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2024-10-12

农村美术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4篇)

1.农村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一

--精选公文范文--------------------------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心得体会

现在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质量跟城市中学存在一定差距,如何稳步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初次接触英语时的好奇心和神秘感,教师在上初一导言课之前要认真准备,明确学习英语的社会意义和了解英语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广泛用途,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愿望,为今后积极、主动地与教师配合,学好英语打下基础。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备课,以教材所提供的语言素材为主线,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语言材料,延伸课文教学内容。及时抓住课堂“兴趣点”设立交际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把语言的机械操练转向意义操练,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初中学生来说,引导和激发其学习兴趣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维护已培养起来的兴趣,使其能保持浓厚的兴趣一步步地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活动。本着创设和谐宽松的语言环境和减少学生学习心理障碍这一原则,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内外一切有利时机,为学生的语言习得创设条件,指导学生广泛接触英语素材,开展记英语单词竞赛、出英语手抄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竞争意识,以达到维护学习兴趣的目的。

英语是一门用来交流信息的语言工具。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书本上抽象枯燥的东西变成具体并有趣味的实践性的东西,培养学生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表面肤浅记忆变为更深入透彻、永久性的理解记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英语的反应敏感能力,使书本上的抽象知识活起来,真正成为一种交流工具。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本领。记单词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因此,要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机制,培养他们的英语自学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可以大大提高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学方法又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娴熟、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也就越显著。

----------------精选公文范文----------------

2.农村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二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是最根本的

1. 表扬学生每一次奇思妙想的造句。

作文教学应该贯穿在每一节语文课上, 而不仅仅局限在作文课上。尤其是低年级的造句训练, 是提高习作水平的基础。当学生有好的造句出现的时候, 教师要积极鼓励, 让学生从造句中寻找写句的兴趣, 为习作打好基础。如:“风一来, 小柳树就生气了, 气得浑身发抖。”“太阳慢慢地落下了山坡, 留下满坡金子。”这样的句子多么富有情趣啊!

2. 鼓励学生每一次精彩纷呈的发言。

语文课堂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积累语言的过程。由读到说, 由说到写, 作文水平就是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渐渐提高的。课文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往往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 把学生带入一个情境中, 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 甚至把自己当成了文中的人物, 这时候学生的发言便会非常精彩。如, 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 有学生就这样发言:“我觉得我们不仅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 也要做像苹果、石榴一样的人, 我们既可以有朴实无华的心灵, 也可以有华丽的外表。”你看, 他的发言多么精彩啊!

3. 回应学生每一篇真情实感的日记。

学生写日记是和教师进行心灵交流的最好方式之一。我经常鼓励学生在想和老师交流的时候, 可以写日记。记得有这样一篇日记:

下午的劳动课, 因为要出去扫雪, 所以我抢先了一步, 到三年级拿了一个扫雪的工具, 便出去扫雪了。呀, 外面真冷啊!我不停地搓手, 不停地跺脚, 站在一边儿躲清闲。这时, 张老师走过来, 说:“不扫雪, 在那儿干啥呀?”我说:“给。”我边说边把工具递给了老师。“呵呵!”张老师笑了笑, 便加入了扫雪的队伍。看到别人都在那里忙碌, 而我却孤零零地站在那儿, 多不好意思啊!我问了问旁边正在扫雪的肖娇:“娇娇, 我用一用你的工具吧?”肖娇却说:“不行, 我还要劳动呢!”过了一会儿, 她却把扫帚给了张丽红。我走过去对肖娇说:“你让她用, 为什么不让我用啊?”肖娇却说:“不让, 就不让!”我气呼呼地站在旁边, 心想:只给她, 不给我, 一样都是人, 却享受着不同的待遇, 这也太偏心了, 我和张丽红有什么不一样呢?不过, 后来我又认真想了想, 难道是我的态度不好吗?中午回到家, 我拿着镜子照了照自己, 我有那么讨厌吗?

这篇日记, 学生写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只有内心有真实感受的时候, 写作才会水到渠成。而从这样的日记中, 教师也可以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 以便及时开导和梳理。

4. 适当提供一些发表作文的机会。

农村学生发表文章的机会很少, 所以, 适当地为学生提供一些发表作文的机会, 是激发他们成就感的一种有效策略。教师可以帮学生联系作文杂志或小学生报刊, 如果实在没有机会, 也可以利用班里的黑板报或班级手抄报, 让学生体会自己的文章被同学们阅读的惊喜, 进而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二、把握地域特色, 农村给我们提供了丰富、个性的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1. 在自然风光中感受美丽。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 草木虫鱼清风迅雷, 大自然的美永远是那么充满生机。长于直观形象思维的小学生, 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 只要引导得当, 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便会在具体的形象面前, 在具体的情境之中激发出来。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学生, 农村就是学生的摇篮、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如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

“我爱我的家乡, 爱那一朵朵散发着幽香的小花儿, 爱那一条条山间小路, 爱那一颗颗有生命在颤动的山石……”

“红红的柿子叶悄然落地, 那是它对大地的承诺, 是它对生命的眷恋……”

“在温暖的春天, 那片空地上会长油菜, 每当风姑娘来临, 油菜花就会被吹落到河里, 仿佛给河面铺上了黄色的地毯, 我把这情景叫‘天女散花’。有时我会摘些竹叶搭上去, 这样就更有情调了。在炎热的夏天, 我经常卷起裤脚, 把脚轻轻地放到河里, 让河水抚摸我的大腿和脚上的每一寸肌肤。然后, 看着河里鱼的游动, 听着鸟儿嬉戏的叫声, 唱着自己最喜爱的歌, 别提多惬意了。在金风送爽的秋天, 我独自坐在台阶上, 数着已布满河面的菱角, 看着湛蓝的天空, 好开心!在寒冷的冬天, 我用冻得通红的手去摁下一块冰, 看着鱼儿在水里和我‘捉迷藏’, 寒意全没了。”

这是多么富有灵性的语言啊, 不亲身体会, 又何来如此精彩的句子!

2. 在校园生活中寻找童趣。

农村的校园也是别具特色的, 农村学生的课间生活也同样充满童真童趣。在学生的世界里, 一切都是新奇的, 教师要努力去发现童趣并激发情感。小小的沙包可以飞出美丽的弧线;你追我跑的打闹激起了串串笑声;看落叶盘旋而下, 那么迷人……这样的校园生活不都是写作的素材吗?

校园篇:啊, 我的校园, 美丽极了!我们渐渐地长大, 她也在渐渐地长大。不信, 你瞧:那边的塔松都超过了一楼, 山桃树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菊花含苞欲放, 这边的苹果树和南瓜秧也不甘落后, 真像是现实中的QQ农场啊!

