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管理理念(共12篇)
1.中小企业管理理念 篇一
引入先进设备管理理念做强中国石油石化企业
重点介绍了全员生产维修TPM等国外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并论述了在我国石油石化行业中应用此方法的前景.
作 者:马伯文 顾约伦 Ma Bowen Gu Yuelun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股份公司上海高桥分公司,上海,200208 刊 名:上海化工 英文刊名:SHANGHAI CHEMCAL INDUSTRY 年,卷(期):2004 29(3) 分类号:F2 关键词:设备 管理 TPM 石油石化★ 企业理念范文
★ 安全管理先进企业颁奖词
★ 企业理念标语
★ 金融企业理念口号
★ 塑造企业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 石化企业设备管理和检修方法论文
★ 一流企业成功的秘诀:企业文化
★ 企业营销理念宣传标语
★ 企业党支部先进事迹材料
★ 企业优秀团员先进事迹材料
2.中小企业管理理念 篇二
1.1 实施战略管理。
根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 经常分析企业面临的市场态势, 正确估价企业的现实状况, 时刻以市场为导向, 审时度势、精心谋划, 不断调整企业的经营方针、经营策略。牢固树立强化战略管理是对未来企业发展投资的观念。
1.2 加快企业内部市场化进程。
要按照新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建立健全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企业内部任务竞争市场、设备租赁市场、人才流动市场、劳务调配市场。通过市场调节, 公平竞争, 优胜劣汰, 形成竞争激励机制。牢固树立市场竞争是解决揽管脱节、责权分离、职能错位、效益不佳和搞活机制、锻炼队伍、寻求发展、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现最佳效益的主要手段和观念。
1.3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完善内部信息化运行管理体制, 注重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信息管理与技术人才, 加大各管理层的计算机配备与计算机网络建设投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快, 覆盖面大的优势, 为企业扩大宣传, 收集信息, 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渠道。通过提高计算机普及程度, 运用网络技术, 建成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企业内部各层次、部门间的业务信息连通, 达到资源共享、信息的便捷交流的目的, 以提高企业的决策管理水平、指挥和执行、业务管理的效率。逐步实现企业内外的电子商务活动, 形成综合电子商务系统, 促进企业管理运行模式积极的变革。
2 充分发挥集团优势, 扩大经营空间, 推进经营方式的创新
2.1 强化经营管理, 下大力承揽工程任务。
要牢固树立经营管理第一、承揽任务为先的思想, 在人、财、物的配置上, 充实和加强经营力量。
2.2 扬长避短, 努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着力发展特色、培植优势、创建名牌、巩固强项、突出专业, 敢于在承建高、精、尖、新、特等项目上下功夫。
2.3 搞好联合经营、争取更大的经营空间。
要继续坚持横向拓展、纵向延伸的经营方式, 根据市场实际, 联合金融融资部门、勘察设计单位、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高等院校以及有关中介机构组成的联合体, 发挥联合经营优势, 拓展市场空间, 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谋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 改革管理体制, 优化资源配置, 推进制度创新
3.1 调整组织结构, 优化管理体制。
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 建立以资本为纽带, 以资产经营为手段, 以法人治理结构为标志的现代企业集团。集团内建立起以产权关系为联结纽带, 适度集权和放权管理相结合、宏观政策导向调控与自主经营相统一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组成一个系统的战略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集团公司尊重子公司的独立法人财产权, 不干涉子公司的具体经营活动, 着力使集团公司形成以生产、资产和资本经营为核心主体的决策中心、资金融通中心、信息情报中心、重大项目投资开发中心。负责对企业的产权管理、市场开发、战略规划、经营决策、宏观调控、资金融通、班子建设、综合协调以及母公司本级的生产、资产和资本经营活动。对子公司行使出资人的职权, 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母公司本级经营的健康发展, 开展“揽、干、管、算、收”五个环节的经营管理。新的管理体制建立以后, 必须依照《公司法》的规定, 制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和总经理工作制度, 并严格按议事规则, 界定各自的责任和权利。真正形成权责明确、各负其责, 运作有序、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
3.2 调整机构编制, 优化管理人员。
各级组织机构的配置, 要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坚持“立足市场、突出中心、精干高效、运作有序”的原则。以优化生产要素为前提实行按需设岗, 竞聘上岗, 按岗聘用, 人尽其才的管理机构, 成为真正适应市场要求的、有利于生产与资产经营管理的、精干高效运作的业务部门。
3.3 调整劳动力结构, 优化施工队伍。
内部劳动力结构调整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对目前所有工程队根据市场需求和项目管理的特点, 实行改组、改造和重组。组建一批具有独立经营能力、能直接参与市场并可承担中型以下工程项目的经营管理型作业队。第二步是建立面向社会的劳动力市场及劳务基地。对内部职工要向四个方面分化, 一是培训带民工的管理骨干, 具备工长、领工员水平;二是培训专业人员;三是培训特殊作业人员;通过调整、改组、分化, 真正形成能适应市场要求的竞争力强的基本劳务队伍;四是要采取内引外联、竞争上岗的方法, 有选择地使用部分技术精、管理严、质量好、施工能力强的民工队伍充实劳务层, 并根据施工需要实行动态管理。
4 以项目管理为重点, 强化过程控制, 推进管理创新
4.1 实行两层分离和优化组合, 完善工程项目的动态管理体制。
工程项目部实行管理层与作业层两层分开。集团对所有工程项目实行内部招标, 通过招标选聘等竞争动工建立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实行由开工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管理机制。项目经理通过招聘、选举、指派、自荐等竞争方式, 择优上岗;
4.2 抓好工程质量, 多创优质工程。一是增
强法制观念, 强化创优意识。要认真贯彻《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质量标准、质量监察一系列法规条例。坚持依法办事、按标准办事, 把创优质工程作为企业自下而上发展的重要前提;二是建立质量责任体系, 强化全员责任。工程项目部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全体人员参加的质量责任保证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三是贯彻九千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标准、强化过程控制。要根据工程项目的构成情况、难易程度、施工合同要求, 确定创优目标, 明确创优标准, 编制创优计划, 分解好岗位创优和工序创优责任。从激励和约束两个方面, 增强项目创优责任感和紧迫感。
4.3 加强成本管理, 努力挖潜增效。
一是要建立健全工程项目部成本分析、成本核算、成本责任体系, 使目标成本有据可依、有序可循、层层分解、人人明白;二是加强作业层的责任成本包干定额, 防止效益流失;三是要优化施工方案, 合理配置生产要素, 强化项目运作过程中的实际成本管理, 挖掘内部潜力、开源节流、降低物耗, 减少非生产性开支, 努力实现工程项目的最佳效益;四是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 提高设备的营运交通。
4.4 抓好现场标准化管理, 确保安全“零事故”目标的实现。
要抓好安全教育, 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建立健全工程项目部安全责任体系, 签订安全责任状。真正做到层层有安全目标、级级有安全措施人人有安全责任;要按照贯标程序文件要求的《施工过程安全控制程序》, 抓好安全标准化检查和监控, 实现安全“零事故”目标。从整体上提高工程项目安全文明施工水平, 树立工程项目的良好形象。
5 坚持以人为本, 强化培训教育, 推进科技创新
5.1 抓好培训教育。
知识更新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显得尤其重要。必须认真搞好集团公司《职工教育培训规划》和《科技开发规划》, 有计划、分类别、按层次对各级领导干部、项目经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线职工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优化职工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
5.2 建立科技创新体系。
要坚持以重难点工程建设项目和新产品开发为中心, 以科技成果转换为关键, 以降低工程成本和提高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大科技的投入, 创造高质量、高品味、高效益的精品工程。
5.3 积极应用新技术, 努力实现新技术的转化, 增加科技含量, 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健康增长。
3.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感悟 篇三
企业的资源包括实物资本、金融资本、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其中,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决定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存亡成败的首要因素。因此,许多企业都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有的甚至不惜重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但一些企业在“人”身上盲目地投入大量的成本,回报率却非常低,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弄清楚到底什么是“以人为本”。
根据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可以把员工分成三类人:人才、人在、人灾。“人才”,是指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经营绩效有所贡献的人,离开了他们,企业的经营就会有一定的障碍,这些人大都是企业的核心员工。“人在”是指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经营绩效贡献甚微、可有可无的人,没有了他们,对企业没有什么影响,这些人是企业中的闲人。“人灾”是指导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所损害的人,他们要么整天浑浑噩噩,挑拨离间,搬弄是非,让做事的人做不成事。
“人才”是企业的资本,也是企业的根本;“人在”是企业的成本,他有转化为资本的可能;“人灾”是企业的沉没成本,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回报。所以,真正有价值的“以人为本”是以“人才”为本,不是以所有的人为本。为此,企业必须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最大化地发挥“人才”的价值;教育、训练“人在”,使之改变态度,增长技能,向“人才”方向发展;同时,坚决地辞退“人灾”,消除影响团队战斗力和企业绩效的不利因素。
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核是用人
人力资源管理要注重人才开发,其内核是用人。人力资源的最重要问题是人力中的人才。国之兴衰,关键在人。对人才的态度,实质上是对党的事业的态度。一个有责任感、事业心的领导者应该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心系之、情聚之、利倾之、礼遇之,根本在用之,只有前面几点,是无法留住人才的。企业和单位在用人上,要树立新的人才管理理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建立高层次“外脑形”人才队伍。人才优势就是科技优势,也就是经济优势。因事设岗,按岗选人,绩效挂钩的制度,使得绝无闲人,提升人才资本,降低人力成本。而人才开发基金、特殊津贴等激励制度让企业人才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企业技术人才的知识可以直接转化为资本,技术入股的比例可以占到总股本的60%,则是使人力成本变成财富源泉的制度保证措施。用人环境的改变是人才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没有这样一个制度环境和舞台,就无法吸引更多的人才到一个地区和企业创业。
