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保民生

2024-09-17

努力保民生(共12篇)(共12篇)

1.努力保民生 篇一

大旱无情人有情群策群力保民生

小石庄村小组位于县街街道南部水资源保护区,隶属石庄村委会下辖八个村民小组之一,全村128户、400多人均以蔬菜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

由于连年干旱,干旱缺水成了这个村庄的主旋律,正如许多古稀老人所说,这是他们这辈子经历过的最严重的一次旱灾了,八街河断流更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2013年3月28日,小石庄村小组原用水源点正式干涸,群众的人畜饮水问题出现严重危机。

建沉淀池解决临时吃水问题

断水来的太突然,来的让人措手不及,小石庄小组的水池蓄水只能坚持一个早上了,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水源问题,那么群众晚上就无水可用了,后果之严重不言而喻。

村总支书记当机立断,决定在八街河石庄段新河桥下方10米处开挖一个50立方米的沉淀池,把河水经过沉淀后引入小石庄村小组的水池。

说干就干,村委会、小组一边组织机械在计划地点开挖沉淀池,一边让人购买设备、架设电力设施。为了抢时间,快速解决群众的困难,我们也积极参与到工作中,村总支书记亲自抬抽水设备,小组副组长脱光衣服跳到水池中安装抽水机。3月28日下午,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抽水设备架设完毕,然后由新农村指导员对水源地及周边环境进行了消毒处理。晚上7点40分,正式开始抽水供应。

在村委会、小组干部和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小石庄从断水到解决临时吃水问题用时不到12小时,人畜饮水告急问题暂时得到了缓解。

千方百计寻找新水源

临时吃水问题解决了,但是一直饮用沉淀池里面的河水并不是长久之计,长时间饮用河水,群众的身体健康难免会出现问题,寻找新的水源点成了党总支、村委会的当务之急。

寻找新水源点?但是连年的干旱导致村委会境内许多水源点、龙潭都已经干涸,滴水不出,想在短时间内再寻找一个新的水源点谈何容易,只能作罢!

单独打深井?根据国家各种法律法规,打深井需要很复杂的报批手续,而且打井也需要一段时间,群众的生产生活急需用水,等不了那么长时间,这个方案也只能放弃。

有人突然提出,好多年以前在小石庄打过一眼深井,但是当时水资源丰富,深井没有太大的用途,就封了,不知道现在是否还能用。村委会立即把这一情况向上级反映,并积极联系有关方面的专家来查看深井的情况,但令人失望的是因为时间间隔太久,深井已经无法使用了。

消防车拉来群众的生命之水

寻找新水源的想法落空了,八街河的断流让沉淀池里的水无法正常供应,这无疑让抗旱保民生工作雪上加霜。

经过村党总支、村委会与街道领导汇报商量,决定由消防车为小石庄群众运送自来水,暂时解决群众的生活用水,但是彻底解决还需

要村委会自己想办法。

两天来,消防车共为小石庄运送自来水14车,30余吨,解决了群众用水的燃眉之急。

敲定最终方案吃水问题得解决

在消防车送水的这两天,村党总支书记也没闲着,还在为水的问题伤脑筋。思来想去,现在只有最后一个办法了,那就是和独房子村小组共用同一口深井,然后架设管道到小石庄,但是这还得征求独房子村小组群众的意见。

3月31日,村党总支书记带我连夜赶到独房子村小组,召开全体党员及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引水的事情。经过一个晚上的激烈谈论,党员代表们的意见与村党总支没有达成一致,引水的事情没有通过。但是书记并没有放弃,为了能彻底解决小石庄群众的引水问题,他又多次与独房子村小组的群众商量,说明当前抗旱保民生工作的重要性,经过不断的努力,独房子村小组的群众与村党总支、村委会统一了认识,同意了引水的事情。

4月7日,村委会、小石庄村小组立即组织人力抢铺输水管道。4月8日,小石庄小组开始正常供水,吃水的问题解决了!

大旱无情人有情,在群众遭遇重大灾难的时候,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肯为群众办事的党员干部的努力,小石庄饮水问题才能如此快速、完美解决,抗旱保民生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也才有现在和谐美丽的新石庄!

石庄村委会赵翔

2.努力保民生 篇二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拥有13亿多人口的我国来说, 就业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一面是年复一年的就业难, 一面是再度出现的招工难, 看似相互矛盾, 却又“两难”并存。面对这种情况, 很多人不禁疑惑:当前的就业形势到底应该怎么看?

★解析“两难”局面:招工难难掩就业难

先看招工难。据对16个用工大省的调查, 招工难, 主要难在用工需求较大的东部沿海地区, 难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 难在薪酬待遇较低的企业和岗位, 尤其在春节前后的特定时间段表现得更加明显。可见, 招工难具有区域性、行业性、季节性等特点, 而不是全局性、普遍性的难。

出现这一现象, 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比如, 我国经济回升向好, 用工需求普遍增加;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增多, 吸引了一批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完善和落实, 不少劳动力返乡务农;部分企业薪酬待遇低、工作环境差、权益没保障, 拴不住心, 留不住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预期提高, 对工作比较“挑剔”;一些农民工自身条件、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符;等等。

权威声音

就业主要矛盾仍然是供大于求

尹蔚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 :“十二五”时期, 中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主要矛盾仍然是供大于求。最近几年中国一些地区出现的招工难, 主要发生在制造业、服务业的一线, 这主要是结构性矛盾造成的。“人口红利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结束。

实际上, 招工难反映的是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之间在某些方面的“不匹配”, 而不是劳动力总体上的短缺, 更不意味着就业形势已根本好转。总的来看, 当前我国就业压力依然很大, 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岗位缺口大。据预测, “十二五”时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历史最高峰, 为9.97亿。城镇平均每年需就业劳动力约为2500万人, 岗位缺口每年将在1300万以上。此外, 还有1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 每年需转移就业约800万-900万人, 可以说就业压力是长期存在的。

供需有错位。我国劳动力市场不仅总量供大于求, 而且存在供需不对接的矛盾。一边是有人没事干, 一边是有事没人干;一边是有事不会做, 一边是有事不愿做。比如, 不少大学毕业生宁愿蜗居大城市当“蚁族”, 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也不愿到有“用武之地”的广大中小城市和基层施展才华。

服务不完善。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还不发达, 中介组织不规范, 信息渠道不通畅, 一方面很多岗位“虚席以待”, 另一方面很多劳动者“求职无门”。就业指导和培训不到位, 使劳动者求职能力和职业技能难以提升, 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政策不健全。由于户籍、社保等方面的政策壁垒还没完全打破, 导致就业机会不平等。各种不合理的“土政策”、潜在的就业歧视、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等, 抬高了就业门槛, 限制了劳动者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流动, 造成部分劳动者难以就业。

面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 党和政府始终把扩大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就业优先战略, 坚持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必须下更大的决心, 用更大的力气, 想方设法解决好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深度解读

就业优先战略

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明确提出, 就业是民生之本, 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 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 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 创造平等就业机会, 提高就业质量, 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就业政策“领航”: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对于劳动者来说, 能否找到工作, 首先取决于岗位是否充足, 岗位越多, 就业的机会越多。要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 政策是关键。只有制定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才能为促进充分就业提供保障。近年来, 我国不断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 初步建立以《就业促进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 形成了一整套稳定扩大就业、鼓励创业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 促进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期间城镇新增570 0万就业人口, 接近法国人口总数,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十二五”期间, 我国需就业劳动力比“十一五”期间每年多出100万。必须把促进就业放在优先地位, 推出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 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不断推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在支持企业发展中创造更多岗位。企业是经济活动和吸纳就业的主体。要继续积极支持和鼓励现有企业稳定在岗劳动力, 建立失业预警等机制。同时, 提供各种优惠政策, 鼓励企业设立新的岗位, 并根据吸纳劳动力的数量给予相应奖励。目前, 中小企业承接着80%左右的新增就业人口。应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积极作用, 切实贯彻《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加大财税、融资、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发展环境, 解决其吸纳就业不稳定的问题。

