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内涵建设(精选8篇)
1.强化内涵建设 篇一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加速幼儿园内涵发展
江雅英
(小金星国际教育集团 福建 福州 350001)
摘要:“小金星”把培养优秀人才,打造优秀团队当作重要方针,把师资队伍建设视为幼儿园办学质量的生命线。从幼儿园核心文化建设入手,为教师明确责任提供支柱,建立层层培养机制,为教师胜任岗位奠定基础,跟进各项具体工作,为教师实施规范管理导航。多方式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多通道帮助教师在特定的阶段获得特有的职业发展,从而建立起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加速幼儿园内涵的发展。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 核心文化 培养机制 规范管理
“先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了非常之事,才有非常之功”,因此,我们把培养优秀人才打造优秀团队当作重要方针,把师资队伍建设视为幼儿园办学质量的生命线。从幼儿园核心文化建设入手,多方式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多通道帮助教师在特定的阶段获得特有的职业发展,从而建立起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加速幼儿园内涵的发展。
一、构建幼儿园核心文化,培养教师责任意识
(一)围绕“三种精神”,培养职业品质----文化构建
幼儿园文化是幼儿园的灵魂,是推动幼儿园发展的不竭动力,其核心是幼儿园的精神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在全体教师中广泛组织开展《弟子规》及《传统 文化与幸福人生》学习活动,并要求教师联系工作及生活实践,讨论作为家庭成员、企业员工、国家子民该如何为人处世。通过学习、执行《弟子规》,传播企业文化,建立一支拥有共同价值观、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团队,让教师获得一个好1的工作环境,帮助他们改善心态,提升修养,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扩展自己 作者简介:江雅英(1964--),女,福建福州人,小金星国际教育集团副总裁、福州地区总监,高级教师,本科学历,从事幼教工作30余年。
的人脉关系,提高他们生活的质量,让他们职业和人生更加幸福,从而推进幼儿园发展。因此,幼儿园团队核心文化注重弘扬“三种精神”:
“爱”是优秀教师工作的灵魂。我们把“爱”的教育融入日常工作中,倡导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团队的整体发展,高度敬业,真诚付出,忘我投入,高效执行,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心怀感恩。“爱”塑造了我们团队成员正直、向上、阳光、积极的职业心态。平凡的工作因为乐业而伟大!
“精”是优秀教师工作的标准。我们把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团队作为最高荣誉,倡导人人要有精湛的业务能力,认真履行职责,肯做、能做、会做。善用标准、制度、流程规范团队,把简单的事情做精做细。日常的管理因为精业而显品质!
“宽”是优秀教师工作的准则。我们努力营造宽松的育人环境,做人--宽以待人,在讲求原则的前提下,有容才纳贤之气度,能包容别人的优点甚至缺点。能注重倾听不同的声音,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整合多元的智慧。胸怀坦荡,不计较个人得失,幼儿园利益高于一切。做事--宽大臂膀,竭尽全力在职责范围内做力所能及的事;比领导期待的多做一些。做工作--拓宽专业领域,加强学习力,涉猎工作需要的各个学科领域,构建学习型组织。做人做事因为勤业而提升!
当“爱”成为主旋律,当“精”成为习惯,当“宽”成为方向,我们的团队就拥有无穷的力量!
(二)完善管理机制,建设人文环境----制度保障
幼儿园建立了完善的福利激励制度,设立了长期服务奖,为对幼儿园有特殊贡献的员工办理了退休储蓄保险,使员工老有所养。同时建立健全了主动吸纳、及时重用的人才引进机制;目标明确、综合激励的人才培养机制,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人才使用机制;绩效优先、体现价值的人才分配机制。为了稳定优秀的幼儿教师队伍,幼儿园每年进行工资制度的改革,在普调基本工资基础上特设立了团队绩效考核奖,并制定了合理可行的考核方案,将教师工作情况进行量化考核,与团队绩效挂钩,这极大地推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保教工作质量。我们经常开展团队活动,为来自四面八方的员工营造温馨的大家庭。经常开展评选“先进班级”、“岗位之星”活动,树立典型,宏扬正气,不断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为了使制度在执行时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我园遵循民主管理原则,聚合群体智慧实施管理。幼儿园定期召开园务会、伙委会、家委会,实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我们设立了“金点子”奖,激发教职工参与幼儿园管理的主人翁意识,鼓励教职工为幼儿园的发展出谋献策。我们努力做到充分尊重、信任教师,让他们感受到管理者的真诚,感受到关怀、重视、尊重和信任,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幼儿园每学年组织一次教代会,向教职工征集优秀提案,广泛收集和听取教职工的意见或建议,并及时作出回复。切实做好园务公开,把教职工感兴趣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员工大会、园内公开栏等方式,向教职工公开,增加了园务管理的透明度,提高了教职工参与幼儿园管理的热情和水平,使幼儿园成为一个民主、人文、和谐的整体。
二、建立层层培养机制,帮助教师胜任岗位
(一)培养教师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用人所长
幼儿园非常重视教师的成长,认为教师的成长与幼儿园的成长是互为基础、互相促进。我们建立了人才资源管理机制,注重人才储备和职业生涯规划,幼儿园对教师成长的帮助、支持开始于他们入职的第一天。根据幼儿园的发展规划,我们提供管理、专业技术两大系列供教师发展,教师可以选择从配班--班主任--年段长--教研组长--行政助理--园长的成长阶梯,也可以潜心做教育教学,从一名新手--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因此,入职后每一个教师可根据自身能力水平及职业发展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在园三至五年发展规划。
园领导根据园内每个教师的特点潜质及综合考评情况,确定培养人选及培养目标,并明确落实目标的措施和期限,在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配备不同的指导人,提供不同的培训课程,为每个新教师指定一名合适的指导人。指导人将帮助他们了解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相关计划进度等,每天的跟班指导、每周的交流反馈、每月的考核及培养计划调整等等,听推门课和上示范课结合,一对一给予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撑,成为他们身边的一本活字典。
(二)培养教师立足岗位练兵----助力成长
为了有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我们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铺路子、压担子、搭台子,促进教师成长。针对年轻教师的特点,我们努力拓宽培养途径,多层次、多渠道加速队伍建设。我们经常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学习方式,定期聘请幼教专家来园进行专题讲座,拓宽教师信息渠道,近距离聆听专家有思想的声音,更新教育观念,在互动中交流学习,在工作中实践深化。我们还积极参与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优质园开放和教学研讨活动,扩大教师视野,吸收先进的幼教经验;带领教师观摩学习优秀教学活动,组织观摩后的研讨或课例再现,促使教师把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幼儿园注重给教师提供各种锻炼机会,要求青年教师要认真磨研每一个教育活动,优化活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向一日活动各环节要质量。我们通过老带新、行政跟班指导等,着力抓好教学常规工作,引导教师抓住每一个机会,认真学习,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做好基础性、常规性工作的同时提升自我,切实为幼儿的发展服务。
三、跟进各项具体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规范标准引领,考核评价助推----规范提升
作为新教师的上级或指导人,除了通过岗前培训使教师明确岗位标准外,还对教师岗位各项工作流程、操作细则、方案预案等实行标准化设定及管理,让工作程序标准化,使各类工作依标准规范操作。同时还通过参与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审核其工作日志及巡查其一日保教常规管理工作,从中帮助新教师以标准为引领,发现自身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达到良好的教学管理效果。
幼儿园为每位教师量身定立远期与近期目标,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绩效优先,每月进行月绩效考核、部门间进行优胜团队的考核评比,每学年综合评定后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升迁、调薪与绩效挂钩,以此激活用人机制,有效地激发教师的潜能,让他们体验自身的价值。
(二)创新思维模式,提高管理水平----支撑引领
围绕教师现场管理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的循环,帮助他们建立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授之以渔,才能从根本上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计划(Plan)阶段,我们培养教师立足任务的背景做功课,列举现场管理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确定哪些类型的管理问题是突出和亟待解决的,把它作为研究和针对的对象。制订方案前要求我们的教师学会按照5W1H的思维模式思考并制定计划,即: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何处执行(Where)?由谁负责完成(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措施和计划是执行力的基础,尽可能使其具体、可测量、可实现、相关联和有时间限制,落实责任到人。
制定了计划后,要求教师在执行(Do)的环节要锁定目标问题,步步推进,看到情况,想到问题,说到点子,写到关键,方能做到有效。
检查(Check)阶段,要求教师对照计划标准设计检查考核指标,确定逐项检查或有重点检查等方式,对工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在这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选定关键的问题,追查原因,提出整改方案,检查并持续改进直至问题的解决。
在处理(Action)阶段,培养我们的教师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变成标准;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以免重现,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良好的思维及工作模式有效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总之,幼儿园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渠道多方位以创新为着力点,持之以恒,帮助他们可持续成长。多年来,我们幼儿园已形成一支由管理专家、名园长、名师组成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团队,她们在幼儿园这片充满生机的人文乐土中播种希望、发挥潜能、追求理想。
参考文献:
[1]陈强
《各地多种途径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幼儿教育》 2011(10); [2]张玉华《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梁斌《如何将戴明环引入企业管理》,摘自《施工企业管理》2008年(11)。
2.强化内涵建设 篇二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 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对专业建设的重要性提高认识, 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切实做好创新与建设, 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建设和改革的首要任务。结合眼视光技术专业几年的经验与实践, 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高职院校应该如何强化专业内涵建设。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当前专业建设的先导, 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坚持“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结合我院眼视光技术专业的实际, 始终坚持“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模式。我们始终坚持把“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放在工作的首位。人才培养目标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大众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培养方式采用“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五年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强、综合素质比较好, 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毕业两年的学生大多成为公司的骨干,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能真正让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一种比较典型的培养模式, 主要体现出五大特色。
1. 人才培养针对性强
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强调按照全同即“订单”设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专业名称、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课比例、实训场建设、师资及教学评价要与“订单”相吻合。培养目标明确, 教学内容专一, 针对性强。
2. 专业设置紧扣市场
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专业来于市场, 是以用人单位的急需为根据设置的。用人单位需要什么人才, 学校就开设什么专业。专业设置与市场是零距离。
3. 课程开发体现职业性
在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 订单是课程设置的指南。在课程设置过程中, 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根据“订单”的要求确定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 通过对“订单”所指定的职业岗位认真分析, 确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 并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任务, 进而设置相应的课程。学校与用人单位是课程开发的两个平等主体。
