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重阳节与道教文化的关系(13篇)
1.浅析重阳节与道教文化的关系 篇一
浅析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的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强调诚信为本、创新驱动、质量至上和团队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经营者们的青睐。许多企业已将企业文化建设,列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胜利的重要内容。然而,有些企业虽然做了大量的企业文化工作,却理不出企业的文化特色和品牌。企业文化只开花不结果,其原因有多方面,但企业文化缺乏制度化约束和管理应该是主要原因。
一、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它是企业理念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行为形态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的复合体。
文化与制度之间是一种蕴含与互动的关系,文化中蕴含着制度,制度中也体现了文化。没有文化的制度与没有制度的文化都是不可想象的。文化理念形成管理制度,即文化理念是管理制度形成和创新的依据,而管理制度又要反映文化理念的要求;管理制度强化文化理念,即管理制度是文化理念的产物和载体,对文化理念特别是对新文化理念的巩固与发展又具有强化作用。
人们总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去完善和改革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如果不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相适应,企业战略目标就无法实现。一定企业制度的建立,又影响人们选择新的价值理念,成为新的文化理念的基础。企业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脱节造成的,企业的管理制度如果违背企业的文化理念,那么企业将陷入“知行不一”的病态文化之中,阳奉阴违、溜须拍马将成为员工们的“理性选择”。由此可见,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企业文化只有转化为管理制度才具有生命力,同时,任何管理制度都是在某种具体文化理念的指导下制定的,因而都有文化的底蕴。
二、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的作用
任何一个企业家都希望把自己的企业建设成一个内外协调、上下同心的团队,但单靠物质激励和管理制度是很难做到的。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强力黏合剂,它可以把企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团结在企业周围,从而产生一种凝聚力。
企业文化会改变员工与公司的关系。员工将不再视“公司”为“老板的公司”,而是称为“我们的公司”。员工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他们会心存感恩,真正做到以企业为家,为自己工作。他们会主动加班,会对公司发展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在萌芽时就会先于领导发觉并及时消除。
严格的管理制度是员工行为规范的“硬”约束,而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非强制性力量的“软”约束,它能弥补管理制度的不足。如果说管理制度是让想犯错的人不敢犯错,那么企业文化就是让有机会犯错的人不愿犯错。同时,管理制度是由人制定的,难免会有“漏洞”,这些“漏洞”就要由企业文化来管理。
规范化的制度体系可以使企业从忙乱到有秩序,也可以使员工的工作从被动变为主动。因为不是人在管他,而是系统在管他。员工也不会被环境牵着鼻子走,而是主动出击,有效完成工作。同时,规范化的制度体系还可以把领导从“繁忙的杂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战略、搭班子、带队伍、建文化”。
三、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的落地
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化和制度化是企业文化落地的关键所在。所谓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化和制度化,就是要把企业统一的价值理念转变为集团各部门、各公司的具体理念和相应制度。
企业是一个系统,在它下面还有许多子系统,每个子系统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员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选择具体角色,但却无法选择角色要求。角色要求的差异意味着处于不同角色位置的人的理念上要有差异。也就是说,在企业统一的价值观指导下,不同的职能部门和专业公司要提出符合自己角色要求的价值理念,同时也要制定与本部门和本公司价值理念相对应的管理制度。
例如,海尔的核心价值观是“真诚到永远”,据此,营销部门提出了“先卖信誉,后卖产品”的营销理念;人力资源部门提出了“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用人理念;研发部门提出了“创造新市场,创造新生活,客户的难题就是我们创新的课题”的技术创新理念;职能部门则提出了“您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的服务理念等。也就是说,企业各个子系统必须依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制定相应的理念和制度,才能战略性地实现企业价值观或使命。
管理制度化是企业制度变迁或制度创新的过程,也就是把企业倡导的文化理念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的过程,它是将企业文化理念转化为员工自觉行为的关键。文化理念必须转化为管理制度,否则,企业文化变革不可能成功。在将文化理念转化为管理制度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制度与价值观的联系,防止二者脱节。企业文化总是沿着文化理念—管理制度—新的文化理念—新的管理制度的轨迹,不断发展、丰富和提高的。
总之,企业文化变革的重要任务就是根据文化理念的要求,塑造出自己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变革的成功或失败,不在于企业提炼了什么精神及提出了什么理念,而在于制度化的工作好坏和执行力度。将企业新的文化理念制度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样,才能使企业有了应变各种环境的个性文化底蕴,企业才能真正做大做强,最终成为“百年老店”。
2.浅析重阳节与道教文化的关系 篇二
语言和文化不可分离。文化是一个整体的系统,语言是整个文化系统中的子系统。在众多文化子系统中,语言有其特殊性,它不仅可以独立参加文化整体运作,而且可以充当其他子系统的表达形式。该民族文化中一切文化现象,在其母语中都必须有相应的有声表达符号。也就是说,在一定意义上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语言的发展过程体现着该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文化背景变迁,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观、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态度。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因此,语言习得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要了解说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用语言表达思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
二、语言文化内涵对交际语言的影响
语言的交际功能方面离不开语言的文化内涵。交际能力包括语言、功能、语境、交际者之间的关系、社会文化知识这几个方面。其中后三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语言得体性。语言得体性离不开社会文化知识。交际能力要求学习者的语言要得体、恰当,符合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这种能力反映学习者对所学语言文化背景的了解程度。文化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所以,语言和语言的应用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这也证明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以《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为例,《辞典》提供了文化背景方面的信息。如thirteen后面注明:“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Friday的注释:“许多人认为正逢13号的星期五是不吉利的。”又如daughter-in-law的解释为:“在西方国家,儿媳妇通常不像在其他社会那样融入丈夫的家庭。”在go on a diet之后的注释是:“节食:许多人,尤其是女性会定期节食,因为她们认为瘦一点看上去更加迷人。她们花钱让‘体重控制协会’等公司帮助她们制定节食计划,并在减肥期间给予她们支持。大多数女性杂志都刊登节食计划,而且每年都有关于最新节食动向的书籍出版。”
中西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文化内涵有较大差异,反映出的语言文化内涵同样有较大差异。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流传至今的古代诗歌众多,倘若不在“当时”、“当地”,即使是中国人,想真正了解一篇古诗的文化内涵也不容易,何况是文化内涵截然不同的外国文化。又如,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莎士比亚的经典语言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someone’s pound of flesh”在戏剧作品中指夏洛克坚持要索取的那一磅肉,现在用来表达“合法但不合情理的要求;无情的索债”之意。
此外,即使是单一的社会文化,具有不同社会背景的人对于同一种语言的掌握也有悬殊。一位中国的学者与英国当地的农夫相比,也许中国学者在文学作品赏析及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知识方面远远超过英国农夫,但却永远也比不上英国农夫纯真、地道的英语。其根源是我们没有生活在那个语言环境里,不浸泡在那种文化之中。
以上几例说明,仅仅学习语言本身并不能习得优雅地道的语言,全方位的文化背景知识才是学好地道语言的根本。
三、二语习得与社会文化相结合
语言具有“社会性”,语言的表达受文化要素的制约,又与文化要素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语言研究不能脱离文化研究,而是应把语言的习得放在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也就是说,社会文化系统不可能脱离语言系统独立存在,反之亦然。因此,第二语言习得要与社会文化相结合。
语言的习得并非只注重语言本身,了解掌握语言环境才能习得地道的语言。由于语言文化内涵的不完全对等性,同一个词汇的意义在不同的文化内涵中存在不同的表达形式,学习者需要结合文化背景在差异中找出相似点。此外,受语用迁移的影响,以母语为依托习得另一种语言遇到的难度比单纯学习母语的难度大。语言的表达形式受文化的制约,一种文化难以解释另一种文化制约下的语言现象,否则必然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其深层原因就在于语言使用者对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度较低。此外,母语的负迁移或无意识的语用迁移也会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的障碍。而与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恰好可以跨越语言表达形式的障碍,促进语言的沟通,加速建构语言表达方式的近似性,对第二语言习得无疑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树立崭新的文化语言观,即从文化的角度研究语言,又反过来通过语言学习了解文化。学习语言必须学习文化已不言而喻,即要求外语学习者在掌握外语系统内部规则的同时,也要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知识,培养一种强烈的文化习得意识,唯此才能真正发挥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之功。
参考文献
[1]戴炜栋, 束定芳.外语交际中的交际策略研究及其理论意义——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之三[J].上海:外国语 (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 1994.
[2]刘润清.北京:再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从《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说起[R], 2009.
[3][美]萨维尔·特罗伊克.二语习得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4]隋慧娟, 李郁.第二语言习得交际策略的研究[J].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3.
[5]田保文.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心理使役动词习得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2007.
