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档案

2024-08-02

山东省档案(共11篇)(共11篇)

1.山东省档案 篇一

山东省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社区矫正人员档案是指司法行政机关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教育帮扶工作过程中所依据和形成的具有查考和凭证作用的文字、声像、电子数据等各种载体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

司法行政机关对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并接受同级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县(市、区)司法局和司法所具体负责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管理工作。

第四条

县(市、区)司法局应当配备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移交工作。

第二章

档案内容

第五条

县(市、区)司法局应当建立和保存社区矫正人员的执行档案;司法所应当建立和保存社区矫正人员的工作档案,同时留存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副本。执行档案副本和工作档案分别装订,并同盒存放。

第六条 执行档案归档材料范围 1.社区矫正人员基本信息表 2.拟适用社区矫正调查评估意见书

3.刑事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执行通知书、罪犯执行告知书、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及假释证明书、保外就医审批材料、出监鉴定材料等

4.社区矫正人员报到谈话记录 5.社区矫正人员告知书

6.社区矫正人员报到情况通知单

7.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区域(场所)、外出(居住地变更)审批表

8.社区矫正人员警告审批表、违反社区矫正规定警告决定书

9.提请治安管理处罚、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收监执行、减刑审核表及建议书

10.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 11.解除社区矫正通知书

12.社区矫正人员死亡通知书、死亡证明等有关材料 13.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病情复查审批表 14.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期间再犯罪的,新罪判决书等文书材料

15.其他应当归档的相关材料 第七条 工作档案归档材料范围 1.社区矫正人员基本信息表 2.社区矫正宣告书 3.社区矫正责任书

4.社区矫正人员矫正个案书

5.社区矫正人员报告活动情况登记表

6.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病情复查登记表 7.司法所定期走访、检查核查记录表 8.社区矫正人员参加教育学习情况登记表 9.社区矫正人员参加社区服务情况登记表 10.社区矫正人员思想汇报材料 11.社区矫正人员教育谈话记录 12.社区矫正人员心理矫治记录 13.社区矫正人员帮困扶助记录 14.社区矫正人员考核奖惩材料 15.社区矫正人员人身危险评估表 16.社区矫正人员阶段矫正效果评估表 17.社区矫正人员总体矫正质量评估表 18.社区矫正期满鉴定表 19.解除社区矫正宣告书 20.其他应当归档的相关材料

第三章 档案整理

第八条

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的整理应当本着方便管理和利用的原则。应归档的材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第九条

归档的材料必须字迹清晰、工整,一律使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书写或打印机黑色打印,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或复写纸书写。同一份材料的内容书写用色应当一致,不得出现混用现象。

第十条

社区矫正人员档案材料应当完整规范,社区矫正人员姓名、年龄、文化程度、籍贯、住址、罪名、矫正类别、矫正期限等基本信息及主要犯罪事实,应当以决定机关的法律文书为准,人员基本信息不得简写,数字应当统一使用汉字小写或阿拉伯数字。归档材料中引用的法律法规,必须使用全称,并准确无误。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或社区矫正人员在文书材料上的签字一律使用姓名的全称,不得代签、略写,所有签名均在姓名下方注明时间(年月日),姓名应当签在材料的右下角或适当位臵,不得越出装订线。凡需加盖单位公章或需社区矫正人员按捺手印的,应当使用红色印泥。

第十一条

社区矫正人员档案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整理。社区矫正人员档案材料按照一人一卷、一人一盒的原则进行整理、保存。其卷内材料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所列顺序排列、编号、编目。

第十二条

档案卷内页码应当用铅笔编写在文字材料右上角(背面编在左上角);卷内材料应当统一采用70克A4型纸张。

第十三条

归档材料应当与卷皮、卷内目录、备考表装订成卷。档案装订时做到右齐、下齐,在案卷左侧采用三孔一线装订方式,按规定用线装订,不得使用订书针、曲别针等金属物品。对新材料应当及时归档,至少每年装订一次。

第十四条

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编号(档号)采用八位数字组合,前四位数是社区矫正人员报到的,后四位数是内社区矫正人员到县(市、区)司法局报到的序列号。

每名社区矫正人员执行档案的档号和工作档案的档号应当一致。社区矫正人员到县(市、区)司法局报到时,由县(市、区)司法局为其编制档号。

第十五条

社区矫正人员档案盒封面、盒脊、案卷封面、卷内目录、卷内备考表由省司法厅、省档案局统一设计。

第十六条

县(市、区)司法局应当依托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社区矫正人员电子档案,实现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同时保存并一并归档,归档要求参照《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

第四章

档案管理

第十七条

县(市、区)司法局应当建立收集、整理、归档、保密、借阅、移交、销毁等一系列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

第十八条

县(市、区)司法局和司法所应当按规定配备档案装具,以及达到档案管理要求的库房,具备档案基本保管条件。

第十九条

档案管理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泄漏档案内容,不得丢失、抽取、篡改、销毁有关材料,对损坏的档案要及时进行补救,确保档案真实安全。

第二十条

档案管理人员因工作调动或其他原因不再从事此项工作的,应当做好档案移交工作,办理交接手续。

社区矫正人员如因居住地变更等因素变更执行机关的,档案应当随社区矫正人员移交新居住地县(市、区)司法局。

第二十一条

社区矫正人员档案不得外借。有关单位或者个人需要查阅档案或摘抄、复印材料的,应当持单位介绍信和本人有效证件,经县(市、区)司法局分管负责人批准。复印的档案材料需加盖县(市、区)司法局档案保管部门的印章方为有效。

第二十二条 县(市、区)司法局应当对解除矫正的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纸质档案、电子档案予以封存。第二十三条

司法所应当在社区矫正人员解除或者终止社区矫正之日起一个月以内,将整理完毕的工作档案及执行档案副本移送县(市、区)司法局。

第二十四条

社区矫正人员档案保管期限为100年,保管期限从解除或者终止社区矫正当年算起。

第二十五条

县(市、区)司法局应当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按照有关鉴定销毁的规定,销毁执行档案副本。

第二十六条

县(市、区)司法局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向同级国家综合馆移交社区矫正人员档案。

第五章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司法厅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2.山东省档案 篇二

最近,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上海浦东的孙中界“涉嫌非法营运”事件终于有了结果, 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公布“事件中确实存在‘钓鱼’执法嫌疑”, 这也同时反映出目前各城市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营运车辆难于管理。山东省即墨市则在营运车辆管理实践中摸索出了自己的路子, 那就是靠规范的档案。

即墨市始终以完善的相关档案来规范营运车辆管理。目前, 即墨市已对全市营运车辆的二级维护工作建立了四级档案管理机制, 即管理部门建立“车辆管理档案”、运输企业建立“车辆技术档案”、综合性能检测站建立“车辆检测档案”、维修企业建立“机动车维修档案”, 为营运车辆管理提供了坚实保障。

为使营运车辆档案资料管理适应营运车辆管理人本化、标准化、科学化的要求, 市交通局等有关部门本着“一车一档”的建档原则, 通过采用数字编码、营运证号排序等方法, 对车辆的基本情况、二级维护和检测情况、维修记录、技术等级评定记录、车辆变更情况等进行整理并建档立卷。同时, 严把营运车辆市场准入关, 对新增营运车辆的资料逐车核对并分类入档, 做到手工档案、电子档案、台账相统一, 以确保营运车辆技术等级评定档案和管理档案资料的时效性、延续性和准确性, 以此来实现运管各相关业务部门营运车辆档案资料信息资源共享, 实现“规范档案, 依法行政, 高效便民”的工作目标, 从而进一步提高即墨市营运车辆管理和服务水平, 确保即墨市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稳定良好。

3.山东省档案 篇三

近日,山东省档案局考核组一行对山东调查总队进行了档案管理工作省特级考核。经过考核组的严格考核,总队档案室最终以总分107分的高分成功晋升省特级档案室,成为国家统计局调查队系统第一家省特级档案管理单位。

山东调查总队总队长刘同星指出,档案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达标升级,不仅仅是为了将档案归档管理,而是要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和作用,这是山东统计调查工作的重要一环。现在,电子档案管理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已经较为完善,但以后的工作还要有前瞻性,以方便档案查询和工作材料的收集,真正实现办公信息化、自动化。他要求档案室一定要忠实记录山东调查队系统的工作,不断提升档案工作的软实力,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水平,探索更好发挥档案价值的方式、方法,在全国统计系统争创一流。

