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金字塔理论

2024-07-29

学习金字塔理论(共14篇)

1.学习金字塔理论 篇一

大学时候外教的小组讨论。

一些企业组织了读书会的形式,头脑风暴解决问题。

有的企业也时兴“拓展”的团队培训。

从“学习型组织”的倡导者《第五项修炼》中了解到,还有实战模拟商战游戏。

但这些资讯对于我们都是零散的信息。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提出了“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的理论。以语言学习为例,在初次学习两个星期后:

阅读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 聆听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20%; 看图能够记住30%; 看影像,看展览,看演示,现场观摩能够记住50%; 参与讨论,发言能够记住70%; 做报告,给别人讲,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90%注:蓝色是被动学习,红色是主动学习;

美国 缅因州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ies做过类似的研究,结论跟戴尔差不多,只是把阅读和聆听掉了个个。认为阅读比聆听记住的东西更多。这个结论与我们的经验更加贴近一些。下面,我们结合一个课堂实录(选自《直击美国课堂》)来详细了解一下学习金字塔的应用。

我们听的是6年级的历史/语文课。6年级在这所学校里已经算初中了。老师讲的内容是前历史时期。

首先,老师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块石头和一些油彩,让学生假设手中的石头是化石,让学生在石头上画画,想画什么都可以,但必须是学生对前历史时期的理解。学生们很兴奋,开始埋头在石头上画画,有的学生嫌不过瘾,还拿了两块石头。有些学生画的是前历史时期的原始人,有的画的是前历史时期的洞穴,有的画钻木取火的场景。有一个学生最有意思,画的动物非牛非兽,可能这就是他对前历史时期的理解吧。(萧愚注: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90%)

在学生们画画的时候,我在教室里随意转了转,发现教室的四周摆满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场景,有的是生活场景模型,有的是学生收集来的图片资料,有的是学生手工制品,当然,我还发现了我们 中国的 兵马俑模型。(萧愚注:看展览能够记住50%)

画完了,学生们就请这些变得花花绿绿的“化石”去外面晒太阳,老师进入了第二个环节——一个非常年轻的历史学者来给同学们讲前历史时期的钻木取火。在出示了钻木取火的图片和相关文字内容后,这位历史学者开始拿出实物,向学生们演示如何做钻木取火的工具。(萧愚注:看演示,现场观摩能够记住50%)

然后把学生分成5人一个小组,发给学生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学生们很快做好了。(萧愚注:动手做能够记住90%)

历史老师一边让学生们摆弄工具,一边开始启发学生:这个工具是怎样工作的,里面涉及了什么样的技术原理,这个工具除了可以钻木取火,还能用来干什么。在现在的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的技术工具?它与现在的新技术有什么联系?学生们回答得很踊跃,显然他们对自己能亲手做出几千年前的工具感到好奇和兴奋;通过动手制作和巧妙地提问,老师轻易地把几千年的时光轻轻地拉过。(萧愚注:参与讨论,发言能记住70%)最后,老师号召同学们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材料来制作实用的工具。

不要以为这节课就结束了。第三个环节是扮演与回答。老师已经事先布置了家庭作业----阅读两本故事类的历史书籍(萧愚注:这才是真正的预习),然后在课堂上请两位同学扮演书中的主人公,其他同学就这两本书中的内容提问,这两位主人公回答。我注意到其中一本书的书名是《寒冷的洞穴》(可能是讲原始人生活的)。显然,6年级的学生还很调皮,有的学生的提问相当“高难度”,而主人公的回答也相当俏皮和幽默,教室中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萧愚注:做报告,给别人讲能够记住90%)

2.学习金字塔理论 篇二

一、学习金字塔理论给生物教学的启示

由上图可看出, 传统讲授法的教学效率很低, 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常常是“强按住牛头喝泥水”, 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没有参与其中, 学习积极性不高。依据学习金字塔理论, 教师可将生物教材中抽象的知识以直观、可视可听的方式呈现, 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参与学习、实践应用等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习金字塔理论在生物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由于生物地位低、教学时间少, 很多教师采用“讲授法”教学, 认为既节省时间又能应付考试。课堂上教师讲知识、讲实验, 把学生当做“容器”, 久而久之, 学生对生物失去了兴趣, 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教学中笔者也遇到过类似问题, 把学习金字塔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后, 发现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现就笔者的感悟与同仁分享, 以求探讨。

1. 通过多种方式呈现知识, 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挂图、模型、演示实验等手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或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动画、PPT等, 让学生看得见、听得见、感受得到, 这种全信息的表达能使学生少走弯路, 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

2. 小组讨论, 让思维在碰撞中产生火花

教学中使用小组讨论的方法, 可将个人的独立学习转化为集体的共同学习, 发挥集体的智慧, 同时使学生从别人身上汲取知识、经验, 从而拓宽思维, 激发创新, 调动学习积极性。

3. 通过实际演练, 让学生从做中学

亚里士多德说过:“我听过就忘了, 我看见就记住了, 我做了就理解了。”杜威也有经典的从“做中学”的理论。教材中很多结论都是直接给出的, 学生被动接受感悟不深, 如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教学效果就大大不同了。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 2011年学业水平测试江苏卷第40题, 学生的得分率很低。笔者就带领学生做这个实验, 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很明显就看到答案是 (1) , 分析原因:胭脂红是大分子, 不能透过原生质层, 但可以透过细胞壁。有学生质疑:把胭脂红换成红墨水会怎样呢?教师立刻让学生实验, 结果现象和胭脂红的一样。讨论后得出结论:大分子能透过细胞壁, 这时不能透过原生质层。但又有学生指出他们看到的部分细胞全部是红色的。对此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最后学生认为那是死细胞, 原生质层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红墨水进入了整个细胞。通过实验, 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该知识点, 而且还对知识进行了迁移, 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学中我们要多让学生实践, 如制作模型、做实验、参加生活实践等, 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 提升能力。

