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管理措施

2024-09-28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16篇)

1.水稻栽培管理措施 篇一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调查分析了花溪区黔陶乡谷洒村水稻的主要病虫害:稻瘟病、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的发生与为害以及预测预报,并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拟定出一套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化学防治,以期为经济有效地防治水稻病虫害提供指导.

作 者:柏龙彪 蒋明华 尹华 陈亮  作者单位:柏龙彪(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黔陶乡农业服务中心,贵州贵阳,550025)

蒋明华,尹华,陈亮(赛阳市花溪区农业局)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S435.11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   预测预报   综合防治  

 

2.水稻栽培管理措施 篇二

1、有机水稻生产基地的基本要求

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符合有机食品生产标准,在最近两年内未使用过农药、化肥等违禁物质:种子或种苗来自于自然界,未经墓因工程技术改造:生产单位需建立长期的土地培肥,植物保护、作物轮作和畜禽粪便利用的计划或方案:生产基地无水土流失及其他环境问题;作物在收获、清洁、干燥、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未受化学物质的污染;从常规种植向有机种植转换需要两年以上的转换期(新开垦荒地除外);有机生产的全过程必须有完整的记录档案。

2、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当地的主栽品种空育131,种子质量达到国家要求一级标准,即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85%、含水量14%。

3、种子处理

3.1 晒种选种

浸种前5~7天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晒种2~3d,每天翻动3~4次,经过晾晒后的种于,进行盐水比重选种,盐水比重为1.13,即50公斤水加大粒盐12~12.5公斤,充分溶解,用新鲜鸡蛋测试,鸡蛋倾斜在水面上露出5分硬币大小,或用千分之一比重计测量盐水比重,为了保证盐水比重1.13,要经常检查、补充浓盐水。

3.2 浸种催芽

采用电器增温、地火龙增温、双膜增温等保温措施进行浸种,浸种时水层要没过种子20cm以上,温度11~12℃,时间为5~7天。

使用恒温催芽器进行催芽,催芽温度为25~28℃,时间20~24h,根芽呈双山型,催芽过程中为了保证芽长一致,要经常检查催芽器内上、中、下层的温度变化,要上下、内外倒种2~3次,保持种子温度均衡。

3.3 适时播种

种子浸好后要放在阴凉处摊开晾芽,在当地温度稳定通过5<时进行播种。

4、培育壮秧

4.1 适时的进行通风炼苗。培育壮苗,俗话说“好苗三分粮”,在苗床上控制温度,通风炼苗是加快长根、提高秧苗素质的关键性措施;

4.2 在整个生育期内,用腐熟的农家肥替代化学肥料,施肥量为150公斤/亩;

4.3 田间杂草的防治采用栽培技术和人工除草相结合的技术;

4.4 本地虫害主要以潜叶蜗危害最大,而潜叶蝇的发生主要是插秧后灌水的水层太深,所以在插秧后灌水时水层的深度是决定因素;

4.5 病害传播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由于种子所带来的病菌,另一种是靠空气传播。所以在生产过程浸种是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另一种传播途径主要是由于大风过后水稻叶片间相互磨擦造成伤口,病原菌由伤口进入感染所致,尽量避免进入稻田,以减少病菌传染。

5、综合分析

5.1 生育进程分析

有机水稻栽培选用生物有机肥或农家肥,同施用化肥的稻田相比,生育进程提前,成熟期和其它稻田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完熟度较是施用化肥的稻田高,成熟快。

5.2 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有机水稻较施用化肥的稻田株高要矮,但是茎杆粗壮,虽然穗粒数没有施用化肥稻田高,但在结实率高和千粒重要明显高于其它稻田,品质好整精米率高。

6、结论与讨论

6.1

民以食为天,在已经迈入高标准社会的今天,消费者对于食品,不仅只是要求好吃,更要求食品的安全及健康,因此安全面健康的食品就成为消费者需求的目标。通过有机水稻的栽培,就能让大家吃上安全面健康的食品。

6.2 但是在栽培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6.2.1 水稻以有机栽培,生产成本过高。

水稻有机栽培简单来讲,就是复古的耕作栽培方式,因此必须花费比一般栽培措施更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必须以有机质肥料代替化学肥料,又因目前有机肥料在市场上很难买到,农民只能自行的采集各种能够利用的肥料,其辛苦又有多少人可以体会得出。因此如何降低生产成本等问题,均有待努力克服,以增加农民有机栽培的认识和提高。

6.2.2 水稻以纯有机栽培,病虫草害防治困难。

水稻最常见的病虫草害包括有稻瘟病、纹枯病、胡麻叶枯病、潜叶蝇、水稻负泥虫及田间杂草等,均可以化学药剂做适当防治,但是有机水稻以纯有机栽培,绝对禁止施用任何化学药剂,而市场上又很少有能够利用微生物菌来针对各种病虫草害进行防治,并适合有机水稻生产的防治药剂。所以一旦病虫草害发生,给产量上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影响农民的收益。

7、小结

3.水稻高产关键栽培技术措施 篇三

关键词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0.022

水稻种植有五大关键点:品种很重要、栽培要慎重、秧苗要健壮、水分要合理、施肥要科学。近年来,水稻栽培种植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如频繁的自然灾害、土壤肥力下降、结构变差、稻田面积下降和水资源短缺等,严重威胁着水稻的产量,因此应加大力度研究水稻高产关键栽培技术措施,以应对各种不利的因素,提高水稻产量。

1 水稻高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1.1 机械化水平较低

当前我国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水稻插秧作业量极大,而传统的人工插秧常常会因时间紧、任务重而出现种植密度过稀的现象。利用插秧机移栽时,有些操作工人为提高速度而增加了栽插丛距,这样一来也无法保证栽插的密度。相关调查显示,机插秧使得密度过小的农户约为72.5%,人工插秧使密度过小的农户大约为76.6%。

1.2 土壤肥力下降、结构变差

土壤是种植水稻的基础,只有确保了土壤的肥沃,才能保证水稻的健壮生长。但当前我国的稻田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多年连续种植等原因使土壤肥力降低、结构变差、有机质含量降低、产生板结等,严重阻碍了水稻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在灌溉方式方面,很多农户采用大水灌溉的方式,在生育后期却过早地断水。实际上,大水灌溉会提高纹枯病、稻瘟病的发生率,土壤肥料丧失,根系生长、分蘖发生受到抑制,过早地断水会使得水稻的产量、结实率大大降低。

1.3 选苗、育苗不够科学

在水稻的栽培过程中,水稻选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我国当前很多农户对选苗比较盲目。有的农户想要通过加大播种量来提高产量,却导致秧苗个体的质量较差,抑制了水稻的后期生长,使分蘖降低、每穗的颖花数减少等,反而导致水稻产量下降[1]。

2 水稻育秧技术

2.1 确定播种期

水稻育秧技术中,首先需要确定水稻的播种期。如果播种时间过早,可能给水稻的后期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播种过晚,会导致水稻自身的免疫力下降。因此,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当地的地形地势,选择最合时宜的时期播种。

2.2 播种日期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如果当地连续几天的温度都能够稳定在12℃上下,那么此时就可以开展秧苗育秧活动。

2.3 种子处理

水稻在种植前,相关部门需要对种子进行一定的处理。一般情况下,需要进行晒种、选种、消毒灯照射处理,另外,种子催芽需要掌握好水分、消毒处理。水稻出芽对水分要求较为严格,如果水分过多,很有可能导致水稻的幼芽质量较差,影响后期的水稻种植。种子处理过程中,需要严格进行一定的消毒工作,提高水稻的免疫力,使水稻能够更好地成长。

2.4 育秧苗床

苗床的选择原则为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较为肥沃,地势平坦有利于水稻的育秧,而土壤肥沃则有利于水稻种子能够较快地成长。

2.5 田间管理

2.5.1 防止爛种

一般情况下烂种主要是由以下三种原因造成:第一,催芽时温度过高,使种子失去发芽力;第二,浸种时换水不勤,种子中毒;第三,种子质量问题,种子成熟不良,贮藏过程中受潮发霉。防治方法主要有:第一,把好浸种、催芽温度关;第二,把好种子质量关;第三,做好种子贮藏工作。

2.5.2 防止死苗

导致死苗的原因有病菌侵害引起的黄枯死苗和温差过大引起的青枯死苗。防治方法:第一,培育健壮苗,适时移栽,湿润灌溉;第二,做好药剂防治工作;第三,应保温育秧,防止高温或温差过大死苗。

2.6 对苗床的管理

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苗床的管理,提高苗床的适应性,为实现水稻种植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苗床管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工作人员需要控制好温度问题。苗床需要覆盖一定的地膜,膜内的温度一般要低于35℃,该温度能够确保水稻种子更好地生长。第二,对水稻的施肥。苗床在栽培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控制好温度问题,还应重视对水稻的施肥工作,让水稻能够更加快速地成长。施肥的材料一般选用清水粪和尿素等。第三,对苗床进行化控的施工工作,苗床里的水稻种子在长到一定高度时,需要进行移栽。这些水稻秧苗已到大田进行种植,进而实现水稻育秧工作的完成。第四,相关部门需要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水稻易遭受到病虫侵害从而影响了水稻的生长,不利于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需要重视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高水稻的免疫力,促进其成长。

