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期望教育论文

2024-06-15

教师的期望教育论文(精选11篇)

1.教师的期望教育论文 篇一

1. 你有宽阔的胸怀,却少了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你是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下你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些都说明你是有潜力的。本学期在纪律上有进步,可以看出你确实付出了努力。上课你能注意听讲,课后你能自觉完成作业,你的变化让老师感到很欣慰。望你学习是你目前的主要任务,你应分清主次,在学习上多下功夫。

2. 你热爱班级,关心同学,乐于助人,劳动积极。一学期来你在学习态度上发生了转变,比以前更为端正,学习也较以前踏实。但在一个不断进步的集体中,你的进步还不太明显,望你在新学期中更加勤奋刻苦,取得应有的成绩。

3. 活泼可爱的你一向尊敬师长,遵守纪律,劳动积极认真,在期中考试中你又取得了进步。希望在新一年的学习中,能够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争取早日达到自己的远大目标,期待你的好消息。

4. 顾建瑞你性格内向,不多言语;为人敦厚真挚,待人热心与人为善;能严格遵守校纪班规,让老师放心省心,师生对你评价很高;在学习上虽有过困惑和迷茫,但不畏困难,知难而进,学习进步幅度大,可以说后半学期学习状态渐入佳境;更让老师感动的是你很孝顺,能体谅家长在外的艰苦,生病了也不让父母知道,以免他们挂念和操心;有爱心的男子汉一定会成功的,我坚信。

5. 张涛你是一位很稳重的男生,说话不多,声音不大,但做事认真,为人和气,默默无闻,说明你有责任感;你在学习上能够完成一级跳,证明你有很强的实力和潜力;学习上一定付出了汗水,说明你有明确的学习方向。你遵守校纪班规,上课认真听讲,各门学科齐头并进,全面发展,成绩在年级前列。希望你今后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勤学还要好问,多与师生主动交流沟通,上课发言要积极大胆,这样你就能进入年级竞跑的快车道,在班级争做文化成绩的领跑人。

6. 外表温柔谦逊的你,内心深藏着坚不可摧的毅力。以你刻苦的学习,执着的追求,在学习及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实看着你忙碌的身影,我常常有些心疼,但我知道你正在一步步向你的目标靠近。望你继续努力,将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7. 索康健你平时不声不响,不尚空谈,显得沉稳庄重,但老师希望你在课堂要踊跃发言,展示自我;你学习有主动性和自觉性,虽然开学初老师批评了你,但你乐意接受,心态好,所以成绩稳步提升;你时间观念强,有时放假了也不想回家,怕耽误时间,能体谅家长的辛苦和挣钱的不易,望下学期充分利用班级的优势,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三年后把成功带回家报答家长的养育之恩。

8. 这学期以来,你似乎安静了许多,是在倾听路过者匆匆的足音,还是在静思自己的未来之路?其实你很聪明,只是还需踏实地努力;其实你也很可爱,但愿你能多一份自信。在未来的学习中,希你能振作起来,找回勇敢自信的你。

9.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可你似乎不太懂得珍惜时间。一学期里,你和别人一样辛苦奔忙,却发现有很多事还没做好。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其实你很聪明,可遗憾的是你太缺乏钻研精神,有时连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甚至经常旷课迟到,老师真为你惋惜。倘若不从现在抓起,你就很难再进步了。相信你也意识到这一点了。希望你能利用假期好好调整自己的状态,以学习为重,争取早日进步。

10. 你总是默默无闻地勤奋学习,认真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毫不气馁,沉静之中带着倔强,淳朴中透着自信。每次打开作业,都能感受到你的执着。不过,也许是方法问题,最近的学习遇到了点问题。相信经过假期的调整,你能找到适合你的科学方法,重整旗鼓,以最好的状态向理想的未来冲刺。

11. 一学期来,默默无闻的你在学习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真是可喜可贺。但生活的路还很长,不能因为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停滞不前。新的学期你一定有新的目标,希望你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争取再上新台阶!

12. 王步凯你性格外向,乐观开朗,快人快语,反应敏捷,接受能力强,对老师彬彬有礼,有理有节;对同学周到热情,爽朗大方。学习有动力,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成绩有显著的进步;能严格遵守校纪班规,让老师放心和省心,对班级事务热心,有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希望下学期努力提高英语成绩,高一有时间补差,全面发展,发挥主观能动性,改进学法,提高效率,我想三年的高中学习,你会榜上有名,学有所成的。

13. 说还是一个遵规守纪的学生。上课积极发言,见解独到,赢得了师生对你的好评。老师希望你继续努力争取保持住这种上升的势头,争取再有长足的进步!你现在有所醒悟,我为你高兴,快马加鞭,积极追赶才是你的上策。

14. 你是一个聪明,活泼善于开动脑筋,勇于探索的学生。老师认为,你以后应注意培养自己的控制能力。上课时用心听讲的神情,让人感到你的专注、认真。可当我看到你上课又走神时,又多了一声叹息。学习上的进步,老师和同学们都看在眼里,同样也为你感到高兴。希望你快快成长起来,早日摆脱稚气,做一个自省自律的好学生。

15. 李园园你性格开朗,内秀清纯,聪明能干,热情大方,对老师彬彬有礼,对同学真诚热心。学习有主动性和自觉性,虽然有过困惑和忧虑,但终于走出低谷,学习渐入佳境,两语学习效果显著,数学再学得深入些特别是学习方法,到高中阶段女孩的抽象思维要强化,善于向他人学习,充分利用班级优生众多的优势,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同时以后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全力冲刺高中生活和学习,三年后你会圆了自己心中的梦。

2.教师的期望教育论文 篇二

关键词:教师培养,经济全球化,外语教师转型,双师型

一、引言

在我国的长远计划中, 教育是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教育不仅能够创造社会效益, 而且会带来经济效益。如今, 面对国际化的趋势走向, 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而外语教育政策的发展对外语事业有着重大影响, 这也关系到当今我国外语教师培养方面的问题。

二、外语教师的培养问题探析

作为大学英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英语教师也要重新定位。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定位要从具备外语教学能力的专业型教师转向既有教学能力又有行业工作实践技能、既有行业实践经历又有教学转换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如今, 外语教师转型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 这已成为外语教师培养方面的重点。

1.外语教师转型的必要性。

(1) 英语教学实用性的要求。目前, 我国不少外语学习者还是将英语视为考试、工作晋升以及出国留学的必考科目, 并没有将英语视为一种实用性的工具。现阶段我国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 不是考试的工具。而英语教师更是要从以往传统的角色走向现代角色, 要从过去应试教育传授者的身份, 变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者。

(2) 外语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压力。如今, 外界对于英语教师所要承担的社会和文化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 因此, 应试教育传授者的身份已不再适用于现阶段英语教师的发展了。而很多英语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现在不适应改革的趋势, 但如果不转变自己的角色, 终将会被淘汰, 所以, 教师转型才是目前最好的出路。

(3) 顺应教育国际化的需要。随着我国在国际上地位的提高, 国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而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会受到其外语能力的影响。目前, 我国最需要的是具有国际意识和国际竞争力的外交人才, 但现在很多英语教师习惯于在校内教书, 忙于教学, 接触到的国际人才还不多, 这也会影响到教师自身的国际视野的扩展。所以, 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向双师型教师发展, 培养自己的国际意识, 提高行业竞争力。

2.外语教师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1) 外语教师自我危机感不足。尽管多数外语教师已经知道目前的教师身份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了, 也意识到应该要做出改变, 但很多外语教师没有实际行动, 仍在走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 思想观念没有改变。

(2) 外语教师缺乏跨学科知识, 知识结构不合理。如果要让外语教师将自己的专业领域与其他专业结合, 难度会大大增加, 难以运用英语去研究其他专业项目。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青年教师在本科学习阶段忽视了职业素养的学习;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 科研能力比较弱, 缺少进修学习的机会。

