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论文饮食(13篇)
1.养生论文饮食 篇一
四季养生,讲究的是人们遵循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规律,寻求阴阳平衡,实现强身健体,养生延年!中医说,养心季节在于夏。那么在夏季,人们要顺应节气的脚步,在饮食方面重点养“心”,以求安度酷暑。我们这里给大家准备了四季养生:夏季饮食养生三部曲。
第一部:饮食宜清淡
进入夏天后,暑热逼人,容易令人烦躁伤心,食欲也会有所下降。所以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尽量少吃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不妨多吃莲子、豆制品、鸡肉、瘦肉、芝麻、玉米,多喝牛奶等,既能补充营养,又可以起到强心的作用。为大家推荐几款养心菜谱。
荷叶凤脯:取鲜荷叶2张,火腿30克,剔骨鸡肉250克,水发蘑菇50克,玉米粉12克,食盐、白糖、鸡 油、绍酒、葱、姜、胡椒粉、味精、香油各适量。将鸡肉、蘑菇、姜切成薄片。荷叶洗净,用开水稍烫一下,去掉蒂梗,切成10块三角形备用。蘑菇用开水焯透捞 出,冲凉后与鸡肉一起放入盘内,加上述调料搅拌均匀,然后分放在10片三角形的荷叶上,再各加一片火腿,包成长方形包,上笼蒸约2小时即可。此菜有助养心健脾补虚。
莲子猪肚:取猪肚1个,莲子50克,香油、精盐、生姜、葱、蒜各适量。先将莲子用水泡发,放入猪肚内,用线缝合后放入锅内,加清水炖熟后捞出晾凉。将猪肚切成均匀细丝,同莲子放入盘中,再用香油、精盐、葱、蒜调料与猪肚丝拌匀即成。此菜可去心火、健脾益胃。
第二部:适当“增酸减苦”
立夏之后,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天气转热后,人体出汗多易丢失津液,需适当吃酸味食物,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之 类,它们的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且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
水果沙拉:将苹果、梨、香蕉都去皮去籽,切成一寸长三分宽的薄片,桔子分瓣,草莓对切两半,放入盛器内拌 匀。生菜叶洗净,消毒待用。在小盘里用生菜叶垫底,上面放拌好的水果片。再将鲜奶油、柠檬汁倒入色拉油沙司内拌匀,浇在水果片上。沙拉色泽鲜艳,香甜爽口,做法简单。水果的种类数量可随个人口味随意增减。不过做成后建议立即食用,不宜放置过长时间。
番茄西米粥:将番茄去蒂,用冷水洗净,再用开水略烫一下,捞出放冷水中,撕去外皮,从中剖两半,再用刀切 成丁块;西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发好,捞出沥干水分;锅中加入约1000毫升冷水,加入西米,用旺火烧沸后放入番茄块,改用小火略煮;调入白糖、糖桂 花,即可盛起食用。
第三部:多进稀食利湿
天气转热,出汗多,体内丢失的水分也随之增多,所以多进稀食,如早、晚食粥,午餐时喝汤,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
百合莲子绿豆粥:取百合、莲子各50克,绿豆200克,粳米、冰糖各100克,陈皮30克。将百合用清水浸泡备用;绿豆、粳米洗净;陈皮浸软刮干净。水开后下莲子、绿豆、粳米、陈皮,同煮。粥将熟时下百合,用冰糖调味,待再沸后即可食用。
冬瓜生鱼汤:取生鱼一条,冬瓜500克,红豆60克,葱头5粒。将生鱼剖开,去鳞和肠脏,洗净,冬瓜连皮切成块状,葱头拍碎,红豆洗净,同放入锅内,用水4碗,煮至生鱼烂熟,加油盐调味即可。
2.养生论文饮食 篇二
关键词:少林饮食,科学安全,价值突出
关于少林寺的新闻经常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因为少林文化遗产对人们的生活习惯影响很大,人们希望看到正确的论述,希望运用少林文化遗产中的精粹为自己的健身养生服务,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本文就是要挖掘少林文化遗产中优秀的饮食养生文化,使之产业化,让更多的人受益。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95 年),创建距今已有1500 多年历史。少林寺建成初始,少林寺内的饮食还不太科学,当时僧人营养不全面,加上锻炼很少,致使寺庙内的僧人体质虚弱,后来随着寺庙的发展,饮食也迅速发展了起来。
1 少林饮食的历史
少林文化是复合文化,它受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极深,中国饮食文化很早就突出以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皇帝内经》里就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养、助、益、充’的饮食观念。”后来受老庄“无为而清静”、“蔬食以遨游”思想的影响,一大批隐逸文人志士,崇尚自然,认为“吃肉使人气浊,吃素使人气清”为了追求清气,极力奉行素食。如《孟子》梁惠王上曰:“君子之於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这是表示仁慈。另外,儒家也曾经要求在父亲或母亲去世后子女要服丧,在其间断一切肉食,穿着布衣。
在古印度,佛教僧团实行乞食制度,施主给什么就吃什么,不选择荤与素。到现在除了中国佛教( 以及直接从大陆传入的台湾佛教) 外,其他如藏传佛教、东南亚一带的南传佛教、日本佛教等等,并不忌讳吃荤。全世界的佛教徒都是吃三净肉——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佛教刚开始传入我国的大都是小乘经典,由于戒律里没有明确规定僧人不许食肉,特别是从我国北方传入的佛教,因为天气严寒,僧人食肉也是普遍现象,因此我国僧人当初并没形成素食的风气。后来,以菩萨慈悲精神为本的佛教经典传来,如《涅槃经》、《楞伽经》、《梵网经》、《首楞严经》等。这些经典中都有根据慈悲和平的教义,由戒杀放生到主张不吃肉的内容。
中国南朝梁武帝(502-549)是位虔诚的佛教徒,积极提倡素食,并于天监十年(511 年)颁布《断酒肉文》劝导和命令僧人遵守,从此素食就成了中国僧人的优良传统。与梁武帝差不多同时代的北齐文宣帝,也曾经进行了长时间、大规模的戒杀断肉的素食运动。“断酒禁肉,放舍鹰鹞,去官畋渔,郁成仁国。又断天下屠杀。越六年,三敕民斋戒,官园私菜荤辛悉除。”(《续高僧传》卷十六)此后三年,文宣帝又连续三次下诏戒杀蔬食。(《北齐书·文宣帝本纪》)。梁与北齐一南一北,共同促进了中国汉传佛教僧人特有的素食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此后中国一千多年的佛教文化。
2 少林饮食符合中医养生理论
按照中医理论的说法,有了食物之源,才能生成生命所必须的营养物质——气、血、津液等。这些营养物质维持着人体正常新陈代谢,从而使人体气血周流不息,生命不止。饮食水谷是人出生之后(即后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也是生成气血的物质基础。而饮食水谷的运化则由脾胃所主,所以古人有“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之说。这也是讲,人应注意脾胃的调养、合理的饮食,使脾胃运化功能健全,气血得以化生。《灵枢·决气》篇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由此可见,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1]。黄帝内经《经脉别论篇》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这样水谷精气散布周身皮毛,流行在五脏经脉并作出适当调节,这是经脉的正常现象。而酒肉等肥甘厚味之品都是不易消化的食物,久食、过食、多食,久则成积,积而化火,就可以损伤脾胃,脾不升清,胃不降浊,进而影响到全身脏腑的正常机能,脏腑的机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这时候疾病就产生了。
中医推崇辨证择食,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不同身体素质选择适宜的饮食。调配饮食时应注意食物适量,宜清淡,忌过食肥甘厚腻、辛辣之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饮食不洁导致胃肠疾病或加重病情。[2]
少林的食材以五谷类为主体,并辅以蔬菜类、五果类、菌类及其他素食构成,并讲究戒酒及辛辣之品、如五谷类:小麦、大麦、荞麦、糙米、黑糯米、豆豉、大豆、小豆、扁豆;蔬菜类:冬瓜、南瓜、白菜、葱、姜、番茄、韭菜、黄瓜、山药、萝卜、百合;五果类:大枣、桃子、杏子、石榴、梅子、橘子;
中医认为豆类蔬菜的共性是性平,有化湿补脾的功效。
小麦甘、凉,入心、脾、肾经,养心,益肾,除热,止渴。
小米性甘微寒,有健脾、除湿、安神等功效。
荞麦甘,凉,入脾、胃、大肠经,开胃宽肠,下气消积,解湿热毒。
绿豆甘,凉,入心、胃经,清热解毒,消暑,利水解药毒,主治暑热烦渴、水肿、泻痢、丹毒、痈肿;冬瓜性微寒,味甘淡,入肺、大肠、小肠、膀胱经,能清热利水,生津止渴,润肺化痰,解暑。
连藕甘,寒,入心、脾、胃经,生者能清热凉血。
菌类:蘑菇、木耳、银耳、这些食物是纯素食,不仅富含纤维而且又有着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人体所必须的营养物质。蘑菇味甘性凉,归胃经,有悦神,开胃止泻,化痰理气之功效,可补脾胃,益中气,主治脾胃虚弱,食欲减退,少气乏力。
银耳、桂圆、红枣熬制的汤,调节禅僧虚弱的脾胃;精心炒制的姜片,驱寒去湿;细心烹调的罗汉菜,坚持“滚、烂、淡”的原则,既使人容易静心,又容易消化。
可以看出在少林寺的日常生活中以五谷类、豆类、菌类为主料,配合瓜果,戒五荤,戒酒,忌肥甘厚腻,这与中医学中的食养类似。
少林素食中的食物大部分都归脾胃经,而且性味甘平,都以天然绿色食品为主,忌大辛大热,这些食物都是容易消化和易于吸收的,不会加重五脏六腑的负担,符合中医以清淡为益的膳食原则。少林素食作到饮食无偏,有节、有度、清淡、现在谈饮食营养注意三点:多样、平衡、适度。
3 少林饮食符合现代营养学
少林武僧的午餐,主食三种,有馒头、白米饭和红豆粥,三种菜,豆腐炖土豆、青椒炒干豆腐和西红柿炒茄子,还有一个绿叶菜汤。每天早餐有牛奶和豆浆供应,午餐和晚餐基本都有豆制品。而这,就是少林武僧不吃荤食又能保持体力的秘诀!
