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精选13篇)
1.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 篇一
围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主题,我校将组织广大师生学习新疆发展史,争做民族团结好伙伴,以电子读本《热爱祖国,同心同行》为载体,以班队会为平台,以手拉手志愿结对为主要形式,积极开展各民族同学之间的手拉手活动,引导各族老师、少年儿童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中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现做出如下计划:
五月(民族团结教育月):
1、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系列活动;
(1)4-5年级民族团结示范课评比《热爱祖国同心同行》;
(2)开展“民汉伙伴手挽手,互帮互学同进步”活动;
(3)评选表彰民汉同学手拉手结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同学;
2、主题队会展示:“感恩伟大祖国珍惜民族团结”(围绕电子读本《热爱祖国,同心同行》进行);
3、参加“阳光体育大课间”项目评选活动;
4、出第三期板报:感恩伟大祖国珍惜民族团结;
2.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 篇二
一、切实加强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组织与领导
天津市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实行市、区 (县) 和学校三级管理, 行政管理和教科研工作相结合, 教育行政部门与民族工作部门密切配合的组织管理模式。
(一) 成立各级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1. 成立天津市学校民族团结教育
工作领导小组, 市教委主任靳润成和市民委主任刘民选任组长。市教科院、市教育招生考试院等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订我市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 全面部署、整体推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成员有市教委语民处、中学处、小学处、职教处、德育处处长和市教研室主任, 办公室主任由语民处处长担任。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进行科学管理, 研究制定课程设置和课程计划, 负责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实施与指导、日常管理与监控等工作。
2. 成立区县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
作领导小组。各区县按照市领导小组的模式, 成立本区县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县领导小组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领导, 组织学校全面落实《实施方案》, 指导学校逐步建立起与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 及时总结经验, 稳步推进工作。同时, 鼓励校长和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充分发挥区县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确保工作的实效。
3. 成立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
导小组。各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由分管校长负责、有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有关教师具体实施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机制。各学校因地制宜, 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 通过课堂教学、专题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 落实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要求。
(二) 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
市教委语民处:牵头制订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实施。总结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经验, 推广典型, 表彰先进。
市民委民族二处:组织区县民族工作部门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 共同推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市教委中学处、小学处、职教处:保证各学段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设置, 加强课程管理和组织实施, 指导区县和学校科学安排各年级各环节的教育、教学活动, 发挥好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确保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落实“将民族团结教育全国统编教科书的教学内容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 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的要求。
市教委德育处:指导区县和学校结合专题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采取多种形式、途径和方法, 融合多种教育资源,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建设。
市教研室: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课程设置、规定教科书列入征订书目的安排意见等提出方案, 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保证各学段的教学活动时间。负责教学研究、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组织实施等。
市教委体卫艺处: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 组织、指导区县和学校结合艺术教育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市教委人事处:组织教师从事民族团结教育的专业培训, 把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师培训列入师资培训计划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
市教委督导室: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纳入区县督导评估体系中, 并对各区县和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情况进行督导评估。
市教委办公室:将经国家审定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文本和音像教科书等, 纳入课程教科书使用规划并予以落实。协调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相关事宜。
市考试院:落实“将民族团结教育全国统编教科书的教学内容纳入中、高考考试范围, 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的要求。
市教科院:负责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学术研究、课题建设和工作指导等。
二、扎实推进全市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一) 下发有关文件, 贯彻国家要求
市教委、市民委联合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的通知》, 贯彻国家关于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要求, 引导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民族工作部门深入学习领会民族团结教育的指导思想、课程性质和基本原则, 明确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了解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 掌握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重视民族团结教育的师资培养与培训工作, 保证民族团结教育的组织实施。
(二) 落实课程设置, 保证教学质量
1. 将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列入我市
地方课程, 实施专项教育。坚持专项教育与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与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相结合;过程、方法与目标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统一要求与体现各民族和地区的特点相结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情感。
2.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贯彻育人为
本的原则, 从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 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在小学三、四年级开设《中华大家庭》课程, 在小学五、六年级开设《民族常识》课程;在初中一、二年级开设《民族政策常识》课程;在普通高中一、二年级开设《民族理论常识》课程;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二年级开设《民族理论常识实践教育》课程。
3.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均保
证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时间安排, 小学和初中阶段每学年保证10~12个学时的教学活动时间, 高中阶段的普通高中每学年保证8~10个学时的教学活动时间, 高中阶段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每学年保证12~14个学时的教学活动时间。
4. 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统一
使用经国家审定的文本和音像教科书等, 未经审定的有关民族团结教育方面的资料、图书、音像等一律不得进入学校。教科书的使用纳入我市国家课程教科书使用规划。
(三) 采取多种形式, 丰富教育活动
除课堂教学主渠道外, 不同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 因时因地制宜, 灵活选择和使用多种形式、途径和方法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 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班会、团队活动、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方式, 组织开展民族知识、绘画与手工、演讲、民族歌舞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体验式教学活动;定期表彰民族团结先进校、班集体和个人;组织师生参观互访, 促进各民族学生相互学习, 共同进步。
(四) 融合教育资源, 加强基地建设
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天津市各学校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自然资源,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如博物馆、纪念馆、文物古迹等, 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此外, 还要通过有效配置文本资源 (如图书、报纸、杂志、照片、地图、图表等) 和音像资源 (如电影、电视节目、录像、VCD、磁带和各类教育软件) 、聘请各民族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为顾问或校外辅导员等, 充分发挥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的作用, 保证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三、建立健全推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机制和措施
(一) 组织专门培训, 建设教师队伍
1. 有效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