团队合作精神与个人英雄主义
团队合作作为当今社会一种有效的劳动组织形式,已被全球所有优秀的公司采用,国内公司也积极倡导团队合作精神。然而,在一些企业,表面上重视团队精神,而实际上真正鼓励的是个人英雄主义!例如,对销售人员的考核,往往采用与每个人销售额、回款率、毛利率等指标完成情况来计算其当月绩效工资,而不考虑整个销售部门的业绩。美国安然公司的企业文化,就是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歌颂,正是由此而产生了安然公司的破产内因。
面对这种情况,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改进绩效评估制度,实现团队绩效与个人绩效综合评定,根据具体情况不同,给出不同的占比,实行加权平均。
善用人者无废人
读到这样一个故事:柯达公司在制造感光材料时,需要有人在暗室工作。但视力正常的人一进入暗室,犹如司机驾驶着失控的车辆一样不知所措。有人说,盲人习惯于在黑暗中生活,可让盲人来干。柯达公司遂将暗室工作人员全部换成盲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学生教育管理理念创新分析论文 篇四
在我国素质教育模式下,高职院校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学生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本质是把学生当作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与尊严,做到理解、信任学生,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
1.1在管理观念上体现“以人为本”
不同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这是因为学生是有独立人格、有思想的个体,学生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体。管理工作者在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应当积极创新管理理念,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全面掌握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满足学生的需要;管理工作者应给予学生信任,相信学生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可以凭借自身的努力得到发展;管理工作者应给予学生尊重,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人格、权利与尊严受到了重视;传统管理理念下,一般会将学生看作是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加工产品,基于此,管理工作者应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重新认识学生,从思想层面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以学生为本。
1.2在管理手段上体现“以人为本”
在高职院校以往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简单、生硬的管理手段较为常见。条框的约束、生硬的说教以及简单的管制等,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对学生的情感、需要以及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充分考虑,强硬管制模式不能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得到理想的成效。为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高职院校必须要对学生管理手段进行创新,采取科学的、合理的管理手段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可以利用因材管理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选择管理手段,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够在发展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对于学生教育管理手段,应当改进传统刻板划一的手段,采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管理的手段。
1.3在管理途径上体现“以人为本”
古语云:“近朱者赤”,充分体现了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我国有许多传统故事均表现出这一点,例如“孟母三迁”,此外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人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在高职院校中,管理工作者应当树立“环境育人”的管理理念,利用环境对人的影响,通过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在实际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管理工作者可以通过积极组织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现、锻炼的机会,实现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教育、管理与服务一体化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
教育、管理与服务一体化的实质是实现“在教育过程中进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开展服务”以及“在服务过程中让学生受到教育”。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学生身兼多种角色,包括学习者、消费者以及创造者等。承担角色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需求的复杂性、多样性,学习者角色所具有的需求是学好专业、拓展知识面、锻炼个人能力以及提升综合素质;消费者角色所具有的需求是交纳学费以及参与学校管理;创造者角色所具有的需求是充分利用个人能力创造社会财富、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研究。基于此,管理工作者应树立教育、管理与服务一体化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促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向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转变。
3.科学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
第一,科学性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指的是依法治校。随着法律知识的宣传与逐渐普及,学生的法制观念也在不断加强。在这样的形势下,管理工作者应树立法律意识,全面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并将其体现到实际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在高职院校以往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缺乏法律意识的重要问题,没有对学生管理责任进行明确,导致学生受到侵害事件时有发生。例如,宿舍管理员在寝室无人的状况下检查学生的宿舍,这种行为虽然目的是避免由于学生使用大功率电器而造成安全事故,但却也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与个人尊严,故不提倡。第二,时代性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指的是与时俱进。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从多渠道获取信息。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因此出现了新的问题,但是,同时也得到了新的管理途径、管理方法。管理工作者可以利用校园网站、论坛以及微信、微博等信息交流平台、工具实现与学生的实时交流与沟通,从而有利于提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不断提高学生教育管理水平与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5.浅谈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思考 篇五
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高素质的 人才,谁就拥有了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谁就赢得了竞争的主动权。对于商业银行也不例外,现代商业银行经营和发展的关键在于人,而不在于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资产,员工的才智、积极性和创造性才是商业银行的第一财产,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是对商业银行资产最有效的使用,才能实现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才能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迅速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争取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需求。
一、加强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1.人力资源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的重要环节。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而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决定着组织目标的实现与否。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其本质就是通过他人并与他人一道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商业银行是从事金融服务的行业,其投入和拥有的最重要最关键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其经营的效益与成果更多取决于人的因素。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是银行管理的重要环节。
2.银行间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竞争。未来商业银行 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科技、服务、效益等方面的竞争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的竞争。人才的流动不可避免并成为必然趋势和正常现象。而人才流向何方?必然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低的地方流向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高的地方。因为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仅与一个银行的效益、工资、福利等相联系,往往还体现出对人的价值的判断和肯定,对个人自身发展的鼓励和重视并为此提供机会和条件,使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实现有机结合,使工作成为一种实现理想和追求并体现自身价值和成就的事业。在现代社会,人的追求不仅仅是金钱的收入与物质条件的满足,更在于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和社会的肯定与认可。因此,有志之士、有才之士肯定会向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超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高的银行流动,并且这种流动会产生一种示范鼓动作用,使人才的流向单一而且集中。因此,商业银行的竞争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管理水平的竞争。
3.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商业银行实现效益与发展的重要保证。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内部员工的素质、工作态度、积极性、创造性等因素,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水平则是影响上述因素的重要方面,没有超前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水平,商业银行就难以取得良好的经营效益和长远发展,就难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的竞争能力,就难以应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
