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共16篇)
1.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篇一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大都是“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模式,课堂教学主要特征是传授、灌输知识,教师全盘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课堂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人际关系,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形式,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学生往往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这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特别需要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
如在教学《初冬》时在大雾蒙蒙的清早带领学生出去观察雾中、雾后的美景,使学生对课文里的语句“象隔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看不清”、“太阳射出光芒来”等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充满浓厚趣味性的同时,也自然地、感性地融入学生对本课思想内容的更深一层感悟,使文章中心得到升华,从而理解并背诵课文就易如反掌。
二、培养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学习
“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所摒弃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努力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学习。
如在教学《狼和小羊》时,在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带上事先准备好的头饰,对课文中狼和小羊的对话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大灰狼的凶恶、蛮横无理和小羊的温顺。
这样学生通过以上的实践操作,验证了这样一句话:“听到的容易忘记,只有自己动手做过才能真正的理解。”该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的对头脑中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产生种.种联想和想象,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三、指导学生设疑、质疑,发展创新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难度适宜,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
教学中遇到的疑点或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解疑,在探索讨论中有所发现和创新。
如教学寓言《守株待兔》一课时,在揭示寓意培养发散思维时,就可以指着画面问:“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当你看到这位年轻的种田人守着树桩等兔子时,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接着请一个同学上来当年轻的种田人,让他的“邻居”上来教育他。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众人纷纷相劝,共同教育“年轻的种田人”的情景,这就形成了师生互动、相互合作的可喜场面。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掌握知识,并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在情境中境人互动,实现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开充分的讨论,在争辩过程中陈述矛盾,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如我在《麻雀》一课作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母爱的伟大。”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我听后笑着说:“你读得很认真,看来老师的概括不太准确。
那么怎样说才确切呢?”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了,经过争论,最后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通过教师引导,保护了学生的独特见解,也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精神。
五、注重情境的开放性
培养创新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由于情境教学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等鲜明的特色,因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
创新思维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思维过程,它善于大量地、广泛地吸收外界各种信息,在与外界各种信息的交换和反馈中,不断吸收新东西,以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整合自己的思维成果。
在教学中,我注重情境的开放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创新余地。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学生了解了“仙桃石”、“猴子观海”等奇石的样子及课文的介绍方法后,可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略写的其它奇石的名称,展开想象,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它们的形状。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要鼓励学生提出新设想,并且对自己的设想和主张阐述理由,作出验证
2.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篇二
一、彻底摒弃“灌入式”教学方法, 重视培养小学生自能读书的良好习惯
当今语文教学中, 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分析形成了一种对教师依赖的习惯, 教师带着他们阅读, 他们便一讲就懂;可是如果拿一篇文章给学生自己阅读, 他们便不知道怎么样去读。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也是难以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反复训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稳固的语文学习习惯, 是语言功能发展和语文能力提高的必要条件之一, 对于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我们应彻底摒弃“灌入式”陈旧的教学方法, 重视培养小学生自能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
1.要从“人的培养”的高度来认识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的意义。培养这种习惯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改变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现状,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求理解, 自己品悟, 这才能谈得上养成自能读书的习惯。此外, 一个人的习惯养成同他的行为动机、兴趣爱好、情感意志、性格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就能够充分调动各种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 从而有利于自能读书习惯的培养。
2.要确立阅读教学常规, 规范学生阅读行为。建立阅读教学常规就是要制约学生的阅读行为, 使正确的阅读行为得到重复练习, 得到强化, 趋于稳定,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良好习惯形成, 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 因而教师应长期坚持这些阅读教学常规, 严格要求学生坚持不懈地实践。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把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参与到阅读教学之中, 抓好“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
需要注意的是, 这里说的“整体”是指一篇完整的文章, “部分”是指构成一篇文章的词、句、段。从文章的结构来看, 词、句、段是服务于整篇文章的需要而从属于文章的;从阅读的目的来看, 人们是为了理解整篇文章的需要而去理解词、句、段的。教师在教学一篇文章时, 必须按照唯物辩证法中关于整体与部分统一的原理, 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学生阅读课文时往往首先想知道文章写了什么, 而不是想知道文章可分成几部分。这跟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关。
1.要通过粗读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只有把作者的思路弄清楚了, 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也要从作者的思路入手, 弄请作者运用了那些主要材料, 初步了解作者有些什么表达的意图。
2.要通过阅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每篇文章都可以说是作者情感的结晶, 无论它是以抒情为主, 还是以写景或者叙事为主, 都或多或少地渗透着作者的情感因素, 具有一定程度的感染力量。
3.要通过读课文了解文章的框架。框架是文章思想内容结构的外在表现形式, 把握住文章的框架就可以说是从整体上把握住了文章的基本面貌。阅读理解一篇课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精心设计一两个中心提问, 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结构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也说:“疑者, 觉悟之机也。”可见, 问题与认识紧密联系, 如果没有问题, 认识也就停止了。
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 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 扣住重点, 抓住难点。扣住重点引导点拨, 可谓事半功倍;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 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 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抓难点, 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 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比较干脆利落。
“主问题”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能减少无效、无谓、无用的提问, 节省出一定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能一线串珠地整体带动课文的理解品读;能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于是, 课堂气氛将以学生的读、写、说、思为主要成分构成, 因而使课堂显得生动活泼。
摘要:围绕新课程初小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创新, 从而优化阅读教学。第一, 彻底摒弃“灌入式”教学方法, 重视培养中学生自能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第二,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把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参与到阅读教学之中, 抓好“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第三, 认清启发式这种教学指导思想, 精心设计一两个中心提问, 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结构。
3.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方法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教学 创新教学方法 高效教学
