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安全 健康体检(精选15篇)
1.保障安全 健康体检 篇一
安全健康科普巡展报告
一、时间:2012年8月15日-8月16日
二、地点:兰石集团润安小区及厂区会议厅广场
三、主题:普及安全健康知识、关爱百姓健康生活
四、组织机构
1、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2、协办:兰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3、承办:兰石集团科技部
五、活动目的:
民以安为先,生命安全健康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事关国计民生与和谐稳定。我国当前存在的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广大群众的健康成长和生命安全,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影响到国家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美满。
六、展览内容
展览精选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健康和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共展出由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统一制作的包括12块三维立体的图文并茂的标准展板66块,图片精美,具有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让市民在愉悦和趣味的氛围中提高安全意识、紧急自救知识。
综合了地震、海啸、暴风体验舱,稳定性测试仪,反应速度测试仪的科普大篷车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好奇,大家争相排队体验。
近年来,由于人类追求时尚舒适的生活,大量使用有限的能源,导致环境恶化,给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节约有限的能源,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为此,在甘肃省科协的大力支持下,兰石集团科技部精心组织“节能减排、保障安全健康、低碳发展”主题科普巡展。
展览以科学发展为指导,集中展示了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面临气候变化危机的应对态度和积极努力,展示了我国近年来在“节能减排、保障安全健康、低碳发展”方面采取的有力措施,制定了一系列战略方针和相关法规政策,努力遏制了自然生态恶化,资源能源消耗过度的趋势,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为积极应对气候恶化做出了巨大努力。
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大家现场学习急救的动作要领。
我们相信,通过这次科普巡展,在了解急救常识的基础上一定能唤起公众对保护环境和气候变化的高度关注,进一步树立节能减排、保障安全健康、低碳发展的意识,切实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如兰之州、如家之城”!
2.保障安全 健康体检 篇二
人口老龄化现状
人口老龄化
由于65岁及以上的人口增加, 德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在过去10年内增长了5岁, 比欧盟其余27国的平均值高出3岁。预计老龄人口将继续增长, 到2040年, 老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1%。这意味着, 2040年每位老人 (65岁及以上) 对应的工作人口不到2名 (15~64岁) 。
法定退休年龄
2014年, 德国官方规定的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 实际退休年龄为61~62岁, 与欧盟平均水平一致。相比于1996年, 男性工人实际退休年龄增长了2岁, 女性增长了3岁。另外, 2003年以来, 德国55~64岁人口的就业率增长了24个百分点, 2013年到达了63.5%, 比欧盟平均值高出13个百分点。
工作条件
绝大多数老龄工人的工作条件与欧盟平均水平一致, 但工作持续性、在岗培训和情感诉求比欧盟平均水平要高。
健康状况
2011年, 德国50岁男性的预期寿命是30.3年, 比2005年增长了1.8年;女性的为34.5年。65岁男性的预期寿命为18.2年, 比2005年增长了1.4年;女性的为21.2年。
2011年, 50岁男性德国人的预计健康时间约15年, 女性为16年, 稍低于欧盟平均值 (男性17, 女性18) 。65岁德国人的预期健康时间男女均为7年, 稍低于欧盟平均水平 (9年) 。相比于2005年, 2011年德国男性50岁与60岁的预期健康时间增长了0.3年, 女性增长了2.2年。很明显, 预期寿命的增速大于预期健康时间增速, 这意味着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 而健康状况却并非如此。
2012年, 41%的德国55~64岁员工患有长期疾病 (并非全部与工作相关) , 欧盟平均值为33%, 然而与工作相关的疾病却比欧盟平均值低。肌肉骨骼损伤是德国老龄工人面临的最严重职业伤病 (71%) , 心理疾病次之。它们已成为阻碍工人工作持续性的主要原因。
提前退休
50~69岁员工离岗的主要原因是健康问题或残疾, 仅13%因满足领取退休金条件而退休。63岁及以上年龄的工人中, 59%属于被迫提前退休。2012年, 提前退休的人中, 42%因心理疾病或肌肉骨骼损伤提前退休。
延迟退休
55~65岁的独立劳动者中, 约47%想要延迟退休, 这种现象多见于小型企业。收入较低 (500~1 000欧元) 者, 在工作压力小、对体力要求不高的情况下, 更愿意延迟退休, 其中72%的人希望只是兼职工作。对于他们来说, 灵活的工作时间非常重要。
德国职业安全健康体系
德国的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是双系统的。一方面是联邦政府管理下的国家职业安全健康部门和16个地方职业安全健康部门, 前者负责多数职业安全健康事务, 后者负责劳动监察。联邦政府和地方州政府在部长会议上讨论问题, 协商各自职责。另一方面是具有自主权的工业及公共部门的社会保障机构, 它们制定有自己的劳动监察法规。这些机构的任务是预防职业事故和职业伤病, 在联邦政府和地方州政府的批准下, 也可出台自己的事故预防法规。
德国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建立在各利益相关方相互合作与磋商的基础上。他们通过“德国职业安全健康联合战略” (Joint German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Strategy) 这一活动, 相互协调沟通。在这个框架下, 政府层面的德国联邦劳工及社会事务部 (BMAS) 、16个地方部门及事故保险机构共同制定国家层面的方案, 评估职业安全健康策略, 促进信息交流。
BMAS是管理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主要部门, 它负责制定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法案和法规, 同时按照既定职责, 支持员工健康安全项目、劳动力老龄化项目、生产力与工作能力项目等。此外, BMAS还负责监督社会意外保险机构与德国联邦职业安全与健康协会 (BAu A) 的工作。
州政府负责职业安全健康的监察工作, 监督雇主法律法规遵守情况, 为雇主献计献策。州政府会雇佣劳动监察员完成其工作。各州政府通过职业安全健康技术国务委员会 (State Committee on Occupational Safety, Health and Technology, LASI) 相互合作、沟通。
BAu A主要负责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研发, 促进相关知识的传播, 为政策制定提出建议。它可在危险物相关法的规定下, 自主建立生产安全与健康数据档案。
德国的保险系统是强制性的、属不追究责任保险。该系统通过独立的法定意外保险机构发挥作用, 管理部门有德国法定意外伤害保险协会 (DGUV) 的管理委员会、成员大会等, 成员分为雇主代表和员工代表。除开展预防性活动外, 意外保险组织还提供医疗和职业康复服务, 以及工伤和职业病的赔付。
政策与项目
德国的社会保障系统涵盖广泛, 从俾斯麦时代开始, 社会保障标准就比较高, 此后, 又进一步得到发展。如今, 保险系统包含了健康保险、事故保险、养老保险、事业保险、长期医疗保险等。这些保险在职业伤病预防与恢复中,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根据欧盟法规, 德国在综合性职业安全与健康相关法中包含了对弱势工人群体的保护。此外, 没有针对老龄工人的专门立法。《同等待遇综合法案》 (General Act on Equal Treatment) 是为了预防年龄歧视, 而《社会保障法》 (Social Security Code) 则要求雇主保证工作场所满足员工的需求。
在不同层面上 (如在国家层面、地区层面和公司层面) , 德国有一套广泛的职业安全健康政策、方法、项目和活动。大多数活动是针对所有员工的, 而非专门面向老龄员工。德国把保证员工健康、安全、工作持续性作为预防的最佳方法, 并且认为预防需要在职业生涯初期开展。
政策
近些年来, 由于人们对人口变化、劳动力老龄化, 特别是技能熟练工人短缺问题的讨论增多, 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出台。德国生产模式的特点是生产高质量、高科技产品严重依赖技能熟练的工人, 因此技工缺乏将对德国产生很大影响。所以, 德国一方面将原来退休年龄65岁, 正逐渐过渡至67岁, 另一方面广泛开展活动, 保证工作持续性。保险公司在养老保险费增长及利益的驱使下, 成了应对此问题最活跃组织之一。一些社会人士也参与了对老龄工人问题的讨论, 他们的视点主要集中于技能熟练工人的短缺、技能的传授和技能的价值增值3个方面。为将老龄工人留在工作岗位上, 许多部门合作协议已于近年达成。
倡议活动
