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教学反思

2024-10-27

校本研修教学反思(共11篇)(共11篇)

1.校本研修教学反思 篇一

校本研修在岗实践作业即教学设计及反思

Lesson 25 Do you like meat 设计人:刘初初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1、knowledge objectsKey words: beefdumplingmeatmenumuttonnoodleporkroast duckKey sentences:Do you like … YesI like it./Nothanks.2、Ability objectsTo train students’ listening skill.To train students’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ensibility and valueTo b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English.To be able to help each other in communication。Teaching key pointsKey vocabulary and sentencesTeaching difficultyPairworkSpeaking practiceTeaching methodsListening and speaking methodsPairworkTeaching aidsA tape recorderA projectorWords cards and picturesTeaching proceduresStep1 greeting and warm-upT:Hiboys and girls.Glad to see you again.S:HiMiss Liuglad to see you.T:Ok.Now tell me what you like for breakfastlunch or dinnerS1:I like some milk for breakfast.S2:I like noodles for dinner.…T:Ok.They’re deliousaren’t theyWelldo you like theseshow the newwords on the screenToday we will learn them.Step2 presentation1、Have a match between boys and girlsto see who can say out morefruits/drink/food words.Learn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New words:beefdumplingmeatnoodlemutton menu pork roast duck.Point to the picture of meats and ask:Do you want

some pork for yourdinnerHelp students answer the question such as “ Yesplease./NoThankyou./NoThanks”.Teach the new word”meat”read the new word and ask students to repeat.And then teach the other words like this..Step3 pairworkAnd then let students talk about the pictures in pairs.Ask students to talkanout they like or dislike.Example:Do you like beef YesI like it.Do you like dumplings Nothanks.…Students work in pairs.As they talkmove around the room checking theirwork and offering language support as needed.At the end ask several pairs of students to say their comversations to theclass.Give thenm little presents to praise them for their work.Step4 DrillsPart A:Looklisten and act1、Listen to the tape.2、Read after the tape.3、Read out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tape.Check up the result act the text.Ask a few pairs of students to practicetheir conversations for the class.Part B:Listen and sayPlay the tape and ask students to repeat.Give a few minutes to work in pairs.Step5 exercise1、Listen and tick.Play the tape ask students to listen carefully and do theActivity1 by themselves.Check their work and correct.2、Game----you know I knowA foreign friend will visit us what food do you know we make forhimIntroduce the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ood culture.2、Make your own conversations with your partner

after class.Next timeI’ll ask some pairs to say their conversations.Step6 Blackboard design Lesson 25 do you like meat Do you like meat Yes I like it.No thanks.教学反思:这是湘鲁版五年级上册英语第九单元第 25 课的一节英语教案。本节课主要有这三项目标要达成。

1、完成对以前所教的部分水果、饮料等食物类的单词的复习工作。

2、完成对新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新词汇及句型。

3、在教学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表演等技能,增进学生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4、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国际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新课标》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Step1 中我完成了对以前所学内容的复习及预热。我在设计的 Step2、Step3、Step4 中通过生生互动,师生集体互动,师生个体互动等方法,通过听说读的形式,让学生把知识逐渐变成自己的语言,灵活运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的兴趣。《新课标》强调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工具性是指要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人文性是指学生通过英语课能够开拓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等等。我在 Step5 中练习2 用游戏的方式教学生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重点是中国与美国饮食文化的差异,借此拓宽学生的视野,认识世界的多样性。此外,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小组合

作,借助多媒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分角色扮演课文对话,制作单词卡片帮助学生识记单词等等方法,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益,让学生增加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新课标》强调由于学生各个方面存在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但是由于我们是大班制,所以在教学中不免有少部分学生是我很难照顾到的,在各种活动中都不难发现有些同学很怕开口或是不开口,这将是以后我要努力消灭的现象。英语教学要求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营造英语文化氛围,虽然在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看着一张张食物图片练习口语,但事后我想:如果能够把教室布置成餐厅,让学生们成为餐厅的顾客或是服务员,效果应该比现在更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最大的遗憾。还有,如果能用多媒体创设关于本课教学的动画,而不是只用图片,学生学习的乐趣会更高。

2.校本研修教学反思 篇二

一、基本概念

理解了以下四个观念也就把握了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的精髓。

1.研修

这里的研修是针对传统培训的弊端提出的。

(1) 研修实现了教育教学问题解决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机统一。一方面, 这强调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抓手, 以参与解决问题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另一方面, 它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必须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 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教研关注课堂教学问题是其特色, 但容易导致“见事不见人”“就问题论问题”, 不注重通过问题的解决发展教师。而培训关注知识缺陷和理论知识, 忽视教师课堂教学实际的问题。自修-反思研修模式可以促进培训与教研的融合。

(2) 研修以教师为主体。在传统的培训中教师处于失语状态、被动状态。自修-反思研修模式强调教师是研修的主体, 是自我发展的设计者。他们从被动的承受者向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转变, 活动内容、形式、方案设计等充分重视了教师的自主性、主体性。

(3) 研修内容体现个性化。传统的培训重视培训内容的理论体系。自修-反思研修中教师问题、经验、体会成为主要内容, 改变培训中理论话语一统天下的局面, 尊重了教师个人的话语权。

(4) 研修方式强调互动、交流、分享。传统培训多是“我讲你听”“我说你记”的单向信息传递方式。自修-反思研修模式采用反思、互评、研讨、交流、对话、分享等方式, 教师在解决问题的对话和交流中, 获得自己的认识, 理解形成自己的理论, 从而实现新的专业成长。

2.问题中心

可以说, 教师参与研修的过程就是一个对遇到的问题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一系列探索和寻求解答的过程。自修-反思研修模式, 就是将教师实际工作中遭遇的问题贯穿研修全过程, 以问题为中心整合研修资源, 实施研修活动。问题必须是教师在其教育教学领域遭遇的真实问题;以问题为研修的起点, 一切研修内容是以问题为主轴所架构的;以教师为主体, 必须担负起“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责任;在每一个问题完成时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依据行为的改进评价教师的进步。

3.行动研究

教师开展研修的目的:一促进教师对教育的理解, 如什么是有价值的教育, 什么是高效课堂等;二是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

自修—反思研修模式强调教师在反思的基础上, 发现自己的问题, 通过学习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策略, 接下来便要引起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改进。如果教师只满足于学习他人经验而自己不采取行动, 不付诸实践;如果教师只是转变自己的课程与教学观念却基本不改变自己的课程与教学实践, 那么, 这种学习几乎没有实际的意义。

我们发现, 当前学校的培训、教研比较关注当时的活动开展, 而忽视了活动之后的效果即教师行为改进情况。自修-反思研修模式认为教师“成长即成果”, 理解行动研究实质是理解和运用该模式的关键。

