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服务规范(精选6篇)
1.茶馆服务规范 篇一
后“茶馆式”教学
许多中小学都在探索如何通过课程与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现实状况是,学校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很多,而且不一定在一个层面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更有效呢?教育理论工作者往往追求缜密,而教育实践工作者往往追求扼要。
上世纪80年代,段力佩老师提出“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茶馆式”教学,由于其关注了学生的学,强调了教学中“议议”的重要作用,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新课程推进之后,广大中小学教师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方式既有接受性学习也有研究性学习。在此,我们把学生掌握间接知识的有意义接受性学习称作“书中学”,把学生掌握直接知识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称作“做中学”。这样,后“茶馆式”教学就从“茶馆式”教学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发展成“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做做”。我们所说的“做做”不是简单地做练习,而是“做中学”,即研究性学习,这样使我们的教学方式更加完善。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在推行后“茶馆式”教学的过程中,以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来颠覆课堂教学中的突出弊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以此为切入点,介绍后“茶馆式”教学的研究过程。
一、找准课堂教学的两个关键干预因素。课程与教学改革推行至今,课堂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而问题是应用性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其实,什么问题都要改,是不现实的。那么,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存在的主要课堂教学问题是什么呢?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以国家对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为基础,以教学的根本目的为准绳,分析、归纳出学校常态教学中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
①从总体上看,教师讲得太多,但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教师常把自己的讲解作为学生习得的唯一途径,即使有学生自己学习的环节,但学习方式也是单一的。②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教师只是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并没有关注在这些问题上学生是怎么想的。③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是什么,提问的意义何在,讨论的意义何在,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常常带有盲目性。
④教师对第一次教学中学生的差异问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似乎除了布置大量的练习和补课之外没有其他方法。
在对常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后“茶馆式”教学提出课堂教学的两个关键干预因素。1.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
“学生自己能学会”,其内涵不仅包括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也包括研究性学习;不但包括学生个体自己能学会的,还包括学生群体自己能学会的。因此,这一关键干预因素,既颠覆了教师讲得太多、太滥的情况,也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
既然后“茶馆式”教学强调“书中学”和“做中学”两种方式并存,那么什么内容更适合“做中学”呢?“做中学”主题的确定一般有三个方面的依据:①核心知识或核心概念。如果不是核心知识或核心概念的教学,则不必用“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当然,核心知识与核心概念还是有一定区别的。②要掌握某一知识或认同某一概念,学生可能缺少相关的经历,或者经历不全面。因此,“做中学”不但强调最后的结果,更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践证明,如果没有经过“研究”和“做”的过程,学生是很难掌握一些知识、概念或方法的。另外,经历、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知识,是一种默会知识。③主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做中学”的方式一般需要一个主题,这个主题不一定是教材中的直接标题,而是应该把知识、概念演变成一个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案例一:“军舰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这是一堂初一的科学课。一般来说,教师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解释沉浮:力的平衡和物质密度大小的比较。沉浮问题是物理学的一个核心知识。这里,教师通过一个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问题:“军舰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来学习这一核心知识。教师一提出这个问题,学生立即出现了许多“相异构想”,“因为接触面积大,所以浮起来了”,“因为是海水,所以浮起来了”,“因为改变了物体的形状,所以浮起来了”……这些回答反映出学生以往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历。上课地点就在实验室,教师随时可以让学生的设想付诸实践,如有的学生提出加大接触面积,教师就在水中放一块橡皮泥。为了使接触面积最大化,有的学生把橡皮泥做成饼状。“饼”放在水面上,是否能浮起来?这时候,学生沿着“问题提出——设想暴露——实践探究——正确构建”的思路来实践和解决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其实,在这一物理核心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省略学生“做”的环节,而是仅由教师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的结论的话,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后“茶馆式”教学强调“书中学”与“做中学”并存,以“书中学”为主,但“做中学”必不可少。这样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
2.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
从表面上看,这一干预因素要求教师摒弃过去那种一味追求讲得正确、完整、生动,一味把教师的讲解作为学生习得的唯一途径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正确、完整。案例二:为什么讲了重点、难点,效果并不好?
这是一节初二的物理课,教学内容是“功”。同一教师上两个平行班的课,两个班的原有基础差异不大。第一节几乎以教师讲为主,中间也插入一些提问等。教学的基本过程是:①什么叫功?“功是在力的作用下通过的一段距离。”②功的公式:W=F.S。③单位:功的单位是焦耳,力的单位是牛顿,距离的单位是米。④例题1:力、距离已知,求功;例题2:功、距离已知,求力。课后,有学生反映说:上课听听是听得懂的,回家做作业是有困难的。问题出在哪里?你能说这位物理教师讲的不是这一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吗?其实,教师讲的绝大部分内容,绝大部分学生都是能自己看懂、学会的。那些自认为学会了的学生,其实有一句话并没有完全理解,就是:什么叫“在力的作用下通过的一段距离”。那么这个课怎么上才更有效呢?第二节课,教师换了一个班级,先让学生自学,形式是学生阅读文本,然后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的问题是:“一个人拎着包在平地走,这个人对包做过功吗?”“一个人拎着包,站在上行的自动扶梯上,这个人对包做过功吗?”“如果所经过的路一个是光滑的,一个是粗糙的,分别用同样的力,通过同样的距离,两次所做的功一样吗?”等等。
其实,这些问题的讨论并不只是让学生做做练习,而是在解决“什么是在力的作用下通过的距离”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和“相异构想”,力争解决这些“相异构想”。课后,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两堂课的教学效果大不一样。案例三:从“物质的鉴别”到“液体的鉴别”。
这是一节初三的化学课。授课教师是学校的化学教研组长、高级教师,曾多次上过各级公开课。其中“物质的鉴别”是她自认为很成功的公开课之一。公开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讲得正确、全面、生动,而且条理清晰,教学效果不错,也获得了观课者的一致好评。
过去,教师通常把物质的鉴别分为气体的鉴别、液体的鉴别和固体的鉴别,授课教师在以往的公开课上也往往是把教学分成这三个环节。其实,学生在三态鉴别问题的掌握上相差甚远:学生对气体的物质鉴别完全没有困难。由于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先把固体溶于水,然后制成溶液才能鉴别,因此,对固体的物质鉴别,本质上还是液体的物质鉴别。基于这样的分析,该教师认为这节课需要复习、讨论的内容应该是液体的物质鉴别,教师也把这一内容的教学设计集中在液体的鉴别上。这样,教师就有大量的时间来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其是“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教学效能得到明显提升。
总之,课堂教学应该讲学生自己学不会的,也只有暴露了学生的问题,解决了学生的问题,教学的意义才更大。
二、教师该改变什么?
