要证是等差数列, 只需证, 对照未知式, 将已知式与之同构, 显然

点评:找的原理的原则是对照已知式与未知式, 加减不行, 再考虑乘除运算联系已知与所求。

说明:再如已知αn即可以列举出每一项α1, α2, α3...αn, 反之, 能否用各项表示na?

即an的恒等式可以通过同构式的加减表示

若an≠0, 则an的恒等式可以通过乘除表示为

这就是所谓“累加法”、“累商法”配凑的原理。其实就是找的原理, 通过加减乘除大串联所有量。

例3 (2006辽宁) 已知等差数列

分析:

由nb是真数, .到此, 发现将变形为, 升高了运算级别, 增加了运算难度, 不如直接化对数式为指数式, 去掉对数运算符号, 即由

点评:此题在去掉对数求通项公式过程中, 触及运算级别的选择, 一般地, 提倡降低运算级别, 以便于运算。由可以起到“降次”的作用。说明我们可以给正项等式两边“取对数”进行降次同构运算, 如下面的例子。

例4已知数列满足, 求数列的通项

分析:为将中的平方降下来,

显然,

故是等比数列, 首项为, 公比为.不妨令α=2, 则首项为, 此时等比数列

13.英语展示课心得体会 篇十三

暨经验交流活动

心得体会

曾溪镇中心小学 何才华

2016年11月16日至18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宁陕县举办的 “安康市第六片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汇报课展示暨经验交流活动”。17日观摩了来自石泉县、宁陕县选拔的省市县级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教师蔡炜玮、吴晓、陈娟、杨细雨、杨兴娥、李瑾等六位教师展示的课堂教学,领略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的风采!蔡炜玮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吴晓老师的《积的变化规律》、杨细雨老师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杨兴娥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以及刚参加工作的教坛新秀陈娟老师的《角的度量》、李瑾老师的《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展示完他们的课后,来自石泉、宁陕县教研室的专家们为我们进行了精彩的点评。18日我们又聆听了石泉、宁陕两县的吴宗琴、黄自立、宋录银、蔡炜玮、朱承芬、陈娟等六位专家的精彩讲座。听完后,无一不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记重拳,给自己的教学理念一个彻底的洗礼和优化!

六位老师各自展示自己的教学特色,其中宁陕小学的蔡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让我这位曾经带过多年六年级的老教师彻底慑服。她的课堂充满智慧,听课过程就是对课堂艺术的享受。无论是课前交流,还是课中,蔡老师都是以充满智慧的语言、绘声绘色的讲解、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好像永远也不会枯竭的激情,来感染每一个学生和听课老师。学生和听课老师在笑声中都感到很轻松,很自然。

蔡老师的课给我的感受是:首先,清新自然,充满趣味。把教学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进行。将生活中的资源利用到得心应手,他的教学艺术值得人学习和借鉴。在课堂中以猜图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圆与其他图形的不同。以让学生尝试自主探究、动手操作为主线。选择简单的教具,让学生既感觉简单又实用。整节课堂气氛浓郁,学生兴趣盎然。蔡老师的给我们的启示:在学校的教学硬件越来越完善的今天,很多老师太过于依赖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忽略了我们最原始的教具,对于老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利用,选取对学生最合适的材料,那才是最好的。

其次,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蔡老师的教学设计,真是匠心独运,别具一格。蔡老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示着:经验+经验=新经验→规律,这一不断深入的教学理念,利用经验的积累创造新的经验,再利用新经验推出隐藏的规律!逐步让学生弄清楚怎样画圆以及圆的特征。最后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点空间,课后蔡老师也解释到,我们不能用无意义的公式或者模式,那样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我们不能约束学生的思维空间!这正如陈娟老师在她的报告中提到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历亲身体验,仅仅从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另外蔡老师还非常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给学生机会”。蔡老师每次在提出问题后,都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是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其他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后,她也会等待一段时间才会评价答案或提出另一个问题,给孩子消化吸收的时间。还有课堂出现乱象的时候,也要有足够的时间等待,这个时候,老师没有一味的制止,而是用心观察,看孩子们都在干什么,说什么,也只有这个时候才最容易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同时她主张不能让问题“止于正确”,老师在提问的时候一般学生回答到正确答案后就停止,应让更多的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纵观各位名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多想,想到了我们没有想到的,用到了我们平时都忽略的!他们从“想”的交流了经验,第一,我有没有想,第二,我会不会想,第三,我有没有坚持想下去,第四,想到的有没有记下来。第二方面是有胆识才敢讲,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跪着,站起来吧,伟就是高大,伟人为什么那么高大,因为我们自己跪着,其实我们站起来一样的伟大。有激情才能想,一个人成就大小和他激情的饱满程度是成正比的。所以在教学路上我们要想,会想,坚持想,那样我们就可能在通向成功的阶梯上向前!