在国家层面, 德国有3个主要的政策性活动与人口变化和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有关, 它们分别为“联邦政府人口战略”“工作质量新倡议”和“德国职业安全健康联合战略”。尽管“德国职业安全健康联合战略”并不专门针对老龄工人, 但在该战略指导的活动中, 绝大多数都涉及了人口变化和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工作质量新倡议”下的部分活动, 涉及工作能力、年龄管理等概念。这都有利于工作条件的发展。
在地区层面,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在2002年发起了“职业健康” (Health at work) 倡议活动。巴伐利亚自由州建立了职业健康风险管理系统, 中小型企业可通过该系统寻求经济支持。另外, 许多雇主也会参与到德国的职业安全与健康体系中。一般来讲, 在德国, 不同行业、部门之间的对话质量非常高, 并且这些对话一般均涉及工作条件。
现存问题
多数活动倡议都遵循了整体分析的方法, 其中涉及了人力资源问题、工作场所健康问题、信息交流问题、预防工具问题以及宣传方法问题等。但是, 除少数活动外, 多数活动并没有得到评估。
多数利益相关方认为, 活动应面向所有年龄的工人, 而非专门针对老龄员工, 如果专门针对老龄员工的措施不当的话, 他们很难去反抗。同样, 他们也认为, 这些措施不能只针对老员工, 而应面向所有员工, 因为今天的青年员工会成为今后的老龄员工, 所以对他们采取措施同样重要。另外, 企业规模对该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预防计划有很大影响, 尤其是微型企业, 最为棘手。由于微型企业的资源有限, 在职业安全健康预防活动和员工身体恢复返岗活动中可发挥的作业微乎其微, 而地区间的企业联合和社会保障机构联合, 是帮助这些企业实现目标的最有效途径。有企业代表认为, 年龄管理对管理者来说是项新任务, 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 寻求外界支持。
康复返岗
在健康、安全和可持续性的工作条件下, 延长工作年限意味着必须保证曾受疾病困扰或因事故长期休假的员工, 得到返回工作岗位所必需的支持。通过促进员工返岗, 让那些本会选择提前退休或需要残疾补助的员工重新就业。
在德国, 保险机构在让受疾病困扰人员和事故受伤人员康复返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产生健康问题的原因不同, 负责机构也会有所不同。
国家层面
《社会保障法》是所有康复相关法的基础, 其中“残疾人士的整合与康复” (Integr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Disabled People) 部分于2001年引进, 主要是为了减少不同康复法律间的差异, 降低复杂性。根据《社会保障法》, 德国员工的康复过程包含以下3个步骤:医疗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而康复返岗可分为2个层面:工作单位内和工作单位外。工作单位内, 鼓励雇主对出现慢性疾病或有长期离岗表象的员工做出积极响应。单位外, 保险公司要监督康复服务以及完成康复过程中的协调工作。“《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国家行动计划”是另一个重要文件。德国正根据该文件积极地建立相关程序, 它们将会在今后10年内对所有德国人产生深远影响。
“康复而非养老”, 是德国康复体系形成的主要依据原则。它清楚地表明了返回工作岗位是第一选择。该原则的形成不仅是因为整体政策的要求, 还源自于保险公司的推动, 因为保险公司要对因病离岗超过6周的工人进行赔偿, 为了减少对暂时或永久性伤残人员的赔偿, 保险公司自然支持这一原则。
为了克服伤病和残疾, 德国的康复体系包含了广泛的措施, 包括医疗、职业和社会康复措施, 这些措施主要是由保险公司提供。康复, 不仅要消灭当前的疾病, 还要预防今后的新发疾病。有专家指出, 德国最近收紧了对残疾赔偿金的发放条件, 这使得整合劳动力市场的推力加大。
公司层面
《社会保障法》要求, 若员工在连续6周或1年期间周期性因病离岗, 雇主就要为他们进行工作场所整改管理。然而, 似乎没有任何具体措施来帮助雇主落实此要求。其实, 雇主可以从法定意外保险机构获得工作场所整改所需的部分资金与技术支持。
倡议活动
融合活动 (Initiative inclusion) 是落实《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而发起的国家行动计划。该活动有1亿欧元的资金, 其目的是帮助严重残疾学员的进行职业定位;支持企业为严重残疾人士创建新式学徒培训等, 鼓励更多严重残疾人进入劳动市场。
无障碍就业倡议活动 (Jobs without barriers) 始于2004年, 由BMAS与雇主、工会组织、残联等共同发起, 主要目标是为严重残疾的青年提供培训;增加他们在中小型企业的就业机会;加强对他们的职业防护。人们应该明白, 德国对残疾人的定义非常开放, 因此它涉及大量存在健康问题的人群。
建筑行业康复计划 (Reha Bau-Rehabilitation in the building sector) 由雇主责任保险协会 (The Employer's Liability Insurance Association) 于2000年在建筑行业发起。经医师同意后, 住院员工可参加3周的康复返岗项目, 它包含了提拉重物训练和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工作场所培训。
现存问题
德国的康复体系非常全面, 且运行良好, 但将来的活动还要遵循如下建议:促进康复信息沟通, 公司一体化管理的落实, 不同利益相关方间的交流和社会保障机构的良好合作。
参加康复计划的人中, 约80%返回到了工作岗位, 另一方面, 几乎半数申请工作能力下降保险的人并未参加国康复返岗计划, 这表明康复计划还有提升空间。证据表明, 在德国参加康复计划的机会是不平等的, 比如与社会地位和教育有关。考虑到社会公平, 这个问题需要解决。
德国的康复体系非常复杂, 比如, 康复机构各异, 康复服务范围繁多。涉及到的个人或企业经常为此感到困惑。另外, 雇主没有动机去落实公司的整改计划。当员工患病时间较长时, 员工会从健康保险中得到补助, 因此不会对雇主造成直接经济负担。所以, 雇主应该多了解信息, 学习落实康复返岗政策的益处。工作场所一体化管理是执行康复返岗活动的具体内容之一, 然而, 在专家看来, 目前德国企业的执行情况并不能令人满意。
总结
由于德国55~64岁的工人比例远远超过欧盟平均水平, 许多工人患有长期疾病, 其中多数人因为这些健康问题提前退休。这些现象表明, 提升工作持续性尤为重要。由于人口老龄化高于欧盟平均水平, 德国近些年已持续专注于社会人口年龄变化问题和工作人口年龄变化问题。
德国的职业安全健康预防方法和提升工作持续性的方法比较全面, 平等考虑到了所有工人, 并且人们也一直关注着劳动力老龄化项目的成效。这些项目主要解决人口年龄变化、工作能力评估、年龄管理、提升工作场所健康、患病工人康复返岗等问题。除政府之外, 最近10年, 社会人士、保险公司也都广泛致力于高水平活动项目的开展。
3.保障安全 健康体检 篇三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安全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刘延东国务委员等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对新形势下加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安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部一直将学校安全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方针,在加强立法,完善制度,强化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坚持开展安全教育和演练,提高了学校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应急逃生与自救技能,学校安全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增强。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矛盾多发期,社会上还存在种种不和谐现象,还有许多影响中小学生安全的外在因素。道路交通环境、学校基础设施等有待完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时有发生,对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责任尚未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中小学校安全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须进一步增强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安全工作松懈不得,必须警钟长鸣。
保障孩子们的安全,是教育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多一次安全教育,学生就多一分安全;平时多一次安全演练,危难时刻就多一分生的希望。广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要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将安全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范畴,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切实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要认真开展以提高中小学生自护、自救、防灾、逃生能力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掌握基本的遇险时自护、自救、逃生和报警的方法;要切实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要重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及时化解学生之间的纠纷和矛盾,防范校园暴力事件;要重点加强农村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要着力做好寄宿制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坚决落实学校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一个不具备安全意识的教师,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一所没有安全保障的学校,是一所不合格的学校。