4. 让学生当“小老师”, 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笔者以前一直认为上习题课是件很痛苦的事, 讲一遍两遍学生没反应, 一节课下来, 教师声音嘶哑、身心疲惫, 学生似懂非懂, 昏昏欲睡。后来笔者调整了教学方式, 对学生进行了异质分组, 每组6人, 每组选出两名“小老师”, 每周轮流一次。习题做完后笔者及时批改并校对答案, 让学生纠错, 让“小老师”提前“备课”。每次习题课前一晚笔者召集“小老师”, 针对疑点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辅导, 对重难点、易错点加以适当点拨。习题课上, 笔者将本组同学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由两位“小老师”讲解, “小老师”不懂的地方大家讨论, 学生讨论仍有疑点的再交给老师解决。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时间, 笔者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做出针对性的点拨和总结。

通过实践发现, “学生教学生”的方式很有效, 这种模式转变了学生的角色, 由被教者变成了教人者,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思考问题的高度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学生“居高临下”, 考试自然能考好。

3.学习金字塔理论 篇三

后三者的学习效率是属于高效的,究其原因,是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团队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做中学”,让学生担任“小老师”,以做到“马上应用”的办法。因此,在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构过程中,必须要突出小组合作学习、“做中学”和让学生担任“小老师”角色。

一、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以合作的小组为基本组织结构,改变课堂上教师的垄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性和竞争性。在合作小组组建时,必须讲究分配合理、差异互补、职责明确,不能仅仅按照学生在教室内的座位来自然分组,而是要根据学生的语文水平、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合理分配。分配好后,还要对组内成员进行明确分工,要求每个成员都有任务,可让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为了突出组内全体成员的主动性,还可以采用轮流担任小组长的形式。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助于开展小组合作,具有一定挑战性、延展性的问题。比如教学《岳阳楼记》前,笔者为各学习小组布置了系列问题:你能收集到哪些有关岳阳楼的资料?你知道这篇文章创作的背景吗?找找岳阳楼的照片,说说它跟你读了课文以后对岳阳楼的想象是否有出入?哪些文言字词需要作为重点识记?你觉得哪些语句非常美,为什么?你觉得有哪些比较好的方法来背诵这篇课文?各小组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分工合作、充分准备。课堂上,各小组都兴致勃勃地展示了自己组的预习和研究成果,而且组与组之间形成了激烈的竞争。课后,学生纷纷表示,感觉课堂上的时间过得真快,学习的效率也特别高。

二、让学生在“做”中学习

杜威主张“从做中学”,陶行知进而提出“教学做合一”,都强调“做”,其实就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做中学”就是要摆脱以往灌输式的讲授,让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去探索实践。比如在初三复习过程中,笔者会给学生提供一篇课外现代文,要求学生自己命制阅读题。开始尝试的时候,难度是比较大的,因为学生在命制题目的过程中,必须仔细揣摩以前做过的阅读题,看看那些阅读题到底是怎样的形式,是从哪些角度命制的,然后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命制题目并自编答案。虽然学生编出来的题目、答案可能无法跟正规的语文试卷相比,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实践。事实证明,在“做”的同时,学生的收获会特别大,当他们了解了试卷是怎么样命制的,反过来做题时就觉得简单了。

三、让学生在“教”中学习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即授即传”的“小先生制”,虽然这种提法的立足点是为解决当时教育中师资匮乏的特殊困难,但其做法是充满智慧、富有先进的教育学意义的。在现在的课堂中,让学生胜任“小老师”的角色,立足点则是为了让学生“即授即会”,能够在教师提供的情境中“马上应用”,把之前学到的知识清楚地讲解给其他学生听。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为了讲解清楚某个知识点,自己必须要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以对这个知识点非常熟悉。因此,在运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就把之前学到的东西牢固掌握,做到“即授即会”“马上应用”,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笔者经常在集中学习文言字词之后,让同桌或同小组的学生交替扮演“小老师”的角色,要求能够清楚地讲解给同桌或者同小组的同学听,也可以推荐代表到讲台前讲,像教师一样向讲台下的同学提问并且接受同学的提问。从实践的效果来看,这样识记的效率非常高。

学习金字塔理论提醒我们,为了追求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必须让学生在团队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探索中去,而这需要语文教师掌握并合理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切实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4.金字塔学习法心得 篇四

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说:“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满堂灌”的课可是最糟糕的课。”的确如此。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最早它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

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前四种学习方式,叫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叫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从“学习金字塔”模型中可以看出,学习方法的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学生的学习以能够教别人的效果为最好。学生以教师的身份对他人进行教学,不仅要对内容相当熟悉,同时也要通过语言的呈现进行沟通。学生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经过独立思考,将内容转化为让他人能懂的表达方式,在这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潜在智能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改变学习方法,学生要由被动的听转到主动地学,要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要互相讨论,同学们就会在参与中掌握知识,生成能力,从而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变。而我们的课堂,照本宣科、单向灌输是主流。我们印象中的上课,基本等同于听课。老师带张嘴,学生带双耳朵就可以了,一堂课就这

么混下来了。实际上这种上课效率是很低的,基本记不住什么东西,当然,如果老师思路清楚,语言感染力强,可能还好些,就怕有些讲课如念经的老师,让人昏昏欲睡,纯属浪费学生的时间。我们看到许多小学生的预习作业,非常莫名其妙。这些知识应该在课堂上由老师帮助孩子记住,学会,如果孩子们预先学会了,还要老师干什么?真正的预习作业应该是让孩子自己读书,第二天在课堂上应用。而不是像我们一样,仅仅是把课本的内容反复地抄写,这种做法大多时候是在浪费孩子们的时间。

5.金字塔思维学习心得 篇五

1 “总分总”——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万能钥匙。

“总”就是想表达的中心思想,“分”就是分层叙述。开头提出论点(开门见山),中间若干分论点,结尾总括论点(或重申论点,或总结引申),而几个分论点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层递关系、对比关系等,但不能是包含关系或交叉关系。

汪老师认为,先给出中心思想可以打消人的焦虑感。根据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极限是7—15分钟,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在开场的7—15分钟内把演讲的观点、中心思想和盘托出,使受众不至于错过演讲的精华部分而产生焦虑。因此,理想化的表达应该是是:主要观点和中心思想——各个论据的详细论述——所阐述内容的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表述善始善终,结构上趋于完美。