(3) 外语教师缺乏社会实践。由于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 不少教师都忙于教学, 或者因为评职称的需要, 很多教师都专注于科研项目, 很少参加企业实习或其他社会实践项目, 因此, 大部分外语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3.外语教师转型的策略。

(1) 教师们首先要增强危机感和自主发展意识, 转变教学观念。外语教师应该认清目前的发展形势, 把握好发展机遇, 如若安于现状, 职业生存必会遭受挑战。所以, 教师要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 要从心底里加强转变意识。当代教育界和心理学界已经认识到,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有效的学习者。因而教师要改变自己的主体角色, 成为教学的指导者。

(2) 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也应该把学习放在第一位, 要有终生学习的思想。外语教师的知识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专业知识, 还必须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英语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其与众多学科存在交集, 很多领域内有专门的英语学术术语, 要想成为双师型教师, 必须深入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

(3) 学校应当组织教师参与企业培训和社会实践。学校可以制定相关政策, 实行校企合作,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企业实习, 分批次进行, 以保障每位教师都有参加企业实习的机会。当教师接受完一定的企业培训之后, 学校应该派教师去社会进行实践, 以此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三、外语教师培养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综上所述, 我国外语教师的培养目标就是向双师型教师发展, 改变以往知识传授型的教师角色, 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角色转变, 既具备教学经验, 又具有行业实践能力。外语教师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学习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的行业意识, 要引导学生用英语思考和研究其他专业领域的课题, 并让学生有意识的将外语与未来自己的职业岗位联系起来。因此, 在经济全球化的战略视角下, 我国期望新一代的外语教师具备国际视野, 在教育国际化中, 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利洁红, 翟子惠.大学英语教师转型发展探析——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J].钦州学院学报, 2014 (04) :65.

[2]胡壮麟.对中国外语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J].外语教学, 2015 (01) :54.

3.教师的期望教育论文 篇三

[关键词]教师的期望效应 学生观 职业教育改革

[作者简介]续润华(1964- ),男,河南灵宝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外国教育史和比较教学论方向的研究。(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0-0094-02

教师的期望效应又称为教室里的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in the classroom),意指教师对学生期望值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的情感态度。本文简要介绍教师期望效应的由来,说明教师期望效应的实质,并揭示其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一、教师期望效应的历史由来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senthal)和雅各布森(Jacobson)开始研究教育者的期望对学生行为的影响。他们俩1968年到美国加州旧金山市奥克学校(Osk school),从这所小学的一年级到六年级中各选三个班,对这十八个班的学生进行常规的心理测验,但对该学校的教师说这是对学生进行发展预测测验。测验结束后,他们随机抽取了一些学生,告诉该校的教师说这些学生的发展前途更大一些。名单中的学生,有的在该学校教师的预料之中,有的却不然。当该学校的教师对名单中的学生表示异议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进行解释,说这是心理测验的结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这里讲的是学生的今后发展,而不是现在的基础。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再次来到该校对学生进行测验,发现他们上次测验随机抽取的学生,其学业成绩进步明显比其他学生快些,而且他们在感情上显得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与教师的交流更多,感情也深厚些。在这一实验中,心理学家权威性的话语暗示教师,坚定了教师对某些学生的信心,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他们,帮助引导他们,促进了他们的学业进步和身心发展。这一实验也充分表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态度的好坏和期望值的高低会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传递给学生,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进而对学生的学习、身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人们把教育者对学生的期望和热爱而导致学生行为的变化称作教室里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或者叫做教师的期望效应,也叫做罗森塔尔效应①。

各国教育学者的研究证明,实际教育情景中的教师期望,并不是由虚假信息诱发出来的,而是由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所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来的预测。各国学者的研究还证实,在实际的教育情景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并不一定会发生自我应验的预言效果,因为教师期望效应的实现,既取决于教师的自身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能力和认知习惯、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学习者的周围环境等因素②。

二、教师期望效应产生的依据

罗森塔尔《教室里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发表以后,在各国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对教师的期望效应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引起学生学习过程中行为变化的重要因素,但教师的期望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变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和作用的过程。那么,教师期望效应产生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呢?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看来,个体是具有一定学习潜能和一定思想意识的人,他们从事的任何行为都有特定的目的和需求,教育者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尽可能地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求,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育者引导的活动中去,促进他们最终去完成自我实现。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指出的:“各级水平的学生在遇到对自己有意义的、恰当的问题时,必然会进行自我—主动学习。”③“经验表明,推动这类学习的教师首先需要对人给予深信。如果我们不相信人,那么,我们就一定唯恐学生误入歧途,因而填鸭式地把所选择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成功地促进这种自我—主动学习的教师,尊重学生,珍视他们,与他们在感情和思想上产生共鸣。”④教室里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正是在教师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尊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了教师的暗示,感受到了教师的关爱和尊重,因而激发了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并在这一过程中及时得到教师有效耐心的指导,因而促使他们学业成绩不断提高和个性发展完善。

(二)人本主义教育哲学

在人本主义教育工作者看来,学习者是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一代,人性的本质是善的,积极的,可以信赖的,人的个性应该得到尊重。他们认为教育过程不是教师简单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而是教师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与交往中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建立对话关系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用爱的言词帮助学生去克服各种困境,激发他们探究生活与人生的勇气,最终实现自身永恒的价值。所以,人本主义者强调教师应该切实尊重学生的个性,要减少强加在他们身上的诸如考试、纪律等各种限制,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及时有效的建议,激发他们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按照自己的需求去学习,促进他们知识能力的不断增加和人格的完善。

(三)生理学基础

现代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者学业成绩的差异主要不是因为他们大脑神经系统的差异造成的,而是由学习者所处的学习环境和他们自身用于学习的有效时间所决定的,只要学生没有神经系统或身体方面的问题,都具有接受常规教育训练的基础,可以学会学校规定的各种课程并取得优异成绩。现代生理学家还指出,学习者的生理机能在特定的条件下是可以发生变化的,如果教育者为学习者创设了良好的教育环境,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特别是教师、同学和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和关爱),他们就会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调动各种学习器官去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效果。正如美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布卢姆通过反复的实验所发现的,“学校学习的许多个别差别是人为的、偶然的,而不是个体在胎儿期就已固定了的。我的主要结论是:‘世界上任何人都能学习,如果在早先与现在都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的话,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好。’”⑤

总之,教室里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出现绝对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条件和依据的。因此,要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取得成绩和进步,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相信学生,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爱所有的学生,向学生提出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引导他们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取得进步。

三、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的期望效应对我国职业教育机构正在进行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有哪些启示呢?

(一)我国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特优势发展领域的独特的个体,绝大多数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没有太大的差异,学生学业成绩的差异主要不是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的,而是学习环境和学习时间的差异造成的,教育者只要为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充足的学习时间,加强了学生学习内容与他们周围实际的联系,调动了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他们都能在自己的学习领域取得进步和成功,成为社会需要的多元人才。因此,要全面推进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我国职业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者就要转变教育观念,摒弃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的学生智能发展水平低,语言和逻辑思维能力不高,不可能学会和学好高深复杂的理论知识,将来在社会上也不会有太大作为的错误观点,要树立新的学生观,相信每一个职业教育机构的学生都是具有独特优势发展领域的独特的个体,相信他们具有学好任何复杂学科知识的潜能,坚信他们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学习中获得进步和成功,成为社会上所需要的多元人才。教师不能歧视任何学生,要充满爱心地帮助所有的学生(特别是那些智力发展水平不高、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充足的学习时间,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引导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获得进步和成功,让他们经常体验到经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欢乐,促使他们形成主动求知和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师要在切实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对学生形成切实可行的期望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中的差异和学生的学习水平是由学生的学习史和他们所受的教学的质量决定的。教师在与学生日常的交流中逐步形成了对学生个性和学习能力的看法,并对学生能否完成学习任务和完成学习任务的好坏形成一定的期望,这些期望通过多种途径来传递给学生,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业成绩。各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充分说明,“期望影响绩效……这种由父母、辅导人员、校长、同学,更概括地说,由中间媒介寄予的正期望和负期望会影响到学生本人的期望,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表现。”⑥要想使教师的期望在引导学生提高学业成绩中发挥作用,就要使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建立在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要与学生的实际大致相符,不应该过低也不应该过高,而应该在学生身心发展的“最近发展区”之内,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不断增加的各种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学中更多地享受到通过克服困难取得学习成功的欢乐,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去。正如美国科学协会的负责人在《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中所指出的:“如果学校能使所有的学生都了解到教师希望他们努力探索和学习,并获得公认的科学知识,那么肯定几乎所有学生都会努力学习。而且,如果想让学生成功地学习,就应该给他们上好最重要的一课,即让他们相信能够学会、学好。”⑦