3.浅析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的关系 篇三
【摘 要】大众文化是由大众传媒决定的,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的诞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大众文化的发展也与大众传媒息息相关。作为传播信息的手段、工具,大众媒体是大众文化的载体,同时大众文化的流行也促进了大众传媒的兴盛。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系,互相促进发展。本文分别选取报纸、电视、网络这三个传统与新兴的大众媒介探讨与大众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大众传媒 大众文化 影响
一、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的定义
有关大众传媒的定义,有多种定义方式。从手段、工具的角度定义,大众传媒是指传播媒介,即是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传播信息的手段、工具;从机构组织的角度定义,认为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介机构是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复制和传播的专业组织,从其生产规模的巨大性和受传者的广泛性而言,又把它们称为大众传播者,或称为大众传媒。大众文化是指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工具进行沟通,所构成的集团规则、习惯、语言、态度等。如果没有沟通交流,就只剩下没有意义的行为动作,而这一技术和沟通的手段、工具就是我们所说的大众媒体。可以说大众文化是由大众传媒决定的,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的诞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大众文化的发展也与大众传媒息息相关,同时大众文化的流行也促进了大众传媒的兴盛。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互相促进发展。
二、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传播的影响
特别是近代社会,大众文化不能离开大众媒体。大众媒体影响大众文化,产生大众文化。大众媒体的类型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情报信息,大众传媒制造文化,并且大众媒体将其制造的大众文化进行扩展。随着时间的流逝,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密不可分。在经济发展、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大众传媒的发展速度飞快,作为手段和工具的报纸、电视、网络等传统与新兴的大众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则是大众文化的载体。而且,虽然大众传媒是手段和工具,但是大众媒体自己本身也是沟通本体,人们通过多样的大众媒体看世界,从情报中开发自己的思想和观念。曾任英国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所长的斯图亚特·霍尔说:“无论是就质和量的观点来说,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20世纪,媒介在文化领域里已经取得了决定性与关键性的领导地位,单只是就经济、技术与社会文化资源来看,大众媒介所能控制的部分,比起目前还存在的所有更为传统的、更为古老的文化渠道,其素质优越多了。”
1.报纸与大众文化
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体并不是物理、化学上等所定义的物质实体和现象,而是为了传递信息、情报,所携带的一种符号状态。特别是报纸这一印刷媒介,就是一种以活字的形式,为传播世界范围的情报,它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都是大众文化的载体,以文字的形式将大众文化传播至每一个角落。报纸的特点为受众广泛、内容丰富、更新迅速、覆盖能力广泛。人们读了相同的报纸,如果看到同样的情报信息,容易形成相同的价值观,形成共同认知。尤其是报纸上具有评论性质的文章,代表着报社的立场,并且具有一定的舆论导向性,影响着人们的观点和思想以及生活方式。通过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大众文化得以创造和传播,没有大众文化就无法得以传播,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形成的重要手段。
2.电视与大众文化
随着电视传媒的迅速发展,电视具有传播的时效性、多样性、广泛性等,能够满足大众对信息传播的需求。近年来可以称为大众传媒中的主流媒体,是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2002年兴起的民生新闻,这一新型的新闻报道节目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广泛地发展起来。民生新闻以“民生”为理念,新闻内容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将镜头面向大众,贴近大众,全部是大众关心的内容报道,在每天晚上的黄金时段播出,收视率极高,建构着以大众为主导的大众文化,促进了大众文化的发展。而且,电视剧以及综艺节目也是大众文化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国省级电视台对电视剧以及综艺节目的制作大力投入,电视剧和综艺节目不断创新、题材新颖、层出不穷,促进了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的发展,满足了大众审美和欣赏上不断变化的需求。
3.网络与大众文化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其已经成为大众传媒的新兴角色,冲击着报纸、杂志等传统大众传媒。近年大众文化的盛行与网络的高速发展密切相关。网络的发展速度飞快,同时信息传播速度也变得飞快,使大众文化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大众文化的传播时间和空间无限扩展,是大众文化延伸的重要源泉。网络媒体作为大众文化的载体,其传播的情报信息愈来愈被大众所接受、所熟悉、所喜爱,甚至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和日常生活,成为大众文化发展的新兴动力。网络媒体的出现使信息的传播速度空前提高,信息大量涌现。例如,大众使用较多的微信、微博的盛行,其评论、转发功能的运用,使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大众文化传播的流行手段。而且网络媒体具有能够保存的特征,将不断发展、日益更新的大众文化永久并良好地保存下来。
三、大众文化对大众传媒的影响
大众传媒成就了大众文化,同时大众文化的流行也影响着大众传媒,促进了大众传媒的兴盛。大众文化在大众传媒的推动下快速发展,使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的受众和传播信息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使得大众传媒自身得到了发展,使得大众传媒愈来愈有大众文化的特征。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为主要群体,是大众的文化消费形式。随着大众文化的扩散,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的受众范围也从都市扩展到全体大众,具有了平民化、世俗化、标准化的特征。而且,从内容上来说,随着地方都市报纸的不断增加,其言说空间得到了扩展,从之前的政治、经济为中心扩展至与大众息息相关的社会文化生活为中心。大众文化也使得电视传媒具备了平民化的特征。除此之外,大众文化促使电视传媒不断发展壮大,内容不断丰富,愈加能满足大众的欣赏所需。其中,日益增加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所蕴含的大众文化也备受人们所青睐,使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身心放松、压力释放。在网络传媒方面,使得本身内容就极其丰富的网络空间不断得到扩展和延伸。例如,大众文化中动漫、音乐、游戏等内容与网络媒体结合,使得网络媒体中增加了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等内容。大众文化与网络传媒的结合,加速了网络传媒的发展,形成了许多网络文化,网络传媒的内容增加了许多大众文化属性。
总之,大众文化的盛行是文化发展的必然,大众传媒在其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它推动了大众文化的发展;同时,大众文化也促进了大众传媒的发展,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黄匡宇.当代电视新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3]武小红.试论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的影响[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4(02).
4.浅析重阳节与道教文化的关系 篇四
谭忠银
9月7日到都匀康城加油站实习至今已有一个半月的光景。从加油员做起,学会了加油操作、管控机的使用、交接班的流程等;10月份开始对员工进行岗前训、油品计量、帐表填报、管理台账撰写等,这一系列的学习经历使我真正的了解加油站的日常工作,基本了解和掌握加油站站长日常要处理的工作事务。
在加油站工作的这段时间,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晚上总在思考白天上班时遇到的问题,反思自己在处理一些事务是否妥当,还有更好的处理办法吗?早已把自己当成一名站长,这样将来才可能尽早的进入工作状态。尽量去了解加油站员工,刻意地去观察他们在工作中所表现的状态和态度,他们存在的问题也是我将来要解决的。
近年来,公司为了应对成品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一直在努力提高加油站员工的素质,吸纳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到站就职,进一步加强公司人才的储备,这具有重大的人才战略意义,但这部分人员进入加油站后是否发挥到预期的作用呢?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在学校或之前的工作岗位表现很优秀并获得过成功,但进入加油站后能否延续良好的状态,将加油站工作视为自己人生的新起点,不断学习进步以求更好的发展。
据我在康城加油站了解到的情况来看,高学历、高素质的加油员确实在很多方面比一般加油员做得好。以加错油品为例,2名大专学历的加油员从未出现过此类事故,而另外7名加油员(其中初中学历1名,高中、中专学历6名)中就有4人出现过加错油品的事故,甚至有人还不止一次。又以便利店清点货物为例,他们所花费的时间仅为其他人的一半。此外,在学习能力方面,文化程度稍低的员工表现就稍逊一筹,接受能力要差一些。站长交办的同一项事务,高学历员工完成速度快、出错率低,在这些方面文化水平稍低的员工就出现问题了。
然而学历在加油站似乎具有两面性,学历越高,其要求的劳动报酬也要高些。加油站均以销量及规范化服务等方面考核计发工资,然这些员工对加油站所付的薪酬不是很满意,抱怨与消极的工作态度也油然而生,站长所交办的一些事务也仅以应付完成而终。以冲洗厕所为例,因该站水压过低,隔一段时间须冲洗厕所以保证清洁,这些方面他们做得就比其他员工要差。他们之所以还在加油站或许仅仅是因为还没找到更合适的工作罢了。
5.公路文化建设与行业发展关系浅析 篇五
“行业文化是深巷的酒”,一个成功的行业必定会形成一整套的属于本系统的文化,一个成熟的行业文化又必定要经历必要的摔打和锤炼才能形成。俗话说:“千锤万凿出深山”。一个好的行业文化氛围建立之后,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团队协作的精神、新鲜的活力和朝气,可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是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就我们公路行业而言,我个人认为不论是成熟的行业还是正在发展中的行业,其行业文化主要函盖行业发展理念、行业经营管理、行业品牌塑造和诚信合作等方面的内容,形成一个体现时代精神、具有竞争实力的文化体系,归根结底是一个行业、一个单位的软实力的体现,软实力的提升关乎行业的发展。下面我就个人观点谈谈公路文化建设与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和重要意义。
一、公路发展的理念是行业文化孕育的导向
公路行业发展取决于理念方向的正确。行业行为的正确方向取决于单位根本指导思想的引领,而形成一个行业的发展理念。形成什么样的发展理念企业就有什么样的文化,因此,它的形成是至关重要,它是行业生存、发展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因此,宣传本行业的发展理念是根本,传承具 有本行业特色的精神,在点滴的酝酿之中形成本行业的特色。大凡成功的企业或行业都是这样,像日本的丰田、美国微软公司等国际大企业对它的所有员工把熟悉和了解本公司的发展理念作为自己的必修课。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和遵循,企业与员工的命运合二为一,志同道才合,企业和员工具有了共同的价值观、目标和信念,员工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遂而形成属于自己行业的属性,企业的发展才有长足的进步。
二、行业运营管理是行业文化的途径
行业运营管理模式是行业文化形成的最佳途径,成功的行业文化肯定不外乎科学合理的决策、合乎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精神,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管理机制,它给企业带来的是强劲的发展势头,良性的发展环境,丰厚的社会效益。否则,将出现人浮于事、人心焕散、忙于应付、各自为主、一盘散沙、强于维持的艰难窘境,要挽回局面代价沉重。因此,科学合理的决策是行业走向成功的必然要求,在行业投资方向、人才引用、制度建设等重大决策方面,应该充分发扬民主,通过集体的智慧决策行业的大政方针。合乎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是行业发展的灵魂,正如公路人传承的“吃三睡五干十六”的拼搏精神和勇于奉献的时代创新精神,才有今天公路人的不凡业绩。管理追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尊重人、培育人、激发人取决于行业的制度,实施人本管理,激 发人的热情,尊重人的尊严,满足人的合理需求,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实现人的创造性,也实现了管理的最佳目的。
三、行业品牌塑造是行业文化的体现
对任何一个行业来讲,塑造自已行业的品牌是首当其充的,公路行业的品牌的塑造不简单于广告宣传,它其实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为民服务效应、工程质量效应等,它既是行业品牌塑造的核心,也是行业文化的精髓。公路行业面对的是执法为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群体,要打造属于自已行业的品牌只有遵章守规、规范、阳光、文明执法、点滴做起,打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得起社会民众考量的服务机构和优良工程。俗话说“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打造一个精品工程、塑造一个行业标兵都是行业文化的体现,其辐射效应是持久的、正面的,其价值也无价的。
四、行业信誉是行业文化的基石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行业的诚信度可以决定其生存空间和民众支持度。它是行业发展的纽带和桥梁,脱离了信誉其它无从谈起,不任是行业与行业之间,还是行业内部上下级、领导与职员之间都离不开诚信交往,精诚合作。有人研究表明,人只有在充分信任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潜能和效益,一个行业的发展同样也不例外。否则,行业失去的是市场,丢掉的是的发展,伤害的是民心。因此,一个行业的 发展离不开诚信的行业文化氛围,缺少诚信与信任的行业文化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业文化。两者给行业带来的是活力、动力和创造力。