在分层叙述的过程中,如果不清楚自己的到底要写几点,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三三三”原则,也就是说把要表达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描述。现在的社会越来越浮躁,三层结构可以让人一目了然,简洁、明确;超过三层,受众就得强迫自己去听、去看,达不到理想效果。

2 “受众为王”——表达成功的基础。

“受众为王”是新闻传播学上的概念,主要是指在媒介泛滥的时代,任何媒体的发展方向、节目的安排设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必须以受众的偏好为导向,受众的偏好是媒体存在的基础。在汇报工作、演讲、述职等活动中,我们必须明白受众“他想听什么,他想怎么听”。

以受众为中心,必须“投其所好”, 懂得换位思考。我们应该在充分研究领导性格的基础上,以他的兴趣作为表达的切入点,通过调整书面或者口头表达的顺序、各个部分的权重、表达的风格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当然,“投其所好”并不意味着没有原则,也不意味着不坚持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投其所好”的主要精髓就是“内容不变形式变,观点不变方法变”。

以受众为中心,还表现在有备而去,克服紧张情绪。如果我们对于要表达的内容准备不充分,缺乏必要的材料,结构换乱,而且表达的过程中由于紧张等原因结结巴巴,会导致受众失去耐心,从而使表达从一开始就奠定了一个失败的基调。因此,只有事先进行充分的准备,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克服自身的紧张情绪,才能使受众感到舒服,进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3 “标题党”——表达增色的重要工具。

一个好的标题,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简练,准确,传神。“简炼”就是用最少的字表达清楚文章的全部思想,能用最少的字涵盖文章的关键内容;“准确”就是让标题能简述文章的要义、恰如其分地概括文章的主体思想,“传神”就是要尽可能把标题做得寓意深长、韵味十足、神采飞扬,也就是让标题给人一种新颖独特、鲜活脱俗而又回味无穷的感觉。恰当的利用标题,可以增加表达的层次感和逻辑性,也可以节约读者或者听众的时间,一举两得。

同时,在提炼标题的时候我们还要注重口号式语言的运用。口号式语言因其有力度、有气势经常出现在政府报告、国家干部的讲话中,因此适当的学习、运用口号式语言可以使我们的表达更清楚、简洁、有震慑力。

6.金字塔冒险 篇六

一觉醒来,我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仔细一打量,原来我在金字塔面前。

我的直觉告诉我:有事要发生了!我感觉到一股强大的力量把我推向金字塔。

我到了金字塔内,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站在那里,叫我过去。他对我说:“孩子,你愿意拯救地球吗?”“什么,我拯救地球?不要开玩笑了,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孩呀!”“你是地球上精英中的精英。你拥有很强的战斗力和领导力!”“是吗?那我愿意,可是地球出了什么事呢?”“是这样的”老爷爷的`话严肃了起来,“宇宙魔王认为几个星球对它成就霸业有影响,其中一个就是地球。因为人类的贪婪,使我们与外星的差距逐渐拉大,更可气的是人类有时还自己打自己!所以宇宙魔王认为地球最好欺负,来到地球,试图毁灭!你们来是为了消灭宇宙魔王的!”“等等,我是一个人,不是我们。”“呵呵,他们俩已经走啦!你拿着火焰赤炼刀、烈火防御战袍、穿火鞋、爆烈手套和队友查找仪去找他们去吧。”

我带上老爷爷给我的行装上路了。我朝着队友查找仪所指的方向走去,果然找到了我的队友们。其中一个竟是我常思念的同学,王聪,还有一个叫马强。我们顺着地图走去。

我们走到了金字塔的尽头,按地图上所标示的,这应该有一个开关通往地底。我们摸来摸去,终于摸到了!开关打开了。三个守卫木乃伊拿着长矛杀过来,我们都躲开了。我拔出火焰赤炼刀向一只劈去,它像着了火一样在地上翻滚、呻吟。我回头看到他们俩顶不住了,就用赤炼地狱将它们烧成灰,我们向深处走去。

我们走到了地底,有一群士兵木乃伊向我们袭来。我们上前迎敌,可觉得寡不敌众,我被刀刺伤了,我使出赤炼地狱,可它们只是被烧伤,并没有被烧毁。“轰隆”一声巨响,一只木乃伊被击中了。原来是王聪使的雷电交加。我也不甘示弱,使用了强化火焰地狱,结果一队人马所剩无几。马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一着急竟用了盘古当年用的绝技,“开天辟地”,所有的木乃伊都被砍成了两段。“呼,你真厉害!“我称赞道。”“呵呵,我这有绝技本。王昊宇,你的绝技有爆烈火焰、火影刀法、一刀两段、火烧联营和火海一片。”“哦,那我们快赶路吧!”“不行,我们先要炼绝技!你要炼会‘爆烈火焰’,马强你要炼‘力劈华山’,而我要炼会‘五雷轰顶’!”就这样,我们开始炼绝技。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又出发了。现在我们要直捣法老木乃伊老巢!我们走到了离法老地下宫殿一里远的地方,一群骑兵木乃伊骑着缰死马向我们奔来,我用爆烈火焰烧,但是敌方数目太多了,一下只能烧死几只。我只好使出火影刀法,将好几排敌人扫死。但是还是不断有敌人扑来,我一着急,不知怎么啦,竟使出了火烧联营,敌人像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船一样着了火,顿时它们全军覆没。

我们到了法老老巢,可是里面只有法老一人。原来,法老为了防我们,把所有的军队派去迎战了,所以,法老身边连一个护卫都没有。我用了一刀两段将它砍成了两段。

7.学习金字塔理论 篇七

笔者是一位初中生物教师, 同时还承担着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科技辅导教师的工作, 三种身份的共同之处:注重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以提高他们的动手、合作、创新能力。一直对自己的生物课堂教学自信满满, 自认为在生物教学中善于挖掘课程资源, 生物课堂教学高效, 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能真正受益。

一次在学校花园里散步, 看到一个学生指着一丛郁郁葱葱的植物说:“你们来看, 这丛郁金香长得多好呀, 好像要开花了。”“是呀, 这些郁金香长得真漂亮!”其他同学随声附和着。我正嘀咕着, 学校什么时候种上郁金香了, 定睛一看, 那一丛粉绿色长叶片的植物不是鸢尾花吗?哎, 再看看旁边的学生, 他们可都是我任教班级的学生呀, 上学期10 月份我刚刚带着他们完成了“调查校园植物活动”, 并带领他们将学校植物进行了挂牌活动, 我还记得“鸢尾花”的植物标牌是他们亲自挂上去的。没想到才过5 个月, 学生就完全不记得我们花费了3 节课所进行的活动。

这次意外让我不得不静下来思考, 究竟应该怎么开展调查活动, 才能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上有更大的收获!

