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语文教案(精选6篇)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语文教案 篇一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朗诵诗歌,培养学习兴趣。
(2)小组探究诗歌意象以及象征意义,梳理整首诗的思路。
(3)练习仿写,培养综合学习能力。
(4)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
有感情地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教学难点:
(1)探究诗歌中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
(2)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教学过程:
读课题
为什么是“我”?把“我”去掉试试。
谈谈有什么不同。
(用了“我”就是表达自己,更深情)
那么,这个“我”是谁呢?
自读诗歌,正音。
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
迷惘(wāng) 隧洞(suì) 绯红(fēi)
说说这首诗的特点。
其中一个特点就是:
有很多的“我”,还有“你”!
有很多的句子就是——“我是你……”
用了比喻的说法,把我比作很多物件。
有些比喻十分简单,甚至省略了“我”。
(请学生划出来——作者可能亟不可待地要告诉我们什么)
“你”是谁?那么,“我”呢?“我”和祖国之间什么关系?
(有学生说“我”就是祖国,这好像有点说不过去)
引导(品读):
第一节:
请学生读第一节,注意这个“我”应该怎么读。
我问那个学生:你爱自己吗?爱自己的话,这个“我”就有千斤分量。
我范读。
“我”是谁——
注意作者的用词,
作者不但说自己是水车,还说那是“老”水车,还说那是“破旧的”。
这样的词就是在提示我们。文中还有这样的词,划出来。好好读读,体会一下。
以第一节为例,带读。再问,这里的“我”是谁?
小结:
我是祖国的过去、曾经。
怎样的过去呢?下一节其实作了强调——
贫穷、悲哀
我是祖国贫穷困苦的历史。
是祖国多灾多难的岁月。
注:
这是我最初的感觉。
但我也肯定了学生的发言。
因为有学生说,那都是“最基层”的一些人。
可不是么——
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
这里说的是“人”。这是学生给我的一个很重要的提醒。
对于这些人,我们能感到作者的同情和悲悯。但好像也不止如此。
因为这些穷苦人,恰恰又是祖国的建设者、历史最重要的开创者。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所以,这里还有感激与敬意。
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读诗歌。
第二节:
下一节似乎就是在写这些人——
我是贫穷
我是悲哀
其实是说:
一个个的“我”很贫穷、很悲哀。希望着,又痛苦着。
我问——
“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怎么理解?(“痛苦”和“希望”的关系)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怎么理解?
小结:
希望,带来的就只有失望。
痛苦,是失望的痛苦,也是希望的痛苦(就像《故乡》中的那个人)。
美好的愿望无法实现,也看不到实现的可能。
——希望无法实现,就像花朵无法降临人间。
第三节:
下面的句子呢——
那些事物和上文有什么不同?
划出这些词语——
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
(新事物,或者象征着新事物、新气象)
读读这节诗。感觉一下为何会有不同。从中能否感到:这里的“我”是谁?
提的问题有:
理想为什么“挣脱”?为什么说“神话”?又为什么是“雪被下的(胚芽)”?
“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怎么理解?
提示: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肚子都吃不饱,还会有其它想法吗?
现在呢?理想实现的时候,又有了新的理想。
而在当时看来,这样的理想就是——“神话”!
那藏在心中的、曾经想都不敢想的理想,现在开始萌发。
这里有梦想实现的喜极而泣,有新的开始,有新的希望。
“我”是祖国崭新的现在,
是祖国充满希望的未来。
难怪作者再一次咏叹——祖国啊!
读这三节诗,体会三次“祖国啊”感情上的差别。
注:
学生读书不大卖力,没办法,我只有范读一遍。
然后我问,哪一节的“祖国啊”我读得最悲情。
不少学生说是第一节。可是,那不是我的感觉。
这也正常,他们的感觉可能还不那么敏锐。
同时也说明,前面我们对第二节品读得还不够。
所以,我们回过头再看——
希望,换来的只有失望,那么,能不扔掉这个折磨人的“希望”呢?
不能——谁能忍受那样寒冷和黑暗?
