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团队成就个人

2024-08-08

优秀的团队成就个人(共4篇)(共4篇)

1.优秀的团队成就个人 篇一

团队因个人而卓越,个人因团队而优秀-------拓展训练之心得体会

新年依始,我们建材总公司主要管理骨干在总经理的亲自带领下,奔赴中国最美乡村县城——杭州桐庐,在美丽的大奇山户外拓展基地,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公司精英《卓越团队训练营》培训。虽然培训的时间很短很短,但留给我的感受却很深很深。拓展训练已经结束了,但我内心依然为之澎湃,激情依然因其而延续,脑海里总是浮现着训练场上的情景,短短一天半拓展培训的全过程,教练、队友,每一个项目,每一次分享,每一次点评,总是历历在目。同事们的激情与感动,欢呼与呐喊始终记忆犹新。户外拓展训练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和训练方法,它借鉴先进的团队培训理论,结合大自然环境本身存在的各种险阻、艰辛、挫折等困难和人工创设的特殊场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模拟生活与工作场景的活动,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过程中,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激发潜能、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

一天半拓展培训我们一共进行了了8个项目——团队开场篇:热身+团队建设;团队挑战PK篇:挑战NO.1;团队信任协作篇:信任背摔;团队计划执行篇:穿越电网;个人挑战突破篇:高空断桥;团队沟通协作篇:急速60秒;管理团队沟通协作经典篇:七巧板;团队挑战突破篇:求生墙; 这其中有顺利完成任务的,也有没完成的。但我想,不论任务完成的结果如何,每个项目设计的目的我们都是顺利地达到了。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产生的智慧的火花,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了受益者。每次体验过后,自己的切身体会,队友们的感悟,教练的点评,所有这些交汇在一起,都成为了参加这次受训最大的也是最宝贵的收获。这次户外拓展训练让我们每一位同志真正认识了自身的潜能,增强了自信心;有的项目让我们克服心理惰性,磨练了战胜困难的毅力;有的项目启发了我们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去发现、去醒悟,对自己、对同仁、对团队重新认识、重新定位。每一个项目都活跃了团队气氛,激发了团队潜能,鼓起团队了激情,带动团队了情绪。我相信:通过这次在训练营中的体验以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到拉近,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矛盾有所化解,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更加增强。这对我们今后长时期的工作必将带来了极大的促进。

“信任背摔”项目让我对“信任”、“责任”、“承诺”、“规则”这些词语有了更真切的理解。这个项目看似简单,实则需要队友间百分百的信任。因为信任,站在1.4米的高台上的同志才敢背向后,从高台上倒下去。的确,体会信任,在信任他人的同时也赢得他人对自己的信任,当可以信任的时候选择了拒绝,也许会不经意间与很多机会擦肩而过。当然,信任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的,信任的建立也需要一个过程。能得到他人的信任是一种幸福,所以,对给予我们信任的人,我们也应当心怀感恩。而当我们被信任时,也意味着一种责任,不要轻许诺言,但是一旦做出承诺,就要“一言九鼎”,承担起自己应负的那份责任。项目中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去相信他人,将自己最害怕的后背交付给伙伴那瞬间的心情。而面对一个个身躯硕大的队友从高台上倒下来带来的强大冲击力,台下每一个队员的手臂都会酸痛。但是为了队友的安全,台下的每个队员都在努力坚持。这就是责任。联系到实际工作中,作为公司的一名管理者,责任感更是我们工作的基础,我们的任何一个失误都有可能影响到职工的切身利益,所以我们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认真、用心地做好手边的每个细小的工作。当然,整个“背摔”项目的顺利完成还得益于系统的组织,科学的规范、完善的制度。就像教练对于我们怎么“背摔”?怎么承接?都具体到了双方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因此,新的一年,我们行政人事部一定要在总经理的正确指引下,要勇于承担责任,要依托各公司管理精英,不断抓紧落实做好部门所承担的工作职责,不断探索企业“三化”管理的新举措,不断完善企业绩效考核新办法。

“穿越电网”项目中,起先因为急于求成,虽然每托起一个同伴,我们都小心冀冀,凝神屏气,还是还会时有“触电”情况发生,在教练不断加大处罚力度的情况下,我们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详细制定穿越计划,根据网格的大小和队员的体形,想方设法,有人指挥,有人帮助、有人监护,“抱、抬、托、举”,各种手段都用上了,严密分工,合理安排,共同协作,穿越任务愈做愈好,尽管过程很艰难,最终任务也没有圆满完成,但让我更加懂得了什么是“细节决定成败”,真正懂得了管理过程中分工、协调、控制的重要性。也让我深切感受到有很多事靠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完成,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协同配合,这就是组建团队的意义和价值。一个优秀的团队,一定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指挥体系,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协作,才能保证团队工作有序的开展。团队目标的实现需要每位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需要全体成员同心协力、共同战胜困难的决心与信心。

