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精选10篇)
1.浅谈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篇一
东北师范大学自考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我国奖励旅游的 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专业:旅游管理 学生姓名:关欣 指导教师:崔晶
2011.12 摘要
摘要:奖励旅游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及对奖励旅游与认识不足,是影响奖励旅游的主要因素,我国应培育奖励旅游市场,开拓国际外市场,开发奖励旅游产品,并积极培养奖励旅游人才。要看到奖励旅游的系的发展趋势。关键词:旅游管理工具奖励旅游 目录
第一章奖励旅游的概述 1 1.1奖励旅游的概念 1 1.2奖励旅游的特征 1 第二章国内外奖励旅游的发展状况 2 2.1国外奖励旅游的发展状况 2 2.2国内奖励旅游的发展状况 2 第三章我国发展奖励旅游的条件分析 2 3.1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2 3.2 学术界重视不够 3 3.3奖励旅游业务界前途迷茫 3 3.4 奖励旅游促销力度不够 3 3.5.国内企业对奖励旅游的认识不足 3 3.6奖励旅游人才缺乏 4 3.7奖励旅游产品单一 4 第四章我国发展奖励旅游的的对策及建议 4 4.1开拓国内市场并与国际市场接轨 4 4.2政府大力支持优惠活动纳税政策 4 4.3精心打造奖励旅游的产品 5 4.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普及率 5 4.5培养奖励旅游人才 5 第五章奖励旅游最新发展趋势分析 5 5.1带家属参与的重要性 6 5.2奖励旅游的会议旅游倾向 6 5.3参与性奖励旅游的崛起 6 结论„„„„„„„„„„„„„„„„„„„„„„„„„7 致谢„„„„„„„„„„„„„„„„„„„„„„„„„8 参考文献„„„„„„„„„„„„„„„„„„„„„„„9
第一章奖励旅游的概述 1.1奖励旅游的概念
目前,国内对奖励旅游的概念内涵主要有以下4种提法。第一种观点:Incentive Tour(奖励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一个重要项目,是为了对有优良工作业绩的员工进行奖励,增强员工的荣誉感,加强单位的团队建设,用公费组织员工进行的旅游;第二种观点:奖励旅游指公司在员工完成了公司有关销售指标和营业收入指标的基础上,公司以奖励旅游的方式进行奖励的活动;第三种观点;奖励旅游是企业及厂商为提高产品数量与质量,增加销售,振奋士气,鼓励从业人员、经销商、零售商及消费者所举办的活动;第四种观点:沿用国际奖励旅游协会的定义: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法宝,目的在于协助企业达到特定的企业目标,并对于达到该目标的参与人员给予一个非比寻常的旅游假期以作为奖励。同时,它也是各大公司安排以旅游作为诱因,以开发市场作为最终目的的客户邀请团。对以上国内较具代表性的奖励旅游概念的认识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前两种观点明显存在对奖励旅游本质认识不清,包含范围过于狭窄;第三种观点包含范围较为全面,但仍存在对奖励旅游本质认识上的偏差问题。国际奖励旅游协会的定义对奖励旅游本质认识虽有欠缺,但其包含范围全面,表达精炼到位,因此,建议国内今后以其为准。
1.2奖励旅游的特征 1.2.1功能的多样性
奖励旅游最大特征就是功能的多样性。对企业来说利于团队建设、塑造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宣扬企业理念、最终达到提高企业业绩;对员工来说可以提高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对社会来说,利于经济的发展,利于旅游业的发展,于社会的发展。1.2.2客源的高端性
其一参与奖励旅游的企业整体素质较高。其二,奖励旅游的客源一般可分为三类;企业员工、企业产品营销商、企业产品消费者。前两类都属于高端客户。其三虽然奖励旅游也分层次和水平,但由于前两个高端性决定了整体消费水平是较高的。1.2.3.时间的广泛性
旅游业本身有淡旺季之分,奖励旅游一般不受季节的影响。旅行社在淡季接待奖励旅游的团队不仅可以获得经济效益,还可以节约大量费用和开支;同时也可调节旅游景点淡季客源少带来的经济方面的影响。1.2.4.活动项目的特殊性
奖励旅游团有别于其他旅游项目的旅行团:一是服务对象特殊,参加奖励旅游的团员均是来自同一企业的顶尖好手及特殊人才;二是行程活动安排要求特殊,需根据企业意图量身订做。活动不仅仅是安排特殊旅游线路和旅游活动就能满足的,此外其一般还包含了企业会议、培训、颁奖典礼、主题晚会或晚宴、舞会及个性化奖品赠送等内容;三是旅行社旅游接待特殊,如特殊的时间安排、特殊的策划流程、特殊的预算要求、特殊的食宿交通、特殊的人员安排、特殊的售前售后服务等,客观上要求旅行社在从事奖励旅游时与传统旅游严格区别对待。
第二章国内外奖励旅游的发展状况 2.1国外奖励旅游的发展状况
奖励旅游源于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如今,美国约有50%的公司采用奖励旅游的办法来奖励员工;英国商业组织的奖励资金中,有2/5是以奖励旅游方式支付给员工的;在法国和德国,奖励资金中的一半以上是通过奖励旅游支付给员工的。据统计目前奖励旅游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达到350万人的规模,并且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2.2国内奖励旅游的发展状况
奖励旅游在我国的市场发育时间尚短,还未出现专门从事本业务规划设计的顾问公司和旅行社,只是由一些实力较强的旅行社兼营,正处在认知与探索阶段。许多旅游专业人士对其也是一知半解,研究有待深入。大多数企业对其为有效的奖励和管理方式更是知之寥寥。近两年,随着外资企业的纷纷进驻,国内奖励旅游也随之兴起。据了解,以奖励旅游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嘉奖,以往多为外资企业所采用。现在,许多国企和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也对其有所青睐。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华东、华南、北京、西安等地,奖励旅游逐渐为企业所接受,市场正逐步扩大。
第三章我国发展奖励旅游的条件分析 3.1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企业的预算和成本是影响选择奖励旅游的主要因素。相比而言本条件对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制约较小,这也是为何本旅游项目在发达国家发育迅猛,我国也只是在发达地区开始发育的主要原因。我国首先开展奖励旅游的是一些外资企业,一方面因为其管理者对其了解,另一更重要方面是其雄厚的经济基础。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现国内发达地区具备了发育奖励旅游的基础,并逐步由探索向繁荣迈进。3.2 学术界重视不够 国内奖励旅游发育较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是主要原因,而学术界未能理论先行也是一重要因素。传统上单位进行公费旅游的泛滥以及国内对其的大批判阻碍了旅游学者们对奖励旅游的注意;另一方面,对国外奖励旅游发展情况缺乏了解,对其巨大的市场潜力认识不足,没有早对其进行研究。
当前国内奖励旅游理论知识出现了“虚化”现象。相关书籍缺乏,能在期刊上搜索到的文章更是寥若晨星,报刊、网站上见到的多是一些新闻性的介绍。一方面,较有声望的旅游学术界专家更多的是探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等“大问题”。新生代们则促成了愈演愈烈的会展旅游探讨,忽视了对会展旅游可能包含几大部分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业务界本就不多的相关文章只是一些实务分析、简介,高度不够,尚不能构筑奖励旅游的理论体系。
3.3奖励旅游业务界前途迷茫
理论指导不力,无形中增加了业务界探索的难度及其不确定性。对于奖励旅游内涵、本质、特色、策划流程、协调机制等诸多问题认识不清,我国开展奖励旅游项目的旅行社都是在从事传统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进行的,其产品也是传统旅游线路与一些相关活动孕育的产物。在奖励旅游发育初期,对国内顾客尚能基本满足需求,但对于一些外资企业竞争乏力。目前国内旅行社主要通过两种手段增长经验值,一是通过实际奖励旅游操作;另一是重金聘请国外的奖励旅游专家举办讲座。随着中国入世后外国旅游企业的进入,我国旅行社迫切需要理论界予以更多地支持,使其产品更具竞争力,消除前途的迷茫。
3.4 奖励旅游促销力度不够
早些时候,国内企业基本不具备进行奖励旅游的条件,但并不是说我国完全不具备接待奖励旅游条件。奖励旅游的一个特点就是大企业往往采用国外游形式。国内接待奖励旅游的硬件在某些发达地区早已具备,缺乏的主要是软件的同步跟进。有了相应产品,促销没跟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奖励旅游发展。3.5.国内企业对奖励旅游的认识不足