14.2018教师展示课公开课小节 篇十四

经过听罗老师和王老师的公开课,我收获了不少,发现了不少问题,两位老师亲和力都很好,罗老师在展示中主要问题是没有注意到编排队形,学生的服装,教学时间没有控制好,在讲解动作难度上稍微偏难没有和学前班老师提前沟通好学生男女比例问题,课程没有对比好。

王老师前半段开始设计还是不错的,后面还是歌曲难度偏难一点,没有技巧性纠正,时间控制上也不够把握好,教案方面不够完善,课堂比较活跃,但是纪律性和课堂把控欠缺。

15.英语展示课心得体会 篇十五

201 0年1 2月是画川初中的“三关注”主体性课堂的推进月。根据校长室的要求, 在12月4号星期六上午静校教研的时候由我上一堂“三关注”主体课堂的示范课。

4号上午9点准时上课, 课题是:透镜。

老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找找生活中的透镜, 现在每小组组长收集一下你们小组的情况, 准备全班交流。

小组交流的情况: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

老师:请同学尝试对生活中的这些透镜分分类, 并说出理由。

投影分类游戏:认识生活中的透镜

第一类:____, 理由:__________。

第二类:____, 理由:__________。

学生:1、2、5为一类, 理由:中间薄, 边缘厚。3、4、6为一类, 理由:中间厚, 边缘薄。

老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这样去分的?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吗?

学生:我们也是这样分的, 没想到其他的。 (齐答)

老师:像3、4、6这类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像1、2、5这类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并板书凸透镜、凹透镜定义)

在学生的桌子上放了一些生活中的透镜:放大镜、近视眼镜、老花眼镜、实验室的凸透镜、凹透镜, 还有很多其他的实验器材, 请大家动手做做实验, 尝试着找出区分这两种透镜子的方法, 并把所观察的现象、对应的透镜的种类填到导学案上, 看谁的方法多。

各小组学生动手实验, 老师巡视并做些指导。

老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各小组实验出很多区别方法, 哪个小组的同学们愿意来说一说呢?

小组发言:我们小组找到了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用手摸, 第二种方法靠近课本看书上字是放大还是缩小, 第三种方法用光源照, 看经过透镜后的光斑变大还是变小。

老师:这个小组的同学做得真好!假如这三种方法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 可以分别表示为:摸、看、照 (板书) 。同学们是不是也找到了这些辨别办法?还有没有其他不同方案?

学生:我们也找到了这些方法。

老师:现在我们再来深入地研究一下这些方法, 是不是所有的透镜都可以用“摸”的方法来辨别呢?

学生:不是所有的透镜都可以用手摸得, 比如像照相机、投影仪的镜头。

老师:这个同学说得真好, 其实很多的透镜都是不能用手去摸的, 这样会对透镜有损伤, 所以“摸”这种方法有时候不能用。下面请大家动手自己弯一个铁丝圈, 放入水中, 提起后形成一个水膜透镜, 离书1cm左右用它来观察课本上的字, 试着判断这水膜透镜属于什么透镜?

学生:看到字是缩小的, 所以水膜透镜属于凹透镜。

学生:看到的字是放大的, 所以水膜透镜属于凸透镜。

老师:看到放大文字的同学请将水膜透镜轻轻的甩一下, 再靠近看看课本上的文字, 有什么变化?

学生:甩了以后再看字缩小, 刚才的凸透镜变成了凹透镜。

老师:还有没同学看到其他不同的情况?