后“茶馆式”教学的两个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究竟要告诉教师什么呢? 1.教师讲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对吗?
长期以来,一些教师认为上课就是讲解,还突出要讲学科中的重点、难点。这种认识对吗?不对。难道要讲非重点、非难点?更不对。教师应该讲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其实,以上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重点不一定是学生自己学不会的,教师认为的难点,也许不是学生的难点;教师认为不是难点的,也许是学生的难点。前者强调的是教师本位、学科本位,后者强调的是学生本位,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以学定教。其实,北京师范大学早有学者作过研究,在基础教育的各学段、各学科中,都有学生自己可以学会的部分,只是学段不同、内容不同、学生不同,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比例也不一样。
由于要讲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就要回答和解决以下一系列问题:
①要判断学生是否自己能学会,一定要让学生先学。
②让学生先学,这个先学是课前学习,还是课上学习?如果安排在课前学习,是否要减少学生其他的家庭作业,否则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③学生先学,有很多方法,哪种方法的效果更好。比如,是让学生自己看书,还是做练习;是讨论,还是做实验。
④如何检验学生哪些已经学会,哪些没有学会?
⑤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或者自认为已经学会了,但实际上学生还是不会,怎么办?如何解决?有什么方法让他们暴露问题?
⑥有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有的学生还不会,这时教师又该怎么办?
“教师讲学生自己学不会的”与“先学后教”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强调先学。让学生先学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是提高学习效能的必由之路,这可能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同仁所认同。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
“教师讲学生自己学不会的”,不但强调了先学,而且强调了教师该教什么,另外,在教师教的同时,学生还在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是贯穿始终的。2.教学只是教师把“桶里的水”倒到学生的“一个个杯子”里吗?
不管哪个年级,也不管哪个学科,学生在学习某一项知识之前头脑里永远不可能是“空”的。如果真是“空”的,那我们的教学就太简单了,只要把“桶里的水”,倒到学生的“一个个杯子”里去就行了。
目前,许多的教学,教师只是在学生头脑中错误的想法之前加上了正确的,过了若干时间之后,正确的跑掉了,留在学生脑中的还是原来错误的。怎么办?补课,再加上一点正确的。过后,又跑掉了,怎么办?再补课。这样的教学现象还少吗?
其实,在学习之前,学生通过学习、生活的各种经历,已经形成了对事物形形色色的看法。有的能帮助学生掌握这项知识,甚至超越这项知识,也有的,甚至更多的是错误的或者是不全面、不深刻的。只有当教师有意识地、适当地把学生的各
种想法充分暴露出来,并加以解决,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有效的教学。
三、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的现实价值。1.观点、理念教师容易接受。
在公开课教学中应该体现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常态教学、家常课中更应该体现,但事实却难尽如人意。叶圣陶曾说过:教育是农业,教育不是工业。叶老道出了教学的真谛:教学需要精耕细作。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个体劳动,特别是家常课,关了门就是教师在主导了。如果教师没有接受新的观点和理念,没有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觉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很难改变的。
因此,课堂教学的关键干预因素,是教师容易接受的观点与理念。“讲学生自己学不会的”,就是告诉教师:“难道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还要讲,还要教吗?”同时,通过教学实践,教师更清醒地认识到:对一些学科的核心概念,学生必定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即使是犯同一个错误,犯错误的原因也会不一样,仅告诉学生正确结论是远远不够的。2.反映出对课堂教学本质的理解。
教无定法,对吗?对。教育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均有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之分。但是教育的应用性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学科不同,学科中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不同,教师自身素养不同,教学应该有不同的方法。只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我们在承认教育应用性研究具有差异性的同时,还必须认同人的认识是有规律的,教学也应该是有规律的。后“茶馆式”教学的两个关键干预因素反映了人的认识规律。虽然教学千变万化,这些干预是必要的。还需要说明的是,干预之后的教学效能提高必须是教师与自己相比,而不是与别的教师相比,因为影响教学效能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
另外,教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它一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对课堂教学的干预不是一两次就能到位的,而是需要不断干预。只有不断干预,才能使学校的常态课堂教学形成自己的特色。
3.后“茶馆式”教学的内涵十分丰富。
虽然,后“茶馆式”教学的两个关键干预因素的叙述十分简洁,但内涵非常丰富。这样的干预强调了先学,反对教师讲得太多,指明教师究竟该讲什么;又强调学生可以是个体学习,也可以是群体学习。教学不仅是教师传授,更多的是学生“潜意识”的暴露,是议论,是学生自我的建构。正是由于这样的干预,使教学走向合作、走向对话,教师与学生成为合作共同体。也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因此,教育的理念要变成教学的现实,实现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改变,需要对教学关键干预因素实施干预。
4.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以关键干预因素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是一种改进的策略。然而,其干预的既可以是教学的方法,也可以是教学方式、手段等各个层面的问题,甚至是各层面交叉的问题。因此,干预因素有较强的操作性。我们从教学的实际问题中提出关键干预因素,又回到教学中解决现实的主要问题,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长期以来,学界对教学模式的问题时有争论。有学者提出教学是否应该有模式?我们认为讲教学模式对,不讲教学模式也对,关键是看自己学校的教师、学生正处于什么阶段。刚实施新课程时,有的教师比较茫然,甚至出现了“老人老方法,新人没办法”的尴尬局面。那么,推出一些解决教学突出问题的教学模式应该说是一种进步。但是,从教学的更高境界来看,只有多样化的教学才能使复杂的课堂教学更有效。后“茶馆式”教学不强调教学模式的统一性,不规定“读”、“议”、“练”、“讲”、“做”的教学用时,因为教学内容不同,教学要求不同,用时可能相差甚远。也不限定“读”、“议”、“练”、“讲”、“做”的教学顺序。后“茶馆式”教学先学的时间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上。先学的形式可以是“读”,也可以是“练”、“议”或“做”,甚至可以是教师讲了之后再让学生学。更不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拘泥“读”、“议”、“练”、“讲”、“做”的完整应用。教师完全按教学的内容、课的类型、教学的目标,以教学中学生学业效能的高低作方法的取舍。