二、研习学习金字塔理论———回顾第一次“调查校园植物活动”教学设计

回忆我第一次带着学生开展“调查校园植物活动”, 是学校小花园刚刚翻新之后, 学校里移栽了不少植物。新建的花园布局紧凑、结构合理、鸟语花香, 为处于城市核心地带的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 这里也成了学生最爱去的休闲场所。为了帮助初一年级的同学更快地认识校园植物, 促进对校园植物及文化内涵的了解, 我安排了3 课时来开展这个活动 (见表1) 。

在本次教学设计中, 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设计了多种学习方式: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示范/ 演示法、实际演练/ 做中学。根据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所研究出来的“学习金字塔” (如图一) 显示, 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 研究表明在2 周后, 教师所采用的后三种教学方法, 学生对知识的保留度从5%~30%不等。前4 项学习方法的保留度均在30%以下。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第一项到第四项的学习方式都是被动式的, 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学习效率低, 所以学习保存率无法超过30%。在本次教学设计中, 除了讲授法外, 采用了小组讨论、实际演练/ 做中学等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按照“学习金字塔”理论, 本次活动课程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不错。但是从学生误将“鸢尾花”认错“郁金香”事件来看, 学生在这次教学活动中, 并未达到“学习金字塔”理论中的学习效果。认真回顾反思, 分析第一次的教学设计应该存在以下问题:

1.合作学习中学生参与的有效性不够

在这次的教学活动中, 在第二、第三课时的教学活动中, 均有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在调查校园植物种类、相似植物对比、给植物挂牌及校园绿化改进讨论环节都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在合作学习中, 真正发挥了合作学习的效率吗?从表格一可以看出, 调查时间有限 (仅一课时) , 而校园植物种类较多, 所以学生为了准时完成任务, 小组之中又分小组分头来完成。因此本次活动, 小组分工的活动较多, 而小组合作部分显得不够。

2.实际演练/ 做中学的有效性不够

本次的教学环节中:调查校园植物、相似植物对比、学生给植物挂牌活动都属于实际演练/ 做中学的学习方式。按照“学习金字塔”理论, 这种方式的学习保存率应该达到70%左右。可是学生对许多校园植物的认识并不算深刻, 究其原因, 还是学生在实际演练中的学习主动性没有激发出来。例如在相似植物对比中, 教师担心学生无法快速将要对比的植物确定出来, 所以提前将校园中相似的植物拟定出来 (樱花& 海棠、青桐& 梧桐、毛白杨& 加拿大杨等共6 组植物) , 让学生选择一组植物完成对比。这种做法从教师角度来看合情合理, 既有科学性又保证学生都能完成。但如果从学生角度来看, 缺少了选择的主动性, 也缺少了研究的思考性, 是带着完成作业的色彩去完成调查及相似植物的对比, 而非学生自己发现、提问之后的解决问题过程。

学生为校园植物挂牌活动, 教师提前为学生制作了专业的植物标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给相应植物悬挂标牌。这个活动中, 只是按教师要求将植物标牌悬挂在植物上, 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对植物专业情况的了解并不充分, 因此对活动的印象是形式大于内容。

虽然第一次教学设计存在一些不足, 但是第一次的教学设计仍有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本次学习活动的评价设计, 既有教师评价也有学生评价, 教师设计的《校园植物调查记录表》属于教师纸质的评价;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汇报调查结果, 让每位学生从汇报的几个方面去给小组评分, 考虑到了自评和他评。

本次教学活动之后, 对3 个班级共119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发现有98.3%的学生喜欢本次调查校园植物活动;89.1%的同学认为自己在小组合作中表现积极;94.1%的学生喜欢通过汇报形式展示调查结果;99.1%的学生愿意进行为校园植物挂牌活动。从学生对本次活动的喜爱程度来看, 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都是学生乐于接受的, 教师在活动大方向上的设计思路是正确的, 需要改进的是部分教学环节及教学组织形式。

三、探究———符合学习金字塔理论的第二次“调查校园植物活动”教学设计

在学生对此活动反响不错的基础上, 笔者对第一次的教学活动进行了深入思考分析之后, 决定对以上学生自主性不够、学生实践活动不充分的问题进行改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实际演练中充分发挥主动性, 将实践活动体验充分。第二次仍然安排了3 课时来开展这个活动 (见表2) 。

笔者应用调整后的教学设计在新一届所任教的2 个班级中进行了教学尝试。经过调整之后的教学活动, 教师给予了学生较开放的空间来探究和调查, 学生的自主性比第一次教学活动有所提高。比如:寻找相似植物进行对比研究, 第一次教学活动是教师给定了6 组校园植物进行调查研究。本次教学活动, 让学生自己选择相似的植物进行调查研究, 3 个班级学生提出了他们感兴趣27组植物进行研究, 能力较强的小组承担了2 组相似植物的对比研究。在此调查研究中, 有些小组制作了PPT进行对比, 有些小组通过手绘图来展示。为了让大家能更好地区别2 种植物, 不少学生更是上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以完善信息。对于相似植物来说, 可以从树干颜色、外形、树叶形状颜色、花或果实的外形及颜色等来区别, 尤其是最后一项是区别植物的重点。我们调查植物的时间段大概是九月底十月初, 很多植物在此季节早已过了花开的季节, 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了花及果实的特点来完善此对比研究。

