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美术反思(15篇)
1.一年级美术反思 篇一
一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于学校的一切事物都感到特别的新奇,同时,美术课也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发现,原来只是在纸上随意的涂牙,可到了学校,经过学习发现原来画笔可以画出很多漂亮的事物来,学生也就特别的喜欢上美术课了。那么怎么样让学生一直保持着这份学习的积极性呢?
首先是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选择了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是学生们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然后,把进度调慢,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掌握这些他们喜欢的东西。例如,在上绘画课时,我不是给学生一个题目,规定他们去画什么,而是给学生提一个要求,允许他们大胆的去画、去表现自己的创作思路。并且在每次上课时,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纠正、鼓励;而对一些画得好的学生则进行表扬,把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点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在手工课上,我让学生走出课堂,到课外寻找内容。当学生看着自己的一件件作品,瞪大眼睛,或许他都不敢相信自己会做出这么漂亮的东西来,一下子学生们的积极性就上来了,学习紧张的神经也放轻松了。现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而我上课也轻松了许多,或许这就是“寓教于乐”道理吧。
其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对学生创作美术作品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创作画面就会显得呆板,相反,当学生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力后画面就会充满了浪漫的色彩。例如当教师提出画一幅幻想画时,有的同学就会想到遨游太空画面。这是因为低年级同学想象力的火种是比较容易点燃的,他们经历的事情少,对世界的许多认识不得不靠想象来填补空白,在电视事业发达的今天,屏幕上各种形象更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
再次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表现欲。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例如:可以得用投影、电视大屏幕电脑播放图像,从视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可以播放古筝、笛子之类的音乐,从听觉上激发。教学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的环境等因素进行协调统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所以只有让学生在自己高高兴兴地参与实践中,才能使得他们的思维高度集中,创新的火花迸发,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琢磨、推敲。
2.一年级美术反思 篇二
案例描述
今天一年级的《花点心》一课, 关于技法的学习方式, 课前我思索了很久, 琢磨了很多不同的方案, 设想了各种不同方案下课堂中会出现的状况。最终, 我决定把课堂的主动权给予孩子---让他们先探究基本技法, 充分自主探究和自主尝试后再互动学习, 让学生来做老师。
走进教室, 看着50多个稚气未脱的小毛头, 似乎还沉浸在课间的愉悦游戏中, 他们叽叽喳喳准备工具的时候, 我多少还是有点担心:让他们自己先做, 方法能够探索出来吗?能保证每个人都掌握技法吗?课堂会不会一团糟, 无法进行下去?……但是铃声的响起, 意味着时间不允许我再多想, 那就试试吧, 相信孩子, 也许会有奇迹。
游戏, 对低段孩子有极大的吸引力, 他们很快就沉浸在我创设的情景——“懒洋洋的点心店招聘巧手点心师傅”中, 被造型各异、色彩丰富的中外花点心视频和图片深深吸引, 仿佛自己真的进入了香美的点心店, 都瞪大眼睛, 垂涎欲滴, 连连发出惊呼喝彩声。
当孩子们听说要被选为点心师傅, 必须要经过一次次的闯关游戏, 挑战一个个困难———在规定时间内, 自主探究花点心的制作方法时, 显得兴奋不已, 同时眼睛里也闪现一丝不知所措。
我给孩子们出示了学路建议:在小组内观察、讨论、研究桌上的花点心 (课前我给每个小组制作了一个花点心成品) , 看看这些点心里有哪些基本形状, 自主探究这些基本形状该怎么制作 (可以拆解) ;再看课本上同学还用了哪些方法;5分钟之后每个小组推荐同学展示自己发现的、探索出来的制作方法。我话音刚落, 孩子们在组长的组织下, 纷纷行动起来了, 看着每一个小组时而安静、时而热闹;看着每一张小脸, 有的面红耳赤、有的静思沉吟;看着各色彩泥在孩子们白嫩的小手与桌面之间翻飞, 变长、边扁、扁圆、变成花、变成叶……我悬着的一颗心, 才慢慢放下来。
5分钟之后, 各组都有举起小手的孩子了。雯雯第一个上台了, 她自信大方地说:“我们看了老师制作的花蛋糕, 发现上面长长的巧克力棒是这样用两只手掌相对搓出来的……”她边说边示范给伙伴们看, 只见她把一团红色的橡皮泥在两只手掌中间来回搓动, 几秒钟之后就变成了一根长长的面条……
天天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老师送给我们组的是一碗汤圆, 可是里面只有一颗, 我们又这样团出来了很多圆圆的汤圆, 你们看。”说着把自己做的汤圆举起来了……
坐在第6组后排的涛涛急不可耐, 把右手举得高高的, 左手举着一片叶子形状的彩泥, 当我的眼睛一看向他, 他立刻飞奔到讲台上, 拿着“绿叶”大声对大伙说:“你们看, 我做出了和老师一样叶子形状的饼干。”我说“你的手真巧, 可以给我们示范一下, 你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他说:“我先拿出一块绿色的彩泥, 揉成一个圆球, 再放在桌面上压成扁扁的一片, 最后用铅笔画出一片这样的叶子形状, 再把多余的彩泥拿走, 就可以了。”我摸着她的头说:“你表达得真清楚, 小手特别能干。”“孩子们, 你们也用他的方法试试看, 压出一片漂亮的叶子吧。”孩子们马上低头尝试起来, 不一会, 样式各异的树叶纷纷出现在孩子们的手上了, 虽然有的显得很朴拙, 但是那一份份积极与专注感动了我……
这个时候只见小米粒怯生生地站起来说:“老师你做的这颗小海星面包太好看了, 可是我怎么也做不出来……”
我顺水推舟, 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们。问题一出, 教室里安静了2秒钟。“我会做”, 一个文静的声音从教室旁边传出来, 只见琪琪举起了她的小手, 我朝她点点头, 她自豪地走到前面来说:“我刚才看到这个海星, 也试着做了几次才做好。要先团成一个球, 然后压扁, 再用手指头捏出一个一个的小角角。”我把她抱在怀里, 说:“你很会动脑筋, 遇到困难不退缩, 真好!”
“小米粒, 你看明白了吗?孩子们, 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海星制作大赛, 1分钟之内, 看谁的海星圆润又饱满。”孩子们接到号令, 又纷纷开始忙碌起来。一会儿后, 海星大聚会, 有的孩子发现自己的海星扁扁的, 没有别人的圆润, 捏出来的小角无法成形状, 就小声的向旁边的同伴请教:为什么你的那么好看?同伴说:因为你把小圆球压的太扁了……我鼓励他俩带上各自的作品, 上前来把刚才的对话在其他伙伴面前重演了一遍, 其他有同样困惑的孩子都受到了启发。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我看在眼里, 喜从心出。“孩子们, 瞧, 我的大拇指在向你们点头微笑, 你们有这么多的奇思妙想, 灵巧的小手还会变魔术, 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 你们太棒了!老师送你们一首儿歌。”
小小手儿真灵巧, 拿出彩泥变魔法。
来回绕圈揉揉揉, 揉出汤圆圆溜溜 (揉)
一前一后搓搓搓, 搓出面条长又长 (搓)
手掌相对压压压, 压出大饼香又甜 (压)
拇指食指捏捏捏, 捏出羊角真好玩 (捏)
于是我带着他们念儿歌巩固技法, 教室内其乐融融。
“小老师”们自信地教, 其他小学生们认真地学, 时间在这种互教互学的过程中过得飞快, 看着他们小小的身影, 我为自己今天的决策感到欣喜, 为孩子们今天表现出的学习能力而感动。我不由得想起阿基米德的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 我可以撬动地球。的确, 学生需要的是机会, 大胆地给予他们机会吧, 相信他们会回报你无比的惊喜与幸福!