(三)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注意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所有教师都希望学生能高效率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也希望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能够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和家长,但他们的希望经常落空。造成学生学业成绩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可能是学生的自身原因(如学习者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认知前提能力不高、学习的态度不端正和有效学习时间不够等)造成的,也可能是教育教学环境不佳、教学不当引起的,或者是学生家庭因素、与周围人关系紧张等造成的。进入职业教育机构学习的学生在中小学学习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学业成绩不是很好,他们很多人学习自信心不是很强,学习压力很大,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师不应该简单地把学生学业成绩不佳的原因归结为学生智力发展水平不高、学习不努力,并对学生横加指责,进一步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而应该深刻反思自身的教学工作,主动地查找导致学生学业成绩不佳的真正原因,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并要及时提出改进学生学习的具体措施,充满爱心地关怀他们,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引导他们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确定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在活动与交往中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促使学生通过克服困难在学习中取得进步。教师要对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进行积极的肯定评价,使学生能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受到了教师的赏识,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促使他们学业成绩的不断提高。

(四)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师要加强学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及时调整自己对学生的期望

职业教育机构的学生学习职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希望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获取文凭证书,还希望通过提高自身的素养来赢得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在迅速变革的社会中,职业教育机构的学生身心还处于急剧变化的过程中,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都是一个经常性的变量,他们非常在乎教师对他们自身的看法和态度,因为“学生会迅速地感受别人对他们成功或失败的期望。这种由父母、辅导人员、校长、同学,更概括地说,由中间媒介寄予的正期望和负期望会影响学生本人的期望,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表现。”⑧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引导学生不断进步,教师就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他们,有些学生昨天和今天不行,不能说明他们明天也不行。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通过多种途径及时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要经常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及时修正自己对学生的期望,并要帮助学生消除学习中的困难和各种顾虑,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努力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学业成绩,并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进行充分的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去,形成主动求知的情感、态度和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注释]

①②教育部人事司考试中心.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39-240.

③④⑤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712-713,

712-713,647.

4.教师的期望教育论文 篇四

引发我思考的缘于《乡愁》这一课在不同教学班级的教学活动。余光中的这首抒情诗通俗易懂却又饱含深情,面对一首回环往复、一咏三叹的诗歌,自己首先喜欢上了它。备课间无意找到了沧桑感倍显的朗诵作品与乡愁的咏叹调,如获珍宝般我将其带入了课堂。欣喜地发现第一个班学生的情绪在作品的咏叹与诉说间由骚动化为了沉静,音乐结束后,教室里静静的,学生口中似念念有词地揣摩着诗中的情感。自己为这小小的成功激动不已,带着这样的情绪,所设计的教学流程:进入情境——欣赏形式——掌握方法——拓展练习如期展开。而且在与学生的交流间偶尔还能碰出意外的火花,如由《乡愁》第二节对于妻子的思念联想到的情感相通曲《涛声依旧》;第四节游子望归学生哼出来的《故乡的云》;学生整体朗读水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让我激动不已。一切都在共同探讨、共同深入的氛围中进行,下课铃为此堂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回到办公室,进一步追击着这堂课的不如人意之处:流程不紧凑;读的环节精致;语言不够精练;问题设置过难等。将这些在上堂课出现的问题一一进行调整,让自己的下堂课的预设尽可能完美,期待着下堂课与学生一起产生的更为和谐的共鸣。

带着了然于胸的充分准备与期待走入教室,上课铃酝酿着我的蓄势待发。然而,课堂开始不到五分钟,在第一环节——进入情境中便开始出现差错,一个顽皮的学生故意将头贴在音箱旁,这一举动引起了教室内一阵哄笑,从那一刻起,学生的情绪便很难集中起来,课堂画面顿时陷入涣散。而《乡愁》本身就难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果不细细品味、以读促情的话就很难生成诗歌与学生的对话,更遑论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了。而我对这一没预设到的局势想不到什么好办法控制下来,心里打起了小鼓,尽管一个劲的对自己说:没关系,找住兴趣点以期再抓住学生。但情绪和注意力都很难集中在文本的解读上了,更别说教学灵感,基本的教学流程都在自己勉强说教中和学生的勉强接受中进行,整个过程都是那样干巴巴的,像没有了水分的水果,光鲜和味道全失去了。不变的下课铃响起了,随着它踱出教室的步子却是不甘而又酸楚的。

坐在办公桌前,自己想了许久:为什么同样的教案会有两种不同的教学结果?为什么精雕细琢后的准备状态还不及不够成熟的教学效果?为什么自己的教学情绪会是渐入佳境与坠落谷底的不同感受?冷静下来,渐渐有了一些答案:第一堂课的期望值居中,带着轻松的心情披挂上阵,对于学生的反应没有过多的期望,然而,随着他们毫不掩饰地喜欢上《乡愁》的情绪,我的激情随之被调动,变成了一直水乳交融、和谐响亮的课堂交响曲。第二堂课理所当然地凌驾在第一堂课之上,对于学生和自己都有了明显的要求。带着此种没有缝隙的期望值走上讲台,体味到的是高处不胜寒。

那么,每堂课是不是无为而治要好呢?或说不应该有期望值呢?我想不能完全否定期望值的价值,至少它是创造的来源,激情的先遣力量,也是备好一堂课的动力所在,所以它应该有!但是期望值也应该适中恰当,不要过高地期望课堂预设的作用,因为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有二:即精心的课堂预设与精彩的课堂生成。期望过高反而受了约束,如一些不成功的公开课,教师们在课堂预设上都是下了很多功夫的,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是源于课堂生成均不够理想。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心态不够平和,这样势必就会陷入恶性循环:期望高导致处理偶发教学事件的能力降低,处理不当影响教师学生对话情绪,情绪低落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效果差进一步影响教师的自信心。如此一来,课堂便谈不上精彩了。

就如握沙理论,握得越紧,流得越快。轻轻地握住手中的沙子,沙子就稳稳地停留在你的手上,以平和的心态淡然处之,留给自己和学生的将是一个惬意而和谐的空间。

5.教师的期望教育论文 篇五

家长无不希望孩子成才,以孩子的成功实现家长的梦想。在这一心态的支配下,孩子成长往往被赋予了过高的期望,拔高了对孩子的要求。那么……

各抒己见 帮助孩子成才

有一句话说得好:“父母只有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父母要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掌握教育的规律、成功的原理。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孩子成才。

不能拔苗助长

人有差异也各有所长,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的差异性决定了世界的多样性。我们教育孩子要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家长不能剥夺孩子的自由,如果孩子只有学好基础课的能力,则大可不必再增加其他的学习内容。

家长不要越位

人生的终极目标是生活的幸福,无论做工程师还是工人,只要适合自己,人生都会是成功的、幸福的。因此,给孩子一片自由飞翔的天空,按照他(她)的禀赋特点个性化发展,每一个孩子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成功的未来。家长要做的,只是在孩子背后默默地支持,而不是逼着孩子走本来不属于他(她)的人生道路。

