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大纲

2024-06-17

建筑力学大纲(共14篇)(共14篇)

1.建筑力学大纲 篇一

《结构力学》复试大纲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2小时

一、考试内容

1.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掌握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律及其应用。

2.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掌握利用隔离体分析方法计算静定多跨梁和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掌握静定平面桁架的内力计算的结点法、截面法和联合应用法;掌握组合结构及三铰拱的内力计算方法;掌握利用刚体体系的虚功原理的方法计算静定结构的内力。

3.影响线:掌握影响线的概念;掌握用静力法做简支梁、结点荷载作用下梁、桁架的影响线;掌握用机动法做影响线;掌握利用影响线求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影响和求荷载的最不利位置。

4.结构位移计算:掌握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步骤;掌握荷载作用下各类结构的位移计算公式,掌握图乘法;掌握在支座移动、温度变化作用时结构的位移计算公式;掌握互等定理。

5.力法:掌握超静定结构的组成特点和超静定次数的判断方法,掌握力法的基本思路;掌握用力法计算超静定刚架、排架、桁架、组合结构、和两铰拱等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的计算方法,掌握利用结构的对称性简化计算的方法;掌握用力法计算在支座移动、温度改变时的内力计算方法;掌握超静定结构的位移的计算方法,掌握超静定结构计算的校核。

6.位移法:掌握位移法计算刚架的基本思路;掌握等截面杆件的刚度方程;掌握用位移法计算无侧移刚架和有侧移刚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的计算方法;掌握通过位移法的基本体系建立位移法典型方程的解法;掌握利用结构的对称性简化刚架内力计算的方法。

7.力矩分配法:掌握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掌握单结点、多结点的力矩分配过程,掌握对称结构的力矩分配法;掌握超静定力的影响线的做法,掌握连续梁的最不利荷载分布及内力包络图的概念。

二、参考教材

《结构力学教程(Ⅰ)》龙驭球、包世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

《结构力学教程(Ⅱ)》龙驭球、包世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

2.建筑力学大纲 篇二

1 建筑力学在建筑中的重要位置

一个建筑想要凭空矗立起来, 首先得确立骨架, 打好基础, 然后通过材料力学的计算, 选择合适材料, 使建筑能够满足于适用, 经济和建筑艺术的需求。

在建筑力学中, 力学分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建筑的设计必须按照建筑的结构受力计算进行, 需要考虑重力、风力、压力、甚至人力等等这些力的传导和改变。根据力学的计算原则, 为建筑打造一副结构稳定、节约材料的骨架, 并充分发挥材料的特性, 明确建筑力学方程中的各个计量值, 为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操作提供合理依据。

骨架做好, 则需要我们从材料力学的方向去分析建筑设计的可行性。材料的发展, 从石头到树木, 再到现在的高分子材料、钢筋混凝土, 我们需要考虑材料的形状、强度、材料的流动性、可延展性和稳定性等这些特性。这些特性使得材料作为建筑构件, 在使用过程中会承受不同的荷载, 然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形变, 根据力学的计算, 这些特性的最终形态, 都体现在材料各种各样的排列方式和形状上。比如棱锥、U形、拱形、Y形、I形、工形和M形等, 这些形状的设计, 是设计师依据建筑力学的计算, 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材料的特点, 使材料在受荷范围内具有更大的弹性。富有才华的著名设计师, 按照材料力学, 通过对材料的处理, 如变截面梁柱处理、中空、连接过渡等, 不仅使得建筑在视觉和感官上变得美观, 同时使建筑的造型和结构更具张力。

这样的过程, 建筑师通过力学反复的计算、测量和修改, 然后确定下来建筑的稳定性、可行性。可以这样说, 建筑力学在建筑中是处于核心的位置。通过这个核心, 设计师几乎可以将想象中的任何虚拟模型变成一个实实在在的建筑。

2 建筑艺术对于建筑的意义

建筑艺术是建筑体的升华, 它基于建筑力学, 却又高于建筑, 它是人们对于建筑的一种主观感性上的情感, 精神上的具象化体现。人有追求美的天性, 当一个建筑已经足以满足人们的使用, 人们就会去追求建筑的美感, 追求建筑空间的协调, 然后建造出符合人类审美的建筑, 以期在利用建筑实际效用的同时, 全方面的提升自己的感官享受。

建筑艺术, 不仅仅只是由建筑本身表现出来的, 一个建筑, 包括建筑风格, 神韵, 只有完整的融入周围的环境, 才会在整体上给人一种协调的感觉, 而不会让人感到突兀。

建筑艺术的效果, 会给人带来不同的精神感受和心理作用。雄伟的建筑会给人以震撼, 园林如小曲会让人流连, 纪念碑完全体现精神上的象征意义, 而长城、故宫等建筑更是让人感到惊叹。

对于我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去追求建筑的物质性或者精神性, 这就涉及到建筑与艺术所占的比例问题。而这个比例通常是不同的, 它一般取决于人们对建筑需求, 比如建筑工地住房, 只需考虑实用而不需考虑美观;医院、办公楼或是学校等建筑在精神层面上又要高出许多;博物馆、文化宫等在精神上更是要高出许多;而长城、故宫、鸟巢、金字塔等标志性的大型建筑, 从表面的完整性、比例的均匀性来看, 它们表现出来的艺术高度就已经到达极高的境界了。

从这些熟悉的建筑上, 我们能够发现, 当建筑到达了艺术的高度, 在一定程度上, 建筑就会体现一种社会思想。

3 建筑力学与建筑艺术的融合途径

力学, 是建筑的核心;艺术, 是建筑的升华, 它们都需要通过建筑体来表现它们的魅力。两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又是对立统一的。建筑根据力学原理建造出来的造型、环境, 正是建筑艺术的外在表现。建筑力学离开了艺术, 建筑就没有了灵魂, 建筑艺术离开了建筑力学, 艺术就只是虚妄。力学是艺术的必要条件。

勒·柯布西埃说:“这里可以找到感觉上的及数学推理上的最纯粹的见证, 我们被感觉所吸引, 我们精神振奋, 我们触动了协调的轴心。”这是他对古希腊帕堤农庙刚健雄浑的赞美。换句话说, 当科学发展到一定的高度, 科学原理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按照力学的依据去建造, 建造出来的建筑物本来就是符合人们的审美的, 因为它是按照人们根据自然规律总结出来的方法建造的, 是符合逻辑的, 符合自然界中的客观事实的, 换句话说, 艺术是算出来的;奈尔维也说:“在技术上完善的作品, 有可能在艺术上效果甚差, 但却没有一个从美学观点上公认的杰作在技术上却不是一个优秀的作品的。”所以, 建筑艺术同样可以以美学的形态为建筑师提供丰富的创意设计的源泉, 建筑力学与建筑艺术的作用是相互的。

建筑技艺与建筑艺术共同发展到今天的高度, 现在的建筑力学中, 结构设计和材料创新上, 遭遇到又一个瓶颈。现代的建筑师, 在平常激烈争论的方案中, 多是按照力学的原理进行改进, 而忽略了建筑艺术, 设计出来的产物生硬僵化。如果可以从艺术对于建筑的需求方面作为突破, 当建筑中的材料, 科学运用到新的领域, 突破局部的限制, 打破局限, 也许就是另一片天。而一个没有艺术感的建筑师, 是不能建造出极度精炼的建筑的。

4 结束语

建筑的发展, 与所有科学的发展和对自然的探索一样是永无止境的, 需要人们从科学和艺术之间去取舍, 去创新。不论是建筑力学与建筑艺术之间, 还是不同的领域, 万物的发展, 它们都必然是朝着更加符合自然规律的方向去进化的。

参考文献

3.《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探讨 篇三

【关键词】建筑力学 教学改革 工程管理专业

工程管理专业以管理科学与工程和结构工程学科作为支撑,培养掌握土木工程技术基本知识和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方法,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能运用现代管理理论方法,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投资决策、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程施工技术,并具有一定研发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1. 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力学》课程要求

《建筑力学》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64学时,属必修课性质,后续课程为《建筑结构》和《建筑施工技术》。它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部分,要求学生对一般建筑结构的组成方式、受力性能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和必要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建筑工程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定的力学分析与计算能力,为学习建筑结构方面的专业课程提供一定的力学基础;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科学严谨的作风。课程课时数相对于教学内容并不充足,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重点,注重概念讲解、引导学生建立受力分析的概念,为以后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需要对一些方案设计如:脚手架、模板支撑等进行计算来确定;对于一些设计结果能够正确的解读并通过简单的计算进行判别也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施工中力学问题的能力,能够了解一些结构形式、受力特点和受力规律,能够对于一些简单结构来进行求解验算是《建筑力学》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