教学反思
人的主动发展需要个性自由, 而个性自由需要自由宽松的环境呵护, 生命力和创造力才能得以充分释放和展示, 儿童在学习过程中, 是具有能动性的。他会从自己的已有经验和心理水平出发, 本能地判断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 符合的就接受, 不符合的就产生心理抗拒。
因此在教育培养上, 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学生主体的回归, 大胆放手来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自己的主人。
为了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欣赏, 初步了解点心文化, 自主探究学习搓、揉、压、捏等基本的泥塑技法, 我尝试用简单的立体造型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花点心, 逐步发展学生发现美, 创造美的能力, 体验成功的乐趣。
我抓住低段孩子游戏性、直观性的特点, 游戏串课, 寓教于乐。精心设计深受学生喜爱的卡通明星———“懒洋洋”选“巧手点心师傅”的情节为主线, 贯穿整堂教学的始终,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充分融入情景, 融入角色, 活跃了课堂气氛。
3.一年级美术反思 篇三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它不同于传统的“纯艺术”或者“纯绘画”,特别是一年级美术课程安排中,涉及了绘画、手工制作、版画、刮花、泥塑等多种艺术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艺术学习领域,使美术教学更加趋向于多元化、综合化的发展。
现在的儿童信息接受量大,已经不能满足一般绘画材料或一般的绘画手法所表现出来的作品。在我市近几年的艺术节中也得以体现。作品开始越来越呈现更丰富的表现手法。在纸张、材料、技法、技巧、表现等方面越来越多样性和丰富性。在儿童画创作中,除了绘画传统造型的能力表现外,很多作品开始善于寻找各种不能质感的材料和工具。而且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像我市2013年艺术节中一等奖的获得者,就是在材料的利用上用的恰到好处。实际画面并不复杂:材料选择进口的红凹凸纸,用黑色记号笔勾画出主体轮廓,画面是由上而下的视图,中间是一个人物,窗户上有一盏灯,灯光用荧光笔表现。画面虽然简单,但由于运用了颗粒较粗的红色凹凸纸,感觉画面显得强烈、真实、丰富。要是采用传统的素面纸来表现,可能就达不到这种效果。
二、美术材料准备上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一年级学生虽然是小学生的“新生”,但却是学习绘画的“老生”,在幼儿园中,绘画也总是作为“主课”存在。学生也总是把美术课程和绘画课程混为一谈。往往思维还停留在幼儿园阶段,认为一盒彩色笔、几支铅笔就可以“打天下”,若是教师不加以引导,往往出现材料不齐,无法上课的现象。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寻找美术创作材料,根据材料特性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
一年级学生本身学习主动性不强,思想上不重视,往往把老师的通知忘了。有的学生很依赖父母的帮忙,虽然老师在课堂上再三强调,还是会出现部分学生忘带的情况。还有的是家长不重视,觉得美术课不重要,准备材料又比较繁琐,就有抗拒行为。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材料准备习惯,备齐、备足材料,我们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1、共同制定收集材料表
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我都和同学们一起将美术课中所需的材料制定详细表,将每节课所需要的材料一一罗列,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哪些材料是必须购买的,如油画棒、彩色笔等,哪些材料又是平时可以从生活中寻找到的,让学生平时多多留意。给每个学生一个材料袋,要求学生将平时收集的材料存放在材料袋中。
2、积极取得班主任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有的时候,让班主任适当提醒,效果会好很多。在材料的收集中,要求孩子必须和家长同时进行,并利用校讯通等工具进行实时提醒。
3、要利用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是学生自觉准备美术工具和材料的保障。另外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平时能有意识的收集材料,这样在美术课上就能按需取用,又省钱又方便。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就基本能保证在美术课堂前准备好必须的材料了。
三、充实和收集材料,创新美术教学内容
1、在熟悉画种中找新意
刮画,是很多学生在幼儿园时期就已经学过的内容。相信当老师在黑板中写上《刮出来的画》的课题时,很多学生就会觉得这些已经不新鲜。但告诉他们必须自己用油画棒先去制作一张刮画纸的时候,就会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自制刮画纸,不仅可以摆脱 “材料靠买” 的习惯,而且还能学会自己控制材料特质来更好的表达作品的能力。
2、巧用范画引发收集热潮
在蛋壳画一课中,教师在课前先用蛋壳让学生猜一猜是怎么做的,利用什么材料做的?哪里来的材料?教师和学生讨论方法,比如,每天都蛋壳可以洗净保存,并现场作画。不管是颜色、形状、纹理还是质感,都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兴趣,从而引发收集材料的热潮。
3、挖掘自然材料来丰富美术材料
我校学生生活在老城区,河中的石头、林中的树叶,都是很好的素材。这为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提供了素材。但学生往往缺乏体验生活、观察生活的机会。美术教师要努力引导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闪现奇思妙想。如在《会说话的石头》中,可以引导他们去找不同形状、颜色、质地的石头,并有创意的组合起来,形成更加丰富美丽的作品。
四、美术材料的合理利用
《新课标》在“阶段目标”中强调了,第一阶段美术课程学习的目标是“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再“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的表现”。可见,在小学阶段,要确立“材料先行,因材施教”的活动思路。在美术创作之前,让学生从接触材料开始,通过对材料引发学习兴趣,并通过联想等方法进行造型,进而产生新的艺术作品。教师往往也能够认识到材料的重要性,在组织教学中,往往让学生准备材料越丰富越好。
但笔者发现,有的时候,材料的比重加大并没有提高教学的效率性。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五彩的烟花》中,教师准备了很丰富的材料,有各种的彩纸、画布、纸杯、塑料吸管等其他材料,在师生共同学习了烟花制作等方法后,学生开始自由创作。细心观察后发现,他们虽然紧张又热烈的创作着,却肯本不会考虑不同材料所具有的工艺性和审美特征,也不能合理的利用材料的特性。忙碌了15分钟之后,全班却没有呈现出像样的“烟花”出来。
本案例遵循的是“因意选材”,侧重于意的过程,却没有考虑到对材料特点和功能的探究。一年级学生对材料的体验不够,自然就胡乱操作一番了。细细想来,此类案例并不少见,看似热闹的课堂,却没有应有的效果。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忽视了儿童对材料的体验和感受,没有做好对材料的探究工作。儿童只是简单的认识和使用材料,却因缺乏对材料的了解而无法深入的完成作品。这种学习材料的“泛丰富化”,起的确是反作用力,实际弱化了儿童对材料的体验过程。
假如美术课都是以这种形式进行,那么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上永远只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美术课堂也只会停留在空洞的热闹中。孩子们无法深入探究材料的特性,无法深入理解材质与艺术表现的关系,也无法提升自己合理利用材料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
五、加强一年级学生对材料的体验和感受
在具体教学中,要尽早建立“感知材料——引发联想——应用创作”的活动模式。我们主要采用设计教学单元开展活动:1、让学生准备一些材料,教师启发学生进行直观感受,了解材料的基本特点;2、对材料的造型、色彩、肌理、质地等特点展开联想;3、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根据联想进行顺势造型或巧妙组合,创造新作品。
在第一步中,要组织学生充分利用眼睛、手去触摸材料,去发现、感知它们的大小、形状、色彩、肌理、质地等特性,交流这些材料带给他们不同的感受,并引发一定的想象。
同样的材料在每个孩子的眼里可以引发出多维联想,表现不同的的主题内容,使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不同的变化组合。例如,同样是纸杯,可以依据外观联想到小汽车、毛毛虫、火箭等不同事物;不仅可以在上面直接画,也可以粘贴、拓印、剪、刻等等;同样的纸杯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表现出不同的内容。
使用材料创作环节要以学生自主尝试为主,通过个人或小组的形式来发现揉、卷、折、剪、刻等各种技法。教师也要时时提供帮助,引导他们重视方法的总结和经验的积累。
活动的最后要组织总结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作品艺术性和材料特性之间的关联,让一年级学生在一次一次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到材料的不同特性和艺术表现力,并了解根据材料特性进行创作的方法。