4. 培养全过程合作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按照订单中用人单位的意图, 培养出来的人才要符合“订单”的要求, 质量要对板, 因此需要双方积极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企业不是旁观者, 而是要全方位、深层次地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比如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企业参与编写教材, 参与实训指导, 等等。还要投入相应的人、财、物, 提供相应的教育设施、设备等作为必要的支撑。
5. 校企接轨的零距离
“按需培养、企业录用”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最主要特征, 学校为企业“量身定做”, 这就使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事业人才使用成了零距离, 是心连心的合作, 是肩并肩的共同奋斗。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只有高职院校通过不断地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建立课程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等手段, 建立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 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及培养目标的实现。
1. 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 以现代人才观和课程观为依据, 以素质教育为基础,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 以改革为动力, 全面审视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建设目标, 通过调整归并、增删取舍、综合开发、探索创新等方式和手段, 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体系, 从而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遵循以职业岗位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形成为本位的原则。专业培养目标应以人才规格分析为前提, 课程设置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人才规格分析形成的能力模块是课程设置模块的重要依据, 在课程模块对应能力模块的基础上, 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尽量减少和弱化与能力无关的课目, 大力强化能力培养。
2. 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建设。
课程体系应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前提, 设置4—6门能反映职业核心能力的主干课程模块, 围绕主干课程设置一定数量的能反映职业基本素养的支干课程和选修课程。要准确定位各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设置要防止蜻蜓点水式的小而全 (课时少、课程多) , 面面俱到, 什么都学, 什么都没学好。课程内容的改革要在先进和实用上下功夫, 要及时反映专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理论教学不追求学科的体系性, 不搞深而全, 而应追求对实践的指导性。实践教学要强调对能力形成的目的性。
结合眼视光技术专业来说, 这几年来注重加快课程体系改革的步伐。首先, 对职业领域 (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的研究, 见图1所示, 其中包括:到行业企业生产与工作岗位调研, 开展国内外课程的学习、研究。组织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学校教师的反复论证与研讨;参照国家眼镜职业标准, 制定出本专业的就业岗位, 根据职业岗位对技能、知识、素质的要求, 提取典型工作任务, 形成课程开发思路。以就业岗位 (群) 所需职业能力为框架、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工作实践任务为起点, 把本专业所涉及到的实际职场中的工作任务分解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 将学习性的工作任务融合到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中去, 以全新的模式组织教学。“双证融通”, 将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职业技能的培训考核体系分别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 提练出6门专业核心课程, 每门核心职业技能都需要通过1—2门职业技能课程对应培养, 逐步深入培养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 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通用技能, 而且培养学生的专业迁移能力。教学组织主要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重点建立可操作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3.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一定意义上说,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 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教学基础建设的重点。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社会实践性, 决定了社会必然是学校实践教学的必不可少的场所, 因此, 建立良好的校企“双赢”合作机制, 是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保障。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施是系统思维和对人才能力培养的整体策划, 是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与提高的重要链环。
(1)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施本身就是教师教学组织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提升的一种很好的学习和锻炼方式。
(2) 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是教师专业能力的综合锻炼、提升和价值的体现。
(3) 当今大学生的思维活跃, 创新意识强,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他们更可能向教师提出并讨论各种有关问题, 促使教师学习和探究新的知识、新的科技问题和方法, 启迪创新思路。这是教学相长, 师生互动与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提高的极好机会, 是激发智慧火花的重要平台。
以眼视光技术专业为例, 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三大模块, 基础实践模块、专业实践模块、综合素质拓展项目模块, 如图2所示。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线,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完全模拟企业场景设置, 实践教学项目采取模块化、项目化设置, 实践教学的比例占总课时比例的55%, 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实验、实训教学, 不仅仅是操作技能的机械化训练教学, 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一体化情境教学体系的作用。实践教学的方法我们借鉴了现代企业员工培训的方法, 根据职业岗位设置工作情境, 改变学生与教师角色, 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积极引进企业能工巧匠为学生传授岗位知识与技能, 再通过半年的订单企业顶岗实习, 使学生能迅速胜任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 为企业所欢迎。综合素质拓展训练充分利用专业特色开设第二课堂, 组织学生在校内、社区、周边中小学开展视力保健、视力普查、专业咨询等一系列活动, 在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 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以提高。
本文着重从以上三个主要方面结合眼视光技术专业分析了高职院如何强化专业内涵建设, 今后我们的工作重点仍然是进一步深入推进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 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做出专业特色, 为培养更多更优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作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杨念.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论[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陈哲.论高职院校特色创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7.
[3]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教育发展研究, 2002.
[4]胡燕燕.浅谈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3.强化内涵建设 篇三
一、什么样的课堂是学生最需要的课堂
新一轮课程改革进入中学已近十年,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全体教师的认同,但从评课时的侃侃而谈到授课时的行为落后,“是不是要改变”之心在最广大的普通教师内心挣扎,使得改革步履维艰。
十四中的生源特征为学生个人学习、认知能力相对薄弱,学习自觉性不足,缺乏主动合作探究能力,课下自主学习习惯欠缺。如何弥补这些“先天”的弱势,冷静分析只有提升课堂效率,创建理想课堂,把学生能力的塑造寄托于课堂,才能完成逆市飘红。于是在2011年初我校大胆提出符合我校学情和教情的“3+1”课堂教学改革的设想,扎根于常态课,踏实走改进常态课堂的“草根模式”,一点一滴地去实践“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诉求。
在“3+1”的课堂上,不仅从时间上划分了教师“教”的时间和学生“学”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从课堂结构和课堂设计中充分尊重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学设计与教学管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作用——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效,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及课堂文化。
二、什么样的教学流程最适合“3+1”课堂
课改初期,各备课组认真分析本学科的知识结构及学科特性,认为不可以统一的学生自主活动形式设计每门学科、每种课型,过分的结构化削弱了课堂的连续性和知识的系统性。于是在九大学科,按照“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考评课”等课型分别设计和制定了“3+1”课堂基本课型。在大量的常态课实践基础上,我们梳理课改得失,提炼精华,最终形成了“‘3+1’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流程”——首先明确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源于三种基本教学规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教后学—以教导学、温故而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唤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热情,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其次,我们活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和它在整堂课中结构的位置,甚至于整块时间的长度,合理架构理想课堂。
当然提炼出教学模式绝不是为了框住教师,而是为了引导教师“入格”——建立一种教学基本范式,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同时我们鼓励教师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出格”——根据自己的特点、学科特点形成自己的课堂风格。2013年我校的地理教研组和化学教研组分别承担了国家课题的研究并获得了成果。
成绩又一次告诉我们,教师,是教育成功的第一要素。
三、什么样的教学评价可以在教师的理念和行动间架起有效桥梁
在一段时间的课改探索后,我们发现,相同的课程由不同的教师执教,课堂教学效益大相径庭,一些“伪自主”的教师行为使学生没有足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时间,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有效性,久而久之,使学生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此时需要架起一座桥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座桥梁就是科学的课堂评价。我们组织各科备课组长和有经验的教师充分讨论、认真研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终于形成各科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评价标准。
运用这个评价标准,可以有效引导教师从总体上对一节课的教学质量作出判断,实现课堂教学评价的评估鉴定,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行为、教学内容与策略、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效果和情感体验。它涵盖了课堂进行教学的关键因素,体现了“3+1”课堂的价值追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有指导作用。
四、什么样的途径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思考与合作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独立自学和合作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自主能力和合作意识可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培养自学能力,在交流互助中筛选共性问题,最终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我们不仅依托于课堂,在组织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时将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提升作为每一节课的目标,我们还积极拓宽能力培养的途径,延伸到课堂之外。
我们充分利用德育活动的多样性,以学生喜爱、乐于参与的形式训练小组,增强小组的自主合作能力。如,在高一年级进行的“小组show time风采大赛”、高二年级进行的学习小组研究性课题学习、在《学生成长记录袋》中进行的“小组—小组”话题讨论命题收纳等等,使合作意识和自主观念渗透在各个德育环节,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
改革的价值有时是超乎想象,但又在情理之中的。只要我们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去做,相信依靠学校、教师发自内心的组织变革,我们一定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参考文献:
姜绍强.现代学校文化新内涵[J].基础教育参考,2009(12).