但是想要实现却又不可能,所以你看——“祖祖辈辈”:
一代一代的人!世世代代地追求着,却又始终失望着。
然后,我们一起再读这一节。去体验那种欲说还休的无奈与辛酸。
第四节:
“我”既是祖国的过去,也可以是它的现在和未来。
——“我”到底是谁,是什么?作者到底想说什么?
……
提升——
第一阶段:
我是一切。
一切的希望、
一切的记忆、
一切的情感、
一切的思想、
但我们得说清楚——
谁的记忆、情感?
不是祖国,而是祖国的人。
所以,——
“我”就是中国人。中国人就是“我”。
所以作者才说——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我是中国人)
我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中国人是我)
第二阶段:
因为我是中国人,
因为中国人是我,
所以,——
我爱我的祖国。
为什么?这是什么道理?
(我没想到,当时就有学生这么问:为什么我是中国人我就要爱祖国呢)
……
看看,诗的第一节的末句——
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理解它的意思:
祖国承载着我们的痛苦和命运。
把我们拖出了滞涩难行的淤滩。
看看,这两句话哪句合适——
祖国,把我们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出来
我们,把祖国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出来
提示:
祖国和国家不是一回事。
其区别在于——
“祖国”是全体中国人用尊严、用情感、用记忆、用信念凝成的。
所以,——
只能说是祖国养育了我们。(所以,文中才会写道“你喂养了我”)
只能说爱国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是我”,而不是“我是中国人”。
(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爱国,这样的爱国往往是盲目的;但“中国人是我”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这一个一个的“我”是这样的……他们痛苦过、迷惘过、爱过、恨过、追求过……值得去爱)
如果把第二句的“祖国”改成“国家”是可以的。
——是中国人用手、用血汗、用信念(“祖国”)拯救了国家。
第三阶段:
那么,这是一群___________的中国人?
(“我”是怎样的,中国人就是怎样的)
为何说“迷惘的”、“深思的”、“沸腾的”?
——能从前面的三个诗节中找到应证吗?
迷惘:不知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一个尽头。
深思:痛苦的希望思索是对出路的探寻。
沸腾:看到祖国更为广阔、光明的前途。实现了一些却又看到更多。
读最后一节诗(注意顿号)。
——为什么是“伤痕累累的”乳房?
……
既然喂养了我,
既然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我,
既然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么,——
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你的荣光不就是我的荣光吗?
从“你”到“我”再到“你”——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再读体会——
最后一个“祖国啊……”是怎样的一种感情?
(扑向祖国的怀抱,和它融为一体)
附——七班的上法:
因为讲得过于抽象,反而冲淡了诗意,
所以后两个阶段我在七班是这么问的——
我是中国人,
中国人是我,
如果给你一个选择,你觉得哪一个更像我爱祖国的原因。
有学生说,是“我是中国人”。
我说,对,我们一直这么以为的。“我”有什么可骄傲的!
但是,今天,我们得记住了——
板书:我中国人
让我们骄傲的是“我”。
为什么?
这首诗给了我们答案。或许,前面的诗都可以给我们答案。
我们可以看看这一个一个的普普通通的“我”创造了什么?
他们是怎样地爱着恨着,怎样地用他们的悲喜改变了世界!
回头看那些划过的词语——
破旧、疲惫、熏黑、干瘪、失修、
贫穷、悲哀、痛苦、理想、挣脱、眼泪、笑涡、黎明、喷薄……
这写的分明不只是国家的变迁史,而是中国人的记忆和心路历程。
(就像文中说的,我曾经迷惘过、深思过、沸腾过……)
注:
是的,我再一次想起,诗歌要记录的——
从来不是客观的真实,而是人的感受、印象。是人心内在的真实。
也让我想起了《安塞腰鼓》中的语句:
“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
然后,
同样看看首节的末句——
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理解它的意思——谁拯救了谁?
祖国承载着我们的痛苦和命运。
把我们拖出了滞涩难行的淤滩。
……
小结:
祖国,是全体中国人用记忆和情感凝成的。
已经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了,它只存在于我们信念中,给我们前行的动力。
所以,不是我们拯救了祖国,而是祖国养育了我们!
所以,文中才写道……(一起读最后的那几个诗行)
——为什么要说“伤痕累累”?为什么是“去取得”?