中国虽然有许多企业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但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者仍采用传统的事物或奖金的奖励方式,还没有意识到奖励旅游作为一种绩效管理手段所产生的潜在力量。一次提高国内企业对奖励的认识是当务之急。3.6奖励旅游人才缺乏
奖励旅游从业人员的要求高于常规旅游从业人员,他们必须了解企业的文化和特定的需求,量身定做;并具有较高的团队精神及策划、处理危机、灵活应变的能力,笑道宣传标语的悬挂,达到旅游绿线设计都需要非常讲究。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比较缺乏。3.7奖励旅游产品单一
奖励旅游产品是及企业文化、旅游资源、娱乐设施、服务和管理于一体的综合体,它集中了购买者、消费者和策划者三个方面的个性和要求,因此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旅游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参与性活动以及安排适合企业文化的活动就显得很重要。我国目前还是以观光、购物作为主要活动方式,缺乏多样性;从空间分布看也以东、中部地区为主,处境则以东南亚为主。地域范围过于集中,不仅是唱竞争激烈,更降低了其防范风险的能力。因此要改变这种单一的空间格局,增加多样性。
第四章我国发展奖励旅游的的对策及建议
4.1开拓国内市场并与国际市场接轨 奖励旅游市场开发的目标很明确,锁定有奖励倾向的旅游公司。企业一旦采取旅游奖励这种奖励方式,每年都会有相应的需求。在巩固老客户的基础上,还要开拓新客户,就目前情况来看保险、IT、医药、电子、直销公司、婴儿用品公司、房地产、汽车业更关注奖励旅游。只有将我国奖励旅游的发展纳入国际市场,才能使其经历风霜,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因此,了解国际奖励旅游市场动态,将我国悠久的文化背景、独特的民风民俗、壮丽的山水风光展示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奖励旅游者,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有利于国内奖励旅游发展。
4.2政府大力支持优惠活动纳税政策
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奖励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在奖励旅游蓄势待发的状况下,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建立何种的法律法规,相关的管理组织如何建立,都将对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就我国目前的企业发展状况看,并不具备这样的经济实力,但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脱困目标基本实现,尤其是近年来部分民营和私营企业已获得长足发展,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华南、华东、北京等地区,实际上已经具备了此条件,关键是制度创新问题。4.3精心打造奖励旅游的产品
旅行社从自身出发,提高竞争实力,提供好的奖励旅游产品。奖励旅游不同于一般传统式行程,其专业性很强,因此旅行社必须事先针对委托企业进行嘹望,明白企业举办奖励旅游的目的与期待达成之目标,在依经费预算、企业运营性质来配合企业完成本次完美旅程。奖励旅游的市场开发目标很明确,就是有奖励旅游倾向的公司、企业,一旦采用奖励旅游作为奖励方式,每年都会有相应的动作。当某旅行社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且旅行社的旅游产品令企业满意,获得充分信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企业可能都会找其作为供应方。客源的特殊性要求旅行社在巩固老客户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客户;在奖励旅游产品开发上,要依据各企业特性而个别设计最具特性的旅游行程,将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4.4加大宣传,提高普及率,让奖励旅游在更多的企业中得以采用。企业高层管理人士对奖励旅游认识不足,还停留在以前公费旅游基础之上,是制约国内奖励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旅行社对奖励旅游最为倾心,学术界、企业还没有对奖励旅游投入更多关注。尤其是作为奖励旅游买方的各企业,对奖励旅游缺乏了解,又何谈采用其作为奖励方式呢?这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采用各种宣传手段,比如邀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士参加供需双方见面会,向其介绍奖励旅游知识;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对奖励旅游宣传;介绍国外采用奖励旅游的成功案例及流程;向企业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让更多的人、更多的企业了解奖励旅游,提高奖励旅游在国内的普及率。
4.5培养奖励旅游人才
在我国,对奖励旅游出现了多种误解,经营混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奖励旅游专业人才与专业机构的匮乏,所以培养引进专业人才与成立专业的奖励旅游机构是促进我国奖励旅游健康快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一是对国内的奖励旅游经办人员进行培养,提高其变革、创新、控制、组织、协调的能力;二是引进具有成熟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的国际奖励旅游专业人才,学习借鉴其先进经验,依靠其关系拓展国际奖励旅游市场;三是借鉴国外的经验,成立专门的部门管理奖励旅游,由专业的奖励旅游公司来经营。实际上,我国大型旅行社的奖励旅游部已初步具备了专业奖励旅游机构的功能。第五章奖励旅游最新发展趋势分析 5.1带家属参与的重要性 家属参与,意思是在公司企业进行奖励旅游时,可选择让受奖励员工带若干位家属同行的方式。带家属参与的奖励旅游要相应增加一些开销,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免费奖励旅游或是让员工付部分费用方式进行。之所以要考虑带家属出游,一方面由于受奖励员工取得成绩,与家庭的支持分不开,因此奖励时要对此予以充分认识;另一方面,受奖励员工也愿意与家人一起被作为奖励对象。采用此种奖励旅游方式,可使受奖励员工得到更多来自家庭的支持;又可以使受奖励员工更加热爱自己的公司,对工作投入更多的热情;也可以增加未受奖员工对其的渴望
5.2奖励旅游的会议旅游倾向
现在像过去一样的纯奖励旅游活动越来越少了,会议旅游和奖励旅游与会议旅游合二为一的“奖励性会议旅游”成为全球的两大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公司的商务理念发生着新变化,公司需要利用雇员集聚的机会,不但要给予奖励,同时还要进行培训、会议,而不仅限于纯粹的奖励活动;二是旅游活动和旅游目的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被人们参与和接近。人们并不否认奖励旅游是一种令人兴奋的奖励机制,但随着世界的开放,这种魅力正在减弱。奖励旅游的会议旅游倾向,已成为是否将其划归会展旅游范围的关键所在,从而越发努力工作。
5.3参与性奖励旅游的崛起
随着涉险旅游刚刚闯进旅游业的大门,参与性奖励旅游已开始崛起。常规观光与购物旅游已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他们要求在日程安排中加进更多的活动项目,使他们的奖励旅游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欧洲会议与奖励旅游博览会”上发出一则短消息,参与性奖励旅游在其“奖励旅游经理协会”会议上提出并被讨论。随着旅游者要求的增多,旅行社也在探索将奖励旅游搞得更加多姿多彩,且富有一定特色,而参与性奖励旅游的提出使之拓宽了一定的选择空间。目前,参与性奖励旅游已经在欧洲旅游市场上推行,并引起强烈反响;在亚洲,一些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已在尝试之中。虽对其看法不尽相同,但参与性奖励旅游的发展是值得业界人士关注的一种新倾向。
结论
奖励旅游作为激励机制,其生命力在于“不易获得”、常变常新,只要打破目前内容相对僵化的模式,赋予奖励旅游新的内容、新的体验,深化内涵,使之有别于大众旅游项目,时刻保持着非比寻常性,看到奖励旅游的发展趋势,奖励旅游就会永葆生机与活力。致谢
在此论文撰写过程中,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崔晶的指导与督促,同时感谢她的谅解与包容。没有崔老师的帮助也就没有今天的这篇论文。求学历程是艰苦的,但又是快乐的。在这四年的学期中结识的各位生活和学习上的挚友让我得到了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在此,也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谢谢我的父母,没有他们辛勤的付出也就没有我的今天,在这一刻,将最崇高的敬意献给你们!