4.教育叙事

无论是学习他人经验, 还是付诸行动, 教师总是需要经常回头看自己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或解决到什么程度。自修—反思研修模式认为, 教师最好用日志、随笔、故事、感想等教育叙事方式记录并积累自己的经验。叙事的价值首先是反思自己的行动效果, 以便形成新的行动方案。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经验、个人知识和个人理论, 教师需要用叙事的方式发现并向自己学习。当教师经历了自修—反思之后;当教师经历了行为改进之后, 教师的个人经验、个人知识和个人理论就会增加新的内容, 就会形成自己新个人经验、新个人知识和新个人理论。叙事的过程就是唤醒和提升自己的新个人经验、新个人知识和新个人理论的过程。叙事的结果不仅使教师领会自己, 也使他人学习、分享。

自修—反思研修模式引导教师关注教育事实、关注教师个人体验, 并讲述行为改进过程中发生的教育故事。

在以上四点中, 研修体现基本理念, 问题中心反映研修内容, 行动研究体现操作程序和环节的实质, 教育叙事是反思、理解和改进的呈现方式。

二、基本环节

1.基于问题的发展目标

自修-反思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问题来自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它是教师自己的问题而非他人的问题;它是教学中发生的真实的问题而非假想的问题。教师首先需要发现问题现象、呈现问题情景, 将自己的工作疑难、专业困惑讲述出来。主要方式是叙述教育事件、课堂实录、案例、录像等;进而分析问题现象, 建立观念 假设———教师教 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教学效果之间的联系, 找出原因, 明确问题。

不过, 并非任何问题都构成目标, 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 (追踪问题) , 只有当教师比较细心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 日常的教学问题才成为目标。教师的问题意识才上升为行为改进目标。

强调对教学问题的追踪与设计, 意味着自修—反思研修不是随意性问题解决或经验性问题解决。由于缺乏必要的追究与设计, 那些日常的教学问题虽然不断地被解决, 教师却很难从整体上转换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自修—反思研修中的设计意味着教师发现某个值得追究、追踪的教学问题之后, 在接下来的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的设计 (备课) 中寻找和确定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这样看时, 自修—反思研修的设计在很多时候与教师日常的教学设计是一致的, 只不过前者更强调对问题保持某种追踪 (持续地关注) 。

2.基于合作的研修行动

自修—反思是一种基于教师个体自主思考的合作研修。教师们一般能够提出问题, 但对于如何解决问题往往感到无计可施。教师们的困惑是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做的或者不知道他人的经验是什么。这样看来, 无论是教学设计, 还是教学反思, 其关键都在于开放自己的眼界, 汲取他人的经验, 并将他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设计和自己的行动。

自修—反思需要经常性地与中小学已经存在的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等教学研究制度相结合。集体备课和说课实际上是借鉴他人的经验或他人的智慧。当教师在集体备课、说课中借鉴他人的经验或他人的智慧来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时, 这种备课活动或教学设计活动就具有校本研修的意味。

某些有价值的他人的经验、他人的智慧已经写在他人的书本或者文章里, 教师可以在某个时间读一篇自己感兴趣的文章, 或者读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读一本书, 就是与作者展开一场谈话。他人的经验可能隐含在校外专家的报告里或者录像里, 他人的经验更可能保存在同事的课堂里, 教师可以听专家的报告, 到同事的教室里听同事上课, 听后与同事一起分享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可见, 反思除了思考自己的经验, 还得要了解他人的经验。只有反思自己的经验并使自己的经验与他人的经验相互关照, 教师才能真正发现和解决问题。

正因为如此, 自修-反思特别强调合作的研修, 合作的方式包括教师与同事之间的同伴互助, 通过读书而调整自己的人生信念、教育观念, 也包括专家为教师提供的专业引领。

3.基于事件的教学反思

在整个自修—反思的过程中, 反思实际上是贯穿始终的。问题之所以能够被提出来, 设计之所以可能, 行动之所以能够创造性地执行方案的过程, 都有反思的介入和参与。也有人因此将设计的过程称为行动前的反思, 将行动的过程称为行动中的反思, 将回头思考的过程称为行动后的反思。

但反思一般指回头思考, 它指教师回头思考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 查看所设计的方案是否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在行动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有意义的教学事件;如果问题没有很好的被解决, 需要进一步清理究竟是由于所设计的方案本身不合理, 还是因为方案的执行发生严重偏离, 如此等等。教师主动尝试解决自己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或困惑, 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 需要在自我反思、小组评价、专家引领、行为跟进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反复。当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及其研究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时, 教师的经验性教学转化为某种反思性教学或研究性教学。

4.基于叙事的成果整理

当经历了以上研修过程后, 教师对自己研修的问题应该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此时, 教师需要对这一过程进行回顾、反思:我是怎样经历这一过程的?我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我的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 解决程度如何?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以及对前期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就是成果整理阶段。

我们建议教师首先采用叙事的方法, 而不是论文或研究报告的方法。也就是讲述你在研修过程中发生的一件又一件真实的教育事件。比如, 我遭遇了怎样的教育困境?它是怎样发生的?我是如何试图解决的?在解决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等等。它是描述性和情景性的, 而不是论证或推理。在此基础上, 教师如果提出问题解决策略, 这就接近论文了。

3.校本研修助推课堂教学改革 篇三

关键词:校本研修;课堂教学改革;互助、合作、交流、分享;

【中图分类号】G434;G637.2

校本研修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发展学校的研修。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校本研修,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整合力量,创造良好的研修环境,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学校借助校本研修,不仅有效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而且为创办有特色的初中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校本研修为学校发展提供支撑

1.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地教育一直在追求“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然而,现实中大多数老师并不能主动落实,“灌输式”教学较多,课堂没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又缺乏有效的方法。所以,校本研修要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变革“教与学”的方式,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和育人观。

2.校本研修促进学校建立新的管理制度

学校的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保障。学校建立了以“校长室统筹、副校长负责、中层落实、备课组贯彻、教师实践”的五级纵向管理体系。出台了《南航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纲要和推进意见》,修订了教师培训制度、校本教研制度。通过管理层的校本研修,制定了《新课堂合格验收标准》、《课堂教学现状调研与观察表》、《学生合作效能观察表》,完善了集体备课、教案撰写和课件制作的新规定。制度是管理的灵魂,新制度的建立为学校的后续管理提供了保障。

二、校本研修为团队建设提供路径

1.丰富研修方式,彰显教研组和备课组的主体地位

(1)通过主题研討,编制新课堂载体

实施课改的首要工作是编写符合课程标准、遵循教学规律、体现学生学情的导学案。因此,教研组最初的研讨主题是“导学案编写原则及使用要求”。备课组根据研讨结果完成“三案”设计:暑期分工编印导学案即为“初案”;集体备课时再次研讨形成“共案”;授课前教师个人结合学情进行调整为“个案”。教研组及时将出现的问题转化为新的研讨主题,“如何防止导学案变成习题集?如何检查导学案中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效?导学案编写如何体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等。通过主题研讨,我们完善了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为架构新课堂奠定了基础。