在经济转型升级中拓展岗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 必然带来就业结构的变化。应以最大化就业为重要依据, 处理好调结构与保就业的关系。制造业改造提升, 必须考虑充分就业的要求, 尽量减少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培育新兴产业, 应着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产业。服务业是吸纳劳动力弹性最大的部门, 发达国家70%以上的就业在服务业, 而我国仅为34.1%。近年来, 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 加快提高服务业比重, 以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

在帮扶困难群体中“订造”岗位。对于大龄下岗人员、残疾登记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 可通过政府向社会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方式保障其就业。积极开发城市环保、绿化、卫生、交通、便民服务等公益性岗位, 并优先安置符合岗位要求的困难人员就业。

专家点评

扩大就业必须倚重服务业

蔡昉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从投入产出效果看, 每投资100万元可提供的就业岗位, 重工业是400个, 轻工业是700个, 第三产业是1000个, 说明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极大。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 接近30%的就业人口, 可能是工业吸纳就业的合理能力, 而中国工业目前的就业人口正好和这个水平接近, 无法再接纳大规模的劳动力。扩大就业必须倚重服务业。

★自主创业“启航”:就业天地更宽广

创业创造岗位, 就业源于创业。创业不仅可以实现自身就业, 还具有带动他人就业的“倍增效应”。近年来, 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 扶持自主创业。2008年,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 对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创业培训、健全创业服务等方面作出明确部署。从2009年开始, 全国27个省、自治区的85个城市开展创建首批国家级创业城市工作。要进一步落实有利于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 切实提供服务保障, 鼓励和扶持更多劳动者实现自主创业。

加大政策扶持。创业是从无到有, 白手起家, 创业者面临的障碍、风险远大于普通就业者, 需要政府予以大力扶持。应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 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向各类创业者开放。完善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场地安排等鼓励自主创业政策, 为创业者提供工商、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和减免。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 开辟创业“绿色通道”, 帮助创业者“轻装上阵”。

强化创业教育。创业难, 成功创业更难, 我国大学生初次创业成功率仅为2.4%, 这与创业者缺乏相应的创业能力和素质密切相关。应强化创业培训和创业教育, 提升劳动者创业能力。积极开展各类创业培训, 广泛采用案例剖析、考察观摩、企业家现身说法等方式, 帮助劳动者掌握、提高与创业相关的各种能力。在大学开设创业教育、创业案例讲解、创业投资等创业课程, 把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 纳入教学主渠道。2011年, 将继续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通过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等一系列举措, 引领15万名大学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

营造良好氛围。当前主动选择创业的劳动者比例偏低, 城镇居民有创业意愿的不到5%。应在全社会广泛宣传自主创业的重要意义及相关政策, 使更多的劳动者乐于创业、敢于创业。发挥社会各方面支持和推动创业工作的积极作用, 普及创业知识, 弘扬创业精神, 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加强舆论引导, 大力宣传创业典型, 特别是面对失败不屈不挠成功实现再创业的典型, 营造崇尚创业、竞相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和谐创业环境和良好舆论氛围。

3.吴永新:创新 发展 保民生 篇三

乌兰察布是欠发达地区,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近年来很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民生欠账多、积累少、水平低等问题。2004年,这个市城乡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处于全区倒数的地位,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突显。当地市委、市政府在财政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以小财政支撑起大民生,切实解决了一些涉及到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面对贫困和民生问题,2004年9月,新上任的市委书记吴永新,用近一个多月的时间走遍全市11个旗县区,就民生问题深入到城镇乡村嘎查的的人民群众中进行调研了解,决心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改变当地旧的落后的生产方式,用科学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以此来真正推动和实现民生的改善。五年过去了,乌兰察布市经过突围和决战,在解决民生和发展生产力上实现了大的突破,在财政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以小财政支撑起大民生,切实解决了一些涉及到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2009年,就业超额完成任务,农民工转移实现了38万人的目标,今年上半年农民工又转移32万人。2009年,城乡低保,纳入城镇低保的达到11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占全市城镇人口的14.3%,农村低保由22.8万人增加到25.7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19%,城镇低保增支6000多万元,农村低保增支8000多万元。五年来,地方财政对城镇低保共投入16918.6万元,在农村低保上投入9284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实现了全覆盖,有143万人纳入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由上年的15万人增加到36.5万人。其他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小街巷治理、垃圾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公共交通、社区活动场所建设等都如期完成了任务,从而实现了发展由重速度向重民生的跨越。这种跨越,不仅仅是GDP和财政收入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和幸福指数的提高。

乌兰察布地处阴山山脉,土地贫瘠,沙化退化严重。以旱为主、多灾并发的特大自然灾害发生的间隔越来越短。面对这一难题。吴永新一直把稳产高产,作为乌兰察布农牧业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但长期以来农牧业投入不足,生产力水平太低,是造成农业难以有所做为的根本原因。要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由一种传统生产方式,代替另一种传统生产方式的做法,走一条大力发展高效节水设施农业的路子。对此,乌兰察布市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一是建立高效节水农田。引进国外大型喷灌机,全市现有大中小各型喷灌机1881台,其中大型的927台,使喷灌面积实现62万亩,膜下滴灌面积达到30万亩。同时覆膜面积也达到100万亩。它不仅在技术层面上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体现了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二是兴建了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这既是高效农业,也是避灾农业,还是精准农业,一亩日光温室相当于100亩旱地、10亩水浇地的收入,现在全市仅设施蔬菜就达到了11万亩。去年,在继2007年后又一次遭遇50年不遇的旱灾中,设施农业用占全市总播种面积六分之一的土地,产出了正常年景40%的粮食产量,显示了设施农业的巨大抗灾威力。乌兰察布的目标是最终三年达到140万亩滴灌田,到2011年这里要实现全市农业常驻人口人均一亩保灌田。在畜牧业上,对农区、半农半牧区实行禁牧,推广舍饲,发展规模经营。建成规模奶牛养殖小区180个,肉羊养殖小区100个,奶牛存栏达到40万头,肉羊饲养量达到1200万只。以设施农业和现代养殖业为主的农牧业发展方式,史无前例地改变了乌兰察布历经百年的生产方式,几倍几十倍地提高了效益,有效地规避了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跨越。

2005年以来,国家加强了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环保和节能减排措施,重点指向乌兰察布市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工业。面对这样的形势和任务,乌兰察布市怎样应对呢?吴永新书记是这样回答的:这几年,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全市650万千瓦的火电装机容量中,只有一半出力,三分之二的高载能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事实证明,传统的“三高一低”发展模式付出的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太大,得不偿失,粗放经营的生产方式也走到了尽头。因此,只有把握宏观政策,才能够在困境中求生存,在夹缝中谋发展,在共度时艰中实现新突破。对此,乌兰察布市主要从四个方面下了功夫。一是,加快推进风电“朝阳产业”的扩张,打造“风电之都”。目前,全市建成风电装机214万千瓦,在建91万千瓦,同时,一批风电设备制造项目相继落户,两个风力发电机总装厂已经建成,首台1500千瓦风机顺利下线。今天,乌兰察布的风电发展已经抢占全区、全国的领先地位,成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二是,努力推进非资源产业发展。加大力度发展了机械制造、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高压化成箔、凯帝斯电梯、海信高科技孵化园等一大批新兴项目纷纷落地,福瑞制药成功上市,这些产业已成为我市工业发展的生力军。三是,加快重点园区建设。特别是规划成立了面积166平方公里,起步区30平方公里的察哈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几年来,已经在基础建设方面投入了16个亿,做到了六通一平,今年还准备继续投2个亿,完善基础设施。现在,各旗县市区招商引资,都可以把项目装进市里的开发区,市里将在GDP和财政收入这些指标上向旗县倾斜。目前集宁区、察右后旗、丰镇等区县市都掀起了招商的新一轮热潮,并在项目落地上有大的突破。截至2010年6月末,察哈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引进项目61项,总投资241亿元,成为全市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平台。四是,积极扩大开放,加快“三化”建设的进程。新工业体系的建立,从根本上实现了由粗放工业向新型工业的跨越。