乳制品本来就属于动物性食物,而大豆素有“植物肉”之称,其所含蛋白质与肉类相似,都是优质蛋白。因此虽然少林武僧不吃肉,充足的乳品和豆制品完全可以满足武僧们每日所需优质蛋白的数量,在少林寺的斋堂,每天中午还有红豆汤或者绿豆汤供应,这看似再普通不过的汤品,对于维护武僧的身体健康,预防“钾缺乏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量出汗是导致人体钾缺乏的常见原因,如果出现钾缺乏,将发生肌肉无力、瘫痪、心率失常、横纹肌肉裂解症及肾功能障碍等严重问题。因此在大量出汗时,一定要及时补充钾。而利用食物补钾无疑是最安全、最经济的补钾途径。[3]
4 少林饮食能改善现代人的饮食
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高脂肪、高蛋白、的过量摄入造成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少林饮食中没有动物食品,有效的避免了这些高脂蛋白的摄入
佛教的养生观念于传统中医养生观念是一致的,都讲究以预防为主。尤其是肠胃病方面, 更应预防为主, 俗话说“病从口人”。佛教弟子有饭后刷牙, 便后洗手, 馒饭不食等等教法, 就是从源头上杜绝肠胃病的发生。少林禅修方面讲, 修禅即是修心。吃饭时不胡思乱想, 细心体会吃饭时的每一念感受。细嚼慢咽, 这样做有助于胃肠道的消化吸收, 也有助于胃肠道的保养。在少林功夫方面, 最突出的莫过于少林绝学《易筋洗髓经》, 通过其中八段锦图说内容为大家讲解少林功夫导引与肠胃病调理的关系。其中第三组“调理脾胃需单举”动作与肠胃病调理有密切关系,可以有效调节脾胃升降气机, 增强胃肠道的受纳及消化吸收功能, 并可对腹腔内脏器起到按摩作用。所以肠胃病的调理采用少林功夫导引是一种既简便又实用的方法。
五谷为主,菜蔬、瓜果肉为辅的杂食观我们要做到以五谷类为主食,肉类为副食,蔬菜来充实,以水果来辅助,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调配饮食,使五味和谐,则有助于机体消化吸收,滋养脏腑、筋骨、气血,因而有利于健康长寿。
注重养成良好的进食规律,在进食的量和时间上我们要有一个合理的把握,这样才能更好的配合脾胃的协调,有张有弛,保证消化、吸收活动有节奏的进行。
5 少林饮食产业化
少林饮食养生是中国传统养生学中的重要一支,对很多人产生过影响,或者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少林饮食养生是少林寺僧在长期的生活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系列的保健养生方法。
据《梁书·贺琛传》记载,梁武帝时期建业寺中有个僧厨,素菜烹调技艺精湛,有“变一瓜为数十种,食一菜为数十味”的技艺。以后,又不断出现技艺高超的僧厨,经过长期的改进、提高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寺庙素菜清香飘拂的独特风味。在此之后寺院素食随之发展起来,在人们饮食生活中别树一帜推动了民间素食风俗。
据饮食史料记载:少林寺的僧人曾款待过北魏孝文帝、唐太宗、清高宗等20 多位皇帝。比较著名的是三次规模较大的盛宴,分别是:潘龙宴、龙凤宴和飞龙宴。潘龙宴,公元629 年,2 月,大和尚昙宗为迎接唐太宗李世民的到来而特设的有60 道素肴的一次素宴。此宴的主菜是“老龙蟠窝”,而最受唐太宗喜欢的是“少林八宝酥”次菜是选用嵩山上的新摘下来的山珍,拌合蜂蜜、白糖、面粉等精制而成。太宗食后赞不绝口的说“真天下奇珍也。”[4]龙凤宴,是唐太宗游寺41 年后,大和尚昙宗为迎接武则天驾临而特设的一次素宴,此宴共计120 道菜,主菜是“龙飞凤舞”,而武则天赞赏的是“万花汤” 感觉此汤是异香扑鼻,具有清醒解乏之功效,服了之后是精神倍增。[5]飞龙宴是少林寺历史上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素宴,是在公元1292 年,大和尚福裕为元世祖忽必烈巡寺而准备的一次素宴。此宴共有90 道素菜,主菜为“鲤鱼跳龙门”,忽必烈最欣赏的一道菜是“中岳八景”,此菜以“崇山待月”、“卢崖飞瀑”、“玉溪垂钓”、“少空晴雪”等中岳八景为造型烹制而成,忽必烈吃后称赞是“天下第一美味”。[6]
最有代表性的是清代少林寺精研养生长寿而著名的和尚玄贵,他撰写的《少林寺长寿旨要》最为典型,包括:(1)参禅养生法;(2)膳食健脾法;(3)阳光照身法;(4)冷水浴身法;(5)寒暑风育法;(6)气功延寿法;(7)走越轻身法;(8)硬功壮体法;(9)金刚固体法;(10)金刚延寿功;(11)医秘延寿法;(12)按摩疏内法;(13)武术健身法。这十三法是少林寺僧在长期探讨长寿之法的实践中,继承山门宗风,不断吸收寺外各养生名师的宝贵经验,逐步创立的一种综合养生长寿全法。实践证明,此法对抗疫祛病,健身延寿,确有良效[7]
根据佛教的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出家修道,苦行6 年,每日只吃一麻一米,后因饥饿劳累昏倒在地。一位牧女给他喂了用泉水熬成的乳糜状的粥后,恢复了元气,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夜里悟道成佛。后来,每年都仿效牧女的做法,熬粥供佛,从此,腊八粥就流行起来了。腊八粥实际上是以枣、杏、仁、核桃仁、莲子、花生、米、豆等煮成稀粥而成,它又称“佛粥”、“福德粥”、“福寿粥”。再后来,民间争相效法,特别是到清代,吃腊八粥之风更盛。
在少林寺素食的养生经验当中,有很多养生的食方颇受后人称道[7]例如:十谷健康粥( 糙米、黑糯米、小米、小麦、荞麦、芡实、燕麦、莲子、麦片和薏苡仁等分量混合文火熬制而成) 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肝肾的功效、酸辣黄瓜(黄瓜500 g,姜丝5 g,干红辣椒丝5 g。豆苗冬笋:豆苗250 g,冬笋肉200 g,姜1 片,酒适量,麻油一茶匙) 具有清热,开胃,益气的功效%蘑菇锅巴( 口蘑500 g,锅巴100 g,笋片15 g,青豆少许)具有悦神,益气,开胃,键脾的功效、莲藕黑豆粥( 莲藕500 g,黑豆100 g,黑枣8 粒,陈皮l/3 个,姜1 片,腐竹100 g)具有化湿,醒神,开胃,清热的功效、少林八宝酥(以灵芝、猴头菇、银耳、白果、木耳、嵩菇、香菇、茯苓八种山珍、补药分别制成)具有益气,强筋键骨,补益肝肾的功效交替食用,能起到强筋活络、提神健身、延年益寿的奇效。
少林素菜历来以青菜、豆腐、面筋、粉丝、精油为主要原料,并杂以金针、木耳、猴头、海带、紫菜等配料,并通过烧、炸、炖、烩、煎炒、溜、爆、拌等独特的烹饪技艺,却能制出上千种素肴[9]。
素食清淡可口且不容易铺张浪费,保护环境的清洁卫生安全,“在捷克国新罗瓦市召开第七次国际蔬食大会,这次有中、德、法、美、奥等十三个国家。(中国代表出席者,为民初鼎鼎大名的吕碧城居士)在这次大会中,英国的华尔绪博士,发表演说道:‘要想避免人类流血,便须从餐桌上做起。’”[10]让素食走向世界,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6 结论
挖掘少林美味的素食资源,加上有文化色彩的腊八粥等节日特色的素食,能给去少林寺游玩的人们,全方位的感受,在享受少林文化的洗礼同时,排除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烦躁情绪,给心理和身体一次健康的调节。
参考文献
[1]少林延寿法·德虔[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2][8]浅析少林素食规律对当代人养生的启示·明海霞[J].甘肃中医,2008(21):12,49.