在“高空断桥”项目中,尽管站在9米高,而宽度只有50公分的高空板上,有的同伴从满脸通红到面色苍白,有的战战兢兢不敢站立,有的站了许久不敢跨跃……但是最后在同事们的不断鼓舞下,不论男女,大家都勇敢完成了这项拓展训练,这个训练让我更加明白一个道理:表面看起来很难的事,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并不可怕,怕的是失去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心理的障碍是最难逾越的,如果我们要成为强者,首先就必须挑战自己的恐惧感,当我们豁出去一搏,勇敢地跨出一小步,也许就能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实现人生一大步的跨越。人生中充满了无数的第一次,每个“第一次”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每一次的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都值得我们认真体味,用心珍藏。在体验中学习与成长,踏实做人,认真做事,一步一个脚印。相信自己,超越自己,让每一天的自己都是一个崭新的自己。相信自己完全可以和别人一样,甚至比别人做到更好。真正体验并领会运用“断桥一小步、人身一大步”深刻含义,在2014年的工作中面对困难,面对压力,绝不退缩,我们一定可以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七巧板”项目虽然我们小团队都基本上完成了任务,但是,整个团队却是失败的,由此留给我们的寓意也是最深刻的。一个团队分成七个工作组,模拟了企业中不同部门或者各个分支机构,通过团队完成一系列复杂的任务,体验沟通,团队合作,信息共享,资源配臵,创新观念,高效思维,领导风格,科学决策等管理主题,系统整合团队。七巧板这个培训道具就像现实社会中的合作一样,我们都有自己的资源,但是只是一部分,为了达到我们的目的,我们经常要与人合作。但是要合作的话,就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资源的分配,占用资源的顺序以及诚信的问题。如何培养团队成员主动沟通的意识,体验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沟通方法。强调团队的信息与资源共享,通过加强资源的合理配臵来提高整体价值。体会团队之间加强合作的重要性,合理处理竞争关系,实现良性循环。培养每个人科学系统的思维方式,增强全局观念。体会不同的领导风格对于团队完成任务的影响和重要作用都是这个项目带给我的思考,感觉最大的震撼就是:或许因为自私,在整个项目中,对团队目标的不明确,使得我们把各自的小目标当成了自己的终极目标,而不知道大目标的存在。由于我们一直没有意识到真正的整体目标,导致我们事后回想起自己的努力觉得很不必要,因为10分和60分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由此想到,但凡确定一个目标以前,一定要对目标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包括对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对每个工作任务的认真理解,和在接受工作任务以后,如何组织不同角色进行有效的沟通?加强对团队共同目标的认同;突破思维定势,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信息的公开与共享,跨部门之间的合作;开放自我,换位思考;创新与风险意识以及在团队中合理分工并能够分清主次目标等等一系列经验教训都值得我们在2014年的工作中加于思索与分享以及认真地去体验和运用。

求生墙项目是一个我们全体同事同为一个团队的拓展项目,也是最让人紧张,也最令人振奋和激动的一个项目。每个人都要在没有任何外界的器材和力量可帮组前提下翻越一堵4米高且垂直的墙。接受任务以后,我们迅速商议,自发的分工,做人梯让同事踩在他们的肩膀上向上攀登,先上去的在上面接人,留在下面的协助托人,通过全体队员的同心协力,团结配合,一个个成功地翻越了高墙,48名队员整个翻越过程历时不过9分19秒。活动结束后,所有队员都为自己和团队的精彩表现鼓掌、欢呼。大家都欢呼起来那一刻激动人心,振奋信心的场面,相信所有人毕生难忘。所有人都由此又明白一个道理:这是一次集体力量的大比拼,离开队友,我们寸步难行;看起来不能战胜的,有了队友的共同努力,一切不在话下。实际工作中也和每个游戏一样,我们都会遇到很多困难,面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要我们没有选择放弃和退缩,只要我们整个团队拥有和具备团结、信任与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力量,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所有的困难。

拓展训练结束了,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训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思维、一种考验、一种挑战。虽然训练的过程有苦有累,有欢笑有泪水,但更多的是领悟、是感动、是震撼。每个人都战胜了自己的心魔,由内心的恐惧到无所畏惧。面对真实的考验,实现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目标,同时每个人都努力与团队融为一体,贡献自己,凝聚团队力量,熔炼出坚强、团结的队伍。过去的我只知道可以去做能够做到的,现在的我才知道有了团队就有了坚强,我还可以去做很多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过去的我只知道团队需要自己去奉献,现在的我知道了自己同样需要团队的支持与鼓励;过去的我只想得到团队的信任,现在的我才知道信任团队更重要。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往往能力不是决定因素,更重要的是你具不具有强烈的成功愿望,有没有锲而不舍的意志,有没有勇往直前的勇气,有没有与你共同拼搏的战友。由此,拓展到我们整个建材总公司,我们每个团队都不仅需要优秀的人才,更需要这些人才的优势互补、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只有这样才能努力达到1+1>2的效果;只有这样,我们建材总公司才能在2014年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2.优秀的团队成就个人 篇二

关键词:创始人,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团队效能感

在对企业创始人成就动机的研究中, 大多是从对其创业行为及创业倾向方面进行探究, 或是与自我效能感、创业动机的关系研究, 极少数是对创业团队、团队效能感、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但仅有的这些对创业团队的影响研究中, 仍将创始人的特质作为整体去研究, 而没有深入到具体的某些特质对创业团队的影响。本文尝试将初创企业创始人的重要特质——成就动机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突破成就动机对自我的效能感 (即从自身—自身) 的影响研究, 转而研究其对团队效能感 (即从自身—他人) 的影响, 进行初创企业创始人成就动机对团队效能感的影响研究。