学生:我刚刚无意间通过水膜透镜看到课本上文字是倒立缩小的文字。

老师:这位同学观察得真仔细, 关于透镜更多的成像情况我们在以后的课上还会研究。为了我们更好地研究第三种区分透镜的方法, 请大家自己阅读书上89页“焦点、焦距”的相关内容, 了解同透镜相关的几个名词, 并完成导学案上面相应的填空。 (学生自己看书, 老师巡视指导)

老师:大家注意观察, 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会聚到一起了, 那这点叫什么啊?用什么字母表示啊? (老师演示平行光经过透镜的实验, 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

学生齐答:焦点, 用F表示。

老师:那么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什么?用什么字母表示?

学生齐答:焦距, 用f表示。

老师:请大家思考:凸透镜是不是只有一个焦点呢?

学生:两个, 左右对称各一个。

师演示凹透镜对平行光线的作用, 同样的方式学习凹透镜的虚焦点、焦距的概念。

老师:本堂课我们学到这里, 请大家完成导学案上的活动三:小结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己完成导学案, 小组内交流, 小组长收集)

小组长1: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凸透镜、凹透镜的定义, 辨别两种透镜三种方法, 还知道了焦点、焦距。

小组长2:我们小组学会了寻找事物共同的特征对事物进行分类。

……

老师:请大家完成导学案上的检测题。

16.对展示课亮点与问题的剖析 篇十六

关键词:体育课;展示;观摩;剖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6-0017-02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拐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伴随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正式颁布,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并在全国经过三年多的各级培训与实践,广大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直面体育课程改革的难点、盲点、拐点,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一系列教学新理念、新改革、新举措、新主张和新器材正呈星火燎原之势推向全国,各种专业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亟待将改革的进程落实到实处、产生实效、彰显实绩。

一、正确的导向

可喜地看到,本届体育教学展示中,明确提出要提高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每节课都要进行10分钟的体能练习,明确提出注重真实性,要尽量消除课堂中的虚假、作秀的成分,体现课的真实与自然,让观摩的老师回到各自的学校后能够运用到、复制到教学实践中,对课堂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进行监测,并要求点评专家要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课堂点评,同时在立德树人、技能和体能等方面也提出了要求。评课将从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新颖性、时效性和安全性六个方面展开。学生的体能、技能的提升才是硬道理,提高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才能彰显实效。一线的体育教师需要的是真正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课例,他们折服的是接地气、近本真的体育课堂,他们需要的是充分利用每一分钟让学生进行技能体能练习的教学设计,他们需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来、用得好的示范课,每个人都能够复制的、举一反三的示范课,他们更需要“不需要排练、流程清晰、简单实用、目标具体、重点突出、化难为易、负荷饱满、真实自然”的体育课。

二、展示课亮点

2015年5月23日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暨体育器材展示活动在武汉体育学院拉开帷幕,有3000多名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参与观摩。参加现场展示的体育课有38节,据统计,大部分展示课的练习密度超过40%、平均心率超过125次/分钟;有25节课安排了6~10分钟的体能练习;有33节课预设练习密度超过40%;有22节课预设平均心率超过125次/分钟;有30节课较好地提炼出课的重难点;有9节课教学设计和教案用学习目标进行目标表述;有18节课的教案中有安全提示;个别课的练习密度达到58%,平均心率达到140次/分钟。较好地体现了本届展示活动评委会在领队、指导教师联席会议上提出的要求。