顺势好成才

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充分了解孩子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优势,然后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家庭的人力资源和经济状况因势利导、顺势成才。

家长可根据孩子每阶段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潜力,提出阶梯式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然后规定奖励措施,对照阶梯目标兑现诺言。

保持平常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保持平常心尤为重用。学习拔尖的孩子不一定样样都行,成绩一般的孩子也不是一无是处。成绩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孩子的学习好,当然是件好事,但是没有必要为此让孩子的神经高度紧张,因为孩子毕竟还是个孩子。教子故事

要求不必太高

女儿刚会走路时就表现出对舞蹈的热爱。孩子4岁时,我把她送进了舞蹈班。我认为孩子天资聪明、形体又特具舞蹈条件,她跳舞应该是很棒的。可每次课后都不如别的孩子掌握得好,于是,课后我督促她练习,我认为女儿应该和其他人跳得一样好,甚至超过别人。每次练习时她都不情愿,我是连哄带逼,就这样坚持了3年。

渐渐地,我发现她对舞蹈失去了兴趣,每次上课都无精打采的,课后也不练习,还表现得很烦。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一天,就跳舞这件事我决定和孩子好好谈谈。

当我拉着她的手坐下来说这件事时,她的眼睛躲闪着不敢看我,也不说话。我开始意识到家庭教育出错了。我尽量使自己平静地说:“宝贝儿,我想知道你对跳舞这件事的想法,一定要说心里话。”孩子怯怯地说:“说真话你别吵我!”我的心一下凉了。我故作平静面带微笑地说:“不会的,只要是心里话。”她抬起头怯怯地看着我说:“我不想再跳了,我累!”我轻轻地拍拍她说:“我尊重你的选择,但你一定要自己想好,因为一旦你不跳了,以后再想捡起来会更疼更累!”她点点头笑了。

老公坚持给孩子报了奥数班,说要想上好的中学必须学好奥数,可女儿根本就不感兴趣。试运行了两个月,陪读的听得津津有味,而她就是提不起劲,我征求孩子的意见后果断给她停课。朋友也告诫我这样不严格要求孩子,哪个都不坚持,这种习惯不好,将来她能上什么中学?我也思考过,可为什么孩子必须学奥数才能上好中学?女儿在学校成绩中上等,热爱阅读、画画,古筝也弹得不错,知道怎么友好地和同学相处,心理健康,对生活充满热情,乐观积极。孩子如此快乐,为什么非要她去做她不喜欢的事呢?

对于未来,我的职责是引导她去做她最想做的事,做她最喜欢做的事,因为只有自己喜欢的,想做的,才会不畏艰难。将来只要她有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只要健康快乐,足矣。我们要量力而行,按照孩子的天性来培养孩子、期望孩子!我是孩子的镜子

儿子在幼儿园读中班,晚上去接他时,总隔三差五碰上他小班的老师,按说跟老师朝夕相处了一年,亲近如家人,见面问好还不就是嘴边的事!可这么简单的事到了儿子这里咋就这么难?况且每次都是老师先亲热地跟他打招呼。儿子倒好,每次都是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弄得我这个妈妈真是既没面子又尴尬。为这我很是郁闷了一阵子!这样的情况陆续发生了几次,回家跟老公发牢骚,老公不假思索就丢给我一句话:你养的儿子还不是像你!是呀,回头想想,儿子性格中每一个被我视为缺陷的部分岂不都打上了我性格的烙印!由于视力不好,怕认错人,我平时见人打招呼也是能省则省。

正人必先正己,要求儿子还是先检点检点自己吧!快乐成长更重要

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把女儿的课余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以为这就是对女儿的爱,对她一生的负责。照我的安排,似乎面前已经有光辉灿烂的前程在等着她。

直到有一天,从琴校回来,女儿心中的不满终于爆发,和我大吵一架。过后,我找她谈心,了解了她的真实想法。深思之后,我帮她退掉了那些并不是她真心喜欢的才艺班,而只保留了她喜爱的舞蹈班。如今,看着一天天快乐成长的女儿,我暗自庆幸当初的决定。

低期望慢节奏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规律——期望值越高,失望值越大;反之,期望值适宜,才会令人产生很强的满足感。这个规律用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同样合适。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那么即使孩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父母往往也看不到,而且永远都不会对孩子所取得的成绩产生满足感,并且很容易就会对孩子失望。

对此,如果父母能够把期望值放低点,那么他们不仅自己心里会舒服很多,更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孩子竟然这样优秀。当父母把更多的鼓励和表扬以及信任传达给孩子时,孩子才能向着更优秀的方向努力和发展。

成绩是一点点提高的,优秀是一点点培育出来的。没有谁能一口吃个胖子。所以,在给予孩子期望时,父母都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期望值低点,节奏慢点。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一步步来,每次只要求孩子进步一点点,这样孩子就不会感觉到有压力。在父母这种慢节奏的期望下,孩子总有一天会取得一个令他自己满意的成绩。避开误区 客观评价孩子

家长望子成龙,就很难让自己的教育不带有强迫性。教育的目的不是只让孩子学习好,而是培养孩子正确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教会孩子做人。所以,作为家长应对孩子综合、客观地评价,而不可以成绩论优劣,让孩子多方面均衡发展,也许更利于孩子将来的成功。

不能只看“一半”

家长在跟孩子交流时,总爱指出孩子的种种缺点:学习不认真,没有耐心,太粗心,做题马虎,成绩总上不去,不肯听父母的话……总之,在他的眼里,孩子一无是处。正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就像一杯没有倒满的水,我们不能总看到“一半是空的”,重要的是要看到已有一半的水,不能因为孩子一两次考试成绩上不去就全盘否定孩子。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掌声受到表扬,尤其是孩子。事实上,我们要对有缺点的孩子多一些宽容与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孩子分析落后的原因,提出应对的策略,你一定会发现“那只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多”。

不能盛气凌人

大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有条件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孩子的要求也一味求高,有的甚至拔苗助长。

在辅导功课时,家长见不得孩子出错;一看到孩子玩,就心里不痛快,斥责孩子贪玩;总爱拿别的孩子的优点跟自己孩子的缺点比,这对孩子不公平,也使孩子不堪其苦,慢慢形成抵触情绪,加重逆反心理。

这时,家长应该放下盛气凌人的架子和气势,学会做孩子的朋友。

家长不可盲目地拿别人家的孩子比,不要把自己的爱好强加给孩子。

6.教师的期望教育论文 篇六

一、教学案例

案例:“好学生”是夸出来的。14年我负责高二年级的两个班的化学教学。一个是每次考试的综合排名都在年级前列的8班, 另一个班是11班, 理科功底很差的“体育艺术班”。在高二阶段他们有一个短期目标就是“学业水平测试”, 特别是物理化学这些科目, 能不能考过关是个大问题。我开始的时候也有些苦恼, 很有压力。班级的三分之二是男生, 三分之一是女生, 大多是高一时基础文化课不好的学生组建的。鉴于他们在原来班级的时候, 基本都排在中等靠后, 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其实是比较少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我非常注重对他们的言语鼓励, 譬如:“机会只有一次, 相信自己, 相信11班”。平时不断与学生的集体交流与个别沟通, 即使是再简单的问题, 保持耐心细心和他们解释。针对班级男生多的现状, 高年级的男生虽然好动, 学习习惯不太好, 但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好面子”。只要他们在化学学习上有一丝一毫的进步, 我便夸大几倍的程度在班级公开表扬他, 有时也会在邻班说:其实11班的同学就是时间花的少了, 整体学习潜力还是非常大的, 我相信他们。起初一阶段的化学测验结果惨不忍睹, 但我给他们每个人的成绩都在60分以上。故意制造“虚假繁荣”的背后, 随着时间的延长, 学生“似乎”感觉到了一些什么, 加上班主任和各科老师的通力合作, 11班化学小高考全部过关, 给学校一个惊喜, 而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学业上的甜蜜果实, 还有团结一致为理想奋斗的热情。