教室篇:这是我们的家, 我们在这里一起学习, 一起嬉戏。我们的教室虽然不算最美, 但我们是用心来装扮这个家的, 在我们的心中, 没有什么比我们的家更重要的了。

体育篇:有一次在体育课上, 我正显摆着翻跟头, 不料却显了个四脚朝天的功夫。哇!就在我倒霉地摔在地上的那一刻, 我看见姜老师温柔地翻了一个轻松的跟头。太好了, 我终于看清楚姜老师翻跟头的动作了。放学回家以后, 我也学着老师的样子练习翻跟头, 经过几次失败后, 我也能轻松地翻跟头了。那一刻, 我心里真是高兴极了, 不由地在床上乱蹦乱跳。

活动篇:刘欣雨把球传给了我, 球在空中划了个弧线, 我纵身一跃, 接到了球, 于是, 我拿着球全速运球到篮筐那儿。邓成来防我, 可惜他太小, 我没费工夫就超过了他。我超过了他, 径直向篮筐那里跑, 离篮筐还有一段距离, 我拿起球, 右脚往前迈一步, 左脚再迈一小步, 跳起, 打板, 球进了!我太开心了!好自豪哦!

这就是农村学生特有的情感和经历, 这些都是我们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法宝。

3. 在农活劳动中体验酸甜苦辣。

劳动产生美, 劳动锻炼人, 劳动也是习作的源泉。农村学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要引导学生不忘“农活”这个本, 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力所能及的劳动之中。有了切身的体验, 学生习作也会变得丰富多彩。

“给——接住———”一阵阵声音, 发生什么事了?原来是在河滩边捡煤渣啊?当时, 我们累极了。你看, 李远那金鸡独立多帅啊, 手里拿着煤球好像是铁饼选手在掷铁饼。下面更是不得了, 一队队的人马, 一堆一堆的煤球往上传, 累极了, 也热闹极了!

3.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篇三

关键词:农村 小学 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081-02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为此,在新课改与时代要求下,为了使学生的作文得到新的突破,在作文教学中,尽力让学生从身边之事写起,写出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使学生的作文在求真务实上,表达出真情实感,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会越写越灵活,并逐渐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进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注重平时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认为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方面看,阅读是写作的借鉴,是学生间接认识生活的途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获得的思想认同等等,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教科书中的文章多文质兼美,我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从读中学写,以读促写,读赏结合,读写结合,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首先,上好课内阅读课,有系统、有针对性地传授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限制,越广泛越好,来开阔学生眼界。然后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像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这样,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提高了阅读能力,激发起写作欲望。

二、从“我”写起,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是学生自己最熟悉不过的了,因此刚进入习作阶段,就应该从“我”写起,写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来。首先,写“我”所做。学生每天所做的事还是很多的,比如在学校做的事:学习,劳动,活动;在家里做的事:家务活,玩耍;在社区、路上,街道、野外等地做的事……有意义的事。其次,写“我”所见。“做”是自己的亲身参与,而“见”则是用眼观察到的事物及活动。每天,学生除自己做的事外,还会看见更多的事,比如,有人物的活动,有动物的活动,有景物的变化,有事物的发展……再次,写“我”所想。人是有思维的动物,而且可以说,其思维无时不有。就学生来说,每天不知要想多少的事,虽然有些事很简单,很平常,也有的事很无聊,但总会有些事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这样的话,学生觉得不难,写作文很快乐,很高兴。

三、激荡思维,点燃创新的火花

学生是生活在群体中的,“我”之外,还有更多的“他”。在作文教学中,把学生的习作思路由“我”再引向“他”,那么,其可写的内容也就丰富了许多。其实,只要我们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人们都常常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有的人总是整天都抱着书本,喜欢读书;有的人爱好穿着打扮,喜欢服装;有的人经常玩赏某个东西……而这些“物”都与“他”有着非常特殊的关系,只要我们爱人之所爱,想人之所想,那么,要写出“他”,也就得心应手了。孩子的思维是纯朴简单的,而想象又是丰富多彩的,如一个月亮可以想象成圆盆、小船,同样也可以想象成香蕉、气球。记得在我教五年级时,我们班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野餐活动,同学都玩得挺高兴,回来后,我就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作文题目为《野餐》。在指导时,我也强调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要写真情实感。我想有这么好的材料,肯定能写出精彩的文章。可是,结果出乎我的意料,班上大部分同学都是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接着描写野餐的经过,最后高高兴兴回来。作文显得很平淡,没有一点感人之处。经过一夜的沉思,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结症是自己在教学中指导不当,使学生的思维没有放开想象,所以我又采取别的指导方法。第二天,我对作文进行了讲评,再次指导学生写这次野餐活动,我采用拟题作文,一上课,我就激发学生介绍这次活动中感触最深的事。同学非常活跃,都急着想说自己感人的事,有的说“搭灶”,有的说“烧面条的方法”,有的说“我终于吃到自己亲手做的饭”——我就趁热打铁,又耍出一招,你们用什么题目好呢?这样同学们又激动地说起来,取“高兴”、取“搭灶”、取“丰盛的午餐”、“老师笑了”——想不到,学生竟一连说了十几个题目,而且都说出自己取这个题目的理由。这次作文同学们写的特别顺,不但课堂气氛轻松,而且写的文章也是千姿百态,富有感染力。通过这两次作文的对比,使我感触很深:这样,由“命题作文”改为“拟题作文”,一字之差,却体现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拟题作文”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让学生“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学生就会有自己的话可写,有自己有内容可写,作文就会生动活泼、千姿百态。在作文指导中,我们教师应该设计提问方法和引导,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课堂作文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上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这也是我们当今教育的总趋势。

四、向“周围”发展,提升学生的水平

学生的习作经过以上两方面的反复训练后,其作文基本功已经较强了,这时候,再向纵深发展,写周围更多的内容,那么,学生的习作水平就能得到进一步加强。第一,写周围的事物。在学生生活的周围,往往有许多的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引导学生平时观察好这些事物,抓住其发展的规律特征,然后再写成作文。比如,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等等。第二,写周围的环境。我们熟悉的环境有:学校、家庭、社区……只要用心观察,就会有写之不尽的作文内容,更能培养我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好品质。第三,写周围的景色。无论是白天晚上,还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远山近水,都有不同的景色,也在不断地变化。写景色,关键要抓住其变化特点,才能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做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而且要有创意地表达。”对于这一点,每位语文老师都在努力地尝试着。而作为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要做到这一点,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农村小孩生活范围小,见识少,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教师,正在农村作文教学这块净土上不断地寻求,探索,以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4.农村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四