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建筑力学》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外,要结合基本理论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建筑力学》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再加上其内容较多(涵盖三大力学),连贯性强,与其他课程相比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普遍感到该课程难学、难懂,并对学习这门课程的作用有所怀疑;作业不够认真,存在抄袭现象,有不少同学一开始就放弃;最后考试,卷面得分集中在60分左右,大部分学生的基本概念,选择和填空得分较高,但计算和简答题普遍得分较少,尤其是包含简单力学原理的工程实例计算题,得分更少。笔者深深体会到要使学生学好《建筑力学》这门课程, 关键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习动力,掌握学习方法,紧密联系实际。

3. 《建筑力学》教学改革初探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把握《建筑力学》课程的特点及教学原则,让学生在掌握建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在教学原则方面,首先应该把握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其次,应注意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采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能通过各种具体的形式来感知和学习;最后,应该强调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师了解教材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联系,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掌握理论知识,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体现在重视实习和练习等实践环节中。[1]

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使其了解到《建筑力学》课程是学习《建筑结构》和《建筑施工技术》的前续课程,是其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需要掌握的知识之一,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加强在教学过程中与实际的联系,可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将抽象的理论变为具体形象的实际问题,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三是进行考试改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检查,以便及时对教学作出调整:如在现对完整的一部分内容结束后,进行测验,并计入最终成绩,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及时总结本阶段的学习情况,避免出现到最后“积弊难返”。下面重点就在教学中加强与实际联系谈一下笔者的感受:

3.1学习之初,善于虚拟实际工程问题,一切学习都是围绕解决问题开始的,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授课要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一环扣一环,引人入胜,直至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引进工程案例进行讲授,如讲授压杆稳定时,引入施工中脚手架设计,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由于学生对案例分析很有兴趣,一旦发现今后工作中的问题能够自己解决,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积极性。既培养了学生工程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加强了理论知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能力。在讲课中还可以适时地列举一些有关工程缺陷和事故的实例,可使学生意识到,学好《建筑力学》知识对建筑工程人员的重要性,如可列举一系列脚手架因承载力不足而倒塌的工程实例。

3.2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工程实例通过屏幕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感性认识,帮助学生解决力学模型建立的问题[2]。用形象生动,赏心悦目的动画将抽象难懂的内容(如:结构受扭变形、梁受弯变形)形象地表达出来,以达到化解教学难点、缩短学生认知过程的目的。学院引进的工程管理模拟实验室系统就提供了完整的结构受力变形的动画,通过鼓励学生带着问题上网观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3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利用课堂模型这一教学手段。教室门和门框只能绕销钉轴线作相对转动,这一实物分别在讲解力偶矩的概念、平面的受力平衡及扭转等章节多次用到;还可以鼓励同学做一些纸质模型,如在梁受弯章节中,通过比较材料用量相同的矩形截面和方形截面受弯承载力不同来验证受弯截面形式的影响,在实际授课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4力學知识中有许多历史故事、名人轶事,还有力学发展简史,都可以从中选取出相应的部分用来导入新课。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有趣的事实,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加诸如结构模型大赛等,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院已举办四届结构模型大赛,通过参赛锻炼了学生在实际设计中应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的能力,整体提高了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建筑力学》的兴趣。

结语

通过对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力学》课程教学研究,指出了现阶段课程教学存在的诸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程内容相对抽象等实际问题,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历,对在教学中采取一些富有成效的措施进行了总结。

参考文献:

[1] 王龙.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陕西教育,2008(6).

[2] 荣国瑞.建筑学专业建筑力学课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0(9).

作者简介:史永涛(1982-),男,河南范县人,硕士,安阳工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建筑结构检测、加固及耐久性。

4.工程热力学实验大纲 篇四

【课程代码】

1703351

【课程类别】

专业实践

【学

分】

【学

时】

【适用专业】油气储运工程

【教学目的】

1.加强并巩固对恒沸精馏过程的理解,熟悉实验精馏塔的构造,掌握精馏操作方法;

【教学要求】

1.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预习报告经教师批阅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2.实验3-4人1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

3.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实验前清点学生人数,实验中按要求做好学生实验情况及结果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开出记录。

【课程安排】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分配

每组人数

实验类别

实验类型

实验要求

恒沸精馏过程

3-5

基础

设计性

必做

[设计性实验]

实验目的:

1.加强并巩固对恒沸精馏过程的理解;

2.熟悉实验精馏塔的构造,掌握精馏操作方法;

实验内容:

1.夹带剂的选择;

本实验采用正己烷为恒沸剂制备无水乙醇;

2、决定精馏区;

3、夹带剂的加入方式;

夹带剂一般可随原料一起加入精馏塔中,若夹带剂的挥发度比较低,则应在加料板的上部加入,若夹带剂的挥发度比较高,_则应在加料板的下部加入。目的是保证全塔各板上均有足够的夹带剂浓度;

4、恒沸精馏操作方式;

恒沸精馏既可用于连续操作,又可用于间歇操作;

5、夹带剂用量的确定;

夹带剂理论用量的计算可利用三角形相图按物料平衡式求解之。

仪器与用品:

台秤,1台;分液漏斗,1个;500ml烧杯,2个;色谱分析取样瓶,若干;无水乙醇;正己烷。

【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方法:实行“实验报告+操作+操作考试”相结合;

3.成绩评定:

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平时成绩=预习报告占20%,实际操作30%,实验报告50%。

实验成绩=操作考试成绩。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参考书目】

[1]

李卫宏,刘达.化工原理实验.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2]

牟宗刚.化工原理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3]

张金利,郭翠梨,胡瑞杰等.化工原理实验.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6.[4]

叶向群,单岩.化工原理实验及虚拟仿真.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制定人:XXX

5.大气动力学教学大纲 篇五

第0章 引论

第一章 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组

§1.旋转坐标系下的动量方程 §2.连续性方程 §3.热力学能量方程

§4.闭合方程组及其初边值条件 §5.球坐标系

§6.局地直角坐标系

§7.P坐标系

第二章 自由大气中的平衡运动

§1.自然坐标系

§2.地转平衡与地转风 §3.梯度平衡与梯度风 §4.旋转平衡与旋转风 §5.惯性平衡与惯性风

§6.地转风随高度的变化:热成风 §7.地转偏差与垂直运动

第三章 大气中的涡旋运动 §1.环流定理

§2.涡度与涡度方程 §3.位势涡度方程 §4.散度与散度方程

第四章 大气边界层

§1.雷诺平均运动方程组 §2.行星边界层

§3.次级环流与旋转减弱

§4.地形上空的边界层(I)均质流体 §5.地形上空的边界层(II)层结流体

第五章 中纬度天气系统动力学 §1.大气层结与层结稳定度

§2.中纬度天气系统的结构:观测事实 §3.天气尺度系统的尺度分析 §4.准地转位势倾向方程 §5.方程

§6.发展中的斜压系统的理想模式

第六章 大气中的波动 §1.波动的基础知识 §2.摄动方法 §3.大气声波 §4.浅水重力波 §5.重力内波 §6.Rossby波

第七章 大气波动的稳定度 §1.Rossby波的正压不稳定 §2.斜压不稳定 §3.Eady波

§4.两层模式中的斜压不稳定波

第八章 大气中的非线性过程 §1.非线性波与孤立波 §2.大气孤立波

§3.Lorenz混沌系统

主要参考书目:

1、Holton, J.R., An Introduction to Dynamic Meteorology, 4th Edition, Academic Press,2004.2、刘式适、刘式达编著《大气动力学》上册

3、杨大升等编著《动力气象学》

4、伍荣生等,《动力气象学

成绩构成:作业20%;报告,口试20%;期终考试60%

大气动力学名词、思考题、习题和文献阅读

一、名词

f-平面 -平面 正压大气 斜压大气 地转风 梯度风 热成风 地转偏差 自由大气 边界层 Ekman泵 旋转减弱 Ekman螺旋线 气旋 反气旋 大气层结 包辛尼斯克近似 大气标高 Rossby数 Ekman数 基别尔数 层结稳定度 惯性稳定度 静力平衡 地转平衡 梯度平衡 正压不稳定 斜压不稳定 白贝罗定律 准不可压缩

二、思考题

1. 考虑地球自转后,牛顿第二定律的形式如何?写出科氏力和惯性离心力的表达式。2. 什么是球坐标系?使用球坐标系的优缺点是什么? 3. 什么是局地直角坐标系?局地直角坐标系的适应范围如何?

4. 什么是P坐标系?P坐标系的物理基础是什么?使用P坐标系的优缺点是什么 5. 什么是自然坐标系?在此坐标系下大气水平运动方程的形式如何? 6. 在地转风运动中,风场与气压场的关系如何?

