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鹿的经典儿童故事

2024-07-12

小鹿的经典儿童故事(精选17篇)

1.小鹿的经典儿童故事 篇一

阿都是一头英俊的非洲象。他的两片耳朵大得像蒲扇,不住地“哗哗”扇动。他有妻子和三个孩子。那一年,他生活的非洲大草原遭遇了干旱,一滴雨都没下,土地干得裂开一条条缝,江河干涸得不剩一滴水。他找不到一点吃的养活全家,只好带着妻儿逃离草原,到城里谋生。孩子们听说要进城,高兴得不得了。

全家在市郊住了下来。

一早阿都出门去找工作。他来到一条繁华的大街,两旁都是商店。可是他能做些什么呢?他的身躯又大又胖,怎么能在店堂里干活呢?那些地方没有这么多空地安置他。

他又来到一个大广场,那儿正在建大楼。工地负责人走过来问:“你好!是来找活干的吗?”

“是的,我想找个工作。”阿都说。

负责人就给他安排了用长鼻子搬运铁管的工作。

阿都晚上回到家里,用挣到的钱买了许多吃的东西,全家好开心。

可是第二天,阿都的长鼻子练一片树叶也举不起来,因为昨天干活时不小心伤了鼻子,到现在还疼得不行。

阿都只好离开工地,去找别的工作。他在城里转悠来转悠去,最后走到一个停车场前。那儿的人正忙着提来一桶桶水洗刷汽车。

阿都想和他们开个玩笑,就把长鼻子伸进水桶,然后把鼻子对着天空,“扑哧”一声喷出水来。

“哇,你好了不起呀!”一个小个子跑过来,对他说:“你被我们雇用了。”

阿都有些纳闷,自己在停车场能干什么工作呢?小个子交给他一辆车,让他冲洗干净。

到了晚上,他已经洗了整整10辆汽车。他洗得又快又干净,顾客非常满意,他也因此得到了优厚的报酬。停车场决定长期录用他。阿都别提多高兴了,特地为妻子买了一束鲜花,为孩子们买了糖果。

妻子问他:“阿都,你现在在干什么工作?”

“你们猜猜看!猜不到吧?那我先演示一下!”

他把长鼻子伸进水桶,饱吸了一口气,然后仰起头,把水朝上喷去。

“猜到了!喷泉!喷泉!爸爸是喷去!”三个孩子齐声叫道。

阿都笑了起来:“猜对了,你们说得好,就是喷泉!”

对孩子们来说,喷水怎么会是一项工作呢?当然是“喷泉”更正确啦!

妻子望着阿都,问:“你到底找了什么工作?”

“喷泉啊!”阿都笑着说:“大人管这个工作叫汽车清洗工,可在孩子们的眼里,就是喷泉!呵呵,从此以后,我就成了喷泉!”

妻子也被他的话逗笑了:“是的,不管什么事情,只要稍稍加上一点想象,就会变得浪漫无比,富有诗意!”

后来许多大象也模仿他成了“喷泉”。总的来说,大象绝对是清晰汽车的好手。

2.小鹿的经典儿童故事 篇二

关键词:儿童发展,经典教育,家庭教育

儿童经典教育即抓住儿童(0-13岁)发展的关键期,主要以诵读的方式,让儿童读背大量优秀的文化典籍,以达到开启心智、启迪智慧、培养美德的目的,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现代社会道德水平急剧下滑,学生的人文素质急剧下降,说明现代只重知识和科技的教育是不行的,我们还应当加强德育教育。文化教育是教育的根基,将文化植根教育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让儿童学习民族文化经典,以及经过历史沉淀而广受流传的民间故事,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吸纳高层次的文化营养,培养儿童气概、品德、智力及民族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

一、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本性、潜能及潜在价值,启发人追寻生命的智慧,明白生存的意义,而不单是教给人谋生的技能。现今教育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一方面,儿童(0-13岁)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他们的品行和智慧决定了其一生的生活质量、人生走向及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价值。纵观古今,最根本的教育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 这才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和根本目标, 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远比培养一个智商超群的孩子重要。另一方面,受社会利益驱使、物质文明高度膨胀,现行的教育仅仅是对智力的高度开发,培养了一批批“高智商”的人同时创造了一批批毒胶囊、毒奶粉、地沟油等产品,人们愤慨世风日下,批判道德虚无、价值观颠覆。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是教育的失误,现今的教育忽略了教育本质,忽视了对儿童道德品质的培养,没有把教育和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 深深坠入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的泥潭无法自拔。

二、让家庭成为儿童经典教育摇篮的必要性

(一 )经典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

1.经典的定义。

所谓经典,即在人类历史进程中,遗留并沉淀下来为绝大多数人们所认同、理解、学习和赋予永恒价值的典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1]。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老子 》等 ,但是对于儿童教育来说 ,经典的定义应该被扩大,还可以包括流传千古而不衰的古诗词,像唐诗宋词楚辞及经过历史沉淀、在民间广受流传的民间故事,如孔融让梨、井底之蛙、仓颉造字等,甚至包括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这些皆能堪称经典,都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颂扬了美好崇高的道德品质,能给人无尽的智慧和启迪,这对当今儿童的发展教育有重大意义。

2.经典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

从思想性看,首先,经典虽文字简洁,但其正确的思想能给儿童最深刻的思维启发。读《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读《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等颇富韵味,朗朗上口。其次,读诵古诗词有利于儿童了解历史文化、培养品德,杜甫的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屈原的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这些诗句富含哲理。此外,从小读孔融让梨的故事使儿童明白谦虚礼让;读凿壁偷光的故事使其悟出在现在美好的生活条件下要好好学习、发愤图强的道理,等等。总之,儿童从小诵读经典,其内容会烙印在潜意识里根深蒂固,只要加以环境的刺激,便能直接地、自然地影响儿童的思维和行为[2]。

从文化熏陶看,让儿童学习国学,读诵经典能了解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伟大的民族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孔子的礼仁、孟子的仁义,以及庄子的逍遥游等思想,对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重要意义[3]。如果学校教育只重视知识教育,不注重品德培养,那么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患[4]。国学经典教育的重要性在于进行能让一个孩子真正成为人的教育。

从实践效果看,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界对儿童经典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中央3频道《向幸福出发》这个综艺节目曾采访了一个6岁的天才宝宝李尚容,她通读四书五经,5岁就认识4000多字,能古文、善歌词、会做诗,当主持人考验她对古诗词的背诵与理解时,对答如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是经典造就了这位心思灵巧、览闻辩见的天才宝宝,从某种意义上讲,天才宝宝也证明了经典的教育价值。所以, 让儿童从小熟读《笠翁对韵》、《弟子规》等蒙学教材 ,以及《大学》、 《中庸》等国学经典,可以增加儿童的识字量,明显提高儿童的读写能力和记忆力,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从儿童发展看经典教育的必要性 。

1.以儿童认知和思维的特点为依据。

儿童认知发展表明,0至13岁是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期间选择四书五经等经典给儿童反复诵读,能丰富大脑知识储存量,有利于训练记忆力。0至3岁阶段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最快、学习效果最好的时期,所以诵读经典也能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提高日后的人际交往能力。

由于儿童右脑思维模式的特点, 其思维发展有别于成人左脑思维模式,儿童读书不要求理解,只需要机械地输入大量信息,其理解能力发展随着年龄和阅历不断增长[5]。因此,儿童没有难易的概念,于他们而言,无论是学习国学经典、民间故事还是儿歌童谣,都如出一辙,就是熟读成诵。因此,在儿童时期让孩子读经不仅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而且为孩子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2.抓住儿童敏感期 。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对儿童的观察与研究发现,儿童发展存在敏感期。在此时期内,儿童对某些事物会很敏感,从而产生一种特殊的兴趣爱好,并很容易学会一些事情[6]。在儿童发展敏感期的不同阶段, 诵读经典能让儿童不断接受经典信息的刺激,吸收大量语言词汇,从而建立日后发展所需的语料库,满足儿童旺盛的求知欲。随着大脑信息量的不断增加,这些记忆的东西在大脑的潜意识里不断反应、发酵、配套,在无意识中就促进了理解力的形成, 加以适当情境的刺激最终变成创造力[7]。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我们对待儿童语言、记忆及思维能力的发展,不仅要抓住时机,而且需要静待花开。

(三 )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

家庭教育是儿童最早期接受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正确的教养方式、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儿童的认知、社会性和人格发展都发挥着积极作用。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也是终身老师,其人格修养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其言行举止、行为习惯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没有高素质的父母,很难有高素质的孩子;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可是现今家庭教育的缺失或教育方式不当,已经在孩子身上酿造了太多悲剧,青少年厌学、叛逆,道德品质低下、礼义廉耻之心尽失,甚至价值观颠覆而导致犯罪、自杀,等等。为了孩子的健康,我们迫切需要重新审视家庭教育,探索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新方法。

