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读书的故事作文(精选13篇)
1.五年级读书的故事作文 篇一
小时候的我最不爱看书,面对着那些毫无生趣的方块字,我觉得好没意思,还不如看动画片,玩玩具来得带劲。但现在的我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书虫”,我经常看书看得废寝忘食,连吃饭的时候都恋恋不舍的捧着书,抱上餐桌边吃边看。我还经常和妈妈“打游击战”,就是晚上熄灯了以后,我会把事先准备好的手电筒和书拿出来,把头埋进被子里津津有味的看起来。不过,当我听到妈妈的脚步声靠近时,我立刻用“光速”恢复成原状,并且作出熟睡的样子。等妈妈走后,我又继续看得如痴如醉。
知道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吗?那是因为一本书带我走进了浩瀚无边的“书海”。记得是一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书名叫《小猪唏哩呼噜》,里面的唏哩呼噜是一只勇敢、善良、有同情心和正义感,而且很可爱的小猪。这本书写得很有趣,我一口气就看完了,才明白原来读书这么有趣啊,而且还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从此以后,我叫妈妈给我买了很多书,童话、百科、漫画……我的见识也增长了不少。现在,读书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人物”,正像高尔基所说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让我们都来多读好书,一起来学习更多知识吧!
2.五年级读书的故事作文 篇二
我喜欢躺在床上阅读, 懒散、舒适, 却无比惬意, 手中握住一支笔, 旁边放上一杯水, 无需咖啡, 无需浓茶, 更无需红酒, 只需一杯清水。平时无嗅无味的清水, 和着或凄美, 或欢乐的文字喝下, 给人味蕾的感觉, 竟亦是不同的。
我的阅读面广, 喜爱古文与散文, 亦或野史、小说, 都有涉足, 其中尤爱龙应台的散文。她的散文, 冷酷时, 有着“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霸气, 凛然的冰冷, 使身为男儿的我都为之一震, 那种狂傲, 竟是一个年近半百的女人所驾驭的;而温柔时, 却有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恬淡、自然, 催人泪下, 亦或大悲, 亦或大喜。这样一个年近半百的女人, 竟能驾驭两种截然相反的文风, 煞气凛然与温柔平和, 使我由衷地赞叹。
她在《目送》一书中写到过这样一篇文章———看似喜悦却又蕴含常人难以洞察的悲凉、无奈、无 助! 《胭脂》, 已入迟暮之年的母亲, 身患阿茨海默症 (俗称:老年痴呆) , 无法识别身边的人, 包括亲人, 母女间隔着一条死海, 而她却用略显欢悦的文字立在纸上。当她的母亲得知她将回台工作时, 又立刻低垂眼帘。而于母女间的化妆之中, 我又得知她的母亲原来是多么美丽的女子, 却不经岁月侵蚀。立刻, 母女隔阂、分别之悲、岁月流逝、物是人非, 种种情绪跃然纸上。悲伤的文字竟令我眼眶涌起一阵阵红潮, 久久无法散去。
这时的白开水, 喝来是苦的, 是酸的。
她的散文, 永远包含着这几样基本的情感, 生, 老, 病, 死, 和平, 战争, 亲情, 友情, 爱情, 悲欢, 离, 合, 聚, 散……
在一篇叫《目送》的文章里, 她提到了这样一句话, 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所谓人生, 就是不断目送你的亲人渐行渐远, 而他们用背影告诉你: 不必追。”
多么充满悲凉无奈, 富有哲理的文字。
爷爷亦是这样一个人, 在得知自己中风后, 在心脏病医治完毕, 装了起搏器, 看到巨额的医药费后, 决定不再牵连我们, 成为苟活的病人, 毅然决然, 在2008年暑假的七月二十三日清晨六点五十三分缓步走入瘦西湖, 爷爷再也没有醒来。我失去了一个最有学识的亲人, 奶奶失去了一个沉默少言却可以相依为命的寄托, 而爸爸妈妈, 失去了一个最敬爱的父亲……爷爷用他的背影也给我们上了人生中最富意义的一课:不必追。
龙应台的散文, 是发人深省, 引人回忆的, 亦是能促人潸然泪下的。
我爱读书, 是因为它往往能使人回忆, 引人欢乐悲伤。我喜欢这种文字, 我喜欢这种旧事重提, 朝花夕拾的感觉, 它使人有专属的、独一无二的读书故事。
这就是我的故事。
点评:深秋的午后, 阳光“温暖而惬意”地附着了书页上的文字, 一支笔, 一杯水, 已足以开启作者那一趟心灵的远行。远行途中, 风从心灵的某处刮来, 或于“冰冷”里伴着“狂傲”, 或于“温柔”里隐悲匿喜, 常令旅者感动以至不能自禁。本文行笔流畅, 从“我”处着墨, 颇有引玉之效;复踱入书之作者, 简评中不乏意趣;后至书中精妙处夹叙夹议, 尤其是插入作者自身生活感受的一段文字, 与本文情思极为呼应, 读来诚让人潸然泪下! (小舒)
3.五年级读书的故事作文 篇三
从小我就喜欢看书。妈妈说,我七岁时就会捧着故事书看了。但我最喜欢看的是历史书。我初次翻开历史书,就被他深深吸引,一口气看了十几页。看历史书,我就好像走进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走进历史的长河我认识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他鞠躬尽瘁协助刘备把蜀国治理的井井有条;我还认识了唐太宗李世民,他以史为镜把唐朝带到了封建王朝的巅峰,让我体会到为平民百姓雪中送炭的宋太宗爱民如子的情感。
