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调查和研究报告

2024-10-08

教育调查和研究报告(10篇)

1.教育调查和研究报告 篇一

宁波市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的

调查与思考

奉化电大

姓名卓威金

1***9

一、调查起因与目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农村妇女逐进入决策管理领域,与男性一样享有政治、经济和教育的权利。农村妇女是推进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要提高农村妇女的地位,一直是各个历史时期党和政府对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农村妇女和妇女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要提高农村妇女的整体文化素质,就离不开教育和培训。为此,我通过这次宁波电大统一对农村妇女调查问卷,开展对本市的农村妇女教育和培训现状作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本次调查报告所得数据为主要分析资料,力求通过这次数据研究。把握宁波市农村妇女的学习需求,进一步做好农村教育规划工作,更好的服务于本市经济发展。

二、调查的方式时间及对象

根据宁波电大的要求,对宁波大市、农村户口,要求专科及以下学历,年龄45周岁以下。且在农村生活、工作为主的妇女;以宁波电大设计的《宁波市农村妇女教育培训调查问卷》为依据,采取了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围绕“农村妇女的教育和培训需求”问题。先初选7名妇女作为调查对象,后经指导老师的审阅最后确认4位妇女成为调查者。4位被调查的妇女分别为:李阳、李恒、李赞、莫鲁燕4位农村妇女培训的基本情况作一分析。

三、调查结果

(一)个人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的四位农村妇女中,李阳,年龄31岁、户籍农村户口、政治面貌群众、学历初中、现婚、家庭成员3位、工作单位于奉化加贝超市、职业商业管理人员从事理货工作、业余时间一般用聊天看电视、月工资收入1100—1500左右、年家庭收入3—5万元。李恒、年龄

35、户籍农村户口、政治面貌群众、学历、初中已婚家庭成员3位、工作单位浙江造船有限公司、职业个体企业从事行车工 1 作、业余以聊天看电视、月工资收入1500—2000、年家庭收入5—8万元。李赞 年龄31岁、户籍农村户口、政治面貌群众、学历初中、现已婚、家庭成员3位、无工作在家带小孩、业余时间一般用来看电视聊天、年家庭收入3—5万。莫鲁燕、年龄

29、户籍农村户口、政治面貌群众、初中、现已婚、家庭成员3位、工作单位奉化蒙达服装厂、职业个体企业打工、月工资1500—2000。年家庭收入5—8万元之间。

(二)接受教育培训的状况

在被调查的四位女农民工中、大多认为自己学历与知识结构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影响他们或周边女性参加教育,主要是不知道该学什么对自己好、有帮助的,关于参加教育培训的经费她们都需要自费,社区举办的妇女教育培训少与工作中晋升机会少致使存在农村妇女对提升自己学习需求动力不足。她们希望社区能短期举办妇女的学习培训使她们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

(三)教育培训与学习需求情况

通过对四位农村妇女的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她们都想提高自己的学历,1位初中学历的妇女想提高到中专学历。3名初中学历的妇女想提升到大专学历。另1名妇女己在公司内报考成人高中。4位农村妇女她们都想在业余时间学习,有3位想在广播电视大学学习。都想在计算机、网络方面专业学习。

(四)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在四位农村女妇女调查中发现,她们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大多数都认为,1、农村没有好的医疗设施,看病难,看病看不起病及没有好的医生。

2、农村妇女技能培训问题,农村没有培训机构,没有时间学习。

3、农村就业不容易,农村由于缺少工厂,企业、生活物资缺少。造成就业困难

4、子女升学问题,农村教育条件差,农村子女学习比跟不上城市子女。

(五)希望和要求

在松岙由于缺少工厂,企业、生活物资缺少,经济来源收入少,等因素的影响。在生活环境,生活水平,消费层次上远远低于城市及其它乡镇,呈现明的落后状态。通过对四名农村妇女的调查,无论是素质还是学历她们都意识到,不断提高自己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她们在内心都愿意接受教育,参加短期培训。希望能把自己的技能层次提高,还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提升自己在社会的竞争能力,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改变落后面貌。从而给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过上更好的生活。

三、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妇女心理受到社会与自我双重影响。自卑感强、自我压力大是农村妇女的最大心理障碍。她们的创造力在长期的男性中心的社会里被压抑。由于父母总把女儿视为家庭中的“过路人”,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好比泼出去的水,使她们从小就产生了思想上隔膜。

(二)大部分农村妇女认为现在的生活不太困难,小富即安的心理。不求进取,缺乏自尊、自强、自主的意识。她们心安理得地尽“贤妻良母”的职责。认为“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要她参加各种学习也怕耽误时间,花时间去看书学习,不如教育小孩,在家搞点副业的思想。

(三)在乡镇,大部分妇女想参加技能培训,都受到培训设备,资金短缺、师资问题、培训机制不全等影响;由于缺乏培训基础条件和资源,与城市相比较,在乡镇农村的技能培训发展缓慢,适合妇女参加的技能培训机构少之又少。

四、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对于农村妇女教育和培训,对于这些农村妇女教育和培训不可能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个问题的解决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需要政府部门的有效引导。

(一)呼吁政府及各个职能部门;建立一批为广大农村妇女参加正规技能培训提供保障。依托各类学校及企业建立一批,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和企业培训资源,优势,到乡镇建立技能培训点。开展实用培训,定向培训,岗位培训。围绕妇女需要,切实抓好培训。

(二)明确妇女培训需求;培训内容要与妇女需求相结合,开展分类培训,提高妇女培训的参与度。开展文明教育培训。新农村妇女不人仅要有新技能,更要有新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发挥农村妇女作用。

(三)加强宣传;宣传创业成功女性典型事迹。宣传农村妇女培训优惠政策,宣传教育培训对广大妇女就业创业的作用。希望宁波各培训机构与农村多开展一些与企业合作活动。加大宣传力度,让企业对培训进一步宣传,这样也能提升培训的可信度。

(四)加强合作,推动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农村妇女学校在妇女群众务农、务工两项培训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各有关部门要紧密配合,齐抓共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要加强对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县区农村妇女学校的普及规划和教育培训计划,明确重点,精心实施。各级妇联要主动加强与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积极争取政策、项目、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各级农业、科技、教育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大力支持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扶持农村妇女学校的创建与发展,注意在务农和务工培训中,让农村妇女学校也享有政府部门的有关政策和资金扶持。各部门要各司其职;

五、总结

如何发挥农村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力量,如何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发展。首先要改变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开始。要加强农村妇女的教育作为农村教育和培训的一个重点。为其创造更多的教育和培训机会。根据农村妇女的特点和需求,开展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大力开展适合农村妇女就业服务业和各个就业岗位。着力提高农村女性创业者的技能、意识、能力和素质。开展女农民工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工素质,是建设现代化农村,促进城乡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所以,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大力开展对女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努力培养新型的女农民工,使广大女农民真正成为农业生产上的主力,真正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

2.教育调查和研究报告 篇二

关键词:社区,产妇,健康教育,信息化

信息化健康教育是指健康教育领域,推广和应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获取资料、传递信息,达到提高健康教育工作效率、人群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行为转变率以及人民生活质量[1]。为了解我市社区产妇信息化健康教育的需求,我们对产后回社区的100名产妇的信息化健康教育需求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4年3月-5月,在携带儿童前来体检的产妇中,随机抽取产后42天的产妇为调查对象。

1.2调查内容和方法自制调查问卷,一般情况:包括产妇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等。信息化健康教育需求内容: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婴儿护理知识和技巧、产妇保健知识和母婴常见问题观察和处理等。信息化健康教育方式:制作产后健康教育相关文字内容、图片资料、母婴护理视频资料,通过存放于固定网站、微信、短信发送链接等可随时获取资料,定期发送短信提醒注意事项,利用电子邮件远距离咨询。问卷的信度、效度经过预调查认可。安排安静独立房间由经过培训的妇保医生进行面对面的调查,问卷当场收回。每份问卷调查结束后,由专人核对、质量控制。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 问卷99份,有效回收 率99%。