参考文献
[1] 梅远.中国旅游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2] 孙中伟.奖励旅游的特征、组织运作及发展环境培育模式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3)。
[3] 孙中伟.奖励旅游基本理论与国内市场发育现状分析[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校报,2003(6)。
[4] 胡斌朱海森孙柯.我国发展奖励旅游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9)。
2.浅谈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篇二
一、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在这一年,国家旅游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乡村旅游发展成为了我国旅游的一个新亮点。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闲暇时间的增多,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兴起,乡村旅游业也发展迅速。
乡村旅游是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将传统的农业转变成为休闲农业的一种旅游方式。这种旅游方式,以城镇所不具备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吸引城镇旅游爱好者,通过满足他们休闲和回归自然的需求而获取经济效益。随着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乡村旅游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目前,我国各地开展的乡村旅游均在朝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我国当前开发的乡村旅游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 市场依托型
乡村旅游的目标客户是城镇人,所以他的目标市场就是大都市。利用都市郊区来发展乡村旅游是我国目前最普遍、发展最成熟、最具有市场潜力的一种乡村旅游类型。从当前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来看,这种乡村旅游的基本定位是给都市居民提供“后花园”式的休闲场所。借助与现代化大都市完全不同的田园及村落景观,为观光者提供采摘、捕钓等各种农村特有的活动来吸引顾客的一种旅游产品。
2. 景区依托型
景区依托型的乡村旅游,是指那些在著名景点附近的乡村,借助著名景点的名气和客源,来带动自身的住宿、餐饮、购物等等旅游配套服务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当地土特产的销售。
3. 资源依托型
部分具有民族或者地方特色的村寨,可以依托其独具特色的生态、建筑、人文等资源来吸引游客的一种旅游模式。这些具有民族或者地方特色的村寨,一般都远离都市,现代化程度较低,与外界接触较少。可能正是由于交通的不便,阻碍了他们与外界的接触,才使得他们能够保持自己本身的特色而未被外界同化。
根据上面总结的我国当前乡村旅游所具备的开发类型,已经开发出许多不同的乡村旅游项目:
(1)“农家乐”:一些农民利用自家的农家庭院以及房舍周围的特色风光,吸引城镇游客前来吃、住、观光的一种旅游形式。农家乐也开发出了许多了相关产品,如农家旅馆、农家菜、观光园等等,这种旅游模式投入少、收益快、风险低,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
(2)度假村:在一些气候舒适,自然风景优美、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带,建设一些比较高档的乡村旅游场所来满足有需求的旅游者休闲、度假,这种旅游模式称之为度假村。
(3)民族民俗风情园:一些乡村或者少数民族的建筑、生活方式、举办的各种活动等等具有其独特的风情特色,也可以做为一种吸引外地游客的一种旅游方式。
(4)观光购物农园:对于绝大多数在城镇生活的人来说,一些观赏、食用植物的种植以及动物的饲养都是新奇的,于是就有一些现代的种植生产园或者实验和科技示范基地等利用自身的特色,将自身同时开发成为度假休闲型的乡村旅游景点。其服务内容包括观光、体验、度假、休闲等各个方面,利用其高科技与高附加值的农业示范、科普教育、提供新奇的农特产品品尝等吸引游客。
(5)租赁农园:一些市民为了体验家禽家畜的养殖或者蔬菜等植物的种植,去向一些农民租赁土地或家畜。于是一些农民便将这种租赁方式发展成了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他们通过收取一定的租金,将自家的家畜或者土地出租给市民,由市民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去体验家畜的养殖以及一些植物的种植,平时则由农民负责管理,最终的种养殖成果则属于租赁者所有。
二、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很快,让广大的农民朋友从中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但是同时,我国的乡村旅游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不解决。未来将会对我国的乡村旅游带来一定的困扰。
(1)建设盲目,没有规划性
从上面总结的我国当前乡村旅游的项目可以看出,多数项目都是由个人或者小集体开发。在开发之前没有进行过专项的旅游规划,发展过程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而且,由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时间还不长,政府部门还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控,立法也还不健全,乡村旅游的管理单位形同虚设,经营者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总的来说,乡村旅游虽然发展很快,经营者很多,但仍是一盘散沙,没有形成品牌,也没有什么营销战略,仍处于很原始的水平。其主要的营销手段就是靠回头客以及朋友关系等。
(2)产品单一
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品种比较单一,如经营农家乐的就单纯经营农家乐,经营度假村的就单纯经营度假村。而且同一种形式的乡村旅游服务项目大多比较类似。尤其是在同一区域内,各经营者的经营方式更是具有极大的相似甚至雷同。这种雷同的经营模式,很难吸引客户。从而加大了不同经营者之间的竞争,增加了市场风险,降低了经营者的经济收益。同时,当前的乡村旅游,主要的项目还停留在住宿,观赏,餐饮等低级层次上,并没有对民俗文化本身所存在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随着教育的普及以及游客文化程度的提高,他们在旅游的同时,也会考虑到游玩背后所体现的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从而对乡村旅游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3)季节性强
旅游的季节性非常明显,普遍存在着冬往南,夏往北的特点。这也就导致了在旺季的时候,各个景点客源集中,人满为患。许多乡村旅游都是由个体或者小公司经营,资金不够雄厚,旅游相关的服务和配套设施不完善,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而在淡季的时候,由于游客量少,又会导致大量的旅游资源闲置,甚至部分旅游景点由于入不敷出而停业,造成了“淡季时没东西吃、旺季时没地方吃”的局面。而且由于一般淡季时间都不短,一年中最少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时间处于淡季。这种情况使得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难以提高,不能有效的吸引投资进行后续的建设,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4)经营水平不高
由于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大部分是当地的农户,受到文化素质及旅游专业素养的限制,他们普遍经营规模较小,档次偏低,经济效益不高。但是,一些经过培训的农户或者由企业经营的旅游景点,从规模、档次、服务质量、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都要强于没经过培训的农户。由此可见,对经营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水平,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有效措施。
三、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
通过上述当前我国乡村旅游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分析当前客源市场、政府政策等因素,综合分析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
(1)政府将加大干预力度
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以及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广泛重视,许多地方政府已经把乡村旅游的发展纳入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逐步加大了对其扶持、培育以及管控的力度。
(2)投资趋势逐步多元化
许多有远见的人都看到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纷纷对其进行投资。有部分乡村旅游项目是农民个体经营的,也有合伙经营的,还有一些是村集体投资的,一些有实力的公司也纷纷介入乡村旅游的开发。
(3)逐步向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乡村旅游的第一批经营者要么投资失败,改做他行。要么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准备扩大规模。但是现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他们想要把乡村旅游做大做强,要在新的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就必须采取错位竞争,也就是要发展自己的特色,扩大经营规模,经营自己的品牌。
(4)自助游将成为一种趋势
乡村旅游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喜欢乡村旅游。但是同时,他们也不满足于一些已经发展成熟的、老套的旅游项目。他们喜欢自己开辟新的旅游点,自主提出一些新的旅游要求。乡村旅游的目的地和旅游的项目越来越广泛,旅游者在参加乡村旅游时越来越希望采取自助的形式。
(5)旅客来源区域越来越广