三、儿童经典教育在家庭中实施的有效措施

(一 )科学定位家庭教育 ,树立明确经典教育理念 。

父母应该科学地对家庭教育进行定位, 树立明确的经典教育意识和理念,对经典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只有从思想上重视儿童经典教育,明确经典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思考并探索如何通过学习经典培养一个德智双全、人格健全孩子的方法,从而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寓教于乐,因材施教,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并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和言行举止,严格将经典学习落实到每天的生活中。

(二 )重视榜样的作用 ,重视潜教育 。

育人先育己,想要孩子学习经典,必须自己先学,感受经典里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教育和做人的智慧, 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在儿童心中,父母都是高大的形象,他们会有意识地模仿父母的行为,这要求父母做好行为表率。同时父母对经典内涵的理解与实践对儿童在意志品德、气概方面的潜在教育显得更为重要。

(三 )以儿童本位为原则 。

儿童经典教育必须以儿童本位为原则,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个体差异。学习经典要因人而异,父母不可揠苗助长或施加太大压力,应根据儿童的求知兴趣和发展需要,加以正确引导,积极鼓励和赏识孩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父母应站在儿童的角度,创新学习形式,可以通过读、背、语句接龙、记忆比赛等方式,尽可能参与亲子共读,并在生活中践行经典,陪儿童一同成长。比如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培养儿童的孝心、感恩之心;生活中,积极帮助别人,乐于分享;对待长辈,要谦恭守礼,等等,甚至可以通过扮演经典角色、品读经典故事等方式,培养儿童学习经典的兴趣。总之,一切为了儿童发展。

(四 )营造学习经典的家庭环境 。

现今国学教育培训越来越多, 但是受社会利益的驱使,经典教育培训成了从商者暴利的手段, 即使读经教育这么火热儿童走出课堂后接触的还是一个没有经典的环境。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经典学习氛围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开设家庭课堂每天规定一小时为经典学习时间, 所有家庭成员都要参与,并充分考虑儿童心理和启蒙教育的特点,注重性情和审美趣味,不同年龄段选择不同的经典教材。除了可以由父母坚持陪读,还可以利用经典音频,像《弟子规》,带领儿童读唱,既能让儿童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又能在美妙的音乐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最重要的是能刺激儿童保持不断的学习兴趣。

(五 )创新学习形式 。

儿童活泼好动,善于变化,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不像成人会理性思考,而是热衷于语言表达生动有趣、故事性强、情节起伏大、具有鲜明人物形象的作品,所以要求父母注重经典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 在自己充分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创新学习形式,可以通过开展童谣游戏、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等系列活动,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父母不仅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儿童讲述经典, 还可以通过开展童谣游戏让儿童亲身体验,父母讲述故事,儿童角色扮演,有条件支持的家庭可以购买或定做古代书童的服装、帽子及儿童适用的竹木简书,这样更能吸引儿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或者以听说游戏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如学习《笠翁对韵》时,父母读“天对地”,儿童读“雨对风”,父母读“山花对海树”,儿童读“赤日对苍穹”,通过创新形式的亲子共读,可以极大提高儿童学习兴趣,加深对故事的印象和理解。

(六 )父母好好学习 ,孩子天天向上 。

儿童的素质更多取决于家庭而不是学校, 没有高素质的父母,很难有高素质的儿童,所以最根本在于父母热爱学习甚至在胎儿时期,父母就要学习经典,做好国学胎教。尤其是母亲,通过意念传导,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在出生后结合早期经典教育,这样能更好地开发潜能,培养良好品德和人格。父母对经典的理解与解读直接决定了儿童对经典的认知只有父母坚持学习经典,接受经典的熏陶,孩子才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热爱学习。

(七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

古代文化典籍虽然极具教育价值, 但是它毕竟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自从习主席在十八大会上号召全民族学习《弟子规》起,就掀起了全民学习《弟子规》的热潮但是《弟子规》也有美中不足之处。如“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亲有疾,药先尝”、“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等,随着时代发展,这些已经脱离了现实,并不是父母喜好的,我们不要为他们去做,而是要分情况、挑场合、辨善恶也不是父母病了,子女就要去亲自尝药,这是错误甚至很危险的做法;更不是父母去世了,子女定要常悲咽,而是教导我们常感恩敬畏之心,牢记父母在心中。因此,经典的思想内容并非完全正确,甚至有的部分是错误的、毒害人心灵的。儿童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有限,所以父母作为间接引导者,对经典应该有正确解读和践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八 )莫让经典学习成为孩子的负担 。

现今应试教育下的儿童不仅要学习课堂知识, 更被要求参与各种培训班、辅导班。他们本就已经课业繁重,甚至超过儿童自身的承受能力,如果再强迫儿童学习经典,加之枯燥无味、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反而会引发儿童的厌学心理,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因此,父母和学校应及时沟通,时刻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不要让经典学习成为孩子的负担。

(九 )经典教育贵在坚持 。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逆也不可提前。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典籍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所以对儿童进行经典教育绝非一日之功, 唯有坚持不懈用经典之水浇灌儿童求知的心灵,用怀爱之心培育祖国的花朵,才能让儿童这株稚嫩的幼苗健康茁壮地成长。

四、结语

3.儿童教育的经典案例 篇三

小密尔,严复译为“穆勒”。严复译为“穆勒”西学经典,严译八种,有两种是小密尔的著作。其一是《穆勒名学》(1843,“A System of Logic”),其二是《群己权界论》(1859,“On Liberty”),收录于“续修四库全书”卷1297-1298,子部“西学译著类”。

老密尔是住在伦敦的苏格兰人,哲学家、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决定亲自教育小密尔,基于明确的目标——将儿子培养成天才人物从而在他和边沁(Jeremy Bentham)死后能够继承英国功利主义的伟业。根据小密尔的自传,他“没有真正的童年”。因为,首先,父亲特意隔离他与家庭之外其他孩子的交往。其次,普通孩子玩耍的时候,他要陪父亲散步并倾听父亲讲解经济学原理。第二天,父亲要查阅小密尔根据散步谈话整理的文稿并在散步时继续探讨和修改。日复一日的散步教学,是小密尔经济学训练的一部分。事实上,小密尔3岁学习希腊文。8岁,他开始学习拉丁文,研读希罗多德和柏拉图的原文作品,并与老密尔的朋友们——尤其是著名的李嘉图——建立通信联系和面对面的学术讨论。同时,他深入和广泛地阅读英国历史并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10岁,他熟读柏拉图,并在父亲要求下续写《伊利亚特》史诗。12岁,小密尔开始研读亚里士多德逻辑学和经院派逻辑体系。13岁,他正式研究政治学和经济学,包括斯密和李嘉图的著作。我初至美国,听一位老资格经济学家这样谈论天才:“你可能在14岁以前成为天才数学家,但你不可能在14岁以前成为天才经济学家。”为什么?后来,我读经济系博士生,浏览凯恩斯全集,看到他说一位优秀的经济学家必须同时是某种程度的数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不论如何,小密尔被张五常认为是天才,而且可能是他心目中经济学家群体里唯一的天才。14岁那一年,老密尔安排小密尔跟随边沁的弟弟塞缪尔(Samuel Bentham)到法国居住一年。这是英国青年完成优良教育的一个阶段,大约始于培根时代,即“游学”(Grand Tour)。在巴黎,小密尔住在父亲的朋友、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家萨伊(J. B. Say)家中,并结识了诸如圣-西门这样的社会名流。15岁,小密尔与父亲散步写作的经济学完稿,以《穆勒氏政治经济学基础》名世。17岁,小密尔被任命为大英帝国印度事务办公室秘书。此后,他始终服务于印度事务办公室,50岁官至督察长。25岁,未能享受童年和少年幸福的小密尔遇到台劳夫人并立即陷入一场引发争议但延续终生的恋情。

大约在20岁那一年,小密尔的健康,尤其是精神健康,在上述的天才培养过程被彻底摧毁了。小密尔在《自传》第五章承认,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享有正常的情感生活,或许是对他身心健康的最严重摧残。寇特内(W. L. Courtney)1901年为小密尔《论自由》写了一篇“导言”,他在这里令人信服地分析了老密尔教育方式与小密尔恋爱方式之间的心理学联系,请读者容许我用当代脑科学的语言转述如下。

母语的习得,女童普遍在1岁半以前,男童普遍在3岁以前。然后,儿童右脑的社会认知能力进入一个“时间窗口”,约两年,即3-5岁,通过与同龄儿童玩耍学会“费厄泼赖”(fair play)。小密尔与同龄人不相往来,3岁开始学习希腊文,8岁开始学习拉丁文。很可能因此,希腊文占用他的左脑语言区功能而英文(母语)转移至他的右脑颞顶交(颞叶与顶叶的交汇区“rTPJ”),从而占用了最重要的社会认知脑区(参阅我写的儿童早期教育文章)——“他心理论”脑区。此外,儿童过早暴露于双语环境里可导致青春期以后的情感表达困难——所谓“双语儿童问题”。于是,很可能因此,小密尔迷恋台劳夫人到旁观者(包括他的兄弟)难以理解的程度。寇特内指出,小密尔在一系列著作中给予台劳夫人如此崇高的评价——学术的与人格的,因为台劳夫人提供了小密尔最缺乏的社会生活常识。于是,抽象理性与社会常识的悲剧性结合,缔造了这位英国19世纪最杰出的社会思想家。

穆勒氏教育案例值得更详尽的分析,作为这篇短文的结语,我提醒家长不可过早将孩子投入“双语”环境,不可剥夺孩子在玩耍中享有的情感生活,记住:5岁至7岁的核心教育是“洒扫、应对、进退”,所谓“礼”教。三代圣王的六艺之学——“礼乐射御书数”,顺序不可错乱。

4.适合儿童励志的经典故事 篇四

“头儿,还有二十来天儿我们就要出栏了,对于我们来说,出栏就意味着上刑场。”说话的那只鸡一边说一边用爪子在自己的脖子上比划了一下,做了个杀头的动作,然后问,“你怕不怕?”