二、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1.对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大都多多少少感到了竞争的压力,但仍将注意力放到业务方面,注重任务指标的下达与考核,注重外部加压,而忽视了人力资源的管理,忽视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与竞争的问题,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长远规划与目标,使人力资源管理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陈旧。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对员工的管理理念只停留在西方国家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水平,即将员工看作纯粹的经济人,认为员工的行为只由经济因素推动和激发,员工个人在组织中处于被动的受控制的地位,激励员工的主要手段也只是运用奖励和惩罚来激发和诱导员工作出管理者所期望和要求的行为。因此,大家把加强管理仅仅与严明纪律、节约开支、末位淘汰、竞争上岗等相等同。
3.管理手段与激励措施单一。由于在管理手段与激励措施上主要依靠惩罚与奖励,缺乏其他工作的配合,不注重交流与沟通,不注重员工潜能的发挥和价值实现的要求,又缺乏科学公平合理的绩效评价与考核机制,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文化的感染和熏陶,致使奖惩的作用越来越小,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员工的凝聚力减弱,对商业银行的发展缺乏信心,员工中间普遍存在着一种消极应付而不是积极进取的情绪。
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
1.正确判断和认识人的需求、工作动机和目的的多样性。人的需求和工作动机与目的是复杂多样的,人的行为既受经济因素的推动和激发,又受社会需要所激励,并且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要求提高和发展自我,期望获取社会的承认和个人的成功。因此,在激励的手段上,就不能仅仅只用奖励和惩罚的手段,而且要注重培养员工的归属感,为员工提供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和舞台,使工作成为富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引以为自豪的事业,使组织的目标和员工个人的目标很好地结合并都能得以实现,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以留住和吸引优秀人才。
2.重新评估和认识现有员工,挖掘现有员工的潜能,合理进行劳动组合。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管理者应该把多年培养的员工看作一种宝贵的资源,充分挖掘现有员工的潜能,树立全新的人才观念,加强内部的人才培养,既不将学历、职称、职务简单地等同于人才,也不单单以吸收存款的多少论英雄,而是要以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来综合衡量人才,确立正确的人才衡量标准。要认识到银行竞争实力的决定因素将不再是单纯的资金、网点,而是员工的整体素质,人才将是银行最宝贵的资本。因此要多方面、多角度发掘、培养人才,避免人才的浪费,避免高素质人才的流失,尽最大可能把现有人才存量盘活,把所有能利用的人才充分利用起来。要不拘一格选好用好人才,小才大用、大才小用,都不是理想的用人准则,唯有适才专用,才能使人才发挥最大潜能。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全才,但有 可能都是专才,在选用人才时,要尽量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才,合理进行劳动组合。
3.营建愉快积极的工作环境,培养团队精神。通过营建愉快的积极工作环境来提高竞争能力。愉快的工作环境不仅指基本的工作硬件条件,更重要的是工作的软环境,即使身处其间的员工能够轻松愉快积极地投入工作,将工作看成是一种快乐的、有吸引力的、有成就感的事业,从而为成为该组织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工作。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充分尊重和重视每个员工的劳动和价值,将每个员工看作是本单位成功和发展的贡献者,对员工的努力给予承认、赞赏和奖励,给予每个员工公平的待遇;注重领导者和员工的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弱化职位和等级的差别,做好每个员工的思想方面的工作,关心和倾听员工的心声,让每个员工对工作和本组织的发展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其中有益的可行的建议积极采纳;在员工之间形成一种互相关心、互相协调、互相配合,共同合作的家庭般的工作氛围,从而培养起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使本行的竞争力因员工的努力工作和积极参与而日益提高,员工因此也得到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激励。
4.为员工的学习和发展创造机会和条件。只有学习型的组织才是最具创造力和竞争力的组织。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银行新业务的创新层出不穷,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适应竞争的需要,这一 方面需要不断加强业务培训,更重要的则是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自觉加强学习,这就需要创造一种激励员工不断加强学习的环境和氛围,提供机会和条件使员工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从而为商业银行自身目标的实现和竞争力的提高准备条件。
5.建立起公平、科学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在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对员工进行很好地激励必须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公平、科学的考核,并据此进行工资奖金的分配,使员工的报酬与其贡献相匹配,保持员工的满意感,激发和保护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考核激励机制是否科学、公平、合理,是否公正反映了员工的贡献就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建立定性、定量的指标体系科学、公平、公正地对每个人的全部工作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贡献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确定工资奖金,并作为员工晋升的标准之一,使敬业爱岗、贡献突出的员工受到激励,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6.中小企业管理理念 篇六
158号 HSE管理
浅谈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杜 杰
(第四采油厂白于山采油作业区)
摘要:长期以来,石油工业生产涉及范围广,过程连续性强,原料及产品多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稍有不慎,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员工的健康、安全就有保障,企业财产就会免受损失,生产才会不断发展,效益才能不断提高。
关键词:安全理念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安全培训引言
依靠人的力量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在安全生产经营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决定一个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状况的并不全在机器设备,而更在于人们拥有的知识、才能和技巧,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最终都得靠人去实现和执行。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依靠人的理念,把全员纳入安全管理,通过全员的共同努力,来保证安全的最大实现。2 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
2.1 以人为本管理概念
在安全管理中,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次上,既管理他人,又被别人管理。管理过程中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环节,靠人去实现;机构和章法等管理手段,靠人去建立。总之,一切管理活动的核心是人。我们要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必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抓安全,抓根本,关键在有人抓,抓住人。
“以人为本”在安全管理中不同于“见物不见人”或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传统管理模式,而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安全工作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2.2 以人为本安全生产理念的4个层次
第一层,对操作层即普通员工的要求是:安全需要——珍惜生命、爱护健康、自我保护;安全意识——不麻痹大意;安全知识较多;安全技能较熟练;遵章守纪;有应急能力——不临阵脱逃能冷静判断、正确决策,果断采取应急措施。
第二层,对执行层的要求是:班站长应有强烈的班组安全需求,深刻的安全生产意识,较多的安全技术知识,熟练的安全操作技能,自觉的遵章守纪习惯,勤奋的履行职责态度,机敏的处置异常能力,高尚的舍己救人品德。
第三层,对管理层的要求是:有关心员工安全健康的仁爱之心,体恤员工;有高度的安全责任感,不违章指挥;有多学科的安全技术知识、有忧患意识;有适应安全工作需要的能力;有推动安全工作前进的方法。
第四层,对决策层即最高领导层的要求是:有优秀的安全思想素质,高尚的安全道德品质,扎实的工作作风,时时、处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有综合的安全管理素质,丰富的安全法规知识和雄厚的技术功底;善于用先进典型引导人,用事故案例警戒人,用规章制度规范人,用言传身教感化人。
2.3 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好处
长期以来,石油工业生产涉及范围广,过程连续性强,原料及产品多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稍有不慎,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员工的健康、安全就有保障,企业财产就会免受损失,生产才会不断发展,效益才能不断提高。环境受到保护,不光对企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可使企业声誉和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在HSE管理体系中,人的健康是第一要素,是起决定性的因素,因此我们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有以下几点好处:
1、减少事故发生,保证员工健康与安全,保护企业财产不受损失。
2、减少医疗赔偿,财产损失等费用。
3、保护环境,保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满足公众期望,保持良好的公共和社会关系。
5、维护企业名誉,增强社会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如何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
尊重人的生命是安全管理的宗旨。把员工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当人身安全与经济利益或其他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无条件地服从人的生命。劳动条件的改善,职业疾病的防治,作业环境的优化,设备工具的进步,制度措施的落实,是企业及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关心人的心理是安全管理的的关键。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方法,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实现人人尽职尽责的完成安全生产任务。促进人的发展是安全管理的目标。在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人起到决定性作用,要以多种形式开展安全知识和各种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技能,强化安全意识,增强员工执行安全规程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实现本质安全的重要管理目标。
3.1 树立“以人为本”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制