[3]少林武僧的饮食秘笈·宁莉[J].家庭医药,2010:10,68.
[4][5][6]少林寺三大素宴.秦立虎[J].中国土特产,1998:18,37.
[7德虔·少林长寿秘诀[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0:57,680.
[9]独树一帜的少林素宴·范靖国[J].烹调知识2003(09):01,19.
3.何为饮食养生 篇三
天人相应,是指人体的饮食应与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例如,生活在潮湿环境中的人群适量地多吃一些辛辣食物对驱除寒湿有益,而辛辣食物却不适用于生活在干燥环境中的人群,所以说各地区的饮食习惯常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一年四季不同时期的饮食也要同当时的气候条件相适应。例如,人们在冬季常喜欢吃红焖羊肉、肥牛火锅、涮羊肉等,有增强机体御寒能力的作用;而在夏季饮用乌梅汤、绿豆稀粥等有消暑解热的作用。这些都是天人相应在饮食养生中的体现。
调补阴阳。是指通过合理饮食的方法来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传统养生学认为,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应该保持“阴平阳秘”的健康状况。如果机体失去阴阳的平衡状态就会产生疾病,人们可以通过饮食来调节阴阳以保持健康。例如,甲鱼、龟肉、银耳、燕窝等可以养阴生津、滋阴润燥以补阴虚,羊肉、狗肉、鹿肉、虾仁等可以温肾壮阳、益精填髓以补阳虚,即是饮食调补阴阳的体现。
审因用膳,是指根据个人的机体情况来合理地调配膳食。我们知道人体需要全面而均衡的各种营养成分。所以《黄帝内经》提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另外,还要根据年龄的特点来调配饮食。儿童及少年时期。属于稚阴稚阳之体,各脏腑器官的发育和生理功能都不成熟,所以容易感受邪气而生病,日常饮食宜选用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或应用一些健脾消食的中药来进行适当调补,而禁忌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青壮年时期,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旺盛。体质强壮,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滋补,只要在日常生活中保证饮食的营养均衡即可。当人体患病时可根据具体的病情采用清补的方法以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当人体因某些原因出现虚弱的症状时,则应采取滋养的饮食养生保健方法。到了老年。各种生理功能减退,常常出现气血不足,阴阳虚损的情况,应用饮食养生保健方法时宜选用那些易于消化而具有补益作用的食物或药物,而应禁忌食用寒凉或难于消化的食物。
另外,人体有男女性别之不同,特别是女性具有经孕产乳等生理特点,常会出现血虚不足的症状,在日常生活的饮食养生保健中应适量地多进食一些补血养血的食物及药物。妇女妊娠期间应进食营养成分丰富的食物,做到品种多种化,并要注意禁食一些具有活血作用或坠胎作用的食物及药物。
4.立冬饮食养生攻略 篇四
《黄帝内经》讲了一个道理:吃饭的量恰到好处补气,吃多了伤气;味道过厚伤气,味道清淡补气。老子在《道德经》里也讲道:过多吃美味的食物伤胃。二是要看食物的属性和身体的需要。任何可吃食之物都有性,离不开寒、热、温、凉、平五种属性。体内热时应吃凉性的,体内凉时应吃热性的。如:胃热,应吃寒性的香蕉;胃凉应喝热性的姜汤。如果吃反了会闹出病来。又如:每年立秋至秋分之间气候燥热,不宜吃辛辣之物,易引发胃和大肠燥热火气上攻,导致耳聋、耳鸣等症。
水果吃得合适是营养,吃得不当有害于身体。脾胃虚便稀时不要吃水果,气盛便干时多吃水果。
二、吃牛羊肉少食海鲜。
立冬后,人们在饮食上依然要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的食物,如桑葚、桂圆、甲鱼、黑木耳等。
要多吃热量较高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来避免维生素缺乏,多吃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牛肉、羊肉、乌鸡、豆浆、牛奶、萝卜、青菜、木耳、豆腐、芹菜、白萝卜、土豆、大白菜、菠菜、苹果、桂圆等都是立冬后比较适宜的饮食。此外,冬季养生可以多吃坚果,坚果是指油脂多的种子类食物,如花生、核桃、板栗、榛子、杏仁等。同时,要少吃海鲜等寒性食物,不宜吃肥腻或过咸的食品,少吃脂肪、糖含量多的食品。如果要食疗,可食用黑芝麻粥、虫草老鸭汤等,可以补益肝肾、滋阴助阳。
三、以增加热量为主。
冬天的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加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冬天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四、注意补充维生素。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个冬季过后,人体出现维生素不足,如缺乏维生素C,并因此导致人发生口腔溃疡、牙根肿痛、出血、大便秘结等症状。那么人们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它们均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还有维生素A,红心甘薯还含较多的胡萝卜素。多吃薯类,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内热的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还应选择圆白菜、心里美萝卜、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这些蔬菜中维生素含量均较丰富,要经常调换品种,合理搭配,补充人体维生素需要。
五、不可盲目“进补”。
在补冬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进补时,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以调整脾胃功能。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一个好选择。如吃“腊八粥”有助于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小麦粥有养心除烦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养阴、萝卜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养阴固精、茯苓粥可健脾养胃、大枣粥可益气养阴等等。
立冬时节养生的十大注意事项
1、多“点”水: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很多于~3000毫升。
2、出“点”汗: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3、防“点”病: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应留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4、调“点”神:冬天寒冷,易使人情绪低落。最好方法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一些诸如慢跑、滑冰、跳舞和打球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是消除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5、早“点”睡:“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因而,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6、进“点”补:冬季养生要科学进补。阳气偏虚的人,选羊肉、狗肉、鸡肉等。气血双亏的人,可用鹅肉、鸭肉、乌鸡等。不宜食生冷燥热的人,选用枸杞子、红枣、木耳、黑芝麻、核桃肉等。药补则一定要遵医嘱,一人一法。冬令进补时,为使胃肠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选用红枣炖牛肉、花生仁加红糖,也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以调整脾胃功能。
7、护“点”脚:冬季健脚即健身。天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天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增进血液循环。