7. 什么情况下梯度风是次地转的?什么情况下梯度风是超地转的?

8. 在热成风关系中热成风与温度场的关系如何?怎样利用热成风关系判断某地上空的冷暖平流?

10.解释海陆风的形成,并指出其能量转换的特点。

11.什么是涡度?叙述涡度方程各项的物理意义并熟练推导大气垂直涡度方

程。12.什么是位势涡度?它守恒的条件是什么?准地转位势涡度的表达式如何? 13.在气象上散度方程有何作用?

14.什么是分子粘性力,什么是湍流粘性力?

15.在Ekman边界层中是哪几种力的平衡?Ekman螺旋解的性质如何? 16.由边界层中的摩擦引起的次级环流是怎样运动的? 17.自由大气与边界层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18.大气温度、密度、气压随高度变化特征如何 19.不可压和可压缩流体的层结稳定度的判据如何?

20.动力学上指的大、中、小三类运动的水平特征尺度各是多少?

21.叙述基别尔数、罗斯贝数和Ekman数等几个动力学参数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22. 什么是准地转平衡?什么是准静力平衡?准地转运动的原始方程组如何简化?准地转涡度方程形式如何?准地转位势方程形式如何?

23. 中高纬发展的斜压天气尺度系统的结构如何?你怎样理解,在发展的斜压系统中“次级环流”是“大气的温度的变化满足静力平衡,涡度的变化满足地转”的约束的结果。24. 什么是频散波、什么是非频散波?什么是相速度、什么是群速度? 25. 大气中有哪几类基本波动?它们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26. 什么是滤波?怎样滤波?

27. 罗斯贝波是怎样产生的?无基本气流时罗斯贝波的波速公式如何? 28. 举出几种常见的计算大气垂直运动的方法,并叙述它们各自的优缺点。29. 举例说明,地球旋转对大气运动有显著影响。

三、习题 第一章

引论

1、查找并学习大气辐射平衡图,给出大气能量收入和支出的主要过程。

2、查找并学习传记:V Bjerknes J Bjerknes LF Richardson VW Ekman CG Rossby

EN Lorenz JG Charney JR Holton BJ Hoskins J Pedlosky 郭晓岚

叶笃正 谢义炳

第二章 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组

1、全导数(d)与局地时间导数()有何区别?用测风气球测出的物理量随时间dtt的变化是个别变化还是局地时间变化?在百叶箱里测出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是个别变化还是局地变化?

2、设f为大气的某一物理属性,试分别说明并指出f守恒的条件

3、设f为任一标量函数,试证明

fdf0,vf0和0的意义

dttffrf,tItR并由此验证

dfdf dtIdtR式中下标“I”,“R”分别指惯性系和旋转系。

4、设地球是球形,求在地表面纬度为处重力与引力之间的夹角。其最大值是多少?

5、计算赤道上空同步人造卫星的高度。用绳子将此卫星与地面连接,再用同样长的绳子将第二颗人造卫星与第一颗卫星连接,并使第二颗卫星在第一颗卫星的上空以同样的角速度旋转。若不计绳子的质量,求绳子作用于单位质量卫星的张力。

6、证明曲率项力对大气质点不做功。

7、有一物体在40N处由1000米高度自由下落,试求该物体着地时因科氏力的作用向东偏移的距离。08、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且认为地球只绕铅直轴以角速度sin旋转,推导出以地表面为极平面的柱坐标系(r,,z)下的大气运动方程和连续方程。

9、设地球表面处的大气压为1000hPa,求大气总质量。

10、利用z-P坐标系的转换关系式,证明

dudu dtzdtP

第三章

自由大气中的平衡运动

1、考虑定常的水平圆涡旋运动,当rR时空气以常角速度逆时针旋转,当rR时,空气的切向速度与r成反比,设空气运动满足梯度风关系和静力平衡关系,且风场是连续的,证明:通过涡旋中心高度为z0的等压面方程为

f2r,rR;z02gz2R2R2fR222z02ggrr1ln,rR.2R

2、一陆龙卷风以等角速度逆时针旋转,设它满足旋转风方程,证明其中心的气压为

2r02, pp0exp2RT其中p0是离中心距离为r0处的气压,T是气温,设为常数。若T=288K,r0100m米处的气压p01000hPa,风速为100米/秒。问龙卷风中心气压是多少?

3、在所谓的地转动量近似中,定常的圆形涡旋运动的梯度风的公式为

VVgRfVfVg

式中Vg为地转风。比较由此式给出的梯度风和不采用地转动量的梯度风的值

4、根据以下资料,计算每一层上的垂直速度w。假定大气为T=260K的等温大气,且1000hPa面上的W=0。

气压(kPa)

散度×10/秒

0.9

0.6

0.3

0.0

-0.6

-1.0 5、75-50 kPa间的平均温度向东每100公里降低3C,如果75-kPa面上的地转风是20米/秒的东南风,求50kPa面上的地转风的大小和方向。f的值为10/秒。

6、写出w和的近似关系。

第四章 大气中的涡旋运动

405

7、在等 面上取一闭合物质链,试利用环流定理推出Ertel位涡方程(提示:以此物质链为底面,作一流体柱,将n用表示,并把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此柱。)。

8、考虑南北铅直平面上的闭合回路ABCDA(见图),AD,BC为二等压线,近于与地面平行,长为y,AB和CD为二垂直线,长为z,且各具有平均温度Tm(1)和Tm(2),又设回路上下界西风风速分别为u2和u1,试求回路上环流保持不变时,u2u1与平均温度Tm(1),Tm(2)的关系,并求y0,z0时,风速的垂直切变与南北温度梯度的关系。

9、在300N有一圆柱形气柱,其半径r0105米,如果空气开始时是静止的,求当气柱膨胀使半径达到r210米时,要维持绝对环流守恒,其周界的平均线速度。

10、P坐标系中涡度和散度分别定义为

5pvu xypuv, Dpxyp试求出它们分别与z坐标系的涡度和散度间的关系。再推导出P坐标系中的涡度方程和散度方程,并与z坐标系的相应方程作一比较。

第五章 大气边界层

1.在常值通量层中,在1米和10米高度上分别测得u(1米)=6米/秒,u(10米)=10

2u*米/秒。假定层结为中性,试求摩擦速度u*,粗糙高度z0和拖曳系数Cd2。

u(10米)2.当流体均质不可压时,请利用有地形的Ekman螺旋解验证风应力项可表示为

KkgS 2ffvu式中k和SKizz

第六章 中纬度天气尺度系统动力学:准地转理论

1.对涡旋系统(例如,气旋反气旋系统)和波动系统(例如,大气长波)进行尺度分析时,他们的水平特征长度尺度、速度尺度和时间尺度分别是怎样选取的?为什么?

分别为垂直向单位矢量和地面的风应力矢量。jzhB2.木星大气的大红斑(反气旋涡旋),中心位于南纬22度,南北跨越12个纬度,东西向跨越25个经度。大红斑的特征风速100米/秒,木星的赤道半径为71400公里,旋转的角速度为1.76310/秒。大红斑受木星旋转的影响吗?

3.将锋面看成由西向东运动系统,其南北向的特征长度尺度和特征速度尺度分别为L和v, 而东西向的特征长度尺度和速度尺度分别为l和u。实际观测表明,Ll,4uv,l~200公里,v~20米/秒。时间尺度取l/u。试利用P坐标系下的水平运动方程(略去垂直对流项)对锋面进行尺度分析并分析其特征。4.描述均质流体的浅水方程组为

uuuuvf0v,txyxvvvuvf0u,txyyuvuvDxy0,txy

D为流体静止时的自由面高度,是流体运动时自由面对静止自由面高度的偏差。其余符号为惯常所用。(1)请将上述方程无量纲化。(2)以Rossby数为小参数,用级数展开法对所得无量纲方程进行求解,讨论Rossby的零级近似、一级近似方程的特点。(3)推导出准地转位势涡度方程。

5.在讨论大气静力稳定度时,在大气质点受到扰动移到新的高度的过程中,我们对大气质点的压力和位温作了什么假设?可压缩和不可压缩流体的Brunt-Väsälä 频率的表达式有何不同?