材料是美术学习的重要载体之一,我们要重视美术材料的收集和利用,更要重视对材料的体验和感受。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灵活的使用各种材料,通过和孩子一起讨论、探究、实践,逐步加深对材料的体验和感受,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为孩子们以后的美术学习和美术素质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4.一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篇四
在这节课的练习环节,让学生自由发挥想像力,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涂画。涂画已经不再是用笔在纸上绘画那么简单的练习了,而是包含了许多意义上的涂画练习,所以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涂画就是新的尝试和突破。
如:用水瓶装满水,然后在瓶盖上钻一个小孔,利用水来在地面上画画和造型游戏。还有利用橡皮泥、树叶、树枝等材料进行装饰和添加,然后再用水彩笔进行必要的涂画,这也是很有乐趣的。很显然,这样的联系,学生很快就能上手。
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洒水在地上进行涂画练习的时候,许多学生知道挤水瓶的力度和涂画的大概轮廓,但细部的刻画和挤水的速度却掌握得不是很好,很多作品有大概的样子,但不是很细致。
还有,用其他材料结合水彩笔的涂画练习中,也存在细部刻画不够完整的问题。
这些问题就使我觉得在第2课时或者是深入挖掘的途中应该更注重讲解细部刻画的问题,并可以边解释边示范。
5.一年级美术反思 篇五
对于备课要备学生,因为每个班有不同的班风,有的班级比较活跃,那么课堂设计可以互动环节少一点,有些班级学生比较安静,那么游戏可以多设计一些,而深层次对组织教学的把控则是对学生的及时鼓励和严格的纪律管理,合理的教学设计和生动的教学语言这些要素都是相辅相成,此外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则需要老师不断积累的教学经验,通过以上的综合因素,美术老师才能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让美术课堂教学成为一种美的享受的过程。
6.一年级美术反思 篇六
于是今天我带领全体幼儿来到了一个柳树成荫的栖息草地上。在这儿,孩子们都忙碌起来了,有的在和蜜蜂蝴蝶赛跑,有的看蚂蚁搬东西,有的寻找蒲公英,有的在草地上打滚,有的在检吹落的花瓣。好一片热闹的景象。
李扬说:“这个花瓣像是小蚂蚁的床。”(她拿着桃花瓣说)燕燕说:“老师你也躺下来吧,很舒服的。”
李涵说:“这里有只小蜜蜂,它正在采花蜜呢?”(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护住蜜蜂,“大家别碰,它要飞走的”)
伟伟说:“那边有许多蒲公英,有大的小的,我们把它带回教室,种在花盆里吧!我要天天看它。”
于是,我用铁锹挖了几株装在方便袋里,这时,细心地李广小朋友指着刚才挖泥的地方说:“这儿还有一条蚯蚓,老师,我们把蚯蚓也带回教室吧!爸爸说蚯蚓会松土的。”
经过一翻商量,我决定将蚯蚓带回教室,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让幼儿观察蚯蚓是否真的会松土。
通过这次找春天的.活动,孩子们切身感受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找到了美丽的春天,培养了孩子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力。回园后,我又及时引导幼儿把看到的春天画出来,并把春天的景色说给爸爸妈妈听,同时让家长记录在孩子的成长日记上。
7.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篇七
一、教师转变观念,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转变观念, 改变旧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师生角色互换, 把课堂还给学生, 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 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的错觉。教师可以走到学生当中去, 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 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放松心情, 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觉, 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活跃和创造才能的发挥。
1. 教师应该全面把握教材, 灵活运用。
高中美术教学主要包括教师解说、学生讨论、问答等几种类型,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 进行不同授课方式的变幻, 让课堂活跃, 让智慧飞扬。我国拥有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形式, 优秀的美学文化贯穿于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 只要能够认真观察, 便会发现生活处处是美术。在讲授课程之前, 教师应该做好备课教案, 把重难点进行区分, 从而在教学中把握好节奏, 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理解所讲的内容, 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升华和酝酿, 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这才是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
2.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氛围。
美学能够开发人的智慧, 能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希望。艺术真正的美在于眼睛对美的捕捉和对心灵的感悟, 运用美学价值较高的美学作品来引导学生学习美术、欣赏美术,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氛围, 让学生在娱乐中喜欢美术、热爱美术。营造出一个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 学生可以多方面感觉美的东西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春天里盛开的鲜花, 夏日里低垂的杨柳, 秋天里的片片枫叶, 冬日里皑皑的白雪, 一切自然美的东西, 它们就在我们的眼下, 当我们有一天尝试去发现它们的时候, 我们就会觉得原来生活真的很美, 就会理解生活处处是美。
二、摆正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关系
针对美术特长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重美轻文”。针对这一倾向, 我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发现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本身的原因:绝大多数美术特长生文化课基础差, 成绩偏低, 对专业学习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和自觉性。但对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态度, 比之艺术专业的学习劲头就显得松松垮垮, 热情偏淡。他们具有形象思维活跃和动手能力强的特点, 但缺乏逻辑思维能力。部分美术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较大问题, 比如学习无计划或无法坚持, 课前无预习, 上课听讲精神不集中, 容易走神, 不会做笔记, 因怕难不愿完成作业或抄袭别人答案, 平时不刻苦、临考抱佛脚, 学习主动性不强, 专业与文化、休息与学习时间配置不当等。二是社会原因:由于近年高考对艺术生的文化成绩要求偏低, 使不少学生家长、教师和学生本人错误地认为将来考艺术类高等院校, 只要专业成绩优秀就行了, 在提高文化课成绩上花那么多力气不值得。
针对以上情况, 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转变认识。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分析艺术院校的招生形式。如今艺术院校招生, 文化课录取分数呈逐年提高的趋势, 过分地强调专业而忽视文化课的学习, 是不会有什么发展的。同时列举学生身边每年都有专业特别出色的学生只是因为文化课的原因被淘汰的实例, 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 使他们转变对文化课的认识, 摆正专业课和文化课之间的关系。
2. 跟学生一起分析, 讲明道理, 使他们从理论上认识到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虽然文化课与专业课在思维方式、课程能力上要求侧重不同, 但是二者之间并不矛盾, 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学好文化课会对专业课的学习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不注重文化课的学习, 美术专业的提高和发展就会受到局限。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要想将来真正步入艺术殿堂, 必须是“专业+文化=成功”, 艺术必须有一定的文化作基础, 只有具备了较好的文化底蕴, 才能让自己的特长在艺术中放飞。“光会画画只能是个画匠, 绝对不会成为杰出的艺术家。”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学好文化课的意识, 增强学好文化课的信心, 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带动文化课成绩的提高。
3. 寻求专业课和文化课在教学方法上的统一, 在专业教学中渗透文化课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我所带的专业学生不但专业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而且文化课成绩也都有了明显进步。