作,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政教主任、团队工作者、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以及相关学科教师, 经过专门培训可以承担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学工作。组织教师从事民族团结教育的专业培训, 把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师培训列入师资培训计划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选派教师参加教育部和国家民委组织的民族团结教育骨干教师培训, 加大培训力度, 建设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
2. 加强校本培训工作。各学校采
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如开展岗前培训、教学研究、集体备课、集体教研、学术研讨、调查研究和教学经验交流等, 不断提高教师从事民族团结教育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 坚持科研先导, 搞好课题研究
1. 成立我市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
作专家组。专家组负责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实施、监控提供咨询服务、理论指导和专业支持;指导民族团结教育样本校开展工作并总结工作经验;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的理论问题、重点和难点问题等进行专项研究;负责课题建设和课题研究工作;参与督导评价方案的制订及民族团结教育成果的总结等工作。
2. 根据推进全市学校民族团结教
育工作的需要, 我市将建立80余所各具代表性的民族团结教育样本校 (每个区县各学段1所, 共4所) 。通过对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和信息数据的分析处理, 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
3.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
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均将民族团结教育研究列入课题研究规划, 同时保证经费投入, 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
(三) 加强督导检查, 建立保障机制
1. 加强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的评价和督导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民族工作部门制定科学的民族团结教育评价方案, 对学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督促检查, 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切实保障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
2. 将各阶段民族团结教育全国统
编教科书的教学内容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 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各区县教育局均将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内容纳入对各学段相关年级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中。
3. 市教委、市民委要与区县教育
3.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 篇三
近日,教育部、国家民委组织召开了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会议强调,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各类学校要始终坚持用党和国家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青少年,为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要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大力推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不断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提高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实际效果,是正确处理民族问题,防止境外渗透,大力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长远大计。
会议提出了针对性建议:要确立民族团结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科学安排各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建立保障机制,促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有序、有效开展;加强领导,大力推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教育部网站2009年7月17日)
上海:生命教育、生活体验成暑期生活新亮点
上海市各区县引导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有益”的暑假,爱祖国、迎世博成为今年暑期活动的主旋律,生命教育、生活体验系列活动也成为今年暑期工作新亮点。
今年,虹口区暑期工作的主题是“我爱我的祖国”——向国旗敬礼,为世博添彩!为迎接新中国诞辰60周年,虹口区将组织学生走访多伦路名人故居和革命历史遗址,增强国家意识和家园观念。普陀区则将开展“读红色诗文,明爱国之理”、“赏红色影视,悟爱国之道”、“唱红色歌曲,抒爱国之情”等系列活动。体育活动成为今年暑期一大亮点。虹口区体育局、教育局联合开展“人人运动,学会游泳”活动,并加强学生防溺水教育。卢湾区则要求各社区工作站精心组织“弄堂游戏”活动,让学生就近快乐健身。卢湾区和普陀区都要求学校和社区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开设“成长空间”工作坊,及时进行咨询服务,加强未成年人青春期健康教育。
(《新闻晚报》2009年6月23日)
江苏:积极探索社会教育新机制 给孩子一片灿烂天空
如何让未成年人的校外生活更有意义更有趣味?如何有效地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让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江苏省率先探索社会教育新机制,为全省1000万中小学生打造集生活照顾、课业辅导、思想教育、游戏娱乐和心理疏导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外教育辅导站”,深受家长的认同和孩子们的喜爱。
“这样的校外教育辅导站在江苏有近2万个,118万名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成为革命传统和法制教育宣讲员、网吧义务监督员、结对帮教指导员、校外教育辅导员,成为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江苏省关工委主任曹鸿鸣说。这张遍布全省城乡的校外教育辅导站网络,搭起了江苏未成年人社会教育新平台。
校外教育辅导站是江苏基层关工委的创造。上个世纪90年代初,南通市最早开始校外教育辅导站的探索。2007年6月,江苏省关工委在南通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向全省全面推广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曹鸿鸣介绍说,江苏在全面推进校外教育辅导建设中努力做到“四有”,即有活动场所、有辅导员、有规章制度和活动计划、有实践教育基地,力争到2010年底前实现校外教育辅导站基本覆盖全省所有建制村和城镇社区。
(《人民日报》2009年7月24日)
王福照:由灌输走向对话,道德教育的理念转向
灌输理念指导下的学校道德教育弱效、低效乃至无效的现状,表明其走向已是“山穷水尽”。对此我们应作出深刻的批判和反思,建构道德教育新理念。“对话”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开始渗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道德教育应积极吸取其合理因子,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实现德育理念的转向。实现道德教育由灌输走向对话理念的转向,关键在于完成相应观念上的根本转变,包括道德教育目的观、师生观、课程观的转变。即道德教育目的观由“约束人”走向“发展人”;师生观由“我它”关系走向“我你”关系;课程观由“脱离生活”走向“回归生活”“拥抱生活”。
(《教学与管理》2009年第7期)
任仕君:论学生自由及其限度——道德教育的自由困境与解决途径
价值多元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为了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和平共处,人们普遍呼吁自由、平等,以保护多样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种社会思潮对学校德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很多专家学者呼吁保持教育的中立性,给学生更多自由。这种主张存在的问题在于自由的尺度很难把握,给学生自由太少,限制太多,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与此相反,容易走向的另外一个极端是给学生太多自由,则可能导致无纪律、无秩序的放任,更让德育工作者们担心的是自由容易导致价值虚无。
自由是德性养成的基础,学生自由应以发展为目的。从自由的积极方面看,学生自由是平等参与和自主发展的自由,而从消极方面理解,学生自由是免除阻挠他们参与和发展因素的阻碍的自由。因此,只要教师的管束和引导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平等参与和自主发展,就与学生的自由不相冲突。由此看学生自由的限度就是那些阻碍他们参与和自主发展的因素,这些阻碍因素的力量越大,学生的自由就越小。影响学生参与和自主发展的因素非常多,其中主要有教师对学习、游戏等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其他学生的影响等。学生自由的限度应以不妨碍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不妨碍自身以及其他学生的发展为限度,可以从他人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以及学生的活动对自身的影响两方面来理解。
在道德教育中,通过师生平等对话、自由讨论等方式对各种价值观进行澄清,以教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意识、道德判断能力、理性精神,是道德教育走出困境的主要路径。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5期)
王淑玉:生态道德教育:21世纪青少年德育的新课题
随着世界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人们片面追求眼前的物质利益,毫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全球性的生态灾难频繁发生,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加强青少年生态文明和生态道德教育,树立生态道德观念,是21世纪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青少年生态文明与生态道德教育应是系统的、全方位的社会工程,必须与社会公德意识教育、生态忧患意识培育和生态责任意识、生命教育、消费教育、自然科学与环保知识教育、环保法律意识教育等有机结合,才能卓有成效。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质和生态道德的21世纪人才,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由拼资源、拼廉价劳动力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战略转变的关键,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条件,也是时代赋予我国青少年德育的重要课题和重要内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4.民族团结教育计划(范文) 篇四
为保持、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扎实有效地做好民族团结教学工作,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维护民族大团结,民族团结教学工作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和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要使全体学生“汉族离不开民族、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也离不开”的观念,牢固自觉祖国、反对民族歧视、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意识。根据我校教学实际,现将我校民族团结教学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反对和打击民族分裂,非法宗教和恐怖势力,维护各民族大团结。
二、主要措施