乌兰察布市撤盟建市以来,经历了2005年开始的节能减排、2006年到2007的经济紧缩、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以及2007、2009两年五十年不遇的严重干旱;经历了近三年的京蒙大通道大拥堵和席卷全国的三聚氢胺案件、甲流,非常不易。当前中央、自治区都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列为今年的第一项工作,为此,乌兰察布市采取具体的措施,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在复杂的大环境下,该市各项工作之所以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用吴永新书记的话来说就是主要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丧失机遇,不决策失误,保发展不动摇,重民生不懈怠,调结构不折腾。的确如此,几年来该市实施的一系列的决策,尽管涉及方方面面,但都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认可,没有一件引起群体上访。为了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他们坚定地守住三条底线:一是破坏环境的项目坚决不上,二是损害群众利益的项目坚决不上,三是得不偿失、赔本赚吆喝的项目坚决不上,走出一条符合乌兰察布市实际的路子。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同志视察这个市时强调,乌兰察布市要主动融入呼包鄂经济圈,实现一体化发展。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努力成为我区对京津冀晋开放的“桥头堡”。这为我们下一步发展指明了道路,我们要充分发挥交通和区位优势,和两个经济区多方联系、融入其中,让乌兰察布市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快速发展起来。

4.保民生促三农工作汇报 篇四

搭建工作平台,完善工作机制。根据县检察院的要求将全镇10个村作为服务对象开展专项行动。在各村设立检察联络室,并实行联络员制度,在村社选任1至2名熟悉本村情况、思想道德好、文化素养高的村民作为联络员,协助开展工作。

开展专项活动,服务农村发展。围绕新农村建设,集中开展以“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专项预防活动。“六个一”即“建一个预防网络、上好一堂法制课、建一套预防制度、兴一次预防调研、搞一次线索摸排、发一份预防建议”。结合本镇涉农职务犯罪发案情况,选准关键领域、突出预防重点,注重预防实效,全方位采取预防措施,不断健全完善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机制,进一步遏制和减少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把“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的预警防范机制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形成“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调研为支点,以有力度有重点地查处为主攻点,以重服务求实效地预防为着力点”的农村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模式。

开展专题调查,确保惠及于民。加强与站所、镇属机关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协助配合,着重对征地补偿、土地流转、退耕还林(草)、妇女小额贷款、危旧房改造、新型合作医疗、社会抚养费收缴、低保补助、新农保等涉农专项资金集中开展一次专题调查。摸清涉农资金的管理部门、分配渠道、投入项目、资金规模,掌握涉农惠农补贴的政策,以及具体标准、申报审批、资金拨付和发放、使用、管理和监督情况进行摸底。通过查看《明白册》、一折通,与村民面对面交谈等方式,针对“两委”换届、村务公开、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和资金发放情况,针对涉农领域强农惠农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拨付和发放等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检察建议,健全完善涉农资金管理制度,保障各项涉农专项资金到位。

组建“宣讲团”,开展宣传教育。该镇积极与县检察院衔接联系,邀请县检察院的检察官开展“法律知识宣讲”,深入开展法制宣传“三走进”活动。“三走进”,即走进村社、走进农户、走进田间。广泛深入地组织开展法制宣传和警示教育,以镇村干部为重点,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职务犯罪的法律规定、制裁范围、构成要件和惩处结果为内容,利用村民大会、培训和警示教育等途径,采取法制讲座等形式,不断提高镇、村干部对职务犯罪的认识和廉洁自律的意识,促进镇、村干部依法办事、廉洁办事,正确履行职责义务,并正确引导农民群众积极举报,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开展专项检查,形成长效机制。由财政所等其他相关涉农单位、站所对惠农资金的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检查支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对镇辖范围内的化肥、农药、种子、饲料销售点进行专项检查,规范农资经营;由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对各村农民工、农村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农村育龄妇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权益保障情况进行摸排,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由镇纪委加大对各村政务、村务公开情况的检查监督力度,督促各村做到政策内容公开、涉及人员公开、惠农结果公开。要将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通过信息共享、协同调研等方式,形成各站所、各单位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协作、共同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

5.学习公正司法保民生自查整改措施 篇五

公正司法保民生活动为法院工作指明了奋斗方向,人民法院只有充分把握形势变化给审判工作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才能做好各项工作。我们要以这次活动为指针,在和谐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准确把握人民法院的定位,将关注民生付诸于审判工作的司法实践,为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现就学习公正司法保民生活动查摆个人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方案。

一、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不能适应新发展要求,工作创新不足 有一些同志认为,司法行政部门职能不硬、地位不高,存在畏难不前、悲观失望的消极情绪。因而缺乏迎难而上、锐意创新、争先进位、勇争一流的思想,创新能力不强,工作思路不宽,执行落实不严,市场经济知识缺乏,参与创业本领不高,安于现状,被动应付,习惯于消极地等任务、等措施,工作中缺乏服务全市经济发展大局的主动性和开拓性。还有一些同志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小进则满,固步自封,缺乏再接再厉,勇于不断前进的思想。因而缺乏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继续很抓落实的责任感。这些都极大的束缚了司法行政工作的跨越发展。

2、落实法律服务业管理措施不够,为“中心工作”服务的思路有待创新

司法行政机关、行业协会和法律服务机构三结合的管理体制不完善,过份信赖行业管理和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机构的自律性约束,因而落实行政监管职责方面存在薄弱环节。造成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行业中,出现少数人员违规执业、收费不办案、为当事人服务不到位,以及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不规范、忽视服务质量等不良现象。法律服务工作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服务的思路不够开阔,参与推进依法行政、信访案件处理、平安建设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缺乏创新措施,主动为重点工程建设、企业改制、招商引资等中心工作服务的措施落实不够。

3、推进依法治理措施不强,普法宣传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随着《行政许可法》、《物权法》等一批重要法律的颁布施行,依法治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我们在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强化依法治理监督指导的措施落实方面还很不到位;普法工作发展不平衡,对偏远农村地区和城市流动人员开展法律宣传和法律服务不到位,基层普法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法制宣传的方式方法还要不断创新。这些都制约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发展。

4、法律援助工作与广大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法律援助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职能没有很好发挥,在加强对法律援助工作的指导和帮助,健全法律援助工作机构,壮大法律援助队伍,扩大法律援助工作覆盖面,提高法律援助办案质量,增强法律援助工作社会效果方面工作做得还不够,与人民群众及党委、政府的要求存在较大距离。

5、作风不实,队伍素质还需不断提高

虽然从去年开展的“转变观念,提高效能”解放思想主题实践活动以来,我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但由于司法行政队伍由机关公务员、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成分复杂,人员素质不一,因而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工作作风不实,责任意识不强,创优意识不浓,抓服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落实不够,个别同志工作效率低下、纪律松懈,甚至违反“五条禁令”等现象.工作作风、工作效能和为群众服务的意识、能力都需要继续提高。