除了历史书,我还看了许多其他种类的书。有一次,我在读《窃读记》的时候,我读到: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把短发都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的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仿佛自己也是那个小女孩,情不自禁的伸手捋了捋头发,并为自己手中能捧着一本书暗自窃喜。现在的我要是没了书,就好像丢了全世界,因此我更要珍惜现在能读书的好时光。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中,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每天晚上吃完晚饭,我便兴致勃勃的拉着妈妈去书房,当我读到《骆驼祥子》时,我的心都在随祥子的命运起起落落。当祥子绝望时,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为他的未来担心;当祥子战胜困难时,我为他逃出困境而欢欣鼓舞。从《骆驼祥子》这本书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让我受益匪浅。比如:实现梦想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辛勤的双手来创造,靠自己的汗水来浇灌,否则,不会有满意的结果,有的只是失望。
4.小学五年级作文:我的读书故事 篇四
我也是一个“小书虫”,没事就到新华书店看书。有一次,我带一个“书虫”一起去肯书。我用红外线扫描移,“扫”到了一本书《海蒂》。就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啃起来。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叫海蒂的小女孩,她天真可爱,活泼开朗被她姨妈带到她爷爷那儿,认识了一个叫彼得小男孩,失明的奶奶,还有小男孩的妈妈。后来,海蒂又被带姨妈带到富家千金克拉拉那边。克拉拉是一个腿残疾的女孩,后来她们俩一起回到海蒂的家乡,在她爷爷的帮助下,克拉拉会走路了。这件事让克拉拉的奶奶和爸爸非常开心。这本书我读完了,也不知道流了多少次泪水,这本书实在太感人了。所以,我让妈妈买下了这本书。只要我有时间我就会津津有味的看书。
《童话世界》丰富了我的想象力;《百分大王》提高了我的作文水平;《寓言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些人生的道理······面对这一本本好书,让我自己融入书虫,走进人物的心里。
5.我的读书故事作文500字五年级 篇五
我非常喜欢书,我喜欢我不经意间沉迷于书的感觉,我喜欢那些仿佛律动起来的文字。
在一个晌午,我从外面回来,刚进家门就立马跑进自己房间,拿起书看。刚翻开书,我就沉浸在书中,我边看边说:“怎么会这样?”“原来是那样啊!”看着一个接着一个的汉字,我仿佛进入了美好的世界。
“快出来吃饭!”这震耳欲聋的声音把我从美好的世界拉出来了。“哦,马上来!”我回答后又看起书来,就这样叫了三四次,可我光说不做,很快就惹妈妈生气了。
妈妈来到我房门说:“还不快来吃饭,要不然以后就别吃了!”我听到这里,立即害怕起来,我慢慢放下书,依依不舍得走了,我的眼睛还注视着那本书。我急急忙忙地吃着饭,第一口刚吃完,第二口就赶忙送到嘴里。我已经吃到最后一口了,还没来得急咽下去,就急急忙忙地跑到房间里看书,再次进入美好的世界。
6.小学高年级课堂作文教学五步法 篇六
一、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注重积累
阅读可以升华小学生的思想和个人素养, 因此, 语文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进行阅读, 鼓励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还要提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积累, 以便在写作过程中应用自己积累的素材。例如, 在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教学中, 习作的要求是“选一件令你感动的事写下来”, 教师要让学生在写作之前的两周开始阅读故事书, 可以是记忆中父母为自己读的睡前故事书, 也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书, 并且为学生布置积累素材的作业, 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 将感人的故事中心内容记录下来, 还要记录作者在叙写故事的时候所使用的感人的词语和写作手法。在开展写作课程的时候, 教师要让学生在写作中应用自己平日积累的素材。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积累十分重要, 每一名同学都应该有专门的本用来积累, 语文老师要将积累作为平时的作业布置给学生, 学生可以积累自己喜欢的词、情节、语句等。
二、改变评价方式, 激发兴趣