1、继续加强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即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广泛开展“四个认同”教育,即:使各族学生达到对祖国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引导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用坚定的信念和共同的理想团结、凝聚全局各族学生,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2、以身边的民族团结典型为榜样,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3、根据不同学生,分层次组织好学习。
4、学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在全校营造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光荣,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可耻的范围,在全校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的风气。
5.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自检报告 篇五
报 告
我校按照各级教育部门的文件要求,对近年来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并作出书面自检自查分析。
一、渗透课程,保证教育质量
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课时安排情况,具体安排为:小学三至六年级、教学形式灵活多样,除课堂教学主渠道外,学校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因地制宜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做到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与公民道德教育相结合,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育人全过程之中。同时设置《中华大家庭》、《民族政策常识》、等专题课程,民族团结教育,每学期不少于12课时。
二、搭建平台,丰富活动形式
1.设置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学校是对各民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场所,通过课堂教学、专题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小学教育的教学、育人过程中,确保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同时因地制宜组织好教学活动,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增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民族自豪感。
2.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自然资源,从学生所在地域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本地区是汉、回、彝等杂居地区,通过地域性民族特点的介绍,使学生知道家乡的民族特色、风俗文化,关心本地区民族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尊重各民族的风 1 俗习惯。凝聚各民族人民的力量,不断增强不同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民族团结教育的师资培养与培训工作
1.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是关键。要致力培养一支爱党爱国,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比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民族知识和民族理论素养,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献身民族团结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2013年12月7日我校组织了“民族团结教育”骨干培训会。
2.对承担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师组织专门培训。成立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领导班子,校长、教导处、政教处、团队和思想品德课教师及相关学科教师,都承担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学工作。并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培训。同时学校积极组织教师从事民族团结教育的专业培训。
四、民族团结教材使用情况
(一)小学三、四年级 民族知识启蒙教育:内容标准
1、了解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
2、知道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的总称;
3、初步了解56个民族的基本特征;
4、了解自己所属民族的分布区域、人口数量,以及语言、文字及主要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等;
5、形成民族团结的基本意识。
(二)小学五、六年级 民族常识教育:内容标准
1、了解本地区民族的分布及居住特点;
2、了解他们的主要风俗习惯;
3、了解他们的语言文字特点;
4、了解各民族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特色与成就;
5、知道中华各族人民凭借勤劳、勇敢和智慧,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
6、了解各民族之间应当平等相待以及各民族人民需要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7、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必要性的基本认识。
五、活动开展
1、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按照《纲要》要求,各中小学设置了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分别在义务教育阶段三、四年级开展民族知识启蒙教育,五、六年级开展民族常识教育,通过课堂教学、专题教育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和培养学生践行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和文化观。
2、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凸显教育全方位。我区学校利用班会、团队活动、专题讲座、升旗仪式、广播、墙(板)报、社会实践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文化活动,每年“六一”都举行相关文体活动,各民族节目层出不穷、精彩纷呈,如:下鸭子塘完小表演的以“民族大团结”为主题的仪仗队,长冲完小表演的壮族“竹竿舞”,雄壁中心完小教师表演的回族舞蹈“剪花花”等。
3、坚持把民族团结教育列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突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地位,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和舆论支持。
4、通过“三落实、一渗透”(教育材料落实、课时落实、教师落实,把民族团结教育思想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切实把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法律法规的“三进”(进校园、进教室、进师生头脑)落 3 到实处,不断增强师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深化对江泽民同志“三个离不开”伟大思想的认识。
5、认真执行上级政策要求,贯彻落实“五有、五落实及十个一”。“五有”即有领导机构、有计划总结、有教材及教师、有教师教案及档案资料,有成果展示;“五落实”即教师的培训会要落实、课表要落实、教学要落实、活动要落实、督促检查要落实;“十个一”即举办一个讲座,读一本书及相关文章,写一篇相关作文,讲一个故事,开展一次演讲活动,看一部相关电影及专题片,教会学生唱一首民族歌曲,办一次相关文艺演出,搞一次主题队会活动,出一期板报。
6、根据我校实际,建立四所示范完小:雄壁中心完小、小哨完小、大舍完小、雨柱完小。
民族团结教育要坚持不懈,经常抓,抓经常。吸取工作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工作经验,认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把此项工作抓实作细,与其它学科教学同步,并举。
6.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总结 篇六
为巩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民族团结教育成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民族团结教育月系列活动方案,使我校全体师生将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到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部署中来,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正真作为学校重点工作来抓,营造出了抓住机遇、提振信心、团结奋进的舆论氛围,形成了讲团结、促稳定、促和谐的强大合力,确保学校各项事业的正常有序发展,为创建平安祥和,共筑民族团结伟业做出了努力。
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题宣传活动
1、校园广播站每周三宣传民族团结好人好事、主题教育。
2、手拉手小伙伴合办一期手抄报展。
3、校园内悬挂不同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标语。
5、充分利用橱窗进行先进模范、人物专栏、专题教育。
6、每天晨会能够进行教育课。
7、充分利用了升旗仪式国旗下主题讲话教育。
8、充分的发挥媒体作用,进行外部宣传报道,扩大学校在社会的影响力,提高师生集体荣誉感。
二、切实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工作
学校按上级教育部门要求将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列入教育教学计划,教务科按照学校各班级的实际排课情况每月安排一节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并将其作为重点科目进行备课、授课,根据课程开展的情况,适时召开主题班会。政教科不定期进班抽查学习开展情况,以此进一步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进课堂、进头脑。民族团结教育主要内容为: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教育;
(二)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的教育;
(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
(四)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教育;
(五)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的教育;
(六)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教育;
(七)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的教育;
(八)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势力、反对宗教极端势力、反对暴力恐怖势力的教育;
(九)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
(十)有关民族团结教育的其他内容。
四、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民汉合校实施民族团结教育课题研究 当今世界局势,犹如表面平静的大海,在大海深处到处充满着暗礁,漩涡。在整个社会大力发展经济的背景下,西方与东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文化,宗教,民主,环保等问题上的差异更加明显,国与国之间的相处更显得重要。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如何在挑战中创造机遇关系着未来祖国的发展。
在这样世界各国文化浪潮的相互激荡下,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如何协调好各民族的关系,使他们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构成一个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我想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加强少数民族与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只有让各民族深刻理解到祖国统一,人民才能富强;团结在一起,才能奋进!只有首先从精神上让他们懂得爱国主义的重要,才能使整个国家在激荡的社会浪潮处与优势地位,抓住机遇,赢得挑战。