三、整改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局党组紧紧围绕“创新促发展、执行看落实”这一主题,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以创新为主线,以落实为基点,用超长规的思路谋发展,用超长规的举措促发展,不断提高执行力,努力在抓落实上见成效”要求,立足部门职能,结合岗位要求,从工作的目标、改革的深度、创业的环境、发展的效果等具体方面入手,坚持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奖励惩处相结合、管理创新与规范行为相结合,以“抓创新、重落实、促发展、争一流”为指导,认真研究落实了以下各项整改措施。

1、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狠抓落实

深入贯彻市委第六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扎实开展解思想主题实践活动。强化对司法行政队伍的教育,引导全系统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进一步加大解放思想力度,坚决屏弃思维定式和“官本位”思想,彻底改变小进则满、畏难不前、安于现状的思想,集聚加快发展的思想动力,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大创新。全面分析当前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状况,分析新形势、新任务、新发展对司法行政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严格执行各项司法行政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分解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把加强司法行政能力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抓创新、抓落实、抓发展上,放在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全民创业提供法律服务、法制宣传和法律保障上。设立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创新奖,严格执行“淮北市司法局争先进位工作实施方案”,确保2007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继续在全省保持“第一方阵”,力争进入前三名,在全市各部门综合评比中进入先进行列的争先进位工作目标。

2、落实法律服务业管理措施,严格执行监督管理职责 针对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强化管理职能,创新管理手段,落实管理措施,下力气规范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行业,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一是以“规范管理、诚信执业”为主题,扎扎实实开展法律服务行风建设年活动。强化律师业管理措施,完善律师执业诚信管理制度,强化律师代理责任。将律师执业规范、收费标准、投诉电话等向社会进行公示,拓展监督渠道。二是深化全市法律服务市场清理整顿活动。成立以市委副秘书长尹飞为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力、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李彦秋和市司法局长毛洪彦为副组长,由司法、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共同参加的全市法律服务市场清理整顿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专门工作方案。全面清理“黑律师”,取缔非法设立的法律服务机构,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我市法律服务行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与市公、检、法部门之间的联席会议制度,积极解决律师执业当中存在的会见难、阅卷难、取证难问题。三是严格按照全省《律师事务所规范化标准》加强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继续修改完善《淮北市合伙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淮北市律师服务收费办法》等管理制度,规范律师、公证法律服务程序。四是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律师、公证法律服务质量跟踪调查,向案件当事人发放征求意见函,认真受理群众投诉,坚决查处法律服务行业收费不办案、为当事人服务不到位等违纪、违规执业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五是每季度召开一次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和基层法律服务所负责人会议,邀请其他政法机关负责同志参加,查找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确保年底前规范法律服务市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六是积极拓展法律服务领域。组织律师等法律服务行业围绕优化发展环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企改革、民营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等开展法律服务,积极担任企业法律顾问,努力为政府依法决策、依法管理提供服务,积极参与信访接待工作。

3、创新依法治理工作机制,改进普法宣传方式方法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法制教育,举办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法制讲座,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意识和能力。二是继续严格执行普法依法治理岗位目标考核责任制,严格督查考核,完善奖惩措施。三是开展“在优化经济环境中开展法制宣传和为企业提供高效法律服务”专题活动。邀请在淮(gw9080.com 公文有约提供)商家、民营企业家召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座谈会,现场解答企业法律咨询,为企业赠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常用法律知识读本》等宣传资料。四是联合市委宣传部成立淮北市“五五”普法讲师团,承担全市的法律知识培训、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法律、法规学习授课等普法宣传任务。五是健全基层普法网络,建立基层农村普法示范点,发挥村居义务普法宣传小组作用。六是创新普法形式,创办《淮北法治》刊物,充实网络普法内容,建立“淮北市青少年法制教育示范基地”。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组织法律服务人员,深入基层农村和社区,开展义务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

4、强化责任意识,维护公平正义,创新法律援助工作 切实增强对法律援助工作在服务和谐社会、维护公平正义重要意义的认识,强化法律援助工作责任意识,创新法律援助工作措施:一是实现法律援助领导工作具体化。把对法律援助工作的领导,落实到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壮大队伍、筹措经费等具体事项上。经常深入基层,现场调研分析,帮助解决问题。二是完善法律援助服务机构网络。规范区县法律援助机构,健全工、青、妇、残、军、乡镇街道和企事业单位法律援助工作站运行机制,扩大法律援助工作站的数量,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三是充分发挥律师、公证员等法律服务人员在开展法律援助中的职能作用,规定每位律师每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不少于3件,并将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纳入律师执业考评体系。四是实现工作开展主动化。改变过去坐等群众上门寻求法律援助的被动做法,加大法律援助宣传力度,加强同民政、司法等机关和部门的协调配合,及时发现和掌握需要法律援助的困难对象,积极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5、深化作风效能建设,强化执行意识

6.抗旱救灾保民生 作风建设大转变 篇六

抗旱救灾保民生作风建设大转变

今年7月份以来,我镇持续一个多月的干旱,截止到目前,已造成3条河流干涸,人畜饮水十分困难,农作物大面积受旱,部分绝收,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程、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及危房改造工程一度陷入困境。镇党委、政府不等不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抗旱灾、保民生、促建设。

镇党委、政府组织抗旱工作队伍深入村组开展旱情调查,准确掌握全镇的旱情情况,并组织群众积极开展饮水自救与互救工作,包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积极深入到村组、到农户家中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及时给予扶助,切实解决困难群体的实际困难;深入田间地头督促和指导群众开展灌水施肥、防虫治病等抗旱保苗工作,极大减少农业生产损失。

7.努力保民生 篇七

自元月初发生凝冻灾害以来, 县农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 立即成立了农机中心凝冻期间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中心主任亲自带领农机监理执法人员深入各乡镇检查农机安全生产状况。在检查过程中, 要求各乡镇农机员要加强凝冻期间的应急值守及巡查工作, 严防农机事故的发生。全体农机监理执法人员与各乡镇安监站、派出所密切配合, 重点打击拖拉机违法载人、无证驾驶、无牌行驶等违法行为。出动执法人员35人次, 成功劝止凝冻期间拖拉机上路13起, 及时制止非法载人2起。

同时利用各乡镇组织农机手开展联组学习的契机, 通过播放光盘、发放农机安全宣传读本等方式向广大农机手宣传冬季道路交通安全常识。并在重要路段向拖拉机驾驶员发放冬季安全行车资料, 提醒广大农机户在雪凝期间维护保养好机车, 严禁无防滑链在雪凝道路上行驶截止目前, 共开展宣传行动4次, 出动宣传人员24人次, 向拖拉机驾驶员发放冬季安全行车小常识资料193份。通过广泛宣传, 增强了农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在开展安全宣传的同时, 我们及时组织开展向农机户及上路拖拉机驾驶员送温暖活动, 中心主任亲自带队到农机户家中询问凝冻期间生产生活情况, 并向困难农机户赠送棉被、棉衣、菜油等日常生活用品。在凝冻易滑路免费向拖拉机驾驶员发放防滑链、三角木等防滑工具, 截止目前, 共向拖拉机驾驶员免费赠送防滑链54副、三角木21副。我中心开展的送温暖活动受到了广大农机户及拖拉机驾驶员的一致好评。

8.努力保民生 篇八

发生国际金融危机一年来,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城市经济所受到的影响,而危机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工的就业产生了哪些影响呢?金融危机中的农村经济发展是什么样的状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抵御金融危机和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又发挥了什么作用?