(选自《人民教育》2011年第五期)
2.茶馆服务规范 篇二
关键词:成都,传统茶馆,服务质量
“四川茶馆甲天下, 成都茶馆甲四川”。成都茶馆因为那最能体现成都人的闲适生活, 现代的气息与古朴的民风在那里交汇, 形成了独特的都市风景线。最能代表成都茶文化, 对游客最有吸引力的是成都传统茶馆。当今社会, 质量是一个热门话题。“为顾客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是市场经济下每个成功企业的信条。“以质量求生存, 以质量求效益, 以质量求顾客”不是空洞的口号。服务质量成为企业的生命之源, 发展之本。提升成都传统茶馆服务质量将促进成都传统茶馆的健康发展, 并使成都的这一特色旅游资源更加的靓丽。
一、成都传统茶馆界定
成都茶馆之多, 在中国所有城市当之无愧排名第一。清末明初 (1909) 成都茶馆就达454家, 1935年就有599家, 1941年就有614家了。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教授王笛教授提到, 在20世纪初, 西方人把成都茶馆与西方沙龙相比, 并把成都茶馆叫做“喝茶沙龙”。泡茶馆, 历来是成都人最典型的休闲生活方式之一, 代表了成都人与生俱来的从容气度和浸入骨子里的悠闲。如今成都茶馆已成百花齐放的态势:露天茶园, 最具代表性的成都茶馆代表茶馆, 例如人民公园鹤鸣茶社;戏曲茶馆, 体会那远逝的韵味, 例如悦来茶馆、顺兴老茶馆;禅茶茶馆, 都市中的心灵乐土, 例如大慈寺茶园、文殊院;评书茶馆, 大俗——柴米油盐酱醋茶, 例如李伯清书院;茶艺馆, 大雅——琴棋书画诗酒茶, 例如榜上有名茶馆;商务休闲娱乐茶馆, 成都人的生活会客室, 例如圣天露茶楼、圣淘沙茶园;街头茶铺, 闲来无事就坐坐, 例如居民小区里的无数无名茶铺。
本文界定成都传统茶馆是能体现巴蜀茶文化, 传承巴蜀茶文化, 弘扬巴蜀茶文化的成都茶馆。而不仅仅局限在人们的印象中的成都传统茶馆:竹靠椅、小方桌、三件头盖茶具、老虎灶、紫铜壶、那跑堂添水的茶博士。例如文殊院的“禅茶一味”、大慈寺内的“禅茶堂”、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顺兴老茶馆、斗茶茶馆、榜上有名茶艺馆、悦来茶馆、坝调茶馆等。
二、成都传统茶馆服务质量的重要性
影响成都传统茶馆服务质量的因素很多, 每个因素都会影响服务质量:茶馆的茶叶、茶具、茶桌、茶凳;茶馆的环境、音乐、装潢;茶馆的茶文化氛围;茶馆细节上的设计;茶馆服务人员着装;茶馆具备特色的艺术氛围;茶馆在承诺的时间内提供服务;服务员能清楚的描述产品和服务的内容;茶馆自始至终提供好的服务;当客人遇到困难, 茶馆尽力帮助解决问题;服务员能快速服务;服务员无论多忙都及回应客人的需要;服务员总是乐意地帮助顾客;茶馆服务员的茶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服务员总是热情的对待客人;服务员的言行举止是值得信赖的;服务员能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服务员了解顾客的特定需求。总之, 成都传统茶馆服务质量涉及从硬件到软件、从服务水平到管理理念、从设施设备到人员素质。服务质量的好坏可以衡量一个茶馆的设施设备、服务员素质、服务理念、管理水平、营销手段、企业形象等等。
三、成都传统茶馆服务质量现状
(一) 成都传统茶馆从业人员技能、知识和素质欠佳
在成都传统茶馆从业人员中, 有的茶馆的服务人员惟一的工作就是给客人添水, 也无需技能, 成了纯粹的体力活。有的茶馆的服务人员在服务技能上有一些训练, 但明显感觉不专业;有一些跟茶叶相关的知识, 但很肤浅, 更说不上很全面的茶文化知识了。即使有的茶馆有专业的茶艺师, 但是茶艺师展现的仪表仪态、茶艺技能、茶文化知识、沟通表达能力也很难让客人满意。成都传统茶馆与酒店、餐厅、咖啡厅的人才竞争中不具备优势, 是导致其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的主要原因。
(二) 成都传统茶馆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成都传统茶馆管理者的观念陈旧, 基本是一种粗放式的管理、经验式的管理。现在成都传统茶馆的管理者基本就是老板, 只有少部分茶馆老板意识到现代管理对于茶馆的价值。有的成都传统茶馆聘请了一些管理者, 但是茶馆行业给出的薪资跟其他行业比较没有竞争力, 请不到非常优秀的管理人才, 这是整个成都传统茶馆管理水平低的另一个原因。
(三) 成都传统茶馆缺乏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
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强调的是提供规范化服务。没有规范化服务, 服务质量就成了无本之木。成都传统茶馆客人到茶馆来喝茶、聊天、谈事等等, 服务人员的意识里面是只要把水掺好就尽到了服务人员的职责, 甚至水也不用掺, 直接放一壶水在客人座上让客人自己加水。传统的服务习惯在时代的发展中没有与时俱进, 成都传统茶馆经营者很少去思考和研究服务的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
(四) 成都传统茶馆企业形象模糊
成都传统茶馆企业形象清晰的较少, 总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一种模糊印象, 茶馆能传递给客人的信息很少。最直观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的:说到某个成都传统茶馆, 人们知道有这样一个茶馆, 但没有更多的印象。换言之, 就是缺乏响当当品牌的成都传统茶馆。
(五) 成都传统茶馆的茶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成都传统茶馆有“小茶馆, 大社会”之说。四川茶馆以综合效用见长。成都传统茶馆正因为承载太多的功能, 茶文化本身被忽视了。茶馆的复兴, 并没用带来茶文化的复兴, 现在的成都传统茶馆成为休闲娱乐、社会交往、商务谈判之地, 但“茶味”不浓。
四、提升成都传统茶馆服务质量策略
(一) 营造成都传统茶馆宜人的品茗环境
服务的无形性使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为了让顾客能产生符合实际的感知服务质量, 茶馆应该采取有形化策略, 进行有形展示。
营造宜人的品茗环境就是有形化策略的具体表现。宜人的品茗环境不但能使茶客在精神上得到享受, 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而且能使人流连忘返, 起到吸引茶客的作用。茶馆的布置往往体现了茶馆文化品味、茶馆文化氛围和茶馆经营者的文化修养。同时, 好的茶馆布置也为茶客提供了高雅的环境, 使茶客得以在此修身养性。著名作家周作人写到“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 清泉绿茶, 用素雅的陶瓷茶具, 同二三人共饮, 得半日之闲, 可抵十年的尘梦”。体现了品茗环境对茶人的重要性。品茗环境对茶馆的经营有着重要的作用。茶馆吸引顾客的不只是一杯茶, 还有茶馆的环境、情调。茶馆的布置既要合理实用, 又要具备审美情趣, 这就需要经营者在设计上下一番功夫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布置:名家字画的悬挂;古玩、茶具、茶叶等的陈列;绿色植物的点缀;典雅的茶馆“插花”是必不可少的;民族音乐的烘托;服务人员的服饰;空间布局、内部装潢、灯光音响、空调设备、通风条件等。
(二) 重视成都传统茶馆茶艺水平
茶艺就是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技艺和享受一杯茶的艺术。随着时代的进步,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视野的广阔, 茶文化的复兴, 人们对茶馆茶艺水平提出了更高了要求。目前成都传统茶馆茶艺水平与茶馆同样兴盛的杭州比, 存在着差距。成都传统茶馆在保持巴蜀茶文化特征的前提下, 要积极吸收其他优秀的茶文化。成都传统茶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茶艺水平:丰富茶的品类;提升服务人员茶艺的技艺;注重茶艺的礼仪和规范。
(三) 提升成都传统茶馆服务人员的基本素质
提升成都传统茶馆服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包括三个方面:第一, 遵守职业道德, 成都传统茶馆对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体现为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不卑不亢、热情大方, 把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第二, 茶艺人员的业务素质是成都传统茶馆服务人员的关键素质, 主要包括文化素质、专业操作技能、服务礼仪礼节三个方面。第三, 良好的身心素质是做好各项工作的保证。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自尊自信的服务意识、快速、准确的观察、判断能力, 良好的持久的注意力, 较强的情感控制能力。健康的体格:服务人员“日行百里不出门”, 在服务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腿力、臂力和腰力, 只有健康的体魄才能胜任茶馆服务人员的工作。