6.论电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 篇六
摘要:随着大众文化生活越发丰富多彩,电影也早已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看电影本身就是一种大众文化,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又反映出了一些具体的文化现象。而同时,影片中所展现的很多内容也折射出一些社会现象。这样层层递进,渗透着大众文化。
关键字:电影文化 大众文化 关系
“大众文化”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所产生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具体到中国,由于历史文化、现实国情的复杂性以及“一国两制”国体模式的独特性,中国电影的创作呈现出一种多元异质共存的局面。大众文化是以工业社会的发展为背景,经技术革命特别是传播技术革命而出现的一种文化。它属于一种商品性的文化,具有通俗性,流行性,娱乐性。是依赖大众传媒建立起来的文化,是一种传媒文化。电影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播方式,它为大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通道.同时,电影的也通过大众文化发展壮大。他们之间是相互依托。
在今天的生活电影制作中,电影制作者把现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些共同的大众生活和认知通过一些手段表现出来,这些共同的大众生活特点其实就是大众文化在某个方面的缩写和投射。比如说现在的房价是中国现在社会的一个共同问题。在许多反映城市生活的电影中,它已经成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矛盾。电影导演把握了大众心理,把这一共同问题表现在电影里。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就容易通过自生的感受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再么个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呼应,一种虚拟的“相互理解”。他们就会通过更多的同类电影来寻找这种情感的宣泄。这样就支持了电影的发展,电影在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大众文化的发展。电影实现了其商业目的。同时也体现了大众文化是一种商品性的文化,具有通俗性,流行性,娱乐性。是依赖大众传媒建立起来的文化,是一种传媒文化。
90年代中国电影文化体系的分化,虽然没有完全线性对应于主流文化、知识分子文化、大众文化的分层结构,但“主旋律”电影与“大众性”电影的话语核心,仍然潜在暗合了“三权分立”文化语境的内在本质——“三权分立”的话语实践,将电影生产/消费/市场积累一并纳入多重主题形式的文化运动之中,一方面解构了80年代中国电影“政治/道德”象征符号系统的稳定性,在多重文化话语的权力极限处,延伸出超越纯粹“政治/道德”文化价值实践的观影经验;另一方面,又在具体“解构”中激化了电影的“形象”(“影像”)叙事能力,使中国电影在90年代文化语境中,有意识地选择了对于各种不同文化主题的不同隐喻——“隐喻的意识形态效果便既要捕捉又要扩充,即产生一种‘想象的’等同,但却是通过掺杂能指来做到这一点的。这样,意义变得更为充实、稳固,但也多少有点退行”[1] ——从而在社会整体“观影期待”上分割出多种可能性的文化满足。其实,90年代以来,曾经以同样活跃的艺术“精英”姿态在80年代中国银幕上编织了一个个“电影英雄”传奇、且又同整个“政治激进主义”文化运动休戚与共的“反思/批判电影”文化形态(《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黑炮事件》、《绝响》、《一个和八个》、《老井》、《黄土地》、《本命年》、《晚钟》、《盗马贼》,等等)的消失与不复重返,便已然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在文化经验的巨大裂隙中,向80年代文化及其所体认的主流与“精英”共享的“政治/道德一体化”价值模式的告别仪式,已在中国电影文化体系的新的分化之初,便完成了它最辉煌、最激动人心的一幕;紧接而来的,则是当代中国电影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接二连三地“与往事干杯”。
特别是,90年代中国“主旋律”电影与“大众性”电影文化形态的不断确立,在更为潜在的意义上,也揭示出“三权分立”文化语境的内在运动规律:主流文化话语、知识分子“边缘性”话语及大众文化话语的分化,因相互之间意识形态利益的不同联系,往往产生出不同的运动/组合关系。主流文化话语作为政治意识形态的正统权力实践,始终一贯地坚守了“政治/道德”秩序的上层统治地位:其与大众文化话语间的关系,建立在制度化的“正统性”与非制度化的“民间性”的天然差别之上。因此,就主流文化话语而言,“三权分立”语境虽然突出了大众文化话语的意识形态权力,但它却又无力完全彻底替代占支配地位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叙事要求:“主流”依旧是一种自在的存在(只是它的“自为性”却被破坏了)。如果我们暂不考虑90年代中国电影的编码形式,仅仅分析电影的主题叙事能力,那么,“主旋律”在《大决战》、《百色起义》、《毛泽东的故事》、《周恩来》、《炮兵少校》、《凤凰琴》、《蒋筑英》等影片中所实现的,应该说仍然是某种对于政治的忠诚、道德的敬仰、全部主流文化制度的表达。而“大众性”电影的话语魅力,却无疑提供了另一种主题叙事的可能性,即知识分子“边缘性”话语与大众文化话语“合谋”利益的视觉/心理形式——《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秋菊打官司》、《二嫫》、《三毛从军记》、《大撒把》、《背靠背,脸对脸》、《狂吻俄罗斯》、《股疯》、《王先生之欲火焚身》、《头发乱了》、《阳光灿烂的日子》、《与往事干杯》等等,不但是一连串有滋有味的电影镜像运动,而且更大意义上还代表了一种与主流文化话语相“疏离”的文化承诺方式、一种自我放逐于主流体制之外的“他者”话语。
于是,90年代中国电影文化体系在“主旋律”与“大众性”上的分化,终究暗合了当代中国“三权分立”文化语境的潜在规定,在“审美的”意识形态中完成了电影对于90年代中国文化经验的自觉书写。
大众文化在我国新时期的崛起始于改革开放时期,在改革开放时期逐渐获得了主体意识的民众,不仅需要新的娱乐形式,而且也需要表达这一阶层的意识形态。大众文化的迅速崛起有一系列发行量巨大的通俗杂志和报纸作证,有一系列原来属于高级文化阵列的严肃文学纷纷改弦易帜为通俗文学作证。[2]大众文化的通行无阻表明的是大众对它的支持与认同。关于大众文化与电影文化的关系,电影文化是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大众文化是电影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电影文化塑造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对电影文化有重要影响。文化影响电影,有什么样的大众文化就有什么样的电影文化。
参考文献:
7.浅析重阳节与道教文化的关系 篇七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内容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 特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一个企业通过其长期的经营实践所形成的, 并为全体企业员工所公认和遵循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企业文化最能体现一个企业组织的价值观、行为标准、制度设计和工作程序。
现代企业文化是一种重要的企业组织力量, 它能将一个组织的众多成员聚集在一起, 围绕一项共同的事业协同工作。企业文化的威力首先来自它所具有的精神魅力。首先, 是一种理想、追求信仰所具有的约束力, 感召力和激发力。其次, 作为一种共同利益基础上的价值观和相沿成习的行为规范的企业文化, 常常借助于行为个体间的传导、共同体内的熏陶、群体行为的诱导、集体精神的感染以及文化共同体对“叛逆”的惩处, 把企业对企业员工的“软管理”和“硬管理”统一起来。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 其中最主要的应包括如下几点: (1) 经营哲学, 也称企业哲学, 是一个企业特有的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方法论原则。它是指导企业行为的基础; (2) 价值观念, 是人们基于某种功利性或道义性的追求而对人们 (个人、组织) 本身的存在、行为和行为结果进行评价的基本观点; (3) 企业精神, 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 并经过精心培养而形成的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 (4) 企业制度, 是在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 对人的行为带有强制性, 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种规定。企业制度作为职工行为规范的模式, 使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 内外人际关系得以协调, 员工的共同利益受到保护, 从而使企业有序地组织起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二、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主要特征的企业制度,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载体,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的核心。现代企业制度是由现代企业 (Modern Enterprise) 的组建而形成和制度化的。现代企业是由一群领取薪水的高、中层经理人员所管理的企业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相分离的多单位企业。企业从单人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发展到现代公司制, 不论从企业规模、组建制度, 还是企业营销战略方面都有质的突破。
三、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一套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规则, 以及由此导致的行为模式, 是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来源, 是企业职工的精神支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的必由之路, 其目的在于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提高竞争力。这种竞争力的形成不仅依赖于企业制度的创新, 也依赖于企业文化的创新。
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实质上就是要彻底改变企业作为国家行政机构附属物的“行政式”企业管理模式, 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使企业能自主经营、自我改造、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 走上依靠自身独立发展的道路。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实行“以人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使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摆脱传统企业文化的束缚, 形成自己的目标追求, 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这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现代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把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管理理论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把现代市场经济下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竞争与合作、权利与义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计划与市场、集权与分权等有机结合起来, 从而使企业成为内求团结、外求发展、以不变应万变, 使企业成为既能反映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又能体现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新型企业。因此, 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以后, 企业只能实行“以人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只能依靠自身, 依靠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力量源泉——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 选择这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
四、加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首先, 注重企业价值观念的转变。要培育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文化就必须摒弃旧的企业价值观念, 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的企业价值观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旨在提高企业活力, 而释放企业活力之关键在于企业价值观念的转变。
其次, 注重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确立共同目标需要企业在大目标中融合员工的小目标, 使员工感受到企业每一个目标的实现给他们带来的利益与荣耀, 促使员工奋发向上, 引导员工树立与企业一致的价值观念并付诸行动, 从而产生价值共识。企业精神的形成, 不是一个自然的形成过程, 它需要理性提炼和培养, 具体途径为:确立企业共同目标。
最后, 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素质是重点。伴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企业要成为市场的主体, 就要有具备战略意识, 富有竞争性、开拓性的真正的现代企业管理者。因此,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是企业管理者素质的培育和提高。
摘要:本文分别阐述了企业文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论述了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的关系, 以及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 提出了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8.浅析重阳节与道教文化的关系 篇八