保障孩子们的安全,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主动与当地公安、安监、卫生等部门沟通合作,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家长的配合,形成合力,构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机制。
当前,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在全国中小学校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台风、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一工程的实施和推进,对中小学校舍进行全面排查鉴定,科学制定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规划和方案,区别情况,分类分步实施校舍安全工程。
学校安全工作无小事,保障青少年学生的安全,是保持社会秩序良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广大中小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使他们平安、健康、幸福地成长。
作者系教育部副部长
4.食堂安全卫生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篇四
金凤小学杜雄
学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地方,人口稠密,学校食堂服务对象单一,主要是在校师生,学校食堂提供的一日三餐,其饮食营养与安全问题是食堂工作者考虑的重中之重,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师生们的身体健康,关系着师生们的正常学习与生活。近年来,各类学校不断发生食堂饮食安全事故,严重损害了师生们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学校食堂饮食服务工作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改革、建设与发展,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维持着正常的生活秩序。充分发挥学校食堂的服务性能,加强饮食安全管理,提高学校食堂饮食安全程度, 确保师生健康安全,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对学校食堂营养与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严把物资采购源头关,做好食品储藏工作
学校负责采购的部门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崇高的使命感,认真地对待每一次的采购工作。采购员在采购食品原材料时,必须到获有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进行物资采购,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其进行索证;相对固定每次食品采购的场所,确保食品质量。若是向食品生产单位或批发市场等批量采购食品时,则要确信经营单位是否持有资格证明、食品卫生许可证及检验合格证明等;全部食品按要求记录,建立台帐。应保持运输食品工具的清洁,防止食品受到污染,若是冷冻食品时应当备有一定的保温设备。
贮存食品的场所和设备等应当保持清洁,避免霉斑、苍蝇、蟑螂的出现, 保证贮存仓库的通风良好,仓库内不能存放有毒有害物品。食品应按种类分架存放,与墙壁、地面距离保持在10厘米以上,使用食品时,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 及时清除变质过期食品。需冷藏、冷冻食品的贮藏温度要符合冷藏、冷冻的温度范围。食品加工前,需仔细检查待加工食品以避免变质异常食品的继续使用。在使用前各类食品原料应分类分池充分洗净,必要时还要做消毒处理。原料加工所使用的各类工具、容器等必须要有明显的标记,分开使用,用后洗净,保持工具的清洁。切配好的半成品应与原料分开存放,以免食品被污染。切配好的食品应在规定时间内使用。注意已盛装食品的容器的放置,不得直接置于地上,避免食品污染。
在烹调前,同样应仔细检查待加工食品,剔除有腐败变质异常的食品,保证烹调食品的质量。加工熟制食品时,要保证食品烧熟煮透。且加工后的熟制品与未加工食品必须分开存放,而半成品与食品原料也需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凡使用冷冻熟制食品时,必须彻底解冻后,经充分加热才能食用。需冷藏的熟制品,应尽快冷却然后冷藏储存。若有隔餐或隔夜熟制品再食时,应充分加热后再食用。2 加强从业人员管理与教育
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是一种全员活动,从事员工的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重要,对学校食堂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的影响甚多。因此,我们要做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卫生的工作,要加强食品从业员工的卫生知识和管理技能培训。各校制定食堂管理和从业员工的培训计划,建立培训制度,从业人员经培训达到合格后方能正式上岗。在员工培训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把安全卫生的理念灌入到每位员工的思想中去,使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基层从业员工都能有思想上的认识,认识到饮食安全卫生的重要性,体会到自身的责任,形成正确的观念,自觉地参与到食堂安全卫生管理工作中去。对于学校食堂安全卫生工作管理者的培训,目的除了基本的认识之外,还应使其具有能满足加强学校食堂安全卫生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且能够正确的应用和实施。建立校方、学生共同参与食堂监督工作的机制,促进提高食堂卫生安全程度。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的宣传
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师生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学校利用健康教育活动、专题讲座、广播、宣传板报等各种宣传形式进行宣传,同时宣传有关食品卫生安全法律法规知识,促进提高师生的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知识,统一组织学习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树立正确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保障安全 健康体检 篇五
尊敬的家长朋友:
不少研究表明,中午进行适当时间的午休有利于提高下午的学习效率。可是从目前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来,很多孩子在家的午休状况并不理想。不少孩子很早就走出家门在外游荡,有的孩子出门太早,没处可去,就早早地守候在学校门口。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午休等时间属于课外时间,由学生自我管理或者家长管理,除非家长委托、授权,否则学校并没有管理责任。
孩子午休的妥善安排,既关系到对孩子成长的关怀,也涉及到孩子的基本权益。孩子午休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很多家长除了给孩子每天的午餐钱外,并不过问孩子午休怎么过。如果由于缺乏家长的直接监管,而使孩子“流落”街头,则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单纯的孩子很容易受到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危害。
良好的学习情绪应该是“有兴趣、但比较平静”,因此孩子的午休时间也应以休息为主。每天中午午饭半小时后,再睡半小时,就正好到了上学时间,可以精神抖擞且从容地去学校。如果没有条件或不习惯午睡,也应该安排一些柔和、放松的活动,如阅读课外书籍、听音乐、闭目养神等。从这一周起,我们将更加关注孩子中午午休和按时到校的情况,并在校内及时总结反馈,让我们共同引导和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午休习惯。
为了保障孩子有科学的作息以和上学、放学的安全,再次提醒家长以下事项:
一、上学时间:早上到校时间为7:30——8:00(为确保孩子上午学习有精神,请尽量保证睡眠时间);中午到校时间为1:45——2:05;五一放假后改为2:00——2:20。学校温馨提示:为了孩子的安全,帮助孩子从小建立规则意识,请家长叮嘱孩子过马路一定要走地下通道或者人行横道,并请家长以身作则。
二、学生因特殊原因不能到校的,请家长及时向班主任请假。学生在校期间前,不允许私自出校门,如有特殊情况确需离校应由家长事先联系班主任,并亲自到校接孩子。
三、除学校工作人员外,任何人未经允许都不得随意进入校园,如有事情请事先联系相关老师,经认可并在传达室登记后方可进校。
四、中午、下午到学校接孩子的家长请落实,不要随便找人代替;并请教育孩子不要和陌生人离开。学校郑重提醒:为了孩子的生命安全,不要让孩子乘坐超载车辆!