三、美术教学应联系实际
8.一年级美术反思 篇八
关键词:美术高考热;中学;美术教育
“美术高考热”现象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中学生转为艺术生,而美术教师为了适应高考需要,在美术教学中过分重视专业技能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最终导致中学美术教学并没有产生其应有的教学价值。而且中学生在这场考试热中的创造性、个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不利于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我国“美术高考热”产生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参加美术高考的艺术考生逐年增加,之所以会出现中学美术高考热这一现象,主要是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我国当下的高考美术考试内容相对固定、简单,其沿袭了欧洲学院派体系的教学模式,着重考查学生对静物、造型的表现能力以及各类写实能力。这些考查因素使得大部分高考考生都可以借助考前的“突击练习”将考试内容表现出来,这一专业速成特点使得越来越多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选择借助美术参加高考。
其次,相比普通高等院校,我国艺术类院校对文化课成绩要求相对较低,学生可以凭借较好的美术考试成绩进入一所相对较好的艺术院校。为此,很多家长和教师为了让学生可以进入更好的大学,就会让很多学生选择艺考,即使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毫无兴趣。相关调查显示,近年来因为成绩较差而中途转为美术专业学生的中学生越来越多。
最后,从整个社会大环境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形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社会对美术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美术毕业生在毕业之后更容易获得一份较好的工作。为此,目前社会市场对美术类人才需求的增加使得高等美术院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实施扩招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参加到美术专业考试中。
二、完善当下中学美术教育的对策分析
1.注重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其学习的自觉性较低,对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必须对其学习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以帮助其进行有效学习。比如:在对美术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应该采取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的讲述方式,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美术作品,循序渐进地理解所学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鉴赏分析,让学生自己感悟和理解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2.培养中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美术学习质量。为此,中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让美术教学真正成为一种美的享受。著名教育学家西学洛维契克在《学习与兴趣》中指出,只要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好分数自然就会到来。由此可看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因此,中学美术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提高美术专业技术,而且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让中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发现美、创造美。
3.注重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新时期的美术教学目标不仅包含了提高美术生的绘画基本技能,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力是蕴含在每个学生身上极为宝贵的资源,只有对其进行有效开发,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当今很多中学美术教学中,一部分美术教师为了适应美术高考的要求,课堂讲授内容主要局限在与考试相关的绘画技能上,忽视了对学生的创作能力的培养。这种简单枯燥的课堂教学内容让大多数学生的绘画风格接近模式化,不利于学生艺术思维的开发。但是从西方美术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艺术思想与艺术个性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主体。对此,中学美术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注重中学生理解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主思考,让学生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使中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展现艺术思维,获得受益终身的艺术创造能力。
4.不断改善中学美术教学方法
美术概念涉及到多元化的艺术概念,包含了设计创意、构成要素、空间形态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艺术修养,不断改善中学美术教学方法,摒弃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讲授方法,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比如,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增加学生绘画技能的训练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方面活跃美术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开拓学生思路。
总之,教师要不断改善美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中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美术情操,注重培养中学生的美术素养和人文素养,以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胡莺.优化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艺术[J].躬耕,2012(10).
[2]靳玉霄.探索中学美术教育基础教学方法[J].青春岁月,2011(16).
[3]谭波冰.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J].大众文艺(理论), 2008(7).
[4]胡是平.中学美术教育基础教学方法新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
9.一年级美术反思 篇九
孟庄小学
窦宝玲
1、影子的游戏
教学反思:通过“玩影子”、“画影子”,一年级的王紫阳在家长的帮助下用深灰色的纸剪出了“老鼠音乐会”,造型憨态可掬,充满了童趣。其他学生也基本能够运用画或者剪的方法来表现影子的外形了,本节课的目的已达到。
1、走进大自然
教学反思:在上这一课的头一个星期五下了一场罕见的冬雪,但星期一上课时,雪却化的干干净净。这让我懊悔极了:为什么不能灵活的请教导处调整课时,充分利用最适宜上这一课的时间?!却让孩子们只能用沙子假装堆雪人!好懊悔,好懊悔!如果再这样抓不住机会,孩子们也会对美术课失去兴趣了。
2、花地毯
教学反思:由于教学设计上的失误,上第一个班时一部分学生把本课设计地毯与幼儿园时的设计手绢混淆了,虽然做出来的效果很漂亮,但是当与别人的拼在一起时就显得很单薄、很纤弱。所以在上另两个班时,我先将手绢与地毯的图案进行了比较,使学生对二者的图案风格有一个直观地认识,这样再做设计时就再没出现手绢式的小地毯了。
3、分一分
变一变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好像对于蛋糕味道的记忆更深刻,对外形的记忆还比较清晰,但具体的花纹就不太清楚了。所幸我找到了几幅好利来蛋糕的宣传图片,上面有各种各样的蛋糕的大照片,甚至有六层的结婚蛋糕。这些图片给了学生很大的创作启示,而且在演示怎样“分”、再组画面时就用这上面的图片来示范,学生感觉就像在分真的蛋糕一样,心情很激动。在创作时也能够描绘出造型各异的蛋糕。新课程、新教材要求教师多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欣赏作品,这些欣赏作品从哪里来,是困扰大家的一个问题。实际上生活中许多的画报、宣传图片甚至是报纸、杂志上的彩色大幅广告都是我们用来欣赏的好资料,只要教师肯做有心人,善于发现、搜集,就不愁找不到足够多、足够好的欣赏资料了。
4、有趣的半圆形
小教学反思:多数学生在幼儿园时已接触过半圆形,如果利用工具来画半圆再制作,他们的作品很精致;如果让他们自己徒手画半圆再制作,作品就会歪歪扭扭,却也富有一种儿童情趣。这使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低年级的美术制作课,究竟是需要学生的作品达到一种“精致的工艺品”的效果,还是“富有儿童情趣的”、“不太精致的效果”呢?