9月12-13日,由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2009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农业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见解。

我们就读者关注的农村发展问题,将各位专家学者在发言中的重点内容整理出来,从中找出一些问题,理出一些头绪,提出一些建议。这对我们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会很有帮助。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提交的分析报告认为,今年上半年以来,农业与农村经济形势总体向好。夏粮生产再获丰收,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遏制和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农村经济形势怎么样?

去年下半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农村经济也深受影响,面对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及时调整宏观政策,果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遏制了经济增速下滑势头,宏观经济形势企稳。按照中央部署和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坚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目标不动摇,努力克服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不利影响,农业与农村经济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夏季粮油再获丰收,夏粮总产量达到2467亿斤,比上年增产52亿斤,增长2.2%,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六年增长,早稻增收已成定局,有望创近八年最高水平。夏收油菜种植面积达到1.02亿亩,预计总产量也将创历史新高。

上半年乡镇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4.3万亿元,与同期相比增长9%,农村劳动力外出人数同比增长1.6%,农民外出务工稳步回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733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1%,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发展势头,为遏制和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冲击和影响仍然存在,农业效益下滑,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困难较多,农产品进口冲击严重,优势农产品出口受损,统筹农产品进出口,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挑战加大,家畜经济收入增速放缓,农民外出务工困难增多,农民持续增收放缓等等。

今年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困难最多、风险最大,不确定因素最多的一年:金融危机影响,自然灾害也比较重。春季小麦主产区严重干旱,伏天和夏秋之交东北玉米主产区发生严重干旱,这两个严重干旱暴露出我们农业基础建设,特别是水利建设的薄弱,同时也说明我国农业既面临市场风险,也面临自然灾害风险。国际上气候的变化,干旱的趋势在加重,农业面临的任务也非常繁重,所以,要在应对金融危机大的背景下,很好地做一些思考和研究,从理论上和政治上来进一步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

温家宝总理在大连达沃斯年会讲话中指出,虽然现在我们国家整个经济企稳回升,但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的影响,仍未见底,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这种情况下我国经济受影响很大,农业当然首当其冲,不能独善其身,因为经济所受到的影响会传递到农业方面来。

金融危机以后对农业问题关注度为什么会有点冷?

金融危机以后对农业问题关注度、热度慢慢下降,而且有点冷。从今年以来,在一些场合下,方方面面讲农业问题的情况少了。一些地方在研究金融危机对策的时候,开始也没有把这件事列上去。一谈起来,有的人就讲,农业形势挺好的,没有什么问题,粮食不断丰收,农民收入虽然比去年降低了,但是还是保持比较好的收入增幅,其他情况也都挺好的,现在还是应该集中精力把别的方面搞好。所以这段时间,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基本在自拉自唱、自娱自乐,自己说自己重要,别人也听不进去。所以有机会一起讨论一下,研究一下,能够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说法,能够让领导同志认识到金融危机对农业的影响,实际上并不是人们表面上看得那么轻。

金融危机发生是从金融开始的,金融受到冲击,工业企业受到影响,外贸出口受到严重的下滑。在金融危机情况下,肯定是各个行业都受影响,但是谁是最大的受害者,谁是受益者。如果说谁是危机最大的受害者,政府指向、支持重点就应该放在哪个方面,这是不言而喻的。

有专家学者认为,农业在这场金融危机之中,不仅外伤很重,内伤更严重,但为什么又受到冷落呢?专家分析,有两个因素,其一,农业在危机方面遭受损失、受到影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不够全面,或者有些机构研究了,但是没有被社会上关注。其二,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外改革开放每一次重大转折的时候,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都是最大的奉献者。在金融危机中,农业又是最大的奉献者。而这些奉献又都是在最基础层面上的,所以,往往越是发挥了保障作用,就越容易被忽视。

举几个小例子来说明一下:

1、在这次金融危机里,农业实际上生产能力建设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如振兴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很多都是重大项目,项目要落地,不能建在空中,要落地就要占地。所以在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之下,多占地,是必然的合理要求,但是一些地方借这个机会,超出了国家批准的占地利用计划。这从很多方面可以做一些印证,比如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群众围绕占地上访的案件急剧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在应对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农村基本耕地经营制度,18亿耕地红线的保证受到极大的挑战。占地没有给农民进行足额的补偿,意味着农民土地权益的流失。同时,耕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财政投入方面,金融危机之后,各方面需要花钱很多,另外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减谁?砍谁?一些地方自然就想到砍农业了。比如今年农业投入还在增长,但是增长幅度跟前两年比较,是下降的。不仅中央财政是这样,地方财政更是这样。从全国来讲,实际上农业,包括水利设施投入方面,跟过去计划比是减少的。

信贷投入方面,农业信贷难的问题一直存在,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对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的贷款状况没有太大的改善。

2、农民工就业问题。金融危机一来,几千万农民回乡,在国际上讲我国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有中国特色的就业制度,农业是一个就业的蓄水池,繁荣的时候农民工出来了,危机的时候农民工回来了,因为还有一块地。换一个角度来讲,危机一出现,几千万农民回家,即使留下来的,工资报酬也相应会降低。

但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并没有因此而降低。

这些问题的结果综合在一起,既导致三农问题的长期性,也带来当前难以解决的困难问题,当前问题就是农民收入的增速下降问题。跟往年历史相比,今年上半年农民收入增速已经跌至到2004年最低点。

大家都知道,农业上去不容易,下来很容易,恢复起来不容易。如果我们对农业问题的严重性没有深刻的认识,应对措施不能进一步有力,农业发展就可能会出现一种不乐观的前景。

城乡收入差距,是拉大了,还是缩小了?

有很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或者其他领域的人都在讲,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收入差距是在不断地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是城乡收入差距。

假如按经济系数分析人均收入,收入差距指标都在不断地上涨,很多学者做了分析,把这个指数划分为城市内部的差距,所有城里人,个人、家庭之间有收入差距,肯定对全国的收入差距作出贡献。还有一部分是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肯定也作出了贡献。第三部分是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全国的收入差距来自三个组成部分,大部分研究证明,城乡收入差距构成了总体收入的差距。我国是一个收入差距比较大的国家,也处在一个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阶段。也有专家认为,城乡收入差距不仅很大,而且还在不断扩大。

另有专家认为,这里有一定的误导。先看城乡收入差距大,相比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确比较大,但是如果说这个差距一直在扩大,特别这几年还在继续扩大,真是这样的吗?

首先,城乡收入差距在其他国家,在发达国家的历史上都有,他们怎么缩小的呢?大部分人会说是因为政府搞了补贴政策,搞了收入转移等等,这些都起作用,但是一个历史性的城乡收入差距从高到低,不是政府再分配导致的,主要是劳动力的流动、人口的迁移。因为哪个地方收入高,劳动力就会去哪里挣高的收入。如果哪个地方工资低了,这个地方劳动力就会转移走。从长远来看,收入差距就会逐渐缩小,这就是我们说的劳动报酬均等化。我国经历着什么呢?有人形容说,人类和平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尤其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流动范围也越来越大。目前我们看到的人类和平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流动的目的是为了挣更高的工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认为是收入差距在继续扩大,就没有充分的理由了。

除此以外,还可以看到统计系统中,对居民收入统计中,最重要的一块就是没有把农民工及其家庭收入完全统计在内,这部分其实就是缩小城乡差距的主要贡献者。在农村调查中,主要调查的是常住人口,那么如果它外出打工超过六个月,也就是我们说的1.5亿的农民工,很可能他们就没有被统计在收入住户问卷里面。那么到了城市,调查中都是选择城市里比较稳定的家庭。即使抽中了一个农民工家庭,统计员很可能是一定要放弃掉的。因为一记帐,至少就要记一年,居住都不稳定的人,怎么可能让农民工家庭来做记帐户呢?所以很显然,根本性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组成部分,他们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没有统计上来,因此,现在的农民收入其实是一个不完整的统计,城乡收入差距就可能是一个夸大了的差距。因为劳动力的流动,城乡收入差距其实是在缩小的,整体上的收入差距,其实也应该是缩小的。

最近的统计数据也表明,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就是人均GDP的收入差距在2003年以后已经明显下降了,这也是一个趋势。

扩大农村消费到底难在哪里?