“切,我大个子生来就不知道什么叫害怕,只可惜,我们才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还没来得及享受生活呢,就要被砍头了,心里实在是有些不甘啊。”

“是啊,我也是不甘心啊。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就这么眼睁睁地等死吗?”那只鸡向大个子讨主意。

“不等死又能怎么样呢?人家别的大棚里的鸡不也是跟我们一样吗?”还没等大个子开口,他身边的一只鸡先说话了。

“鸡羊人间一道菜,长一茬割一茬,我们的前辈们不就是这么一茬接一茬地被割走了吗?这就是我们做鸡的命,认命吧同胞,认命不冤屈。”又一只鸡说话了。

“呜呜呜……”一只鸡哭了,她一边哭一边说,“我不想死,我还没长大呢,我还没有尝过恋爱的滋味呢,我要结婚成家,我要生孩子,我要当妈妈……呜呜呜……”

美好的希望感染了大家。

鸡棚里的哭声汇成了一片海洋。

“头儿,你倒是说话呀?”刚才那只向大个子讨主意的鸡着急地催促说。

大个子从从容容地站起来,很自信地问大家:“想活不想活?”

“想!”听了大个子充满自信的问话,所有的鸡戛然停止了哭声,异口同声地回答。

“想不想过好日子?”

“想!”

“好,从今天起,大家听我的指挥,我们要换个活法儿。我们活得就是要跟别的鸡棚里的鸡不一样,跟我们的前辈不一样!”

接下来的日子,大个子带领着鸡棚里的同胞们果然开始了崭新的生活。这种生活不仅他们自己没有过过,邻棚的鸡们和他们的先辈们也没有过过。

只要主人不在,大棚里的鸡们便一个个抓紧时间,精神抖擞地忙着学外语(人话),甩着翅膀走正步。

转眼之间,出栏的日子到了。

这天,鸡棚外停了一辆载满鸡笼的大货车。

当主人带着收购商走进鸡棚准备抓鸡装车的时候,鸡棚里的情景让进来的人一个个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木木地呆住了。

他们看见,大棚内的鸡架上,上万只肉鸡排成十个方阵,他们像接受首长检阅的士兵一样,一个个昂首、挺胸、收腹、提臀,齐刷刷地甩着正步向棚口走来。这些鸡在大个子的指挥下,他们一边走一边齐声对主人和收购商高呼:“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

“天啊?!这哪里是鸡呀?这分明是一窝子妖精!”收购商哆哆嗦嗦地说。

精明的主人头脑灵光一闪,一个新的商业计划诞生了。

养鸡人很抱歉地对收购商说:“先生,对不起,这棚鸡我不卖了,违约金我马上赔给你。”

紧接着,养鸡人请来了各大媒体的记者,各大媒体的记者对养鸡人养的大棚鸡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炒作。一时间,会说外语会表演的大棚鸡被媒体炒得神乎其神。吸引了不少远远近近的人前来观赏。

在政府的帮助下,养鸡人建起了一个集旅游、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他把他养的那棚鸡放养在生态园里,让前来观光旅游的人尽情地欣赏。

养鸡人因此发了财,政府也多了笔税收。

5.经典儿童故事《丢失的王冠》 篇五

“谁跟踪你了?凭借我的魔法嗅觉,谁也别想逃离我的追踪。该不会是你偷偷跟着我来的吧?”

布拉梅指着石门说:“看到没有,要不是被你打断,我早就把石门劈成碎片了。”

“哼!我倒要看你有多大能耐。”格莱尔双手交叉置于胸前等着看戏。

“你看好了——”布拉梅说着,举起右手,接着用魔法喷出一股高速旋转水流向石门劈去。还真别小看这魔法水流,不要说木头,连钢铁都能被轻而易举地锯断。然而,水流在被施了魔法的石门上打了老半天,只是留下了一道道浅浅的印痕。

“就你这水平?还是看我的吧!”格莱尔觉得表现的机会到了,就上前推开布拉梅,使出了焚烧术。一股炙热的烈火向石门猛扑过去。在高温的作用下,石门渐渐扭曲,变成糖稀似的物质流了下来。

“还是我厉害!”然而,让格莱尔意想不到的是,石门虽然被烧熔了,但石门上方的石壁也跟着熔化成液体流下来填充缺口。

“你也不行嘛!”布拉梅如释重负。接下来,他们二人又使出浑身解数,弄得精疲力竭还是奈何不了这越来越牢固的石门。

“两位护法,王冠找到没有?”两个尾随赶来的侍卫焦急地问道。两位护法同时叹了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可怎么办?”一个侍卫拍着手说,“加冕大典很快就要开幕,要是再找不到王冠,后果不堪设想啊……”

“我已经尽力了,却还是没有办法打开洞门。”两位护法垂头丧气地说,“我这就向国王陛下请罪。”

“请罪也解决不了问题啊!”另一个侍卫叫道,“其实办法倒有一个,只要你们愿意听我指挥。”

一个小小的侍卫竟然敢指挥大护法,要是换在往日,两大护法非叫他吃不了兜着走不可。但在这个特殊情况下,他们都没有火气,而是诚恳地说:“只要能打开洞门,我们听你的。”

“那好吧!”侍卫说道,“火护法,请你先用烈火焚烧石门。”

格莱尔照做了。当石门和石门上方的石壁都快被烧熔时,侍卫又让布拉梅向石壁喷水进行冷却。如此一来,当石门变成液体流下来时,石门上方的岩石得以固定。

“太好了,洞门开了!”那顶闪闪发光的王冠赫然摆放在山洞的石板上。

“您请!”“您请!您尽的力多,应该由您去请赏。”两位护法相互谦让道。要是在往日,他们非争个你死我活不可。

“好好好!”山洞深处,有人拍着手走了出来。

“国王陛下,怎么是您?”两大护法吃惊得眼珠子都快要掉出来了。

“两位护法,看到你们消除芥蒂,发挥各自优势取得成功,我真是太高兴了!”新国王乐呵呵地说。

原来,国王发现两大护法针锋相对,就自导自演王冠丢失这出戏,好让他们明白人各有所长,应团结协作、优势互补的道理。

6.精卫填海的经典儿童故事 篇六

炎帝不但管太阳,还管五谷和药材,因此,他的另外一个名字叫“神农”。有时候,人们把他的两个名字连起来,叫他“神农炎帝”。神农炎帝的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他就要到东海去指挥太阳升起,一直到太阳落山才回家。

女娃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爸爸不在家,她就自己玩。她常常穿着一双小红鞋跑到田野里,把很多花插在自己头上,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她在田野里看着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高高兴兴地沐浴着阳光,欣赏着周围的一片生机。

万物在阳光下生长,鸟兽在阳光下欢腾,她感到很自豪,因为大地的光明和温暖是她爸爸带来的。有时候,她跑到东海边上去看日出,当她看到霞光万道、光芒四射,一轮红日从海面上跳出来的时候,她喜欢极了。

因此很想去看看东海以外太阳升起的地方。可是,女娃太小,炎帝不能带她去。因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在东海以外几亿万里的“归墟”,那地方很热很热,小孩子受不了。女娃老是因为这件事生气。神秘的归墟太吸引人了。

有一次,她不听话,等爸爸走了以后,自己跳到东海里向归墟游去。游啊,游啊,起先她很快活,游得很起劲。后来越游越远,不料,一阵风浪袭来,把女娃吞没了。女娃沉入了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可是,女娃的精魂没有死,她恨海中的恶浪,她的精灵化作小鸟,头上的野花化作脑门的花纹,脚上的小红鞋变成了红爪,她发誓要填没东海!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精卫就和海燕结成配偶,繁衍后代,让自己的精神世世代代流传下去,以继续填海的事业,直到把大海填平为止。