(2)通过课例研究,构建新课堂模式

课例研究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策略的再现和描述,是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研究活动。实践中我们运用了两种方式:

第一种为“一课三议“模式,即课前上课教师说设计思路为“一议”,课后听课教师集体评课为“二议”,上课教师回看课堂实录,自我寻找存在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为“三议”。

第二种为“观察评议”模式,即课前备课组集体备课,课中教研组长将听课教师分成三个组进行课堂观察,课后三个组汇总意见进行评议。在课改初期,我们设计的观察点分别是“学生学习形式及时间观察”、“教师讲解时间及有效性观察”和“课改课达标项目观察”,这些问题的设置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例研究一是具有诊断作用,二是具有互助作用,三是具有导向作用,是新课堂模式建构的实践依据。

(3)通过骨干辐射,解决新课堂问题

在推进课改的进程中,骨干教师不仅可以先觉先行,而且由他们带领的备课组或教研组也成为中坚力量。如课改伊始,大家对放手让学生展学、评学后课时进度完成不了感到非常困惑,我们就召开全校教师会,让骨干教师谈自己的问题解决办法。改革,必然会遇到困惑和难题,除了行政强行推进外,让骨干教师和优秀团队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更有利于唤醒全体教师的主体意识,便于促进教学行为发生变革。

2.提高研修层次,融入专业人士和信息资源

(1)以课题研究为指导,引领课改方向

校本的课题研究就是基于改革而引发的探索某一问题解决的行动研究。学校借助江苏省“十二五”立项课题《以“互助学习”为核心的初中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多次接受高校、省市级科研专家的现场指导。我们组建了核心研究小组,明确了研究内容,并将研究自主权交给备课组。由备课组面对突出的问题自选小课题,制定研究计划,组内教师共同实践,最后收集信息,提炼观点,形成研究成果。

(2)以区域教研为依托,扩大课改影响

校本研修虽然立足“校本”,但不能“闭关自守”,仍然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特别是要赢得市、区教研员的关注与支持。我区教研员多次在航初组织了区域性教研活动,如复习讲评课开放活动、现场集体教研活动、复盘式评课活动等等。有了教研员的支持,我们的课堂教学定位更准确,教学方法更得当,教学效果更显著。通过区域性的教研活动,不仅推动了学校教学改革的步伐,也宣传了学校,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3)以共同体合作为契机,营造课改氛围

全国的许多课改共同体,在校际资源互相支持的基础上,经常开展多种交流活动。近几年,我们不仅组织教师赴多所课改名校实地考察学习,而且还邀请了镇江、杭州、江苏等地的老师、校长和教研员来校献课,借助现场听、评课活动,彼此交流经验。

三、校本研修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1.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我们的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形成了独特的课堂教学形式。小组内对学采取“同质对学、异质助学”的方式;小组内群学运用“学困生讲、中等生补充、优等生归纳”的方式;大组间展学采用自由组合的方式;评学则采用生生质疑、师生评价的方式。我们制定了《小组合作展学评价表》用于班主任培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范式》供教师教学设计时参考。

2.促进学校共同管理精神文化的建设

校本研修体现了四种行为,一是教师经常谈论教学,具有持续性。二是教师互相观摩教学,促进思考和讨论。三是教师互相评课议课,经常交流反思。四是教师有自主权选择研究主题和行为。这正是学校共同管理精神的体现。因此,校本研修是教学改革的一些尝试得到认可、加强和支持的基础、条件和动力。

参考书目:

《校本教研指导》(邹尚智 编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有效教研》(赵才欣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 )

4.校本研修培训活动反思 篇四

反思一:校本研修培训活动反思

开展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由于校本研修工作在我市才刚刚起步,没有足够的经验和模式可借鉴、教师对校本研修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所以造成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高,校本研修的实效不明显的问题。本学期,我们结合本校实际,在研修过程中针对上述问题做了一些积极探索,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提出来与大家交流研讨:

第一、从实际出发,确立研修主题。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要想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就必须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解决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学期初,我们本着问题来源于教师,再让教师通过研修得以解决的原则,以教研组为单位,鼓励教师提出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急需解决实际问题,问题提出后,教研组长再整理出本组成员最为关注的一个确定为本组的研修主题。这样确立研修主题,使教师意识到校本研修就是解决自己的问题,抵触情绪没有了,参与研修的积极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第二、积极采用有效的研修形式。

一是采用自主研读的形式进行学习。原来组织集体教师学习效果不好,集体学习时,大多教师心不在焉,支差应付,学完了脑子一片空白,学习效果不理想。本学期,我们安排老师在空闲时间自己品味、阅读有关文章,并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然后在研修时间进行交流研讨,这样的学习形式灵活机动,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可快可慢,教师既有宽松的学习环境,又有心理压力,自然学有成效。

二是利用身边的案例进行研讨,也就是让组内教师提供自己教学中真实的案例,让大家联系主题围绕案例进行研讨,由于案例来自自己的实践教学,教师有话可说。实践证明,这样的研修形式,老师愿意主动、积极参与,自然能取得好的效果。

第三、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主导作用。

本学期,我校为教研组长提供了发挥自主能动性的平台,让他们充当研修活动的主角,组织本组的校本研修活动:包括结合本组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研修计划;活动周历表;并按照活动安排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活动。虽然教研组长们在思考、安排、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占用了大量时间,投入了大量精力,有时还会遇到些困难,但她们也在此过程中,增长了才干,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并为此项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通过在实践中的摸索,我们深深认识到要想搞好校本研修工作必须作到以下三点:

1、校本研修要务实,校本研修就是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校本研修要真实,要引导教师树立一种自主研读学习的意识。更要引导教师勇于自我解剖,善于反思和合作。

3、校本研修要发挥教研组长的能动性,为他们提供成长的平台,使教研组在校本研修工作中发挥他应有的重要的作用。

只要我们本着务实、真实、扎实及从教师中来,真正为教师教学服务的原则,想方设法、灵活机动地开展工作,校本研修会取得预期的效果的。

反思二:校本研修培训活动反思

为期四天的校本培训,从理论到实践,由远及近,一切均围绕我校新学期的课堂改革展开,特别是突出了对大单元走班制中学道编写的研讨与学习,体现了以训促研、以训促教的思想。在几天的头脑风暴式的培训中,我们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触动,眼界更加开阔,并且思维碰撞产生了许多对新学期工作的憧憬或者是想法,希望能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发挥比较大的作用。