1.3统计学方法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编码,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 软件数据 录入、整理、转换 与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9份。平均年龄29±4岁(22~39);文化程度以高中及以下、大专、本科分别占19.20%、35.35%、45.45%;职业个体或企业从业人员占32.32%,公职(机关、事业)从业人员占43.43%,其他占24.24%;家庭月收入以5000~10000元居多,占41.41%,其次为低 于5000元占25.25%、超过10000元占33.33%。

100% 的产妇都 需要信息 化健康教 育,其中75.76%选择“强烈需要”,24.24% 选择“一般需要”。92%的产妇选择“强烈需要”的内容是:新生儿黄疸、睡眠、大小便的观察,新生儿的日常护理,新生儿常见问题应对等。82.83%的需求内容是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巧,76.77%的需求内容为产后保健知识和常见异常症状的判断,71.72%的需求内容为产后活动与形体恢复。67.68%的需求内容为家庭照顾者的指导。不到60.61%的需求内容为产后性生活和避孕知识指导。

有95.96%被调查的产妇希望有定期短信发送,提醒重要的母婴保健注意事项和内容。

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的产妇通过信息化方式获取健康教育知识的途径各有不同。见表1。

3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不同年龄产妇接受的主要信息化健康教育方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4,P=0.00)。这可能跟年轻产妇容易接受手机微信信息有关,提示我们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产妇采用的信息化健康教育方式应有针对性。本次调查还发现不同文化程度、职业、收入的产妇接受的主要信息化健康教育方式没有大的差异。

3.1信息化健康教育是产妇迫切需要的

本研究调查 发现,对信息化 健康教育 方式有75.76%的产妇选择“强烈需要”,24.24%的产妇选择“一般需要”,100%的产妇需要有信息化的平台可以获取产后自我护理和婴儿护理的的资料。

3.2手机微信方式宣教最容易被产妇接受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现代社会手机普及,被调查的产妇人人拥有手机,手机查阅资料随手可得。58.59%的产妇希望用手机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获取健康知识。把视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和健康教育有机结合会提高健康教育的工作效率,把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获取更好的社会效益。

3.3手机短信提醒注意事项是产妇最需要的

有95.96%的被调查产妇希望出院后有短信提示疫苗接种、随访时间、各时期母婴保健注意事项等,使产妇及时获得便捷指导和及时提醒,避免遗忘母婴保健重要事项,提高疫苗接种率和及时率[2],提高产妇自我管理能力[3]。

4对策

4.1建立信息化健康教育体系基本架构

近年来,智慧医疗建设完善了健康教育体系的基本架构,为今后全面深入开展信息化健康教育奠定了网络基础,实现医疗资源共享[4]。智慧医疗系统可以把住院产妇的信息在出院时转往社区,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妇幼保健人员在第一时间了解产妇的动态和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又能连贯地做好产后社区健康教育。通过制定产后健康教育路径图,规范健康教育的时间和内容,明确宣教目标,通过循序渐进、科学规范的健康指导满足患者健康需求[5]。同时根据路径图设定不同时期健康教育短信内容,平台自动发送短信[5],提醒产妇有关事项。传统的宣教以纸质形式的宣教材料发放为主,在制作上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健康教育收效甚微[6]。而信息化健康教育不出门、少花钱就让产妇享受到优质的产后护理服务,提高了健康教育的工作效率。

4.2建立信息化健康教育平台

信息时代信息的供给是无限的,市民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健康知识,但人们往往对鱼龙混杂的信息的准确性感到困惑。作为我市唯一一家三级乙等妇幼专科医院,提供科学、权威、实用的健康知识和信息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医院“人性化服务理念”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使产妇倍感关怀,增加了产妇和家属对医院的信任感,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7]。在我院网站开设健康教育分栏,存放本院制作的健康教育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让产妇和家属学习得更方便和放心。同时将以上资料长期存放于我院公众微信平台,便于手机用户的下载和使用。以上信息化健康教育的方式在产妇住院期间均应告知。

4.3推出母婴健康互动平台 APP软件

3.教育调查和研究报告 篇三

[关键词]农村;党群工作者;培训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上海市郊区农村的村落形态、就业构成和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社区管理也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这既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工作机制上有所创新,又需要党校、行政学院在推进对农村党群工作者教育培训工作过程中积极进行新的探索,不断调研培训需求、调整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以适应当前城镇化迅速推进背景之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实际需要,使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不断得到提高。

近期,中共上海市青浦区委党校深入全区8个镇、3个街道的农村基层,重点针对农村党群工作者职业能力素质和教育培训情况开展了为期4个多月的调研,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访谈、座谈等形式对青浦区农村党群工作者的基本情况,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农村党群工作者的教育培训状况作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分析。

一、当前农村党群工作者的素质状况

(一)年龄状况。农村党群工作者的年龄结构老化,是过去农村基层组织的普遍现象,也是村级组织建设中长期存在的一大问题。近年来,随着一批有别于传统农村基层干部的新型农村服务管理工作者(如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大学生等)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党群工作者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2006年青浦区开始实施“本土化人才培育工程”,从那以后,每年都要从应届和往届高校毕业生中招聘一批“村官”充实进农村管理者队伍。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区农村党群工作者的年龄结构老化现象得到较大改善。从调查中我们发现,被调查的村两委班子成员中55岁以上的只占所有被调查者的5%;而大部分两委班子成员的年龄都在36至55周岁之间,占到85%,说明大部分的农村党群工作者都在年富力强、精力充沛之年;而且作为农村党群工作者“带头人”的村党组织书记群体的年龄结构也较为合理,36岁至55岁之间占到84%,年轻化趋势比较明显。

(二)文化水平。农村党群工作者是农村社区进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主体,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知识素养直接关系到农村公共治理的绩效水平。调查表明,青浦区农村党群工作者的文化水平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一批大学生“村官”的进入,使农村党群工作者不乏大专学历、本科学历的年轻人。从调查数据来看,在被调查的180个村党组织书记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到36%,另有43.89%的村书记学历为高中(中专),学历为初中的村党组织书记只占20%,从中可以看出作为农村党群工作者“带头人”的村党组织书记群体学历总体比较高。从被调查的531名其他党群工作者总体情况来看,虽然高学历层次比例较村组织书记群体略低,但总体学历结构较优,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占4.52%,大专学历占27.12%,高中(中专)占44.82%,初中占22.98%。

(三)政治素养。政治素养主要指一个干部的党性意识、理想信念和组织观念。从调查中发现在被调查的农村党群工作者中,中共党员占了绝对多的比例,达到93.22%。共产党员身份使得大部分农村党群工作者思想觉悟较高,党性观念较强。特别是在遇到群众利益受损的事件中,作为村干部往往能够首先从群众利益诉求出发,再上下加以协调,从而维护了农村的稳定。另外,城镇化进程也使得一些农村党群工作者住到了集镇和青浦城区,同群众的联系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弱化。调查中发现村党组织书记中有22.22%的居住地为青浦城区,20.56%的居住地为集镇,另有49.44%居住在本村。农村社会是个熟人社会,过去村民群众向村干部反映意见、寻求帮助往往通过走家串户找到村干部。现在党群工作者白天在村部办公室上班,晚上回到集镇或城区的家中,村民与党群工作者的联系自然减少。