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好时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是小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教授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可以让学生在往后的学习中受益终身,想要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就必须要创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传统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的发挥其主动性。
1.创建情景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巩固课堂上的知识,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阅读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判断和思考能力,能够使得学生在复习理解课堂知识的同时培养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学生在自主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对字词的理解更加的印象深刻。从而提高学生在语言表达中的能力当然也有写作表达中的能力。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语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为了提高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自主性,教师设置充满生趣的情景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让学生置身于某个教学情境中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例如教师在进行语文的时候将学生的日常生活融入其中进行讲解和教学,这样贴近学生的生活的语文能够让学生快速的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生活中,当然教师提供的教学情境不能超过小学生的认知范围,涉及的信息需要精简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够使得学生对语文充满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创建具有操作性的情景,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语文的过程中充分的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如此可以不断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积累语文经验。创建具有开放性的探索情景设置,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的是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让学生自主思考的目的。
2.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环境下,提倡个性化教学及其个性化学习,首先需要的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而多媒体教学依据网络应运而生。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小学语文教学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并且将视频、音乐、画面充分的结合,增加了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这就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好奇心。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让小学语文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无形之中为学生增加了更多的信息量。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让小学语文课的教学质量有了大大的提升,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学生传授更多有效的知识,并且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自我思考和发出疑问。但是多媒体教学也需要一定的教学技巧,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以及资源整合的能力,因为网上的资源过多,学生的思考需要优化。
3.加大阅读教学的力度
3.1以基础知识带动阅读教学
所有的文章都是有字、词、句组成,所以字词是文章的基础组成部分。那么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进行小学教育时首先需要加强训练的就是学生的字词练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生字词的训练不能敷衍了事需要扎扎实实的反复训练,例如在教授《丑小鸭》这一课时,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生字词“讥笑”“芦苇”“篱笆”“孤独”“幸亏”等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一定要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应用。根据知识要点布置相应的预习作业,将重点的字词标注在课文课文的讲解过程中着重分析增强学生的理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讲解《草原》一课时,文章的主要内容讲解的是秀丽的风景及抒发作者初见草原时的心情,那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根据课文内容先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2提高教师阅读影响力和学校的重视度
教师对学生具有导向作用,同时也是学生效仿的榜样,所以教师自身阅读能力的提升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教师自身的阅读量的增加教师的人格魅力让学生敬佩和学习。而学校的重视度能够让学生的阅读大方向有所把握,增强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引导学生阅读的独立性。改善课堂课程的合理设置将阅读课正式规范的引入课堂教学中。
3.3教授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學生的阅读能力最主要的方式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著名文学家培根曾说“有些书只需对其进行一部分阅读,有些只需知道大概内容即可,而对于少数书却要反复阅读精读”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快速的阅读其中的段落要义抓住文中的主线,更加明确阅读时的思路,把握文章中的内容,学会去深刻体会并进行文章摘要,对文中重要的的地方进行有效的阅读。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量,对于学生的情感价值的培养有重大的意义,所以教师在实行小学语文的教学的中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濮坤.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05:16-18.
[2]史海英.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方法[J].学周刊,2016,05:93.
4.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方法 篇四
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方法
万海英
江西新建县乐化中心小学(330100)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国家对创新型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性阶段,做好小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小学语文作为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一门学科,其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
笔者从教多年来,一直注重学生的知识教育,并且尝试培养他们这方面的创新能力。当前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教学,因为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因此创新教育和教学的方法已经迫在眉睫。笔者也一直在努力,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1备课要体现创新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备课质量的高低关系着课堂教学的好坏。备课有创新,才能有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体现创新,应该从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2课堂教学要体现创新
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场所,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政治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创新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我认为至少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的创新。教与学是课堂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两个主要方面,学生学习的兴趣往往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实现由教师灌输问题向学生发现问题转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已,而提出一个新问题或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和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新调整师生的位置关系,变教师的主导为引导,即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思考题为思维主导,学生先学先练先讲,教师后讲后引后帮,使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新内容。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促使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规律,把“引”与“探”有机结合起来。
3多媒体教学方法
当多媒体进入语文教学时, 语文教师收集整理、储存资料的工作就完全可以由计算机去做。从技能上看, 如果一位教师不能在多方面掌握计算机的应用, 就很难有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来进行教学的能力。目前的多媒体语文教学中有两种情况:
一是语文教师对按别人的教案开发的教学软件, 常常是不十分满意, 要进行必要的重组与调整, 这一过程常常是由电脑技术人员与语文教师共同完成。备课时间太长, 涉及面广, 作为尝试观摩, 偶而为之尚可,但与一般教师的常规教学相距甚远, 无实用价值;
二是语文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时, 常常需要有技术人员在课堂上保驾, 我所看到的多媒体观摩教学莫不如此, 语文教师很少能得心应手地用好计算机。这样, 语文教师本人就很难保持高涨的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热情, 同样, 负责支持语文教师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技术人员, 也会感到沉重的负担, 而难保持持久的积极性。
5.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篇五
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在各教育阶段的不断渗透,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微课教学、字理教学等已经被得到广泛的应用,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保证各种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发挥自身真正的价值,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精心的设计,能使其体现出教学方式的个性化特点,使相应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能对教学知识重难点进行突破,使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一、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采用字理教学