山东省档案局在档案管理工作考核结束后对总队下一步的档案工作提出了四点指导意见:一是进一步夯实档案基础,更加注重档案资料的收集保存;二是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适应未来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潮流和要求;三是更加重视档案室的安全,加强对档案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安全保管意识;四是加强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大地发挥档案的价值。

宁夏总队倾力打造民生调查品牌

今年以来,宁夏调查总队充分发挥占有丰富民生调查数据资料的优势,密切关注民生改善进程,加强预警监测,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倾力打造民生调查品牌,努力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价值较高的信息服务。

贴近民生服务。生态移民攻坚工程是宁夏“十二五”时期最大的民生工程。为准确掌握生态移民区农民的搬迁意向,宁夏总队在生态移民区2市4县各选取10个村、70户移民家庭开展了生态移民区农民搬迁意向专项调查,并形成调研报告上报自治区党委、政府。紧盯民生工程做调查,既增强了统计服务的针对性,还体现了调查队服务的主动性。

围绕中心服务。稳定物价总水平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宁夏总队密切监测物价走势,并根据监测调查数据结果,积极向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议启动临时物价补贴机制,提高补贴标准。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意见》中明确规定,发放临时物价补贴标准由国家统计局宁夏调查总队测算确定。加强预警监测的做法,不仅使统计调查数据成为服务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而且使调查成果直接惠及民生。

4.山东省档案 篇四

来源:山东农业开发网 作者: 浏览:1572次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实现文件材料的科学管理,充分发挥档案在机关工作中的作用,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和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结合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从事农业综合开发的所有项目管理机构和项目单位的单位管理工作。

第三条 农业综合开发档案建设的作用。农业综合开发档案是项目立项的考查凭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是领导决策的查考凭证,为领导有效的开展工作提供帮助;是项目验收的查考凭证,项目竣工后,既要验收项目工程建设的硬件,也要验收项目档案建设的软件;是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项目档案记录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历史和取得的成就。

第四条 农业综合开发档案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一)真实可靠性原则。归档的资料必须真实可靠,不能弄虚作假,擅自改变原始材料的内容,更不能以假乱真,伪造资料。

(二)齐全完整性原则。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验收既要看工程形象、工程质量、工程建设标准等硬件,也要查看工程投资、工程概预算、资金使用、工程移交及工程管护责任落实等情况。项目档案资料要及时搜集、归档。

(三)规范统一性原则。档案作为查考和凭证,不仅要做到承上启下,避免重复,而且档案资料要统一归档,统一分类,统一装订,统一保管。

第二章 农业综合开发档案归档

第五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从立项、申报、审核、批复、实施、竣工验收到运行管护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所有项目的文件、材料要及时、完整、系统地归档保存。

第六条 项目档案。根据省、市、县(市、区)各级农发机构的工作、职责及权限,分别进行建档。省、市级农发机构项目档案一般分为综合类和业务类,县(市、区)农发机构项目档案分为综合类和单个项目类。

第七条 省级农发机构项目档案内容

1、综合类档案:①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五年规划;②计划上报文件及计划报表;③国家批复的计划;④计划调整的有关文件;⑤各项制度;⑥项目验收材料(包括项目自验报告、申请验收报告、省级验收报告等);⑦统计报表;⑧其它相关文件、图片资料(含宣传调研材料、工作总结等)。

2、业务类档案:省农发办各处应根据分管业务,以市为单位分别建档。①项目库;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有关附件;③省级对市项目的评估意见;④土地治理及重点产业化经营项目实施方案;⑤省级批复的计划;⑥其他相关文字材料。

第八条 市级农发机构项目档案内容

1、综合类档案: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五年规划;⑵项目库;⑶计划上报文件及计划报表;⑷省批复的计划;⑸计划调整的有关文件;⑹各项制度;⑺有关材料(含宣传调研材料,工作总结、项目自验报告、资金到位、下达、管理情况报告,申请验收报告等);⑻统计报表;⑼其他相关文字、图片资料。

2、业务类档案:以县(市、区)为单位分别建档;①计划上报文件及计划报表;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有关附件;③市级对县(市、区)项目的评估意见;④项目实施方案;⑤市级批复的计划;⑥项目申请验收报告;⑦市级验收报告;⑧其他相关文字材料。

第九条 县(市、区)级农发机构项目档案内容。

1、综合类档案。

⑴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申请立项报告; ⑵立项单位编写的项目建议书:土地治理项目以项目区乡镇为单位,产业化经营项目以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为单位; ⑶土地治理项目以项目区为单位编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单个项目编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⑷市、县(市、区)对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的评估论证意见;

⑸县(市、区)上报的计划文件及计划报表; ⑹市级批复的计划(含计划调整批复);

⑺县(市区)项目计划总体实施方案及市级批复意见;

⑻资金到位、使用、管理情况报告; ⑼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 ⑽申请验收报告和自验报告; ⑾宣传调研材料; ⑿招投标文件材料; ⒀项目区竣工图;

⒁项目立项前后公示材料。

2、单个项目档案

(1)工程类项目档案:①项目简介;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央财政无偿资金10万元以上);③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纸设计(含图纸、工程概预算等);④工程建设承包合同;⑤项目质量监理报告(分阶段监理报告);⑥群众筹资投劳花名册(附有群众签名);⑦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告;⑧项目申请验收报告;⑨项目验收鉴定书;⑩项目管护制度(含竣工项目移交接表);⑾项目实施工作总结;⑿其它相关文字材料。

(2)农业、林业类项目档案:①项目简介;②工程承包合同;③群众自筹资金花名册及投工投劳花名册(必须有群众签名);④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告;⑤项目申请验收报告;⑥项目验收鉴定书;⑦项目实施工程总结;⑧其他相关文字材料。

(3)科技类项目档案:①技术推广、示范项目档案内容:项目简介;技术推广、示范农户花名册;资金使用财务决算报告;项目实施工作总结;与技术推广有关的资料;其它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②人员培训项目档案内容:有关开展培训的通知;培训教材;培训人员花名册;培训资金财务决算报告;其他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

(4)产业化经营类项目档案:①重点产业化经营项目档案:项目简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有关附件、建设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建设单位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担保单位资质证明、企业等级证明、社会信用等级证明(纳税信用等级、银行信用等级)、科技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技术鉴定与推广意见、国土资源部门对征用土地的审批意见、环保部门的环保影响评估意见;有偿资金借款合同(复印件);银行贷款证明;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告;项目竣工验收报告及验收人员名单(需验收人员签名);项目实施工作总结;其它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

②一般产业化经营项目档案:项目简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附件;有偿资金借款合同(复印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告;项目竣工验收报告及验收人员名单(需验收人员签名);项目实施工作总结;其他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

第十条 财务档案。严格按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办法将项目账簿、原始凭证、财务报表、申请拨(借)款报告、上级下达的资金文件、拨出资金的凭证、财务决算报告等相关资料及时收集归档(财政部门保存)。

第三章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档案建设

第十一条 确定建档项目

根据上级批复的项目计划,土地治理项目的单个工程、农业、林业、科技;产业化经营项目都要建立项目档案,不同应一年一建,跨项目拟在竣工后的建档。

第十二条 资料搜集

项目档案资料的搜集与项目的立项、申报、设计、实施、竣工验收同步进行,项目建设进行到哪一个阶段,资料也要跟踪搜集到哪一个阶段。

第十三条 分类装订 资料收齐后,档案管理人员对资料进行认真审核,然后按项目类别、先后顺序编好页码,编制卷内目录及目录检索卡,填写封面名称、注明立卷时间、立卷人,采用三孔一线的方法装订,存入档案部门所规定的标准档案盒内,便于查阅、使用。

第四章 农业综合开发档案管理

第十四条 档案保管期限

目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为三年一期。档案应保存四期以上,待保存期满后,认为尚有继续保存必要的,还可继续延长保存期限。

第十五条 档案保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档案保管,要有专用的库房,必须设置档案专用箱、柜,有序存放,指定专人管理,人员变动时应及时办理档案移交手续,填写移交目录,双方签字、盖章后交接,防止人为丢失。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农发办、财政厅负责解释、修改和补充。

(鲁农开办字[2006]43号)

5.广东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 篇五

(广东省档案局 广东省信息产业厅 粤档发[2002] 38号)