在乡村旅游刚刚兴起的时候,由于对其不了解,以及经营者宣传措施不到位等原因,游客多数为附近城市居民。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经营者对于宣传以及品牌建设的日益重视。部分乡村旅游项目已经形成了较为响亮的品牌,吸引了国内其他地方甚至国际上的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四、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建议
在欧洲,从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了。但是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开始兴盛。由于欧洲的乡村旅游发展较早,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来发展我国的乡村旅游,欧洲的乡村旅游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进行品质认证
德国农业协会在1972年就制定了乡村旅游的品质认证制度,有效保障了游客的合法权益。该制度经过多次修订,一直沿用至今。该制度对度假农场进行品质认证,对于经过检验合格的农场进行登记,并颁发度假农场认证徽章。而认证的后续工作由经济部和财政部负责实行。
(2)成立组织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初期,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政府的监管还有待完善,此时需要成立一些组织来监管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3)建立完善的预定系统
随着自助乡村游越来越受到欢迎,游客的旅游目的地越来越不明确,突发性很强。只有有着完善的预定系统,如网络、电话、旅行社等等,才能让游客及时了解目的地的情况,以便及时安排未来行程。
(4)政府拨款支持促销
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多是一些农户,他们普遍受到资金的限制,旅游项目的促销一直做的不够好。如果政府能够在促销上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将会极大的提高他们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促进乡村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如2003年,英、法、德三国对本国乡村旅游促销方面的拨款分别是500万英镑、600万欧元和360万欧元,这一数值在近年来还在持续提高。
与欧洲相比,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前景非常好。但是也需要取长补短,借鉴欧洲的一些好多的经验,提高我国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1)加强政府监管
任何行业在规范化发展的过程中,行业自律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国家的监管也不可放松。欧洲国家多属于发达国家,其市场化程度非常高。但是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一直实施有效的监管。如法国政府部门对于农场旅游的管理,德国政府对于乡村旅游实行质量认证等。当前,海南省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要规范化乡村旅游的发展,除了靠行业协会的自律之外,应该借鉴欧洲经验,尽快加强完善政府的监管。
(2)确定发展重点与优势
欧洲的国家多数都不大,一个国家总与多个国家接壤。一些不同的国家之间也总是有着相同的生活习惯。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各个国家都尽量发挥自己的特色,找出创新点,以有别于别的国家。特色的优势使他们能最大程度上吸引不同爱好的游客。海南的乡村旅游点众多,经营同一旅游项目的不同商家之间的雷同之处也较多。应鼓励他们发展自身特色,避免恶性竞争促进乡村旅游文化的发展。
(3)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
3.我国发展分期付款旅游的对策浅谈 篇三
【关键词】分期付款;旅游市场;对应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再这样的发展趋势之下,我国旅游业成为新兴的经济增长点。而银行的电子商务也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蓬勃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信用卡的分期付款业务吸引了大量工作人员的注意力。在电子商务和旅游业双重发展下,旅游者开始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越来越喜欢利用信用卡进行消费和支付。并且在消费者的消费过程中,消费者、旅游商以及银行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均,各方面存在着无法共赢的现象。因此,如何保证三者之间利益共赢,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值得相关部门的研究。
一、我国旅游市场分期付款的简要概述
(一)我国旅游市场分期付款的发展现状
1、我国现阶段旅游市场分期付款的概况。随着经济发展朝着方便化的方向发展,信用卡的分期付款在最近两年的时间里陆续成为我国旅游市场中知名的旅行社所认可的支付方式,诸如凯撒旅游、途牛旅游网、淘宝旅行网等网站和旅行社都与各大银行签订合约,支持银行信用卡的分期付款。
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2、我国分期付款旅游的基本特点。首先表现在我国银行与各大旅行社相互合作,推出各种能够刺激消费者使用信用卡进行分期付款旅游消费的活动,来吸引消费者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其次表现在我国现阶段使用信用卡进行旅游消费的消费者更多的以自由行、出境游为主,单笔消费金额高,从而对分析付款旅游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三,我国现阶段进行分期付款的计算方式以及手续十分的烦乱,并且不同银行的费用不同。例如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等银行每月都进行手续费的计算和收取,而工商银、中国银行则是在首次进行消费时将手续费一次性的收清。并且不同的银行有着不同的手续费,消费者需要缴纳不同的费用。第四,我国现阶段在使用信用卡进行分期付款时,不仅仅是在消费现场使用POS机,更多的选择网络进行网上交易。最后,我国现阶段信用卡的使用群体多集中于消费观念超前,年纪轻每月有着固定收入的30岁左右的青年消费群体。
(二)我国旅游市场使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存在的障碍
首先,我国绝对部分的消费者受到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对未来收入持一种悲观态度,从而对超前消费的信用卡产生不利的影响。其次,我国在信用卡消费方面以及旅游行业的信用体系不够完善,这种无形的消费品在消费过程中使用超前消费情况下缺少完整的消费体系,使得业务在整体的控制上存在着极大的困难。同时因为消费者的个人消费体系也存在着缺陷,从而不利于整个旅游行业消费市场的完善。最后,我国银行与一些旅游企业之前的合同是绑定合同,需要两者之间采用绑定的营销方案。然而,我国银行在旅游费方面的信贷产品种类单一,运作模式呆滞,整个旅游消费信贷行业发放机构十分单一,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重需要。另外,通过对我国银行在旅游行业的产品结构进行研究的结构我们可以看出,基本的收取费用相同。不能符合消费者的多样需求,尤其是在款项的还款时间等方面的规定和限制。另外,因为旅游企业在银行中的业务合作方面还停留在短暂的促销模式之中,完全不能实现双方经济利益的共赢。
二、我国发展分期付款旅游的对策
(一)创新消费者的消费观念
国家可以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政策来发展我国旅游市场的分期付款,并且学习国外先进的运作模式,通过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机制之间的作用,找准发展的突破口。减少银行消费者以及旅游市场之间的中间环节,简化各种消费手续。同时,还要从消费者角度来建立信用卡消费的法治规范体系,强化银行的风险管理和预防体系,帮助消费者建立一种理性和合理的消费观念。
(二)确认不同环节的权力和责任
1、强调政府在分期付款中的作用。首先我国政府应该充分强调自身的监督和管理职能,积极推动我国旅游经济飞度发展的同时,也要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发展情况的乐观态度,从而提高信用卡的利用程度。另外,政府应该创造一种利于信用卡发展的环境,建立完整的信用资产评估机构。政府还应该加大信用卡的消费宣传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权利。
2、强化分期付款旅游发展中商业银行的推动作用。首先,银行应积极创新旅游消费信贷业务,改变功能同质化。在利率与手续费上,根据客户贡献度与风险度,有针对性地实行差别利率。其次,应建设与完善旅游者用卡环境等配套设施,营造良好的旅游金融环境,拓宽信用卡的使用范围,使其能在旅游消费的各个环节广泛使用。再者,针对不同收入、不同背景、拥有不同保险的人给予不同的信用额度,向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方案,形成多元的旅游消费信贷服务品种体系。最后,中国银联应加快建立、维护和扩大跨行信自、交换网络,通过建立公共信自、网络和统一的操作平台,向成员机构提供、交换、清算和结算、统一授权、品牌营销、协助成员机构进行风险控制及反欺诈等服务。
3、旅游服务供应商在消费市场中的主导作用。旅游服务商应以满足多样化与个性化旅游需求为前提,注重旅游分期付款产品设计。在推出分期付款产品前,应通过市场调研对分期付款业务的整体市场接受度以及旅游行业分期付款接受度进行调查,以确定相应的费率标准;在与合作银行沟通方面,要根据每家银行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展不同的分期付款业务类型。同时推动商业保险公司将其险种延伸到旅游各个领域,拓宽投保渠道,积极开发旅游市场急需的险种,从而有效地分散经营分期付款旅游业务的风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除了在笔者提出的对策基础之上,还应该进一步在对分期付款旅游者网络消费行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细分我国分期付款旅游目标市场,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旅游产品设计及旅游营销对策。
参考文献
[1]员晓文,安应民.我国发展分期付款旅游的对策探析[J].旅游纵览月刊,2014(4).
[2]李瑶.中国在线旅游的发展对策探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4(5).
[3]王丽梅.我国旅游购物市场发展对策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5):21-22.