3 栽培技术

3.1 合适的栽培

水稻在移至大田栽培时,需要选取合适的时期抛栽。一般情况下,抛栽的叶龄在4~5个叶子。如果发现大部分水稻秧苗达到此种要求,便可以进行抛栽。

3.2 密植栽培

种植人员需要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栽培密度,实现栽培技术的发展。

3.3 农肥的施用

施肥的过程中,一般要选择有机肥。此外,要增加穗肥,提高水稻的免疫力。同时,种植人员还应该补施粒肥,防止水稻早衰。

3.4 浅水灌溉

种植人员需要做好排水沟工作,加大对水分的管理,提高土温,改善水稻生长的土壤环境,提高根系活力[2]。

4 创新发展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4.1 科学选种

根据种植地区的气候、生产条件和各品种的生育期,科学地搭配套作水稻。如果稻田面积较大,农户应根据高产抗逆原则选种搭配,最好不用种植单一品种,以提高其抗病能力。根据农户需求研究栽培技术,以确保配套的良好,也使得水稻品种更加满足当地水稻农户。

4.2 机械化、规模化生产

机械化、规模化生产主要是为解决施肥施药、杂交稻制种、育插秧等环节的作业。比如在移栽水稻前10d,将稻田翻耕,以便土壤中的杂草腐烂熟化;移栽时,通过二次旋耕,使得麦秸秆还田,稻田中秸秆覆盖率超过85%。

4.3 肥水科学高效管理

在栽培水稻过程中,可以用浅水灌溉代替大水灌溉,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灌溉稻干湿交替水分管理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该技术在我国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确保灌溉质量的基础上,应当加大稻田需肥规律的研究力度,施用农家肥,提高土壤肥力;降低氮肥,提高氮肥效率,改善稻田结构[3]。

5 结语

虽然我国的水稻产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在高产栽培技术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笔者根据经验,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资料,进而提高水稻产量。

参考文献

[1]倪晓梅.水稻高产关键栽培技术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6(6):27.

[2]黄伟任.水稻高产创建栽培管理技术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2013(7):88.

[3]王卫疆,王学军.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3(10):83-84.

4.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篇四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实质是将生产目标、生育诊断与栽培管理技术三方面进行科学定量的水稻品种的关键叶龄期、茎蘖动态、亩有效穗、穗实粒、千岁重设计目标产量,合理的基础群体、总施肥量和施氮比例;同时采用壮秧、扩行、浅水、浅插、调肥、控水等措施实施目标产量,以达到“省工、节本、增产、高效‘的目的。栽培技术如下:

一、肥床旱育、培育带蘖壮秧

1.秧龄:播期以移栽时倒推,掌握秧龄45—50天。

2.苗床选择:选择地下水位低,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土质肥沃,无有毒物质的偏酸性菜地或水浇地。

3.苗床陪肥:在播种前一个月或更早时,按每平方米苗床施5—7公斤腐熟的优质农家肥翻挖于15厘米的耕作层,培肥地力。

4.苗床整理:在播前翻挖碎垡,清除杂质,建床理墒时采用高埂低墒,苗床宽1.4米为宜,以便操作。留好盖土后,以每亩移栽大田用苗床在25—30平方米,施壮苗剂2.5公斤(一袋),水稻专用复合肥2—3公斤,均匀浅锄在10厘米左右的耕作层中,整平后浇透水。

5.种子处理:浸种前晒中1—2天,以提高发芽率。盐水或泥水选种(浓度12%,即鸡蛋放在选种水中,鸡蛋露出1/3),去除空秕杂质后,清水洗净并用咪鲜胺浸种72小时,即可播种。

6.播种盖膜,按每平方米谷种1公两,精细匀播,播后镇压,使种子三面入土并加盖1厘米厚的细潮土,药物除草、膜,压严。

7.秧苗管理:在播种后如果温高(40度以上)出芽就开始小放风,见绿后放风炼苗3—5天,2.5叶时揭膜,揭膜后浇透水一次,以后干时浇透水。载前人工除草一次,预防稻瘟病一次(使用稻瘟灵等)。

二、大田移栽技术

1.大田准备及秧苗起运:提高大田整理质量,做到田平而泥不烂,实现浅水浅插和湿润管理创造条件。每亩大田施农家肥1000公斤作基肥,复合肥30公斤,尿素5—7公斤,硫酸锌2公斤,作为底肥,带土取苗。

2.大田移栽:将整平的移栽田浅水沉淀一夜后即可移栽,规格行距8寸、株(丛)距3寸,每丛栽培2苗,苗基本苗2.5万丛,实现浅水、前条栽,深度在2.5厘米为宜,载稳不倒苗即可。

3.大田肥料管理:在施好有机肥和氮磷钾复合肥的基础上,重点把好施肥量科学定量及氮素化肥的前肥后移这一关键环节,栽后6天内结合药物除草,亩追4公斤尿素作分蘖肥。倒4叶时施好促花肥、亩施尿素5公斤,硫酸钾10公斤;倒2叶时施好保花肥亩施尿素4公斤。

4.大田水分管理:移栽后到分蘖期,以浅水层(2—3厘米)灌溉为主,并结合两次灌水之间的间隔短期落干通气。当群体总茎蘖数达到计划穗数的80%(2/3以上)左右时开始断水晒田,控制无效的分蘖,其余时期以湿润灌溉,收获前10天左右开始断水晒田。

5.优质水稻栽培技术探讨论文 篇五

[摘要]水稻是全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是全国最重要的农作物。在今天种植业结构调整,粮食市场放开的局势下,广东水稻发展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如何大力推广种植产值高、效益好的优质水稻,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优质水稻栽培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为优质水稻种植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优质水稻,栽培技术

0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实行,广东省清远、惠州等三线城市对农业大力投入,优质水稻的栽培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幅提高。例如,惠州水稻生产实现持续增产,种粮农户收入大幅度提高。要栽培优质水稻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1.水稻品质与保优栽培

水稻品质受品种特性、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等因素影响,只有良种、良法配套才能实现优质高产。近年,我省优质水稻育种步伐加大,优质品种选育成效显著,水稻育种越来越注重品质的研究,由过去高产育种向产量与质量、抗性育种转变。下面就水稻品质与其保优栽培分述如下:

1.1 选择最佳自然生态条件下种植

①气候生态条件:优质水稻最佳的开花期为25-30℃,小于23℃或高于35℃不利,灌浆结实期为21-25℃,以日温26℃,夜温20℃,日平均温度24℃最适宜。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稻米垩白米率,垩白大小与成熟期温度高低呈显著正相关;温度过低(≤20℃)垩白大小又趋增大。根据这一条件,结合气象资料,优质稻最佳抽穗扬花期,灌浆期应安排在8月下旬至9月15日最为适宜。为此优质米生产应以双晚、单晚生产为高档优质米,中稻为中高档优质米,早稻只能生产中质米和一般大米。

②土壤生态条件:生产优质米地区的选择应远离城市郊区,土壤、水源不受污染,土壤有机质含量应在2.5%以上,偏酸,营养元素丰富,氮、磷、钾含量中等偏上,有一定含量的微量元素。

1.2 合理选用优质品种

为了充分发挥旱育秧技术和优质水稻品种的优势 ,应选用生育期适宜,穗型偏大,抗病耐肥,分蘖能力强,茎秆粗壮抗倒伏,米质优的品种。参加省常规稻区试的新品种中,达省标一级以上的有26个,达国标优质的品种有12个,其中矮籼占达国标优质一级,是广东省第一个达到国标优质一级的区试品种。杂交水稻方面,近年也育成多个达省标优质一级以上的优质品种,如审定的培杂双七,的培杂茂三、培杂67,的粤优8号、培杂青珍、中优223、20的秋优998,的丰优丝苗、丰优428、培杂180、培杂268。 正因为这些优质水稻品种的审定和推广,使我省优质水稻种植面积比例进一步增大。目前示范推广的主要优质品种有:粤香占、中二软占、绿黄占、培杂双七、培杂茂三、培杂67、丰华占、粤丰占、野籼占6号、丰优丝苗、秋优998等品种。在选定好某一优质品种后,必须做到一村一品,便于保纯、保质、创名牌产品,单独收购、贮藏、加工,促进销售。

1.3浸种

浸种前选晴天晒种 1-2 天,每天翻动 3-4次,使其充分干燥,水分含量达到 14%左右,才可能使催芽达到既快又齐,同时增强种子活力,达到提高发芽率的目的。

1.4苗床

苗床面积50平方米,床两边留50厘米宽的沟。有条件的农户可以采取大中棚育苗,更有利于培育壮秧,规格因地制宜,一般长20米,宽5.4-7米(棚高1.6-2米)。做床时间以秋做床为好,既可缓冲春季作业紧张,又可以抢农时,有利于床土风化,以保证适时早播。做床方法,先按苗床规格,用绳固定,然后翻土10-15厘米深,打碎土块,整平。

1.5覆土

均匀播后轻压种子,使种子三面入土,然后用过筛草碳土或山地腐殖土,均匀覆盖 0.5-1厘米,把种子盖严,并用平板刮一次,防止覆土不均。隔离层育苗覆土厚度约1厘米,防止种子扎根后反弹。