(四) 加强成都传统茶馆组织结构和制度建设
组织结构是茶馆履行管理职能、实现经营目标的组织保证, 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 在茶馆的经营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茶馆组织结构的作用:便于合理组织人力、物力、财力, 有效地开展经营活动, 用较小的劳动消耗, 取得更佳的经济效益;便于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 按照管理任务的需求履行管理职责。茶馆组织结构的原则:茶馆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 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明确以经营为中心, 从茶馆的经营目标和任务出发, 并遵循精简、责权对应、效能原则。加强茶馆制度建设:明确岗位责任, 梳理工作流程, 颁布员工守则等。
(五) 深化成都传统茶馆服务管理
1、服务质量评估。
服务质量管理的效果, 最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是否符合茶馆服务质量的标准;二是是否满足客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成都传统茶馆的服务质量应以此作为准则, 采取多种方法, 加强检查考核, 及时发现各种问题, 并采取有效措施, 不断完善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成都传统茶馆服务质量调查主要有四种方式:直接面谈、电话访谈、问卷调查和暗访调查。茶馆应综合考虑各种调查方式的优缺点, 根据方便程度和尽可能得到完整资料的原则, 选择采用上述调查途径。
2、强化服务接触。
成都传统茶馆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强化服务接触:第一, 员工满意是顾客满意的前提。茶馆应该把员工当成顾客来进行有效的内部营销, 提升他们对茶馆的满意度。茶馆应为员工提供广泛的培训、升职的机会以及良好的内部支持和有吸引力的内部支持, 并提供令员工骄傲的产品和服务。第二, 有形展示也是决定服务接触是否成功的关键要素。在很多情况下, 顾客在茶馆接收服务前, 首先接触到的是有形展示, 有形展示的好坏决定了顾客对茶馆的形象判断。有形展示不仅会影响顾客, 还会影响服务员工的行为。因为服务环境会影响他们的服务效率。第三, 成都传统茶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有助于顾客确定服务的价值, 凝聚员工的人心, 激发服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3、服务补救。
服务补救是一种管理过程, 它首先要发现服务失误, 分析失误原因, 在分析的基础上, 采取恰当的管理措施予以解决。目的是消费者对服务质量进行重新评价, 重塑被破坏的形象, 留住客人。服务补救不同于处理投诉, 投诉是以较低成本来解决抱怨, 而服务补救着眼与跟客人建立长期的互信关系, 而不是短期的成本节约。顾客遭遇服务失败是件扫兴的事情, 经过服务补救, 可以把坏事变成好事, 给客人带来惊喜, 让客人更加的满意, 满意度甚至会超过以前。服务补救的过程是与顾客再次沟通和了解的过程, 表现了对客人的尊重, 也再次向客人做出了承诺, 巩固了彼此的关系。通过服务补救, 还可以避免负面影响的夸大。顾客向周围的朋友、同事等诉说自己的遭遇, 周围的人再进行传播, 这就形成恶性循环。而及时有效的服务补救就从源头扼杀了负面效应的发生。通过服务补救可以帮助茶馆找到客人满意的方法, 使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大悟, 魏小安.旅游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1、王大悟, 魏小安.旅游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2]、四川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四川省志.民俗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2、四川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四川省志.民俗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
[3]、郑春英.茶艺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7月3、郑春英.茶艺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7月
[4]、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北京:餐饮服务与管理[M].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44、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北京:餐饮服务与管理[M].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4
[5]、刘启贵.茶艺师 (中级) [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证出版社, 20105、刘启贵.茶艺师 (中级) [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证出版社, 2010
3.《茶馆》教案 篇三
馆
一、教学目标
(一)阅读课文,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这一特点。
(二)了解《茶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茶馆》的主题是什么?
分析:剧本通过茶馆的变迁及各类人物的遭遇,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社会面貌,有力地表明旧中国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二)老舍先生的剧本写法新尝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分析:老舍先生曾说:“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老舍先生相对于传统戏剧写法不同的新尝试在《茶馆》的第二幕中主要表现在结构、情节与戏剧冲突的设计上。
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这一幕出场的人物有三十多个。有台词的近二十人。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这与传统戏剧必须有鲜明而典型的主要人物的写法大相径庭。茶馆中每个人物的台词也都不多,他们在茶馆一闪而过,口中说着自己的事情。比如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与王利发的对话,只表现了他理想破灭后的沮丧和失望;松二爷的出场也只表现了封建遗老的没落。即使是起着贯串作用的茶馆主人王利发,也没有什么重场戏,只是在与茶客的交往中表现自己。由此看来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无数的画面组织起来,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而逐步展开。
淡化贯穿始终的情节设置,这一幕没有统一的情节,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之内的。比如,一开始出场的跑堂的李三,与茶馆有关的戏不多,他的戏主要集中在他与茶馆主人之间的矛盾上,抱怨活忙而工钱少。再比如刘麻子的戏主要是与两位逃兵有关,茶馆只是他做贩卖人口交易的一个场所。王利发的戏是属于应付生意的,这是人物身份决定的。真正属于他本人的戏只有在茶馆的利益得到维护或受到损害的时候,比如他与常四爷、李