8、早“点”睡: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因而,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9、进“点”补:冬季养生要科学进补。阳气偏虚的人,选羊肉、狗肉、鸡肉等。气血双亏的人,可用鹅肉、鸭肉、乌鸡等。不宜食生冷燥热的人,选用枸杞子、红枣、木耳、黑芝麻、核桃肉等。药补则一定要遵医嘱,一人一法。冬令进补时,为使胃肠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选用红枣炖牛肉、花生仁加红糖,也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以调整脾胃功能。
10、冬季养生的十个点包括护“点”脚:冬季健脚即健身。天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天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增进血液循环。
立冬的生活习惯
1、开窗通风
冬天家里一般都会门窗紧闭,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应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各开窗通风2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早睡晚起
立冬之后生活起居调养应该以“养藏”阳气为重点,人们要适当的早睡,早上也不宜起得太早,以此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3、适当运动出点汗
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4、调控不良情绪
冬季日照时间变短,也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抑郁的心情,黑夜来临的时候人体大脑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会影响人的情绪。白天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增加晒太阳的时间,多到室外走动一下。
立冬是什么意思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在现在,人们在立冬之日,也要庆祝一下。立冬习俗有什么不同呢?立冬吃什么?虽然我们很熟悉立冬这个节气,立冬是什么意思可就不是很多朋友都了解了。下面就为你讲述贺冬、冬学与拜师,让你对立冬有更多地了解。
冬天是农事休整季节,“秋收冬藏”,人们珍贵这个季节。但在旧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诗)这是旧社会人民生活的写照。
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冬学
冬天夜里最长,而且又是农闲季节,在这个季节办“冬学”是最好的时间。冬学非正规教育,有各种性质:如“识字班”,招收成年男女,目的在于扫盲;“训练班”招收有一定专长的人,进行专业知识训练,培养人材;“普通学习班”主要提高文化,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冬学的校址,多设在庙宇或公房里。教员主要聘请本村或外村里人承担,适当的给予报酬。
拜师
5.饮食养生十大准则 篇五
1、主食与副食的比例
通常我们所说的主食是指米、面、杂粮等,副食是指肉、蛋、菜等食物。主食和副食二者缺一不可。有人提倡多食肉少吃粮,这不符合养生之道。有人要减肥,只吃主食,不吃副食,结果却适得其反,多余的淀粉在体内会分解成葡萄糖,并转化为脂肪储藏起来。有人觉得主食没有营养,不吃正餐,饮食无常,零食不断。这些都不符合饮食养生的要求。
2、细粮与粗粮的比例
吃粗粮成了近年来的一种新时尚。很多人喜欢吃粗粮,认为它营养价值高、入口感觉好,而且对牙齿、面部肌肉等都比较有益。可是,粗粮虽好,也不宜多吃。因为其中含有过多的食物纤维,会影响人体对蛋白质、无机盐以及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甚至还会损害到人体的生殖能力。日常饮食,细粮与粗粮的比例控制在4:6最健康。
3、酸性与碱性的比例
事实上,食物的酸碱性并不是由我们的味觉决定的,而是与它的矿物质含量有关。所以水果中通常吃起来酸酸的,如柠檬、杨桃,然而它却是碱性食物:又如米饭,面类并无显着的味觉反应,可是为酸性食物。若以日常食物分类,大部份动物性食物,属酸性食物,如鱼类、肉类、贝类。此外,大多数谷类、部份坚果类亦属于酸性食物。
4、荤与素的比例
荤与素二者的合理搭配,可以让人既饱口福,又不致于因吃动物性食物过多,而增加血液和心脏的负担。我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这样的膳食结构比较利于长寿。
5、干与稀
每餐饮食都应该有干有稀,有的人图省事只吃干食,不仅影响肠胃吸收效果,也易引起营养成分比例失调。当然餐餐吃稀的,也不是良好习惯。营养专家建议,胖人先稀后干,瘦人先干后稀。
6、品种与数量
每天进食的食物品种越多越好,但是数量上要适当控制。
7、酸甜与苦辣
多吃苦辣食物,少吃酸甜食物。
8、小火与大火
多吃用小火(焖、炖、热、煨)烹调的食物,少吃用大火(炸、爆、烧)做的食物。
9、寒与热
食物有寒、热、温、凉四性之别。营养专家建议,寒者以热补、热者以寒补的平衡膳食,如果破坏了这种平衡必然伤身,维持这种平衡才能延年益寿。比如:夏天炎热,喝碗清凉解暑的绿豆汤;冬天寒冷,就喝红小豆汤;吃寒性的螃蟹一定要吃些姜末,吃完还要喝杯红糖姜汤;冬天吃涮羊肉,一定要搭配些凉性的白菜、豆腐、粉丝等。
10、饥与饱
6.合理饮食 有助养生 篇六
初夏
此时是春夏转换季节,也是人体对环境温度最为适宜的有利温度,蛋白质摄取量应在平常基础上增加10%~15%,注意多补充赖氨酸和蛋白质等人体必须养分,多进食鱼、肉、蛋、奶和豆类食品,这些食物中的蛋白质多且好。在初夏,人往往不愿吃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喜清淡饮食,这有悖于合理饮食概念。诚然,个人口味不一致也是一个因素,应注意的是,在清淡饮食同时,要讲究营养素的搭配,初夏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对以后炎热酷夏的身体质能消耗提供足够的基础。故应多选食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在烹调上也要花样翻新,以增加食欲。
仲夏
温度过高,人体易大量出汗,如果体内水分不足,还会流失大量钙、钾,而缺钙又会引起人体严重脱水,所以补充水分和无机盐是关键。水分的补充最好是少量多次,这样可使机体排汗减慢,减少人体水分蒸发量。尽可能食用含钙钾高的食物,如蔬菜、豆类制品、海带、蛋肉类等。因为汗液中含钙、钾等有机成分,若不及时补充,能引起人体机体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紊乱,也易诱发中暑。所以,仲夏要多吃清热利湿和水分、无机盐含量高的食物。也应食些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诸如鸭肉、鹅肉、鲫鱼、瘦猪肉、豆类、食用蕈类(香茹、平茹、银耳等)、薏米、百合等。此外,亦可吃些解暑药粥,如绿豆粥、荷叶粥等,有一定祛暑生津功效。
盛夏
人体大量排汗,水分盐分损失较多,应多吃一些富含水分和盐分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番茄、动物肝脏、虾皮、煲鸭汤、猪骨汤、豆类及其制品等,亦可多饮用茶水和冰凉果汁,增加人体水、盐分。盛夏多雨、湿热,也利于细菌生长繁殖,食物易腐烂变质,是胃肠道疾病多发季节,在合理饮食防暑降温同时也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西瓜是盛夏时期补充人体水分流失的最佳果品,含有人体所需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维生素C等。苦瓜有清暑涤热,明目解毒作用,用苦瓜做成凉菜,也是清火消暑的好蔬品;黄瓜含水量高,为蔬菜中含水量最高的蔬菜,它含的纤维素非常娇嫩,对促进肠道中腐败食物的排泄和降低胆固醇方面均有作用,凉拌时加上大蒜和醋,不但好吃还杀菌,可防止肠道疾病。西红柿也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解暑止渴作用。李时珍曾高度评价绿豆为“济世之良谷也”。在酷暑里喝一碗绿豆汤,自有神清气爽、烦渴尽去、暑热全消、心旷神怡之感,这是绿豆有清热解暑、止渴利尿的功效。
夏季饮食调养,除了要着眼于清热消暑外,还要注意不要损伤了脾肺之气,《养生论》说:“夏气热,宜食味甘以寒之,不可热也。”夏天一定要少吃辛热食物,如羊肉、狗肉等。现代医学认为,夏季炎热的刺激,使神经中枢处于紧张状态,内分泌腺的活动水平也有改变,引起消化能力减低,胃口不开,不思饮食。因此,夏季如何吃好及合理饮食对养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7.养生论文饮食 篇七
1、处暑养生要进行饭后散步
饭后散步,或者饭后做点轻松家务,对于处暑后养生是个好习惯。刚吃完饭并不适合剧烈运动,不适合快走,但不意味着连慢悠悠的散步也不可以。出门散步的好处,很大程度上在于让人精神放松。如果不散步,可能会看电视、看电脑、看杂志等,而脑力活动更不利于消化吸收。在饭后两小时之后,可以做些不太累的运动,快走、慢跑、跳操、瑜伽等都可以。适度的运动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对消化吸收能力也有帮助。