精卫和海燕生下的孩子,雌的就像精卫,雄的就像海燕。精卫鸟一刻不停地从西山衔来石子和树枝,往东海扔。早也扔,晚也扔,今天也扔,明天也扔,即使遇到狂风暴雨,它也在风雨中穿行。

有时候,它离水面太近了,海上的恶浪又一次把它吞没,可是,它仍然不罢休,还有新的精卫鸟继续来填海。精卫填海的事惊动了天神。水神共工很佩服精卫的精神,于是就降下洪水,把高原上的泥沙冲进大海,把海水都搅黄了。于是,人们把东海北部发黄的海域叫做“黄海”。

当大海发觉自己真有被填平的危险时,赶紧采取措施,把那些泥沙用潮汐推向岸边,泥沙在岸边沉淀下来,就形成了海涂。海涂厚了、大了,人们就把它匡围起来,改造成良田。

人们忘不了这片土地是精卫填海而来的,就教育自己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要爱鸟、护鸟,学习精卫精神,矢志不渝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奋力拼搏。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灵变化做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精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小有点象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山。她被悲恨无情的海涛毁灭了自己,又想到别人也可能会被夺走年轻的生命,

精卫填海2因此不断地从西山衔来一条条小树枝、一颗颗小石头,丢进海里,想要把大海填平。她无休止地往来飞翔与西山和东海之间。

可是那咆哮的大海嘲笑她道:“小鸟儿,算了吧,就算你干上百万年,也别想将我填平!”

但是翱翔在高空的精卫坚决地回答说:“就算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世界末日,我也要将你填平!”

“你为什么恨我这样深呢?”“因为你呀——夺取了我年轻的生命,将来还会有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要被你无情地夺去。”

“傻鸟儿,那么你就干吧——干吧!”大海哈哈地大笑了。

精卫在高空悲啸着:“我要干的!我要干的!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的!这叫人悲恨的大海啊,总有一天我会把你填成平地!”

她飞翔着,啸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西山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树枝衔来投进大海。她就这样往复飞翔,从不休息,直到今天她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精卫填海的意思

古代神话。旧时用以比喻有深仇大恨,积极设法报复。后用以比喻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读音: [ jīng wèi tián hǎi ]

出处:晋·陶渊明《读山海经》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白话释义: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

一、精拼音: jīng

释义:

1.经过提炼或挑选的:~盐。

2.提炼出来的精华:酒~。鱼肝油~。

3.完美;最好:~彩。~益求~。

4.细(跟“粗”相对)。

5.机灵心细:~明。~干。这孩子比大人还~。

6.精通:博而不~。~于针灸。

7.精神;精力:聚~会神。~疲力竭。

8.精液;精子:遗~。受~。

9.妖精:修炼成~。

10.用在某些形容词前面,表示“十分”、“非常”:~瘦。雨把衣服淋得~湿。

二、卫拼音: wèi

释义:

1.保护:守~。自~。

2.生活中或某些球类比赛中担负保护、防守任务的:门~。后~。

3.周朝国名。公元前11世纪中叶建立。在今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一带。公元前254年为魏所灭。公元前241年在秦支持下复国。公元前2为秦所灭。

三、填拼音: tián 、 zhèn

释义:

[ tián ]

1.把空缺的地方塞满或补满:~塞。~补。~充。~空(kòng)。义愤~膺。

2.在空白表格上按项目写:~表。~词。

3.形容声音巨大:~然。

[ zhèn ]

古同“镇”,使安定。

四、海拼音: hǎi

释义:

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

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火~。

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碗。~量。

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枣。

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啦!

6.漫无目标地:~骂。她丢了支笔,~找。

7.毫无节制地:~吃~喝。

7.用儿童的方式揭示故事的寓意 篇七

一、朗读表演———以《自相矛盾》为例

师:有的寓言故事, 我们在读的时候, 就忍不住想演一演故事中的人物。比如读《自相矛盾》时, 我就很想演那个楚国卖矛、盾的人, 你有这样的想法吗?

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师:要演好这个角色, 关键是要注意两处话语一个造型, 你发现了吗?

生:就是这个人两次“夸口”说的话和最后“张口结舌”的样子。

师:是啊, 想一想, 什么是“夸口”?

生1:就是说大话。

生2:就是吹牛。

生3:就是夸海口。

师:这牛吹得够大, 像海那样不着边际。想一想, 你印象中吹牛的人是怎样的?

生1:眼睛朝天看的。

生2:脖子拉长, 向着天的。

生3:说话时唾沫横飞的。

生4:甚至还手舞足蹈的。

师:那就照着这些样子演演看。生自由练习后指名表演。

师:与“夸口”截然相反的是“张口结舌”。你怎么演好呢?

生1:就是目瞪口呆的样子。

生2:就是说不出话来急得面红耳赤的样子。

生3:就是想说又说不出来, 急得不知所措的样子。

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生1:因为他发现自己说的话前后不一致了。

生2: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了。

师:说话前后不一致, 前后矛盾, 往往会让自己哑口无言。现在, 就请你读一读、演一演, 感受这个说话自相矛盾的楚国人的尴尬吧。

生自由朗读表演。

思考:对“夸口”“张口结舌”的表演, 孩子们可谓兴致盎然, 特别是表演“张口结舌”时, 学生努力寻找舌头被打了结的感觉, 欲言又止, 面红耳赤, 惟妙惟肖。在那种想说又说不出来的尴尬中, “自相矛盾”的寓意自然就从故事中脱离, 进入了孩子的语言世界。

二、角色体验———以《滥竽充数》为例

师:有时我们读着寓言故事, 会忍不住边读边想, 想当时的情境, 想人物的心情, 想故事的结局等。比如读《滥竽充数》这个故事时, 我就忍不住边读边想。咱们也来试试吧!

出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 也混了进来。每当演奏时, 他就鼓着腮帮, 按着竽眼儿, 装出吹的样子, 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优俸禄。

师:读到这里, 你想到南郭先生的得意劲儿了吗?

生:他在宫门外得意得手舞足蹈:哈哈, 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生:南郭先生吹着口哨, 大摇大摆地走在大街上, 美滋滋地想着:呵呵, 我不费吹灰之力, 居然也发财了。

生:没想到我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居然也能蒙混过关, 了不起啊!

师:嗯, 想得还真美啊!继续读, 这时候的南郭先生又有什么表现呢?

出示:齐宣王死了, 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 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生:这下要露馅了, 还是赶紧逃吧。

生:南郭先生吓得魂不守舍, 忍不住想:要是被齐湣王知道了, 我这滥竽充数可是犯了欺君之罪啊, 要再不逃的话, 怕是项上人头不保了。

生: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 浑身抖得像筛糠似的。他想: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还是趁早逃吧!

师:呵呵, 南郭先生还挺有自知之明。继续读, 这时候的南郭先生又会怎样呢?

出示: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生:南郭先生垂头丧气地走在出逃的路上, 不由得唉声叹气起来:哎, 看来, 没有真才实学是混不长久的。

生:要想发财, 还需要脚踏实地地学点儿真本领啊!

生:南郭先生悔恨交加, 对儿子说:孩子啊, 你一定要好好学本领, 可不能学父亲滥竽充数啊!

师:没想到, 一边读故事, 一边想象, 还真挺有意思。

思考:故事是形象的, 学习故事的过程更应注重体验。上述教学, 在师生充满情趣的对话中, 孩子们俨然走进了南郭先生的世界, 在经历了主人公戏剧式的生活后, 用独白式的“自言自语”, 将“滥竽充数”蕴含的道理与文本自然脱离, 这个学习过程富有挑战性, 令人精神愉悦。

三、联系生活———以《自相矛盾》《滥竽充数》为例

师:现在, 我们是不是一定要看到那个卖矛、盾的楚国人才能想到“自相矛盾”, 看到南郭先生才会想到“滥竽充数”?

生:不会, 在音乐课上, 老师让我们合唱, 小康不会唱, 只跟着大家摆摆口形, 这就是“滥竽充数”。

生:上次我写作文时, 有一句话记得是这样的:“今天是中秋节, 皓月当空, 繁星满天, 清风徐来, 令人心旷神怡。”老师在旁边批注的就是“自相矛盾”。

生:我上次用“万籁俱寂”造句, “展现在我面前的草原万籁俱寂, 只有一群群骏马在飞快地驰骋”, 也是“自相矛盾”的。

师:是啊, 其实这些出自寓言的成语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你听了会想到哪个成语呢?

一个年轻人对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 那就是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 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罢, 惊奇地问:“什么!那你想用什么器皿来装这种万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

生:这就是“自相矛盾”。

师:哦, 我们都能想象那个年轻人被爱迪生问后张口结舌的窘样了。

师:这是老师在网上看到的几则新闻的标题, 你理解其中的“滥竽充数”吗?