三、巡警等人的戏。总之,整个一幕戏就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联成,是平面展开的。《茶馆》的新尝试还在于它所采用的特殊的戏剧冲突方式。剧中虽然集中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剧中的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也没有过于追究他们个人品质上的某种邪恶之处。老舍先生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们与旧时代的冲突。在第二幕中,李三的报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而刘麻子、唐铁嘴等人也正是那个黑暗社会的产物。这种近乎“无事的悲剧”更能激起人们对旧时代的强烈憎恨。因此说老舍先生尝试设计的特殊的戏剧冲突就在于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三)课文的情节是怎样进行巧妙的衔接与穿插的?
分析:要把《茶馆》分散的人物、分散的情节安排在一起需要娴熟的戏剧表现手法。在第二幕中每一个情节的发展既是单一的,又与下一个情节相衔接,这之间非常自然巧妙,使整个戏浑然一体。如一开场李三向王利发的妻子抱怨工钱不长,可活越来越多。王利发的妻子同情李三,又引出了她与王利发之间的口角。而李三抱怨的时候提到了要关城门可菜还没买,又给常四爷送菜的戏做了铺垫。这样环环相扣,使每一个情节既线索清楚又相互连贯。
作者还善于利用人物的特定身份和特殊情节造成交错穿插的效果。比如刘麻子要在茶馆中与逃兵做人口交易,这种见不得人的事情使他在有人出现时不得不停止,而王利发与崔久峰在这时的出现,作为茶馆中迎来送往的生意是完全正常的,因此很自然地打断刘麻子的戏。等崔久峰下场后,宋恩子、吴祥子两个老牌特务又上场敲诈逃兵。这种穿插交错既能使一个情节恰到好处地终止,又能使剧情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体现了茶馆的特定环境气氛,也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四)课文刻画了哪几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分析:(1)王利发
这是一个贯串全剧的人物。他是裕泰茶馆的掌柜,在第一幕时,正值年富力强,刚从父亲手里继承了经营茶馆的生意,也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我们看到在第二幕中他对巡警的敲诈巧于应付,对自己公寓的房客崔久峰,能很耐心地倾听他的牢骚,尽管他不一定懂,但也不时地说一些逢迎的话。作为商人,王利发具有胆小怕事和自私的特点。比如课文中他对李三的苦处、康顺子的处境和难民的哀告虽然也同情,但是很有限度。在旧中国的黑暗现实面前,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的王利发尽管善于经营、善于改良,也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报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的却十分含蓄,比如当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的时候,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这句话中蕴含了他的愁苦和愤恨。就是这样一个精干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也没有逃脱破产的命运,当茶馆被人霸占后,他悬梁自尽。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这一形象的意义就在于,他揭露了旧制度吃人的本质,反映了旧时代的不合理。
(2)常四爷
他是旗人,在清朝时能吃官家钱粮。但他对腐败的清政府不满,对帝国主义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说一句“大清国要完”就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的监狱。出狱后曾参加义和团,后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乐于助人。课文中他对抓过他的特务仍不服软,当王利发正愁要关城门了,还没买菜时,是他送来了鲜菜和鸡,第三幕中他还为松二爷化缘买棺材。但最后自己也穷困潦倒,拣来别人撒剩的纸钱,作为对自己将来的祭奠。他绝望地喊道:“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情绪。
(3)松二爷
他也是旗人,胆小而懒散。清朝灭亡前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整日喝茶玩鸟。民国时期“铁杆庄稼”的待遇没有了,但又不愿自食其力,仍旧留恋过去的生活,宁愿自己挨饿,也要喂鸟。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4)刘麻子
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第一幕中他用十两银子买来康顺子,又以二百两银子卖给太监庞总管。课文中他又同两个逃兵谈生意,还没谈成就被当作逃兵枪毙了。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畸形。
(五)课文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分析:
(1)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戏剧中每一句台词都是人物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显示人物的性格。老舍善于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选取符合他们心理的个性化语言。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与各种人物应酬反应机敏,对答如流,很能显示他茶馆掌柜的身份。常四爷的语言则豪爽耿直,带有闯荡多年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宋恩子、吴祥子的语言则狡猾奸诈、傲慢无理,具有老牌特务的特点。出场的人物不论台词多少,都写得活灵活现。
(2)语言的幽默风格。老舍谈《茶馆》时说,作品写了“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他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幽默风格。课文中,当唐铁嘴夸耀自己如何抽白面儿时,看起来滑稽可笑,但实际上却激起了人们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也像一句玩笑话,然而表现出的则是人民对动荡时局的不满。这种寓庄于谐的语言更能给读者以回味的思考。
(3)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这个特点在课文中表现得很明显。老舍本人熟悉北京方言,特别是北京市民的语言。在《茶馆》中恰当地应用地道纯熟的北京方言,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也更真实。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外阅读课文把握阅读要点: 1.了解戏剧反映的时代背景。
2.了解《茶馆》结构的独特性,与曹禺的《雷雨》作比较。3.认识《茶馆》作者以特殊的戏剧冲突表现主题的方法。
(二)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从第二幕开头的舞台说明看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明确:舞台说明所反映的是1916年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连年内战,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裕泰”茶馆是北京城内硕果仅存的一家,可见军阀混战时期街市的冷落萧条,茶馆内设置的时装美人广告画和“莫谈国事”的大字,可以联想到帝国主义的侵入和渗透,也看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从茶馆的修理门面,预备开张,足见主人王利发的审时度势,随俗为变,善于经营的特点。
2.与曹禺的《雷雨》作比较,看《茶馆》结构的独特性。
明确:《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串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曹禺的《雷雨》与老舍的《茶馆》反映的社会时代接近,都是话剧形式,但结构特点却截然不同。《雷雨》采用的是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作者巧妙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方法,把“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在一起,充分表现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尖锐集中,剧情发展紧张激烈。