二、农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一)组织职能不合理。目前农村基层组织的职能定位还是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三位一体”,作为农村党群工作者主体的村两委干部是无所不管、无所不包。就工作职能来看,目前主要肩负着三大职能,即管理性职能,包括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计划生育、外来人口管理、治安调解等;服务性职能,主要是村民的就业、就医、就学以及村级公共事业建设、帮困送温暖、实事工程等;行政性职能,包括卫生村、文明村和示范村等各类创建工作,以及义务献血、征兵、拆违、动拆迁等指令性工作任务。实际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当前村级组织的重头工作。调查中村干部普遍反映,从村级组织的实际运转状况来看,村级组织的工作重心是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以及完成上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下达的行政性任务,而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所需要的生产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发布、产销配套服务等,农村党群工作者却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无力关心。

(二)管理机制不合理。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居民对村级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农村社会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要求也凸显出来,村级社会管理和社区建设的问题、矛盾日趋复杂,主要表现为:基层组织设置行政化与服务社会化的矛盾、管理模式统一化与利益结构复杂化的矛盾、社会人员流动化与利益保障户籍化的矛盾。但现有的政府财税体制还未能体现出具有实质意义的公共财政的转移支付功能,农村公共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投资主体实际上还是村集体。事权与财权的不对称,加上管理费用的刚性增长,使村集体承担的经济负担超出了其承受能力,直接导致了村级经济困难,为民造福无财力、社区建设缺资金已成为普遍现象,村级集体经济年度收支出现赤字(债务)的情况不断蔓延。

(三)村干部的“本领恐慌”。虽然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党群工作者无论在年龄结构和文化知识水平上比过去有了质的飞跃,但是面对加快城镇化背景之下由于组织职能不合理、管理机制不合理造成的诸多问题,农村党群工作者群体中普遍存在着本领和能力的“恐慌”。“现在都不知道工作如何来开展。”“一进办公室就是等着解决问题的老百姓,拆迁的、建房的、要工作的,有些事情都不知道怎么来处理!”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听到党群工作者说的最多的就是类似的话。

三、农村党群工作者的教育培训状况分析

(一)农村党群工作者总体培训状况。农村党群工作者职能多,各类培训活动也多。调查中发现,几乎每一个条线的工作每年都有培训。从分析中看出,目前对农村党群工作者的培训有两个特点:一是“训出多门”。各类培训几乎涵盖了农村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而且培训的农村党群工作者机构多为该条线工作上级主管部门,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农村基层组织的职能定位不合理,农村基层组织更像是一个“小政府”, 职能无所不管、无所不包,既要承担繁重的上级部门指令性的管理职能;又要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工作。二是系统性差、成效微。调查发现,各类培训中除了组织部门的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外,其余培训的时间都较短,多则3日,少则1日,培训对象多为分管工作的党群工作者。虽然培训项目涉及到农村公共管理和社会管理事务,对提升党群工作者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但这样分散的组织模式显然不利于整体素质的提高。除党组织书记以外,农村党群工作者普遍缺乏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教育培训项目。

endprint

(二)村书记、主任培训状况。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是农村党群工作者群体中参加培训较多、较为系统的群体。以党校、行政学院为例,区级党校每年开设两期村党组织书记研修班,培训期为15天;村党组织选举之后,对新上岗的村党组织书记也进行大规模培训。从培训课程来看,除了常规的党的最新理论的教育外,党校还根据村党组织书记自身特点开设“党组织书记角色定位及履职”、“村级资产管理”、“宏观经济形势”、“信访和维稳”等与当前农村工作中热点相关课程。村党组织书记反映,党校的系统培训对处理日常工作提供了借鉴和思路。另外,民政系统对于村委会主任的培训在系统性和课程设置上较为合理,村主任普遍反映该系统的培训很有时效性。

(三)农村党群工作者的培训需求状况。及时了解学员需求是推进党校、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对调查中所涉及的农村党群工作者培训需求意向作分析后发现农村党群工作者对于教育培训内容的实效性的要求最为强烈。目前,岗位实务和政策法规是农村党群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最多的知识技能。农村党群工作者处于基层工作的第一线,工作直接面对群众,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迫切需要新方法和新知识去指导他们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在访谈和座谈中,有近七成的农村党群工作者都希望接受诸如维护农村稳定、加强社区管理等与自身工作岗位紧密联系的教育培训内容。从调查中还发现,作为侧重党务、经济工作的党组织书记和侧重政务工作的村委会主任对于培训内容的需求明显存在个性化的差异。此外,由于青浦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城镇化水平上的实际差异,也反映在农村党群工作者的培训需求方面。因为青浦西部农村在经济发展上要落后于青浦东部农村,所以西部农村地区的党群工作者在对于发展村级经济方面培训内容的需求,明显要高于东部农村地区的党群工作者。

四、探索农村党群工作者提高职业能力素质及教育培训新模式

(一)完善农村党群工作者培训体系。调查发现,目前在党群工作者培训中存在着“训出多门”,系统性、成效不明显的现状。过多分散的、短期的实务类培训并不能有效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各职能部门和党校、行政学院之间应加强合作,不断完善村干部培训体系。组织部门和党校、行政学院可每年组织一到两次针对农村党群工作者的专题培训。专题培训可以分为几大板块,如党的最新理论、能力和实务培训、党性锻炼、问题探讨与经验交流等;有关职能部门可以在相应模块中开设与本系统工作有关的实务课程,使得农村党群工作者在党校、行政学院的系统培训中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得到培养。

(二)加强对农村党群工作者“带头人”的教育和培训。农村社会的治理和发展关键看“带头人”。党校、行政学院在原有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培训模式上,继续创新培训内容,改革培训方式。如能力培训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针对农村党群工作者对于解决现实问题知识和能力的迫切需求,可以采取现场体验式教学、“一线教学法”等模式,让农村党群工作者在现实场景中锻炼解决新情况、处理新问题、应对新挑战的能力。如案例教学,要加大调研力度,着重开发几个以“身边事”、“区内事”为典型的案例,以供课堂教学使用。党校、行政学院要加大同农村、社区基层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关注农村改革发展和社区管理热点问题,以农村党群工作者对于解决现实问题的迫切需求为培训内容。

(三)加强对青年农村党群工作者的教育和培训。青年农村党群工作者的培养关系到农村的未来。调查中发现,当前活跃于农村基层的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大学生多为80后、90后群体,这些人直接从校园走向基层,往往工作上缺少实践经验,有的青年思想上缺少对党的理论和政策的认同,也有的思想不稳定、不安于农村基层。这些问题的解决不单需要区、镇(街道)两级组织部门对于青年农村党群工作者的有效管理,还需要加强对青年农村党群工作者的教育和培训:加强思想教育,使之树立理想信念;加强能力素质培养,使之增强为农村基层服务的才干。除此之外,在教育培训的方式上也要运用一些适合于青年农村党群工作者年龄特点的培训方式,使他们更易于接受所学内容。另外党校、行政学院在师资建设上也要着重培养一批与青年农村党群工作者年龄相仿的青年理论工作者,运用青年理论工作者善于同年轻人交流的特点,提高党校、行政学院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四)对于农村基层热点问题进行专题培训。在调查中发现,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差距,青浦东部地区和青浦西部地区的农村党群工作者在培训需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党校、行政学院可针对农村党群工作者的需求特点,开设一些专题班次。如开设征地、就业、动拆迁政策法规专题班,这类班次的培训可以专门针对在征地、就业、动拆迁等方面问题比较突出地区的农村党群工作者;又如村级资产管理专题班,这类班次的培训可以专门针对在村级资产管理上矛盾比较突出地区的农村党群工作者。总之,可以针对不同学员需求开设一些短期的专题培训班,从而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青浦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姚东

4.教育调查和研究报告 篇四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总体状况良好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和公众满意度调查情况分析报告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高丙成

为了客观地分析和比较我国各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全面地总结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的成功经验,深入剖析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引导政府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学校资源,为教育决策者和教育科研人员等更好地把握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提供借鉴参考,推进我国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本研究对我国已经通过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评估的26个省份412个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中小学的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校际间均衡状况、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情况和公众满意度调查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基本情况