5.在f-平面上的大气质点,受到扰动后在南北方向发生一位移,这时层结对流体没有影响,但科氏力对质点却有影响。在科氏力的作用下,大气质点若返回初始位置,则称大气是惯性稳定的;若大气质点继续远离初始位置,则称大气是惯性稳定的。设大气初始时为纬向流且满足地转平衡,大气质点的运动不破坏初始气压场的分布,大气摩擦可忽略,试推导出描写大气质点在南北向振荡的方程为:

ugdvd2yffy 2dtdty 式中ug为x向的地转风。并对惯性不稳定的判据进行讨论。

6、在500hPa面上,在北纬45度的某地,其相对涡度以31066秒1/3小时的速度增加,此处风为20米/秒的西南风,而相对涡度以410/100公里秒的速率向东北方向减少,试采用平面的准地转涡度方程估算出此地的水平散度。

7、假定位势高度场由如下函数给出 0pcf0ycospp001k1sinkxct 这里0仅为p的函数,c为常速度,k为纬向波数,p001000hPa。(a)用准地转

df涡度方程求出与此位势场相一致的水平散度场(设0)。(b)假定p000,dy利用连续性方程求出x,y,p,t的表达式。

8、利用上题给出的位势场和绝热的热力学方程(设=常数)求出。当k取何值时,此两题得到的相等。

第七章 大气中的波动

1、应用正交模方法求下列波动方程的圆频率:

2232(1)030;2c020;

(2)

txtxx2222222

2(3)2c0(22)f0(22)20.txyxyt2、讨论重力外波,若不用静力平衡假定,而用下列方程组:

u1ptxw1p tzuw0xz和边界条件

z0,w0;zh,证明波速c满足

pp0p

wgw0.tztgtanh(kh).kc2并讨论kh1(长波)和kh1(短波)的两种情况。在上面式子中为常数。

3、描述均质不可压浅层流体中的小振幅波动的方程组为:

uf0vgtxvf0ugtyuvD0txy

式中 为扰动自由面高度,D是静止自由面的高度,为常数。其余符号为惯常所用。请求出上面方程组的v=0的波动解,并对解的性质进行讨论。

4、上题中,若利用赤道Beta平面近似,则可得描述赤道地区的小振幅波动的方程组为

u0yvgtxv0yugtyuvD0txy

式中符号为惯常所用。试求出上面方程组的v=0的波动解,并将此解与上题比较。

5、求出Eady波中的扰动位势高度场、温度场、散度场、垂直速度场并在(x,z)平面图示这些物理量的分布。

四、文献阅读(选读一篇)

6.水力学及桥涵水文课程设计大纲 篇六

课程设计中文名称:水力学及桥涵水文

课程设计英文名称:Hydraulics & Bridge Hydrology

课程编码:设计周数:两周学分:2分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开课单位:河海学院

一、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设计教学要达到的目的是:该课程设计是本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不仅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和巩固所学的桥涵水力水文的理论基础,初步掌握桥涵水力水文计算的基本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训练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技能,为学习专业课,从事专业工作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水力计算和水文资料的分析、整理,以及桥涵水文特征值的计算。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水流阻力与水头损失计算

(二)明渠水面曲线计算

(三)水文资料分析整理

(四)绘制理论频率曲线

(五)设计流量及设计水位推算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教学要求

需要安排专门的设计教室以及教师指导、答疑。

设计需要的标准及有关规范学生可以到图书馆借阅,有关参考资料由教师提供。

四、参考资料:

1.《水力学》,赵振兴、何建京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桥涵水力水文》,杨斌、王晓雯等,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3.《水文水利计算》,叶守泽主编,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五、成绩评定标准

1.完成课程设计的态度(认真程度、是否独立完成等),20%

2.课程设计说明书、计算书的内容要求完整,概念清晰,计算正确,设计合理,字迹工整,50%。

3.能熟练使用Excel 进行计算、画图,30%。

大纲执笔人:杨斌

大纲审定人:彭凯

7.建筑力学课程考核改革探索 篇七

一、传统课程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考试是教学系统的重要反馈手段,对教学具有调节、评价作用。同时考试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3]。

传统的《建筑力学》考试多采用一次性的闭卷笔试方式来确定学生的成绩。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死记硬背课本和笔记内容上,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能充分发挥考试的作用。总结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考试观念陈旧

部分学校、老师、学生对考试的认识仍停留在传统观念上,仅把考试当作决定学生升级、毕业、获得学位的考查手段;考试就是为了取得学分,能够顺利毕业,拿到学位文凭。这些错误的观点既不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促进今后学习,又不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更不利于学校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整体水平的了解[4]。

2. 考试方式单一

以往的考核方式是期末一张试卷,总成绩分为期末考试成绩(占70%)和平时作业(占30%),主要表现为总结性考试、闭卷、笔试。这种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有很多弊端,一些学生到考试前临时突击,平时作业尽管也能完成,但是完成质量怎么样,教师却无从真正了解。而且学生在考试时容易投机取巧,采用作弊手段获得高分,总结性考试缺乏阶段性考核评价,缺乏对学习过程的考核,存在平时松、考前紧、考后忘的现象,不利于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同时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

3. 考试内容片面

传统的《建筑力学》考试内容不够全面,多局限于书本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记忆性成分占很大比重,只侧重于考核学生记忆知识的水平,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评价,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助长了考试作弊的不良风气,从而影响了学校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建设。

二、考核改革探索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我们必须改进传统的教学考核,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改革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否则,便不能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将制约《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我作了如下方面的改革探索。

1. 课程教学改革

课程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师“粉笔+黑板”讲授模式,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将课程的学习整合为几大模块,结合专业特点,充分设计教学,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块化教学项目任务的实施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小组协同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可锻炼同学们的自我学习能力与组织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 考试方式改革

要想改变“平时不学、考试突击”这种状态,只有改革考核方法。改革一次性总结性考试方式,可采用多种形式,以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并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注重过程考核。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思考问题,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平时考核采用模块化学习任务、发现提问、小组讨论、成果报告等多种形式。这种变一次性、终结性考试为学习过程的考核形式,有利于课程分阶段目标的实现,可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减少学习的功利性,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长期制约学风、考风建设的状况,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做到考试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学习知识与能力培养的统一。

3. 考试内容改革

考试内容是考试改革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所在。因此,在保证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考试题目应具有灵活性大、知识面宽、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强的特点,这样可以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避免学生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考时抄袭等不良行为的发生。针对建筑力学的课程特点,可加强对综合性、工程性内容的考核,着重考查学生对所学专业及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建筑力学中的很多知识来源于生产实践,具有较强的工程训练性,为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用发散思维的方法来分析解决相关的实例。

三、结语

针对传统《建筑力学》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上述改革探索,这些教学改革、考核方式与考试内容有利于学生培养学习兴趣,系统掌握课程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协同工作精神。课程考核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作,涉及到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的改革,还关系到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保证等,应当有计划、分期、分批地进行。课程考核改革工作仍很艰巨,亦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并逐步推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剑, 张福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建筑力学的兴趣[J].山西建筑, 2007, (2) .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3]汪利, 刘海燕.制约高校考试改革有效深入的因素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 (1) .

8.建筑力学大纲 篇八

【关键词】建筑CAD;中职;建筑力学课程;作用

建筑工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十分传统的专业,在相关建筑工程专业的学习上都离不开建筑力学这么学科,其是建筑工程的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所涉及的知识和内容也都是较为抽象的,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为此,中职相关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在其课堂教学中引进了建筑CAD。建筑CAD的应用能够更加具象所学的建筑理论和知识,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下面笔者就其所产生的具体作用进行阐述。

一、建筑力学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

中职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进入中职进行学习的学生,一般都是没有考入普通高中学生,其本身所拥有的文化基础相对较薄,理论知识十分匮乏,也不够热爱学习,导致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都不强,使建筑力学课程教学获得不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次,我国对于中职学校的教育进行了改革,在新的改革下大量减少了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课时,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适当删减讲授的内容,不能够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从而导致教师教学效果的不理想;最后,建筑力学课程的讲授都是基于实践的具体对象,由于中职学校相关试验设施和条件的缺乏,致使其缺乏有利的实践活动证明其所学知识的可操作性,给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了不良影响。上述三种情况是影响中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为降低这些因素所带来的负面效果,应在建筑力学授课过程中辅以建筑CAD[1]。

二、建筑CAD对中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的作用

(一)提高了建筑力学课程教学的直观性

利用建筑CAD进行相关图纸的绘制,在一定程度上考验了学生所具有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2]。建筑力学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对其具体受力进行分析,然而力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需要学生通过自己方式对其进行计算并表达出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该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在没有出现多媒体技术之前,授课教师通常是使用粉笔在黑板上进行相关力学图纸的绘画和分析。不过此方法的应用会使学生感觉授课内容十分枯燥和无趣,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然而多媒体技术和建筑CAD的结合使用,则改变这一情况。通过利用建筑CAD软件,能够使所讲授的内容更加具象化,还能够增加学生动手绘图的能力,使其对所讲授的知识有个切身的体验和了解。所以,建筑CAD的使用能够使建筑力学学科中抽象的问题变得更加的具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此外,还可以通过使用CAD软件中的渲染功能,使所绘制的图纸变得更加立体,让一些由于受力所发生的物体形变通过CAD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从而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增加了授课教师的备课效率