4.强化内涵建设 篇四
——文通学院2012年学生工作总结
文通学院现有学生4240名,共有117个班级,其中交通路校区69个班级,2448名学生,王营校区48个班级,1792名学生。全院现有教职工29名,其中专职辅导员18名。2012年,我院依据学校二级管理相关文件,认真对照学生工作目标建设体系,全面贯彻校学生工作大会精神,积极构建二级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平台,致力于建好一个体制,带好一支队伍,确立一个目标。文通学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继续坚持以内涵建设为中心,积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在学生工作中提出了:“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强化内涵、提升素质”的工作理念,积极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一年来在学生工作方面先后获得:省青年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奖、省大学生创业计划书竞赛铜奖、2012年校党建德育评估优秀奖、校安全保卫工作先进集体、校主题教育月先进单位、校运动会男、女及团体总分第一名,实现了八年冠。
一、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加强队伍建设,积极构建学生教育管理 工作平台。
由于文通学院学生自身的“三本”特性,院党政班子历来十分重视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定期召开党政办公会,班主任会议和全体教职工会议研究和讨论学生工作,不断完善机制和体制,提高队伍建设水平。
1、健全教育管理体制,切实做到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
在党政领导班子中配设了两名专职学生工作副书记,专门负责学生工作。在学生工作机构设置上,文通学院设立了学工办、团委、就业办等职能部门。根据文通特点还设立了年级部,按年级进行细化管理,在年级部又建立团总支和年级学生分会等组织,进一步优化了学生管理的队伍结构。目前,文通学院学生工作的管理机构层级设置完善,4个年级部、4个团总支、12个学生党支部、学生会、学生自管会以及各年级部的团学组织等等,大家职责明确,高效团结,已经形成了全员育人、分工合作的工作体制。
2、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文通学院对各个部门,每个班级以及每位同学,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行为结果预期体系,并引入考核激励机制,让结果引领、指导老师和同学行为;为此,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工作机制,各部门、年级、班级、学生组织以及个人都能做好计划工作,并切实把计划落实到实处,这很好地推动了学院学生工作的纵深发展。
一年来,学院先后修订《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考核实施办法》、《课堂行为规范》、《社团管理条例》、《文明宿舍评比条例》、《文通学院综合测评办法》等,进一步明确了奖惩制度,细化了考核内容,适时地开展了各项评比和表彰活动,充分调动了老师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并优化了学生学习环境,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 一年来,文通学院一直致力于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要求积极围绕文通学院学生工作,把学习理论、讨论问题、总结经验与改进工作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同时,积极鼓励辅导员多读书、多思考、多动笔。2012年,我院辅导员有25篇论文公开发表,见诸于《教育评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核心期刊和省级期刊。
2012年文通学院进一步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了各级学生干部组织,重视并加强学生干部队伍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干部。2012年,文通学院团委、学生会、自管会等新一届组织顺利实现了换届工作。
二、坚持德育为先理念,大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文通学院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秉承德育为先的理念,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1、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主题教育常规化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文通
学院根据学生工作的主要内容,通过系列主题教育,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安全稳定工作教育,文明守纪和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教育,周恩来精神教育,诚信教育和典型示范性教育等系列主体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安全守纪意识,提升了学生思想道德水平。2012年,文通学院再次获得“淮阴师范学院主题教育月先进单位”称号,有10多个班集体,100余人次在活动中受到表彰,并涌现出一些在校内外产生积极影响的优秀学生。2012年,在学校周恩来班创建活动中,有30余个班级参与其中,其中10级汉语言(1)班获得“周恩来班”创建奖,费名扬、钱越等5名同学荣获“周恩来奖学金”。
2、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根据文通学生自身特点,围绕创业创新、学风建设、文艺体育、技能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开展了多项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平台,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才干,还打造了文通学院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我院团委副书记曹兴明同学在淮安市留学生创业园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这也是入驻淮安市留学生创业园的第一个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该公司的“优宝U盘”项目荣获淮安市首届创业项目大赛三等奖;杨佳、牛嘉城、李彬坤等三名同学在全国大学生公益项目十佳创意大赛中凭借作品《流浪者广告灯箱创业计划书》获得全国十佳的称号;秦素云同学在江苏省第二届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竞赛中获得优秀奖。
3、积极扶持学生社团,促进学生社团的良好发展
文通学院现有14个学生社团,在院团委的指导下,社团管理严格规范,社团活动特色鲜明。我院一方面加强社团规范管理,保证社团发展有章可依、有规可循、有序发展;另一方面积极鼓励社团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征文竞赛、社会调查、电脑培训、出版刊物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专长,锻炼学生能力,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
4、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我院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抓手,建立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兼顾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义务劳动、公益事业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开展了一系列影响深远、意义深刻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的锻炼,促进了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增强了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012年我院获得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我院的“走进新农村,服务大苏北”暑期实践调研团获“优秀团队”称号;孙萍同志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费名扬等169名同学获“先进个人”称号;韩晴等194名同学的调研报告被评为“优秀调查报告”。
5、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弱势群体与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对贫困生的扶持力度。为家境贫寒的学生积极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各类奖助学金和勤工助学岗位。2012年,我院有550余人次的学生获得了各类奖助学金。
首先做好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文通部分学生由于专业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上存在着自卑感和厌学情绪。针对这些情况,辅导员、班主任一方面与他们深入谈心,找出问题的根源;另一方面,通过老师、同学、家庭的共同帮助,形成合力,有针对性的改进学习方法,改变学习习惯,发掘兴趣特长,实现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其次,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多渠道开通学生沟通平台,充分利用校园网、翔宇网、文通网页等,主动抓好舆论引导,用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密切关注网上动态,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加强沟通和交流,适时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密切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第一,做好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心理咨询和教育工作,配备专门从事心理健康疏导的工作人员。第二,准确定位,做好排查工作。第三,密切关注重点学生的思想动向,积极做好疏导工作。第四,经常性的开设相关心理知识讲座,分析常见心理误区,做到因势利导,对症下药。2012年文通学院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中获得“优秀组织奖”。
6、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文通学院始终高度重视舆论宣传的引导,不断加大舆论宣传的力度,坚持弘扬主旋律,积极宣传学院各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在舆论宣传工作方面,文通学院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培养一批校园新闻记者,配合学生管理中心工作,积极进行宣传报道工作。2012年,我院宣传报道市级以上媒体26篇:其中省级报刊发表8篇,在中国新闻网等网站发布新闻近50次。
三、坚持育人为本,切实抓好学生常规管理和服务工作 文通学院学生常规管理工作坚持从严要求,育人为本,从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细节抓起,提出“四个精品工程”建设,进一步做好常规管理工作。
1、做好早操管理工作
严格执行文通学院早操有关规定,坚持提前5分钟进场制度,学生着装统一,队列整齐,精神集中、动作规范。同时学工办加强对早操质量的检查力度,确保出操人数齐、速度快、质量高。通过每周成绩公布及早操标兵评选等活动,提高早操出勤率和早操质量。一年来,文通学院学生早操出勤率达99.5%以上,早操质量综合排名位居全校前列。
2、做好宿舍管理工作
严格执行《文通学院学生宿舍管理办法》,不断加强对学生宿舍的安全和卫生教育,建立“评先进、促学风、讲卫生、保安全”制度,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实行辅导员对学生宿舍每周检查制度,对检查情况做到周周通报,并建立文明宿舍评比制度。一年来,文通学院学生宿舍卫生成绩一直名列全校前列,宿舍管理效果明显,得到了全校师生的高度评价。