各地级以上市、顺德市档案局(馆)、信息产业主管部门:

现将《广东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组织实施。

广东省档案局 广东省信息产业厅

二○○二年十一月四日

广东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

档案是一种重要的本源性信息。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政府政务信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存储、管理政务信息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档案信息并提供利用的职能。信息化对档案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为推动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根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和省政府制定的《广东省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2001-2005年规划》,现提出广东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档案信息资源情况。

全省现有县级以上国家综合档案馆145个,馆藏档案377.6万卷;专业档案馆18个,馆藏档案72.6万卷;部门档案馆12个,馆藏档案374.1万卷;合计共有各级档案馆175个,各类档案824.3万卷。各档案馆馆藏的档案、资料基本上都经过规范化整理,编制了案卷目录、卷内目录、专题索引、专题卡片等各种检索工具。全省已录入计算机的档案案卷目录有171.0万条,文件级目录639.5万条,约占馆藏总量的7.8%。

各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编辑、打印文件,每年有大量的电子文件在计算机中产生,而这些已经存储在磁盘上的电子文件,经签发打印成正式的纸质文件后,多数未能妥善保存,有的虽有保存,但缺乏统一管理,造成人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的浪费。

据调查,在省直单位中,有9.2%的单位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文件归档采取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并存的方式;有37.6%的单位在纸质文件归档的同时开始收集电子文件,累计收集了电子文件共28.1万份;有一半以上的单位尚未开始收集电子文件。

在人工管理纸质档案的情况下,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文件自形成之日起满10至15年才向各级综合档案馆移交,文件、档案信息在利用的峰值期,只能存放在文件形成单位,难以为各部门和公众利用。

(二)基础设施与应用管理系统情况。

我省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省应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经省档案局推荐的优秀档案

管理软件已经占据档案软件的主导地位,有95%的省直单位应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目录,档案管理被评为省特级的单位全部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目录。部分单位档案部门的计算机与单位的办公或业务计算机网络连接,个别单位档案部门已经实现了文件、档案管理自动化,做到了电子文件的实时归档,即时提供利用。目前,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拥有计算机近600台,绝大多数综合档案馆已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目录。多数机关单位的档案室配置了计算机,全省各级档案室拥有计算机1400台。

深圳市率先在全国开展“数字档案馆”的探索,顺德市和广州市荔湾区为建设电子文件(档案)中心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从总体来看,档案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还很不平衡,滞后于党委、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主要表现在:

--计算机管理档案多数处在管理档案目录信息的阶段,文件的全文管理尚处在起步阶段,对各机关大量产生的电子文件,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已经产生的电子文件(档案)有流失的危险。

--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未引起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和应用单位的重视,一些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档案管理功能不能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以至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脱节。

--电子文件管理研究滞后,没有及时提出电子文件存储的技术规范和格式标准。电子文件的处理系统和应用系统的不统一,信息的提取、检索方式的不统一,造成电子文件统一管理的兼容性差,影响电子文件长期保存和信息迁移问题,以至存储的文件、档案信息无法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多数地方档案信息化建设未纳入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范围,政府信息化建设规划未有档案信息化建设部分。

(三)人才队伍与标准规范建设情况。

从1998年开始,省档案局开展高新技术知识培训工作,全省大多数档案局(馆)的领导和业务骨干受过培训,通过培训各级档案干部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断提高,计算机知识不断丰富。

据统计,全省目前的档案专职干部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有649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有83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有405人。但计算机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的专业人才相对较少,现职档案人员中熟悉计算机操作的仍不多。

深圳、江门市、广州荔湾区档案局等先后制定了有关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规定,并已组织实施。省档案局将根据即将颁布的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国家标准制定实施细则。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

根据省政府关于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目标,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电子信息管理为重点,确保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档案)信息,真实、完整、安全地保存在档案管理部门,并为党委、政府和社会提供方便、快捷的利用服务。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下,以政务外网建设为基础,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管理与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档案信息利用服务网络化,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信息管理法制化。

在各地的电子政务建设中,电子文件(档案)管理要逐步实现以下目标:

--省、市、县各机关产生的需归档的电子文件,须交单位档案室管理。档案室作为归档电子文件的最终信息接收和管理的信宿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电子文件实时归档,保证本机关产生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安全地保存。--省、市、县各机关已归档的电子文件,由机关档案室提供利用。机关档案室作为归档电子文件原始信息管理和提供利用的信源单位,须加快计算机网络建设的步伐,尽早实现为本机关各部门提供电子文件的利用服务。

--各地档案局馆要与本地区信息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建立起“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简称文档数据中心),使文档数据中心成为本地区党委、政府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档数据中心集中管理政务外网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为党委、政府和政务外网各用户提供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

--省档案馆、经济特区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市县档案局馆,要在本地公众网平台建立“数字档案馆”或档案网站,使公众可通过 “数字档案馆” 或档案网站获得“一站式”的已公开的现行文件和开放档案查询、利用服务。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任务

在电子政务信息建设中,档案部门重点配合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建立文档数据中心和“数字档案馆”或档案网站。文档数据中心的任务是对党委、政府电子政务系统产生的应归档电子文件进行实时归档管理和即时提供利用,“数字档案馆”或档案网站的任务是为党委、政府部门和公众提供馆藏档案信息、已公开现行文件信息的检索和利用。同时做好未纳入党委、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单位的电子文件的收集、管理工作,保证有价值的电子信息真实、完整、安全地收集到档案管理部门,并提供即时利用。

(一)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1.省、市、县各机关单位档案室应收集和保管本单位已经产生的应归档的电子文件,最大限度地降低已生成信息资源的流失,并将电子文件的数据信息输入数据库,在单位局域网中提供检索利用服务。

从2003年开始,纸质文件归档时,须同时归档同版本电子文件,归档电子文件须与纸质档案并存。各机关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须做好本单位归档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保管工作,同时做好收集和接收电子文件的技术准备和人员培训工作。已具备接收电子文件条件的单位要注意做好近年来已生成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工作。已实现办公自动化的单位,档案部门可提前接收电子文件归档或实时接收电子文件归档,并即时提供利用。

2.省、市、县档案馆都要建立文档数据中心管理系统,积极创造条件接收本地区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在政务外网中提供检索利用服务。在党委政府的电子公文交换系统正式运行后,逐步实现:

--光盘或网络接收应归档电子文件;

--开通现行电子文件目录和档案目录检索服务;

--开通非密级现行电子文件全文和开放档案全文利用服务,为党委和政府领导以及各部门提供已归档电子文件、档案查询,及全文利用服务;

--通过政务内网或机要网,逐步实现涉密电子文件实时归档,并为党委、政府领导即时提供利用服务。

各地在规划政府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建设时,应同步规划建设文档数据中心。已建成或正在建设政府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地区,应把文档数据中心的硬件部分

同政府网络办公系统的硬件建设同步完成。

档案部门要发挥文档管理的技术优势,以统一格式标准存储电子文件,编制电子文件检索分类索引数据库,保证政务系统中产生的电子文件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安全性和方便、快捷提供利用,保证电子文件长期存储数据的安全、准确迁移,保证存储的电子文档信息长期利用。

深圳和顺德市要力争在2003年建成文档数据中心并试运行。省档案馆、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档案馆要在认真研究深圳和顺德市建设文档数据中心经验的基础上,加快自身的文档数据中心的建设。要将科学、规范的文档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行机制在全省逐步推广。

3.“数字档案馆”或档案网站,首先要将已开放馆藏档案和已公开现行文件目录上网,向公众提供网上检索服务。然后根据社会需求,对馆藏档案分类、分步进行全文信息数字化工作,逐步实现开放档案全文信息远程利用服务。经当地党委、政府批准,还要逐步实行已公开现行文件的全文利用服务。

4.省档案馆、地级以上市档案馆可设立档案信息数字化服务中心,充分发挥设备、人员和技术优势为县级档案馆和省、市、县各机关单位的档案室提供文档数字化服务。数字化工作的计划目标是:

--3年内地级以上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目录须全部录入数据库,5年内各县级档案馆馆藏档案目录须全部录入数据库。其中档案目录可通过本地文档数据中心提供查询利用服务,同时根据社会的需求,加速编制开放档案专题目录。--加大开放档案全文、视频档案、音频档案数字化力度,5年内实现1/5馆藏开放档案全文数字化。

(二)加强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的建设。

1.应用软件系统方面:

--进一步提高已推广的优秀档案管理软件的性能,增加著录质量控制和智能化功能,并使之从管理档案目录二次信息为主的软件系统,升级为档案目录、电子文件管理、存储功能完善的软件系统。

--应用或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时,其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及电子文件目录管理功能须符合档案管理要求和技术标准,确保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

--开发文档数据中心、数字档案馆运行管理系统专用软件,应包括:档案信息数字化专用软件;文档数据中心、数字档案馆运行管理、数据存储、迁移转换软件;档案信息搜索引擎;档案信息数据安全、存储、备份软件等。各应用系统须符合档案管理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标准,在确保原始信息数据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具有高起点,高技术含量和较高的智能化水平。

--开发电子文件、文档著录信息自动获取软件,为电子文件的收集、存储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保证未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单位,可以方便、及时、完整地收集、管理、存储电子文件,以技术措施避免现行信息资源流失。

2.硬件基础设施方面:

重点是在建设各级党委、政府政务外网的同时,统一规划、同步建设文档数据中心、数字档案馆或档案网站的硬件设施。

--各机关单位存储归档电子文件的计算机设备是本单位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存储和备份单位全部电子文件数据,单位在建设内部计算机网络系统时,存储和备份电子文件的相关硬件设备应是单位局域网建设的重点之一。

单位局域网建设时,本单位的档案部门应积极参与,主动提建议,使系统能够符合档案管理的要求。存储归档电子文件信息数据计算机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应高于其它设备,并且需考虑异地备份设备。

--各地文档数据中心是政务外网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存储和备份党委、政府各部门产生的应归档电子文件的职能。文档数据中心的局域网络系统建设,应纳入政府政务外网建设规划,各市县(区)档案馆要积极配合当地信息管理部门,做好文档数据中心的局域网络硬件系统建设。

“数字档案馆”和档案网站建设,也要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进行,档案部门应积极提出科学、合理的功能需求。文档数据中心的公开信息单向转入“数字档案馆”或档案网站,要严格执行涉密信息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逻辑隔离。

文档数据中心、“数字档案馆”和档案网站,档案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保密方案事前须经地级市以上保密部门的批准,网络建成后要报地级市以上保密部门审批后方能投入运行。

(三)抓紧标准规范的制定。

1.制定标准与制度。

在已经颁布的有关档案著录标准、《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待批)、《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等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在政府信息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组织技术力量研究制定全省统一的电子文件信息采集、管理、存储格式标准执行细则,使电子文件的管理更具有操作性。

制定电子文件归档、整理、公布、利用的工作规范;建立和完善电子文件保管、存储及安全利用的制度,使之逐步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2.归档电子文件(档案)存储要求。

--收集、接收的电子文件须保证与归档的纸质文件内容、版式一致。--应用通用工具形成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明电子文件存储格式,处理工具、版本等电子文件生成环境信息。应用非通用工具形成的电子文件,收集时需转换为通用的文件存储格式。

推荐的电子文件格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文字型电子文件格式:TXT、XML、RTF(应用WPS 字处理软件形成的电子文件,可直接保存WPS格式,但须同时保存同名TXT格式电子文件);

图像型电子文件格式:TIFF、JPEG;

应用多媒体技术获得的音频电子文件格式:WAV、MP3;

视频电子文件格式:AVI、MPEG。

归档电子文件须详细登记电子文件存储格式,处理工具、版本等电子文件生成环境信息,并与归档电子文件一并保存。

电子文件稿本代码:M-草稿性电子文件;U-非正式电子文件;F-正式电子文件。

电子文件类别代码:T-文本文件;I图像文件;G图形文件;V-影像文件;A-声音文件;M-多媒体文件;P-计算机程序;D数据文件。

归档电子文件须存储在符合要求的存储器中,并应及时对电子文件进行备份,存储于能脱机保存的载体上。推荐采用的载体的优先顺序是:只读光盘、一次写光盘、磁带、可擦写光盘、硬磁盘,不允许用软磁盘作为长期存储归档电子文件的载体。

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档案部门的重点工作,各级档案部门要充分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把档案部门的信息化工作与党委、政府的办公自动化结合起来。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信息部门的支持。各地领导和信息部门要把档案的信息化工作作为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领导、统一规划,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统一安排所需经费。

各级档案馆要在各政府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在信息管理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本着节约投资的原则,把文档数据中心和数字档案馆建设资金,列入当地电子政务建设统筹安排,统一管理。要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切忌好高骛远,铺张浪费,同时要防止重复建设,避免重复投资。文档数据中心、“数字档案馆”日常运行、维护所需费用,要纳入政府信息资源库的运行、维护经费之中,统一安排,专项管理。

(三)加强人才培训工作。

6.山东省档案 篇六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档案的管理,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国家对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以下统称合营企业)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合营企业档案,是指合营企业在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对企业生产经营、科学技术管理具有查考使用价值的各种不同形式和载体的文件材料。

第三条 合营企业档案是真实反映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工作发展的历史记录。各合营企业必须建立和健全档案,并将其列入本企业的工作和发展计划,加强领导,统筹安排。

第四条 合营企业的档案工作,必须明确有一位企业的领导人分管,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档案工作人员具体管理。需要设置档案机构的,由企业领导决定。

第五条 合营企业档案工作应接受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和指导。

第六条 合营企业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应包括合营企业的申请立项的意向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合营合同、章程及批准文件、产品生产、经营销售、公共关系、技术管理、设备仪器、计划统计、物资供应、外汇管理、劳动工资、安全管理、人事管理、教育培训、特技研究、工程建设、开业结业以及其他方面的各种文件材料。

第七条 属于合同、协议规定合营各方独自保密的技术,其技术文件材料由合营各方指定专人保存。

第八条 合营企业生产、产品试制、科研、工程和其他技术项目形成的科技文件材料(含缩微胶片、照片、录音、录像和计算机磁带,下同),应在技术项目完成或告一段落后,由技术项目负责人指定有关人员负责整理归档。

确因工作需要经常查用的科技文件材料,可在整理立卷后暂由业务部门和生产部门管理,但必须向本企业档案机构或档案工作人员移交一套完整的档案目录,以便档案机构或档案工作人员验收和检查。

各项管理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由各业务部门指定有关人员在翌年上半年内整理归档。

第九条 合营企业引进的技术设备,企业有关业务部门必须会同档案部门对合同中所列的技术文件材料项目进行验收、鉴证,并及时整理归档。

第十条 对文件材料归档的基本要求:

一、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是原件,完整齐全,能准确反映本企业生产经营和各项管理活动的真实内容和历史过程。

二、归档文件材料必须经过分类整理,立卷编目,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第十一条 合营企业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要列入生产、技术、经营等各项管理程序,列入本企业有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和有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第十二条 合营企业要建立和健全本企业文件材料收集整理、立卷归档,以及档案的保管、保密、鉴定、统计、利用等各项管理制度。

第十三条 合营企业应根据实际需要,纺制档案目录等检索工具,以便提供利用。

第十四条 合营企业应根据保存的档案数量,设置存放档案的库房和箱柜;档案库房应有防盗、防火、防潮、防尘、防虫、防高温、防污染的安全设施。

第十五条 合营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档安保管期限的规定,编制本单位的档案保管期限表,并由企业领导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共同组成鉴定小组,负责对本企业的档案进行鉴定工作。

第十六条 合营企业档案在合营期间不销毁。合营企业终止后,由中方合营者保存;凡确已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材料,必须造具清册,报专业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销毁。

第十七条 合营企业档案机构或档案工作人员,应积极做好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充分发挥档案信息作用,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

第十八条 合营企业会计档案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和《广东省经济特区涉外企业会计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合营企业形成的各种档案资料,在合营期间,为合营者共有,合营各方因工作需要均可查用本企业的档案。

第二十条 合营企业在签订合营协议、合同和制定企业章程时,应明确列入档案管理的有关内容。

第二十一条 设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合营企业,其档案管理工作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7.山东省档案 篇七

对于档案人员来说文本分类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过去用手工进行档案分类。随着计算机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文本文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分类,利用计算机进行文本分类研究和应用尤为重要[2]。

分类的意思是将具有共同特定特征的事物放在一起方便检索。最典型的分类应用是在超市里商品排放,例如把不同品牌薯片放在一个货架上,把饼干放在另一货架上。这种好处是让顾客在买东西时能比较品牌信息为购买做决定。用户在下次购买东西的时候会直接前往该位置。