通过平日里与学生沟通, 笔者发现, 很多学生在完成作文以后, 都对老师的评语十分期待。然而, 很多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的时候浅尝辄止, 仅仅标注一两句话, 有些学生在看到老师简单的评语后十分失望, 在下次写作时便不再认真, 逐渐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因此, 教师必须要改变评价的方式, 要采取激励性的评价来对学生进行鼓励,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心理特征、年龄特征,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语。例如对于写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 教师可以在批阅作文的时候严格一些, 在鼓励性评价的时候提出不足, 并且为其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而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弱的学生, 教师要采用期待性评价, 对这些学生的努力进行肯定, 发掘他们的潜力, 综合学生最近的情况, 适当提高要求, 旨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三、在实践中提升, 观察生活
对于学生来说, 写作文其实是写自己的生活, 写作的思路和灵感也来自于生活。所以, 教师应鼓励学生热爱生活, 在生活中观察, 积极实践, 鼓励学生留意观察自己身边的人、物和事, 观察社会和自然, 丰富自身所见所闻。例如, 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 让学生利用自己业余时间观察自己身边的人, 然后将这个人的特点描写下来。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的每一个人都不同, 有些学生观察的是同一个学生, 但他们所描写的角度各不相同。通过教师的这一引导, 学生就会将自己的观察视角锁定, 进而实现细微观察的目标, 学生观察越细致, 所写出的作文便越真实和生动。
四、实施口语练习, 提升表达能力
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学生作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就目前教学实践来说, 教师通常都注重写作练习而忽视了口语练习, 在笔者看来, 实施口头作文训练十分必要。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实施口语训练外, 还要把握住课外活动的机会, 随时开展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口头作文训练活动。例如, 在2014年的第一场雪时, 我刚进学校门口便遇到了一名学生, 随即与学生交谈了起来, 学生感叹道“这是2014年的第一场雪”。我便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你今早起床看到雪以后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我:“激动、兴奋, 后来便安静下来。”我反问“为什么是这样的过程呢?”学生答道:“我没想到今天会下雪, 所以我在看到雪后十分激动。由于我十分喜欢雪, 所以我很兴奋。但当我看到雪使整个世界都洁白以后, 我便安静下来思考, 我思考雪的作用, 思考雪的精神。”而后在课堂中, 我引导学生阐述雪中景物发生的变化, 鼓励学生开展沟通和交流。
五、挖掘学生想象力, 培养发散思维
7.五年级读书的故事作文 篇七
书像一艘小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知识的海洋。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听妈妈讲故事,在幼儿园,我就知道了《守株待兔》、《拔苗助长》和《亡羊补牢》的故事。尤其是《龟兔赛跑》的故事令我记忆深刻,当时我能学着妈妈的一字不落的讲给别人听,从故事中,我也知道了做事不可以偷懒,也不可以小瞧别人。
到了三年级,我已不满足于普通的故事书了,在喻老师的建议下,我们开始读科普书、中外名著,所以我会和妈妈经常光顾书店。我读的第一本外国小说是凡尔纳著的《海底两万里》,我被书中的险恶环境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所吸引,记得不到两天的时间就被我读完了。接着看完了《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密岛》和《八十天环游地球》,每看完一部书,我都会和妈妈分享……
在书中我还学到了许多优美的词语,把它们恰当的用在自己的写作中,写的显得生动有趣。我的写作在不断进步,现在写起来算得上是得心应手了。
8.五年级读书的故事作文 篇八
雷锋,出生在1940年的一个冬天,那是资本主义压迫老百姓的年代。雷锋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在他5岁时,父亲因无钱治病,含恨离开了人世。不久,母亲也因受不重重的压迫悬梁自尽了,至于哥哥和弟弟也活活地被饿死了。雷锋一直过着苦难的童年。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救了雷锋,不仅圆了他进学堂读书、学写字的梦,还指引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不负众望取得了优秀党员的称号!他一心效国,做出了许多丰功伟绩的事迹!