在建筑图纸中,不管图纸绘制的效果怎样,如果没有相关的数据作为支撑,其都不能够用于具体的建筑施工。使用传统word软件所具有的绘图功能,其在图纸的绘制过程中,所形成的线条都缺乏一定的连贯,也缺乏尺寸标注的功能,相较于建筑CAD的绘图存在太过明显的缺点。并且,在建筑力学的图纸绘制上,其所涉及的图形绘制都较为复杂,标注数据也很多,难以使用word进行绘制,只能够通过建筑CAD完成具体的图纸绘制[3]。所以,根据上述情况我们能够清楚知道,建筑CAD的使用更加有利于图纸的绘制,能够为授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节约大量的备课时间,从而增加其备课的效率。

三、总结

建筑CAD的应用不管是在提高建筑力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其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具象化,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此外,在整合建筑力学相关知识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总之,在中职建筑力学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建筑CAD对于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亚玲.浅谈建筑CAD对中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的辅助功能[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5,02(04):23-24+27.

[2]孙晓卯.中职《建筑CAD初级》课程教学中的微课应用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03(06):132-133.

9.建筑力学大纲 篇九

《土木工程力学(2)》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土木工程力学(本)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类杆件结构的受力性能,掌握分析计算杆件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后续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行结构设计打下坚实的力学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土木工程力学(本)是建筑力学(专)的后续课程,是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课。学习本课程应具备高等数学和建筑力学的力学基础知识。

本课程属专业基础课,授课时应注重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掌握基本的结构分析计算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教学总体要求

1.掌握平面杆件结构计算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通过学习,掌握平面杆件结构的计算方法。

3.多做习题是本课程重要的学习环节。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

课程教学要求分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第二部分 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

一、课程教学总时数、学分数

本课程为5学分,课内学时90学时,开设一学期,安排在第二学期。

次序 1 2 3 4 5 6 7

教学内容 绪论

几何组成能分析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力法解超静定结构 位移法解超静定结构 力矩分配法解超静定结构

课内学时 1 2 16 10 16 14 5 8 9 总计

二、教材

影响线及其应用 结构的动力计算 16 90 本课程的媒体建议选用文字教材、IP课件、录像教材等。其中文字教材是课程的基本媒体,2007年7月审定的土木工程力学(本)课程教学大纲编写的。本课程所采用的文字教材为贾影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土木工程力学(本)》教材。

不但包含所有教学内容,而且包含教学要求、其它媒体的使用方法及必要的教学信息等内容,是学生学习的核心教材。

IP课件、录像教材是强化媒体,主要是讲授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对工程结构进行力学分析的能力。是对文字教材某些内容的强化与补充。

三、教学环节

1.先修课程

《材料力学》、《理论力学》

2.面授辅导或自学

自主学习是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本课程的教学要注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收看电视、IP课件、直播课堂、网上教学辅导等方式进行学习,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导学助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

习题课要服从于教学大纲,使用多媒体一体化教材,采用讲解、讨论、答疑等方式,通过讲思路,讲方法,培养学生对工程结构力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3.作业

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学好本课程的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作业内容以教材中的习题为主,通过这些习题的练习,逐步加深对课程中各种概念的理解、熟悉分析和计算方法,达到基本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的目的。

4.考试

(1)期末必须上网进入中央电大,市电大或建工电大在线平台察看期末复习指导,以获取本课程的期末考试的资料。了解考试的方法、内容、及必带品(2)要详细知道并掌握每章的重点、考核知识点。(3)要把所有的作业重新复习一遍,加深认识(4)几大类型题应各做两道题以上

考试题目要全面,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同时要做到体现重点,题量适度,难度适中,题量和难度的梯度应按教学要求的不同层次安排。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绪论

教学内容:

1.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2.常见工程结构类型及计算简图,荷载的分类

3.本课程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要求:

掌握各类结点、杆件及支承的受力特点。

二、几何组成分析

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

2.简单组成规则

3.例题分析

教学要求:

掌握简单组成规则的灵活应用。

三、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教学内容:

1.静定梁的计算及内力图

2.静定刚架的计算及内力图

3.静定拱的计算

4.静定平面桁架的计算

5.组合结构的计算

教学要求:

理解杆件截面内力与外荷载的微分关系,理解结构的整体和局部平衡概念;熟练掌握梁、刚架的计算方法及内力图的绘制;掌握桁架及组合结构的计算方法;了解拱的计算方法。

教学建议:

1.使学生充分理解整体和局部平衡的概念。

2.重点讲述受弯杆件及链杆的力学特性。

3.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梁和平面刚架内力图的绘制。

四、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教学内容

1.变形体系的虚功原理

2.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

3.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

4.图乘法

5.静定结构温度变化时的位移计算

6.静定结构支座位移时的位移计算

7.线弹性结构的互等定理

教学要求:

了解变形体系的虚功原理及其应用形式;理解并熟练掌握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的一般公式;熟练掌握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方法及图乘法;掌握支座位移和温度改变等因素作用下的位移计算方法;了解线弹性结构的互等定理,理解静定结构的基本力学特性。

教学建议:

1.使学生理解静定结构位移计算方法的原理。

2.本章的重点是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及图乘法。

3.理解桁架及组合结构的位移计算是本章的难点。

五、力法

教学内容:

1.本章概述

2.基本概念

3.力法基本原理(一次超静定结构)

4.力法典型方程(二次超静定结构)

5.力法计算多次超静定结构

6.对称性的利用

7.温度变化时的内力计算

8.支座移动时的内力计算

9.超静定结构的基本力学特性

教学要求:

理解力法解超静定结构的原理。理解超静定结构的基本力学特性。熟练掌握用力法解在荷载作用下一次及二次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掌握利用对称性计算超静定结构内力的方法。了解多次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了解温度变化及支座位移时的内力计算方法。

教学建议:

1.理解用力法解超静定结构的思路。

2.本章重点是一次及二次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

3.理解力法原理,学会利用变形协调条件建立力法典型方程。

六、位移法

教学内容:

1.位移法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2.位移法典型方程的建立及系数项、自由项的求解

3.用位移法求解具有一个及两个结点位移的结构

4.对称性的利用

5.位移法与力法的区别

教学要求:

1.理解位移法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2.熟练掌握具有一个及两个结点位移的结构的计算方法

3.掌握利用对称性的简化计算方法

教学建议:

主要强调位移法的基本原理。

七、力矩分配法

教学内容:

1.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2.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

3.力矩分配法计算无结点线位移的刚架

教学要求:

理解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了解它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熟练掌握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掌握力矩分配法计算无结点线位移的刚架。

教学建议:

结合工程实际,介绍力矩分配法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八、影响线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1.影响线的概念

2.用静力法做直接荷载作用下单跨静定梁的影响线

3.用机动法做影响线

4.间接荷载作用下单跨静定梁的影响线

5.影响线的应用:(1)利用影响线求量值(2)求最不利荷载位置

教学要求:

理解影响线的概念,了解影响线的用途,学会如何使用影响线,掌握直接和间接荷载作用下单跨静定梁的弯矩、剪力、支反力影响线的做法。

教学建议:

1.明确影响线的定义。

2.重点讲述直接荷载作用下单跨静定梁的弯矩、剪力、支反力影响线的做法(机动法)。

九、结构动力计算

教学内容: 单自由度体系运动方程的建立 单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的解

单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 两个自由度体系运动方程的建立 两个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的解

教学要求:

理解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单自由度体系在自由振动及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动力解。了解双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的解,了解阻尼对振动的影响,了解结构的共振现象。

教学建议:

10.建筑力学大纲 篇十

材料力学考试大纲(最新修订)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

适用专业:工程力学、机械工程、结构工程

参考书目:

1.材料力学(上、下册),刘鸿文,高教出版社

考试内容要求

绪论:课程的目的与任务,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基本假设,杆件的基本变形。

材料力学:

1.拉伸、压缩、剪切:拉压变形的内力、应力概念及计算;材料拉压变形的力学特性,线弹性虎克定律;剪应力和剪应变的概念,剪切实用计算,剪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虎克定律;许用应力和许可载荷,安全系数,强度计算及相关概念;结构变形分析,拉压静不定问题。

2.扭转:圆轴扭转的剪切变形和剪应力,纯剪切概念,扭转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3.弯曲内力和弯曲应力:梁的约束与支承; 载荷与内力的微分关系,剪力图与弯矩图;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弯曲正应力和弯曲剪应力强度计算。