文本分类是把有相似特征的文本归纳到一起方便查询。面对海量的档案信息,目前的管理模式是依靠专业人员在档案管理系统中进行手工分类工作,利用文本分类算法对山东女子学院档案系统进行管理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2 文本分类相关技术

2.1 文本分类的概念

文本分类是指在一定的分类体系下根据文本的内容自动确定文本类别的过程[1]。文本分类是文本挖掘的一个分支。

2.2 文本分类和文本挖掘

文本知识又称为文本数据挖掘。文本挖掘不同于数据挖掘,数据挖掘面对的是结构化数据。文本挖掘面对是非结构化的文本,因此决定它采用的方法与数据挖掘不同。文本分类属于文本挖掘的范围。

2.3 文本预处理

文本预处理在分类中很重要。文本预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文分词[3]。中文分词是将句子分为单词和词组的过程。2)词性标注[4]。词性是词语的属性,例如名词,形容词等。3)停用词过滤[5]。停用词指的是辅助词。如“的”这些词出现在大量的句子中如不处理会影响分类效果。4)实体识别[6]。实体识别是指对人名、地理位置等实体名字的识别。

2.4 文本表示

文本表示就是将文本预处理得到的特征词表示成计算机所能处理二进制数。

2.5 文本特征选择与特征抽取

对文本特征进行筛选,选出最能代表文本类别的特征,这个过程就是特征选择[7]。对每个特征计算其统计的度量值,设定一个阈值T,把度量值小于T的特征值过滤掉,剩下的是有效特征。特征抽取通过对初始特征空间进行扭曲、拉伸或者旋转等变换得到一个新的低维数特征空间的过程。

3 针对山东女子学院档案的基础词库的创建

根据学院档案管理的特点结合文本分类技术的发展,提出一种用于学院档案的基于语义的短文本加权自动分类算法。

3.1 基于山东女子学院档案自动分类算法的基础库设计

对于一份档案而言,其名字包括该档案的所有内容,档案进行计算机分类无需全文分析,只需对档案的名字分析。

本算法通过对档案名字信息中特征词提取和分析来进行档案的归类。通过对已分类的档案名字进行统计分析,将与各个类别相关度高的为其分配相应的权值,可创建词库表。在档案名字中存在大量的词如“关于”、“通知”等与分类无关词,为提高文本在提取特征词的准确度减少冗余词的出现,需创建停用词库。通过对档案文件责任者信息提取创建一个责任者词库。通过分析确定该档案所属的大类类别。

3.2 分类词库的创建

类别词与类之间的关联度能够区分,需要为其类别词与类之间的关联度建立权重来表达这两者的不同。当某一类别词与类之间的关联度非常紧密时,需要为其赋予较高的权重系数,是该类别词的档案文件能够分到指定的类别。当一份档案中有多个类别词,且这些类别词的档案有属于不同的类别号时,可以通过权重计算来确定该份档案应该分到哪个类号中。

4 基于语义的短文本的加权分类算法

在完成基础词库的创建后,采用加权分类算法对档案文件进行分类。算法的步骤为:

1)在责任者词库搜索该档案责任者信息,确定该档案属于的大类类别。2)用停用词表对档案文件名字进行遍历去除停用词。3)根据1)确定的类别在类别词库中遍历,提取文本类别词及其对应的权值。4)将获得的类别词及其对应权值进行分类加权汇总并进行比较取得最大值即为该份档案所属的类别。

4.1 基于语义的短文本加权自动分类算法

经过这些工作后,对档案文件进行自动分类可以分为以下步骤:1)获得待分类档案责任者信息,用责任者信息在责任者词库中检索获得待分类档案的类别。2)对名字进行停用词操作,去除文本中的停用词,将待分类的短文本进一步缩短。将相同的分类号合并并计算类别词的权值进行比较确定最大值,最终确定待分类档案所属的类别。

4.2 短文本的处理

首先对短文本进行遍历,去掉其中的停用词,再根据类别词库中的词汇与题名中的内容进行比较,最后从中提取出的类别词作为分类结果。

4.3 合并分类号并权值求和

经过之前的工作,所有的分类主题词所归属的分类号及对应的权重全部得到,即可开始计算权重最终确定其类别。最终运行步骤如下:1)从待分类档案表中读取第一条记录。2)根据该条档案的责任者信息,判断其所属的大类。3)在该大类下的二级类别词库中对档案文件的名字进行遍历,取得类别词及相应的权值。4)合并相同类号,对权值求和。5)判断是否存在唯一最大值,若存在则可直接确定类别;若不存在则转入人工处理。6)读取下一条,循环直至完成。最终便完成了对山东女子学院档案的分类。

4.4 档案分类应用分析

通过对山东女子学院档案的自动分类,可以大大减轻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对文件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做到井井有条,层次鲜明。通过文本自动分类对各类文本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分类,可以高效的为用户提供信息检索和信息存储形成了学校对档案的独特管理。

5 总结

跟其他类的文本分类方法相比较,本文所设计的基于山东女子学院档案的文本自动分类算法的复杂度大大降低了,取消了文本训练的复杂过程,直接将学校档案的各类关键词和停用词依靠人工经验学习进行了手工构建,然而词库的构建很复杂,需要根据分类情况的反馈不断的调整补充。由于学校所管理的档案内容的特殊性,为了提高分类的效率,本文中所采用的这种简单实用的算法经过分析可以减少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达到了预期目的。

摘要: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学校档案馆要管理的档案越来越多,许多学校针对这种情况采用档案管理软件对档案进行管理,据调查在我校没有对档案文件进行自动分类功能,为减轻档案工作人员工作量便研究一种适合我校档案的文本自动分类方法。本文大体论述文本分类算法的知识点和文本分类算法的应用。根据山东女子学院档案的重复性、周期性等特点,询问档案馆工作人员采用手工对档案进行分类时,需要知道档案主题名和档案人信息确定归属于哪一个类别。本文将档案按照主题名看作不同类别应用加权分类算法对属于不同的类别的档案进行自动分类处理。

关键词:文本分类,山东女子学院档案,短文本,加权分类算法

参考文献

[1]程传鹏.中文网页分类的研究与实现[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7(1).

[2]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第三十一次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R].2013-01.

[3]龙树全,赵文正,唐华.中文分词算法概述[J].电脑科学与技术,2009,10:2605-2607.

[4]陈晓文.自动词性标注方法的比较[J].温州大学学报,2009,01:53-57.

[5]化柏林.知识抽取中的停用词处理技术[J].现在图书馆情报技术,2010.08:48-51.

[6]孙镇,王惠临.命名实体识别研究进展综述[J].现在图书馆情报技术,2012,06:42-47.

8.山东省城乡收入差距研究 篇八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城乡差距经历了由迅速缩小到逐渐扩大,由逐渐扩大到逐渐缩小,再由逐渐缩小到加速扩大的发展过程。

(一)山东城乡绝对收入差距变动分析

根据1980~2005年山东统计年鉴,做出山东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配收入绝对差的折线图。从图1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都在逐年增加,同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绝对差值的总体趋势也是在增加。从1980~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基本相同,但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处于高水平的增长上,而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一直处于低水平的增长之上。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的绝对差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

(二)山东城乡相对收入差距的变动分析

衡量城乡收入差距除了用绝对收入差距指标外,还可以用相对收入差距指标,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比值来反映,其数值的变化更能直观地表明山东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的历史变动轨迹。山东省城乡相对收入差距的变化可以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从1980年到1983年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快速缩小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慢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0年的448.21元增长到1983年的537.03元,年均增长率为6.3%;而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由1980年的240.98元增长到1983年的500.68元,年均增长率为2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从1980年的1.86下降到1983年的1.07。

2.从1984年到1993年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快于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4年的638.64元增长到1993年的2515.08元,年均增长率为16.5%;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84年的554.61元增长到1993年的1413.69元,年均增长率为1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从1984年的1.15增长到1993年的1.87,城乡差距由此拉大。

3.从1994年到1997年为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步缩小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慢于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4年的3444.36元增长到1997年的5190.79元,年均增长率为14.9%;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94年的1975.12元增长到1997年的3468.72元,年均增长率为2l%,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从1994年的1.74下降到1997年的1.50,城乡人均相对收入差距缩小。