5、摸一摸,画一画 教学反思:这一课的作业效果好的出乎我的意料,有的学生虽然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触觉时不够到位,但却能用生动的绘画语言将其表现出来。如:一位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学生运用不同节奏的的波浪线表现出了“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感觉,虽然不是触觉,但这种感觉却是人人都有过的,但一般人没有用绘画形式来表现的。还有“烫得直跳”、“心怦怦跳”等感觉,孩子们表现得都很好。这说明本课的教学目的已达到,学生已能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自己的视觉表达能力。
6、纸风铃 教学反思:
下课的时候,一年级一班的胡誉川一下子把一串自己做的小挂饰套在了我的脖子上,这是一串用各种颜色的皱纹纸片串成的项链,中间还穿了一颗红色的扣子,配着我的黑毛衣非常别致。整整一天我都戴着它,谁看了都说好看,胡誉川更是美得不得了,放学的时候还领着它的家长来看看“赵老师戴着我做的项链呢,带了整整一天!”别的孩子不服气地说:“明天我要做个更好的,让赵老师戴一星期!”我被孩子们的创造热情深深感动,更体会到了,教给学生“创造”等于是教给学生快乐,教给他们更好的享受生活。
7、瓢虫的花衣裳
教学反思: 学生告诉我,在幼儿园时他们就画过瓢虫,所以我就没在瓢虫的外形、花纹的分析方面多下功夫,而是引导学生多动脑筋,运用多种手法来“做瓢虫”,提出了“比比谁的脑筋灵”、“比比谁的手儿巧”。这使得学生感到作业很有挑战性,设计出了各种各样、不同材料和表现方法的瓢虫。有的学生运用了前面“分蛋糕”一课中学的圆形的分割再组的方法,剪贴出了展开翅膀飞的瓢虫;一年级一班的李华容同学剪贴了许多只瓢虫后,运用了在“小挂饰”一课中学的穿的方法,把小瓢虫和小叶子穿成了一条美丽的项链。一个多学期的训练,促使孩子们已经能够自觉地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与技法来进行创造,我骄傲的对这些孩子说:“孩子,你们长大了,已经成为知识的主人了!”孩子们受到了感染,创造的劲头更足了,下课时,教室里的展板上爬满了色彩鲜艳、姿态各异的瓢虫。在我眼里,这不光是一份成功的美术作业,更是孩子们一颗颗要求进步、追求创新的心。
8、生活中的趣事 教学反思:
在引导阶段,个别学生把吓唬别人、恶作剧也当成了趣事来说。对于这些辨别是非能力还不强的孩子,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不准画这样的题材”。而是诱导他们:这样做你感觉有趣,可是被你捉弄的人感到有趣吗?你被别人捉弄时感觉怎样?学生很快明白了捉弄别人不好的道理。也就不再画这样的题材了。其实在画创作画时,常常有学生把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气、不良现象当成有趣的事画下来,我认为这时老师不应该不管不问,也不能劈头盖脸的训一顿拉到,因为教师的职责不光是教书,还应该育人。所以应该耐心的让学生了解到自己认识上的不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画出内容健康的画。
10、泡泡飞呀飞
教学反思:在画泡泡时来讲涂色技巧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幼儿园时孩子们就知道了太阳有七种色彩只要物体表面光滑,就能反射出绚丽的色彩,所以在阳光下泡泡是五颜六色的。我在黑板上示范了一种运用涂色技巧表现泡泡质感的方法,并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涂?孩子们的思维是异常活跃的,他们涂出来的效果更丰富。相信他们对自己摸索出来的这些涂色技巧会运用的更自如,在今后的绘画创作中也会灵活的运用。
11、太空里的植物 教学反思: 太空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不是很具体,但科幻卡通片对学生思维的影响是巨大的,好些学生的作品怎么看都是卡通片的布景。学生在这一课里想象力的发挥还不如前几课。卡通对孩子的影响真是太大了,当然也有正面影响。可是在童年时期对想象力的扼杀,其后果也是不堪想象的。
12、妈妈的节日
教学反思:在第二课时中,我教了学生一种心形的镂空贺卡的做法,没想到学生们自己由此进行发散思维,制作出了各种半镂空、半立体、各种图形的贺卡。孩子们长大了,真不能小瞧他们了。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适当的提高教学要求了。
13、各式各样的水果
教学反思:这样的课,运用实物投影仪来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我先请学生自己试着做几个水果,互相参观,大家可以向做得好的学生提问,然后由他在实物投影仪下演示自己是怎样做的。这样由学生来教学生,技法问题迎刃而解。教的学生有成就感,学的学生没有距离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14、可爱的动物 教学反思:
有的小组的学生象上学期做“我的好朋友”那样将运动场上的人做成可以站立的立体的小人,脚上粘上一小团橡皮泥来固定。大家做好后把各种动作的人摆到一起,真的很像一个运动场,有趣极了。我表扬了这个小队的大胆创新及团结协作。在他们的带动下,别的小队也做出了一个个的小运动场。
15、乘上大船游世界 教学反思:由于前几节课一直使用橡皮泥作东西,所以这次有不少的学生仍然使用橡皮泥来做船。在我稍加引导之后,孩子们将纸、数学学具盒里的小棒、花片等与橡皮泥结合着来做船,效果还真不错。这样,学生在愉快的造型游戏中自然的理解到了“综合材料”的使用可以使作品的效果更加丰富、多变。这比老师去讲授效果要好得多。
16、打开的柜门
教学反思:偶尔在储藏室里找出自己小时候用火柴盒作的写字台、钢琴,勾起了对童年的无限回忆。我把它们带到了课堂上,孩子们喜欢的不得了,但竟有一半的孩子没见过火柴和火柴盒。
我引导他们把找到的各种形状的盒子放到一起,然后根据自己的设计选用不同的盒子组合成大衣橱、电脑桌……甚至是想象中的或是自己设计的家具、家电。在无限空间的联想与创作当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制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完成了许多谈不上完美但充满了童趣的作品。但愿将来有一天,当他们从储藏室里找出这些小制作时,也能为童年时的创造力没有受到压抑而感到自豪。
17、会摇的玩具 教学反思:好多孩子运用在做“有趣的半圆形”时学过的将一个圆形对折的方法用彩色的卡纸做出了会摇的半圆形,但再怎么办他们就不知道了。我适时地引导他们:有哪些会摇的东西象半圆形?这一下子,孩子们有办法了,通过改造与加工,骑着小人的小木马、露出半个婴儿头的小摇篮……这些会摇的玩具真不比商店里的玩具差!我用纸条折出了一个半圆形,贴上马头,再做了一个小人贴上,也做了一个会摇的小木马,请学生玩一玩。结果他们发现:怎么这个小木马光倒呀?“是呀,谁来帮帮老师?”我想他们求助。通过讨论与试验,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重心问题:在半圆的圆弧里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放上一块橡皮,用双面胶固定,小木马终于在一定的范围内摇来摇去了。聪明的孩子们又把这种方法用来为蛋壳不倒翁等自制会摇的玩具的设置重心。“我们的玩具都能„听话‟的摇了!”成功的喜悦绽放在每一个孩子的脸上,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在这一节课里,“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新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而且这种贯彻是无痕的,是学生自己要求的。通过近一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学生们已经适应了新的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式,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了。我希望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使他们对学习保持持续的兴趣,希望他们这一代人能够充满创造热情的走向人生之路。
18、电脑美术 教学反思:
我在课前作了一个统计:一个班中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占了约百分之七十,曾经用过画图软件的学生占了半分之五十,能熟练运用的约占半分之三十。所以我将这三种学生和基本没接触过电脑的学生搭配着分组,请能熟练运用的学生来帮助其他的孩子,用他们自己的方法来讲结和示范。没想到孩子们自己的语言通俗易懂,示范更简单明了,教学效果很好。看来我该多向他们学习,让自己的语言更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19、化装舞会