2适当合理稀植

稀播:秧大田比为1:8-10,杂交稻亩播量12-14公斤,常规稻25-30公斤。播后踏谷。出苗至二叶期秧板保持湿润,二叶一心至移栽以浅水为主。上水时施一次断奶肥,每亩尿素5公斤,移栽前5天施一次送嫁肥,每亩尿素5-6公斤。

据试验密度过大可造成外观、加工品质变劣(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降低),密度太稀则产量明显下降。具体要因品种特性、生育期长短、田底肥瘦,种植季别而综合考虑,做到米质与产量兼顾。在适宜密度范围内适当稀植,在一般中、单晚稻每亩可栽1.8-2万穴,每穴1-2粒谷蘖苗,实行宽行窄株配置(4*8或4*9寸);双季早、晚稻每亩可栽2.2-2.5万穴,每穴4-5个茎蘖苗。

3 秧田管理

3.1温度

出苗前密封保温保湿,白天棚温30-32℃,出土后见绿通风;1.5叶期床温控制在28℃;二叶期温度控制在25℃,2.5叶期大通风,床温控制在20℃;移栽前3天揭布,使床温与外界相同。

3.2水分

播种前浇透底水,达到土壤水分饱和,至三叶期控制浇水,要求不旱(早晨叶尖无露珠)不浇水,浇水要一次浇透。时间要在上午8:00前,下午3:00后,防止高温浇苗。

壮秧是高产的基础。选择排灌方便的田块做秧田,施足基肥,整平大田开沟做畦。壮秧根系活力强,抗寒抗旱优势明显,移栽大田早生快发。因势利导发挥壮秧的增产潜力,要求本田配套栽培也要加强,实现增产增收,高产高效。

3.3移栽

3.3.1.插秧期:根据秧苗的种类,安全抽穗期,气象资料确定最佳插秧时期。

3.3.2.密度:根据品种、积温、土壤肥力、秧苗叶龄、秧苗素质确定插秧密度。总的原则是:分蘖能力强,大穗的品种宜稀;分蘖力弱的品种,宜密;肥田宜稀,瘦田宜密;叶龄大的宜稀;叶龄小的宜密;壮苗宜稀,弱苗宜密。—般采用9X6或10X5寸,每穴2-3苗。

3.3.3.插秧要求:深度2-3厘米,不窝根,不漂苗,不丢穴,穴准株匀。

4 科学施肥

施肥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可控栽培因素之一。应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产量目标确定。总的原则是,农肥与化肥相结合,控制氮肥的`用量,增施磷钾肥。做到底肥足,蘖肥早,穗粒肥巧。据研究氮、磷、钾对稻米品质均有影响,影响最大的是氮。增施氮肥可提高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垩白面积和垩白粒率下降,使胶稠度变硬。一般每公顷施纯氮 80-100千克:底肥:蘖肥:追肥:穗肥:粒肥=5:2:1:1:1。N:(P 2 O 5 ):(K 2 O)=1:0.5:0.5。

1).底肥:每公顷用水稻专用肥(N15、P7、K8)250千克,于翻、耙地时分两次施入。

2).蘖肥:每公顷用硫酸铵100千克追施。

3).追肥:6月末7月初,每公顷用硫酸铵50千克,硫酸钾100千克追施。在施肥时期上追比不追垩白面积减少,而且后期追肥效果更为显著。

4).穗肥:7月15日用科润三农乐叶面肥喷雾,每公顷2-3瓶兑水450-600千克。

5).粒肥:抽穗一周内用科润三农乐叶面肥喷雾,每公顷2-3瓶兑水450-600千克。穗肥和粒肥的追施一定要慎重,要在搞好田间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生长繁茂的地块不需追施。对蛋白质的影响最大的在减数分蘖期和以后施用氮肥,可提高蛋白质含量10-30%,相反而对直链锭粉的含量则下降,因此穗期施用氮肥对稻米品质影响极大。其次是钾。增施钾肥可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及大小。磷肥也有一定影响。微肥以稀土、MO对改善品质作用较大。

在施肥目标上应以高产、优质兼顾。以中等及偏上肥力田块为例,按目标产量亩产700公斤和品种特性确定总施氮量一般为15-17公斤,基肥与追肥的比例应以5:5或6:4;基肥要以有机肥为主,特别要注意氮、磷、钾的搭配比例,一般为1:0.5:1,要补施微肥。在施肥方法上,基肥宜采用全层施肥法,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为基、追肥各半。应注意水稻的中后期(孕穗期至抽穗期)追肥,以达到提高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蛋白质含量。

5 控水灌溉

应以浅为主,以水保温.以水促控,以气养根,以根保叶,达到活秆成熟的目的。据试验灌溉水分不足会造成稻米外观垩白增加,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精米千粒重均趋减少,糊化温度级别提高,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减少,为此水稻整个生育期必须做到有水灌溉,合理用水,推广“保苗,送老灌溉法”,即:前期分蘖期有水层,灌浆结实期间隙灌溉。做到前期土壤通气好,中期不晒田,后期有水送老。

6 搞好病虫预报,减少用药

提倡综合防治,准确预报,控制药量,以早防为主,以抽穗前期用药为佳,选择好高效低毒农药,以保证稻米的卫生品质。 八、适期收割

过早收获会造成裂纹米,青、死米增多,整精米率显著下降;过迟收获,加工品质变劣,垩白粒及垩白面积均随推迟而增加的趋势,透明度变差,外观品质下降,影响商品性。据此适宜的收获期应在成熟度达85%时为宜。

7 结速语

水稻栽培历史悠久,稻米又是人们的主食,优质水稻的种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家的惠农政策鼓励人们不断寻求优质水稻的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水稻栽培水平,实现水稻节本、增效、高产的目标,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既是地区性的商品稻米生产基地,又是优质米出口基地,应主要发展名优稻米,实行精加工,提高稻米商品率;其它地区发展中档优质稻较为适宜,粤北和粤西杂交稻种植比例较大的地区,推广杂交优质稻具有很大潜力。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农业局.广东农业年鉴[M]北京;广东农业出版社,.159-160.

[2]李伟雄.广东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J].华南农业大学通报,,2(2):343-347.

6.水稻品种田间试验技术管理思索 篇六

田间试验是农业科学实验的主要形式,开展田间试验主要是为了在大田自然环境条件下研究新的品种和新的生产技术,以便能客观地评定具有各种优良特性的高产品种及其适应区域,能正确地鉴定最有效的增产技术措施及其适用范围,使科研成果能合理地应用与推广,及时充分地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增产增效作用。为了规范奉新县水稻品种田间试验的建设与管理,促进全县高新农业技术的推广,结合实际情况,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形成了自成一套的水稻品种田间试验技术操作程序,现简要介绍如下。1试验要求与内容

田间试验的环境条件最接近大田生产实际情形,由于环境条件难以控制,增加了试验的复杂性。为了有效地开展田间试验,必须遵循试验的基本要求:一是试验的结果要可靠。为了提高试验的准确性,在试验进行中,所有的农事操作、田间测定及观察记载等,都应严格按规程进行,读数准确,记录及时,避免错误。二是试验条件要有代表性。试验条件应该能代表将来准备推广试验结果的地区的自然条件(如土壤种类、地势、肥力、气象条件等)与农业条件(如轮作制度、施肥水平等)。如果一个试验没有充分的代表性,试验结果就不能为大田生产服务。三是试验结果要能够重复。在相同条件下,要多次重复进行试验或实践,应能重复获得与原试验相类似的结果。田间试验的内容主要包括:试验题目、试验目的、方案设计、技术措施、考察项目、试验总结。

2小区设计

所谓田间试验的小区设计,就是根据田间试验环境设计的重复、随机及局部控制这3条基本原则对试验小区进行科学地设计和布置。其主要内容包括小区面积、小区形状、重复次数、区组设置、处理排列和保护行的设置等几个方面。一是小区面积。小区面积对减少土壤差异的影响及提高试验精确度有重要作用。土壤肥力差异较大时小区面积应较大,反之小区面积宜适当小。一般品种试验小区面积要相对较小,为15~20 m2;栽培技术试验小区面积要相对大一些,为20~40 m2;植保、肥料试验小区面积要更大一些,为40~60 m2。二是小区形状。在通常情况下长方形小区,尤其是狭长形小区,由于能包括较多的土壤肥力差异,因而其试验误差常比方形小区要小。小区的长宽比一般以(10~15)∶1为宜。三是重复次数。实践表明,增加重复可以比扩大小区面积更有效地降低试验误差。一般田间试验大多设1~3次重复即可,品种试验及栽培技术试验小区重复以3次为宜;植保、肥料试验小区重复以1~3次为宜。四是区组设置。基本要求是区组内各小区间的环境差异应尽可能小,而区组间的环境差异应尽可能大。试验田土壤肥力或其他因素(如坡度、水分、小气候等)有定向趋势变异时,应使小区的长边平行于该趋势方向而使区组的长边垂直于该趋势变异的方向。五是处理排列。在任何一个区组内,究竟哪个小区接受哪个处理,一般采用完全随机的原则进行安排。六是保护行设置。一般试验区组四周设保护行,区组之间、小区之间无需设保护行,保护行以1 m宽为宜。品种试验小区的各个处理的边上应栽种对应的相同品种。