科学分析和认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企业文化着眼于突出塑造企业个性,它所关注的是本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主要特点,它所培育的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如我们石油系统所推崇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艰苦奋斗”的文化精髓,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持久性。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是一种有目的活动,是通过开展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谈心、疏导、激励等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解决员工的现实思想问题,培养职工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影响员工的思想、情绪和行为,激发员工搞好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思想政治工作强调的是针对具体对象,具体层次开展工作,更多地着眼于企业共性,它所关注的是企业工作与企业稳定,使企业的工作服从于社会发展总目标。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二者的一致性在于:两者的工作对象都是职工的思想观念,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为了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为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服务的。还有,就是二者都强调“以人为中心”,通过思想和精神作用来引导员工行为,重视人的社会价值,强调人的因素,挖掘人的内在潜能,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人的素质,通过做人的工作树立和建设企业员工共同遵从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通过凝聚人的力量,使之按照企业发展需要而发展。
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共性确立了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前提下的一致性、相容性,有着互相借鉴、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必然性。同时,企业文化的个性,为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契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载入以科学管理为基础内容的企业文化这条大船上,与管理科学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在推动企业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自己的保障作用。
找准两者之间的互动点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点,决定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要达到强化企业管理、提高职工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目的,必须有效地把企业文化建设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它们互为动力、互为纽带、互为对方服务。一是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在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工作方法的基础上,要加大对基层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建设,完善制度,为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思想动态,真正让思想政治工作进入各个职能部门,使政工工作贯穿生产经营一线,政工主管领导除了主管本单位的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外,还应兼管各单位的现场管理工作,通过深入生产经营现场,直接在生产一线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并根据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职工群众的思想与精神状况,选择工作载体,发挥好“领唱”作用。三是坚持文化育人,典型引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注重挖掘和整合传统的文化资源,以文化育人,以典型引路,使思想政治工作融化在企业活动之中,变为具体的实践。四是开展大量的企业文化活动,近年来,渤海储运公司围绕创“三绿品牌”文化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服务质量、保供效果有了明显提高,具体的文化活动即丰富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又促进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企业文化营造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格局是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选择。企业文化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空间。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带来了良好的人文环境,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牢固的群众基础。只有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产生互动效应,才能焕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创立两者之间的融合点
建设企业文化,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的创立。企业文化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是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的好形式,是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的好形式,也是企业有效地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好形式。建设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建设企业文化,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企业文化的物质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和观念形态文化,能够有效地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企业文化开展的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使企业的经营宗旨、发展战略和企业精神,成为职工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和内容得到新的拓展,方式方法得到新的改进,使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强。
建设企业文化,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领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深入,我们企业中会出现多种新问题、新矛盾、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和需要,开拓新的领域。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把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各个部位、各个环节,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和空间。企业文化以及利用这些设施开展的各种活动,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渗透其中,贯穿于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企业文化可以不断丰富和深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内容,使职工在参与活动中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与企业文化旋律共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建设企业文化,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效的载体。企业文化建设的“软件”和“硬件”,企业文化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立体性的活动方式,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思想政治工作借助企业文化的物质条件和物化手段,使思想政治工作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看得见,摸得着。事实证明,企业文化的活动形式和健全的文化设施,一旦被思想政治工作合理利用,就能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具有极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综上所述,辽河油田的发展为企业文化建设创造了条件,也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创建“百年辽河”需要两者相互融合,建设“三色辽河”需要两者相互促进,“实现事业新发展” 需要两者互为提高,只有主动适应时代变化和人们思想变化的需要,不断提升和创新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和方法,才能为辽河油田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9.浅论企业文化与老板文化的关系 篇九
【文章摘要】在企业的不同时期,企业文化和老板文化之间具有不同的关系。在企业创始期,老板文化包含了企业文化的全部;在企业的成长期,企业文化和老板文化共同影响企业的成长方向和道路;到了企业的成熟期,老板文化就退居幕后,甚至完全消失,一个完善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的灵魂。
【主题词】老板文化企业文化关系 【正文】
企业文化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之中,它是企业共同遵守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老板文化是企业原创者个人经营企业的文化理念、经营思路、价值观念和领导风格。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形成与企业原创者的文化理念是紧密相连的。第一,企业文化发源于老板文化。当今中国小企业的原创者(老板),大多白手起家,运用个人的经营理念和人格魅力,敏锐地抓住了市场的机遇,创立了企业。他们创造一个企业的过程就如同一位母亲孕育抚养一个生命,从无到有、从幼小到壮大。他们对自己的企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们的人生思想、经营理念、文化价值观与他们的企业溶为一体,渗透到了企业的方方面面。在这一阶段,老板文化就是企业文化的全部。但是,这一阶段的企业文化是不健全不完备的。对于“企业是什么?企业要做什么?企业要成为什么?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什么?”这些问题,老板文化并不能完全解释和回答。企业内部也没有建立一套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企业缺乏长期战略计划和品牌,而老板文化成为支撑整个企业运作的灵魂。
例如,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是佛教信徒,在松下公司创办之初,整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洋溢着浓厚的佛教文化。松下幸之助先生把佛教思想贯穿于他的企业经营之中,他认为:佛教可以拯救人类心灵,让人类有救世的大慈大悲之心。消除贫困就是人类的事业,而生产就是企业的使命。此时松下公司的企业文化就是松下幸之助先生的佛教文化。松下公司的管理层用佛的诚心来领导、指引员工;每年的新年在佛堂里祈祷企业这一年的五谷丰登、祈祷佛祖保佑企业、员工一切顺利,这种修佛的思想被应用到企业日常管理的各个角落。而松下公司的员工也用佛教的忠诚来对待企业,心甘情愿地拼命工作,创造了松下公司的奇迹。第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老板文化有待于发展成为成熟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企业创业初期,企业原创者(老板)的经营思想、文化理念、经营思路、价值观念和领导风格,以及随后建立起来的有关制度和工作程序,提供了这个企业获得成功所必不可少的行为方式。但是,这种老板文化是以企业创业的条件为基础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老板文化必然会与形势的需要不相适应,如果继续用老板文化来规范和指导企业,必将导致企业的停滞不前甚至衰亡。因此,在企业发展壮大阶段,需要企业扬弃旧的老板文化,重塑健康完备的企业文化。
同样以松下公司为例,松下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发现单纯的佛教精神无法管理一个规模巨大的现代企业,松下幸之助先生果断地扬弃了旧的老板文化,把不和适宜的地方剔除,重新增加了新的内涵,使松下公司的老板文化发展成为成熟完整的企业文化。松下幸之助先生强化了企业命运共同体建设,让公司所有的人员朗诵本公司的“纲领、信条、七大精神”,并在一起唱公司歌曲。同时,把培养人才作为重点,强调将普通人培训为有才能的人,松下幸之助有一段精彩的话:“松下电器公司是制造人才的地方,兼而制造电器产品。”他还注重不断丰富企业口号的内容,使员工新鲜感,这样更易于自觉接受。每年年终时,松下公司自上而下动员员工提出下一年的行动口号,然后汇集起来,由公司宣传部口号委员会挑选、审查,最后报总经理批准、公布。公司有总口号,各事业部、分厂有各自独特的口号。一旦口号提出,全公司都在这一口号下行动,使得全体员工形成了一致的奋斗目标、行为方式和道德观。
第三,在企业成熟期,企业文化将取代老板文化,成为企业的灵魂。
在企业创立初期,老板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全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老板文化与企业文化共存,老板文化通过扬弃有待于发展成为企业文化;在企业的成熟期,一个成熟的企业文化吸收了老板文化中所有的积极因素,抛弃了老板文化中消极落后的成份,此时的老板文化已经不复存在,企业文化成为了企业内部唯一的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20世纪30年代,成熟的松下文化基本建立起来了,松下幸之助先生的文化理念渗透到松下的企业文化之中,其积极成分构成了松下文化的骨架,同时又有许多新的理念融入其中,共同构筑了松下文化的精髓——顺应同化、团结合作、追求进步、促进社会大众福利。此时松下公司的老板文化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成熟完善的松下企业文化。(全文完)
