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8上第六单元测试卷(共10篇)
1.北师大版8上第六单元测试卷 篇一
第六单元 性灵愚慧 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二)品味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三)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思想,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难点:品味精妙的语言描写。教学时数: 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说起童话,我们大家肯定会兴趣盎然,那么你都读过谁的童话?
小学时,我们学过安徒生的哪篇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也肯定会受大家欢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装》。不过,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学习本文,要学会多角度、多侧面的地学习,去分析。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猜想,看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是否有差别。
(让学生谈谈自己想像的内容,老师可及时给予鼓励。)
2、播放本课录音。教师可指导学生边听边圈点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借助工具书或与其他学习伙伴解决。
3、指导学生圈画重要词语、句子或段落,以掌握文章线索,推进思考。
(三)讨论交流
1、试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故事的线索和发展。爱-织-看-穿-揭-议
本文以“新装”为线索展开情节,让不同身份的人在这场骗局中登场,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性格特征。
2、分角色朗读,读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诚实的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能正确读出语气。
第二课时
(一)探究与交流 基本程序:
a.指导学生在文中划出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词语或语段,然后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b.四人小组交流。c.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对具体问题可能有争议,如找的重点语段不同、旁批的不够精确等等,教师注意引导,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点拨与指导,促使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答案。
1、品味文章重点词语或语段。
(1)第一位受命去看布的老大臣,第一次“把眼睛睁得特别大”,第二次说他“眼睛越睁越大”,第三次说他“仔细地看”。阅读各段,说说他三次不同“眼看”背后的心理活动。明确:第一次把眼睛睁得特别大,一是因为大过突然,发现自己看不见任何东西而感到恐慌,二是内心不相信这是事实,睁大眼睛想把它赶快看清楚。第二次骗子叫他走近一点看,他的眼睛越睁越大,反映出老大臣仍心存希望,希望看仔细一点能发现什么。第三次写他仔细地看,主要是装模作样,心理的活动就是决不能让人看出他看不见布料,而要表现出他在认真欣赏布料,当然,并不排除他还残存“看见”的希望。
应当注意的是,这三次“眼看”的文字表述不一样,各自也不能互换的。第一次要突出“特别大”,这是突如其来的,又希望赶快有所发现。第二次承接前面,仍心存希望,又表明仍什么都没看见,所以用“越睁越大”。第三次是在掩饰,是有意识的表演,不像头两次是自然的下意识的反应,所以用“仔细地看”。从这里,要注意品味语言的恰当使用。
(2)为什么第一个说出真相的是孩子?孩子一旦说出了真相,大家就都相信了,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第一问的回答是:孩子心灵纯洁,天真无邪,没有成年人那么多私心和顾虑,于是毫无顾忌地说出了真话。当然,这个孩子不是具体的某个人(童话塑造的对象往往是事物普遍性的代表),也不是非孩子不可,大人也可以说真话,比如西班牙童话中就由那个没什么好顾虑的黑人说出了真相(见参考资料)。但是用孩子与成人世界作对比,更有揭示世俗虚伪的重要意义(参见参考资料);这就是鲁迅说的:“不过须是孩子,才会照实的大声说出来。”
第二问的回答是:首先说明这个诺言本不堪一击,不难识破,只要有普通人的正常感觉就能辨识真相,其实本来就在人们的心底,一旦有人说破,人们自然就呼应了。其次说明人们原先之所以不敢怀疑,是原本心里有“鬼”。文中有一处细节,就是两位“诚实的官员”陪同皇帝去看布料时,指着那架空织布机说:“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文中随后有一句:“因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可以看得见布料”,言下之意以为只有自己看不见布料,却又不敢说出来,因为私心制约了自己,蒙蔽了自己。再次也说明,这个谎言的制造者抓住了人们的普遍的弱点,就是都有愚蠢或不称职以及私心导致的自欺欺人的一面,所以连老百姓在内都不敢相信、不敢说破这个显而易见的真相。当然,《皇帝的新装》揭示的是一类社会现象,不是说所有谎言骗住大家都因为大家有私心,有的是谎言的制造者掩盖了真相,众人不了解真相导致的。但一旦真相捅破,任何谎言都是不堪一击的纸老虎。
2、理解文章主题。
(小组交流,得出结论,语言不必强求一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通过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3、多侧面评议“骗子”。(1)本文除了那个愚蠢的皇帝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骗子。他们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因为皇帝爱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对骗子所说的神奇而又漂亮的新装自然会感兴趣,所以骗子看准了皇帝的心思,用织新衣来骗他,自然会行骗成功。(2)你如何评价这两个骗子?
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梳理,得出结论:
a.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设下骗局,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皇帝改过自新,治理好国家。
b.骗子骗皇帝,以骗对骗,只不过是以毒攻毒罢了。
c.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没有写骗子落人法网,实在耐人寻味,其用意可能是有意向读者敞开一扇感情之门——他并不痛恨那两个骗子。
d.两个骗子也代表了社会上靠行骗为生的一种社会病态,所以作者把骗局当作一面镜子,当作一把解剖刀,剖析这种社会人生的病态。e.骗子不值得肯定,纯粹是为了个人捞取钱财。
4、结合自身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1)文中的大臣、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情况?请你就童话中小孩敢于说真话谈谈作品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全班讨论,教师梳理,明确:大臣们怕别人说自己是愚蠢的、不称职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所以不敢说真话,而老百姓或出自安全考虑,或受不良世风影响,也不敢说真话。现实生活中有类似情况。
(可让学生设想一种不敢讲真话的情景:有学生可能会说到在老师面前不敢讲真话的情景,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检查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以取得学生的认可与信任。)
(2)拓展性阅读训练。
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会怎样做?试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有关说真话的问题。
讨论、交流,教师小结:作为一个人,要敢于正视现实,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如果每一个人都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爱,那么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三)布置作业
不脱离原文主题,大胆想像,为课文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要求:a.大胆想像,勇于创新。b.书写规范、工整。c.字数300字左右。
比较·探究 黑信
教学目标:
(一)理解小说的讽刺性。
(二)认识统治阶级的凶残与弱智。
(三)与《皇帝的新装》比较阅读,探究两者写法上的差异。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小说的讽刺性。
难点:认识统治阶级的凶残与弱智。课时分配: 一课时。预习要求:
通读课文,查字典疏通文字,了解文章的大意。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哈谢克(1883―1923),捷克作家。生于布拉格一个穷苦教员家庭,13岁时父亲去世,他同母亲和弟妹靠乞讨过活。高中毕业后,遍游全国,广泛了解社会生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应征入伍,被奥匈帝国编入捷克兵团赴俄国作战。十月革命爆发时,在俄国参加了革命。1918年2月,加入苏联红军,不久参加布尔什维克党。1920年返回捷克。
哈谢克于20世纪初开始文学创作。早期发表的短篇,大多反映下层劳动者的悲惨境遇,抨击封建统治者。他的短篇小说结构严谨,情节生动,语言朴实、简练,富于幽默感。后来他写过不少小品文和政论。哈谢克创作的最大成就是长篇小说《好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遭遇》(一译《好兵帅克》),这是一部杰出的政治讽刺作品,作者以他在奥匈帝国军队中服役时所获得的素材写成。
(二)整体感知
1、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学生默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3、找出本文讽刺性突出的内容。(1)“傻瓜中的傻瓜”是关键。
①德国统治者的愚昧,愚昧到居然把骂他是“傻瓜中的傻瓜”的信,念了五十来遍,才发现是匿名的,他并不能凭借他的独裁特权惩治这个人物。为了这样一件小事,他居然要召开国务会议。这个会议具有秘密的性质,只有四位枢密参赞参与。
②谩骂国王的这封信的内容本来是绝对保密的,可是国王自己却一再反复地把它讲了出来。
③滑稽感还不是文章的高潮,接着召开的议会会议使滑稽感提升了:一方面是议会主席宣读了国王亲笔书写的呼吁臣民忠诚的诏书;可是另一方面,事出何因,议员们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会场陷入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气氛”。而自作聪明的警察局长主动求见,而且踌躇满志,宣称自己一定会“一鸣惊人”,至于如何办案却秘而不宣。其结果却是在悬赏捉拿的布告中,把谩骂国王是“傻瓜中的傻瓜”的话广为传播,弄得举国皆知国王是“傻瓜中的傻瓜”。
(2)警察局长因此下台。这样的结局显示了三重矛盾:
第一重,在权力的极端专制和机构本身的效率低下之间;
第二重,在权力机构的凶残和官僚的弱智之间;
第三重,国王居然事后才感到后果严重,把警察局长轰下了台,说明他的政治智慧和操作上的迟钝,确实是“傻瓜中的傻瓜”。
(三)问题探究
1、《黑信》中的警察局长与《皇帝的新装》中的大臣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命运?这个警察局长是聪明人还是蠢人?
《黑信》中的警察局长不仅让国王丢了丑,直接损害了国王的利益,而且他的做法并不是国王所希望的。《皇帝的新装》中的大臣们虽然实际上也使皇帝丢丑,但他们的行动与皇帝是一致的,他们和皇帝都没有怀疑布料,都如童话中说的,以为别人一定看得见这块新布料。所以,是否迎合了最高统治者的愿望和利益,是他们遭受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
警察局长可以有两种解读,一种是自作聪明的蠢人。另一种解读成聪明人,不惜以自己下台为代价,让国王丢丑,让国人皆知国王是“世界上最傻的傻瓜,傻瓜中的傻瓜”。一般而言是第一种解读,但第二种解读也未尝不可,也有它的合理性。
2、《皇帝的新装》没有指出具体的国家、时代,孩子也没有姓名,《黑信》则国家和国王都有名字,两篇不同的写法,各有什么好处?