《茶馆》第二幕出场的人物有三十多个,有台词的近二十人,但这些人物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每个人的台词都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各自说着自己的事情。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曹禺的《雷雨》人物不多,却关系复杂,有主有次,人物的语言动作都围绕着同一个矛盾展开。三十多年间周鲁两家的矛盾始终交织在一起,贯穿全剧。人物形象也在情节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再看情节。这一幕没有统一的剧情,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的。整个一幕剧就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联成的,是平面展开的。《雷雨》第二幕中(课文部分)有台词的仅有五人却有夫妻、父子、母子、兄弟、主仆等多种复杂的血缘关系,具有这些关系的人物又都溶在一个大的矛盾漩涡之中,结构密如蛛网,戏剧性极强。
3.俗话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茶馆》第二幕中虽然集中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那么,《茶馆》的戏剧冲突是什么呢?主题又是怎样体现的呢?
明确:《茶馆》所采用的是特殊的戏剧冲突。剧中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如李三的抱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这种“剪影式”的新尝试,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月即将来临。
4.从欣赏老舍作品的角度看作者语言上的幽默风格。
明确:作品写了“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作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这种寓庄于谐的幽默风格,给读者留下了深长的回味和思考。如唐铁嘴夸耀自己抽白面的对话,看起来滑稽可笑,却会激起人们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也像一句玩笑话,却表现出人民对动荡时局的不满;又如松二爷看见宋恩子和吴祥子仍穿着灰色大衫,外罩青布马褂说:“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表现出松二爷的怀旧情绪,也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小资料】
(一)重点内容图示。
(三)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899年2月3日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老舍7岁进私塾,10岁进市立小学,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作诗和散文。1917年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五四”运动后,用白话文试作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完成了著名的小说《骆驼祥子》,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七七”事变,他离别妻子儿女,只身辗转去武汉、重庆,勇敢地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
他特别重视话剧创作,1939年至1943年间,独立完成或与人合著的剧本就有《残雾》、《张自忠》、《归去来兮》等9部。1946年与曹禺赴美讲学,写完了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1949年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51年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
老舍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也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10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一部4000行的长诗和近300首短诗,近20部译著等,共800多万字。
(三)《茶馆》简介。
1957年发表并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达到了作者预想的写作意图,即埋葬这三个可诅咒的时代,宣告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
《茶馆》全剧共三幕,各写一个时代。第一幕的时间是1898年初秋,正是戊戌变法刚刚失败,谭嗣同被问斩后不久。那时的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的人物都把这里作为一个相互交流的场所。作者在这一幕里向我们展示了腐朽的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向末路。剧中描写了信洋教的小恶霸,依仗洋人,神气十足,连官府也怕他三分;有钱有势的人家为了一只鸽子,可以请来官方的打手和差人打群架;吃朝廷钱粮的旗人整日游手好闲;朝中的太监总管不仅家中生活奢华,而且还可以用高价买来妻子;农民和城市贫民却卖儿卖女。这种剪影式的描写,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由于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及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造成了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这一切都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茶馆》的第二幕即是课文中节选的部分。
第三幕写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自拔的困境中。裕泰茶馆已经破烂不堪,无论主人怎样改良也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意;有名的厨师只能在监狱里蒸窝窝头;身怀绝技的艺人无法维持生计,民间艺术频于失传。与此相对照的是恶势力却异常活跃,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国民党官僚相互勾结,横行霸道,地痞、特务如鱼得水。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生命财产随时都可能受到威胁。最后茶馆掌柜王利发在茶馆被人霸占之后悬梁自尽。作者怀着强烈的激情批判和诅咒了这样一个黑暗的时代,表明了旧中国注定要灭亡。剧中通过康大力等人投奔西山解放区的描写,暗示出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到来。
4.扬州茶馆 篇四
天馨学校
范培文
教学内容:沪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十八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烫干丝”过程复述给大家听,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更进一步了解扬州茶馆的特色。
2.知道茶馆是大众聚会的场所,并引导学生通过扬州茶馆来感悟扬州这个城市的传统文化。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扬州小吃特色,初步感受中国传统饮茶风俗及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难点:
能抓住关键动词、标点符号,把“烫干丝”的过程有条理地复述清楚。教学准备:PPT课件、干丝、水、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师板书:馆,读后组词 2“馆”什么意思?