3、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
我院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和宣传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文件和相关要求,积极开展安全稳定活动,并做好校园紧急情况预案。通过开设专题安全讲座,专题班会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在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9.18和重大节庆日期间,做好安全稳定工作。一年来,全体班主任、辅导员坚持值班制度,工作中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疏导工作,确保了校园安全万无一失。
4、做好学生评奖、评优工作
为进一步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激励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文通学院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并以此为基础及时做好奖学金,“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评比和表彰工作。
一年来,1600余名同学获优秀学生奖学金134.7万元。黄晗等267名同学获校“三好学生”称号,邓慧媛等186名同学获校“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其中,戴佳耀等4名同学获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称号。孙亚平获江苏省高校“三好学生”称号,戴佳耀获得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生干部”称号。通过对学生的奖励机制更好地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促进文通学院优良学风的形成。
5、做好学生资助工作
2012年度文通学院有贫困生869名,占全院学生的20.54%。通过各种资助政策推进助困育人工作,逐步形成了以生源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为主,以国家奖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绿色通道为重点,全方位助困育人的服务体系。
今年有3名同学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202名同学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共计120.2万元;袁小汇等5名同学减免学费4.36万元; 3名同学获国家奖学金,共计2.4万元,74名同学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共计37万元,468人获国家助学金,共计140.4万元。
6、做好辅导员值班工作
文通学院现有专职辅导员18名,为加强学生宿舍的管理,参与值班的辅导员有14名,不少辅导员孩子虽小,但一直坚持值夜班,并且值班人员都能严格执行学校规定,按时到岗,勤查校园,遇偶发事件能主动及时地处理和上报。为维护学生宿舍的良好秩序和创建平安校园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特色工作
文通学院认真对照校学生工作目标建设体系,全面贯彻校学生工作大会精神,结合自身学生特点,不断探索文通学院学生工作路径。今年我院学生工作特色共有两个:一是继续固化“四个精品”工程;二是实施“八大素质提升工程”。
1、固化“四个精品工程”,进一步加强学生行为养成教育 长期以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大多数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等行为习惯,“早操”、“课堂”、“晚自习”、“宿舍”等四个精品工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并有力地推动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首先,深化“课堂精品”和“晚自习精品”,加强学生学习习惯教育,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年来,我院继续坚持贯彻和落实《文通学院学生课堂文明规范》,坚持要求学生提前5分钟到课堂,坚持实行所有领导、老师提前10分钟深入教室查课制度。经过全体教职工和广大同学的共同努力,课堂和晚自习秩序井然,出勤率达99%以上,提高了教师上课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其次,坚持“早操精品”和“宿舍精品”,加强学生行为习惯教育。认真抓好早操工作,每天做好整队和出勤检查工作,保障出勤率,并通过“早操标兵”评比活动进一步促进和提高早操质量;在宿舍管理方面:继续贯彻执行《文通学院学生宿舍管理办法》,《辅导员进驻宿舍制度》和《宿舍晚报告制度》,并通过创建“党员示范铺”、“文明宿舍”等活动,树立榜样、带动全面,重点突破、狠抓后进,共同维护好“宿舍精品”。今年,文通学院早操和宿舍卫生成绩一直保持学校前列。一年来文通学院坚持“四个精品工程”建设,全体学生能遵守校规校规,注重自身安全,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件。
2、实施“八大素质提升工程”,进一步营造优质学风氛围 文通学院遵循“以人为本、科学规划、个性培育、综合开发”的育人理念,全面实施学生“八大素质提升工程”。该工程涉及了理想信念教育、榜样示范教育、阅读经典活动、公共技能训练、专项学科竞赛、系列讲座、考证考级考研、考公务员等多个门类,包括大学生读
书文化节、人文科学知识竞赛、四六级模拟考试、考研考级辅导、专业学术讲座、大学生技能大赛、模拟职场等多项活动。
“八大素质提升工程”的有效开展,一方面引导和帮助广大同学明确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业发展与职业规划;另一方面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素质提升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从而增强他们在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提高素质提升活动的有效性和社会性。这些活动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更有利于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从而增强了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在2012年:文通学院学生四六级英语考试过关率、计算机等级考试过关率、普通话测试合格率、学士学位授予率、毕业生就业率等均有提升;考研、考公务员、村官招募等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今年的国家司法考试中共有6名同学顺利通过;在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文通学院有61名同学初试成绩达到国家线,有34名同学考取了扬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
五、不足与思考
2012年,我院的学生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以下不足,有待进一步的努力和探索:
1、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契机,努力探索切合文通学院实际的学生工作新思路、新方法。
2、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充实管理力量,打造一支勤于奉献、勇于争先、工作能力强、理论水平高、团结协作、和谐快乐的管理团队。
3、由于全省关于公有民办二级学院的招生相关政策的调整,请学校和学生工作部能全面考虑,科学规划,做好文通学院辅导员这支队伍的建设工作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5.加强内涵建设 篇五
一年来,我园以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为指导,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紧紧围绕幼儿园目标责任书中建设“优质、多元、品牌”的发展目标,以贯彻落实市区三年行动计划和幼儿园课程建设为主线,善于从“六化”(组织管理人性化、队伍建设优质化、课程建设园本化、教育科研实践化、家园教育互动化、环境创设课程化)的内涵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着手,结合师德师风建设,扎实有效、规范创新的开展幼儿园各项工作,注重形成各类长效管理机制,从而在创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深化教改,优化研修途径,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综合素质和办园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办园成效,并为全面迎接明年新一轮市一级园复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下面将一年来主要开展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重视学习引领,提高思想认识
幼儿园非常注重教工政治思想理论学习,在组织全体教工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的同时,精心组织教师深化学习上海市教委关于《上海市幼儿园园长课程管理指导意见》、《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等5个文件精神,结合迎世博与文明同行的师德师风建设,采取自学、集体学习、专题讨论、交流、演讲等多种形式,帮助教师深刻领会文件内涵,引导教师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正确对待幼儿园深化改革、优化课程建设、提升保教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园举措;鼓励教工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与课程实施质量保障监控体系的完善与补充,激发了全体教工立足本职,身体力行,在本质岗位上努力践行党的科学发展观,全心全意投身课改,全心全意为家长幼儿服务的主动些和自觉性,为幼儿园和谐校园文化创建,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注重基础管理,提升办园品质
幼儿园坚持“科学管理,内涵发展”的方向,在园务管理中注重抓“细”、抓“实”,将管理落到实处;善于及时把握教工思想动态,细致好思想疏导工作,努力做到重载体,抓落实;重检查,抓反馈,重基础,抓常规;重实践,抓效益,使幼儿园在加强内涵建设、深化园本研修、优化学习型团队活动,优化园本研修途径、推进幼儿园和谐发展等方面,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很好的提升了管理效益。我们的做法是:
1、注重目标引领。
全员共同参与制定幼儿园的三年发展规划和学期工作规划,并在明确幼儿园重点工作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要求中层干部围绕幼儿园工作的项目目标,细化目标,制订好自己部门工作的目标责任书,并通过对中层干部的述职报告与民主评议,做到职责明确,层层落实。要求一层对一层负责,一层对一层考核,确保措施到位,纵向上保证管理渠道的畅通。从而,初步健全和完善了幼儿园三级管理的网络(即园长——分管负责人———各班组长);
2、注重制度完善。
我们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形成的“开门听意见”制度有效运用于园务管
理,并作为优化幼儿园制度管理的有效手段。每学期定期广泛听取全体教工意见,引导 教工针对幼儿园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进行思考提案,共同商讨对策;通过 对现行教育管理制度与时俱进地的修订与完善,以及这次全面迎接上海市对我区三年行 动计划专项督导的准备,有效促进了幼儿园细节管理,并对幼儿园逐步形成长效管理机 制,实现科学规范的常态管理,起到了积极助推作用。
一年来我们根据幼儿园课程管理的要求,先后调整修订的制度有:幼儿园教工的上
下班制度、上岗制度,园本研修制度、三大员一日规范操作制度,门卫制度、课程实施与监控检查制度、幼儿园分配制度等„„。
3、注重过程监控。