首先,从第一天陈铁补校长的《问题解决新方案》,到第二天胡小勇教授的“问题化教学设计”、第三天张才龙老师的“教材统整策略”,环环相扣,均是围绕新学期大单元走班制中学道编写的理论与方法展开的。在他们的培训中,我对大单元学道中的“大单元”、“问题设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上学期我校提出大单元统整教材的要求后,表面看,各科学道都是按大单元来编写的,但实际很多学科的大单元基本上是按照课本的单元来实施的,能够打破课本结构体系的很少。张老师在他的讲座中提到:学期课程统整的内容,不但包括教材中的基础性内容,还要将拓展性内容、探究性内容,把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探究性学学习等学习能力的培养,甚至德育等,使我对大单元的认识更加开阔了。我认为对大单元的统整,首先教师要对初高中地理课标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和把握,高

一、高二的大单元以教材中的单元为参考、对初高中地理进行适当的有机结合统整,小幅度打破教材体系,做好新旧知识的连接,充分利用我校双平台资源,适当加入拓展性内容、探究性内容,把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探究性学学习等学习能力的培养,甚至德育等。而高三的复习则应打开思路,紧扣课标和考纲的要求,大胆打破教材结构的限制,以地理要素为线索切割重组教材,初高中结合,进行系统知识建构。

学道编写中的问题设计,要以问题链的形式呈现,努力做到“知识组织问题化、问题设计系统化、思维过程图视化和任务助学支架化”。关于问题的生成,我们要坚持三位一体的原则(“以学科问题为基础,学生问题为起点,教师问题为引导”),要注意问题创设的情境设计,要能够依托学科不同知识板块、不同课型精心设计构建不同的问题系统,不但要有知识问题,更得学会很好的设计单元问题、基本问题,从而实现陈校长提出的要力争培养、提升学生的三个方面的能力:整体认知,整体把握的能力;理清知识间、问题间、概念间的关系,提升系统思维的能力;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综合分析问题及学习的有效迁移能力。这三点要求,也正是我们平时教学中希望达到的目标,如果能够实现,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成绩整体提高自然是轻而易举、水到渠成的了。具体在问题的设计中,为避免胡教授所谈的走入了庸俗化、片面化、泛滥化等误区,我们可以借助支架,即胡教授提供的“问题集设计支架”进行检验,完善我们的问题链或问题系统。同时,学道中问题的数量不能过多,要重视地理思维品质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引导,不要盲目的加大学习的难度,避免夹生饭现象。

之后接地式培训中,先是李校长对“学道问题化、课堂信息化、学习学簇化”的讲解,后是各学科对具体学道编写的汇报,一方面,使我对新学道编写各栏目的设计和要求认识更加明确,一方面对于我校新学期的走班制与双平台的结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走班中,教师最大的困难就是无法全程跟踪各学班的展示,对展示的科学严谨性、以及学生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担忧,而李校长讲到双平台特别是自制视频碎片讲解的说法,给了我启示,我们何不把每节课中学生的主要问题或重难点做成视频供学生选择性观看?教师可根据学道批阅中的主要问题做碎片讲解,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分歧无法解决,而学师又不在场,完全可以打开视频观看,而且课前、课后也可以观看,这样的话我们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可惜的是高三没有双平台,否则,我们完全可以对各种试卷中学生主要的问题录制视频,方便学生课下自己选择性观看,有些问题就不需要课堂上再讲解了。双平台在未来的教育中将发挥很大的作用,还需要今后不断思索与实践。

而刘教授的讲座“教师的教育科研”,主要是让我认识到,作为从教10多年的老教师,我的科研意识比较差,教学中不能说不用心,也常常有些感受想留下来,但却不能及时的记录,并整理出显性的成果,有时自己觉得也非常遗憾,希望今后能谨记在心。而随后路老师的讲座,更让我感受到了他老当益壮,对生命,对教育的热情。作为一名还算年轻的教师,我们的心态与他相比,要衰老了很多。我们没有年轻人应该有的激情,对工作的热爱也很不够,实在惭愧啊。

最值得反思的是自我人生态度、工作态度。路老师的培训,让我再次意识到:失去了热情,还谈什么发展?什么进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不断成长,完善、提升自己的生命,这才是有价值的人生,才是保持长久的热情,避免职业倦怠的法宝,今后,我要加强人文科学的学习,并内化为自身的人文素质,提高自身的人文内涵,从而努力达到“仁者不优,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的人生境界。

反思三:校本研修培训活动反思

本学期,学校组织了校本研修活动,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这是我工作以来第一次全方位的教师基本功历练,历练后的我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不仅对教学内容更扎实,自己的教学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下面我分别从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收获。

一、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教学设计至关重要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教学设计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通俗点说,教学设计就是指课堂教学的设想和计划,即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教学的预计和筹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要发挥主导作用的最佳效果,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周密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教学设计所研究的,包括确定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制定教学程序计划、分析确定教学任务、评定教学结果,以及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的整个教学过程。

二、说课要说清楚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

这次活动的第一项就是自学指导。自学指导的设计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自学指导的设计,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要说清楚学什么、怎么学、学多长时间。据此,我的教学设计从对教材的总体认识到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从教学方法的选择到学生学法的指导,都一一的进行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不仅要注重教师如何去教,更要从学生角度考虑学生如何去学,为什么这样学。其次就是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把整个教学过程说清楚,讲明白。

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怎样算是以学生为主体了,“放手”的度又应该如何把握,这里边其实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本节课我基本上是按照先学生体验后教师小结的模式来开展教学的,能通过学生自己摸索和体验掌握的就尽量少讲,关键的环节做一些引导、补充和梳理,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是自己在学,而不是跟着老师在学。

四、管住自己的嘴

学生要操作的时候尽量不要提醒,尽管可能这个时候你讲的是完全正确的,但学生听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你的话非常重要,就让学生静下来全体广播一下,否则就不要说。老师的语言要尽量与课堂有关,有时候绕出去后需要再绕回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转回到课堂的主题上来。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反思,今天的错误就是明天的继续。以上是我参加这次活动的一点感想,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多思考,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反思四:校本研修培训活动反思

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是保证新课改的有效实施和推进。目前,不少学校都纷纷加入了校本教研这个活动中,校本教研活动在各校已经展开,我校校本研修也进行得轰轰烈烈,但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我认为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

探究问题一:教师总是在被动状态下研修,缺乏自主提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该怎样做,以形成教师自觉研修的局面?