图二:学生制作的区别樱花与西府海棠的PPT截图

图三:学生手绘的植物区别图及调查现场图片

本次教学活动与第一次教学的第一课时相比较, 第一次用到的是讲授法让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基本知识;而第二次是给学生一个较大的空间, 让学生为3 种植物设计标牌, 为了保证学生所设计的植物标牌具有科学性, 教师提前给学生设计了一张标牌说明表, 写清了设计原则, 对于标牌上应该出现的内容做了详细的引导和说明。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在小组内研讨的方式完成了对植物基本知识的了解, 并设计出规范科学的植物标牌。从学生所设计的植物标牌和所完成的《校园植物调查记录表》来看, 学生在这种开放性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更多, 学习效率更高。

图四:学生制作的部分植物标牌

四、反思

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都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 在研习了“学习金字塔”理论之后, 调整之后的教学设计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在第二次的教学设计实施2 个月之后, 对所任教的2 个班级共80 名学生进行了测试。测试形式是:将学校所栽种植物以图片形式呈现, 学生按照植物出现顺序, 勾画植物名称。结果显示有88.75%的学生能够准确辨认出校园中80%的植物;7.5%的学生辨认率为60%~80%之间;3.75%的学生植物辨认率不足50%。调查之后发现, 所任教的班级有3 名学生因为生病等原因, 未能参加当时的校园植物调查活动, 因此对校园植物的辨识率不足50%。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未经历小组合作学习、实际演练, 此内容的学习效率比其他同学低。测试题中还要求学生将相似的植物进行区别, 结果显示有85%的学生能准确说出植物的区别, 而承担小组调查任务的组长这道测试题得分高于小组其他学生。从这个测试结果来看, “学习金字塔”中“马上应用/ 教别人”确实是容易持久的学习方式。

作为教育者, 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好“学习金字塔”理论, 自觉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多参加有效的合作学习,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摘要:研习“学习金字塔”理论, 针对第一次“调查校园植物活动”, 找出教学中运用了“学习金字塔”理论但教学效果仍不理想的原因, 修正教学设计之后进行了第二次“调查校园植物活动”,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学习金字塔理论,合作学习,提高,调查校园植物活动,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8.学习金字塔理论 篇八

关键词:讨论;教学法;学习金子塔;建构主义;物理认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049-2

新课程倡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科学探究,实现知识建构,合适、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实现内化物理认知的重要载体。但是,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些教学方法华而不实,课堂热闹,而学生没有深层次的学科思考。那么,怎样进行物理课堂中的讨论设计?怎样进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物理之间的对话?笔者结合物理教学实践,就“讨论教学法”的设计和应用,进行了粗浅的思考,尝试解决以上问题。

一、讨论教学法的特质及其理论基础

1.讨论教学法的特质

所谓“讨论教学法”就是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组织学生积极对问题展开讨论,同时教师积极校准学生讨论的方向,引导学生循着科学的思路接近问题的本质,进而实现问题的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分享自己的思考成果,启发彼此的思维,最终在讨论中完善对规律的认识或是问题解决的方案。

2.讨论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学习金字塔”理论中,讨论法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知识留存率较高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常用的方法。合作学习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相互进行讨论和研究,充分发挥团队的学习能力,在彼此交流中实现取长补短、成果共享的学习方式。以小组合作为基础的讨论学习是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最常见的合作学习方式,该方式能有效促成学生的主动学习,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认识,同时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有效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合作学习还能增进学生的友谊,在班级营造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乐于讨论、乐于分享、乐于探究。

二、讨论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实践

1.分析学情,预设讨论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对讨论教学法没有系统化认识,在合作能力以及讨论意识上都有明显的欠缺。因此在正式进行学习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讨论学习的一般流程,从而让学生明确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进行相互配合。同时,教师也要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设计与之适应的讨论方式,并和每个小组(特别是组长)说明讨论活动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

2.化繁就简,完成教学生成

(1)创设情境,明确问题。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对物理教材精心研读,认真设计每一堂课,为有效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探究的主动性,教师还要积极创设情境。情境创设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背景中取材,或是演示趣味性的物理实验,亦或是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呈现物理图景,这些情境都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素材,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对情境展开思考,进而从中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进一步明确课堂即将讨论和探究的问题。

例如《光的传播》一节,为了帮助学生明确有关光源的认识,笔者以多媒体设备来为学生呈现这样的画面:落日的余晖、波光粼粼的水面、皎洁的月亮、万家灯火、星星点点的萤火虫等场景。这样所营造的情境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感,以及光学现象的奇妙,极其绚烂的画风让物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此时笔者开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那些发光物体之间是否有什么不同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主动探索发光物体的差别:落日、灯火、萤火虫都是自己发出的光,而水面和月亮的光都是来自于反射现象。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光源呢?结合笔者简单的点拨以及学生主动的思考,相关问题呈现得比较明显,由此光源的定义很快在讨论中被确立下来。

(2)组织讨论,合作探究。初中物理教师要善于结合问题的具体性质来确立合适的讨论模式,适当的课堂讨论模式能有效强化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发散思维得到充分地锻炼。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讨论的程度和方向。比如某些物理实验需要以学习小组来进行合作探究,各学习小组的组长要协调好组员的工作,让小组实验能有效推进,同时物理实验对细节要求较高,因此教师要及时深入到小组内部,给予细致入微的指点。

例如,在《光的传播》中,笔者提供需要讨论的问题: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进行传播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深入的讨论,进而提出猜想:光可能是沿着直线进行传播,也可能沿着曲线进行传播,且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路径可能还不同。针对这些猜想,学生开始进行实验验证,初中生对实验一直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首先围绕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进行研究:将红色激光笔的光打到弥漫着烟雾的瓶子中,研究其光路特点。此时笔者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瓶子中的烟雾能起到什么作用?接着,笔者再引导学生将红色激光笔的光打到盛满肥皂水的烧杯中,研究光路特点。此时,笔者再提出问题:为什么不用清水,而用肥皂水?最后,笔者再引导学生将光打到玻璃中,观察光路特点。通过结合实验现象的讨论,学生得出结论:无论是在气体,还是在液体或固体中,光都是在进行直线传播。他们的进一步讨论还明确:烟雾和肥皂水的作用都是为了描绘出光的路径。

(3)归纳总结,巩固练习。当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有关结论之后,教师辅以恰当的补充说明,让有关结论更加全面和确切。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教师应预先准备一组针对性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同时也诊断学生讨论学习的情况。