課题项目
4.浅谈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篇四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0美元,我国已经进入第三次旅游消费升级阶段。
(1)中国在世界旅游业的地位不断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世界旅游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接待旅游人数为13,710万人次,全球占比为8.6%;出境旅游人数为10,000万人次,全球占比为6.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提出:
到2015年,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根据2011年12月正式发布的《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到2015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0%;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3亿人次,年均增长率为10%;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5亿人次,年均增长率为3%;旅游外汇收入达到58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5%;出境旅游人数达到8,800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9%;旅游业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650万人,每年新增旅游就业60
人。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比例达到10%。
(2)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渐显现,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我国旅游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的变化趋势看,1978年该比重仅为0.63%,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深化,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也不断提高,在2002年该比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4.63%后一直保持在4%左右
(3)旅游消费结构升级,高端旅游需求不断提升。
发达国家发展旅游业的经验表明,旅游消费将先后经历“观光游—休闲游—度假游”三个阶段,各阶段的消费特征、旅游产品如下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382美元,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0美元,我国
已经进入第三次旅游消费升级阶段。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新阶层和新理念的出现,我国消费市场、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都将发生显著的变化,大众旅游将向休闲度假及专项旅游方向发展,旅游市场越来越细分化;与之相适应的旅游产品,也从观光旅游产品向休闲度假产品及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科技旅游、探险旅游、健康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方向发展,由此形成更为细分化的需求格局和多样化的产品格局。
(4)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文化自然遗产数量众多,至2011年6月,我国已有41处自然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6处,自然遗产8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文化景观3处,在景观种类和数量方面都处于世界前列。目前,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尚未完全开发。随着东部地区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中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的陆续开发和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我国将会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将吸纳更多的国内外旅游者。
(5)庞大的人口孕育着潜力巨大的中国公民旅游市场,城市化进程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拥有潜力巨大的客源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比达到49.68%,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占50.32%,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亿人,农村人口减少1.33亿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而城市居民是旅游消费最主要的群体。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居民有了旅游的需要。我国庞大的人口将源源不断的提供旅游客源,将长期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5.浅谈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篇五
一综述
1、我国旅游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一个综合性的经济部门,在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积累资金,带动和促进有关行业的发展,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经济、文化的交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978年我国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仅为72万人次,到1987年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创汇1978年仅为2.6亿美元,到2007年达419.19亿元美元,到2010年达到458亿美元。中国国际旅游收入的排名,1980年在世界仅列34名,2001年进入前5名。1993年至2010年国内旅游收入人数由4.1亿人次增长到2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从864亿元增长到1.26万亿元。截止2010年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较上年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1.26亿元,增长23.5%,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739万人次,增长20.4%,全国旅游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2006年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二、与旅游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旅游业中的作用
我国与旅游有关的法律法规包括:1)将旅行社从设立到经营管理各环节都做了规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2)今年
10月1日,为整治旅游行业乱象提供了法律依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3)加强我国旅游饭店秩序,推动旅游饭店业发展的《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4)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消费者保护法》。5)保护旅游者和旅行社的合法权益的《合同法》。6)《文物保护法》7)《旅行社条例》8)中国公民处境条例9)导游人员管理条例10)旅游饭店等级划分与评定等一系列条例法规。
旅游者既是旅游企业的经济来源,又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其行为直接关系到旅游企业的利益和旅游资源的保护,必须对旅游者的义务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以约束其行为.以今年10月1日刚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为例,《旅游法》的实施,有效保护旅行者相关权益:《旅游法》的最大亮点就在于有效保护游客的相关权益,游客有权自主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有权拒绝旅游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有权知悉购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对待“零负团费”,旅游法采取了“零容忍”态度。《旅游法》明确“零负团费”是非法的,并且从旅行社、导游及其他经营者各个环节都明确了市场规则和行为规范。
从法律层面协调门票价格:《旅游法》规定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严格控制价格上涨。《旅游法》也对旅游资源的“护用并举”进行了协调规范,将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从法律层面加以协调。在制度层面上不仅方便了游客的投诉,而且强化提高了处理投诉的力度和效率
旅游法规对旅游行业作用的总结
1、明确了旅游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其合法权益
2、规范和引导旅游活动行为
3、对旅游行业进行了宏观调控
4、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创设良好的法律环境
三、加快完善我国旅游法律建设的措施(建议)
为适应市场经济和依法治旅的需要,保证我国旅游快速发展、健康发展,必须加快我国旅游法制建设。
1、需落实好细则。例如旅游景区容量超载问题,景区门票上涨问题,如何听证、如何制定政府指导价等等,都还有不少需要进一步细化的。
2、要加强宣传贯彻、解读培训。要尽快出台《旅游法》相关释义,做好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宣传,例如:可组织召开旅游行业贯彻学习《旅游法》的培训班;开展举办《旅游法》知识竞赛、《旅游法》报刊网络媒体有奖知识答题活动、在门户网站制作《旅游法》宣传版面……等一系列的活动。
3、要加大执行力度、监管力度,避免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等情况。各地各部门要统一思想,认清责任,加强领导,精心部署,自觉把贯彻实施工作抓实抓好。要努力完善公共服务,建立旅游公共信息和咨询平台,在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和游客集中场所设置旅游咨询中心,设置旅游指示标识,为游客提供及时、必要、有效的救助。
4、在《旅游法》下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作用,并予以规范。地方旅游立法不仅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国家层面旅游立法的空白,而且为国家层面的旅游立法做了有益的探索和积累,应当予以鼓励和支持。但是,地方旅游立法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如地方保护等,需要予以规范。
5、在未来的实践中对旅游法的不当进行纠正和补充。
6.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思考 篇六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电子商务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占据了更加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电子商务在旅游业的领域内发展迅猛,已经成为旅游市场营销的一种重要的发展手段。但是,我国旅游电子商务仍然处在初期阶段,出现了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在重点分析我国当前旅游电子商务现状的基础上,探究其深层次影响因素,分析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的与日俱进,旅游业也不甘落后的推出了它的新的方向--旅游电子商务,这是旅游和信息结合的产物,而且,二者相互促进,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近年来,互联网和移动客户端等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得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形式极大的发展。
二、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起步
我国的旅游电子商务产业起步的时间比较晚,大约在1995年才开始出现专门的旅游网站,而在这之前,我国的大多数网站也只是仅仅有旅游景点的简单介绍之类的信息。我国的旅游电子商务产业真正起步于1997年,时间较晚且基础薄弱。1997年由国旅总社投资创办的华夏旅游网是我国旅游网站的开端,自此,打开了我国旅游网站创办于发展的全新局面,各类旅游网站接连创办。而这也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打开了全新的突破口。起步较晚的先天性弱势因素并未阻碍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反而在发展速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之下的电子商务被广泛应用与各类行业,在旅游行业更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三、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分析
(一)旅游电子商务整体水平偏低,传统旅游经营模式仍占主体地位
由于我国旅游电子商务起步晚,发展不成熟,所以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发达国家的电子商务发展在先进技术与雄厚经济的基础上已经呈现出成熟完善的态势。相反,我国的旅游电子商务整体水平偏低,相关旅游门户网站提供的有用信息量少、产品单