安徒生写的是童话,讽刺的是普遍的人性的弱点。而哈谢克写的是小说,这样写显得更为真实、可信,同时作者作为民族意识非常强烈的作家,目的之一是直指民族的敌人。
因为在哈谢克生活的当年,捷克是受到奥匈帝国,同时也是受到德国统治的。作为一个民族解放意识非常强烈的作家,他当然要把矛头指向统治他们的民族敌人。这在他是天经地义的,就像我们30年代的作家几乎一致把矛头指向日本帝国主义一样。
(四)作业
1、抄写字词。
2、完成“阅读练习·探究”
一、二。
3、预习《我若为王》。
比较·探究 *我若为王
教学目标:
(一)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全文思路。
(二)了解文章大开大合的结构、假设的论证方法和幻想虚拟的写法。
(三)理解作者对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的深刻认识和无情批判,培养民主意识和健全人格。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揣摩关键语句,挖掘课文的思想内容,批判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难点:理解幻想虚拟和假设论证的写作方法。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语示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作为一国之君,普天之下的土地都属于他一人,天下的百姓都是他的臣民。古代封建君王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同学们,你想做君王吗?假如你做了大王,你喜欢有一大群对你卑躬屈膝、趋炎附势的奴才围着你大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吗? 今天我们来看现代作家聂绀弩的杂文《我若为王》,看看作者在大胆的假设下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其中又包含着什么样的思想认识。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投影)
聂绀弩,现代作家,是中国现代杂文史上继鲁迅、瞿秋白之后,在杂文创作上成绩卓著、影响很大的杂文大家。
杂文,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变化的文艺性的论文,具有短小、活泼、锋利、隽永的特点,一般都是以幽默讽刺的文笔揭示深刻的道理,寓庄于谐。本文就是一篇很优秀的杂文。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四)具体研读课文
1、问题:聂先生喜欢做王吗?
【明确】从文章最后两段可知,作者是怎样的观点态度。(1)表达对奴才的憎恨(2)提出憎恨的理由
(3)表明铲除皇权和奴才的愿望(4)呼唤民主制度(板书:结论
铲除奴种
改造世界)
2、问题: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
【明确】通过假设自己为王之后出现的种种情景,进而否定奴才,否定为王。(板书:假设
幻想为王)
3、问题:本来假设自己为王了,为何又不想做了? 【明确】因为有奴才的存在,憎恶奴才的嘴脸。
4、讨论一:作者为什么“深深地憎恶一切奴才或奴才相”。奴才的嘴脸到底有多可恶?根据文中的具体描写概括奴才相的特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后得出:(投影)捧王后
趋炎附势 捧太子、王子 阿谀奉承 捧公主、皇亲国戚
俯首帖耳
捧王
惟命是从
尽力实现王的愿望,不指摘王的过失、罪行
因此,王感到单独、寂寞、孤独,并恍然大悟: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讨论二:王权和奴才的关系。
【明确】首先是相互对立的关系。掌权的人是统治、管理奴才的一方,奴才则接受统治、管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地位不同,做奴才的总想做王,做君王的总想压制奴才。但另一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奴才是君王赖以生存的温床,君王是建立在奴才的地基上的。以要铲除奴才,也要否定王权,最终实现人人为王,人人不是王的平等、民主的制度。
讨论三:《我若为王》说,“我”如果当了王,将变成一个暴君,要把臣民连同尊长和师友一齐杀死。请联系全文,联系本单元有关任一篇的内容,说说你对下列问题的理解。
①、为什么这样做“或者反而是明君”? ②、这里表达的是对什么的痛恨?
③、这样极端的用语,给你的感觉是残酷还是痛快? 【明确】第1小题:把臣下、子民杀绝是“暴君”,但所做者是“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这自然“反而正是明君”。
第2小题是对大题题干(含第1小题)涉及话语的进一步解读,即自然不是作者真要杀人,而是表达了对封建王权思想,尤其是对与之紧密相连的奴性主义、奴性思想的极度的痛恨。
第3小题又是大题题干(含第1小题)涉及话语的进一步解读。这样的极端用语,应该是给读者以批判(痛斥)奴性思想和王权思想的痛快淋漓的感觉。
5、问题:作者当时是民国国民,在民国时期难道还真有人想做王吗?作者怎么会提出这个话题的?
【明确】由一部影片的名字:“我若为王”提出话题的。(板书:引题
“我若为王”)
问题:这个片名意味着什么问题,为何会引起作者这么多的思考?
【明确】“我若为王”说明“我”仍处于奴才的地位。“我若为王”说明奴才总是艳羡王权,并以“为王”为最高理想。到了民国,身为民国国民,却还有如此“封建的残物”,说明封建主义基础还很牢固,民国还没有真正的民主制度,国民的封建意识还很浓厚,没有树立起民主思想。“我若为王”这个片名正是还有奴才的明证,也就成为“世界还大有待于改进”的理由。“我若为王”这个电影名字,不但触发了作者写作的欲望,而且引起了作者下面深沉的思索,作者把批判的矛头实际指向封建专制主义,消灭奴才,消灭王权。
6、问题:《皇帝的新装》《黑信》《我若为王》这三篇文章意义深刻,都生动有趣。探讨它们其中一篇使你读来趣味横生的原因。选择一篇进行分角色朗读或表情朗诵。
【明确】《皇帝的新装》主要是夸张地表现出自欺欺人的人性弱点的滑稽可笑以及夸张地表现出封建统治者皇帝的愚昧腐朽的滑稽可笑,所有与此有关的细节读来生动有趣;设计出的那个使人人陷入自相矛盾的恶性循环怪圈的巧妙前提(即骗子那句“愚蠢和不称职者看不见新布料”),即暴露人性弱点的这个智慧设计显得生动有趣。
《黑信》主要是故事情节,这个荒诞喜剧十分有趣(当然《皇帝的新装》的故事情节也荒诞可笑,生动有趣);夸张地表现出国王这个“世界上最傻的傻瓜”,特别是其中几个喜剧性的细节(读了五十篇才知为匿名信,气得不停地叨念自己是傻瓜,自己把信的内容公之于众),这种喜剧性的讽刺笔调读来生动有趣;描述警察局长可笑的“踌躇满意”“一鸣惊人”“无人不知”“下台大吉”,十分有趣。
《我若为王》主要就是“理趣”“智趣”,特别是表现这一理趣、智趣的处处闪耀机智火花的似乎信手写去的文笔特别精彩生动。其重点又在三处:一就是全篇这种“假定又假定”的假定性的笔法。这样可以放开写,无论怎样极端,似乎只是在骂自己,其实是对封建王权思想和奴性思想,对社会劣根的辛辣讽刺。二就是最后三段的连续的大转折、大飞跃、大升华,简直是神来之笔,富有深刻的哲理、深邃的思想、深入的洞察,内涵极为丰富用笔却极为洗炼。三是极端用语所表现的喜笑怒骂皆成文的风趣;写得似乎一点不留情面,似乎残酷至极,而只要有正常语感的读者都感觉到是一种酣畅至极的痛快淋漓感。此外,全文中的反复、排比、因果相承等独特表达也加强了荒谬感、可笑感,使文中的讽刺处处读来趣味盎然。
(五)探讨本文的论证方法
由板书可知,文章引出话题后,进行假设,进而否定,最后得出结论,这是运用了假设论证的方法和虚实结合的手法。
(六)布置作业
1、复习课上内容,加深对本文假设论证写法的理解。
2、完成《伴你学语文》中的相关练习。
【附】板书设计:
我若为王
引题
“我若为王” 假设
幻想成王
结论
铲除奴种
改造世界
比较·探究 李寄 狼
教学目标:
(一)学习两文典型的文言实词。
(二)锻炼搜集资料及总结能力。
(三)树立人的智慧战胜一切的思想。教学重点:
树立以智慧战胜一切困难的思想。教学难点:
学会两文中的常用文言实词。教学时数: 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李寄》。
(一)作者简介:
干宝(?-336),东晋的史学家、文学家、志怪小说的创始人。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人。少以才器召为著作郎。平杜弢有功,赐爵关内侯。晋元帝时,领国史。以家贫,求补山阴令,迁始安太守,又迁散骑常侍。著述极富。
(二)关于《搜神记》
你知道我国的第一部神话小说集是什么吗?这部书就是东晋时的《搜神记》。《搜神记》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它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
(三)了解故事内容 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强化记忆下列文言实词。
啗(dàn)吞啮(niâ)咋(zē)诣(yì)石(dàn)斫(zhuó)髑髅(dúlóu)咤(zhà)愍(mǐn)
(五)互动释疑,学习课文
1、这到底是一条怎样的蛇?面对这样的情况,村民们和当地政府是怎么做的?
2、李寄为什么要去斩蛇?李寄是不是真如她所说的,是去喂蛇呢?