扩大农村消费是我们追求已久的目标,但是,长期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很难解决。

原因是多方面的,专家们提出了扩大农村消费的几大障碍。

第一,惠农工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给大家提供几个数字。国家很多种工业品下乡的工程,家电下乡,农机下乡等等,在实施过程当中,纸面效果和实际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

举一个最简单例子,家电下乡现在已经过去半年了,我们只完成任务量的一小部分。还有沼气问题,有报道讲,黑龙江省90%的沼气池是不合格的,在调查一项里面也看到沼气工程使用率很低。按农业部的统计,现在已经有3000多万个沼气池了,平均每个沼气池4000元。如果不使用可能就报废了。还有电影下乡工程。目前纸面上的统计效果都是很漂亮,但是如果经常直接面对农民,就会发现很多惠农政策还很不如人意,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第二,不少下乡工程实际上剥夺了农民的选择权。比如城里的补贴,夏天热了发高温费,冬天冷了发供暖费,都是在工资里面发,但是农民呢,家电下乡,农民没有选择权,可能只有几个小品种买的时候可以拿到补贴,这就把农民选择权大幅度地剥夺了。

第三,农民一生中60%资金干什么了呢?实际上都是用来建房子娶媳妇,媳妇生了儿子就再盖房子娶媳妇。现在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农民宅基地建房是根本没有补贴的,农民本来收入不高,有一点钱就要攒,子子孙孙都是这样。

第四,农民主要收入来自种粮的收入,实际上,目前低粮价政策严重影响农民的收入,农民一年种粮的收入赶不上出去打工一个月的收入。

第五,农民收入一大块是打工收入,大家原来重点放在怎么提高打工收入上,这个观点值得商榷。有位专家讲,农民打工就类似于菲律宾的“菲佣”经济,实际上农民为什么到外面打工?对这个国家长远发展有没有好处?要打一个问号。年轻劳动力跑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去,以后经济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另外,上世纪80年代中国乡村工业发展最大的动力就是农民信贷资金来源容易,90年代以后就发生了变化。这几年,从理论上讲农村金融发展很快了,但是从农民个体角度,想得到金融服务几乎是不可能的。另外农民也面临各种各样的管制,这就好比把农村未来发展都给约束住了。

所以不能只讲农民工转移,还要想怎么样让农民留在自己的家乡,让他们进行乡村工业化,这才是缩小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最核心的问题。

有没有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的好办法呢?专家们也提出了几条建议:第一,各种各样惠农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不应该直接替农民作主,而应该以现金或者购物券发给农民,也不要招标,更不要指定,减少过程中间的流失。现在农民都有卡了,直接划到卡上面去,由农民自己决定买什么,这个比各种各样的工程里面由局长决定、处长决定强很多,比专家决定更强,产品下乡,专家挑的跟农民挑的差距很大,应当把这个选择权直接交给农民。

第二,建议大幅度提高口粮补贴,因为农业补助是按土地面积补,这是很不公平的,实际上应该按口粮,谁给国家交的口粮多,我们就补给谁。

第三,建议设立农民创业基金,放松各种管制,让创业农民获得各种支持,鼓励农民进行创业,比到东部打工强很多。

第四,60岁以上的老人国家直接给基础养老金,不要拖到2020年,也不要规定家里所有人参保才可以享受这个待遇。

第五,建议将部分水利建设补贴直接给农民,让农民把眼前的水利工程建起来,这个对农民是最有效益的。

农村金融机构怎样为农民创业服务?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特别是在目前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更是需要“雪中送炭”。

农村金融服务中存在主要的问题就是农户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根据统计,2007年到2008年农户贷款覆盖面占到32.8%,到2008年底还有2827个乡镇没有金融机构的网点。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不健全,同时服务面比较低,服务农户和中小企业是世界性的难题,但是在我们国家表现得更加突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比较关注农村金融体系服务机制的创新。

最近几年,从政府角度出发,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都涉及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的创新问题,包括服务手段、方式、方法的创新。对于农村需求者来讲,他们需要更多的是小的机构、近距离的服务。

从目前来讲,国内关于农村金融机制的创新,远远滞后于其他领域的创新。我们在讨论改革和创新的方向,还在讨论体制怎么建,而不是讨论怎么做,这实际上是一个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这种服务机制的创新还有这样一种缺陷,主要表现在哪里?农村领域不但缺机构,更缺服务,这个问题是比较突出的。从总体上来看,现在机构多元化的局面已经形成,四大银行,还有邮储,信用社,其他一些股份商业制银行、保险公司、担保,似乎机构很多,但是真正接近农民、接近微小企业的机构是很少的。如果到乡镇去一看,许多地方恐怕只有信用社,邮局有可能没有,同时他们开展的业务也很有限,这是比较突出的。

另外一个方面,不缺大机构,缺小机构,因为农村更多是小的资金需求者。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需要近距离的服务,需要更多小规模的机构。农村金融机构中小规模的金融机构的种类和数量是很有限的,不适应需求。

同时,金融机构的改革趋向不利于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很难满足,最主要表现在哪里?金融机构的改革,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农村信用社系统,甚至是政策性的银行,在改革过程当中都有一种趋向叫做商业化,股份化。

股份制改造以后,这对于培育机构的自身能力是无可厚非的,对它自身的发展是很有利的,但是,与农村的需求是脱节的,纯粹商业化的方式在农村领域是不适应的,所以这种方式还需要思考。

另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不能解决服务中低收入群体或者农村领域的弱势群体的问题。金融机构发展,在发达地方已经很好,但是在中西部地区不一样,那些地方虽然有机构,总的来讲机构种类也比较多,所以特别是国有大型机构,可能仅仅是在县里面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很少,同时只针对企业放款,这是比较突出的。针对这种情况,2007年银监会出台了相关的管理规定,在2008年又出台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可以在国内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以及农村经济合作社,这样更接近农户的金融机构已经出现。但是总的来讲,现在有的多家小额贷款公司只发放贷款,不吸收存款,向农民提供的服务仍然是有限的。

那么,怎么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呢?这里面也需要从服务体系和业务机制这几个大的方面来做。从服务体系来讲,要有一个增量改革和存量改革,存量改革要注意稳定县城,增量改革要完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制度安排。

还有,培养农村本土的金融组织,建立在成员之间的、内生于农村社区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区发展基金。

另外,还可以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主要是针对农户评级、授信、发放小额贷款,这个模式就是启动农户内在的信用意识,以及邻里压力,邻里之间的信用筛选机制。同时农村信用社在实践当中,有很多创新,其中最重要的创新就是构建信用共同体,其中包括公司+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这样一些合作机制。

有些地方还在进行创新。比如,以合作社为基础的信用共同体这种机制是比较完善的,就是由公司入股合作社,并且享受技术经济服务,由若干农户成立联保小组,向合作社提出借款申请,合作社调查认可以后,提出担保,由银行给信用社发放贷款。这就引用了一个共同体的概念,目前很多地方都在做,把所有农户,或者其他企业通过一定的协会、合作社、商会等等,囊括到信用共同体来。这都是一些创新的做法。