对26个省份450个区县进行义务教育发展督导评估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地位和目标,并提出了方向性和制度性要求。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制定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建立了“县级自评、地市复核、省级评估、国家认定”的四级联动督导工作体系,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更加清晰的衡量标准和评价办法,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的放矢,有尺可量。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依据《意见》和《办法》要求,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制定督导评估实施办法和工作方案,并于2013年5月召开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现场会,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引导、以点带面的方式,启动督导评估认定工作。各省(区、市)高度重视,层层部署,自下而上逐级开展督导评估。在县级自查和市级复核工作的基础上,省级教育督导部门对各申报县的自查报告进行严格把关,并对各县进行实地督导评估。最后,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由国家督学、有关专家组成的审核组,对各申报县的材料进行认真审核。同时,组织国家督导检查组,对各申报县进行实地检查,对学校进行随机抽查,通过座谈、问卷等方式广泛征求民意。

截至2014年9月12日,国家督导检查组已经对26个省份申报的450个区县进行了材料审核,发现有3个区县存在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或重大违纪违规行为等一票否决的情况,有35个区县存在校际间资源配置差距较大等主要指标不达标的情况。国家督导检查组分31次对412个通过材料审核的申报县(市、区)进行了实地检查。共随机检查学校3064所,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座谈会1642个,发放问卷206276份,回收有效问卷205688份,回收率为99.71%。具体情况见表1。根据检查结果,国家督导检查组撰写了31份对受检省政府的反馈意见,并在教育部网站公布,要求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在一个月内将整改方案、3个月内将整改情况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表1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基本情况

发展状况分析

总体达标状况良好,不同指标间达标率差异较大

《办法》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标准作了明确规定,可以概括为:“一个门槛、两项内容、一个参考”。一个门槛指所辖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两项内容包括对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差距的评估和对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一个重要参考是公众满意度,包括对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违纪违规行为的县域实行一票否决。国家督导检查组按照《办法》规定,分31次对我国26个省份的450个区县进行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检查,主要发现如下:

1.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总体达标状况良好,不同指标间达标率差异较大。

《办法》规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评估认定,应在其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本省(区、市)办学基本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各省(区、市)应根据相关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国家标准,制定既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又与国家标准基本相符的省级标准,每个区县内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标,才具备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资格。26个省份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围绕校舍场地、师资队伍、设备图书、信息化建设等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制定了8—15项不等的义务教育办学基本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督导检查组对412个县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核查,结果见表2。

表2 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核心指标达标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小学和初中的综合评估达标率均为100%,小学各指标达标率均在90%以上,其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和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等指标的达标率在97%以上。初中各指标除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和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两个指标的达标率略低于90%外,其他各指标的达标率均在95%以上。总体来看,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总体达标状况良好。

从不同指标的达标率来看,我国小学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的达标率为99.5%,而小学生师比的达标率为90.63%;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的达标率为99.47%,而初中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的达标率为87.19%。东部地区初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的达标率为100%,而初中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的达标率为84.94%;中部地区小学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的达标率为99.79%,而小学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的达标率为90.69%;西部地区初中师生比的达标率为100%,而初中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的达标率为68.28%。可见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不同指标间的达标率差异较大。

2.我国义务教育校际间总体均衡状况较好,但中部地区均衡性仍需提高。

《办法》规定,对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的评估,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分别计算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计算差异系数的8项指标数据来源于国家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评估标准为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小于或等于0.65、0.55(不要求每个单项指标均达标)。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校际差异系数见表3。

表3 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校际差异系数

从国家督导检查组的核查结果可以看出,我国412个县的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均达到了国家标准,其中小学和初中的综合差异系数分别为0.404和0.363。2013年通过国家督导检查的293个达标县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从2011年的0.529、0.475下降到了2012年的0.413、0.356,可见我国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程度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从全国的各指标差异系数来看,小学各项指标的差异系数均在0.65以下,初中各项指标的差异系数均在0.55以下,总体来看我国小学和初中各指标的差异系数也较小,说明我国义务教育校际间总体均衡状况较好。

从不同区域的差异系数来看,中部地区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为0.458,而西部地区为0.360;东部地区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为0.374,而西部地区为0.299。中部地区小学各项指标的差异系数均高于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初中各项指标的差异系数均高于西部地区,大部分指标高于东部地区。从各省份小学综合差异系数来看,黑龙江和山西均高于0.56,而新疆和青海均低于0.25;从各省份初中综合差异系数来看,黑龙江为0.515,而青海和新疆均小于0.16。可见,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系数仍差别较大,中部地区的均衡性仍需提高。

3.我国县级政府较为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但经费投入和师资仍是短板。

《办法》规定,对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总分为100分,评估通过标准不低于85分,其中“入学机会”20分、“保障机制”25分、“教师队伍”35分、“质量与管理”20分,每项一级指标下包括4—5项二级指标,共17项二级指标。各省(区、市)在制定评估指标和标准时,结合本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和政策要求,制定了适合本地的评估标准。我国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得分情况见表4。

表4 我国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得分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体得分为94.35分,各地区综合得分均超过了94分。各地区在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等一级指标的得分率也均在90%以上。总体来看,我国县级政府较为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从各指标的得分率来看,全国保障机制的得分率为91.64%,在4个指标中得分率最低,各地区保障机制的得分率均在94%以下。各省在保障机制上的得分率也较低,例如宁夏在“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近三年教育经费做到‘三个增长’”指标上的得分率仅为54.16%,上海在“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指标上的得分率仅为50%。说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保障机制不完善仍是政府推动义务教育工作最大的短板。研究还发现,各省在“建立并有效实施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这一指标上的得分率也较低,例如广东在此指标上的得分率为57.5%,黑龙江在此指标上的得分率为76%。说明师资队伍建设也是政府推动义务教育工作的短板。

决策与建议

均衡配置资源,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全面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努力增加教育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整体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目前只有412个区县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督导评估,只占我国全部区县数的13%。这412个区县中有些仍然存在着未能全面实现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配备不足、部分学校单项办学条件不达标、城乡间办学条件差异较大等突出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

各级政府要按照“雪中送炭、抬高底部、倾斜薄弱、补齐短板”原则,将新增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要全面推动区域内义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教职员编制、教职员工资和公用经费标准。要积极探索实施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联盟办学、城乡学校捆绑、学校委托管理等多种形式的办学体制和管理模式改革,按照“大小搭配、强弱联盟、管理同步、捆绑考核、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总体思路,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带动薄弱学校办学实力的整体提升,有效盘活存量,实现资源共享,缩小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差距。

2.大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政府要把学校标准化建设放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首位,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整合国家和地方一系列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优先配套中小学校,加快人口密集区学校扩容步伐;在农村地区要重点解决小规模学校、村小和教学点的硬软件配置,全面优化其办学条件,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使每一所学校所有指标都达到基本办学标准。

3.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要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责任,建立和完善教育经费长效保障机制,依法落实国家“三个增长”和各项教育投入政策;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体,以学生贷款、社会捐赠等为辅的多元化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政策体系;提高生均教育事业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把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作为保障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关键;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倾斜,使义务教育经费财政预算内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为进一步优化资源、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向高水平均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满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

4.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建设。

5.教育调查和研究报告 篇五

调查的基本方式:

本次调查主要在幼儿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和不足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突出城乡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和差距以及实际意义。

本次调查资料主要来源过于襄樊市及其周边城区等从事幼儿学前教育的机构,并通过网络检索获取更加全面、科学的调查资料。

本次调查共分为三部分:

1、资料收集:整理原有材料,查阅相关文献,收集相关信息。

2、调查走访:问卷调查、追踪调查、走访。

3、资料的整理、分析研究、在分析思考研究的基础上成文。

[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关于我国幼儿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现状的调查