要保证安全生产,就必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是法人代表——厂长、经理必须是安全生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这是《安全生产法》中明确规定的。
对安全管理职能部门来说,要尽职尽责。对安全管理及安全教育培训负有组织、协调、监督、目标、控制和综合管理之责,会同技术部门组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安全监督和考核工作,力争做到安全生产,质量保证,不留隐患。会同设备管理部门负责锅炉、压力容器、各类油、水、气管道和机械设备进行安全监督工作。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际就是确定安全责任大小,责任范围等,就是要做到担任什么职务负什么责。安全生产职责的制定一要以有关法规依据,二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这是最主要的,把安全生产重心下移到岗位班组,即重点监控环节、重点位置落实到各级干部管理者和各工种岗位做到不漏项无死角,三是制定安全生产岗位责任要与企业责任、社会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联系起来,使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通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仅可以使安全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而且还可实现安全、稳定生产。
3.2 “以人为本”强化生产现场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重在预防,应把生产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作为核心来抓,因为在安全管理中,班组岗位员工(操作者)都担负操作任务,而操作者的技能和工作方式是影响安全生产的直接因素。因此我们要经常性的深入现场监督检查,督促并协助解决有关安全问题,纠正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遇到危及安全生产的紧急情况,有权令其停止作业。这样才能不断的督促、规范员工的操作,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抓住事故的源头——人的不安全行为,才能彻底改变作业现场安全现状。
3.3 “以人为本”强化安全意识教育
安全培训教育要与现场管理同时进行,因为它是搞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潜力最大,可逆性最强的因素,人的安全素质(安全文化)低则是安全事故发生的最大隐患,只有加强对人的安全素质(文化)进行培训教育,不断强化人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增强岗位员工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才能筑起牢固的安全思想防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最大隐患——思想上麻痹松懈,心理上的侥幸。
传统的安全教育侧重于解决人的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而安全素质不仅指知识、技能、意识素质,还应包括理论、情感、认知、态度、价值观、道德水平以及行为准则等人文素质,因此必须对原有的安全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方法进行深化,并大胆创新。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教育员工要正确处理好安全生产与生产任务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安全工作质量与数量的关系,确立生产必须由过去思想上单纯追求产量、进度的“数量生产”转变为“安全、优质、先导”的观念,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化,把人的不安全行为尽量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达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四全”安全管理工作新格局。
3.4 “以人为本”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在各种事故原因构成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要搞好安全生产,就必须控制好人的不安全行为。而一般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安全意识差而做的有意的行为或错误的行为;二是由于人的大脑对信息处理不当而所做的无意行为。前者如使用有缺陷的设备,违章操作及没有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等,而后者则误操作、动作不到位等。在大多数情况下,造成事故的“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不善构成的,所以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人、物、环境和管理这四个因素是相互牵连的,就像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其中的一条边变化,另外三条边也就跟着变化。而决定另外三条边的就是人的因素。因为管理规章制度是由人制订、修改、补充,也是由人去执行、去监督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企业中的应用
4.1 以白于山作业区为例,在“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工作在取得的一些成果
4.1.1 为员工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美好的工作环境
在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中,实施了人气分离,改善了员工的住宅条件;单井、井站、井区配备了冰箱、冰柜、电视、抽油烟机,建造了洗澡堂,井站、井区配备了沙发、音响设施;对于噪声大的工作场所,引进了变频装置和噪音治理,从源头上减少了噪声污染,使工作环境有了好转;对于油气泄漏,我们也进行了控制,有的并进行了套管气回收,即可减少有毒有害气体对人的侵害,又可增加经济效益;在现场标化建设中,根据“视觉识别系统”,对厂房、设备的外观、颜色进行统一规范;在危险设备、场所设置安全警示牌,不但使员工在工作中保持清醒、明快的心情,而且还减小因生产现场布局、颜色零乱给员工带来的视觉疲劳,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开展工作生活区,井站环境的美化绿化工作,开展员工文明习惯培养工作,使井站面貌和员工精神风貌都得到提高。并把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陶冶员工情操,当做凝聚人心,提高队伍战斗力的有效途径。给井站配备各种文化用品,体育器材,极大的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使“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落实到实处。形成和保持健康、安全的环境氛围。
4.1.2 不断寻求新的更好的劳保用品,并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
众所周知,石油与天然气的成分中含有如H2S、SO2等有害物质,人体与其频繁接触会对人体造成及为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做好大量的预防措施,配发各类防护用品减小或杜绝劳动者人身受到伤害,有力保证员工人身安全。对于劳保用品,工作服由以前的化纤制品到纯棉制品,就是一个质的改进。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使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分析职业病因,便于查找和改善环境,并及时采取防护措施,使员工健康得到保护。
4.1.3 开展现场检查,“1+N活动”与员工面对面的交流
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岗位责任心和队伍的凝聚力,使员工更好的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本质工作。白于山作业区领导班子划分责任承包区域,在承包区域内开展“1+N”走访活动。每月定期开展一次走访,并填写“走访活动登记表”,对生产区域内的所有员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深入现场了解和解决员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从2009年3月“1+N”走访活动开展以来,共计进行现场走访80余次,解决回复员工存在问题500余项,及时解决生产现场存在的问题,发现安全隐患,削减安全风险。
4.1.4 推广事故控制(ACT)卡、安全管理“五步法”,提高员工风险判别能力
白于山作业区积极推广使用事故控制ACT卡这种先进的管理模式,使员工参与到作业区的安全管理中去,尽力查找安全隐患,不断加强安全意识等各项安全能力,形成对安全生产自主负责的安全意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2007年至今,共计使用事故控制(ACT)卡2385余张,回收1447张、反映问题1083条,采纳意见625条。有效的解决了现场存在的问题,通过一线员工对本岗位安全隐患的查找辨识,及时消除了生产现场潜在的危险因素,促进了员工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
开展安全管理“五步法” 实施工作,通过制作宣传画、警示牌等悬挂于值班室及工作区域内,将STOP安全原则(所有伤害和工伤都可以预防,安全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深入人心。深入井、站点,面对面的向员工进行培训,解答员工存在的问题,岗位员工通过学习此安全技能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将该项操作方法贯穿到每个生产作业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对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进行辨识,从而切实达到预防事故和伤害的目的,逐步使员工获得日益良好的风险判断能力,提高安全素质和技能。
4.1.5 好安全预防工作,保证员工健康,防止人身伤害。
近几年,根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安全生产,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建立“监管分离运行模式”,更新应急预案,编制各项安全措施等。有力地促进了白于山作业区安全生产工作,减少了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在建立HSE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做好“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健康与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员工人身安全,尊重人、体贴人、爱护人,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
1、对生产场所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新库安全风险评估和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的评价工作,变亡羊补牢为事前预防。
2、从健康、安全、环境三方面地开展生产场所危险源点识别,发动岗位员工识别身边的危险源点,并制定防范措施,实施生产,生活区分离,站区危险源分区,提高员工自我防范意识,使员工真正做到“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3、根据季节特点为井站配备卫生急救包和常用药品,使不可预测性伤害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和救治。并主动联系凤凰山基地卫生所在各井区开展开展 “义诊上门与员工互动”,“常用医疗知识培训” 等活动,现场解决员工在岗期间出现的头痛、头晕、胃痛、颈椎痛、皮肤过敏等病况,对急救包内急救设施进行现场演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确保了岗位员工在岗期间的身心健康。
4、加强HSE宣传及开展多层次的培训,以提高员工的HSE意识。根据岗位特点编制了培训方案,从抓安全技能培训入手,进一步规范员工操作,消除因违章操作带来的各类事故。以现场讲解、实际操作考评、消除隐患为重点。使员工的健康、安全、环保意识得到大幅度、大范围的提高,消除了员工的模糊思想和偏见。
4.2 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
虽然现阶段,我们的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工作,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但是现阶段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我们也在提“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那么我们和国外的安全管理方式在“以人为本”方面区别在有哪些?