从明年开始,我国又将着手研究制定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在这样背景下,更需要我们研究并探讨今后一个时期应对危机、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措施,研究面向“十二五”,面向2020,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大局中加强农业、发展农业面临的问题。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明确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思路,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在协调推进中解决好农业现代化问题,解决好农民就业增收问题。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9.打假维权保民生咨询服务重宣传 篇九

打假维权保民生咨询服务重宣传 为有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切实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能力,“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上午,我所以“消费与安全”为主题,在辖区范围内开展了“打假维权保民生 咨询服务重宣传”系列宣讲实践活动。

一方面我所通过设立咨询服务台、悬挂宣传标语、发放法规宣传资料、进行真假商品鉴别等方式,集中向广大群众提供消费维权咨询服务。在宣讲普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础上,针对辖区居民关心的副食品、学习用品、日用品、手机等热点消费产品真伪鉴别方法面对面进行讲解教授。另一方面,我所干部通过消法宣传流动车的形式,来到田间地头,走进农户家门,发放消费维权资料,讲解打击传销规范直销相关条例,在向农户们逐条讲解《消法》的关键条款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基层打传防直工作基础。活动的开展受到了辖区农牧民群众的普遍赞赏,大家参与积极性持续高涨,咨询讨论亦趋于热烈,还有群众主动索取各种宣传资料,以提高自身识假辨假能力。

截止目前,我所共出动宣传车辆1台,宣传人员5人,展示执法成果2版,悬挂宣传标语2副,张贴宣传海报34张,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80余份,解答现场咨询40余人次。在强化辖区消费者识假辨假能力、主动合理维权意识的基础上,营造出群防群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社会氛围,为辖区居民安全购物、放心消费,建立起一道牢不可破的消费安全防火墙。

10.XX乡抗凝冻保民生工作情况汇报 篇十

近期以来,随着雪凝灾害日益加重,我乡及时启动了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动员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投入到抗灾救灾中来,全力抓好抗雪凝灾害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灾情情况

截止元月28日,受雪凝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的村有X个,分别是X村、X村上半部分和X村上半部分共X个村民组,受灾害影响严重的农户X户,X人;房屋部分受损X栋,农作物受灾X余亩(其中蔬菜X余亩,绿肥X余亩);山羊死亡X只,树木、竹子折断严重,目前直接经济损失在X万元以上。通过调查摸底,目前全乡群众吃、住、穿均能保障,照明基本能保障(偶有停电,均能及时恢复),取暖方面:在海拔较高的X、X一带较为困难(主要是准备的煤炭不多),但群众均备有柴禾,多数群众主要是烧柴取暖。目前,灾情还在进一步加重。

二、乡党委政府采取的措施

在月初气温降低后,我乡就结合“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的开展,多措并举强抓抗灾救灾及保生产、保民生和保稳定各项工作,有效应对雪凝灾害。

一是强化领导。及时成立了“一抗三保”(抗凝冻、保生产、保民生和保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启动了X乡自然灾害应急救援 预案,把抓好“一抗三保”工作作为全乡的头等政治任务来抓。

二是加强宣传。及时召开了乡村干部会议和群众会议,动员群众积极准备抗灾自救,做好生活物资和取暖材料的储备,抓好洋芋种等自备种子的防寒等工作,所以当前虽然灾情较重,但由于提前做好了防范工作,确保了灾情的影响控制在了最低。

三是狠抓工作落实。第一是抓好了保畅通工作,由乡政法委和派出所牵头,成立了保畅通工作组,随时掌握乡境内通行状况,保群众畅通出入,尤其是全力保障学生、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生产生活等必需品运输等。第二是抓好了保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由乡长牵头,成立了保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组,重点是抓好了X煤矿建设协调服务和猕猴桃种植项目的土地丈量、动员农户拿出土地入股工作。第三是抓好了保电力、通信畅通,明确要求各村支书、主任无条件配合供电、电信部门做好供电、通信线路抢修,在雪凝期间影响供电、通信线路的树木,一律由村级协调砍伐。目前供电还较为正常,偶有停电均能及时恢复。第四是抓好了值班和信息报送。乡级明确领导和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村级明确村主任作为信息报送人员,所有乡村干部保持24小时电话畅通。第五是抓好了惠农政策的兑现,及时将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离任村干部补助、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和没有存折的低保户的低保金及时发放到群众手中,同时,及时发放了X公斤救济粮食,保证群众吃饭问题。第六是抓好物价稳定和蔬菜等物资供应,由分管农业的副乡长牵头,组织农口单位人员对全乡 集贸市场进行检查,严防物价上涨。目前全乡物价稳定,蔬菜暂时能够保证供应,但X小村由于出行受阻,蔬菜供应困难,乡党委政府正在准备组织马匹送蔬菜到X。第七是抓好走访慰问,结合“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的开展,把领导和职工联系包保到村民组和各个在建项目,并要求在雪凝灾害期间所有干部职工要到所联系的村民组走访一遍农户,了解群众的生活情况,尤其是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要及时帮助解决问题,对不能解决的要及时上报,确保每一名群众不受灾害影响并能安心过年。同时建立了“321”(领导班子成员结对帮扶3户贫困党员或生活困难群众,股室负责人结对帮扶2户贫困党员或生活困难群众,一般干部职工结对帮扶1户贫困党员或生活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机制,全乡共有X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X名生活困难群众(主要是五保户、残疾人、优抚对象、“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鳏寡孤独人员),并要求在雪凝期间要到结对帮扶对象家中走访1-2次,用现金或实物慰问1次,帮助帮扶对象解决1件以上实事,确保群众顺利度过雪凝灾害并过好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目前,全乡干部职工已走访慰问完结对帮扶的贫困党员和生活困难群众,共为生活困难群众送去慰问资金X元、棉被X床、棉大衣X件、大米X公斤、食用油X公斤。同时,X、X、X、X等党建扶贫单位、X等“双万”结队帮扶单位又慰问了X余户。目前全乡群众能保证有饭吃、有火烤、有衣穿、有照明。第八是抓好了信访维稳工作,对全乡矛盾纠纷进行了一次排查,并分别明确了包案工 作组作好解释、稳控,由于包组干部职工及时开展了走访,为群众解疑释难、办理实事,目前全乡社会稳定。第九是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结合创先争优工作的开展,尤其是近期创先争优领导点评工作的开展,各支部和广大党员都积极投入到抗灾救灾中来,乡成立了抗灾救灾党员义工队,各村都成立了抗凝冻党员突击队,成为了当前全乡开展抗灾救灾的主力军,尤其是在宣传动员和组织群众开展抗灾自救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四是严肃工作纪律。明确要求在抗凝冻期间全乡乡村干部不放假,手机保持24小时畅通,除因停电等特殊情况外,电话联系不上1次扣罚工资X元,并在全乡进行通报批评;对包保联系的组不走访到位,导致有群众不能安全度过凝冻天气的,视情况严肃进行责任追究;对不走访慰问帮扶对象的,进行通报批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雪凝的持续和加重,灾情将持续严重,抗灾救灾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一是群众取暖压力大,主要是高海拔地区的群众,所备煤炭不多(煤价高、运费高买不起或是买不了多少,平时主要是烧柴),但平时所备柴禾不多,现在雪凝加重,捡柴困难;二是蔬菜供应困难,一方面是高海拔的X村,群众进出买菜困难,另一方面是短缺价高;三是高海拔地区的牲畜受冻缺饲草问题逐步严重;四是种子(主要是洋芋种)受雪凝影响大。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大走访力度,在春节期间继续开展走访慰问,一方面 继续查看灾情,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发现生活困难人员及时救助,帮助解决困难,保证群众过好年,并顺利凝冻灾害;另一方面动员群众搞好生产自救,尤其是管护好牲畜和洋芋种。