新的时代要求教育培养的人不仅应该具备21世纪社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必须具备创新精神、主动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自主、自信等社会性人格素质。因此,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兴起了素质教育改革高潮,各级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以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幼儿学前教育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种学前教育模式层出不穷,新的方案不断涌现,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的多元化局面。但由于社会条件、经济发展和教育科研状况、人们观念与认识的局限等原因,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制约学前教育事业积极、健康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幼儿教育发展水平差异逐渐扩大。比如说幼儿园普遍出现“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学前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短板;对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目标、内容的认识存在偏差,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缺乏领导机构与计划的保障,学前教育发展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必要的政策规范,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培训等问题仍未很好解决,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与支持等一系列问题。

二、关于襄樊市城区幼儿教育发展水平的现状的调查

综观襄樊市城区近几十年的早教水平发展,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园入园率比上年有较大提升,但是现在起着示范作用的公办幼儿园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个体办、集体办、企业办的幼儿园或一些标榜贵族化的私立幼儿园。这些幼儿园缺乏有效的管理与规范,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的,按幼儿园规范要求建设的很少。如一些民办幼儿园保教设备过于简单,教室也非常小,孩子没有户外活动场地,根本无法开展正常的保教活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数千万的流动人口子女和留守儿童很难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同时还要关注他们的“融入”问题。

很幸运能得到樊城区市直第二幼儿园王园长对整个幼儿教育的看法,在调查中她特别指出:“幼儿阶段是一个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初期,最重要的是通过游戏、交往让孩子们认识自身,认识社会和他人,这要比多认几个字、多做几道题重要得多。然而现在许多幼儿园为迎合家长心理,争取生源,加之教师素质低下,在教学上严重违背学前教育和幼

儿成长的规律,热衷于幼儿识字、拼音、写字、算术等教学,不关注幼儿基本素质和技能的培养,搞“填鸭式”教学,导致幼儿过早地对学习产生恐惧与厌烦。”她还说,又快临近开学了,家长们挤破头要进园,他们也感到挺为难,今年幼儿园计划招收100多名新生,可是前来报名、咨询的家长就有400多人。苦于幼儿园招生名额有限,他们已经婉拒了很多家长的要求。

在调查过程中,很多家长都反映说幼儿教育资源“僧多粥少”,孩子上幼儿园得全家出动。居住在樊城区长征路幸福花园的刘爷爷说:“为了让自己的孙子争取到进入附近的一所幼儿园的名额,他每天早晨在校门外不分昼夜、风雨无阻等了两天,支帐篷、打地铺、搬凳子......全家总动员,各显神通。最后终于让孙子有了园上。”刘爷爷感叹道,现在上幼儿园比上小学都难!随后我又在百度中输入“入园难”字样,出现了很多相关信息瞬间便跃然眼前,比如说初夏时节,北京一高龄老太太为给其重孙争得一个入园名额,不顾年事已高,也搬起躺椅加入了旷日持久的排队大军;刮风下雨,广州一妇女一把雨伞便成了个临时的家,锅碗瓢盆样样俱全,只为不耽误孩子入园报名.....看来入园难的问题不仅仅出现在襄樊市,全国很大一部分地区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入园难,入园贵,其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襄阳区示范幼儿园一名老师认为,幼儿园目前不属于国家义务教育范畴,导致国家对幼儿园投入较少。为维持幼儿园的正常运转,幼儿园不得不提高收费标准,否则将面临幼儿园裁员,大量幼儿被迫转入私立幼儿园的局面。

三.关于襄樊市乡镇地区幼儿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现状的调查

农村幼儿园(大体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学校自办幼儿园;一种是个体办幼儿园),目前面临巨大考验,师资、生源、设备都很成问题。乡镇幼儿园的现状以襄阳区程河村民办幼儿园为例。在农村学校办园中,校舍大都较好,但不足之处是幼儿活动设施太少,教师队伍普遍呈现老龄化趋势,教师教学水平及组织幼儿活动能力较差。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是人们对幼儿教育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到位所至。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幼儿园的幼儿不考试,工作不评比,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看”孩子,只要不出事故,保证孩子安全就万事大吉了。这种想法严重违背了幼儿教育重要性的精神。在个体办幼儿园,教师大都受过一定的专业训练,熟悉幼儿特点及认知规律,为了自己的幼儿园能多吸收幼儿和增加收入,精心购置了一些幼儿活动器材。这类幼儿园幼儿数量较多,但办学规模并不很大。因为办园人是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受趋利思想影响,在校舍租赁上往往“拣便宜”,或租赁简陋的房屋,或租赁狭窄的房屋,无原则的降低办园成本。在校舍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他们往往也不愿维护,致使出现诸多事故隐患。在农村中还普遍存在的一种方式是“家庭保姆”型的幼儿园,这些大都是农村妇女主办,一般是在自己的院子里,腾出一间或两间房当教室,既招收一些幼儿增加收入,又能操持家务。这类幼儿园的老师一般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属于典型的“看”孩子。她们招收的幼儿也不多,由于没有长远打算,教室内的桌凳往往是七高八低、参差不齐,幼儿活动器材更是很少购置。

由此可见,农村幼儿园中存在着更多值得大家关注的严峻问题。

四.深入探讨如何更好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幼儿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整个教育事业的起始阶段。抓好幼儿的早期教育,就是为孩子的成功一生奠定了良好的素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社会发展和政策环境为幼教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和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面对新的形势、目标和任务,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当前幼儿教育工作的发展。襄樊市应拿出具体措施,加大幼儿园的规范和整治,停办一些低、小、散的幼儿园,并督促那些不规范建园的经营者实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增加投入,添置必备的生活和教学设施,消除不安全隐患;整合资源,加强培训,把幼儿园教师在职继续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严格实行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持教师资格证上岗制度,切实提高师资整体素质。其次应以社区为依托,依靠基层社区各部门的力量,因地制宜地积极创设和利用场地、设施、人员等条件,大力发展适合当地实际情况与需要的各种正规与非正规的学前教育和早期服务机构,以既充分发挥社区资源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又有利于满足更多儿童接受学前教育与服务的需求,并促进更多儿童在早期积极、健康的发展。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发展幼儿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当前,幼儿教育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的还是有些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摆上应有位置,有的地方存有畏难情绪,抓落实不够,需要提高认识,全面落实学前教育的应有地位。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要充分认识到学龄前儿童接受良好的幼儿教育是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开发儿童智力、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而且抓好儿童早期开发对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幼儿教育将面临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时期,国家的各级教育部门应该肩负起这一历史重任。

2.对幼儿教育作出准确定位,合理配置幼儿教育资源,促进幼儿教育跨跃式发展

3.建立健全幼教行政领导网络、幼教管理视导网络和幼教业务辅导网络,确保学前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4.加强领导,健全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建章立制,依法管理

6.推进教育方式和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

改革农村幼儿教育的办学方式和管理体制,推进以幼儿园为主体的幼儿教育办学方式变革,并且要大力推进标准化幼儿园建设。

7.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

6.教育调查和研究报告 篇六

法律服务是维护企业权益的重要途径

——职工对工会普法教育和法律援助服务的需求调查

(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许莺歌1齐素清)

发表于《当代工人2012.3-4》

法律在社会运营中扮演着主心骨的角色,约束着全部的主体。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法律不仅是一种行为规则,更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一道保护企业权益的“防护墙”。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利,将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效益。而提高企业全体职工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就是普法教育与其法律援助。

基于此,职院工会工作人员与法律研究人员本着面向企业、服务职工的宗旨,以法律服务为中心,将“职工对工会普法教育和法律援助服务的需求”作为调研目标,采用了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开展了企业法律服务调研活动。

一、企业职工的现实法律需求

调研中,我们采取了逻辑化分析模式,紧紧抓住“企业职工到底需要什么”这一中心命题,通过一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分析模式,相对完整全面地了解企业职工的实际需求。下面是我们的分析路径与结果:

(一)法律与企业职工日常生活联系密切

在120份调查问卷中,回答为“很有关系”的约占60%;“有一点关系”的约占20%;“没有关系”的约占20%。当被问到“你是否1 许莺歌副研究员 法学硕士 盘锦市学科代头人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 政治理论教研部

2.齐素清高级政工师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 工会

需要法律服务”时,回答为“很需要”的占60%;“无所谓”占30%;“完全不需要”的只占10%。这表明,企业职工的法律意识普遍提高,认为法律与自己日常生活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调研人员也深入企业基层进行了实地走访。结果表明,一方面绝大多数人认为法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人人都处在法律的包围之中;另一方面当被问到实际生活中都有哪些具体涉法问题时,大多数人回答其实没有什么实际问题。

如何解释上述差异?我们认为,随着法制宣传的广泛深入,依法办事意识已经潜移默化地植入企业职工大脑;实际生活中,只有在人与人的交往和磨擦越频繁时,人们的法律需求才会越迫切。企业普通职工也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感性到理性逐渐认知法律。但是各法庭受案量的稳步攀升,已经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二)企业普通职工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纠纷

从调查问卷来看,主要是民商经济类纠纷,尤以民事纠纷为最。其中反映极为强烈的合同纠纷,约占40%。这是因为受时下市场环境的影响,诚信缺失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以买卖合同纠纷、债务合同纠纷为代表的合同纠纷日益增多也不足为奇。

劳务纠纷是反映较多的纠纷类型。大量劳务纠纷的出现,与越来越多的企业外部用工有关,特别是因工负伤带来的种种纠纷,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企业职工关注的对象。侵权、婚姻、继承也占一定比例,其中婚姻纠纷约占6%,然而辽河油田各法庭审理的案件中,婚姻案件却占很大比重。我们接到的法律咨询中,婚姻纠纷也占相当比重。

出现这种反差的原因,与婚姻涉及隐私,被调查对象不愿谈论有关。

法律并不总与纠纷相伴相随。我们通过走访了解到,企业职工在诸如签订合同、抵押贷款、购房等非纠纷类事务中,也存在法律需求。企业职工有这样一种愿望:如果这些事务能免费服务,还是更愿意请专业人士帮忙。因为企业职工普遍认为,在签订合同、抵押贷款、购房等事务中存在的风险是不确定的,花钱请专业人士帮忙规避这样的风险不划算。相比之下,当出现现实纠纷时再请法律工作者,这钱就花得实在。由此可见,企业职工在法律上的防范意识仍然比较弱。

(三)企业职工以何种方式解决纠纷

在问卷调查中,选择“找熟人调解”的约占46%,位居榜首;寻求企业领导的居中裁决,也是企业职工的重要选择之一。这充分说明,包括行政介入在内不诉诸法律的平和调解方式解决纠纷,更受企业职工欢迎。做为治安管理机构的派出所,有时也应企业职工的请示处理一些民事纠纷。但近年来,随着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派出所介入民事纠纷的现象已逐步减少。从问卷调查来看,选择“找派出所”的仅占8%。

选择打官司的比例高达30%,仅次于“找熟人”。然而必须指出的是,绝大多数企业职工选择打官司是以“其它方式解决不了”为前提的。在120份调查问卷中,直接选择打官司的仅11份。而在“你是否打过官司”一栏中,选择“是”的仅占25%。可见,将问题直接诉诸法院无论如何都不能算上策。

书斋里的苦思冥想,永远无法跟上实际生活的步伐。我们在实地

调查中发现,企业职工处于市民社会状态下,一直愿意以“市民社会”公认的一些习惯来处理各类纠纷。如果让法律途径解决纠纷成为每一名企业职工的首选,还需要在漫漫长路上上下求索。

二、通过法律服务有效维护企业职工权益并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法律服务对优化法治环境作用的认识

进一步认识企业法治环境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辽河油田公司建设平安和谐矿区的目标和任务,要求各级领导要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主体平等的观念去定位法律服务的地位,用发展企业外部市场的战略眼光去认识法律服务的拓展与规范。

进一步明确法律服务对优化法治环境的积极作用。法律服务队伍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具有保障国家法律法规与企业规章制度正确实施、推动民主法制建设的社会功能和责任,在建设法治企业、推进各项改革、维护企业稳定等重大事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将法律服务纳入整体工作中规划部署。充分认识法律服务对建设法治企业的重要作用,发挥各类法律服务机构的执业优势,在更加广泛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活动中发挥作用。

(二)壮大法律服务队伍参与法治环境优化机制

进一步壮大“专业资深法律研究人员与企业法律顾问队伍”。在重大决策出台前,专业资深法律研究人员与顾问团一起论证并签署出具法律意见书、审查重要法律文书、帮助规范企业建设和管理活动中的行政行为等措施,在法律层面可以防止决策失误,提高企业依法

治企的素质和能力。

专业资深法律研究人员与律师参与企业领导信访接待工作。针对辽河油田公司格局快速变化期间信访工作量大、涉法问题多等特点,发挥法律服务为企业排忧、为群众解难的特殊作用,吸纳专业资深法律研究人员与顾问团成熟律师参与企业领导信访接待日工作并形成制度。

企业相关部门与专业资深法律研究人员及成熟律师建立协作关系。针对辽河油田改革发展进程中社会矛盾增多,涉法问题广泛,而各相关部门只熟悉业务范围内行政规章制度,对广泛的法律法规知识掌握欠缺的情况,与法律服务团队建立协作关系,帮助处理执法过程中有关疑难法律问题。

(三)积极扶持形成品牌特色的法律服务团队

将法律服务培育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对法律服务团队的扶持力度,逐步建立网上法律服务平台、企业交易行为法律服务平台、企业科技区域法律服务平台等,促进法律服务专业化团队介入企业生产、经营、科技研发等各项活动。

加强法律服务团队品牌建设。加大对专业资深法律研究人员工作指导及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加强法律服务品牌推介,逐步培育出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法律研究团队与法律服务队伍,形成多专业、多层次品牌服务优势。

建立法律服务综合大厅。结合辽河油田公司发展实际,积极规划,吸纳行政司法部门、法律服务机构进驻,形成法律服务窗口聚集效应,提高法律服务效率和质量,树立良好法治环境形象,同时为我企业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7.教育调查和研究报告 篇七

一、丽江师专学生对学校党建评价的调查结果分析

1. 学生对丽江师专党建工作的总体评价。

从调查结果上来看, 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工作形式和效果是认可的, 但对增强工作形式多样性和创新性的要求较强烈。只有37.95%的学生认为当前学校党建工作在创新方面处思想解放和思想比较解放的状态, 60.87%学生认为目前学校在开展党的组织生活上主要存在内容肤浅、枯燥, 形式呆板、乏味、缺乏新意, 脱离工作和生活。

2. 对于党建内容, 学生对参与度比较高的活动比较积极, 对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件或人物、对国家大事和实用性比较强的知识关注度比较高。

3. 在党建工作的形式方面, 学生对组织形式改革的迫切度较高, 高于丰富组织内容。

在回答“当前系党组织日常组织生活需要改善的方面”的问题中, 34.34%的学生选择“活跃组织生活的形式”, 28.28%的学生选择“丰富组织生活的内容”。新兴的传播途径如党建网站、如果内容不新颖, 效果不会有明显改善。

4. 根据调查显示, 学生对当前系党组织在发展党员方面的评价分歧较大, 有45.92%的学生认为发展质量较好, 发展速度适中或当加快;但也有17.35%的学生认为发展质量一般, 发展速度要减缓;有27.04%的学生认为发展质量较差, 应从严控制。由此可以看出, 部分系部或者部分党务工作者要加强和改进在发展党员方面的工作。