教学反思:在上这一课时,我感觉如果让我准备那么多的教具和范作比较困难,所以我在第一课时先将教参中附的这一课的优质课的光盘放给学生们看,让他们“跟着电视里的老师、小朋友一起上课”在看的过程中,电视上的老师提问,由我们的学生来回答,也可以跟电视上的同学一起讨论。因为光盘中这一课展示了大量的动画片和范作,情节设计的也很吸引人,所以学生们自始至终怀着极大的兴趣参与其中。看完后,第二课时我问学生:“大魔法师送给了你哪几件法宝?”“要想参加森林舞会要打开宝箱找到哪几件法宝?”学生马上就答了出来,然后再将做的步骤理顺一下,学生就能很快的做出非常棒的头饰,并且利用带来的围裙、纱巾等等吧自己按照想象中的样子打扮起来。表演时我请学生自由组合,根据自己扮演的形象编一个小情节剧来表演。孩子们兴趣盎然,表演的相当的出色。下课了,他们还不舍得将自己的“行头”撤下来,一直戴到放学。“和电视上的老师、同学一起上课”时我的一个大胆尝试,起初心里也没有底,经过实践,效果还真不错。其实,这和电视教育、远程教育的原理是一样的,学生能够利用媒体来进行自主学习,这不正符合新教改的要求吗?但是教师在备课,与教学媒体的交互方面一定要多下功夫,不能完全依靠媒体,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20、汉字中的象形文字 教学反思:
10.一年级美术反思 篇十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鱼儿游游》教学反思
《鱼儿游游》是小学美术课程年改革试验教材(人教版)第一册中的第8课,属于造型·表现类。通过此课的传授,让学生感受美术课学习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动物的情感。以下是我课后的两点体会。
一、抓住童心,引发激情,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海的女儿》、《海底总动员》等是学生最受欢迎的童话故事,在他们的脑海中常常出现各种神奇美妙的幻想,色彩艳丽的各种鱼儿在他们的心目中更是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本课的引入阶段,我利用教学多媒体对他们进行了视听感官的刺激,让他们再次欣赏并感受鱼儿在造型和色彩上的变化。引言的导入也富有童趣:“今天我们的美术课堂上将要来几位可爱的嘉宾,让我们用掌声请他们上场„„”“咦,他们怎么没有穿衣服呀!”“你想给他穿上什么颜色的衣服呢?”“你还能给它们设计出更好看的服装吗?”话音刚落,孩子们的思维马上就打开了,他们天真无邪,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11.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反思;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44-01
不知不觉已经从事美术教学已有十三个年头了,在普通高中任教已经有五年了。就任教以来的美术教学问题进行系统反思,为当下的美术教学现状和自身发展作一个小结。《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那么我们的美术教学真正是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吗?他真正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吗?诚然,我们要是真正让美术课程成为了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不是纸上谈兵。我们的美术教育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呢,我汇报如下。
一、请重视美术教育
在目前的高考制度下,美术教育想得到应有的重视应该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要走。我们市举行的美术优质课比赛离上一次已有7年之久,我们目前的美术课在很多学校是间周一节,美术教师培训除了新教材培训再也没有了。从以上的情况可以看到,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管理层,都完全忽视了美术教育的发展,何谈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是什么导致这样的现状呢?是目前的高考制度,是功利教育;在这样的高考制度下,当然美术教学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学生在高度紧张的学习压力下,根本无暇来顾及一个不用参加考试的豆芽学科,通常我们美术老师最难上的班级就是成绩比较优秀的班级,教师在上面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完全无视你的存在,各做各题;在学生素质比较低下的班级是不是就要好些,也不是,学生宁愿去见周公也不愿来进行美的欣赏。有老师不仅问,学生不是都很喜欢美术课程吗?学生不是都对美术很有兴趣吗?这种喜欢和兴趣是不持久的,当在美术课程上有了难度,有了任务,喜欢和兴趣荡然无存。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有部分省已经把美术纳入了学业水平考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美术课程会得到应有的重视,美术课程会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课程。希望在以后学校不再片面追求升学率,把美术课当成可有可无的课程来开设,重视高中美术课程,强化素质教育的渗透,让美术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不要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高分低能,整体素质不高,与社会完全脱钩的书呆子。目前社会上一些“应考”能力很强,而实际工作能力极差的人是怎么产生的呢?是当前我国青少年诸如理想、信念、情趣的缺失,这样的情况难道与不重视美育教育就不无关系吗?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开展审美教育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达到规范言行,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的目的就十分的重要!素质教育的落实应体现在对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同样也包括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而不是只停留在高考必考课程的教学中,即各门学科都要相互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整体素质。
二、让美术教学美起来
目前的高中美术教学主要内容是美术鉴赏,主要以学生对古今名师名画的鉴赏为主,这样的教学内容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受繁重文化课及大量课外作业影响,学生大部分时间都被占据,使得学生根本没有充沛的精力来真正的了解美术,更不用说实践了。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说停留在美术的表面,夸夸其谈,那显然是纸上谈兵,学生的审美能力根本无法提高。干任何事情都需要亲自实践,全身心地投入,方可获得美的启发和感悟,否则一切讲解都会显得苍白无力。高中美术鉴赏课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史中的建筑、绘画、雕塑、工艺设计等领域进行鉴赏与学习为主,在启发学生立体空间性思维,联想性思维、逆向思维、开启智力方面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众所周知,美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只有建立在一种长期的动手动脑及艺术实践与艺术体验的基础上,怀着一种对艺术深深的情愫,才能领悟美术蕴含的美的真谛与奥妙。
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要真正能让学生动起手来,首先是课程的设计,然后是教学设施的完善,最后还要学生的投入,美术课程不能停留在单一的美术鉴赏理论方面,让学生学习的鉴赏理论知识在动手过程中得到实践,需要系统的美术课程设计,也需要美术教师具有极强的综合素质。教学设施的完善,最低要求学校应该配备有专门的画室,有足够的画具,这在很多学校目前来说也只是空谈。最后是学生的投入,学生要在精力上投入,用心来感受美创造美,另外是经济上的投入,通常我在课程上遇到的情况是学生无铅笔无纸,没有美术专门的工具,怎么样来创造美呢?