雷锋的艰苦朴素、钉子精神都深入人心,在他的日记里有这么一段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像这样经典的文字还很多,这不仅是他的崇高愿望,更是他身体力行的实践!好景不长,在一次公差时不幸牺牲了,时年二十二岁,在出殡的那天,他生前的首长、战友、还有抚顺的工人、农民、学生……近达十万人流着泪、满怀悲痛地护送他走完了最后一段路程!
我强忍泪水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也终于知道雷锋的名字为何在人们心中这样根深蒂固!不是名字,而是他的为人,是他“舍小我为大我”的精神在我们的心中烙下了永不消失的烙印!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人——雷锋!
9.五年级读书的故事作文 篇九
在周宪和许钧主编的“文化和传播”译丛的总序里, 两位主编谈到了电子媒介地出现在塑造现代社会特质的重要作用:时空凝缩/分离;文化的集中化/零散化;传统地理、文化边界的消散;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勃兴等等。而当媒介同文化相关联时, 编者 (周宪、许钧, 1999) 采用了一种媒介环境学的视角做了如下阐述:“媒介文化把传播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过程, 将每一个人裹挟其中。于是, 媒介文化被我们当代日常生活的仪式和景观。”[1]
如果本书的研究仅仅止步于主流经济学的视角, 那索尼随身听的意义也就仅仅止步于普通的商品或者只是一种承载传播音乐的媒介工具。但是, 正如《做》一书导言部分所说的那样在该研究中“随身听”的意义:文化不再被视为仅仅是其他过程——经济的或政治的进程——的反映, 而被视为与经济或政治的发展进程同样是现实社会的组成部分……而且在用社会学对社会实践如何发挥作用做出解释时必须对社会实践的文化条件一并考虑在内。[2]与功能主义社会学和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观都不同的是, 在该书对索尼随身听的研究中, 产品的经济属性被放在了次要位置, 文化的要素得到了突出;按照文化研究的视角看, 经济行为, 尤其是对于这种携带并传播信息的文化产品的消费, 只有通过与特定社会意识表征的文化相结合才能获得意义。就如同哈特利 (trans2008:159) 在《文化研究简史》一书中提到的那样:“文化研究是连接意识与经济的枢纽。”[3]
本书作者所采用的研究模式, 是通过分析产品的社会流通过程是如何接合 (articulate) 来了解索尼随身听文化意义产生过程。作者们认为 (保罗·杜盖伊、斯图亚特·霍尔等, 2003:导言) , 表征、认同、生产、消费和规则构成了文化发生的过程, 在书中被称为“文化的循环”。进行“任何一项文化主题或人工制品的分析研究都一定要通过这个循环” (保罗·杜盖伊、斯图亚特·霍尔等, trans 2003:导言) 。由于文化的要素得到了突出, 所以解释文化的概念成为框定研究路径的前提。在该书的第一章中作者们采用了雷蒙德·威廉斯对于文化三个层次的定义来解释了文化是什么这一抽象而宏大的问题。在威廉斯 (雷蒙德·威廉斯, 1961:55) 的阐释中, 他着重强调了文化、意义与传播之间的密切关系, 他认为“文化的意义和社会的价值观, 总体而言, 反映、折射和表现了社会关系和公共关系”。这种文化的再现性, 是该书在论述作为一个文化产品的索尼随身听时得到了强调, 而这一观点, 显然同威廉斯对文化的定义中的“一个民族的, 一个时期的, 一个群体的或者普遍意义上的人类的” (雷蒙德·威廉斯, 1983b:90) 生活方式这个维度相近。
具体到索尼随身听在社会实践中的意义构成, 该书主要在现代性的视域下, 参考了本雅明 (1970) 艺术品的机械复制, 默里·谢弗 (1977) 当代音乐, 威廉斯 (1983) 流动的利己性, 钱伯斯 (1994) 公共空间中的私人收听经验等概念和观点, 强调了索尼随身听在音乐传播上突破了在场/缺场、公共/私人、创新/复制等二元对立的矛盾。以书中的原话说“这种过程已经给现代文化生活开辟了新的领域并完全改变了‘产生意义’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文化的核心。” (保罗·杜盖伊、斯图亚特·霍尔等, trans 2003:23) 。[2]