出示:医院专家“泛滥”, 患者担心滥竽充数

假币残币游戏币, 滥竽充数当车费

“绿色蔬菜”, 谨防贴个标签滥竽充数

生1:“患者担心滥竽充数”, 是说生怕没有真本事的医生冒充专家给人看病。

生2:“滥竽充数当车费”, 是说用假的东西当真的。

生3:“贴个标签滥竽充数”, 是说用不好的东西充当好的东西。

师:我想, 大家一定已经读懂这些寓言故事了。

思考:寓言虽是古老的文本形式, 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却相当广泛, 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所在。这个教学环节, 将文本与生活链接, 引导孩子联系实际读懂寓言, 使呆板的文字因为有了生活的甘泉变得灵动而丰富。

8.那些经典的幻想故事 篇八

作者:(德)于尔克·舒比格

挑一则短小却有趣的故事来读—

芬兰的拉普兰是个很冷的地方,住在那儿的人都穿着很厚的衣服。有一天,一个拉普兰人制造了一件世界上最厚的衣服。这件衣服看起来就像大衣,但是它和房子一样宽大,衣服上的口袋就像一个个房间。人们可以把吃的东西放在口袋里储藏起来,这些食物足够吃上四个星期。在肚子前面还有一个可以从里面加热的火炉。

《宝葫芦的秘密》

作者:张天翼

《宝葫芦的秘密》中的王葆拥有一个神奇的宝贝—宝葫芦。这个宝葫芦什么都可以变出来,可以为王葆做出一道很难的数学题,可以为王葆变出好多好吃的零食,可以为王葆变出他不用动手就可以得到的飞机模型。但是,后来王葆却为拥有这个宝葫芦生出了无数的烦恼,最后竟然把这个宝葫芦砸碎了。

《皮皮鲁和鲁西西》

作者: 郑渊洁

皮皮鲁和鲁西西在中国小孩子中几乎是无人不晓的传奇人物,他们最好的朋友叫舒克和贝塔,它们大概是中国最有名的两只老鼠,很聪明,还会使用人类的语言。郑渊洁的童话对于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正直品质具有魔术般的作用。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

作者:杨鹏

“我”的爸爸本来跟你们的爸爸一样平凡,一样想有所作为,一样高,可是妈妈认为爸爸没有出息,动不动就讽刺、挖苦和责骂他。爸爸在妈妈的责骂声中,越变越小,最后成了铅笔头那样的小人。

经典幻想童话故事,当然还有很多……

《霹雳贝贝》(张之路)、《小灵通漫游未来》(叶永烈)、《巫婆真美丽》(汤素兰)、《王子的长夜》(秦文君)、《柔软的坚强》系列(李丽萍)、《哈利·波特》平装全集(<英>J·K罗琳)、《纳尼亚传奇》(<英>刘易斯)、《猫武士》四部曲(<英>亨特)、《绿野仙踪》(<美>鲍姆)……

9.经典儿童励志故事 篇九

我是一只蜗牛,人们笑我“日爬树三尺,夜退两尺,五尺之树非一日能上”。

嘲讽讥笑我当无闻。日出时的朝霞,日落时的晚霞,大雨过后空中的彩虹,午夜时分的灿烂的星空与明月,我独赏。

10.抗战经典歌曲背后的故事 篇十

在上海,田汉组织并领导了“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开展了救亡歌曲的创作活动。聂耳、任光、安娥、张曙、吕骥、孙师毅等一批歌曲作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这些专业的音乐家创作的革命歌曲,其代表作有《大路歌》(影片《大路》主题歌,孙瑜词,聂耳曲)、《毕业歌》(影片《桃李劫》主题歌,田汉词,聂耳曲)、《义勇军进行曲》(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曲,田汉词,聂耳曲)等。

1936年初,在中共中央“八一宣言”的鼓舞下,一大批歌曲作家先后成立了词曲作者联谊会和歌曲研究会等进步组织,创作出了一批鼓舞人心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的代表作有《救亡进行曲》(周钢鸣词,孙慎曲)、《五月的鲜花》(光未然词,阎述诗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麦新词,孟波曲)、《打回老家去》(前发词,任光曲)、《救国军歌》(塞克词,冼星海曲)、《松花江上》(张寒晖词曲)等。

1937年“七七事变”激起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抗战热情,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掀起了新的高潮,涌现出一大批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抗战歌曲。代表作有《大刀进行曲》(麦新词曲)、《长城谣》(潘孑农词,刘雪庵曲)、《游击队歌》(贺绿汀词曲)、《在太行山上》(桂涛声词,冼星海曲)、《到敌人后方去》(赵启海词,冼星海曲)、《露营之歌》(古曲,李兆麟、陈雷等填词)。

在党直接领导下的延安,抗日救亡歌曲创作活跃、演唱活动频繁,《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延安颂》、《八路军大合唱》等传唱一时。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冼星海1938年11月3日抵达他心中的革命圣地延安后,两年间创作了《生产大合唱》(塞克词)、《九一八大合唱》(天兰词)、《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牺盟大合唱》(傅秉岱词)以及其他歌曲。

同时,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革命歌曲创作也得到了发展,涌现出了《南泥湾》(贺敬之词,马可曲)、《东方红》(陕北民歌,李有源、公木填词)、《解放区的天》(河北民歌,刘西林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曹火星词曲)、《团结就是力量》(牧虹词,吴肃曲)等一批名篇佳作。

在南方根据地,《新四军军歌》(陈毅词,何士德曲)唱出了新四军光荣的铁军精神。

抗战8年,这些富有艺术感染力且脍炙人口的抗战歌曲,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然而,这些歌曲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的呢?让我们来讲述几首经典歌曲背后的故事。

义勇军进行曲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田汉、聂耳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1934年春,田汉将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风云儿女》交给夏衍,并附上该剧的主题歌词《万里长城》的第一段(即现在的《义勇军进行曲》词)。电影的分镜头脚本还没有来得及写, 2月19日夜,田汉在和梅兰芳研究访苏演出剧目后回家时被捕。当聂耳听到田汉被捕的消息,主动要求为田汉写就的主题歌词《义勇军进行曲》谱曲。当他读到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他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呻吟、民族的呼声、祖国的召唤、战士的怒吼,爱国激情在胸中奔涌,雄壮、激昂的旋律从心中油然而生,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1935年,聂耳在颠沛流离中完成了曲谱定稿。一首表现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显示祖国尊严、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豪迈气概的革命战歌就这样诞生了。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后,立即就像插上了翅膀似的,在祖国的大地上传唱开来。伴随着救亡运动的巨浪,抗日战争的烽火,解放战争的硝烟,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首革命歌曲甚至飘洋过海,声名远扬。1940年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纽约演唱了这首歌,接着他又灌制了一套名为《起来》的中国革命歌曲唱片,宋庆龄亲自为这套唱片撰写了序言。1944年,马来西亚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岁月,一支由华侨和其他各民族青年组织起来的抗日队伍将《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改为“马来亚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作为抗日游击队队歌传唱。在当时的反法西斯战线上,《义勇军进行曲》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最强音。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在“文革”中改定歌词的代国歌为国歌;1982年在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决定恢复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大刀进行曲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威武雄壮、慷慨激昂的《大刀进行曲》(麦新词、曲),是抗日歌曲中唱着最过瘾、最解恨的一首歌曲。尤其是最后一声“杀!”集中表现了中国军民对日寇的无比愤怒和刻骨仇恨!这首歌曲原是为二十九军大刀队创作的,它的原歌词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二十九军原属冯玉祥将军领导的西北军。1930年冯玉祥、阎锡山反蒋战争失败,西北军解体,张学良将其中的2.2万兵员改编成二十九军,宋哲元任军长。西北军素有训练刻苦的传统,鉴于武器装备低劣,军长宋哲元提出了建立大刀队的设想。负责训练的副军长佟麟阁将军,亲临北平聘请具有爱国思想的武术名家李尧臣为教练。李尧臣结合自己拿手的六合刀、追魂剑等,为二十九军编了一套“无极刀法”。此种刀法可作刀劈,又可当剑刺。套路简单易学,实战性强。

1933年春,东北军在热河战败,为顶住长城各关口防线,二十九军奉命防守喜峰口。从此拉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3月9日,汤玉麟部弃喜峰口而逃,二十九军提前仓促投入战斗,趁黑夜夺回两侧阵地。10日晨,鬼子大举反扑,二十九军用手榴弹和大刀冲杀,杀得鬼子尸横遍野。11日夜,二十九军发挥近战、夜战的优势,迂回夜袭,两个团从两侧插入敌后,拂晓前摸到敌特种兵营地,正在做着美梦的鬼子,多数死于大刀队的利刃下,一个炮兵大佐的脑袋也未幸免。这场战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日的信心。