【作者简介】唐茂华,男,30岁,土家族,中共党员,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文化与管理。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国地质大学人文学院S00407班 邮编:100083 电子邮箱:960kg@163.com 企业文化与老板文化的差异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它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包括企业的信仰、观念、态度、工作方式、工作氛围和工作行为等。企业文化的形成有赖于社会整体文化的特质和要求,也体现了民族文化的某些基本因素。而突出管理思想则是企业文化区别于一般“文化现象”的本质特性。老板文化则是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现象,是企业管理者的人格、创新精神、事业心、责任感及其所信奉的管理观念和方式、管理规律、管理规范等的综合体,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和决定性力量。由上述定义可见,研究企业文化,必须重视老板文化。老板文化是影响企业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企业文化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体系,其中老板的创新精神和非凡才能是推动企业文化发展的核心力量。
二、企业文化与老板文化的关系
1、老板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有人问张瑞敏,在海尔文化的形成和建设中他担当了什么角色?张瑞敏回答说他担当了两个角色:一个是设计师,一个是牧师。也就是说,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家要设计企业文化的主导思想和建设方案;当然,还要对所提倡的文化精神进行大力的宣传、鼓动和灌输。
可见,企业家总是处于企业核心的地位,这决定了其个人意志、精神、道德、风格等文化因素在企业中备受瞩目,更易于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和传播,并形成自觉追随,以至于企业的最高目标和宗旨、企业价值观、企业的作风和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都深深地打上了企业家的个人烙印。
2、企业文化是老板文化的延伸和发展。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企业家从老板文化出发,在企业管理中不断地从实践上升到理性认识,创新发展更高层次的文化,并以其指导企业管理的文化现象。可见,老板文化和企业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何实现老板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结合及相互促进,建立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应成为企业家们在管理实践中必须面对的重要工作。当然,目标的达成,要靠企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幸福的人总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自的不同。成功的企业也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企业文化,都有其必然的个性烙印。当然,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它将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不断完善而提升。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现代企业的竞争不仅是技术、管理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先进的企业文化是提高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证。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尤显重要。
不久前,我应邀参加了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文化建设项目。该企业的产品不仅质量上乘,发展更是强劲,4年来,一直保持着100%的高成长。还给北京奥运和央视春节晚会做出了杰出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创造了很好的品牌优势。
一般来讲,企业文化建设要经历融合期、发展期、提升期三个阶段。其结构内容包括:
1、物质文化;
2、行为文化;
3、制度文化;
4、精神文化;
5、形象文化。该企业一直坚持倡导变革思维、创新行动,包括企业使命、战略目标、核心价值观、运营理念、及执行规范等。在其企业文化的调查问卷和中高层经理和基层员工访谈中,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1、对企业所有员工进行现状调查与评估,重点是中高层经理对企业战略调整的认识以及在当前企业文化体系下,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奠定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进行相应的项目设计和进度安排,同时增强了后期企业文化建设的针对性。
2、开展了企业文化的大调查和大访谈。企业文化是企业所有员工共有的价值观、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大范围的进行企业文化调查与访谈,主要是想考察员工心中的文化理念以及标准。
3、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框架及设计规划,并将随后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和导入。培训是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目的不仅是为了让文化建设更加顺利推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外部培训形成企业文化内部宣贯机制的建立。通过培训,将增进员工对企业文化基本知识的了解,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常言道,老板文化决定了企业文化。大凡一个企业文化的建立,创业之初的元老们功不可没。无论企业文化优秀与否,来此工作的企业员工都必须为此买单,否则只能选择离开了。我们还发现,这家企业最突出、也是最成功的文化建设方式是老板身体力行,中高层经理上行下效,全体员工相互促进。具体做法如下:
1、从凝聚、激励职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出发,提炼和培育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精神。
2、从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规划出发,明晰和建立了先进的价值观体系和经营理念。
3、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品牌形象,实现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相融共进,并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形成了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有一种颇为盛行的说法:“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我不敢苟同。我觉得“企业文化是老板与员工共同创造的文化”才是准确的。因为员工“脑库”才是企业文化的“宝库”。
诚然,老板或者说企业的一把手的性格、思想对本企业的文化起着重要作用,但部分不能代表全部,不能以偏概全。也许企业呈现出来的风格,如内敛或是张扬,审慎或是冒险,细腻或者粗犷,开放或者自闭,染上比较浓厚的老板性格色彩多一些。也许老板的思想,在企业文化里体现的多一些。但这些对于一家企业文化的庞大总量、丰富内涵而言,仍然是部分,是树木,不是森林。
个别企业首脑特别擅长思想,企业的文化几乎都是他的思想,像海尔的张瑞敏。但这是个别现象,不属普遍规律。那么,老板在文化建设中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三个角色:设计师、牧师和行动大师。设计企业文化建设的蓝图,文化一旦成型,不遗余力的传经布道,最重要的要成为企业文化的第一实践者。
古人云,一人之智,如萤火之光,众人之智,如日月之光。现在知识经济时代,员工的素质是非常高的,管理者不能忽略这块宝藏。每一个人贡献一朵思想火花,几百人、几千人的火花汇合在一起就是冲天巨焰。当然,企业文化不是简单相加,但道理如此。
成熟的企业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思想体系,是需要经受实践磨砺、时间冲刷的精华理念,绝不是一个人可以承担得了的。万科的文化有声有色,也不是王石亲自下厨,而是一帮秀才在那里炮制,其他企业也大抵如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要让员工认同。怎样才能让员工认同?请他们参与——参与度越高,认同度越高。认同度高,企业文化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之,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全体员工,起主导作用(三种角色)的是第一负责人(老板、企业首脑)。企业文化构建,就大多数企业来讲,企业老板既不宜大包大揽,无视员工的智慧,也不能不闻不问,任凭它自生自灭,而应发挥主导作用;员工也不宜把它当成老板的事情,推得干干净净,而应积极参与,当仁不让地承担文化建设者的一份责任,贡献自己的智慧。这样构建的文化,既体现老板个性,又蕴涵群众智慧,是优秀企业文化!五.。。。。。企业文化并非老板文化 来源:环球活动网-湖南站文字大小:【大】【中】【小】
当前,在很多企业中甚至在部分专家学者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观念: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必须一切以老板的意志为转移。一个公司是否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怎样建设企业文化?完全要依照公司老板的喜怒哀乐、兴趣爱好来行事,否则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将无法开展。笔者以为,这种观点是极其荒谬的,也是非常错误的。
不错,一个企业的文化理念、文化价值观,首先要得到领导者的认可,要以企业领导的积极倡导为前提。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企业文化并不等于老板文化,也并不是所谓的企业家文化。无论企业处在哪个发展阶段,文化都是一个群体概念,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群体现象。你能说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国家领导人文化,是皇帝文化、天子文化吗?这显然是十分荒谬的。
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再好的精神理念、再好的文化观念,如果没有全体员工的认同,如果不是将其个人意志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也是绝对不能奏效的,顶多是企业老板的个人爱好而已。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的那样,不是英雄创造历史,而是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同样,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主体的全体员工,如果都不认同领导者的精神理念和文化观念,或者口头上认同心里头不服(慑于权力不得不服),那也是绝对搞不好企业文化建设的。而只有绝大多数员工认同、接受,至少不反对领导者的文化价值观,企业领导者的精神理念、文化观念才能顺利地得到贯彻执行,才能真正将它们变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并在贯彻执行过程中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最终形成一个既以领导者精神理念为核心,也符合绝大多数员工价值观的文化体系。我们强调企业文化是以企业家精神为主导的文化,但并不排除全体员工的创造性、校准性和主观能动性。
前几年,有一家国内知名企业的老板提出:“企业文化就是赚钱文化;无论是什么文化,只要能赚到钱就是好文化。”结果这家企业运行不到五年便夭折了。还有一些企业经营者,为富不仁、惟利是图,置道德良心于不顾;为了获取暴利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结果怎样?在这里就不用多说了。如近年来出现的“三鹿事件”、“东航事件”、“晋煤事件”等,这样的例子难道还少吗?
那么可能有人要问:企业老板、企业管理者信奉的精神理念、文化观念不符合企业实际,职工群众有权将其推翻吗?或者说,职工群众有能力左右领导的决策吗?对于这个问题早就有了科学定论:企业必须依靠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如果事事都是企业领导者甚至是一把手说了算,即使错误的决策也照样执行不误,任凭错误决策者刚愎自用、一意孤行,那这样的企业不出问题才怪!总而言之,无论是国有、民营、三资,还是股份制、合作制企业,都有一个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问题,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管理也不例外。试想,如果我们的企业家、企业老板们都是天才,时时正确、事事英明,具有超人的脑袋和智慧,那还要企业决策层做什么,还要党政工团、职工代表大会做什么?所以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说:企业文化不是企业家文化,更不是什么老板文化,而是企业家、企业领导者和广大员工共同创造、共同培育、共同建设、共同追求的真正的企业文化。
六.
企业的成长过程是许多对立事物不断较量的历史,例如独裁与分权、保守与冒进、一元与多元。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斗争史。企业文化的形成也是企业内部相关各种力量不断斗争的结果,其中老板文化曾经是企业文化的最亲密战友,而后又变成最顽固敌人。
所谓企业文化,是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之中,企业共同遵守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所谓老板文化,是企业原创者个人经营企业的文化理念、经营思路、价值观念和领导风格。在企业文化的形成史上,老板文化与企业文化经历了三种不同的时期。
一、水乳交融期。企业文化发源于老板文化。
当今中国小企业的原创者(老板),大多白手起家,运用个人的经营理念和人格魅力,敏锐地抓住了市场的机遇,创立了企业。他们创造一个企业的过程就如同一位母亲孕育抚养一个生命,从无到有、从幼小到壮大。他们对自己的企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们的人生思想、经营理念、文化价值观与他们的企业溶为一体,渗透到了企业的方方面面。在这一阶段,老板文化就是企业文化的全部。但是,这一阶段的企业文化是不健全不完备的。对于“企业是什么?企业要做什么?企业要成为什么?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什么?”这些问题,老板文化并不能完全解释和回答。企业内部也没有建立一套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企业缺乏长期战略计划和品牌,而老板文化成为支撑整个企业运作的灵魂。
例如,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是佛教信徒,在松下公司创办之初,整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洋溢着浓厚的佛教文化。松下幸之助先生把佛教思想贯穿于他的企业经营之中,他认为:佛教可以拯救人类心灵,让人类有救世的大慈大悲之心。消除贫困就是人类的事业,而生产就是企业的使命。此时松下公司的企业文化就是松下幸之助先生的佛教文化。松下公司的管理层用佛的诚心来领导、指引员工;每年的新年在佛堂里祈祷企业这一年的五谷丰登、祈祷佛祖保佑企业、员工一切顺利,这种修佛的思想被应用到企业日常管理的各个角落。而松下公司的员工也用佛教的忠诚来对待企业,心甘情愿地拼命工作,创造了松下公司的奇迹。