(一)在象形字识字教学中应用字理教学
象形字是语文指事字和形声字的基础,其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有着关键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因为小学生具有形象思维特点,所以在进行象形字教学的时候应该采用图文对照的方式。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图片,再讲解古体汉字,然后再进行楷体汉字学习。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汉字图片,然后将古体字的演变过程向学生讲解,之后再向学生分析楷体字和象形字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对楷体字的字形进行分析,从而对字义进行理解。
比如,教师在进行“山”字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为学生绘制山川简笔画,然后再向学生进行“山”这一文字的古代文字,学生在观察这一简笔画之后就能了解到甲骨文就是根据山川轮廓演变来的,接着再向学生进行“山”字楷体,将其与该字的古文字相比较,引导学生观察“山”字的与山峰形状相像,在观察字形的同时,对汉字字义有所了解。再这样的教学形式下,能帮助学生对象形字的自学提供指导,达到由此及彼的教学效果。再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象形字,像木、水、弓等,然后指导学生自己绘制简笔画进行汉字识记。比如,教师在进行“弓”字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弓”的简笔画进行观察,然后引导学生将图画的形状进行解说,再对字的形状仔细观察,再讲一讲两者的相似点。在对比中,学生就能对“弓”字是如何演变形成的有深刻的理解,从而掌握自主理解学习象形字的能力。
(二)在小学语文指事字识字教学中采用字理教学
指事字属于独体字,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能不能采用与象形字相似的教学方法进行指事字的教学,需要根据构成方式进行指事字的分类和归纳教学。比如,像针对“下”和“上”这样一种具有符号特征的字,一般都只需要向学生强调字形和演示字义。教师在讲解这样一类汉字的时候,只需要让学生对汉字的上下空间概念进行理解。如果要带领学生对这一类汉字的演变进行观察感受,反倒会使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学习造成负担。
另外,在进行指事字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在为学生讲解象形字之后,对指事性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进行重点讲解。比如“本”字的构成,即是在象形字“木”上部加上一横,代表树木的根茎,这个字的延伸字义既表示为事物的根本。这样一来就能将看似不好理解的指事字生动形象化,与此同时,还能还能满足新课标对学生审美情趣的要求。
二、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采用微课教学
(一)应用微课将识字教学具体化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学生属于被动学习状态,这样的教学效率并不高,还会影響到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学生整个教学生涯中重要的基础教学,是学生的学习起步期,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微课将所学文字与实物相结合,或者通过微课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将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与文字相联系,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人教版《坐井观天》这一课程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通过多媒体播放“坐井观天”的动画视频,以此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并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然后在学生保持较高兴趣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学习文字,这样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微课视频中,学生也能通过所观看的动画大体了解到“坐井观天”这一词语的意思,教师在之后的教学讲解中就会有较大的作用。
(二)应用微课将识字教学生活化
在进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清楚掌握学生的兴趣,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在站在实际角度,将学生的生活与识字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然后再围绕着生活中的实际现象或者说实际物品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以此加深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以教学内容为主题,引导学生围绕着固定的主题思考和探索。
比如,在进行小学语文人教版中《耳口目》这一课程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将“耳”“口”“目”等文字配上相应的图片、象形以及读音,然后制作成形象的微课视频,并将微课视频提前给学生,让学生能在预习的时候对这些文字的读音、形状以及意思有基本的了解。然后在课后为学生通过微课平台讲解在课上没有理解的字词,让学生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另外,微课还能为有多余时间和有较高兴趣的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语言、文字等知识的自主学习,以此拓展自身知识面,在逐步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识字基础上提高自身识字技巧和表达能力。
三、总结
6.分析高年级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篇六
摘 要:小学语文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高年级,这个时期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都处于初步形成的阶段,良好的语文教育,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给小学语文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活力。这些新的方法大大的提高了小学教学的效率,改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提高了小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教学创新,实现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实践教学,我们必须实现小学语文的教学创新。
关键词:高年级语文;教学方法;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194-01
小学语文教学受到老师及家长们的关注,关于语文教学的方法也很多,本文主要针对高年级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研究。通过对其研究,提出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的创新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培养更多更全面的综合型学生。下面我们具体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
作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教学中不可以盲目的进行创新研究,要通过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对应分析,才可以找出适合的教学方法,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当。小学生学习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很多语文课上也存在一些不足,教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而学生只是倾听者,对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容不能产生兴趣,学习的效果不明显。其次,教学内容及选材在选择上存在不合理。很难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同时由于小学生本身特点,也很难理解相关语文材料内容及其思想感情。课堂中对于学习的模式不新颖。到目前为止,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集思广益,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只有通过问题才可以找出可行的方法。
二、分析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现的途径
1、在作业中创新
对于学生来说,减负这个词已经不陌生了,但是现实中真的做到了这一点了吗,如何减负教师们也在研究探讨,减少作业量就可以达到减负了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能。学生在写作业的同时老师也在批作业,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不高效率的工作当中,学生为了完成作业,往往是以完成为目的,达不到真正的学习目的,有些小同学甚至用抄袭的方式来完成。因此如何留作业变得至关重要,作业不单单是写,也可以做,题材要有新意,多留动手和写作结合的,可以把作业时间放宽,让他们通过作业学习到知识也学习到生活的方式,满足他们的好奇心里,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这样也就达到了教学的创新。
2、联系生活实际创新
联系生活实际教学的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知识的学习是具体的、形象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正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应当结合生活情景,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语文的概念,有实践生活体验,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但生活中不是一下子就能找到与生活关联的知识,这需要通过老师的创造和观察能力,善于从我们的生活中提炼出来语文相关知识,就像老师在教他们一些知识的的时候,常常用举例子的方式,进行互动,引导教学。这也正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学以致用,从生活出发学习到的知识在运用到生活当中去,这也是每个教师想要看到的结果。所以教学中必须要联系生活实际。
3、实现阅读教学的创新
阅读占据语文学习的重要位置,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大胆的读出来。通过大声的朗诵,教师可以判断出学生对于课文的预习情况和理解能力,如果对课文理解不足在朗诵的时候必然会不连续,读的时候无法读出课文的情感,学生只有把握文章的整体含义才可以更好的理解重点学习内容和对学习知识的分析,在朗读前可以让学生听一段学习录音,通过听朗诵录音读出来的方法,结合自己的读课文方式,找到自己的不足,学生在读的时候也可以适当的播放背景音乐,让他们深深的投入到课文的意境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把一段话背起来,加深学生理解,也可以在课堂上举行小规模的朗诵比赛,让学生们自己当阅读朗诵评委,在展现自身朗诵水平的时候也可以有效的找出自身的不足。如今网络已经非常发达,作为高年级学生对于网络知识的掌握也很全面,完全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打造阅读课堂。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体现的就是对课堂的设计和优化,们的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的进行反问和思考,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只有通过教学创新才可以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发现自身不足,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理念和水平,形成教学中创新思维,通过从结合教学实际经验和自我学习的效果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牛向荣,高红牢.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J].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2010(12)