五、学校不允许学生私自带零食进入校园;不允许携带刀具、弹弓、玩具枪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械进入校园;严禁易燃、易爆、有毒等危害物品进入校园;严禁学生骑自行车到校。
6.保障安全 健康体检 篇六
196队东辰机械公司 陈 洪 朱开华
关键词:一法三卡 事前预防 安全文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追求效益最大化成为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加之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企业自我约束力、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减少安全投入,当安全生产与效益发生矛盾时,往往更关注效益。近年来,因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频频导致安全事故,人民生命财产蒙受重大损失,山西省襄汾“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企业的安全生产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东辰机械公司根据沙县总工会沙工[2004]47号文件和闽煤地196队工字[2004]51号文件精神,结合公司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自2004年8月起,推行“一法三卡”工作,四年来该公司有效地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截至目前已连续实现安全无事故生产1600天,切实保障了员工的安全和健康。现结合东辰机械公司推行“一法三卡”工作情况,谈谈几点体会:
一.“一法三卡”的涵义与作用
“一法”即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是指在生产(工作)区域内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采取排查、评估、建档、立卡等措施,建立监督控制体系的群众性劳动保护方法。“三卡”主要包括“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危险源点警示卡”、“安全检查提示卡”三种形式。
“监控法”是群众性劳动保护综合性的工作方法,它贯彻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重心转到事故隐患的事前预防、监控和治理上来。“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主要显示本企业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职工人数、有毒有害物质的主要种类,让本岗位的职工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应注意的事项、如何应急处理。“危险源点警示卡”主要突出职工身处危险源点时的防范措施。企业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中,职工违章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安全检查提示卡”则可以使职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互相督促,防止职工习惯性违章。
“一法三卡”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警示作用。在危险区域或岗位挂牌,提示存在的危险,并辅之相应的宣传教育,让员工在工作时提高注意力;第二是监控作用。通过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的挂牌,标明主要危害以及危险程度、主要控制措施、监控责任人和检查周期等内容,并坚持做好日常管理,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实施切实有效的监督和控制,防止了事故的发生;第三是完善和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通过推行“一法三卡”,可有效促进隐患的整改,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真正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切实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二.企业推行“一法三卡”的几个要点
企业推行“一法三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党政工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多方配合形成合力,克服以往的亡羊补牢式安全监督管理弊端,真正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其核心就是组织全体员工在生产(工作)区域内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采取排查、评估、建档、立卡等措施,建立群众性的监督控制体系,着重注意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的提示检查,危险警示和信息的告知,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把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心转到对事故隐患的事前预防、监控和治理上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从东辰机械公司这四年来的实践看,企业推行“一法三卡”工作的应着重做好以下3点:
1、成立组织机构,切实加强领导
为保证推行“一法三卡”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应成立以第一责任人为组长的“一法三卡”工作的领导小组。“一法三卡”的组织、部署、监督、检查、评比等安全活动由付组长(分管安全工作的副职)带领小组成员(企业中层或车间负责)具体实施,从而确保企业的资金投入、机构、人员等资源配臵满足安全生产需要。东辰机械公司在推行“一法三卡”过程中,结合公司实际在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的位臵悬挂醒目标志牌,提示存在的危险,标明主要危害以及危害程度、主要控制措施、监控责任人和检查周期等内容,并辅之相应的宣传教育,让员工在作时提高注意力。在日常管理中,该公司还按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的危险等级和
2检查表的要求,通过日查、周查等方式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实施切实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查出的安全隐患分级负责整改,较好的防止了事故的发生。
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丰富企业安全文化
在推行“一法三卡”过程中,企业领导应以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讲义)及相关资料为教材,带头认真学习并掌握“一法三卡”的目的意义,工作方法和主要步骤。由分管安全领导,工会组织员,各车间主任和专业骨干等有关人员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把列为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均进行登记,建立相应的档案和台帐,制定出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危险源点警示卡”、“安全检查提示卡”等三种卡片。再通过动员大会,专题讲座,宣传栏等方式,结合“安全周”、“安康杯”、“安全月”等活动,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帮助广大员工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全体员工能明白在企业的日常安全检查过程中要查什么,怎么查,如何加强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的安全监管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如何采取及时有效防范和整改措施,提高员工的安全监管能力。
四年来,东辰机械公司除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安全周”、“安康杯”、“安全月”等上级部门举办的安全生产活动外,由车间工会牵头以“一法三卡”为主要内容,先后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安全技能竞赛和消防演练等安全活动12次,参加人数达300多人次,举办出版安全生产专栏16期,在推行“一法三卡”阶段和节后开工时进行全员培训5次(245人次),对新增员工和转换工种的员工开展上岗培训28人次。内容丰富多采,通俗易懂,偶教于乐,既普及了安全知识又丰富了企业安全文化,大大提高了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
3、逐步建立群众性监督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企业建立监督控制体系,开展群众性安全监控治理,具体步骤如下(以东辰机械公司为例):
(1)、排查。发动公司员工从人、机器、环境三个方面入手,深入地对生产作业场所及岗位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进行全面系统地排查。
(2)、确认。对排查出来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辨识、确认。
3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确认的依据主要包括有易燃易爆危险的场所、有触电伤害危险的场所、有毒和窒息危险的场所等10方面的内容。
(3)、评估。由对确认的单位负责人、工会负责人、安全员和有关专业人员组成评估小组对确认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逐个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估,根据事故发生的概率、员工工伤和企业财产损失的程度、职业危害的大小等三条主要依据,确定其危险等级。东辰机械公司把确认的十五个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分为三个等级,其中班组级(C级)2个,车间级(B级)10个,公司级(A级)3个。
(4)、登记、建档、立卡。公司“一法三卡”工作的领导小组有关人员结合公司的生产实际,把列为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均进行登记,建立相应的档案和台账,还制定了“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危险源点警示卡”、“安全检查提示卡”等三种形式的32种卡片,标明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名称,危险等级,易发事故种类,防范措施,监控要求,应急预案,责任人,检查周期等,并分别悬挂在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的醒目位臵。
(5)、绘制“两图”。绘制东辰机械公司“监控法”组织网络图和东辰机械公司危险源监控点分布图,并把公司内的危险源点的位臵、监控等级、责任人等在图上标示出来,一目了然,便于管理。
(6)、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监控和管理:每一个作业点设臵一本台帐并按危险等级明确责任人和管理权限,进行日常管理。坚持班组每班必查,车间每周必查,公司每月必查和台帐记录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效控制了事故隐患的蔓延和事故的发生。
7.保障安全 健康体检 篇七
“十一五”期间, 贵州省级社会发展科技项目涉及人口健康领域261项, 是“十五”的4.1倍, 投入总经费9326万元;涉及公共安全领域43项, 投入总经费3812万元, 改变了“十一五”以前公共安全领域科技项目相对空白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 人口健康及公共安全领域获省部级奖4个;申请发明专利23项;制定各类技术标准9个;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等超过40项, 新建各类试验示范基地18个。发表学术论文超过450篇, 其中SCI、EI、ISTP、INSPEC期刊收录25篇, 核心期刊208篇, 科技专著2部。科技成果显著, 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 科技服务民生能力增强, 有效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2 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
2.1 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环境不断优化, 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十一五”以来, 贵州省在人口健康、公共安全领域科技投入规模和强度持续提高, 着力建设科技创新基础设施, 提升科技创新基础能力。