过程管理是实现幼儿园管理目标,提升管理质量的关键。因此,在落实幼儿园课程管理和重要任务时,我们首先让每一个教工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工作的重点是什么,现有的基础又是什么,然后再确定具有一定针对性和达成度的可操作目标。目标确定后,围绕幼儿园的重点工作、实施要点和相对应的措施,选择切合自己的、可以操作的实施举措。而作为幼儿园则根据幼儿园基础管理包括课程管理的基本要求,确定相关的评价标准,分层实施过程性监控,形成长效的落实反馈机制,确保有效实施。对此,幼儿园建立了教工每周、每月重点工作的监控机制,确立了日常检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检查机制,及时对检查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反馈,运用每月工作总结,弘扬宣传亮点工作,指出不足与反思,并及时调整幼儿园整体工作进程,有效调整策略,提升管理效率,从而在确保幼儿园各项工作高效完成的同时,也推进了教工养成性习惯的培养。
4、注重民主管理。
我们坚持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注重发挥教代会、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对幼儿园涉及 “三重一大”政策的问题,对幼儿园教工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都实行政策公开、园务公开、操作透明,坚持做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十六字方针。我们还进一步完善了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理财、民主评议行政领导以及坚持集体领导等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了“教育民主化”的积极作用。
我们还善于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先后多次组织教工对幼儿园发展的瓶颈问题、对幼儿园新三年发展方向、幼儿园新一年预算编制等进行问卷,广泛听取教工的意见,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教工主人翁的参政议政意识,使幼儿园现行的教工民主管理机制,逐步积淀为“平等融洽、尽责奉献”的和谐校园文化。
4、注重管理创新。
我们积极推广运用《现代制度下幼儿园园本管理实践与探究》的科研成果,通过优化现代幼儿园制度建设,强化教工团队的自主管理,以“实绩鼓励”法等,激发教工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每一位教工都能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一年来,我们创新现代幼儿园管理制度,优化团队建设机制,积极探究教职员工为主体的自主管理模式,引导各团队在完成幼儿园重点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自主确定工作目标、自主组织活动。每学期开学,我们都要组织课题组成员和各团队负责人商讨确定幼儿园工作重点与主要任务,然后将具体的任务分解到各团队,要求团队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结束各阶段的主要任务与任务完成的具体指标。对于完成任务的过程与举措,则有各团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主确定目标、措施、进度,这样就给予了教师自主管理与发展的空间,从而发挥了团队在幼儿园管理和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5、注重和谐校园建设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让每个教工快乐的走向成功,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并快乐健康的成长”这一办园理念为指导,深化幼儿园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努力提升文明单位和文明班组文明岗创建活动的质量,推进幼儿园和谐发展。幼儿园积极支持工会开展“欢乐月末”、节日欢聚、慰问等活动,通过积极主动争取帮困基金关心帮助困难教工、家访慰问生病教工和家属、定期开展文明教工单项奖评比等工作的开展,营造了一个充满关爱、温暖的宜一集体,也形成了一个进取、向上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三、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培养机制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完善长效的“研训一体”的教师培养机制,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努力营造学习文化、培育反思文化、倡导行动研究文化,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素质精良、具有团队精神的创新型、实践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为此,我们注重结合幼儿园课程建设,积极探求富有实效的培训机制。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完善园本培训机制,实现保教队伍专业成长。
我们继续以“十一五”师训先行校为动力,优化“教、研、训一体”的培训方式,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与现代课程改革的需要,开展内容形式多样化、层次引领多样化的园本研修,引领教师走“学习、反思、实践、研究”相结合的专业发展之路,提高园本研修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我们结合幼儿园园本研修的重点内容,善于以园本研修为载体,积极开展基础性实践课程的培训。对我园教师在新课程和园本化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与困惑,通过“案例研究”、“问题研究”、“课题研究”为载体的研修活动,将诸如集体学习活动设计中,如何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正确把握活动目标与环节设计的关系,通过活动目标、教学手段、归纳提升、提问设计等体现活动的递进性与价值”、“优秀幼儿文学做平的创新教学实践“等研讨,让教师将研究、培训与教学融为一体,真正实现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转化与教学的创新,既提高了研修实效,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每学期,我们还结合学分认定工作,让教师完成案例篇、实践篇、理论篇、专题篇的撰写、进行一次以上公开教学实践交流展示的师训任务,要求教师在实实在在的学习、实践、反思过程中,感知幼儿园研修的实效,并逐步得到专业发展。
2、落实分层培养目标,促进保教队伍群体成长。
在教师培养工作中,我们注重尊重教师发展中的个体差异,以分层培养为途径,实 现师资队伍的梯队成长。 对于新教师的培养。
我们注重为新教师搭建平台,创设多次学习观摩的机会,并充分运用幼儿园十佳青年教师、市级骨干教师陈颖萍的教育资源,多次组织她们观摩陈老师的教学活动,参与专家团的现场指导评析,善于引导她们学习身边的先进教师,感悟做一名幼儿教师的正确价值趋向。为了增强新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兴趣和信心,我们开展了新教师的“六个一”培养工程:即设计一个有质量的教学活动,开放一次实践活动,评析一个教学活动,进行一次“我的成长感悟”专题研讨活动,梳理一日活动的教学常规,制作一个新课程课件。指导新教师关注自身所处的教育教学环境、个人的教育教学经验、独特的教育感受与体验,进行分析、研究,不断寻求解决问题途径,使新教师在自我评价、自我实践与自我反思中,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努力,体验成功的快乐,达到自我提高。 对于骨干教师与教育能手的培养
我们注重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使用。充分发挥她们的辐射作用,善于为其搭建展示交流的舞台。我园的骨干教师基本都在幼儿园担任了教研组长的职务,承担了引领班组教师进行幼儿园课程建设和优化教育教学方法途径,探究有效教学的重任。我们给骨干教师压担子,让她们负责组织幼儿园的各项主题活动,定期要求进行实践活动的展示交流,指导班组教师设计实施公开活动,鼓励骨干在教研活动中积极探索和总结教育经验并循着“学习型教师”——“发展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轨迹成长。同时,对于市级骨干教师陈颖萍,我们依托教育学院的力量,建立了专家团,定期进班现场指导,及时在全体教师中弘扬她脚踏实地,勤勉工作,无私奉献的务实工作态度,创新教学、有效教学的钻研精神以及全心关爱孩子的良好师德。目前陈颖萍教师的教育教学机智和教学风格,她的务实、敬业的工作态度、班级幼儿的发展水平,得到了专家团老师和幼儿园老师的充分肯定,她个人的专业引领能力也在幼儿园大教研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对于一般教师的培养
我们注重为其搭建同伴互助学习提高的平台,要求其能在幼儿园发展中发挥基石、绿叶作用。为此,我们提供了互相结对学习的平台,让她们,在 “专题讲座”、“课例分析”、“案例交流”、“ 一课多研”、“同课异构”、等相互取长补短的分享中,得到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行为的跟进。 对于后勤三大员的培养
幼儿园课程落实与教育质量提升,离不开强有力的后勤保障。而后勤三员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将直接影响保教工作的质量。为保证后勤工作扎实到位,我们围绕手足口病、H1N1甲流的防治工作,更进一步的完善了后勤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机制,并开展了扎实而有效的工作。
首先我们将后勤三员规范操作提升到将要关系孩子生命健康的高度加以认识,合理调整部分保育员工作岗位,组织三大员每二周组织一次专业培训,加强了对其常态工作规范操作的抽查与检查,特别加大了规范消毒与包干区卫生检查的力度。同时,我们还鼓励后勤人员开展技能比武,专业知识理论的培训测试、支持她们参与职后培训并提供时间保障。今年幼儿园虽然有水痘和腮腺炎等病例的发生,但在我们的专业防范下,无一续发病例发生,得到了儿保的肯定。
四、深化课程管理,促进师幼发展
幼儿园课程执行的主体是教师,而课程建设实施的关键是园长的课程领导与管理。
在幼儿园课程管理中,我们注重抓幼儿园课程的监控评价,以确保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落实。为此,我们建立了以园长为第一责任人,副园长、大教研组长具体分管,小教研组长具体落实、全园教师具体操作的幼儿园课程管理的实施网络。幼儿园课程领导小组成员,还先后制定了幼儿园课程落实的制度与监控评价表。其中包括幼儿园作息制度、幼儿园课程配比制度、教师课程执行力备课计划监测评价表、教师课程执行一日活动情况监测表等,加强了幼儿作息时间的监控,保证了幼儿有足够的自主探究活动和运动游戏的时间。我们建立了集中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检查与指导相结合的检查反馈机制,加大了课程监控的力度,实行责任到人分层监控。如:教研组长和带教教师根据备课计划监测表,负责落实监控本班组教师和被带教教师在备课中课程落实的情况,园长和大教研组长负责园第一层次骨干教师的备课落实情况。课程领导小组成员,负责总分园教师课程执行一日活动情况的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与教工考核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常态监测,教师课程执行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也推进了教师教学常规养成性习惯的培养,为幼儿发展提供了支持。
五、关注家园共育,发挥教育合力
随着教改的深入,大教育观的理念已经进入校园,如何充分协调利用社区、家长资源,发挥教育合力,已经成为幼儿园教师的共识,因此提升家长工作质量,优化家园联系途径,重视家园互动,提升教育效率就成了教师所关注的主要焦点。
为此,根据我园实际,我们重点关注了幼儿园家园互动质量的提升,开展了实现教育共育的研讨与实践。我们首先开展了提升家园互动栏质量的研讨,在互动栏目中开辟了专题互动栏目,各班级教师根据班级孩子发展的共性问题和家长的热点话题进行互动交流并组织教师互相学习;其次,我们还注重完善和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调动家长的积极性,积极探索家长工作新模式,拓展家庭教育的新内容、新方法、新途径。通过挖掘家长的资源,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以及三八节“我和妈妈共阅读”、亲子征文、爸爸沙龙等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从而既密切了家园联系,又发挥多方资源的积极作用。