(六)人物评价
1、轻声读课文。注意:斩蛇前,她事先准备了什么东西?用“△”标出来。
2、在斩蛇的过程中,李寄事先准备的东西都派上用场了吗?她是怎么做的,把描写李寄动作的词语用“。”标出来。
3、李寄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她和区寄有什么异同? 勇敢、坚定
李寄———————→为民除害 智勇双全
李寄和区寄都是智勇双全、胆识过人的少年英雄。各自不同的特点是: ①区寄是仓促遭遇中被动应战,表示出了被动地陷于危难中的人特别需要的冷静镇定的个性;其胆识心计的特点是“临危不惧”“情急生智”,重点是充分利用对手的弱点,寻找机会,紧紧抓住机会。李寄是长期准备,主动应战,表现出了其胆识心计的特点是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即在这妖邪异物面前既不怯弱,又心细多谋、充分准备。
②区寄在获救后拒绝入官府为小吏,这是其品质上的难能可贵之处。李寄小小年纪就有家庭责任感,不惜牺牲自己以接济家庭,孝敬父母;同时又有不怕牺牲,斩杀巨蛇,为一方除害的愿望和思想。这是李寄品质的光彩之处。
第二课时
学习《狼》。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强化记忆下列文言实词。(投影)
窘(jiǒng)苫(shàn)奔(bēn)眈(dān)
暝(míng)遂(suì)尻(kāo)寐(mâi)黠(xiá)
(二)学生谈蒲松龄及《聊斋志异》 学生相互补充,教师适当归纳。
(三)趣味导入
播放有关狼的视频片段导入。
(四)复述故事
指名学生读课文,学生纠正错音、停顿。
(五)研读探究
1、文中有哪些语句能够表现狼的狡猾?
2、文中有哪些语句能够表现屠户的智慧?
3、你怎样认识这件事? 明确: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暝,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2、“投以骨”、“复投之”、“奔倚其下”、“持刀”、“劈狼首”、“断其骨”。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代表发言。比比看谁说的好。(人的智慧战胜一切引导)
(六)拓展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试着背诵。
2、投影出示,说出下列文言词语的含义。止 缀 故 窘 苫 暝 遂 尻 寐 黠
3、投影出示,说出下列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
4、请想象一下,如果区寄处于〈〈狼〉〉中屠户的境地,他可能会怎样做? 屠户杀狼的过程中,是有思虑未及,险些酿成大祸的漏洞,即另一只狼于背后打洞,他是后来才发现的。幸而屠户机敏,在狼假寐的瞬间,抓住机会,暴起杀狼。否则将腹背受敌。从文中看,区寄的心计、机敏似胜于屠户。其胆略、见识、勇毅、品性又有非常之处。因此可以依据区寄的品质、个性,给予他屠户同样的条件(有刀、扁担等武器),同样境地,想象区寄遇狼如何宰杀两狼的故事。可以从缀行甚远时就开始谋划灭狼,可以设想成年后当上了屠户的区寄。
(七)作业设计
展开想象和联想,将这篇文章改写成白话文。
【附】板书设计
狼
蒲松龄
狼的狡猾:“其一犬坐于前”“目似暝,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 人的 智慧 战胜 一切
屠夫的智慧“投以骨”“复投之”“奔倚其下”“持刀”“劈狼首”“断其骨”
比较·探究 *说虎 *智惩恶少
教学目标:
1、学习《说虎》一文的文言实词。
2、锻炼学习搜集资料及总结能力。
3、懂得“用力而不用智”“自用而不用人”则必然失败的道理。教学重点:
用《说虎》中的观点解说本单元有关各篇的内容。教学难点:
《说虎》一文的论证结构。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刘基,明初文学家、政治家。字伯温,晚号犁眉公。谥号文成。博学,通天文,兵法。辅佐朱元章创立明朝,谋划策略,建立制度,官至御史中丞,封诚意伯。
(二)课文读解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于:跟„„相比。不啻(chì):不止。
之:助词,其作用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食于虎:被老虎吃掉。于,被。表示被动关系。
〔译〕老虎的力气,与人相比不止大一倍。老虎有锋利的爪牙,但是人没有,又使它的力气加倍。那么人被老虎吃掉,不奇怪了。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寝:躺着休息,卧。处:居住,这里是坐的意思 故:所以。
一:一和百都不是确数。
〔译〕然而老虎吃人不常见,而老虎的皮常被人拿来做坐卧的物品,为什么呢?老虎使用力气,人运用智慧;老虎只能使用它自身的爪牙,但是人能利用工具。所以力气的作用是一,但是智慧的作用是百;爪牙的作用各自是一,但是工具的作用是一百。用一对抗一百,即使凶猛也一定不能取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为:被,表示被动关系。是故:所以,因此。类:相同。足:值得。
〔译〕所以,人被老虎吃掉,是因为有智慧和工具而不能利用。因此世界上那些只用力气而不用智慧,和(只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不借助别人力量的人,都跟老虎一样。他们像老虎被别人捕获并把虎皮用来坐卧,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三)理清内容结构
说 虎
指出“人之食于虎”不足为怪 说明“虎之皮人常寝处之”的原因 归纳主旨
用力而不用智 自用而不用人 必将失败 借虎喻人 说明道理
(四)探究主题思想
本文借虎喻人,说明不懂得运用智慧,不会凭借外界的力量,只凭自己的力量一味蛮干,就必然招致失败的道理。
(五)课堂练习
1、《说虎》将人与虎相比,有两个字是最关键的,你能把这两个字指出来吗? 答案:智 力
2、说明下列例句中划线词的用法。
①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
②则人之食于虎也。
③故人之为虎食者。
④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
答案:①介词,跟„„相比。②介词,被。
③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④代词,锋利的爪牙。
(六)合作探究
1、《说虎》将人与虎相比,有两个字是最关键的,你能把这两个字指出来吗?试用《说虎》阐明的道理,解说《狼》、《李寄》以及《童区寄传》等篇的内容。明确:《说虎》最关键的两个字就是“用智”,其他如“用物”“用百”“用人”都是“用智”的衍生物和必然结果。用这个道理解说本单元各篇,也是一种特殊的比较阅读。关于各篇中“用智”的体现可参见“主编解读参考”和练习解答。《狼》中还有一个细节说明禽兽无法与人斗智的道理。即两狼亦表现了它的狡黠(即一狼洞其中,一狼假寐),“而顷刻两毙”,所以《狼》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各篇中人由“用智”衍生的“用物”等,这里稍作补充。如,屠户借助了草堆,用了刀;区寄借助了敌人的刀、火,还充分利用了敌手的弱点(这是特殊的“用人”);李寄“怀剑将犬”,甚至还用了米糍、蜜糖等食物。《智惩恶少》也体现了“用智”。主要在倒数第二段。即如按时间顺序正常写,这段内容应在前面。结构、文字,但凡其新异之处,往往引人注意,这是写作上的通常道理。所以,当这段不按顺序,改排在战斗结束后补叙时,它自然就显得很突出。这段内容就是讲少年刘伯承如何“用智”战胜对手“团总少爷”的。
2、如果你遇到区寄、李寄、屠户相似的境遇(选一),你会怎样做?请在小组或班上讲述你编出的故事。
这题既包含向少年英雄们学习,又包含锻炼一个人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由学生自由发挥,但编出的故事应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应避免与课文中原故事的情节、做法雷同。
(七)布置作业:
1、熟记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
2、背诵《说虎》。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做个智勇双全的少年
教学目标:
(一)在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基础上开展相关活动,进一步体会诚实、智慧、勇敢等意志品格的重要性,促进意志品质的健全发展。
(二)通过小组和班级的交流,初步学习作演说,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三)练习写作童话,发展想像力,并学习根据读者或听众的意见修改自己的文章,初步树立“读者意识”。活动准备:
(一)以诚实、机智、勇敢、坚定(可就某一方面)为题,收集有关格言(或谚语、俗语)。
(二)从自己的生活感受出发,提炼一个较具体的观点,对格言进行较完整的阐说,语言尽可能生动,努力使听众信服。活动主题:
做个智勇双全的少年。教学时数: 两课时。活动安排:
(一)交流活动(1课时)
1、导入活动,营造气氛。
自古英雄出少年。区寄、李寄是英雄,戳破“皇帝穿新装”谎言的孩子也是英雄。向英雄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们的诚实、机智、勇敢和坚定,从小做起,从日常的点点滴滴做起,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祖国、对人民的有用之材。
2、各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各组同时进行)
①、根据自己收集到喜爱的格言、谚语,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在小组会上发言。②、各组推选2~3名发言效果好的同学,在班级交流。
(二)写作活动(1课时)
1、习作内容: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积累,编一则表现“智胜于力”(或勇敢、诚实)的童话故事。
要求:①童话题目自拟。②字体工整,卷面整洁。
③必须有合理的想象或能运用夸张、讽刺等手法来写作。
2、交流、感受、分享、欣赏同学们的习作。①小组交流。推荐最优秀的两人在班内朗读交流。②班内交流、评价。
③教师对学生习作进行评价。
④学生再修改定稿。优秀作品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
2.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篇二
1.用原文或按要求填空。
(1)衣沾不足惜,__________ 。
(2) __________ ,江入大荒流。
(3)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 __________ ,__________ ”以“蓬”、“雁”白比,写出了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4)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既描绘了农村明媚秀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又蕴含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 , __________ 。
2.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峻拔的高山,潺潺的流水,曾经引起古代文人的无限遐思,歌咏自然山水的 篇章也因此 。
三峡风景,美不胜收。郦道元笔下的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让我们不禁 。
陶弘景笔下的风光,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苏轼笔下的月夜小景,清幽而宁静,让人不禁神游。
飞玉喷银、声震苍穹的钱塘江大潮是雄豪奇异的风景画;披发文身,手持彩旗,涛头弄潮是情味横生的风俗画。自然美与人情美纠缠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
张岱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 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 。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
峻拔( ) xiá思( )苍穹( ) yǎ趣( )
(2)解释下列词语。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多如牛毛 心驰神往 万籁俱寂 赞叹不已
b.多如牛毛 梦寐以求 万籁无声 拍案叫绝
c.油然而生 心驰神往 万籁无声 拍案叫绝
d.油然而生 梦寐以求 万籁俱寂 赞叹不已
(4)画线句由于用词不当而产生语病,请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3.名著阅读。
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他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的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昧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的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的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的打嗝,水要往上漾!