例如《光的传播》教学过程中,笔者汇总学生的讨论成果之后,要针对学生结论上的局限性,对有关内容进行补充:①光能够传播的介质应该是可以让光通过的透明物质;②光也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传播(鼓励学生在讨论中举例:太阳光传播到地球的过程);③光在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可以不沿直线(通过ppt展现海市蜃楼的原理,引发学生讨论)。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实现总结:光在真空或是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是沿着直线进行的。随后,笔者问:你能举例谈一谈生活中光直线传播的情形吗?学生纷纷站起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其实是在全班的层面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笔者了解到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进一步举例引发学生对光直线传播进行讨论:影子产生的原理;列队看齐的物理原理等等。

3.充分展示,实现多元评价

教学评价一般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类型,而讨论教学法中使用最多的是前者,而且这一评价贯穿整个课堂的进展过程之中,时刻监测着教师教得如何、学生学得如何。此外教师的教学有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机械式灌输的教学模式有没有改变;学生的合作讨论意识有没有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有没有得到培养;课堂氛围活跃了,教学质量有没有得到切实的提升;……诸如此类,这些问题都是教学评价必须关注的问题。评价方式一方面可以是隐性的,例如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讨论问题的融洽程度、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等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另一方面,教学评价也可以是显性的,即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自我反省中完成自评,在合作讨论中完成互评,由此为教师后阶段讨论教学法的优化提供纠正方向和调整对策。

综上所述,“讨论教学法”不是随心随意讨论,强调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下,为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通过课堂预设与生成,启发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物理知识之间进行多维度的思维与对话。让学生自己梳理出解决物理问题的不同路径,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辩论和思考,帮助其得出自己的結论,从而培养学生在物理学科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陈江华.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0).

[2]陈浩.《光的传播》说课稿[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2(04).

[3]王建华,杨维磊,刘玉超.以革新教学方法为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群文天地,2011(02).

[4]周明海.“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05).

[5]郭荣球.认知建构模式与生物学教学的实验研究[J].天中学刊,2004(02).

9.《金字塔》教案 篇九

1、会认12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了解两篇短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学习烘托、渲染的表达手法,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金字塔的建成方式。

3、搜集资料,用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两篇短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金字塔的建成方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至今仍是谜团重重,今天就让给我们一起做一回小研究员,走进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好吗?

2、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说说你对金字塔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正音,全班齐读。

3、交流不懂的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或利用工具书弄清楚意思。

4、思考:文章的体裁有什么不同?

(《金字塔》一课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为穆青的《金字塔夕照》。第二篇则是一则非连续性文本,这两篇文章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又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

5、《金字塔夕照》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

6、《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以及精湛的工艺、巧妙的设计,还对古埃及悠久的文明成就作了简要的补充。)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思考,朗读课文,思考:两篇短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金字塔夕照》既是一篇典型的风貌通讯,又是一篇独具匠心、极具意境之美的散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则是非连续性文本,为多元的文本形式,即文字描述、数据、图画和示意图、批注等不连续成篇。)

2、“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在文中用“”画出描写“金色”的句子,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就像是用纯金铸成的。”“三座金山”“金色的光源”等。作者不厌其烦的,反复地渲染、烘托金色,用这样文学化的表达方式塑造一幅瑰丽的,宏阔的画卷。)

3、说说《金字塔夕照》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学生自由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找出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5、说说金字塔不可思议表现在哪儿。引导学生在散落的图标、示意图,批注,还有文字描述的信息中,进行归纳和梳理,形成一个有条理的回答。

6、读懂课文内容,借助文中的批注,进行大胆的想象和猜测。

(1)第一个批注:为什么在这几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出现更高的建筑呢?

明确:文本里说,金字塔是公元前26左右建成的,直到1889年,地球上才有了跟金字塔在高度上可以媲美的埃菲尔铁塔。在这长达四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居然没有一个建筑的高度能够跟金字塔相媲美,文明的发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一个断层呢。从这一个批注中,学生很可能就会想到,当时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说不定就是有外星人,有远远超越当时人类文明成就的存在,可以这么想。在后面的内容,讲的是当时的.古埃及所取得的文明成就,讲他的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发展,讲金字塔周围还有类似的文明成就的存在,好像又在暗示我们,其实,在当时古埃及人有能力建成这样的金字塔。)

(2)第二个批注:当时的人们是怎么修建金字塔的呢?

明确:古埃及人动用了无数的人力,利用木筏顺着尼罗河,远从一千多公里外的地方将石头搬运过来。

(3)小组探寻、想象、猜测,交流其他批注中提出的疑问,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根据文本语言描述的内容和阅读批注的展开自己的推测和想象,学生的想象,结果和内容虽然丰富多彩,但大的方向应该就是这两种可能。一个是埃及人自己的成就,另外一个可能就是非人类所为。

师小结:语文的教学在这里我们不需要去追求一个标准的答案,因为关于金字塔是怎么建成的,至今科学家也没有给出一个科学说法,我们的任务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文本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欲,把想象的火花给点燃,让它充满一个又一个无尽的思考,一个又一个大胆的推测。

四、拓展延伸

1、说说《金字塔夕照》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两篇短文哪些内容是相互印证的。

2、如果你和爸爸妈妈打算一起去金字塔游玩,你会如何介绍金字塔呢?(提示:可以搜集资料;融入你对金字塔的了解;将两篇课文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今天所学的这两篇短文,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共同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让我们对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有了更为全面、丰富的了解。

10.《金字塔感言》教案 篇十

夏多布里昂

教学目标:

1.透过现象,把握课文主旨。

2.教会学生个性化思考,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透过现象,把握课文主旨;教会学生个性化思考,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金字塔视频导入,看完后让学生谈感言。那么夏多布里昂是如何解读金字塔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金字塔感言》。

二、自主探究

1.字音

毗(pí)邻

矗(chù)立 溯(sù)流 陵寝(qǐn)