3田间管理

在同一试验区组内的各种田间操作,除处理项目的不同要求外,都必须尽可能保持一致,以避免技术操作

不一致带来的误差,如各项技术操作的进行时间、工具、方法、数量、质量等都要力求相同。在观察记载方面,观察时间、标准、工具以及观察人员等都要相同。

3.1编制田间农事记载簿

拟订试验计划之后,要尽快编制好农事记载簿,为把试验处理安排到大田种植做好准备,内容主要包括处理种类(或代号)、种植区号(或行号)、田间记载项目(如分蘖动态、重要生育时期等)等,并绘出各处理田间种植图。

3.2试验田的准备和田间区划

7.水稻水管理及预防低温冷害措施 篇七

节水灌溉既要节约水资源又要满足水稻生产需要, 是科学用水方法。首先要在工程上做好节水, 健全灌排水渠道, 逐步建成水泥或塑管渠系;然后在管理上节水, 主要是耕作节水, 实行泡田、耙地、插秧一体化, 在整个生育期原则上都以浅湿灌溉为主, 有效提高地温, 丰富根系氧气, 使根系健壮。一般水深3厘米左右, 沉后再灌, 在抽穗后20天可以采取间断灌溉, 保持田面湿润即可。注意勤换水口, 10天左右换一次, 防止水口处贪青。

二、水管理技术

1.三洗。一是pH值超8.5的地块, 耙地时应洗碱, 洗碱时水层必须没过垡块, 泡2~3天后排水。二是水混时应洗碱, 在分蘖时水混成米汤状, 往往造成缓苗慢、死苗、“脱裤”。三是高温时应洗碱, 6月中下旬水温达22℃以上, 易发生红叶、红斑 (赤枯病) , 一定要洗, 配合喷施叶肥。盐碱重的可以把酸化草碳装入丝袋, 放新水时放在渠道或水口处, 改善本田酸碱状况, 效果较好。

2.三护。 (1) 护苗水, 移栽时, 保持寸水, 栽后适当加深到苗高的一半左右, 利于保温、快速分蘖;分蘖期遇15℃以下温度, 适当加深水层, 护苗。 (2) 护叶水, 插秧后如果遇到连续几天35℃以上的高温时, 稻田的表面水温也随之升高, 此时与水面平齐正在生长的里叶很容易出现烫伤、细胞死亡, 这个叶片出来时, 叶烫伤部分失去叶绿素, 变成黄色, 严重时烫伤以上部分的叶, 因不能吸收养分和水干枯死亡, 出现叶烫伤的特点是经高温几天后出的新叶横断面出现黄色, 但不传染。氮肥多或高温前2~3天追施氮肥的地块更严重。遇此情况应及时换新水减温或排水护叶。 (3) 护胎水, 在孕穗时不能断水 (6月末至7月中旬, 倒数第四叶至第二叶) 而且遇平均17℃以下低温, 把水层加深至10~15厘米, 深水护胎。

3.轻晒。盐碱轻的地块 (或有青苔) 、发生赤枯病的地块, 在6月末可以轻晒, 在夜晚或阴天晾田更好。稍裂后灌跑马水, 或者大水后4~6小时左右排出, 然后再建立水层。

4.收获撤水。收获前一周左右撤水, 防止冷风和碱害。收获时间一般在9月25日~10月5日, 过早过晚收割, 都易引起裂纹、爆腰、变色等, 影响品质;一是看完熟率, 达到95%以上小枝梗 (穗轴) 变黄即可。二看水分, 籽粒含水量在18%~22%收割, 利于减少碎米率, 也便于机械收获。三看复晒时间 (即割后晾晒时间) , 不能太长, 正常天气一周即可脱粒。

三、井水灌溉提温技术

1.扩大晒水池面积。100平方米的晒水池能提高0.7~1.0℃, 面积越大提高温度越高, 扩大到1330平方米, 可提高温度4.7~9.0℃。

2.晒水池设分水埂增温。用塑料板加设6-10个迂回分水埂, 使水流呈多次“N”型流动, 井水出口温度6.5℃左右, 经晒水池水口可提高水温12.5~15℃, 平均每格增加1.2℃。

3.延长灌水渠道、加宽垫高水口、清除进水渠杂草。每延长100米平均增温1.2℃。, 水口加宽到60厘米, 提取表面水, 可增高水温0.5℃。

4.采取回水灌溉。既可节水又可提高水温3~5℃。回水蓄积面积大、盐碱小的可以采用此法。

5.浅、湿、干节水增温法。前期浅水、拔节后干湿交替, 除保护性用水外, 每次都是待水落干后再灌, 全生育期累计可增温55℃左右。

四、预防低温冷害

(一) 低温冷害发生时期及温度指标

1.芽期。此期的耐寒性直接影响水稻的成苗率。水稻出苗率与播种后10日内积温显著相关, 因品种不同, 水稻种子发芽下限温度指标为7~11.6℃。

2.苗期。此期的耐寒性直接影响水稻的根、茎、叶的生长、分蘖多少和早晚, 以及抽穗期的早晚和水稻的产量, 这是水稻延迟型冷害的关键期。延迟水稻抽穗的临界温度指标是播种至幼穗分化始期平均温度17~18℃。温度在临界点以上, 抽穗日数变化较小, 平均气温每降低1℃, 出穗期延迟2~3天;温度在临界点以下, 出穗期延迟的幅度随温度的降低而急剧增大, 每降低1℃出穗期延迟9~11天。

3.孕穗期。此期是影响水稻结实率的关键时期。气温影响最大, 而不受水温的影响。水稻不育的临界温度除受敏感期的低温强度、持续时间影响外, 还因品种和栽培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 耐冷性强的品种是15~17℃, 耐冷性弱的品种是17~19℃, 此外, 高温、多湿、大风雨、氮肥偏多等也能增加空粒。

4.开花灌浆期。此期是直接影响水稻空秕率多少的关键时期。抽穗后40~45天灌浆成熟过程中, 出现冷害减产的最低临界平均温度是18℃, 如果气温降到16~17℃, 空秕率可达40%以上。

(二) 低温冷害防御技术

1.提高水温和地温

水稻前期主要是受水温的影响, 生育中期受水温和气温的共同影响, 生育后期主要受气温的影响。试验证明, 设晒水池, 加宽和延长水路、加宽垫高进水口及采用回灌等措施, 均可使白天田间水温和地温升高, 对促进水稻前期生育有良好效果。抽穗后浅湿灌溉, 避免降低地温、影响根系需氧, 造成早衰。

2.增施磷肥, 控制氮肥的施用量

磷能提高水稻体内可溶性糖的含量, 从而提高水稻的抗寒能力, 同时磷还有促进早熟的作用, 因此磷肥应做基肥一次施入到根系密集的土层中, 便于水稻吸收, 并可防御低温冷害。

在冷害年份, 通常应将氮肥总量减少20%~30%, 切忌在水稻2次枝梗分化期施用氮肥 (14叶品种此时是倒数第三叶, 叶最长, 一般是7月10日左右) 。因为水稻幼穗分化期处于最高分蘖期之前, 这时施用氮肥, 会增加后期分蘖, 延迟生长发育, 使抽穗开花变晚且参差不齐, 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而减产。

3.在减数分裂期灌深水护胎

8.水稻栽培管理措施 篇八

关键词 杂交水稻;育秧;大田管理;云南省昌宁县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02

水稻是昌宁县大田坝镇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67 hm2,其中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60%,产量占全镇水稻总产量的80%以上,因此种好杂交水稻,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使中、低产变高产,对保证该镇粮食安全,农业增产增收,农民脱贫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1 杂交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1 育秧

“秧好半年粮,壮秧产量高”,培育壮秧是杂交水稻实现高产的基础,秧苗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粮食收成。

1.1.1 播种量过大

在现实生产中,许多农户怕秧苗不出,在不增加秧床面积的情况下,随意增加播种密度,最终造成出苗差,成苗率低。

1.1.2 秧床的选择与培肥不合理

许多农户往往将秧床选在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土壤通透性差、肥水保持不良的地块做秧床,导致因地下水位高、土壤痩薄等原因导致育秧失败。在选好秧床的基础上,要注意秧床的培肥,许多农户怕麻烦,图省事,不重视秧床培肥,在秧床整理时不施肥或简单施点尿素了事。

1.1.3 盖土不均匀

盖土是旱育稀植过程中一个细小的环节,但农户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往往出现盖土不均匀,部分种子外露的现象,从而导致育秧失败。

1.2 大田管理中存在问题

大田坝镇杂交水稻栽培过程中普遍存在栽培密度大,籼杂型杂交稻超过30万丛/hm2,粳杂型杂交稻超过37.5万丛/hm2,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造成分蘖成穗率低,结实率低;同时,加重了病虫害的发生,部分田块还出现倒伏现象,成为杂交水稻高产的限制因素。

2 对策(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2.1 育秧技术

全部采用旱育秧。

2.1.1 秧床的选择与培肥

在秧床选择上,一是充分考虑到旱育秧需要控水旱育的特点,选择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的田块,一般要求地下水位在50 cm以下,切忌用水秧田撤干后作秧床;二是选择背风向阳的的田块,不宜选择在阳光不足的树林或建筑物下面,避免光照不足导致秧苗瘦弱;三是选择土壤肥沃、疏松、深厚、熟化程度高,病虫、杂草少的田块,从而减少秧床培肥工作量;四是秧床应尽可能靠近水源和所移栽的大田,减轻浇水和运苗费用。在选好秧床的基础上要注意秧床的培肥,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有机、无机结合,达到养分充足均衡一般腐熟农家肥45 000 kg/hm2。