以上的案例绝不是教学过程的偶然现象, 很多时候不同学段的学生都会“超长发挥”, 通过学习和思考可以知道, 这种教学现象之外有着更深层的原因。

二、理论支持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逊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先对小学1-6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 实际为智力测验, 而后随机地在各班任意抽取20%的学生作为实验组, 并故意告诉每个班的教师:这些学生是“未来的花朵”, 有很大的学业冲刺潜力。8个月后, 再对全部学生进行一次同样的测验, 发现这些“未来的花朵”真的在智力上比其他学生 (控制组) 有更大的提高。这种差异在一二年级尤为显著:在一年级, 实验组提高了27%, 控制组提高了12%;在二年级, 实验组提高了16.5%, 控制组仅提高了7%。特别有趣的是, 教师在期末判定实验组儿童时说他们“求知欲更强”, “更有适应力与魅力”等。研究者认为, 教师受到实验者的暗示, 不仅对这些“未来的花朵”抱有期望, 因而也会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态度、表情与行动方式将这种暗含的期待微妙地传递给他们, 其中包括更多的提问、辅导等。当这些学生获得期望的信息后, 也会产生鼓励的效应, 于是更加依赖教师, 并给予教师以积极的反馈。教师越是见到这种反应, 也会把自己的感情及所期望的特性投射到学生身上, 激起更大的教育热情。如此良性的循环, 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和对老师的感激与回报也会逐步提高。罗森塔尔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由此可以获知,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抓住激励学生的机会, 心怀对学生的良好期待, 教育之花也会越开越盛。

三、思考与启发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教育家马卡连柯如是说道。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强大的能量, 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在教育活动中,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如果能适时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 充分了解学生的潜能,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尽可能多地对学生给予信任和期待, 并随着学生的发展不断调整这种期待, 帮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可见, 教师与家长对待学生的态度与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教师的期望是阳光, 从阳光里学生获得肯定和尊重, 满足感和爱的需求, 继而产生更高的心理需要, 激发出奋然上进的力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方法无处不在, 期望无处不有, 只要教师做教书育人的热心人, 与学生心心相通, 把自己对他们的期待传达给他们, 积极调控, 人才就会脱颖而出。遗憾的是, 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和家长对那些成绩一时不理想, 被认为是“迟钝”“笨拙”的孩子, 往往不是给予鼓励和耐心的帮助, 而是用讽刺挖苦对待他们, 用一种老眼光有色镜看待他们, 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长此以往, 学生容易自暴自弃, 心灰意冷。于是这一效应也被总结为:“说你行, 你就行, 不行也行;说你不行, 你就不行, 行也不行”。这就成了“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负效应了。

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会使人产生一股内在的强大动力, 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 人人都需要激励, 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们把激励和期望称为“开启心智的金钥匙”。所有理想、志向、梦想都需要不断激励, 不断地和环境、自我作斗争, 敢于面对挑战。学生更是如此。现在的学生, 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不可谓不多, 眼镜的度数逐渐增加, 面对激烈的竞争, 起起伏伏的成绩。此时, 教师一句温暖的话语, 一个期盼的眼神, 便是莘莘学子们心中的灯塔, 为他们指明前行的方向, 便是温润的春雨, 洒落在他们焦急徘徊的心田。

在激励和期望的同时, 还要教会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 最终目的是要学生学会相信自己, 悦纳自己, 活出真我。成功不必多说。教师的关键责任就在于帮助学生客观冷静地认识所谓的“失败”, 以感恩的心迎接失败, 在精神上带领学生化解失败带来的痛苦, 汲取教训, 积累经验, 走向坚强, 并激励他们把每一次失败都努力转变成成功的起点。让学生在各种经历中感受到教师对他 (她) 的爱, 在学生与他人的“对话”过程中, 学会自我“对话”, 学会悦纳自己, 拥有战胜失败的勇气, 实现自我的超越。

摘要:教师的激励与期望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具体教学成功案例, 分析了隐藏现象之后的理论支持, 剖析了其对学生发展产生的积极效应。

7.教师的期望教育论文 篇七

教师职业自古以来就是社会各界寄予较高期望值的职业之一。“尊师重教”“师道尊严”也一直是传统教育的古训。《尚书》中已经将君师并称,教师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而较高的社会地位也往往承载着社会更高更多的期望。在由《洛阳晚报》与洛阳师范学院社会调查中心联合举办的一项关于学生及家长对教师看法的调查中[1],学生在“如果让您来形容老师这个职业,您愿意怎么形容”一题的回答中,大量使用了春蚕、蜡烛、园丁、指南针等比喻,都提到了教师职业的崇高和神圣;家长则使用了更多的诸如“奉献”“鞠躬尽瘁”“舍己为人”等字眼。整个调查显示:社会要求教师不仅是个有学识的人,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模范,集学问家与道德家于一身。对于中学语文教师来说,由于其特殊的专业背景以及所教学科独特的承载内容和任务,使得人们对语文教师的期望更甚于其他学科教师。新课程改革以来,人们及教师自己感受最深的是多方的指责及指导所带来的角色的混乱和定位的模糊,这种混乱和模糊的状态给语文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方向带来了影响,教师不知自己应该怎样,自然也就难以把握专业发展的方向及作为学习者的自己在专业发展中该如何定位角色。

社会期望所集中关注的就是学生的发展情况和发展前景,也即学生的“成材”和“成人”。目前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对语文教师的希望和要求常常渗透了一些非理性的特征:

1.成材此处之“材”主要指的是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以及获得知识的能力,因此社会各界对学校中学生的“成材”标准也大都是希望学生成为一个拥有知识并善于学习的人。而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家长对子女的“成材”标准则更为简单,目标也更为直接——考得高分。家长总是希望语文教师能帮助自己的孩子快速地提高语文能力,当然对他们而言,语文能力高低最直接的评判标准就是语文成绩,因此家长更多地是希望语文教师能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分数。然而语文学科与其他如数理化外等学科相比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其成绩的提高是阶段性的而不是即时性的,短期内难以实现显著的提高。语文能力的提高是多方面努力的结果,除了语文教师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点拨、指导,还需要学生经年累月的知识积淀,并不是通过短期内的恶补就可以成功的,这样就形成了期望与现实之间的第一个矛盾。

2.成人此处之“人”主要指的是通过接受一定的学校教育,学生身上具备了作为一个正常社会人所必须具备的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基本素质。唐代的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了经典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成为历来社会各界对教师任务的不二阐释。语文教师的专业学习中包含了大量的人文社科类知识,这些知识也承载了大量“道”的内容,使得人们总是不自觉地认为语文教师即是“道”的化身,是社会标准的典范,标准人格的模本,道德的楷模,也使得人们对语文教师在学生“成人”过程中的作用估计过高,赋予的期望也过重。事实上,语文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及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的,尤其是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由于跟外界接触的机会增多,对社会的认识水平也逐渐提高,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更多的是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等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语文教师并不能起决定作用。由此便形成了期望和现实之间的第二个矛盾。

相对于此,社会对语文教师的合理期望之“合理”即是指对学校教育以及语文教师在受教育者的成长与发展中的作用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要能看到这种作用的重要性,同时也要认识到其所起作用的局限性,更不能无限地夸大这种作用。另外对语文教师的认识要抛却以往纯理想化甚至于“神”化的形象定位,重新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去看待他们。