第一:要有爱心;

在众多文章中有三位老师是做了关于学生厌学问题的研究,他们从七个方面详细地分析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厌学现象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二、厌学现象与学生思想素质的关系

三、厌学现象与学生心理素质的关系

四、厌学现象与学生学习习惯的关系

五、厌学现象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个人魅力的关系

六、厌学现象与社会大环境的关系

七、厌学现象与学生学习误区的关系

以上每个问题都进行了200份左右的问卷调查,并且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可行性措施,整理成册。通过他们的研究成果我看到的是他们都有的一颗热爱学生的火热的心。

作为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的一名教师,我感到很惭愧,我们经常听到周围的老师发牢骚说不会写论文,不知道写什么内容,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其实根本原因还是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没有将教育当成自己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而仅仅是把它当作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工作中的付出不是发自内心,而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被动的写论文就会绞尽脑汁,就会东拼西凑,就会花钱去买,结果教书半辈子下来没有什么值得跟自己孩子炫耀的地方,没有什么记录了你的工作历程,更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大家学习的东西。

当一个人全身心投入某件事情时,会发现有很多做不完的事情在等着你,会发现自己的时间是如此的不够用。

其实无论是农村还是发达的.深圳,无论孩子聪明、愚笨还是富有、贫穷,无论生活的环境好或不好,有学生的地方就会存在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关注的问题,只要有爱心,就会有发现、有收获。现在我个人认为我们的教学有点过分去关注一节课的好坏,过分地强调如何最大潜能地发挥一节课的功效,过分地强调了一节课的形式,过分地强调要教师课堂要少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却忽视了对教学软环境的关注和研究,其实许多课外的工作做好了,课内自然就会有效果,正所谓“功到自然成”,这里的“功”是指课外要下足功夫,它不仅仅指老师的备课准备,更包括了与学生的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素质、爱好、行为习惯、家庭情况等等,这些都是爱心的具体体现,只有功夫做足了,课内就一定会有收效。

第二:要不断学习;

人必须不断学习。要学习就要参加培训,而参加培训就应该有收获。可是联想到我们身边很多老师将继续教育课当成了挣学分课,去了只是签个名,然后就是睡觉或溜号,有些老师甚至课程都学完了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报的什么课。我本人近年来除规定的继续教育外还参加了一些北京、浙江等先进地区大型的高端培训,看到了自己与他们的差距,并从中学到很多,使自己的理论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要及时反思;

一节课上的好与坏,自己是最清楚的,存在的问题或最成功的地方都值得我们去把它记录下来,只有及时的反思才能不断完善、不断改进,才能快速成长,这点对年青教师尤为重要。记得有一节课讲氧气制取,在检验装置气密性时没成功,当我用手握住试管时,导管口没有冒出气泡,虽然我跟学生说了装置本身是封闭的,学生也表示理解,可我仍很难受,课后我马上跟其他老师交流原因,最后找出毛病:检验前可能是先用手握过试管,导致气体提前膨胀溢出,正式检验时效果就不明显,第二个班时我注意了开始用两个手指捏住试管口,讲解完以后开始检验时让一个大手男生操作,结果现象非常明显,气泡在水槽中突突冒着……,这样的事情还很多很多,相信大家也都有类似的状况发生,及时反思,深刻反思既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总结同时也是一种值得每个人继承与发扬的优秀习惯。

第四:要不断提升自我。

5.农村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五

罗敏

新课程指出,学生应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作为教师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情趣。而“班班通”就在越来越多的课堂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教学质量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在课堂上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积极的思维,开发智力。而对于物理这门研究自然知识规律的一门学科,更有着特别的意义。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利用“班班通”教学,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求知欲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求知欲是潜在的,是掌握知识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愿望时,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记忆明显增强,思维敏捷,大脑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所以在学习中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很重要的。

1.把一些自然现象利用“班班通”,进行加工回放,这样即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加深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例如:对于惯性现象,在平时的生活中虽然经常遇到,但是注意的并不多,因此,对于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与防止,单是举几个实例,难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如果利用动画录像,再现生活中的汽车刹车、开动、投掷等现象,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视觉感受,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自然地把惯性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好物理兴趣,认识世界,探求物理奥秘的强烈愿望。

2.利用“班班通”,可以把一些抽象的物理过程使它们形象化,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同时也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例如:讲解物体的浮沉时,对于物体的上浮和下沉这两个运动过程,很难通过实验观察到它们的运动过程,同时对上浮与漂浮的关系出较难理解,如果利电脑动画手段,设计出物体的上浮与下沉的慢放过程,就可以非常细致的观察到。同时可以观察到上浮物体在露出液面时的慢放过程,学生会清楚的看到随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不断变大,它排开液体的体积逐渐变小,浮力逐渐变小,当F浮=G时,物体静止在液面上──漂浮。这样就会把本来很难描述的过程形象地利用大屏幕生动地显示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声音的传播方式──声波。在日常生活中是难以观察到的,但利用电教媒体就可以把声波在空间的传播方式形象的表示出来。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班班通”,使静止的物体画面动起来,让学生观察到生动的自然现象,并在动画之中提出问题,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角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机械运动的教学中,对于课本提出的“?”,用计算机设计成动画的形式,让飞行员和子弹都运动起来。然后让飞行员伸手抓住子弹,这时学生的思维会被画面中的现象所吸引,并且自然的会提问这可能吗?由此引入课题,这时学生的大脑已高度兴奋,产生浓厚的兴趣,能积极的接受知识。对于物体的运动跟所选参照物的关系,可以让课本中汽车与小朋友运动起来,并把它们分成不同的运动画面,把物体的运动情况与所选参照物的关系形象的描述出来。

二、运用“班班通”,突破时空限制,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许多知识的传播必须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传统的物理演示仅限于实验演示和模型,并且有时间、空间限制,利用 1 班班通,可使物理课堂演示得到补充、深化、扩展、提高演示效果,优化课堂教学。

许多物理实验:例如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利用温度计演示蒸发吸热等实验改在幻灯投影台上做,投影到大屏幕上,效果明显,实验现象一目了然,学生印象十分深刻。

物理实验中有的实验时间过长,受课堂45分钟限制无法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如固体分子的扩散,若利用电视录像特技处理,能使这些“马拉松式”的实验在短时间内完成,而且清楚直观,不但节省了大量时间,而且提高了实验演示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浓缩了课堂节奏。

三、运用“班班通”,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心理学表明,感知愈具体,表象形成就愈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进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从而建立概念,培养能力。