1937年7月7日夜,日寇制造借口,向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驻军发动进攻。二十九军奋起抵抗,仍以大刀显神威。据当年7月12日《世界日报》报道:“日军二百余名……被宋部大刀队迎头痛击……被斩首者占三分之一。”“二十九军大刀队急向日军冲锋,相与肉搏,白刃下处,日军头颅落地,遂获大胜。”“……迨日军行近,大刀队突起,挥刀大杀,日军头颅随刀而下……日军伤亡无数。”另据三十七师二一九团(首先开枪还击,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吉星文团)三营营长金振中回忆说,某排官兵放下步枪,只携大刀、手榴弹冲入敌阵,举刀砍杀,声震四野,一举消灭所有敌人。年仅19岁的士兵陈永就砍死鬼子13人,生擒一人。

二十九军大刀队的英雄事迹,深深地震撼了在上海搞抗日救亡运动、年仅23岁的麦新(原名孙默心)。他眼前出现了一幕幕大刀队挥舞大刀与鬼子拼杀的壮烈场面。这位年轻作曲家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一气呵成写完歌词,又挥笔谱上了慷慨激昂的旋律,一首《大刀进行曲》诞生了。出于对二十九军大刀队的爱戴、崇敬之情,又写下了“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的副标题。歌曲于7月完成。8月,作者在上海浦东大厦亲自指挥了这首歌的首次演出,引起了听众的强烈共鸣。雷鸣般的掌声,伴随着抗日口号声震动了大厅。解放后,歌词第二句 “二十九军的弟兄们”、和第七句“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改为“全国武装的弟兄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并且删掉了“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的副标题。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大刀进行曲》背后这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新四军军歌

1939年3月,作曲家兼指挥家何士德奉命调到了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新四军的负责人项英接待了他,让他组建新四军教导总队文化队并担任队长。当时恰逢周恩来到新四军指导工作。在欢迎晚会上,有人提议请何士德为大家唱一支歌,何士德唱起了《歌八百壮士》。后来大家发现陈毅也坐在会场中,又热烈欢迎陈毅唱《马赛曲》。陈毅引吭高歌,博得全场暴风雨般的掌声。陈毅回到座位后,感慨地对周恩来说:“我们新四军应当有支歌为好!”周恩来含笑点头说:“好呀!你是诗人,你就写个歌词吧!”陈毅慨然应允。

1939年3月,陈毅将歌词提交新四军军部集体讨论,最后他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定稿,交给作曲家何士德谱曲。同年5月,这首歌在皖南新四军军部驻地首次演唱,得到军部领导和陈毅的肯定,便作为正式的《新四军军歌》,发表在当时的《抗敌》杂志上。军政治部还正式发出通知,把军歌印发至全军,组织教唱,一时间军歌嘹亮。

《新四军军歌》是一首音调雄浑壮阔、节奏沉稳有力的进行曲,由四个不断展开的段落组成。首段旋律庄重浑厚,体现了正义之师的雄风;第二段旋律舒展激越,是对过去艰苦岁月、光荣征程的自豪的回顾;进入第三段旋律顿挫有力,并以逐句上行的模进,推向全曲第一个高潮,象征着新四军以坚实的步伐,向着新的目标挺进。结束段落以两个转折性的乐句推出“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连续反复三次,一次比一次高昂,具有“铁军真如铁”、“关山渡若飞”的气势。陈毅对此很为赞赏,说:“这样很好,有气魄,正是我写这个歌词想强调的地方。”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他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这支歌,唱出了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这样一首具有坚强生命力的不朽之作,正是出自河北平山籍人民音乐家曹火星之手。 曹火星原来不叫火星,为表示抗战到底不怕牺牲的决心,他把自己的名字曹峙改为曹火星,立志要做一颗闪亮的红星,做一名真正的无产阶级战士

1938年4月,曹火星加入了平山县青年抗日救国会成立的宣传队——铁血剧社(后改名为群众剧社)。1943年秋天,群众剧社来到平西根据地。当时,国民党发动了第三次反共高潮,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狂言“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延安《解放日报》针锋相对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为题发表社论,予以驳斥,指出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才是抗日的中流砥柱。共产党领导下的文艺界也加入了对蒋介石批驳的阵营。曹火星回顾抗战以来自己的亲身经历,激情满怀,歌词与曲调油然而生。经过一天一夜的反复修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支歌诞生了。很快,这支歌就传遍平西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和各个抗日根据地。

11.儿童故事中语篇模式的探究 篇十一

关键词:儿童故事,语篇模式,认知过程

一、引言

作为词汇、句子、段落层级关系的有机组合, 语篇将文字以丰富多姿的文学形象展现出来, 而这些丰富的想象则是由句子、段落组成有血有肉的具体语篇。语篇模式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语义单位关系的研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微观结构等都是研究的主要内容, 而宏观结构则是语篇研究的热点所在。语义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语篇模式, 不同的语篇模式代表不同的语义, 然而语义内容丰富多姿, 有限的语篇模式并不足以将丰富的语义内容表达充分。本文则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了研究, 旨在找出语篇之间的共性与区别。

二、三种语篇模式

具有代表性的语篇模式则是以下四种, 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模式、“概括总结、具体阐述”模式、“正方对比、反方比较”模式、。本文将对以上三种模式通过具体的幼儿故事进行语篇分析。

(一)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模式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模式的结构属于宏观结构。宏观结构也叫做“情景评价”模式, 即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首先“情景”是必要条件, 有了情景事件才有发生的可能, 当在事件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之后, 进行“结果、评价”, 当进行“结果、评价”之后, 会出现两种结果。倘若出现的是“肯定”性的“结果”, 意味着本结构模式结束。倘若出现的是“否定”性的“结果”, 意味着本结构模式继续进行, 展开“新一轮”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继续进行的形式有三种:1、反复循环式, 即每一次问题结束时都会有新的下一轮的问题继续出现。2、多法尝试法, 对于同一个问题, 当用一种方法解决不了的时候, 选择更多的方法去尝试解决。3、保留渐进式, 对每个问题都进行保留性解决。

(二) “概括总结、具体阐述”模式

“概括总结、具体阐述”模式, 也就是“总分总”模式。其中, “概括总结”是必要条件, “具体阐述”是充要条件。“概括总结、具体阐述”模式可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概括-举例”, 也就是首先将语篇内容的主旨写出来, 再用具体的语篇内容来支撑和论证主旨。第二种是“整体-具体”, 也就是先将语篇的要点概述, 再进行分段分点的具体阐述。

(三) 匹配模式

所谓匹配关系, 指的是具体语篇内容中各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具体包括两种类型, 第一种相似性匹配。指的是整个语篇中有两部分或两部分以上的内容一致或者几乎相似。第二种互补性匹配。指的是语篇各部分内容之间有差异有互补最后达成一致。包括语法和语义之间的互补协调。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一个语篇不仅仅只有一种匹配关系, 往往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具体将在下文内容中详述。

三、语篇模式在幼儿故事语篇中的具体应用

(一) 《三只小猪》语篇模式分析

本文将以典型的幼儿文学故事《三只小猪》为例, 就其进行详尽的语篇模式分析, 对其宏观模式、匹配关系等内容进行详尽而充分的研究说明。《三只小猪》主要采用的是“概括总结、具体阐述”模式, 兼用“整体/细节”匹配模式。“概括总结”语篇主旨为“三只小猪盖房子”, 具体阐述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只小猪盖房子, 怕麻烦, 用麦秆稻草盖的房子, 遇到大灰狼来了, 被大灰狼一口气吹倒了, ”, 第二部分为“小猪逃到了第二只小猪家里。第二只小猪用树木盖的房子, 被大灰狼三口气吹倒了, ”第三部分为“两只小猪逃到了第三只小猪的家里, 第三只小猪用水泥石头盖的房子, 大灰狼使劲地吹气, 撞门, 都没有把房子打开, 最后想要从烟囱里爬进去, 却被机智的小猪们设计杀死了。”语篇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之间用的是“一致性匹配模式”, 第三部分和第一、第二部分之间用的是“对比匹配”模式。

(二) 《金发姑娘和三只小熊》语篇模式分析

接下来我们再做一个儿童故事的语篇模式分析。对《金发姑娘和三只小熊》进行语篇模式分析。其语篇模式为“问题/解决“模式, 综合运用匹配模式。《金发姑娘和三只小熊》的语篇模式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模式, 最终以“肯定评价”作为语篇内容的结束。在最终结束之前是两个“否定回应”形成的一致性匹配。最终的“肯定评价”与之前的“否定回应”形成了“对比匹配”。否定回应部分为“喝粥的碗太大了”、“中等尺寸的碗刚刚合适”, 与之对应的一致性匹配内容为“粥太烫”、“粥里面有硬块”。最终的肯定回应内容为“用小碗喝粥”, 肯定评价内容为“小碗刚刚好”, 这两部分形成了一致性匹配。

四、结束语

通常意义来讲, 儿童故事通常都不采用单一的语篇模式, 而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篇模式, 配合相应的匹配模式交叉综合使用, 不同的语篇模式对应相应的匹配模式。语篇模式的使用遵循以下规律:“概括总结、具体阐述”模式的使用采用“一致性匹配”、“对比匹配”进行交叉使用;“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模式与“肯定评价”“否定结果”匹配模式交叠交叉使用, “肯定评价”、“否定回答”又形成了对比匹配模式。从儿童接受故事的角度来看, 多种语篇模式的交叉综合使用, 更能够引起儿童的阅读兴趣, 开发想象和推理能力。有益于儿童文学素养的综合提高!