加强我校民族合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需要,是促进民族团结,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在各类主题教育中贯穿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措施的研究。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日常教育教学之中的探究。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民汉合校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及途径的探究。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在继承过去好的做法和好的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三贴近”原则,积极创新方法手段,拓展渠道和途径,努力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把主题实践和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努力营造民汉学生教育活动的浓厚氛围;把现代传媒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努力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时代感;把学习教育与休闲娱乐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作用;建立“小学—中学”层层递进,因材施教的教育机制 ; 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层层拓展,因地制宜的教育机制;建立“法律—道德—哲学”层层升华,因势利导的教育机制。
四、有效结合各类活动,寓“民族团结教育”于日常教育教学之中。
7.浅析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篇七
关键词: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时代意义
0 引言
近年来,“藏独”、“疆独”势力活动猖獗,打砸抢烧等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不断发生,严重影响到了国家的和谐发展和民族的共同进步。拉萨“3·14”和乌鲁木齐“7·5”事件后,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于2009年8月25日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至此,民族团结教育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1 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目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现阶段各项事业还不发达,民族问题显得异常突出。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涉及我国长远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切实维护民族团结的任务十分繁重。
在国际上,西方敌对势力看着中国一天天发展强大,对其利益构成威胁,始终没有放弃对我国的敌视态度,并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支持、蛊惑下,境内外“三股势力”相互勾结,不断变换策略和手段,极力挑起事端,制造混乱,煽动民族对立和仇视,妄图从民族关系上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民族团结教育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在这个时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显得异常迫切和必要。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通过加深大学生对民族团结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不断提高各族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觉性、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成功和共产主义社的会实现的伟大目标。
2 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时代意义和内容
2.1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时代意义
2.1.1 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面对国际新形势的需要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国内民族问题不断以新的形式出现,并表现出新的特征。历次民族分裂活动事件,都是国际敌对势力和国内少数分裂反动势力阴谋的结果。自然而然地威胁到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鉴于此,加强各族人民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教育中,也要求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空洞的宣传说教上,需要用新的方式进一步深入推进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以获得实际成效。
2.1.2 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我国民族问题现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当前,各族人民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能当家作主,实现平等,拥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和政治地位。但是,由于国家的各项事业发展不平衡,民族问题在经济、文化差异较大的区域间显得异常严峻。由于存在对各民族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不够了解的问题,误会和摩擦也不断增多。新世纪和平与发展虽是世界主流,但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的政治并不乐观,更不容忽视。其阴险图谋一刻也没有放松,与国内民族分离势力相互勾结,加紧对我国进行反动、破坏和颠覆活动。还有一点,当代大学生在社会转型的复杂环境中,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虽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存在部分大学生对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不明确化、迷茫的倾向。一些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日益淡化甚至没有,价值观趋向于功利化、物质实用化,存在着严重的信仰危机。因此,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我国民族问题现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2.1.3 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继续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各民族、社会和国家继续发展的共同需要与追求。在新形势下开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所关注的大事。然而,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在国内各种问题上都存在着西方敌对势力直接或间接破坏的阴影。在国内,由于各民族之间因利益关系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差异,而产生了不同的矛盾。同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也日益严重。这都是危害我国民族团结、破坏和平统一的主要因素,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推动我国发展的巨大力量,它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当代大学生作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生力军,我们必须进一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主题。加强民族精神教育,使大学生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2.2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三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党的民族思想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教育。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理论教育。紧紧围绕当代我国领导人提出的“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和“人人都有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懂党的民族政策,人人都讲民族团结,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好事”的民族团结思想以及“在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事件中坚持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原则,着重开展“四个高度认同”即祖国的高度认同、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认同的教育。三是中华民族团结历史以及民族工作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教育。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三个方面主要内容不是有机联系的整体,所以,要求我们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学习,对当前的教育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全面而深刻的传授给教育对象,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3 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途径
民族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获得实效,必须要有良好的、切合大学生实际的教育途径,因此,我们应当在深刻的认识到教育的意义和内容的时候,着重探讨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但是,教育的主体是各高校的授课教师,要想民族教育具有时效性的途径发挥作用,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下面,我就对几种常见民族教育的主要方式进行简要介绍,以便各高校在进行民族教育过程中,有效的运用。
3.1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要教育作用
民族团结教育要真正取得实效,必须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作保障,课堂教学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以强化学生维护民族团结意识为主,切实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的融入,以使学生自觉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另外,还可以开依据学校自身情况,适当开设民族团结教育类选修课,将民族常识、民族政策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深入学生头脑。
3.2 高校自主创新,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3.2.1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是文化之都,是师生共有的教学氛围。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依据现有的条件,开展有关民族团结或民族知识的各类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使学生认识到各民族的传统和独特的文化、各民族都为中华文明做出过贡献,并且还在继续做着贡献,从而增进他们对各民族平等和加深民族感情,提高民族团结意识等的认识。