一、命题提出

阿特金森“期望—价值”成就动机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有两种相互冲突的动机趋向, 包括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当一种动机占据上峰时, 这种动机就成为行为的支配动机。即成就动机是由力求成功的倾向强度减去避免失败的倾向强度而形成的。谢晓非、王晓田的研究也表明, 高成就动机者以强烈的争取成功的倾向造成其对机会的积极认知, 低成就动机者则以对失败逃避的趋力强化了威胁认知。因此成就动机强弱的不同, 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也不同, 进而对团队效能感的影响也不同。

低成就动机也即避免失败倾向强、力求成功倾向较弱的人, 根据研究:自我效能感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呈显著性负相关, 可以得出, 低成就动机者对其自我效能感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 进而对团队效能感产生负向影响。

高成就动机者也即是力求成功倾向强、避免失败倾向较弱的人, 根据研究:自我效能感与追求成功的动机呈显著性正相关, 可以得出, 高成就动机者对其自我效能感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进而对团队效能感产生正向影响。

对于过高成就动机者而言, 其力求成功的动机很强, 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则非常弱。根据研究, 当力求成功的动机过于强烈时, 创始人领导者会设置过高目标, 甚至超出实现目标的能力范围;而避免失败的动机非常弱, 使得创始人忽略潜在风险。一方面, 目标设置过高会使整个团队自信心不够, 团队效能感降低;另一方面, 创始人忽略风险容易做出错误决策, 导致整个团队绩效降低。根据班杜拉等人的研究, 团体绩效会影响后来团体效能感的评估, 团体绩效还会增强团队自信心, 提升团队效能感;同样, 高团队效能感又会促进团队绩效的进一步提高。反之, 团体绩效低会拉低团队成员的士气和自信心, 容易降低团队效能感, 而低的团队效能感又会导致团体绩效的下降。由此, 当整个创业团队绩效降低时, 也会导致其团队效能感降低。综上所述, 过高成就动机者会对团队效能感产生负向影响。理论推导模型如图1所示。

命题一:创始人低成就动机对团队效能感产生负向影响。

命题二:创始人高成就动机对团队效能感产生正向影响。

命题三:创始人过高成就动机对团队效能感产生负向影响。

二、案例验证

本研究采用单案例多层次研究方法。案例数只有一个, 分析层次涉及企业家和团队成员。案例选取了广州一家仅创立一年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 但这个企业在成立之前, 从2011年已开始组建团队运营项目, 直到2014年其所运营的项目越做越大之时, 因项目需要才成立了公司。所以本案例所研究的对象是以其运营项目为中心的领导者和所有团队成员。

(一) 广州优道体育有限公司简介

广州优道体育有限公司是2014年创办的体育企业。其主要运营项目即是广州大学旅游学院创办的高校高尔夫“菁英计划”。所谓菁英计划是以高尔夫运动为载体, 以高校校园为基地, 以大学生为主要面向对象, 以推广高尔夫文化与高尔夫人才为宗旨, 联结校企、辐射社会, 自主运营的综合平台, 下含菁英行、菁英汇、菁英杯、菁英坊四个子项目。

(二) 案例分析

本研究的案例分析将从微观层面细致剖析其成就动机作用于企业“菁英计划”下不同子项目团队人员所带来的影响。首先进行基本构念的测量, 其中自我效能感以Luthans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特征表现进行分析, 集体效能感采用个体评估平均法, 即用团体成员对团体能力评价的均值来评估集体效能感, 再进行分析验证。

1.菁英杯赛事项目部门。“菁英杯”是高校在校生的高尔夫运动竞技平台, 主要开展高校高尔夫菁英杯赛事。每年举办两场赛事, 上半年6月份举办广东省菁英杯高校高尔夫邀请赛, 下半年11月份举办全国高校高尔夫公开赛。菁英团队的成员每年都会大换血, 对于刚组建的菁英团队来说, 在短时间内举办好菁英杯高校高尔夫邀请赛, 有一定难度。鉴于此, 领导者也表现出了较低的成就动机, 对团队成员没有高期望, 只希望将赛事顺利举办。领导者的低成就动机, 通过自我效能和领导行为表现出来, 直接影响团队成员对自己团队工作能力的期望, 致使团队工作态度散漫, 效率低下, 成员间缺乏协作。在往后的赛事举办中, 这些问题也影响了赛事质量。由此验证命题一, 创始人的低成就动机确实会对团队集体效能产生负向影响。在经过邀请赛后, 领导者通过总结经验教训, 并做了自我反思。领导者重新调整后, 树立菁英杯赛事目标, 力求寻求更多途径以求实现更高目标。领导者的高成就动机也通过其自我效能感和领导行为, 直接影响团队成员对他们实现赛事目标的信心, 进而团队成员士气大振, 使其对完成任务有很大的信心。最后, 2013菁英杯全国高校高尔夫公开赛圆满成功, 并获得了业界专业人士的好评。由此验证命题二, 创始人高成就动机能对创业团队团队效能感产生正向影响。