“班班通”配合教师的讲解,能够突破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使传播信息量增大、传播速度加快,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帮助学生抓住本质。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上的飞跃,从而正确地理解概念,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例如:在讲解磁场的磁感应线的方向与形状这部分教学时,尽管教师可以用挂图、铁屑和小磁针等教具演示,但学生往往还是难于理解,若是利用计算计多媒体设计三维空间画面,并模似出磁场周围的磁感应线的位置、形状和方向,栩栩如生,既准确又科学。再配合传统的演示和讲解,使学生由直观上升到理论就轻而易举了。

四、利用“班班通”,充分的体现学生的生理特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般来说,听觉的疲劳比视觉的疲劳来得快,但视觉也不宜长时间的受强刺激。因此视、听手段一般要交替使用,单纯的听觉,中学生一般不易超过10分钟。因此,利用班班通在讲解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大屏幕出现的信息,使学生利用视觉器官进行短时间的自学,然后进行讲评。这样对学生视、听觉交替进行,防止学生疲劳,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对于中学生的注意力,一般能持续35~40分钟,以后就会出现低谷。为了让学生的情绪由平静状态向活跃状态转化,可以在学生情绪处于平静时班班通,来进行刺激。如播放合适的音乐、出现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动画等。

6.农村初中一年级英语词汇教学心得 篇六

1.贯彻“听说领先”的原则

按照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初中年级,特别是初一年级,一定要贯彻“听说领先”的教学原则。因此,词汇教学首先也是“听”。即教师在教单词时,要先让学生听,让学生去“辨音”。教师所展示的不是课本里的文字,而是每个词是由几个音素、几个音节构成,重音在什么地方,这样才能从听的意义上掌握词汇。同时,又能为学生学好语音、培养学生的听力、为以后接收英语的输入作准备。2.加强读音规则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

英语属于拼音文字,虽然字母的名称音和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不同,但是,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教师可先让学生通过听英语单词分辨出单词的读音之后,再进行读音规则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根据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规律把单词拼写出来。这就解决了学生掌握词汇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拼写单词,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了基础。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应该从最简单的拼读抓起,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归类和比较,使学生掌握单词中字母及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律,能够听词能写,见词会读。3.利用“课堂前三分钟”学习新词汇

利用初一学生个性活泼、模仿力强、爱表演的特点,每天由不同的学生在课前三分钟进行“freetalk”。表演形式多样化,可以是讲故事、诗朗诵、唱歌、戏剧表演等,表演人数可以单人或多人。在每个节目表演的过程中,主角学生利用身体语言来呈现新单词,其余的学生猜测新单词的意思,最后主角学生充当小老师来教大家读新单词。

7.农村学校思想品德教学的三点体会 篇七

一、合理运用教材

新课改后的有的教材内容与农村学生的生活不太相符。因此教师可以有选择地使用教材,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到“网络与青少年的学习”的内容时,因为农村的学生很少接触电脑,他们可能不会明白上网能给学习带来方便和乐趣,可能也不明白上网成瘾会给学习和生活带来危害。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认识信息时代网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上网,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和学习的健康网站。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上网最主要的目的是寻找我们需要的知识和信息,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拓宽我们的视野。

二、多渠道展开课堂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学生的思想品德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教学中,笔者按照新课程理念,以课本为基础,以社会为课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1.在农村,教学设备不足,除了教材,教师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不多,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制作教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虽然七年级教材在《认识自我》一课中提供了一个“介绍自我”的表格,但笔者利用名片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笔者准备了一些当前人们交际中常用的名片展示给学生看,要求他们回家设计一张自己的名片。学生设计的名片多种多样,课堂上笔者通过让学生互换名片掌握相关知识。

2.采用“情境+问题”的教学方式。即创设教材中提供的情境,由教师和学生依据情境共同设计问题,从而改变以往一问一答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比如在清明节时去烈士陵扫墓,在“三月三”时组织学生调查自己所在村庄的民族习俗等。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师要善于教会学生自学,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师生之间的讨论有所不同:在师生之间的讨论中,学生的表现为少说多听;而在学生之间的讨论中,学生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当他们的意见发生冲突时,他们会求助于教师或书本。因此,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讨论时间。笔者经常有意给学生设计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当学生的意见发生冲突时,他们会查找资料,遇到看不懂的内容会来问笔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形成了。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形式的教学能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总之,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未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使这门课真正起到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灵魂的作用,才能指引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

8.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心得 篇八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308-01

从事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活动工作,已有十余年了,在小学阶段教学过程中,作文难写,作文课难教,这是绝大多数师生的共同心声。作文教学效果不佳,大部分学生对写作兴趣不高,写作能力偏低,写起作文来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有话写不出,或者写出来作文内容空洞,写不具体,内容贫乏,缺乏真情实感,假话、空话连篇,更多的是记流水帐,文章无中心,无重点。有的学生文章语句表述不通顺,不符合语言习惯,叙述起来啰啰嗦嗦,交待不清事情的起因、过程和结果等。造成农村小学生作文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还有由于这里的孩子生活的环境闭塞、落后,所见的世面有限,写作文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余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收集好词佳句

1、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穷人》这课后,就让学生积累本课的四字词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语言环境的句子,通过积累,在今后的作文中恰当的运用,还比如,在《山雨》这课,作者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把山雨描写得淋漓尽致,因此,我也要求学生把这些句子摘抄下来,并能做到熟记于心。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光碟,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平时教学,做到学以致用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打工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切写作来自于生活。老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要善于去观察人物、观察社会、观察自然、观察事物。还要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在实践中有目的、有重点、有条理地观察,从而提高观察效率和洞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习作的条理性。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教学生认真观察,仔细琢磨、充分讨论,然后在做有序记录。也可引导学生从另一角度观察、思考。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重点之处加深印象,更用利于学生写得具体,写得详实。教学生做有心人,能够把身边的事,看在眼中。记在心里,把它当做素材积累下来,并把这些看到的、听到的、自己感兴趣的事或简单、或详细地记录下来。时间久了,就会积累出很多的写作素材,就不会再愁没东西可写了。同时也让学生从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作文。

四、注重单元作文的评价

学生每写完写完一次单元作文后,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评价不当,会让丧失对写作文的信心,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五、作文评改少批评、多鼓励

叶圣陶先生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热情洋溢的批语,会使学生受到莫大的鼓舞,对写作产生兴趣。要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发现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语段,用波浪线标示出来,学生一见到这样的符号,就会产生成就感,觉得自己的作文得到了老师的赏识,一定会暗下决心,争取在下次有更精彩的表现。采取高分政策,对好的作文尽量打高分,对于差的作文尽量不打不及格的分数,适当拔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就感,特别是让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看到希望,对写作建立信心。有了信心就会有动力,这样才让学生大胆的去动笔写!