以上的过程涉及了文化与媒介的结合, 而这种结合过程在社会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最终还要落脚到如何创造消费和解读, 这种主动、有机的过程被称为“认同”。按作者们的话说, “表征与其说反映着我们已经具有的认同还不如说是在告诉我们可以变得具有什么样的认同——以及如何能够具有这样的认同。” (保罗·杜盖伊、斯图亚特·霍尔等, trans 2003:39) [2]
二、设计、生产、消费——伴随产品流通的文化流通
全书的二到四章主要讨论索尼随身听的生产。作者们认为, 索尼公司既是在生产产品也是生产文化。索尼通过在公司组织、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环节、市场调查等环节中是如何呈现、携带着意义的生产和传递——无论这种意义是日本式的和全球化的。也就是说, 索尼随身听的生产作为经济的过程始终受到文化的制约和影响, 索尼随身听的设计命名、全球销售等环节受到不同文化的在地性影响尤其深远。在这种影响的作用下, 生产与消费相结合的问题得到了突出, 即随身听自身所携带着经由生产者赋予的意义, 是如何同特定的消费者群体达到认同一致的。而这一过程的分析“将在某种程度上说明马克思所说的发生在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中间运动’。” (保罗·杜盖伊, trans 2003:导言) [2]这个“中间运动”无疑是指目标消费群体其自身所携带的文化特征。因此, 全书的第四章集中阐述了索尼随身听如何将它硬件的设计——微小化、时尚化、便携性、运动性, 与它所承载的音乐播放 (尤其是流行音乐) 媒介的软件作用结合起来, 旨在实现生产与消费的结合。这一过程被称为“媒介配合战略” (保罗·杜盖伊、斯图亚特·霍尔等, trans 2003:81) 。
当然, 离开了消费, 任何意义产生的过程都不会完整, 这里所说的消费, 是对产品符号价值的消费而非仅仅是指使用价值。也就是说, 在消费产品的使用价值的同时, 人们不断地通过消费而生产出新的意义。博德里亚在对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批判的再批判时认为, “消费是像语言一样的意义体系……商品和物品像词句……构成了一个全球性的、随心所欲的和紧密相连的符号体系, 一个文化体系……市场营销、购买、销售、获得不同的商品和物品/符号——所有这些目前构成了我们的语言, 我们整个社会用以传达和说明自己的一种代码。” (博德里亚, 1988:45) 不同的社会群体, 不同的社会文化, 它们的成员在消费能力、消费习惯因认同的不同而不同, 这是消费生产所无法想象的——与法兰克福学派悲观色彩的观点不同, 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产品的使用使产品在消费过程中主动产生意义。可以说, 伴随着意义的创造, 随身听的消费时刻体现着消费群体自身的文化特征, 达到与这种文化特征一致的认同, 是索尼在随身听生产、设计、销售中时刻想要完成的目标, 也就是生产和消费的结合。
此外反映一定的文化特征和社会意 (下转第189页) (上接第125页) 义, 随身听的生产、消费同样也参与到了对于传统社会文化的改造和重塑之中, 在第六章中, 作者们认为, 当现代的电子媒介让人们观看和聆听的方式不断地从以公共场所为主向以家庭为主的方向发展的时候, 随身听又把私下收听带入公共领地, 公共与私人的边界被进一步模糊。而由此所产生的道德伦理和法律管控方面的讨论又反过头来影响着新一批随身听的设计与生产。正如书中提到的, “人们对它矛盾的心理仍然没有完全消失。应该注意到索尼公司并非没有意识到随身听一直陷入这种要求规范的敌对态度之中。通过市场研究和其他对消费者的调查方法, 索尼公司不断对这些发展做出回应。”[2] (保罗·杜盖伊、斯图亚特·霍尔等, trans2003:117, 118)
三、一种新的分析框架——索尼随身听研究的理论意义
杜盖伊、霍尔等人完成这项研究并成书出版的时间是在1997年, 彼时正是索尼公司统治世界娱乐业和电子工业之时。时过境迁, 后来取代索尼随身听移动音乐终端霸主位置的mp3播放器现在也已经淡出了历史舞台, 而以媒介融合、移动互联的态势出现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型移动终端成了市场的主宰。虽然随身听已经成了过去式, 索尼公司在硬件生产领域也不复当年覆雨翻云的威风, 但是我们不能说《做》一书的研究已经失去了意义。相反, 该研究脱离了产业研究一贯而来“出谋划策”式的研究旨趣, 而将产品生产和消费的过程视为社会意义流通传播的表征, 因而该研究的最大价值并非是其结论, 而是在方法论层面上对于后来的产业研究有了全新的指导意义。此外, 对于文化研究本身来说, 该研究将“表征”这一核心概念投射到了社会生产和消费中, 扩大了文化研究视域下“文本”的外延, 从而将产业研究这一文化研究原本缺乏关注的研究领域纳入到自己的学术版图之中。