2.1.1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
新建有贵州省食品安全检测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煤矿瓦斯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中心, 强化了社会发展科技研发的主体平台和研究开发体系, 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发展科技开发环境, 也为相关领域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重点突破,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培养并聚集了一批高素质技术骨干, 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度和产业化水平, 带动相关领域技术进步, 提升现代化公共技术服务。
2.1.2 科技共享平台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建有贵州省医学文献及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贵州省动物转基因研究平台、农药及残留检测平台、食品安全检测平台等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平台的建设对实现科技资源共享, 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科技交流,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科技平台于2010年建成, 拥有百级层流病房、BD Callibura流式细胞仪、Eppendorf荧光定量PCR、ASI遗传学工作站、费森尤斯血细胞分离机等大型试验设备, 是西南地区领先、贵州省唯一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为血液病患者提供细胞学、免疫学、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水平的检测与诊断, 填补了贵州在血液病高端诊断技术上的空白。
2.2 社会发展科技人才队伍基本形成, 社会培训辐射影响明显。
贵州通过科技项目实施, 逐步培养形成了一支梯次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发展科技人才队伍。据不完全统计, “十一五”期间, 贵州省人口健康、公共安全领域社会发展科技项目培养人才超过500人, 举办培训班200余班次, 培训各类人员达18500人次。
在人口健康等领域先后涌现出“基础药理学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心血管病防治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肝病防治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麻醉学基础研究与临床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等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团队, 培养并聚集了一批高素质科技研究人员, 已逐步成为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3 关键技术攻关不断取得突破, 科技支撑作用明显提高
“十一五”以来, 科技保障人口健康成效显著, 科技支撑公共安全体系不断完善。医药卫生理论及技术研究成果丰富, 公共安全领域取得明显成效, 为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3.1 建立出生缺陷综合干预示范机制, 提高农村人口健康素质
科技重大专项“贵州农村β地中海贫血、新生儿溶血症出生缺陷综合干预模式建立及评估研究”以对贵州农村人口危害较大的疾病为切入点, 将出生缺陷综合干预模式及评估研究与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工作有机结合, 填补了既往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缺乏有效、科学、可行评价标准的空白, 有效指导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的科学决策和有序开展, 提高了贵州农村人口的健康素质, 为其他农村地区出生缺陷综合干预提供了示范, 对完善农村出生缺陷监测和干预机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2 大力开展气象灾害预警研究, 全面提升应对突发灾害性天气能力
“贵州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关键技术与应急服务体系研究”建立了贵州突发性气象灾害应急服务指挥平台和贵州突发性气象灾害应急服务系统。全面提升了对突发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和服务能力, 贵州对突发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部分技术达到我国领先水平, 基于FY-2C卫星数据的对流云 (积雨云) 识别系统填补了我国卫星资料在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方面应用的空白。
3.3 致力推动煤矿安全领域技术研究, 增强煤矿灾害防范能力
贵州煤矿资源丰富, 煤矿数量多, 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 对公共安全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重大专项“西南 (贵州) 煤矿瓦斯重大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实现了贵州煤矿瓦斯重大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的重点突破。依托该项目, 开展了瓦斯创新团队专项建设, 建成博士后流动工作站, 推动了贵州省煤矿瓦斯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一煤矿灾害防治领域创新平台的建设, 为煤矿安全领域科技进步打造良好环境。
4 基本经验
4.1 充分利用科技计划资金引导社会资金, 提高了财政资金的效率和效益。
“十一五”期间, 贵州省社会发展科技项目涉及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领域共304项, 实际投入研发经费总额13137万元, 其中, 省级科技经费拨款总额3216万元, 占总投入金额的24.5%, 其它经费总额为9921万元, 占总投入的75.5%, 是省级科技经费拨款总额的3.1倍, 即政府拨1元科研经费就能吸引3.1元社会资金, 提高了科技投入财政资金的社会效用。从统计数据看, 科技计划资金的投入效率和成果十分显著, 充分体现了在全社会科技投入中, 财政投入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放大效应。
4.2 以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推进科研技术进步,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以重大科技专项为载体, 开展一系列的技术方案论证会、研讨会, 集各方智慧, 进一步提炼技术需求, 研讨解决方案, 有效整合了创新资源, 提高了集成创新的意识和水平, 解决行业关键共性技术, 科技成果直接应用在行业当中, 有力地推动了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领域技术进步, 有效使科研成果尽快服务于民。通过配合开展国家重大建设工程的技术攻关, 为统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4.3 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提高科技研发成果水平。
研究与开发成果的水平和知识产权已成为衡量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十一五”期间, 贵州人口健康和公共安全领域社发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 注重专利和各类标准的制定及报批工作, 申请专利23项, 各类技术标准9项,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占专利申请总数的100%, 研发成果总体水平较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 有利于今后科技研发成果水平的提升。
4.4 注重战略规划的制定及落实, 加强科技宣传普及, 为科技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4.4.1 完善科技法规和政策, 做好宏观指导, 优化制度环境。
“十一五”期间, 全面落实《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决定》, 以实施《贵州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为主线, 根据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抓好相关领域科技规划布局, 出台一系列规划文件, 为全省社会发展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制度环境保障。
4.4.2 加强科技宣传, 广泛普及先进适用技术。
通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科技论坛等方式, 加强了科技法规政策和人口健康、防灾减灾等科技知识的宣传普及, 提高了广大群众对科技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通过政府推动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社会资源整合、传统方式与现代传播手段相结合等方式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使广大民众参与科普的热情进一步高涨, 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观念得以强化和提升。增强了社会大众的科技意识, 提高了依靠科技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
5 结语
人口健康及公共安全公共服务能力与社会民生密切相关, 充分分析总结科技支撑该领域发展的经验, 认识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才能找准切入点, 切实增强科技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更好地使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广大民众。
摘要:文章就科技支撑保障贵州人口健康及公共安全领域发展的典型案例进行论述, 并分析成功经验, 为科技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支撑地区社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依据。
8.保障安全 健康体检 篇八
关键词: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8.006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不仅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发展,同时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几年来政府及相关部门不断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视,并且根据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颁布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始终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许多农产品的质量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不合格的农产品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因此,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现状,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要不断地改革并且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体系。
1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监管机构体系不够完善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过程中,监管机构体系建设至关重要。尽管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由于我国农产品种类繁多,并且分布也极其的广泛,给监管机构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另外,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起步较晚,大部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主要是分布在省和市的农业部门,还没有真正地扩展到基层地区。同时,许多监管机构也普遍存在着资金不足和人手紧缺的现象。许多农村的监管机构在监管过程中没有真正的投入到工作中。