2.菁英坊项目部门。“菁英坊”主要开展菁英坊高尔夫专业办学研讨会、校企交流会。其中“菁英职场护照”主要是为赛事组织者、参赛者量身定制的、官方认可的特殊简历。创始人对于“菁英职场护照”的成就动机, 表现为“菁英职场护照是我们的另一特色, 一定要将职场护照品牌打造好”;“职场护照打造好了, 你们也受益, 毕业后拿着职场护照去高尔夫行业从事工作, 肯定很受青睐, 所以你们要尽全力将职场护照设计好”。创始人对职场护照的种种表现, 是过高成就动机的体现, 对于一个未知的、还仅存于幻想中的“菁英职场护照”产品有着太高期望与成就动机。其过高成就动机通过其自我效能感和领导行为表现出来, 团队成员接收了这个讯息, 尽管团队成员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个产品的功能表示认可, 但对于打造这样一个“神化”的产品还是没有信心, 一筹莫展。一来是不懂设计;二来是对这一构想仍模糊迷茫, 如此神奇的简历在短短的时间里设计出来可不是易事。因此, 到最后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成员们也没能把“职场护照”做出令人满意的设计, 还大大削弱了团队的士气。由此, 也验证了命题三, 当创始人成就动机过高时, 其对团队效能感的影响是负向的。

三、结论对策

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及其案例分析, 提出企业创始人成就动机强弱的不同对创业团队的团队效能感的影响也不同。通过案例研究, 本文证实了高成就动机的企业家自我效能感高, 从而能够重视团队的重要性, 期望团队能完成特定的任务。这样一种期望会影响企业家的行为, 又进一步对员工产生影响, 使员工朝着企业家的期望努力, 最终提高组织团队自我效能感。

因此, 企业创始人应意识到自身成就动机对企业组织团队效能感的积极作用, 以激发员工的成就动机和自信心, 进而提升团队效能感, 提高团队绩效。同时, 创始人还应根据自身素质、团队水平和外部客观条件的许可程度, 确立一个强而适度的成就动机。创始人必须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具有高成就动机的同时, 还要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 成就动机要随着活动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与否自行调节。

参考文献

3.成就团队共识的“心经” 篇三

社会心理学家Henry Tajfel和其同事们通过研究,发现群体和随之形成的偏见有可能形成于很短的时间内。

实际上,他们认为即使在成员之间没有面对面的交流,相互之间互不认识,而且他们的“群体”行为没有实际影响力的情况下,还是有可能形成群体。也就是说,从这个徒有形式的群体里完全无法获得任何得失。

Tajfel和同事们想出了一个证明他们想法的简单有效的方案。一些十四五岁的男孩作为被试者被带进实验室,并且看了Klee和Kandinsky两人画作的幻灯片。他们被告知,实验者会根据他们对于这些画的偏好将他们分为两组。

在安排完之后,孩子们一个一个被单独带入一间小隔间。然后被要求将虚拟货币分发给两个组中的其他成员。他们只知道那些男孩是属于哪个组的,以及属于那个人的一个代码。

为了弄清楚在自己这组和对方的那组之间这些孩子更偏向于哪一方,实验者设计了一系列的规则。这些孩子在分发虚拟货币时是否:公平?为了获得最大的共有利益?为了获得最大的本组利益?为了获得两组间最大的差距?有所偏袒?

结果证明:相对于其他组的成员,他们更偏向于自己组的同伴。要知道,那些孩子完全不知道谁“和自己”在同一组中,以及谁在另一组中。而且,这些孩子从偏袒自己这组中完全无法得到任何好处——看起来并没有任何东西左右他们的决定。

因此,社会心理学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现实世界中有一个很好的偏袒自己的群体的理由——一般来说这对你自己也是有利的——你通过保护像你一样的其他人来保护自己。

小心,前方“转弯”

自我保护,获得起码的安全感是人的最基本心理需求。而当人置身于一个组织中,即使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也会产生安全感。因此,团队和领导者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心理优势。

那么,该如何利用这种情节,去积极达成团队的共识,该通过什么方法真正有效地激励人心呢?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员工会放弃这种保护,毅然离去?以下这些改变,正是隐藏危机的因素,主管可要注意啦。

人心之变。不要以为,曾经锋芒毕露的员工变得温顺可人是件可喜可贺的好事,这反而是领导者需要警惕的信号。曾经的争取与尖锐,是还没有放弃,而一旦好胜者“不争”了,可能意味着他不再有希望和热情,此时“不争”的意思是“不要紧”。因此,当人心不倾注希望和激情,必然听之任之,随后的结果则是一切皆有可能——“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死去”,这就是人心的改变。

环境之变。当团队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当团队的领导者发生变化,当团队所做的业务发生变化等等,如果员工和团队对此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观点相悖,或者看不到自己想要的希望,那么就很容易产生矛盾。在意识和价值观上的矛盾,看似最虚无飘渺,实际上也最致命。此时员工也许还会看在某些因素的份上,而留恋团队,但如果长此得不到其他方面因素的弥补,员工就会消极。

结构之变。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团队人才流动频繁,这就意味着要小心团队的健康问题了。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方向,团队到底要去哪儿?当大家聚拢在一个团队中,起码方向是一致的,正如大家都上了同一趟公共汽车。然而,在这趟车上,有人会随时下车,有人会半路上来,这就是职场现实——没有共识之下的合作,迟早要分开;而达成共识将意味着有继续走下去的可能。