在詹姆斯·凯瑞 (1975:1-22) 看来, 媒介研究因为观念的不同分为两类, 即作为传播的观念与作为仪式的观念, 它们分别形成了实证研究和文化研究的范式。前者关注信息的传收, 在空间维度上追求的是信息穿越空间的速度和能量, 目的是对距离及人的控制。在社交媒体深刻地变革着人们的交往模式的当下, 传播学界、科技界和经济界乃至文化界都对新媒体的研究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依照凯瑞的观点, 探究中国于新媒体研究的理论谱系, 是狭义功能主义范式下对于社会控制的研究。或者说, 他们紧紧围绕的是对“新媒体”中“新”字的讨论, 并通过研究希望得出一种普适的, 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模式。
而作为仪式的传播观念关注时间维度上社会的延续和发展, 揭示的是社会作为整体而共享价值观, 认为只有在仪式和社会秩序的范围内才能明白传播的意义。显然, 《做》一书提供的正是这么一种视角, 无论具体的产品是新的还是旧的, 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它们仪式性的传播过程总是一致的。再次套用书中73页的话, 换到今天的语境下, “与其说苹果手机的设计方法反映着某些硅谷式的传统, 不如说苹果公司的设计人员运用这种设计方法创造出碰巧代表硅谷的典型产品。”如果我们不对生产机构以及消费对象群体所处的文化环境做透彻的了解, 妄谈借鉴、学习, 难免会有照猫画虎反类犬的笑话。
参考文献
[1]周宪, 许钧.文化与传播译丛:总序[M].
[2]保罗·杜盖伊 (英) , 等.做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M].霍炜, 译.商务印书馆, 2003:23, 39, 117-118.
[3]约翰·哈特利 (澳) .文化研究简史[M].季广茂, 译.金城出版社, 2008:159.
[4]鲍德尔温, 朗赫斯特 (英) , 等.文化研究导论[M].陶东风, 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10.读书的作文五年级 篇十
上幼儿园时,一本《猜猜我有多爱你》的绘本故事,开启了我和“你”之间的友谊之门,也让我在亲子阅读中感受到爸爸妈妈对我的无限关爱。“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样一句普普通通的话,却让人觉得无比温馨。三年的幼儿生活就是因为有“你”的牵线搭桥,让我在绘本世界里尽情地享受着父母的爱,感受着一个个精彩故事的美。渐渐地,渐渐地,我从幼儿时的绘本阅读升级到博览各式各样的书籍,变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书虫”。我喜欢看杨红樱系列的童话故事,《动物奇迹》、《小爱迪生》、《小牛顿科学馆》等各种各样的书更是不在话下。就因为有“你”在背后做“军师”,更使我从一个内向、胆小的小女孩变得自信、开朗。
记得那一次,我从《动物奇迹》中懂得了动物世界的一些小知识——“长颈鹿为什么不能咳嗽?”想在班队课上考考老师和同学,大家都被我问得哑口无言。这时,我就在同学们面前胸有成竹地“显摆”自己的知识和才干,俨然像个小博士。同学们听得目瞪口呆,老师也连连为我竖起了大拇指。瞧,因为拥有“你”,我当时是多么神气呀!也正因为如此,我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多了,性格也逐渐变得开朗、自信起来。最近,我对《上下五千年》这本书非常感兴趣,期待在与“你”的心灵相通后,能解开我心中许多的疑惑。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可想而知,要是没有“你”,我的生活将会淡然无味;要是没有你,我的学习将是那样的枯燥乏味;要是没有“你”,我的成长之路将不会这样精彩。我的朋友,让我们继续携手共进吧!