从另一方面来说,社会各界对语文教师期望的不合理至少会在以下几方面给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影响:一是给教师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二是模糊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任务和目标;三是产生社会期望的急功近利与教师专业发展长期性过程之间的矛盾[2]。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认为所提出的期望理论认为:人之所以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达成组织目标,是因为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某一活动对某人的激励力量取决于他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用公式表示即为M=EXV,其中M为激励水平的高低(为达到高效而作的努力程度),E为期望值(对自己的行为能否导致所想得到的工作绩效和目标的主观概率,即主观上估计达到目标的可能性),V为效价(对某一目标的重视程度与评价高低)。[3]而这种不合理期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要归于F:I前的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广泛的、深入的影响。此外,长期以来各界对教师形象宣传过于单一、过于拔高,使得人们对教师的形象总是不自觉地与“奉献”“无私”“完美人格”等联系在一起。面对这种情形,我们应该对语文教学以及语文教师重新审视,群策群力,把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及整个教育活动中的角色作准确定位,帮助语文教师找准在专业发展中的努力方向。

第一,给语文教育松绑。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文学科制定了太多超越本学科的任务和目标,使语文教育承载了太多不切实际的理想和期望,甚至在某些方面承担了本应属于整个教育的责任。其实语文就是一门汉语言教育课程,母语教育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汉语这门语言,了解汉语所承载的相关文化。至于人性的塑造、人格的培养,那是整个教育的任务,并不是语文教育所独能完成独能承担的。

第二,语文教师自我合理定位。面对各方对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所作的分析和定位,语文教师必须做到冷静、客观地去审视,去鉴别,然后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和任务并结合语文教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准确地为自己定位,而不是人云亦云,今天尝试这个,明天尝试那个,结果造成个个不成,种种不灵。笔者认为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扮好以下几个基本角色——用人格感染学生的人;用知识促进学生的人;用阅历引导学生的人;用智慧激发学生的人。

第三,构建一套科学的语文教育评价体系。语文教育活动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以及教师教的方向有着强制性和暗示性。目前,高考是我国最重要的一种语文教育评价方式,这种“一考定终身”的“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在多年的实践中已经暴露出了太多的弊端,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专业进步。然而在教育活动中,评价是与其相互依存的,没有了评价,教育活动也无法存在,我们不能否定评价本身,更无法排除评价。在这种情境下人们只有对语文教育评价体系进行同步改革,努力构建一套科学的语文教育评价体系才能使整个教改形成体系互补,最终从源头上解放教师和学生,落实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这种新的科学的评价模式必须以“人”为出发点,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和激发人的主体精神,摒弃了以往以总结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为主的评价模式而为以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以期能完成对学生人文精神的重塑、对评价标准化的消解。

第四,除去“神”的外衣,还原“人”的真实。教师作为一名社会人,扮演着教育者和普通人两类角色。然而人们往往对教师作为普通人的角色视而不见,却对教育者的角色给予过多的关注,同时也赋予了太多的理想化的期望,在不知不觉中用大量美好的词汇和热情的赞誉将教师推上了“神”的高位。而教师并不会因此即真的拥有了“神”的所有特征,也不会因此即认为自己已然成“神”,在太多外在不合理期望的重压下,本质上还是一个普通人的教师感到难以承受其重,往往会产生对职业的倦怠心理,甚至各种各样的心理顽疾,这无论是对学生的发展还是对教师自己都会产生难以量化的损失。因此,我们应该对教师普通人的角色加以充分认识和关注,要明白“作为人,教师有追求自己幸福生活和生命价值的多种需要;作为人,教师需要有表现自己独特个性的空间和环境;作为人,教师有合理表现不良情绪、允许工作失误的权利”[4]。这样才能真正从教师个体的实际出发,设身处地地为教师考虑,让教师一身轻松地投入到教学与生活中去,并在专业发展中为自己设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

综上所述,面对目前的教育大环境,要更快地实现如上设想,除了和语文教师对自身角色地位、相应角色行为规范及其对所扮演角色的认识、理解与体验达到何种程度即自身角色意识的觉醒程度,以及他们在实践各种角色时的努力程度密切相关外,政府的支持、学校的配合、教师培训者的引导和社会的宽容等,无疑也是保障和推动教师角度准确定位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调查显示:社会对老师的期望值在增高[EB/OL].http://www.1yd.com_c11/news/cy.aspnewsid=158070。

[2]薛志华.社会期望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促进与抑制[J].当代教育科学,2006,(6).

[3]王先玲.弗罗姆期望理论对高校教师管理的启示[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

[4]荆建华,杨国欣.教师的“人”的角色:从心理学视角的理解[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8.教师的期望教育论文 篇八

【关键词】 教师期望效应 自我效能感 语文 辅导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3-023-01

教师期望效应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期望能引起“实现预言效应”。即教师根据对某个学生的认知而形成一定的期望,促使该学生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而最终使预言成为现实。

一、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行为的影响

每次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教师就很容易根据成绩的排名把学生分成“优等生”和“后进生”,也是因为这样的思维定势,让教师在无形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产生了不同的期望,而在教师期望效应的影响下,不同的学生也就产生了不同的自我效能感,结果我们会发现最初的“优等生”成绩越来越好,而“后进生”呢,永远都在排名的后位,很少能有突破和提高,是什么导致了这固定的“排名”呢?

1. 教师关注度的不同。对成绩好的学生给予较多的关注,提问多、关心多、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多,反之则少。

2. 在题量和难易度设计上不同。以语文为例,成绩好的学生我们会要求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给他们做大量的阅读题,而成绩不好的学生,我们只要求他们完成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要求不同。

3. 激励和提示的量不同。对于成绩好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表扬,对学生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起到的促进作用,而成绩不好的学生则相反。

4. 非语言动作的不同。对成绩好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微笑和爱抚动作,而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则比较冷淡。

正因为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信息不同,直接影响学生对自我定位的偏差。对于那些长期被教师所关注,长期在高期望信息指引下的学生形成了较高的自我效能。成绩好的学生在课堂上能更好地集中注意,经常正确地回答老师的提问,作业认真及时完成,尽力使自己的行为与老师的期望相符合,在他们认为,教师的可信度较高,所以很快并很容易接受教师传递的期望。他们也将这一期望内化为自身的期望,形成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而那些长期不被教师关注、在低期望指引下的学生容易削弱他们积极的自我效能,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也会越来越低。因此,教师的期望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及其行为结果的发生。

二、如何合理地在语文“后进生”辅导中实施教师期望效应

1. 确立期望效应的基本理念

教师对每个学生都该抱有期望,使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和提高满怀期望。教师要在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价值的、有发展潜力的。抛弃以往用成绩来衡量学生的片面的教育观,改用发现其闪光点、因材施教的科学发展观。

2. 正确把握对学生的期望度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要把握度的问题,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期望。有些学生因为无法承受老师过高的期望而选择逃避学习,而有些学生因为感受到老师较低的期望而放弃学习,从而否定自我。

因此,正确认识区分学生的能力水平,设定不同的期望,有利于学生目标的达成和自我效能感的实现。

3. 培养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强化

(1)为学生制定合理的目标,满足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为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发展区的目标,也就是学生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目标,通过目标的达成,完成一次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目标的设定非常关键,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太低容易让学生产生自满或自卑的心理。如上面谈到的伟联。

(2)对学生予以适当的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在学生每次目标达成后,教师要做出适当的肯定和表扬,让学生产生积极的自我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后进生”的内驱力一旦被激发,往往产生比一般学生更大的效应。

(3)在学生遇到失败时,尽量避免他们与自己能力相似的人作比较;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鼓励他们挑战更高的目标,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教师的期望,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业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合理的运用期望效应帮助我们的教学工作,解决我们在辅差中遇到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幼小的心灵。在这里,谁有耐心和细心,谁就能取得成功。”让我们在运用期望理论的同时也擦亮眼睛,以欣赏的眼光、敏锐的洞察力,像淘金人那样锲而不舍地挖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用自己的关爱赢得学生的主动发展。

[参考文献]

[1]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李浩然、肖存.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一期.