……
结语:
这贫穷、这悲哀、这痛苦,都是你。
这富饶、这荣光,这自由,都是你。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你。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
我享受着你给我的一切。
也承受着你给我的一切。
既骄傲,且悲哀——
这是回荡在整首诗歌的旋律。
再读全诗。
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语文教案 篇二
关键词:意象,视频朗读,资源整合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基本内容
一、教学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祖国呵, 我亲爱的祖国》全诗四节, 共有四个意象群, 通过它们的递进组合, 不仅表达了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 而且表达了有着从迷惘到深思再到沸腾的非凡情感历程的青年一代的共同心声。诗歌先抑后扬, 宛如一曲多声部的交响曲, 呈现出由舒缓到急促, 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
在理解本诗的基础上, 可以更好地学习后面食指的朦胧诗《相信未来》。
2.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接触的诗歌并不少, 可从具体情况来看, 学生并没有真正地掌握分析诗歌的方法, 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但是小学阶段, 学生已系统地学习了100左右首古诗词, 30多首现代诗歌, 朦胧诗也接触了一点儿, 初三的学生经过初中一段时间的探究学习, 已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 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 应该营造有效的学习环境, 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体验学习过程,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学习本课, 最大的困难跟学生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今天的中国, 蓬勃腾飞, 对于“文化大革命”的那段历史, 学生们只有在书本里、电视里或者祖辈的口中才能得知。因此, 笔者在设计这一节课时, 主要是创设情境, 利用相关的乐曲、影视资料来调动学生的感知, 让他们借助诗人选取的意象进入到诗人所描绘的意境中。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含蓄美、意境美;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 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 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4.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诵读, 整体感知诗意, 分析诗中意象含义;把握全诗的情感历程, 探究诗歌主题。
教学难点: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 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5. 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1) 选择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本节课的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这种情感对于中学生来讲既抽象、复杂又不好理解。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善于直观形象思维, 弱点是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本课宜采用由意象分析到抽象思维的教学方法。
(2) 用多媒体课件, 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手段把祖国变化过程演示出来。这样可以把抽象的爱国概念变得直观、具体、形象。学生易于理解, 有助于学生理解诗中“我”的形象内涵, 理清“我”与祖国合二为一的关系, 同时, 可以感受中华民族艰难的发展历史及激发学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3) 运用问题驱动法, 恰当运用信息技术, 例如:使用PPT展示“为什么说‘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又说‘我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呢?”这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这样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 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深对文中意象的理解和掌握。实现教师由教学向导学转变。
二、教学流程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有效实施
一、创设情感场
导入:同学们,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这是陆游对祖国的爱。“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对祖国的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总理对祖国的爱。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对祖国抒发了自己的爱恋之情。那么,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入作家舒婷的作品, 来探究她是如何表现对祖国的爱恋的。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历史名人的爱国情怀,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为诗歌奠定感情基础。】
二、反复诵读, 感悟诗歌
(1) 深情范读, 先声夺人。播放朗读视频,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设计意图:范读能最直接地表现诗歌的音乐之美、情感之美, 能直接地触动学生的感官和心灵, 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乐、图片输入学生的头脑中, 使之形成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 学生耳闻其声, 目睹其形, 身临其境, 并引起诵读的冲动。因此, 通过深情的配乐朗读, 便于学生尽快感受到这种深情, 为下一步的赏析奠定基础】