相比而言,我们的“以人为本”,只是一个看待安全的角度;强调的是,尊重员工的基本生存权、健康权、安全权。对员工表现出充分的同情。我们很多人纳闷:采取了那么多的措施,花费了那么多的精力,不都是在为员工的安全考虑吗?为什么很多时候得不到员工的积极配合?卫生么会感觉到,安全管理越管越难,越管压力越大?有些员工甚至出现抵触情绪。之所以出现事与愿违,是在于我们没有把“以人为本”作为方法论对待,没有使之成为我们企业的管理方式、行为方式,没有使之走入员工的内心世界:员工们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未形成主体意识。
国外的企业高明在于,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让员工体验一种主导地位,招聘时就先看你是否有安全意识,能不能做到安全;投入工作之前,发誓要做到安全,如果违反安全规程,要让你知道错在哪,让你去想我能不能做到安全,我应该怎样才能实现安全。工作尚未展开,安全意识先行;出现违章事故,责任意识迫使自己作主。“以人为本”也不是完全放手个人随意执行,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应当更注重全员参与。结论
“以人为本”是一种管理哲学,是安全管理的指导原则,实现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要使“以人为本”真正成为安全管理的利器,就应该做到安全意识以执行者本人的愿望为本,调动起员工自助负责安全的愿望,从而化为自觉行动。改变过去那种安全管理单纯的靠领导压任务,成为一种企业施加给执行者压力的状况,从而消除被动被迫的感觉。通过宣传、培训,举办学习班,发放学习资料,启发员工树立一种自主负责的安全意识:安全生产时我的责任,如何安全生产需要有我的措施,面对压力我能够承担起安全责任。
7.中小企业管理理念 篇七
学术界对生态旅游含义的表述多不相同,早期的研究工作要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相比于国内,那时侯国外的专业人才和学者对此比较关注,而我国对生态旅游的重视要晚一些,大约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把目光转向了生态旅游。但对生态旅游的研究和含义,国内外的专业人才和学者都不能准确的下个定义,研究并不成熟。生态旅游的含义是基于原生态、大自然自身的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因而,在开发生态旅游的阶段,要着重注意对环境的伤害,把其最大可能的压到最低,以确保生态旅游业的长期发展。中国人杰地灵,各种风景秀丽的地方,名胜古迹等更是多不胜数。例如:安徽黄山、陕西华山、九寨沟、张家界等等,对于旅游行业来说都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但在开发旅游途中,仍具有一些问题。
二、旅游行业的生态特征
(一)资源配备及开发使用的生态问题
旅游行业拥有高度联系特征,主要是与同行竞争、供应商、游客、当地政府、区域、学校、大众人民以及其他行业等关乎利益的存在不断进行商品流通、物流流通、资金流通、信息流通、人力流通等来保证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大量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新型能源的使用以及废物排放造成污染都属于生态旅游的基本特征。此外,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根本在于资源开发利用没有深度,资源利用率不高。值得一提的是,旅游行业在利用资源时,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应重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生态流通”特性,平衡处理好各种“流”的关系和影响,必以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低作为评判来达成。
(二)生态系统各组成结构之间的关联问题
各类旅游活动和旅游行业生存的根本就是相互依靠、相互信赖、相互关联,把各种相互作用织成一张网。企业中环境处理要考虑物化网络、管理网络、文学网络及各类关系网络,保证制造一个人文空间,而在旅游行业生态经济中也要织成一张网,各类关系之间以互动性为最强,通过各部分的团结协作,确保这张网能畅通持续的发挥作用,因而,生态系统之间各类关系处理好坏与否直接关系着旅游行业生态发展完备与否。
(三)生态系统的作用与功能问题
和谐美好的生态系统必须拥有较好的配备、一定的存在价值、以及自身还原缓解能力,此外,还应该拥有自我组织、自我催化的竞争序主导生态旅游行业的持续发展,还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共生序确保生态旅游发展的平衡,这些都在于组织能力以及人自身的管理、调控能力。生态旅游行业是建立在大自然的根基上,经过人类的旅游活动,对自然进行了改造和调整,创造出一套符合人与自然共存条件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所有旅游行业代表都要遵守“适者生存”的基本法则。旅游行业通过一系列的管理,认真处理矛盾关系,才能有更好的竞争序和共生序。
三、旅游行业生态经济体系的组成和特征
(一)旅游行业生态经济体系的组成
旅游业生态经济的组成分两方面,一方面是人文因素,另一方面是自然因素。在此体系中,各因素相互依赖、相互发展。生态环境的好坏是保持旅游行业发展的根本准则,是游客最为看重的对方,同时也是如今旅游行业得以生存发展的本质保证。因而,这些因素也成为了生态旅游经济重点发展的目标。社会体系也是实现旅游行业生态经济的人与自然、人与人和睦发展的有利保证。
(二)旅游行业生态经济体系的特点
1、高度依赖生态资源
旅游行业发展的根本是生态资源,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特美景、秀丽的山川河流、富饶的历史遗迹,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这也是人类不断追求的和谐美。旅游行业说到底也属于经济行业之一,需要大量耗费生态资源。然而大自然的生态资源毕竟有限,这就提醒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从长远出发,以可持续发展方式来保证旅游行业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且不过度使用。生态资源是旅游行业发展的原动力和基础。
2、有限的旅游容纳量
相对来说旅游行业的污染很小,但并不是无污染。旅游行业的发展的确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游客的大量观光,且催生出各类附属行业,逐渐导致旅游观光区环境恶化。国内一些观光区只考虑经济效益,在观光区修建餐厅、各类娱乐措施,导致旅游的生态性降低,使生态旅游停滞不前,旅游行业的规划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通常认为,旅游容纳量与自然环境容纳量、人工环境容纳量、社会环境容纳量有关。
3、生态条件下的经济脆弱
旅游行业具有一定的生态能力、经济调控能力以及社会能力,这些的实现必须依靠科学的规划制度和管理。旅游行业的经济能力可以很大程度的影响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生态旅游系统中经济发展占据重要位置,但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并不能完全以经济手段调控生态旅游,在季节变化中经济操作更是给生态旅游带来不便。
四、生态旅游管理下的旅游企业管理新模式
要想改变旅游管理的现状,将生态管理融入到旅游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一)管理理念的转变
从根本上来说,要想实现旅游生态管理的全新转变,首要的就是要转变固有的思维,不能够再以以往的旅游模式来硬套现在的旅游管理。传统的旅游管理理念只重视旅游需求,而对于旅游资源没有相应的保护观念,对于游客在旅游途中的破坏环境的行为不闻不问,总体来讲,就是始终将旅游景区置于一个此等的位置,轻视对其的保护与有效管理。在生态旅游管理下的旅游企业管理,不仅重视游客的相关需求的满足,与此同时,也将旅游景区视为主体部分,重视对其的维护,并对游客提出相关的保护要求,对其中破坏环境的行为也要及时予以制止。
(二)专业人才的甄选
要展开旅游生态管理,肯定是需要有专业性的人才的。这样的人才不仅有生态管理的思维观念,还懂得如何对游客的需求进行合理科学的筛选,对于一些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需求予以满足,而另一些将严重损害环境的需求会采取措施予以控制。有这样的专业人才对整个旅游流程予以严格把关,才能够有效实现对于旅游资源的有效维护,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三)整条旅游产业链的生态管控
8.对水利工程管理理念转变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理念
中图分类号:TV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15-0091-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利事业在国民经济和基础产业的地位愈加突出。当前,我国正逐步从传统水利向现代化、多元化、科技化水利转型,各地水利项目建设发展较快,但水利工作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各行各业都面临着繁重而艰巨的任务。水利行业更是如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事关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无论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方面还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对水利事业提出工新的更高的要求。