墓冢(zhǒnɡ)驿(yì)站 骷(kū)髅 藐(miǎo)视

2.作者介绍

夏多布里昂(1768~1848),法国作家。父亲是个没落贵族。中学毕业后乘船去美洲探险。这次旅行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回国后由于参加了孔德亲王的侨民团而逃亡到布鲁塞尔和伦敦,在近8年的流亡中写出了《革命论》等著作。1800年回到法国,1801年发表《基督教真谛》中的一章《阿达拉》,1802年,包括《阿达拉》和《勒内》在内的《基督教真谛》全文发表,大获成功。并为此受到拿破仑赏识,出任驻罗马使馆秘书,后因对处死昂吉安公爵感到愤慨,辞职去东方旅行。1814年发表《论波拿巴和波旁王室》,受到波旁王朝的重用,出任驻柏林、伦敦大使和外交部长,直至1830年七月革命后才结束政治生涯,自此闭门写作6卷巨著《墓中回忆录》。主要作品有小说《阿达拉》、散文《从巴黎到耶路撒冷》等。

三、文本解读

1、速读第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金字塔的?

先让学生自读第1段,再点生诵读描写金字塔的语句,引导学生点出 “举世无双,壮丽画卷”八字,引发读者对金字塔的向往,和下文的博絮埃感言形成对比。

2、对金字塔,博絮埃又有何感言呢?

先点生读一遍博絮埃的话,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四个字:枉费心机。这样就导出相对立的两种观点。进而可以学习下一段做铺垫。

3、齐读第二段。针对博絮埃的感言,作者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这里,一开始学生可能会注意到“迷住了”,但思路还需通过文中的一个反问句来廓清。“但是难道人类在谢奥普斯金字塔里看到的只是一堆石块或一具骷髅吗?”亮出自己的观点。同时,迪奥多拉斯的话语从现实的角度回答了埃及人为何追求生命永恒。

4、在第三段里,马迪厄·莫雷又是怎样感言的?他究竟错在哪儿呢?

把一种事物放进另一事物的范畴去思考的逻辑错误。金字塔的作用在于其精神,而他们却只从物质上评断。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切入的角度不同,得出的评价自然也不一样。倘若我们说金字塔在物质上确实没有达到安息众王的目的,但他在精神上确是跨越时空,传递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东西,因此只从物质一方面来评断金字塔,是片面而有失公允的。

5、在作者看来,金字塔具有哪些精神作用呢?

催生古代的法律;令民族引以为荣;延续一个民族的记忆。

6、在作者看来,又有何感言呢?

激发学生根据文本,不要局限于唯一。建造金字塔的国王不是一个疯子,而是一位宽宏大量的君主。金字塔是伟大的,臻于不休。

四、探究主旨

结合博絮埃、迪奥多拉斯及马迪厄·莫雷的感言。博絮埃:反盗墓的角度

迪奥多拉斯:埃及人的现实追求生命永恒的角度 马迪厄·莫雷;实用的角度

作者角度:本文是短小精悍的游记散文,作者以游踪为线索,描写了金字塔的壮观景象,生发出对历史、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金字塔体现了人类对生命永恒、人生不朽的一种向往和渴盼。

五、总结回扣

提出相对立的两种观点

再点自己的观点

批驳他人观点,强调自己观点

六、作业

以“长城(鸟巢、东方明珠塔等)感言”为题,以“在我看来”开头,写一篇150字左右的文章。

【附】板书设计

金字塔感言

夏多布里昂

举世无双

枉费心机

臻于不朽

11.学习金字塔理论 篇十一

新时代的中职数学教师, 要提高课堂实效,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实践力”, 主动发现问题

世界上从不缺少问题, 只是缺少发现问题的眼睛, 成功地解决问题是知识被人们掌握的标志。传统教学中, 什么都由教师包办, 以教师为中心设计问题、提出问题, 学生被动学习, 指向性回答问题, 学生的创新精神被扼杀, 学习能力也说不上有独立性。因此, 提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实践力”, 成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第一步。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学习金字塔”, 让学生发挥团体力量, 以学习小组的形式, 讨论有关的信息提纲, 找出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教师再辅以适当的自学辅导, 这样既有目的性又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 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思考力”, 积极分析问题

找出问题只是最基本的能力, 重要的是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对于问题解决的“思考力”。“学习金字塔”提倡主动学习、主动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小组探讨出的问题, 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营造一个有研究性氛围的课堂教学环境, 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充分发挥, 激发思维的火花, 实现学习的目的。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新课教学中, 教师先放手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进行作图, 通过图像观察, 结合自己的推想, 得出例题的结论, 再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描述出来。在拓展分析时, 把原题“改”、“编”、“变”。在这样的灵活变通下, 培养学生的“思考力”, 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教学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 也培养了学生对事物认识的独创性和跳跃性思维品质。

三、培养学生“探索力”, 勇于挑战问题

“学习金字塔”鼓励学生实战演练, 培养学生的“探索力”。在设计学习内容时, 可以设计为“小步子探索”。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通过引发学生提问, 启发学生思考, 将面临的实际问题提炼为书本问题等, 让学生尝试自主探索, 主动用已知知识、技能来解决。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可以用讨论、辩论等方式, 让学生积极参与, 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自己解决问题, 再自己评价,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挑战权威。在“探索力”的驱使下, 学生思想解放, 视野开阔, 就能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如讲到“指数函数的实际应用”时, 理论知识学习到一定程度, 就可以让学生对银行存款利率进行研究, 比较各种形式的存款利息高低, 讨论怎样“投资”最有利;讲到“概率的应用”时, 就可以让学生对彩票中奖率进行研究, 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创新发展。

四、培养学生“合作力”, 交流共促发展

“学习金字塔”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交流合作, 促进同伴发展, 这需要学生的“合作力”。在学生个体基本解决了问题的基础上, 由教师和学生一起, 合作交流。通过多种途径对同一问题寻求不同解决方式的共同本质和思考方式的共性, 最终归结到多解归元的高度, 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和思想。在实际教学中, 引导学生的“合作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 如班级式、分组式、单人式、开放式、封闭式等, 既让学生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获得新的知识, 增强合作意识, 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记得一位美国教师说过:“一个人要知道有两件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要知道通过何种方法去获取建立起来人的记忆能力的知识;再一个是综合使用这些知识创新的能力。”“学习金字塔”就是顺应时代要求的课堂教学改革, 它引领了一场教学潮流的革命, 它把机械式的“师教生学”的教学模式变成多元的、灵活机智的具有创造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机制。我们应该把握其精髓, 根据实际情况, 培养学生的“实践力”、“思考力”、“探索力”、“合作力”, 逐步形成有特色、符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方法, 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管向群.中国教育新理念全书·教师卷[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2]李武南, 张国良.课堂创新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12.埃及金字塔教案 篇十二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埃及金字塔式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至今仍是谜团从从,今天就让我们做一回小小研究员,走进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好吗?