(2) 整体感知, 交流所得。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 让学生初步把握诗歌蕴含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 反复诵读, 体会情感。
三、问题探究, 领悟形象
探究一:什么是意象?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
第一节, 连用“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五个意象, 并以“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语, 来描绘祖国的历史所承受的苦难与忧患。通过句式“我是……”分析得出祖国就是我, 我就是祖国, 我与祖国合二为一, 我与祖国从血脉相通, 祖国历史落后, 我的心情也必然是悲伤, 压抑、低沉的。
第二节, 用贫困“悲哀”、“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表现祖国和人民没有因贫困而丧失希望, 只是长期以来希望太渺茫。但在渺茫的希望也是希望, 它终将到来, “我”的情感也随之变化为“痛苦, 但仍存希望”, 这一段注意朗读时语调的调整。
第三节, 用“蛛网”、“古莲胚芽”、“笑窝”、“起跑线”、“黎明”五个意象来写祖国正迈向崭新的明天, 我欣喜愉悦之情。在朗读这段时要将看到祖国辉煌的欣喜之情读出, 为使学生体会语势的加强, 一般采取齐读。
第四节, 学生讨论 (1) 为什么说“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又说“我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呢? (2) 作者将祖国比作什么?这时教师展示图片, 将祖国近现代所受的耻辱利用PPT展现在学生面前, 教师总结完成。进一步追问我为什么是迷惘的?深思的?沸腾的?学生通过教师点拨, 可自行得出结论 (第四小节) ———未来的美好“我”:热血沸腾, 坚定信念, 为祖国献身。
探究二:每节诗末的“祖国啊”, 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 从中可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 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探究三:文中的我就是指作者一个人吗?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学生通过多次的诵读之后, 对诗歌的内容已有了基本了解, 但我们都知道要深入理解一首诗的思想内容, 必须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他的生活经历, 因此, 笔者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将能表现近百年来祖国变化的相关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这些鲜活的画面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 激活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亲身实践中感悟祖国的伟大富强。】
四、小结全诗
以歌曲《走进新时代》总结全诗。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 以音乐作为结束的内容, 让学生在欢快而又富有节奏的音乐和歌声中结束课程。同时, 激发学生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深深祝福之情。】
五、拓展阅读及作业
以PPT展示舒婷《致橡树》。
【设计意图:语文传承的是精神文化, 适当的拓展阅读和积累无疑是最行之有效的策略。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将舒婷的另外一篇代表作《致橡树》展现在学生面前, 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更扎实地学习课文。】
第三部分:有效整合分析
一、整合点诊断的思路和依据, 解决办法的选择与思路
1. 整合点诊断的思路和依据
本课教学确定4个整合点:“背景知识的介绍”、“朗读视频”、“新知识的传授”、“课外知识的拓展、延伸”。
学习《祖国呵, 我亲爱的祖国》, 其目的是通过诵读及分析本诗的意象, 理解诗人的情感历程, 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利用多媒体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乐、图片输入学生的头脑中, 形成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 并引起诵读的冲动。
2. 解决办法的选择和思路
学习这一内容时, 由于其所特有的历史背景离“90后”及“00后”学生生活的环境太远, 故课前对作家生平及背景知识了解非常重要。传统教学往往通过教师的口头宣讲来完成这一任务,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蜻蜓点水。所以, 笔者预先把作者的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制作成PPT在课堂上演示, 不但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且也便于突出重点。
诗歌的学习, 诵读很重要。笔者播放朗读视频, 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图文并茂、形神兼备的情境。
课中有些名词, 例如:水车、矿灯、隧洞、路基等据学生的生活太远, 学生无法理解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如果仅靠一块黑板和老师的语言讲解学生很难理解透彻。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形象, 变静为动, 变不可见为可见, 营造了适宜的教学环境, 展现了祖国“历史的落后”、“过去的痛苦”、“现在的希望”、“未来的美好”, 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笔者又将舒婷的另外一篇代表作《致橡树》展现在学生面前, 并提供给学生相关的网站、网址, 让学生在课下自主探究, 既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又使学生涉猎更广的文本的领域。
二、整合效果反思
1.成功之处
本节课较充分地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 发挥了“整合”的作用, 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方法, 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 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 师生交流的方式、方法得以转变, 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使教学效果更优化, 使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2.尚需提高之处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案 篇三