[2] 韩金祥.论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
7.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篇七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1. 忽视了现阶段学生的基本特点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 好奇心强, 注意力容易分散。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育中, 教师忽视了现阶段学生的基本特点, 更加注重的是专业的教学方式, 在这种一板一眼的教学方式影响下, 会使孩子缺乏艺术创造性, 而且不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终导致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偏见。
2. 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
从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中我们不难发现, 在课堂教学中, 音乐教师大多是以自己为主体来进行教学, 没有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这种方式固然可以将学生指引到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上来, 但是学生的个性体现不出来, 学生所熟悉的方式是千篇一律的, 挖掘不出学生的音乐潜能。
3. 传统教学忽视过程, 重视结果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 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中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不健全的, 甚至是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或者直接聘请一些兼职代课老师。这样,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由于一些专业素养的问题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小学音乐教学方式创新的思路
面对传统音乐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式的改革需要联系实际得到尽快的实行。
1.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师进行音乐教学, 必须创设比较适合的教学情境, 无论是教学内容, 还是教学氛围都要达成统一, 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对所要学习的音乐内容感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对所要学习的歌曲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并理解其中的歌曲含义, 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比较深刻, 在学习中也不会过于生涩。当学生对一首歌曲进行过了解, 并经过学习取得比较好的成就时, 他们会充满信心, 从而为其他歌曲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
2. 重视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
重视小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 这对于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以及对生活的审美能力、艺术表达能力有着深刻的影响作用。在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中, 要鼓励学生学会聆听, 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对于技巧的学习。聆听音乐的美好, 感受生活的美好, 这才是音乐的魅力价值所在。
3. 加强教师素质,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音乐教师队伍是音乐教育的主要骨干力量, 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和水平, 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教学效果。要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 要将强对于音乐教师的培养重视, 进行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 进行教学方式之间的切磋, 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4. 探究式教学的尝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而学生则是被动地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 学生的求知欲望会降低, 他们所理解的音乐可能就是一些音乐技巧的学习而已。所以, 要尽快改变这样的现状, 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尝试, 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教师要采取积极的手段, 帮助学生进行探索, 让学生从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 并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认识, 对于美的认识。
5. 加强音乐同其他学科的联系
音乐本身也并非只是单一地存在着, 同样音乐也同文学、美术等有着一定的联系。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地加入一些文学知识,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类音乐作品, 知晓音乐作品背后的创作背景, 在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喜爱上音乐。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并致力于营造出适宜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享受音乐。
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 一把是数字, 一把是字母, 一把是音乐。”音乐教育对于小学生感知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让他们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生活的美好, 才是小学音乐可开设的最终目的。所以,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那些已经不适应发展的“糟粕”必须尽快消除, 进行新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邱艳.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初探[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7) .
[2]宫臣.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浅议[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1.
8.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 篇八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过分重视写作技能训练,轻视兴趣情感的培养
虽然《新课标》提倡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中依然有很多老师采取传统的教育方法,将作文教学的重点落在写作技巧的训练上。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研究句子结构、语法系统、材料安排等方面,忽视了作文本身的情感表达,忽视了学生真情实感的抒发。长期以往,只会降低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长期培养。
1.2作文过于模式化
小学生开始学习写作时通常先是模仿,然后才慢慢过渡到自由写作。如果这一阶段教师不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引导,学生作文模式化的问题就会非常严重。当下社会信息交流非常频繁,小学生能够从互联网上找到很多作文模板,虽然互联网上的作文素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的词句积累,但是相应的,也会让很多学生养成抄袭的坏习惯,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缺乏真实情感,没有创新。
1.3过分突出教师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文,归根结底是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外在表达,是学生自身的主观感受。但是,现在的作文教学过于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教师评价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会导致学生在作文中为得高分或讨老师喜欢而说假话、编故事,长期以往会压抑学生个性的抒发。
1.4作文不贴近生活
作文写作的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运用自身所积累的各种素材在脑海中进行再次加工,然后运用语文技巧将其整理成通顺完整的句子的过程。作文素材通常都来源于生活,如果离开了生活实际,那么写出的作品将毫无生机与活力。在现阶段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只能在教室中学习,无法走出教室去观察生活,因此所写出的作文只能是词句的堆砌,东拼西凑,缺乏真实情感。本来小学生是具备很丰富的想象力的,但是由于与实际生活脱节,他们写出的作文丧失了活力。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方法
根据上文中总结的目前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问题,结合小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特点,笔者认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方法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建立开放课堂,激发学生创造兴趣
作文教学的创新性除了教学手段创新,还应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这也是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为了激发学生的的创造力和兴趣,教师可以开放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潜能。首先,营造民主的作文教学气氛。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意见,在课堂中尽量避免直接批评学生的创造,要允许学生大胆创新,营造一个愉快、民主、积极的作文教学气氛。其次,让作文教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作文教学不应该限制在课堂上,应该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将日常生活的点滴及时记录下来,这种作文形式可以缓解课堂教学带来的紧张感,让学生对作文写作感到习以为常,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2.2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学生爱上作文课的前提条件。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重要性,让学生从主观上改变对写作的兴趣,将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开展教学,多媒体由于具备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在作文教学中,就可以通过画面或音乐等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达到刺激学生感官的目的,这样也能够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的思维能够处于活跃、积极的状态下。比如,教师在让学生对一种动物加以描述的时候,首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对于动物的生活习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当一只只可愛的小动物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得到极大限度地集中,等待观察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选择自己看到的一种小动物进行描写,这样不仅丰富了作文的写作内容,也点燃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为了促进小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将自身的作文教学方式加以改善,寻找最适合学生写作的方式。