4.1998年到2005年为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步扩大阶段

这一阶段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8年的5190.79元增长到2005年的10744.8元,年均增长率为10%;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98年的3561.87元增长到2005年的5676.98元,年均增长率为7%。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从1998年的1.51增长到2005年的1.89。城乡人均相对收入差距拉大。

二、山东省城乡差距拉大的原因

(一)经济原因

1.城乡收入差距是由城乡的产业特性决定的

虽然现在的农村包含了多种产业,但农业在其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是其与城市区别的一大特征。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农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小等特点,决定了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农村自然处于劣势。

2.诱发的生产要素外流

这里所说的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和劳动力。长期以来,由于金融资本的逐利性,金融资本不断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农业流向非农产业,导致农村的资本空洞化。资本的匮乏必然影响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影响农业先进技术的引进以及影响农村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使农村陷入了贫困恶性循环,而且也使农业的产业态势弱化。同时,由于农村的投资不足及城市的吸引力,使得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进而加大了农村的贫困。

3.以家庭为主体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难以适应全国乃至全球统一的大市场需求,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而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我国加入WTO,农业生产的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小农户生产供给对国内乃至国际大市场的需求之间产生了一定的不适应性。而且因农业生产规模小,难以应对市场风险,使农业生产在市场占有方面处于劣势。

(二)制度和政策原因

1.政府对农产品价格的收入转移

我国一些经济学家使用“剪刀差”的概念来描述农产品国家收购价格和其“实际价值”之间的差距。剪刀差的产生和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是由于新中国在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下,为了实现工业化,不得不有意识地从农业中抽取部分资金来发展工业。虽然剪刀差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是过大过久的剪刀差会使农业发展缓慢,农民负担过重,城乡差距拉大。

2.在税收和国民收入再分配方面存在着城乡的差异

从原则上说,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的调节,即通过收入的再分配,应该缩小收入的差距。但在计划经济时代,山东对农村实行净税收的政策,对城市则实行净福利、净补贴的政策,被人们称之为逆调节的政策,其结果是扩大了收入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再分配仍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模式,对农村实行净税收的政策,对城市则实行累进所得税和高福利、高补贴的政策,这就使所得税变成负所得税,失去了本来应有的意义。财政支农投入是国家对农业支持和保护的重要方面,可我省的财政支农资金不但不足,而且结构不合理。同时,山东财政对农村的投资总量是不断增加的,但财政投资的城市偏向十分突出,财政的农业投资占总支出的比重极低。这必然是对农业发展的削弱,必然拉大城乡发展的差距。

3.土地征用制度对农民不公平

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土地等资源被占用,但因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不合理造成农村财富转向城市。其主要表现是,由于土地征用的法律制度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因而造成农民的土地征用补偿安置费用严重偏低,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保障。

4.城乡分离的二元社会结构

城乡隔离是城乡差距扩大的又一制度原因。我国城乡差距的扩大,不仅在物质基础上有差距,最主要的是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使城市人均的资源总量快速增加,而农村人均资源很难增长。一方

面,产业不断地向城市聚集,各种物质和文化成果向城市聚集;而另一方面,人口向城市的聚集被严格控制,城乡之间人均经济和文化成果的占有差距就不可避免地要扩大。

三、山东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

(一)制定一定的战略目标和计划,有步骤、有计划地缩小城乡差距

城乡收入差距是山东省几十年工业化的结果,同样,缩小城乡差距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指望短期内就能发生显著变化。从国际经验来看,韩国开展新村运动经历了30年的时间,日本的新农村建设行动也用了30~40年的时间。因此,我们要充分地估计到解决城乡差距问题的困难,制定一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计划,分阶段地实施这些计划、实现这些目标,在实现每一阶段目标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摸索规律,有步骤、有计划地缩小城乡差距。

(二)因地制宜,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山东属农业大省,各地土地状况、历史基础不同,因此要因地制宜,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具体来说,东部地区发展集约经济,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蔬菜和水果的生产和出口,对蔬菜实行专业化经营和专业化管理,延长产业链;同时,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了解国外市场,处理好质量和产量的关系,综合提高农民收入。西部地区发展适度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农业产业化。

(三)通过价格手段和收入支付手段,提高农民收入

政府应制定一定的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对农产品进行保护性收购,稳定和提高农产品市场价格,以此提高农民收入。同时,政府应对农民进行收入补贴。政府应根据各个地区当年的收成、农民的种植习惯和农产品的市场供求情况对农民进行适当的补贴,以此稳定农民的收入。

(四)对农村提供一定的服务支持,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政府要加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内容包括提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市场信息服务、支持农民组织发展、加大农村教育投资和师资引进,以此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村的造血功能。

(五)合理有序地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城市应尽可能多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同时,加强农民工的权利保障、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适应城市生活,胜任城市提供的工作。

9.山东省档案 篇九

工会

鲁劳社[2007]9号

关于调整企业职工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后供养直系亲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的通知

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总工会,省直各企业主管部门,养老保险省直管企业:

为解决企业职工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后其供养直系亲属(以下简称遗属)生活困难问体,经研究,从2007年1月1日起,调整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企业职工(含离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后,符合领取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条件的供养直系亲属,每人每月补助标准按企业所在地调整为5类:280元、250元、220元、200元、180元,各地具体标准见附表。

(一)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职工遗属的补助标准,在上述补助标准的基础上提高20%。

(二)职工遗属为孤寡一人者,在上述补助标准基础上提高10%。

(三)兼有

(一)、(二)项情况的,补助标准在上述补助标准上提高30%。

二、过去已领取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现仍符合供养条件的,按本通知规定重新核定遗属补助标准。

三、享受遗属补助的人员范围、资金列支渠道等问题,仍按鲁劳社〔2003〕34号文件及有关规定执行。

附件:企业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表。(见表)

部分企业职工的供养直系亲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调整

今天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获悉,我市按行政区域分别调整因病或非因工死亡企业职工的供养直系亲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详见右表),其中市内5区每月标准调整为280元。

经市政府同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总工会日前联合下发《转发〈关于调整企业职工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后供养直系亲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的通知〉的通知》(济劳社字[2007]41号),自2007年1月1日起,按我市行政区域分别调整供养直系亲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其中历下、市中、天桥、槐荫、历城5区每月标准调整为280元;章丘、长清、平阴每月标准调整为250元;商河、济阳每月标准调整为220元。

10.山东省情况 篇十

一、山东省概况

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黄河下游,是中国主要沿海省市之一,总面积为15.67万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常住人口为9979.31万人,是继河南省之后列第二位,其中近4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省会济南和港口城市青岛是人口最为密集的两个城市。山东是中国的工农业大省、人口第二大省、中国的菜篮子、中国温带水果之乡。

山东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经济实力最强、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2007年以来经济总量居全国第3位。2013年,山东省实现生产总值(GDP)54684.3 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42.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2.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2519.2亿元。2013年,山东与广东、江苏,一起被评为中国最具综合竞争力省区。

山东是中国儒家文化发源地,儒家思想的创立人孔子、孟子,墨家思想的创始人墨子,军事家孙子、孙膑、吴起等,均出生于山东。山东还是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2014年世界杯帆船赛、世界园艺博览会、APEC贸易部长会议,2015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举办地。

二、山东省福彩发行情况

(一)、福彩中心机构介绍 山东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专门从事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的事业单位。它由七个部门组成:综合部、市场部、市场二部、市场三部、技术部、财务部、后勤部。

1989年成立山东省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负责全省福利彩票的组织实施和发行,副省长高昌礼任主任,办公室设在省民政厅。1996年成立山东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山东省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办公室),负责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及福利彩票的组织发行工作。2001年根据民政部指示更名为山东省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2003年恢复现名。

(二)、福彩销售情况

2000年5月山东开始发行电脑票,自当年起,山东福彩事业实现了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重大转变,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当年仅8个月的时间,山东就销售电脑福利彩票6.23亿元,创造了山东彩票年度销量最高纪录。2001年,山东福彩销售18.5亿元,首夺全国销量第一,赢得“福彩事业看山东”的美誉。2002年,山东福彩销售26.6亿元,再夺全国销量第一,被民政部表彰为“全国福彩系统的一面旗帜”。2005年,山东福利彩票率先突破50亿元大关(实际销售53.9亿元),第三次夺得全国销量第一,省福彩中心荣立集体一等功。