参考文献

12.经典儿童故事《神鸟》 篇十二

神鸟是古代各种汉族神话传说中有灵性的神奇鸟类。例如凤凰、朱雀、青鸾、毕方、鬼车、灭蒙鸟、重明鸟、三足金乌等。在中国,有时“神鸟”一词可以特指“凤凰”。这些神鸟多被汉族人民认为祥瑞,有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

最早是流传于东方,因此有东方神鸟、长生鸟之称。

古埃及传说认为,凤凰和鹰一般大小,全身长有金色的羽毛,闪闪发光光的翅膀、斑斓的外表、鸣声悦耳,能给人降福添寿;同时认为世界上只有一只凤凰,而寿命为五百年。在临死之时,凤凰会采集芳香植物的树枝、香草筑成一个巢,然后点火自焚,在熊熊火焰中,一只幼凤凰诞生了。新生的幼凤凰就将老凤凰的骨灰装进药蛋中,在蛋上涂上防腐的香料油,带著它飞到太阳神那里,由太阳神将它放在太阳庙的神坛上,中国也有类似的传说。

13.儿童经典故事短 篇十三

小兔子从树下路过,不禁停下了脚步,驻足聆听;

小猴子听见了,听得出了神;

小松鼠也听见了,它双手紧握,陶醉的说:“小云雀,你唱的实在是太好听啦!比大明星百灵小姐唱的还要好呢!”

小云雀听了,十分得意。

从那以后,它为了让大家都能欣赏它的歌声,于是不仅在白天唱,晚上也开始唱起来。

渐渐地,大家都觉得很苦恼了,因为这实在是非常影响它们睡觉呀!

于是大家都来对它说,它听了,却说:“我好心为你们免费唱歌,你们竟然这么不知好歹!”

这时候,羊大伯走了过来,对它说:“凡事都要适可而止,过犹不及哦!”

14.论故事教学法在儿童绘画中的作用 篇十四

一、绘画活动对幼儿心智发育的影响

儿童从小便会对一切新鲜事物感到好奇, 特别对于画画更是有着浓厚的兴趣, 从开始的涂鸦就不难看出他们对画画的热爱。绘画对于儿童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它不仅可以锻炼儿童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而且也会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工作的能力, 开发其智力。

儿童绘画反映儿童内心的真实世界, 是儿童视觉语言的一种外在表现, 也是和别人进行沟通的一种方式。怎样才能让儿童拥有一个天真、纯洁、活泼、多姿多彩的绘画世界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传统的绘画教学多是“照图画图”, 但是往往形成一个弊端, 那就是儿童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大同小异, 只存在和老师的作品像或不像的问题。儿童不但不能够了解老师的想法和意图, 更无法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久而久之, 儿童便失去了绘画的兴趣。但其实, 衡量孩子的画面, 不能以“像不像”为标准。

二、了解儿童绘画心理发展的规律

儿童画想象之丰富、构思之胆大、造型之朴拙是许多画家毕生追求的结果。但在评价儿童画教育中, 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 以“像不像”作为衡量标准, 也就是过于强调技法。另一种是让孩子自由发挥, 漫天畅游, 结果孩子不知道自己在画什么, 好在哪里, 过于随意。这两种思想都违背了素质教育要求的完整性与多样性, 不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规律性。

儿童一般在3-4岁就结束了无意识涂鸦期, 开始有意识表现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由于思维单纯, 因而表现在画面中的形象总是单一幼稚, 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加以夸张强调, 其他则予以淡化。比如画人, 孩子会把眼睛画得很大, 鼻子和嘴画得很小。这在儿童作品中是常见的, 这种主体极度夸张、人物比例失调的作品正是孩子稚拙、纯真感情的宣泄与表露。因此在教学中要想正确辅导儿童绘画, 必须掌握儿童心理特点, 不能用成人的目光窠臼约束儿童绘画, 应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作品含义, 否则会过早扼杀孩子的艺术天赋。

三、故事教学法可以提高孩子的绘画兴趣

绘画教学有很多种方法, 包括趣味教学、谜语教学、变幻教学、添画补充教学、故事教学等等, 以下我们来讨论一下故事教学。我们都知道, 儿童最爱听故事, 故事中那些丰富多彩、形象鲜明的动物或人物深深吸引了他们, 并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 有选择地讲童话故事、民间传说、寓言等, 从而使他们产生创作欲望, 把语言转化为图画。

儿童绘画教学重在激发幼儿绘画兴趣。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不仅画技要精, 更重要的是, 如何在一节绘画课的开始部分就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激发儿童的绘画兴趣, 帮助儿童理解教学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言, 一会儿是可爱的动物, 一会儿是可怕的怪物, 循序渐进的故事情节往往能够吸引儿童的好奇心, 边讲故事边绘画或者讲完故事再绘画, 我们便可以用语言以及内心中无限的遐想, 使我们所要画的内容重点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 使儿童能够理解我们所需要达到的效果。既然故事教学可以引起儿童的浓厚兴趣, 那么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儿童所产生的这种兴趣, 充分调动儿童绘画的积极性, 这样, 他们就会在边思考边绘画的同时, 形象生动地把内心所理解的故事情节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样我们不仅锻炼了儿童的思维逻辑能力, 而且还锻炼了其绘画能力, 使儿童在边思考边创作的同时, 绘画的技艺水平得到提高。

开发孩子的思维在于引导。科学研究表明, 0-8岁的孩子思维想象能力是最为丰富的, 但如果不能加以适时、正确的引导, 一旦形成了固定思维则很难再去改变, 这时候盲目地追求孩子绘画作业的质量, 非但达不到启智的效果, 反而会让孩子感觉到绘画很有压力, 失去绘画的乐趣。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我们现在画太阳的时候, 大部分家长都会画圆圈和竖线, 而孩子就会画出各种各样的太阳, 有手有脚、有表情动作。有的在洗澡、有的在睡觉, 有的在梳头……所以, 每一幅画面, 只有融入感情才能吸引孩子。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 都有着自己的想法, 我们进行绘画教学应该充分尊重儿童的想法、个性、创造力, 我们可以通过故事教学让儿童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其画出的作品也应该得到老师的认可、赞赏以及鼓励, 这样我们便可以使儿童对绘画的兴趣愈加浓厚, 产生强劲的绘画动力, 增加对绘画的热情, 儿童也才会成长得更加出色、优秀、自豪。

故事教学对儿童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培养有很大帮助。很多家长会认为绘画只是让孩子学习一门特长, 其实孩子在绘画中也能学到很多知识。我们可以在儿童绘画教学中添加科普知识, 让孩子边绘画边学习。比如, 在讲到《海底世界》的时候, 我会问小朋友一些关于小鱼的知识点:小鱼是睁着眼睛睡觉, 还是闭着眼睛睡觉?有的孩子回答睁着眼睛睡觉, 有的回答闭着眼睛睡觉。而当我问到为什么的时候, 小朋友们会回答地千奇百怪, 有的说因为小鱼没有床, 有的说是因为小鱼在做梦……我在积极表扬他们的想象力的同时会把正确的原因告诉他们:“因为小鱼是没有眼皮的, 所以不能像我们一样闭眼睛, 我们看到小鱼在鱼缸里一动不动的时候他是在休息呢, 我们就不要去打扰它, 好不好?”等等。我们可以在讲完故事之后让儿童进行创作, 并且拿出单独的时间让儿童解释下为什么进行这样的创作并讲给自己的父母、老师以及其他的儿童们分享。这样我们在锻炼儿童的语言组织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 还能充分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 以便于我们更好得进行教学。另外, 我们还要在学习中时刻注意对孩子好习惯的培养。比如在故事中出现了海龟的形象, 我会说:“海龟的年龄很大很大了, 我们都是懂礼貌的好孩子, 我们就叫它海龟爷爷吧。”“小龙虾和小朋友一样非常懂礼貌, 来找海龟爷爷的时候都会‘咚咚咚’轻轻地敲三下门……”

在教学中多运用一些合适的教学方法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故事教学让孩子用他们稚嫩的思维在他们的内心小世界里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 深切感受绘画的魅力。俗话说: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故事教学法”对于绘画教学就有其独到之处, 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尤其受到儿童的欢迎, 不仅使他们的想象力和绘画能力得到了提高, 而且培养了儿童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只要平时我们多动脑、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 一定会发现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 我们也坚信, 只要我们好好努力, 每个儿童都会成为一个具有创造、创新、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人才, 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15.儿童与中华经典诵读 篇十五