2、处暑养生要进行慢跑锻炼
慢跑也是一项很理想的秋季运动项目,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功能;改善脑的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氧供应,减轻脑动脉硬化,使大脑能正常地工作。跑步还能有效地刺激代谢,增加能量消耗,有助于减肥健美。对于老年人来说,跑步能大大减少由于不运动引起的肌肉萎缩及肥胖症;减少心肺功能衰老的现象;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动脉硬化,有助于延年益寿。近来,科学家还发现,坚持慢跑者得癌症的机会比较少。
当然,慢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在经历“空气浴”。如果人们经常处在污浊的空气中,就会感到精神疲惫、四肢无力,工作效率下降。因此,无论是健康人还是病患者,都应多到户外去活动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秋高气爽正是走出家门,到大自然中去锻炼的大好时机。一天之中,人们如果有1—2个小时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其中抽出40分钟左右进行慢跑,不仅会少染疾病,体质也会增强,精力也会日益充沛起来。
3、处暑养生运动消除“秋乏”
秋高气爽,到户外进行跑步、打拳、舞剑、做健身操、爬山或去公园散步等,可以迅速使机体消除“秋乏”的感觉。尤其是舒展肢体的活动还能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要注意的是不宜进行高强度和剧烈运动,锻炼时应以微汗为适,切忌大汗伤及津液。对于经常待在室内的办公室一族,可利用办公间隙到室外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提高身体兴奋性。
处暑节气起居养生方法
1、早睡早起:良好的睡眠,不但可以消除疲劳,保护大脑,增强免疫力,还能促进发育,有利于美容。
2、子午觉保健康:古人认为,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及衰,体内气血阴阳失衡,必欲静卧,以候气复。(即每天于子时处于熟睡状态,午时静卧或小憩)。有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因此,子午觉既有防病保健的意义,又符合养生道理。
3、睡觉时保护好腹部:不论是午睡还是夜间睡眠,都应关好窗户,用被子盖好腹部,以免秋风使脾胃受凉。
4、不宜急于增加衣服:民谣素有“春捂秋冻”的说法,秋天不要一下子增加衣服,以便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
处暑节气饮食养生方法
1、适宜:大枣、莲子、黑豆、鲫鱼、鲤鱼、泥鳅、苋菜、甘蓝、乌梅、苹果、桃子。处暑时节,仍蕴有湿邪,且有早秋凉燥之气,所以一方面要照顾恶湿的脾胃,一方面又要收敛肺气以应秋令。可常用大枣、赤豆、莲子、黑豆等熬汤、煮粥或焖饭;常吃水产之物既祛湿又滋阴,如墨鱼、鲫鱼、鲤鱼、带鱼、泥鳅、牡蛎、蛤蜊等。新鲜的水果蔬菜:苋菜、甘蓝、土豆、玉米、香蕉、葡萄、苹果、桃子、梨等都有生津润燥,消热通便的功效,另外常喝豆浆、牛奶、淡茶以预防秋燥。
8.立冬节气如何饮食养生 篇八
多吃主食,适当吃羊肉、鹌鹑和海参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称为产热营养素。所以,冬季我们要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狗肉、羊肉、牛肉、鸡肉、鹿肉、虾、鸽、鹌鹑、海参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御寒效果最好。
气温骤降,身体一些部位对寒冷特别敏感,应当特别注意保暖。
海带、紫菜可促进甲状腺素分泌
人体的甲状腺分泌物中有叫甲状腺素,它能加速体内很多组织细胞的氧化,增加身体的产热能力,使基础代谢率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加快,抗冷御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进甲状腺素分泌。含碘丰富的食物是:海带、紫菜、发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动物肝脏、胡萝卜可增加抗寒能力
寒冷气候使人体维生素代谢发生明显变化。增加摄入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新鲜水果和蔬菜。
芝麻、葵花子能提供人体耐寒的必要元素
寒冷天气使人对体内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蛋氨酸可以通过转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适应寒冷所必需的甲基。因此,冬季应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制品、酵母、叶类蔬菜等。
立冬应该注意什么
一、立冬生活习惯
1、开窗通风
冬天家里一般都会门窗紧闭,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应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各开窗通风2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早睡晚起
立冬之后生活起居调养应该以“养藏”阳气为重点,人们要适当的早睡,早上也不宜起得太早,以此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3、适当运动出点汗
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4、调控不良情绪
冬季日照时间变短,也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抑郁的心情,黑夜来临的时候人体大脑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会影响人的情绪。白天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增加晒太阳的时间,多到室外走动一下。
二、立冬饮食习惯
1、适当进补
日常饮食中应该注意增加富含糖分、脂肪、蛋白质、维生素、钠、钾、钙等营养成分的食物。
2、饮食适宜清淡
饮食该以清淡为主,少食煎炒,多进果蔬,力戒温燥、辛辣刺激之物。冬季饮食的营养特点是增加热量,可选用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
3、多喝水
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很多于~3000毫升。
立冬饮食养生全攻略
一、饮食要适量清淡。
《黄帝内经》讲了一个道理:吃饭的量恰到好处补气,吃多了伤气;味道过厚伤气,味道清淡补气。老子在《道德经》里也讲道:过多吃美味的食物伤胃。二是要看食物的属性和身体的需要。任何可吃食之物都有性,离不开寒、热、温、凉、平五种属性。体内热时应吃凉性的,体内凉时应吃热性的。如:胃热,应吃寒性的香蕉;胃凉应喝热性的姜汤。如果吃反了会闹出病来。又如:每年立秋至秋分之间气候燥热,不宜吃辛辣之物,易引发胃和大肠燥热火气上攻,导致耳聋、耳鸣等症。
水果吃得合适是营养,吃得不当有害于身体。脾胃虚便稀时不要吃水果,气盛便干时多吃水果。
二、吃牛羊肉少食海鲜。
立冬后,人们在饮食上依然要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的食物,如桑葚、桂圆、甲鱼、黑木耳等。
要多吃热量较高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来避免维生素缺乏,多吃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牛肉、羊肉、乌鸡、豆浆、牛奶、萝卜、青菜、木耳、豆腐、芹菜、白萝卜、土豆、大白菜、菠菜、苹果、桂圆等都是立冬后比较适宜的饮食。此外,冬季养生可以多吃坚果,坚果是指油脂多的种子类食物,如花生、核桃、板栗、榛子、杏仁等。同时,要少吃海鲜等寒性食物,不宜吃肥腻或过咸的食品,少吃脂肪、糖含量多的食品。如果要食疗,可食用黑芝麻粥、虫草老鸭汤等,可以补益肝肾、滋阴助阳。
三、以增加热量为主。