3.2.2 开展广泛可行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了解局势,体验生活,促进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各高校更应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可以依据学校情况自定,其中主要包括社会考察调研、社区服务、志愿者服务等形式。高校可通过暑期社会实践让学生到少数民族地区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风俗习惯。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将他们自身的认知转化为情感。并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开展的专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增强同学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有了以上的渠道,各高校还应该加强制度保障,使各种教育活动发挥最大作用。任何工作的完成都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各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和行政领导应当制订出完善的民族团结教育计划和方案,并且体现在学校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之中。在教学计划、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和学生的评优评先中都应有比较详细的量化标准。同时,学校还应抓紧编写出有特色、符合时代和现实要求的有关民族团结教育的学习辅导材料。并且要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报刊、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宣传与报道工作,大力营造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浓厚氛围。最后,还应加强对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及时对教育成效进行评估,解决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逐步建立并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于一体的民族团结教育网络,推动教育取得实效。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我党始终把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放到“关系国家命运”的高度之上,并通过教育的手段予以保证。在现阶段,要加强民族教育,就不应该盲目,我们应该深刻的理解我国民族问题的现状,清楚民族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时代意义,继而运用切实可行的途径,加强高校民族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与民族团结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都是无可争议的民族团结教育题中之义。作为高校,我们更应该从教育本身做起,从肩负祖国繁荣建设、民族团结使命的高校大学生抓起,使民族团结精神在大学生中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邓小平.关于思想战线上问题的谈话[Z].邓小平文选,1981-07-17.
[2]刘正寅.试论中华民族整体观念的形成与发展[J].民族研究,2000,(6).
8.关于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思考 篇八
[背景材料]
2009年7月16日,教育部、国家民委印发的《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指出,我国将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
教育部负责人指出,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中断。各地要把民族团结教育研究列入当地课题研究规划,保证经费投入;各学校也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课堂教学、专题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育人全过程中。
[考点链接]
一、经济常识
1.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没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最终会影响民族团结的巩固和民族平等的全面实现。所以,实现民族团结,从根本上讲要靠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通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进民族团结,实现社会和谐。
二、哲学常识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西藏“3·14”事件和乌鲁木齐“7·5”事件充分说明,当前妨碍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因素仍然存在。在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恐怖势力这“三股势力”的策划煽动下,国内还有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进行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活动。在一部分干部和群众中,还存在着一些民族偏见,存在着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影响。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正是我党从我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现状做出的科学决策。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民族团结是一种正确的社会意识,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是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需要,是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果、开创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新局面的需要,是凝聚全民族力量、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民族的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关系,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的安定,也就不能集中力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民族也就失去了依靠而难以发展。所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利益。
三、政治常识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组织文化建设和搞好社会公共服务是我国重要的对内职能。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国家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搞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表现,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2.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是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需要,是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果、开创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新局面的需要,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客观要求。
3.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民族团结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应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好、开展好,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维护好、发展好。
4.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族人民的神圣职责和义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有利于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5.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民族的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6.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公民要自觉地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综合演练]
新华社8月25日电,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通知指出,在学校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根本保证。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组织中不能履行国家职能的是()
A.中宣部
B.教育部
C.国家民委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2.从政治常识看,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是国家机关在履行()
A.维护政治统治和社会稳定的职能
B.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D.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3.从哲学角度看,之所以要“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是因为()
A.国家观、民族观属于物质范畴,是自然形成的东西
B.看问题要坚持两分法
C.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
拥有56个民族的中国,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探索出一条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这一成功实践是以62年前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为标志而正式拉开大幕的。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和实践,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据此回答4~6题。
4.下列有关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项基本原则
C.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D.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
5.在我国之所以能实现民族团结的根本原因是()
A.各民族之间建立了平等互助的关系
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
C.各民族有共同的利益
D.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消除了民族不平等的阶级根源
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哲学依据是()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看问题要全面,反对一点论
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从政治常识看,下列与巩固民族团结无关的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三项基本原则
C.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D.建立经济特区
8.2009年8月24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召开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讲话中强调,要高举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旗帜,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定自觉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定自觉地促进改革发展和社会和谐。
(1)从国家职能的角度看,国家应怎样加强民族团结?