[2] 《浅谈教师期望效应》.申世辉.天津师大学报,1995年第五期.

9.教师的期望教育论文 篇九

罗森塔尔的实验来自于一个普通的中学, 但揭示的心理暗示作用, 表现在各个阶段、各个性质的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身上, 都是通用的。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如何发挥教师期望效应呢?

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其生源特点, 大多数学生曾在小学以及初中时代学习成绩处于中下等, 甚至部分学生被看做问题学生, 他们数学基础薄弱, 学习热情不够, 学习程度参差不齐, 但是此阶段的他们性格活泼, 积极性高, 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进入中职学校的目的是学习专业技能, 走出校门, 成为一名技工。有极少数学生有毕业后继续深造之后再进入社会的打算。

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在我校高一年级的新生中, 我随意选取了10 名学生, 跟他们讲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以及他们今后有可能的去向, 并让他们知道自己对他们的期望和欣赏。

针对以上情况, 我做了一下分析谈谈我对教师期望效应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解。

(1) 期望要符合情理。合情就是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经历和情况。中职数学学习的都是比较基础的知识, 难度较低, 注重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 注重学生动手练习。合理就是要从学生自身出发, 让学生在发展的道路上, 既满足学校和社会的需要, 又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 对未来具有积极的作用。

(2) 期望要具有可行性。期望应符合各方面的条件, 也就是说, 是基于现实的, 有实现的可能。如果说客观上是合理的, 但在主观方面, 对于学生而言, 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 那么这种期望就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没有了学习动力, 目标便不能实现。

(3) 期望应该具有挑战性。只有超出原有的水平, 学生才会觉得有挑战性, 有吸引力, 有激励性, 通过自己的努力可能达到期望的目的。

(4) 期望要内隐。教师的期待应当是温情脉脉的感化, 是与学生产生心灵上的感应,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顺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不能只是口头上的说教, 压制性的语言只会重伤学生的心灵, 造成逆反心理。

(5) 期望要持久。期望要有信心和耐心, 当我们把这种期望传递给学生之后, 在一段时间内, 或许并没有出现预期的变化, 但我们此时不能灰心。

在中职数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期望效应的主要观点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 鼓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应多表扬, 哪怕学生的进步只有一点点, 我们也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他们进一步努力, 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老师的表扬, 学习热情便会提高, 同时, 我们也应让学生明白, 教师对他们的严格要求正是对他们前途的关怀与负责, 是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的对他们真正的爱。

(2) 心理暗示是教学的必要手段。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者,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以亮丽的期望, 鼓励学生追求更加美好, 发生与期望相一致的变化, 是责无旁贷的。

(3) 需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暗示。我国有句俗话: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论证了这一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发展领域, 没有差生, 也不可能有差生, 学生在这个方面表现的不好, 在其他方面肯定有表现优秀的情况。只要我们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 进而提供合适的环境和训练, 每一个学生都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4) 心理开发同时就是智力开发。从教学实践可以看到, 罗森塔尔名单上的“非常聪明的孩子”, 不但在心理上变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而且在学习上也都有较大进步, 这就是心理与智力同时开发的实例, 心理积极促进智力发展, 智力发展也促进心理的发展。

在教学工作中, 保证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前提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要学会与学生做朋友, 从内心把每一个学生都看做祖国的未来, 肯定他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态度要平等, 扮演好学生朋友的角色,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不能像传统教育中那样把自己放在高高的位置上, 使学生敬而远之;宽宏大度, 尊重学生个性和兴趣爱好, 赢得学生的信任, 将生活中的事物数学联系起来,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中职学校数学教育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给予恰当的目标, 寄予学生较高的期望, 提供适当的环境领域, 热忱的对待学生, 换位思考, 设身处地为学生, 保护学生自尊心, 切实尊重学生的人格, 学生就会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和习惯,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期望效应给了我们重要的教育启示, 我们的教学实际中应有效合理的利用这种积极的情感因素开展数学教学工作, 使教学效果将会明显改善。

摘要:教师期望效应是指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从而对其学习效果产生的影响。在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如能恰当运用这种效应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使学习成绩有所提高。结合实际工作, 就如何在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发挥教师期望效应, 帮助中职学生对于爱上学数学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教师期望效应,职业学校,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纪筠.试谈“罗森塔尔效应”[J].心理世界, 2005 (4) .

[2]刘高海.成功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3]任其平.教师非言语评价的心理效应[J].教育评论, 2000 (03) .

[4]刘刚.对教育中“皮革马利翁效应”的反思[J].昌吉学院学报, 2008.

10.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期望教育 篇十

(一) 树立期望, 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外语学习态度是学生的认知、情感等在外语学习上所产生的倾向。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直接的影响。大家知道, 渴望获得更多知识的学生会通过自身的努力, 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一些态度消极、自主学习性不强的学生会降低他们在学习中的动机, 也减少了英语语言的学习。因此,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学习态度极其重要。作为一名教师, 首先就是要提出期望, 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2]。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让学生把英语学习与社会的繁荣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 来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 建立学习的信心以便提高其学习的热情和自主性。可以根据学生们的成绩, 把他们分为学习成绩好、学习中等、学习较差三个等级, 对学习成绩等次不同的学生制定的期望教育也有相应的不同。

对于优等生, 教师的期望应偏高些。他们的自信心强, 学习劲头足而持久, 学习动机也比较明确。在一段的学习时间之后, 有些优等生达到了教师的期望, 而有些却没有达到学习的目的, 这就需要教师们总结经验。对完成实现目标的学生重新制定一个更高的教育期望, 对没有期望的学生要分析他们的原因, 寻找学习中的差距, 给予及时的鼓励, 让其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对于学习中等的学生, 教师们要找出他们学习差的原因, 总结并分析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对他们提出一个可以实现的教育期望, 重新树立他们的学习目的。教师要让中等生明白与优等生的差距, 从外语的基础词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 以及学生们自身的优点, 方方面面, 与学习好的学生进行对比, 让他们产生超越优等生的心理, 这时再提出对他们的期望[3]。等全新的教育期望实施后, 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观察、分析, 不可像对学习好的学生一样, 直接分析他们的学习成果。

学习较差者则是英语教学中教师采用期望教育的最佳对象。由于成绩差的学生在学校中经常被忽视, 因此他们一般都有消极、胆小、自暴自弃的心理。但通过与他们的悉心交流, 你就会发现, 他们往往都具有很强烈的学习愿望, 想要学习好的意念非常坚定[4]。并且他们的智力与其他同学比较都不差, 只是有些学生的英语基础会差一些, 一些学生的学习方法也不得当, 还有的学生会认为自己的成绩上不去了, 不再努力。但他们都很想取得成功, 渴求他人的信任、理解, 所以, 他们对教师话语都十分敏感。那么只要在适当的时候, 在课上或课下理解他们, 对他们的期望不要过高, 给他们充足的信心, 那学生们就会感动, 努力学习。

(二) 强化教育期望, 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影响语言学习最根本的情感因素, 也是生成学习目标的内驱力和产生语言学习的愉悦态度的联合体[5]。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意愿、情感需要, 重视与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形成气氛适宜的良好学习环境, 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增强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动机。强化教育期望, 即利用学生已实现的教育期望, 加强学生们实现更高期望的信心, 强化了的期望是最好的学习动机。这实质上是利用迁移规律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利用期望教育, 结合迁移规律, 用学习态度来影响学生们现阶段英语的学习情况。

(三) 完成期望, 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完成期望就是要将明确的教育期望分解, 使之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的环节中, 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的学习重点, 提出不同的相应的教育期望, 让学生们产生求知的欲望。实际上是用一个小的期望来促使他们产生求知欲的教育过程, 加强学习的自信心[6]。教师运用适当的表扬与鼓励, 既增强了信心, 又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教师应在掌握并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前提下, 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的学习发展空间, 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