反思与思考:切实减轻教师负担,让教师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现在人们往往比较关注的是如何给学生“减负”,殊不知,需要减负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教师。教师每天都在忙个不停,是否他们所做的事情是非做不可的呢?就拿老师的教案来说吧。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规定一定时期必须写好多少节教案,致使许多教师为了应付检查,每次做够做足准备,达到一定数量,学生作业随机抽查,这样无形中加重了老师的工作负担,而又无法说清楚你每天到底干啥了。我校虽然没有硬性规定,但每次常规检查考核时,还是以谁写的多,谁的教案详细,谁的考核分就高,而不去研究教法,学法,及创新程度。为什么要硬性规定作业的数量呢?为了追求数量,甚至为此耗费大量精力的规定究竟有什么意义?有的一线教师长期从事同一年级同门课十几年,几十年,还有必要天天写详案吗?我想,这类教师应该在往年的教案基础上做一适当、必要的改进、提升,多研究些好的教法、学法,多做点教研工作,而不是机械地写一些自己能倒背如流的所谓新教案。

另外,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少一些无意义的检查,让教师多一些时间进行研究、教学;少一些形式的东西,让教师从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走上创造、研究之路。只有学校给教师创造宽松、自由的氛围,给教师以人文关怀,使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愿意分享自己的智慧,学校作为合作的学习型组织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

问题二:现在教师事务多,压力大,尤其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指数不高。怎样调和生活与工作的矛盾,找回职业幸福感和生活幸福感?

自我反思:让教师尝到教学研究的甜果,引领教师走上教研这条阳光大道。

校本教研必定是由一位位老师去深入探究研讨。所以不要随便评价老师的创新举动,要突出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教师个体,使校本教研充满生机和活力,使教师真正进入研究的状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生活。

当然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是必要的,但它们决不是校本教研的全部。所以行动的量要有个度,不能杂七杂八多项活动让每位教师都去参与,教师展示的应该是自己的特长,研究的成果。任何平台的搭建都应该是针对一部分人的,使一部分人的特长,因而就不能强迫所有人都去参与(当然,教师基本功除外),否则,老师都累得筋疲力尽的,那教学研究的质量、力度就无从谈起了。只有不过多地去干扰老师的工作,提倡个人发挥,推动创新研究,使校园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气象,使教师尝到研究本身的乐趣,激发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热情,从而使教师获得工作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样才能真正使教师走上教学研究这条阳光大道。

问题三:该如何把繁复日常教学工作与校本研修合理整合,怎样在适当“减负”的前提下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自我反思:教研任务布置要适量,有目标,有方向,让老师能轻松愉悦的接受,远离职业倦怠。

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教师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宽松、和谐、舒畅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当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无形之中也给教师群体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迫使老师们向着“完人”乃至“神人”的方向努力,而现实必定是现实,它与这种极端的完美主义观念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就使教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产生了职业倦怠感。另外虽然素质教育提倡多年,但应试教育却依然不减当年之威风。单元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再加上各种活动的开展,学生和教师心力交瘁。在这种超负荷的工作重压之下,谁还能保持愉悦、超然的心态去教研呢?

因此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要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关注教研任务适度,而不是仅仅去给已经承受很大压力的教师提出各种要求和更多模糊不清的任务。只有教师遇到能下手,能轻松完成的任务,才会心情愉悦,这样教师自身生活就会快乐、幸福,他才能把这种快乐带给工作。很难想象,一个整日愁眉苦脸的教师会真心的说一句:我工作我快乐!

问题四:专业引领不够,主体偏离,束缚校本教研的手脚。

自我反思:为教师提供必要的专业引领,放开校本研修的手脚。

教研部门很少到校进行现场指导,教研内容形式仍然没有多少改变,模式固定,内容限于教材教法介绍,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作业及教案的设计,或者仅仅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进行大同小异的经验总结等。“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本位的教研,是在本校内进行的,是以解决学校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目标的,其研究主体当然是全体教师。可是在学校,由于传统教研模式的强大惯性,教师搞教研基本上是依赖于所谓专业研究人员。也就是说,从研究课题的选择到研究计划的制订,从研究活动的开展到课题结题,乃至研讨课、公开课、示范课等由哪些教师讲,讲后由哪些人来评,哪些人参加教研会等,都事先安排好,其他教师成了配角或旁观者。这样一些教师便认为,教研是个别老师的事,自己不会做也无须做,只要教好课就行了。在这种认识误区下,他们只习惯于借鉴他人好的做法,偏离了自己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

校本教研的开展离不开教师个人的发挥,也离不开教师集体和专业研究人员。其中,专业引领是关键。离不开专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专家可以是专业研究人员,也可以是校内的骨干教师。首先,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创造良好教研的氛围。第二要轮换派教师走出去学习,把外边的先进经验带回来。第三还是要加强理论学习。教师还得先从理论开始研修,说一千道一万,这种校本研修又不是就事论事,不是局限于一般教材、教法的研究,而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研究怎样改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这种改变不是搞一次大的教研活动就能奏效的,所以研究也不能停留在听课、评课方面,而是对某个问题的持续关注和持久研究。第四要加强实践体验,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入手,操作实践,探究研修。

反思五:校本研修远程培训反思

本学期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12)—陕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骨干教师远程培训。经过两个多月的网络研习,可谓收获颇丰。对于我们工作在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来说,这的确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本次培训学习,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我深深的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不断更新自己,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同时,还要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在反思与改进中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自我反思,从以往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失。作为教师,必须给自己定好位,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走“学习——反思——研究——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发展之路。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慢慢地走,慢慢地教,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通过多听、多思、多练、多悟,围绕教学技能与课例分析,进一步修炼基本功,创新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方法,开发教具器材,确保每一节课的质量,教会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同时还要学会以“诚”待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要靠自己用心经营的,对待学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严、言出必行,做学生的表率。还要学会“容”纳一切,比如学生的表现、成绩等。我想这是作为教师应该做到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同时我们也要充满爱心,要懂得原谅,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

第二,坚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教育学家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我们要讲好课,做学生喜欢的课堂,只有读书、读书、再读书;学习、学习、再学习!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材只是工具,只有当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时,才有可能深入浅出地将死板的教科书变成激发学生兴趣与主观能动性的有效途径。说实话,平时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忙于应付上课,我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把具体的教学任务完成,而无暇顾及其他,更没有时间来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通过这次听专家的讲坐,我决心改正自己以前的想法,制定学习计划,挤时间,抽时间,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面对竞争和压力,我们才可能从容面对,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桶水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我要通过不断学习,成为长流水。

第三,积极交流,取长补短。学校每次的教研活动,都是自己最好的学习机会。讲、听、平、研的教研形式是我最喜欢的,因为通过活动听到了教师间思维火花的多次碰撞,擦出的都是火花。而且,平时的教学中,自己也特别喜欢与其他教师交流教法、学法以及学生情况,最大限度的地提高教学效率。茶余饭后,几个同事坐在一起,讨论最多的也是学生。在本次培训中,自己也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各种培训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自己能在交流中获得了更多的知识,有了更多的收获。