5. 在对党员管理方面的调查中发现, 学生对党组织采取情感沟通如征求意见活动、谈心谈话、关心爱护活动等认同度比较高。

6. 一半的学生对校共青团和班级团支部工作的评价基本上是认可的。

学生认为学校共青团工作对其个人成长成才有积极促进作用的有20.36%, 认为有作用但效果不够明显的有37.13%。学生认为目前校团组织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工作方式方法有待提高、工作内容缺乏针对性。

二、学生对丽江师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的调查分析

1. 学生认为丽江师专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基本是有效的, 其中学生最喜欢“时事政治教育”、“关注民生了解民情”的教育内容。

2. 学生对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谐社会理念、创新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等的评价总体上基本认可的, 选择“基本有效”和“非常有效”的比例都在57.67%-70.7%之间, 但对“培养责任感”“创新意识”的认可度较低。

3. 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的调查中, 学生认可度最高的两个方式是“通过自主学习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过访谈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4. 学生很欢迎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实践活动, 选择实践活动“基本有效”和“非常有效”的平均比例达到77.28%。

5. 学生对在社团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感兴趣的内容依次是“就业创业的相关实务学习” (39.20%的学生选择) 、“与社团性质相近的文化活动” (23.12%的学生选择) 、法律知识的实务模拟 (20.10%的学生选择) 。

6. 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看法是:26.67%的学生认为“有效提高了思想政治素养”、26.67%的学生认为“缺乏与实践的结合”、23.33%的学生认为“重视考试, 压抑个性发展”、20.83%的学生认为“枯燥乏味, 不感兴趣”。

7. 学生最喜欢的思政课老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采用讨论、辩论、案例分析、情境设置等互动教学方式”。

学生希望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学到的内容是“把所学应用于实际, 看待问题更深入严谨”和“知道一些基本的政治知识”。

三、加强丽江师专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建议

通过对200问卷的分析总结来看, 丽江师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其工作的内容和形式等。

1. 在党建工作方面, 学生对此整体还是比较认同的, 但是对党建活动进行创新的需求强烈。

(1) 建议创新党建活动的形式, 使之更多样化、现代化、人性化、民主化、参与性强、灵活性强。同时, 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 让学生党员既成为党支部工作的对象, 又成为党支部开展工作的骨干力量, 使学生党员在角色转换中, 既积极主动培养发展新党员、锻炼社会工作能力。

(2) 要丰富党建活动内容, 使之更加实用化、贴近生活、实践性强。

(3) 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树立一个良好的基层党组织的形象。从调查中, 我们了解到部分系部的党建工作没有得到学生认同, 这就需要学校党组织在总体目标设置、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考核机制方面更加健全和重视, 才能改善这一现象。

2.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 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内容。

(1) 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就必须跟时代环境相结合、满足学生的需求, 加强实践教学。这次调查显示,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等参与程度高的方式的很受学生欢迎, 单项死板的灌输式教育认同度最低, 所以创新教育方式就要多多探索更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增加更多的互动和参与式环节、多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手段和条件等,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 在教学中增加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 贴近学生的实际。通过调查, 我们得知学生对有关“就业创业的实务性知识”和“时事政治”最感兴趣, 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要跟职业素养和职业规划教育、学生所学专业、社会热点问题等相结合, 才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眼球, 利用这些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的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但是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 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价不高。因此, 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师资队伍的建设来提高教学效果, 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提高教学效果。

(1) 教学改革和创新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实际需求,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提高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 除了强调学生理想信念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体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

(2) 思政课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观念, 改变以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要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思政课教师要与时俱进, 增强自身的知识和素养, 能准确捕捉到学生的思想困惑予以及时正确地疏导;

(4) 教师要培养自己的改革创新思维, 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发展的要求进行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促进学校的发展, 而不是被动的一成不变的进行工作。

参考文献

[1]唐红文.试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1) .

[2]罗兴旺.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 2015.

[3]郑倩倩.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与创新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09.

8.教育调查和研究报告 篇八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 蒙古族 高中 现状

作者简介:萨茹拉(1978-),女,蒙古族,内蒙古人,内蒙古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18748163168,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邹策千,男,汉族,内蒙古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我国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比较迅速的普及和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边境,我区旗县级蒙古族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也在稳步开展,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而且具有民族性和地区性。所以,了解现状,把握特性,实行针对性地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一、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笔者应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等5个盟市的7所旗县级蒙古族高中进行调研,了解旗县级蒙古族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情况、信息技术教师情况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情况。访谈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常用教学方法、教学语言、学生情况、课程资源等。

二、调查结果基本信息呈现

(一)硬件情况

所调研的7所学校都配有计算机机房和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配置都是PⅡ以上,都能连通互联网,生机比平均为11:1,条件最好的生机比为7:1,条件最差的生机比为25:1。硬件条件比前几年有了很大的改善,基本能够保证上课时每人一台机器。

(二)信息技術教师情况

1.性别结构

由于不少教师是由数学或物理专业转行或是电教教师兼职,所以,男教师相对多。

表1 受调查学校男女教师比例

3.信息技术教材情况

东部地区以汉语教材为主,西部地区以蒙语教材为主,都使用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的教材。

4.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受调查的所有教师都使用讲练结合方式,教师不筛选例子,重操作,只有参赛或上公开课时,认真准备例子和课件。

5.其它

没有专门的课程资源,教师上课时依据个人情况准备。

三、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

通过现状分析,我区旗县级蒙古族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面临着下列困难。

(一)师资问题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1]我区旗县级蒙古族高中师资面临下列问题。一是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问题。很多信息技术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不成为高考科目,不管如何改革都没有用,学校和学生都不重视,还是辅课。二是信息技术教师结构问题。由于是蒙古族高中,所有教师都来自内蒙古的高校,并且平均3名信息技术教师中有1名教师是兼职。所以,教师来源狭窄,骨干教师是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三是教师素质和能力。受调查的教师中39%的教师第一学历是专科,36%的教师是非计算机专业出身。课程改革中选修模块所涉及的算法与程序设计、数据库初步、人工智能初步模块的教学对部分教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管理问题

在这7所学校中,普遍存在学校领导不重视信息技术课,不能够保证课时,信息技术教师考核不严格,待遇差等问题。

(三)学生基础问题

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不能保证,知识储备几乎是零。好一点的也只是对上网聊天,看电影熟悉一些。

(四)教材问题

对于蒙古族高中信息技术课教材问题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以往的蒙语教材都是翻译教材,没有直接用蒙语编著的教材。由于信息技术学科是一个新兴学科,信息技术术语在蒙古语中未能统一。教材翻译也出现直译现象,与蒙古族学生的母语思维不符,教师和学生都不爱用。特别是内蒙古西部地区的蒙古族高中学生汉语水平比较差,教材问题更为突出。至今也没有出版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或是翻译的教材。

(五)教学语言问题

蒙古族高中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是完全用蒙语授课,在高中除《汉语文》以外的其它课程也是完全蒙语授课,信息技术课使用何种语言授课更好呢?如果汉语授课,有些学生特别是来自牧区的学生不容易接受。如果用蒙语授课,信息技术术语不规范,实践环境是中文操作系统和中文的软件。也没有使教师和学生满意的教材。

(六)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问题

虽然课程名从《计算机》改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仍然主要为教师讲练结合方式,体现计算机工具论思想。教师重点放在软件的操作上,不关心例子,学生也是盲练或是完成课后题,资源素材非常贫乏。

四、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对策及建议

(一)更新观念,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支持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及其它社会成员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勇于摆脱高考指挥棒的束缚,更新观念,提高认识。[2]其中信息技术教师能否更新观念尤为关键,通过信息技术教师们的努力,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等渠道去改变其他人的观念,这是一个可行但又很艰巨的任务。

(二)完善规章制度,促进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有效的制度保证和政策支持,学校应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如信息技术教师的考核制度、工资制度、奖励制度、培训制度等。通过规章制度督促并鼓励信息技术教师们,发挥课程改革中关键因素—师资力量的作用。