三、展示课问题

但是,也发现了一些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为了展示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课上的应用,一节课中十几次中断学生练习,让学生观看各种视频和图像,脱离了学校体育课的常态。体育学科如何坚守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性质?离开了朴实的体育课堂教学就成了浮躁;一些课中教师还是经常将40个学生分成4组进行接力游戏,对36个学生排队看4个人跑的设计仍然沿用,说明部分教师至今还是没有密度意识;个别展示课教师使用的器材需要一卡车才能装下,把原本简单的练习“变易为难”,变成了“作秀”,让观摩者“叹为观止”;个别展示课教师对课堂出现的安全隐患“熟视无睹”,一节课有十几个学生踩到垫子上滑倒,没有采取“应变”措施,好在没有学生出现伤害事故;在38节体育课教案中,大部分目标表述不准确、不具体,就目标的设置而言,具体化和可操作性显得不足,出现较为明显的不确定性语言表述,如有较多的教案上的教学目标用“初步掌握……进一步提高……”等不确定性表达方式,由于不够具体、准确,难以通过目标来评价体育课堂的优劣;有9节课的教案没有时间分配,有11节课的教案没有练习次数,有13节课的教案没有安排10分钟的体能练习,有8节体育课教案没有重难点,在强化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教学手段的设计上还有欠缺。具体表现在有些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用未能围绕主教材的重点来确定,学生对重点技术环节或单个技术的掌握还不够突出。在难点的突破手段上,有部分课考虑的不是十分到位,还有个别课仍然没有摆脱形式化现象;有22节课的教案标题混乱,有29节课的教案中的标点符号出现错误;在个别课中出现了教师讲解、示范错误,教师满场“夸奖”学生,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激励手段幼稚化严重,满脸贴小红花。

四、反思与建议

在教案问题的背后,反映出了参加展示课的教师的浮躁,也反映出了在他们身后的省、地、县级教研员和指导教师的问题,按常理说,全国的优秀体育课是通过省、地、县、学校一级一级的评选上来的,每一个层面的教研员都应该把关,看看教案和看看课,发现的问题在各个层面就应该解决。我曾经参加某个省的教研活动,各级教研员提出了很多问题,我当时问,“你们当中有谁认真看过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解读”,结果是没有一个人举手,如果认真看过(2011年版)课程标准和解读,答案就在里边。

《课程标准解读》第119页明确提出,每节体育课应该安排10分钟的体能练习。这给我们带来一个思考:10分钟的体能练习如何设计?练习的内容、设计如何安排?对该问题的解决建议:把10分钟分为4个部分,分别练习上肢、腹肌(前)、下肢、背肌(后)的练习各2分30秒,动作设计应该让学生能在2分30秒内不间断的练习,练习目标是让学生的身体各部位的力量平衡发展,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持续地进行力量耐力的练习,教师可以根据以上原则设计出多种组合,设计的练习要简单易行、实效性强,对提高学生体能、提高体育课的密度,特别是核心部位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原本并不难的解决方案,为什么在课程标准颁布4年多的今天,还有部分人不执行甚至反对,问题出在哪里?核心问题不是出在技术层面、也不是出在学生层面,而是出在体育教师和部分“砖”家观念方面,观念不更新、认识不到位,就永远都做不到。本人曾经在一次全国学校体育会议上提出,中小学每周增加一节体育课,如果不重视提高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不重视落实每节课10分钟的体能练习,学生的体能还是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当时就有一位“砖”家站在“居高临下”的理论高度提出反对意见。

17.高效展示课总结 篇十七

根据“中学部教师高效课堂研讨课活动方案”,我校从3月26日开始举行了高效课堂示范课活动。此次“打造高效课堂示范引领课展评活动”,我校领导分包学科听课评课,教研组按序分步实施,确保了整个活动过程的质量,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对高效课堂模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正是“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本次示范课的特点

1.聚焦课堂,展示打磨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两个年级组积极贯彻《前锋中学关于开展“打造高效课堂示范引领课展评”活动的实施意见》,结合各学科组实际教学情况,通过本次活动力促本组教师提高利用学案优化课堂教学的意识,有效提高了教师教学教研能力,打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确保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在本轮展示课中,涌现出了很多具有“高效课堂”亮点的好课。亮点一:杨丽红老师的物理课《欧姆定律复习课》落实了“问题教学,当堂训练”的思想,优化了课堂结构,虽然是复习课,但是听上去绝无乏味可言。不仅考查学生课堂习惯培养的落实情况;培养学生的自我检测能力。亮点二:马鹤林老师的语文课《云南的歌会》加强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督促学生自己看书思考,帮助学生控制时间和进度,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亮点三:张帅师老师的化学课利用“化学元素歌”导入新课,生动贴切,弥补学生易遗忘得知识;亮点四:宋铁峰老师的数学课习题设计梯度感强,培养了学生计算能力;亮点五:陈玲玲老师的“爱我中华”音乐课整堂课都给学生营造音乐的氛围,利用小组合作给学生们充分的练习机会,并将在每段活动结束后,教师都及时地总结和评价,及时表扬和鼓励,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二、同编同用一节导学案,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