5.校本研修教学反思 篇五

从事教育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本学期,通过国培,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总结如下:

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之后,会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

2、积极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3、自我反思及案例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三)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1、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博友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2、自主学习模式。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四)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培养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本学期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重点学习。加强通识研修,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总之,在工作中,有收获信任的喜悦,也有困惑的苦恼。路漫漫兮我将上下求索,为这最光辉的事业奉献着无悔的人生。

当前,新课程改革实验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我校的校本研修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回顾研修活动,我觉得有收获也有困惑。一个学生如果失去爱和尊重,那么他将很难健康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在理解、尊重、爱护学生的情感基础上,为他们创设一个信任、接纳、理解、尊重的情感氛围,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实施。为什么要加强师德建设,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我认为:

一、师德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著名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这也是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不断强调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种种矛盾。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即没有与学生沟通关系的法宝“博爱之心”。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在创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生动活泼与严肃守纪的辨证统一,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相结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师生关系是教师正确的学生观和良好素质的反映。

二、教书育人是师德的关键

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三、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

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否高尚,主要从以下方面看:看他否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否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看他是否热爱学生,能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深切关注,真诚地热爱学生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

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在教育中,我们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庸俗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这种爱只会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有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等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就应当真诚地对待他。

在我的课堂教学上,我带给我的学生是一种语言学习的轻松,语言习得的充实这样的感受:明朗而高效的节奏感,严肃而活泼的氛围,重积累与联系,重学法指导,重语言运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重情感交流。在新课标下,我觉得教师的教学要放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语言的内趋力,引导学生主动探求语言知识;指导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我坚信,兴趣是学习任何知识最好的老师。正因为如此,学生们在适应了我的授课模式以后,渐渐地从对我的课堂发生兴趣转向对物理学习感兴趣。我是发自内心地感动于这种良性的循环。同时,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能够适时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消除学习紧张感和焦虑感,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本能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实丰富了课堂,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6.校本研修教学反思 篇六

(1)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写出调查提纲或设计调查问卷;

(2)在福清市内观摩3—5节优质课并写出评析报告;

(3)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开一节公开课;

(4)根据理论学习、调查研究的收获,撰写研究论文;

(5)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实验研究。

具体工作由教研室和名师工作室安排。

7.校本研修教学反思 篇七

一、诊断教学,剖析问题

研究始于问题,只有选择一个好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专题研究才能有效实施。我们把培养教师主动诊断自身教学、客观反思剖析教学问题的习惯作为校本研修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我校首先要求学科核心组、教研组、同伴互助组等研修组织在开展教学研究时,十分重视对课堂的观察和诊断,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设计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梳理,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我校对各种问题进行汇总、梳理,在对主要或关键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提炼,并筛选出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将其转化为研究的主题。接着,我校形成专题研究方案,对典型的教学问题进行专题实践和研究,以切实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能力。

例如,我校语文学科核心组与片内名优教师在一次课堂诊断中,发现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不重视自己教学语言质量的问题。这使得语文课堂缺乏应有的生动与情味,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也影响着学生语言的学习和发展。可以说,这个教学问题,已成为我校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瓶颈。于是,语文学科核心组教师对我校十多位语文教师进行了关于课堂语言面貌的再次现场观察,通过录像分析诊断,梳理出“机械重复、啰唆含糊、理念落后”等三个普遍问题。这一教学问题,也就成为语文教研组研究的专题“关注教学语言,改善课堂面貌”。

二、课例实践,深度反思

通过课例研究来寻找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校本研修策略,也是我校开展专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在实践中,我们主要有两种专题研究形式。

1. 核心组专题研究

我们将一部分思想活跃、肯学习、能钻研、有创新意识的中青年教师组织起来,按学科组建成学科核心研究小组(核心组)。通过核心组的研究,解决学科教学中的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为教师的学科教学起到指导和引领作用。核心组的专题研究主要采用“三实践两反思”的课例研究模式,即研究主题确立后,通过学习课改理论,借鉴他人课改实践经验,在专家的全程指导、引领下,经过反复讨论设计出研究的方法和途径,然后进行实践观察和针对性的反思,在优化重组的基础上,再实践和再反思。在前两轮实践与反思的基础上,第三轮的实践研究向我校每一位本学科的教师进行展示,并介绍整个研究过程。通过听课、评课和交流,让教师了解研究的全过程,内化研究成果,帮助教师解决一些学科教学中长期困扰的问题,并将研究成果提炼成文本,形成经验。

在“关注教学语言,改善课堂面貌”专题研究过程中,我校语文学科核心组教师从过渡性语言、启发性语言和评价性语言三个方面进行实践,以正确性与规范性原则、目的性与针对性原则、启发性和情趣性原则,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进行专题研究。在两位核心组教师开展的课堂教学实践以及课后的集体交流、反思中,大家看到了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情况。虽然课堂语言风格差别很大,但都比较规范,目的明确,情感性强,效果较好;同时,也存在着师生交流质量不高,针对性、启发性有待改善等问题。最后,大家通过交流达成共识,建议教师通过课前精心准备教学语言,加强教学语言的预设,以改善教学语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教研组专题研究

教研组是学科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活动的基本组织。教研组的专题研究主要采用“自主探究→优化整合→课堂呈现→评议反思”四环节模式,即研究主题确定后,组内拟订好计划,然后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一系列教学实践研究活动。在参与活动前,每位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围绕主题有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在集体备课时交流探讨,进行教学方案优化;在执教者实践后,围绕主题进行说课、评课,集体进行反思,总结实践的得失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这样的教研活动针对性较强,过程要求明确,个人自主与集体合作相融合,克服了传统教研中“一人唱戏,大家看戏”的不足,促进了个体智慧和群体智慧的融合,使研究和反思更到位,保证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都能有所收获。

为了使课例实践取得成效,我们强调教研活动的全过程落实,要求教师边学习、边研讨、边实践、边反思。课堂实施方案经过集体备课反复修改,课堂观察客观细致具有针对性,实践后充分交流,反思力求到位有深度。为了提高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我校倡导教研组组长精心组织,骨干教师积极带头,青年教师勇于挑战的教师共同参与的团队氛围,使大家的智慧得到共享,研究更有效,促进了教师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技艺的提高。

三、整合资源,解决问题

农村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受教育资源的限制,在开展专题研究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较多的困难,因此有效的专业引领对保证研究的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寻求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专业引领。我们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在专题研究中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利用城乡联片教研的机会,与城区优秀教师一起开展专题研究,充分借鉴成功经验。我们还力所能及地邀请市、区教研室专家参与到专题研究中来,进行听课、评课、专题讲座、跟踪指导等多种方式的专业引领,帮助教师找准关键、突破瓶颈,提升研究的品质,使教师在与专家的直面交流中感悟成长,增长教学智慧。