1水利工程管理理念紧迫性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档案在经济社会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是摆在水利工程管理人员面前的首要问题。在我国,由于水资源严重匮乏,长期以来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水资源过度开发、超载运行、不堪重负,使各流域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洪旱灾害频繁、水污染日趋严重、湿地萎缩消失、地下水枯竭、地面下沉塌陷等水生态环境危机,严重制约工流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从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看: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 405亿m3,列世界第6位。但是,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与土地资源和生产力布局不匹配且往往出现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年的情况。我国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为212 L/d(其中城市为228 L/d),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仅为66 L/d,均低于发达国家和同等发展中国家的用水水平。在调查评价的约29万km河长中,有34%的河长河流水质劣于Ⅲ类;在84个进行富营养评价的湖泊中,39个湖泊呈中营养状态,45个湖泊为富营养状态;在199万km3的平原区中,浅层地下水水质为Ⅳ、V类的面积占60%。水污染加剧的态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在北方地区调查的514条河流中,2000年有60条河流发生断流。河流功能衰减或基本丧失。较20世纪50年代,全国湖泊面积减少工14%。天然陆域湿地面积减少1350万hm2(减少工26%)。全国地下水超采区面积19万km2,累计超采量1531亿m2。这进一步印证工我国“水多、水少、水脏、水混”四大水问题的普遍存在。
2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管理理念转变
2.1 管理体制的转变
长期以来,水利工程管理中普遍存在着体制不全、机制不活、经费短缺、机构臃肿、管理粗放等问题。从而,导致工大量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严重衰减,严重影响工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水利队伍的稳定,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为此,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工国务院体改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明确权责、规范管理、界定水管单位类别和性质、推行管养分离、理顺水价形成机制等方面作工具体规定。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按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要求,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正确处理好水利工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关系、责、权、利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及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的关系。通过全面推進水管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水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充分发挥夯实基础。
2.2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转变
为工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科学评价工程管理水平、保障工程安全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必须转变“突击式”的粗放型管理方式,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首先,要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工程管理标准和规范,并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加强日常管理和维修养护,加大检查和考核力度,始终保证工程安全良性运行。其次,要结合工程管理实际,科学制定工程管理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保证工程效益持久发挥奠定基础。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迫切要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不断提升设备设施的科技含量,提高工程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坚持以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为原则,通过水利信息网的建设、水雨情及工情测报系统建设、防汛指挥系统建设、水资源自动监控和管理系统建设、水土保持监测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结合水利科技创新,不断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
2.3 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转变
面对日益恶化的水生态环境问题。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为工保证工程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流域、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的。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不但对保障供水安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保障生态安全、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充分认识水资源、水生态环境的状况、特性、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工解掌握各河流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才能真正有效地维护河流的健康生命,同时也才能更科学、高效地开发利用水资源。
因此,必须加强对流域、区域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的基础研究,重点在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上做文章,提出河流健康的衡量指标,为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利用单一水利工程或水利工程群的作用。通过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统筹解决上游和下游、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三生”用水的关系,合理配置和科学调度水资源。要有针对性地利用供水、输水下程实施远距离、跨流域调水,缓解贫水区域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修复因缺水、污染而恶化的水生态环境。
2.4洪水资源化管理转变
洪水资源化是从我国实际情况巾发,按照新时期治水思路和理念,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地转变“人海为安”的思想。统筹防洪减灾和兴利。综合运用系统论、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等现代理论、管理方法、科技手段和利用工程措施,对洪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同时,努力增加水资源的有效供给、维系良好生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防洪抗旱支撑。
洪水资源化管理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洪水资源,缓解干旱缺水与水需求量快速增长的问题。不论是单一水利工程还是水利工程群,在以现代管理、信息技术等手段为保障确保工程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合理调控洪水,可以实现对洪水性质的改变,变害为利,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或减小干旱地区的灾害损失;可以补充地下和地表水资源。改善河流和水库天然淤积或冲刷状况,延长堤防和水库的使用寿命;可以为湿地、滩地等输送水沙改善水生态环境,稀释污水提高受污水体的白净能力;可以实现对季节性河流的调节,维持健康的河流生命等。因此,洪水资源化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洪水,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而获得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双重收益。
3 结束语
9.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诗歌 篇九
……AK
如果你懂红色的曼珠沙华是什么意思?