4.梁的变形:梁弯曲变形的微分方程,计算梁变形的积分法,叠加法。

5.应力应变分析:应力状态的概念,平面应力分析的解析法与图解法,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平面与空间问题的广义虎克定律,三向应力状态的基本概念;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偏心拉压,斜弯曲,弯扭组合)。

6.压杆稳定:稳定的概念,两端铰支压杆的稳定性,细长比,临界载荷和临界应力,其它支承形式压杆的稳定问题,当量长度.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中柔度杆的稳定问题,临界应力总图.稳定性计算(安全系数法,折减系数法)。

7.交变应力:交变应力的种类,循环特征,材料疲劳的持久极限,构件的疲劳强度。

8.能量法与超静定问题:能量的基本概念;莫尔积分,单位力法,超静定问题的求解。

9.冲击问题。

试题一般类型

11.关于高职建筑力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建筑力学 高职 教学

一、 建筑力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学习课程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

首先大部分高职生由于基础问题对学习建筑力学信心不足,缺乏学习兴趣;其次是对建筑力学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建筑力学对后续课程的影响,认为高职生以后主要在施工一线现场工作,力学用处不大,加之课程本身的确有难度,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内容重复、过分追求系统性和完整性,推理论证过程繁琐

力学是一门十分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学科,其逻辑推理和论证方法方面也很严谨,力学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也很重视这一点,而忽视“必需、够用”的高职教育原则,忽视了力学作为应用学科的实用价值,力学的重要性没能充分显示出来。教学内容重复,逻辑推理过程和论证方法繁琐。以材料力学中的基本变形为例,每一种变形都是按“内力—应力—变形—强度—刚度”的计算顺序进行研究。这样的编排使得教学过程单调重复,缺乏新意,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样,每一种基本变形的应力公式的推导过程也都十分繁琐,既浪费了时间,又冲淡了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不容易从总体上把握知识要点,“捡小丢大”。

3.教学方法及手段落后

长期以来,老师们习惯于在“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下授课,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灌输式,即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熟悉也不适应,课堂教学讲得过多过细,且缺乏新意,学生没时间思考、回味。此外,课后作业过多也使学生无暇思考,这样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无法有效调动学习力学的兴趣和热情。

4.考核方法、内容及成绩评定刻板陈旧

建筑力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大多采用闭卷笔试,以一份试卷定学生的优劣。这种传统的“一考定音”的考核方式并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素质。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死记硬背上,而不是对问题的思考上,高职学生本来基础知识就薄弱,自信心不足,在低分面前更容易产生自卑放弃的念头。

二、 提高建筑力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1.理论的计算简图与实际构件的比较

学习的强大动力,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建筑力学对刚入门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难度很大。其中最大的“拦路虎”莫过于一开始就出现的计算简图。计算简图是建筑力学课程的基础,所有的计算均以计算简图为基础,很多学生都在计算简图的学习中存在困难。

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发现计算简图与实际构件尽管有一定的差别,但在对实际构件进行简化过程中,其主要特征是一定要保留的,因此,利用对比法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简图,则事半功倍。例如,在讲解静力学公理时,单纯的理论讲解,学生会感到十分枯燥难懂,要从实践中选取一些具体的构件进行对比教学,如用绳子和铁棍的受拉压来说明把物体设置成刚体的必要性;用直伞和带钩的伞的对比,说明二力平衡公理;用门窗的合页和圆柱铰链进行对比,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圆柱铰链的约束反力为什么是两个方向的。最为有趣的是当讲到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时,笔者用了人站在水上和躺在水上的区别,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

2.实例教学

在课堂上,不仅教师可多找一些有代表性的实例进行现场教学,而且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工程实例,因为只有自己理解的东西才记得最牢固,对知识点的记忆巩固才会大有帮助。例如,讲授材料力学中关于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时,可启发引导学生联想行车吊链、摇臂钻床的刀杆及千斤顶等工程实例;讲到轴向拉压时,鼓励学生联想到拉力器。具体教学时还可以设置一定的疑问,指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从实践中寻找答案,如讲授压杆稳定时,压杆的稳定性是学生十分难理解的。笔者准备了一些未开启的易拉罐,然后请两位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比赛:将易拉罐一个叠一个地垒起来,看谁垒得高。根据比赛出现的现象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易拉罐不能一个叠一个地垒起来?再引发学生的思考:是不是强度不够而引起的倒塌?这样的设问可以激起学生兴趣,引发思维,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对比中扮演问题的探索者“角色”,使其真正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

3.模糊课程界限,建立知识体系,突出专业气息

建筑力学是土建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它为设计出能满足适用、安全、经济要求的结构提供依据和方法,是我们学习后续专业结构课程的基础,但是我在教学中却发现建筑力学与后续专业结构课程脱节情况严重。例如,我在讲授专业课钢结构时,学生反映说此课程较难,我就说哪里不懂请列到一张纸上,我再重点讲解,但许多同学写的是不是钢结构方面的专业知识,而是钢结构所采用的力学应力公式怎样用,Ix、Iy、Ip、Wx等几何参数怎样求,构件或连接处内力怎样求。砼结构老师也反映出现了类似情况,并且在进行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时,许多学生不会用建筑力学的影响线知识绘制包络图。究其原因是我们在讲授建筑力学课程时往往只注重所授课程知识的深度,忽视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基本理论在实际结构中的应用,知识的系统性不强;另外传统的力学课程教学主要是靠习题的多次演练来达到掌握基本理论的目的,而习题与后续课程和实际结构联系不紧密,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因此,为了把前、后所学课程形成一条知识链和加深对所学专业的了解,我们对建筑力学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与尝试,具体的是:我们把后续专业结构课如钢结构、砼结构的基本结构知识及课程设计所需进行力学计算的部分融入到建筑力学中,采用逆向思维提出的问题后正向总结归纳的授课方式,如此交融后前续课程和后续课程就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了。虽然补充专业课程知识会使此门课程学时略有增加,但会减轻了结构课程的授课难度且降低了学时,总体算来专业总学时并没增加。

4.常识、实验导入法

这是一种很直观的方法,它是针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提出一个或几个与其相关且在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常识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形成悬念,或者用直观实验给学生以启发,使其产生要弄明白原因的欲望,而后进行引导,再进入新课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力对点的矩”一节知识时,教师问:“力的作用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也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平动和转动两种基本形式,力既能改变物体的平动状态,也能改变物体的转动状态,请大家列举力改变物体转动状态的实例。”学生总结了“手开门”“用撬棒撬石块”等实例,然后用实物让学生演示。教师问:“在初中物理中我们学过,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用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去描写,那么,力所产生的转动效果应当怎样去描写呢?这就是本节所要解决的问题。”之后导入新课学习。教师也可以问:“我们从生活中得到这样的体验,用手拔钉子拔不动,但用羊角锤就很容易拔起,这是为什么呢?”实验:取出一块钉着钉子的木板,请一名力气较大的男生来拔,然后请一名瘦小的女生上来,教其使用羊角锤将钉子拔出,全班同学观察,讨论,分析原因,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入新课。

参考文献

[1]陈廷富.建筑力学教学应该立足“双基”注重“双法”[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7):52-531.

[2]包世华.结构力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2.建筑力学课程教改的问题研究 篇十二

1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建筑力学是建筑专业的重要学科之一, 但是,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影响着教学成果与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

1.1 学生方面的问题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会直接导致教学成果的降低。就目前建造专业的学生来讲, 在建筑力学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已经成为影响教学成果的重要问题。一些学生没有学习过高等数学, 因此, 在进行建筑力学的学习过程中会存在许多困难。部分学生对于建筑力学这门课程存在抵触情绪, 在没有开始进行深入学习时, 就自认为自己不能学好这门课程, 找各种理由避免学习这一学科。除此之外, 在进行建筑力学的学习时, 许多学生找不到准确的学习目标, 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学生因为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断推迟, 习惯于教师的灌输, 不愿意进行独立思考与主动学习。

1.2 教师方面的问题

教师的教学思想对于教学成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许多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不能及时进行教学思想的更新, 不愿意进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变, 使得建筑力学课堂没有任何新意。在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引导下, 照常进行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布置与批改, 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没有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在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日常教学时, 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 只是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使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1.3 教材方面的问题

建筑力学教材涉及的学习内容较多, 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教学, 就一定要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取舍与结构性调整。面对难度不断提高的教材, 许多教师无法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学校要求的教学任务。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听到的内容大多没有章法, 学习的厌烦情绪因此产生。教材设计的不合理也成为目前建筑力学课程教学的一大问题。