(1)以上文段节选自_______(作者)的小说《 》。
(2)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文中“他”的性格作简要的分析。
4.学完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之后,不少同学自己动手搜集资料,请你也参与下列活动,并完成相关任务。
(1)小王同学搜集到下面一则材料,请你用一句话新闻的方式,告诉你所有的朋友和亲人。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吴笑女):中央电视台今天(9日)在北京发布消息,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将于9月22日晚20点举行,届时将通过cctv-1、cctv-4、cctv-9三大频道面向全球并机现场直播,晚会全长2个小时。据介绍,本次晚会选择在素有“半城山、半城水”之称的安徽省芜湖市举行。所有的舞台都是在水面上搭建而成,形成演员在水中踏歌而舞的奇观。晚会将马头墙、砖木石雕、层楼叠院等建筑交相辉映,营造出水天一色,气韵相连的视觉效果。
(2)小张同学在网上搜集到四则有关“三峡大坝”抗洪能力的新闻,这四则新闻的时间依次为:6月1日,5月8日,10月21日,207月20日。请你用简洁的语言简述媒体对“三峡大坝”抗洪能力说法的变化,并表达你的感想。
(3)小李同学在网上搜索了本单元有关作家作品的情况,并做了如下笔记,在交流过程中,同学发现了一处错误,你能把这处错误找出来并改正吗?
笔记一:《水经注》,中国古代地理名著,北魏郦道元撰。《水经注》中山川景物的描写,作为文学作品,也得到很高评价。
笔记二:苏轼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笔记三:张岱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陶庵梦忆》等绝代文学名著。
笔记四: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人称“山中宰相”。
二、古文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河水南径①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阨②,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③,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④。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⑤,悬流千丈,浑洪赑⑥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⑦,迄于下口。方知慎子⑧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
【注释】①径:同“经”。②阨(è):阻塞。③河中漱广:意思是河道因被水冲击而非常宽阔。④崇深:高深。“夹岸”四句,意思是两岸危石似乎将要倾坠入河,其实山崖高峻,捍卫着河道。⑤寻:古代以八尺为一寻。⑥赑(bì):猛壮的样子。⑦浚波颓叠:意思是巨浪一个接着一个翻滚而下。⑧慎子:即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曾说:“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5.用“∕”划分朗读节奏。
方 知 慎 子 下 龙 门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阙( ) 襄( ) 河( ) 窥( )
7.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8.甲文写春冬季节长江之水,既描写了“ , ”的静景;也描写了“ ,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乙文写黄河之水,首先既描写了“ ”的远景,也描写了“ ”的静景;然后用一系列四字句正面描绘水流的气势。
9.甲文写山之高,既有“ , ”的正面描绘;又有“ , ”的侧面烘托,多种手法巧妙结合。乙文写山,用“ , ”来形容山之高,用“ , ”来形容山之险,用词准确精美。
10.甲乙两文都来自郦道元的《水经注》,两文为什么都先写山后写水?
三、现代文阅读
诗画江南天目湖
苏冰 王永
①天目湖山水园,座座青山枕水而居,苍松翠竹,密生其间;片片秀水清透飘逸,青藻鱼虾,摇曳水底。青山与碧水,相互环抱,彼此相依。一路行去,山是水的依靠,水是山的明镜,山绕水,水映山,山重水复间还夹以大雾迷漫,令身临其境者恍入梦中,正所谓仁者和智者所乐之处。
②登上龙兴岛,野趣横生。重重叠叠的青山,弯弯曲曲的木道,高高低低的密林,耳边是鸟儿的欢叫,眼前是跳跃的松鼠,脚下是忽高忽低、起起伏伏、曲曲折折的山路……游人穿越其间,仿佛正颠簸在风浪乍起的海上,一会儿随浪“冲入云霄”,一会儿突然又“跌入谷底”,此起彼伏间,竟有如探险。翻过“海浪”,来到半山腰,这里是美丽的“蝴蝶谷”。美丽的生灵,正随着五彩的灯光变幻出不同的景致,屋里播放着《梁祝》美妙的乐音,恍惚间竟仿佛听到传说中山伯与英台的朗朗书声……
③听着听着,不知不觉地,便踏进了令人神往的乡村田园。只见满目苍翠迎面而来,悠悠茶香拂面而过;天下第一壶,高高耸立,飞珠溅玉;江南水车,随风轻舞,浅吟低唱,远古磨坊,古朴怀旧,口吐琼浆;让我不禁想起纯净的童年……继续往前,绿色梯田,呈现眼前。(a)一棵棵茶树密密挨挨,一层一层,盘山而上;一排排茶花笑逐颜开,迎风伫立,衣袖曼飞。满山的茶,满眼的绿,满园的青翠欲滴和茶香四溢,瞬间占据你全部的视听。
④步入南山,翠竹密布,铺天盖地的绿,逼面而来,一直延伸至竹海与蓝天相接处。漫步竹海,清风送爽,枝叶随着风儿鼓动,一层一层的绿浪此起彼伏,一浪盖过一浪去。竹影摇曳间,山间野花忽隐忽现,潺潺流水蜿蜒而下。叮咚的泉水,婉转的鸟鸣,不时回响在游客的耳边,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往前不几步,便是传说中美丽的静湖。(b)只见在茫茫竹海之中、两山夹峙之间,一泓净水破空而来,宛如一位熟睡中的美少女。她的脸上没有一丝表情,安静得仿佛一首唐诗宋词,站立岸边我仿佛竟能听到她舒缓的心跳和轻微的呼吸。禁不住美的诱惑,我随手拣起一枚石块,轻轻投了下去。突然间她醒了,眨一眨清亮的眸子,抿一抿清秀的小嘴,羞涩地向岸边投来了温婉的一笑……脸颊边,漾开一圈一圈浅浅的红晕。
⑤沿着曲折的幽径,拾步而上。头顶绿荫如盖,眼前修竹婷婷,耳边是竹叶声声。高高的秀竹,傲然挺立,英姿勃发;碧绿的枝叶,轻盈飘逸,玲珑有致。清风过处,枝枝叶叶,相互交错,有如密友,窃窃私语。最动人的当数那色彩,老竹的竿儿,青翠中透着碧绿;新篁的竿儿,外表涂着一层薄薄的粉霜,里层的翠绿却被衬托得更加鲜嫩。此时游人不妨闭上双眼,来一个痛快的深呼吸感受竹子的淡淡芬芳,品味鸟儿的婉转悠扬,刹时你会发现闹市车马的喧嚣也好,世俗的烦恼也罢,这些全都与你无关。难怪当地那么多的老寿星呢,我猜想必与这竹子适宜修身养性、旷达超脱的情怀有关吧!
⑥哦,天目湖,你是天上的湖吗?万顷碧水总是倒映天上的风景!天目湖,你是江南的湖哦,天地的灵毓凝聚成梦幻山水的经典。
(选自《旅游纵览》年第7期,有删改。)
11.说说第①段中“正所谓仁者和智者所乐之处”中“仁者”“智者”所乐之处分别是什么?
12.作者在文中重点描写了哪两处的风景,各处的描写重点是什么?
13.文中描写竹林,重点抓住哪一个字进行描写?在这种描写中,哪一句话又显示了其中的细微不同?