3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茶馆(板书:茶)4“茶馆”什么意思?
5无论南方北方,茶馆是极多的,今天课上我们去扬州,(板书)(提醒学生注意扬是提手旁)。
6简介扬州,这就是扬州著名的景点——瘦西湖。扬州在我国江苏省境内,长江北部,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著名古城。今天我们去扬州看看那里的茶馆。齐读课题
7课题扬州茶馆边有一注释,谁来读?
8媒体出示朱自清图片及简介。师述:朱自清——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原籍浙江绍兴。三代人定居扬州,他6-18岁在扬州生活了13年,对扬州充满感情,故自称“扬州人”。这篇文章原名叫《说扬州》,写于1934年,记述了他在扬州生活期间的所见所闻,文章对于我们四年级同学来说太长,编者选了其中的一部分,加了个题目叫《扬州茶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1)抽读生字新词
2)课文有几节?指名三人读,注意读正确。
3)请你自己扫读课文,用直线划出文章中直接概括写扬州茶馆的句子 指名交流,自己练读,指导朗读:
突出:最著名(在扬州茶馆和澡堂是最有名气的)
满满的(哪些人?)
花样最多(花样可以换哪个词?)指导后再指名读,齐读
2.师生合作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说明:找直接概括扬州茶馆的句子,变换句式概括文章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解体会
1扬州茶馆吃的花样怎么个多法?请同学们圈出文章中吃的花样的名称(板书:吃的花样最多)
2指名交流,逐节交流后板书:
零碎茶点、特色茶点、小笼点心 3练习说话:扬州茶馆吃的花样最多,有---------,有--------,还有-------。说明:找吃的花样名称,通过说话训练,梳理文章结构
4选择你最喜欢的茶点,反复读,读出你的理解,读出茶点的特色,读出你的喜欢
5师引读第一节:先要坐定了„„瓜子花生炒盐豆什么特点?(读出香)女生读 接着,------炒白果什么特点?(又热又香)怎么会是热的?男生读 接下去是,„„五香牛肉又有什么特点?(香)哪些香?齐读 6师小结:这个时候的扬州茶馆热热闹闹中又显得那么的悠闲。7学习第二节——烫干丝
1)自读,你说它的特色在哪呢?读后交流。(快、清、香、细)烫干丝色香味俱全、制作工艺精细,所以才称得上是特色茶点。2)它怎么做的?在文中标出(-)做“烫干丝”的动词。(板出切→切→放;
浇;
滗→拨→倒→搁)“滗”演示
共几步?(准备——烫——摆盆)
3)复述训练:借助图片和动词说说“烫干丝”的过程。指名说,再自己边说边做,指名上台说
4)小结:说时迟那时快,——烫干丝整个过程就应该快而不乱、有条不紊。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烫干丝不仅描写具体,而且情景交融,字里行间透出先生对这一特色点心的喜爱。
说明: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读文后,通过关注“;”,说说“烫干丝”分几步。这里除了帮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外,也渗透了分号知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关注分号,知道烫干丝主要分成三步,而且这三步是有先后顺序的。学生对分号的作用有所感知,对文章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感受到厨师厨艺的精湛,作者用词的精妙。
过渡:课文除了介绍烫干丝外,还介绍了什么小吃?又是怎样介绍的呢?
8.引读课文第三节
①小笼点心也是那么让人回味无穷。
②如果你是茶客,走进茶馆是不是一定按朱自清先生的顺序点呢?