舒婷,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居住于厦门鼓浪屿,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与散文集《心烟》等。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
尽管舒婷与北岛、顾城、江河、杨炼一起被称为“现代派”诗人,他们所出版的《五人诗选》都有舒婷的现代诗(或叫“朦胧诗”),但舒婷并不认为北岛等人就是通常所说的“现代派”。不过,舒婷认为他们的共同点是探索精神,是关注民族命运,也承认自己受到过他们的影响。舒婷诗作中表现对民族命运之关注的诗并不很多,《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则是这类诗作的一个代表。
舒婷是经历过十年浩劫的知识青年,初中未毕业就下乡到了闽西山村,直到1972年才返回厦门。在下乡期间,舒婷就写了许多表现知青的喜怒哀乐的诗,其中也涉及对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思索。《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正是作者长期对民族命运关注与思索的结晶。这首诗写于1978年,与这时间相关的有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十年“文革”;另一个是1978年拨乱反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诗中“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指出的正是这些历史;“神话的蛛网”指的是极“左”思潮,“挣脱”指的不只是“文革”的结束,也不只是“文革”后的拨乱反正,更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上至下的思想解放。诗中相应的也有了“簇新的理想”“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但是,诗人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十年浩劫的反思上,而是从历史的深度和空间的广度两个方面对民族命运展开关注。
【课堂学习】
(一) 字词积累
1. 字音
干瘪(biě)簇新(cù)驳船(bó)蜗行(wō)胚芽(pēi)
绯红(fēi)迷惘(wǎng)隧洞(suì)富饶(ráo)纤绳(qiàn)
淤滩(yū)沸腾(fèi)喷薄(bó)
2. 词义
驳船:本身无自航能力,需拖船或顶推船拖带的货船。簇新:全新。
胚芽:诗中指比喻刚萌生的事物。绯红:鲜红,深红,通红。
淤滩:淤泥形成的滩地。迷惘:迷惑失措。
纤绳:纤夫用来拖拉船只的绳索。
(二) 整体把握
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怎样通过四个诗段来抒发感情的?
【明确】第一段在向祖国的深情诉说里,融个体的“我”于祖国的大形象里,重写实;第二段写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的希望,重写虚。这两段写祖国的历史。第三段写祖国的现在,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千年古国又开始了新生。第四段写“我”要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我”要与祖国融为一体,最后以语气强烈的重复性咏叹结束全篇。前两段充满对祖国灾难历史、严峻现实的哀痛,后两段流露出对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的欢悦。
2.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主要有哪些抒情特色?
【明确】第一,全诗无一字议论,皆以意象描绘,以情贯穿。所选意象既质朴又鲜明,既独特又贴切,每一个词也都与被描绘的景象紧密契合。诗中所有象征和比喻,既质朴,又生动,每一个词都与被描绘的景物、形象紧密契合。诗人既用含有自己民族要素的眼睛观察,又以人民能理解的语言和表达方法,写出人民内心生活和外部生活的精神实质和典型色调,她感到的和说出的也正是同胞所感到和所要说的。诗人不仅创造了“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花朵”“胚芽”等意象,又在它们前面加上或长或短的修饰语,如“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簇新”等,较好地传递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且使诗意的语言具有色彩,更加具体可感,一幅幅画面仿佛在读者眼前掠过。
第二,在句法上借鉴苏联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戈雅》的圆周句式:“我是戈雅!……我是痛苦。我是战争的声音。……我是饥饿!……我是……被吊死的女人的喉咙。……我是戈雅。”沃兹涅先斯基写的是“我”和战争的关系,用圆周句式强化对战争的悲伤和愤怒。舒婷写是“我”和祖国的关系,也用了这种句式,既增加痛苦和挚爱的深度,又有创造性的发展。圆周句式大多出现在抒发强烈情绪的作品中,悲伤痛苦的情调最宜用它来渲染。重复是诗歌创作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而圆周句式则是重复同类型的句子或词语的一种修辞方法,即把十分完整的语言单位的几个部分,按圆周形进行连接排列,组成在意义和音调两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它通常分双成分、三成分、四成分和多成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用的是多成分。
(三) 重点研习
1. 怎样朗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明确】全诗先抑后扬,表达了诗人由低沉而至高亢的思想感情,朗读中要注意把握这种节奏变化,读出情感。诗的第一段由“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等意象,写出祖国的贫穷和落后,情绪痛苦而沉重,读时应缓慢低沉;第二段“飞天”袖间的花朵虽未曾落地,但那是人们的希望,读时语调较前者可以稍高;第三段“簇新的理解”等意象的运用,写出了祖国的新生,读时要充满欣喜,加快语速;第四段是高亢激昂的情感表达,读时要有情感的全心投入,要读得有力量。
诗中的四个“──祖国啊”,分别出现在每一段诗歌的结尾,朗读处理是不一样的。读第一个时,要痛苦沉重而有压抑感;读第二个时,要在沉重中透露出点点希望;读第三个时,要充满希望;读第四个时,要竭尽力量表达。
2. 吟诵祖国,作者与前人不同在哪里?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抒情的?