三、让鉴赏课生动起来
为了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尽快地投入到艺术作品中去,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有所突破,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之类的老套数,学生们便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样的讲解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当然也就没有任何欣赏的意义了,更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最后,在美术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应注重美术课的多样性与综合性,立足学生生活经验,将其转移到生活与美术的联系点上,只有把握主线,使课堂真正的活跃起来,才能使美术课堂充满无穷的魅力、活力、使学生拥有更多更新颖的兴趣点,充分调动他们情绪,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进入学习美术的境界,真正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
12.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反思 篇十二
一、《美术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 进入课堂
《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要求以教学为中心, 强化管理, 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 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 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 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 美术教师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结合过程和方法, 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采取多种方法, 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 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各年级组织认真学习的基础上, 全体美术教师要有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 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美术教师要通过美术教学, 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 人类社会的丰富性, 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 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二、师生之间互动, 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古人说:“心手相应, 机趣横生。”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了新的教育理念, 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给美术课堂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而传统的美术绘画课上, 教师往往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进行示范, 结果, 学生的美术作品大都与教师的雷同。这不仅遏制了学生各自不同的美术表现方式, 而且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因此, 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 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 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 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要努力处理好美术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美术的意识和能力。从师生的关系看, 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差异性;从教学的过程与结果看, 要注重教学的过程和知识的生成。而所有的这些, 都有一个基础, 那就是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来。既然教学是学生所熟悉、喜爱的, 学生所了解掌握的相关知识也许比教师还要多, 教师不如大胆地把课堂教给学生, 在整个教学中只做一个参与者,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这样, 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种形式,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注重调动学生的审美能力, 创新评价
审美观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审美把握, 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美的评价。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未谙世事、天真淳朴, 教学中有意识的审美导向, 可以使他们从小就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美术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 并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 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 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形成正确健康向上的审美标准, 人才会按照美的标准来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如果没有正确的审美观, 那么就会美丑不分、善恶不分, 甚至以丑为美、以恶为善, 根本谈不上发现美、追求美和创造美。在授课的过程中, 审美意识是将伴随学生一生的重要的视觉意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 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美术教师要科学地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创造用多种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 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 美术教师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 引导他们多听、多想、多看、多做, 促进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发展, 逐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意识, 不断提高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四、抓实常规, 注重对学生学习评价
现在的学生往往喜欢主动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如果教师还是把知识讲透, 学生被动接受, 也许从短期效果来看, 学生学会了, 但从发展的角度看, 学生失去了自我探究的学习机会。教学方法上只重视讲授法、谈话法, 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 缺乏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 学生听起来很枯燥。在教学中, 我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 学生表现参差不齐, 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 我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 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 评价以肯定为主, 教师评价和同学及学生自己评价有机结合, 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现代化教育对美术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各方面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方式和方法, 改进了原来美术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从课程建设的角度, 促进了美术教学观念的转变, 促进了美术教材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 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 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效果, 充分发挥了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之, 进入21世纪, 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更高, 美术教师在今后的美术教学工作中, 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美的创造过程, 更是一种心灵美的塑造过程。因此, 我们广大美术教师只有不断审视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 才能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 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 在这种学习观念下, 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 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 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作为小学美术教师, 这几年我力求把美术课上得更精彩, 让学生更喜欢上美术课。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评价,课程评价
参考文献
[1]胡知凡.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13.一年级美术反思 篇十三
“瓜果飘香”是湘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五课课。这一课的教学,我依据新课程的理念,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瓜果的基本形状和颜色。
2、能画出自己喜欢的水果。
3、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认识水果的基本形状及色彩,并能大胆表现。
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我做了如下指导:
(一)、课件出示部分水果图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体验和感受。
1、用眼睛看一看水果外形和色彩的特点;
2、说一说各种不同水果的不同的感受:外形、色彩。
(二)、在学生创作之前欣赏学生作品,师生在黑板上画一幅各种瓜果的图画,里面有大小关系、遮挡关系、疏密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大小不同的瓜果;什么挡住了什么;哪里的瓜果多一些哪里少一些。并板书:大小、遮挡、疏密。
(三)、学生作业:画一幅有各种瓜果的图画。
(四)、作业展评:投影仪出示作品,学生自评互评结合。
14.高二美术色彩教学反思一 篇十四
科任:吴文勋
高中美术班的色彩课程不同于其他文、理科的文化知识,它没有固定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因此有必要对教学方向的把握进行思考……目前,高中美术班的色彩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掌握色彩规律,提高色彩修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顺利通过美术高考。经过多年的美术高考教学辅导,我深深体会到:专业学习虽然有技巧,但是还有日常的积累。学习色彩要紧紧抓住色彩规律与本质,紧扣学习重要环节,有条不紊进行系统训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知道,正确而敏锐地捕捉色彩的能力,是画好色彩画的关键。当我们去画风景写生或面对一组静物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许许多多具有不同色彩变化的物体,要想准确、真实地把它们描绘出来,正确的方法就是第一位的了。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怎样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怎样让学生不断地提高学习色彩的能力呢?通过多年的教学,我总结出如下几种方法。
一、讨论法
赫钦斯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做出独立的判断。”
俗话说:欣赏是营养。这句话更加适用于美术欣赏活动。色彩考试的最终目的是检查考生的色彩修养,而欣赏是吸收营养的很好方法。许多考生只知道多练,但忽视了多“读画”,不知道好色彩的标准。教师在教学中就有责任安排一定课时为学生选择高质量的范画组织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有针对性地结合色彩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讲解。
色彩教学中可运用讨论的方法。首先一定要让学生欣赏一些色彩绘画的作品,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断。讨论中,教师应该像节目主持人一样,提出问题,展开思路,帮助学生自己思考。面对展示的所有学生作品,可以是阶段性的,也可以是完成的。老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如“你最喜欢哪些作品?为什么?”“你认为哪些作品效果不大好?原因在哪里?如何转变?”“有哪些作品部分画得特别好?”等问题,可以让每位学生评说,可以让典型的同学介绍,可以自由发言,可以争论。老师应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指导、升华。