9.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创新研究论文 篇九
一、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方面的需求不断加深,音乐不仅可以提高审美能力,还能陶冶情操。音乐又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音乐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不仅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还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音乐教学创新的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去探索音乐学习。如,在学习《童年》这首歌曲中,老师可以布置课前准备作业,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的音乐资料,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培养了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2.创设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的热情
音乐教学情境创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够使学生更加充分理解音乐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在情境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以音乐欣赏为主,不断创设与音乐相关的各种情境,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音乐学习中。比如,在授课《乡间小路》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的.画面,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享受,让他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师生之间自然就会在良好的互动环境下进行学习,从而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10.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方法论文 篇十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方法;综合素质
传统教学注重文化课教育,忽视学生的体育教育,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不利于学生团结思想、互助合作意识、意志力、心理愉悦等综合素质的发展。新课标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了一项教学要求,在新课标下怎样提高小学生体育教学,加强学生文化课、体育课全面实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进行创新方法的应用,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节内容,创新、丰富体育课堂内容,从而促使小学生积极、愉悦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的具体内容如下。
1小学体育教学创新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老套:传统的教育观念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方式造成直接影响,导致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中仍采取传输式教学,教师一味的讲,学生被动的听。这种陈旧老套的教学模式造成课堂的无活力和沉闷性,小学生处于对新奇事物的好奇,这种单一的方式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体育教学应该加强课外实践活动,但老套的教学模式只是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授课内容,造成学生出现厌学和乏味的心理,从而影响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体育学习效率,最终影响对小学生身体体质、团结互助、道德素质、意志力及心理愉悦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2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兴趣均比较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课堂的引领者,是对学生体育内容学习的指导者。但当前小学体育教育中,教师教学水平低是一个严重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而且影响整体的体育教学效率。很多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聘请都不进行严格的考核,造成很多自身能力差、教学水平低的教师被纳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更好的对体育课堂内容进行研究、设计和创新,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阻滞了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和希望,最终导致学生失去了对体育学习的自主性。
11.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方法 篇十一
关键词:教学方式;游戏活动;学习兴趣
一、创新教学的意义
以往的教学模式是呆板的、填鸭式的,以书中的教学内容为主,但有时学习的内容无法与实际接轨,没有在生活中运用,然而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接近实际,并受学生欢迎呢?中国式教育以老师单方面讲课为主,与学生的互动仅以上课举手回答问题和课后作业提交为主,很少有其他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使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被学生吸收和理解,而数学这门有意思的学科并非只是老师讲授就能理解和明白的,应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例如,在一场考试中,有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有这样一道数学题:计算一天24小时中,时针和分针重合过几次,中国学生都通过公式计算结果,而美国学生则摘下手表,现场演练,得出答案。这就有了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中国教育教学中,数学这一门科目的教学方式是生硬死板不知变通的,数学本应需要一种抽象思维,而不单单是套用公式这么简单,因为数学可以渗透到生活、工作中的各个方面,不是公式可以做到的。因此,创新教学方式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数学思维,即举一反三的数学思维,要贴近生活和实际,不是只应用于书本和计算上,而是应用于生活中,使学生思维更加灵活,因此,创新数学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对数学的运用。
二、创新的教学方式及其目的
1.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
老师的教学内容应联系生活和实际。如,在讲关于“角”的教学内容时,老师不仅要讲解书上“角”的概念,即“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图形叫做角”,还要通过生活中的“角”来使学生明白“角”的概念,并学习一系列关于“角”的实际问题。从生活中让学理解数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学会应用于实际,其意义就在于培养好学生联系实际,在生活中更好地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也会使学习记忆更深刻。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感悟到各种数学概念,而非死记硬背地去理解数学概念。
2.运用各种趣味工具及现代化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通过趣味工具能够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程度,趣味工具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对老师的教学内容更加深刻,能学到真正的东西,而非只是简单地死记硬背概念。一味地光记忆而不思考,只学习而不实践,这样很难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情感,也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通过PPT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从书本上学习,也可以从老师准备的课件上学习,PPT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和细分,其学习内容更加生动、深刻。PPT以老师的经验为主,并且内容贴近实际,可以满足创新教学的要求。
3.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
在创新教学方式的意义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对数学的运用更加灵活。因为数学教学内容是相关联的,只有学习了前部分,打下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内容,这样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更有利于为以后的学习打开通道,使学生更容易“从简入难”地学习数学,使“从简单的数学计算,到学习复杂的应用题”的过程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4.老师与学生互动游戏
通过游戏互动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使每个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游戏中学习数学,使学生喜欢上数学,认为数学是一门有意思的学科,而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在游戏中也可以提高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频率,使老师能更加清楚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
三、如何进行创新教学
结合实际教学让学生将生活中的一些数学模型和数学概念自己找出来,并让学生当老师,在课堂上将自己发现的,学习到的讲出来。对用功学习和积极参与的学生进行奖励,让学生积极上台讲课,还可以邀请学生家长来旁听,使学生家长参与到教学中。
趣味工具的教学则要增加动手能力,使学生不单单在脑海中对学习概念进行思考,而且要在实际中通过各种趣味工具的演示来理解数学概念,以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PPT教学中,教学内容由老师的学习经验、贴近生活的实例和最新的时事等内容构成,使学生认识到数学贴近生活,更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为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老师应常常举一反三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家长参与其中,使学生在课堂上以及课后举一反三的思维得到培养,也可以在游戏中培养,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数学讨论,最后让其派代表进行发言,增加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我感悟。
四、对创新教学方式的评估
我国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只学习而不实践,很难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教学内容枯燥、方法简单,而且这样的教学方式早已根深蒂固。创新教学方式很难灵活地运用,部分教师认为创新的教学方式将一个数学概念讲解过程拉得过长,而以往的方式则更容易教学,所以多采用我国以往的教学方式,但是他们没有看清创新教学方式的目的和意义。创新教学方式并非只重视把书本上的数学知识传输给学生,而是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教育不仅是在教书,也是在育人,而创新的教学方式更重在育人、重在培养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马西英.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学习,2011(4):11.
[2]陈浩.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学习:下,2011(5).