(2)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说明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1.A 2.C 3.C 4.B 5.D 6.B 7.D
8.(1)①国家要履行好政治职能,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依法打击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的破坏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同时,国家要致力于民主政治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切实维护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②国家要履行好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加快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努力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③国家要履行好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④国家要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搞好社会治安,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医疗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等。⑤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加强与周边国家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交流与合作,为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也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贡献。
9.2014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 篇九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州、县文件精神和县教育局文件精神,进一步巩固我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成果,继续做好我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现将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做如下安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弘扬民族精神活动”为载体,大力宣传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历史业绩,大力唱响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以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建设健康、文明、安全和谐的校园为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结合学校实际工作,深入开展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校与校之间、家长与家长间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争创民族团结模范集体。
二、主要内容
加大宣传“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教育和“民族团结”主题教育,并进一步把它们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以下主题活动。
(1)开展一次“爱我中华,建设大美青海”为主题的主题班队会活动。
(2)组织一次民族团结黑板报比赛。
(3)举行一次民族团结的学生手抄报比赛。
(4)举办一次民俗知识竞赛。
(5)校园内悬挂民族团结标语。
三、具体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要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把师生教育活动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认识、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狠抓活动落实,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2、丰富活动载体。组织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
3、形成工作合力。认真制订校级活动方案,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与创建和谐相结合。
4、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各民族团结进步、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结合实际,开设宣传专栏,不断挖掘民族团结先进典型。集中宣传报道民族团结的丰硕成果和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成功实践和取得的重大成就。
四、校级教育内容涉及及安排 见下页
注:作为校园民族团结教育内容,针对班级学生上学年学习内容,各班继续按此指导进行进一步学习教育,五、切实加强对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组织领导
在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针对民族团结教育月将开展切实有效、针对性强的活动。任务分解到班级,责任明确到人员。
10.民族团结教育讲座工作总结 篇十
工作总结
本次讲座我们始终贯彻学校德育工作要求和学校德育工作评价方案,把实施民族团结教育,关心各民族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我们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着“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长抓不懈,领导重视,教师认真执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全校师生逐步树立起了民族团结互助的理念。
一、具体工作
(一)认真落实好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以明确的工作计划为指导,做到工作有目标,有方向,有全局观念,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高度重视,统一领导,建立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我们一直以来十分注重各民族学生团结互助精神的培养,把德育工作作为学生整体素质来抓。为此,学校多次组织了有关民族团结教育的活动。根据自治区关于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指示,调整和确定德育工作的目标掌握学校德育的工作内容,使之逐步进入科学化的轨道。
(三)完善德育监督评价体制。以各部部长为组长的德育监督评价小组,总结去年的工作经验,对德育监督评价体制进一步完善,丰富了评价内容,健全了评价标准。整个德育评价本着公正、公平、客观的原则,真正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监督、有评价、有奖有罚,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立足根本,营造氛围,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成效逐步显现 我们坚持将德育列入了整个教学计划,对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及常见矛盾问题的解决起了很好的作用。学校的德育工作坚持做到“五有”,即有课本,有教案,有课时,有考核,有评价;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等形式,积极开展民族团结的知识宣传,提高各民族学生互帮互助意识。同时,我校针对学生特点,选择教材,以及将讲座、课外活动等纳入德育内容,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二、反思与展望
(一)我校教师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科研水平还处在探索阶段,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以教育促科研、以科研带教育的良性发展的模式。
(二)在民族团结教育讲座的具体执行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在工作中过于强调对学生理论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具体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点有违德育工作的宗旨。我们在开展这项工作时,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加入一些可实际操作的活动,比如各民族学生结对子学语言、结对子做游戏等,切实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三)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发展不平衡,还离健全、完善的德育教育模式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在很多时间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说教,而忽视了身体力行对学生有着更有效的教育意义。
相信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必将更上一层楼。
11.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 篇十一
【关键词】中华民族;民族团结;民族精神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这种特性在边疆地区尤为明显。全国各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保持各民族文化形态丰富性、多样性的基础上,形成了水乳交融的文化整体,构成了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基本依据。正是共存于中国历史和现实之中的“中国”,把各族人民凝聚在“中华民族”之中,奠定了国家认同意识凝聚的基础。因此,运用中华民族认同来型塑边疆民族团结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华民族认同的历史内涵及实践诉求
近代以前,传统的中国民众基本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民族观念。民族概念的出现是与近代国家的创制同步的,并被民族主义和国家所建构。提起“民族”,人们首先會想起斯大林建立在“四个共同”(共同的语言、经济基础、地域、文化意识)基础上的民族定义。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一词的涵义是在19世纪后半期,受到日本文汉字“民族”一词的影响而普遍运用的。目前,就一种学术话语而言,仍未有对“民族”一词形成一种统一的﹑明确的共识。同样地,关于“中华民族”的概念,也没有统一且明确的内涵,如有学者指出中华民族是“用来指中国疆域里具有民族认同的十一亿人口”,也有学者认为“中华民族是古今各民族的总称”,而《辞海》中给出的解释是: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
二﹑边疆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本质
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56个民族绝非是一种简单机械的相加,而是已经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且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基于中华民族认同的团结稳定大于一切。民族团结既是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边疆稳定发展的前提,也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基础原则,更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各民族所共同追求的目标。由于学者们研究视角的差异,对“民族团结”的含义至今仍未达成一种较为统一的共识。有学者认为“民族团结就是各民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建立起来的友好的平等互助关系”。也有学者认为“民族团结是民族间各民族内部结成的平等互助﹑友好合作的关系”。这两种内涵界定虽论述方式不同,但都认为民族团结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所不同的是前者强调民族间的团结,后者则强调民族内部的团结。诚然,民族团结就应该是指民族之间没有任何杂质﹑真诚的团结,不仅包括各民族间的团结,也包括民族内部的团结。
三﹑中华民族认同对边疆民族团结教育的价值支撑及实践导向
“中华民族”概念的提出是中国传统族际观念走向现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意义深远。它告别了“夷夏之变”的陈腐观念,反映了中国各民族平等相处﹑团结一致的追求。从“自在”到“自觉”的中华民族认同论,不仅包涵着传统民族在新的条件下得以延续的意义,出蕴涵着某种现代性的政治转换之义。
首先,以中华民族认同来消除族际差异感。在中华民族的大旗帜下,生活于中国大地上的所有族群都认为自己属于中华民族,可淡化民族的观念,不过分强调民族的异同。在传授民族团结教育的知识中,如果我们从小到大都是在接受“中华民族”的概念,我们对这个民族就会有深刻的感情,不会在过分的强调你的民族和我的民族有什么差异,不会在因为生活方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成果不同而产生隔阂和歧视,当我们都深深的认为自己属于“中华民族”时,这些差异就不再产生隔阂与歧视的导火索,而是灿烂的中华民族中绚丽瑰宝。
其次,凝练中华民族精神特质来熏陶族际个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核心。。在边疆民族团结教育中,我们用“中华民族”精神感染熏陶每个受教育者,使每个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亲情观。
最后,通过中华民族认同来提升民族团结教育的力量。当“中华民族”一词变成我国各民族的一种共同认知并为之献身色时候,就绽放出无法估量的能量。用“中华民族”认同强化族际间的国家认同,这需要在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中积极地创新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与时俱进地改变民族团结教育的形式与方法,尽一切努力和建设性地尝试来破除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在当下和未来树立起各民族之间共同命运、前途、利益的感知与体验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梁]萧子显:《南齐书》,第934页,中华书局,1972年版。
[2]梁启超:《饮冰室合集》,《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3月
[3]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国历史上民族之观察》,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3月
[4]金炳镐.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304
[5]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1
[6]梁钊韬.中国民族学概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324—325