【明确】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一反过去某些诗的浮泛与“神话”式的歌颂:首先从一个别致的角度来吟唱祖国母亲,如“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其次,以赤子的目光,扫描着祖国的贫穷与落后,以拳拳的女儿之心,表达着哀怨的深情;然后,在沉迷的痛苦之后,又表达出希望的欢欣,如“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最后,为了实现这美好的希望,诗人又表达了一种献身的愿望,“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3. 第一段是怎样借鉴圆周句式抒发作者感情的?
【明确】以题目“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主句,以“我是……老水牛,……;我是……的矿灯,……;我是……稻穗,是……路基;是……驳船,……”等多成分意象构成四个副句,结尾回到主句(省略形式)“——祖国啊”。这样按圆周形进行连接排列,组成在意义和音调两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尤其是选取四组意象象征祖国千百年来落后、贫穷、灾难深重的面貌,抒发了对祖国历史的反思之情。头两个副句是平衡句,寓有音响和色彩的描绘;三、四句则缩短,不描绘;五句却伸长,行短意紧,强度超过前面四个副句,在此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回到主句。
4. 第二段是怎样通过先短句后长句方式进行抒情的?
【明确】开始一反前段的抒情方式,运用短句直接叙述,连形容词都不用;然后运用两个长句进行总结,“我”是“希望”的“花朵”。这一段先短句后长句,似意犹未尽,一种深深的遗憾之情便倾泻于笔端。
5. 第三段诗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明确】第三段诗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变为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这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
6. 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明确】《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第一人称写成,以“我”向“你”(祖国)的倾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是你……”或“我是……”’句式反复出现,强调“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沧桑,“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这个“我”代表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这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课后检测】
1. 舒婷和同代人_____、_____、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
“ ”大潮,她的《致橡树》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以第 人称写成,诗中抒情主人公代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加点的字注音。
干瘪( )驳船( )蜗行( )
胚芽( )迷惘( )隧洞( )
纤绳( )淤滩( )
3. 根据解释从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1) 非常疲乏。( )
(2) 极新(多指服装)。( )
(3) 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
(4) 鲜红。( )
(5) 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
4.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 喂养了 /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么,“我”用什么来报答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呢?请用诗歌的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下列诵读,诗句断拍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 / 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 / 挣脱
B. 我 / 是你雪被下古莲 / 的胚芽;我 / 是你挂着眼泪的 / 笑涡
C. 我 / 是新刷出的 / 雪白的起跑线;是 / 绯红的黎明 / 正在 / 喷薄
D. ——祖国啊,我亲爱的 / 祖国!
6. 关于这首诗的体裁,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自由体新诗 ② 现代格律诗 ③ 叙事诗 ④ 抒情诗 ⑤ 哲理诗 ⑥ 近体诗
A. ①④B. ①③⑥C. ①④⑥D. ②④⑥
7. 诗中所描写的对象,有的有下句承接(如“老水车”在“纺着疲惫的歌”),有些则没有下句承接(如“干瘪的稻穗”)。仿照诗歌,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1) 我是干瘪的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第二段诗中,“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结合全诗理解下列诗句中加点的意象在诗中的具体象征义。
(1)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北岛 顾城 朦胧诗 一 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
2. biě bó wō pēi wǎng suì qiàn yū
3. (1) 疲惫 (2) 簇新 (3) 迷惘 (4) 绯红 (5) 喷薄
4. 诗人庄严地向祖国宣告:“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5. B(应为“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6. A(自由体新诗:运用现代白话写作,不拘泥于外在的韵律和音节等,诗体不受任何框式的束缚,段、行和字数都不固定。格律诗:是依据固定的格式和严密的韵脚进行创作的诗体。抒情诗是以作者的口吻抒发主观情绪的诗体。叙事诗是以叙述者的口吻来刻画人物、叙述事件的诗体。哲理诗: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指在唐初形成的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
7. 示例:(1) 滋养你被劳作压弯的身躯 (2) 承载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8. “飞天”是宗教传说中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这两句诗是说:在精神上,人民在贫穷的境遇里始终保持着“痛苦的希望”,千百年来盼望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能变成现实。
9. (1) “水车”代表的是农业生产方式,而“破旧的老水车”则表示农业生产方式的原始、落后。(2) “熏黑的矿灯”表示工业生产方式的落后,象征祖国长期以来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
4.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读后感 篇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战火中走来,一路披荆斩棘、浴火重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正是亿万中国人民怀抱着始终前行的初心,凭借着奋斗拼搏的精神,点滴积累才取得的!