1.2 监管体系能力较弱
监管体系的能力较弱是导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的另一个主要因素。例如,大部分基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成立的时间比较短,并且许多机构的人力以及物力严重的紧缺,这就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另外,由于受资金紧缺的影响,许多农村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没有专业的检测人员,而非专业的检测人员对于农产品检测这一技术的掌握不够全面,并且许多检测机构人员变动比较大,从而增加了工作开展的难度。许多机构的仪器设备比较落后,导致不能准确的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测。
2 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有效对策
2.1 完善监管机构体系建设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相关部门要不断改革并且加强监管力度。例如,相关部门应该积极抓住有利的政策,尽可能的向相关政府部门争取更多的支持。相关监管部门也应该不断加强对于各个乡(镇)和村庄监管机构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并且帮助各个机构招聘更多优秀的监管人员。各个乡(镇)和村的监管机构必须要不断的改革已有的监管体系,每一个乡(镇)以及村必须要确立专人来承担这一项监管工作,并且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于监管部门的工作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监督。同时,监管机构也应该不断的提高检测人员的招聘要求,坚决拒绝一些非专业的检测人员从事这项工作。
2.2 强化检验检测的能力
为了使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显著成就,应不断扩建并完善基层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不断增加对于这些机构的资金投入力度,引进并且利用各种新型的检测仪器和设备。检测机构也可以成立专门的培训小组,定期对机构中的检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且聘请专门的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培训。各个机构也应该定期的对各种农产品进行抽检,并适当增加抽检次数,对于一些农药和农药残留物要不断加大监控的力度。
2.3 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
为了更好地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必须要不断的深入开展各项执法检查工作,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定期对各个监管部门进行检查和监督。另外,对于所有的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和生产企业必须要进行全面的登记,并且监督和完善各单位及企业的生产经营记录档案管理工作。
3 结语
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应不断加大对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资金投入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9.关爱民生 保障健康 篇九
保障健康
——卫生局长谈发展
2011年又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卫生部门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下,广大卫生干部职工以较强的政治觉悟性和社会责任感,面对改革发展的重任,面对严峻复杂的局面,在一个个不平凡的事件中,经受了思想、意志和能力上的锻炼与考验,在一次次战胜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长了本领和才干,忠实地履行了“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卫生职责,形成了一个团结有为、人心思变、人心思干的卫生领导班子,涌现了一批好干部、好医生、好院长,打造了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湛、奋发有为的卫生干部队伍,全县的医药体制改革、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爱国卫生、合作医疗、应急处置等各项卫生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011年,我县各项卫生工作成绩突出:
一是项目建设及争取资金完成较好。占地面积100亩,建筑总面积36330平方米,总投资9800万元的华县人民医院扩建项目即将完成主体施工。华县中医医院门诊楼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卫生综合楼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并正在进行内外装修。合计争取合疗补助、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资金7502万元。
二是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工作成效明显。开展了以手足口病、艾滋病防治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达99%以上。住院分娩率达99.63%,母婴保健、儿童系统管理工作均位居全市前列。卫生监督工作卓有成效,所长唐红洲同志被评为全省卫生监督工作先进个人。
三是农村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四月份我县分别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评估验收,被评为“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先进单位)”、“省级农村中医药工作达标县”;县中医医院也被授予二级甲等医院。
四是爱卫工作不断深入。开展了卫生单位、卫生村镇创建活动,申报创建了华县交通局等3个省级卫生单位、华县工商局等9个市级卫生单位,华州镇崖坡村、马斜村2个省级卫生村以及华州镇大街村、杜堡村等7个市级卫生村。已累计建成双瓮式无害化卫生厕所21006户,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洁活动的开展,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五是新农合参合率稳步提高,受益面不断扩大。2011年我县农业人口26万人,参合群众25万人,参合率96.58%。全年共补偿住院群众32965人次,总补偿4637.91万元。门诊统筹补偿3465人次,补偿3.33万元。为3247名65岁以上老人开展了全口2012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卫生工作:
(一)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建立健全绩效工资考核机制。
(二)加大农村改厕力度,按时完成改厕任务。
(三)在全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面实施药品三统一的工作。义齿修复工作。
(四)加快医疗重点建设项目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支持资金,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医疗服务环境。
(五)加快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培养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拟招聘和引进人才,以解决我县各医疗机构人才短缺的问题。
(六)继续加强定点医院的监管管理,落实好合疗三级公示制度。
(七)在全县范围内启动门诊统筹工作,扩大参合群众受益面,使全县的群众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服务指标。
10.提高午睡质量 保障学生健康 篇十
宣化镇中冯涛
为了缓解、消除学生上午的学习疲劳,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5月2日起,宣化镇中启用夏季作息时间表,每天12:35——14:10为学生午睡时间。
由于夏季气温较高,在人体的降温排汗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体内血液分布不平衡,大量血液滞留体表,大脑血液供应相对不足,再经过一上午的紧张学习,学生普遍会感到疲乏和精神不振。如果午饭后进行午睡休息,会对身体进行及时的调整,对学生的健康以及学习都是十分有利的。
宣化镇中历来重视学生午睡。该校实行班主任陪睡制、校委会值周人员、教师、学生会巡查制,午睡情况日量化制等系列措施,保证全体学生午睡质量。特别要求班主任将午睡工作落到实处,每日做到三勤:在学生午睡前,提前进入教室,清查学生到校情况,严查迟到或早退学生,勤督促学生及时入睡;勤关窗户;午睡结束后,勤督促学生适当运动或用冷水洗洗脸。
11.保障安全 健康体检 篇十一
基本医保“最基本”
作为带有强制性质的“五险”之一,基本医疗保险是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中覆盖范围最广的险种之一。可以说,想要抵御疾病风险,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正是我们健康医疗险计划中的第一步。
我们可以在各个城市地区的社会保障局、网站等查询到相关的信息。比如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具体的原则、参保对象、缴费额、保障待遇等等,从而正确认识并参加这项基本社会保险。
主要保障门急诊和住院费用
具体来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通常由职工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两部分组成。个人账户主要由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和按照规定划入个人账户的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组成,也包括账户产生的利息等;除了按照规定划入个人账户的部分之外,其余的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则归为统筹基金。
在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的相互作用和补充下,基本可以覆盖通常的门急诊医疗费用、定点零售药店购药的费用、住院治疗的医疗费用等等,也包括一些抢救留观、恶性肿瘤等方面的部分费用。这样,就基本做到了“以比较低廉的费用,为职工和退休人员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要”。
另外,在这些基础上,也有关于一些特殊的医保政策措施、特殊疾病、特殊保障规定,诸如北京市的大额医疗费用互助制度、广州市的重大疾病医疗补助制度等等,也需要予以一定的关注和认识。
商业医疗保险可作补充
12.保障安全 健康体检 篇十二
1 健康管理的内容
1.1 健康档案的建立
健康档案是指个人的健康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所接受的各项卫生服务记录的总和[2]。建立服刑人员健康档案, 可以更好地掌握他们的基本健康状况和变化的趋势, 为有效地开展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提供基础资料。
1.2 周期性的健康检查
根据服刑人员的年龄、性别和生活环境等, 确定可能影响其健康状况的因素, 并根据不同个体健康危险因素和易患疾病的差异, 设计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健康检查项目和复查周期, 有效地监测每个人的健康变化情况。
1.3 健康危险因素评估
根据周期性健康检查中发现的致病危险因素和疾病的早期信号, 结合个人的生活习惯 (饮食、运动、兴趣爱好、工作性质等) 、家族病史、既往史、婚育史以及心理因素等进行分析, 对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危险度进行评估, 分析影响健康相关因素, 为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和诊疗管理提供依据。
1.4 保健干预管理
在危险因素评估的基础上, 针对服刑人员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况进行干预和管理。加强健康教育, 使他们掌握必要的卫生知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对服刑人员饮食与运动 (或劳动强度) 的量化安排, 实现其日常生活能量的有效平衡;对慢性生活方式疾病患者群体, 则在此基础上辅以动态、同步的合理用药指导, 逐步消除影响健康的因素, 最终达到自我管理、改善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