作者简介:罗丽(1991--),女,陕西延安人,新疆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实践。
12.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篇十二
关键词: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0 引言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一致,是国家独立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必然要求。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提上日程,其工作也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系统主要包括理论依据、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教育内容、途径等几方面。只有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才能得到实效。
1 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
民族团结对国家的稳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国家的团结统一和繁荣富强、社会和谐及科学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阶段,从国内来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涉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眼下,由于经济的发展不均衡,地区间经济、文化、教育差异日益增大,在各个方面都曝露出一些民族不和谐现象。因此,为了使国家和谐发展,民族共同进步,维护民族团结的任务迫在眉睫。从国际上来看,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很多国家对我国采取的还是敌对、防守态度。不否认中国发展态势很好,但正是因为这样,很多的国家认为我国的发展威胁到其自身利益,所以国际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显得异常必要和迫切。从大学生自身来说,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更有利于大学生审视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为祖国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 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依据
2.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团结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团结的含义,有其特定的范围、阶级基础以及建立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团结的论述可以概括为:民族团结是具有无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民族团结。
随后,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细致地阐明了加强民族团结的意义及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在的资本主义时期,加强民族团结的意义主要是符合当时时代的要求、是各民族内部的团结是防止民族被分裂的强大力量、是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压迫的需要。从我们今天的生活局势上来看,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注意初级阶段,面对的国际形势非常的严峻。我们的无产阶级政权还是非常需要用这样的理论反西化,维护我国的国体。使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越来越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目标。
2.2 我国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团结的主要思想
2.2.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关于民族团结的思想体系,主要体现在:(1)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主要从对于国家统一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的角度论述的;民族团结的对象,分为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中华民族整体的团结、中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即国内各民族的团结三个层次。(2)民族团结的核心,党是民族团结的核心力量即中国共产党党内的团结、中国共产党内外各民族干部的团结特别是各民族主要领导干部之间的团结。(3)民族团结的基础包括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经济基础三方面;主要因素包括解放前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解放后是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4)实现民族团结的途径。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坚持民族区域自治以及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2.2.2 邓小平关于民族团结的思想。民族团结思想是邓小平民族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强调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同时指出:民族团结的核心是党的团结尤其是党的领导核心的团结;民族团结的目标是各民族人民的团结、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强调实现民族团结的途径是消除民族之间的隔阂,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争取少数民族上层分子的合作;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
2.2.3 第三代、第四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团结的思想是由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四个方面有机构成的。
3 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的主体、客体
3.1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基本内容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就是在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教师所意欲传递给学生的关于民族团结的思想。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是连接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信息纽带,是构成民族团结教育关系的基本要素。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教育,突出马克思主义精神,培养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的教育。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理论教育,围绕当代领导人提出的“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以及人人都有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懂党的民族政策、人人都讲民族团结、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好事等四个方面的思想同时在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事件中坚持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原则,着重开展国家、民族的高度认同、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认同的教育。三是中华民族团结历史的教育。四是民族工作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教育。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几个方面主要内容是不能截然分开、各自为营的,而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通过几个方面的综合教育,全面的给学生灌输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现代化民族团结思想,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接受教育,使教育落到实处。
3.2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主体、客体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主体主要指高校承担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任务的老师包括学生处等有关部门、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相关学科教师等等。他们在整个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决定并支配着民族团结教育的其他因素。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教育者必须具备坚定、正确、扎实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广博精深的知识结构,同时,还必须具备相当的思想宣传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主要目的是教育工作需要通过较强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在教育中能抓住要领、突出重点,富有鼓动性和说服力;对待学生热情、耐心、细致,能够理解人、关心人;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善于接触、观察、了解、分析教育对象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并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以达到教育目标,以达到对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落到实处的目的。
毫无疑问,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主体是学校的教育者,那么,客体即教育对象,就是广大的大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民族观念,文化水平较高。同时,他们与一般的物质客体不同,作为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的人,他们在接受教育时,是具有主动性的。当然这种主动性是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需要被激发,鼓励。教育者如果能全面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可以有效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
4 教育途径
4.1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民族团结教育要长期有效地进行,必须有相应的教学任务作为保障。对于多数的高校来说,一般很少开设民族理论等方面的专门课程,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功能。加强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首先就要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维护民族团结意识,切实教育他们自觉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语言。通过课堂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深入学生头脑。
4.2 切实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民族团结教育的主体,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民族团结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要重视民族团结教育,要在制度上给予保障。主要的是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水平,选拔一批优秀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增强教职工的民族观念,提高政策水平。还可以使教师在各自学科教学中积极发掘民族团结教育素材,搞好宣传、补充和延伸,使民族常识课教学和各相关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4.3 拓宽渠道,运用多种形式、途径和方法开展民族团结教育(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从班级、学院和学校各个层面营造民族团结教育的氛围,把民族团结教育与民族传统节日、民族艺术相结合,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我校开办主题文艺汇演、举办民族知识竞赛等,使民族团结教育搞得生动活泼。(2)开展广泛、有效、可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积极引导广大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深入了解各民族聚居地区的特色,积极投身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建设。如通过假期社会实践可让学生到少数民族地区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了解其历史背景,通过亲身实践,将对他们的认知转化为情感。(3)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文明校园的文化建设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营造民族团结教育的文化氛围,促进各民族大学生的文化沟通。高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等各种媒介做好民族团结教育的宣传工作,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保证。从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理论依据、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的主体、客体和途径几个方面深入研讨增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切实保障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落到实处,才是民族团结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的通知(2009年07月17日).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4]陈占安.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8.