我们还注重提升“阳光宝宝”活动的质量,关注 0——3岁散居婴幼儿四次免费活动的质量与覆盖率,优化指导,赢得辖区居民和家长的好评,提高了家长的满意率。
六、开展结对工作,发挥辐射作用
我们认真对待教育局下达的与华阴幼儿园结对任务,认真制定方案,精心组织结对活动。并结合这次后备干部来园挂职一周见习,全方位向托儿所和见习教师辐射幼儿园管理的经验,我们先后组织他们观摩了幼儿园常态的教研活动,让他们参与幼儿园教师个别化材料的评比,常态进行班级环境检查、随堂听课等,让他们切实体验幼儿园扎实的基础管理来自于日常管理中的抓细与抓实。
6.内涵建设考察学习小结 篇六
贵溪一小——李发水
5月15日在苏书记的带领下,来到美丽的西子湖畔——杭州,参加由中教服组织的“浙江省著名小学内涵建设与办学特色综合考察活动”,实地考察了杭州学军小学、绿城育华小学、绍兴实验小学、宁波实验小学五所杭州名校。在这期间,通过听介绍、看校园、进课堂,感受了学校丰厚的文化教育、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我们均感不虚此行,获益良多。
杭州市学军小学是一所既具有百年历史又具有现代气息的浙江省示范性实验小学,具有个性化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他们以“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为共同愿景,以“整体观念、主体思想、个性发展、和谐关系”为教育改革纲领,朝着“个性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办学目标不断前进。形成了“团结、实干、民主、开拓”的领导作风,“尊师、爱校、勤学、守纪”校风和“教学严谨、为人师表”教风。杭州绿城育华小学是一所专门为小班化教育设计的民办小学,校园气势恢弘、风格雅致,教学设施精良、完备、功能齐全,充分体现小班化、个性化、儿童化、现代化、国际化特征。学校立足于“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愿景,秉承“仁爱、求真”的办学理念。只有短短的8年办学历史,学校先后荣获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实验学校、浙江省新锐民办学校、杭州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等区市级以上综合荣誉六十余项,是杭州市重点涉外参观单位。
绍兴实验小学2002年建校以来就提出再造教师文化、引导老师智慧成长,确立了以“智慧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认
为明天的资本就是智慧,通过智慧地办教育、智慧理校、培养智慧、促进智慧的发展为学生获得将来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星级评价管理系统助推了老师的专业发展,使老师要求自己时时做有准备的人,同时也苏醒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考察学习,我们有以下体会:
一、办学思想是学校的灵魂,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引领学校、引领教师不断继承、创新和发展。
几所名校都有着先进的办学思想,这些先进的教育观念体现了前瞻性和科学性。可以说,这几所学校的崛起首先得益于校长崭新的办学思想。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正因为校长很好的实践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才真正找准了学校管理的切入点,从而实现了从经验型、业务型向思想型、研究型的根本转变。
如学军小学的办学思想体现在:第一,确立了“整体观念、主体思想、个性发展、和谐关系”的教改纲领。学校实行目标管理、分层管理。汪培新校长认为学校管理要本着“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反思创新,与时俱进”的研究思路来开展;学军小学形成了“简洁大气,和谐开放”的教学风格,充分体现了整体、主体、个性、和谐的特色。第二,以“个性化、现代化、国际化”为办学目标。学校每个教室都配备多媒体设备,均可直接上英特网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现学校45个班级中,12个班级有外籍学生,学校每年有20多名学生出访国外。1991年学军小学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确定为“重点涉外参观
单位”,经常接待国外的参观团。第三,学校的共同愿景是成为“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学校教师平均年龄29岁,为了教师的发展,学校为每个教师规划引路,以制度作保证,倡导每位教师每天都要坚持学习,引导教师专业化发展,让教师感享受安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杭州市学军小学独特的办学思想,让我们认识到办学思想的发展永远是在进行时,要把握继承。立足本土,继承创新,与时俱进是办学思想不断发展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要深入挖掘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才能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能充分展示学校个性,“教育无小事”。整个校园环境的布置,要有鲜明的人文特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让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我们在考察的学校既有历史比较悠久的名校,也有建校才几年的新兴学校,这些学校十分注重挖掘校园文化的内涵,如杭州市学军小学就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整个学校人文气息浓厚,大到整个学校的布局、各种色调的搭配,小到教室及走廊的每一个角落的布置,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特别是从每一条的走廊都能给人以全新的不同的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杭州的几所学校也将构建和谐学校作为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着力点。他们通过教育的民主化、公平化、人本化努力构建和谐学校,从关注课堂,让学生更有灵性;关注文化,让学校更有魅力;关注细节,让管理更有人性;关注自身,让生命充满活力等方面来构建和谐学校。
三、良好的机制,是校长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短短的几天,我们感觉到整个浙江省的教研氛围非常浓厚,也发现浙江的名校长、名师又多又年轻,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全国的名师。通过观察,我们认为主要是从省到市、区甚至学校都有一整套系统地、有效地促进校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机制。
杭州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校长和教师素质:一方面每年都由教育部门出资分批派校长和学科带头人到北京、上海等教育发达地区实地跟岗学习;另一方面将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请进来讲学。为使校长学习常规化,他们成立校长论坛,每月定期组织校长开展专题学习和交流,还制订了校长目标管理制度,每学年对校长进行目标考核和奖励。通过这些有效机制,不仅提高了校长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还增强了校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考察的学校的校长,全都是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或特级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理论水平和较高的管理能力。他们是学校的灵魂,带出了一所好学校。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关键。为推动教师素质整体和个性发展,杭州教育建立了三级学科带头人和教坛新秀制度。一级学科带头人主要是省级特级教师和名师,在浙江省教育学院,还专门建立了名校长、名教师工作站;二级学科带头人主要市级学科带头人,小学的学科带头人主要由小中高教师组成;三级学科带头人指的是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师通常从学校学科带头人开始逐级申报,采取第一年申报,第二年考核和确认,认定后对他们分层次培训,同时给各层次学科带头人确定目标和任务,两年进行一次考核。通过读教育书籍、写规定
字数的读书笔记、专题教学研究、研究成果和课堂教学展示、送教进课堂、培养青年教师等目标,使各级学科带头人真正起到学科带头作用,对考核优秀和合格的学科带头人给予奖励,对不合格的取消其学科带头人称号和相应的代遇。通过这种责、权、利的考评机制,教师总有新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使教师的专业发展由被动转为主动,很好地推动了各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解决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现象”,几年坚持下来,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一大批名师、特级教师涌现而出。这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四、必须通过教育科研,大力发展学校特色。
在参观考察中,我们越来越强烈意识到,要想在众多学校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学校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坐标,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有了特色,就有了生命力。我们所考察的学校,他们的教育科研开展得如火如荼,他们的校长都是科研型的校长。学校进行的课题研究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形成,并进一步深化发展成为学校的品牌。杭州绿城育华小学的“小班化、寄宿制”教育环境下让关注每一位孩子成为可能,还有学军小学信息技术、绍兴实验小学等的书法艺术、科技实践,使这些学校的特色更为突出,使学校在社会的知名度、美誉度越来越高。
7.强化内涵建设 篇七
一、科学研究是大学的应有职能
大学的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多种职能并非一开始就并存, 而是经过一定时期发展而成的。首先, 大学的出现就伴随着教学职能的开始。中世纪大学产生, 旨在为社会培养所需的官吏、法官、牧师、医生等专门人才。英国红衣主教纽曼在《大学的理念》前言中就指出, 大学是探索普遍学问的机构, 是传授全面知识的地方。可见, 大学自诞生之日起便被赋予了“教学”的永恒使命, 教学与大学不仅相伴而生, 更是其存在并延续的逻辑与意义所在。不过, 大学对于外部社会给予它的不满与新求, 它总能恰当地归因与纠正, 避免使自己沦为特定的历史符号。“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两项新职能便是大学对于不同阶段社会需求的历史抉择。大学从产生之时起, 就存在科学研究活动, 但研究作为大学的一种职能, 是在19世纪初洪堡组建的柏林大学开始的。洪堡认为, 科学研究职能是大学的根本价值所在, “大学立身的根本原则是, 在深入、最广泛的意义上培植科学, 并使之服务于全民族的精神和道德教育。”[1]洪堡首创将科学研究引入大学, 并将这种主张付诸于他所创建的柏林大学的教育实践中, 柏林大学的创建标志研究型大学的产生, 这种研究型大学坚持大学应兼具科研和教学双重职能。20世纪以来, 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成为现代大学新的职能, 这主要是源于经济发展对大学提出了更多的人才需求和科技成果需求。19世纪中叶美国的“威斯康星思想”成为这个职能的标志。20世纪50年代, 斯坦福大学副校长特曼根据“学术研究与工商业相结合”的理念, 在斯坦福大学建立了斯坦福工业园, 即“硅谷”, 开启了大学与企业结合的先河, 成为大学具备社会职能的标志。