自2006年起,山东福彩进入“二次创业”阶段。2007年,山东福彩“下山”之后又“上山”,销售总量为59.27亿元,第四 次夺得全国销量第一。2009年,山东福彩潮落潮又起,销售总量为69.04亿元。2010年,山东福彩销售总量为89.8亿元,民政部在贺电中赞扬“山东福彩不愧为全国福彩系统的一面旗帜”。2011年,山东省福利彩票年度销量超过100亿元,筑起了新的里程碑。

2013年山东省福彩销量再次创造历史新高,全年共销售134.43亿元,比上年增长9.86%,筹集公益金37.76亿元,其中,电脑票销售88.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中福在线”销售27.79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即开型彩票销售18.15亿元,位居全国第二。2014年上半年,山东福彩销售72.78亿元。同比增长12.94%,创历史最好水平。福彩电脑票销售48.28亿元,同比增长16.74%。“中福在线”销售15.66亿元,同比增长16%。即开票销售8.83亿元,位居全国第二。

目前,山东福彩中心销售的玩法主要有:双色球、七乐彩(30选7)、3D、齐鲁23选5和齐鲁群英会五种玩法。

(三)福彩公益金使用情况

多年来,山东福彩中心高举福利彩票公益旗帜,自觉践行福利彩票发行宗旨,切实把福彩公益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落到了实处。

资助民政基础设施类项目:在争取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的同时,不断加大彩票公益金的投入力度。1987—2010年,全省各级民政部门使用彩票公益金49.3亿元,共资助民政基础设施 类项目4246个,主要有爱心护理工程、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城市养老设施、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儿童福利院、社会福利院、光荣院、救助站等,还有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农村养老设施、优抚医院等,建筑面积达1244.8万平方米,新增床位33万多张。初步形成了以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社会事务、社区公益为主体的民政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不断上升,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群众、巩固国防、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资助非基础设施类项目:截至2010年底,围绕福利彩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发行宗旨,各级民政部门使用福利彩票公益金19.1亿元,先后开展实施了“明天计划”、“脑瘫儿童康复”、“爱心护理工程”、“儿童福利特训项目”、“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城乡医疗救助”、“低保家庭大学生救助”等,受益人数达811万多人。

三、福彩双色球“306”业务开展情况

2013年1月,山东福彩与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合作开通了福彩双色球定投业务,该业务自开售以来,就以其一次申购、全年自动投注、自动开奖和派奖、短信即时通知等特点,受到全省彩民的喜爱和欢迎。

双色球“360”银行定投是山东福彩在多年电子彩票运营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对国内银行渠道彩票业务的合作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跟踪与分析,依托“双色球”这一家喻户晓的明星彩种,为 广大民众打造的一个“投入门槛极低,无需专业知识,无需投入精力,一旦设定,不再操心,集公益、幸运于一身”的便捷购彩服务。

为了进一步扩大福彩银行定投网点,为更多彩友提供购彩服务,2014年8月,山东省福彩中心又与邮政储蓄银行合作推出了双色球福彩定投业务。山东福彩结合之前农行、中信银行定投业务开展实况及彩友反馈意见,对邮储银行定投业务进行了改进和升级,选号更灵活,一次设定投注号码,可自选、机选、复式投注,可选择全年153期、半年83期、季度43期,每期自动投注,自动对奖。购买更方便,兑奖更快捷:单注1万元以下(含)小奖自动派发至银行卡,单注1万元以上大奖人工通知并协助领取。备注: 目前山东省民政厅及福彩主要领导: 山东省民政厅厅长王浩 分管副厅长周云平厅办公室主任张孟强

11.山东省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篇十一

物流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

物流对许多人来讲很生疏,但实际上,物流无处不在。国家离不开物流,市场离不开物流,企业离不开物流,个人离不开物流。从一定意义上讲,物流是一种先进模式,是一种先进方法,是一种先进生产力。“物流”从美国起源,也发育于美国。从军事到经济,从美国到世界。

物流业是“第三利润源”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物流术语》,物流就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从宏观上看,物流是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支撑国民经济顺畅运行的基础性活动。从微观上看,它是对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伴随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的管理活动,是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与信息等服务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综合性服务的过程。

物流业也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现代物流业连接着生产与消费,是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对于加快经济循环、合理配置资源、节约成本,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重新界定“三个产业”新概念时,将新兴的现代物流划归为“第三产业”,显而易见是把现代物流看作是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

可以预计,现代物流业必将成为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目前,山东物流业正处于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现代物流业正准备迈过起步期,在“十一五”期间进入快速发展期。

物流产业是聚合性产业物流产业是物流资源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性或聚合性产业。物流资源产业化进而形成了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业等。这些物流资源分散在多个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流通业等。而所有产业的物流资源不是简单的累加,是一种整合,可以起到“1+1>2”的功效,因此,物流产业是一种复合性产业或聚合性产业。

现代物流企业是物流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所谓“现代物流”是相对“传统物流”来讲的,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前者由“物流信息”搭建平台,而后者则没有。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现代物流企业应当具备以下突出特征:物流功能的专业一体化、物流活动的规模化、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物流服务的社会化。

根据现代物流企业突出特征和物流服务基本功能不同侧重,现代物流企业可按以下三类企业来界定:

1、现代运输型物流企业;

2、现代仓储型物流企业;

3、现代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

现阶段,我省物流企业普遍处于传统业务向现代物流发展的时期。目前,由于现有的物流行业统计无法取得现代物流的相关资料,只有在经济普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具备现代物流性质的企业认定,实行企业直接统计,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我省现代物流的发展状况。

加快发展我省物流产业的意义

在新的形势下,研究我省物流产业及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并促其加快发展具有更加特殊的、长远的意义。

第一,加快发展物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我省加快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省物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正在逐步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全面延伸,其先导作用凸显。物流业已由过去的末端行业,上升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先导行业。在农业方面,现代物流业可使农村经济得到高效有序地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极为重要措施。在工业方面,现代物流业可促进产供销有效地结合,推动我国现代工业发展。在商业方面,现代物流业促成了商业经营形式的变革和规模的迅速扩大。在科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使得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流”,主要是人流、 物流 、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数量大大增加,流动速度不断加快。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工业化的发展阶段。2007年我省GDP总量已达25887.7亿元,人均GDP达到27723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438.8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226.2亿美元。如此大的市场规模,没有现代物流就难以保证经济持续健康运转。可以肯定地说,没有现代物流业的充分发展,就难以实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

第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提升产业素质、振兴第三产业的必然选择。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进程和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从全国比较看,我省的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007年以来,国务院及我省相继出台政策、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从促进扩大内需,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服务业摆到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在今年的我省加快服务业发展纲要中,已将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六大重点措施之一。这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因此,应该把现代物流业作为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切入点,并尽快培大培强,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第三,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现代物流是流通方式的一场革命,是企业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我省一些企业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在海尔集团,物流的出现给这个家电制造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动力。海尔集团通过发展物流业,在国内外建立了42个配送中心、1550个专卖店和9000多个营销点,仓储面积由50万平方米下降到2.5万平方米,呆滞物资下降73.8%,库存资金周转天数由30天下降为12天,对客户订单的响应速度由36天降低为10天以内,营销人员和采购人员减少了1/3,每年降低采购费用10亿元,节约仓储费用上千万元。

第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以探索企业发展的新路子。在经济发展中,现代物流对企业在市场上能否取胜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从本质上来讲,企业在市场上的表现主要是由产品的质量、价格、以及产品的供给三个因素所决定的,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对企业的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三个因素都分别直接或间接的受到物流能力的影响,企业界采用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方式之后,能够有效地增强企业的活力,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发展经历也告诉我们,建立或运用先进的物流体系,能更快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如美国戴尔计算机公司、美国波音飞机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和我省的海尔集团,无不借助先进的物流体系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第五,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据调查,我省每年需要安置的下岗职工、待业青年、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和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多达数百万人,而新增就业岗位缺口相当大。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是靠二、三产业的发展。而第三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样的投入能创造比第二产业多得多的就业岗位。随着我省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就业人口的行业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物流业涉及的几大行业就业人口增长较快。“十五”期间,全省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劳动者共计145.6万人,比2000年增长47.5%。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劳动者共有317.4万人,比2000年增长47.5%。其中,零售业增加113.6万人,而批发业减少13.7万人。说明零售业尤其是现代零售业规模在迅速扩大,吸纳就业潜力很大。个体、私营企业劳动者已占到全省就业人口的五分之一。由此可见,我省多元化就业格局初步形成,非公有单位已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而我省的物流企业有80%属非公有制。因此,只有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才能更有效地缓解就业压力。