一、服务偏向被动化,缺乏技术和专业管理的支撑;此外,我国目前大部分旅行社都是以传统业务为主,以接待旅行团、游客的方式来维持业务,这种传统的旅游经营模式及格局,会直接导致地域性旅游产品和服务出现雷同,旅游产品及服务价格竞争激烈,旅游资源的利润空间降低。
(二)旅游相关网站服务项目单一,经营效益较低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第一家旅游网站的建立至今,我国已经有8000多的分门别类的各种旅游网站。8000多家旅游网站的大多数网站内容都比较简单、雷同,不够全面,也导致市场细分不明确、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且经营方式和运营模式趋于相近,少有培育出独特竞争优势的旅游门户网站。即使有的网站在建立之初涉及网站的规模、内容、知名度、信息化程度等因素时,加之能够给游客提供旅游套餐的门户网站少之又少,无不影响了大多数旅游门户网站的访问量,滞后了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降低了网站的经营效益。
(三)当前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存在人、财、物等方面的障碍
当前,由于我国旅游企业的构成模式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缺乏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本以及专业化的人才,导致这些企业多数无力承担发展电子商务所需要的资本,所以导致电子商务的发展多半依靠中介公司。中介公司对旅游行业的认识不足以及缺乏旅游发展经验,造成了依靠其建立起来的电子商务网站存在一定的缺陷,没有综合考虑多方利益相关者对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影响,没能实现旅游企业、顾客以及电子商务网站的综合运营。随着国际旅游新趋势的席卷,各国旅游企业需要即使掌握国际旅游业发展动态,积极采取科技、人才、管理、资金全方位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将创新理念融入到市场拓展、产品经营方面,并且借助电子商务网站之一平台实现企业经营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四、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
(一)专业化的经营模式成为旅游电子商务的主体
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与时代的变革,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也需要顺应时代潮流打破以往传统的模式,融入创新与专业理念,打造特色性与专业性兼备的旅游电子商务。各地政府部门负责建设和完善权威的综合旅游信息网,政府还需要加强因特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努力提高通信速度和质量,鼓励利用国内外资源,在国内建设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开展网络托管和租赁,代建电子商务管理系统和网站,加强系统实施和维护方面的工作。旅游电子商务建设与经营的专业化必然需要建立起更加强有力的监督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旅游交易规范化。为了与国际接轨,使我国的旅游商务经营模式更加专业化,政府和各大旅游企业应加强合作,尽快实行数据交换标准化,积极引进和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使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应用更加普及规范,模式更加专
业化。
(二)在针对性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旅游电子商务市场
当前,根据经营产品与经营模式可以将我国的主体旅游网站分为以下五种:以携程网为主的预定型网站,中国旅游网为主的提供专业知识与信息的专业型旅游网站,以旅行社为经营主体的旅行社网站,以地方性的景点宣传与旅游相关信息为主的地方旅游信息网站以及基于网络实时互动的门户型旅游网站,如新浪旅游网。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旅游需求逐渐呈现多样化和差异化,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寻求个性化定制旅游路线,这为旅游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旅游企业应该对市场进行细分找准定位。传统的的旅行社只能提供固定路线的服务,对于个性化服务线路设计还不够成熟,通过网站的相关功能,由旅游者自己设计或咨询相关个性线路,按照自己喜好选择旅游景点和交通住宿,最终有旅行社为游客设计并预定个性路线,这也是未来旅游的一个发展趋势。
(三)复合型才能成为行业工业人员的必备素养
旅游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使得其从业人员必须拥有较为全面的知识储备,即从业人员在掌握电子商务与信息网络知识的基础上,更加要具备旅游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等专业性与符合性兼备的才能。各大中专院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因此各大中专院校和企业单位将会进行资源整合,注重培养一批旅游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对于旅游企业而言,组织从业人员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结合信息化建设的特点针对不同层面的管理和应用人员开展培训教育,提高企业推进旅游信息化和掌握电子商务技能的综合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既熟悉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专业队伍。
(四)新兴旅游电子商务团购模式愈加成熟完善
7.我国在线旅游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篇七
1我国在线旅游业发展环境分析
1.1在线旅游的含义及其特点
在线旅游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旅游路线查询和旅游产品预订及其他相关旅游产品的在线服务,还包括通过网络分享旅游过程或旅游经验、旅客间的互动等,是把旅游服务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用 “在线”来为 “旅游” 服务,从而产生的新的服务业态。
在线旅游的媒介是网络,它是在传统旅游行业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信息化的元素,与传统旅游业相比较它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综合性,旅游产品是一个复杂的体验服务,其构成多种多样,旅游电子商务将与旅游相关的众多行业 ( 如供应商、景点、交通运输等) 整合在一起, 将组合后的更加综合性的产品提供给顾客,提高顾客旅游品质。二是双向性,顾客消费之后的心灵感受决定消费的价值大小。在线旅游不仅为顾客提供了消费之后表达自己感受的渠道,还为旅游业更好地了解顾客心声,改进、提升产品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三是便捷性,在线旅游能够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个性化的服务,可实现客户实时订单确认与费用支付,让旅游变成一个随时就走的消费。四是技术性,在线旅游将互联网技术、电商经营模式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对消费者进行个性化定制推荐服务。
1.2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与我国整体经济形势一样,发展较快。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旅游业一直起着促进经济发展、拉动社会就业的作用,同时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
近几年来,我国入境游人数和国内游人数增长速度都较快,每年的增长幅度均超过10% ,与此相对应的每年的入境游收入,以及国内游收入的增长幅度均在20% 以上。在我国,旅游消费是一个方兴未艾的消费领域,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我国旅游业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内需启动,消费升级,国民收入正不断提高,根据 “十二五”规划,政府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1.3发展在线旅游业的经济环境
( 1) 宏观经济发展态势较好。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的 “十八大”提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战略规划。电子商务作为政府即将大力扶持的行业必将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在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增长方面发挥作用。 新的一年,跟紧世界经济的复苏之势,我国GDP增长速度计划保持在7% 左右,将继续引领世界经济发展。
( 2) 服务业实现独立增长。截至2014年9月,我国第三产业增速高出第二产业0. 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 7% ,同比提高1. 2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保持较高增速,比重不断提高。服务业已经摆脱了对工业增长的依赖,有望达到独立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 5% ,高于去年同期2. 6个百分点,也比同期投资的贡献率高7. 2个百分点,是经济增长的首要拉动因素。
( 3) 居民消费结构悄然发生变化。我国的就业与收入情况不断好转,农村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多,增长率加大。2014年前3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0. 5% ,实际增长8. 2% ,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0. 8个百分点,高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近2个百分点。就业形势变暖, 居民在食品上的支出比下降无疑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契机。
1.4发展在线旅游业的政治环境
( 1) 国家大力推动旅游业发展。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各类政策,无论从市场需求方面还是供给方面,都涉及旅游经济的热点。在市场需求方面,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新政策,如已经推出的节假日国内高速公路七座以下小型车免费通行政策,形成了消费热点, 实现了通过旅游消费来拉动内需。在市场供给方面,国内各个地区都加强旅游资源开发,推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探险旅游等诸多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进一步细分,使产品的针对性更强,吸引力更大。2015年国家将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 实行 “三证合一”,让服务业领域的一些企业注册登记不再困难。在线旅游业集服务业与电子商务的众多优点于一身,即将在新的一年迎来新的增长空间。
( 2) 我国首部 《旅游法》施行。2013年4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 下称 《旅游法》) 经过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在 《旅游法》第35条即 “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的相关法规的约束下, 旅行社的旅游线路价格日益趋于理性。各类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也逐渐减少,行业的规范必将带来新的增长。此外, 2014年旅游企业信息化服务新规的实施,以及我国信息消费扶持政策的出台,都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 3) 政府对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期望。2015年3月,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屡次提及对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期望,“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促进养老家政健康消费,壮大信息消费,提升旅游休闲消费”。其中提升旅游休闲消费对于行业整体形成利好,居民出游率和人均消费均有望提升。报告中提及 “制订 ‘互联网 + ’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2影响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1旅游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反应迟缓
现有旅游企业的目标市场集中在商务游上,约占88% 的企业资源集中在该市场上,但现实是: 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旅游观念的转变,商务游群体的消费能力都不再像以前那样具有优势。我国大学生在线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但受重视程度不够。根据本人的市场调查,学生旅游频率集中在每年1 ~ 2次,每次旅游时长集中在1 ~ 15天。 77. 6% 的学生一年旅游1 ~ 2次,少数学生一年旅游3 ~ 5次,见下图。
中国青年报调查表明,有67. 35% 的被调查者平均每年旅游一次。然而,在线旅游对于大学生群体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市场上与之配套的旅游产品也少之又少,专项旅游产品十分罕见,旅游市场产品单一,同行业企业竞争点集中,无法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浪费了潜在市场的多样化发展潜力。
2.2技术竞争力薄弱
“动态报价”这一技术在国外在线旅游业中已日渐成熟,这种技术能够以酒店净价销售模式 ( 即根据给酒店带来的客源量来决定净价) 提高企业价格竞争优势。而我国却因信用体系的限制阻碍了这一技术在国内的发展与应用。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服务业的开放时间已经进入倒计时,面对外商强有力的低成本竞争战略,我们必须有所警惕。