这些方式的改变,就好像组织正处于一个急转弯,或者是面临一个三岔路口中。在这个当口,人们会开始寻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如果正好有一种心理代偿出现,比如:新组织的接纳,新的人生目标的出现,富有的(或渴望的)生活状态,等等,它们可以代偿原来这些社会关系的缺失,并且可预见的随之而来的社会关系和组织,就会让人愿意放弃现有的安全感,而投入新生活、新团队的怀抱。

通过心理实验可得,人们即使不知道自己和谁在一组,而只要知道自己在一个团队中,就会产生一定的安全感。

“六问”助推团队共识

为什么拥有许多优秀资源的团队却不能打败竞争对手?为什么看起来稳定的团队,有一点小小的风浪却容易被击挎?怎样才算是健康的组织?要想打造健康、有战斗力的组织,首先要做好什么?

事实上,一个组织的管理、运营、策略、文化都紧密的环环相扣,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健康的组织可以将内部资源发挥到极致,并且不断的提升。近来,一本名为《THE ADVANTAGE》——《优势》的新书出版,其中谈到了要想保持组织健康,必须要对许多事情有共同认知,才能防止组织成员的混乱、内斗、低生产率和离职率高等问题。那么,要达成团队的共识,领导者就必须要自问六个关键问题:

一问: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这是组织的核心宗旨,也就是组织在创始之初的信念,是引领组织和员工为之奋斗的信念。它是不是人所共知的,是不是已经成为了每个员工的共识,并且是一个超越自我需求的事业理想。

不可否认,在任何人心中都有一颗崇高的种子。一个积极的信念,总会让人心向往之。

二问:我们如何行事?

在现实社会中,虽然我们常会说到文化、经营理念,但是在长期的工作中,是不是真正的这么做,是不是在践行这个宗旨,将直接决定着员工对于组织的态度。

如何行事不是想象出来的,也不是克隆出来的,而是根据自己组织的核心价值去行事。核心价值不是被创造出来的,而是蕴藏在组织基因中的行为特质,不会随时间改变。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核心价值可能会有好几个,是需要组织固守的价值。即使可能会给组织带来损失,组织也不会背离这些价值。

比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一直奉行“员工第一”、“做快乐员工”的价值观,他们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要培养员工的幽默感,甚至于机组人员会在安全检查时也会开个玩笑。但有个别顾客就会感到不满,认为这种氛围过于轻挑,因而向公司投诉。然而,由于机组人员的行为并未违反公司的价值观,员工非但未接受任何惩罚,也未向顾客致歉,即使这可能会导致这些顾客的流失。

三问:我们做些什么?

这需要组织进行务实的思考,组织的事业本质是什么。答案要简单、明了,无需任何花俏的用语。比如:制药企业将其定义为“通过综合科学发现、发展、制造更好的药物,并将其商品化”。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要确认组织中的共同认知。不过,相对于不会轻易撼动的核心价值与存在理由,公司的业务内容却可能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动而改变,这是正常的。但其原则是不偏离组织的核心宗旨和行事作风。

四问:我们要如何才能成功?

这个问题是要探索组织的战略和战术。然而不是每个决定都具有同样价值。领导人必须要挖掘出真正有价值的主要策略方向,有专家称其为“策略定锚”。策略定锚的数量通常以三个最恰当。要找出自己的策略定锚,公司得将所有决策与实务相关的细节都列出来,包括:产品定位、定价、营销、合作伙伴、服务等等细节。

五问:现在最重要的是什么?

每个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同一个时间可以支配的资源有限,因此若要实现最大的绩效,就得决定组织所须处理问题的优先顺序。若领导与组织之间无法达成共识,那么就难以将资源集中于一个目标,结果是每个部门忙着相互厮杀,就耗去了成员太多的精力。

一个企业一定要在一个特定时间内,设定一个最优先事项,才能凝聚成员共识。这个最优先事项就是组织的“主要目标”。主要目标是一个企业必须整体共同面对的危机,一个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就像两个人突然面对持刀歹徒,在这种迫切的情况下该如何脱险才是主要目标,而没有人会在此时互相指责和批判。因此,设立主要目标,或者说制造主要矛盾,是为了使整体共同承担,所有组织成员必须齐心协力全力以赴的合作。

而在设立主要目标之后,还要进一步明确指标,达成这目标需要做些什么,也就是定义目标。比如:一家物流公司的目标是“解决仓库容量不足的问题”,它的定义目标分别为:正确分析并预测组织现状,聘用并训练更多员工,添购器材,扩展并改善目前的设备、软件系统等等。

六问:谁该做什么?