我省物流业发展现状综述

我省物流业发展具备良好条件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对拓宽山东的经济增长空间,提高城市经济的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和法制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省国民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为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随着市场竞争对物流需求的高涨和南方城市物流的兴起,如何发展山东省现代物流企业的问题已摆在各级政府面前,并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积极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化。可以说,市场需求的迅速增长,政府的高度重视,使我省现代物流业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物流基础设施具有较坚实基础 山东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地理位置优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几年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山东的货运总量高居全国第一位,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居全国第四位。外货吞吐量居全国第三位,青岛港集装箱运输跻身世界大港前十名。全省现有各类公路近21万公里,17个省辖市都有高速公路连接;铁路营运里程3100多公里,沿海港口24处,生产泊位284个,其中万吨级泊位106个,形成了青岛、烟台、日照三个亿吨大港,成为江北唯一拥有这样多亿吨大港的省份;建成机场7个,营运航线229条。

物流产业初具规模,收入总量位居前列 由于物流产业主要分布在第三产业,通过五年一次的经济普查,物流产业总体发展情况可以基本摸清。从第一次经济普查结果看,我省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初具规模。作为物流产业的主体行业,2004年末,我省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法人单位4642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0.8亿元、利润总额48.8亿元, 拥有资产1630.6亿元;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5.7万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88.4亿元、利润总额139.4亿元,拥有资产3136.5亿元。交通运输业个体经营户为45.6万户,实现营业收入1159.8亿元;批发和零售业个体经营户为12.6万户,实现营业收入4306.3亿元。目前,全省建成和在建的物流园区67个,等级货运站490多个;建成配送中心249个,物流配送额达到720亿元。我省物流收入列全国第三位。

现代物流技术逐步得到应用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开始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配送和运输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商业企业则加快改制重组,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全省已有392家企业,结合实际在不同领域采用了现代物流管理方法,取得直接经济效益11.5亿元。

物流企业蓬勃发展并形成一批骨干企业 目前,我省已经形成了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物流企业,培育了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骨干企业,涌现了盖家沟、骏骑、佳怡等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到目前为止,我省进入A级物流企业行列的企业有8家。其中,5A级2家(山东海丰国际航运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盖家沟国际物流有限公司),4A级4家(山东佳怡物流有限公司、三联家电配送中心有限公司等),3A级、2A级企业各1家。众多国有控股、外资和私营物流企业的纷纷涌现,推进了我省物流产业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的共同发展,为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良好的开端。目前,全省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有4000多家,其中80%为民营企业。山东交运集团、山东中邮物流公司、山东佳怡物流公司等15家企业入选全国物流百强,入选总数列全国第三位。青岛在运作现代物流方面已有相当基础,海尔、青啤等企业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建立了成熟的物流体系,并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为山东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典范。目前,我省挂物流招牌的企业越来越多,但具有相当规模、设施完善、服务规范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寥寥无几。

当前我省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我省现代物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受传统运输观念的影响,相对于国外及先进省市,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阻碍发展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对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认识不足,协调不够 近几年虽然政府的推动力明显加大,但许多部门、企业各自为政,并没有形成合力,没有形成全面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氛围,还没有从战略高度来认识现代物流业。目前我省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在管理体制上还存在一定障碍,一方面,行业或部门之间条块分割问题严重,妨碍了现有物流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和其自身具有的社会化优势的发挥,束缚了物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与物流企业发展相关的融资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政策与法规尚不完善,也制约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第三方物流水平不高,发展存在一定困难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目前我省一些工商企业还没有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对企业内部物流进行整合和重组,习惯"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自办物流比重较高,存在"小、散、弱"现象。企业物流与第三方物流不能有效融合,导致社会物流需求不足。从总体上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省存在企业物流“越位 ”,第三方物流缺位的问题。

信息化程度低,现代营销和经营水平不高我省的网络资源开发不够,许多企业至今没有上网,现代水平不高,物流渠道不畅,业务受限。全社会没能建立起统一的信息网络,各部门之间信息不能共享,滞迟了物流周转。中国物流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的差距,主要在两方面:一是信息网络技术落后;二是服务理念较差。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如何利用现代物流的理念,结合各项技术来推动我省的物流产业升级与整合,参与全球化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开拓出一条跨越式的发展道路来,已经成为必须面对并应解决的问题。

物流成本偏高,物流企业经营模式有待改进,集约化程度有待提高国际上通常把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物流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指标。发达国家及地区经过推行现代物流,这项指标已控制在10%左右(美国为10.5%,日本为11.4%,台湾为13.1%,新加坡为13.9%,香港为13.7%)。而我国企业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物流”,使得国内企业物流费用平均占商品价格的40%左右,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1-3倍。我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也是居高不下。从总体上来说,目前我省大多数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还停留在比较粗放和初级的阶段,现代物流理念尚未形成,企业服务能力不强,集约化程度较低,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

物流人才严重匮乏物流人才是物流行业发展的关键,也是物流企业成长的保障。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兴起,国内人才市场出现了物流人才热,一些外国公司或合资企业对物流高层人才需求若渴,符合要求的物流人才,尤其是物流企业经理、物流部门经理,物流策划人员、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人员严重紧缺。目前我省从事物流具体工作的队伍十分庞大,但真正受过物流专业系统教育的人不多,精通物流知识的人才寥寥无几,高层次人才更是缺少,与企业的需要形成巨大反差。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加快发展山东现代物流业的对策建议

要用科学发展观认识和指导物流发展 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加强规划管理和协调。现代物流是一种先进生产力,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逐步增大。因此,要把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各部门密切配合,要像支持民营经济那样支持物流业,在全省上下形成一种浓烈的氛围。各级政府应设立协调小组,就像一个交响乐团一样,需要总指挥。要实现政府推动、企业运作、行业自律协调发展。要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动力,推动我省现代物流健康、快速、全面发展。

完善配套政策,优化发展环境要对我省现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研究,找出解决办法,有针对性出台政策,政策要做到一旦出台就具有引导性,就能起到推动作用,一是结合国内外经验和我省实际情况,在各方面给予优惠。二是针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相关产业分别扶持。三是围绕建立统一开放、公平、规范的市场体系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关部门特别是金融、工商、税务等部门,都要出台支持物流的配套政策,规范执法行为,做出服务承诺。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搞好规划是确保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物流发展规划要与城市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坚持政府扶持、多方投资、市场运作、立足整合的原则,合理布局,防止盲目建设,重复投资。切不可你上、我上、大家上,因为现代物流时空性极强,又是微利行业,一拥而上,必然导致重复建设,使新兴行业一开始就陷入资源浪费的泥坑。

加快发展重点城市物流中心城市是物流活动高度密集的区域,也是物流发展的重要节点。要依据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等条件,以港口带动、产业带动、消费拉动、交通运输枢纽带动等模式,加快发展中心城市物流业。要重点发展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物流规模较大、市场发育良好的城市,特别是要加快发展国际型物流城市。

搭建信息平台,强化科技支撑 电信部门要继续加大投入,在现有基础上以扩大信息容量、提高传输速度为重点,进一步搞好信息网络建设,增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要逐步构筑起覆盖宽泛和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将制造商、供应商以及货主、用户联系起来,实现对物流各环节的时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

引导企业剥离自营物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被誉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器”和21世纪的“黄金产业”。要积极引导工商企业扩大物流需求,逐步将生产制造和商贸领域以外的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流通领域的加工、整理、配送等业务有效分离出来,对整合重组分离出来的有效物流资源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实行专业化经营。鼓励工商企业将部分物流业务进行物流外包,提高专业化程度,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高效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一般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都没有必要建立“小而全”的物流业,完全可以利用第三方物流,以较小投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发展国有物流业与发展民营物流业相结合,当前重点要扶持民营物流业的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和支柱产业,没有国有物流业是不行的,深化国有物流业的改革,必须转换机制,增强实力,加速市场化进程,发挥以干线运输为主体的国有物流业的主导和示范作用。同时,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支持民营资本,民营企业进入物流产业,特别是在资金、税收、土地征用上要予以政策扶持。要形成国有物流业、民营物流业与外资物流业三足鼎立、相互补充、相互竞争、相互制衡、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上一篇:办理项目批复所需手续下一篇: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