六、师生多练笔

9.上好农村中学美术课的点滴体会 篇九

河溶初级中学 熊锐

长期以来,农村中学的美术课不被人们重视,美术教学计划常常不能有质有量的完成。作为一名今年刚任美术教师的我,面对学校极其有限的美术投资资源,和学生薄弱的美术基础知识和能力等状况,我陷入了沉思。如何才能上好农村中学的美术课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总结,我得出了一些点滴体会。

第一,要让学生了解美术

由于学生对美术了解甚少,对美术课的兴趣也较低。为此,我在第一堂美术课上就阐述什么是美术,接着拿出自制的一些绘画作品(素描画、水粉画)让学生欣赏,学生对于书中绘画作品是司空见惯了的,但能亲眼看到老师的画还是头一回,可谓热情高涨,看完之后,学生深有感慨,有的还认为老师的画比书上的还要好看,就在这时候,我立刻告诉他们,只要每位同学都能认真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用美的心灵与生活对话,那么也一定能画出和老师一样好的画来的。借此机会我又告诉学生们,美术也并不只是画画,它还包括我们的生活中的一切,比如雕塑、工艺、产品设计等等。

第二,要上好每节欣赏课

通过欣赏,可以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开阔视野,接受教育,提高欣赏和审美能力。鉴于学生年龄较小,缺少生活经验,思考能力也较弱,一些艺术品实在难以感染学生,我就设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接受知识。以八年级上册的《苍松翠柏》为例,课前我临摹了一幅《江山古树图》,当我在课堂打开画卷时,就有细心的学生说:“这不和我们美术课本中的那幅画一样吗?”这一小声的嘀咕,立刻使全班的同学不约而同地翻开课本。这时我就课本中作品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之后,顺便又介绍说,这说是我国传统画——国画。它和西洋画一样,是美术中绘画的主要成份之一。另外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教育。如欣赏蒋兆和的《流民图》(非课本上的),我用低沉的声音向学生解说,1942年至1943年,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段最艰难的岁月。中国的抗日战争正进入最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我国的半壁河山,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千百万人民惨遭不幸。人民饥寒交迫,家破人亡,中国正遭受空前灾难。为此,一些爱国艺术家们拿起画笔作武器,声讨日寇罪行,并对人民寄寓了深深的同情。本画就是那段历史的具体反映,画中人物姿态各异,神情逼真,景物环境细腻真实,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但像这样一幅绘画作品,如果单纯地让学生去观赏,他们怎么能领略到其中的内涵呢?

第三,精心设计手工课

我提倡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动手,作出自己喜爱的物品,由此来点缀属于自己的世界。比如在上八年级上册《触摸美丽》时,我带领他们制作粘贴画。什么是粘贴画?大部分学生认为,就是找一些漂亮的画,用剪刀将这些画剪下来粘贴到白纸上。其实,这是一个很不完整的认识。为使他们弄清这个概念,我课前用各种材料制作了一幅《春暖鸭先知》的粘贴画,先让同学们远观效果,再请同学们分组到讲台前近距离的观察,用到了些什么材料,学生们饱含热情的上台观察,并欣喜的发现,这么漂亮的画竟然是用碎布条、树叶、黄豆、绿豆、大米、稻草、棉花等身边常见的东西做出来的!我问他们,如果我还要加上房子、人物、山川、道路等景物,你能帮我选择其他身边其他的材料来做出来吗?很快同学们说了用小石子、扣子、牙签等物件去做什么什么,这时,同学已经知道,一幅粘贴画作品可以用身边的许多物品作为创作材料,并且不同的创作对象要用相应质感的东西来制作表达,同学们都跃跃欲试,相互讨论要用什么材料做个什么作品,一周后,同学们的作品交上来了。当学生把作业整整齐齐地摆在我的办公桌上时,立刻吸引了其他科目的老师前来观看,直夸学生们心灵手巧,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后来,我又结合《与米罗游戏》这一课引导他们进行雕塑创作。提起“雕塑”这个名词,学生一脸茫然,其实他们不知道身边还是有不少雕塑的。如河溶狮子堤前的那尊石狮子(圆雕);大家天天使用的硬币(双面浮雕)等都是雕塑。为了更好地扩大他们的视野,我还介绍了一些世界著名的雕塑作品,像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等,让他们去感受艺术的博大精深。学生对雕塑有了深刻的认识,他们也就可以利用我们农村很常见的黄土泥充分发挥其创造力了。结果我惊奇地发现,孩子们的世界原来这么精彩:女孩子们把那些有趣的文字、花朵、白云给做活了,男孩则制造出了好多的枪、炮、车船等等。

第四,激发学生动手绘画的兴趣

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美术教学和其他科目一样采取注入式教学模式,必将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所以我在进行绘画教学时特地找了两个成绩不算好的学生上黑板写真作画。我拿出一段棉线,学生在黑板上画了一道白线,我表示肯定;我又拿出一段铁丝,让他们在黑板上依次画出“—、△、□、Γ”等形状,学生也能顺利完成,我又给予肯定;我又用铁丝做了两个正方形,并连接成了一个正方体模型,再让他们画,可以看出,好一会才勉强地画了出来,我当众表扬了他们,并说明,这——就是线条!这就是最简单的美术作品!简单的线,也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或美术作品中的重要因素,是创造艺术形象和表达创造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艺术语言;没有线,也就没有画,更谈不上任何艺术作品。中国画就是典型的用线造型的例子,我引用德国伟大艺术家保罗〃克莱的话“用一根线条去散步”总结了关于线条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了解线条了,我就鼓励他们大胆地画,去表现,用自己的线去表达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学生们兴致勃勃,拿起就画,画了半天也没画出个头绪。这时我从讲台下拿出一只旅游鞋,让学生在看清它的外部形状、理解内部结构后再进行描绘。在我的引导下,大部分同学的绘画作业合乎了我的要求。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我双向同学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在线描的基础上加强形体的训练。不出多长时间,学生已经能够独立自主地画出一些简单的画了,这也就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学生的绘画范围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竟然有的学生在家探索起水墨画。看着他们一双双饥渴的眼神,我萌发了这样一个念头,是不是可以给那些兴趣较浓的学生“吃点小灶”“加些油”呢?既然美育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作为美术教师,更应课内课外同时关注。那么我何不来开设一个美术兴趣小组呢?我先拟定了草案,并制定了学期教学计划,上交校领导审批。校领导对我的这个举动表示大力支持,并在经费紧张的条件下购制一些实用的教具。“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剩下就是组建成员了。由于报名人数较多,我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层安排:周三、五为初步班课程,周二、四为提高班课程。主要是利用每天下午第四节自由活动课。有的教师担心,这会不会影响学生的文化课?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表明,“尖子”学生成绩没受到任何影响,那些“差生”成绩反到赶了上来。兴趣小组的成立,大大活跃了学校的学习气氛。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绘画兴趣,我经常借用学校的宣传栏,举办“学生美术作品展”,受到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在画展中,有些爱好书画的教师也加入了这个行列,说是为同学们助威,学校的画廊呈现出色彩缤纷的景象。