在组织中,在确定目标的优先顺序时,领导人要不抱私心地达成共识。在实际执行时,必须要认清彼此的职责范围,也就是该帮什么,以免因为领域重叠而造成纠纷,或是某些工作没有人管。

而以上这些问题,团队中的每个员工都清楚知道和理解,才是达成共识的良好基础。而达成共识的基础,依然是要进行不懈的、良好的沟通。当每个人团队成员都清晰地理解这些问题,并且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和行事,那么达成共识就不会再是一个“问题”。

4.优秀的团队成就个人 篇四

一、优秀团队223支

(一)特等奖(共7支):

1、滨江学院社联赴泗洪实践小分队

2、滨江学院赴鄱阳湖保护区科研环保小分队

3、滨江学院信心与希望之队

4、滨江学院07英语大学生就业调查小组

5、滨江学院红十字会赴湖南新化县支教团队

6、滨江学院新农村建设调查小分队

7、泗洪湿地考察小分队

(二)一等奖团队(共12支): 1、07商务英语及英语赴淮安市“苏北计划”志愿服务小分队

2、京杭运河调研小分队

3、滨江学院07级会计赴大别山小分队

4、滨江学院赴长三角企业暑期实践小分队

5、“希望”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6、“创翼”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7、07英语“马路天使”宣传小分队

8、滨江学院心协赴盘城司法所社区矫正实践小分队

9、滨江学院民俗文化研究会传统文化保护探索小分队

10、爱国者实践小分队

11、滨江学院科协赴水乡甪直调研小分队

12、探索社会实践小分队

(三)二等奖团队(共26支):

1、农场之行暑期实践小分队

2、湿地调查小组

3、江心洲考察小分队

4、滨江学院东台西瓜考察实践小组

5、“古都之夏”小分队

6、滨江学院赴射阳社会实践小组

7、滨江学院扬先人之帆 走创业之路小分队

8、滨江学院爱心义工小分队

9、滨江学院赴扬子石化的学习实践小分队

10、农副成本调研小组

11、滨江学院赴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实践团队

12、赴清华紫光实习实践报告

13、滨江学院赴江油灾区心连心小分队

14、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苏北”

15、爱心团队

16、Deer小队

17、“仲夏夜之星”小组

18、溱潼实践调查小队

19、路桥实践小组 20、“绿野仙踪”小分队

21、泰兴实践小队

22、热风实践小分队

23、滨江学院记者团暑期社会小分队

24、滨江学院“太湖行”实践活动小分队 25、07软件工程暑期社会实践小组

26、滨江学院关爱老年人实践小组

(四)三等奖团队(共178支):

1、滨江学院赴通州-村官日记实践小分队

2、滨江学院赴盐城市建湖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实践小分队

3、滨江学院“文化心旅”赴浙江省西塘镇实践活动小分队

4、走进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07应用物理小分队

5、滨江学院她他它小分队

6、滨江学院赴五大连池地区地质考察小组

7、滨江学院农业气象研究小分队

8、“我与农村心连心” 暑期实践活动小分队

9、滨江学院南信凝聚之星实践小分队

10、阳光实践队

11、爱心团队

12、饰品市场调查小分队

13、“滨江之梦”小分队

14、滨江学院赴盐城市建湖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实践小分队

15、滨江学院“文化心旅”赴浙江省西塘镇实践活动小分队

16、走进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07应用物理小分队

17、滨江学院她他它小分队

18、滨江学院农业气象研究小分队

19、滨江学院南信凝聚之星实践小分队 20、阳光实践队

21、爱心团队

22、滨江学院天目湖生态调查小组

23、滨江学院民俗文化研究会暑期实践小组

24、“展望”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25、“新起点”嘉美照明灯饰实习小组

26、“且行且思”赴金华地区暑期实践小分队

27、步行者社会实践团队

28、“学子母校行”小组

29、促进文明旅游小组

3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走进泰州”实践小队

31、“自然之力”小分队

32、“关注就业 畅想未来”实践小分队

33、“青苗小队”企业预就业调查小组 34、07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赴扬州化工产业园区调研小分队

35、滨江“津城志愿者”实践小分队

36、青春之团

37、滨江学院天使之翼小分队

38、滨江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行走阳光”小分队

39、滨江学院07系统田湾核电站考察小组 40、宜兴紫砂壶历史之行小组

4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赴吴江村官计划调研小分队

42、滨江学院文青团小分队

43、“淮海战役”活动小组

44、滨江学院赴连云港港人律师事务所实习小组

45、滨江学院双恒队小分队

46、滨江学院“广电传媒”实践队

47、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旅游爱好者协会

48、滨江学院关爱老人小分队

49、“太仓3+1”暑期实践活动小分队 50、滨江学院京杭运河实践小组

51、滨江学院“扬子江药业集团“实践分队

52、“丹凤朝阳”小分队

53、实践科学发展观,生态环保青春行07应用物理小分队

54、“蒲公英”问卷调查小队

55、甲流防御实践队

56、“三下乡”海安社会实践小组

57、信工防腐工程调查小组

58、滨江学院“射阳生态行”实践小分队

59、闪亮之星小分队 60、07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龙之韵暑期实践小分队 61、滨江学院天目湖环境水质调查实践小队 62、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暑期社会实践小组 63、“夏日凉风”支教小队 64、模纺暑假社会实践小分队 65、小蚂蚁社会实践队

66、滨江学院“村之旅”小分队 67、“南谐”之队68、09暑期滨江学院赴江苏如东社会实践调查小分队 69、滨江学院淮河水质污染调查组

70、滨江学院夏三勤生态园暑假实践调查小组 71、常州常工建筑工地暑假社会实践

72、滨江学院“走进中国电缆城“实践小组 73、健康系民小组

74、滨江学院“洋口港“之行小队 75、温暖老人心队

76、情系仓中Sunshine团队

77、南京市双闸街居委会义工活动小分队 78、07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赴徐州铜山中小学教育小分队 79、南京紫金山旅游事业发展调查及环保小组 80、滨江“力拓”实践小分队 81、07电气和07防雷赴扬州双博管考察小分队 8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暑期实践阳光小分队 83、责任感小分队