14.评点是一种个性化鉴赏的阅读方式。请你从划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结合选文进行评点。(提示:可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任选角度)
15.在作者的笔下,天目湖是如此的充满诗情画意。你的记忆中一定也有让你流连忘返的美丽风景,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描绘一处这样的风景。
四、写作
3.北师大版8上第六单元测试卷 篇三
huì ànyī xīlún xiàhǎi tángjiá rán ãr zhǐ
(晦暗)(依稀)(沦陷)(海棠)(戛 然 而 止)
qǐ mãnghâ ránmï zhǐwěi wěi dîng tīnglín láng mǎn mù
(启蒙)(赫然)(摹纸)(娓 娓 动 听)(琳 琅 满 目)
二、比一比,组词。(5分)
沦(沦陷)捅(捅了一刀)矜(矜 持)馥(馥 郁)铭(铭 记)论(议论)桶(木桶)今(今 日)复(重 复)名(姓 名)
三、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6分)
精彩精当精湛精深精密精确精练精力精简精美精致精通 用词(精当)、(精力)充沛、(精通)医术、包装(精致)、造诣(精深)、花纹(精美)、技术(精湛)、(精密)仪器、节目(精彩)、语言(精炼)、(精简)人员、计算(精确)
四、找错别字,全对的打“”,错误的改正在括号里(共11处、6分)。
仗义直言(执)销脏灭迹(赃)莫中一是(衷)
老态龙中(钟)贪脏枉法(赃)自出机抒(杼)
妄自非薄(菲)断壁残桓(垣)世外桃源()
牒牒不休(喋)修茸一新(葺)飞皇腾达(黄)
五、在括号里写出相对应的词语。(2分)
谦虚对进步正如骄傲对(退步)大海对鱼游正如天空对(鸟翔)
坚硬对岩石正如(松软)对泥土清澈对溪流正如(浑浊)对泥塘
六、把下列词语按其内容进行归类。(5分)
临危不惧买椟还珠语惊四座春寒料峭摇头晃脑
平易近人刻舟求剑张牙舞爪巧舌如簧春华秋实
1、描写人物品质的:
2、写人物口才的:
3、描写四季特点的:
4、寓言故事:
5、描写人物动作:
七、写出带有数字(从一到十)的成语。(5分)
一心一意两全其美三心二意四分五裂五湖四海
六神无主七零八落八面玲珑九牛一毛十全十美
八、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再用加点的词语造句。(2+1分)
既„„又„„即使„„也„„如果„„就„„
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1、我们的国家(之所以)能日益强大,(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即使)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普及了电脑,人们(也)不能丢弃用笔书写。
3、我家的新居(既)宽敞(又)明亮。
4、(如果)你不注意用眼卫生,(就)视力下降了。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要求,写句子。(6分)
1、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双红圈。......
(用括号里的词造句)的小伙伴。
2、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改成反问
句)
3、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
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改成陈述句)
自己的学生身上开花结果。(或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我们播下的种子也要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开花结果。)
十、课文内容填空。(8分)
1、十年,百年,终身
2、他刚要动手,妈妈看景了。”
3、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
4、这时,我的 : 时的笑声,笑声,智力竞赛得胜 得胜的笑声,早会评比获奖时的笑声。
十一、下列几个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5分)
(5)多少静静的深夜啊,老师还在灯下备课、批改作业。
(9)如果将来我能取得一些成绩,那我要说,是老师用身躯为我架起了通往成功之路的桥
梁。
(3)他们普通而平凡,但他们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
(6)那作业本上条条批语、个个红勾,不全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吗?
(2)他既不像著名科学家那样驰名中外,也不像电影名星那样引人注目。
(10)老师啊,您为我们无私地奉献了一切。
(7)老师把一批批学生送到各个工作岗位,而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却像火炬一样燃烧
自己。
(1)我赞美桥,更赞美我们敬爱的老师,老师像桥一样朴实。
(4)老师像桥一样辛勤。(8)老师像桥一样无私。
附加题:(10分各5分)
1、从下列成语中各选一个字,组成一首诗。
满面春风猫鼠同眠漠不关心先知先觉家喻户晓
大处落墨泰然处之闻鸡起舞啼笑皆非鸟语花香
夜以继日古往今来闻风而动雨过天晴有声有色
4.北师大版8上第六单元测试卷 篇四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一、填空题。(20分)
1、3.2965保留一位小数约是(),保留三位小数约是(),保留整数约是()。
2、在计算4.9÷(8.2-4.7)时,应先算()法,再算()法,计算结果是()。3、6.4÷0.004的商的最高位是在()位上。4、9.6654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保留整数约等于()。5、0.444„ 记作(), 2.13535„ 记作()。
6、计算小数除法时,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的小数点对齐。
7、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计算时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倍。8、25÷36的商用循环小数的简写形式表示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9、在○里填上“>”、“<”、或“=”
2.4÷1.2○2.4 0.35÷0.99○0.35 0÷9.9○9.9
10、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得到的数比原来大201,原来的数是()。
11、在5.454,5.454,5.4,5.4,5.45这五个数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1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4.4÷0.45=()÷45 2.58÷0.12=()÷12 22÷8.8 =()÷88 9.12÷0.08=()÷8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10分)
1、在除数中,除不尽时商一定是循环小数。()2、0.25÷0.12的商一定小于0.25。()3、1÷7的商是循环小数。()
4、一个小数保留一位小数一定比保留两位小数小。
()5、1.47÷1.2的商是1.2,余数是3。()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
A、除数 B、商 C、被除数
2、下列各数是循环小数的是()
A、0.151515 B、0.1515„„0.C、511512
3、除数大于1时,商()被除数。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4、3.6与2.4的和除0.6,商是多少?列式正确的是()。A、3.6+2.4÷0.6 B、(3.6+2.4)÷0.6 C、0.6÷(3.6+2.4)
5、下列算式中,与7.2÷0.36相等的式子是()。
A、720÷36 B、72÷3.6 C、7.2÷0.036
四、计算题。34分
1、口算。(10分)
10÷4= 12.9÷0.3= 1.3÷0.13= 0.6÷1.2= 0.3÷2= 0.32÷0.04= 2.64÷1.1 = 3.6÷0.4= 3.98÷1.0= 1.98÷0.78=
2、竖式计算。(12分)带*的要验算。
70÷5.6 = *42÷12= 126.1÷50.44=
15.12÷4.5= 176.4÷0.63= *9.744÷4.8=
3、脱式计算。(12分)
0.2×0.6×0.5×4(7.5-2.3×0.4)÷0.01 3.64÷5.2×23.8 178.8÷(26.4-5.6)
五、应用题。(1-3题每小题4分,4、5题每小题5分,共22分)
1、张阿姨做的一套童装用布2.2m,50m最多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童装?
2、服装厂购买一批布,原来做一件婴儿衣服需要0.8米,可以做720个。后来改进技术每件节约用布0.2米,这批布现在可以做多少个?
3、张华带了20元去超市买圆珠笔,毎枝笔2.5元,她一共可以买多少枝?
4、小明的爸爸要去欧洲旅游,准备拿6000元人民币去换欧元。你知道这些钱大约可以换多少欧元吗?(1欧元兑换人民币8.19元)
5.北师大版8上第六单元测试卷 篇五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积累运用(48分)
一、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3分)
昔我往矣(yí yǐ).野径(jìn jìnɡ).
锦官城(mián jǐn).
徜徉(chánɡ shànɡ).
姗姗来迟(cè shān).
逸闻趣事(miǎn yì).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3分)
1.晓看红湿处().2.花重锦官城().
A.天亮时。
B.晓得。
C.使人清楚地知道。
A.花儿重叠。B.花因沾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B.坐下。
C.座位。3.停车坐爱枫林晚()A.因为。
.
三、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反义词。(4分)
1.我带着亮光和温暖()/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2.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3.去看海,一路唱着热情()的歌曲/去看海,有读不完的生命启迪 ..4.这诗句的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
四、给下列诗词作家选择雅号。(填序号)(8分)
A.香山居士
E.易安居士 B.东坡居士
F.稼轩居士
C.六一居士
ɡ.聊斋先生
D.青莲居士 H.石湖居士
苏轼()辛弃疾()欧阳修()白居易()范成大()蒲松龄()
李白()
李清照()
五、指出下列诗句分别写的是哪个季节。(4分)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3.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六、写出下列各句诗词运用的修辞手法。(6分)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3.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4.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七、诗词运用。(20分)随着《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热播,举国上下又掀起了一股吟诗咏词的热潮。下面就请你过关斩将,检验一下自己的诗词修养吧。第一关:点字成诗。(6分)
规则:从给定的汉字中找出隐藏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关:飞花令。(3分)
规则:“飞花令”本为古人行酒令的一种,原为按顺序吟诵带“花”字的诗词,答不上则罚酒。下面飞“秋”字,请你写出三句含“秋”字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关:解字。(4分)
规则:请你写出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思:___________ 霏霏:__________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知:_________ 发生:__________ ...第四关:解句。(7分)
规则:把诗词句补充完整,并理解其意思。1.__________说丰年,_________________。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合适的字填入诗句中,并说说这样选的理由是什么。清风()细柳
A.舞
B.摇
C.扶 淡月()梅花 A.隐
B.失
C.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感悟(22分)
八、课内阅读。(11分)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1.从题目来看,“天净沙·秋”中“天净沙”是________,“秋”是______。这首散曲是_____代的________所作。(2分)
2.这首散曲在景物的选择上动静搭配,其中“孤村、_____、_____、_____”等是静物,唯有“_____”是动物,增添了情调,描绘了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4分)3.这首散曲具有鲜明、丰富的色彩,曲中描写的色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九、课外阅读。(11分)
错评咏花诗
唐朝元和十二年(817年)春末,白居易与16位朋友结伴游江西庐山,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后来,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他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说完,他也就把这事给忘掉了。
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他到一座山上考察,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四月天气,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他猛然想起白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要晚于山下。
后来,他又找来白居易的诗读,发现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写道:“(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与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读了,很有感慨地说:“都怪我读书不细,经验太少啊!”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讥讽——_____ 感慨——_____ 领悟——_____ 2.“桃花始盛开”是怎样的景象?结合文章内容展开想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沈括在一开始是怎样看待白居易的诗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沈括是怎样发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白居易的呢?请用“_____”画出来。(2分)5.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天地(30分)
十、作文。(30分)
在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举办了诗歌朗诵会、编小诗集、诗歌知识竞赛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许多让你难忘的事,请你选择最难忘的一件事写下来,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要有真情实感,题目自拟。字数450字以上。
第六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yǐ jǐn shān jìnɡ chánɡ yì
二、1.A 2.B 3.A
三、1.寒冷 2.喧闹 3.冷漠 4.隐藏
四、C H D B A G E F
五、1.春季 2.秋季 3.夏季 4.冬季
六、1.夸张 2.比喻 3.拟人 4.反问 5.比喻,设问
七、第一关: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第二关:
示例: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2.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第三关:
1.语气助词。雨雪纷飞的样子。2.知道。催发植物生长。第四关:
1.稻花香里 听取蛙声一片 空气里散发着稻花的香气,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2.CB “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姿态。“失”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八、1.曲牌名 题目 元 白朴
2.落日 残霞 老树 飞鸿 3.青 绿 白 红 黄
九、1.讽刺 感叹 领会
2.四月间,山下百花都已凋谢,而山上的桃花正红艳盛开的景象。3.沈括认为白居易的诗中,既然说芳菲已尽,又说桃花始盛开,是自相矛盾的,是考虑不周的结果。4.第3自然段。
6.八上第六单元复习试卷 篇六
(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默写题(16分)
①、郦道元《三峡》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 ;描写三峡夏季景色的句子:
;作者在文中最后引用渔者歌“ ”从侧面表现了三峡秋季的凄婉美。(2分)
②、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色如水的句子: ;而文中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则是:
。(2分)
③、李白《渡荆门送别》描写平原广阔景象的诗句: ;运用比喻手法、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写景句子是:。(2分)
④、我们常用陆游《 》中的诗句 来表现感到困惑、以为走投无路时,突然见到希望。该诗中作者还用了诗句 来赞美农家好客热情的纯朴民风。更用 一句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2分)
⑤、写出《红楼梦》中香菱所评论的《使至塞上》中描写塞上风光的诗:。该诗用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作者是 代诗人。(2分)
⑥、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体现农家劳作艰辛的句子是: ;而从诗句 可看出诗人即使劳作艰辛,也矢志不移,坚定自己的信念。诗人所在,是混乱的(朝代)。(2分)
⑦、在本学期我们学过的诗歌中,除了《渡荆门送别》中“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了思乡之情,还有哪些诗句是表达相同情感的?试写出两联:
。
。(2分)
⑧、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诗句 来表达心中有所抱负,却苦无实现的途径。(2分)。
2、解释词语:(3分)略无阙处()虽乘奔御风()相与步于中庭()....仅如银线()乘骑弄旗()随波而逝()...