(三)加强蒙语授课信息技术教师培训

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我区师资水平低,信息技术教育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区性。首先,要制定适合蒙古族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方案。其次,建设相关的培训资源。再次,建立网络平台,为一线教师提供长期合作和交流的平台。通过多样化的培训,使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四)加快建设蒙语授课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培养优质教师队伍

蒙古族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主要来自于我区各高校的蒙授计算机专业。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师范类计算机教育专业也需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改革,努力培养出高水平的蒙古族信息技术师资。同时,高校教师要加强对蒙古族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相关研究。

(五)开发适合蒙古族高中的课程资源

现在蒙语信息资源非常匮乏,包括蒙语教材和数字资源。所以,有关部门需要尽快组织相关人员,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适合本地区、本民族教师和学生的蒙语教材。一线教师积极收集、整理、开发蒙语信息资源。比如,开发适合蒙古学生心理爱好的蒙语教学软件、蒙语专业资源网站等。专业资源网站建设中重点考虑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五、结束语

希望在实行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中,蒙古族高中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经验,一起努力改善现状,能够切实提升蒙古族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富.新课程在西北地区适应性之调查研究[ J ].新课程实施.2008年第12期7-9

9.教育调查和研究报告 篇九

1.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

2.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

3.广州起义烈士陵园4.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及海军黄埔军事博览中心)

5.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6.中山纪念堂7.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

8.广东省博物馆9.广州博物馆10.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

11.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12.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13.洪秀全故居14.洪秀全纪念馆15.邓世昌纪念馆

16.增城博物馆17.番禺莲花山18.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

19.广州解放纪念塑像及海珠广场20.鲁迅纪念馆

21.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22.六二三路沙基惨案纪念碑及沙面岛

22.星海园23.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24.白云山风景名胜区

25.广州艺术博物院26.广州起义纪念馆27.荔湾博物馆

28.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28.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公园

29.花都革命烈士陵园30.番禺博物馆31.从化博物馆

32.清远市博物馆

说明:如果在思政课《基础》课已经开展了参观活动,那么建议在本门课程中开展调

查研究活动,参考选题在附2。

附2:开展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参考选题

1.关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调查

2.关于大学助学贷款的调查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关于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

4.关于当代大学生对国内外大事关注程度的调查

5.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情况的调查

6.从以人为本,看大学后勤服务管理

7.关于我校大学生家庭贫困情况的调查

8.落实科学发展观,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问题

9.关于大学生生命观的调查

10.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

11.关于构建和谐校园或和谐社会某方面的调查

12.关注孤残儿童和孤寡老人的调查

13.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调查

14.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分析

15.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关于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的调查

16.关于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调查

17.关于**市文化保护和宣传的社会调查

18.关于**市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社会调查

19.关于**市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社会调查

20.关于**地区村民自治组织选举状况调查

21.**村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22.关于**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社会调查

10.调查报告格式和要求 篇十

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应由以下部分组成:

1.报告题目

报告题目应该用简短、明确的文字写成,通过标题把调查报告的内容、特点概括出来。题目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设副标题,把细节放在副标题里。

2.作者署名

作者署名应使用真名,如为团体作者的执笔人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处。

3.摘要(有英文摘要的中文在前,英文在后)报告需配摘要,摘要应反映报告的主要内容,概括地阐述调查报告中得到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一般至少要有100个实词。摘要包括:

a)摘要字样;宋体 小四号

b)摘要正文;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

c)关键词;关键词为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具有检索价值。一般为3~6个

d)中图分类号。

4.正文

正文为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是调查报告核心内容,是对调查过程的详细表述,不少于4000字(不含调查基本情况部分)。根据所调查基本情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调查报告内容分为调查基本情况介绍、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分析、思考建议、结语四部分,包括介绍调查的目的、相关背景、时间、地点、人员、调查手段组成,以及对调查中得到的结论的详细叙述与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5.结束语

结束语包含对整个调查报告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到的收获和感悟,也可以包括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6.谢辞

谢辞通常以简短的文字对在实践过程与报告撰写过程中直接给予帮助的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谢意。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调查报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调查报告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

8.附录

对于某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以编入调查报告的附录中。

二、撰写调查报告的准备与主要步骤:

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应包括以下步骤:收集资料、拟订报告提纲、起草、修改、定稿等。各个步骤具体做法如下:

1.收集资料

资料是撰写调查报告的基础。收集资料的途径主要有:通过实地调查、社会实践或实习等渠道获得;从校内外图书馆、资料室已有的资料中查找。

2.拟订报告提纲

拟订报告提纲是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根据报告主题的需要拟订该文结构框架和体系。我们在起草报告提纲后,可请指导教师审阅修改。

3.拟订调查方式

一般可选择:问卷式,访谈法,观察法,资料法等,若是问问卷式则要设计调查问卷

4.起草

报告提纲确定后,可以动手撰写调查报告的初稿。在起草时应尽量做到纲举目张、顺理成章、详略得当、井然有序。

5.修改、定稿

报告初稿写之后,需要改正草稿中的缺点或错误,因此应反复推敲修改后,才能定稿。

三、调查报告的写作细则:

1.书写

调查报告要用学校规定的稿纸单面书写(必须用黑或兰黑墨水)或用计算机打印,正文中的任何部分不得写到稿纸边框线以外。稿纸不得左右加贴补写正文和图表的纸条,或随意接长截短。用计算机排版、打印一律用A4打印纸。版式要求如下:标题(小二华文中宋或黑体加粗居中),学院及作者名称(四号仿宋体居中,学院名称与作者

名称之间应空两格),目录(二号黑体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摘要(四号黑体加粗):内容(四号仿宋),关键词(四号黑体加粗),正文内容(四号宋体)。调查报告中汉字必须使用国家正式公布过的规范字。

2.标点符号

调查报告中的标点符号应准确使用。

3.名词、名称

科学技术名词术语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词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全称。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则书写。一般很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马克思等)应按通常标准译法写译名。

4.量和单位

调查报告中的量和单位必须符合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它是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的。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台、元/km。

5.数字

调查报告中的测量、统计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在叙述中,一般不宜用阿拉伯数字。

6.标题层次

调查报告的全部标题层次应统一、有条不紊,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

章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字编号方法,第一级为1、2、3等,第二级为2.1、2.2、2.3等,第三级为2.2.1、2.2.2、2.2.3等,但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四级,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每一级的末尾不加标点

7.注释

调查报告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可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的下端),而不可用行中插注(夹在正文中的注)。注释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

8.公式

公式应居中书写,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公式与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引用文献标注应在引用处正文右上角用〔〕和参考文献编号表明,字体用五号字。

9.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居中排放,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续写,续写时表题可省略,但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10.插图

文中的插图必须精心制作,线条要匀称,图面要整洁美观;插图6幅以内,用计算机绘制;若为照片,应提供清晰的黑白照片,比例一般以1:1为宜。插图一律插入正文的相应位置,并著名图号、图题每幅插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序和图题一般用五号字。

11.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置于正文末,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要按国家标准GB771487规定。参考文献按文中引用的先后,从小到大排序,一般序码宜用方括号括起,不用圆括号括起,且在文中引用处用右上角标注明,要求各项内容齐全。文献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超过3位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etal.中国人和外国人名一律采用姓名前后著录法。外国人的名字部分用缩写,并省略.。

主要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示例:赵景深.《文坛忆旧》.北新书局,1948年,第43页。期刊: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题名/期刊名/年期(或卷期,出版年月)。示例:何龄修.《读顾诚〈南明史〉》.《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3期。

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标题/论文性质/地点或学校/文献形成时间/页码。

示例:方明东.《罗隆基政治思想研究(19131949)》.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2000年,第67页。

12.附件

上一篇:乡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自查情况的报告下一篇:2018最新民间个人借款合同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