12.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篇十二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坚韧性
创新与自信就像鱼与水的关系一样, 自信是创新的基础, 而创新也离不开自信, 不相信自己的人永远不可能有创新。困难面前, 有两种选择, 你可以选择退缩, 也可以义无反顾, 勇往直前, 你做的选择不同结果自然也就不同。在学生遇到困难时, 教师应当正确指引,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最终攻克难关。著名革命导师马克思曾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 只有敢于攀登高峰的人, 才能最终取得胜利。“成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创新意识也是史无前例的想法, 从创新想法的产生到付诸于实践, 要经历漫长的过程, 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 对塑造其坚韧的品质来说, 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想别人所不敢想, 思别人所不能思, 动脑思考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 有句话说得好:“只有你想不到的, 没有你做不到的。“所以, 教师应当努力开发学生思维, 培养其创新意识。而思考与提问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毫无疑问, 会严重打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也无疑会让教学效率直线降低。鉴于此, 如何创造一个民主开放、活泼宽松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积极参与, 开动脑筋, 诱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 是值得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深深思考的问题。
三、多思多想,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仅仅拥有创新意识还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不用理性的思维将其进行组织, 整理, 那就相当于停留在空想阶段, 是不切实际的。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教师应鼓励学生们大胆质疑, 针对每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让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在教授《兔子和乌龟》一课时, 乌龟是通过什么方式最先到达终点的?课文中给出是因为兔子因为骄傲大意睡过了时辰, 所以才输给了乌龟。老师可以给同学们设置更多的场景, 比如途中有高山、有河流、有菜地等, 让同学们发挥想象力, 如果不是因为兔子本身的原因, 在兔子和乌龟赛跑的途中, 还会发生什么事, 会让兔子输给了乌龟, 又或者兔子根本就没有输给乌龟, 最终胜利的是兔子呢?教师巧设情景,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 上到《司马光砸缸》这一篇课文时, 司马光是通过用大石头将缸砸烂, 救出了落在其中的孩子, 除了这种方法, 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既可以救到人, 又能保证缸的完好无损?我相信, 在学生们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他们的发散思维会得到训练, 创新能力也会得到培养。
四、优化提高, 拓展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启蒙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之后, 我们可以将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到更深层次, 优化提高, 不断拓展学生的概括能力。那么概括能力体现在教学的哪些方面呢?
比如, 在学到《董存瑞》这一篇课文时, 教师可以让同学们总结一下, 可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描述董存瑞身上所存在的精神, 如果同学们的回答是英勇无畏、舍己为人、热爱祖国等诸如此类的词语, 那么就说明学生不仅理解了文章的内容, 更加抓住了文章所要传达的精神主旨。又如, 在学习到《长城》这篇文章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的描述画出长城的概貌, 如此一来, 我相信, 每一位学生的脑海里都会对长城留下很深的印象, 而老师也会收获教学任务以外的一份惊喜。
五、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众所周知, 理论源于实践, 而实践又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 任何创新性的思维所产生的想法都要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因为教授的内容和对象都是停留在初级阶段, 涉及到理论高度的知识很少, 所以可以用来检验的知识不多, 我们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和动手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们收集、阅读名家名作, 在阅读中领悟作家精神, 了解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 学习作家如何创作。学校可以通过创办图书角、故事会、读书报告会, 组织读书笔记展览等多种渠道, 为学生们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另外, 还可以安排学生采访, 组织同学们出黑板报, 自己编写童话故事,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独立性,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小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就要强化主体意识, 关注学生的独立发展, 使学生敢于创新, 勇于实践。语文教学就像一片肥沃的土地, 它有着很大的可实施性,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自主教育, 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 就一定能够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培育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花骨朵。
摘要:创新是民族之魂, 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 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目标, 而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 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启发具有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多个方面, 不同层次的教育方法进行分析, 努力探索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思维,意识,实践
参考文献
[1]韦继应.小学语文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10 (08)
[2]吴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河教育, 2010 (02)
[3]吴丽芬.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意识教育[J].青年与社会, 2012 (02)
13.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篇十三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小学过渡阶段,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也掌握一些学习技能,但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还不成熟。在这个阶段,数学老师以要做好教学计划的调整工作,结合中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适当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既要给学生科学的指导,同时也要注重将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二、引入生活化内容,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小学数学知识枯燥乏味,抽象性比较强。虽然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量和基本的学习能力,但是其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在理解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困难。这也是很多中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吃力的原因之一。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数学老师要清楚认识到这一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关的解决措施。笔者认为,针对这一现象,小学中年级数学老师可以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其一,生活化的内容能够让小学生感觉亲切,愿意去接近;其二,相对于书本上的抽象性内容,生活化内容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阻碍也非常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机自然就会被激发出来;其三,如果数学老师在中年级数学课堂上引入生活化内容,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并不是为了敷衍老师和家长,让学生知道数学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数学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例如,小学中年级数学老师在教学“时间”有关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利用教室后面墙上的挂钟询问学生此刻的具体时间。另外,在学生回答结束之后,数学老师还可以询问一些生活实际问题,比如学生从家里到学校通常会花费多长时间,吃饭会花费多长时间,早上几点起床,晚上几点睡觉等。通过这些生活化的内容,让学生对“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三、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小学生对数学学习都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相对于小学低年级的数学知识,小学中年级的数学内容要复杂一些,难度系数也更大一些。小学低年级的题目都是一些简单的公式计算,而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开始接触一些复杂的应用题。大多数学生对应用题都比较抵触,究其根源,中年级的学生识字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弱,面对数学应用题一大串的文字,很多学生一开始就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加上小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低,即使将题目从头看到尾,也不能将其中的有效信息快速提取出来,对于已知条件和所求之间的关系无法理清,更不能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也就无法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关的数学公式。针对上述现象,数学老师要加以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结合实际情况创建相关的教学情境,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例如,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几何知识,但是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比较低。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将抽象的几何知识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有一道数学题是这样的“已知一个长方形的长为6米,宽为3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数学老师可以将其转换为“假如同学们面前的课桌长度是6米,宽度是3米,请问大家能够把它的面积计算出来吗?”将抽象的“长方形”转换为具体的“课桌”,符合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效调动起来。
四、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某个程度上来说,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再次创造的过程。在传统的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上,数学老师一般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下,很少有机会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大多数学生只能通过各种的练习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地激发,主体地位也得不到突出。小学数学老师要对此加以重视,数学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而是希望通过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因此,中年级的数学老师要注重课堂上的提问,以此为基础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有关知识点的时候,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学习三角形?第二,三角形到底是什么,结合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话将三角形描述出来。第三,三角形和正方形之间有着怎样的异同点。通过这三个问题加强和学生的互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14.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篇十四
听力水平
【摘要】在小学生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是英语四项基本技能,其中“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基础,“说”则要在“听”的基z}上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提高听力不仅有利于说、读、写三项技能的发展,更为开展日常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小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现存问题,重点分析了如何加强我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听力教学