二、貌合神离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老板文化有待于发展成为成熟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企业创业初期,企业原创者(老板)的经营思想、文化理念、经营思路、价值观念和领导风格,以及随后建立起来的有关制度和工作程序,提供了这个企业获得成功所必不可少的行为方式。但是,这种老板文化是以企业创业的条件为基础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老板文化必然会与形势的需要不相适应,如果继续用老板文化来规范和指导企业,必将导致企业的停滞不前甚至衰亡。因此,在企业发展壮大阶段,需要企业扬弃旧的老板文化,重塑健康完备的企业文化。
同样以松下公司为例,松下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发现单纯的佛教精神无法管理一个规模巨大的现代企业,松下幸之助先生果断地扬弃了旧的老板文化,把不和适宜的地方剔除,重新增加了新的内涵,使松下公司的老板文化发展成为成熟完整的企业文化。
松下幸之助先生强化了企业命运共同体建设,让公司所有的人员朗诵本公司的“纲领、信条、七大精神”,并在一起唱公司歌曲。同时,把培养人才作为重点,强调将普通人培训为有才能的人,松下幸之助有一段精彩的话:“松下电器公司是制造人才的地方,兼而制造电器产品。”他还注重不断丰富企业口号的内容,使员工新鲜感,这样更易于自觉接受。每年年终时,松下公司自上而下动员员工提出下一年的行动口号,然后汇集起来,由公司宣传部口号委员会挑选、审查,最后报总经理批准、公布。公司有总口号,各事业部、分厂有各自独特的口号。一旦口号提出,全公司都在这一口号下行动,使得全体员工形成了一致的奋斗目标、行为方式和道德观。
三、全面取代期。在企业成熟期,企业文化将取代老板文化,成为企业的灵魂。
在企业创立初期,老板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全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老板文化与企业文化共存,老板文化通过扬弃有待于发展成为企业文化;在企业的成熟期,一个成熟的企业文化吸收了老板文化中所有的积极因素,抛弃了老板文化中消极落后的成份,此时的老板文化已经不复存在,企业文化成为了企业内部唯一的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成熟期的企业里流淌着一条精神的河流,河水就是企业文化,每一个员工心目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就是汇集成河水的水滴;每个员工的工作生活习惯、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都与企业息息相通,于是所有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每个团队汇流成小溪,每个部门汇聚成小河,整个企业组织便形成了拥有一致目标和方向的河流。每一个新走进企业的人,便被这条河流同化,而成为河流的一分子。那些基业常青的企业莫不是如此,通过企业文化这条河流,浩浩荡荡,吸纳融合,而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20世纪30年代,成熟的松下文化基本建立起来了,松下幸之助先生的文化理念渗透到松下的企业文化之中,其积极成分构成了松下文化的骨架,同时又有许多新的理念融入其中,共同构筑了松下文化的精髓——顺应同化、团结合作、追求进步、促进社会大众福利。此时松下公司的老板文化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成熟完善的松下企业文化。‘ 七
1.企业文化的基础是建立在老板文化的前题下;在建国的初期因是一切为国营企业和工厂,故尔在那个阶段人们更多关注是一种国家政策,其以厂为家的理念,是以国家为先的工作方式。所以在那个阶段我个人理解为企业文化即为国家政策文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需要,生产关系的多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私营企业、股份企业、民营企业等不断出现,特别是个私企业大规模发展,老板文化在八十年代以后基本形成。企业老板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在八十年初到九十代中期直接决定和引导着企业精神文明和精神文化的建设,企业发展方向也多以经济为手段,利润为唯一目的。随着个私企业的发展、民营、私营的状大,特别是家庭工厂的扩大,老板一个掌控力减弱,工厂企业发展从井喷状态进入皮软,老板们不得不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工厂有很多的事务要处理,各相关职能部门也在这个阶段不断组建和成熟起,人事部门工作也出前空前的发展。老板文化在这个阶段受多更多的要求并和各职能部门发生不同程度的冲突,如果形成对整个工厂有利的运营精神和工作动力,企业文化也随着被提到讨论的日程中,而这个阶段也从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发展,九十年代中期成熟和模式化,但老板文化在这个过程中起着绝对的引导力和支配性。2.管理层多元化,人才素养全面化,人事管理独立化的进一步增强,伴随着空降兵的增多,新的文化和新的管理方式、理念不断和企业老板文化发生冲突和磨擦,老板们为了企业的发展、利润的提高和企业运作的长期有效和稳定,老板文化由主流演变成协助和协商支持工作。企业文化的多样化在九十年代中期成百家争鸣之状,为开始大范围被各行业所接受并重视,而随着各职能部门的职能化加强工作独立性增加,老板在这个过程中初期为了对企业的直接控制不受影响,造成各职能部门的相对独立和权限的不受制约性,企业发展由扩张阶段再次进入了一种持续平稳阶段,各部门各自为政,由初期自主性强变成后期的相互沟通减少,自大现象严重,这期间老板文化再次决定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由发展队段减弱到存在状态。企业家或是工厂老板在面对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不得不仔细审视企业现状,如果对管理结构进行调整各改进,引起新的人才,引进新的技术和管理方式提到的首要上,而内部培训也因机制不全而效果不良,在此情况人事工作由事务性转向了战略性和职业性,人事经理人由后勤事务性工作转向前台战略规划后经营过程监控状态,由接单处理问题性转向,寻找企业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出方案性转变,由短期事务工作转向长期规划性工作。由台后工作转向台前的战略性工作。
人事经理人的主要职能也转向了企业高层决策性工作中。人事经理的素养也融入企业文化并开始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文化。如此同时,企业文化(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由多样化开始转向制度化和公用化。因为企业运作自由发展式向战略发展过度,企业老板不再是最终决定都,在企业发展的大计上整个管理层开始为企业的发展各提各意,在此基础上为了让战略目标统一化和工作重点突出性,企业管理层们开始寻求统一的思想的框架,这时候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思路渐向统一,企业文化开始引导老板文化,企业文化开始转向管理高层文化和基层一线文化,也开始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向心力开始向战略目标靠拢,这个阶段在九十年代后期占主流上风并可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这个时期随着人事管理部门的主导性增强,职能岗们责任细分化,人事部门主管素质和企业人才要求开始影响企业文化的发展。因为人力资源主导着人事工作影响企业和工厂的人力结构也直接影响企业文化的发展。故此,企业文化中一些根本性的精髓开始被企业老板所重视,同样被高层管理所重视。为了不出现企业文化形成初期的现象,企业老板和高层们开始重视企业文化成果,并将其中具体推广意义的文化精神制度化和规章化。这个时候企业文化、老板文化、人力资源管理者文化开始互相影响相互统。
故而我个人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为,老板文化影响整个企业文化的发展,而企业文化的发展影响企业战略发展和老板利益。而人力资源者文化也影响着企业文化,同时老板文化也在对人力资源文化有着相互的影响。三者共生共存共荣。
8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说,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
企业文化是在工作团体中逐步形成的规范及相互重叠的价值观念;是为一个企业所信奉的主要价值观,是一种含义深远的价值观、神话、英雄人物标志的凝聚;是指导企业制定员工和顾客政策的宗旨,是在企业中寻求生存的竞争“原则”,是新员工要为企业所录用必须掌握的“内在规则”;是企业内通过物体布局所传达的感觉或气氛,以及企业成员与顾客或其他外界成员交往的方式;是传统氛围构成的公司文化,它意味着公司的价值观,诸如进取、守势或是灵活——这些价值观构成公司员工活力、意见和行为的规范,管理人员身体力行,把这些规范灌输给员工并代代相传;是企业组织的基本信息,基本价值观核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基本看法,是由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信仰的行为规范,价值体系,是指导人们从事工作的哲学观念。
因此,企业文化是老板和员工的共同文化。9 常常有人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这句话在一定意义上是正确的,也正是中国企业发展现状的真实写照,即中国企业总体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当然,我们不否认已经有一些企业走在了前头,比如联想,比如华为,但从企业数量的比例上来说,绝大部分的企业仍旧处于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并不仅仅是指企业成立时间的不够久,更重要的是指企业运作的能力、水平和企业的实力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够成熟,不够健康强壮。/ J$ O% r/ h-A# q0 ?+ @ 企业文化和老板文化的关系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是这样展现的:
1、企业文化在企业初级阶段确实就是老板文化,老板说一不二,老板的想法和管理理念决定了企业的行为。/ f6 `" U(I, f % U# B/ D* z3 z N$ p3 l
2、企业慢慢成长起来,老板开始发现他个人的想法、理念已经不能完全符合企业运营的需要了,他需要调整甚至完全改变,可能这是他不情愿的,但是没办法,如果他想要企业好好活下去,想要企业能够有很好的利润,他只能这么做,因此在这个阶段,企业文化加入了其他的因素,比如一些先进的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和行为,可以使企业运作和员工工作更高效,有更好的产出;比如外部环境、同行的竞争要求企业不得不更卖力,不得不持续创新,华为的狼文化正是源于此;
10.浅析重阳节与道教文化的关系 篇十
浅谈企业廉洁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廉洁文化与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显示了其各具特色的重要作用。作为为企业服务的两把“思想利刃”,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渗透。在此,笔者就如何认识和处理企业廉洁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辩证关系谈几点见解。
一、对企业廉洁文化的认识
廉
洁文化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主体的大众性,主要表现为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洁氛围,以健康向上的廉洁文化充实社会公众的精神世界;二是指向的权力性,主要表现为掌握社会公共权力的管理者廉洁自律,恪守宗旨,执政为民;三是实施的职业性。主要表现为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四是组织的公共性,主要表现为机关、团体等社会公共组织处事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廉洁高效。如果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廉洁,以廉洁的尺度来评判社会,是廉洁文化最为根本的特征。煤矿企业廉洁文化的形成需要经过以下三个方面的过程。一是工作主体通过导向,使工作客体对主体传播的廉洁文化内涵的理解,也就是结合企业各个时期的任务,采取多种形式大力进行廉政宣传教育,使党员干部对廉洁工作产生正确的认识,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二是工作客体思想情绪得以理顺。针对心理不平衡、有困惑的党员干部采取以情感人,典型示范,日常教育,直接教育,间接教育,自我教育,现身说法,个别谈心,报告会,座谈讨论等形式,使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受到化解、理顺,构筑新的心理平衡,产生对贯彻党的廉政建设方针政策以及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在党员干部对廉洁工作产生质的变化后,不但从思想上接受、认同,而且用于指导实践,落实在行动上。
二、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服务企业目标为目的,以大力塑造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企业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为行为准则。企业文化鼓动职工爱岗敬业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要抓住其主要环节。一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一种源于物质生产又能促进物质生产的群体意识,它不仅渗透到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而且犹如一面旗帜,给人以理想、激励、荣誉和约束,进一步激励和规范职工的行为。二是企业形象。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企业形象体现着企业的整体内涵,反映了社会对一个企业的承认程度。企业形象直接表现为产品质量和职工的文明素质。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和较高的文明素质,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文明程度和良好的信誉感,而且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三是文化体系。文化体系包括文化目标、文化发展方向、文化建设制度、文化设施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它是培育企业精神、传播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手段和阵地。
三、企业廉洁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辩证关系
11.浅析重阳节与道教文化的关系 篇十一
摘 要 影响体育教学实施与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在这众多影响因素中,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也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本文通过分析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对体育教学的作用,以及体育教学怎样利用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揭示出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最终达到促进体育教学科学、有序进行的目的。
关键词 校园体育文化环境 体育教学 关系
一、前言