在“关注教学语言,改善课堂面貌”专题研究的前半阶段,教师的认识比较肤浅,仅停留于表面层次的研讨,显然不能给教师更为具体、有效的帮助。怎样将研究深入下去?我校邀请了区教研员进行现场指导。在活动中,首先教研员一方面肯定了这次研究的价值和两位核心组教师的成功之处,另一方面指出教学语言是与教学内容、目标紧密相连的,良好的教学语言的形成根本在于正确、深入解读教材,关键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接着,教研员就如何改进课堂教学语言,如何解读教材,如何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指导。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就教师怎样不断改善课堂教学语言,达成了不少共识。最后,教师通过再次实践,将有效课堂教学语言加以内化,教学质量明显有了提高。

四、总结提炼,实践运用

我们十分注重总结课例研究中的有效行为。在每次课例研究后,我们都会形成相应的专题研究报告,并通过学科教研活动、网上论坛等渠道在更广泛的平台上加以实践与推广。

在“关注教学语言,改善课堂面貌”专题研究中,之前的实践研究活动给了教师很大的启发,于是我们决定仍以两位核心组教师的教学为载体,进行更深一轮的实践,通过集体研读教材,针对三维目标如何落实,教学问题、教学内容如何有效实施等问题进行更充分的预设,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加以周密的思考,并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进行听课、研讨。在本次研讨中,教师普遍认为提高教学语言的质量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的必要条件,并就怎样深入研读教材,如何使预设更细致到位等,进行了更广泛的交流,这对全体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核心组教师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反思与总结,形成了立足文本,立足学生,准确解读教材,围绕教学重点,根据学生实际进行课前预设等经验。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更好地提高教学语言的质量,我校还根据实际设计了课堂教学语言评价表,以帮助教师规范课堂教学语言,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技能,从而改善语文课堂面貌。

8.校本研修重在“研究” 篇八

教学研究应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任何科研都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科研的冲动;没有科研的冲动,也就不会有真正的行动;没有真正的行动,就不可能解决实践问题。课堂是教师的生命舞台,也是教师生成体验与困惑的地方。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学做有心人,从实践中反思理念、言论与行动,聚焦和研究自己的课堂与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教学研究应以实际需要为导向。一线教师应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校实际出发,同时着眼于学校和教师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以应用性研究为主,避免“跟风应景,重复他人”。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出发点从根本上来说应当是改进实践而非构建理论,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着眼于学校文化建设、改变课堂教与学的方式、突破专业发展的局限等方面,探索出符合学校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正确路径。

教学研究应以“小、短、平、实”为原则。在科研的选题上,要把握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特别要围绕课程标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学习方式、师生关系、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发展性评价、教育信息与教学资源整合等热点,从“小处”入手,选小题目,做深、做透,研究实实在在的问题,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真正做到“以小见大”。

教学研究应以多种形式为载体。基层学校教育科研具有草根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教育科研应从教育教学中的小问题、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入手,提出自己的草根理念,形成自己的特色。限于时间和精力,一线教师的科研形式除立项课题外,可以多选择如撰写教育案例、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论文,举行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举办学术论坛和教育沙龙,进行教学模式推介和公开课展示等形式。

9.校本研修教学反思 篇九

易县高陌初级中学

孙建新

学科: 化学 活动类型:校本研修 活动时间:2012年9月-2013年1月 主持人:孙建新

参加人员:王秀芳、赵芸婷、曹文仙、李术会 活动方案制定人员:孙建新

研修任务: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研修方法:查阅资料 教师通过教学实践讨论交流

一、研修课题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我校实际发展为主题,以关注学校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我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为了学校研究,在学校中研究。并深入贯彻素质教育方针,遵循“求真务实抓课改”的要求,创新校本教研方式,通过学习气氛与训练课程的有效互动,促进学生在化学学科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大化学课堂的开放度和学生的参与程度,提升教学质量。

二、本课题目的、意义(问题提出)

现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字、图像、色彩、声、乐融合在一起,以达到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行多样化刺激和诱导,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最新的科技动态,来展示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展示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以 便调动学生的探索热情,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传统的以黑板、粉笔、挂图为主的教学手段正在向以计算机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手段发展。多媒体课件进入课堂,超越教育、教学的传统视野,冲破了课堂的时空限制,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大了教学容量,创造出多样化的文化教育环境,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物极必反。在很多教师的印象中,多媒体教学应该对学习效率是有较大的促进性的,然而,有的学生说:“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且变换快,很难把课堂上传播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还有的学生说:“有的教室音频系统和设备不太稳定,声音时大时小。这些都说明目前的多媒体教学亦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一问题在我校也很普遍。

三、研修课题的预期目标

1通过开展教学研究,解决我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改变教科研活动与实际教学活动脱节,不能指向学校自身问题解决的倾向;

2、通过开展教学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汇总教师教学经验,积聚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让教师成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引导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立足于在实践中真正解决课堂实践中遇到的教学现象或教学问题。

3、通过开展教学研究,改善我校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业务能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4.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四、研修课题的实施措施

1.创新教研形式和内容,改变单一的听课和评课形式。以课例为载体,通过教育教学,教学随笔,教学反思,同上一节课等多种形式开展校本教研。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将实施“六步骤”校本教研方式,即: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修改试讲----观摩研讨----总结反思----再次执教。教研组内定期开展“人人讲课,互相听课、评课”活动,在互相学习、同伴互助的校本教研活动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探究出“学习气氛与训练课程的有效互动”的方法。

2.强化学习,提高认识,提升能力。每位教师除研读要求读的一本教学刊物外,还要学习《中小学化学课程标准》、《中小学化学教学与研究》、《中学教学设计》等,并做好学习记录,写出学习体会。领悟《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建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努力将新观念、新思路渗透到化学课堂教学之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明确化学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基本要求,用这些理念来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的开展好常规教研活动,让教研组的活动发挥其实际的作用。

3.使行管理制度化,保证研究顺利开展。每周要保证有固定的研讨时间,并轮流负责记录每次的研讨内容,建立专题研究的资料档案。研讨形式可以是理论学习、交流探讨、课例研究等。每个月至少有一节专题研讨课。不能只停留在研讨课和评课上,要开展二次研讨,甚 至三次研讨,通过多次对同一个问题的不断深入的探讨,寻求突破,达到举一反三之迁移效果。

五、研修课题的步骤

2012年9月: 1.理论学习。

2.围绕我校校本教研的主题,制定化学教研计划。

3.集体备课: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利用多媒体可以突出物质变化的过程。

2012年10月:

1.教师进行化学实验基本功比赛

2.集体备课:原子的结构。利用多媒体的技术可以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

2012年11月: 1.同课异构展示课。

2.集体备课: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多媒体可与实验相结合促进课堂教学

2012年12月:

1.主题研训第三阶段――多媒体与化学实验的关系研讨交流。2.主题研训第四阶段――总结反思过多媒体使用中的不足之处。2013年1月:

总结研究经验,整理研修成果,撰写研修报告,做好后续工作。每员教师有真对性的上一节公开课。

六、研修成果及反思总结:

多媒体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独特魅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显然增加课堂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学生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多媒体教学的确对提高课堂时效大有裨益。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增大教学容量,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增大教学信息。优化教学过程,多媒体的运用可克服人类感官的局限性,提高人的感觉和思维的能力。解决教学中的抽象问题,正确地选择并适时地运用多媒体, 解决教学中的抽象问题。完成化学课堂上无法进行的实验,串联各章复习的知识网络。

多媒体教学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思:

1、2、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上的盲目性。

教学课件制作技术有待提高 有的课件只是让书本搬家,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

3、“换汤不换药”的教学模式 有的教师授课只是照“本”(屏幕)宣科,造成了“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 的现象。

4、课堂师生情感交流太少 屏幕影像、文字接踵而至,学生无法招架,教师的身态行为、情感表达、现场板书设计等语言、情感上的交流很难派上用场,师生沟通太少,致使教学亲和力下降。

5、多媒体教室的环境因素 多媒体教室,或投影亮度不够,学生难以看清;或光线较暗,学生无法记笔记;甚至有时形成了课下学生借来课件照抄的局面;或由于其它因素影响,使学生的注意力难于集中。

10.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感言 篇十

通过一段时间的网络学习,我收获很多,利用国培这个平台让我能够跟各位同互相学习和交流,从事教育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始终保持继续学习的热情和能力,不断更新观念、汲取新知识。我们必须要做到:有学习的习惯和反思的习惯。

一、教师要博览群书,不能拘泥于教学参考资料、习题集,而应广泛涉猎,中外文章。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校本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同时要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二、反思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其实也具有研究的性质。我们教师不只是完成和执行教学任务,而应该作为一个自觉的反思者,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我准备好上课了吗?我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了吗?学生在知识以外,能力、方法、情感等方面有什么收获吗?我的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恰当,在课堂上又落实得怎么样?我的教学还存在那些未解决的问题?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我还应该做哪些调整,使之更加有效?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被动的,还是合作探究式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反思和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教教材,而应该学会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只有反思,才会进步。只有反思才会创新,才不会穿新鞋做老路。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远程研修像一架云梯,让我能不断的向上攀登。看到了有那么多的学员文笔流畅,才思敏捷,学识渊博像磁石一样吸引了我,令我感慨万千,羡慕不已,顿觉“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仿佛又了学生时代,充满了孜孜以求的激情;仿佛打了一剂强心剂,开启了自身向上不断攀登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作为一名教师要求学生勤奋好学,自己首先要做到学无止境,要求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自己也要边学、边思,不浅尝辄止,不固步自封,勇于探索,学有所获!我在网络研修中收获很大,我会以此为契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更加努力工作。

11.校本研修促教师发展 篇十一

一、調查研究,制订方案

由于我校才办学六年,是一所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学校,每学年都有数量较多的新老师调入我校。去年,我校增加了44位来自周围4间农村撤并学校的老师。开学初,我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谈话、听课等方式,对新老师进行调查研究,全面了解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制订出切实有效的“师徒结对”方案。学校根据这些新教师的迫切需求,有的放矢地挑选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教学基本功过硬的骨干教师,充分发挥“骨干带动”的作用,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

二、新教师培训,提升自我

为了让初进入我校工作的“新”教师尽快适应环境,较快地提高业务水平。我校每学期都定期开展新教师培训活动,由刘映桃校长主持培训工作,通过游戏体验、经验分享、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方式,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增进了与新教师的情感,给予教育教学技能的指导。同时,也让新老师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坚定了信心。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新老师都能在短时间内熟悉了环境,融进教师团队,放下思想包袱,转变了观念,提高了专业水平。许多老师回顾这段充满关爱的成长路程,总是满怀感慨,热泪盈眶。

三、开设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缺乏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教学质量无从谈起。为了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我校注重发挥专家、名师、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定期由学校的骨干教师及邀请教育专家、名师主讲教育专题讲座。及时解决日常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的问题、困惑,重在指导教育教学的实践。

四、立足课堂,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关键,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智慧、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我校制订出完善的集体备课制度,各年级备课组每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要求结对的“师傅”和“徒弟”都同时参加,按“集体分工—个人主备—轮流主讲—集体讨论—形成教案——课堂实践—反思总结”的程序模式进行。“师傅”要经常和“徒弟”一起研究教材教法,释难解疑。通过这些活动,“师傅”和“徒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新老师的教学水平普遍提高较快,有些脱颖而出,成为教学能手。

五、班主任经验交流,增强班级管理能力

为了让新老师尽快熟悉学校的班级管理制度,增强班级管理的能力,班主任给他们“配置”了工作经验丰富、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的班主任骨干当“师傅”。“师傅”要毫无保留地向“徒弟”传授工作经验。由于“师傅”的指导到位,使新老师能及时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少走弯路,班级管理水平提高很快。教学相长,“师傅”在帮扶的同时,也积累了实践经验,锻炼了能力。

六、合作科研,突现教研的实效性

我校教研活动以合作为主要形式,以实效为目标,每位老师都时时注意教学中的细节,收集平常教学中的情况,在教研活动中相互交流解决,老师们以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取向,确立自己的小课题。学校鼓励老师一队或多队“师徒合作,共同研究”,以群体合作、同伴互助的方式组合成研究小组。我校确立了学校网络教研的发展方向,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开辟校本教研专栏。

为了进一步拓宽校本研修的领域,我校与广州凤凰城中英文学校、广州骏景小学、香港真道书院、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北京前门小学、美国纽约州高地小学等学校结盟,积极构建合作、互动的校际间的校本教研模式。

我校始终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校本研修内容、创建校本研修的形式,把校本研修真正落到实处,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三位老师脱颖而出成为增城市教学能手,八位老师分别被评为“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优秀班主任”,两位老师被推荐参加省名师培训;一位老师被评为广州市名班主任。教师分批外出学习交流的足迹近至广州、佛山、深圳,远至上海、江浙、青海、西藏、沈阳、香港、澳门、美国。我校老师在校本研修中得到了锻炼成长,教师团队焕发出朝气与活力。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过程,校本研修要根据教师实际情况来做出相应的短期与长期的培训规划,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让骨干教师与新教师“师徒结对”,在帮扶培训过程中组成“教师专业互助共同体”,在教学工作中“共教、共研、共成长”,加快新教师专业成长速度,从而使教师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增城市实验小学)

上一篇:学生党员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下一篇:诗歌阅读鉴赏:落日怅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