英语教学是我国小学的基础教学课程之一,听力教学和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两大重点,听力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重视英语听力的教学重要性,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提升英语听力水平。
一、小学英语听力教学现存问题
(1)听力教学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小学英语教学一直将重点放在英语阅读和英语写作上面,针对英语听力的教学并不特别重视,导致小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比较差,部分教师认为学生们会写会念就算是成功,却忽视了英语的听力能力和表达能力。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英语听力远离了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认为小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无法进行专业的听力能力培养,这都造成小学生的听力能力培养被忽视。
(2)教学计划不完善。小学英语?力教学对于时间、地点都没有较高要求,英语儿歌,英语故事都可以是学生们听力学习的素材。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大部分没有设置专门的听力教学课堂,也没有相应的听力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在听力教学方面,教师表现出随意性,些许教师是在英语教学课堂中临时加入听力教学,这样对于小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培养起到的作用有限。
(3)欠缺对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英语听力能力练习不仅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不能只依靠英语教师和英语课堂训练,在课余时间、家中都可以进行听力训练,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和家长都忽视了课下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相对来说更重视学生的成绩,并没有把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主要地位,只是把听力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例如说在进行英语阅读和写作过程中象征性的混合了听力训练部分,缺少了听力教学的针对性,降低了教学有效性。家长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培养孩子的听力能力,可以辅助念给孩子听,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听力能力的拓展,只有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同努力,才能对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促进小学英语课堂听力教学的有效策略
(1)因材施教。英语学习方面,听力水平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是不同的,不能统一而论,针对小学生进行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需要英语教师分层次进行教学、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具备的不同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水平进行差别教学,确保不同英语听力水平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通过教学来提升听力能力。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性格比较活泼,在教学中要多以鼓励和赞扬为主,学生通过家长和教师的鼓励和赞扬能够加强学习自信心,增强听力训练的热情,提升英语听力能力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给学生建立和谐、轻松地教学环境,跟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建立亦师亦友的合作学习关系,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在良好的合作七分钟进行听力教学,能够让学生敢于跟教师进行英语交流和对话,提升学生的听力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小学英语教师创新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对构建课堂起决定性作用,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小学生英语听力训练的关键。因此小学英语教师首先需要自己创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英语听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生活中的物品来进行听力训练和教学。例如说教师在手中拿出一个苹果,然后询问学生What is thisin my hand?然后让学生进行英语回答,谁回答的最快就把苹果奖励给谁。或者是在课堂中教师发出英语口令,学生们来做动作,做错了的需要表演节目。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生们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与教师进行英语交流,提升了小学生的英语单词记忆力,同时也提升了英语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掌握听力技巧。通过英语听力训练要让小学生了解听力学习中听力技巧的使用,英语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加强学生们的听力技巧训练,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英语说话特点进行模仿练习,模仿英语的语调、表情还有手势,经过反复的练习从而掌握英语学习的技巧。教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捕捉句子中的关键词,例如说“who,where,when,what,why”这几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关键词的理解来推断听到的句子的含义,加强听力能力的锻炼。
三、教师组织听力训练的途径
(1)持之以恒用英语授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这是听力训练的出发点,也是最有效的训练方法。学习英语,不可能像学习母语那样沉浸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直接接触信息源而达到习得,所以,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一系列的交际活动,并通过不断的反复转换,使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循环交替。
(2)采取多种听力练习小学生生性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很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这就要求教师在听力训练时,不能形式单一,时间太长。教师应采取多种有趣的听力练习模式,如听力判断、听听画画、听听做做、听听写写、听听说说、听说接力等练习方式。在开展活动前,要让学生明白活动的方法和一些听力技巧,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3)创设“听力语境”语言学家认为,说的能力和听的能力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人们只有听懂,才能说清,才能表情达意,从而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作用。教师可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场景、图像,使学生能够结合生动的场景理解语言,并听到原汁原味的英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4)按正常语速进行训练如果怕学生听不懂而故意放慢速度来迁就学生,甚至一个词、一个词地往外跳,这样做对听力的培养非常不利,因为语速太慢就破坏了语言的语音、语调,时间长了反而听不懂自然的语音、?Z调。
15.浅议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篇十五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作文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新课程标准发展背景下,提倡作文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由于老师在具体教学中并没有切实认识到这一教学的重点,因此,使得作文教学存在一定的模式化。过于注重学生对于写作技巧的学习,从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近几年来,由于我国教育受到应试考试的影响,老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完全按照考试作为教学原则,因此, 强迫学生背诵一些固定的作文模板,要求学生按照模板进行写作,使得作文教学变得索然无味,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作文学习的兴趣。一些老师认为新课程标准下,需要学生以自主学习为课堂主导,应该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原因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因此,老师在具体教学中相应减少一定的教学内容,使得语文作为课堂的授课内容存在减少的现象,使得教学课堂缺少活力;其二,作为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可以从小学生的作文内容中清楚地感受到作文内容缺少一定的生活气息, 多数作文内容缺少一定的真实性,这是由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作文指导的思想性,需要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重作文内容的深度, 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发展阶段尚未成熟,因此,难以理解文章背后的深度和深层含义,因此,写的文章存在内容空洞的现象。
二、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1. 互动的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的教学创新首先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并突破传统以老师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总的来说,小学语文的构建方式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在作文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例如,可以安排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教学, 老师在教学课堂中充分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将课堂的主导权利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我的好朋友”主题的写作过程中,老师为学生布置多个方向的作文题目,让学生选择自己较为感兴趣的方向进行写作,然后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说说自己认为和朋友之间发生的有趣事件,这样就可以广泛收集学生的想法,避免学生的写作内容过于枯燥和苍白。老师可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过程当中,把握学生正确的讨论方向,并在学生讨论过后对其讨论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当然需要以积极鼓励学生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另外,需要对学生讨论的话题进行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增加学生在写作中的深度。
2. 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
目前,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写作内容存在一定的脱轨现象,由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能够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而存在忽略了将作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为了能够使得作文内容更加充满日常的生活气息,需要进行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切实将学生学习的作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创设出更为生动和形象的教学情境。例如, 在带领学生进行有关热闹的集市描写课题时,老师通过为学生创设出集市的热闹场景,使得学生能够切实地进入到集市的逼真景象中,老师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集市的视频以及图片等,使得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集市的真实场景,感受到热闹集市中的贩卖者以及拥挤的人群等。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热闹的集市上都有什么商品是可以买到的、存在什么样的人以及同学们到集市上会做些什么之类的问题,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热闹的场景。接着通过老师引出作文的标题,学生通过以上的讨论和表述,可以大概对作文的内容有了一定的概念。老师通过在课堂中构建一些实际的生活情境,引入真实的实际案例,使得学生能够在写作中充分利用身边自己熟悉的东西。除此之外,老师还需要扩展教学的实际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自身的实际生活中找出与课文标题相关联的教学资源。
综上所述,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作文教学的重要作用,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引进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创新模式,使得小学作文的教学质量得到切实提高。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抓好学生的写作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创新作文教学方法,使学生热爱作文,擅长写作。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小学作文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创新作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创新
参考文献
[1]陆洲.浅谈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的策略探究[J].课外语文(初中),2012(10).