2.3创新意识不足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因其假期长,学习、生活中可自我支配的时间较多,大学生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所以,大学生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不容小觑。但是,这一群体的旅游消费无论是消费结构、渠道、 模式等都与传统的旅游消费大不相同。此外,大学生个性张扬,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成为他们的主力消费倾向,而我国目前的在线旅游产品相似性极高,不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缺乏创新意识、缺乏目标市场分析、缺少特色产品等已制约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2.4服务意识薄弱
中国大多数在线旅游企业的服务得不到保障,无论是在报价、预订、比价、保险、维权等线上服务,还是线下的人工服务,消费者的权益都得不到完全的保障,旅游电子商务还没进入 “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实用阶段。另外,旅游产品价格偏高。当代大学生有一定的出游经济实力,但是仍无法消费高价位的 “商务游”类别的旅游产品,市面上的旅游产品大多保持着商务游的特点,却忽视了平民化这一特征。
3推动我国在线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3.1传统旅游企业网络化
传统旅游企业应市场需要,跟紧时代步伐,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应用于旅游业,不断提升旅游业的现代化水平。紧紧围绕 “旅游服务”、 “旅游管理”和 “旅游营销”三个核心,联合社会各方优势资源,为广大游客提供又好又快的旅游服务,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
3.2创新经营模式、扩大市场
第一是经营模式的创新,应考虑旅游企业资源配置的现状,突出重点进行整合。可将线上企业方便快捷的优势与线下真实可触摸的特点相结合,以点成链,在此基础上横向开发更多的服务功能,如天气预报,景点人口密集度,在线维权等,联链成面。第二是扩大市场,更加广泛地运用现代技术,将市场从传统的 “老客户” 中打开, 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这就需要有更多的有新鲜点子的公司,在鼓励创业的今天,市场的需求也有望被迅速满足。
3.3创新在线旅游产品
李克强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中说道: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是一种改革,这也是历史的启示。”国家鼓励年轻人在新的领域内善于抓住机遇,大胆创新。鼓励用创新带动市场走向,创造带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任何企业的业务并不能遍布整个行业的各个角落,在线旅游业是一个有极大发展空间的新领域,市场需要更多有针对性、个性化的产品。企业要通过做好差异化市场定位并进行产品深耕,对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应提供不一样的服务, 如景区专车服务、义工旅行服务、拼车服务、验证景区门票真伪服务、电子票务服务等。在线旅游通过不断创新给消费者带来持续不断的惊喜,以此推动自身跟紧时代步伐。
3.4提升网络技术水平
面对国外先进技术 ( 如动态报价技术) 的竞争优势, 我国企业应加强研发投资,不断创新技术,同时企业还应学会善于资本经营,即能够科学利用社会资源,不断改进自身产品和用户体验。移动旅游业务量占据市场份额越来越高,像携程、去哪儿等移动旅游企业纷纷开始布局移动端,移动渠道成为在线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如何利用社会资源不断提升在线旅游网络技术水平已成为在线旅游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3.5规范市场秩序
8.浅析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 篇八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1-0206-01
乡村旅游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在人类早期,良好的生态环境就像阳光,空气,水一样,是自然界本身提供的,并不具备经济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污染日益加剧,人们对乡村清新的空气、优美的自然风光产生强烈的需求,使乡村生态环境成了残缺资源,具有了经济价值。乡村旅游能够使生态效益转化经济效益,成为充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而这种促进反映在乡村旅游中就是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必对乡村旅游地的农民和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一个带动作用。
1具体表现在
1)乡村旅游的发展,使一大批老少边贫地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贫困地区依托本地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业,是脱贫致富道路上做出的一种实事就是、因地制宜的选择。这种选择,使脱贫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广。据河北省有关部门搞的社会调查,全省通过发展旅游业而脱贫致富的农村即达到1200多个,30万户,近百万人。据此推算,全国通过发展旅游业而脱贫致富的村庄不会少于1万个,人口不会少于300万人。这是发展旅游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做出的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贡献,同时,对促进我国旅游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乡村旅游的发展,为闲散的劳动力开辟了广阔的就业门路。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当地居民围绕着游客吃、住、游、购、娱的需要,兴办了各类企业,围绕旅游点而发展起来的餐饮业、运输业、旅馆业等比比皆是。人们通过开展各种为旅游者服务的活动,找到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减轻了各级政府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压力。
3)发展乡村旅游缩小了城乡差别。在我国大城市的郊区县,在大城市发达的工业文明的辐射下,都市附近的县郊区已经进入现代化农业文明阶段。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区位优势,其主要表现就是直接面对周末假期、民俗佳节、庆典活动等需求的稳定而庞大的城镇居民市场,特别是2008年起各个假期地调整,给乡村游带来了更大的市场。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不仅使本地的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也使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加快了大城市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城乡落差已越变越小。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多元化休假制度日渐成熟以及旅游者消费观念的不断提升,我国旅游市场正经历着结构性升级:传统的观光旅游逐渐丧失其市场垄断地位,代表现代旅游价值取向的乡村旅游成为旅游市场新的热点之一。
2但有一些地方的乡村旅游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经营理念陈旧
在经营理念上,还停留在特别看重菜品质量、味道和价格,而对于旅游接待地吸引游客至关重要的一些因素:特色(农家风味)、环境(绿化环境)、服务(服务水平)却没有放在重要位置。经营者乐意在主体建筑上花钱,而不愿在治理、美化环境方面下功夫;乐意在量上投入,而不愿意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上花钱。主张少投入,多产出;采购质劣价低的菜品欺骗顾客,甚至克扣斤两;目光短浅的井底意识还表现在不愿走出本地去做比较,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的要求不强烈;单兵独战的多,团结协作,致力于树立景区形象的意识不强。
2.2营销渠道单一
在招徕客源上,过于迷信“回头客”和口碑传播,对朋友关系的依赖也说明经营户的宣传促销意识还停留在原始的、被动的认识上。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意识和要求不强,这很难适应旅游市场竞争的形式。
2.3市场竞争意识不强
经营者经营理念与游客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市场竞争意识不强,尤其需要专业的培训、指导和政府的引导。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近郊旅游休闲形式,有其特殊发展规律和经营模式。要让农民一家一户在实践中去摸索经验需耗费太大的成本,容易动摇经营者的自信。对于当地政府来讲,自发的、分散的、粗放的小农个私经营形式,其产业意义不大。对大众游客来讲,没有特色、规模,管理不规范的旅游地是没有吸引力的。因此,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是“乡村旅游”实现产业化目标的基本方向。
3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策略
3.1消除瓶颈,政府主导
突出表现在农民素质与现代化旅游服务要求的断裂;落后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环境与旅游发展要求的差距;分散的村庄与市场的断裂,农民很难直接走向市场等等,对此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建立长效管理体制和便捷协调的旅游机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或条例,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审批、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监督,引导其逐步走向行业协会自律管理。政府主导,要着重强化旅游管理部门地位,赋予其更大职权,如重要景点和重大旅游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权;乡村旅游饭店的审批权;乡村旅游景点(线路)的审批权;旅游价格审批权,牵头组织开展旅游市场监查权等等,切实改变以往旅游管理部门职能的模糊性,真正做到不该管的不管,该管的一定管好。
3.2发展生态旅游,走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旅游是将生态平衡贯穿于整个旅游系统并将其有序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其目标是实现旅游发展中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它反映了人们一种回归自然、渴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体验“天人合一”的追求。乡村旅游是人们向往“回归自然”、渴望“返璞归真”的需求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它强调的是乡土味、自然味和原始味,其实质就是生态旅游。因而,在乡村旅游发展中,首先要防止标准化、商业化和城市化对“乡村性”的侵蚀。政府要加强管理和引导,在建筑风格改造、公共厕所、停车场、垃圾处理、清洁能源等方面提供支持,把以上公共设施设计成与农村的乡村性和谐的形式,其次,要防止乡土文化的丧失。政府机构要积极参与,培养乡村居民对本地社会和地方文化的自尊、自爱和自豪感,要让乡村居民明白农耕文化从社会发展阶段来说是落后的,但其“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方式却是人类共同向往的,现代人追求的生存质量和生活时尚,便是返璞归真、亲近泥土。都市人之所以钟情于乡村旅游,正源于他们梦中的“香格里拉”不在都市,而是在乡村。要使乡村居民在吸收都市文化精华的同时,能珍视并保持起本土文化的鲜明特色。
3.3文化灌注,挖掘内涵
旅游的实质是精神体验和文化消费。随着我国乡村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突出特色,巧打“特色牌”。乡村旅游只有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才能有效增强吸引力与竞争力。挖掘乡村文化内涵,重要的是结合乡村旅游特点,开发乡村特色旅游项目。
3.4加强培养,集聚人才
乡村旅游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其中的关键,要处理好借助“外脑”与培养自身人才的关系。乡村旅游在发展之初,特别是在进行乡村旅游规划的时候,非常需要旅游专业人才的“外脑”,以引导乡村旅游走上正轨。对于日常的经营管理人才,有条件的可以自己培养,也可以从外面引进。但是一般的服务人员和导游人员最好立足自己培养,这样既有助于增强服务的特色,同时还能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9.浅谈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篇九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现在人口总数已经接近14亿,占据世界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年龄结构轻,向老龄化发展、人口分布不均是我国现阶段所面对的人口现状。人口问题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此,仅就人口对我国旅游业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有利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带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关键字:人口现状、旅游业、关系、影响、措施、发展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口问题是我国当今社会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低,人 口增长速度相对较高。进行人口状况分析是制定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此,就人口问题对服务业中的旅游发展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人口对旅游的影响及国家应采取怎样的措施以最好限度的发挥积极作用而把消极作用降低。