2、学生质疑:你最想了解金字塔的什么?

准备:金字塔建在那里?金字塔什么样子?怎样建造的?有哪些神秘传说?

3、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给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

2、老师以提问方式引读部分课文.

金字塔建在哪里呢?(第一节)金字塔什么样?(第二节)金字塔怎么建造的(第四节)

3、媒体出示金字塔:

(1)看图,品味文字。

(引导学生从“金黄色的沙漠”是埃及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锥形”是金字塔的外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2)师:课文第1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叫“傲对碧空”,是什么意思?

(傲对碧空,就是骄傲地面对着碧蓝的天空。)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埃及金字塔为什么能骄傲地面对碧蓝的天空。

(因为它外形宏伟,结构精巧。因为它巍然屹立,胡夫金字塔有146米多高,相当于40

层高的摩天大厦,真的像要与天空一比高低了。因为它历史悠久,已经存在四五千年了。

因为它是埃及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4)不错,所有这些都是金字塔骄傲的资本。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建筑物可以形容为“傲对碧空”的?

(我国的万里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犹如一条长龙,备受世界人民的瞩目。

还有我国的故宫,它气势磅礴,精妙绝伦,据说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房屋呢。

悉尼歌剧院构思奇妙,造型独特,气势非凡,傲对碧空。)

(5)指导朗读第一节,你能读出金字塔这种气势吗?

4、看图再读全文,说说金字塔给你什么感觉?(宏伟而精巧)

5、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表现宏伟的语句,用曲线划出表现精巧的句子

6、交流

(1) 投影映示句子: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四十层高的摩天大厦”

A、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胡夫金字塔很高?(列数字)

B、但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

C 、边读边想,补充后的句子与前面出示的句子相比,好在哪里?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2)还有句子也用了这种方法,我们一起读一读,体会它的好处

(3)媒体出示: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连刀片都插不进去。

(4)指导朗读两句话

(5)你会用这种方法写句子吗?

媒体出示:东方明珠塔高约468米 一头大象约六吨重

7、指导朗读第三节

8、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清朗读第四节

三、小结课文

1、学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2、围绕着金字塔有许多神秘的传说,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

3、快速阅读资料

4、你还收集到哪些,小组交流

附神秘传说 金字塔能

假如把一枚锈迹斑斑的金属币放进金字塔,不久,就会变得金光灿灿;假如把一杯鲜奶放进金字塔,24小时后取出,仍然鲜美清新;如果你头痛、牙痛,到金字塔去吧,一小时后,就会消肿止痛,如释重负;如果你神经衰弱,疲惫不堪,到金宇塔里去吧,几分钟或几小时后,你就会精神焕发,气力倍增。

当博维在金字塔参观时,发现一个罐子里面竟放着猫和老鼠的尸体。但尸体却未腐烂,这么说来,这些动物不就和木乃伊一样干透了吗?且墓室中岂不是具有能够使物质脱水之力吗?

博维心想这种现象应该是和大金字塔的几何学图形有关,于是在返国后就立即用硬纸板做了一个底边0.9公尺的大金字塔的模型。并将其4个方位配合上东西南北的方向,再将猫的尸体放在与墓室相同,距底部1/3高度之处。结果他发现过了数日,猫的尸体竟然变成了木乃伊。

接着,他又用肉片及蛋等等加以实验,结果确认不论放入什么全都不会腐烂。于是他就发表了有关他对金字塔神力的研究结果。

原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名无线电技师,放射学专家卡尔,德鲍尔得知博维在小型金字塔中做的实验后,于1940年开始亲自用木乃伊风干的方式对食品花朵和动物尸体进行试验。德鲍尔用三毫米厚的马粪纸,按胡夫金字塔的比例,做了几个30厘米高的模型,进行第一次实验。结果他惊讶地发现,放在模型内的牛肉、羊肉、鸡蛋、花朵、死青蛙、壁虎等果然变于而不腐。实验获得初步成功后,他就与博维通信,两人保持着经常的联系。

13.《金字塔》教学反思 篇十三

间的互相联系和存在的规律,才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人类自身。课文围绕中心来选材,以各自然段层层递进的形式,以列数字,举例子,下定义等说白本文通过对事物链而构建的神态金字塔的叙述,使我们了解了其内部各种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相互联系,说明了只有掌握事物之明方法,以围绕中心句阐述的叙述方法,把“生态金字塔”这一主题讲得清楚,明了。

教学过程中,要求学会口,手,脑并用,画出课文中介绍生物界食物链,生态金字塔相关知识的重点词句,认真揣摩,体会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体会作用,抓住

段落的阅读,讨论第1、2、4、5自然段在结构上的黄花菜特点。每自然段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感悟作者在布局谋取篇上的独特之处。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设计生态金字塔示意图,激发学生探索动物的兴趣,增强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意识。

14.金字塔的 篇十四

因为在金字塔里很孤单,我会带很多的书进去。看书的时候,要凉爽才舒服,所以我会带电风扇。舒舒服服的吹电扇看书,我是个最开心的法老王。

我还会准备很多的水和饭。我喜欢吃饭,喜欢喝水,这两样东西,一样都不可以少。

我会天天写日记,把我的金字塔生活记下来,直到我升上天堂,这样大家就会知道我何时上天堂的了。

我一定要有很多张的椅子,一直站着脚会很酸,有椅子的话,就会舒服很多。

我的金字塔一定要开玻璃窗户,这样我才可以白天看云,晚上数星星。

上一篇:春节对联经典版下一篇:附中实习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