1.5 动态健康的管理
健康档案要与门诊诊疗系统 (HIS) 联机, 服刑人员每次诊疗活动和健康干预的主要记录要转录到他们的个人档案资料中, 包括其住院诊疗情况、病危抢救记录、死亡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上门随访和医疗咨询等内容都要随时充实补充进去, 定期检查复核。为进一步做好其健康管理、分类管控和劳动安排等提供基本的健康信息资料。
2 健康管理的作用
《监狱法》第54条规定:“监狱应当设立医疗机构和生活、卫生设施, 建立罪犯生活、卫生制度。罪犯的医疗保健列入监狱所在地区的卫生、防疫计划。”说明党与政府非常重视服刑人员的医疗保健工作, 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监狱医院的装备和人员的技术水平远远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医疗风险远远高于社会上的综合医院。而服刑人员都必须受到监禁, 限制其人身自由的, 不可能像社会正常人群那样到他们满意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一旦在医疗过程出现某些不足和问题, 就会成为医疗纠纷的导火索, 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特别是长刑期、患有某种慢性疾病的人员思想悲观, 自杀危险性高, 给监狱的安全稳定构成严重的威胁。
监狱医生除了与地方医院一样承担救死扶伤、治病防病的任务外, 还要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 具有医疗工作与刑罚执行的双重性。如:罪犯收监时的健康检查、罪犯因病死亡的诊断以及罪犯保外就医疾病的伤残鉴定;一些罪犯为逃避劳动改造及为得到和享受某些“特殊待遇”, 常常采用伪病、诈病、夸大病症或自伤自残等手段, 企图逃避法律制裁。所有这些都要通过监狱医务人员运用各种知识和相关信息进行甄别, 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 正确地行使好职权。全面做好服刑人员的健康管理, 对于监狱医院充分履行好职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为这可以反映监狱的文明水平。要按照《渥太华宪章》制定公共健康政策、创造支持环境、开展健康教育、强化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 使所有服刑人员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提高监狱职业健康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向服刑人员灌输健康理念, 并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疾病因果观和健康模式, 同时通过动态跟踪和强化干预, 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主要是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 , 去除不良的行为 (如吸烟、嗜酒等) , 最终依靠自我管理提高健康水平。对传染性疾病以预防知识为主, 对他们进行宣传教育, 对慢性病以康复知识为主对病人进行技能培训, 对一般性疾病以治疗目的为主进行相关宣传。通过健康管理, 增强服刑人员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理念, 提高生活保健和疾病预防能力, 一方面可以大幅减少健康和亚健康罪犯生活方式类疾病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患病的人来说, 则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减少用药量, 同时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从而显著减少慢性疾病的医疗费用, 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美国夏威夷医疗保险服务公司实施“EALTHPASS”计划的经验表明, 通过健康管理, 总医药开支大幅减少, 参与者个人每年少支出医疗费用200美元, 每年平均住院时间减少2天, 社会总体医疗支出大大降低。我国在徐州、苏州等地开展健康管理使高血压病患者医疗费用每年减少600~1 000元, 糖尿病患者每年减少约1 200元[3]。张丹霞等[4]也通过健康管理, 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有效控制率由62.07%提高到84.15%, 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效控制率由62.50%提高到68.18%。
3 健康管理的实施
3.1 加强领导, 高度重视
健康管理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 涉及多学科领域, 工作难度大,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服刑人员的健康管理工作, 把健康管理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应加强人员和资金的投入, 建立和健全适合监狱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 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严格工作绩效考核, 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保障健康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树立监狱卫生工作的新理念
要实现服刑人员健康状况全过程监控和管理, 即从监测危险因素、发现潜在的疾病, 到疾病的演变和治疗、康复以及减少并发症, 指导生活照料等。要与服刑人员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关系, 及时了解和及早发现异常情况, 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管理、预防教育等工作, 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医疗模式, 贯彻以预防医学为导向的诊疗模式[5], 向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医疗—预防—保健型医学模式转化。
3.3 加强全科医学培训, 培养合格人才
开展好全方位的健康管理需要大批具有综合医疗卫生素质的医务人员。必须启动全科医学的培养教育, 既要使其掌握临床各专科基本的医学知识, 又要学习预防、保健、康复、心理学等科学理论, 把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融合到具体的业务工作中去, 建立一支高素质、适应监狱健康管理的卫生队伍。
3.4 认真规划和设计健康管理的项目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 对健康管理的信息采集、存储、共享等提供了有力地支撑, 可以有效地关注高危人群、实施应对措施和监控干预。要以服刑人员卫生保健的需求为导向, 科学地对服刑人员进行健康管理, 合理规划、因地制宜, 设计比较科学的健康管理项目, 特别是对常见病、慢性病的管理和诊治。健康管理软件系统设计要科学实用, 必须具备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可以选择几个监狱单位先行试点, 根据使用后的效果不断充实完善。建立预警报告系统, 对公共卫生13类事件进行实时监控, 一有情况, 立即核查上报, 情况严重的应立即启动突发事件控制预案[6]。
3.5 严格考核, 不断提高健康管理质量
要提高内在服务的质量, 如果仅有健康档案, 没有对具体的内容进行严格规定, 很容易造成健康档案的“死档”[7,8], 所以要从生理、心理、家庭到环境, 全面的关心服刑人员, 为他们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系统的卫生服务。要在健康管理的过程中, 找出服刑人员带有普遍性的规律, 有针对性地开展诊断、治疗、预防等工作。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健康运动、健康饮食、健康心理等健康促进运动, 统一标准, 严格考核内容, 认真评价健康管理的效果, 从而不断提高服刑人员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季建英, 贾瑞珍, 朱玉鹏.2002年北京市体检中心人群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3, 6:880-882.
[2]上海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市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通知》沪卫妇基 (2004) 11号[Z].2004.
[3]张丹霞, 陈宇琦, 庄俊汉, 等.深圳市社区健康促进模式的试点建设及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 2007, 10 (1) :52-55.
[4]林晓嵩.健康管理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 (21) :1748-1749.
[5]Zarit SH.Useful services for families;research findings and direction[J].Int J Geriatry, 1999, 14 (3) :165-177.
[6]潘雪凤, 朱月伟, 陈国伶.构筑公共卫生事件防制网加强社区疾病预防控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4, 20 (4) A:387-388.
[7]蔡忠友.推行家庭保健服务合同、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4, 3 (24) :29-31.
13.每天吃洋葱 老人健康有保障 篇十三
3个月后,她到医院查血脂发现各项指标明显下降,做B超检查显示中度脂肪肝转变为轻度脂肪肝。半年后她再去检查时,医生惊奇地发现:血脂全部正常,脂肪肝也完全消失了。
据资料显示:葱头又名洋葱,作为蔬菜已有5000余年的历史,洋葱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C、胡萝卜素、尼克酸、前列腺素A、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及硫氨基酸等成分,其中的硫氨基酸具有降低血脂和血压的功效,前列腺素A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黏度、预防血栓的作用。洋葱还富含微量元素硒,能降低癌症的发生率。
14.保障安全 健康体检 篇十四
后勤保障,对于学校来讲,是指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的包括饮食、卫生等各方面的保障。它在整个学校的运转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只有做好后勤保障系统,才能让学生无后顾之忧。就像打仗一样,你的部队吃得好穿得好自然士气就高,打仗就猛。
记者近日走访了济南的几所职业院校,对他们的后勤保障工作做了全面的调查了解。其中,山东万通汽修学校的后勤保障工作对于其他院校来讲,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合理膳食,让学生吃得饱又吃得好
山东万通汽修学校的小赵告诉记者:“以前我的印象中,学校食堂的饭菜的作用只不过是管饱而已。但是来到万通,学校的郁金香餐厅每天的食谱都是不一样的,口味都很好,还会根据季节及时跟上一些新鲜的时令蔬菜。每次打饭的时候,打饭的阿姨打的饭量都很充足,还跟我说一定要吃饱。让我很感动。最近天冷了,餐厅开始熬玉米粥和八宝粥了,还都是免费的。我妈一直担心学校的伙食会不好,我就经常说今天又在餐厅吃什么什么了。她现在都不担心了。”
做好清洁,让学生在干净的环境下学习
15.保障安全 健康体检 篇十五
关键词:公平,效益,农村健康保障制度
农村健康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包括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 与农村公共卫生保障制度。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 对于统筹城乡和社会经济发展, 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健康权益,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促进社会公平, 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发展