10.农村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十

[摘要]:本文是通过笔者在生物课的教学实践中, 并结合农村中学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对在农村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淡谈几点体会。

[关键字] 课堂教学优化思维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地发展。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获取信息以及发展综合能力。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最少的时间让学生得到全面的进步与发展呢?我认为: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思维,优化课堂教学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激发其思维并能自主学习与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

1、巧设问题,激发思维的灵活性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寻找最佳时机,在学生思维容易堵塞的地方巧妙设疑,创设“愤”“悱”情境,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然后开通思路,释疑解惑。

例如,在讲解昆虫的发育方式时,利用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无题》中曾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诗句入手,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句诗是否科学,若不科学怎么改一下?又如:在探究种子与果实的区别时,可用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大胖子”引入,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再进一步设疑:“麻屋子指的是果实中的哪个结构?红帐子指的是种子中的哪个结构?这样,教师于无疑处生疑,在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因势利导,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巧设问题,激发思维的探索性

好奇心是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源泉。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认真分析教材,寻找最佳处创设悬念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对所讲内容产生一种急于追下去的心理,因而注意力倍加集中,求知欲倍加旺盛,例如:在学习《植物根的结构》时,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进入积极思考的状态,教师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设计问题:农民在移栽庄稼时为什么要选阴天或傍晚,还要带土移栽?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仙人掌为什么可以治疗无名肿毒?为什么施 1

肥过多出现“烧苗”?施肥前为什么要先松土?俗谚“冷水田低产水稻”、“烂泥田低产水稻”有何科学根据?这些现象或者俗谚都是学生所熟知的,如何用生物学知识来解释呢?这时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急盼、渴知的心理状态,有效地激活了思维的探索性。

3、巧设问题,激发思维的趣味性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这是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依据所教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食物的消化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小章的妈妈把刚买来的一个牛胃切成碎块,打算给小章做顿味道鲜美的牛杂吃。小章问妈妈:“人胃能消化掉牛胃,人胃为什么不能消化掉自己的胃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有效地激发了思维的趣味性。

二、注重备课, 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备好课是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现今生物学课堂教学中,为保证课堂的高效,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作好准备,即备好课。

1、备课的重要性。教学计划靠每一节课去落实,教师没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就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从而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否充分完善地备课,可以说是教学过程成功的关键因素。要把一堂课备好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吸取别人的可取之处又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因为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变化着的、有差异的学生,而不是死板的、被灌输知识的学习机器。

2、在备课中教师要把自己的意图转化为学生的行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否精力集中、思路活跃、独立思考并且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要看教师能否把教学意图转变成学生的行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精心思考:思考是否吃透教材?思考学生的知识基础?思考学习这部分教材时还可能存在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突破?然后再精心设计:怎样开头?怎样指导学生读书自学?怎样启发?怎样设计检测题?最后还要精心组织:组织课前预习,组织课中听讲、问答、思考、讨论、练习,组织课后巩固、补差、实践活动等。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通过师生互动,才能真正体现“两主”和谐及教学的启发性,建构起有活力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快乐地学习。

3、在备课中要熟练地驾驭教材并能“再度开发”。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还要知己知彼,掌握应学教材与已学、待学教材的联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即对教材内容重新选择、组织和排序,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三、注重讲授,优化课堂教学

1、注重讲授要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一要创设情境。二要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一般不会将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而现在讲授要求教师告诉学生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因为学生只有知道自己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2、注重讲授要求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只有讲到重难点内容时,才会提醒一下。但由于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可能会造成学生只关注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所以有必要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时,进行中和结束时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

3、注重讲授要求保持一定的节奏。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例如:在讲授重点内容时,故意稍作停顿,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或使学生有时间进行思考,但教师必须尽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作长时间的停留,避免离题太远,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叙述。

四、注重“激励”,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激励评价,能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及时给予评价。对于创造性的回答,予以赞美;对于正确的回答,予以表扬,尤其是那些有进步的学生;对于胆小怕羞的学生,予以鼓励;对于一时答不上来的学生给予希望,希望下次能回答好,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对本学科产生兴趣。只有通过不断提问、不断鼓励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学好知识。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特别是不同于教师和教材的见解,改变学生总是跟着教师和教材转,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局面,使学生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发展求异思维。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这种做法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创新潜能得到激发。当学生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以提示、点拨;当学生对某一个问题争论不休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或转移学生讨论的主题。

五、加强与其他方面知识的联系,优化课堂教学

1、加强生物与社会、科技的联系。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使学生理解生物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因此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放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引导他们解决问题,理解生物学知识在科技、社会中的作用和社会科技促进生物科学的发展。例如在《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一章中有“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的内容,学生根据现在校园的状况,自己设计绿化方案。我校处于农村,周边沙石开采对学校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分析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治理方案。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树立起知识与科技和社会联系的观点。

2、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物理、化学和数学紧密联系。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既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完整、合理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例如:在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时,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有什么作用?初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习相关的化学知识,很难理解这一知识点。教师先告诉学生用氢氧化钠溶液起对照作用,然后引导学生做实验,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氢氧化钠溶液在整个实验折中所起的作用。

3、加强生物学科内部的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其他学科教材相比,生物学科教材的特点是知识点比较多而零散、相对比较简单、系统性较差、章节跨度比较大、适合学生自我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比较多。这些特点虽然降低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但是也同时增加了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的难度。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在教授新知识的时候,应该充分联系已学习过的知识,使学生在复习巩固已学习过的知识的同时,能够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效地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体会生物学科的系统性,最终达到对所学过知识的内化。

课堂教学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学效果受许许多多因素的影响、制约,然而追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每位生物学科教师的强烈愿望,愿同行们用心探索,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生物教学中独具特色,自成风景。

参考文献

1.叶春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J].中学生物教学,2004(9).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1.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十一