84、企业科学发展现状实践学习团 85、信息行业就业调查小队

86、滨江学院“心系交通安全 共创和谐社会”小分队 87、六朵小金花实践小分队 88、生态保护小队

89、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朝阳小分队 90、07英语赴溱湖湿地调查小分队 91、滨江学院合欣考察队 92、07商务英语水乡寻玉实践小分队 93、07商务英语阳光实践小分队 94、R.Y.W向日葵小分队 95、夏天的风小分队 96、07商务英语1班实践先锋小分队 97、赴江都及泰州暑期社会实践 98、环保先锋队

99、滨江学院天使之翼小分队

100、南京城古文化遗产保护调查小分队 101、古韵实践小分队

102、滨江学院华西学习小分队

103、滨江学院科协赴常州快速公交系统调查小分队 104、滨江学院倡导“绿色旅游“小分队 105、赴大丰国家级麋鹿保护区小分队

106、滨江学院“果园体验与知识宣传“小分队 107、开拓者队

108、滨江学院09宝应荷藕节志愿服务小分队 109、滨江学院赤胆牛犊小分队

110、滨江学院八卦洲科学农业调查小组 111、“送电下乡丹阳之行”社会实践小组 112、宣传和保护文化遗产小分队 113、“未来企业家”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114、南信大滨江学院阳光支教小组 115、滨江学院“心系青海”实践小分队

116、关注新沂“留守儿童”生活及教育情况小分队 117、江都水利枢纽工程调研小分队 118、Dreams Link小分队 119、“问渠那得清如许”时间小分队 120、323假日团队

121、滨江学院科协赴姜堰溱潼文化继承与经济发展调研小分队 122、07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赴盐渎公园调研小分队 123、滨江学院移动之星实践小分队 124、清正苑律师事务所小分队 125、常州烈士陵园服务小组 126、宿迁骆马湖考察队

127、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关注小分队

128、滨江学院“健康传递”赴邮都实践活动小分队 129、“关注南京公交车安全问题”实践小分队 130、濠河行动实践小队

131、滨江学院南通狼山之行志愿服务队 132、清风行动小组

133、赴东台实践阳光团队

134、如东丰利镇古丰村暑假社会实践 135、09年敬老院暑期社会实践小队 136、赴常熟压路机实践小分队 137、滨江学院防雷实践工作小组 13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省锡中小分队 139、青春飞扬小队

140、滨江学院对农村内需情况的调查小分队

141、滨江学院关注老年群体,践行十七大精神小分队 142、滨江学院环保宣传小组

143、服务南京市浦口区盘城敬老院小分队 144、07人资拓展实习小组 145、流星泪小分队 146、“情系夏乡”暑期实践团队 147、滨江学院爱在锡城小分队

148、淮安市涟水县南门医院志愿服务小分队 149、“好棒棒”实践小分队 150、滨江“红色足迹”小分队 151、SOS小队 152、“爱心”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15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东北团队 154、滨江学院赴通州-村官日记实践小分队 155、滨江学院“村之旅”小分队

156、滨江学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小分队 157、滨江学院暑期环保实践小队 158、滨江学院停留&溪小分队

159、滨江学院“海阔天空“小分队 160、预就业实习小队

161、滨江学院“CS农村行”小分队 162、合肥供销物流分队 163、徐州工厂参观考察分队

164、南京易初莲花反超市实习分队 165、滨江射阳生态行实践小分队 166、团结小分队

167、去南通电源设备有限公司实践小分队 168、“积极”行者小分队

169、助学爱心小分队-暑期社会实践爱心助学 170、心翼团 171、青春之团

172、滨江学院赴盐城市建湖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实践小分队 173、江都市图书馆实践小组 174、红太阳小分队 175、人资306小组 176、文化心旅小分队

177、滨江学院“志愿苏北”实践活动小分队 178、滨江学院赴大丰湿地生态调研小分队

二、先进个人(共 295 人):

糜钊毅 俞 湛 雷 蕾 张 慧

施寅涛 陈 晨 陆正霞 严 慧 何子川 徐 浚 王亚靖 严石芝 蒋泓铄 朱荣荣 王雪茹 戚婷婷 王 珣 陈凯峰 于 倩 赵倩玲 匡 昕 陈 进 刘乃嘉 李 婷 张 星 陈淑君 孙 欣 曹 莉 蒋祎莲 张枢梁 周 楠 陈 瑾 杨璞渝 徐 剑 鲁 亮 王素霞 袁常玉 徐 琰 石 婧 陈 茜 武英娇 宗金梅 徐 瑶 陈 露 张骅麒辉 史海峰 陈 倩 柳 晨 陈 雨 孙 艳 尤祺雯 潘梦云 魏 冉 邹自强 赵 彬 汪沺沺 吴紫嫣 张 坦 苗青文 马 悦 张晓磊 张 骏 苏龙娣 朱 艳 贡 玮 吕颖婕 姚云飞 谢静瑶 李 琳 杨 燕 苏 洁 沈 蔚 怀丁依 朱 鸽 杨 倩 黄 蓉 余佳洙 毛 宁 徐洪燕 张海茜 何丹红 申 娜 谢 虹 杨 澄 朱 丽 杜怡萱 徐炜东 张建树 陈 超 陈璐璐 周 洋 宋林林 刘希辰 余 颖 吴 丹 赵 然 曹 丽 蔡 建 唐 峥 王 亮 刘 强 蒋 程 杨天啸 易姝娴 何丽娜 钱志婷 张 鹏 张 慧 刘 玲 陆天一 杨晓芳 童 舒 彭 然 彭 翔 白海虾