就知道我和幸福是多么的遥不可及
可是,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错过还是终究错过
你也还是忘了我前世的模样
是的啊,你终究会忘了我我也会慢慢将你埋藏在心底
我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的不快乐
所以,就算你在身边
也是一种不幸福
所以,我会离开
在你不知道的时候
因为是你让我想那么多
是的,我不聪明
不像你什么都想
连同我一起算计
可是,这是多么可怕的人
我没那么城府
你没那么简单
所以,就这样吧
天堂,那远
地狱,那深
黑
白
反差颠倒
你会不会在深夜却突然清醒
那种比白天更清晰透彻的那种明亮
无意点开的音乐
宁静悠扬好自在陌生人
那时,十指相扣也变得无可奈何
是啊,只是那时刚好遇到一个自已以为是最合适的人
多久的时间,谁先放手
再说起对方不是也分开
所以,没有什么是那么值得相信的也就是说,幸福是自己给自已的、那时的自己
那时的曾经
什么都会过去
现在只是现在将来只是将来
10.老子思想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篇十
[关键词] 老子《道德经》人力资源管理
老子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被称为“中国哲学之父”,其主要思想集中反映《道德经》一书中,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哲理宝藏。文章只有五千余字,但是他的理念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老子的《道德经》,主要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策略和境界、素质及管理原则的思想。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参照老子的学说,观察他对现代中国人思想深处的许多固有观念,觉悟出许多具体的管理技巧和手法。老子《道德经》是一部丰富的智慧之书,包含深刻的管理思想,借鉴《道德经》对人力资源管理有着非同一般的深远影响和启迪。
一、“道”的理念
“道”是老子学说的核心,是老子认为的世界本原。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认为道虽然无形,无声,无色,无为,但是它却是存在而且能被感知的。
人在社会群体中起着主导作用,人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行为结果等等都具有一定的不稳定因素,正如老子在开篇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1章)。道乃规律,就是说管理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违背规律必遭惩罚;“顺道”的思想还强调:顺道首先要“辨道”,即要去认识事物规律,只有认识规律才能更好地“顺道”。老子关于“道”的思想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企业管理中,对人的管理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对人的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无规律可循,如果说有的话,那也只能是“以人为本”,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正因为这“道”具有的只是一种共性的特征,而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由于各个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条件、问题不一样,唯一所能做的也只是正确把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积极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及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借鉴其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失败的教训,结合自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遵循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管理规则,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此把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遵循客观规律,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二、“德”的理念
老子曰:“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即说:大德的内容,就是遵循“道”而行动。历代解《老》名家皆曰:“德者,‘道’之功也。”“德者,‘道’之用也。”“德者,‘道’之见(现)也。”总结其含义,即:“德”是“道”的具体体现形式,而“道”则为“德”的内容。老子的“德”是得之于“道”(天道)的人生准则,是以天道(自然之道)为内涵的。天道“亡为”,人得之于“道”,则应“居亡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天道“亡为”,幽隐无形的“道”显现于万物,万物因“道”而生,“道”并不想得到什么,对万物无私奉献,永远无所求取。因此,圣人守持无为之道而事事,对企业员工不是用言语进行说教,而实施以德感化使其效法。一切顺应自然,即使对企业员工有所帮助,也不要以为自己出了多大的力;有所成,也不要自以为有功,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 我们将人力资源管理之“道”解释为:要遵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客观规律,那么,作为“道”的体现形式的“德”则应理解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正所谓:“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德经》第51章)”。道生育了万物,而德蓄养万物,物质构成了万物,外形完成了万物的种类。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先有了建立和发展企业之“道”,通过“德”具体管理企业人力资源,最终就能实现企业的目标,所以万物尊道而贵德。
那么什么样的“德”对一家企业来说才算是“贵德”呢?老子曰“生而弗有之,为而弗持之,长而弗宰之,此之谓玄德(第51章)。”也就是创造人才但不占有人才,提高人才但不认为是自己功劳,培训人才但不去主宰人才,这便是最具人力资源管理之高的“德”。 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人的重要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才者昌,重视人心向背和人才归离。所以管理者强调得人之道、用人之道,这才是现代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艺术的精髓,也是合乎老子“大道”的“上德”。
三、“法”的理念
这里的“法”指法理、公正,就是充分运用法律的权威性和规范性,弥补人治的随意性。
1.“无为而治”
老子在“自然和谐”观的基础上,提出了流传远古的无为管理思想。“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32章),老子认为,任何社会经济的运行都要遵循“道”的规律,具有天然的和谐性,因此,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也必须是以“道”的规律为指导的管理。老子提倡“无为”,实则“无不为”。这里所说的“无为”,并非消极的“无为”,并非要求人们毫无作为,听从命运的摆布,而是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无为而以为的境界。老子的无为管理实质上是以“道”的规律作指导,通过“德”的感化,使人民实现自身“德”的水平的提高,从而达到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即实现“民自化,民自正,民自富。”(第57章)。可见老子的无为管理并非放任自由,它要求管理者必须始终掌握住另一只无形手,即“德”的感化。老子的无为经济管理思想有着科学的成分,这一思想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说,人力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一个组织中的成员都能自发地按照规范和要求办事,自觉地发挥自己的力量,维护组织的宗旨和荣誉,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治”。
2.“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第60章)意为:治理大国,要像烹调小魚一般小心谨慎。“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中的“烹”字,就如企业管理:一是,在企业出现混乱之时,不能心急,任何混乱都有一个关键,慢慢来,顺应其势,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逐渐解决。二是,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意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上,这种老子的大国与小鲜的原理也很实用,治理一个国家好象煎小鱼一样,不可乱翻动,翻的多,小鱼要碎,损坏鱼型,烹时要掌握火候,不能大也不能小,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要恰到好处,这样煎成的鱼好吃亦好看。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也是这样的道理。人的情况比较复杂,因为企业中本身人际呈现多层关系,存在着领导和被领导、单位同单位、技术人员和工人之间的矛盾,要管好人,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解决好各方面的矛盾,也应本着“烹小鲜”的精神,按照规律,顺应本然去做,不能妄为、妄动。但是并不是消极的等待,而是要适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提倡激励员工,最大限度发挥员工积极性有相通之处。
3.知人善任
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一句名言,没有“平庸的人”,只有“平庸的管理”。《道德经》第33章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重要,但知人要在“自知者明”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知人者智”。要自知,必须“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即有自知之明,无固执之弊;有自爱之心,无居功之傲。只有这样的人,才堪称伯乐,才能完成识人的重任;不去标榜那些争名夺利的“贤者”,免得助长人们争夺功名的恶习。知人要按照这样的观点,才能使真正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在关于什么是人才的问题上,老子提出了“善救人”的观点。“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这就是说,一个好的管理者,善于发现被用者的长处,这样世上就没有遭遗弃的废人。这是一个极具价值的观点。它告诉我们,人才的外延极为宽泛,并且揭示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用人应该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不可求全责备。这就从另外一种角度告诉领导者,世上无不可用之人,只有未被发现的人才和不会用人的人。
参考文献:
[1]老聃:道德经[M].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2000
[2]钱忠福:老子思想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J].智通《才富》.2004.9
[3]张向前:试析道德经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软科学,2004(8)
[4]常卫:老子“无为”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J].人民网,2004.12
11.浅谈以人为本的中专管理理念 篇十一
一、中专生难管理的原因
大部分学生没有远大理想;学生发育正值青春期, 渴望有成人感;少数学生并非自愿进校;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很差;学校管理观念难以转变;社会环境变迁客观上“恶化”了教育的外部氛围等。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1. 合理引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我们要充分利用新生入学教育、课堂教学以及校园各类活动、讲座、师生交流等形式, 让学生明确本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以及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要求等, 从而明确学习方向, 激发其学习动力。教师要淡化管理职能, 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更多地帮助学生进行自身分析, 并结合学校和社会的要求, 合理制定适合个体发展的人生目标。
2. 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古语云:“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 特别是心理沟通, 做到平易近人, 以理服人, 能贴近学生, 热爱和关心学生, 使学生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并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全面地看待和评价学生
要把学生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 尊重学生人格, 原谅学生的弱点, 不训斥挖苦, 努力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现在的中专生因年龄正处在青春叛逆期, 多半不愿意和家长或老师沟通, 所以把学生和老师放在同等地位上就至关重要了。
4. 改变管理方法, 以奖代罚
善于把握不同学生情感反映的特点, 要善于发现学生们的闪光点, 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工具, 如广播、黑板报、墙报、校报等形式, 表彰先进、树立典型, 特别是要大力表彰和树立由后进变先进的典型, 让所谓的“差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 中专部对学生的管理要本着以“活动”促管理的工作思路。
针对目前中专生的特点, 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文体活动, 促进教育教学管理。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拔河比赛、卡拉OK“十佳歌手”大赛、“和谐校园形象大使”评选活动、文明礼仪标兵、“法在我身边”公益活动、“十佳文明宿舍”挂牌等一系列活动, 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步伐。
6. 培养学生的成人感
利用学校内部的科室、教师备课室等, 每天用一节课的时间, 将学生分配到学校的不同科室, 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 感化学生, 要求学生写好生活日志。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待人接物能力, 又给他们以成人感。
12.雪念散文 篇十二
儿时,与伙伴们谈笑,有人说喜欢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痴迷了双眼;有人说喜欢夏天,衣衫薄,夏夜的凉风,让人昏昏欲睡;有人说喜欢秋天,银杏黄,稻花香,硕果缠绵着味蕾,好不快活;也有人说喜欢冬天……其实,在四季分明的故乡,每一季,每一日都觉得极其快乐啊!