一、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意识

受周围大环境的影响,村小学生除了上课读课文勉强用普通话外,其余时间都是用本地方言,这就给口语交际带来了难度。所以,当务之急必须在校园内推广普通话,营造一种人人讲普通话的氛围,努力形成“讲普通话光荣”的观念。为了做好示范,我坚持用普通话教学,要求学生发言一律用普通话,在这一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及语调的练习。平时与同学交流我也一律使用普通话,为他们创设了一个讲普通话的环境,以及用普通话语言实践的机会。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

“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这是新课标的要求。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的交际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如入其境”。有利于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激发他们的交际兴趣。如上《小烦恼热线》时,我利用教材的话题导入后,先观摩“知心姐姐”与小听众的一段情感交流,组织学生谈谈观看后的体会,让学生明确:诉说者要说清为什么事而烦恼;主持人要认真倾听,针对诉说者的具体情况加以疏导,同时注意声音要轻柔、语调要亲切,面带微笑。然后是示范,老师做“小烦恼热线”的第一任主持,之后再次创设情境:“老师有个烦恼,我女儿上二年级,回到家就是看电视,一看两三个小时,怎么劝她都不听,同学们能为我出出点子吗?”巧妙实现了师生角色互换。接着是分组训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烦恼热线”活动,诉说各人不愉快的事,组内成员轮流主持。最后是“情感延续”,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或不如意的事情,希望随时跟老师、爸爸妈妈、小伙伴交流,可以直接交谈,可以打电话,也可以写信,这样你将会得到心灵的慰藉。之后又在班级每周设一次“你的烦恼我知道”专题晨会,鼓励学生轮流主持。

三、多渠道并举,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要想让村小的孩子们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应在学科教学和活动中加以渗透,采取多渠道并举的办法,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1.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我们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阅读教学这一片广阔而肥沃的土壤,进行口语交际训练。①角色表演。②话题讨论。③空白想象。

2.在作文交流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口语交际与作文的关系。在指导写作时,通过语言激发,让学生搜索记忆,充分调用生活中的习作素材在全班交流,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听后进行补充发言,帮助其进一步完善写作材料。其次在写作后,组织对学生习作进行评改。要求学生评议写好的作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3.在班会课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班会课是培养学生能力、展示学生才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我在上班会课时,经常在总结完一周情况后,组织学生就班级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为班级建设献计献策,这样学生既得到了口语训练,又受到良好品德的熏陶。

4.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大量实践锻炼,而实践活动是学生运用知识创新的过程。

四、重视评价,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潜能

12.农村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十二

重庆垫江龙岗中学七年级只有一个教学班, 61名学生, 其中留守儿童、单亲儿童49人, 占80%, 体残、智障儿童7人, 占11%, 有8人还没有参加小学毕业考试, 有2人是在外省市读的小学。尽管小学已经开设了英语课, 但从接手时的调查看, 学生的英语知识几乎为零。针对这些情况, 我制定了适合我班的“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现将我对“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点初浅认识, 与各位同行交流。

“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很好的导学模式, 简单地说就是10分钟自主学习, 20分钟质疑释难, 10分钟达标练习。这种教学模式并非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 而是继承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必要的“讲”、“练”, 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包办式“教”。

一、自主学习10分钟

对于我们这样的学生, 自主学习的内容、目标必须明确, 比如哪一页、哪一段、做什么等等都要交代清楚, 有的学生开始时还要因人而异, 目标低点、内容少点, 慢慢缩小差距;时间可集中利用, 也可分散利用, 但分散利用不能分得太散, 否则学生思考问题可能不充分, 有的还没思路, 有的差一点就想好了。教师随时监控掌握学生的学习、思考情况。在模式的运用上, 要有灵活性, 但不能扭曲了, 切忌教学的互动变成了太多无聊的提问, 设计的问题要有代表性, 要归纳、整合, 要抓主干知识, 要牵动核心问题。

1、预习检测5分钟 (包括自检和他检) 。小组长检查组员的预习情况:看字母、单词的记忆情况, 看教材的圈点勾画。

教师巡视, 关注课代表、小组长的预习情况, 发现预习问题。

一些预习不充分、甚至根本没有预习的学生, 交流时滥竽充数, 甚至观望, 没法参与。教师应指导这些学生利用好这5分钟再学一学。

2、课上自学5分钟。

根据检测发现的预习问题, 以及学生预习时遗留的问题, 指导学生重点学习, 深入思考, 力争自行解决问题, 梳理悬而未决的问题。

二、质疑释疑20分钟

第一环节:学生互研解决问题。有疑问的学生寻求他人的帮助, 弄懂问题, 交流彼此的想法, 分享他人的见解和主张, 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教师巡回指导、采集信息、串讲点拨, 加强个别指导。

第二环节:展示交流, 评估质疑。在这一环节, 学生展示、交流学习的成果, 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本质性的转变, 他们不仅仅是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背出来、说出来, 还能用表演、歌唱、讲解、朗诵等方式表现出来, 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也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化: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

第三环节:深度剖析, 整合提升。需要拓展、深化、归纳整合、揭示规律的知识, 我觉得还得集中讲, 发挥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一环节,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 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 解答其疑惑的问题, 纠正其错误的理解。尤其要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广度, 以及核心的有生长点的重点内容, 强调重点、揭示规律、总结方法。

三、反馈纠正10分钟

此环节的核心是学生练习, 教师检测, 作业巩固,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在农村初中七年级英语教学中, 尝试“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要循序渐进, 不能急于求成。刚尝试“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时, 往往课堂一团糟, 教学任务不能完成, 此时千万别放弃, 甚至回到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上, 一定要坚持下去, 慢慢适应, 当师生都适应了, 也就上路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重要, 千万不要在课堂上发气, 让学生无法适从。要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 特别是要及时鼓励有困难的学生, 使他们树立学习的勇气和信心;要坚持亲切上课, 和蔼辅导。课堂提问时, 对学生因人而异, 设置不同的问题, 使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 评价时多表扬, 少指责, 多鼓励, 少挖苦, 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

第二, 要精心备课, 不能随心所欲。一节课的主干知识是什么, 任务是什么, 采用什么手段, 怎样分配到“121”中去, 学生在“121”中又会出现什么状况, 我们事先都要有个预设, 越详尽越好, 这样才能驾驭课堂。是听写还是默写, 是朗诵还是背诵, 是男女对话还是小组交流, 是采用录音机还是采用多媒体, 是观摩学习还是参与游戏, 预习中学生会产生哪些疑问, 交流中会出现什么状况, 哪些知识需要教师归纳整理等等, 都要在备课时想好, 精心设计好学案, 变写教案为写学案, 这是上好“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另外, 七年级英语老师应该非常重视开学最初的几节英语课, 务必做到精心备课, 营造出一种与小学不同的课堂教学风格, 让全班所有学生都能为眼前全新的英语课堂感觉耳目一新, 以此促使班级中的所有学生, 重新树立或加强认真学好英语的信心。