二是全力保畅通,协助好交通部门,参加上路巡查,组织力量参与融冰,疏通道路,确保境内主要通道畅通。

三是全力配合供电部门,抓好电力保障,动员干部群众协助供电部门做好线路除冰和抢修。

四是积极与周边煤矿协调,继续抓好民用煤供应。

五是协调相关部门帮助,抓好蔬菜供应和做好物价稳定工作。

五、几点建议

一是及时划拨一部分救灾资金。随着灾情的进一步加重,急需救助的人员将不断增加,乡镇尤其是农业乡镇财力有限,救助压力大。

11.众志成城战旱魔 齐心协力保民生 篇十一

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来自国家防总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10年3月26日18时,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五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9500万亩、占全国的84%,作物受旱7034万亩;有1893万人、1173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分别占全国的80%和75%。

西南特大旱灾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对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切实解决好城乡居民饮水困难提出了明确要求。4月3日至5日,温家宝总理赶赴贵州旱灾最严重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深入村寨,走访农户,慰问各族群众,到田间地头察看灾情,与干部群众共商抗旱救灾大计。

大旱面前,受灾地区群众不等不靠,积极自救,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带领下,挖掘深井、开辟水源;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通过红十字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多种渠道捐款,自发召集志愿车队往灾区送水,广大网友更是在网上发出“紧急令”,献计献策……

由于干旱减产和灌溉成本增加,干旱灾区的粮食、蔬菜的价格上扬。政府及时果断抛售部分储备粮、集中投放蔬菜入市,多管齐下稳定物价;同时严厉打击散布涨价信息、哄抬物价、价格欺诈和牟取暴利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切实维护市场秩序的基本稳定。

在3月26日下午举行的云南省政府抗旱救灾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省政府新闻发言人王俊强说,一年一度的传统民族节日——泼水节不会因旱灾取消,但政府提倡节约用水,引导大家尽量小泼,不要大泼。王俊强介绍说,虽然目前云南正遭受严重的旱灾,但我们也要尊重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和民族文化,不能伤害了他们的感情,所以泼水节不会因此取消。

【理论分析】

一、 从经济生活角度看

1. 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商品价格下跌。由于干旱减产和灌溉成本增加,导致干旱灾区的粮食、蔬菜的价格上涨,体现了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受灾地区政府全力保障市场供应,严厉打击哄抬物价行为体现了国家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

3. 宏观调控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政府抛售部分储备粮、集中投放蔬菜入市,稳定物价是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严厉打击散布涨价信息、哄抬物价、价格欺诈和牟取暴利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是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4. 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财政部会同民政部及时下拨中央旱灾救灾补助资金1.85亿元,会同水利部安排抗旱资金1.55亿元分别体现了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和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5.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温家宝总理深入旱灾最严重的地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旱救灾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带领群众抗旱救灾,做到“民生问题大于天,群众利益无小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 从政治生活角度看

1. 我国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生活公共服务,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等职能。受灾地区政府千方百计解决群众饮水问题,毫不松懈抓好抗旱救灾工作,全力保障市场供应,严厉打击哄抬物价行为,体现了政府积极履行上述职能。

2. 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面对旱灾,财政部、民政部、农业部等中央各部门紧急行动,各项有效措施如“及时雨”洒向旱区。受灾地区政府多措并举,带领群众积极抗旱救灾,全力保障受灾地区群众生活,体现了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原则。

3.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对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切实解决好城乡居民饮水困难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央组织部要求灾区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模范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群众投入到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中去,体现了党的领导地位。

4. 依法参与民主决策,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广大网友在网上为抗旱救灾向国家献计献策,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5. 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泼水节是傣族最重要的节日,虽然目前云南正遭受严重的旱灾,但是我国政府从尊重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和民族文化考虑,不因旱灾取消泼水节,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

三、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

1.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大旱面前,英雄的中国人民不畏灾难,发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团结奋斗的精神,全力抗旱救灾,并取得初步成效,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2.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气象专家指出,复杂的海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异常造成了中国西南地区持续干旱;旱灾使人畜饮水困难,农业减产,物价上涨,既影响生活,也影响生产,影响整个社会的正常秩序。这都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3. 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又要重视部分,搞好局部。当前,要打赢抗旱救灾这场硬仗,相关部门既要发挥各自优势,又要密切配合,形成一股合力,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4.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坚持发展的观点。抗旱救灾,必须从长计议,大力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5.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发出通知,要求广大团员和少先队员,每人捐赠一瓶饮用水。一瓶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全国团员及少先队员每人捐一瓶水,对于解决旱区群众饮水困难的燃眉之急,尤其是解决旱区孩子上学喝不上水的问题,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6. 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云南、广西、贵州、重庆、四川五省区市党委、政府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观点。

7.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西南地区党政军民一手抓抗旱减灾,一手抓春耕生产,体现了认识事物、解决问题坚持两点论。

8.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我们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面对旱灾,受灾地区自力更生,积极自救,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体现了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9.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灾情发生后,五省区市党政负责人行动迅速、深入一线组织指挥抗旱救灾;采取各项有力措施,千方百计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力保春耕生产有序进行,确保社会秩序稳定,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体现了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四、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

1.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大旱面前,英雄的中国人民不畏灾难,再一次发扬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团结奋斗的精神。干旱灾区群众不等不靠、积极自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12.努力保民生 篇十二

2月19日, 江西省省长吴新雄一行到江西通信管理局调研, 并与省内通信运营企业总经理进行座谈。江西省政府秘书长谭晓林陪同调研。吴新雄省长一行听取了黄建新局长的工作汇报, 随后省电信、移动、联通三家公司总经理也分别就本公司的发展情况作了汇报。

吴省长充分肯定了江西通信行业近年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开拓创新、争创一流工作成绩显著, 并对江西通信业坚持科学发展, 大力服务江西地方经济社会所作的贡献表示感谢。他指出, 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通信事业的发展。过去一年, 江西省通信管理局管理成效明显, 主要体现五个方面:一是江西通信事业蓬勃发展, 形势喜人;二是信息化工作抓得很紧, 电话、宽带普及和村通电话工程发展迅速;三是电信网络信息管理卓有成效, 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 促进了向心力、凝聚力的形成;四是电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实实在在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五是抗冰救灾成效显著。展现了通信业优秀的品质和无私的精神。

在谈到通信管理局如何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推

本刊记者

进江西通信业又好又快发展时, 吴省长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在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上见成效。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通信工作实践, 提高理解、执行、创造能力;二要在解决通信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薄弱点上见成效。要更好地促进农村通信事业的发展, 扩大农村通信普及率。要提升电信网络服务水平, 提高电信资源利用率, 避免重复建设。同时充分利用电信资源大力推进全省信息化;三要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见成效。加快发展通信事业, 坚持以人为本, 使通信更加方便, 服务更加优质, 技术更加先进, 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吴省长强调, 江西通信行业要贯彻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围绕“三保一弘扬”的目标, 促进经济发展, 稳定就业, 造福群众。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进一步明确通信管理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项关键举措, 以创造性的工作促进通信事业蓬勃发展, 更好地服务于江西经济, 更好地服务于江西人民。

上一篇:难忘的一次劳动体验作文600字作文范文下一篇:雪上冒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