冬天的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加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冬天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四、注意补充维生素。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个冬季过后,人体出现维生素不足,如缺乏维生素C,并因此导致人发生口腔溃疡、牙根肿痛、出血、大便秘结等症状。那么人们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它们均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还有维生素A,红心甘薯还含较多的胡萝卜素。多吃薯类,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内热的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还应选择圆白菜、心里美萝卜、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这些蔬菜中维生素含量均较丰富,要经常调换品种,合理搭配,补充人体维生素需要。
五、不可盲目“进补”。
9.李渔饮食养生观等 篇九
重蔬食在《闲情偶记》中,李渔提出了“肉不如蔬”的见解,原因是蔬食能“渐近自然”之故,因此能养生健体。对此,他认为应发扬上古“重蔬食,远肥腻”的遗风,方能崇俭以养生。
尚真味李渔用膳讲究物鲜质纯,不加配料,保存其自身原有的风味。
主清淡“馔之美,在于清淡,清则近醇,淡则存真。味浓则真味常为他物所夺,失其本性了。五味清淡,可使人神爽、气清、少病。五味之于五脏各有所宜,食不节必至于损:酸多伤脾,咸多伤心,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李渔的这一饮食主张,完全符合现代烹调之理。
忌油腻李渔认为,油腻能“堵塞心窍,窍门既堵,以何来聪明才智?”,此话今天看来未必科学,然而过食油腻食物与肥胖症、冠心病、高血压密切相关,这一点已被现代医学所肯定。
讲洁美《闲情偶记》有云:“施之蔬菜瓜果,摘之务鲜,洗之务净,而每食菜叶之类,必须白绿鲜嫩”,这些与我们今天的食品卫生标准倒有几分相似。
慎杀生李渔讲的慎杀生,非佛门的戒杀,而有儒家“远庖厨”的仁心。他认为凡是与人有功的牲畜应尽量不杀、忌食,飞禽走兽等须慎用。
求食益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注重营养价值。李渔认为,米养脾、麦补心,应兼食补充,各取所长;为使饮馔得益,饮食不可过多、过速;饮食时要注意情绪心境,大悲大怒时不可食。
喜果茶李渔是一位“茗客”,对饮茶食果能怡情悦性颇为津津乐道,并认为这是修身养性、怡神健体的良方。
柠檬水保健康
王旭峰
在大超市的水果销售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色泽橙黄、气味芬芳的柠檬。柠檬本身是一种营养和药用价值都极高的水果。柠檬中含有丰富的柠檬酸,被誉为“柠檬酸仓库”。柠檬中最主要的营养成分除了糖类以外,还有钙、磷、铁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烟酸等。
我们可用鲜柠檬泡水喝,由于柠檬水维生素含量极为丰富,因此是美容的佳品,能防止和消除皮肤色素沉着,起到美白的作用。喝柠檬水还可以防治心血管疾病,因为柠檬水能缓解钙离子促使血液凝固的作用,所以可预防和辅助治疗高血压和心肌梗死;柠檬水中含有大量柠檬酸盐,能够抑制钙盐结晶,从而阻止。肾结石形成,甚至可以使部分慢性肾结石患者的结石减少、变少。
柠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具有抗菌、提高免疫力、协助骨胶原生成等多种功效,经常喝柠檬水,可以补充维生素C。感冒时一天喝上500~1000毫升的柠檬水,可以减轻流鼻涕症状,感冒好得也快,尤其是刚感冒时,可以不药而愈。另外它除了可抗菌及提高免疫力,还有开胃消食、生津止渴及解暑的功效。更鲜为人知的是,柠檬也能祛痰,且祛痰功效比橙和柑橘还要强。将柠檬汁加温开水和盐,饮之可将喉咙里积聚的浓痰顺利咳出。感冒初起时,不妨用柠檬汁加蜜糖冲水饮用,可以缓解咽喉痛、减少喉咙干等不适。
泡柠檬水时可将柠檬切成薄薄的片泡在水中,浸泡时最好选用温开水,这样有利于更多地保存柠檬中的营养物质。当然也可以在喝红茶、饮料时放入柠檬片。
10.中医谈夏季饮食养生 篇十
夏季节气特点
1.夏季主“长”中医认为,春主“升”,夏主“长”。《黄帝内经》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夏三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蕃,即茂盛;秀,即华美。在夏天的这三个月中,太阳直射,外在阳气最为旺盛,万物表现出一派繁荣茂盛。中医认为,只有夏季繁茂地生长,才有秋冬阳气更好的收、藏和阴精的储备。人体应该适应此季阳气的运动规律,根据太阳日出日落调整起居,心情平和,使得阳气顺利生长,宣发于外,气机宣畅,完成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的需求。
2.夏季多热夏季三伏酷暑,烈日炎炎,气温升高,若超过人体的耐受能力,即成为致病因素。热和暑均可伤人致病,且均为阳邪,易于化火,迫津外出,耗伤气阴,出现汗多乏力、倦怠纳差、口渴欲饮、身热心烦、便秘尿赤等症状,是中暑的一种常见表现。
3.多夹湿夏季与其他季节不同,我国某些地区可出现多雨,加之外在气温炎热,湿热交蒸,使得气候潮湿闷热。受此气候的影响,人们容易感受暑湿之邪而患病,可表现为倦怠乏力、身体困重、纳呆食少、口苦口黏、尿黄、苔腻等症状。
夏季饮食养生要点
1.顾护“阳气”,勿过寒凉
夏季酷暑当令,气温炎热,容易引动内火,对人体造成伤害。此时可选食性凉的冬瓜、黄瓜、西红柿、苦瓜等蔬菜,西瓜、香瓜、柚子、葡萄等水果,以及适当的冷饮等,有助于降温避暑,但不可过食冰冷食物,以免损伤阳气。《孙真人卫生歌注释》中说过:“盛暑之时,伏阴在内,腐化稍迟,瓜果园蔬,多将生痰,冰水桂浆,生冷相值,克化尤难。” 就是讲夏季人体外热而内凉,不可过食寒凉食品以伤阳气,否则可出现消化不良、腹泻便溏等病症。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夏天气温高,人体会产生一系列热的生理反应。出汗多,饮水多,适当吃些冷饮,不仅能消暑解渴,还可帮助消化,促进食欲,有益于健康。但如果不加以节制就容易损伤脾胃阳气,违背 “春夏养阳”的原则,可能引起胃痛、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老年人脾胃阳气已逐渐衰退,过食生冷会进一步伤及肾阳,造成洞泻不止。儿童消化机能尚未充盈,在夏季又易感暑热湿邪,如常吃生冷食物尤其是冰淇淋、饮料等,极易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出现长期食欲不振、腹痛、大便异常等症状。
2.顺应 夏“长”,注意营养
夏天主 “长”,需要增加营养,以满足人体代谢需求。但夏天气温炎热,又易夹有湿邪侵扰,容易导致脾气耗损,运化呆滞,消化能力下降。因此,大鱼大肉、油腻醇厚的饮食不宜多吃,煎炒烹炸、过于辛辣的食物也应少吃,以免加重脾胃的负担,同时也可减少上火助热的情况发生。《孙真人卫生歌注释》说:“三伏天,食物尤要淡味节减,使脾胃易于磨化,则腹疾不生。”是说夏天要吃脾胃容易消化的简单的饮食,这样才能杜绝胃肠道疾病的发生。清淡的饮食,就是平常说的“粗茶淡饭”,主食要以五谷杂粮为主,副食以豆类、蔬菜、水果、菌类为主。清淡饮食不是完全的素食,肉类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完全素食容易造成营养不良,所以对肉类烹饪应以清蒸、水煮为主,减少煎炸,少放油盐,尽量保持食物的原味。肉类食物最好选在午餐时食用,食肉时可将肉皮及油脂去掉,以减少脂肪含量。蛋白质每日摄入量以100克为宜,且最好一半以上为鱼、虾、鸡肉、鸭肉、蛋、奶、豆制品等易消化吸收的优质蛋白质。
3.适应个体体质
顺应自然的变化是一个总的要求,但还需要结合每个个体的具体情况来调整。简单来说,根据阴阳可对体质不平衡的人来分类,粗分为阳气亏虚或阴血亏虚两大类。阳气亏虚的人群,夏天“长”不足,应补阳气以助“长”;阴血亏虚的人群到了夏季,外热易于引动内火,致使病理之火旺盛而损伤阳气,调养目标是滋阴养血,使之不碍阳气的正常生长。
就饮食调理而言,阳气亏虚的人,在夏季应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适时进补助长阳气的食品,气虚为主的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山药、大枣、猪肉、牛肉等;阳虚明显的,可食用有一定补养阳气作用的食品,如花椒、生姜、羊肉等。
对于血虚的人群,饮食调养可食用桑葚、荔枝、黑木耳、大枣、猪肉、甲鱼等食物;阴虚的人群,可多吃些杨梅、葡萄、西瓜等水果,以及鸭肉、牛肉、鱼类等食物,对葱、姜、花椒等燥热的调味品应少吃。
4.夏季饮食要注意卫生
11.中医饮食养生之道 篇十一
食物对人体的滋养作用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
合理地安排饮食,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供给,可以使气血充足,五脏六腑功能旺盛。因而,新陈代谢功能活跃,生命力强,适应自然界变化的应变能力大,抵御致病因素的力量就强。
中医认为:精生于先天,而养于后天
,精藏于肾而养于五脏,精气足则胃气盛,肾气充则体健神旺,这是益寿、抗衰的关键。因此,在进食时应选用具有补精益气、滋肾强身作用的食品。同时,注意饮食的调配及保养,对防老抗衰是十分有意义的。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充分发挥饮食的防老抗衰作用尤其重要。很多食物都具有防老抗衰作用,例如:芝麻、何首乌、茯苓、葡萄籽、核桃、枸杞子、龙眼肉、蜂皇浆、山药、人乳、牛奶、甲鱼等,都含有抗衰老物质成分,都有一定的抗衰延寿作用。经常选择适当食品服用,有利于健康、长寿。