一、人口数量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人口数量是直接影响潜在市场规模的最基本地因素之一。人口数量的增加预示着市场的扩大。人口是市场的基本的因素,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总人口的多少,决定着市场容量的大小。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人口的增长速度也较快。对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促进的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带动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人口基数大可以使旅游人数呈现上涨的趋势。旅游市场应对人口的增加的市场策略,打造经营品牌,做好市场细分。首先,要在景点开发上,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和新的科技含量。其次,要善抓热点,紧扣时代脉搏,推出新的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再次,在服务接待方面,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要,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创新旅游资源。
二、人口结构对旅游市场的影响及对策
倒金字塔结构显现,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11.03%。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69%。显然,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旅游市场得到进一步的开发。2010年人口普查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再加上接受高中阶段的人口数量,意味着少儿群体在当今的旅游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少年儿童旅游市场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老年人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1、要创新老年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在老年旅游产业结构上,要从以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宗教朝觐、疗养康复等复合型结构转变;
2、在旅游发展目标上,要从片面追求“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型转变,即既要千方百计吸引更多的老年游客,更要注重提高老年游客的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尤其是要在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和提高游客人均消费上做文章;
3、要做好老年旅游市场细分工作,要提供人性化的老年旅游服务。
少儿旅游市场的开发策略:
1、政府激励和规范旅游市场,政府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为少儿旅游提供便利;
2、企业让利和积极规划、推动市场成长,企业在开发少儿旅游产品时,价格要适中;
4、旅游企业要积极规划,做到:客源定群、产品定型、营销定位。
三、人口分布对旅游市场的影响
国家旅游局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旅游市场热点呈现出“一东一西”的基本格局,即东部的北京、上海、杭州和广州,西部的西安、云南和成都等成为区域性的热点,而中部地区相对平淡。
中部旅游市场的市场开发的策略:1,建立健全旅游投资引导机制;2,加强投资引导功能、管理功能、服务功能;3构建旅游投资项目信息平台;
4、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
5、加大旅游景区的投资力度,注重专项旅游产品的发展;拓展旅游业融资渠道。
四、人口素质对旅游市场的影响
10.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初探毕业论文 篇十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原则,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生态旅游区的开发与规划原则与注意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容量 经济有效性 生态安全性
随着生态旅游的出现与发展,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也应运而生。从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旅游的长足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并认识到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1 生态旅游的提出
1.1生态旅游的概念
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性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了生态旅游(ecotourism)的概念。生态旅游是个外来词,关于这一新词语,世界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不同的使用者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诠释,这些诠释有的很相似,有的差别很大,甚至讲的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内容。从中外学者70多条对生态旅游所作概念和内容的诠释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生态旅游是以自然资源(包括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基础,具有生态伦理理念的一种高层次的保护性旅游活动。这种旅游活动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可创造持续的就业机会,是生态经济学和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式和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1.2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生态旅游作为最新潮的旅游产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全球范围的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其中特别是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日本、西班牙、瑞士等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生态旅游更是风靡全球,成为一种新时尚。
虽然生态旅游的最终目的是要改进旅游方式,促进旅游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对生态环境既加以利用。但是,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包括生态旅游,都会对旅游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发展生态旅游,不搞好规划,就可能导致严重的生态旅游环境的问题,就会阻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旅游的开发原则
生态旅游地正受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成为开展可持续旅游和生态体验的理想场所。但是,生态旅游区(地)属于自然生态环境敏感区,开展旅游业极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1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
生态旅游发展开发管理中的`主要矛盾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的和谐发展,就成为生态旅游发展开发的重要原则。
生态旅游由于囊括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诸多关系,故对其进行开发管理时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观,并以此为指导,形成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双向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2.2经济有效性与生态安全性兼容协调原则
经济有效性是指人们在积极发展旅游经济时,应最有效地利用生态资源。
生态安全性是指人们在组织旅游经济活动时,应该有效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使之保持存在和再生的能力。
2.2.1管理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衡量经济的有效性上
衡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管理体制对经济发展是积极而不是消极的,要把促进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第二,向自然生态系统索取资源要适度,坚持控制外延无限扩大的生产方式,反对掠夺或利用自然风景资源和旅游生态资源的做法。第三,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利用要充分,以便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多的生态感受和生态知识。只有做到上面三条,才能充分发挥生态旅游的吸引力,使旅游收益得以实现。
2.2.2必须对生态安全性进行定位
通过对经济有效性和生态安全性两个指标的分析,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有效性和生态安全性处于既矛盾又统一的定位整体中。其矛盾主要表现在经济的无限增长给生态安全带来的威胁,其统一主要表现为二者可以有机结合和转化。
2.3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整体统一原则
生态效益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社会效益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原始动力;经济效益则是生态旅游开发和经营的重要拉力,从中起主导作用。三大效益都是生态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 3 生态旅游区的开发与规划需注意的问题
(1)制定生态旅游区的专项规划时,要特别注意研究生态环境承载力,亦即生态旅游环境容量。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在某一旅游地环境(指旅游环境系统)的现在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包括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及未来人有害变化(如环境美学价值的损减、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舒适程度减弱等过程)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或景点、景区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
(2)对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规划
成功的生态旅游有赖于高级导游、称职经理的合作,而熟练又有技巧的经营管理人员又需要有效的培养和良好的教育。因此,从事生态旅游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上岗职业培训,特别是导游更应具备较深的科学知识。对所有从事生态旅游业的经营人员进行生态环境伦理的思想教育,让所有的人都明白生态旅游是以生态环境伦理为指导,生态旅游的发展目标是与环境伦理要求和目标是一致的。生态旅游强调环境意识、自然感应,以唤起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3)生态旅游区的环境保护与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有直接关系
只有保障当地居民的利益不受侵害的条件下,生态旅游才能正常地、持续地发展。许多经验证明,让地方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区的管理与服务,如在导游、环卫人员、宿舍管理、餐厅服务、工艺品加工等方面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他们的生活得以改善,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他们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激发他们参与保护的积极性,减轻因对资源需求而破坏环境的压力。当然,当地居民参与管理和服务必须经过严格培训。
参考文献:
王佳,路紫,孙连敏.生态旅游环境问题与环境承载力诌议.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6(2):204.
郭鲁芳.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考.旅游论坛,,(2):34.
徐期勇,艾南山,李立华.生态学原理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研究.环境保护,,(3):31-33.
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贺春艳.从生态旅游的三大效益再论生态旅游活动的形式.旅游学刊,,19(1):77.
【浅谈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推荐阅读:
浅谈我国自然环境旅游适宜性评价内容的探讨06-28
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发展现状分析11-17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08-27
浅谈我国航运业的发展01-12
浅谈我国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的发展07-06
浅谈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0-29
浅谈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12-28
我国旅游地产行业政策环境及运行状况分析10-21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与发展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