第三, 要把养成教育贯穿始终。农村初中七年级英语教学, 实际上是从字母开始的, 我认为应该从“放声朗读”、“认真书写”、“勤记单词”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放声朗读”就是鼓励学生大声读出英语, 这样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勇气, 营造英语学习氛围;“认真书写”就是要求学生按照英语的要求书写字母、单词、句子,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勤记单词”就是提醒学生单词如汉字, 需要日积月累, 要勤于识记, 当然教师要加强单词记忆方法辅导, 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把养成教育坚持下去,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3.农村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十三

一、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

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就是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教“分数的意义”引入新课时,我先请一位同学帮忙把一条漂亮的头绳分给两个学生,并让学生边分边说,引出本课的关键“平均分”;接着问这两位学生:“他这样分,你们满意吗?”

这样利用人分物品的生活现象,引出“平均分”,不但使学生增加了动手操作的机会,且使学生感到亲颖、亲切,对数学有了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二、转变学习方式,获得新知

新课程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小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即使是学困生他的自卑感和紧张的压力也会消失;合作学习中组与组有竞争,如:汇报学习成果时,哪个小组先讨论出来,就先回来,小组成员可以积极发表见解,若回答不完整,本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对其他组的汇报如有不同见解,可以自由提问、辩论,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发展个性,创新学习

新课程标准同时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发展,依托于个性的充分发展。要发展学生个性,就是要发展学生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富于冒险心、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还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问题。充许独立从事探索活动,不排斥学生的错误或失败,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发展个性,创新学习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努力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让学生有机公充分展示自我。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强化学生对“若干份”、“一份”和“几份”的理解,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个性的舞台,出示填分母、分子分数,让学生自由填空并说它所表示的意义。于是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尽情飞翔。在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又可以看到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闪现。

四、游戏学习,体验新知

14.农村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十四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思林镇坡塘初中 潘小妹 邮编:531511

[摘要] 应用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辅助教学,可以极大地扩展了音乐课的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音乐欣赏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局面,有效地促进农村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本人于2012~2013学下学期在教学中尝试使用PPT课件辅助教学,并得到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关键词:初中音乐 PPT课件使用 体会 思考

应用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中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极大地扩展了音乐课的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音乐教学带来了崭新局面,有效地促进农村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2013年3月得到国家“薄弱学校改造项目”扶助的七套电子白板教室,其中使用PPT课件授课,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逐渐成为我校音乐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我个人在2012—2013学下学期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了电子白板的Powerpoint(PPT)功能自制课件来辅助教学,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使用PPT课件让音乐课堂更精彩

在音乐教学中,运用PPT课件可以为课堂创设了一个自由、轻松、欢乐和谐的环境。运用PPT课件的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体验、学习、享受音乐。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一个单元《双手织出五彩歌》中的《三月三,九月九》、第四个单元《迷人的天籁》中的非洲歌舞,在以前的课堂里播放CD碟片,学生只能从听觉去感受这些歌舞,没有能从视觉上去感受我国西南人民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和非洲的舞风及鼓魂。而这个学期我利用电子白板来播放PPT课件,把原先下载好的视频链接过来播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课堂更精彩。

二、使用PPT课件音乐备课和教学效率更高

运用PPT课件,课堂上可以综合运用了信息技术,这样的课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的容量加大了许多。例如:在欣赏世界著名音乐家的作品时,不仅让学生感受了音响效果,又能插入图片认识一些没见过的乐器,也让学生知道和了解交响乐团、名家名曲简介等。如八年级下的《走进室内乐》是中外名曲欣赏课的内容,我首先用PPT展示弦乐、木管、铜管等乐器的图片结合文字来介绍这些西洋乐器。继而再展示弦乐四重奏、木管五重奏、铜管五重奏等图片。最后用超链接的方式逐个播放:《情深意长》、《春江花月夜》、《法兰多尔舞曲》的视频。这会提升学生直观的听觉效果,突出音乐课的趣味性、生动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有效地吸引了学生注意,提高教学效率。

三、使用PPT课件音乐教学有强烈的感染力

在尝试中,我充分感受到了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整合带来的好处,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走入现在的音乐课堂,它能使学生投入广阔的生活空间,而不是拘泥于狭小的、有限的教材,能让学生从生动鲜活的姑苏万象中观察、思考和感悟音乐文化的形态和内涵。如七年级下的《丝路驼铃》,我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的图片,用PPT制作课件来展示从我国的西北地区到波斯风情再到意大利的罗马及水城威泥斯,使学生了解相关地区或国家的音乐文化和风土人情,和有关阿拉伯奇闻趣事、传说故事。从作品的节奏、旋律内容情绪的变化等方面感受和区分不同地区或国家的音乐风格特点。结合图片播放沿途的民歌,如《沙漠驼客》、《波斯市集》等,音画结合,让学生感受、接触、了解“丝绸之路”上不同地区或国家不同特点的民歌和其音乐风格特点的音乐作品。学生跟视频学唱了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这样的课堂教学更有感染力。

四、使用PPT课件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由于音乐课的特殊性,所涉及到的音频、视频资料很多,我充分利用白板的音频、视频播放功能,将所需资料与相应的文字、图片相链接,方便了教学活动。我如能坚持有效地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就能解决一些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参与,更好地实现了课堂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我的音乐教学飞得更高更远。

五、用PPT课件进行教学值得思考的问题 教育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是二十一世纪国家人才建设最基本工程。如何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教育的进步、教学工具的借助、教学方式的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用PPT课件进行音乐教学比传统教学方法先进得多。然而,也需要努力解决的实际情况:(1)从准备到上课,要搜集材料、整合教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2)学生在对乐曲的欣赏过程中,还是不那么地积极配合。而绝大部分学生都特别地喜欢网络上的流行音乐、劲歌热舞。(3)与学生互动还较少。(4)努力挖掘科技信息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好处。

总之,尽管Powerpoint在互动性等方面不及其他软件,在制作网络课件上存在缺陷,但Powerpoint与其他软件相比也有自己的诸多优势;同时,信息技术只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它们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因此,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注重发挥 Powerpoint制作课件的优势,将课程内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最简单常见的Powerpoint完全可以做出很有效的课件,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关于成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调整)专题下一篇:理解词语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