[5]新时期统一战线文献选编(续编)[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13.30民族团结教育月计划总结 篇十三
今年5月是自治区第30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根据自治区第30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安排和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第30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单位实际,现将开展第30和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为载体,大力弘扬和践行“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立足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新时期新阶段,从历史和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与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自治区“民生建设年”结合起来,与自治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基层建设年”结合起来,在全社会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积极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的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地维护祖
国统一、维护各民族大团结,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凝聚起团结一心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强大力量。
二、教育内容
今年自治区第30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要突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弘扬和培育新疆精神这个重点,深入学习宣传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深入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深入学习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和宗教演变史(新疆“三史”),以“科学跨越、后发赶超”为主题,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以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经济建设、民生建设和对口援疆等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推进新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形成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美好新疆的强大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活动内容
1.积极组织开展民族团结先进事迹的学习活动。
2、充分发挥媒体优势,利用电视、网络、电子政务、电子屏、板报等宣传载体,大力宣扬身边的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营造良好而活动氛围。
3、积极配合并参与社区组织的民族团结教育的各项活
动。
4、组织干部职工观看民族团结教育教育光碟和影视片
5、按照教育厅的部署,做好读书学习体会研讨会准备工作。
6、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红语的力量》等,进一步大牢干部职工的理论基础,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艰苦奋斗”的思想。
7、学习贯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模范个人创建表彰管理办法》。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创建活动
8、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知识的学习答题活动。
9、积极组织各族干部职工参加教育厅和街道办组织的各类实践活动。
10、大力弘扬和培育新疆精神。以开展“学雷锋、树新风,践行新疆精神”教育活动为载体,开展“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党课教育,使广大共产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带领群众远离极端宗教、远离愚昧落后,在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大实践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活动要求
1.精心部署,统筹协调。紧密结合单位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认真制定深入开展第30个民族团结教育月
活动的方案,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确保各项活动正常有效开展。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需要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各部门、工会、妇委会等要各展所长,各尽其能,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把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引向深入。
2.拓展延伸,加大覆盖。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要按照“宣传到人、切实管用”的要求,注重不断向广度推进,扩大覆盖面,增强渗透力。要围绕重点宣传教育内容,通过组织宣讲、运用电视载体和电子屏宣传等多种方式,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普及教育活动。
3.锐意创新,注重实效。提升新形势下民族团结教育的实际效果,就必须推进民族团结教育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和手段创新。要从新疆新时期新阶段的实际出发,始终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把现代知识、现代思想意识教育融入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中,引导各族干部职工树立进步、开放、包容、文明、科学的理念。
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精心设计宣传培育载体,不断开拓弘扬途径,使新疆精神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转化为各族干部职工的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
二○一二年五月三日
关于开展第30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总结
今年5月是自治区第30个民族团结教育月。在全区上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隆重纪念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两周年,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新形势下,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对于最大限度地凝聚各族群众的精神和力量,激发创造活力,推动科学发展,推进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5月4日上午,馆台各部门召开了第30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动员大会。韩建新馆长出席了办公室动员大会。大会由办公室主任王萍主持。韩建新馆台长做了动员讲话。他指出,今年自治区第30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要突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学习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和宗教演变史(新疆“三史”),以“科学跨越、后发赶超”为主题,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五观”和“四个认同”教育广大干部职工,使“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王萍主任对近期的学习和活动的开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5月8日上午,副馆台长周学和召开了信息小组会议,通报了四月份各部门信息报送情况并对本月开展民族团
结教育活动的信息报送提出了要求,要求各部门在5月28日前将信息报送情况报办公室主任王萍处汇总,馆台将在6月份进行半年信息报送情况的总结表彰。
三、5月18日下午,为深入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和第30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组织全体干部组观看了光碟《新疆发展史》电影《生死罗布泊》,使全体干部职工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四、5月25日,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开展,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三史”、“新疆三史”和马克思主义“五观”和“四个认同”》知识答题活动,参加人数为60人次。
五、一楼电子屏每天滚动播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宣传标语,大力营造团结、和谐、稳定的浓厚氛围。
六、5月29日,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开展,馆台组织各族干部职工开展了以构建“和谐馆台”为主题的全民健身徒步活动。
【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20108-01
2024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07-15
三年级上册民族团结教育计划07-31
民族团结教育月工作总结(2010年)08-04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总结10-10
民族团结教育心得推荐10-10
民族团结教育讲话稿07-24
民族团结教育基础知识07-30
学校民族团结教育领导小组11-04
镇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总结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