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者作为大学的职能共同体现着大学的理念, 但在大学的三项职能中, “科学研究”最具冲击与生命力, 是大学的魅力所在。在当今, 各国高校普遍强调科研在大学的核心地位。科尔认为, 虽然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基本功能, 但由于大学的职能越来越多样化, 大学的人才培养已由原来的中心地位降了下来, “教学越来越不是中心了, 研究则越来越重要。”[2]我国近代著名的高等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20世纪初也曾经说过:“一个民族或国家要在世界上立得住脚——而且要光荣的立住——是要以学术为基础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认为:“办学校, 特别是办大学, 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 二是造就人才。”[3]1993年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提出重点建设100所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把科研提到极其重要的地位, 单纯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大学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大学的教学活动需要完成的目标是:“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
二、科研薄弱是新建本科院校的普遍问题
由于目前中国大学以教学和科研的排列组合来进行学校类型划分, 新建本科院校自觉不自觉就定位为教学型, 一旦定位为教学型, 也就自觉不自觉地忽视科研, 由此带来科研水平的低下。而目前对大学的综合势力评估又往往以科研为核心内容, 由此导致了新建本科院校在“里子”和“面子”上都处于弱势地位。新建本科院校在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压力下, 开始注重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型, 其发展战略也从注重有形资产的整合向强化科研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但由于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所处定位主要是教学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 以及自身办学传统和起步较晚等主观条件的限制, 新建本科院校当前普遍面临科研工作薄弱的困难。
新建本科院校升格不久, 缺少大学应有的文化积淀, 尤其在科研工作方面距离合格本科院校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科研意识淡薄, 科研目的不明。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特点决定了科研能力是急需补足的一块短板。从历史上看, 新设本科院校基本都是由专科学校升格上来的。由于办学层次和办学条件的限制, 注重教学的传统由来已久, 专科学校的教师很少或基本不从事科研工作。教师科研意识不强, 科研目的一般也不十分明确, 结果必然导致教师科研经历不足, 学术视野狭窄, 科研成果积累较少, 尤其缺乏持久的学术聚集能力, 很难适应本科教学的需要。其次, 学术水平低, 科研团队尚未形成。新建本科院校规模大多数较小, 各学科专业的专职教师人数也相对较少, 基本上是以散兵游勇的状态从事科研工作。另外从整体科研队伍看, 由于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基础薄弱, 有较高学术声望或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称为最稀缺资源, 很多学科的科研人员尚未形成科研团队, 难以进行有效整合, 重大课题难以承担。再次, 科研制度不完善, 科研管理不规范。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多尚未确立明确的科研制度导向, 科研工作以教师自发活动为主, 并且大多数教师急功近利搞科研的现象比较严重。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多数处于粗放管理阶段, 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科研管理部门, 科研工作的目标、制度、组织和评价等科研管理还未形成规范。最后, 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地方政府对所管辖的一般本科高校在科研经费的支持上不够积极, 这些学校也往往把有限的经费主要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设备及教师酬金等迫切需要解决的方面, 对科研的投入只能是爱莫能助。而且由于一般新建本科院校学术竞争力弱, 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的国家重点学科及重点实验室等更是凤毛麟角, 很难争取到国家级的科研经费支持。
总之,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起步较晚, 学校学术氛围不浓, 导致教师科研意识淡薄, 从事科研的时间、经费投入不足, 教师科研的素质相对偏低等原因, 对于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科研是学院发展的动力等理念认识不足, 在科研定位、教师科研素质提高、科研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三、强化科研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不二法门
大学的职能是随着科技、经济和社会进步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大学的基本职能是培育人才、发展科学和为社会服务。但其核心是科学研究职能。新建本科院校应重点把科研职能摆到学校适度超前发展的战略地位, 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 把强化科研工作作为学校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不二法门, 为广大教师自觉积极投身科研工作创造宽松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
首先, 提高对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前提。观念是行动的指南, 转变观念, 确立科研先导、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意识极为重要。虽然在“事实上大学需要很多种不同类型, 并且每所大学都要有角色定位的意识, 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所属的那一个类型里达到最强, 而不是都走一样的方向”。但是新建本科院校同样具有自我超越的发展动力和要求, 在高校系统中每一所学院希望变为大学, 甚至发展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这种愿望是好的, 国家和社会应该鼓励, 因为发展才是硬道理。高等教育对社会进步的不断推动源于大学不断自我超越的精神。“在高等教育的生态系统中, 高校无论规模大小、力量强弱, 都要像狮子与羚羊一样训练快速奔跑, 否则你就会被吃掉。因为生源和就业市场的竞争是无情的, 高校一旦进入社会就无法脱离市场规律的支配。而大学的自我超越的行为或努力, 首先来自于大学有自我超越的角色定位。”[4]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起步晚, 还处于发展和转型阶段, 整个高校系统的格局尚未定型。一些曾经不大被注意的院校很可能在经过几年的大发展后异军突起, 显示出强劲的竞争实力, 而一些曾经很有影响力的大学却因为不思进取而变得默默无闻。新建本科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同样可以大有所为, 不仅在自己的层次和发展类型中达到一流, 也可以期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大目标。
其次, 特色科研定位是发展方向。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建设不可能面面俱到, 贪大求全。如果新建本科院校能够参照英国新大学运动的经验, 创设出具有自身独特个性、其他高校短期内不易模仿和超越的学科特色, 并努力将这些学科特色以高水平的科研活动和社会影响表现出来, 就可以化劣势为优势, 从而走出后发赶超先进的科研工作成功路子。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工作发展的动力和优势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地市级城市亟需高校应用型科研成果, 而这正是新建本科院校的“相对优势”所在。因此, 新建本科院校应该主动定位在应用型研究方面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新建本科院校在建校之后不要再热衷于层次的提升和规模的扩大, 在办学定位中也不要模仿研究型大学提出多科性、综合性大学的目标。新建本科院校如果还是沿着传统大学的路径发展, 很难与研究型大学相抗争, 甚至差距会越来越大。因为研究型大学早已经占据了学术高台, 无论在生源、师资、社会影响力等重要方面, 他们都具有先发优势和强大实力。事实上, 多科性往往导致学科的趋同, 综合性本科院校所设置的专业大同小异, 没有自己的特色。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和一所学校的办学历史、主观条件、客观环境相适应, 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逐渐形成。与传统大学相比, 新建本科院校缺少高端的学术水平, 但具有土生土长、脚踏实地的需要便利。因此, 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应该是与传统大学形成错位发展。新建本科院校只有用“立地”的优势去弥补自身“顶天”的不足, 才能实现其有所侧重的多科性大学发展战略。地级城市一般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具有一定的区域经济竞争力, 这能为新建本科院校提供良好的社会文化基础和对外发展空间。因此, 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创新办学理念, 努力将教学、科研、服务三项职能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服务所在区域的基础上, 同时将目光投向本校所在的省和更大的区域, 获取效益、树立品牌[5]。
最后, 构建学术组织制度是关键。建立和规范高校学术组织及其制度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 也是判断一所高校是不是现代大学的根本标志。没有建立明确法律地位的学术组织制度, 也就没有了学术研究基础。高校学术组织是以学科、项目、基地等为逻辑起点和重要载体的学术组织系统。特别是以学科专业为主建立的教研室、研究所等研究载体, 形成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科研队伍, 组建优秀科研梯队, 发挥科研优势, 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各院系部也都有人分管科研工作, 对科研工作进行组织和管理。通过基层学术组织制度建设, 可以凝练学术方向, 整合和凝聚学术团队, 增强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整体力量, 培养、成长一批学科带头人。当然, 由于所处区域、办学层次、学术水平和投入经费等复杂原因, 新建本科院校要在短期内引进一批高水平、在国内外具有高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是不现实的。如何激发、提升学院现有的学术生产力, 是新建本科院校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 完善基层学术组织建设, 探索“教授治校”等国际通用的大学制度建设, 是新建本科院校的紧迫任务。因此, 要首先优化内部管理体制, 努力建立起公正、公平、民主的校内学术评价与决策机制, 充分发挥学术人员在学术事务、业务工作和人才培养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专家、教授在学术领域和专业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唯如此, 学校才能获得转型时期科研工作大发展生生不息的强劲动力和活力。
摘要:科学研究是大学的基本职能, 大学不能以教学和科研的职能来区分大学类型。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的普遍性问题是研究水平低下, 不但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而且削减了大学核心竞争力。新建本科院校要实现内涵式发展, 必须强化科研。
关键词:科研研究,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威廉·冯·洪堡.论柏林高等学术机构的内部和外部组织[J].陈洪捷译.高等教育论坛, 1987 (1) .