[2]刘凤霞.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09).
16.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方法 篇十六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思路;视野
一、更新教学理念,开阔小学生视野
教学理念是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中所形成的一套固定的教学思想。传统的教学理念对教师的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想开阔小学生的视野,首先就是要更新教学理念,要想更新教学理念,就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敢于大胆尝试、创新,这样才能做到冲出传统教学理念的牵绊;其次是要想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就要先开阔教学的视野,一些教师不注重新课程的学习研究,这样就不能理解课程标准的实质精神,从而导致一些教师过分注重课本中的内容,而忽略了课外延伸的环节,这样的教学理念是不科学的,而且还会影响小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最后是在教学理念创新的基础上,将开阔小学生的视野综合进去。
二、创新教学方法,积极营造氛围
创新教学方法,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教案方面的创新。教案是每个教师必备的法宝。对于教学内容,教案所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水平。那么,什么才是好的教案?笔者认为,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具有以下四个特点:高效性、灵活性、创新性和开放性。只有将方法创新,才能促使教师积极营造课堂的学习氛围。
高效性:认真备课的目的就是形成高质量的教案。在改革发展中,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认真备课。那么,怎样来判断一篇教案的内容是否符合本门课程的标准呢?这主要就是看教案能否真正落实到教学中去,是否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是否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案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很重要的:首先要结构完整,其次是书写整齐规范,这样有利于其他教师的参考,同时,教师的教案还应该是灵活多样,更趋实用的。备写高效性的教案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解读文本、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教师要改变其在传统教学方法中的死套格式、逐条书写,应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自己的特长来确定教案,更好地做好创新教学的工作。
灵活性:小学教师教案灵活性的体现在教学内容方面。就此而言,教案要彰显出特色、闪耀独特的思想内容。对小学文章的解读不能够肆无忌惮地复制别人的思想以及感悟,因为每位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价值观、素养、阅历等的不同,那么在面对同样的小学文章时,必然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想法和教学思路,这也就是所谓的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的教案要体现出其独特的灵活性。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和学生一起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精神以及创新的能力,并不是要告诉学生一个现成的、完美的答案。因此,教师从备课时起,就要预设课堂上的师生之间、学生与课本之间等多边对话的情景,必须事先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很多作品是根据现代小学生的特点,并且具有生命力的文章以及古诗,它们能给读者提供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思考空间。总之,在教案灵活性上,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够让“专家”的理性分析阻塞了自己的创新思路。
创新性:小学教师教案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面,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在教案预设的情景中要注意“互动”这一环节,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且还会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起到启发的作用。就此看来,教案的创新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开放性:教案的编写要打破条块分割式的格局。任何课堂上都存在不确定的情况,这也是创新的需要。在各项技术发展的今天,不仅是在科技探索等方面,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少不了开放性的发展。语文课堂需要适量的“不确定性”和“反常性”。
因此语文教案要充分体现出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才能使語文课堂教学具有灵动性和多元性。
三、创新课堂教学思路,发挥好课堂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思路是单向型:灌输。通常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或者是学生问、教师答的模式。这样的结果就是:只有一部分学生在听,另一部分学生的思想则无法避免地开小差,这就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创新课堂的教学模式上,将传统的单向型课堂模式转变为网络型模式,鼓励学生相互合作,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从而真正体会到课堂学习的乐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营造自由地交流、沟通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创新课堂教学的思路,以富于形象、生动、优美的肢体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制造出的动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表扬、赞赏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起他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可以带孩子们去郊游踏春、观日出,使孩子们的情绪高涨、情思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进行语文学习,把学习语文当作是对美的享受。
四、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
青少年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不仅跟他们的知识、智力有关,而且和个性品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勇敢、勤奋、谦虚、韧性等均有利于创造性的发展,得我们去培养。例如韧性,这是创造能力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几乎所有伟大的创造都是在崎岖的道路上无数次攀登的结果,没有足够的韧性,必将一事无成,何谈创造。语文教学有着韧性培养的最佳素材,为了发明的成功,爱迪生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坚持不懈;为了求真,布鲁诺锲而不舍地求证;为了求学,宋濂迎难而上,苦学终成。我们解析这些范例,在训练学生阅读的同时,应不断引导他们努力把模范人物的坚韧精神移植到自己身上,克服脆弱,勇敢地迎战挫折,拼搏进取,只有具有良好的创造个性,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才会有可能。
五、结语
总之,,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必须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日积月累地形成。所以,在改革创新的新时代下,小学教师就要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教学创新能力,在教案的编写、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思路上加以创新,开阔小学生的视野,营造课堂中活跃的氛围,让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高霞.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1,4.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识字创新07-01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10-01
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07-13
小学语文说明方法总结11-18
小学语文备课方法指导11-19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07-24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06-13
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07-24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大全08-30
小学语文培优方法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