通过组内教师的全员参与,设计同一节导学案,使本组教师都能领悟导学案导学课的教学模式,会编会用导学案,打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确保课程任务、课标质量的高效完成。

从编写上来,导学案的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加强了课前热身环节的设计。过程中渗透了学法的指导,形式新颖,且内容充实,环环相扣。

从教研活动看,学科组长组织教师进行课前研讨活动是非常成功的。聚合组内群体智慧,做课老师反复试讲,组内教师对其教学模式的构建,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重点的突破、教学方法的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使用和预测问题的应对等方面设计上是比较科学有效的。“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是:“学案”为载体,将“学案”与教材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三、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实到位

通过新一轮的跟踪听课,发现教师对学生的预习习惯和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如:

1、能从小处和基础着手,检测学生的自学反馈;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小组自主优化习惯的培养;

3、让学生尝试选择“合作学习”。如:宋铁峰老师尝试了以学生为主体,大胆放手让学生当堂课互相检测测验成果,不会的问题自己尝试解决,解决不了,再由教师进行点拨。小组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真正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科学分析问题的习惯。

四、回味打造高效课堂示范引领课中的美中不足

1、一堂好课应该顺畅、自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活动充分,时时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无论听课教师还是上课的学生,都让人感觉轻快、活泼、愉悦。

2、引入对于上好一堂非常重要。引入是以提问、演示、视频、故事等各种方式创设情景,通过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入要新、奇、趣。

3、小组合作机制是否完善。

教师不要把小组合作仅仅流于形式,那就失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的灵魂,分配合理的学习小组是关键,要让“对学”和“群学”在小组合作中充分体现出来,建立完善组内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评价监督机制。

4、课堂上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作用是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课本的基础上上升一个层次。怎样做到这一点呢?(1)课前准备。包括知识、过程、方法,知道学生应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难点是什么,易错点是什么。(2)充分掌握学生的认知基础。(3)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相信经过这一番的洗礼,教师们对“高效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提高。“高效课堂三步”走已经走到了第二步,相信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在我们老师的不断学习与探索下,我们构建的课堂模式定会不断结出新果,期待在接下来的“高效课堂过关课”活动中,全体教师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会更上一层楼。

中学部教导处

18.英语展示课心得体会 篇十八

203月25至26日,广东省第十一届小学数学优质课展示观摩活动在东莞举行,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观摩了来自广东省广州、东莞、深圳、惠州、肇庆等十几个市的小学数学优质课。通过观摩名师课堂,我热切地感受到了名师与一名教师之间的距离,下面我想谈谈此次观摩活动中较深刻的几点感受。

第一,重视生本教育。不管是教学数的运算,还是图形的认识,教师大都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上,每位教师都很有耐心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第二,精彩的导入非常重要。每位教师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小游戏等活动导入,有的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其中我比较深刻的是,麦健华老师的“春节抢红包”来引入小数加减法,把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捕捉数学信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同时,让学生将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进行对比,引起认知冲突,顺势激起学生探究欲望。还有,唐登超老师的“猜礼物”来引出正方体,直观形象的课件展示,加上3个小提示,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第三,评价语要及时到位,而且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到了及时评价和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观察得真仔细”、“你知道的可真多”、“你的想法真独特”等。评价语听似微不足道,但在学生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节课的教学效果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

第四,多媒体的大量使用。如长方体的认识,三节同课异构课,都使用了几何画板,直观形象,节省课堂时间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特别是唐登超老师的认识正方体,课件动态演示萝卜被切一刀,形成一个面;被切两刀就能形成一条棱;被切三刀就会出现一个顶点;再切三刀就可以切出一个正方体。从而,让学生能从具体形象的物体中认识立体图形的面、棱、顶点这三个新的概念。还有,陈妃霞老师的面的旋转,港珠澳大桥建成的视频剪辑,联系现实生活,抓住当今社会热点,视觉上冲击学生眼球,充分激发学习热情,更直观地感受点、线、面的运动过程,为新课学习打下深深的铺垫。