[2]克拉克·科尔.大学的功用[M].陈学飞, 刘新芝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3:27.
[3]黄延复, 刘述理.梅贻琦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5.
[4]陈媛, 肖云龙.我国高校角色错位现象的生态位思考[J].交通高教研究, 2003 (2) :10-11.
8.强化内涵建设 篇八
关键词:大学语文 生命意识 实践
一、活动目标
依据课题研究和课程教学的目的,结合课程教材的特点,确定本次活动的目标为:通过课程教学,使大学生在增长知识,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丽,提高文学修养的同时,增强人文素养,丰富生命内涵,拥有强烈的生命意识,提升生命境界。
二、活动方案
(一)教材的选择
我校选用的教材是夏中义教授主编的,由北大出版社出版的《大学新语文》(2005年6月第一版)。该教材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
(二)实验方法及班级的选择
我们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即在有平行班的年级中选取1-2个班执行本方案。
(三)教法设计
1 内容方面,生命意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教育实践中应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将其划分成若干部分和小项,每一部分或小项以一个篇目为代表,集中教育,而其他蕴含有相同生命因素的篇目作为补充和强化。
2 教学原则方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素质教育为目的。
3 在教学方法方面,原则上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等。
(四)教学内容设计
1 主题一:“生命的现象”。
主讲篇目:加夫列拉·密斯特拉尔的《母亲的诗》
辅助篇目:曹雪芹的《葬花吟》
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生命现象的教育,使学生了解生命的含义,认识个体生命出现、存在和消逝的规律,认识生命存在的自然性和社会性。
作业:请同学观察身边的生物或选看一些关于生物的影像,如“动物世界”、“自然与科学”等等,思考“生命是怎样的现象”这一问题。
2 主题二:“生命的内涵”。
本主题划分为阅历、情感、品德和思想等四个小题分别进行教育。
(1)阅历
主讲篇目:艾芜的《人生哲学的一课》
辅助篇目: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
教学目的:使学生感受到青春的磨难,让学生认识生命的纷繁复杂,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态度。
作业:以“生活教给我的”为题写一篇文章,抒写人生中印象深刻的事件及其感受。
(2)情感
本部分又可以分为亲情、爱情和友情三个小题进行教育。
1)亲情
主讲篇目:《孔子二则》
辅助篇目:《诗经·蓼莪》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体会到亲情的可贵,认识到亲情在生命中的位置,懂得孝顺,学会感恩。
作业:a.找一个机会给父母写一封短信或打一个电话,表达你的感谢或爱意;b.观看有关爱情的经典大片,如《魂断蓝桥》、《乱世佳人》、《泰坦尼克号》等等,并阅读教材第四章的文章,感受爱情的滋味。
2)爱情
主讲篇目:《诗经·蒹葭》
辅助篇目:《安妮日记》、《相思》、《我将重又厮守你》、《我愿是一条激流》、《有赠》、《汉乐府·上邪》
教学目的:对学生进行爱情观教育,使学生认识爱情的含义,意识到爱情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爱,也学会被爱,端正对爱情的态度,摆正爱情在生命中的位置。
作业:以“我的爱情观”为题,以寝室为单位开展课外讨论并推选出一名代表,参加下节课进行的班级讨论。
3)友情
主讲篇目:《拣麦穗》
辅助篇目:《相会在林荫大道上》、《一篮枞果》。
教学目的:使学生清楚友情含义,感受友情的纯洁与宝贵,学会寻找、珍重友情。
作业:学唱张学友的《朋友》,思考如何选择朋友、珍惜友情。
(3)品质
本主题我们将从良知、仁爱、敬畏、坚忍、希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1)良知
主讲篇目:《孟子四则》
辅助篇目:《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夜行孔雀眼》
教学目的:使学生懂得良知的含义,明白良知是生命的基本道德,培养丰厚的良知。
作业:请学生以“市场经济下良知已经没有价值了”主题开展一场班级辩论赛。
2)仁爱
主讲篇目:墨子的《兼爱》
辅助篇目:孔子的《三年之丧》、许地山的《春桃》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仁爱对生命的意义,只有拥有仁爱,才会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爱世界,生命才美好,才有意义。
作业:请学生多参加劳动,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敬畏
主讲篇目:史怀泽的《敬畏生命》
辅助篇目:西川的《在哈尔盖仰望星空》、欣林的《爱城故事》
教学目的:使学生懂得对生命、对自然的尊敬畏惧,懂得生命与世界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学会谦虚宽容、感恩忠诚,学会爱。
作业:以“无知者无畏”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观点鲜明,论证有力,论述严密,文笔优美流畅,结构合理。
4)坚忍
主讲篇目:林清玄的《发芽的心情》
辅助篇目: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
教学目的:使学生明白生命的脆弱与顽强,面对生活的磨难学会坚忍、坚强,勇敢面对生命中的一切。
作业:通过各种途径最大可能地了解一些英雄的故事,学习他们战胜困难的精神。
5)希望
主讲篇目:食指的《相信未来》
辅助篇目:亚·格林的《红帆》、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
教学目的:使学生懂得希望对生命的积极作用,学习积极面对生活,培养执著坚持,永不放弃的精神,使生命充满活力和希望。
作业:以“生命原来可以这样”为题写一篇作文,抒写对某个或某些伟大生命的感慨。
(4)思想
主讲篇目:里查德·巴赫的《海鸥乔纳森》
辅助篇目:雪莱的《给云雀》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育,使学生的生命拥有科学求真、民主自由、平等英雄、乐观等思想观念,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
作业: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了解几位科学家的故事(生平、重要经历、主要成就、对世界的贡献等等),对他们的人生进行思考,并准备3分钟演讲。
3 主题三“生命的意义”。
主讲篇目:虎头的《永远的白玫瑰》
辅助篇目:何光沪的《(作门徒的代价)中译本序》、安徒生的《光荣的荆棘路》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舒和兄妹、朋霍费尔等人的行为,感受他们生命的美丽和价值,认清生命价值的标准,提升生命的意义。
作业:通过媒体,调查和了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自杀事件和舍己救人事件,对比思考其行为所呈现的不同价值。
三、教学活动效果分析
课堂教学过程比较
教师意见:两位执教者均表示,实验班的备课较辛苦,准备时间更长,但是课堂教学更轻松,过程更顺利,学生更积极参与,没有了以往的沉闷,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了。
学生反映:课程非常吸引人,不仅有文学之美,还蕴含了科学、哲学、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内容丰富多彩;贴近生活,贴近人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充满趣味,课堂形式多样,教师的教学方法较活,学起来较轻松愉快。
四、教学实践总结
1 取得的成绩
通过比较发现,在教学中融入生命意识的教育,能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教学过程更轻松顺利,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一定提高,而且可使学生珍惜生命,了解生命的内涵和意义,正确认识生存的价值。
2 有待改进的地方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反映,经过分析,我们也发现在本次教学实践之中还是存在着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人文教育与生命教育的结合问题。
(2)以本套教材较为分散的“生命意识”材料来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生命意识教育较为困难。
(3)“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法想要运用到整堂课之中还需要做很多的功课和努力。
【强化内涵建设】推荐阅读:
提升品牌内涵深化效能建设06-28
大学文化内涵建设方案09-12
平安建设的基本内涵是什么09-04
论安全学科的内涵与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建设06-22
强化班组建设促进企业发展06-15
树立精益理念,强化基层工会建设09-22
强化制度建设 促进行风建设 转变工作作风08-02
强化廉洁医院建设 提升反腐倡廉水平09-08
坚持科学发展强化检察队伍建设思考09-25
提升公安执法服务水平强化规范建设思考体会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