四、总结全课
扬州茶馆人那么多,是什么原因?——聊天、聚会、交流信息,扬州人的生活更是离不开茶馆。先生走过许多地方,到过很多茶馆,但他总说扬州茶馆是最好的,也许是作者的故乡情结。1934年的茶馆已成历史,真得感谢朱自清先生,他用笔为我们留下了了那段历史与文化,让我们感受那个时代扬州茶馆的韵味。
五、课后作业
在座的同学现在都生活在上海,我们可以和妈妈、奶奶一起做做小吃,学着朱自清先生介绍一样上海小吃的特色,或说说一样点心的制作过程。
说明:本课在落实了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扬州小吃的特色,初步感受中国传统饮茶风俗及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后,再将内容向课外延伸,让学生了解、感受自己的故乡——上海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行语言实践。附板书设计:
零碎茶点
吃的花样最多
特色茶点
切,切,放; 扬州茶馆
(烫干丝)
浇;
滗,拨,倒,搁。
小笼点心
人多(聊天、聚会、交流信息)教学设计说明:
我设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文本,用形式多样的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朗读、默读、引读中感悟文章的内涵。本堂课,我设计多处形式多样的读。从一开始的指名读到学生自己扫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内容。重点研读部分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思考,圈圈划划;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读出特点,读出喜爱。解决问题后,师生合作读。第三小节的教学更是采用以读代讲的形式进行教学。
课堂上,我注意突破难点。如:烫干丝的复述通过读通句子——找动作的词——找标点——练一练——讲一讲的过程,帮助学生减少难度。
5.茶馆读后感 篇五
茶馆,彼此唠家常,谈山海经的地方。谁能想到它竟能折射出社会问题!而老舍——一位语言大师,他用其独特的视角和手法使小小的茶馆绽放生命的炫彩。
老舍出生于一户姓舒的满族贫民家。父亲是护军,母亲靠洗衣赚钱。父亲早逝之后,生活更为窘迫,也就是这样的出身和环境造就了《茶馆》的艺术价值。
老舍的手法是独一无二的。其中最突出的一点便是全剧只有三幕,一幕一时段,干练、简洁,也十分容易表现剧情,从清末维新失败到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再到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与其说是时间变迁不如说是历史变迁。人物表现年代,而年代又作为人物表现的背景,相辅相成,使小小茶馆提升到不得不让人用看“历史剧”的眼光评审这部巨作。这也揭示了旧中国黑暗与腐朽,真实展现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突出表现了“葬送了三个旧时代”这一主题。
在这三个旧时代里,广大人民群众无法摆脱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精明能干、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一个典型小商人形象,却无法逃脱自已破产、悬梁自尽的命运。常四爷是一个有爱国心的旗人,是统治阶级内部进步人士的代表,他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有正义感、乐于助人,最终没摆脱饥寒交迫、穷困潦倒的命运。秦仲义是出身于北京城大财主家庭,是民族资产阶级进步人
士的代表人物,实业报国,开办工厂,最终因工厂被霸占而失败告终。在这三个旧时代里,广大人民群众受封建腐朽思想的毒害最深。当自已深受其害的同时,殊不知自己却对自已的愁苦和愤恨,对人吃人的旧时代显得如此苍白无助。就好像王利发当对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他却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常四爷在绝望时也喊道:“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谁爱我呢?”。对几千年来封建制度麻木和毒害可想而知了。
在这三个旧时代里,只有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才是中国的出路。话剧《茶馆》的第一幕,戊戌变法虽失败了,却真实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腐朽吃人的本质,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进步人士通过改良运动,拯救中国的梦想破灭。第二幕,军阀混战给广大人民群众增添了更沉重的灾难,军阀们为了利益,不顾人民的死活,更谈不上给中国带来光明的前途,也无法摆脱帝国主义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疯狂掠夺,残酷欺压。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了,国民党腐败,不顾人民安危,卷入内战,并且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继续遭受官僚资本主义剥削,重新沦落灾难的深渊。因此,在当时的中国,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成为中国的唯一出路。
话剧《茶馆》反映的历史,是中国旧社会的缩影,是对旧社会的血泪控诉,使我们不能忘记过去旧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所遭受的苦难,也使我们倍加珍惜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记住这段历史,激发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自已的实
6.茶馆闲聊 篇六
以四川“甲骨文作文”为代表的另类高考作文现象
版主:水晶
下期话题:
(1) 成都推四条“铁令”封杀“奥数”———学奥数到底有没有好处?该不该取缔奥数?
(2) 湖南取消高中文理分科, 高考方案将根据课程设计
杨向东
高考作文考查的是写作能力, 评委不会因历史的文字而改变他们文学的眼光。
与时俱进
一篇“甲骨文”穿越数千年走进了新时代, 一首“黄花岗”经过几辈人回到了广州城。真可谓是, 数千古风流文章, 还看“八股文”。
芜茗
这些“另类”考生, 以他们“大无畏”的精神, 用一篇篇的“另类”作文把自己鲜明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让我们看到这个时代的他们的个性与追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他们也给了保守的我们一个晴天霹雳, 让我们去关注他们, 并反省高考与教育的真正意义与价值是什么。
让我们再想想我们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 为这些真正有才华、有个性、有能力的“另类”作文与考生而欢呼庆祝吧!
孙太平
甲骨文作文无疑是高考擂台上的一个“另类”, 题为《熟悉》, 实则是标新立异、抓人眼球。文字用来交流的功用丧失了, 成了挑战规则、展示自我的工具。此乃“特殊人才”, 考生请勿模仿。
甘东
不拘一格降人才。多一些所谓的“另类”作文, 哪怕无助于学生作文沉闷现状的改变, 也至少为那些无聊的人们添加了些茶余饭后的谈资。
铁鹰
“另类作文”终于将高考程式化作文撕开了一个口子, 而程式化作文也已经越来越难掩优秀者的光芒了, 它预示着高考作文多样化、个性化时代将很快到来。这不仅将促进作文教学的创新, 还将促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因此, 我们有理由为“另类作文”得满分叫好, 有理由期待程式化作文的倒掉。
参与方式:
1.在我的博客上登录发表您的观点, 博客网址:http://liqueur0804.blog.163.com;
2.发电子邮件到liqueur0804@163.com
【茶馆服务规范】推荐阅读:
读书笔记(茶馆)07-13
28扬州茶馆教案06-23
茶馆教学设计06-30
《茶馆》的读书笔记09-06
课文《茶馆》的教案设计06-19
茶馆读书笔记个人感悟08-21
茶馆读后感400字11-18
茶馆读后心得体会发文12-01
茶馆读书笔记精选优质作文12-01
话剧茶馆的观后感高中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