我国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已基本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因地制宜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回顾我国农村健康保障制度, 可把其发展过程总结为四个重要阶段, 即萌芽与起步阶段、发展阶段、迂回阶段和新型阶段。我国农民的健康保障制度最早起源于陕甘宁边区1938年创办的保健药社和1939年的卫生合作社, 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调整后期社办合作医疗制度出现低潮[1], 这是我国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起步阶段。1965年6月, 毛泽东同志做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地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 同年9月21日, 中共中央出台《关于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的报告》, 1968年, 毛泽东同志亲自批发了湖北省长阳县乐阳人民公社举办合作医疗的经验, 称赞“合作医疗好”。从此, 合作医疗在全国蓬勃发展起来且达到高潮。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迂回阶段大致从1982年到2002年, 在这期间, 由于合作医疗被看作是“左”的产物, 从而大家对合作医疗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 农村合作医疗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而纷纷瓦解, 随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 农村合作医疗又有回暖之势。2002年10月, 中央政府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 明确提出要逐步在全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 并要求到2010年实现基本覆盖我国农村居民, 同时提出要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 包括明确农村公共卫生责任、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做好农村妇幼保健工作和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这些措施标志着我国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步入新型阶段。
2 农村健康保障制度问题思考
2.1 公平性问题
消除贫困, 实现社会公平是当今国际性的话题。WHO认为, 卫生健康领域中的公平意味着生存机会的分配应该以需要为导向, 而不是取决于社会特权或收入差异;应该是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 而不是分摊不可避免的不幸和健康权利的损失。具体而言, 卫生健康公平涉及四个方面:一是健康公平, 可以理解为一种结果公平, 即公平最终应表现为人群健康状况的基本相似。二是卫生服务可及性公平, 即保障所有人都能够得到最基本的医疗服务。三是实际服务利用公平, 即公平表现为具有相同医疗服务需求的人可以得到相同的医疗服务。四是筹资公平, 指按照支付能力的大小支付医疗费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各国卫生服务业绩进行了评估, 并发表各国排序结果, 中国在卫生资源提供的公平性上, 排在第188位, 在世界卫生组织191个成员国中排列倒数第4名。从这以后, 对中国卫生资源的公平性方面的探讨就从未停止。
以上述讨论为基础, 对照检查我国现有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 其不公平性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健康不公平性, 对健康公平性的研究和探讨是卫生和医疗保障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国际上, 一些研究已经摆脱纯粹理论分析的局限, 利用基尼系数、集中系数、Atkinson指标等不平等度量指标对一些国家健康公平性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2]。我国的健康不公平性主要体现在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健康不公平性, 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了城乡二元结构, 而城乡医疗筹资和供给的不公平则导致了城乡健康的不公平。
二是卫生筹资的不公平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筹资不公平性主要因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经济状况很难确定, 并且由于当前农民的就业形式以及收入渠道是多样化的, 因此对其测算也相当复杂, 可操作性差。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要按照不同收入状况实行不同的筹资标准和补贴, 很可能会给某些人带来较多的寻租空间, 从而造成新的不公平。而且, 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自愿参加, 易导致逆向选择问题, 高收入者不愿参加, 而低收入者大量涌入, 易导致收不抵支。
三是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公平性,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后, 不同经济阶层中农民受益的程度不同。经济收入水平高的家庭卫生服务的利用率高于经济收入水平低的家庭。对此, 要确保贫困农民的受益, 不仅要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带给不同经济收入人群的医疗费用的减免受益程度, 还要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自费负担情况。如果共付率过高, 导致贫困的参保者仍然由于高昂的共付医疗费用而无法利用医疗服务, 最终导致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公平。
四是医疗费用补偿的不公平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大病统筹为主, 而常见病和多发病通常涉及更多的社会成员, 一些大病所涉及的人员数量则较少, 致使受益面窄, 部分农民患的虽然是常见病、慢性病等可仍旧花费很大, 却可能因为不属大病范围, 无法得到高额报销, 所以虽然得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药费报销, 但由于花费巨额医药费, 家庭仍十分贫困。这对不同的参保个体是不公平的。
2.2 效益问题
农村健康保障制度中效益性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效益问题方面。各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制定合作医疗实施方案, 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和农民反映对实施方案及时调整。农民基本医疗服务利用得到改善, 就医经济负担有所减轻。尽管新农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就医经济压力, 但同时也存在着效益性不高的问题。有学者对江苏、吉林、湖北和云南4省的7个县的14个乡的1 648户 (5 618人) 农户开展的家庭卫生服务调查显示:278个住院病人中有76%的家庭因支付住院费用导致人均收入低于贫困线, 但经过新农合住院费用补偿后, 只有大约10%的家庭防止了因病致贫。说明在当时的筹资水平下, 新农合制度防止因病致贫的作用是很有限的[3]。在医疗救助制度方面, 由于目前大多数地区医疗救助方式沿用了民政救济工作方式, 即根据可用救助金额和需救助的人数来确定发放救助金额, 这样使得医疗救助的及时性不够。即使制定了救助比例, 也是受救助的对象就医后凭发票报销, 最后能享受到救助金的多数是那些经济状况好的家庭。这样的救助方式和医疗救助制度的原则是有矛盾的。
3 对完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建议
3.1 鼓励预防与早期发现疾病
预防为主一直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之一。降低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提升农民健康水平的最佳途径就是实行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 疾病, 尤其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大多是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改进生活方式, 80%的心脏病、中风、Ⅱ型糖尿病, 40%以上的癌症都能预防[4]。加强疾病的预防与早期发现工作, 能大大降低新农合资金利用率, 使其在保大病方面发挥更积极地作用。很多以社会医疗保险为主体的国家, 都将医疗保险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了“以健康为中心”, 将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纳入了医疗保险范畴。所以在完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时, 应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和治疗, 将其费用划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范畴里。
3.2 形成良性成本控制机制
在完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时, 鼓励良性成本控制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从新农合制度实施以来, 就存在着诱导需求的问题。在医疗提供者方面, 供方为使自身利益最大限度的实现, 在提供医疗服务时存在变相涨价、提供不必要的服务和过度提供服务等诱导需求行为, 截留病人以及诸如虚开发票、记空帐、不符合标准的病人收住院、人证不符、冒名顶替等违规行为。在完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时, 这些行为都是不和谐的因素。加强良性成本控制机制重中之重在于对基金和医疗供需方的监管。
3.3 提升保障服务的反应性
反应性强调的是人的基本权利是否得到尊重和不被剥夺。世界卫生组织测量的反应性分为两个部分:人的尊严和以顾客为中心, 这正是人本思想在卫生领域的运用。农村卫生服务要以人本思想来指导实践, 从机构的位置、布局和建筑设计都要体现这种思想, 对病人的救治, 不是简单的用药就能解决的, 他们更多的需要是一种人文关怀, 情感照顾。坚持尊重患者尊严和以顾客为中心是强调保障服务反应性的重点。服务的反应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对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信心, 因此提升保障服务的反应性也是完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重要环节。
3.4 引入群体购买与预付机制
无论是农村医疗保障、医疗救助还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 都是通过政府集中购买卫生服务来实现的。由于医疗需方与供方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 通过引入群体购买机制能满足对较大风险的分担机制, 体现了公平性原则。实行预付机制, 不仅能减轻患病农民的就医垫资压力, 而且定点医疗机构将最大限度地提升服务效率。
3.5 保证信息畅通, 强调公开、反馈与参与
强调公开、反馈与参与, 必须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医疗救助基金和农村公共卫生基金的监管工作, 保证参加农民的知情、反馈和监督权利, 保证基金公开、公平、公正、合理使用。同时把纪检监察的专业监督、人大政协的民主监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 确保基金的安全健康运行。其中, 保证信息的畅通是强调公开、反馈和参与的基础, 加强农村卫生信息建设将是完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李朝峰, 胡兵, 赵海强.我国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回顾与发展[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6, 20 (1) :26.
[2]杨红燕.我国城乡居民健康公平性研究[J].财经科学, 2007, (3) :70.
[3]胡善联.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状况与评价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08, 2 (27) :26-27.
【保障安全 健康体检】推荐阅读:
食堂安全卫生保障学生健康成长11-19
安全工作保障措施09-14
安全畅通保障措施11-05
爆破安全保障措施11-17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责任07-20
安全目标及保障措施07-26
道路施工安全保障措施08-26
假日期间安全保障措施09-06
为了保障城市供水安全09-12
基金财产安全保障机制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