然而,不知是原本如此,还是怀念至此,如今想来最喜爱的还是冬日,因了寒风的萧瑟,愈发懂得温暖的可贵。冬日的雪,多年来念念不忘,甚至于见到写雪的诗句也一眼就记在了心上。
故乡的雪,总在寒冬深夜悄然落下,洋洋洒洒不知不觉就笼罩了整个村庄。待早起时,瞥见窗外的皑皑白雪,一路惊喜地跑去和正在做早饭的外婆讲,下雪啦!下雪啦!那时候,从初冬开始便时刻期待下雪的时日。而离开故乡多年后,每逢冬日回乡,都赶不上一场雪。遗憾,是有的吧。只是不知,它可是在怪我当初,毫无征兆的突然离去?
如此,关于冬天与雪的记忆,就都停留在了孩提时代。
雪 诗
初入学堂,随着老师摇头晃脑的朗诵王荆公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那时,家乡有雪,却从未见过梅花。仅凭书本上诗句旁附的一小幅水墨画,和老师的描述去想象那是怎样一番美景。许多人说,这首诗着意写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品格,写它的沁人心脾的“暗香”,更是诗人结合自身处境抒发的情怀。而我,仿佛与生俱来般,总是先入为主的对自己的第一印象最为深刻,以至于每次考试诗词赏析的时候,都说不到官方解析的点子上。我只记得,那时候每读一句,脑海里就自动闪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寒冬腊月,几株梅花插在墙脚,四周一片白雪,除了乌黑的枝条和红色的墙砖,满是一片肆意清凉的雪白,而那似有似无的花香却不知是何香味。此后每次见到这首诗,都是这样的感觉,大概那样一幅画面已在我脑海根深蒂固,不论过去多少年。
而后,又读到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老师说,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还是在四行小诗的旁边,附了一则水墨画,看着看着,老师的话语在我耳中渐行渐远。我只看到,在一个下雪的寒冬,四下里,渺无人烟,一片寂静,除了满世界的雪,还是雪。一位老人,独自坐在江面的一叶小船边钓鱼,试想,在寒冬季节里,鱼儿是否都沉在温暖的水底深处,大概不会出来觅食吧。而那孤零零的老人家,应当十分享受这样的寂静吧,或许,有雪为伴,他也并不觉得孤单。
某日深夜,读到一篇以“晚来天欲雪”为名的散文,如今只记得文中前部分写了诗与诗人的种种,具体的也记不清了。然而那首小诗却在脑海徘徊许久,迟迟不肯褪去。那晚,我一遍又一遍,一字又一句的呢喃着,“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不肯停歇。这首为世人称道的五言绝句,是诗人白居易写给刘十九(刘禹锡的堂兄刘禹铜)的邀约信,寥寥二十字,写尽了生活的诗意,和友人温暖的情谊。那新酿的美酒,那小巧的红泥火炉,那个即将要下雪的冬夜,恨不得我就是那位与诗人酌酒尽欢的刘十九啊!而后每次见到“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等此类诗句时,也总忘不了脑海深处,臆想出的那个千年前寒冬时节温暖的雪夜。
雪 事
长辈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每年初冬刚至,人们就开始盼起下雪天。大人们渴望着来年的庄稼丰收,小孩们却想着在银装素裹的雪地里肆意玩耍,滚雪球,打雪仗,堆雪人,不亦乐乎。
那雪,总在冬日的某个深夜来访,不带一丝征兆。有经验的老人们推算往年的雪期,也总能知道,雪会在何时到来。于是早早的,大人们就给小孩备好了棉袄,棉鞋。然后,在下雪的日子里,老人围炉聊家常,小孩雪地闹得欢。那时候,总见外公穿着双木屐鞋踏雪出门,去田地里看油菜苗,怕它冻了,冷了。而通常,哪怕是一尺多深的大雪,也无法掩盖它蓬勃生长的欲望。那双木屐鞋,深沉厚重,和棉鞋一样的深黑色,我偷偷的穿过几次,试图和外公一样走去雪地里潇洒几回,然而终究太大太沉,显得笨重,走不动路,只得作罢。而后来,脚长大了,那双木屐鞋却随着外公的离去一并消失了。在后来的许多年里,再也未见过有谁在雪地穿过木屐鞋。
后来的几个冬日里,大多时和表弟跟着外婆去四外公家串门子,围炉烤火剥棉花。通常八月末,棉花的果实开始裂开,阳光若好,不多时就会全部盛开,若天气不好便开的很慢。去地里摘棉花的时候,就得把裂开的“棉花桃子”一并也摘下,待到寒冬时,几个大人小孩一并围炉剥棉花。剥完的棉花桃子壳,用麻袋装着在烤火的时候,倒在火盆里引火,或是在做饭的时候,倒在灶肚里烧来煮饭。一堆燃烧着的火红色的棉花壳,远看似一幅艳丽的画,近看似一朵朵嫣红的花,不久,便又化作一堆灰烬,短暂如烟花。
下雪天,一家子老小围在院子的屋檐下燃炉烤火。雪一边下,火苗一边蹭,火光印在脸上,热乎乎的,红通通的。呆的久了有一丝燥热,便走进雪里,看着它一朵朵飘在手上身上,那冷热交替的感觉,十分惬意舒爽。然后,便在外婆的呼喊下,回到火炉边。不知何时,四外婆拿来了几块糍粑和几个红薯,架在火炉边上未烧尽的树枝上烤着。然后就目不转睛的盯着它们,一会儿,糍粑鼓起来了,拿起火剪将它翻面,若发现的晚了,就裂开一层金黄的锅巴,而我就恰好喜欢那火候正好的金黄锅巴味。抑或是红薯皮的颜色开始泛黄,慢慢裂开变黑的时候,也迫不及待的将它翻面,等到另一面也烤熟了,就和美美舅舅各自拿起一个,在外婆的叮嘱声里跑出门外雪地里,再也不肯坐在火炉边半刻。
那时候,已学会写字,一手握着吃食一手执着树枝,在雪里乱涂乱画。
不是竹叶,也不是梅花,只是一些对过往的牵挂。
虽然,许久没有触到松软冰凉的雪了,许久没有看到漫天纷飞的鹅毛大雪了。虽然,岁月变迁,我早已习惯了没有雪相伴的冬季。可我仍殷切的盼望着,也一次次的幻想着,我再次走在白茫茫无边际的雪地里,恣意潇洒……
【中小企业管理理念】推荐阅读:
中小企业管理精06-22
【中小型企业管理软件选型】最好的中小型企业管理软件,ERP选型是关键环节,中小型企业管理软件06-12
中小企业薪酬管理固疾09-05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论文07-30
工商管理中小企业论文08-31
中小企业现金管理制度11-14
绩效管理应用在中小企业的思考07-14
中小企业武装保卫工作管理细则5则范文08-07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声誉风险管理09-26
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