2.1.2 确定适宜的播种量

适宜的播种量要依据杂交组合的特征特性、气候条件、秧龄、肥力水平、种植技术和基本丛的要求等综合因素确定。

2.1.3 把好种子处理技术关

播种前先进行晒种,打破种子休眠,再进行浸种、催芽,浸种水温的适温是10 ℃,浸后的种子放在30~32 ℃条件下破胸,催芽最适温度为25~28 ℃,催芽时,既要注意翻动防止高温烧芽,又要防止温度过低难出芽。种子破胸后,依据干长根、湿长芽的原理,注意适当浇水,同时保持相应的温度,以利芽壮根粗。

2.1.4 掌握好盖土厚度,做到盖土均匀

盖土厚度要求在1 cm左右,播种后不见种子即可达到这个厚度。此外,要均匀盖土,才能达到出苗整齐、苗匀、苗壮。

2.1.5 选择适当的盖膜方法和时间

从播种后就进行拱棚盖膜,拱架要求做成平拱最好,直到移栽前7 d揭膜炼苗,其中在苗出齐后5~7 d时将薄膜的两端打开通风通气,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保温、保湿。

2.1.6 把好秧床施肥技术关

结合秧床整理,将适量农家肥与化肥混合作底肥,因此施足底肥或早施“断奶肥”十分重要,1叶1心时施肥有利于旺根壮苗,2叶1心时施肥能嫩叶上色,插秧前7 d左右要施好“送嫁肥”,使秧苗移栽到大田后返青快甚至无明显的返青期,达到早生快发。

2.2 大田管理技术

2.2.1 及时整田

整田要求达到田平整,土壤膨软,土肥相融,无杂草残茬,无大土块,有利于插秧和插秧后早生快发。

2.2.2 适时移栽,提高栽插质量

适时早插可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延长大田营养生长期,促进早生快发,早熟高产。适时早插要根据当地气候,前作、组合、水利条件而定。

2.2.3 合理密植

目前,水稻高产的密植途径有3种:“增穗”途径,一般密度为27万~30万丛/hm2;增粒途径,一般密度为15万~18万丛/hm2;“穗、粒兼顾“途径,一般密度为20万~23万从/hm2。

2.2.4 稀播少体栽培技术的应用

其基本特点是稀播,培育带蘖壮秧;少体栽培,在一定基本苗的基础上,依靠分蘖成穗,在一定穗数水平上,充分发挥大穗优势。

2.2.5 科学合理的施肥

杂交水稻底肥施肥实行全层施肥,即在泡水前施足底肥,再进行翻犁,最后放水泡田。1)大田施肥应以“前促、中控、后补”的原则进行,氮肥40%作底肥,30%作分蘖肥,20%作穗肥,10%作籽粒肥,磷肥作底肥一次性施用,钾肥60%作底肥,40%作保花肥。2)杂交水稻大田施肥应施足有机肥,适量施用氮磷钾肥,达到营养供应平衡。3)施好分蘖肥,分蘖肥可在移栽后7 d施用。4)科学施用穗肥,在抽穗前30~40 d(第一苞原基分化期)施“促花肥”,在抽穗前10~20 d(雌雄蕊形成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施“保花肥”;5)巧施籽粒肥,齐穗时施肥,可提高千粒质量,增强根系活力,防止早衰[2]。6)肥料用量要依据杂交稻组合的需肥特性目标产量,肥料种类及利用率、土壤供肥能力,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生产500 kg稻谷需要纯氮(氮)10 kg,纯磷(P2O5)0.5 kg,纯钾(K2O)1 kg及适量的农家肥,氮、磷、钾比例为1∶0.5∶1。

2.2.6 科学管水

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条件下的水分管理应坚持前期浅水促分蘖,中期晒田稳长,后期干湿交替,以湿为主的原则。杂交水稻灌浆期较长,一般在收割前7 d撤水,切忌过早断水。

2.3 病虫害防治

杂交水稻病虫害防治必须要符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本着安全、高效、低耗的原则进行。

参考文献

[1]吴云龙,卢义宣.云南杂交水稻高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云南农业科技,2008(2):7-8.

[2]康洪灿.保山市水稻旱育稀植技术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J].保山农业,2008(1):21-23.

9.营口市水稻高产创建栽培技术 篇九

一、选用高产品种

盐丰47品种在营口地区有15年的栽培历史,通过生产实践证明,盐丰47品种产量平稳,增产潜力大,抗病,是目前营口地区水稻生产的主栽品种。

二、做到精量播种

1、播种前做发芽试验,防止芽率不好的种子下地,做到精量播种,达到苗齐苗壮。

2、适时早播。根据实际放水时间,插秧期和品种生育期确定具体的播种期,一般秧龄期以35-40天为宜,4月5日至10日为最佳播种期。

3、稀播种:稀播种培育壮秧是重要的措施,每平方米播干种3.0--3.5两为宜。平均每亩用种子4-5斤。

4、应用浸种灵搞好种子消毒,杀灭种子传播病虫害。

三、优化营养土

1、搞好床土消毒灭菌,防治立枯病。

2、营口属于辽河滨海盐碱土,所以营养土应用含酸量多的调制剂,为秧苗提供平衡的营养和酸性的土壤环境,出苗后至三叶期通过喷施硫酸液把土壤PH值调到1.5-5,三叶期后把PH值调节至5-6。

3、苗床营养土的厚度对于培育壮苗极为重要,尤其对于抗旱育苗更为重要,床土厚度要达3-4厘米左右,客土厚度对保湿及防药害和抗旱都有重要作用,客土厚度要达0.5-1.0厘米。

4、应水稻苗床除草剂,进行床面封闭灭草。

四、科学炼苗

1、推广无纺布外加膜覆盖和床面覆地膜保温保湿育苗,保证出苗整齐一致和防止低温冷害和高温烧苗现象发生。

2、坚持练小苗早练苗,提高秧苗素质,增强抗逆能力,防止高温引起徒长,床内温度控制在30℃左右,青头至两叶一心期床内温度要控制在28℃以下,两叶一心要控制在25℃左右,三叶期后要注意放风练苗,防止高温多湿引起徒长,导致秧苗素质恶化。

五、实施旱耙旋耕

因为相对营口属于缺水型城市,为了节省泡插期本田用水,旱耙旋耕、旱整平、旱打埝的三旱整地技术。

六、配方施肥

水稻一生需肥分为三个阶段。

底肥:插秧前每亩施100斤复合肥,同时加硅肥50斤,作为底肥,保证插下的秧苗得到及时养分,便 于成活以及为后期营养供给打下基础。

返青肥:在6月15日左右及时补尿素20斤或硫酸铵40斤。

分蘖肥:在7月15日左右可根据田间长势、地力状况、气候条件灵活追施尿素5-10斤,确保分蘖。

七、合理稀植

以9×5、9×6寸为宜,每穴基本苗保证在4-5棵苗,保证每亩有效穗数,做到不丢穴、不漏穴,保证基本苗数,每亩控制在1.2-1.5万穴。

八、实行以浅为主的科学灌溉

1、插秧至分蘖期:浅水插秧,中深水层缓苗,分蘖中后期(6月20日-7月10日)田间长势旺、叶色浓绿地块要提早排水烤田,烤到田间开始龟裂,叶色转淡为止,控制无效分蘖和地上1-2节间长度,提高群体质量,促进生育转换。

2、拔节至出穗期:以浅为主,适当晾田,既保证幼穗发育的生理生态需水,又促进根系向纵深发展。但必须注意此时期内要保证田间含水量至少在90%以上,满足水稻对水分的旺盛需求。

3、出穗至成熟期:出穗至乳熟期灌浅水;蜡熟至黄熟期以浅为主,适当晾田或短时落干,黄熟至成熟期浅湿结合,前水不见后水。防止后期断水过早引起 早衰,一般要在9月20日后断水。

九、综合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防治是水稻生产中非常重要环节,总体来说,可概括为“三大病害”,“三大虫害”。

1、稻瘟病:穗颈瘟经常发生在8月初破口期、齐穗期,这时就需要用喷雾三环唑或富士一号,75%三环唑一包或40%“富士一号”2两加水60斤进行喷雾,防止穗颈瘟,破口时一遍,齐穗时一遍。

2、纹枯病:纹枯病在播前打捞菌核,带出田间销毁,在7月中旬到8月上旬,每亩地用5%井岗霉素水剂5两或5%井岗霉素粉剂3包加水60斤进行喷雾,隔10天防治一次。

3、稻曲病:在出穗前7—10天施用。用5%DT杀菌剂2—3两,兑水50—60公斤喷雾;用6%多菌铜粉剂2—2.5公斤喷粉;用“稻丰灵”或“井岗霉素”喷雾。

4、稻水象甲:对于稻水象甲成虫一般在插秧后1周左右、施用三唑磷、“稻乐丰”为主。

5、二化螟:幼虫的两个危害时间要及时准确防治,一代在6月15号左右(分蘖期)、二代在8月10号左右(抽穗期),用杀虫双加水喷雾。

6、稻飞虱:在水稻抽穗后,用25%吡虫啉粉剂加 水60斤进行喷雾。毒死蜱、杀虫单都可,药液喷到水稻基部,喷洒均匀,田间保持水层3-5厘米,提高防治效果。

7、促早熟:在水稻抽穗后,结合打药,每亩用磷酸二氢钾2两,进行喷雾,促进水稻早熟。

十、本田除草

10.水稻原材料生产基地管理制度 篇十

为了加强平顶山市鹰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水稻原料生产基地的管理,特制定平顶山市鹰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水稻原料生产基地管理制度如下:

1.成立以公司董事长为组长的水稻原料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和协调基地建设工作。

2.成立基地领导小组下设基地建设办公室,负责基地技术服务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负责生产建设规程,生产手册,基地投入品清单,田间管理档案,记录样表,生产收购合同等的制定,设计,并具体承担基地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3.基地建设办公室,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具体承担基地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工作。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制定统一的生产技术指导规程,并下发到乡村和种植农户。

4.基地办公室聘请30名身体健康,高中以上文化,经过技术培训,熟悉和热爱农业生产的有责任心的农民技术员,作为基地水稻的质量监督管理员,负责原料基地的生产管理,协调,全程质量控制。具体按照“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培训技术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作业管理,统一收购”等生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

5.基地办公室依托湛河区农林局农业技术中心的高级农艺师对

水稻的栽培、植保、投入品使用进行全程的技术指导、培训、生产监督,以确保基地严格按照水稻的要求规范操作。

6.基地质量监督管理员,对种植农户实行分包责任制。做到农户有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有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技术手册,有基地投入品清单的发放及田间生产管理记录,组织基地农户学习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保证每户农户至少有一名基本掌握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的人,建立统一的农户档案制度和统一的“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并下发到农户,做到统一的田间管理。

7.委托专门的农业投入品公司在基地设立绿色食品水稻专用种子、肥料、农药供应中心。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从源头上把好投入品的供用关。大力推广生物肥,生物农药和有机肥、绿色食品专用肥。严格杜绝有毒、有残留农药和绿色食品原料生产上禁止使用的肥料等农业投入品进入生产应用。

8.基地选择在基地环境符合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基地内无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等污染源。基地内生产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健全。

9.建立统一的生产管理档案制度和质量可追溯制度,绘制基地分布图和地块分布图,并进行统一编号。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在出售全部结束后10日内提交基地办存档,备查并完整保存

三年。

10.基地建设后期由基地办公室统一在各基地和住址设置基地标识牌。标明基地名称、范围、面积、建设单位、品种、主要技术措施、有效期等内容。

2013年5月

公司盖

11.水稻除草剂药害及补救措施 篇十一

关键词:水稻;除草剂;药害

中图分类号:S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117-2

1 水稻产生药害的症状

水稻心叶呈现深绿色,植株明显矮缩,通常比正常植株矮5cm左右,水稻叶片不开展,叶片呈筒状,植株分蘖少、分蘖慢,较正常情况每穴少5-6个,水稻发新根速度慢,根系变褐色,植株底叶一般枯死,药害严重地块根部腐烂,植株死亡。不同地块,症状表现类型不同,或一种症状明显,或几种症状混合发生。

2 药害的判断

水稻因病虫害侵害、沤根或营养元素缺乏等原因,有时会出现与除草剂药害相类似的症状,但如果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仍可明确区分开来。

2.1 从施药时期和施药量判断

在水稻插(抛)秧后的1-2天,是较敏感的时期,如果在此期间施用除草剂,容易出现药害。当施用除草剂的浓度高于使用说明书或常规用量时也容易出现药害。

2.2 查肥水、土壤状况

施药后,如果灌水过深,水深超过生长点时易产生药害。检查是否因施肥不当或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禾秆绿肥沤田不当引起植株出现生长不良症状。

2.3 查病虫害

由于稻管蓟马及稻食根叶甲的危害,水稻植株会变矮小簇生,叶尖部分变枯黄、呈管状卷起,感病植株须根短小;感染普通矮缩病的水稻主要表现的症状是植株矮缩,叶片枯卷黄化,并最上端的叶尖处开始褪色,叶片会出现碎斑块,但叶脉仍保持绿色,叶片常呈明显的黄绿相间条纹。仔细观察这些症状,以区别除草剂药害。

2.4 看施药前后禾苗长势

水稻插(抛)秧正常回青(立苗)后,如果异常症状发生在施药后,而相邻同秧质同品种其他田块禾苗生长正常的可能是药害。

3 稻田除草剂产生药害的原因

3.1 施用药量不准确

除草剂必须严格按规定的药量,用药量过大或施药不均匀易产生药害。

3.2 施藥时间不适当

高温、强烈阳光照射、空气干燥、雨天或露水未干时施药,易起药害发生;在水稻对除草剂敏感期内用药,也易造成药害。

3.3 施药时间

苗移栽或秧龄太小,使用除草剂时间过早;如二氯喹啉酸在低温或两叶一心以前使用,影响水稻胚导致水稻失去营养而死。还有如刚移栽2-3天,水稻尚未返青便使用过量药剂也容易产生药害。

3.4 施药方法不科学

如施用禾大庄、丁苄类型的除草剂,稻田里必须有浅水层,水深以高处不露泥、低处不淹禾苗心叶为好,并保水5-7天。如不按要求的方法操作,极易导致药害。

4 水稻田药害补救措施

4.1 水田排水降低药量,减少药害

针对用药量过大的地块,应立即排净田间灌溉水,数次用新水冲灌。注意单排单灌,避免产生二次药害。如水稻叶片上附着过量除草剂时,可用喷灌设备实施喷淋清水,再排掉田间灌溉水。

4.2 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可以促进水稻生长,缓解药害。也可喷施解药害的农药解毒剂兑叶面肥进行叶面喷施。连续喷施2-3次,一般可以很快恢复长势,如发现及时,对水稻产量影响不大。

加强田间管理。药害轻时,及时增施速效肥。如喷施腐殖酸和氨基酸类叶面肥,快速补充水稻所需的营养物质,科学灌溉,促进水稻生长,减轻药害的危害;出现激素类除草剂药害:如叶片筒状,分蘖迟缓时,可增施分蘖肥。

5 除草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5.1 秋田除草

5.1.1 苗前除草 旱育秧田除草,每667m2用60%丁草胺75-100ml或用37.75%杀苄可湿性粉剂150g,于播后苗前兑水50kg均匀喷雾,喷药时应保持土壤湿润,注意种子不要裸露,不重喷,育秧期间秧板不要积水。

5.1.2 苗后除草 以稗草、阔叶草、莎草混生或以稗草为主要的水秧田,在稗草为主水秧田,在裨草出水面(一般秧苗3叶期)选用36%二氯·苄可湿性汾剂40-50g,施药前需排干秧畦水,药后一天复水,并保持5-7天。

直播田可在秧苗二叶一心期(稗草1-3叶期),灌水2-3cm,用45%农富富二号(禾、节)细粒剂150-180g拌细土或化肥均匀撒施,并保水5-7天,注意田块平整,开好平水缺口,不要淹没秧苗心叶。

5.2 大田除草

对杂草较多的空闲田,翻耕前5-7天,每667m2用41%农达水剂150-200kg,兑水30-50kg喷雾,进行耕前封杀。

5.2.1 移栽田除草 栽前施药。翻耕整平后,留田水2-3cm,结合施底肥、每667m2用9%农都田粒剂50g拌化肥均匀撒施,然后平田。次日即可移栽,保水5-7天。也可用在插前3天,用50%丁草胺100ml,加水50kg均匀喷洒,或拌肥料或细土撒施,保水3天后移栽。沙性田、漏水田适当减少用量。

栽后施药。以稗草、莎草、阔叶草混生的移栽田,在移栽后5-7天,每667m2用20%乙·苄(华星草克、田草星)可湿性粉剂10g拌化肥均匀撒施,施药时应有浅水层保持5-7天,勿使用药水外流,注意小苗移栽田、沙性田、漏水田慎用。

5.2.2 抛秧田除草 每667m2用37.75%龙杀可湿性粉剂150-200g,于抛秧后5-10天(稗草二叶期以前)。或用25%丁·苄细粒剂100-150g或55%苯噻·苄(绿大地、用草灵)于抛秧后7天,秧苗扎根立苗后,拌细土10kg或尿素10kg+氯化钾7.5kg均匀撒施。施药后保持了3cm浅水层5-7天;或在抛栽后10-16天(稗草2叶期),排干水,使杂草露出水面,用36%二氯·苄(灵秀)40-50g喷雾,一天后复水,保持水层3-5cm。

参考文献

[1] 强胜,马波.综观以化学除草剂为主体的稻田杂草防治技术体系[J].杂草科学,2004,(02).

[2] 陈有良,刘干贤,卢建祥,等.水稻除草剂药害发生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探讨[J].湖南农业科学,2007,(04).

[3] 祝智辉.水稻霜霉病与水稻除草剂药害的区别及防治方法[J].中国值保导刊,2003,(11).