19.新课标下英语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十九

(一)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使每一个学生想说、敢说、乐说

听说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 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英语作为外语,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语言环境, 最忌沉闷、严肃、紧张和造作。教师要对教学充满激情, 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都会创造出一种和谐的交际氛围, 激发学生愉快的情感, 使他们敢于开口、乐于开口说英语。例如,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尽量用英语上课, 对学生进行快节奏、高密度的听说训练, 增加学生听说英语的机会, 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开口说英语。让他们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增强他们说好英语的信心。

(二) 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交际能力

要想让一个已具备高、初中母语水平的学生去学英语, 首先要解决的不是让他们动手写, 而是应尽教师职责努力去营造一种愉快的、持久的英语语言氛围, 引导、鼓励学生像孩提时学母语那样去听、去模仿, 逐步养成英语思维的能力。实践表明, 加强课堂英语听说训练对提高英语素质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首先自己要有较高的英语素质, 口语流利, 语音语调准确, 并且有丰富的英语知识。其次, 要善于用英语组织教学, 做到语言生动有趣, 通俗易懂。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尽可能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英语听说环境。另外, 在教学中教师应常借助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如录音机、电视机、VCD等, 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听、说环境, 要求学生认真听, 大胆模仿外国人地道的语音和语调。这样, 经过不断的练习, 学生对英语学习信心十足, 听说能力会有长进。

课堂活动最常用比较有效的口头交际形式, 主要有以下几种:师生对话;对子活动;分组、分排活动;四人小组活动;辨论竞赛等。对话教学可采用以下两种形式:一方面利用教材, 分角色扮演对话, 要求学生绘声绘色, 如临其境;另一方面, 可根据实际情况, 教师设计情景, 让学生进行对话表演, 或干脆让学生自编自演, 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例如, 在学习了有关打电话用语、问路、问候、看病、购物等情景后, 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对话, 利用学过的语言进行pair work (合作学习) , 把课堂当餐馆、医院、商店, 展开模仿情景想象和会话。因这样的情景训练, 具体、生动、贴近生活, 学生往往兴趣盎然、热情颇高。课文教学也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听说训练机会。例如, 教师在讲解课文之前, 用简短的英语介绍故事背景或课文梗概, 也可通过放录音、看电视、投影、图片等形式进行巧妙导入, 使学生通过视听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在精讲课文后, 空出时间组织学生对练英语, 进行回答问题、判断正误、复述课文等口头训练, 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有时可根据课文的体裁、内容, 让学生分组讨论或开展激烈的辩论竞赛,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讲练语言, 达到运用语言交际的目的。

(三) 培养“听”的兴趣, 加强听力训练

著名教育学家弗里曾经说过:“听是学生学会英语的前提。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英语教学中基本技能之首的听力教学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这对于“哑巴英语”无疑是一次新的挑战。因此, 注重听说训练势在必行。在教学中, 教师应尽量创设外语环境, 给学生创造听的条件, 可采用的方法有: (1) 充分利用语音室、录音机、电视、VCD、投影机等电教手段, 培养学生听的兴趣, 加强听力训练, 提高听力课质量; (2) 选择一些比较优美的英文歌曲和通俗易懂的幽默故事, 在课堂上抽出一定时间穿插播放, 提高学生听的兴趣, 使美妙的歌声和动人的故事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学生疲劳时起到兴奋剂的作用; (3) 对录音带进行重新录制, 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灌录合适的背景音乐, 把音乐的美和语言的美结合在一起。这样的课堂听说教学, 虽然教师要花较多的时间去设计教案, 但却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 充分利用每单元的听力练习, 并进行听写训练。听录音前, 教师先用英语介绍语境, 提出具体任务, 让学生带着特定的目的去听。这样, 学生会专心致志的通过听, 寻求所需要的信息。做完练习, 再放一遍录音, 让学生重复其中某些段落, 如此坚持, 学生的语感增强了, 听力也随之而提高; (5) 每单元结束时, 对学生进行听写训练。教师选择与课文难度相当的短文作为听写材料, 用正常的语速读三遍。在训练过程中还要经常向学生传授一些有关听的技巧, 并引导他们开口, 参加讨论, 把听和说有机的结合起来。

上一篇:如何学语文国旗下三分钟演讲稿下一篇:客户管理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