体育教学活动与人类其他的实践活动一样都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也必然会通过自身独特的作用影响体育教学的实施与效果。而另一方面,体育教学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它也需要不断的反作用于周围的环境。于是,体育教学又可以利用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来促进体育教学的科学有序的进行。本文试图从这两方面入手来揭示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
二、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对体育教学的作用
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对体育教学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也是多层次的,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一)激发学生体育运动欲望,增强体育教学效果
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如学校的报刊、广播、宣传栏、篮球场、足球场、体育馆等构成的体育物质文化环境,以及由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文化节等构成的行为文化环境和由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体育教师队伍构成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会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欲望。从而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校园中关于美国NBA比赛所形成的舆论氛围,会无形中影响学生对篮球课程的学习态度,增强体育教学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下,会自觉养成一种锻炼习惯,并向终身体育过渡。
(二)使学生形成正确体育文化观,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从人文的视角来看待身体的活动,才能分析体育的真正的意义所在,形成对体育人文价值的一系列认识观念[1]。由于学生的体育思想观念与学校的体育文化在一开始时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从而带来“个人与周围环境在体育文化观念上的冲击[2]”,于是学生为了尽快融入周围的体育环境中,他们开始将别人的体育态度、行为和能力与自己作比较,通过外界环境对自己体育行为方式的认可与否,来矫正自身的体育文化观念。于是校园的体育文化环境就会以它特有的渗透方式来影响甚至很大程度上的决定学生的体育文化观的形成。从而也无形中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这种质量的提高不同于某一项运动技能的习得,它是学生对体育文化观念的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人文体育价值观。
(三)指导促进体育教学的不断发展
文化属于意识范畴,其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随着这种稳定性时间的延伸与范围的扩大,人们就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对其产生心理认同感。这也就为校园体育文化对人们的体育教学行为起指导作用提供了可能。“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充分开发与利用各种体育课程资源[3]”,而无论是校园体育文化物质环境,还是校园体育人文环境,或是校园体育制度环境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重要体育课程资源。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并利用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这种指导作用,那么,在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指导下,我们的体育教学方法就会不断完善,教学手段就会不断优化,从而促进体育教学的不断发展。
三、优化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途径,促进体育教学发展
(一)优化体育教师的知识修养和综合能力
学校体育教师作为校园体育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文化知识以及丰富的体育经验,才能让学生信服。同时,体育教学作为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体育教师光有以上的素质还不够,他们还必须具有其他方面的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动作操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此外,“体育教师作为一位传播者,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倍受学生的关注,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注意言行举止,以身作则”。
(二)优化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环境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环境是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基础部分,因此在校园体育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要求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同步发展。然而,“由于经济、学校政策等种种原因,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总是跟不上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于是优化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环境成为一种必然。
(三)优化校园体育文化制度环境
校园体育文化制度环境主要是指:学校体育组织、体育政策、制度、体制等。可见校园体育文化制度环境对整个校园体育文化环境起着全局意义上的规划与引导作用。因而,校园体育文化制度环境的优化有着其现实的必要性。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校园体育文化制度环境的优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作,因为它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它是学校制度环境的一部分,要从属于学校大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它又是與学校其他工作相互交叉、融合在一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优化校园体育文化制度环境时要做到从宏观的视角去把握,用联系的观点去看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达到优化校园体育文化制度环境,促进体育教学科学、有序发展的目的。
四、小结
体育教学是在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中进行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与校园体育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文化因素、体育因素在校园这个空间环境中的综合结果。所以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与体育教学是有着密切关系的。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可以对体育教学产生深远而又广泛的影响。二是体育教学可以通过优化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来促进体育教学科学、有序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胡小明.21世纪中国体育人文价值观念的确立[J].体育文化导刊.2010(1):135.
[2] 章罗庚.校园体育文化导论[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82.
12.浅析媒介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篇十二
关键词:传播媒介,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性,传播策略
时代的变迁, 媒体的进步, 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从古老的造纸术, 到如今的媒体网络传播, 传统文化经过了一次次传播媒介的洗礼, 至今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文化是一个国家最好的代名词, 是一个民族, 一个种群甚至全人类的发展痕迹, 它记录了历史的沧桑变化, 记载了人民辛勤不断的奋斗史。对传统文化进行记载和传播是一个民族血液持续流淌的重要保障, 血脉延续, 精神不衰。
一、传播媒介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 在历史的洪流中, 一代代的文化精髓被积累和保留着, 持续传承着, 这个繁多而复杂的文化群体需要一个持久不衰的文化载体, 传播媒介的存在使得文化的持续传承成为可能。在纷繁复杂的传播媒介演变历史中, 我们的祖先克服重重磨难, 一步步研究出了造纸术, 随后又完善了造纸工艺, 使得文化的记载更加清晰可见。印刷术的出现克服了记录困难繁杂的手抄工作, 使得文化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今天, 借助于网络和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 具有更加可靠的传承方式。如果说文化是流动的血液, 那么传播媒介就是承载血液流动的血管, 离开了血管的支撑, 血液将会变得混乱并逐渐消散, 而失去了血液的血管也很难发现其自身的利用价值。由此可见, 传播媒介与文化传承息息相关, 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传播媒介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可靠的载体, 使得文化的传承经久不衰。
二、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对策
1. 加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
传统文化是我国传承已久的文化精髓, 保留至今, 困难重重, 我们要更加珍惜和爱护它们, 以便更好地为后代储存文化资源。文化遗产是我们国家发展轨迹的衍生品, 是我们国家风风雨雨的象征, 必须加强对其的保护和挖掘。新媒体时代, 在先进文化的冲击下, 很多人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破坏文化遗址、文物的现象比比皆是, 必须从法律的角度对这些行为加以制止。此外, 在保留和传承现存传统文化遗产的同时, 也要尽可能地挖掘文化遗产, 以便丰富文化遗产库, 更好地借鉴和发扬先人的文化结晶。
2. 在新媒体语境中打造民族文化精品
时代的发展, 带来了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 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是一次冲击, 将新的传播元素融入到传统文化中, 打造出属于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精品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北京奥运期间, “和”字的宣传既彰显了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 又融入了新的时代理念, 将和谐发展推广到世界范围内, 将和平传播到每一个有战争的角落。此外, 网络传播中, 很多传统文化, 都以不同的存在形式开始了普及传播, 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传统文化精品的缩影。这些都是新媒体语境中, 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体现。
3. 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占领新媒体传播领域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繁荣的象征, 是我国兴盛发展的不竭动力。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新媒体传播领域, 可以更好地推动其在我国人民之间的传播与应用。常见的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传播、报纸传播以及广播电视等方式, 这些媒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接触外界、了解新闻的途径, 在这些基本传播媒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播领域更加广泛, 影响人群更加广大。由此可见, 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占领新媒体传播领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文化传播与宣扬途径。
4. 通过新媒体推动优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的骄傲, 是我国发展的见证, 是我国历史的宝贵痕迹,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对于促进我国的繁荣发展, 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较大的作用。传统媒介下, 优秀的传统文化很难被世界人民接触到, 即使接触到也只限于很少的一部分人群, 难以普及传播。新媒体的出现, 使得优秀文化的传播可以借助虚拟的媒介进行, 世界各地的人民都可以通过新媒介接触我国的传统文化, 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 进而吸引更多的人来探读我国的历史, 从而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升。由此可见, 新媒体的出现, 使得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了世界, 也使得中国发展走向了世界。新媒体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范围传播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三、结语
文化发展的需要促进了传播媒介的更新, 而传播媒介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也推动了文化传承的脚步, 可以说, 传统文化与媒介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新媒体的出现大大扩展了媒介的范围和传播广度, 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进步, 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播在融入新的元素的同时更加精纯与普及。由此可见, 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媒介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紧密联系。
参考文献
[1]曾姮艳, 饶玉梅.中国传统文化与手机传播研究[J].大观周刊, 2011, (32) .