11.读书的乐趣五年级作文 篇十一
星期天,妈妈带我到图书馆买书。到了四楼,我就像一匹饿狼,拿起一本好书就看了起来。直到我感觉眼睛有点累时,就仰一仰头,却妈妈不见啦。
“妈妈去哪啦?”我自言自语。
我放眼四望,找不到妈妈的身影。我一下子慌了,从一楼到五楼找了一遍还是没找到。我只好沮丧地回到原处,希望妈妈能再回到这里找我。这时我突然发现,妈妈就在四楼的书柜旁。原来我看书太入迷了,竟没有发现妈妈就在这里没有离开。
每次放学回家,我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放,拿起从学校借来的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不一会儿,妈妈说:“你作业写完没?”
我说:“没。”
我拿起书包上楼写作业了,可心里还记挂着我心爱的书。终于,我写完了作业。我又开始看书,一直看到9:30。爸爸让我上床睡觉,我也只好上床睡觉。但是我手里拿着手电筒,藏在被窝里接着看起书来。
第二天,我打着哈欠起了床。妈妈看到我,吃惊地说:“慧慧,你怎么有黑眼圈了?”
“啊!是吗?”
我一照镜子,果然有黑眼圈 。
妈妈知道我因为看书睡觉太晚,语重心长地说:“ 慧慧,你爱看书很好,但是也要注意健康。”
现在我已经看了许多书,《我的同学是班长》、《淘气包马小跳》、《爸爸我要钱》、《都是周记惹的祸》、《老天会爱笨女孩》、《笑猫日记》
12.作文五年级读书的快乐 篇十二
看到精彩的文字,我不禁发自内心的叹息。这是它与生俱来的魅力。
书架上的书不是毫无生气的白纸,而是精彩的笔记。每本书的声音就像打开cd播放器可以让房间充满音乐。一个人只要翻开一本书,就可以跨越时空聆听他们的哲学,与智者交心。
书其实是生活的再现。通过书籍,我可以以主人的姿态观察各种生态,感受风雪,欣赏山川,体验荒凉的世界。
阅读是我们生活的重要内涵。以前对外国小说《夏落的网》很着迷,差点忘了吃饭睡觉。我钦佩罗夏的无私奉献;我喜欢弗恩关爱的生活;我羡慕威尔伯的好运气;我讨厌邓普顿的卑鄙和卑鄙。在我的书里,我学会了分辨黑白是非。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无法呼吸。我渴望旅行,让我的灵魂飞到更多的地方。书可以带我上下,去南极或者赤道。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一本书接着一本书。
书籍是整个世界的养料。沉醉在自由宁静的世界里,所有的疲惫都会得到缓解。
当你拿起你最喜欢的书时,你会感到兴奋;把书送到你手里,你的心里就会充满幸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可以被取代,但书是永恒的。我爱书,我永远不会孤单。
历经沧桑的他安慰了我,让我从悲伤和喜悦中解脱出来。
13.五年级读书的故事作文 篇十三
“书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是刘向眼中的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韩愈眼中的书。而我眼中的书像一把钥匙,让我打开知识殿堂的大门。
在平时生活中,我特别喜欢看书,无论是薄薄的连环画、童话故事,还是厚厚的四大名著和少年百科全书都让我爱不释手。随着时间流逝,步入了高年级。可能是爸爸妈妈怕过多的阅读课外读物会影响我的学习成绩,就限制了我读课外书的时间。这下可把我急的坐立不安,不过这可难不住我,没过多久,我读书悄悄转入了“地下活动”:上厕所的时间,晚上学习完了躲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偷偷的看。一次次的“窃读”经历惊险又有趣。
我在书海的漩涡中深深不能自拔,一部部的名著以文字为银幕,让我欣赏到扣人心弦的精彩画面。《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历经磨难,取得真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精神激励着我去战胜困难,创造美好的未来。
书是一杯热茶,它能驱除心灵的阴暗,带来温暖;书是一片绿荫,它能遮蔽炎炎烈日,带来惬意;书更是一位博学的老人,带你走入世外桃源。
我爱读书,因为课堂上的书让我学习,让我思考,课外的书让我探索,让我了解,而人生的品读,更让我成熟,让我成长。
【五年级读书的故事作文】推荐阅读:
读书的作文小学五年级的09-10
读书的启示五年级单元作文01-11
五年级读书笔记作文11-09
五年级话题作文:我的读书生活750字08-15
读书乐趣五年级高分作文08-20
读书五年级作文700字12-06
读书之趣五年级作文09-03
《青铜葵花》读书笔记与感悟五年级作文11-12
海的女儿五年级读书笔记500字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