经过此次主题教育的学习,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也加深了我对“初心”和“使命”的理解,作为一名中华儿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有了更多的参与感: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的平凡工作着手,爱岗敬业,我想,小小的萤火虫也能够汇聚成光的海洋。
5.祖国啊我属于你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一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表现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历史悠久等),一段优美抒情的乐曲。
学生:查我介绍祖国的有关资料、图片。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收集的课外资料,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个性备课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理解内容
1.第1节、第8节:直接抒发了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第l节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的基调;
第8节则总结全文,深化了情感。
2.第2~7节:作者尽情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2节:把祖国比做“大海”和“高山”,把“我”比做“鱼儿”和“小鸟”;
第3节:把祖国比做“花园”和“天空”,把“我”比做“蜜蜂”和“彩云”;
第4节:写“我”看到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发展的迅猛;
第5节:写“我”和祖国心心相通,息息相连;
第6节:把祖国比做“大树”和“长河”,把“我”比做“绿叶”和“浪花”;
第7节:把“我”比做“春雨”和“火苗”。
三、深入探究,体会情感
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正确,读流利,边读边想象。
2.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1)你从课文的语句中,感受到了祖国的哪些特点呢?
由“浩瀚无涯的大海”“巍巍耸立的高山”可体会到祖国的幅员辽阔、山河雄壮;由“姹紫嫣红的花园”“朝霞绚丽的天空”可体会到祖国的风景优美;由“历史的画卷”可体会到祖国历史的悠久;由“飞船的呼啸”可体会到祖国发展的迅猛。
(2)在诗中,作者分别把祖国比做“大海”“高山”“花园”“天空”“大树”“长河”,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7节,在朗读中感悟祖国的幅员辽阔、山河雄壮、风景优美、发展迅猛等特点,体会作者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感情朗读,深化情感
1.祖国幅员辽阔、山河雄壮、风景优美、发展迅猛,使作者忍不住要歌颂它,老师也忍不住要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配乐范读)
2.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抒发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吧!(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根据课件中所呈现的音乐旋律与画面,满含激昂、赞叹之情地朗诵。注意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律。
你是/浩瀚无涯的/大海,我是鱼儿/享受着/你的温馨。
4.练习背诵。
五、课堂小结
6.《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语文教案 篇六
1.知识目标:学习分析诗歌的象征手法,了解朦胧诗的特点。2.能力目标;分析诗歌以平凡而新颖的意象表达对祖国的热爱。3.情感目标:诵读诗歌,感受并学习诗人热爱祖国的激越情感。教学重点:
分析诗歌意象运用的特点。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经历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教学手段: 比较法、启发法 设计思想:
本课从相同题材诗歌的比较入手开始分析,意在突出本诗的情感发展脉络及其意象使用上的特点。同时,如何解析朦胧诗的朦胧,引导学生认识这类诗歌的特点,学会分析鉴赏这样的诗歌,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即从分析本诗意象的象征意义。另外,本堂课的学习重在对学生启发引导,引导他们读更多的诗歌作品。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知道现代诗与当代诗怎样划分吗?