12.水稻生产中后期田间管理措施 篇十二

一、科学管理水浆, 增强根系活力

水稻在拔节、长穗期需水量最多, 此时上层根系和穗分化同步发生, 是水稻生育后期的主要功能根系, 做好水分管理以提高根系活力是水稻高产的重要生理基础。水稻在减数分裂期对水分最敏感, 必须充分满足水稻对水分的需要。可是水稻进入长穗期间, 一般气温都较高 (双季晚稻则相对较低) , 有机物质分解加快, 微生物活动旺盛, 耗氧量多, 造成有毒物质积累, 不利于根系的生长, 这又要求不能长期淹水。因此, 在拔节、长穗期的水分管理上, 前期保持湿润, 保证通气良好, 后期适当建立浅水层, 尤其是抽穗前5~15天内的减数分裂及花粉内容物充实期应保持浅水层, 其余阶段以干湿交替、间隙灌溉为主, 确保田间清水硬板, 养根保叶, 提高根系活力。收获前10天断水, 切忌过早断水, 影响水稻品质和产量。其余时期, 以间歇湿润灌溉为主, 采取“陈水不干, 新水不进”的管水办法, 以协调地上地下部份生长。

二、搞好养分管理, 防止后期早衰

拔节、长穗期的施肥可分为施促花肥和保花肥。促花肥是在第一苞分化期至第一次枝梗分化期 (抽穗前30天左右) 施用, 保花肥的有效施肥期是雌雄蕊形成期到花粉母细胞形成期之前 (抽穗前18天左右, 此时幼穗长度达1.0~1.5cm) 施用。拔节长穗期一般采用前稳、中攻施肥法, 主张适量施用促花肥。若前期生长不好, 苗数不足, 叶色变黄的田块, 每亩可施3~5kg尿素做促花肥, 以争取较多的有效穗数和增加每穗的粒数。反之长势好的则不施, 以免引起贪青晚熟和倒伏。保花肥无论在长势好的田块或长势不好的田块都要施用, 一般每亩施5~7.5kg尿素, 以满足水稻幼穗生长对氮素营养的需要。对保花肥的施用, 要掌握好到抽穗时叶色能自然褪淡, 防止施用过多, 造成后期贪青, 病虫害加重。

此外, 施用水稻专用叶面肥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水稻生育后期喷施叶面肥能优化稻株冠层结构, 促进光合作用, 提高光合效率, 延长上部功能叶片寿命, 有效地防止后期早衰, 达到明显的增产效果。特别是今年有较大比例的田块前期僵苗迟发, 部分田块目前脱肥黄瘦, 各地要结合防病治虫大力宣传根外施肥, 在水稻孕穗、破口期、齐穗期各施用1次, 每次亩用叶面肥50~100g对水喷雾, 养根保叶, 减少退化, 提高结实, 增加粒重。

三、综合防治病虫, 确保安全生产

水稻生产中后期是主要病虫发生危害盛期, 各地应根据植保部门预测预报, 密切关注穗期病虫害发生动态, 重点打好病虫防治总体战。近期必须突击抓好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的防治, 按照统一配方, 实行统防统治, 全面控制病虫危害。

四、立足抗灾减灾, 夺取丰产丰收

水稻生产中后期也是狂风、暴雨、冰雹等自然灾害频发期, 各地要立足抗大灾、抗多灾, 及早做好抗灾救灾预案, 防患于未然。要密切关注气象变化, 及时了解局部性和区域性灾害发生趋势, 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在田间管理上, 指导农户开好田间内外一套沟, 确保排灌通畅。及早制定抗逆应变技术措施, 确保灾后能及时恢复生长, 切实降低因灾损失。

13.辽西山地丘陵稻区水稻栽培技术 篇十三

介绍了辽西山地丘陵稻区水稻栽培技术,包括苗床地选择与做床、选种与种子处理、营养土配制及施用、播种、增育壮秧、整地、插秧、肥水管理、防盐碱危害、病虫草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该地区水稻栽培提供参考.

作 者:高继杰 马殿荣 陈温福 作者单位:高继杰(辽宁省海城市西四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辽宁海城,114218)

马殿荣,陈温福(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14.水稻栽培管理措施 篇十四

培育适合机插的健壮秧苗,是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成败的关键。“秧好半熟稻,苗好产量高”,秧苗素质的好坏,对水稻生育后期的穗数、粒数和粒重起着重要作用。机械化插秧对秧苗的基本要求是总体均衡、个体健壮,要求“一板秧苗无高低,一把秧苗无粗细”。那么,如何培育出适合机插的水稻秧苗呢?机插秧苗在苗期又是怎样管理的呢?

(一)高温高湿促齐苗

经催芽的稻种,播后需经一段高温高湿立苗期,才能保证出苗整齐,因此应根据育秧方式和茬口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增温保湿措施,确保安全齐苗。同时,秧田要开好平水缺,避免降雨淹没秧床,造成闷种烂芽。

1、封膜盖草立苗 封膜盖草立苗适于气温较高时的麦茬稻育秧。包括双膜育秧、软盘手播及机播直接脱盘三种类型。立苗期要注意两点:一是把握盖草厚度,薄厚均匀,避免晴天中午高温烧苗。二是雨后及时清除盖膜上的积水,以免造成膜面积水,加之覆盖的稻草淋湿加重,局部受压“贴膏药”,造成闷种烂芽,影响全苗。

2、拱棚立苗 拱棚立苗法适于气温较低时的早春茬育秧和倒春寒多发地区,此法立苗在幼芽顶出土面后,晴天中午棚内地表温度要控制在35℃以下,以防高温灼伤幼苗。

播种到出苗期一般为棚膜密封阶段,以保温保湿为主,只有当膜内温度超过35℃时才可于中午揭开苗床两头通风降温,随后及时封盖。此间若床土发白、秧苗卷叶时应灌“跑马水”保湿。

(二)及时炼苗

1、揭膜炼苗 盖膜时间不宜过长,揭膜时间因当时气温而定,一般在秧苗出土2厘米左右、不完全叶至第1叶抽出时(播后3~5天)揭膜炼苗。若覆盖时间过长,遇烈日高温容易灼伤幼苗。揭膜原则: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若遇寒流低温,宜推迟揭膜,并做到日揭夜盖。

2、拱棚秧的炼苗 秧苗现青后,视气温情况确定拆棚时间。当最低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方可拆棚,否则可采用日揭夜盖法进行管理,并保持盘土(或床土)湿润。

(三)科学管水

1、湿润管理 即采取间歇灌溉的方式,做到以湿为主,达到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温,以水护苗的目的。

操作要点:揭膜时灌平沟水,自然落干后再上水,如此反复。晴天中午如果秧苗出现卷叶要灌薄水护苗,雨天放干秧沟水;早春茬秧遇到较强冷空气侵袭,要灌拦腰水护苗,回暖后待气温稳定再换水保苗,防止低温伤根和温差变化过大而造成烂秧和死苗;气温正常后及时排水透气,提高秧苗根系活力。移栽前3~5天控水练苗。

2、控水管理 与常规肥床旱育秧管水技术基本相似,即揭膜时灌一次足水(平沟水),洇透床土后排放(也可采用喷洒补水)。同时清理秧沟,保持水系畅通,确保雨天秧田无积水,防止旱秧淹水,失去旱育优势。此后若秧苗中午出现卷叶,可在傍晚或次日清晨人工喷洒水一次,使土壤湿润即可。不卷叶不补水。补水的水质要清洁,否则易造成死苗。

(四)用好“断奶肥”

断奶肥的施用要根据床土肥力、秧龄和气温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一般在一叶一心期(播后7~8天)施用。每亩秧池田用腐熟的粪清500公斤兑水1000公斤或用尿素5公斤(约合每盘用尿素2克)兑水500公斤,于傍晚秧苗叶片吐水时浇施。

床土肥沃的也可不施,麦茬田为防止秧苗过高,施肥量可适当减少。

(五)、防病治虫

秧田期病虫主要有稻蓟马、灰飞虱、立枯病、螟虫等。秧田期应密切注意病虫发生情况,及时对症用药防治。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逐年加重,务必做好灰飞虱的防治工作,可于一叶一心期用吡虫啉2克(有效成分)加80千克水喷施。另外,早春茬育秧期间气温低,温差大,易遭受立枯病的侵袭,揭膜后结合秧床补水,每亩秧池田用敌克松1000~1500倍液600~750公斤洒施预防。

(六)、辅助措施

在提高播种质量,抓好秧田前中期肥水管理的同时,二叶期根据天气和秧苗长势可配合施用助壮剂。若气温较高,雨水偏多,苗量生长较快,特别是不能适期移栽的秧苗,每亩秧池田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克,倍液兑水喷雾(切忌用量过大,喷雾不匀,如果床土培肥时已使用过“旱秧壮秧剂”的不必使用),以延缓植株生长速度,同时促进横向生长,增加秧苗的干物质含量。

(七)苗期倒春寒的应对措施

水稻早稻育秧期间,倒春寒天气时有发生,对传统的育秧方式影响较为严重,如果管理不当,则会造成烂秧死苗,导致有钱买种无钱买秧,严重影响水稻生产。机插育秧一般采用控水育秧,该育秧方式本身比常规育秧方式更耐春寒,与不少地区推广的抗寒育秧技术不谋而合。但遭遇降温寒流,也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培育合格健秧壮苗。

1、深水护苗,以水调温,以水调气。遇低温寒潮,灌深水至秧叉处护苗,注意不要淹没秧心。寒潮过后若天气突然放晴,切勿立即退水晒田,以免造成青枯烂秧死苗。倒春寒的主要危险就在于天气突然放晴气温骤然回升,造成秧苗生理脱水,深水层可以缓解苗床温度剧烈变化。