这种讨论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用语言表达绘画。
二、游戏法
洛克在《教育漫画》中说:“教育学生的主要技巧是把学生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
色彩教学中,往往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色彩很单调,美术作品中没有几种颜色。学生常用概念的颜色、习惯的颜色作画,幽默点说:“颜色很穷。”为了扩大学生的色域,可以带学生做色彩游戏,就是让学生不写生对象,不画任何具体的形象,只要求作色彩游戏,调不同的颜色,每调出不同的颜色才能画上去,而且只画一小块,看每位同学能画出多少种不同的颜色。不同色相、不同明度、不同纯度、不同冷暖的黄、红、蓝、绿等。这种方法可使学生摆脱写生时的色彩单调,摆脱对形体的塑造,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调配色彩上,在调配颜色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色彩认知,扩大了学生的色域。
三、单一法 罗素说:“真正有用的训练,是理解若干的一般原则,对于这些原则在各种具体情况下的应用有彻底的基础训练。”
色彩练习的对象很多,教师要循序渐进、有目的、有条理地分解训练内容。内容有认识色彩、色调、塑造、步骤;形式有临摹、写生、默写;题材上又有静物、风景、人物;默写又分为黑白稿默写、文字题默写等等。教师在组织学生练习时要根据学生水平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内容,提出练习目的与对象特点,逐步积累学习色彩的经验。
习惯的色彩教学中,常常是让学生的作业从打轮廓、画明暗,大色调到仔细刻画全过程的作品。学生一次一次地反复的综合练习。但一张色彩作业中包涵诸多的要求:构图、比例、形体、明暗调子、色彩关系、笔触情感等等,学生很难一下子都能把握,往往一次又一次的从头到尾的综合训练中进步甚微。色彩课实施的单一训练,就是把作画各重要步骤作最彻底的基础训练,就像学习游泳可分别学水中呼吸、手的动作、脚的动作的单一训练,最后综合训练。色彩教学也如此,例如可作单一的构图训练、明度训练、色调训练等等。单一的明度训练可让学生用一种颜色画色彩的对象,学会把各种不同的颜色折合成各种不同的明度,加深对色彩明度的理解。调子训练让学生画小色彩稿,而且也可以叫学生同时集中画几组不同色调对象的小色彩稿。这样感觉新鲜,也比较中更易把握各种不同的色调,也加强了学生对色彩的灵敏度。
四、综合法
在几种彻底的单一基础训练后,可让学生作综合练习,完整地画一张色彩作业,把在各种单一训练中的体会运用于综合作业之中。这时的综合训练会有意想不到的极好效果。其实从简到繁,由浅入深,从分到合这是任何知识的认知规律,当然会对色彩教学行之有效。
教学中经常看到许多学生铺大色调时感觉很好,但随着深入塑造,画面渐渐失去了原有的画面效果,这是因为不会修改调整的缘故。每个人都有追求完美的愿望,尽善尽美,于是看到略有不满就重新铺一遍,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也破坏了原有良好的画面感觉,弄得心情很郁闷,导致越改越糟。因此要尽量保留刚刚铺上去的色彩,不要全盘否定或是不自觉地重画一遍,只有在调色不准、形体不充分的地方或是问题最大的地方进行修改调整,学会把小问题放一放。正所谓“小不忍乱大谋”,这是值得每位学生注意的。
五、谈心法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收得成效。”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灵的形式,教师应寻找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灵的形式,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与情感。色彩知识的传授也应符合不同的心灵形式,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情感,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说教。谈心法就是用平易近人、推心置腹的交谈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在色彩教学中亦如此,不能用训斥、嘲笑、命令、冷漠等方式和学生交谈。不同的语言会产生绝然不同的教学效果。语言的魅力在于爱心,色彩教学中应用爱的语言去传达。正如别林斯基在《新年的礼物》中写道:“充满爱情的语言,使无可反驳的劝说好似熊熊烈火发出光和热,而听到这种语言,心中感到暖洋洋的,会让心情舒畅。但缺乏爱情的语言,也就会把颠扑不破的一些真理,搞成冷酷的、僵死的训戒,因此语言对意识和情感的影响显得软弱无力。” 一个技术熟练的纺织工,可以辨认出几十样黑色的布种,一个绘画经验丰富的画家,可以对色彩进行极尽的刻划和表现。色彩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也有其不断的探索、创新和发展。在美术教学中,只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搞清色彩原理,掌握色彩规律,抓住色彩本质,并进行大量的写生训练,才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二美术色彩教学反思二
科任:吴文勋
从事美术高考辅导已经十多年了,送走了很多届美术高考生,个人感觉在美术高考的辅导中,素描起着基础而重要的作用。在素描教学中,作为教师考虑了很多,而学生对于“学”则触及得相当的少,缺乏阶段的总结,在素描学习中就会长期停留于简单的描摹上,同时一些思想上的认识也不能及时得以疏清,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明显的进步。所以在素描教学中,关于素描的“教”、“学”及相关的经验想法,教师与学生都完全有必要进行探究性的思考。
一、明确概念、把握特点
素描是运用单色的线条、体面来塑造物像的形体结构、明暗及空间关系的一种绘画形式。每一个刚刚步入造型艺术大门的学子,总是先从素描学习入手。因为单色的素描绘画,是研究造型的方法与规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素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优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绘画艺术品,古今中外大师们的素描艺术成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这在写生素描静物中,很多学生机械的照抄光影这一错误的认识,表现得非常的明显。从这一点来说,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概念其本质性的东西。
二、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正确认识
辅导美术高考学生也有这么长的时间了,每一届来的学生都有很多思想上的误区,比如认为学习美术是考大学的捷径,认为不用太努力就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而且很多中学班主任也这样认为,把文化成绩不好的学生都动员来学习美术,客观的说很多中学都有这样的观念误区。而目前美术高考其实并不容乐观,很多好的专业对专业文化线都要求较高,正是这种观念,让学生一开始学习基础素描的时候,态度就不能得到良好的形成。有很多学生还停留在平时对一两幅卡通画临摹的成就感中,不能正确认识美术高考,不能正确认识绘画这些观念都较大程度的阻碍了学生在开始进行基础素描练习中的一种良好心态的建立。因此很多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认识美术中的首要基础课程素描的学习,在学习中产生了挫折感,畏难心理,不自信心理,这种前期理想化与后期现实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于是,学生往往就在美术的前期学习就中断。
15.高职美术课堂创新发展与反思体会 篇十五
一、关于高职美术课堂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
当前, 随着高职美术教学规模以及教学水平的显著提高, 高职美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目标, 逐渐被高职院校忽略, 取而代之的是高职美术教育的片面性、局限性发展。在高职美术课堂, 学生只是片面的学习画图, 而美术教师只是依据教材的相关专业理论进行讲解, 不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职业素质, 使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一直无法得到显著的提升。另外, 美术教师对于高职美术专业培养目标的理解程度不够。美术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 常常受到教学计划的影响, 无法将其正常的教学水平发挥出来, 这也是造成高职美术教学水平提高缓慢的重要原因。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 无法明确高职美术教学的培养目标, 致使其在工作中, 不能按照具体、科学的教学计划进行专业的美术教学。因此, 高职美术教师往往按照绘画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 制定相关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 片面的追求美术教学效果, 忽视对学生美术综合技能的培养。长期发展下去, 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与社会实践发展产生脱节的状况。学生在经过高职美术专业的系统学习后, 可能仍然无法胜任其应该从事的相关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以及社会对美术类人才的有效需求。
二、关于高职美术课堂的创新发展与反思体会的相关分析
(一) 适时转变高职美术教育观念以及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 适时的转变高职美术教育的传统教学观念以及教学体系, 成为新时期高职美术专业提升发展空间的重要前提。在高职美术的教学活动中, 应以美术实践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 在实践性原则下及时的调整美术教学的课程计划, 力求充分结合各门学科的发展优势, 构建一套具有特色的美术专业课程。使学生通过专业的、科学的美术课程, 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高职美术课堂的创新教学发展。同时, 结合高职美术教育发展的水平, 构建科学、合理的美术教学体系, 对实现高职美术教学课堂教育水平的发展目标,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美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 不断的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的美术综合素质。
(二) 进一步丰富高职美术教学的相关内容
随着高职美术教育水平的提高, 进一步完善高职美术教学的相关内容, 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课堂中, 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美术综合素质, 是当前高职美术专业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在高职美术课堂中, 美术教师应更加重视和完善美术教学的实践内容, 将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在社会相关专业就业中的适应能力作为美术专业的教学目标。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 开设中外美术史以及优秀作品的赏析实践课、创作理论课以及中外美术艺术概论、现代文学等相关课程。并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 重视造型基础课以及创造基础课的有机结合, 使学生在美术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逐渐掌握一定的素描、速写、色彩搭配、平面设计、立体构成等基本的美术技能。使之在未来的社会岗位上, 能够更好的发挥专业的美术技能。
(三) 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不断发展的高职美术教育工作中, 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成为高职美术专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不断的引起高职相关教育者的关注。改善过去高职美术课堂教育活动缺乏实践的关键性问题。美术教学的实践活动, 提升学生应用美术技能的能力, 促使学生在专业的实践活动中挖掘美术的灵感, 增加其进行美术创作的机会。使高职美术教育的发展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将美术教学实践活动确立为重要的教学活动。另外, 高职美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要注意与社会实践的环节相结合, 丰富的美术实践活动, 会在无形中促使学生更快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美术专业人才的有效需求。使之可以在未来的相关就业岗位, 更好的发挥其自身的美术专业才能, 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三、总结
综上所述, 在高职院校美术课堂中进行的创新发展与反思体会, 对高职美术教育水平的提高,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 在高职美术课堂的实际教学活动中, 美术教师应适当的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及社会对美术类人才的有效需求, 对美术课堂进行一定的创新发展, 使之更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学生将来的发展以及就业, 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同时, 在美术课堂的实践活动中, 不断进行教学的相关反思, 使美术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体会中, 逐步提高美术教学的水平, 更好的促进学生艺术技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勇.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环节问题分析[D].南京艺术学院, 2009.
[2]刘洪岩.谈高职高专学前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 2011 (16) .
【一年级美术反思】推荐阅读:
五年级美术教案反思10-26
二年级美术《画夜景》教学反思06-20
湘教版美术五年级反思09-18
小学一年级美术备课07-18
四年级美术《快乐的人》教学反思07-15
二年级美术《认识图形标志》教学反思07-19
一年级美术上册《下雨啦》教案06-17
一年级上美术赣美版07-04
一年级美术《太阳》教学设计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