明确:以49年为界,并顺势讲述当代诗的发展状况。(解放初期——十年浩劫——百花争鸣;“四五天安门诗抄”;朦胧诗派;当今的流派纷呈。)
2.朦胧诗人强调诗人的主观感觉世界,大量采用虚写法,使诗由具体变得抽象,追求诗的内在旋律;选用奇特的意象,打破时空秩序,捕捉瞬间感受,运用跳跃性的结构,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让人读起来不那么明晰易懂。他们的代表有舒婷、顾城、北岛等人。
二、诵读:
1.引导学生以本诗比较《我爱这土地》和《赞美》,体会它们内容风格的区别。2.导读:三者均情感挚烈。但《我爱这土地》低沉而一气呵成,《赞美》意象繁复而情绪复杂,较《我爱这土地》情感高昂。本诗前二节情绪低沉,后文则高昂激越,情感更富有变化。3.学生诵读诗歌,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而给予指导。
三、分析诗歌: 1.你读诗歌的第一节有什么感觉?感觉源自意象,“老水车”、“矿灯”分别会出现在哪能里,它们可能会象征着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明确:“老水车”、“矿灯”会出现在乡村与厂矿。“破旧”的修饰加重了“老水车”的不堪状况,但它“数百年”来没有停止地“疲惫”地工作。由此,中国农业的窘迫艰难显现一斑。“矿灯”是用来照明的,但“熏黑”的它能做什么,可在这里,它仍用来照明,“照你在历史的隧道里蜗行摸索”,几个修饰的运用,从多个角度表现了“你”的艰难、沉重,这恰正是中国工业的写照。“稻穗”、“路基”分别强调各自所指,“干瘪”、“失修”的修饰则表明了收获的空洞、贫困的程度。“驳船”是一种船的称呼,也不妨理解为班驳的船。“淤滩”是河滩,“淤”的修饰自然紧紧困住了船,如何挣脱这困境?“——祖国啊!”灾难深重的祖国、贫困的祖国啊!这呼喊是痛苦的呼喊。
2.这首诗的第一节颇像《赞美》的第一节,舒婷会怎样把握下面内容呢?
明确:她会如同穆旦一样写希望,可如何行文呢?仍去寻找一个农夫吗?不,舒婷的表达是独特的:“我是贫困,我是悲哀”对上节诗作了总结。下文“希望”是那么挚烈,但它也是那么强烈的刺激着我们。“——祖国啊!”这呼喊是为祖国有了希望而不能实现希望的痛苦而呼喊。
3.诗歌的第三节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明确:“蛛网”、“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这些意象本身就是那么新鲜,那么富有朝气,那么微妙地传达着喜悦的出现。这就是祖国,“簇新”的祖国,“喷薄”而出的祖国!“——祖国啊!”这是为祖国的觉醒振兴的呼喊!难点:“蛛网”是纤细的,可它存在。“神话”是缥缈的,可它是那么美好。二者组合是为了叙述“簇新的理想”,应该说这是为了从一二节过渡到下文。
4.诗歌的用意表达在这里已经很振奋人心了,但诗人没有停笔,而是继续深入表达。你看看诗人是怎样显示思想的深邃的?请结合诗文具体分析。
明确:诗人进一步表达自己与祖国血肉相连的关系,表达自己为祖国甘于献出生命。诗歌先从“我”的微小谈出自己是祖**亲身体的一部分,又以“我”的庞大表达自己不会与祖国分离。接着以“乳房”这一意象真诚的把祖国比为母亲,这样二者的关系更牢固。“迷惘”、“深思”、“沸腾”几种状态的“我”,写出了我的成长过程。我既然成长起来了,那么我就要为祖国的“富饶”、“荣光”和“自由”而奋斗,甚至献出生命。此时,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顶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诗人用生命呼喊出的热爱。
5.请学生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从而了解诗歌意象象征的朦胧,体会朦胧诗的特点。6.小结,并请学生再诵读诗歌。这之后,请学生比较与《我爱这土地》和《赞美》在意象的运用上有什么区别。
明确:意象的平凡而新颖、内涵丰富是这首诗的特点。
四、扩展阅读:
提供阅读材料《致橡树》,请学生讲析,并朗读舒婷的其它诗歌。
五、作业:
1.对《致橡树》的意象进行分析,完成200字左右的文章。2.查找其他朦胧派诗人的作品,阅读品味。
六、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语文教案】推荐阅读: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08-02
国庆节诗歌——《国庆——献给亲爱的祖国》07-03
我的祖国教案08-20
大班优秀语言教案《我们的祖国真大》07-24
《祖国山川颂》教案-精选文档08-31
幼儿园小班祖国教案10-23
初二语文热爱祖国优秀作文06-11
小学语文第三册《祖国在我心间》教案08-06
四年级美术祖国在我心中教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