饮食有节,就是饮食要有节制,即进食要定量、定时。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早饭宜好,午饭宜饱,晚饭宜少”之说。所谓早饭宜好,是指早餐的质量,营养价值宜高一些,精一些,便于机体吸收,提供充足的能量。尤以稀、干搭配进食为佳,不仅摄取了营养,也感觉舒适。午饭要吃饱,所谓“饱”是指要保证一定的饮食量。当然,不宜过饱,过饱则胃肠负担过重,也影响机体的正常活动和健康。晚饭进食要少一些。也不可食后即睡,宜小有活动之后入寝。
此外,进食宜缓是指吃饭时应该从容缓和,细嚼慢咽。
12.内经饮食养生法 篇十二
《上古天真论》说“美其食”:即便是粗茶淡饭味也很美,进食时要恬愉专注,忌郁怒忧伤和恐惧,更不宜做各种活动,心不在食,不符合“饮食养生”,也不合“摄神为先”的养生精神。
古人讲“食不言,寝不语”,专心吃,一心睡,食睡俱佳,能不健康?!
饮食的方法在食前、食中、食后也有讲究。如食前不宜大量饮水,以免影响消化;食后不宜饮浓茶、吸烟,以免饮食中喧宾夺主;食中、食后不宜情绪波动,尤其不能打骂孩子,清代,梁章钜说“怒后不可便食,食后不发怒”(《退庵随笔,摄生》),否则会使气血逆乱,惹生疾病。
吃饭 时要多咀,以增加机械性消化,减轻化学消化负荷,口腔中的消化酶本身能直接增加消化酶,以帮助化学消化。
餐后不要急于看电视、驾汽车,睡大觉,去运动等。因为食后全身气血都已进入胃肠“全力”进行消化,此时做其他心理或躯体活动,则会使气血旁流入其他部位,减少胃肠消化所需的气血,即便不剧烈,长期如此极易引起胃病。
饭后可以散步。《千金方》“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肚”。边步行边摩腹,确实有助脾胃消化功能。
黄帝内经春季养生法则: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意思是说:春天3个月,草木发芽,天地一派生机,万物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在庭院缓步而行,披散头发,舒展形体,使意志顺应春生之气而舒畅条达,而不要损害、克伐它。要顺应春天的生养法则,违背这个法则,就要伤及肝气,生长之气不足,到夏天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意思是说:夏季3个月,是万物繁盛的季节。天地阴阳之气不断相交,植物开花结果。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适应夏天的阳光,让精神充实饱满,并使腠理宣通,卫气疏泄,使人心舒畅向外,如同所喜欢的东西在外界。这是与夏季相应的保养“长气”的道理,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要伤及心气。到了秋天就容易发生疟疾,供给秋天收养的精力就少了,冬天就会得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意思是说:秋天3个月,是万物成实的季节。此时天高气爽,西风渐起,地气清肃明朗,此时人们应该早睡早起,闻鸡起床,精神内守不急不躁,使秋天肃杀之气得以平和,意志不外越,从而使得肺气清平。这是与秋季相适应的保养方法,如果与之相违背,肺气则会受伤,到了冬天就会变生腹泻完谷不化的疾病,供给冬季闭藏的精气就少了。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意思是说:冬季3个月,是万物潜伏的季节。此时水结成冰,地冻开裂,这时节,人们不要扰乱阳气,要早睡晚起,早晨等待太阳升起后而起床,使精神内守伏藏而不外露,保持若有所得的心态,还要避免寒气侵袭,保持温暖,但不要过热而致皮肤开泄出汗,以致阳气频繁耗伤。这是与冬气相适应的保养藏蓄的道理,若违背这一原则,就会伤及肾气,到了春天,就会得痿厥一类的疾病,供给春季发生的精气也就少了。
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
当夏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
当秋之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
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病耳,故宜养心。
黄帝内经“司岁备物”就是说要遵循大自然的阴阳气化采备药物、食物,与节气相顺应的就是与阴阳气化相顺应,这样的药物、食物得天地之精气,气味淳厚,营养价值高。按照阴阳气化理论,植物生长都有一定的生长周期,违背自然生长规律的植物,违背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寒热消长规律,会导致寒热不调,气味混乱,徒有其形而无其质。
食药同源,不时不食。现代人的各种病怕就是违背了自然规律导致的,为了健康,我们返璞归真。也许你看到价格为觉的贵,但减少你的病痛,减少你吃药治疗的费用,就显的无价了。我们要重于养,减于治,这样我们身体的自然调节回复功能才能发挥极致,才能健康。
拓展阅读:内经教你如何选对喝茶时间
五脏
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生理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与小肠相表里。
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淤结);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生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
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生理功能:①主疏泄;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肛门会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六腑
胆: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胃: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小肠: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别清浊,“小肠主液”。
大肠: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膀胱: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三焦:生理功能:通行元气,总司气机和气化,为水运行的道路。
十二经络流注
对于中国人来说,喝茶养生是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但是什么时候喝茶好?喝茶是有时间规律的,不同时间点候喝茶起到的作用不一。
1
早晨
白开水后,淡茶水
因为经过一昼夜的新陈代谢,人体消耗大量的水分,血液的浓度大。早起后不宜直接饮茶水,最好先喝一杯白水。之后再饮淡茶水,对健康有利,饮淡茶水是为了防止损伤胃粘膜。
早上适宜喝红茶
人在睡了一夜之后,身体往往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喝红茶则可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能够祛除体内寒气,让大脑供血充足。
2
午后
下午3:00左右喝茶
下午3:00左右喝茶,对人体能起到调理的`作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补养、还能防止感冒,此时喝茶是一天中最重要的。
午后适宜喝乌龙茶或绿茶
通常情况下,人体在中午时分会肝火旺盛,此时饮用绿茶或者青茶可使这一症状得到缓解。
3
晚上:
晚上8:30左右喝茶
在这个时间是人体免疫系统最活跃的时间,对一些神经衰落人群,可以选择喝半发酵的温性的铁观音。千万不要喝绿茶,因为绿茶是不发酵茶,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
晚间适宜喝黑茶
人在吃了三餐之后,身体会积聚一些肥腻之物在消化系统内,倘若晚饭后能够饮用一杯黑茶则有助于分解积聚的脂肪,既暖胃又助消化。
其他适宜喝茶的时候
1.出大汗后,这时饮茶能很快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降低血液浓度,加速排泄体内废物,减轻肌肉酸痛,逐步消除疲劳。
2.吃太咸的食物后,同时多饮儿茶素含量较高的高级绿茶,可以抑制致癌物的形成,增强免疫功能。
13.养生饮食 心机助香 篇十三
维基解密 神秘体香
正如花朵的芬芳主要来自花蕊柱头上的花粉,是吸引昆虫来为之授粉繁殖后代一样,我们人类的体香,相当一部分也是帮助繁衍的“性香”。历史上,香妃令乾隆皇帝如痴如醉,正是女性体内的荷尔蒙起的作用,如雌二醇酮等与饮食中的某些化学成分互相作用的结果。普通女性体内也存在雌二醇酮,只不过没有香妃那么突出。
由于每个人饮食结构的差异、生活习惯和代谢情况的变化,分泌物中所含P甾酮与丁酸酯浓度都会起伏不定。所以不难得出结论,体香是可以通过饮食来调控的。
体香里有什么?