2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加强对策分析

面对建筑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要加强课堂教学效率与提高教学成果, 就要从学校与学生的实际出发, 采取有效的对策。

2.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教师不仅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变, 还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态度, 帮助学生建立起学科学习的信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第一节课的时间为学生进行建筑力学学习内容的整体介绍, 更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使学生正视建筑力学这一学科,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在进行教学时, 教师要将建筑力学的理论与生产生活实际进行联系, 从实际中引导学生获得专业理论知识, 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教师要将抽象的理论概念进行生活化, 与建筑施工实践进行结合。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课堂上体会到建筑力学知识的应用情境, 从中找到学习的成就感, 体会学习的乐趣。另外,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建筑工程的例子, 使学生就实际问题进行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的思维。在理论与实践结合后, 学生对于建筑力学知识的好奇心会增强, 找到学习动力。

2.2 提高教学质量

在进行教学之前, 教师要认真备课, 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水平, 从而制定出最适合本班级学习的教学方案。备课工作要为教学过程的流畅与条理清晰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安排。比如在课前几分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前几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 从中发现已有知识与未学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与重要程度, 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案, 给予不同的教学时间,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知识的重要程度。在课后, 教师要积极配合学生的复习工作, 为学生提供及时辅导。教师还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坚持写教学日志, 使自己的教学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提高教学质量。

2.3 设计校本教材

教师进行有效联合, 对本学校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需求进行全面分析,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教师可以对统一教材的教学内容结构进行调整, 使教学内容的安排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设计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教师教学难度的降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 建筑力学是建筑专业的必学课程, 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建筑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 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加强对策, 希望当代建筑专业的教师认识到教学行为的重要性, 从思想与方法的转变做起, 促进当代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春霞.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08) :57-59.

13.建筑力学大纲 篇十三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本科目主要考核考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以结构计算方面基本能力。

Ⅱ.考试内容

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瞬变体系的特征。自由度概念。平面体系自由度公式。

2.静定梁和静定平面刚架

静定梁(包括多跨静定梁)和刚架的组成。分段叠加法绘制弯矩图,静定梁和静定刚架的内力计算和内力图的绘制。

3.静定平面桁架

桁架的特点、组成和分类。用结点法和截面法计算桁架的内力。

4.虚功原理与结构位移计算

虚力原理与单位荷载法。

荷载作用下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图乘法。

5.力法

超静定结构的概念。超静定次数的确定。

力法的基本原理。基本体系与基本未知量。力法的典型方程及物理意义。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6.位移法

位移法的基本原理。等截面直杆的刚度方程。位移法的基本体系。典型方程及其物理意义。荷载作用下超静定刚架的计算。

基本要求

1.熟悉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及其应用。

2.掌握静定梁和刚架内力图的作法以及刚架内力的解法,熟悉静定桁架的2种内力计算方法,3.理解变形体虚功原理的内容及其应用,掌握在荷载作用下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方法。

4.掌握力法的基本原理和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14.建筑教学大纲 篇十四

课程编号:08140060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授课对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学 分:2学分 主讲教师:吴世凤

指定教材:姜丽荣,崔艳秋,柳锋,《建筑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是为对建筑的基本知识感兴趣的同学开设的。本课程是学习专业课前必须要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特别是学习建筑内的供热、通风与空调所必须选修的基础课。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熟练掌握建筑构造的原理和建筑各组成部分的基础知识,具备进行一般民用房屋建筑设计的基本能力。能够绘制简单的施工图和熟练地识读施工图。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绪论

课时:共0.5课时

教学内容

一、建筑的产生和党的建筑方针

二、建筑的分类

三、建筑的分级 思考题:

1、按建筑的使用性质,可分为哪几类?

2、按主要承重结构的材料,建筑可分为哪几类?

3、建筑物的耐久年限是如何划分的?

第一章 房屋建筑识图

课时:共3.5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房屋建筑识图的一般知识

一、房屋的组成和作用

建筑物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作用。

二、施工图的内容和用途

一套完整的施工图包括的内容和各部分的用途。

三、施工图中常用的符号

施工图中常用的六种符号。

思考题:

1、房屋的六大组成部分的内容?哪几部分是承重构件?

2、一套完整的建筑施工图包括哪些图纸?

3、我国的绝对标高零点是如何规定的?

第二节 建筑总平面图

建筑总平面图的作用及它所包含的内容。

思考题:

建筑总平面图的作用及它所包含的内容?

第三节 建筑平面图

建筑平面图的作用及它所包含的内容。

思考题:

建筑平面图的作用及它所包含的内容?

第四节 建筑立面图

建筑立面图的作用及它所包含的内容。思考题:

建筑立面图的作用及它所包含的内容?

第五节 建筑剖面图

建筑剖面图的作用及它所包含的内容。

思考题:

建筑剖面图的作用及它所包含的内容?

第六节 建筑详图

一、外墙身详图

外墙身详图的绘图比例、包含的主要内容。

二、楼梯详图

楼梯平面图和剖面图的内容和画法。

思考题:

1、外墙身详图表示了房屋哪些局部构造的情况?

2、楼梯详图中包括哪些图纸?

第二章 民用建筑设计

课时:2周,共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建筑的构成要素

建筑的三个基本要素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民用建筑的分类

三、建筑设计的内容和依据

建筑设计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建筑设计的六个依据。

四、设计程序

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和建筑设计阶段的内容 思考题:

1、建筑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怎样?

2、民用建筑主要有哪两类?各举三个例子。

3、建筑物的设计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4、建筑物的设计依据有哪些?

5、何谓建筑模数?基本模数的数量是多少?

6、建筑设计阶段,两阶段设计和三阶段设计各指什么?

第二节 单一建筑空间设计

一、使用房间设计

1、从使用房间的平面、立面和剖面上去讲,房间的面积、形状和尺寸的确定。

2、房间的门窗设置。

二、辅助房间设计

厕所设备及数量,厕所的布置。

三、交通联系部分设计

走道,楼梯,门厅设计。

思考题:

1、使用房间的面积由哪几部分组成?

2、确定使用房间的面积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3、使用房间的高度是根据哪些因素确定的?

4、民用建筑的主要楼梯一般设在什么位置?楼梯的宽度和数量根据什么来确定?

第三节 建筑空间组合设计

一、建筑空间组合的原则

建筑空间组合的四大原则。

二、建筑空间组合的形式

建筑空间组合的五种典型形式。思考题:

1、建筑空间组合要遵循哪些原则?

2、对建筑物进行功能分析时,可以按照哪些关系进行分析?

3、有哪几种典型的建筑空间组合的形式?请各举一例。

第四节 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

一、建筑体型的组合

三种建筑体型组合的方式。

二、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设计的内容。

思考题:

1、建筑体型组合有哪些方式?

第三章 民用建筑构造

课时:8周,共16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外界环境因素、物质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对建筑构造的影响。

二、建筑构造设计的原则

建筑构造设计要遵循的四个原则

思考题:

1、外界有哪些环境因素对建筑构造产生影响?

2、建筑构造设计要遵循的四个原则?

第二节 墙体和基础

一、墙体的类型和设计要求

1、墙体分别按照位置、受力情况、材料和施工方法的不同的分类情况。

2、墙体的结构布置方案。

3、墙体的设计要求。

二、砖墙构造

1、材料

2、墙体的组砌方式

3、砖墙的厚度

4、砖墙的细部构造,包括墙脚、窗台、门窗过梁、圈梁等。

三、隔墙和隔断

1、隔墙

2、隔断

四、墙面装修

内外墙面装修的作用和类型

五、基础与地下室

1、基础的作用及其与地基的关系

2、基础的埋置深度

3、基础的类型与构造

4、地下室的防潮与防水

六、管道穿过墙体或基础时的构造处理

思考题:

1、墙体的结构布置方案有哪几种?

2、现行标准砖的规格是怎样的?

3、过梁用在什么场合?有什么作用?

4、何为圈梁?其作用是什么?

5、基础和地基有什么关系?

6、何为基础的埋深?按照埋深不同,可分为哪几种基础?

7、基础按受力性能和构造形式不同,各有哪些形式?

8、在地下室的防水构造中,何为外包防水,何为内包防水?

9、在管道穿过墙体的构造处理中,何种情况会使用活动式穿墙管,做法怎样? 第三节 楼地层、阳台和雨篷

一、楼板层

楼板层的结构层和顶棚的构造做法。

二、首层地面

地面的构造做法。

三、阳台和雨篷

阳台和雨篷的构造做法。

思考题:

1、楼板层的基本构造有哪几层?

2、钢筋混凝土楼板按施工方法不同有几种类型?