13.企业文化与管理哲学的关系 篇十三
5企业文化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最前沿话题,它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企业文化与管理哲学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基于管理哲学的视角,研究企业文化特征,剖析企业文化的实质,能够更好的理解企业文化,不断提升企业文化的管理水平。
1.企业文化与管理哲学的关系
企业文化指企业全体员工共有的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准则,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模式。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使企业员工之间能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企业文化强调了战略、结构、体制、技能、作风、沟通、人员关心等管理的软要素,它表述了一家企业如何选择正确的战略、采取正确的方法、获取组织成员共同支持的行为方法等。
企业文化实质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员工归属感、提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以人为本、以价值观塑造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是对人的管理与对物的管理的有机结合。
由于管理哲学蕴含着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因此,借助企业文化的巨大能量,企业能有效地实现预定的管理目标。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它为企业构建有竞争里力的管理与运营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企业文化蕴含着管理哲学的精髓,它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突出作用。大凡成功企业都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竞争对手不可模仿的,它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财富,也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的重要内容。当前企业的竞争,已经不单纯是产品的竞争,渠道的竞争,价格的竞争,技术的竞争,或者服务的竞争,它是更高层次的文化的竞争。
2.中西方企业文化差异及管理哲学的体现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企业文化具有典型的地域性思维差别,由此形成了价值观体系和评价标准的差异。换言之,在中国企业中可能是正确的事情,而在日本、美国等企业可能就是错误的。
作为企业文化核心内容的价值观体系,主要包括:价值基础、价值目标、实施途径和约束机制四方面。中国和西方的价值基础统称划分为:个人主义或者集体主义;中西方的价值目标可划分为:讲求物质主义,或者精神主义;中西方的实施途径可划分为:科学主义或者德化主义;中西方的约束机制可以划分为:法治主义和人治主义。
从价值基础来看,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企业里,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追求个人能力、奋斗、进取等,在这些企业的员工,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衡量标准,而很少关注别人怎么评价。而中国的企业更多强调别人怎么评价,推崇集体主义,认为个人是集体的组成部分,中国人有“猪爬出名人怕壮”的普遍情结。
从价值目标来看,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企业里,追求卓越的价值观是社会认同的标准,富人在社会得到尊重。中国的文化传统则存在商人“重利轻义”的思维,较少强调物质利益,普遍推崇自我修身,无为,禁欲。“知足常乐”、“小富即安”成为中国企业员工的普遍心态。从实施路径来看,欧美国家企业员工的表现理性,管理是建立在科学、逻辑、系统分析的思维基础之上,正确与错误的判断标准非常明确,他们以结果作为评判标准。中国的企业管理充满感性,“独善其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普遍追求的价值观。在中国的企业里,对错标准很模糊,既要考虑结果,还要考虑伦理、时间、地点、背景,缺乏管理的科学“尺度”,实践可操作性差。
从约束机制来看,欧美等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的主要假设是:人性是恶的,它强调法律、制
度对人的行为予以规范。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契约关系,市场原则是主要的价值倾向。中国文化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强调人与人之间和谐,在中国的企业里,关系、面子相对于相对法律、市场和制度来说,有时候更显得重要。中国企业的市场经营,关系和人脉非常重要。等级观念、长官意志等普遍存在。
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企业文化差异,导致了管理哲学应用的巨大差别。
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企业文化的形式相对简单,主要是核心价值观,以及相应的管理体系和规范的流程,他们注重内容不讲求形式,对企业文化建设投入较少,文化是潜在的。他们的企业管理较为完善,更多侧重于战略、品牌、人力等管理,管理还没有上升到管理哲学的境界。中国企业文化大多处在探索阶段,相对零散,主要侧重于企业形象设计和门面包装等,企业管理以经验管理为主,科学管理水平较低,企业文化与管理的交融性差。但是,中国企业的文化和管理中蕴含着几千年历史文明传承下来的管理哲学的底蕴。
3.现代企业文化与中国古代管理哲学的渊源深厚
我国古代文化历史悠久,蕴含着很多管理哲学的基本原理。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可从我国古代管理哲学中找到其蕴含的精髓和源泉。
企业文化强调的分层管理和有序性与我国古代管理哲学理念有很深渊源。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的科层制管理是企业文化的基本能内容之一,它与《周易》的一些观点极为相似。《周易》的《序卦》中提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这体现了《周易》认为社会中的人有不同的层次,分属不同等级和不同组织当中,在不同的组织中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现代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有序性也与《周易》的有序性理念非常吻合,《周易》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有序性,一是六十四卦的有序性。六十四卦由乾坤两卦所生,在此基础上从屯开始直到既济、未济而结束,秩序严密;二是事物发展演化的有序性,《系辞》提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吉凶,吉凶生大业。”“大业”在《周易》中指经济活动,可引申为各种事业,里面有内在逻辑顺序;三是六十四卦中每卦本身也是有序整体。每卦都有阴阳二爻组成。六爻中有上中下的天然顺序或秩序并分别对应着天道、地道、人道。
企业文化目标与价值观与我国古代文化蕴含的管理哲学具有渊源。《周易》主张管理要有特定的目标(“盛德”),要不断更新。《易传》的“富有之谓大业”(《系辞》)可理解为经济富足。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内涵与《周易》的道德追求有所吻合。《易传?系辞》指出“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
《益》,德之拾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它对道德的基础,施行、修养和充裕道德的方法及巩固道德的途径,检验道德的标准进行了立体化探讨。
中国“国学”兼容了管理哲学的丰富内涵,并与中西方的企业文化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据报道,今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将与赛迪顾问就管理哲学的企业实践作深入研讨,召开管理哲学论坛,这将对管理哲学研究和实践应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国学实质是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哲学,它包括:河图洛书和易经哲学传统。也有学者将其分为“八卦九宫”之型,即:“易学道家(太极八卦)、阴阳五行(乾卦)、佛家墨家(兑卦)、法家(离卦)、兵家(震卦)、儒家(巽卦)、纵横家(坎卦)、名家(艮卦)、杂家农家(坤卦)等。中国的儒家文化、兵家文化(孙子兵法等)已成为美国、日本等成功企业学习的典范,很多企业从中系统学习并植入企业文化和管理实践当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现代企业很多管理理念与中国文化、管理哲学相呼应。中国文化主要有三大思想来源:道家、儒家和法家。其中: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提倡尊重客观规律,减少人为的干涉。儒家倡导“人之初,性本善”,强调教育和感化。法家则认为“人之初,性本恶”,强调法律的惩戒。
现代企业管理的三个层级: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总体可对应我国古代文化的不同哲学管理
理念,其中:企业高层应以道家思想管理下属,要善于发现并遵循客观规律;企业中层管理者要以儒家思想管理下属,善于进行道德教育和示范带动作用;基层管理者应以法家思想管理下属,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强调执行力。
4.国内外部分企业实践折射的管理哲学分析
(1)IT领域三位教父折射的管理哲学
柳传志、施振荣和周伟焜被尊称为中国IT的教父。他们曾经服务的企业在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各自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在他们的背后,蕴藏着怎样的管理哲学呢?
曾担任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的周伟焜被称为跨国公司高管的常青树。他实施了IBM(中国)和全球的许多重要变革,在客户定位上,改变了IBM以前只做大客户的惯例,使IBM公司成功完成了中国本土化,整合了中国资源,提高了IBM全球竞争力。他的成功在于具有极强的、随需应变的沟通能力,这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家老子的“顺势而为”相符合。
施振荣创办并将宏基打造成世界上股权最分散的上市公司,企业成功的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了代工角色。施振荣认为,宏基的崛起是“所有企业员工共同努力的成果,应该让大家都享受股票上市的果实。施振荣坚持“人性本善”的管理风格,不以控制为目的,他主张“师傅带徒弟”式的员工培养与成长,淡化管理级别。施振荣的管理实践体现了管理哲学中儒家思想的“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通过员工持股,淡化管理等级,推行“仁政”,使员工的凝聚力得到加强,确保企业快速发展。
联想集团的创始人柳传志秉持中国式“妥协”哲学。他认为,大环境不好,就求助于小环境;小环境不好,就试图改造小环境,改变不了,宁可不做也不当改革的牺牲品。他采取了战略妥协策略,实行了亲情文化,并将联想分拆并获得了成功。柳传志的企业分拆、环境妥协等管理实践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以人为本”的儒家文化核心,注重人的因素,突出人的地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情感的联系。
(2)海尔文化折射的管理哲学
张瑞敏和海尔集团是中华民族企业的典型代表,海尔文化及“吃休克鱼”的管理实践已被列入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
海尔文化包括以产品、质量、服务等为代表的物质文化;以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方式为代表的制度文化;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文化。海尔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体现了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学理念。
海尔文化隐含孙子兵法的智慧,张瑞敏认为自己的职责“第一,应是个设计师,在企业的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合于企业的发展;第二,应是个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的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与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这是海尔总裁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思考,它表明海尔领导人深谙用兵“以谋取胜”真谛。“善战者,求之于势”,海尔的“零缺陷服务”、“真诚到永远”很好的赢得了客户的信赖。海尔的人力资源开发、奖惩制度、自主管理方式、新发明以职工名字的命名方式等加强了沟通,增进了管理者与员工的信任,体现了兵家的管理思想。同时,海尔文化的“产业报国”思想体现了儒家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基本理念。
(3)沃尔玛文化折射的管理哲学理念
沃尔玛文化具有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的典型特点。它的核心内容是:
尊重个人(尊重每位同事提出的意见。经理们被看作“公仆领导”, 通过培训、表扬及建设性的反馈意见帮助新的同事认识、发掘自己的潜能)。这些企业文化与中国古代管理哲学的孔子
“仁”的哲学思想有相似的地方,它也是西方企业文化的精髓。
服务顾客(“顾客就是老板”。“三米微笑原则”是指同事要问候所见到的每一位顾客;“保证满意”的退换政策使顾客能在沃尔玛开心和放心购物),这里面体现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兵家的“攻心”等管理哲学,也是当代管理哲学的核心内容。
追求卓越(每天营业前, 同事高呼沃尔玛口号, 查看前一天的销售, 讨论当天的目标。“日落原则”要求树立危机意识, 对当天提出的问题必须当天答复,所有的同事共同分享和分担使顾客满意的承诺),这体现了西方个人主义的基本管理思想,与中国企业追求和谐的管理哲学存在差异性和互补性。
天天平价(通过降低商品价格推动销售,获得比高价销售更高的利润),这体现了儒家思想和兵家的管理理念,也是当今企业市场竞争的基本手段。
5.实现企业文化与管理哲学融合的咨询思路
尽管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中国不同企业的文化建设层次不齐,但是,总体上,可将各类企业文化大致划分为四个层次:最外层是物质文化、第二层是行为文化、第三层是制度文化、第四层是核心(理念)文化构成。其中:
核心(理念)文化包括企业目标、企业经营哲学、企业精神、科技、道德以及企业家人品、能力、素质、道德的人格化表现等,关键因素是企业家主导的文化因素。
制度文化指为了实现组织使命而采取的系列规章制度,包括领导机制、组织机制、民主程度、管理制度等。
行为文化指在企业的制度规范下,所有员工应自觉遵守并进行自我超越的、为实现物质文化而自愿付出的程度劳动的行为总和。它是对企业理念的具体化和系统化的实施,包括:人员结构、人才素质、技能水平、组织分工、个人行为、制度合理性等。
物质文化指员工工资福利、股东投资利益、社会效益(税收、就业和慈善事业等)等,包括:企业形象、企业环境、企业科技化程度、企业产品适销能力等。对企业文化的诊断可采用GREP分析模型(如下表1所示)。
赛迪顾问在对中国管理哲学进行了深度研究后,提出了管理哲学实践的基本原则,通过对企业治理结构(G)、企业家(E)、资源(R)、产品与服务(P)四个纬度的分析、诊断,确定企业文化的现状,剖析企业文化与管理哲学间的内在关系,进而设计适应现代管理哲学基本理念的企业文化最佳模式,为企业的管理实践提供管理诊断与企业文化咨询。
表1 适应管理哲学需要的企业文化诊断模型
【浅析重阳节与道教文化的关系】推荐阅读:
浅析和谐家庭与和谐文化的关系08-16
浅析理论与实践的关系11-20
浅析银行服务与客户有效沟通的关系07-18
科研与教学关系的一体两面性浅析07-20
浅析温室大棚种植与资源的有效利用的关系09-24
浅析产品技术标准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11-26
浅析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识别10-09
浅析执行力和工作作风的关系10-18
浅析税务文化的文化认同07-09
浅析我国刑法因果关系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