No.1雌二醇酮:在青春发育阶段,雌二醇酮的分泌也达到高峰期,在这阶段体香更为浓郁诱人。在欧美女性喜用的约会香水中,麝香味一直稳居榜首,这种气味能更好地传递类似雌二醇酮的诱惑力即荷尔蒙的微妙气息。
No.2丁酸酯:大汗腺的分泌物“丁酸酯”是构成体香的主要成分。但它的浓度很重要,只有浓度稀薄,且皮肤上的水分含量足够时,才会构成若有若无的体香。
No.3P甾酮:科学家发现,决定体香的还有“P甾酮”,当它与稀薄浓度的丁酸酯相互结合的时候,就能散发芳馨袭人的体香。
性情密码 闻香识人
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体香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严格说来,即便是喷了同一瓶香水的两个人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气味也是有细微差别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段散发出来的体香也会有所改变。
饮食造就香美人
布鲁塞尔的一家美容中心曾邀请10个国家的女性,做了一项别出心裁的体香检测试验。先让她们用无香肥皂清洁沐浴,然后让她们运动到微微出汗,再用可以分辨出数百种气味因子的仪器检测,结果发现女性的体香有着微妙的差别。法国女性个性自由奔放,喜食奶酪与深海鱼类,身体有酪香味;英国女性热爱大自然,个性保守含蓄,喜欢在花园里修剪、栽培,身体有藕香味;瑞典女性身材高大,多数是滑雪好手,体香是淡雅、如丝如缕的木槿香;德国女性个性十分严谨,饮食中多爱火腿、肉肠,制作这些肉制品的黑猪是吃橡树籽长大,因此德国女性自然散发出香木味与淡淡的坚果香;美国女性个性十分外向,饮食上也兼容并蓄,最后呈现出的体香是一种润滑、幽凉的藻香味。由于地域差异,10位女性的饮食习惯大相径庭,体香也各有不同,甚至不同的运动习惯与体香似乎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与你共同成长的体香
随着年龄增长,同一名女性的体香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十五六岁的妙龄少女散发出一股清冽的豆蔻花般的体香;二十来岁的青春女子,体香变得淡雅、开阔并持久;到了40岁以后,中年女子的成熟体香会像10月的木芙蓉一样。情感专家们也发现,那些结婚20年依旧感情浓烈的伴侣,除了性情投契以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你的体香依旧对我有致命诱惑”。当女人随着年龄变化产生的体香依然切合伴侣对你的想象时,你就像20岁时一样,依旧是他的女神。
饮食助气 散发“内源性”幽香
我们可以通过沐浴、喷洒淡香水、涂抹香味身体乳等方法,让身体散发出淡淡的幽香,但是这种“外源性”的体香,有时还没有从每个毛孔中散发的“内源性”体香更诱人。你知道吗?调整饮食结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们的体香。
排毒饮食再现轻快体香
你可能已经发现,过多地食用烧烤煎炸等肉类食物,很少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会使人的体味变得重浊难闻。排毒、注重体内循环的饮食不但可以为身体减负,还可以调控人体分泌物中“丁酸酯”的浓度,让轻盈的体香再现。比如常饮鲜榨的果蔬汁,可使体内血液呈弱碱性,把积存在细胞中的毒素溶解,并由排泄系统排出体外。常喝绿豆大枣汤、菊花枸杞茶,可以收敛油脂的分泌,排毒的同时强化气血调和,让体香显得幽淡芬芳。减少油腻荤食,将同样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香菇、黑木耳和野生菌做成美味的烩菜和杂菌汤,发挥其净化血液和解毒的功能,也能有效地清除体内污物,还可以让你的体味更像豆蔻少女。
有氧运动 生发活力体香
久病初愈、不经常运动的人身上有一种闷浊之气,这反过来证明身体代谢的活跃,才能使人升清降浊、蕴香生香。积极参加有氧运动,可使女性吸入比平常多几倍的氧气,使免疫细胞活力提升,从而强化体液循环,促进身体组织的新陈代谢,阻遏体内毒物的积聚,让体味更有青春活力。在冬天,有氧运动每周安排2-3次为宜,每次持续20-30分钟,应该运动到微微出汗,而不要大汗淋漓。因为剧烈运动过犹不及,超过负荷的运动会使身体积蓄过多的活性氧,一样会散发老化加速的气味。
花果食疗 肌体焕发芬芳
不少花果被证明不但能让我们散发幽幽体香,还有助于顺气活血、去除黑斑、美白肌肤。只要在平时的饮食上加点小技巧,便能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体香。
桃花清酒,驻颜有方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桃花能“令人好颜色”。桃花有促进皮肤末梢血液循环的作用,使肌肤红润有光泽。
How to?
将桃花干花倒入酒坛中,加上等白酒,以酒浸没桃花为度,加盖密封,浸泡30日之后启封,取出桃花另放。每次取药酒5-10毫升饮用,早晚各1次。
梅香白粥,体发生香
常吃梅粥,可以让身体、发丝都散发幽幽梅香,淡雅宜人。其色鲜红,其味鲜香,令人生津。
How to?
酸梅捣烂后,拌入早春芳香扑鼻的梅花,盐渍备用。在即将起锅的白粥里放小葱、少量麻油、胡椒粉,改小火,倒入梅实和梅花再煮三五分钟即可食用。
杏茶为伴,肤白体香
中医认为女性是否发浓肤白与肺有关,而镁元素可以令肺强健。杏花、杏蕾等都富含镁元素。
How to?
杏花初开时,取杏花去蒂晾干,每斤加甘草一两、盐梅十个研末后装入瓷瓶。饭后冲服芬芳杏茶,可以使肌肤又白又嫩,制造天然Baby肌。
芦荟凉拌,散放幽香
芦荟中含有一种高分子配糖体,有消炎去火的作用,尤其能让油性皮肤的人减少重浊体味,散放洁净幽香。
How to?
采新鲜芦荟去皮,用开水烫后,拌以椒盐、麻油等佐料,即成凉拌菜。其性凉,一天服用不可超过50克。
驻香有术 散发体香
古代,无论是宫廷妃子还是民间百姓,都盛行通过宫室熏香及涂抹带香气的胭脂香粉来营造体香,甚至有不少贵族男性对体香也非常在意。除了焚香沐浴以外,饮杏仁露或花香露、品饮香茶也尤其重要。
太平公主:煎饮桃花香露
清晨取桃花蕾和露水熬成花汁煎膏,加上乌鸡血煎煮,是使其“面白如雪,身光洁蕴香”的奥秘。
慈禧太后:涂抹并内服驻香露
茉莉花与粉色牡丹花凝炼成露,太后沐浴后用它涂搽全身,还冲水饮服,可以“面肤去黑素,媚好溢香气”。
拿破仑:“奇迹之水”不离身
他将最爱的古龙水视为奇迹之水,不但混入水中用于洗漱,而且泼在头上、肩上,就连吃饭喝水也要滴上几滴。
【养生论文饮食】推荐阅读:
养生与保健3000字论文09-15
传统中医饮食养生的特点09-29
寒露的饮食风俗及养生禁忌06-17
端午节的饮食习俗及养生10-08
养生,养生陆游,养生的意思,养生赏析12-16
立秋节气养生吃什么 立秋养生短信07-24
养生格言08-24
处暑养生文案08-26
健康养生心得09-01
白露节气养生谚语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