3、翻译句子:(4分)
①、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②、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③、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④、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二、阅读理解(47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 4~26题
(一)[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①自康乐以来()
②自非亭午夜分()..③实是欲界之仙都()④是日更定()..
5、①[甲]文写水的清澈用“清流见底”《三峡》则用 来写水的清澈。
②在[甲]文横线上填入原文。(2分)
6、选出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3分)
[请将词义解释写在横线上] A.高峰入云 重岩叠嶂 ..B.晓雾将歇 朝发白帝 ..C.青林翠竹 清流见底 ..D.夕日欲颓 不见曦月 ..
7、选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请将词义解释写在横线上] A.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贤与能 ..B.将:晓雾将歇 出郭相扶将 ..C.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自:自康乐以来 自李唐来 ..
8、选出加点词解释有误的项()(1分)
A.古来共谈(谈论)B.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C.夕日欲颓(落下)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怪)..
9、翻译句子:(2分)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0、[甲]文实在是一篇美文,试用自己的语言分析其美在何处。(提示:可从语言、结构、意境或景色等方面入手)(4分)
11、[乙]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闲人”的含义是什么?本句包含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1分)
12、两文章都写了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2分)
[甲] [乙]
13、文的作者都因景生情,你是如何看待他们表现出来的情感,请选择其中之一进行评价。(2分)
(二)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14、选出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3分)
[请将词义解释写在横线上] A.天下之伟观也 势极雄豪 ..B.则一舸无迹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C.吴儿善泅者数百 溯迎而上 ..D.分列两岸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
15、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3分)
[请将词义解释写在横线上] A.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B.天:天下之伟观也 吞天沃日 ..C.百:艨艟数百 腾身百变 ..D.而:溯迎而上 而僦赁看幕 ..
16、解释加点词的意义。(1分)
①方其远出海门()②每岁京尹()..③为火所焚()④四马塞途()..
1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①腾身百变 ②溯迎而上 ③略不相睹 ④随波而逝
18、简答(4分)
①文中总共描绘了4幅画面,分别是:
②作者在写钱塘江潮时,按照从 到 的顺序,分别从4 个方面来描写潮,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入下面的横线。
()()()()
19、请认真阅读下列问题,在文中用“——”画出答案。(2分)
①总括全文的句子 ②第二段中表现教阅场面宏伟的句子 ③侧面烘托江潮之盛的句子 ④体现吴中健儿“善泅”的句子
(三)《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海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注解】①如„„何:把„„怎么办 ②士师:古代的司法长官,其下有乡士、遂士等属官 ③已之:免掉他 ④四海之内不治:全国一片混乱
(四)日攘一鸡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②什一:指税率而言,即十抽一 ③去关市之征:取消关卡和市场的赋税 ④今兹:今年 ⑤请损之:那就减少一些吧,这句话是偷鸡者说的。20、请用“/”划出下面这段话的停顿(1分)
戴 盈 之 曰 什 一 去 关 市 之 征 今 兹 未 能 请 轻 之 以 待 来 年 然 后 已 何 如
21、指出停顿错误的一项()(1分)
A、四海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B、王/顾左右而言他 C、是/非君子之道 D、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
22、翻译下面句子(3分)
A、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译文: B、王顾左右而言他
译文: C、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
23、文
(一)中你认为齐宣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原因是什么?(1分)
24、读完文
(二),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1分)
25、这两篇文章都选自《孟子》,从中你可以看出孟子是个怎样的人?(2分)
26、下面各句中“之”的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1分)
A、而之楚游者(动词,去,到)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C、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结构助词,的)D、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结构助词,的)
三、作文(50分)
27题,阅读下列文段,根据要求作文。
水,是一个多情而美丽的精灵,生命因她有了灵气,世界因她有了精彩。江河湖海,是水让她们成为大地的眼睛;雨、露、霜、雪,是水让她们成为自然的花朵。
请以“水”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文章要有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书写规范工整;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4、默写题(21分)略
2、略无阙处(通“缺”,中断)虽乘奔御风(即使)相与步于中庭(一起)....仅如银线(几乎,将近)乘骑弄旗(马)随波而逝(去,往)...
3、①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忽然江面上到处升起了黄烟,人们彼此互相一点也看不见。②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看到我大喜过望,说:“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③、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当潮远远的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横线;跟着越来越近,潮水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连天涌来。
④、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食物用品等的价钱比平时加倍的高,甚至是租用来观潮的帐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二、阅读理解(40分)、(一)、4、①自从②如果③是④这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C 山峰 早晨 青翠 清澈 太阳
7、D 欣赏 通“举”,选拔 即将 扶持 是 这 自从
8、D
9、①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②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啊。
10、(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
(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3)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11、既指有闲情雅致的人,也指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包含了作者既有被贬谪的悲凉,又有赏月的欣喜,还有漫步的悠闲。
12、[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贤人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乙]既有被贬谪的悲凉,又有赏月的欣喜,还有漫步的悠闲。
13、略。言之有理即可,参考上题答案
(二)、14、C 雄伟 船只 游泳 逆流而上 江岸
15、C 为年 被 天空 太阳 数词,百 修饰,不译 递进,甚至
16、①当 ②年 ③烧 ④堵塞
17、①腾身百变 翻腾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 ②溯迎而上 逆流迎着潮水而上 ③略不相睹 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 ④随波而逝 随着波浪而流逝
18、① 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 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
吴中健儿高潮的弄潮技巧 观潮的盛况
②从 远 到近(形)仅如银线;玉城雪岭(色)玉城雪岭(声)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势)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19、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②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③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④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三)、(四)
20戴 盈 之 曰 /什 一 /去 关 市 之 征 /今 兹 未 能 /请 轻 之/ 以 待 来 年 然 后 已/ 何 如/ 21D 22(如果)大王您有一位臣子把他的妻子子女托付给他的朋友(照顾),而自己到楚国去游玩,等他回来,却(发现)他的妻子子女在受冻挨饿,那么,对这样的朋友该怎么办? 齐宣王转头看左右的人而说别的事情。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23齐宣王没有把国家治理好,他应该承担责任。所以,他不敢也不愿回答孟子的问题,只好转移话题。
24知错就改,不要拖延。
25、善辩,正直,关心国家大事 26D
三、作文(50分)
7.语文一上第三单元测试卷试卷分析 篇七
今天在学校进行了识字一的单元练习,全班最高分99分,共有5人;99——98分段有9人;90——94分段有14人,90——80分段有10人。考试试题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题:我会拼拼音,写词语。第一题有4人出错。这些词语全部都是孩子们平时在课堂上练习过的,在家也复习了的,比较简单。
第二题:我会写笔画。第二题有3人出错。至今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横 竖 撇 捺 竖弯钩 点”五个笔画。孩子们在写竖弯钩时还需注意。
第三题:给下面的字加上一笔,变出一个新字。第三题有6个孩子出错。这种题型是昨天在语文天下通中训练过的,大部分能够利用熟字加笔画的方法来做题。孩子出错的主要原因在于对生字的不熟悉,对相似汉字的迁移比较困难。
第四题:比一比,再组词。第四题有19个孩子出错。这些生字都是识字一的田字格里面要求必须掌握的生字。孩子们出错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写错字形;
2、组词时所用的拼音拼写不正确;
3、极个别孩子没有掌握组词的格式。
第五题:照样子,写一写。记得加上标点。第五题有24人出错,全班超过一半的孩子出现了错误。这道题的意思是把句子补充完整,一句话写完了之后加上标点符号。孩子们出错的原因有:
1、在填写句子的过程中,不能正确拼写拼音,主要表现在p----q b----d不分,以及qiu标注声调的位置不对。拼音标调的原则有:有a 就找a,没a找o e,i u并列标在后。教学时,每个孩子都能熟记规则,但实际运用起来,还是不能理解标调规则的意思。
2、一句话写完之后没有打上标点符号!