2、及时泼浇敌克松。低温来临前或寒潮过后,每分秧田可用100-150克敌克松兑成1000倍液泼浇,防止烂秧死苗。长时间阴雨低温过后应及时喷施壮秧宝防治立枯病发生。

3、拱棚防冻。如遇降温幅度大时间长,有条件的可结合前两条措施,搭建拱棚保温防冻。

4、忌过早追肥。低温过后,秧苗抗逆能力较差,若过早施用化肥,对生长微弱的秧苗来说等于雪上加霜,加速了烂秧死苗。因此,应在低温过后3-4天再开展追肥。

15.水稻栽培管理措施 篇十五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面临人口增加、水土流失, 耕地面积日渐萎缩等诸多问题。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为此, 我们需要通过调整农业结构, 优化农业布局的举措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农业, 在现有的耕地上改进重视技术。在水稻种植方面,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因受到东南亚市场 (特别是泰国) 的冲击, 中国稻米的国际贸易额持续走低。为了尽快扭转对外贸易逆差, 再创出口收益, 防止谷贱伤农, 我们需要尽快地改善稻米品质。

按照不同方向划分稻米品质, 可以分为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食用品质。其优劣与否, 除了与品种本身的遗传密码有关之外, 外界的气候条件和栽培措施也显得至关重要。稻米品质最终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 水稻培育期间的每一个环节都与品质的形成密切相关, 特别是抽穗成熟期的气候条件。为此, 针对以重庆为主的我国西南地区的气候地理条件, 对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

1 西南地区水稻种植流程

西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加之部分地区海拔较高, 夏天高温高湿, 稻谷易被高温逼熟, 因此水稻的种植也有当地特色, 具体流程分为以下步骤。

1.1 选种育秧

选种时, 要选择不带病菌虫源、无破粒的优质高产水稻良种, 例如在重庆地区覆盖率较高的渝香203、Q优系列, 都一直因产量高, 品质优而备受好评。处理种子时, 应选择20%的盐水选种。先将选出的种子用浸种灵对水浸泡4~5 d (配制比例为1包浸种灵加10 L纯净水) , 然后将种子捞出, 控干催芽, 待到白露时节前后即可播种。

1.2 播种插秧

为了保证水稻品质优良, 建议实施人工插秧。时间一般在初夏, 5月10日—20日开始插秧, 秧龄约为30~45 d, 叶龄4~5叶, 平均株高15~20 cm。插秧的时候, 须严格控制株穴距离, 每667 m2控制在2万穴, 每穴4~6苗, 每667 m2基本苗8万~12万。插秧时, 应注意插直、插匀、不宜插太满、做到无漂秧, 无过夜秧, 深不过寸。

1.3 田间管理

插秧期过后, 紧接着的要注意田间管理, 尤其是田间水分管理和施肥管理。应采取深水护秧, 保证水层深度在3~5 cm, 即保证秧苗的1/3~1/2浸在水中, 以减少叶面蒸腾, 促进早返青。返青之后, 再采取干湿交替促分孽的方法实施浅水管理。到了分孽末期, 就可以开始为期4~5 d的第1次晒田。到了水稻生育中期, 继续浅水管理和间歇灌溉。

大约7月上旬, 幼穗开始步入分化期, 就可开始第2次晒田。第2次晒田的时间大约为第1次的2倍。水稻抽穗后, 于收割前一周进行排水。施肥时采用根外追肥的方法, 使氮磷养分较快地被茎、叶吸收利用, 避免养分被土壤固定, 还有缓解后期根系衰老的效用, 从而延长叶片寿命, 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形成与积累, 起到催熟作用。根外追肥的时机通常控制在7月中旬齐穗期至灌浆期喷施, 依据实际生长情况, 缺氮喷施1.5%~2.0%尿素;磷、钾不足, 则选择0.5%磷酸二氢钾喷施;喷施微量元素时浓度一般控制在0.1%~0.5%为宜, 施加尿素量为5 kg/667 m2, 复合肥12 kg/667 m2。

1.4 虫害防治

虫害的防治工作主要有综合防治和药剂防治2种途径, 具体实施时应以综合防治为主, 药剂防治为辅, 前者具体的实施方法有黑光灯诱杀害虫、冬耕晒田等方法。

1.5 收获时机

一般认为, 国庆过后, 10月上旬为水稻黄熟后期, 最适合收获。这时应及时使用水稻收割机进行机收, 收完立即晾晒防止受潮霉变。当含水量达13%~15%时, 袋装入仓贮存。

2 水稻栽培技术措施

2.1 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

在传统农业模式中, 我国水稻种植主要是通过人工插秧种稻的方式, 此种方法不仅生产工艺落后, 而且作业条件艰苦, 劳动强度大, 占用人员多, 作业效率低。所以, 改进生产工艺, 改善作业条件, 提高作业效率是发展农业的重要技术课题。针对这个课题, 最突出的研究成果要属全程化机械技术的引进。

水稻种植的机械化技术是指种植过程中机械化技术的运用和组织管理措施, 具体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农机作业的工艺流程等。目前, 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多为发达国家, 如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其中欧美国家以直播机械化为主 (比如美国) , 而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则以育苗移栽为主。

近年来, 我国在水稻种植的全程机械化操作上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机械化种植面积大幅度提升。现在全国各地, 尤其是西南地区对水稻种植机械化的要求日益迫切, 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已成为现今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农村经济专业化、集约化, 农业大分工的必然结果, 是改变农民的传统耕作方式, 节约劳动成本, 提高劳动效率和规模经营效益的必由之路。

2.2 有机水稻种植技术

有机水稻种植是指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 也尽量少使用农药、生长调解剂等物质, 同时不采用任何转基因技术。有机水稻种植技术的核心是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以保证绿色农业体系的发展, 是响应农业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标兵技术。有机水稻生产是通过使用有机肥料和适当的耕作及养殖措施, 达到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通过自然的方法控制病、虫、草害, 如合理轮作、农业防治、生物治虫、保护天敌等。在有机水稻栽培中, 基地条件、苗床处理、种子处理、本田整地、秧田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 都符合有机生产的要求。

2.3 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技术

水稻免耕直播属于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的范畴, 不仅可以降低节本增效、节能低耗, 还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减少梅雨季节的地表径流, 提高土壤抗酸性和抗风蚀的能力。同时, 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壤蓄水量, 提升土壤的生产能力, 最终实现高产稳产。随着水稻免耕直播技术的推应用, 在生产过程中重点要抓好杂草防除、品种选择、适期播种、肥水管理、病虫防治等技术环节, 以实现高产稳产的目的。

2.4 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技术

超级杂交水稻也是近年来引发全世界关注的热门技术。我国农业部超级杂交水稻培育项目是由中科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亲自主持的。2000年, 超级杂交水稻品种历经了第1阶段, 带来单次水稻产量从不足5 t/hm2一举跃为10.5 t/hm2。2004年, 该项目达到了第2期产量指标。2012年9月24日, 四川省农业厅组织专家验收组宣布了超级杂交稻新成果, 即每667 m2产量900 kg。从2013年起, 重庆市也不负众望, 收获了可喜的成果, 自此一直在西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3 稻米品质提升成果

随着不断努力, 在引进上述先进技术后, 以重庆为主的我国西南地区在水稻种植方面成果斐然, 在育种方面培育出许多反响不错的优秀品种。根据调研显示, 从2013年起, 渝香203、Q优系列等重庆自主培育出来的良种已占据重庆市播种面积的30%以上, 这些品种每667 m2产量超过500 kg, 抗病性较强。重庆市现在已有60多个水稻品种产出的稻米品质突破三级标准, 其中3个品种甚至达到了国颁二级标准。另外, 不少品种在重庆室内能达三级标准, 在灌浆期气温较重庆低的地区能被评为二级。

摘要:阐述了水稻种植的详细流程, 着重介绍了近年来以重庆为代表的我国西南地区在水稻培育中引用的先进技术, 并总结了引进技术后收获的巨大成果。

16.水稻栽培管理措施 篇十六

2.加强技术示范,强化技术推广 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安排专项经费,结合农业部实施的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在农机技术人员、种植大户中培育和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管理、辐射能力强的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户,进行重点扶持,让农民接受更多的技术推广服务,加快技术的普及。进一步扩大示范区、示范县的规模,重点发挥农机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标准粮田建设,全面推进水稻机械化。

3.搞好农机农艺结合,完善技术体系 建立区域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双向交流与合作,完善不同区域的田间集约化育秧、设施化育秧、水稻直播配套农艺技术规范,逐步形成一整套科学、实用、低成本、统一的水稻机械化专业技术规范体系,增强可操作性,用于指导和推动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标准化和规模化。要引导和组织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机推广鉴定单位、生产企业开展科技攻关,研究开发和生产符合不同区域特点、不同经济条件的实用机具,解决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的难点和关键问题。

4.创新服务模式,增强服务功能 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重点扶持和规范农机作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公司和专业协会等组織的发展,引导农机大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投资购买先进适用的农业机具,开展水稻生产的各种服务,走市场化、效益化的路子。要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以提高机械利用率、发展产业化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为目的,鼓励水稻大户、农机大户建立育秧基地,积极推动各种区域作业、跨区作业服务模式以及“场乡共建”的发展,推进各地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

上一篇:九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工作总结(2013上)——王薇下一篇:幼儿小游戏