关键词: 中华经典 诵读 儿童

【中图分类号】G613.3

中华经典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原创性的著作,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 是代代传承的具有典范性、源头性的不朽著作。诵读是熟读和背诵的合称。儿童中华经典诵读是主张利用人类童年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反复朗读中华经典,并自然成诵,以涵养性情、传递文化,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当前,社会上正在逐渐兴起儿童诵读中华经典的高潮,中华经典诵读走进了中小学的课堂和家庭生活。那么诵读中华经典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诵读中华经典的价值

1.传承优秀中华文化

儿童诵读中华经典是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代际传递的有效方法。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内核兼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的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中华经典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是其他传统文化形式的书面载体,儿童能够从诵读中华经典的过程中受到传统中华文化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为其成长为能够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中国人奠定基础。

1995 年,赵朴初、叶至善、冰心等九位德高望重的全国政协委员在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发出了《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提案中指出构成我民族文化重要内容的各类古代典籍是“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希望我国成立幼年古典学校,让孩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背诵历代重要的文、史、哲名篇,以使得我国悠久之文化避免传承中断的危险。

2.促进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中国的传统教育强调“蒙以养正”,儿童时期要为儿童的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根基,而经典诵读为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经典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向儿童传递了“仁者爱人”的博爱思想,“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格局,“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伦理, “贵和尚中”的为人处事之道, “慎独”“自省”的自我管理方式,“力行”、“勤俭”、“言行一致”的行为规范……,这些多元而又丰富的内容能滋养儿童精神并促进其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

3. 促进儿童智力因素的发展

人类的记忆能力先于理解能力的发展,当儿童还没有熟练掌握现代汉语之前,他们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具有一样的吸收能力。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就能让凝结着民族智慧的中华经典促进儿童各种智力因素的发展。

脑科学表明右脑擅长图画、音乐、韵律、情感、想象、创造等相关方面的工作,左脑擅长逻辑、数学、语言、文字、推理、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儿童诵读经典能够开发左右大脑的功能,长期诵读经典,能促进儿童的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并且会让孩子在一两年过掉识字关,较早的形成熟练阅读的技能,为各科的学习奠定广阔的智力背景。林助雄博士在《经典诵读与左右脑的开发》一文中指出,儿童富有韵律感的诵读和看经典汉字启动和刺激了右脑,仔细辨析经典文字以便记忆则是左脑的工作。儿童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求甚解,自然成诵,身心处于完全松懈、有趣的状态,使脑波从β波转换至α波,在脑与潜意识互动的过程中加强了创造力、灵感、注意力、判断力及记忆力。[1]

二、中华经典诵读的内容以及相关资源

当前我国儿童诵读的中华经典除了《三字经》、《千字文》、《 弟子规》等蒙学教材外,主要还有《易经》、《诗经》、《孝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孙子兵法》、《唐诗三百首》等经典。

当前我国出版了一些供儿童诵读的中华经典教材,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古诗文读本》,此读本共12集,配有CD-ROM 光盘和 “导读”书籍, 方便学校和家庭的使用。国学大师南怀瑾指导,郭姮妟主编的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其正文配有注音,并有繁简字、通假字、古今字等说明,多年使用下来深受好评。

此外社会上众多的儿童经典教育机构还出版有配有录音的大字教材,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三、中华经典诵读的操作原则

近年来儿童经典诵读的实践中涌现出不少的好方法,现将操作原则总结如下:

1.不求理解,熟读成诵

儿童诵读经典,主张先不求理解,自然达到背诵的程度即可。随着儿童人生阅历的丰富,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会不断加深对经典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历来靠的就是“口耳相传”的阅读和记诵的功夫。南怀瑾先生在讲述《教育与文化的中空》专题中指出旧式读书受教育的那种“摇头摆尾去心火”的读书姿态,以及朗朗上口的读书声也有乐在其中的滋味,当年摇头摆尾装进去,经过咀嚼融化以后,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积极倡导经典教育的赖国权先生指出,儿童可以通过录音跟读的方式轻松学习经典,相同的内容最好让孩子每天读一次,连续读7天以达到对经典熟读成诵的程度。

2.营造良好的读经典的人文环境

环境具有强大的育人的力量,让孩子自然的爱上经典,就必须有一个人人读经典的小环境。如果是学校开展读经典活动,就要要求语文老师和班主任人人读经典,学生人人读经典,并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进行经典诵读活动。班主任还要把经典诵读融入班级特色活动中,开展“班级诵读之星”、“古诗文朗诵会”、“擂台赛”、 “最佳朗诵小诗人”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把自己的经典诵读的成果展现出来,以此激发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的自豪感和积极性。

如果是家庭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活动,家长需要天天带头诵读经典,在家长诵读经典的过程中让孩子产生经典诵读的兴趣。此外家长们还可以联合起来搞一些经典诵读的家庭联谊活动,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诵读经典。

3.只表扬,不批评

孩子经典诵读的兴趣是经典诵读教育能够顺利进行下去的关键。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在愉快的状态下学习的效果最好。经典诵读的核心在于让孩子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达到自然成诵的效果。任何的批评和强迫都会对孩子的经典诵读造成负面影响。学校和家长在管理孩子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应用正向行为支持的方法,对于好的行为及时地表扬和奖励,维护儿童诵读经典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林助雄.经典诵读与左右脑的开[EB/OL].http://www.docin.com/p-555599661.html

16.儿童简短经典励志故事 篇十六

蚊子飞进席子,在熊班长的耳朵上、脖子上、腿上咬,熊班长又疼又痒,恨恨的说:“该死的蚊子,今天我一定要收拾你!”

“熊小兵,快来……”熊班长大声叫着,“我命令你快把蚊子打死!”

“是!”熊小兵找来一把斧子,对着蚊子挥来挥去,吓得熊班长抱头就逃,边逃边叫:“妈呀,你想谋杀我呀?!”

熊小兵扔了斧子,拿起扫把,想把蚊子拍死,当蚊子叮在熊班长背上时,熊小兵用扫把使劲打过去,可是没打到蚊子,却把熊班长打趴下了。

熊班长气得脸色铁青:“你再不把蚊子捉住,我就关你的禁闭!”

“我能捉住蚊子,不过要请你配合一下。”熊小兵想了半天说。

熊班长连忙说:“配合,我肯定配合!”

蚊子又来了,看见熊班长睡得沉沉的,就在熊班长身上咬了一口又一口。

蚊子突然倒在熊班长身上,不动了。

“喂,快醒醒。”熊小兵把一盆冷水往熊班长脸上泼去:“我的计划成功了!”

熊班长醒了,看见蚊子一动也不动,高兴地说:“蚊子真的醉倒了,也不枉我喝了两瓶白酒。”

17.三分钟经典的儿童故事500字 篇十七

在田地中间的一根木杆(gǎn)上,笔直地站着一个稻草人,他看着这丰收的景象,心里充满了喜悦。

一只小老鼠瑟(sè)瑟地沿着田埂(gěng)走了过来。

“站住!你赶紧滚开!”稻草人怒吼着,不停地挥舞着自己的手臂。

小老鼠吓得一下子跌坐在地上,连声说道:“我不是来偷稻谷的,我是来朝拜(cháo bài)您的!”

“什么,朝拜我?”稻草人一愣,停止了怒吼。

“您是英雄啊!我当然来朝拜您了!”

“我算是什么英雄啊……”

“您是真正的英雄啊!您看,您每天不吃不喝,看护稻田,只讲奉献,从不索取。您说,您不是英雄,又是什么呢?”

“这……”稻草人不再说话了。他心里想:小老鼠说得多好啊,我是英雄,可是,为什么没有人承认我、崇拜我呢?只有小老鼠才是我的知音啊!

“我来朝拜您,什么礼物也没有带来,我知道,就是我带来什么,您也不会要,因为您是英雄啊。但我不会白来朝拜您的,我给您按摩和捶(chuí)背吧,以表达我的敬意!”小老鼠说着,爬上了木杆,给稻草人按摩和捶背。

稻草人陶醉了,多舒服啊!渐渐地,稻草人睡熟了,打起了轻轻的鼾声。小老鼠向远处打了一个响指,一群老鼠越过田埂,扑进了稻田,开始偷食稻谷。小老鼠爬到木杆的细弱处,以最快的速度将木杆啃断了,还在睡梦中的稻草人轰然倒下。稻草人一下子清醒了,可是,一切都晚了。

一大群老鼠正叼着稻谷往远处的洞穴里搬运;一大群麻雀也飞来了,开始啄食谷粒。

上一篇:新年祝福短信语录下一篇:明天我将毕业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