第六题:我会读一读,再连线。第六题有2人出错。
第七题:我能把诗歌补充完整。这道题有12人出错。这道题要求孩子在田字格里填上汉字的数字一到十,错得比较多的是“五”“九”这两个字。其实在做这一道题时有一个技巧,只要孩子用心观察试卷,就会发现试卷中每一道题的序号刚好就是汉字的数字一到十。
第八题:我能把下面的字连成词语。这道题有5个孩子出错。出错的原因在于:
1、不认识这些生字;
2、漏连了词语。
3、错连了词语。在做这道题时也有技巧,只要孩子留心第六题,就会发现第八题的字在第六题中全部注有拼音。
第九题:读一读,做一做。这是一道阅读题,全班有32个孩子出错,是错误率最高的一题。
第一小题:小蚂蚁出来_____________。这道题的意思是小蚂蚁出来干什么?答案可以在短文的第一句话中找到。有技巧的孩子将短文中“找吃的”圈了起来,然后直接将拼音抄写在横线上。这一小题孩子出错的原因在于:
1、拼音没写对;
2、没在短文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第二小题:这段话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在下面正确的答案后面打勾。这道题出错的孩子较多。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答案锁定在(3)(4)两个答案上。如果认真分析短文,可以发现最后一句“周围静极了,朋友们都到哪儿去了呢?”孩子们可以想到冬天快到了,小动物快冬眠了。那么,自然就应该选择第(4)个答案是正确的。
第十题:看图把句子补充完整。这道题有28个孩子出错。出错的原因在于拼音拼写不正确,平时对生字字音的积累太少。错得最多的是这几个音:zai在、qiu球、chang唱、sheng绳。
8.北师大版8上第六单元测试卷 篇八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文学知识;
二、体会本文精彩的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三、体会本文精彩的构思,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2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文学知识;
二、体会本文精彩的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三、体会本文精彩的构思,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3重点难点
体会本文精彩的描写,揣摩人物性格;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艺术品》
文学常识导入。教师播放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图片。教师通过介绍文学常识导入:《项链》的作者莫泊桑、《麦琪的礼物》的作者欧·亨利都是我们所熟知的短篇小说家,再加上我们今天课文的作者契诃夫,他们并称为欧洲三大短篇小说大师。《艺术品》更是充分发扬契诃夫一贯的风格——爽朗的欢乐、淡淡的幽默和辛辣的讽刺。活动2【讲授】讨论交流。
(1)请学生讨论小说通过对医生、律师、演员的刻画,讽刺、批判了什么?
(2)请大家讨论小说结尾处萨沙再送烛台,医师为什么目瞪口呆? 1
北师大版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3)请试着补出医师原想说的话,并进一步探讨是说出来好还是不说出来好?
(4)请学生设想一下烛台还能再送下去吗?其原因是什么?
活动3【活动】拓展延伸
比较课文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与《麦琪的礼物》相似和不同之处。
先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由教师课件展示——
相似之处:
(1)都出乎小说主人公的意料,但《麦琪的礼物》连读者也意外,本篇读者可从文中伏笔预期其结果。
(2)都使某种期待落空,《麦琪的礼物》是二位主人公的期待都落空,突然强化了对人的心灵的震动,本篇是医生的安全感落空,使幽默可笑感、讽刺感突然增强。
(3)都在此亮出了深化主题的最重要一步。
(4)结局都是高潮,都既如此巧合又如此必然。
北师大版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不同之处:收尾方式不同。
收尾处《麦琪的礼物》引发后文议论,点明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聪明人,表达了作者对为对方而牺牲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的做法的肯定。
本篇课文首尾衔接,形成闭合性环形结构。让萨沙再送烛台,医师却目瞪口呆这一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收尾,戛然而止,读者能感受到他瞬间的惊讶与不安,同时也给读者想象的自由和趣味。活动4【讲授】作者简介
契诃夫于1860年1月29日出生在俄国一个杂货店老板家。他从小生活困苦,靠当家庭教师维持生活和求学。1884年从莫斯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当了一名医生。与社会和人民的广泛接触,丰富了他的阅历,为日后的创作积累了素材。从入学的第二年开始,契诃夫便在一些幽默刊物上发表短篇小说。在20多年的创作活动中他共写了400多篇中、短篇小说,10多个剧本。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凭借精巧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不动声色地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
契诃夫的小说内容丰富,其代表作有揭露统治阶级奴才的暴戾无耻的《变色龙》《普里希别叶夫中士》等;反映小市民庸俗与丑恶的《匿名者的故事》《跳来跳去的女人》等。《哀伤》《苦恼》《万卡》等真切地写出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剧命运;而《没意思的故事》《套中人》等则深刻地揭示出知识分子的空虚苦闷,向往新生的内心世界。他的剧作《万尼亚舅舅》《三姊妹》等与他的小说一样表面上并无离奇之处,大都讲述很普通的生活故事,然而细细品味,作品中蕴含着深邃的思想,人物的对白常常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他的最后一个 3
北师大版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剧本《樱桃园》发出了年轻的俄罗斯的声音:“永别了,旧生活!”“你好,新生活!”1904年7月15日,契诃夫病逝于德国。活动5【讲授】评析资料
删繁就简写人物——读契诃夫的《艺术品》(毕胜)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是世界文学的精品,他的《套中人》《变色龙》等短篇,为喜欢他作品的读者耳熟能详,哪怕是不同的国度和民族。《艺术品》同样是契诃夫短篇中的翘楚。
小说通过“一件艺术品”,折射出世态人心。形象的丰富性,故事的生动性,语言的精到和情节的完整,几近成为短篇小说中最为规范的艺术品。
患者萨沙为了感谢医生柯谢尔科夫大夫救命之恩,送他一件绝佳的古玩:一座青铜矮烛台,台基上是“两个夏娃型装束的女人”,“两个塑像表露着卖弄风骚的笑态”。可医生柯谢尔科夫不敢收下:“就是撒旦他自己也不会看到比这更丑陋的东西。难道我应该把这个令人想入非非的东西放在桌上玷污我整个家吗?”后来,萨沙既从艺术观赏角度晓之以理,又从他和母亲感恩方面动之以情,还期待着为之找一个配对。在这样的盛情下,柯谢尔科夫医生十分勉强地收下。“抛掉它不免可惜……我又不敢留着它”,旋急转送了老友律师乌霍夫,因为他还欠乌霍夫一笔账。可是,乌也有同样的尴尬:“丢掉嘛可惜,收下来嘛觉得丢脸。”乌霍夫想想只有喜剧名伶沙希金可送。名伶公寓里“经常有女演员来访”,他也无可奈何,最后卖给收藏者。小说最后,因努力寻找配对,萨沙终有收获“,绽放笑容满高兴”,手里握着用报纸包裹的东西——再送给医生时,全然知情的柯谢尔科夫医生,“张口结舌……已失去谈话的能力”。
北师大版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
9.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篇九
()()()
jiànɡ lín cénɡ jīnɡ yè mù
()()()
mù bù zhuǎn jīnɡ liàn liàn bù shě
()()
二、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兔()镜()涛()
免()境()滔()
涂()翩()访()
途()编()仿()
三、照样子,按字的不同意思组词。
例:
1、温度低(寒冷)
冷
2、不热闹(冷清)
3、不热情(冷淡)
1、衣裳()
1、愉快、高兴()
服
2、吃()快
2、锋利()
3、相信、听从()
3、迅速()
四、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依然 宁静
蕴藏 奇异
五、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伸展 否定
黑暗 波涛澎湃
六、选择合适的表示数量的词填空。
串、双、件、只、位、片
一()画家 一()脚印
一()衣服一()小手
七、看看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在比喻句后面打√。
1.他快乐得像一只小鸟,蹦蹦跳跳的。()
2.月亮像玉盘一样圆。()
3.他好像比我高一点。()
八、照样子在括号里写上合适的词语。
例:翠鸟(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
1.雨()下起来了。
2.海水()漫上沙滩。
3.一群孩子跑过来,()捡起苹果来。
九、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再加上标点。
1.河里一群群小鱼
2.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
十、读句子,完成练习。
1.画家惊讶地看着小姑娘,他的眼圈红了,心潮像海浪
一样翻腾。
心潮像海浪一样翻腾是一个___________句子,形容
画家的心情______________。
2.这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又结束得这样迅速。
这一切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一只狼
一天傍晚,有个卖肉的回家去,他背了个肉钩子,钩子上挂着两块卖剩下的肉。半路上,一只狼从他后面追来了。
眼看就要被追上了,卖肉的连忙拿了一块肉扔在路上,希望狼吃了肉,不再追。卖肉的赶快向前跑。可是狠吃完肉,又追上来。
卖肉的只剩下一块肉了。怎么办呢?恰好路旁有一棵大树,卖肉的赶快爬到树上,把肉钩子挂在树枝上。树下的那块肉在钩子上摇晃着。
狼来到树底下,看见有块肉在树上摇晃。它就张大了嘴,猛然向上一跳,去吃钩子上的肉。它像上了钩的鱼一样,一下子被肉钩子钩住,挂在树枝上了。
1.理解词语。
带点的字 音序 部首 除部首外几画 选择正确字的意思
恰好
1、正巧,刚刚()
2、合适、恰当()
猛然
1、气势壮,力量大()
2、忽然、突然()
2.它像上了钩的鱼一样,一下子被肉钩子钩住,挂在树枝上。
①这句话是把_____比作_______。
②这句话中()的钩是表示事物的名称。()的钩是表示动作。
3.读第四自然段,做题。
①这一段有______句话。
②第一句话写狼看见________。第二句话写_______。第三句话写狼。
10.北师大版8上第六单元测试卷 篇十
一、填空。(19分)
1、画圆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为4厘米,那么这个圆的直径是()厘米,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2.在等圆中,所有的直径都(),所有的半径都(),直径是半径的()。
3.圆的直径扩大3倍,它的周长就扩大()倍,它的面积就扩大()倍。
4.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圆有()条对称轴。