二、在英语教学中期望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英语教学中期望教育有很多的优点, 但如果采用不当, 会有消极的影响。因此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 期望教育值不能太高或太低

英语教学中, 提出的教育期望要建立在学生的实际水平、自身的运用能力上, 教师不能对学生的教育期望设定太高, 那样就会犯下不切合实际的错误。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毕竟有待加强, 教师若是过分强调教育的期望目标, 会导致学生们实现不了既定的目标, 产生很强的逆反心理, 也会有挫折感。而且, 期望值的设定也不可过低, 太容易达到也会让学生产生放松心理, 无论在学习还是在自身的思想认识上, 都不利于学生们的进步与提高。

(二) 期望的质量要适中

在英语教学中采用教育期望, 应具有一定的政治高度, 要顾全大局, 有宏观的思想觉悟。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实现高质量的教育期望, 从而达到全面发展。

(三) 期望的时间要合理

能够实现的教育期望是教师的教育过程, 这就要求师生们共同努力, 通过合作进步, 使期望实现。教学的过程不宜太长, 那样会使学生没有压力、紧张感;但教学的时间也不能太短, 内容繁多, 让学生感到很大的压力。教师在英语的教学中, 根据所教学生的学习成绩、智力、学习技能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教育期望, 对他们的期望进行分段调整, 来使之达到预期效果。

(四) 使用期望教育的方法要灵活

进行教育期望的形式多种多样, 不仅仅在于英语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个部分。教育期望应具备动态的发展性, 既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设置的期望目标, 须随着学生内在的水平和现有的水平变化而变化, 以其动态的目标达到期望教育的效应。

三、英语教学中的期望教育效果检验

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教育方法来检测学生们实现的期望效果。首先, 可以挑选出学习成绩和智商上相等的学生, 他们的成绩在班级上的整体排名应在中等。把他们分为两组, 对这两组的学生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A组进行期望教育, 给予及时鼓励、多在课堂上问他们问题[7]。在课下, 多对他们进行辅导, 关心重视;对B组同学, 教师不采用期望教育, 而是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进行。不久, A组的平均成绩明显比B组的要高。通过这样的对比, 能够了解在英语教学中, 期望教育所起的重要作用。而且期望教育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目标明确, 心情也很好, 因此对于新知识的掌握要更为快些。

教育是科学, 需要缜密的思维;教育是艺术, 需要独具匠心的创新意识。愿每一位教师, 通过期望教育, 把学生当作课堂的对话者、平等的参与者,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充分调动、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把成功的机会奉献给学生, 让他们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轻轻松松地学习, 从而享受英语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摘要:期望教育就是教授的人让学习者制定一个能够完成的目标, 鼓舞并教授他们, 使之有信心达到、完成目标。让学习者尽最大的努力, 自主地学习, 能够自愿地实现既定的学习计划。在现今的教育教学中, 普遍存在着教育观念的偏差。因此, 要在日常的工作中有公平的心态, 用爱心、公正的心去关怀、爱护学生, 把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准确清楚地展现, 让他们知道,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 都是出色的。只要学生们脚踏实地地学习, 勤勤恳恳, 前途必定光明无限。在教师的长期鼓励下, 学生们会把志向化作动力, 朝着目标而努力, 按照教师的期望方向而发展[1]。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会完全地受制于他们的智商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教师也有能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应用期望教育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都将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期望教育,主观能动性,英语教学,学生

参考文献

[1]Ellis, Rod.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2]束定芳, 庄智象.1996.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Gardner, R.C.&Lambert, W.E.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Newbury House, Rowley, Mass, 1972:163-164.

[4]Marion Wills&Robert L.Burden,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CUP, 2000.

[5]闫传海, 张梅娟.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介入[J].外语界, 2002 (5) .

[6]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J].外语界, 2002 (6) .

11.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期望教育 篇十一

严谨的科学实验也证明,教师的期望对一个学生的智力开发、能力培养、人格铸造以及事业成功,都可以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现根据教学实践,笔者作出如下分析:

一、期望教育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提出期望阶段,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提出期望首先要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学习目的的教育是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是与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及学生的世界观培养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英语的社会意义,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英语的热情和自觉性。

在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期望。优等生学习动机较明确,学习劲头足,自信心强而持久,对他们的期望要定得偏高一些,即属于“跳一跳才能摘到桃”的类型。对中等生类,在分析他们英语学习成绩稍差的原因的基础上,帮助他们确定学习目标。后进生是实施期望教育的最佳群体。结合期望教育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若要有用需努力”的信心和决心,运用成功来争取更大的成功,最终实现教师的期望。通过这样的分档对待,在班集体里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2.强化期望阶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强化期望就是及时利用已实现的短期期望来强化学生对实现中、长期期望的信心,实质上是利用迁移规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有的学生英语成绩较好,而其它学科较差;也有的学生小学成绩较好,而初中较差。对这样的个体,最好的方法是利用期望教育,结合迁移规律,用其它学科的成功经验(包括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来影响其现阶段英语的学习。这种触类旁通的效果可以增强学生实现期望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原有的学习动机。

3.分解期望阶段,使学生产生求知欲

分解期望就是将一个具体的期望分散开来,分别落实于各个教学环节,做到环环有目的,节节有期望,针对不同的学习重点提出即时的不同期望,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笔者采用的方法一是在课堂上或个别辅导时暗示学生“你能行”;二是在考试前复习阶段启发诱导。二者均使学生产生急切的求知欲,并增强自信心。

二、期望教育的实施

1.借助动作姿势关怀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想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除了评议鼓励外,更好的是运用动作姿势。如注视、微笑、点头、关怀性的抚摸等,尤其是目光暗示,是一种无声的语言。目光变换中向学生投注自己的期望、期待,或鼓励,或肯定,或提示,学生会根据教师的目光调整自己的行为。

2.采用多奖、少惩的鼓励法

对学生奖励蕴含着教师的殷切期望和鼓励,不断激励学生学习和上进,使之产生更高的自我期望。切忌对学困生妄下定论,更不能罚他们多做作业,如果这样就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之产生逆反和对抗心理,丧失学习和做人的信心。因此,教师在工作中应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多奖励、少惩罚,诱导、促使学生的自我期望和教师的高期望逐步趋于一致。

3.运用循循善诱疏导法

当学困生遇到学习中的困难时,便会失去信心。面对这种情况,要鼓励学生,让他们坚信当遇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逆境时,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顺境的信念。对他们进行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的教育,并以自身的经历来教育学生,感化他们,让他们感到教师没有遗弃他们,教师的心目中有他们的位置。

三、英语教学中运用期望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期望教育固然有很多优点,但操作不当也会出现不尽人意的地方。以下几个问题在具体实践中需要注意:

1.期望值不能过高或过低

英语教学中期望的提出应建立在学生实际能力所及的基础上,不能期望过高,不切实际,否则就可能犯揠苗助长的错误。人的主观能动性毕竟是有限的,过分强调则容易导致期望过高而实现不了,也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挫折感。期望也不能定得太低,因为轻而易举容易使学生思想上放松,不利于他们学习的进步与提高。

2.实现期望的时间应合理

实现期望是一个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最终使这个期望落到实处。这个过程既不能太长,使人感到遥遥无期而无紧迫感;也不能太短,使人感到太仓促,压力太大。应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和学习实际合理确定,并结合期望值分段调整,以求完美。

3.提出期望的方法要灵活

提出期望有多种形式,不仅限于英语教学的某一环节。对全体学生的期望可以结合参与学校、地区和国家等大型活动以及组织班会、集体讨论等形式进行。对个别学生的期望可以在集体场合,也可在个别谈心时进行。

期望教育是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只有教师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期望教育之花开得更好、更艳。[e]

上一篇:认定劳动关系的凭证下一篇:钢筋桁架楼承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