周 静 查晓银汤丽丽孔 婷陈彦贝周金星叶延平沈济育王海涛査荣林宋 静田巧云周凌云圣建荣夏 玮颜 琪孙媛媛邱燕婷唐飞飞刘文钦黄 娴赵 云王佩君芮 洁王 璐孙丹青秦春红徐 烨张文慧鲁星星

杨高峰 吴 昊 姜星星 朱佳凯 钱 娇 孙梦梦 夏 青 孙 雪 刘 斌 惠婷婷 曹 辰 徐振华 颜停霞 施 龙 缪小龙 曾挺炜 汪 朋 刘 雅 张羽之 顾雪丽 常 纯 刘威锋 尤 竞 华 蓉 屈甜甜 时 瑶 周 婧 姚 佳 刘 智 蒋 兰 邬婷婷 陈林红 杨志耀 钟苗苗 胡玉婷 许 勇 左慧婷 薛 飞 李曼姝 郑苏铜 郭 敏 江 建 王过江 袁 杰 许矛盾 谢智敏 帅 岩 殷有烨 郭文华 季 静 王 洁 胡 页 陈 响 施俊怡 陈 燕 崔清亮 顾阳阳 王金芳 张 燕 顾天敏 陆 海 朱 瑶 陶飞燕 石园园 张梦莹 陈 雪 周俊涛 王 蓉 汪 玉 杨 雪 孙洪权 何 婕 王 蓉 袁爱艳 谢 晶 程 浩 江 潋 朱鹏程 邓志萍 郭 瑶 王 旭 高明智 藏彬彬 傅谈清 胡 啸 沈婷婷 陈 艳 赵淑颖 吴晶晶 王梦佳 史峥祯 许 净 朱益斌 潘大为 陈 璐 戴万云 王群群 王臣卫 袁 航 姜 毅 王 星 孙纯子 胡 辰 任洁琳 陈 宇 任丽婷 许 钦 王小月 李元龙 徐 昊 仇宏景 邹长栋 胡威威 徐 展 王 越 叶延平岳 鹰 沈 洁 吴陈沁 马 俊

三、优秀指导教师(共19人): 金自康 李艳艳 朱明轩 王 娟陈海娟 张 毅 刘 影 刘 彦焦俊霞 高文丽 鲍玲红 林 峰赵业猛 刘 彦 倪 慧 周则旺

四、优秀调查报告(共45 篇):

1、滨江学院社联赴泗洪实践

2、滨江学院赴鄱阳湖保护区科研环保调查报告

3、滨江学院赴如皋搬经镇社会实践报告

4、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5、滨江学院红十字会赴湖南新化县支教社会实践报告

徐孝贤

马金梅

陈晶晶

杨玉婷

傅淑菁

倪鹏飞

窦安婷

曹 敏

宗灵燕

范双双

张林风

陈 雨

魏 冉

吴紫嫣

张晓磊

贡 玮

钟昭运

宋恒旭

黄州琴

吴银娟

查 凝

郭 忆

孙 立

唐 婷

苏 洁

宗应洲

卢明乔

朱永强

周雪丽

聂煜晟

陈晓燕 吴 樟 杨敏敏

6、滨江学院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7、泗洪湿地考察报告

8、滨江学院赴淮安市“苏北计划”志愿服务调查报告

9、京杭运河调研报告

10、滨江学院赴大别山调查报告

11、滨江学院赴长三角企业暑期报告

12、滨江学院赴如东地区暑假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

13、关于赴南通若干民营企业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14、“关注道路交通,构建和谐社会”调查报告

15、滨江学院心协赴盘城司法所社区矫正实践调查报告

16、关于传统文化保护探索报告

17、“回首60年光辉足迹 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社会实践报告

18、关于赴苏州火车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19、滨江学院科协赴水乡甪直调研小分队 20、农场之行暑期实践报告

21、湿地调查报告

22、江心洲考察报告

23、滨江学院东台西瓜考察实践报告

24、“古都之夏”实践报告

25、滨江学院赴射阳社会实践报告

26、滨江学院扬先人之帆 走创业之路

27、滨江学院爱心义工实践报告

28、滨江学院赴扬子石化的学习实践报告

29、农副成本调研报告

30、滨江学院赴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实践报告

31、赴清华紫光实习实践报告

32、滨江学院赴江油灾区心连心实践报告

33、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苏北”

34、爱心团队实践报告

35、Deer小队实践报告

36、“仲夏夜之星”实践报告

37、溱潼实践调查报告

38、路桥实践报告

39、“绿野仙踪”实践报告 40、泰兴实践报告

41、热风实践报告

42、滨江学院记者团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43、滨江学院“太湖行”实践报告 44、07软件工程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上一篇:唯美的端午节下一篇:导数压轴题型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