5.在一个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直径为()分米,半径为()分米,周长为()分米,面积为()平方分米。
6.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于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宽相当于圆的()。
7.一个半圆形的花坛周长是30.84米,这个半圆形花坛的面积是()。
二、判断。(6分)
1.一个圆的周长是它半径的2π倍。()
2.一个圆的直径,就是这个圆的对称轴。()
3.半圆的周长是与它等半径圆周长的一半。()
4.通过圆心的线段,叫做直径。()
5.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6.一个圆的直径等于一个正方形的边长,那么正方形面积小于圆的面积。()
三、选择。(7分)
1.一个圆的半径乘以π等于这个圆()。
(1)周长的一半(3)半圆的周长
2.在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1)28.26(2)19.625(3)12.56
3.一个圆的半径1分米,它的半圆周长是________分米。()
(1)3.14(2)4.14(3)5.14
4.一个圆的直径扩大6倍,它的面积就()
(1)扩大6倍(2)扩大36倍(3)扩大12倍
5.下面三幅图的阴影部分的面积相比较,________的面积大。()
(1)图(1)大(2)图(2)大(3)图(3)大(4)同样大
6.如图,已知正方形面积是16平方分米,图中圆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分米。
()
(1)12.56(2)6.28(3)15.7
7.一个挂钟的时针长2.5厘米,一昼夜这根时针的尖端走了()
A.15.7厘米 B.31.4厘米 C.78.5厘米
四、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8分)
五、动手操作(11分)
1、画出一个周长9.42厘米的圆,并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直径。(7分)
2、画下面图形的对称轴。(能画几条,就画几条)(7分)
六、解决问题(共46分,1题10分,其余题每题6分)
1、求出下面两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单位:厘米)
2、通过一座桥,直径是1.2米的车轮需转500圈,这座桥长多少米?
3、一个圆形的桌面,直径为80厘米,现在要在桌面上安放一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求这个桌面玻璃的面积?如果玻璃每平方米价格为100元,这个玻璃要花多少钱?
4、有大、小两个圆,小圆周长是37.68米,大圆直径是小圆直径的2倍,大圆的面积是多少?
5、在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形花坛外,围绕一周修一条1米宽的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在一个长9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中,剪下一个最大的圆,纸片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7、一只大钟,它的时针长40厘米。当从中午12时到下午3时,这根时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19分)
1、画圆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为4厘米,那么这个圆的直径是(8)厘米,周长是(25.12)厘米,面积是(50.24)平方厘米。
思路: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2就是直径,直径×3.14就是周长8×3.14,半径的平方×3.14就是面积42×3.14
2.在等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
3.圆的直径扩大3倍,它的周长就扩大(3)倍,它的面积就扩大(9)倍。
思路:周长扩大的倍数和半径、直径扩大的倍数相同,面积扩大的倍数是半径、直径扩大倍数的平方倍。也可以通过举例找它们之间的关系。
4.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思路:记住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而等边三角形才有3条。
5.在一个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直径为(4)分米,半径为(2)分米,周长为(12.56)分米,面积为(12.56)平方分米。
思路: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2是半径,然后再求周长和面积。
6.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于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7.一个半圆形的花坛周长是30.84米,这个半圆形花坛的面积是(56.52m2)。
思路:要求圆的面积必须求出圆的半径,根据半圆的周长=πr+2r,列出方程3.14r+2r=30.84,解方程求出半径=6m,3.14×62÷2=56.52m2,部分同学没有÷2或者没写单位。
二、判断。(6分)
1.一个圆的周长是它半径的2π倍。(√)
2.一个圆的直径,就是这个圆的对称轴。(×)
思路:应该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3.半圆的周长是与它等半径圆周长的一半。(×)
思路:半圆的周长应该是与它等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加直径。
4.通过圆心的线段,叫做直径。(×)
思路:必须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
5.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思路:周长和面积意义不同,单位也不同。
6.一个圆的直径等于一个正方形的边长,那么正方形面积小于圆的面积。()
思路:直径和边长相等时,圆画在正方形的里面,所以正方形面积大于圆的面积。
三、选择。(7分)
1.一个圆的半径乘以π等于这个圆(1)。
(1)周长的一半(3)半圆的周长
思路:πr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2.在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3)
(1)28.26(2)19.625(3)12.56
思路:宽就是圆的直径。3.14×(4÷2)2
3.一个圆的半径1分米,它的半圆周长是________分米。(3)
(1)3.14(2)4.14(3)5.14
思路:半圆的周长=πr+2r,3.14×1+2×1=5.14
4.一个圆的直径扩大6倍,它的面积就(2)
(1)扩大6倍(2)扩大36倍(3)扩大12倍 思路:同填空题第三小题。
5.下面三幅图的阴影部分的面积相比较,________的面积大。(4)
(1)图(1)大(2)图(2)大(3)图(3)大(4)同样大
思路:阴影部分的面积都可以看成正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
6.如图,已知正方形面积是16平方分米,图中圆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分米。
(1)
(1)12.56(2)6.28(3)15.7
思路:根据正方形的面积是16可知边长应为4分米也就是直径是4分米,然后再求面积
7.一个挂钟的时针长2.5厘米,一昼夜这根时针的尖端走了(B)
A.15.7厘米 B.31.4厘米 C.78.5厘米
思路:时针的长度是半径,知道半径求周长,一昼夜走两圈,也就是周长×2
四、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8分)
(1)思路:用正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四个空白的扇形可以拼成一个圆)列式:10×10-3.14×(10÷2)2=21.5
(2)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看成两个圆的面积3.14×(4÷2)2×2=25.12
五、动手操作(11分)
1、画出一个周长9.42厘米的圆,并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直径。(7分)
思路:根据9.42÷3.14÷2=1.5可知应该画一个半径为1.5cm的圆。,再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直径
2、画下面图形的对称轴。(能画几条,就画几条)(7分)
(1)思路:3条应该通过圆心和另外两个圆的交叉部分,假如把三个圆心连起来就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实际上也就是给这个等边三角形画对称轴。
(2)思路:有4条,实际上就是给正方形画对称轴。
六、解决问题(共46分,1题10分,其余题每题6分)
1、求出下面两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单位:厘米)
(1)思路:周长:3.14×12=37.68 面积:3.14×(12÷2)2=113.04
(2)思路:周长:分成两部分:圆周长的一半5×2×3.14÷2=15.7和一个正方形5×4=20,15.7+20=35.7。面积:分成两部分:半圆的面积3.14×52÷2=39.25和一个正方形5×5=25,然后39.25+25=64.25
2、通过一座桥,直径是1.2米的车轮需转500圈,这座桥长多少米?
思路:3.14×1.2×500(结果1884)
3、一个圆形的桌面,直径为80厘米,现在要在桌面上安放一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求这个桌面玻璃的面积?如果玻璃每平方米价格为100元,这个玻璃要花多少钱?
思路:注意单位换算和402=40×40=1600不等于160。80÷2=40,3.14×402=3.14×1600=5024cm2,5024cm2=0.5024m2,0.5024×100=50.24元
4、有大、小两个圆,小圆周长是37.68米,大圆直径是小圆直径的2倍,大圆的面积是多少?
思路:37.68÷3.14等于小圆的直径,再×2是大圆的直径,再÷2是大圆的半径,3.14×122=452.16
5、在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形花坛外,围绕一周修一条1米宽的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2思路:这道题求销路的面积就是求圆环的面积3.14×(3+1)-3.14×3
6、在一个长9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中,剪下一个最大的圆,纸片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思路:最大的圆的直径应该是长方形的宽,然后用长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
7、一只大钟,它的时针长40厘米。当从中午12时到下午3时,这根时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
【北师大版8上第六单元测试卷】推荐阅读:
六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测试卷06-19
二年级第六单元测试卷06-21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08-27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测试卷09-22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知识点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