3、梁板式楼板的荷载传递顺序?

4、地面的主要构造部分?

第四节 楼梯

一、楼梯的组成和作用

楼梯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作用。

二、楼梯的形式

常见楼梯的形式。

三、楼梯的一般尺寸

楼梯坡度及踏步尺寸,楼梯段宽度和平台宽度,栏杆扶手尺寸,楼梯净空高度。

四、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

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梯和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构造,楼梯栏杆扶手及踏步口构造。

五、台阶与坡道构造

台阶与坡道构造。

思考题:

1、楼梯的组成部分?

2、民用建筑楼梯的常用坡度?

3、梯段宽度有什么因素来确定?

4、首层楼梯平台下的净高不足时,采用何种措施来提高?

5、梁板式楼梯的构造怎样,如何传递荷载?

第五节 屋顶

一、屋顶的类型

常见屋顶的类型。

二、屋面的常用坡度和坡度范围

影响屋面坡度的因素及屋面的坡度范围。

三、平屋顶

平屋顶的排水、防水、保温、隔热的构造做法。

四、坡屋顶

坡屋顶的组成、承重结构、屋面盖料、檐口构造。

思考题:

1、平屋顶的基本组成?

2、平屋顶的无组织排水和有组织排水各指什么?

3、何为泛水?

4、刚性防水屋面为什么要设置分仓缝?应设在什么位置?

5、平屋顶有几种主要的防水做法?

6、平屋顶中为什么要设隔汽层?

7、平屋顶有哪几种常见的隔热层做法?

8、坡屋顶有几种承重结构?

9、何为女儿墙?

第六节 门与窗

一、木窗构造

二、木门构造

三、金属门窗

第七节 变形缝

一、伸缩缝 伸缩缝设置的原因,在房屋的不同部分伸缩缝的构造做法。

二、沉降缝

沉降缝设置的原因,在房屋的不同部分伸缩缝的构造做法。

三、防震缝

防震缝设置的原因,在房屋的不同部分伸缩缝的构造做法。

思考题:

1、变形缝有几种类型?各为什么设置?

2、伸缩缝和沉降缝在设置上的区别?

3、在地震区,哪些情况下需要设置防震缝?

第八节 民用建筑的抗震及防火构造

一、民用建筑抗震的一般问题

地震与地震震级及烈度,抗震设计的一般原则,抗震构造措施。

二、建筑防火的一般知识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耐火极限,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建筑物的防火构造要求。

思考题:

1、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何关系,几度以上的设计烈度需要进行抗震设防?

2、有哪些常用的抗震构造措施?

3、建筑物内可以采取哪些防火分隔措施?

4、对防火墙有什么具体要求?

第四章 工业建筑设计

课时:2周,共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工业建筑的特点

二、工业建筑的分类 工业建筑按厂房用途、内部状况、层数、承重构件的材料、结构类型等进行分类。

三、厂房内部的起重运输设备 三种吊车。

四、厂房建筑设计要求

思考题:

1、与民用建筑相比,工业建筑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2、按承重构件的材料不同,工业建筑可分几类?

3、工业厂房常用的吊车有哪几种?各自适用的起重量范围怎样?

4、厂房的建筑设计应满足哪些要求?

第二节 单层厂房设计

一、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平面设计与总图及环境的关系;平面形式的选择;蛛网尺寸的确定;生活间的设计。

二、厂房的剖面设计

厂房高度的确定;室内地坪标高;厂房的剖面形式;厂房采光方式的选择;厂房内部空间的利用。

思考题:

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厂房的柱距采用什么模数数列?常用几米的柱距?

2、厂房的高度是怎么定义的?对于有吊车厂房和吊车厂房,厂房高度各取决于什么因素?

3、工业厂房有哪几种采光方式? 第三节 单层厂房定位轴线的标定

一、横向定位轴线

横向定位轴线与中间柱、山墙、横向伸缩缝处柱的关系。

二、纵向定位轴线

纵向定位轴线与边柱、外墙、中柱的关系。

三、纵横跨相交处定位轴线

思考题:

1、山墙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时,横向定位轴线各如何标定?

2、横向伸缩缝处,柱与横向定位轴线有什么关系?

3、在边柱和外墙处,吊车的起重量与纵向定位轴线有什么关系?

4、在高低跨处,有伸缩缝和无伸缩缝时,中柱与纵向定位轴线各有什么关系?

5、纵横跨相交处,定位轴线应如何处理?

第四节 多层厂房简介

一、多层厂房的特点

二、多层厂房的平面形式

三、多层厂房的柱网布置

四、多层厂房的剖面设计

五、多层厂房定位轴线的标定

思考题:

1、和单层厂房相比,多层厂房有何特点?

2、多层厂房有哪几种常见的平面形式?

3、多层厂房的柱网布置有哪几种主要类型?

4、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多层厂房,山墙的横向定位轴线和边柱的中心线有什么关系?

第五章 单层厂房的构造

课时:2周,共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单层厂房的承重结构

一、单层工业厂房的组成墙承重结构,骨架承重结构。

二、柱

柱的截面形式,柱牛腿及柱上预埋件,柱间支撑。

三、基础与基础梁

基础的类型及构造,基础梁的构造及与柱的连接。

四、吊车梁、联系梁和圈梁 吊车梁、联系梁和圈梁各自的类型、构造及其与柱的连接。

五、屋盖结构

屋面梁、屋架、屋面板、檩条、支撑的类型及构造。

思考题:

1、骨架承重结构的纵向联系构件作用如何?

2、柱下基础有哪些常见形式?

3、基础梁有何作用?

4、吊车梁有何作用,设置在什么位置?

第二节 单层厂房外墙

一、砖墙

墙与柱的相对位置,墙的构造要求。

二、大型墙板

墙板的类型及尺寸,墙板的布置,墙板的连接构造,墙板板缝的构造处理。

思考题:

1、墙体砌筑于柱子中间,有何有利与不利?

2、山墙的抗风结构有哪些?

第三节 侧窗与大门

一、侧窗

木侧窗与钢侧窗的形式及构造。

二、大门

大门的尺寸及种类,大门的构造。

第四节 屋面与天窗

一、屋面

屋面的排水和防水构造。

二、天窗 矩形天窗,矩形避风天窗及天井式天窗的构造。思考题:

1、单层厂房屋面排水坡度,对于卷材防水屋面和构件自防水屋面分别取多少为宜?

2、单层厂房屋面防水做法有哪些?

3、为什么要设置避风天窗?

第五节 地面与其他构件

一、地面

地面的材料与构造。

二、钢梯 钢梯的常见形式。

第六章 高层建筑简介

课时:共1.5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当前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情况。

思考题:

1、何谓高层建筑?

2、与多层建筑相比,高层建筑有哪些优点?

第二节 高层建筑的结构类型

一、高层建筑的结构类型

砖石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及钢——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

二、结构体系 框架体系、剪力墙。

三、框架——剪力墙体系

四、筒体体系 思考题:

1、层建筑有哪几种常见的结构体系?

2、框架和剪力墙体系各有何优缺点?

3、何谓筒体体系?

第三节 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设计与防火构造

一、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设计

电梯的类型与构成,电梯的设置,电梯与楼梯的布置关系。

二、高层建筑的防火问题 防火问题,防、排烟问题。

三、消防、疏散问题

思考题:

1、影响电梯布置的因素有哪些?

2、平面设计中如何考虑建筑物的防火问题?水平防火分区和竖向防火分区各指什么?

3、高层建筑中隔烟和阻烟措施有哪些?

4、高层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和消防楼梯间在设计上有哪些要求?

第七章 工业化建筑简介

课时:1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建筑工业化的定义,工业化建筑的主要类型。

思考题:

1、何谓建筑工业化,其主要标志是什么?

2、工业化建筑主要有哪些类型? 第二节 砌块建筑

一、砌块的种类及规格

二、砌块墙的构造

思考题:

1、按材料分,有哪些砌块类型?

第三节 框架板材建筑

一、框架结构的类型

梁板柱框架,板柱框架,剪力墙框架。

二、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构件划分 短柱式,长柱式,框架式。

三、装配式构件的连接

柱与柱的连接,梁与柱的连接,框架与轻质墙板的连接。

思考题:

框架板材建筑的承重构件是什么?有哪些结构类型?

第四节 大板建筑

一、大板建筑的主要构件

墙板,楼板和屋面板。

二、大板建筑的连接构造

墙板与墙板的连接,楼板与内墙板的连接,墙板与外墙板的连接。

思考题:

大型板材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五节 盒子建筑

盒子建筑的主要形式。

参考书目

上一篇:我心爱的音乐杯作文素材下一篇:高考作文名人故事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